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化学教学案例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遴选教学案例是开展思政课案例教学的首要环节,精当的案例使教学事半功倍。
(一)紧扣教材,体现思想性、政治性、时代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要紧密结合重新修订的教材新观点、新内容精心选取。首先,教学案例要有思想性。教学案例要围绕章节内容体现的思想主线、思想观点、思想倾向、基本精神来遴选。教学案例要具有政治性,要向学生传递政治文明的正能量。教学案例要有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显示出正确的政治立场、观点和方法,教学案例要体现时代性。教学案例要展现时代风采,催人奋进。
(二)案例要体现典型性、集成性、鼓动性
典型性是指教学案例要反映客观现实,其所呈现的问题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例如,华西村是中国新农村的代表。通过多媒体呈现华西村的发展壮大历程,将很好地诠释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一个好的案例不仅仅是文字、图片的呈现,还应有视频片段、虚拟动画、音频等融入,展现给“90后”的大学生的是立体综合集成现代信息技术的思政课案例,这样的案例才能吸引眼球。思政课选取的案例要符合政治宣传的需要,要有感召力、鼓动力、推动力,成为“90后”们自觉行动的有力推手,增强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绽放青春的华彩。
(三)案例要体现趣味性、生动性、情境性
选择、运用思政课教学案例要有趣味性。案例文本呈现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显示疑点、声像新奇、连环曲折、起伏跌宕等手段唤起学生注意,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达到设悬探奇喜悟乐学的效果和目的。遴选教学案例应具有生动性、情境性,应围绕立德树人、由境生情、由境思理、情理动心、引人入胜来设计。(四)案例要体现现场性、开放性、研讨性思政课教学案例有时可以采用现场讲授的方式,即师生到典型事件、典型先进人物工作单位或纪念场馆现场参观学习,如到红色旅游场馆开展案例教学。思政课案例教学也可以请先进典型模范人物到云录播课堂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互动,身临其境,使案例教学充满“在场”的氛围。比如,请新时期“雷锋传人”郭明义与大家畅谈社会主义道德。
二、多媒体条件下思政课案例施教策略
(一)把握好案例呈现时机
经过筛选编辑的思政课教学案例要以多媒体组合教学一体机等为教学条件在适当的时机呈现导入,一是从案例导出思政课教材知识点。即例在理先型。通过案例,经过自主、合作、思辩、探究其理。二是先讲解教材知识点后导出案例。即理在例先型。以例释理,以例证理。在教学中,案例要灵活运用,可用于开篇引起学生兴奋点。可用于讨论之前,启发引导。可用于重要知识点讲解之时,例在其中,例寓理中,以例解理。可用于教学难点解决之时,以例点拨,使问题焕然冰释。可用于课堂总结,以例收束,点到为止,余音绕梁。
(二)利用电子白板开展案例分析讨论,增强多元互动
教师要通过电子白板展示案例,引导学生观看案例的内容,分析事件、事例的情节及隐含的观点、意图。引导学生明辨因果,现实性与可能性,寻求案例显示的问题解决办法。电子白板和一体机的网络技术支持使师生在案例分析讨论中的交互多元化。这体现在:学生与老师的交互、学生与案例资源的交互、教师与案例资源的交互、主讲教师与助讲教师的交互、学生与学生间的交互、学生的自我交互六种形式。
(三)基于云录播技术进行教学总结反馈的策略
云录播是以物联网模式为基础框架,采用云存储、云传输技术以满足信息化教学需要的技术方式。云录播技术为教学反思反馈提供了很好的便利条件。教师可以方便地调取学生课堂参与案例互动、讨论的影像资料,组织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教师要求学生观看讨论录像,指导学生自我评价,进行学习反思,自我提高。学生可以通过登陆校园网云录播案例教学网络平台对进行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开展案例教学同行和对案例教学感兴趣的领导、老师,可以通过网上直播系统、网上巡课系统观看教学录像并进行评价。
三、多媒体条件下思政课案例学习策略
(一)云录播平台网络自主学习策略
建立云录播案例教学网络平台,是思政课课堂案例教学的延展和完善。学生可以登陆案例多媒体课件资源库进行再学习,查遗补漏,产生新的认识飞跃。云录播支持远程教学,为校际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提供了便利。应以会员资源积分制等成功模式,对案例学习资源共建共享持续加以强化。
(二)辨明学习风格与因材乐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案例教学法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案例设计原则
案例教学法要想有效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可谓是整个教学的基础与前提,教师需要对教学案例进行合理的设计,在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的时候,需要遵守以下几点原则:
1.真实典型性原则
地理这门课程包含的内容都是自然现象中客观存在的,亦或者是当前、曾经发生过的地理事物。所以,在对地理教学案例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落实真实典型性原则,确保地理案例是真实存在的,若将虚假的案例直接应用到地理课堂教学中,不仅会违背了自然规律,同时还会对学生价值观造成影响。正因为如此,在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案例都来自于现实生活亦或者是实地考察之后而得来的,是真实且精挑细选的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也应该遵守真实典型性这一原则。
2.学科发展性
在应用案例教学法对学生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还需要遵守学科发展性这一原则,具体而言就是应用的案例能够说明地理事物的特征亦或者是规律。案例类型可以丰富多彩,角度与内容也可以多变且不同,可是不管从案例的任何角度来分析,地理教学案例都应该呈现出地理这一学科的特性,这样学生才能在案例分析与探究过程中掌握地理课程中的学科特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3.综合全局性
高中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要想得到有效应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遵守综合全局性这一原则。基础教育改革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克服学科独立倾向,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综合性。所以,教师在案例设计时,不仅要把握住国外地理走向,而且还需要关注我国历史人文风情,在揭示规律的时候让学生从正面进行剖析,案例涉及最好容纳政治、历史、建筑以及旅行等多方面知识,这样才能真正落实综合性这一原则。
4.教育性原则
案例教学法要想在课堂上发挥出其自身的价值,自身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意义,而非是单纯的知识讲解。所以,教师在为学生选择地理教学案例时,最好按照教育原则来进行合理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从学生情感、价值观等方面来进行调度。例如,在“全球气候变化及影响”的教学时,教师需要意识到知识的传授并非关键,要加强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让其能够树立起良好的环保意识,这样学生自然能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此,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的时候,就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以及目标来为学生选择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案例,这样才能让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效果达到最佳。
5.结合学生实际
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想有效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除了上述几点之外,在案例设计与选择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遵守学生实际情况,即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进行案例设计与教学,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一方面,学生发展需要经历一定的层次性与阶段性,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案例教学时,最好为学生选择不同类型的案例,亦或者是结合不同层次学生来差异化设计案例,这样才能将案例教学法的使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例如,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案例选择过程中最好将逻辑性较强、内涵较为丰富的案例作为首选。另一方面,学生个体之间具有差异性,教师在挑选案例的时候要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需求与兴趣,让每个学生个性都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升。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应用实践
高中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要想得到有效应用,关键还在于课堂应用实践,笔者对其进行了如下分析:
1.呈现地理教学案例
在应用案例教学法对学生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的时候,案例呈现是一个较为重要的环节,在课堂上能够为学生呈现出一个较为生动且有趣的教学情境,同时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于问题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案例呈现的方式较多,如文字、图像景观、地图以及数据表格等都是常见方式。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以大段文字阅读材料的形式来呈现出我国黄土高原区域水土流失以及治理情况,教师还可以使用示意地图来呈现其地理位置,或者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来为学生播放相关影像资料。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利用案例的形式结合教学内容需求,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与积极性。另外,对于案例的展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合理把控时机,整个案例呈现时间不能过长,这样才能促进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2.设置疑问
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在为学生呈现案例之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问题,通过问题来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其求知欲望,这样就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案例思考与探究中,然后从中获得知识与技能。问题设置是否合理也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好的问题设置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迁移与内化,所以,在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地理教学时,问题的设计十分关键。首先,教师在问题设计的时候需要遵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原则来进行设计,这样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问题思考中。其次,在问题设计过程中还需要紧扣主题,不仅要和地理事物相联系,还需要在基础知识上进行拓展和延伸。最后,在完成问题设置之后教师还需要发挥“引路者”作用,做好对学生的指导与帮助。例如,教师在“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这一课时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先为学生呈现出以下教学案例:“中南地区在我国属于工业起步较早的地区,在整个社会经济之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是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我国石油、煤炭以及其它金属等资源却因为使用过渡而呈现出了贫乏的现象,如何让其再次腾飞也是现如今发展重要问题。”教师在展示教学案例之后,可以结合案例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现如今我国中南地区在工业这一领域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体现在哪些方面?(2)若想要有效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3)鲁尔区的经验对我国工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启示?在上述几个案例问题中,学生能够先对中南老工业区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进行思考,之后还会对如何改善这些问题,提出措施,同时,还能让学生对工业基地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的问题进行思考。所以,教师就能在层层递进的问题中,更好地让学生掌握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知识要点,从而有效提高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为此,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一定要意识到合理设疑的重要性,结合教学案例来设计恰当的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把握和理解。
3.分析讨论地理教学案例
应用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学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也是其中较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分析教学案例的关键在于师生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地理案例内容与地理知识有效的衔接在一起,以此来揭示地理案例和地理原理之间的关系,借助这一手段将案例教学法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同时还能让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深入到案例情境中进行思考与讨论,而教师的任务则是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讨论与分析,积极为学生构建出良好的讨论环境,激发学生自主讨论与探究的欲望和兴趣。一般情况下,在进行案例分析时,首先要让学生对案例内容进行自主分析与探究,对案例内容形成大概了解。其次,要求学生在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与交流,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出自身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学生还能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与探究问题,从而有效发挥出集体优势,让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得以提升。为了能够让案例讨论有效的进行,教师在分组过程中最好结合学生实际来进行合理划分,小组成员可以为4-6人,组长则可以轮流安排,同时,要求学生及时对要点和疑难问题进行记录。最后,在小组讨论完成之后还需要进行集体讨论与交流,即由教师进行合理安排引导学生参与到案例讨论之中,这样能够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案例中知识点的把握,促进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实施,真正有效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案例教学是根据教学目标,以真实发生的生物事件为案例进行的课堂教学。生物学教学案例的设计与运用,可以将生物学知识很好地融合在案例中,既能够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发展前沿,又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复习相关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梳理、构建良好的知识理论体系。本文以高中生物选修模块三为背景,通过“绿色荧光蛋白——来自海洋的礼物”一节复习课,将选修三有关知识编入教学案例,展示案例在高中生物学复习中的应用。
一、分析教材,编写案例
课前通过对选修三教科书内容的分析及教学目标的确定,选择绿色荧光蛋白作为教学案例的来源。绿色荧光蛋白的发现获得了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并在生物化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蛋白质工程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这符合本节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构建选修三的知识体系;比较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蛋白质工程的区别与联系;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笔者通过互联网收集以“绿色荧光蛋白”为关键词得到的资料,撰写了如下教学案例。
日本人下村修研究一种水中会发出荧光叫做海萤的水母,下村修把过滤后的水母碎屑倒进桶中时,那些物质突然明亮起来。这种荧光不是活体水母发出的绿色光,而是蓝色光。下村修提纯了这些发光的物质,最终确定发光的物质是蛋白质。阳光下它会发绿光、用灯泡照射时发出黄光、紫外线照射发出绿光。下村修将他命名为绿色荧光蛋白(GFP)。
将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到其他生物体内的是查尔菲。当普瑞舍在《基因》杂志上公布了绿色荧光蛋白的基因序列后,查尔菲就拿到了这个基因,通过克隆获得了多个基因,然后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绿色荧光蛋白,表达了绿色荧光蛋白的大肠杆菌在蓝光的照射下可以发绿光。后来许多研究者也懂得用GDF作标记基因,将其植入不同生物的细胞中。
美籍华裔化学家钱永健,发现绿色荧光蛋白发光基的结构由238个氨基酸构成,他利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对GDF中的氨基酸进行定向改造,创造出可以吸收和发出绿色光、蓝色光、黄色光以及红色光的新的荧光蛋白,发光的强度还提高了不少。接着也有科学家陆续制造出能发出其他光线的荧光蛋白,这种技术后来命名为“多色荧光蛋白标记技术”。当在老鼠身上应用这项技术时,发现老鼠的大脑里面的神经细胞有了多种颜色的荧光蛋白,像七色彩虹出现在视野中,让我们清清楚楚地观察到了老鼠的神经活动。
下村修提取出了水母的荧光蛋白,查尔菲将荧光蛋白应用到了其他的生物体内,钱永健则创造出了更多种的荧光蛋白,荧光蛋白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人们的细胞之旅。荧光蛋白让我们在生物体内仿佛“长了眼睛”,因此这三位科学家一起获得了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
GFP作为备受青睐的标记分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原因在于它具有以下优点:(1)易于检测;(2)荧光稳定;(3)无毒害;(4)通用性;(5)易于构建载体;(6)可进行活细胞定时定位观察;(7)易于得到突变体。上述特性使得GFP作为分子标记物在生物技术相关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分组讨论,剖析案例
教师分发案例,在课内组织学生分组阅读并讨论,要求给各组学生针对案例提出问题,教师汇总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分发给各组交换回答。为了使教学形象直观,组织学生观看“基因枪转化洋葱细胞表达GFP基因”、“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转基因克隆技术造就‘荧光兔’”的视频及图片。表1为学生所提出的部分问题及学生回答涉及的知识点。
表1 思考题及涉及的知识点
三、适当练习,反馈评价
结合教学案例设计练习题(见练习题1),通过练习有效地进行当堂巩固,并对学生课堂表现及时给予评价,充分肯定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中的小组合作情况及其展示的聪明才智。
练习题1:东北农业大学培育出转“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克隆猪。请你把自己当成研究人员,向公众阐述该培育过程?(可用图示结合文字)
说明:这道题需要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三种技术手段,把自己当做研究者,从研究的角度去思考操作的细节。各组学生提出操作方案后,教师和学生共同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从中挑选或者相互结合出一套好的操作流程,最后编写出具有一定规范的图解及文字说明(以图1为例)。
四、教学反思
1.精编、整合案例
编写好的案例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的重要保障。可以从生物科学发现史、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的事例、实例中挑选、整合案例,这样容易将生物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有特色的“生物学案例”。还要注意,编写的“生物学案例”最好具有这样的特点:真实、描述客观;思考性、讨论性强。此外案例篇幅不宜太长,尽量与教学目标相契合。
2.做好课前准备
以案例进行教学不容易掌控课堂,对于教师来说,搞好案例教学,教师的课前功夫必须下足。案例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容易使得课堂较为开放,教学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教师只有做好了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前发放案例给学生,让其有阅读案例的时间,尽量充分地预设课堂,做好、熟悉好教学课件,设计并考虑好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思考他们(自己)会做出怎样的反应,才能够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灵活地运用教学技巧,开展案例教学。
3.培养讨论氛围
关键词:财务管理教学;“案例教学”法;运用策略分析
0.引言
“案例教学”法主要就是指老师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按照教学标准要求,充分利用教材案例,加强学生和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通过平等交流和积极参与等分析研讨活动,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教学知识内容。而案例教学法在财务管理教学的实践应用中,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有待M一步解决。因此,为了培养专业性强、高素质的财经人才,老师应该正确认识案例教学法存在的优势,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展开课堂教学,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1.案例教学法在财务管理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1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忽视了实物教学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虽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老师应用其进行教学时还缺乏一定的认识和重视,依然过于注重理论教学,没有设置更多的实践活动和案例讨论,使其效用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从而限制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当前,很多高校在进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实践中,只是单一的强调课程开设和教学,没有与其他课程进行有机整合;而且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数量分析,使得学生的财务管理只能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无法满足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综合性财经人才。
1.2选择的案例不合理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选择那些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财务管理案例,这样才能体现出教学的时代特征和使用优势,而且教学内容要符合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提出更多有价值的案例内容和问题。但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老师采用的案例往往带有较强的随意性,没有经过千挑万选,并且认为只要是有关财务管理的案例都可以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忽视了案例内容的实践性以及与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性,使得案例教学过于牵强。同时,学生很难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合理的运用到案例分析中去,更无法营造良好的课堂讨论氛围,这样不仅降低了案例教学法的魅力和优势,还无法调动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1.3缺乏完善的考核机制
高校在开展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通常都会采用闭卷考试和案例分析等两种考核方法。其中,闭卷考试经常会让学生产生一种错误思想,认为理论知识掌握更加重要,经常为了应付考试而苦背书本内容,没有养成一种开放性思维能力和习惯,限制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而案例分析这种考核模式,虽然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但是也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很多学生在进行案例分析时,往往都是从网络上搜集相关的案例资料,有的甚至是直接抄袭网络分析内容,逐渐养成一种懒隋心理,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提升。
2.案例教学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2.1加强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的相互融合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要想培养高质量的财经人才,首先要做的就是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正确认识传统教学模式和新型教学模式二者的各自优势,加强传统理论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融合,取长补短,有效提升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善于运用案例展开教学,增加课堂的案例讨论活动,调动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出案例教学法所具有的教学优势,例如,培养创新思维、个性化学习、开阔视野、深化学习等。但同时,也不能将传统教学模式完全摒弃,老师要通过对学生们的概念灌输,增强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掌握能力,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好的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此外,还应该增强财务管理教学的连贯性,增强与其他科目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对知识应用的灵活性和贯通性。
2.2合理选择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法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案例的选择。因此,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合理的选择案例,提升教学实践的效果。首先,多选择一些国内企业的发展案例。一方面,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虽然运用的发展理论相同,但是它们二者在发展思路方面却各不相同。而且国外企业发展的政治、文化、经济等环境也与我国不同,就算是再经典的案例也不符合我国的发展实际,因此应该从国内企业中选择教学案例。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我国财务管理行业发展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国内企业案例还能让学生感到一种亲近感,更容易激发他们的讨论兴趣,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改善。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证券市场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老师从上市公司中提炼财务管理案例,加强对国内企业财务的研究,对提升老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推动学生未来健康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次,设计综合性的教学案例。财务管理教材内容包含的知识点丰富多样,再加上课时的限制,老师要尽可能的设计和选择综合性较强的案例内容,不需要针对某一知识点设计单一案例内容。通过综合案例教学,老师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正在讲授的知识内容,同时还可以对以往知识内容进行回顾,并且更好的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整体把握。
2.3制定合理的考核机制
为了准确了解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应该将平时考核、期中考核、期末考核等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同时还应该注重对案例分析能力的考核力度,针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分,并将其作为平时成绩纳入到期末考核中去。而且在案例分析讨论之后,老师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价,并且当堂公布评定结果,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此外,可以适当调整期末考试方式,让学生针对学期所学的某一点理论内容准备案例,并且阐述自己的理解和发表看法,老师可以结合案例内容提出相关的理论问题,考察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和思维开放性,提升学生对案例分析的重视,有效增强他们对财务管理知识的掌握能力。
关键词 信息资源管理 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Case Practice Teaching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HUA Haiyi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Business Studies, Guangzhou, Guangdong 510320)
Abstract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should be used in the teaching of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problems and notes in case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case teaching
“信息资源管理”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体现了该专业最本质的特征以及内容。其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原则、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在今后的专业学习中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不断深化所需要着重学习的模块。
从内容来看,该课程内容丰富,不仅仅所涵盖了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理论方面,也有体现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技术、方法等。也就是说该门课程既具备一定的理论性,也有很强的实践性,是属于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这样的课程内容要求学生不仅仅要掌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基本学科知识体系,而且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一定的信息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此外,这里的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技术、方法和手段将会根据不同学校的专业特色以及培养目标,在今后的专业课程群的模块里面有的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技术、方法和手段将会得到深化。比如对于偏向管理信息系统方向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将会继续开设有关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信息系统分析等相关的课程来强化学生的这方面的技术和能力。
这些特点决定了信息资源管理课程在讲授过程中,让学生感觉到“内容多,懂但什么都没有学到”。因此基于此,本文认为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决定了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可以采取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方式相结合的方式。下面将结合该课程的案例组织以及实验教学分别讨论。
1 案例教学在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的意义
1.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我国高校对本科学生的教学方式中,“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传统教学方法仍占主导地位。而信息资源管理由于课程内容有相当数量的理论内容,其知识内容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如果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仅学不到什么东西,而且会对本专业课程丧失兴趣,使得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无法达到。
案例课程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不同于其它课程,能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感受,所以能够吸引大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感兴趣。在学习兴趣的驱动下,选课学生在课后都能自觉地对案例进行研究。而这种学习兴趣是保障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1.2 案例教学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高校学生无法接触到信息资源管理的实践层面,因此学生对于很多知识点的学习缺乏感性认识,综合运用能力较差。而教学案例一般都是以信息资源管理的企业实践的活动为背景编写,而很多案例可能包含了不同课程、不同学科的内容,反映的知识具有综合性。因此该类案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已学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情况建立起一定的感性认识,也能提高已学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 信息资源管理的案例的选择
在信息资源管理的案例教学中,其教学案例必须经过精心选择。在选取教学案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所选的教学案例应该主要选择那些重要的理论章节,加强学生运用该理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这样不仅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比如针对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内容管理的这一章节,由于要介绍到各种各样的信息管理的技术和手段,而单单评介课本上的理论介绍,学生不仅仅没有任何印象,还感觉这些技术很空洞,没有任何实用的价值。因此针对这章节的内容,笔者采取分析目前专业的信息服务网站――国家数字图书馆的案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指出在该网站中所采用的信息采集的方式、信息组织的方式、信息检索的技术展现,并运用课本所学知识对该网站所采用的信息管理技术的优点和缺点进行评价分析,最后针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对该网站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这样的手段使得学生感觉到课本上的信息资源管理的技术和手段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这样学生也对此章节的内容有了很大的兴趣。
(2)典型性典型性是指案例应具有代表性、重要性,一个好的信息资源管理的案例必定具备普遍的现实代表意义,对学生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教学案例要具有典型性,能反映实际情况中重要的经济业务活动,学生通过对其反复观察思考,能够真正理解理论知识和方法,灵活地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信息资源管理案例教学的组织
即便案例选择得当,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组织不当,将使得案例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案例教学组织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3.1 案例所体现的理论知识点一定要在案例开展之前讲授
这点需要尤其注意,授课老师要合理安排案例教学的时间以及进度,使得相关的理论知识在案例开展之前就已经讲授,这样学生才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进行理解并解决案例中所出现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对案例教学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在讲授之初就把相关的案例以及背景资料等发送给学生,等到开始案例讨论的时候让学生提前准备,并选派同学课堂演讲和讨论。
3.2 案例教学组织过程中需要合适的激励机制
我国高校课堂在开展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不高,课堂讨论无法有效的进行,因此案例教学组织过程中合适的激励机制是必须的。这里的激励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认可,让他们保持对案例分析的热诚并觉得学有所成。因此为了激励他们,笔者提出如下建议:在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之前,积极回答并帮助学生解答准备过程的任何问题。这样才能不致于让学生因为受挫感而放弃对案例的讨论,导致案例教学的失败。第二,在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过程中,老师的点评和发言要恰到好处,既要鼓励学生,同时也要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案例教学背后的课堂教学目标。而且教师要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及时控制案例教学围绕着限定的课堂教学目标。第三,可以采取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利用录像等手段记载学生案例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并在最后的期末总结中进行总结。这些手段的使用对学生而言是个回忆也是个记忆。
3.3 案例教学还必须借助丰富的教学手段来实现
(1)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例如,建立并完善多媒体电教演示系统、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采用多教学手段,不但课堂教学的知识输出量增加,教学效率大大,而且学生不易疲劳,以新颖的视觉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2)利用互联网资源。互联网的出现,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尤其表现在信息资源管理的这门课程建设中。借助网络,教师和学生不仅可以获取大量丰富的案例资源,而且可以通过网络这一迅捷的平台,将案例的分析讨论通过交流的方式进行。
(3)案例讨论结束后,任课教师要作一简短总结。内容为:针对案例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把握;对学生讨论中不够深入、不够确切的地方作重点讲解。对案例讨论的评价,以正面激励为主,尤其是对不参加发言的学生更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后续的讨论。
4 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部分学生吃大锅饭不发言,不讨论,最后变成各组长发言。笔者建议可以让案例展示的同学通过提问的方式,使得这些不发言的同学能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另外就是有时案例教学变成了教师自己的分析讲解,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不断调用学生,让学生成为案例分析的主体。还有可能对案例教学过程缺乏有效的控制解决方案。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将相关的案例分析作为最后期末考核的内容之一,激励学生参与。并把平时的案例讨论的表现作为课堂平时成绩计入考核成绩。另外针对案例的经典性不足,应准备案例库,并于课前发给学生作为参考。信息资源管理案例教学,是一种交互式的求知与探索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很高。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素质和状态很关键,学生的个性和心情有时会严重影响到案例教学效果,老师所具备的知识和引导方法也会左右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不断总结探索,将这种科学教学方法深入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 汤大权,唐九阳,程启翔,等.《信息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的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2009(12).
[2] 王影,王新昊.《信息资源管理》案例教学实践与对策研究[J].现企业教育,2010(8).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化学探究;实践;反思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获得信息的来源主要是教师和教科书,很难从其他渠道获得有益的信息,造成学习的封闭、单调。而信息技术能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统整,突破原有学习资源的限制,开阔学生的眼界,极大的丰富了课程内容,扩充了知识信息量。
一、信息技术在化学探究学习中的实践与尝试
探究学习包括三个基本环节:提出任务或问题;搜集并分析信息,获得结果;表达和交流。信息技术在这三个阶段都能起到较大的支持和优化作用。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景
(1)播放多媒体影视图像,情景再现
[教学案例1]
课前,我先播放了一段《火烧赤壁》的影片剪辑,内容是:庞统为曹操献上连环计、诸葛亮为东吴水军“借”得东风、黄盖诈降并点燃装满草料的小船冲向连在一起的曹船,最后火借风势,不但烧毁了庞大的曹军战船,岸上连营也无一幸免,曹军死伤大半。看完后,同学们被那场大火所吸引。我乘机提出问题:曹船是怎样烧起来的?庞统献连环计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战船不连会怎样?燃烧着的装满草料的小船起到什么作用?诸葛亮为何要“借”东风?从而引出了探究燃烧条件的主题。
将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出来,会引起学习者极大的兴趣,当教师将这些历史事件与探究的主题相联系时,设置一系列问题,便能启发学生思考,更会激起学习者强烈的探究欲望。
(2)利用课件动画,问题创新
[教学案例2]
在《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时,我先播放了一段动画:一个探险家带了只狗到一个狭长的山谷中去探险,进去一段距离后,发现地面上躺着许多走兽的尸体,突然小狗也倒下了,探险家吓得赶忙逃出来。事后研究发现,由于山谷内空气不流通,二氧化碳的含量很高。我随之抛出问题:为什么谷内有很多走兽的尸体?探险家为何能逃出来呢?这说明二氧化碳有怎样的性质?
形式新颖的课件能一下子就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极大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产生新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更为活跃,从而积极主动地去探究。
2.为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提供信息支持
(1)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网上查询
[教学案例3]
在学习《化学与材料》时,我布置了如下的作业:利用网络搜集有关合成材料的资料,主要是合成材料的历史、制作的原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用过程中的利与弊、塑料薄膜的区别等,建议用google、baidu等搜索引擎进行搜索。
上网查询是现代学生首选的获取信息的途径。直接搜索获得的信息数量太大、来源复杂、可信度不高,适宜在课下学生自主探究。而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去芜存精,通过WebQuest的形式,在主题网页上留下精选的网址或将资源整理分类供学生选择浏览。
(2)运用数码技术收集实验资料
[教学案例4]
《钢铁的锈蚀与防护》上课前两周,我和学生们一起设计了探究钢铁生锈条件的实验。为了记录实验现象,我让学生每隔两天用数码相机拍摄一下实验中的物质。在课前一周,我又布置任务,让学生拍摄、收集日常生活中有关钢铁腐蚀与钢铁防护的实物图片。在课上,将这些图片通过投影展示,让全体同学了解钢铁锈蚀的完整过程,认识到铁生锈是个缓慢的氧化过程。
利用数码技术将周期较长的实验拍摄下来,进行快速展播,可以让学生观察到明显的变化,认识到变化的本质,从而为进一步的探究做好准备。
3.应用信息技术促进表达与交流
信息技术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并提高表达探究成果的质量,使交流具有更快速、灵活等特点,如使用WPS中集成的化学用语工具,书写化学方程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等;利用Powerpoint来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
信息技术还可以丰富传统的师生互动方式,使之更广泛、深入、开放。如利用网络技术的各种论坛(BBS)或电子邮件(E-mail)进行网上交流,利用主题网页进行合作学习等。
二、信息技术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唯技术论”——忽视信息技术的“实用性”
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在课件制作时一味追求“高技术”,把教学课件搞成多媒体的成果展览,这大大偏离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初衷。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只是起到辅助作用,而多媒体的应用重在其“实用价值”,并非其技术含量的高低,用一般的Excel、PowerPoint等简单的软件即可完成数据处理和课件制作的,就没有必要用其他更高级、复杂的软件,只要能达到预期效果就行。
2.“反客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师演示型”的探究学习时,教师操控计算机,学生观看屏幕,虽然画面很精彩、讲解很透彻,但它却忽视学生的“学”,由“教师灌输”变成了“机器灌输”。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机会很少,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因而学生的主动性就难以发挥。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多媒体是辅助工具,教师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手段,这一点是永恒不变的。
3.“弄真成假”——忽视了化学探究的“实践性”
通过技术手段能够模拟很多的化学实验,但如果因此就用模拟软件来完全代替化学实验就会失去了实验探究的“过程”意义,再逼真的模拟也无法和真实的实验过程相比。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只有真正的实验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不但要完善各种硬件设施,改善教学环境,更重要的是软件的建设、教师观念的转变和素质的提高。毕竟,能够使用信息工具,编辑、开发教学资源的教师比例还较低,这需要广大教师的自身努力和教育、培训机构的投入与再教育,从而保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毕华林.化学教育新视角.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情景教学;高一;地理课堂
对于当下所存在的众多教学理论而言,发源于我国且对教学领域具有关键影响作用的理论――情景教学理论,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对其的探究可谓是方兴未艾。对于国外而言,对其探究是构建在学习建构主义理论以及情境认识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流传到我国,最初被运用于小学语文的教学体系中,因为其具备广泛性以及可操作性,所以,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其教学过程会具备广泛性以及借鉴意义,所以众多学科持续采用此理论对自己的学科教学进行指导,在这当中就包含地理学科。因此,以下笔者将首先针对地理教学的案例进行相关分析。
一、高一地理课堂情境教学案例
教学情境的是否良好,关系着学生是否可以主动高效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去,让教师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尽量达到最佳状态,促进整个教学的总体效果能够起到积极的能动作用,笔者在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之上,综合类型探究结合办法,试着去进行高一地理课堂情境教学实例的综合开发,以下是我对于案例开发的总体设计流程。
二、案例设计流程
对于教师创造性的发挥而言,要求所创设的方式十分开放。可最为本质的目的还是要为课堂教学进行相关的服务。但是,本文作者通过对高一地理课堂情境教学实例的行动进行总的探究,归纳总结了相关的情境教学总流程,具体是:掌握课程标准确立教学目标教学中情境的实际运用小结。
(1)掌握课程标准,前提是对于课程标准进行相应的解读。是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2003 年)为主要发展参照,主要是对于标准摘录和活动相关建议进行全面而仔细的解读,使学生学习的方法、内容以及所需掌握的层次和达到的效果具备全面性和整体性的总体意义。
(2)确定明确的教学总体目标,首先进行分析阐述的对象是三维目标,除此之外的教学目标是对于课程总体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分类,从对教材的整体解析到对整个课程标准的全面解读,再从过程以及方法、挖掘知识以及技能、情感价值观以及情感态度作为出发点非常重要。
(3)教学中情境的实际运用,这是对于之前掌握课程标准以及确立教学目标的总体说明,以此为基础的教学情境设计主要分为三个不同流程:营造情境明确问题学习活动。营造情境,综合全面的学情分析,创设一个适合学习者学习综合需要的学习情境。比如营造问题情境,主要指的是通过内部问题以及外部问题知识经验在契合构成中所产生的矛盾,借此来引起学习主导者的强烈思考目的以及最积极向上的思维倾向从而达到的一类心理状态。明确问题所在,对于课堂教学来说,主要是指教师在营造学生需要经过一定努力或者协作的基础之上才可以达到的学习任务。通过一定的情境,选取出和目前学习息息相关的事件或者问题让学生进行相关的解决。在情境创设之下,学习活动主要指的是可以引发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探讨以及沟通。能够选择的学习方式有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方式。比如,通过图片营造一个独具吸引力的情境使学生可以全情投入,进行观看。要对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即使是简单问题的提出。让每个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探寻出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倘若提出较难的问题,应该激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沟通来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可进行答疑解惑,指导学生合作交流,进而确保活动内容的进一步完成。(4)归纳总结,主要指的是在情境教学之后,对某一案例的总体归纳总结,具体包含学生的反应、达到的效果还有对相关问题进行的思考。
三、具体案例分析
通过综合情景教学的案例设计总体过程,以我校使用的地理教材的部分能容为例,列出以下案例:
(1)活动情境教学为主的案例
案例・工业区位因素和工业地域联系
课程标准
解析工业区位的相关元素,通过具体实例总结说明工业区域的构成条件以及发展特色。不管从部门上来说,还是从布局来说,工业生产都非常复杂。可因为工业的“非天然性”十分突出,教学中更适合使用“模拟”、“游戏”、“角色扮演”的方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制约工业区位选择的三个主要因素。
2.过程和方法
在对角色进行探究的基础之上,更深层次探究对工业区位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使用辩证的、整体的、联系和进步的观点看问题,逐步树立人地和谐发展的思想。
活动情境:把握问题:淮河流域关闭了数量庞大、污染严重的造纸厂,部分人认为淮河的水质得到了改善,部分人却认为这样为当地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你认为哪种观点更加准确?比较淮河流域前后的各种变化状况,对淮河流域智力的可行性举措以及策略进行相关的探究。
角色分配:政府官员,列出未来经济发展的总体计划,探寻经济发展以及环境保护协调进步的相关举措;分析环保专家,调研造纸厂对于环境的污染的相关数据。
总结:请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得到完整的结论。
归纳总结:角色扮演主要指的是教师依照教学内容模拟各种现实工作以及生活情境,通过学生或教师和学生一起扮演情境中的不同角色,借此来对社会中的实际问题及其人际关系进行了解掌握,并探寻出详细的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在扮演不同的角色的基础上,可以体验社会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与此同时能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结语
笔者在前人已有的关于地理情境教学及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教学一线的地理教师进行的地理情境教学问卷调查,然后得出了当前中学地理情境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笔者对地理情境教学的一些思考和看法,最后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来说明地理情境教学的实施。
参考文献:
案例教学虽然被管理类学科广泛应用,也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一般本科院校自身存在的某些局限性,所以并没有很好的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
1.案例来源较窄,不能和课程内容很好结合。重点院校师资水平较高,企业合作科研项目、从事管理工作的校友群都为案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来源。例如,哈佛大学每年新编写案例大约350个,每个案例每年要更新案例内容的30%左右,其每个案例的编写费用大1万~1.5万美元。而作为企业也以被编入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库为荣,企业愿意主动为其提供相应的资料,这使其案例资源更加丰富。但一般本科院校案例来源较少,也没有固定的大量经费投入到案例资源收集工作中,往往都是采用已出版的案例书籍作为案例来源,往往书籍资料落后,而且质量参差不齐,与教学内容对应性不高,导致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学生理论基础差,参与度不强。一般本科院校生源相较于重点院校素质较差,且自主学习能力不高,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习惯于填鸭式教学,对拓展学习内容、阅读相关书籍的积极性不高。案例分析在分组情况下进行时部分同学参与性不高,经常只有个别和少数学生完成作业,存在严重的“搭便车”现象。
3.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案例教学过程中,除了案例的选择外,教师的引导也起到很大作用。由于师资水平的限制,加上教师接触企业机会较少,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基本上依据固定的思维方式,导致案例的拓展性和学生的创新性不能较好的发挥。
二、解决方法和措施
一般本科院校相对于重点院校更注重的实践技能,由于学生素质、师资水平等方面的局限,大大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效果,无法达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增强学生对市场机会识别能力、企业存在问题的判别力、扩展学生针对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的目的。
1.加强校企合作。在学生培养方面,鼓励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特别是在专业课教学前的认知实习阶段开始前,一定要系统地讲授学生在企业实习应该关注的问题以及与课程的联系,这样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抓住重点,有助于日后的教学工作展开。在教师培养方面,鼓励教师去企业脱产培训或兼职,有了实际的管理工作经验才能更好地了解市场环境的复杂性和管理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也会提高教学水平,也会为日后教学案例库的建立积累丰富的资料。
2.加强实训课程所占比例。在课程设计方面,应加重实验课程教学比例。在理论基础薄弱的情况下,一般本科院校学生的优势在于动手能力更强。通过实验课在教学中比例的提高,通过教学过程中企业认知与理论教学的结合,在更多的实验课程中学生可以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提高应用能力。
3.促进案例资源的知识管理。管理学科中各门课程的理论交叉性较强,而且相互联系要更紧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各门课程的主讲教师都使用自己的案例,在分析过程中也主要根据本门课程所讲授的理论展开分析,导致了学生对所学课程不能融会贯通。一般本科院校在资源来源较少的情况下,可以对学科案例资源进行知识管理,建立数据共享的案例知识库,在教师之间形成资源共享,估计不同课程教师使用相同案例针对不同理论角度出发对案例展开全面分析,即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兴趣又可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又不会因为课程全部采用案例教学过多的加重学生的负担。另外,可以在案例资源库中开辟校友通道,欢迎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校友为案例库提供丰富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