首页 > 文章中心 > 案例教学实施方案

案例教学实施方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案例教学实施方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案例教学实施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植物病理学;参与式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08-0067-02收稿日期:2016-01-29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和地区的大学教学当中,将课堂教学的权利逐步地从教师转入学生手中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基于这个背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参与式教学方法基本形成,并得到了普遍应用。简单而言,参与式教学是指学生参与教学实践过程。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学生参与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在内的整个教学过程方为参与式教学[1]。

在我国,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言论即体现了学生主体性参与教学过程的理论。近代著名教育理论家陶行知先生提倡的“教学做合一”,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性的参与过程。但我国教育史上并没有形成参与式主体教育思想理论体系。二十世纪末期,国内教育界开始关注、介绍并在某些学科尝试引入西方参与式教学方法。目前,参与式教学理论已在国内教育界得到基本共识,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受到当前教育模式的影响,该方法在国内的应用十分局限。

植物病理学作为植物保护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具有很强的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特点的学科。该学科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和实践动手能力,而参与式教学法恰恰切合植物病理学的教学特点。本文就以《麦类作物病害》的教学过程为例,试述参与式教学法在植物病理学中的应用。

一、案例设计说明

麦类作物作为我国北方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受到多种不同植物病害的危害。目前,世界上记录的麦类作物病害有约300种,其中小麦病害约200种。在我国,引起危害较重的麦类作物病害约有20种,主要包括小麦锈病、白粉病、纹枯病、黑穗病、赤霉病、条纹病、全蚀病、病毒病和线虫病等。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迁和北方部分地区栽培模式的变化,我国麦类作物病害的发生有了新的变化。全国性的锈病尽管未流行发生,但是叶锈病流行面积扩大;赤霉病有自长江流域向北部转移的趋势,山东、河南和陕西等麦区赤霉病的流行频率有所增加,发生程度加重[2];小麦纹枯病逐年加重,严重威胁着小麦的高产稳产。

本案例的教学重心主要集中于几种主要麦类作物病害的症状类型、病原物和防治方法等方面。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参与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按照教学计划,每小组负责课堂讲授一个病害并回答相关提问。常见麦类作物病害的症状差别,锈病、赤霉病等主要麦类作物病害的流行爆发因素是本案例中应当注意的主要问题。主要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参与式教学方案设定。通过对我国北方地区麦类栽培面积、产量以及重大麦类植物病害造成的典型的危害案例的介绍引出本案例的相关课题。在此阶段,让学生首先查询相关资料,了解植物病害在以小麦为主的麦类作物生产上的严重危害性,重要的麦类作物病害种类、病原、症状特征、流行传播规律和防治方法,然后学生分组讨论,形成参与式教学方案雏形,并分别与教师讨论,确定最终实施方案。通过主动参与,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

(2)计划实施。本案例分小组进行,参照班级人数,每班分5~6个小组,每组4~6人。根据参与式教学方案,每小组学生根据查询的背景资料,选择一个主要的麦类病害,从病害的危害特征、病原物的种类和特征、流行传播规律和防治方法等方面讨论汇总资料,制作PPT,小组内形成汇报讲稿,课堂讲授并回答同学、老师的提问。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加强监督,督促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及时指导,防止出现严重失误,引起教学失败。

(3)控制与评估。要求各小组、各学生严格按计划执行,通过张贴板、PPT演绎等多种方式实时汇报每组进度;教师要加强总结,及时指出各小组、各成员出现的问题。加强小组间成员的沟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以及相互沟通的能力。

二、教案

【教学目的】

(1)掌握主要的麦类作物病害种类、病原和症状特征。

(2)掌握主要麦类作物病害的防治方法。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麦类作物病害的主要类型及其病原物和典型症状特征。

【教学难点】主要麦类作物病害的病害流行循环及防治方法。

【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法。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1)学生查询了解相关知识背景。相关信息如下:

麦类作物病害的主要种类、病原物类型、危害症状(表1)?

(2)制订参与式教学实施方案。学生根据所查阅资料,完成信息卡(表1)。

分组。根据班级人数,尊重学生意愿,划分教学小组,原则上4~6人一组。

组内同学相互讨论,形成初步教学方案,然后提交至班级。班内根据各组提交的初步教学方案,进一步讨论完善,最后与教师讨论协商,确定实施方案(表2)。

(3)实施计划。各位学生按照师生最后确立的参与式教学实施方案,进行知识查询、储备。按计划要求,每组学生讨论完成各小组讲述的麦类作物病害,制作PPT,准备汇报材料。教师要引导和监督学生的准备情况。

各小组按照计划,独立实施计划。教师要监督各小组的计划完成状况,针对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

(4)评价。评价方式:学生自评、小组间同学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相结合。评价标准:背景资料的查询情况、教学计划的制订情况、PPT的准备情况、课堂讲述及问题回答情况等以及项目执行过程中各位学生的工作态度、责任心等。

总结:根据各小组的学生的评定结果,教师对学生课程内容的学习掌握情况进行总结。

参考文献:

案例教学实施方案范文第2篇

本着这一目的,在实际案例教学中,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1.做好案例教学的理论准备。在实际案例教学之前,我们并没有忽视理论教学的基础作用,而是让学生先做好必要的理论知识准备,通过“吃透”教材及完成各项任务加深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在理解和掌握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开展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领会案情,达到客观分析的效果。

2.选择适用的案例。一个高质量的案例应具备目的性、启发性、生动性、典型性和相关性等特点。所以,我们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遵循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选择案例。

3.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由于案例涉及法规条文多、内容难理解、逻辑关系较强,信息量较大,所以我们电大教师多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增强直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果。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把案例教学内容用文本、图形、声音、影像等多媒体形式有机组合并呈现出来,在丰富多媒体教学工作基础上,按照课程教学需要,对网上各种动态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合理分工,相互配合,使其做到最佳组合。通过借助多媒体使教学做到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的过渡,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结合实验教学。实验能够使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具体操作,让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际。因而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我们通过建设手工模拟实验室,让学生身临其境,利用其所提供的实验工具,对业务实例进行处理,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实际工作是如何开展的,以加强学生的岗位操作技能。

5.丰富课程的考核方式。以案例教学方式为主的课程考核方式没有局限于一张试卷,而是又增加了操作考核(包括实验操作等)、过程考核(包括作业完成状况、出勤状况、学习评价、工作态度、个人案例分析报告等)。而且在课程总成绩中,加大了后者所占的比重。另外,在期末考试中,以开卷的方式进行考核,重点考察学生在面对实际综合问题时的分析思考能力,而不仅仅局限于一般的简答题和论述题。

6.加强互动,定期了解学生的反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积极融入到学生中,通过与学生实时沟通或非实时留言等方式,就案例的选择、案例所涉及的主要理论知识及案例中的主要问题等各个方面及时和学生交换意见。在每次案例教学结束后,我们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积极了解,修订教案中与案例教学有关的内容,比如案例资料在解决方案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如果存在,则有没有更合理的解决措施等,从而更好、更规范地指导后续的案例教学活动。

7.提高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案例教学要求教师不仅应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必须了解和掌握大量的实际资料。同时,应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熟悉实际活动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以及具备较强的发现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能更好地胜任这一角色,我们有计划地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案例教学能力,其中包括预期教学效果分析与评价、案例库的建设、后续学习等相关具体计划。

对案例应用的效果分析及评价

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了解,我们发现,从其案例教学设计角度来讲,基本达到了为课堂服务的教学目的,其应用效果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了教学效率。引入案例教学,使教师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进入企业案例现场,充当案例中的某种角色,让学生体会实实在在的实践经历,促使他们作出分析和决策,变被动听课为积极思考,这种启发式教学明显提高了教学效率。

2.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随着利用课堂、网络、小组学习等形式开展案例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清晰、学习资源更丰富、学习方法更灵活、学习活动更生动,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展开深入探讨的兴趣,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3.既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由于案例来源于企业实际工作的典型素材,有相应的客观依据,是对实际活动的仿真和模拟,提供的是形象生动和具体真实的感性认识。这种与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案例,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熟悉了工作岗位和业务处理流程;另一方面,在案例讨论中还能及时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薄弱环节,从而及时弥补,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

4.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采用案例教学法促使教学深入到实际工作中,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搜集实务资料进行合理的加工、整理,选编出适合于教学需要的不同教学案例,并依据实际活动的发展变化,及时进行必要的修正和更新,从而使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以及自身的业务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实践证明,电大学生在模拟案例实战中学到了切实有用的知识,同时也学习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大部分学生对案例教学方法比较认可。但是由于理论学习枯燥等,影响了学生的前期理论准备,或在课堂案例教学中,大部分时间用于案例的讲解,用于学生和教师互动、启发、引导等教学过程较少,或部分教师对案例的深入探究不够等情况,导致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比较差,教师没能深入有效地开展案例教学,从而没有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案例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从案例教学设计角度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统筹规范。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没有很好地考虑案例教学策划问题,如哪些课程应以案例教学为主,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应占多少比例,哪些课程的哪些章节适宜采用案例教学法,怎样把握案例教学与教学目标的协调,怎样实现案例教学与教学要求的配合等,从而导致案例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使用不规范,以及案例与课程内容联系不紧密。

2.案例缺乏“质”、“量”的保证。在实际教学中,虽然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及要求选编实践案例,但是,所使用的案例涉及的行业过窄,或借鉴国内外成功或失败企业的代表性典型案例过少,或往往是沿用多年的没有适时更新的案例,或者仅仅依赖于教材后附录的几个案例……这样的来源不但在数量上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在质量上也不能很好地保证案例教学的实际需求。

3.案例教学实施方案的设计不够规范。在案例教学实施方案的设计过程中,不够重视学生的全程参与和调动学生的积极准备。最普遍的问题是在学生的课前准备、课上讨论、观点阐释、课后总结、网上讨论等过程中,教师没有给予必要的提示和引导,导致学生只是泛泛地了解而没有深入全面地分析研究,学生的学习自然就难以取得实质性的提高。

完善案例教学设计的方法

1.规范案例教学统筹设计。案例教学作为专业教育的一种教学手段,其设计应从整个课程体系层次进行统筹考虑,即要制定科学的案例教学目标、完整的案例教学计划、典型的案例教学用书、合理的案例教学实施方案、多元的案例教学考核体系等。

2.精心设计教学案例。在案例设计工作中,应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导向、以创新为目标”的理念,紧紧围绕理论和方法,依据实际经济活动的发展变化,选编出适用于教学需要的案例。具体而言:(1)设计案例应确保案例的相关性。案例设计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以适应具体教学环节的需要。(2)设计案例应确保案例的典型性。选取案例的基本内容应以企业较典型的实务为基础,并以能够代表该行业的背景特点为原则,且能够涵盖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基本教学原理为目标,严格按照案例教学目标和要求,对实务资料进行筛选。(3)设计案例应确保案例的时效性。知识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因此,在案例教学中,需要教师对案例资料适时进行更新补充,如果选用的案例内容陈旧,一方面影响了学生学习新准则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也会降低学生参与案例的积极性,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3.规范案例教学实施方案的设计。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前期准备、积极思考和探讨论证有利于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其能力提高的程度,则取决于教师恰到好处的引导和归纳总结,因此,案例教学指导方法的设计,是案例教学实施方案的重点和难点。

首先,在准备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及案例讨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详细的案例教学过程,以及每一步骤采取的具体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其次,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作为案例讨论的主体,教师应起到组织和引导作用。每个教学案例所涉及的问题都应该由学生从自身理解的角度来剖析、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则应该有效地组织和控制好案例讨论,并注意引导案例讨论的方向,以便使学生紧紧围绕案例的主题。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不失时机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最后,教师应结合学生讨论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即总结案例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总结案例分析的重点和难点,总结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评价学生分析的方法是否恰当,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否得当,讨论的思路是否正确,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课堂所授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案例教学实施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软件工程;课程协作;项目驱动教学

2001年,IEEE的计算学科教学规划把计算学科划分为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和其他有待发展的学科等子学科,这标志着软件工程这个名词作为与计算机理论相对应的各种软件实践技术的总称,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公认。我国在2001年底推出了示范性软件学院计划,把软件工程专业定位在面向软件产业培养高素质的工程型软件实用人才。

目前,国内开设软件工程专业的高校众多,但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校仍存在这样的情形:部分教师长期工作在高校,理论水平较高,但缺乏实际工程经验,讲授课程仍偏于理论;部分教师虽然认识到社会的真实需求,并通过项目驱动等方法来开展工程实践类课程教学,但是,教学内容往往局限于自己所承担课程,而不能从软件工程的全局角度对知识进行讲授,由此,导致学生知识体系离散,对软件开发过程的整体把握能力不强。

针对以上情况,本文提出多课程协作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对该模式的基本思想和教学实施方案设计进行阐述,并对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案例进行介绍。

1 多课程协作项目驱动教学的基本思想

所谓项目驱动教学法,就是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按照“案例导向、项目驱动”的设计思想,以项目开发为主,课堂教学为辅,模拟软件企业先进的软件项目管理和开发过程,进行应用软件的开发实践。

项目驱动教学是当前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比较推崇的教学模式,在工程实践类课程的教学上,多数高校都不同程度采用该教学方法。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问题,例如,不同的教师虽然能够按照软件开发流程和规律授课,使内容之间保持密切联系,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主讲教师的不同或学习阶段的不同,知识常常被割裂。项目驱动教学法对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有明显效果,但是,在课程中引入过多不同的项目,并在项目间频繁切换,学生思路容易混淆,另外,项目问的重叠也给学生带来了不必要的负担,学生很难从全局角度深入把握项目的完整流程,传统项目驱动教学如图1所示。

软件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其知识体系各环节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我们认为,加强教师教学协作与交流,通过少数知识面覆盖广泛的典型项目,将软件工程专业中各实践类专业课程跨学期串联起来,可以成倍放大项目驱动教学的功用。这种教学方式也可以加强学生对软件开发过程的整体认识,使其充分、综合地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提高学生解决现实复杂问题的能力,此即多课程协作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基于该教学模式的教学进程情况如图2所示。

与常规项目驱动教学相比,该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在于:所采用项目是经过特殊设计和优化的,除具有突出的可供课程教学的特定知识点外,更加注重项目包含知识点的广度与延续性,力求关联多个学期不同课程的教学。在实践类相关课程采用该教学模式后,教学进程主要以项目开发流程为主,弱化学期的概念,以往在同一学期内并行的课程,会出现同学期内区分阶段、错开教学的情形。

2 教学实施方案设计

软件工程专业多课程协作的项目驱动教学,对高校传统的按课程、分学期进行知识讲授的教学模式进行较大的改动,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整个教学方案要作出相应调整以适应新教学模式的特点。软件工程领域各种技术快速发展,而传统教学模式却存在严重滞后的弊端,所以,采用该教学模式时要对整个教学实施方案进行持续的改进,紧跟软件工程的发展步伐。教学实施方案构成如图3所示。

下面,我们对本文教学模式实施方案中的各构成部分作介绍。

2.1 课程分析

在引进项目驱动法进行教学实践的时候,不同课程的知识点经常会有交叉,在教学中,不同教师的课程引进不同的项目,并在项目间频繁切换,学生的思路容易混淆,另外,项目间的重叠也给学生带来了不必要的负担。为实施多课程协作的项目驱动教学,我们有必要进行相应的课程分析,建立新的课程体系。

课程分析关键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课程性质分析。

分析总结课程基本性质,抽取适合项目驱动教学的工程实践类课程,适当增加实践类选修课程的比例,使教师和学生有充分的选择自由度和余地。

2)课程的时序拓扑关系。

根据软件开发过程的实际情况确立课程教学的时序关系,厘清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与结合点。

3)课程的分类与组合。

将课程分类,每个分类代表了一个专业方向,课程按不同分类进行组合以便统筹教学。要注意的是,分类之间的部分核心课程可能存在重叠。

在课程的具体设置上,可以以专业应用能力为主线,将理论、技术和应用结合起来构建课程体系,采取“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结构,平台即公共课程、专业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平台,模块即在平台基础上进行专业方向分流。

2.2 项目库建设

项目的设计是项目驱动教学的基本要素,项目选取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后续教学的开展和教学效果。项目设计要根据教学要求和特点,选择合适的项目任务,使之具有可操作性,要对整门课程及各教学单元进行教学目标分析,以确定所学知识的“主题”,并按项目的内存规律进行整合。

为真正实现多课程的项目教学,我们需要建设一个知识覆盖面广、题材丰富的教学项目库,所采用项目除按照上述标准进行构建外,还需进一步优化,在具备可供课程教学的特定知识点外,更要注重项目包含知识点的广度与延续性,以关联多个学期不同课程的教学。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直接通过一个项目覆盖所有相关课程的教学是不现实的。对此,我们可以采用教研小组的形式,共同设计数帚精简的、能涵盖多门课程内容的典型项目,各门谍程的教师都针对该项H内容进行本门课程的教学,由于项目是由多门课程的教师共同研讨出来的,各门课程的教学实践活动都由此项目统一驱动,以保证知识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应与企业联合,引入适合教学的真实项目,或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项目设计和开发指导,这对项目库建设是非常有益的补充和完善。

2.3 教学反馈与交流平台构建

反馈与交流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反馈与交流中,教学计划和进程得到完善并进行微调,以切合每一次具体的教学。

传统教学反馈与交流主要表现为口头反馈交流、习题讲解、阶段测验、期末测验等方式,这些方式都存在信息传递的滞后性,不利于交流反馈信息的统计分析和及时响应。为了实现更高效的交流,我们要引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即通过信息化于段实现教学任务的、完成任务的在线提交、评价,以及 教学双方的互动交流,构建一个高效的教学反馈交流平台。

教学反馈与交流主要包括3类。

1)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2)任课教师之间的交流;

3)学生之间的交流。

2.4 考核评价体系建设

传统的课程考核主要是对教学结果的考核,对过程的考核则相对不足,单纯的结果考核存在偶然性。新的教学模式需要以项目开发为中心,建立新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的同时注重过程和结果。

具体的考核评价方案可以采用阶段性任务考核与项目成果评价考核结合的方式进行。最终考核评价等级将由阶段考核评价与项目成果考核评价的结果按一定权重比例计算取得,过程和结果的同时考核,保证了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同时,也保证了指导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持续引导,并做到全程可控。

考核评价方式以成果展示、项目成员答辩和指导教师代码审查的方式进行,以功能实现完整度、代码规范性、UI体验、性能等作为关键评价指标。

2.5 具体教学实施

上述各项前导工作完成以后,我们可以开始实施具体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通过4个任务模块来完成整个教学进程。完整的教学实施过程如图4所示。

其中,阶段性项目教学与反馈、教研组交流与评判两个步骤将经过多次的循环迭代,也就是说,项目的开发过程将细分为多个子阶段,每个子阶段由教学、实践、反馈交流、评价等环节作为一个短周期,通过多个周期的快速迭代实现项目开发的最终任务。

3 教学实施案例

湘潭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从2007年开始探索多课程的项目驱动教学改革,并针对新的教学模式设计了一整套与行业发展接轨、强调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并付诸实施。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通过自行开发的辅助教学平成了网上项目任务、学生网上选题与分组、在线作品提交、教师在线评审、用户在线交流等功能,每个项目都根据软件开发进程划分为若干子阶段,每一个子阶段都设置了任务完成结果提交的截止时间,超时者无法提交所完成的作品,这保证了教学过程的严谨、有序。教师可以直接从网上下载或查看学生所提交的作品,并进行项目评审、打分。

项目开发中的各子阶段都有多次反馈与交流,因此,整个项目是构建在各子阶段可靠的质量保证之上,因此,教学项目整体完成率较高。最终评审统计项目完成率一般保持在70%以上,其余学生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完成项目开发任务。

在该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学生感到教学过程生动、内容充实,对软件工程的理解以及软件开发过程的整体把握能力有很大提高,就业竞争力得到提升。

案例教学实施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开源软件;实施方案;实施方法;多维人才培养;多层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9-0242-03

一、开源软件及其特点

开源软件(Open source software,以下缩写为OSS)是一种源代码可以任意获取的计算机软件,这种软件的版权持有人在软件协议的规定之下保留一部分权利,允许用户学习、修改、增进提高这款软件的质量。由于开源软件的这一大特点,因此,无论是软件开发爱好者、软件开发企业、甚至是政府部门都对OSS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乃至推崇。

到目前为止,OSS所涵盖的软件类型包括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论坛、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工具等,种类应有尽有。OSS在我国已经进入了政务系统、网络商业系统、企业信息化系统等各个领域和行业,OSS在软件开发和应用领域的地位日益重要。

二、高职开展基于OSS的软件人才培养的意义

OSS除了可以大大降低软件企业的开发成本之外,它在软件人才培养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是开源的项目、框架和资源非常多,可以作为高校源源不断的教学资源库;二是OSS的开发和自由修改的特点,非常适合用来点燃学生的创作动力[1],学生很容易在阅读代码和修改代码的过程中逐步收获成就感;三是由于高职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的课程设置可以更加灵活,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所以在OSS人才培养方面,高职有着天然的优势。

但是,我们也需要清醒认识到,无论是在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利用开源软件进行人才培养的步伐虽然已经迈出,但是利用开源软件和开源项目对学生进行系统地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还没有形成和固化。因此,要推动开源技术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立体的人才培养方案着手,并通过成功的校企合作培养开源人才的例子来形成示范的效应,从而引领开源人才培养的全面推进。

三、基于OSS高职软件人才培养的研究内容

我们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开源技能人才的多维立体培养。探索在课程教学、课程实训、参与教师的教科研项目、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参加企业的顶岗实习等多环节、多渠道进行立体的技能人才培养。

2.多层次的技能型开源软件人才培养。研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模块修改-模块设计-系统修改-系统实施-系统设计和开发”等多个等级上循序渐进地培养不同层次的开源软件技术人才。

3._展“校企联合”的软件技能人才培养。探索由企业提出人才需求计划、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投入场地、设备人员力量等的教学资源,共同制定技能等级考核标准的校企联合培养方式。

4.提出相对稳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根据学生实训和实习情况的信息反馈,修正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手段、等级考核标准等内容,形成既能适应人才市场上的技能需求热点、内容上又相对稳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从而有利于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开源技能人才。

四、基于OSS的高职软件人才培养的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可以描述为两个出发点、两个目标点、三大研究内容、四条工作路线,实施方案如下图1所示,具体的方案思想阐述如下。

1.两个出发点指的是以校内的培养和企业培养作为培养高职学生软件技能人才的出发点。

2.两大目标点一是指培养多层次的高职学生软件技能人才,二是指形成和沉淀出切实可行的基于开源项目的多层次人才培养方案,用于指导更多的高职学生,使得更多的高职学生成为社会需求的各层次的软件技能人才。

3.三大研究内容是指研究在校企联合的培养体系和框架下,具体地开展多维、多渠道、多环节的立体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的构建研究,以及如何因材施教、培养多层次的技能人才的研究等三个主要的内容。

4.四条工作路线指的是图中四个箭头所示的工作路线和工作方向,四条路线具体为:(1)以企业为主导提出软件技能人才的需求并参与到培养方案的制定中来。(2)学校根据企业提出的技能人才需求情况制定多维的立体的技能人才培养方案。(3)学校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具体的课程教学、课程实训、毕业设计和参加技能比赛、参与到教师的教科研的各类项目研究中等的多维多环节的立体实训。(4)企业根据需要,安排学生参与到具体的工程项目开发中去。

从上面的项目实施方案图我们还可以看出,整个项目的实施方案是以全世界的开源项目作为教学和实训的基础和资源的,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开源项目的特点决定开源项目的源代码是无穷无尽、完全公开、免费下载的,完全能够满足学校和企业的任何教学环节的需要;好处二是学生以这些公开源代码的开源项目为基础,可以以任何的角度和范围来切入到这些开源项目的扩展和适应性的开发之中,使得不同基础、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锻炼,从而做到通过因材施教达到培养多层次的软件技能人才的最终目标。

五、基于OSS高职软件人才培养的实施方法

我们的实施方法以研究为基础、以实践为主体。研究的内容既包括企业对于掌握开源软件技能的软件人才的需求情况、还包括甄选合适的开源项目的研究、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等;实践的内容包括把开源项目作为课程教学的实际案例、以开源项目为基础进行课程设计、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教科研项目、参与各类的技能大赛以及到企业参加顶岗实训等,从多渠道的立体培养以及多层次的有针对性的培养两个方向和角度来培养能够快速灵活适应企业需求的多层次的软件技能人才。具体的实施办法和实施流程如下图2所示。

六、_源软件技能人才的多层次培养

高职生源结构多样化,学生入学时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面对分工细、技术性强的IT行业,学生未来的职业定位也各有不同,因此高职IT专业要建立立体化的培养机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多层次软件技能人才的培养。

1.通过竞赛培养技术能手。通过竞赛培养优秀学生和技术能手,不仅能激发优秀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斗志,同时还能带动其他的参赛同学共同进步。在高职,以赛促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我们除了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省赛、国赛甚至是世界级的技能大赛之外,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科技节等活动,开展一些校内竞赛。在设计竞赛时还可以校企合作,联合IT企业策划技能大赛,让比赛和技能要求更加贴近生产实际和企业要求。

2.校企联合培养技能人才。除了部分的优秀学生之外,大部分的学生主要都是通过立体的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来培养成为行业的技能人才的。“立体”是指校内教学、校外实训和网络课程(虚拟课堂)教学多种形式结合在一起,校企合作共同完成IT人才培养工作。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走向社会,学生只有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才是合格的技能人才。因此,我们在软件技能人才的培养过程,应该及时地引入一些企业的项目,让学生参与企业项目或者是同等难度的校内项目的开发,这样,学生才能胜任日后的企业工作。

3.强化资格证书,突破行业门槛。在我们的多层次软件人才的培养设计中,我们把考取必要的技能证书看作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最低目标。我校在强化资格证书和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推行了“六个一工程”,其中一项为至少取得一项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必须达到“六个一”的要求才能准予毕业。可见,在我校,学生考取资格证书已经成了我们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最低目标,不少的专业基础课都是围绕着如何让学生顺利考取资格证书而开设的。

七、基于开源软件的技能人才的多维度培养

软件技能人才的培养除了需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应该从校内校外结合的教学环境、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工学结合的教师队伍以及不拘一格的创新教学方式等多个维度来形成目标一致的合力,才能为高职IT人才提供良好的成长平台。

在课程体系设计方面,高职应该将企业真实项目纳入课堂教学中,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在教学的场景和环境方面,学校应该强化校企合作,真正把企业的人员资源、技术资源、设备资源甚至是企业的文化资源都高度融入到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做到校企共建、校企双赢。

此外,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之外,可以通过企业导师的专题讲座、学生之间的作品交流、学生参与企业项目、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等形式来丰富学生学习的方式;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微课、慕课、移动App甚至是教师的微信公众平台等多种形式来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这样,通过多维度的人才培养,就能更好地推动软件技能人才的成长。

我校在多维度人才培养方面于近两年连续4次举办移动应用开发作品展示的活动,活动除了校内的师生参加之外,同时还邀请了软件开发行业的多名企业代表参加。企业的老总和技术大咖们给学生的作品从技术和市场两方面作了精彩的点评,使学生能够获得企业对他们作品的最客观的评价,让学生清楚自己后续学习的努力方向,活动收到很好的效果。

八、小结

本文首先探讨了开源软件及其特点,说明了在高职基于开源软件培养软件技能人才的意义,重点介绍了基于OSS的高职软件人才培养的研究内容、实施方案和实施方法,探讨了基于OSS的高职软件人才的多层次和多维度培养问题。

参考文献:

[1]黄丹.开源软件环境下高校软件人才的培养策略[J].软件导刊,2010,(3).

[2]都春,刘兴波.试论高职院校如何开展开源软件教育[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

Discussion on Training Software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y Using Open Source Software

HE Sheng-hua,PAN Bi-chao

(Guangdong Mechanical & Electrical College,Guangzhou,Guangdong 510515,China)

案例教学实施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互联网与人们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其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普及是大势所趋。这就要求中职院校的毕业生,也需要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使用计算机知识。

1项目教学法的定义和特点

1.1定义

所谓项目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为了完成某个项目,需要独立的搜集信息、制定方案、实施项目及评价成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1.2特点

这种新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最大区别是,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处于引导者的地位。这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及探索研究能力。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几种特点:第一,教学质量高。因为其要求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在一定程度上迫使学生不得不认真听讲,否则学生难以动手操作。第二,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在传统教学中,教与学往往是分开的,而项目教学法则弥补了传统教学法的不足之处。

2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有效开展项目教学法的思考

为了使项目教学法能在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2.1制定实施方案

制定实施方案,可以保证在方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训练,避免学生训练的盲目性。在制定实施方案时,一方面教师应对具体应用进行分析,尽可能达到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能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动画进行教学活动。例如,制作电子贺卡。同时,教师可设定规则,在进行逐帧动画制作时,按制定成果给予相应的惩处和奖励。比如,能完美的制定一帧的记15分,发现漏洞则扣5分。对于每个小组可以分给不同的制作项目,对于学有余力的小组,可进行多次项目训练。需要注意的是,项目的制定既要能满足教学要求,同时要能保证教学质量。

2.2教师演示

由于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所以,教学当中的教师演示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只有清晰地向学生演示课程中的知识难点,使学生理解教材的内容,才能使项目实施顺利进行。考虑到部分院校的学生计算机基础较差,因此教师必须认真、细致备课,演示过程争取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听懂,从而使大多数学生学会操作计算机。在教学演示时,教师应将逐帧动画的原理和制作方法讲得透彻,因为这是一个重点;只有真正掌握了制作原理,方能画出一幅美丽的图像。再者,这里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应对相关操作多花时间分析、讲解。或采取一边演示、一边指导学生操作的方法,通过即学即用的方法,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印象。不过,在此教学过程结束后,应要求每个小组独立完成一个项目。

2.3评价成果

对项目过程结果的科学评价,可以采取短期和长期相结合的方法,同时也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基础。所谓短期评价,就是教师在分配相应的项目给每个小组后,通过点评每个小组的项目制作成绩,来判断教学效果的一种方式。它能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正。同时也能让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从而做出相应调整,使教学质量有所提升。长期评价则是在平时对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了解的基础上,做出对自己教学效果整体评价的一种方式。教师只有结合两种评价方式,才能更科学地评价“项目教学法”,也能为以后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以下是“项目教学法”的案例:项目:制作电子贺卡。教学目标:第一,元件、库的使用;第二,绘图工具的使用。教学重点:逐帧动画制作方法。方法有:用导入静态图的方法建立;绘制矢量逐帧动画;直接导入序列图像。实例如上图:通过以上项目教学法,给学生展示如何制作一幅简单的动画,接下来,学生根据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按照设定项目、制定实施方案、实际操作、评价成果的步骤,强化训练。

3结语

本文通过对项目教学法的定义和特点的介绍,使读者能对项目教学法有一个清晰地了解。在此基础上,笔者对如何在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有效开展项目教学法作了一些思考,并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制定实施方案;第二,教师演示;第三,评价成果。希望通过文章分析,能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徐彩霞.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2013(9):1-2.

[2]李洪权.浅析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电子制作,2015(4):122-123.

案例教学实施方案范文第6篇

(一)从课程现状上看。

以笔者所在的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的课程设计来看,目前开设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电算化会计、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理论课,同时开设了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电算化会计实训、、成本会计、财务管理、手工会计综合实训、电算会计综合实训、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实践课程。但是,仍有不少学生反映在顶岗实习期间对会计工作依然无所适从。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引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创新课程设计,打破传统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程模式,以使学生能够在学校学习到工作岗位的知识和技能,更吻合企业用人需求。

(二)从就业形势上看。

通过对笔者所在学院会计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广东省及湖南省就业,去向多是中小企业。通过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单位的走访调查发现,目前很多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一般不购买财务软件,通常是设置一个专门针对本企业的Excel财务系统进行财务处理。据介绍,这主要是因为用友等财务软件价格不菲,而且对于小企业而言,其功能过于全面,有时反而使得财务处理更繁琐。因此,在《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课程的学习中,有必要引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创新课程设计,调动学生的动手操作积极性,强调实践性教学。

二、基于工作过程课程设计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相应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掌握利用Excel完成中小企业会计核算整体流程等工作任务。知识目标:掌握Excel的基础操作;掌握Excel有关工作表、公式、常见函数应用;掌握利用Excel建立会计科目表;掌握利用Excel建立会计凭证表;掌握利用Excel建立日记账、分类账;掌握利用Excel建立科目汇总表;掌握利用Excel建立科目余额表;掌握利用Excel建立会计报表。能力目标:能够对Excel的窗口界面和工作对象等进行操作;能够对Excel表格进行操作;能够绘制Excel图表;能够应用各种常见函数;能够完成Excel会计核算的整体流程。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工作责任与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锻炼学生的模仿能力。

三、课程设计内容

本课程拟以一个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在湖南长沙红星公司实习经历为主线,一共设计了10个学习情境组织教学内容,包括Excel认知、编制会计科目表、编制会计凭证表、编制总分类账、编制科目汇总表、编制科目余额表、编制资产负债表、编制利润表、编制现金流量表、综合业务分析等,循序渐进地讲解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并且针对每一个学习情境制定了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的课程实施方案,表1为学习情境二编制会计科目表的课程实施方案。

四、教学过程的组织与评价

在教学组织方面,笔者根据教学计划结合工作实际组织课堂内容,以高职会计专业的某毕业生在湖南长沙红星公司实习为主线,共设计了10个学习情境,由浅入深来组织教学内容。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仿真法、班组合作法等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方面,首先,每一学习情境都会借助多媒体工具引入一个实际工作案例,并给学生一张任务单,让学生明确主要的工作任务及通过本任务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与操作技能。然后,让学生分组思考,讨论如何完成这项任务。并且要求每一个小组选一名代表来讲述一下小组讨论结果。之后,由教师讲解演示内容。并让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工作任务,并要求学生进行自评,小组成员进行互评,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最后,让学生通过世界大学城提交作业,笔者利用世界大学城来批改作业。如果发现有错误的地方,可以及时回复,要求学生更正。在教学评价方面,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考核与评价分为过程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两部分,采用百分制,其中过程考核占70%,期末考试占30%,汇总得出课程整体成绩。重在考查学生在工作任务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五、结语

案例教学实施方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教学改革;C++程序设计;工程实训;应用型人才

计算机专业是我国近年最热门的专业之一。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计算机专业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毕业人数剧增,就业率逐年下降;另一方面,社会对计算机人才需求数量增加,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下降。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成了各高校研究的热点。

根据各方调研结果的总结和用人单位的反馈,缺乏工程实践能力是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既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国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程项目经验和课程教学经验,提出一种以工程实训为基础的“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从基础阶段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1]。

1面向工程实训改革的两个前提

要进行面向工程实训的课程改革,首先需要做两个方面的准备。

(1) 修改教学大纲。在“C++程序设计”课程的传统大纲中,实践环节所占比重少,课堂教学内容规定死板,讲授哪些知识点,每个知识点讲授多少课时都有规定,严重限制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授课。在新修订的大纲中,实践环节所占比重大大增加。课堂教学内容规定比较柔性,将理论学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讲授“C++程序设计”课程的基本知识;另一部分用于讲授“C++程序设计”课程的扩展知识。扩展部分内容不具体规定,可以讲授C++的最新发展、最新应用、工程案例等,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决定。新大纲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讲教师可以加强与学生沟通,随时根据学生需要调整教学内容,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辅导。

(2) 革新教学方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采用任务驱动式、合作式学习、自主式学习、工程训练等多种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创造出一种工程实践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工程实践和科研兴趣,调动其探求知识的积极性。通过“方案”的讨论,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以工程训练项目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个人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2]。 2改革方案

“C++程序设计”课程的工程实训改革按照“点―线―面”三位一体的模式进行,即课程实验(点)、课程设计(线)、工程训练(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1课程实验

课程实验是对课程各个特定知识点的练习,是对知识“点”的训练。课程实验一般分为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C++程序设计”课程共设有8个实验,其中7个为设计性实验,1个为综合性实验。为了使课程实验取得更好的效果,要制定多层次的课程实验指导书。这是因为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存在有较大的差异,统一的实验指导书不能适应多层次能力水平学生的需要。在进行课程实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实验指导书进行设计。通过课程实验,学生能够加强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达到熟练掌握课程知识点的目的[3]。

2.2课程设计[1]

课程设计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在面向实训的教学改革中,课程设计是对知识“线”的训练。当前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一般存在以下问题。

(1) 学生重视程度不够。一般情况下,课程设计环节学生的考核通过率较高,这就使得部分学生不认真去完成设计。

(2) 基础知识不扎实。课程设计是根据一门甚至多门专业课程所学的知识,解决特定的实际问题。如果基础课程知识不掌握,自然无法完成设计。

(3) 课程设计自身难度大。课程设计要解决实际问题,这需要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有一定的设计和创造,对有些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4) 实施方法不当。课程设计实施中,教师占据主动地位,布置任务、检查结果,学生很少有自己的主动性。有的老师下达的任务单调、单一,有的甚至多年任务不变。考核方案的合理性、学生兴趣等问题没有合理解决方案。

(5) 学校对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监管不利。学校对理论教学环节有很好的监管制度,而对于实践教学环节则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管。这也引起教师和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轻视。

在面向实训的课程改革中,我们充分认识到了课程设计环节的重要性,提出了面向实训的课程设计实施方案,提高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体实施方法有以下几点。

(1) 制定多层次的课程设计指导书。同课程实验一样,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有较大的差异,统一的课程设计指导书不能适应多层次能力水平学生的需要。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多层次的课程设计指导书,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实验指导书进行设计。由于指导书是适合该学生的,学生需要进行一定的思考、设计,又能够取得一定的成绩,有成就感,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选择趣味性、多样化的题目作为课程设计的任务。所有学生针对同一个论题设计,学生没有发挥的余地,设计方案易雷同,很难避免相互抄袭和应付差事的现象。因此,在课程设计任务的时候,课题组查阅了大量资料,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设计了数十个符合当前技术发展需要,符合学生兴趣的课程设计任务,供学生进行课程设计选做,并且设计题目每年都进行一定数量的更新。对一些特别优秀和个性独特的学生,允许他们自行选择题目,并且帮助学生分析自选的任务,如果合适,应该鼓励学生去完成。如果不合适,帮助学生分析为什么不合适,鼓励他们重新选择。以更好地锻炼这些学生的创新能力[4]。

(3) 提前布置题目,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最好是在相应课程开课的时候下达,这样学生可在学习课程的时候考虑课程设计的任务。有了长时间的思考,而且是在课程学习的时候就进行了思考,学生就可以做出比较理想的设计结果。

(4) 在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加强教师的指导力度和提高教师的指导方法。在当前课程设计实施中,大多教师的指导力度不够,一般教师下达任务后让学生自行进行设计,指导的很少。有的教师虽然进行了指导,但是指导的方法不恰当,没有达到指导的目的。

(5) 制定了合理的评价制度。以前对课程设计结果的检查,只是教师简单看一下学生的设计结果,凭感觉给一个分数。这样给出的成绩当然存在和实际情况不符合的地方,这就会伤害一些同学的感情,也会使一些同学心存侥幸。课题组制定了“学生自荐―学生推荐―学生评审―教师评审”的课程设计评价制度,主要由学生自己对设计结果进行评价,辅以教师参与评价。另外,每次设计教师再随即抽取一定比例的学生设计结果进行评价,以监督学生评价的结果。

总之,在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中,可以采用各种措施激发学生对课程设计的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执行转变为主动创造,进而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现对课程知识“线”的训练。

2.3工程实训

工程实训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组成部分,是锻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基本途径,是对知识“面”的训练。课题组组织有工程经验的教师从实际工程项目改编、抽象获得一批工程项目案例,并联系一些社会企业,供学生进行工程训。“C++程序设计”课程的工程训练分成3类,分别介绍如下。

2.3.1自主工程训练

为满足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需求,我们提供学生大量的工程案例作为自主训练的实例。每个实例包括核心部分(功能需求、实现目标、关键技术)和辅助部分(实现提示、核心代码等)。辅助部分给出不同层次水平的提示,供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学习参考。同时,构建了相应的自主学习辅导体系,比如定期举行相关知识领域的讲座、项目辅导等,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保障。

2.3.2实践创新训练

实践创新训练采用自愿、公开、公平原则,以自主工程训练为平台,选拔创新训练核心学生。根据自主、自愿原则由核心学生辅以其他学生组成创新训练小组。以“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ITAT程序设计大赛”、“ACM程序设计大赛”、“挑战杯”等竞赛为平台,进行创新活动。

2.3.3产学研综合训练

人才的培养是为了社会服务,因此需要重视社会、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在充分利用学校实习基地的基础上,我们还联合其他一些社会企业,鼓励学生进行“产学研综合训练”,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工程训练环节通过大量的实际工程案例,训练学生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对课程知识“面”的训练。在该环节中,学生可以选择多样化的训练模式,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的训练题目,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3结语

通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我院面向工程实训的“C++程序设计”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该教学改革的创新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由传统的理论讲授为主,实践为辅的教学模式转换为以工程实训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新模式。

(2) 提供丰富的工程案例,以实训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自主学习。以实际工程项目为原型,抽象出适合学生难度的实训题目,吸引学生自主投入到工程实训中,提高学习的效果。

(3) 改变传统课程考核方法,以实训情况作为学习效果评价的主要评价因素。避免传统考核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

但是,改革中还存在不足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还需要更多的教师加入到工程项目案例开发行列;课程考核中虽然引入工程因素,但具体方法还没有制定;学生自主学习的辅导体系还没有完善等。这些将是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实践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张明川,吴庆涛,黎蔚,等. 一种软件类课程设计实施方案研究[J]. 福建电脑,2009(6):2-3.

[2] 陈杰华. 教练式沟通在Visual C++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8(20):15-16.

[3] 张本成,龚伟.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讨[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134-136.

[4] 张顺利,田俊华,李卫斌. V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8):82-84.

Study and Practice of “C++ Programming”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Engineering Training

ZHANG Ming-chuan, SUN Shi-bao, WU Qing-tao, ZHENG Rui-juan, WEI Wang-yang

(Electronic &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471003, China)

案例教学实施方案范文第8篇

一、创建丰富多彩的互动平台

“网络教研”实施的关键是实现“互动”。只有通过互动才能实现教育资源、人力资源、智力资源的共享。只有通过互动才能充分调动起学校、社会、家庭等方方面面的有利因素。

1、建立一个既可以“备课”,又可以“评课”的互动平台。

教研贯穿在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的全过程,为学科教学各环节超前提供资源和实时回应问题。因此,请老师们把平时互相听课及参加学校、区等组织的听课活动后的“评课”,上网交流,进而形成从“备课”到“评课”的良好互动。

2、建立一个既可以培训,又可以交流心得的平台。

积极组织网络教研活动,如:网络教研校本培训,请教师们认真撰写培训心得并上网交流。包括在思想上、学习上的困惑和问题,也可及时,以便迅速得到大家的关注和帮助,求得解答,使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3、建立一个既可以“问”也可以“学”的平台。

老师们可把平时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困惑,或是在自已的课堂教学中富有研讨价值的教学问题和案例等,于网上,让同行、专家一起进行交流研讨,一起想方设法来解决问题,通过不断地互相交流与学习,达到共同提高和进步。

二、建立网络教研激励机制

为了充分地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更好地开展“网络教研”活动,提高年级教研质量,拟建立相关激励机制,为网络教研提供活动保障。

1、每月出一期简报,在简报上设立“教师排行”栏目,根据教师们的投稿情况,及时依次公布教师们投稿的数量;还要设立“教研之星”,根据投稿数量、内容及评论数量等评出教研之星;“精品赏析”,收入一些优秀的文章。

2、每月统计一次教师投稿情况,评选网上投稿“优秀文章”,并对教研组投稿情况进行网上公布,计入考核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