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范文第1篇

音乐是通过声音来表达感情的一门艺术,在表现人的感情变化、心理活动、思维走向等方面有着很好的效果。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音乐教育有利于挖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幼儿教育;音乐课程;教学改革

幼儿音乐教育不是音乐技能的训练,不在于培养未来的专门音乐人才,而是为了让幼儿在音乐中感受到音乐的感染力,让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快乐地成长。 在教育过程中,音乐教育有利于挖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改变音乐教学中陈旧的观念

一直以来,幼儿园音乐教育呈现小学化现象, 重技能训练, 轻主体意识、学习兴趣, 幼儿整日围着教师转, 对教师的话唯听是从, 机械地记诵不感兴趣的东西, 是被动的沮丧的学习者。教师也好象是知识的传声筒,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 上课是基本活动,“教师讲, 幼儿听”、“教师做, 幼儿看”、“教师指示, 幼儿做”, 总是很认真的教唱儿歌,让幼儿记住歌词、旋律、以及音乐所要表达的感情。教师较重视唱歌的技能技巧训练,忽视幼儿自主学习的培养;因此,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 严重束缚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创造思维, 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难以体现。

二、音乐教学选材的重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首歌曲是否适合幼儿,我认为首先看它能否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在我们的教材上,有许多好歌,但并不一定适合幼儿认知,因为有些歌词太陈旧复杂,幼儿不易于理解;有的歌曲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偏离了,所以歌曲的选择影响着幼儿学习的质量。那么怎样的歌曲适合幼儿呢?我认为只要幼儿感兴趣的、健康的、能给幼儿带来愉快情绪的歌曲就适合幼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除了一些经典的儿童歌曲,一些与当时国内外重大活动相关的流行歌曲,甚至有些电视剧里的插曲,有时代性,也适合幼儿歌唱。孩子们对于新事物比成人来得更加敏感,更易于接受。那些歌曲一出现,如《老鼠爱大米》、《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等,他们往往表现出极高的热情,我们在教学中对歌词或一些旋律进行适当的改编,将音乐与美术整合,可以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自然启动美好情境,提高审美情趣。

三、音乐教学过程的重新认识

经常听到一些老师抱怨:一次音乐教学活动下来,孩子们还不记得歌词,更不用说什么有表情,有感情了。在音乐教学中不是对幼儿死板的填鸭,我们应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为他们营造积极、自主学习的氛围。

1.角色探究法。针对有情节有角色的歌曲,让幼儿在探索歌曲中不同角色的表达和情感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歌曲《小红帽》、《小狗抬轿》这些歌曲都是孩子们喜欢的故事角色,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能够融入角色的感受2.音画转换法。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幼儿恰恰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他们还难以用言语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和体验。这个时候教师如果借助能为幼儿所理解的图画、符号、帮助幼儿理解歌曲,通过互动,可以帮助幼儿有效地记忆歌词、表达情感。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老鼠画猫》中,我结合教育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小老鼠画的“怪猫”,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怪猫”的外型并欣赏歌曲。结合挂图幼儿很快就理解、熟悉歌曲内容。

2.情景互动法。借助歌曲所表达的意思来设置情境,让幼儿参与到情境中来,通过在情景中的游戏、谈话学习歌曲。如《老师,让我亲亲你》、《祝福歌》等。

3.畅想生成法。在简单理解词意的基础上不直接教歌词,而是引导幼儿通过大胆想象或迁移以往的知识经验,经过过滤、组织来创编歌词生成歌曲,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如《摇篮曲》、《小河之歌》、《夏天的雷雨》等歌曲。经过我们幼儿园教师在音乐教学中的大胆创新,使幼儿在有效的激励和唤醒中,去感受、欣赏、表达,使幼儿学会了学习、创造、发现和探索,其主动性、探索性、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四、教师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

音乐的魅力。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学 存在问题 改革策略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是幼儿智力和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适当给予幼儿音乐教育对稳定幼儿的情绪和开发幼儿的智力有很大的帮助,并能使幼儿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但在现实的幼儿音乐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都需要我们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策略,以求推动幼儿音乐教育事业更加积极地向前发展。

一、幼儿园音乐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音乐硬件设施不完善

良好的幼儿音乐教育条件是开展幼儿音乐教育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幼儿音乐教育条件做后盾,幼儿音乐教育将难以进步,只有从根本上入手,改善幼儿音乐教育的条件,幼儿音乐教育事业才能更上一个台阶。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条件方面,大部分地区的幼儿园建设都不完善,幼儿园领导对幼儿音乐设备的提供不积极,大部分幼儿园不能每班都配有钢琴或电子琴,许多幼儿园不具备多媒体教学的硬件设备,有关幼儿音乐教育的书籍和音像资料也很少。尤其是农村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条件更是不容乐观。

(二)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良好的幼儿音乐活动要求教师具有高的音乐素养,要求老师无论在演唱、即兴伴奏、韵律节奏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能力和水平,这样教师在具体实施音乐活动中才能应用自如。而在幼儿园中真正受过专业音乐学习老师很少,这种情况下,音乐教师便会失去对音乐教学的热情,缺少开展音乐活动应有的信心,所以幼儿音乐教师在实施音乐教学活动中经常会感到自己能力不足。加上老师忙于平日的教学流程和常规,参加专业音乐培训的机会不多,对于音乐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更是力不从心了。在音乐专业能力不足和准备不充分的种种情况下,教师在整个音乐课堂上发挥可想而知,有时还会出现范唱不准确、不生动,伴奏错误并且伴奏类型单一等问题。

(三)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合理

想要全面发展幼儿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就要使幼儿在艺术领域方面受到美的熏陶,要注重幼儿敏感性、表达和创作的培养和训练,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幼儿教师的教学方法。许多幼儿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死板不够灵活。教师大部分没有采用艺术的方法进行音乐教育,而是采用了科学严肃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多数教师采用传统的三阶段,教学活动开始于复习上节学习的内容,或者只是做一个简单的律动,教学活动中教孩子新的内容,活动结束时回顾或预习下节的教学内容,并且许多教师设计的导入和教学的目标主题是完全不相关的,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很大问题,有待认真反思和进一步的调整。

(四)教育活动形式的单一性

各地区的幼儿园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大多都是以唱歌和舞蹈为主。幼儿音乐教师的音乐教育活动也是通过教一首幼儿歌曲、幼儿舞蹈或简单的律动来进行的,组织音乐欣赏活动和音乐游戏活动非常少,并且效果不理想。歌舞表演方面的音乐活动时歌舞活动比较多,而其他活动无法并且难以组织,教师大多知难而退缺少创新。

二、针对幼儿园音乐教育存在问题的改革策略

(一)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良好的幼儿音乐条件有助于提高幼儿音乐教学活动的质量,才能使幼儿更好地感受到音乐的美好。首先各幼儿园领导应加强幼儿音乐教育硬件设施,其次还要重视幼儿音乐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还可以为幼儿营造一些特别的音乐氛围,进一步让幼儿受到美的音乐熏陶。可以在幼儿入园、离园和课间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也可以在教室或幼儿的活动场地摆放一些幼儿音乐器材和玩具等等。良好的幼儿音乐教育条件是开展幼儿音乐教育的基础,只有为幼儿创造了良好的幼儿音乐教育条件,幼儿音乐教育才会积极向上得发展。

(二)发挥艺术活动的效应

幼儿音乐教育应该是将歌曲、舞蹈、游戏、表演等结合在一起,努力创造更多幼儿审美体验的机会,而不是拘泥于歌曲、舞蹈这种单一的形式。在这个面对巨大挑战的21世纪,幼儿音乐教育同样也将迎来巨大的考验,这就提醒我们需要摆脱过去偏重于知识技能传授的传统模式,进一步注重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尤其要偏向幼儿的社会和情感方面的发展。学科教育已满足不了幼儿音乐教育的需求,想要成为新世纪的优秀人才,就要求我们有宽广的视野、创新的思维和灵活多变的应变能力。所有这些都是单一的领域所不能达到的。综合性的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音乐教育事业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这一特点,使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变得更加丰富。

(三)教学过程做到因材施教

幼儿音乐教师在传授给幼儿知识和进行教育活动中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幼儿音乐教师在实施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运用的方法很多,幼儿音乐教师在实践中对教学方法也应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在此建议幼儿音乐教师从中选择适合的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并能灵活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给幼儿充分的发挥创造空间。另外教师应结合每个幼儿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对幼儿进行知识的传授和教育,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幼儿的接受程度制定恰当的进度要求,确保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健康地向前发展。

幼儿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幼儿音乐教育的价值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幼儿音乐教育事业也需要我们大力支持和完善。我们应该努力改进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所出现的问题,坚持幼儿音乐教育中的积极理念,不断探索和创新,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成长,使幼儿音乐教育事业朝着积极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蒋荣辉.幼儿音乐教育[M].海南:南海出版社,2010.

[2]杨美艳.走出幼儿音乐教育误区的几个策略[J].当代学前教育,2009,(04).

[3]崔财艳,蔡鸽,赵静.浅谈幼儿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2).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幼儿;影响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7-0268-02

音乐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活动,是一种精神活动,不是天生的,而是对社会生活的体验,是需要逐步培养起来的,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开展幼儿音乐教育,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基本理解和审美能力,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影响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因素

1.老师。老师对幼儿的音乐教育起着重要作用。一个完整的音乐课活动取决于教师自身能力的高低与音乐素质的好坏。首先,作为教师应该认识到音乐教育是为幼儿全面发展而做准备的,幼儿早期音乐教育具有启蒙作用,音乐教育是为了培养幼儿的情感和创造力,满足幼儿的审美需要。其次,教学方法也是具有一定的作用,教师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幼儿的音乐知识大都是从老师教学获得的,幼儿自身正处于逐渐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在乎他人的观点的时期,教师多表扬幼儿,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教师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环境。环境对幼儿的音乐教育也有着重大影响。首先是幼儿园面对的社会环境,例如北京奥运的举行,幼儿园可以开展与奥运有关的活动,听有关奥运的歌曲,利用奥运会带给我们的有利条件,在另一面给幼儿音乐教育。又如家长给予的学习环境,家长自身文化水平高,对教育会更加重视,提供很好的一个学习环境。家庭的经济收入对音乐教育也有很大关系等,一些环境因素对音乐教育是不可忽视的,它从各个方面影响着幼儿音乐教育,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3.音乐作品。音乐作品自身也有一些因素的影响。音乐本身是一门艺术,它是一门通过声乐发出的特殊的艺术,而作为艺术的音乐对幼儿的身心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幼儿园所选的音乐作品比较陈旧,缺乏创新,适合幼儿音乐教育作品较少,大多是流行歌曲,这些又不适合音乐教育,不符合幼儿音乐教育的理念。没有幼儿喜欢的作品会让幼儿渐渐失去对音乐的喜爱,让他们失去对音乐的兴趣,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幼儿音乐培养的可能。

4.幼儿自身。如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如果有浓厚的兴趣,那么幼儿会更加主动参加音乐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作为学习音乐的主体,培养他们良好的音乐兴趣,有利于更好的幼儿音乐教育。又如幼儿的心理因素,幼儿的能力决定了他们心理活动的水平,他们的心理好坏,影响着他们的行为,音乐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心理和生理。

二、目前幼儿音乐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存在片面性。没有从正确客观的角度认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只是从片面的角度看待音乐教育,这是错误的。如,在教学中仅是从一个角度来看待让音乐教育失去了基本的功能作用。良好的音乐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在现代化建设中有着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音乐教育可以丰富幼儿的精神境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过分重视结果。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功能认识不清,只是重视单一的传授知识功能,过分重视结果,忽视对音乐教育过程的引导,音乐教育的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在幼儿园教育中,学科模式教育一直占据着主导作用,音乐教育被认为是直接传授相关音乐知识技能技巧和知识的活动,没有注重对音乐的体验,没有表达对音乐的理解,一旦过分重视学科教育,这些将制约着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使他们得不到全面发展。

3.环境差异对幼儿音乐教育影响甚大。幼儿园的环境也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幼儿园教育差异极大,尤其是东部中部西部的城市,一般东部地区幼儿教育较为完善,而西部地区甚至缺少幼儿园。再者,农村和城市的差异,城市的基础设施配套教育设施较好,农村则较为落后,资金的投入差异大。另外老师水平也有重要影响,这些因素对幼儿的音乐教育有着重要影响。

三、幼儿音乐教育的培养方略

1.应该先理清审美能力的培养与知识技能的传授的关系。幼儿园作为教学的场所,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不能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应重视审美能力的培养,改变教学的单一功能。要给幼儿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操作艺术材料,并在主动参与听辨、唱歌、韵律、敲击、欣赏等的活动中去体验、去实践,从而获得有关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注重情感的积累和生活的体验,培养孩子的音乐情趣,促进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这些比获得单纯的音乐知识更重要。

2.老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创新适合幼儿的音乐教育,运用符合时代新的元素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不要有固定的思维,经常以固定的思维教学会钳制幼儿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模仿多了,孩子就渐渐缺失了创造力,不利于将来的成长。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创新推动民族文化发展,推动民族文化繁荣,让幼儿自己动手创造音乐,利用乐器,从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感受美、创造美、享受美的能力。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通过动手活动,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例如,让幼儿试着弹钢琴,或许他们不懂得是什么意思,但通过接触,音乐特定的声音,会吸引着他们,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深深的印象。有了印象,当他们再一次听到钢琴声时,会唤醒他们在脑中的记忆,让他们想再一次弹钢琴。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逐渐培养了幼儿的兴趣。

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影响起先并不是那么明显,但对幼儿的成长自始至终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教育让幼儿学会音乐的审美、理解、体验、享受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刘俊平.浅谈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影响[J].大观周刊,2011,(6).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音乐活动 幼儿园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2-015-02

一、发展现状

绥化市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松嫩平原的呼兰河流域,总面积34964.2 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575.9 万人。2010 年绥化市共有幼儿园451 所,公办园15 所,私立幼儿园与集体园426所。目前,音乐教育已经成为幼儿园主要教育内容之一,同时音乐教育也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形式之一,但是,在绥化市北林区开展的音乐活动课并不完善。

第一,从幼儿园对音乐活动重视的程度上的调查。在调查的所有幼儿园中有83%都开设了音乐活动课,在这些幼儿园中有20%是公立幼儿园其余80%则是私立幼儿园,在公立幼儿园中平均每周都会上一节音乐活动课,在私立幼儿园中只有一所是一周上一次,其余的都是以节日或活动的形式开设的,比如,国庆节的时候就会组织幼儿进行一些活动,每个班级都会出节目,进行集体的联欢,共庆佳节,每学期都会在不同的节日举行不同的音乐活动,但是很少会单独以上课的形式进行。可见幼儿园对音乐教育活动的重视程度并不高。

第二,从教学内容上的调查。在所有幼儿园中,有71%的幼儿园教学内容单调,多数以唱歌舞蹈为主,对于幼儿对打击乐器节奏感等方面接触很少。另外一所幼儿园能认识到艺术培养的重要性,并能与游戏相结合,促进幼儿发展。

第三,音乐活动教学方法的调查,80%的幼儿园会以传统上课的形式进行教学,有20%幼儿园会集合故事及游戏的方式进行。调查表明教师教学方法传统老旧,形式单一。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条件差,方法单一

幼儿园经济条件差是幼儿园教学水平无法提高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教师的工资待遇低,严重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幼儿园环境条件简陋,活动空间狭小,限制幼儿的活动范围,降低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乐器的缺失,导致音乐活动课的死板呆滞,知识通过影像资料传播,失去音乐活动课为幼儿代来的快乐及美的享受。

教师在音乐活动中使用的教学方法老旧单一。从调查结果看,教师多数选择传统的上课模式教学,在教唱歌时都是老师唱一句幼儿跟唱一句,舞蹈也是有老师一个一个的动作教,通过反复多次的练习加强记忆。并没有给幼儿想象创造的空间,用这种灌输的方式难免让幼儿产生厌倦的心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乐器的使用频率少,幼儿很难直观的感受音乐的高低、快慢及银色的变换。[1]

(二)教师专业素质水平底

北林区幼儿园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大部分教师在业务技能、专业知识和文化素质方面不够过硬。第一,幼儿园教师中老教师所占比例较大,其中多为初、高中毕业生,只有部分人员受过正规的幼师培训, 对幼儿音乐教学法了解甚少,新教师中有很少一部分为幼师毕业生,但大都是职业幼师班毕业的,专业基础素质较差,加上没有实践经验,又没有较高素质的教师指导,致使教学水平提高缓慢。第二,幼儿音乐教育活动更重要的是要幼儿在活动中体会音乐带来的美感和享受,而非会唱几首歌,跳几只舞那样简单机械。在调查中发现,北林区幼儿园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的是幼儿的乐理知识掌握多少,老师和家长也一致反映这些知识的学习是立竿见影看的见的进步,而音乐情感的熏陶是长时间才能看到的成绩,通常这种成绩家长重视程度较低。第三,幼儿教师工资待遇偏低,师幼比例偏低,教师任务繁重,导致教师队伍不够稳定。

(三)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引导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2]。因此,教师在音乐教育中应着重关注幼儿情感方面的培养,多为幼儿提供机会,并提供必要的技能上的帮助。而实践调查中发现,许多教师则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忽略艺术本身带来的美感,认为知识的传授可以看得见且效果明显,在调查中还发现部分家长也是这么认为,只要让幼儿学会知识就行,对于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艺术熏陶,他们则认为不值得学习,随年龄的长大和知识的增长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提高。私立幼儿园是以盈利为目的,所以多数都依照家长的意思去办,导致最后恶性循环,家长对幼儿教育并不是很了解,教师应多向家长介绍,而不是一味的依照家长的想法教学,这样就是去了其幼儿园教育的意义,更失去了音乐活动教育的本质意义。同时,一定程度的阻碍了幼儿的发展。知识和美感的培养都是同等重要的,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在调查中还发现,部分幼儿园在教学过程中游戏与教学相分离,没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幼儿接受不好等负面影响。

三、对策及意见

(一)提高教师音乐素质,增强专业技能

第一,幼儿园在招聘教师的时应以专业毕业生为主,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同时为在校教师提供在职培训,学习等机会。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加教师对专业知识的认识,提升其专业素质。帮助教师认识到教育的真正内容和目的,有效把握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幼儿园可以组织教师观摩优秀的公开课。可以是本园的也可以是其他幼儿园的,通过直接的观察从中学到相关专业知识,并且对自己的课程进行改革创新,同时幼儿园应鼓励教师大胆想象,推陈出新。

(二)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循序渐进。教师在进行音乐活动课的时候,应以幼儿为主,采用幼儿喜欢的游戏方式进行,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在教授的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的增加难度,在让幼儿感受音乐,体会音乐,欣赏音乐的基础上,对其产生兴趣的培养及知识的传授。这样幼儿不仅可已学到知识,同时也可以获得精神上的享受。[3]例如,在小班开设音乐课时应以音乐欣赏为主,通过音乐的快慢来做动作,初步感受音乐的节奏感,到了中班就可以教他们简单的节奏,“妈妈”就可以拍两下手,“你很棒”拍三下手。到了大班就可以要幼儿对所学的歌曲进行打节奏,并交一些简单的节奏型。这样循序渐进的教授可以让幼儿对节奏有很深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师要充分理解教材的内容,并对其进行深入剖析,通过最有效最捷径的方式来教授。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不要一成不变的用一种方法,每次的课都是一样的,这样的幼儿会失去好奇心,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要多加些创新的成分,使课堂生动活跃。切忌,教师在一节活动课上使用的活动形式不要太贫乏,太多。最好设定在两到三个。

第三,教材选择。在选择教材的过程中要注意选生动性形象具体的图片信息较多的图书,能够充分引起幼儿的兴趣,书中内容要简单易懂,便于幼儿理解记忆,在选择歌曲时要注意节奏感鲜明,旋律优美的音乐。另外对幼儿进行舞蹈创编的时候要注意动作简单。同时在上课时可以让幼儿自己进行歌词的改变和创作,及打击乐等乐器的使用,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

(三)加大社会支持力度。

幼儿园应多向家长介绍相关知识,让家长全面了解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及相关知识。是家长能充分配合幼儿园进行教育,加强家园合作的力度,构建更多的途径及方式。以此来保证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星星. 音乐活动在农村幼儿园开展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2010,4.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学前音乐教育 多元文化 必要性 实施举措

多元文化出现于20世纪初期,随着社会文明程度越来越高,多元文化思想在社会各个行业中都得到了认同,同时对教育界的影响很大,影响到教育界教学理念的树立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在新时期,多元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开展多元文化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即使是学前音乐教育,也需要在教育方针制定方面体现出多元文化的教育思想,建立起多元文化的学前音乐教育体系,不断促进学前音乐教育的发展。

一、在学前音乐教育中体现多元文化的必要性分析

1.学前音乐教育体现多元文化是时展的选择。

在现代音乐教育中,存在教育内容单一、教学手段传统的问题,影响了音乐教育的深化发展,因此,在新时期,在创新发展的年代,我们不得不反思音乐教育现状。要提高音乐教育的质量,就需要在研究现实情况的背景下制定有效的教育指导方针,学前音乐教育也不例外。现在是多元社会,是开放社会,各种文化思想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文化兼容现象明显。音乐教育要培养优秀人才,或者为人才培养奠定基础,就需要在汲取多元文化的基础上开展音乐教育。学前音乐教育不能封闭,而要树立开放思想,能够积极借鉴世界各民族音乐教育文化思想的精华,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探寻自己的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之路。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并能够与世界文化相交融,协调发展,有效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2.学前音乐教育体现多元文化符合幼儿的音乐心理发展需要。

对幼儿而言,他们的音乐素养较低,同时对不同音乐的喜好还没有表现出来。据调查发现,如果在这一时期,能够对孩子进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使孩子能够接触、欣赏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则孩子会发展出自己的音乐偏好,孩子对音乐的感觉、对音乐的鉴赏能力都会得到显著发展。在多元文化中,对孩子的大脑进行全方位刺激,对于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对于孩子音乐气质的养成都有积极作用。因此,在学前音乐教育中体现多元文化是符合孩子音乐心理发展需求的,能够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二、在学前音乐教育中体现多元文化的举措分析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学前音乐教育要体现多元文化教育特点,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做好工作。

1.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要融入多元文化。

在幼儿音乐教育中,虽然现在很多幼儿园都提出学前音乐教育要体现多元文化融合的特点,但在具体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学内容与多元文化融合不紧密,音乐教学实践体现不出多元文化融合的特点。因此,幼儿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要能够根据教学目标,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体现多元文化特点,使学生在多种音乐文化体验中,不断感知生活中的美,感知不同音乐文化的个性美,不断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启蒙学生的审美情趣。学前音乐教师要树立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不断探究教学内容与各种文化的内在联系,并将其展现出来,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使学前音乐教学能够体现多元文化特点。

2.兼容并包,使中西文化在学前音乐教育中都能得到体现。

学前音乐教师要认识到通过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价值和意义。要能够在自己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更好地表现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使学生能够通过音乐学习,感受我国传统音乐的魅力。要能够在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突出民族音乐,使学生对民族音乐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引导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民族音乐,发展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同时,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要能够适当传扬西方的音乐文化,把世界各地区的音乐文化融入到教学中,把世界各地区的优秀音乐带入自己的课堂,使学生在学前教育阶段,就能感知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元性,认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灿烂音乐文化。通过多种音乐文化的引入,使学生能够欣赏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为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为学生审美品质的发展创造条件。通过多元音乐文化的引入,拓宽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个性体验,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与发展。

3.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学前音乐教学中要体现多元文化融合的特点,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幼儿园音乐教师要具备适应、执行、完成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课程的教学能力,才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在自己的课堂中,更好地促进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要提高幼儿园教师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课程内容的教学能力,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教师要积极地转变教学思路,能够认识到现代社会音乐教育体现多元文化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积极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为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更好地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服务。第二,学校要努力为音乐教师提供更多接触多元文化音乐的机会,不断开阔教师的多元文化音乐视野,为教师提供平台,使其能够有效获得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为教师职业水平的提高创造物质条件,积极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为音乐多元文化传播提供支持。比如,学校可以通过为幼儿园音乐教师提供培训的方式,指导教师进行多元文化音乐教学实践活动,还可以不断加强完善有关多元音乐文化的音响资料和文献资料检索工作,为教师进行学习提供物质基础,等等。通过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定能促进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大力发展。

参考文献:

[1]孔祥花.幼儿音乐教育现存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专院校 学前专业 音乐课程 改革探索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也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高等师范教育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和创新。虽然我们已经在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但是我们现有的课程设置与学生今后的实际教学工作产生了严重脱节,已经不能够适应学生以后工作的需要。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在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中,音乐占有很重的比例。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要将高专院校学前专业音乐课程进行实践改革,建构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一、高专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重要性

(一)音乐课的课程内容。音乐教育主要指音乐知识、技能和审美教育。学前阶段是学生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孩子的缺乏一定的认知水平,其身心、情感还处在发展时期。因此,她们的接受知识能力和掌握技能的能力还比较低,对这些孩子的教育,不能像其他高年级学生一样有那么高的要求,对她们我们应该是以感受美、表现美为核心的音乐启蒙教育。基于此,教师在音乐课程的实践中应该加强对美的感受,提高自己对音乐教育的认识,提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这也是教师给孩子最好的审美教育。

(二)音乐课程的重要性。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因此,它也具备了很强的素质教育作用,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音乐教育应该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学生的发展能够与社会发展相对应,能够适应以后在社会的生存和立足。通过音乐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美的能力,还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目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现状

当前高专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设置有声乐、钢琴、舞蹈、乐理、音乐欣赏等科目,看似比较全面多样,但是这些学科之间没有相互渗透,进行良好的衔接。这样的课程设计过于单一,例如,声乐和钢琴这两门课程一直都是相互分离的,没有任何联系,导致有些学生会唱歌却不能通过钢琴来为自己伴奏,而有些学生弹钢琴弹得很棒,却又不会唱歌。这样的学生达不到我们所说的多才多艺,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片面的追求内容的灌输和技能的传授,却忽视了对学生今后走向职业生涯的教育传授,使得很多学生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遇到很多实际问题却不知该如何解决,比如说不了解学生的需求,不知道该怎么教学生知识。

三、音乐课整体化课程体系设置思路

高专的的音乐课整体化课程体系的设置要以岗位工作过程为依据。在实际的幼儿园教育中,怎样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是我们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一定要注重这方面的教学,幼儿园的音乐活动就是我们进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课程的设置依据。

高专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专业基础课为乐理、视唱练耳,主干课为声乐、钢琴、舞蹈、欣赏等。但是现实中的幼儿园音乐活动包括幼儿歌曲表演唱、音乐游戏、音乐律动、幼儿舞蹈、打击乐演奏、音乐欣赏等等。由此就能看出,我们的音乐课课程并没有按照幼儿园的音乐活动来设置,所以才导致了幼儿园的实际音乐活动与学前教育严重脱节。之所以设置专业基础课,就是为了解决主干可所需的技术问题,帮助学生打好基本功。而专业主干课是基础课的巩固,是教会学生如何灵活熟练的运用基本内容的课堂,也是教会学生自己设计出幼儿园的音乐活动的课堂。

四、创新的教学模式

要做好整体系统的课程设置就必须把握好以下四点:

(一)目的性:我们的目的不是教会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掌握课本上的内容,而是要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具备相应的教学能力,即如何设计音乐课堂、怎样教育学生等等。

(二)示范性:教师要用自己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和思想以及先进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育人观。

(三)全面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而不是某一个个体;另一方面是教师要传授给学生全面的技能和素质,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四)主动性:以往都是教师教,学生听,这种教学模式学生早已习以为常,正因为如此,学生自己都忽视了开动脑筋,积极主动的去思考问题,一味的依靠教师,所以要改变学生的这种思想,要让学生由要我学变我要学,自发的去学习,自己去设计课堂,去探索教学模式。

五、音乐课程教材和评价体系的改革

(一)音乐教材改革。既然我们提出了要进行整体性的课程设置思路,那么,与之相对应的,当然就要对现行的教材和相关书本资料进行改革。原有的教材已经不能适应我们新思路的需要,所以改变教材迫在眉睫。

(二)评价体系改革。以往的课程评价体系基本就是对学生所学习的基本技能和素质进行考核,也就是对音乐基础课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这样就忽略了音乐主干课的考察。所以,现在要加强对学生的实际掌握和运用能力的考核,关于这方面的考核,主要是看学生能够独立的设计出教学活动,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实践活动也应该列入成绩的一部分,作为学分计入总成绩,这样给学生一定的压力,从而转换成一种动力,促进学生重视实践,让学生真正的得到锻炼。

参考文献:

[1]杨晶晶.大专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4)

[2]倪淑萍.高师合唱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09(11)

[3]李振海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J].学园.2011(13)

[4]杜清林 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弹唱能力的培养[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1(09)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范文第7篇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学前教育;舞蹈教学

舞蹈是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人体结构姿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综合动态的造型艺术。它作为广受欢迎的学前教育课程之一,对于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奥尔夫音乐理念的核心在于倡导让幼儿与自然亲密接触,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其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观念,备受全世界诸多学前教育者的广泛支持。因此,将奥尔夫音乐理念融入学前舞蹈教育,是激发幼儿舞蹈兴趣,提升幼儿学习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1 奥尔夫音乐的概念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中,孩子们有机会进入丰富的艺术世界,音乐不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而是与儿歌说白、律动、舞蹈、戏剧表演甚至是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相联系。他们可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去关注特定的一个声源,去倾听,辨别,想象来自生活和自然界的不同的声音。

2 奥尔夫音乐的特点

奥尔夫音乐的最大特点是关注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开发,在这样的学习中,孩子不会把学音乐当成一种负担或功利,而会全身心地投入音乐世界中来,用他们肢体、语言、乐器自由地演绎,以独特的方式抒发内心世界。当音乐成为孩子自身的需求,孩子对乐理、乐感、表演、演奏以及语言文化的掌握自然轻松快速,而且根深蒂固。同时强调创造精神的塑造,在课堂上,孩子用蛙鸣筒模仿秋夜的蛙声,用腕铃描绘春江细雨,用语言与拍打肢体来演绎节奏,尤其一群孩子一起表演不同声部时,一部悦耳动人的交响乐就在孩子们中诞生了。奥尔夫音乐给孩子发展个性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也在集体表演中给了孩子集体意识与合作精神,在课堂中还让家长参与课程,父母与孩子一道学习、表演,让课程更有乐趣和意义。

2.1 综合性

随着科学的发展,将艺术划分得也越来越细,但音乐不是以单一的形式存在的,不是单纯用嘴唱或用耳朵听,它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可以一边唱一边跳一边用乐器演奏。奥尔夫指出:原本的音乐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绝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是人类本来的状况,是原始的,也是最接近人心灵的,因此可以说音乐是综合的艺术。

2.2 创造性

孩子的生活经验没有受太多的社会影响而定型,因此他们天然的具有对音乐的创造性。在看到一幅图画后,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音乐去表达,通过简单的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使孩子也从事艺术家的工作,用音乐去挖掘、去创作、去发挥想象力。当没有乐器时,他们能用手、脚、筷子、报纸等代替音乐进行演奏,充分体现对乐器的创造性。

2.3 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情商是人们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往人们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去培养,现在奥尔夫就是一个培养情商的好方法。通过孩子的视、听、触、嗅,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开发孩子的潜能。原本的音乐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音乐在这里的作用在于,它使人们成为一个主动者参与其间,而不仅仅是一个聆听者。当音乐响起,你可以用身体动作表达,就像有的小孩子,听到电视里面唱歌或者跳舞,也扭动小屁股跳起来,嘴里也哼唱起来。这种自娱自乐的音乐形式有助于情感的抒发与宣泄。

2.4 从本土文化出发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及其教学方法,呈现一种开放性,这使得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传播必然形成本土化。奥尔夫音乐重在理念,它没有规定一个标准的示范课程,鼓励人们依照本国的文化,将其音乐理念融入其中,这样虽然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但也给各国的奥尔夫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无限发挥的空间。从本土出发,中国的奥尔夫结合了本民族的文化、语言、民歌、童谣甚至是方言。这种音乐更被人们熟知,更为人们所接受。因此,各国的奥尔夫理念相同,却在具体内容上有所区别,不会使奥尔夫局限在某一时代、某一国家,而是持续创新,不断地发展。

2.5 从儿童出发

音乐不是精英人才的专利品,在七种智能学说里面,提到可以通过艺术渠道对人进行培养。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没有音乐细胞,没必要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这就大错特错了。艺术是每个人的本能。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和体验。一个6岁以下的孩子,声带发育还不成熟,如果让孩子唱一个长音,他还唱不下来,有时出现唱歌唱不准的现象,也是正常的,但他的动作发展已经成熟,听觉也是成熟的,因此奥尔夫最适于孩子,让他们从小懂得节奏、韵律,了解音乐语言。

3 奥尔夫音乐理念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3.1 教学形式提倡“综合性”

教学舞蹈多元化,让幼儿园的舞蹈教学具有综合性的首要条件就是将教学舞蹈与其他领域课程相结合,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中,奥尔夫音乐不是孤立的,通常和美术、艺术、诵读和戏剧等相结合,相互融合,共同发展,而结合了音乐教学的舞蹈理念,立足于幼儿园体系,恰当地与幼儿园的周计划主题相匹配,融于各种W科领域之中,舞蹈教学形式有多种途径,可以配合幼儿园选取具有地域位置特征的文化,同时可以让幼儿体会多元化的知识和文化,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让幼儿在游戏的同时学会更多的知识。

3.2 教学理念上遵循“参与性”

让幼儿自然的感受舞蹈,体会舞蹈,摒弃传统的观念和教学模式,没有过分的追求舞蹈动作技巧和柔韧度以及动作的单调模仿,幼儿不再是简单的重复动作,被动的参与者,而是主动的参与大自然,将身体与自然想融合,而是放松身心,将感受到的情绪与身体想融合,自然而然由内而外主动的参与者,让幼儿随声心动的感受最原始,最自然的肢体感觉,享受其中的乐趣并热爱舞蹈。

3.3 在舞蹈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纲要》中指出:“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中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式的技能训练 ”不可否认,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幼儿来说是最不可缺的,我们应当综合多种方法,促进幼儿在舞蹈教学中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升,不仅要让幼儿融入自身的情绪体验,还要培养审美能力,在舞蹈和音乐中充分展现肢体动作,进而创新概念,幼儿的生活经验与舞蹈相结合,赋予舞蹈生动化,实不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时,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让他们结合自身的兴趣去查找一些舞蹈视频资料,然后再领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帮助他们逐渐形成自身特有的舞蹈理念,并积极参与到舞蹈创作中,从而提升学生的舞蹈技巧。

3.4 童谣、谚语、民歌和舞蹈相结合,体现奥尔夫的民族性

奥尔夫的教学活动大多都是采用家乡音乐作为舞蹈的基本材料,它的音乐与我国的很多歌谣节奏以及唱法及其相投,而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也是一本宝贵的财富,其中一些表面上形式简单、短小的民族音乐作品,却往往都是经久传唱,历久弥新的,如:歌曲《两只老虎》、《泥娃娃》、童谣《外婆桥》、儿歌《小白兔》、《大西瓜》,谚语“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等等,这些都是幼儿易于理解并且容易接受的领域。

奥尔夫音乐教育观念博大精深,教师应在以后的教学中,仔细领会其中的精髓,用以指导学前教学工作,努力把每一个孩子培养成未来的、具有创造力、独创性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奥尔夫教学理念就是要求教师丰富舞蹈课堂形式,给予学生更多的舞蹈学习空间,将舞蹈与情感相结合,自主创新舞蹈,运用舞蹈技巧来展示舞者的思想,真正感受到舞蹈的乐趣与魅力,最终达到舞蹈教师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舞蹈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 涂远娜.奥尔夫音乐理念下的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教学与实践[J].黄河之声,2015(10):51.

[2] 王菊.论基于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高师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可行性[J].儿童音乐,2016(7):56-60.

[3] 孙宏,李亚楠,,等.基于幼儿园舞蹈教育现状浅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J].大众文艺,2015(14):216-217.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范文第8篇

笔者综合分析后认为,早期儿童音乐教育应该把握好早期儿童和音乐教育这两个词的内涵。早期儿童音乐教育虽然属于音乐教育的一个分支,但是其并非普遍意义上的音乐教育,早期儿童音乐教育有其独特性。

一、早期儿童的身心特点决定了其音乐教育的独特价值取向

理论上分析,0~6岁学龄前儿童的音乐教育应该是广义的,本文认为应该包括幼儿园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以及家庭音乐等,但具体的学习目的、内容与普遍意义上的音乐教育略有差别,关键是由早期儿童的特点决定的,因为建立在年龄基础上的早期儿童的生理、心理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身体活动能力、音乐学习能力、音乐理解能力的局限性。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阐述了早期儿童的身心特点。皮亚杰认为人类是通过认知来有效适应环境的,人类的思维以表征行为和动作的图式进行组织,通过同化和顺应的交互作用,使个体得到发展。因此,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早期儿童主要包含在前两个阶段。

感觉运动阶段儿童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各种感官和肢体动作感知外部世界。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音乐的学习首先从聆听音乐入手。因此我们必须为儿童提供丰富多样的音响环境,这包括他们的歌声、器乐声及生活中的各种声音,以便儿童积累初步的音乐听觉经验。

前运算阶段儿童主要特点是伴随语言发展,储存了各种表象,可以用符号进行思维,促进了想象的发展;以直觉思维为主,没有建立守恒,儿童跟周围世界的相互作用仍以感官为主。因此,同样要为儿童提供丰富多样的音乐,引导儿童辨别各种音乐要素的差别,同时辅以可操作的玩教具(打击乐器、节奏图谱等),便于儿童多感官通道参与学习音乐。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早期儿童仍然处于感官学习的阶段,因此其音乐教育也要以刺激感官为主,丰富他们的音乐感性经验;并且充分利用身体动作与音乐之间的密切关系,将身体动作和音乐有效结合进行音乐教育。

美国音乐教育家雷默说:“如果一个人想胜任自己的专业,如果一个人的专业要在整体上卓有成效,那么某种哲学――即有关该专业的本质和价值的整套基本信念――则是需要的。”①因为“一种音乐教育的哲学为我们的专业生活提供了基础,既解释了其作为一个领域的价值,也指导着我们的行动”②。音乐教育哲学可以说是对音乐教育的看法或者说是音乐教育的观念,一般包括对于音乐教育的本质、目的、价值和方法的看法。当前主流的音乐教育哲学是雷默的音乐教育审美哲学和埃里奥特的关注音乐实践的音乐教育哲学两种。雷默强调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而埃里奥特则反对雷默的观点,认为其割裂了感知与创作的联系,提出音乐是一个多样化的人类实践,强调音乐教育的实践,主要探讨聆听、表演和音乐表演本质间的关系。

作为音乐教育分支的早期儿童音乐教育,我们无法完全抛开这两种哲学的争论,但正如埃里奥特本人所说的“没有绝对正确的音乐教育哲学”。那么,早期儿童音乐教育的价值取向应该何去何从?早期儿童的特点可以指引我们选择合适的哲学观。美是必然存在于音乐教育中的,我们不可否认审美是早期儿童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但面对倾向于用感官和肢体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的儿童我们也不排斥实践。2012年教育部制定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就是最好的证明,其中关于艺术领域是这样说明的:“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③

二、早期儿童音乐教育的独特性

早期儿童音乐教育的独特价值取向,决定了早起儿童音乐教育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早期儿童音乐教育目的的独特性

美国音乐教育家EdwinE.Gordon在其著作《AMusicLearning Theory for New bornand Young Children》中强调,音乐启蒙教育要早,最好从0岁开始,他通过对18个月前儿童的音乐教育研究,他坚信音乐学习是有关键期的,除非在5岁前在家庭或者幼儿园建立音乐学习的基础,否则后续将无法弥补。

蒙台梭利强调幼儿的音乐教育是启蒙教育。因此,我们必须及早对早期儿童进行音乐教育。我们一直强调的早期儿童音乐教育也并非为了把早期儿童塑造成为专业的音乐家,而是希望播下“音乐的种子”,为早期儿童奠定初步的音乐学习的基础,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不断提升他们音乐欣赏和创造力。

(二)早期儿童音乐教育内容与形式的独特性

音乐作为一门听觉的、情感的艺术,我们相信音乐学习必然是由音乐感受与体验开始的,这是早期儿童进入音乐的必经之路。因此,基于早期儿童的身心特点,为其提供丰富他们的音乐感受和体验,科学合理地引导他们正确理解音乐。从而提高早期儿童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据此,我们认为应从以下方面进行音乐教育。

1.营造音乐感受与体验的环境

早期儿童的发展不是自然而然地、不是自发地、不是通过天生素质的逐渐成熟来实现的,而主要是决定于后天环境的学习。EdwinE.Gordon强调18个月以前的儿童就应该拥有丰富而多样化的音乐环境,广泛地接触音乐。

2.音乐律动

通过皮亚杰的理论我们已经知道早期儿童的发展是动作在先,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早期儿童用肢体动作对音乐的反应更早一些。这也是什么我们不排斥实践的原因。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中最重要的要素且和生活密切关联的是节奏性的动作”④,据此我们认为音乐律动是适合早期儿童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贯穿早期儿童发展的始终。

3.歌唱

歌唱是人的天性,柯达伊说过,歌唱属于每一个人。当然最关键在于早期儿童动作发展的同时语言也在逐渐发展,音乐和语言都是一种符号,我们应该像对待语言学习一样对待音乐。随着早期儿童语言从辅音、元音、单音节词、双音节词……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营造音乐的环境,鼓励他们随着音乐哼哼或者喃喃发音,EdwinE.Gordon认为早期儿童越早开始音乐的喃喃发音,将来就越有可能获得音乐感。因此说唱活动是更适合早期儿童的一种歌唱方式。

4.探索音响和乐器演奏

早期儿童主要用感官来认识世界,其中听觉作为一种重要的获取信息的通道,在早期儿童的学习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2岁前,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各种声音感兴趣,并喜欢通过探索敲击玩具、用品等发出各种声音。乐器演奏是早期儿童音乐表现的重要方式,符合他们的兴趣,是他们很好的音乐体验,有助于培养早期儿童的音乐节奏感。

综上所述,早期儿童音乐教育并非普遍意义上的音乐教育,早期儿童的音乐教育有其独特性。这主要是由早期儿童身心特点决定的。而通过对音乐教育哲学价值取向分析,我们发现早期儿童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音乐家,而是接触、感受、聆听、表现音乐的独特个体。因此,对于早期儿童音乐教育并没有明确的概念,这可能跟我们对早期儿童音乐教育目的的期望值不高有关。

三、在早期儿童音乐教育实践中如何遵循其独特性

在早期儿童的空间尽可能地提供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特点的音乐教育内容。

(一)丰富早期儿童的音乐感受经验

如何为早期儿童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可以借鉴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儿童发展理论模型,他强调“环境中的发展”,并将儿童发展的生态环境划分为微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和宏系统组成的嵌套模型。微系统主要指家庭和学校,中间系统是两个以上的微系统相互联系和彼此作用,外系统是个体没有参与,但却对个体有影响的环境,比如社区,宏系统:基于上述三个系统的社会文化环境。

因此我们要构建早期儿童音乐教育环境,需要从家庭和幼儿园(早教机构)、家园沟通、社区音乐(区域音乐)以及整个社会音乐文化环境入手,整体联合为早期儿童音乐创设丰富多样的音乐接触的环境,使音乐生活化,以此唤醒早期儿童对音乐的敏感性,提升他们的音乐感受力。

以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为例⑤:

首先,引导幼儿感受、发现和欣赏周围环境中的各种音响,培养幼儿对各种声音的倾听兴趣和倾听能力。例如我们可以引导幼儿倾听自然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风声、雨声,汽笛声、火车的隆隆声等)及各种打击乐器的声音。

其次,创设丰富多样的日常音乐活动。可以是无意识地听,将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进行音乐律动和即兴创作表演;也可以是有意识地专注于音乐的活动,例如音乐歌唱、音乐欣赏等。

最后,创设幼儿音乐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设置丰富的音乐区角活动,引导幼儿能够较长时间专注于某一音乐活动。

(二)提供早期儿童音乐表现的机会

首先,处于动作发展敏感期的早期儿童,可以充分利用音乐律动的乐器――身体,探索、尝试、发现各种各样的身体动作,以音乐节奏为媒介将身体动作和音乐联系在一起,产生丰富多样的音乐律动活动。在节奏活动中创编动作,准备一些动物的图片,并注明是哪种动物,让幼儿用走路、跳跃等动作表现这种动物。其他的一个或多个同伴可以根据动作的节奏敲打乐器或拍手,并让大家猜一下你装的是哪种动物。

其次,为早期儿童多提供歌唱表演的机会。幼儿在歌唱时,创编动作并表演,不仅能提高幼儿的表现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幼儿创编动作的能力有限,我们可以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周围的环境,通过让幼儿观察周围生活,认识更多的事物,丰富其感性经验,了解生活,有利于动作更加形象逼真。

最后,乐器演奏。乐器演奏主要是打击乐器,例如大鼓、铃鼓、沙槌、三角铁等没有固定音高的乐器,在奥尔夫教学法中还有固定音高的琴,例如木琴、钟琴、定音鼓。

在音乐律动和乐器演奏过程中,要注意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对早期儿童而言大肌肉动作先于小肌肉动作,精细动作相对弱一些,因此在乐器演奏时注意选择适合他们身体活动特点的动作进行。

(三)激发早期儿童音乐创造的兴趣

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需求,具有创造的潜能,他们也喜欢创造性的活动。

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认为: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他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在实践中利用节奏进行创编活动更有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给幼儿提供一些节奏乐器,或者是教师与幼儿一起制作的简易节奏乐器,并教给他们正确的用法,让幼儿用这些乐器为歌曲、诗歌、歌谣配伴奏;让幼儿熟悉基本的节奏型,如2/4拍等,并用不同的节奏型朗诵诗歌、古诗;还可以用不同的节奏型来做一些节奏游戏⑥。

创造性的提高有赖于不断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因此,创造性的音乐教育就是通过生活的点滴为早期儿童丰富和积累知识经验,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想象,并从中获得愉快的音乐体验,为幼儿音乐的创造性奠定基础。

本文依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发现早期儿童本身的独特性,逐层分析早期儿童音乐教育的目的、内容,期望带给早期儿童更好的音乐教育。旨在通过提供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从最简单的音乐要素学习,丰富早期儿童的音乐经验,采用适合的内容,运用恰当的方式,启蒙早期儿童的“音乐种子”,激发他们音乐学习的兴趣,提升早期儿童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注释:

①[美]贝内特.雷默,著.熊蕾,译.音乐教育的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9.

②[美]贝内特.雷默,著.熊蕾,译.音乐教育的哲学――推进愿景(第3版)[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5.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7.

④Rae.Pica,著.王惠姿,译.0-8岁婴幼儿肢体动作经验与教学[M].台北:华腾文化股份有限公司,20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