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草原;环境保护;法理学
近些年来,我国的天然草原面积呈下降趋势,草原环境保护的问题逐渐受到国家的重视,通过立法的手段推行草原环境保护会更有利于保护工作的落实。从法理学的角度探究草原环境的保护,对实际保护工作的开展有着积极意义。
一、草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价值体现
(一)草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分析
造成草原环境恶化的原因比较多,其中,草原的过渡放牧、对草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还有工业的污染等,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当前社会发展的环境中,对草原环境保护的理论研究有极大的必要性。草原退化会导致尘霾天气增多,危害我国国民的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日常出行,在“一带一路”的经济带的构建时与他国开展多边贸易往来之际也亦不利于我国大国际形象的构建,不符合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人们对草地不科学管理造成草地生态系统的失调,畜牧数量的过度增加对草原资源的消耗也较为严重,然而,片面地强调减轻草地压力亦会造成资源的浪费[1]。草原环境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巨大影响,严重时亦会引起土地荒漠化,催生极端天气,严重时可能会对当地人的生存构成威胁。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影响生态环境的安全,从法律层面进行保护不失为一个必要且可行之举。
(二)草原环境保护的价值体现
加强草原环境的保护在诸多方面有着积极的价值,在生态价值方面的体现尤为突出。草原环境保护要和生态价值的理论相结合。生态价值观念建立在生态道德的基础上,经济的发展要以尊重大自然保护为原则,而非征服和破坏;要尊重其他的生命形式,维护草原生态的稳定。人在和自然的共同发展之际应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的观念,不能为了发展经济而盲目的破坏大自然。生态价值观念也是实现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关键价值取向,要合理利用和发展草原资源,适当的进行改造和科学有效地合理利用。草原环境保护的价值体现在人权层面。人权价值和公民环境权有着紧密联系,人类的生存和环境的发展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关系愈来愈紧密,环境权是新兴发展的重要法律权利,和其他基本人权以及社会经济权利是交叉的权利,因此,保护草原环境可以体现人权的价值。草原环境的保护价值还体现在社会价值层面,加强对草原环境的保护是实现社会和谐和公平的重要表现。人的需求有着社会和自然的双重属性,在和自然的发展相联系的时候,就能充分地重视社会价值的体现[2]。草原生态环境在当前遭受到严重的破坏,这也间接地破坏了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草原环境的保护的最大受益者是社会,草原资源的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渠道,保护好草原资源环境,才能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二、草原环境保护的法理学分析
草原环境保护从法理学的视角进行分析,要注重立法的完善,笔者提出几点发展建议,所述如下:第一,草原环境保护要注重公众的参与。草原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需要提高地域性的公众参与度,结合自然环境影响状态评价法,以及预防荒漠化法的相关内容,对草原环境保护的主体以及义务应加以明确,确保其能积极提倡并全面参与草原环境保护的工作。要在公众参与的基础上给予参与者环境的知情权,还有参与环境管理、决策以及监督的权利。只有保障了公众参与,对草原环境的保护工作的开展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就需要从立法方面充分考虑,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草原保护的相关法规。第二,积极贯彻草原环境保护方针。保护草原环境要贯彻全面规划以及合理布局和综合利用的方针,对草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做到科学合理,避免新的可能破坏和污染草原的行为出现,应将草原环境的面貌进行有效的改善,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几个角度进行考虑,保障草原环境的整体质量。第三,加强草原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草原环境的保护工作需要从立法层面着手实施,结合实际制定全面有效的法律制度,保障草原环境的健康。并要在法律的执行力度层面要加强落实,要进一步明确草原生态环境责任和权利,坚持依法行政,将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刑事手段等手段综合利用,做好草原环境的法律保护的工作,推动草原法以及环境保护法等相关的法律制度结合当地实际的情况加以落实。对于违反草原环境保护的相关法规的行为要严肃处理,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样才能真正有助于保障草原环境的健康发展。第四,注重人权主导的草原环境保护。草原环境保护从法律层面制定实施时,要注重人权主导的保护特色的体现,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让各监督层级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尽量避免交叉管理,简化草原环境保护的工作步骤,从而有效提高管理的效率。
三、结语
总之,草原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实施,要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上,实现以法律为依据的保护模式。通过从理论层面对草原环境保护工作的研究分析,为实际的草原环境保护提供有益发展思路,促进保护工作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王政.禁牧休牧监管立法的分析与探讨[J].草业科学,2016(07).
【关键词】 生物教学 初中生 环保意识 培养
人类活动生存环境面临很多问题,大气污染、臭氧空洞、温室效应、泥石流、沙尘暴、水资源短缺等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经济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也给环境带来越来越严重的污染,工业废水、废气的随意大量的排放,生活垃圾成堆,白色污染成灾。这一切都严重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甚至破坏着我们的健康。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影响到国家经济、政治、外交等等一系列问题的重大问题。我国经济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共进的政策措施。中学生物教学是学生环境意识培养的重要阵地之一,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教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环境问题,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从我做起,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并落实到他们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去,实现环境保护意识的普及和传递,为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未来做出积极的贡献。
环境问题严重,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实现环境立法,保护环境迫在眉睫,作为中学生物课教学,在培养学生环境意识方面可以做出以下努力:
一、以生物课教学内容为依托,在知识教授过程中渗透环境保护意识
中学生环境教育和环境教育在中学生物课程中的实现必须依托生物课教学的内容。生物新教材中有丰富的环境教育的教学内容,教材大篇幅介绍了社会、经济、生态、资源等等因素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向学生介绍了环境问题种种,问题根源和可以采取的解决办法,揭示着人们贪婪过度开发自然资源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而让学生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认识到环境保护是社会公德这一基本道德观念。
生物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度的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依托教学内容进行环境意识渗透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和研究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实验和研究既是科学探究活动,也是生物课教学的基本构成形式,因此在中学生物教学的实验教学中渗透环境意识,是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的最重要方式之一。
2.改进教学方法组织环境保护活动
环境教育需要培养环境意识,养成环境保护行为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启发学生经行环境保护,并进行环境保护习惯的培养,比如在进行植物栽培试验中,学生们不需要购买专门的栽培器皿,而是把使用过的废料加以加工,不仅避免了环境污染,还变废为宝,物尽其用。另外,在生物实验基地,教师可以教会学生使用一些废弃的可降解材料用于生物样本或者植物幼苗的培养,养成他们变废为宝的生活习惯,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3.挖掘教材内容讲解环保知识
中国古代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新课程改革生物课程突出了任何生物圈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人与自然的和睦相处和相互作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中学生物教材中融入了很多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教师可以充分挖掘这些环保内容,通过相关知识的讲解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比如,通过让学生了解公顷书目在吸收有气体,温室气体,以及在防风治沙过程中所带来的环境价值和经济价值远大于那些树木被砍伐所带来的经济价值,让学生们深深的理解环境保护、绿化家园的重要意义,让他们明白种草种树,保护环境是一种高尚的品格,让他们乐于保护环境,把保护环境变成一种自觉行为。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生物多样性让学生了解自然的美好的生活环境所带来的生机和美好,再给他们讲述那些国家珍稀保护动物面临灭绝的现状,让他们想象一下要是发熊猫只存在与图片中将会是多么的遗憾,让他们了解在青藏铁路建设中为了保护藏羚羊等藏区野生动物,国家铁路建设部门所采取的一些措施,让他们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目的。
4 .联系地方实际深化环境认识
不联系实际的理论讲解如空中楼阁,要是讲述的所谓实例都是学生不熟悉的东西或者远离学生生活的东西,学生们对这些实例的体验和理论的理解总不够深刻。要是学生能够从身边的实例中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他们不仅能够深刻理解而且可以立即投入实际行动。比如甘肃省定西市自从退耕还林发展特色经济以来,定西的马铃薯和循环经济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学生们对于身边的事物非常熟悉,学生们通过老师的讲解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和理解身边所发生的事情,也会把这些观念和意识向身边的人进行传播,他们会更容易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那些科学的方针政策也可以得到更为到位的落实,好的政策获得更好的效益,这本身就是学生在学习了环境知识对环境保护的重大贡献。
5.用数字比较传递环境保护急迫性
当今世界每日增加21.6万人,目前已接近80亿人。我国在1949年时有5.4亿人,建国40多年增加到13亿多,占世界人口的22%。目前生存受到威胁的高等植物有4000―5000种,占我国植物种类的15%―20%,全世界每年灭绝的野生生物达4万余种。我国老虎的数量不足100只,现存大熊猫不过1000头左右,云南的亚洲象不足50头,野生华南虎不足30只等等,这些数字放在一起对比显得触目惊心,学生们通过比较可以立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急迫性,不加强保护这个地球将最后只剩下孤独的人类,到那时人类生活不可想象。学生们会意识到环境保护的急迫性并立即投入环境保护的自觉行动中去。
二、以课外活动为载体,将环境意识转化为环境保护行动
课外活动是科学课程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生物课很多活动可以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其中包括环境教育。
1.成立环境保护组织、宣传环境保护知识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组成环境保护组织,比如校园环境保护组织,定期组织学生在校园以及校园周围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并身体力行实施环境保护措施,比如捡拾校园内各种生活垃圾,在校园补种树木花草,还可以在校园周边进行宣传,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另外还可以在学校宣传栏内主办环境保护知识宣传,定期进行环境保护主体演讲,让学生们在这些活动中传播环境意识,既增强了他们自己的环境意识,也传播了环境意识,同时还锻炼了他们的能力,使得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
2.组织郊游和参观、让学生贴近自然热心环境
结合生物教学需要,积极开展课外活动,组织学生郊游,走进自然去贴近和认识各类动植物,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动物园认识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状态,通过了解和贴近自然,让他们热爱自然,热心环境保护。还可以组织学生去最近的污染工厂或者污水处理厂,让他们看到环境破坏的程度和环境保护的方法,为环境保护建言献策,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也提高他们的视野和能力。
总之,我们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环境的严重破坏将带来灾难性后果,环境保护迫在眉睫。在中学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联系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积极组织各种课外活动,积极开展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充分发挥生物教育在环境教育中无法代替的优势,积极渗透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习惯,为社会、经济、环境的和谐发展是一份力,尽一份责。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环境保护;措施;环境意识
中图分类号: C35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工业化大生产虽然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物等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尤其是一些化工和采矿业,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大量废气物,严重的影响了环境质量。环境污染不仅威胁人类的健康和安全,还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有关部门逐渐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积极寻求各种环境保护方式。
所谓环境保护,就是人类根据现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制定一定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协调人类生存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以谋求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同时,环境保护又是人类自觉寻求对自然环境的合理利用的过程,尽可能的防止在资源利用的过程中破坏生态环境,为人类的生存营造更加适宜的自然环境;此外,还要对已污染的环境做好综合治理工作,利用多种途径和手段实现对现在已经污染的各种自然资源的改造和恢复;由此可见,环境保护是一项关系到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重要工作,环境保护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促进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还在于能够有效的改善人类的工作和生存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1、阐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就我国来说,环境保护的概念提出的比较早,我国的政府部门和有关机构也针对环境保护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目标。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社会转型进程加快,政府部门根据资源环境现状,提出了诸多环境保护措施。对于我们每个社会公民来来说,随着并不是直接参与国家和社会的环保事业,但是我们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中调整自身的行为,从小事入手,自觉的保护资源和环境。如:发现公共洗手间的水龙头没有关闭时,我们应该自觉的将其关上,再者,在使用电池后,我们应该对其进行分类整理,投递到专门的回收桶内,而不是直接丢入垃圾堆,还有,当我们在超市购物时,应该自觉备用购物袋,从而减少一次性的塑料袋的使用,诸如此类,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重视对环境的保护。
由此可见,环保意识是一个公民的综合素质的体现,是与公民自身的受教育水平相关的,所以有关部门如果想搞好环境保护工作,那么就应该从思想教育方面入手,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使公民自觉的参与到环保事业中。从内容上看,环境保护工作不仅包括对动植物以及森林的保护,还包括对大气和水的保护以及防治,既包括各类大型的污染源的预防和治理,还包括各类细节的处理。环保工作的开展是以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对资源的过渡开采和利用为前提的,是对资源的紧缺的一种保护措施。随着环保理念的宣传,环保意识已经被人们所接受。今天,提起环境保护,几乎没有人会反对,但是真正做到自觉长久地保护环境、保护资源,还有许多工作在等待着我们去做。我认为首要的就是要在全民族树立起环保意识,具体地说就是树立资源意识,生存意识。要让大家都认识到,保护环境与资源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不仅是关乎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而且已经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今天的生存!只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大家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为社会、为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蓝天。
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动和主要任务之一。我国则把环境保护宣布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以保证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执行。可见,环境保护工作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人们也逐渐的认识到了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下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于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进行简要探讨。
2、概述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
2.1 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
首先,要抓紧制订有关土壤污染、化学物质污染、生态保护、遗传资源、生物安全、臭氧层保护、核安全、循环经济、环境损害赔偿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只有完善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才能够在环保工作中做到有据可依,才能为环保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其次,要加大对各类工业开发区的环境监管力度,对达不到环境质量要求的,要限期整改,工业废弃物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所以加强度工业生产的管理和控制,可以有效的提高环境保护的工作质量。
最后,要完善对污染受害者的法律援助机制,研究建立环境民事和行政公诉制度,以通过法律形式对一些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进行惩戒,达到警示的作用。
2.2 健全环境管理体制,完善环境监管制度
首先,建立健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加大国家对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情况的监察力度。
其次,要实现地方政府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组织落实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任务,因为地方政府机构对于该辖区内的环境问题的掌握比较全面,所以更加适合开展环保专项治理工作。
再次,各类法人和其他组织负责解决自身的环境问题,承担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
2.3 建立环保机制,增加环保资金投入
首先,要加大政府环境保护投资力度,各级政府要将环境保护投入列入本级财政支出的重点内容并逐年增加,加大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保试点示范和环保监管能力建设的资金投入,确保环保行政管理、监察、监测、信息、宣教等行政和事业经费支出,只有资金和技术作保障,才能够顺利的开展各项环保工作和污染治理工作。
其次,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乡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和有关工作的投入,完善政府机制,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鼓励各类所有制经济积极参与污染治理设施投资和运营,支持有条件的投资建设污染治理设施。
2.4 推动环境科技进步,加强环保队伍建设
首先,要强化环保科技基础平台建设,将重大环保科研项目优先列入国家科技计划,积极组织对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的科技攻关,重点组织对饮水安全、污水深度处理、资源循环利用、燃煤电厂脱硫脱硝、汽车尾气净化处理等重大环保技术的科研开发和产业化示范,加快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环保技术。
其次,要健全环境监察、监测和应急体系,规范环保人员管理,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的环保队伍。
2.5 增强全社会环境意识
在推进中国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政策等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充分认识到公众在解决环保问题上的力量。首先,要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只有提高了意识、手法、环保、参与才能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其次,鼓励公众与新闻媒体舆论对政府、工业污染大户等监督,施以压力才能使环保政策切实。尤其要指出的是一些环保民间组织的兴起开始影响到政府决策的形成与实施,并在引导环保节能社会风气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要继续努力,把书面的环保目标化为具体的行动,承担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人类早日全面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我们愿意与世界各国加强合作,携手共进,共创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环境检测;环境保护;重要性;措施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创新发展加快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人们在一味追求经济建设发展的同时也使环境污染问题越发突出,雾霾、酸雨等环境污染带来的问题对人们的生存环境和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我国必须严格实施环境保护工作,而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中最为基础的工作之一,在环境保护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环境监测包括的主要内容
环境监测一般是指对监测区域内的大气、土壤和水环境的监测。通常是对监测区域内的生态类进行动态监测,或对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各种行为进行检测,比如说珍稀物种在人类开发大自然的过程中所引起的生态问题和对区域在开发时所导致的结构、组织以及功能变化进行密切监测。同时,也包括对相关区域之中各种地质灾害进行监测,比如泥石流、水土流失等,也是环境监测的内容之一。
二、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一)环境监测在环境污染严重中所起的作用。环境监测主要是对污染严重的环境中的大气、土壤、生物、水资源等环境要素进行长期、稳定的监测,在环境监测的控制范围内,运用各种科学的方式对各种环境问题进行整理、预防、排查,对已经受到污染环境要素进行有效控制和治理,定期跟踪,防止扩散。对有可能要受到污染的环境要素进行针对性的维护和防治,减少污染危害。对还没有发生污染的环境区域进行保护和预防,在源头上扼杀导致环境污染的因素。
(二)环境监测在城市规划中的环保作用。在社会的生产生活过程中,经济与环境是对立与统一的,发展经济与保护可以统一进行,二者相互促进。我国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目标是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作相结合,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此,我国相关的经济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制定了“三同时”、“三同步”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模式。“三同时”就是指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时设计、同时实施、同时投入;“三同步”就是指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开展。在具体的城市规划过程中,要将环境保护计划纳入城市发展规划的过程中,使之成为城市发展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做好城市的环境发展规划就必须基于城市环境的现状,结合相关的参考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与整合。参考数据最科学、最直接的来源是城市环境监测的数据库,它是环境规划的基础。
(三)环境监测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环境监测过程中得到的各种科学有效的数据,可以为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等科学考察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依靠,所以,环境监测作为高科技的监测手段离不开科技的支持,环境监测对科学研究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比如对生物资源的监测,离不开为微生物研究提供有效数据和科技的支持;除此之外,对各种污染问题的监测,重要的监测手段与技术把持也可以为环境研究中的污染源问题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总之,各种环境监测提供的数据与技术支撑,都为环境科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原动力,促进了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首先,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的普及力度。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造成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政府应该积极运用环境监测技术 ,并充分认识环境检测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提升环境保护重视度。其次,政府还可以通过大力宣传,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工作中来。再次,政府必须加大环境检测资金投入力度,强化环境检测管理理念。一方面,政府应当加大环境监测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通过设立环境监测基金等形式提供环境监测所需资金,完善环境监测设备设施,鼓励相关单位自主创新环境监测技术;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通过制定税收优惠政策等方式,积极吸引民营资本进入环境监测行业,推动环境监测产业的深入发展,拓展环境监测行业的投资融资渠道。同时,政府也要加大对环境保护和监测的宣传力度,呼吁社会民众提高对环境保护和监测的重视程度,通过开展环保工作社区宣讲会的形式,鼓励社会民众积极投身于环境保护事业。
(二)提高环境监测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想提高环境监测的水平,除了要有先进的监测设备以外,还要有高技术的监测水平,因此各个监测站需要加强对环境监测专业人员的培养,针对技术人员制定有效的培养方案,培养一些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验室分析能力比较强的技术骨干,形成一支专业化、高水平、反应能力强的环境监测队伍。在培训工作中,不仅要培训工作人员的环境监测理论知识、专业的监测方法、监测仪器的使用,还包括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及其它能力的培训,这样才能保证监测的质量。
(三)完善环境监测的监督机制。质量控制跟每项工作息息相关,每年的年初,管理人员要结合监测站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合理的质量监控计划,如设备和仪器的检验、员工培训情况、考核质量控制等,并且从事管理的人员要求熟识监测业务,这样制定的监控计划实施性才比较强。作为质量管理人员一定要以质量为首要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管理体系,并且监督实施,要把各项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真正起到监督作用。各级政府也要加大对环境监测的资金投入,以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从根本上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环境监测工作已经成为保护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环境监测工作与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许多监测方式与方法的不断推广与应用,因此,要不断的加强环境监测的整改力度和完善工作,充分发挥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强.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
【关键词】教学质量 环保意识 课堂教学 遥感测算 濒危 指数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66-01
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严重问题,“救救地球”已经成为全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的呼声。我国的环境形式相当严峻,所以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应该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是初中政治教材的重点。要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就必须抓好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乃至世界环境形式的严峻性。
首先,得天独厚,课堂教学可以采用举例子、列数字等形式、用客观现实中的具体实例教育、激励学生,使其逐步形成环保意识。 建国之初,我国的水土流失面积约116万平方公里。据1992年卫星遥感测算,水土流失面积约17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7%。
我国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危害最深的国家之一。北方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达到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5%,80年代,沙漠化土地以年均21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近25年共丧失土地3.9万平方公里。
70年代,我国草原面积退化率,约15%,80年代中期已达30%以上,全国草原退化面积达十亿亩,目前仍以每年二千多万亩的退化速度在扩大。 我国的植物物种约有15%—20%处于濒危状态,仅高等植物中濒危植物就高达4000—5000种。
我国近三十年间湖泊大量减少,仅面积在一平方里以上的就减少了543个。号称“千湖省”的湖北省,建国初期有湖泊1066个,目前已减至325个,水面缩小了3/4以上。
目前,我国大中城市的大气质量指数普遍较差,全国五百个城市中,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的不到1%。北京、沈阳、西安等都在世界十大污染程度最严重的城市之列。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强沙尘暴在我国特别在西北地区发生率呈急速上升的趋势,尤其从2000年春天以来,强风沙天气不断袭击西北、华北部分地区,造成扬沙尘暴天气,而且来势凶猛,次数频繁,破坏程度严重。据专家测算,我国每年因风沙天气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相当西北5省区1996年财政收入的3倍。
其次,课堂教学还可以通过放录像、展示图片、悬挂漫画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目前国内外环境形式,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三,可以通过办演讲赛、讨论会、专题讲座等形式,鼓励学生对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发表意见或看法。各执己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相互交流达成共识。 初中政治课中的环保教育就是让学生认识到人类与环境是息息相通的,使他们真正懂得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懂得人类的发展是伴随着环境的衍化而进步的,没有环境,就没有人类。环境被破坏了,受影响的首先是人类,保护环境是为了保护人类自己。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 二、通过 社会调查,培养学生的环保能力。
初中政治课的环保教育,就是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掌握环保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环保的能力。可通过对课本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做些社会调查,如水资源的污染程度、土地的浪费程度、小城镇垃圾对环境的影响、白色污染的加剧、绿色植物的破坏等等。最后鼓励他们对所谓调查的结论进行讨论,并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建议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环境保护的愿意,从理性上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环境保护的能力。 三、教育学生将环保意识、环保能力转化为环保行动。 根据政治课学科的特点,在施教过程中教育学生不仅要树立环保意识,具备一定的环保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环保的行动,让学生明确保护环境应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积极向周围人宣传环境保护的意义,并自觉收集废纸、废塑料等物品,将它们送到废品收购站或自己进行处理,净化美化环境。告诉人们应该保护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珍惜爱护树木花草,不随手乱丢乱弃生活垃圾等。使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在生活中理解环保,认识环保的重要性并积极自觉地保护环境,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段建玲主编,幸福指数与低碳经济,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4
[2]林汐主编,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人民出版社,2010-05
关键词 环境保护 重要性 教育宣传 增强环保意识
一、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已定为我们的基本国策。环境保护的概念提出的比较早,我国的政府部门和有关机构针对环境保护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目标。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社会转型进程加快,政府部门根据资源环境现状,提出了诸多环境保护措施。对于每个社会公民来来说,随着并不是直接参与国家和社会的环保事业,但是我们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中调整自身的行为,从小事入手,自觉的保护资源和环境。如:发现公共洗手间的水龙头没有关闭时,我们应该自觉的将其关上,再者,在使用电池后,我们应该对其进行分类整理,投递到专门的回收桶内,而不是直接丢入垃圾堆,还有,当我们在超市购物时,应该自觉备用购物袋,从而减少一次性的塑料袋的使用,诸如此类,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重视对环境的保护。
由此可见,环保意识是一个公民的综合素质的体现,是与公民自身的受教育水平相关的,所以相关部门要想搞好环境保护工作,那么就应该从思想教育方面入手,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使公民自觉的参与到环保事业中去。从内容上看,环境保护工作不仅包括对动植物以及森林的保护,还包括对大气和水的保护以及防治,既包括各类大型的污染源的预防和治理,还包括各类细节的处理。环保工作的开展是以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利用为前提的,是对资源紧缺的一种保护措施。随着环保理念的宣传,环保意识已经被人们所接受。今天,提起环境保护,几乎没有人会反对,但是真正做到自觉长久地保护环境、保护资源,还有许多工作在等待着我们去做。笔者认为,首要的就是要在全民族中牢固地树立起环保意识,具体地说就是树立资源意识,生存意识。要让大家都认识到,保护环境与资源是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不仅是关乎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而且已经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今天的生存!只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大家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为社会、为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蓝天。
二、培养环境保护意识,提倡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不是简单的从治理着手,而是要从改变人的行为模式出发,从而改变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嬴。要实现这一目标,首要的是培养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有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居民对改善生态环境的愿望和需求非常迫切,城市居民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热情高涨,这是个好现象。保护生态环境的主体是人,在污染、恶化环境方面,人类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在保护生态环境问题上,人类同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环境保护工作离不开广大民众,要动员全社会民众力量参与环境保护,充分发挥公众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一是广泛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引导民众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提倡、推广和适应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所要求的生产生活方式。二是公开环境保护现状、环境质量、企业环境行为等信息,确保公众的知情权。进一步健全信息公开平台,推行环境政务公开,对环境保护法律政策、项目审批和案件处理等予以公告公示。对于涉及公共环境利益的规划或项目还应当组织论证会、听证会,听取民众意见,接受民众的监督,切实保障民众的环境参与权和监督权。三是出台具体措施,确保民众能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可以通过向社会聘请环境监督员、指导成立环境保护民间社团组织、鼓励民众检举揭发有关违反环境保护的行为,拓宽和畅通群众对环境问题的举报渠道,完善环境保护听证、公益诉讼等制度,为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搭建平台。这样,争取实现民众从“要我环保”到“我要环保”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转变,使民众发自内心意识到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进而自觉地参与环境保护,选择绿色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
转变思想观念,营造全社会践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浓厚氛围。进行环境保护时,应该以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环保方针。同时,国家应该加大对环保方面的投资力度,进而从战略上进行环境保护,及时调整环境保护的方向和重点。在进行环境保护时应当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要保护优先、科学防治,真正发挥资金的环境效益。
完善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激发政府、企业履行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的积极性
一是建立资源开发和环境污染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全面改革资源税,开征环境保护税,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建立健全资源开发和环境污染的环境补偿机制。二是国家应对重要生态功能区和具有重要生态环境功能、主体功能区的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区的区域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维持生态系统的经济社会的服务功能,确保区域生态安全和国家生态安全。
三、环境保护的有效对策
为了更好更快地发展经济,促使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良好相互协调,早日实现中国梦。根据以上分析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程度
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历史的推动者。所以说环境保护绝不是制定几个政策、发几个文件、开几次会议就能解决问题的,人民群众才是环境保护中的生力军,只有努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强化其环保责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形成一个上下联动的环境保护机制,才能把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落到实处,才能事半功倍。所以政府一定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大对广大群众的环保宣传力度,使得环保意识深入民心,环保知识了然于心。这样才能增强广大群众的环保决心和环保信心。
关键词:生物教学;环保教育;环境
环境问题已成了现阶段讨论的热点,可以说它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并且当前严峻的环境问题也绝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这也是学习生物学科应该关注的。只有懂得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类的未来,所以环境问题应及时地充实到生物教学中以加强学生的环保知识教育。使学生意识到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唤起学生的忧患意识,珍惜自己所生存的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环保教育。那么在生物教学中应该如何渗透环保教育的观念呢?
一、在课堂教学中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堂是传授知识的重要场所,而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素材和依据。并且生物学课本中富含生态环境、环境保护等知识内容。由于环境保护问题是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环保资源,把环保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环保教育内容讲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环保教育。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环保资源。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地方蕴含着生态与环保的因素,教师可利用这些现成的资源,把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例如,在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中的信息资料说到,一个人一天要呼吸两万多次每天至少要与环境交换一万多升气体,可见空气质量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1]。教材的学习可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及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唤起学生的忧患意识并珍惜所生存的环境,使其于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环保教育。比如,讲到植物的光合作用时,可以将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一系列环境变化与植物对气候调节、净化空气、消声降噪、放风固沙等方面的作用,结合不同地区的气候现象、土地荒漠化、当前严重的雾霾等问题,以及“退耕还林”和“退耕还牧”引入学生的意识中去[2]。使学生认识到森林一旦被破坏,会出现水土流失,甚至可能会导致泥石流等严重灾害,给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2.适时有效地整合课内外环保资源。当然,教材中有关生态与环保的内容也是有限的。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查阅更多的环保教育内容相关的课外知识。如:利用网络、书籍、报刊等获取相关环保教育资源并将其导入生物课堂教学,将课内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既可增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又可促进和巩固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建立。例如,在家里使用过的废旧地膜、电池是如何处理的?它对环境有何影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可以从课堂知识来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另外,在教学青蛙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前搜集的资料:一只青蛙一天可捕捉一至二万只害虫,但由于剧毒农药的使用以及人类为满足胃口的需要,致使许多农田青蛙基本绝迹,表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灾难将使人类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懂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生就会自觉地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二、结合实践活动开展多渠道的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而课外活动的开展恰好能有效地巩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运用,只有通过实践更好地让学生去了解环保教育,懂得爱护环境。而环保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因此在生物教学课中,作为生物教师应该积极地组织学生开展有关生物内容的实践活动、组织课外环保小组活动和课外活动,以促进对环境保护的一种有效宣传,让身边更多的人关注环境保护环境。1.组织课外环保小组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组织起来成立一个环保小团体,让学生自己去种植、饲养各种小动物,然后进行一些小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与探索兴趣,既巩固了课堂知识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比如,进行一个绿色班级创建活动,将一个班级分组后养花种草以达到教室的绿化、美化。由此来净化这一个小小的教室环境。更重要的是以此可以促使学生达到语言、行为及心灵的环保意识的强化,倡导学生利用一切资源进行环保宣传。还可以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在班级中设置废电池专用回收箱,供师生平时投放废电池,定期回收后交有关部门统一处理。垃圾桶分类处理:在教室中放置可回收物垃圾桶和不可回收垃圾桶。可回收物垃圾是指各种纸类、塑料瓶、玻璃瓶等可通过废品回收站回收利用的物品,由班后勤组统一回收。2.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环保实践活动。将环保教育贯穿到教学中,实践活动也是一种重要的形式,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大自然,开展生物学习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充分感受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到乡村的田野,去调查环境受污染的情况、植树造林情况等写成调查报告。也可以带领学生去小河里或者池塘里去观察小河与池塘里的种种景象让他们写一个观后感,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并且全力地投入到环境保护中来。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深入当地的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及环境污染区等去进行实地的考察探究,将不同地方不同环境因素进行对比,让他们深刻地认识到人与大自然密切相关的,破坏环境就等于自毁美好的家园,从而提高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3.利用各种环保节日或环保法规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说到环保节日,并不缺乏,比如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人口日、世界土地日、中国植树节、中国爱鸟周、无烟日、世界粮食日、世界水日、土地资源保护宣传月等都是我们传统的环境教育日。利用这些节日配合有关主题举行专题讲座,通过校报和墙板、手抄报比赛等活动都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向学生进行环保知识的宣并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环保动态[3]。如能很好地利用环保界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环保宣传工作,不仅能弥补单一的生物课堂教学的许多不足,还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倡导每个学生为环境保护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目前我国已经颁布的相关法规包括《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森林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利法》等[4],学校可组织学生定期学习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并进行全校范围内宣传展览提高学生的环保参与意识。在实践课堂上定期地让学生自觉组织一些有关环保知识的演讲以及各种辩论赛等,把环保教育深入学生心中。这些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对于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对于保护人类这唯一的生存空间是非常重要的。
三、环保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的价值
环保教育看似与自然资源没有任何联系,其实它们有着很大的渊源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身边出发,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知道:地球上的资源是很重要的,也是有限的,因此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是重要的,让学生保护自然保护地球,离开自然的支持就没有周围的生物,更没有人类。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如果人类不加节制地掠夺式地开发、索取自然资源,最终会威胁到人类自身。例如,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能源,而且对与农村来说常见的能源有柴、煤、电,利用太阳能的却很少。而柴来自农村的秸秆、荒草、树木,而煤又是几千万年以前树木经过岁月的变迁,深埋在地下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而形成的,如果不加节制地去开采,它们就会越来越少,最终会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此外人类一刻也离不开空气,空气污染直接影响我们的健康,甚至会夺取人类的生命[5]。还可以通过播放河流、海洋、森林、农田生态系统的视频或图片向学生展现自然资源之美及其重要的作用,激发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从而能够从自己做起来从小事做起。保护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爱护人类的家园。
四、开展环保教育势在必行
总体说来,环保教育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生物教学是进行环保教育的有效途径。作为一个生物老师应具有强烈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责任,要充分认识到加强中学生的环保教育是生物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让学生仅具备环保意识是不够的,保护环境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所有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观念并付诸于行动,使学生通过生物教育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尽量减少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行为,还要能够向身边的亲友宣传环保的重要性,为环境保护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教师对学生的环保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让学生明确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还要通过教育让学生能够以环境保护为己任,在平时的生活过程中能自觉得加入到环境保护的行动中。如: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一水多用,不乱扔塑料袋垃,圾分类放置,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不去破坏它们,并且教师和学生必须共同发起养一盆花,栽一颗树,爱护每一片草,地保护人类森林的呼吁[6]。通过生物教学中环保教育的加强,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人与自然是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并自愿付诸行动来保护环境,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作者:田先娇 单位: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李萍.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的环保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3,(08).
[3]李晓静.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渗透[J].课堂教学研究,2013,(01).
[4]焦颖.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J].理论创新,2013,(05).
一、将环境保护教育融入课堂
将环保教育有机的渗透到各个部分的化学教学当中,让他们明白现今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他们自主保护生存环境,保护家园的情感,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环境污染主要可以分为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等几种,高中化学教学当中则应当以此为切入点,拓宽学生的环境保护知识。
(一)水污染
高中化学教师可以教学过程当中对学生讲述我国的水资源概况,让他们了解到我国人均水资源的贫乏以及生活中的浪费、水系污染等等和现况。另外,还应告知学生工业生产当中各种饱含重金属的产生废水对水资源将造成极大的极大污染,以及著名的“赤潮”等有害生态现象,让学生了解和明确现今水资源污染的严峻形势和环境保护的迫切需要。通过这样将生活的各种水资源污染实际融入到教学当中,树立学生爱护环境,保护水资源的基础意识。
(二)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同样是对环境污染的重要形式之一,这主要是源于人们生活、交通以及工业生产中所排放的烟尘和气体对大气造成的污染,继而形成酸雨以及臭氧空洞等等足以危害我们生产和生活的自然灾害,同样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所以,在化学教学当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大气污染的诸多形式和各种严重危害,让学生了解其对生活的危害性。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就如何减少和治理大气污染进行研究讨论,例如对污染气体排放的控制和交通燃料的改进等等,在这样的过程当中逐渐树立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土壤污染
污染是农作物赖以生长的重要条件也是必须条件之一,然而现今农作物种植过程当中各种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却对土壤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污染。化学教师可以对学生概述土壤污染后的各种危害,同时在网上下载或制作各类土壤污染危害的图片和短片,让学生观看了解,以此教育他们在生活当中应充分树立对土壤污染的抑制和环境保护意识,减少对塑料制制品的使用从而减少各种“白色垃圾”。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如周边环境清扫的类似活动,让他们在亲身参与的环保劳动过程当中进一步强化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将环境保护教育融入实验
高中化学作为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学科,实验对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可以通过环境保护相关的实验设计,在实验当中完善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例如我们以“水质探究”的实验为例,教师可以收集在附近河流中被污染的河水,布置任务,让学生测定水中金属离子种类、微生物数量、河水对花草的危害或是其他更为深入的研究等。教师在实验当中应当尽量保证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则充分做好引导作用,让学生亲身完成整个实验。实验过程当中学生不仅对教材知识和实验器材有了进一步的掌握,同时也能更加直观的认识到环境污染,这个时候教师在适时的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显然是收效更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