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园线上教学案例

幼儿园线上教学案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幼儿园线上教学案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幼儿园线上教学案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幼儿教师 有效整合 专业成长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的不断深入,我们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创造活动。只有不断实现专业成长的幼儿教师才能贯彻落实新《纲要》精神和目标,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组织幼儿的一日活动,才能使学科领域教学活动充满灵性。那么,如何有效地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呢?教研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科研也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这都是毋容置疑的。但是,我们的教研、科研往往各管各,两个条线上都有各自的要求和任务,一线教师疲于奔命,结果却不尽人意。

我园尝试让科研真正走进教师的实际工作,让教研和科研真正链接起来,并倡导真学习、真实践、真研究,通过个人的努力和集体的培养,多途径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1.夯实读书习惯――打造善于思考的学习团队

教师要真正地投入科研、教研,要真正地促进自身的成长,必定要多读书。我们特别注重读书学习为教师的成长充电。

1.1 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精读专业书籍,如,开展月月读活动:期初,我们精选好书,制定学期读书计划,安排好导读人员,明确阅读要求,每位教师每月有重点、有计划,分段阅读指定书目,如《幼儿园发展能力课程》是我们课题研究、课程实践的案头书,通过精读案头书,领悟朱静怡老师“一日生活皆课程”的课程思想。为了保证老师们精读的质量,我们在校园网上创设了“读书生活”栏目,让导读小组带动教师们学习、分享、交流,敦促教师读好书,把握课程理念、吸纳名师经验,养成每天学一点、想一点、做一点、悟一点的好习惯,逐步让课程实践呈现有价值的思考。我们还鼓励老师拓展阅读,向老师们推荐优秀学前教育网站,充分利用订阅的幼教杂志,围绕课题研究、教学问题的热点和难点拓展学习,开阔视野,与时俱进,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还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如“好书分享”、“好文互荐”、“读书沙龙”等,使教师 “要学习”的意识越来越浓;“善学习”的能力越来越强,“常学习”的习惯越来越好。

1.2 读书与反思相结合。很多名师的成长道路告诉我们,一个教师要成长,除了多读书、读好书以外,更重要的还要勤思考,善思考。因此,我们提倡读与思相结合,幼儿园每位老师在幼儿园 “博客天地”中都有自己的博客空间。在个人博客空间中,教师记录读书心得、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学叙事、案例分析、课题研究思考等。园部成立了“博客回复小组”,带领大家进行互动,有效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反思和教师间的互动。月末由“博客管理员”将优秀博文推荐到网站“优秀博文”栏目,让全体教师学习分享。

教育博客为我们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教师的个人博客空间是大家相互学习、研讨的阵地,读书学习体会、课题实施经验、课程实践反思在这里一一呈现。幼儿园每月的专题博客评比、有针对性的博客反馈,有效地帮助教师在实践中学会观察、研究和积累,开放的学习交流推进了学习化教师团队的营建。

2.扎实多彩教研――呈现个体的思考与团队的智慧

我们以规范的组织结构作为教师成长的保障,幼儿园三个教研组是三个小团队,教研组以“课程审议”、“课例研讨”、“集体备课” 等多姿多彩的教研形式呈现个体思考与团队智慧,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1 “课程审议”让参与凸显主动。我园在课题研究“幼儿发展性课程的实践研究“过程中,以三个教研组的课程审议来规范课程实践研究的过程。每个月三个教研组都要进行“前、中、后三审议”。教研组中的骨干组成“三人小组”,提前做好课程的“前审议”,重点把握课程理念的落实,并兼顾“幼儿能力水平、季节变化、地方特色、环境资源、其他特殊需要”等因素,提出一周幼儿生活关注点。然后和组内教师进行审议,听取组内老师们的建议进行适当调整;“中审议”主要落在课程计划实施一个阶段以后的交流,并对下阶段课程计划提出建议;“后审议”是将本月课程实施信息进行汇总,给下轮教师实践以借鉴。每月前、中、后三次课程审议将学习――计划――实践――反思落到实处,这个过程是教师对课程适宜性的审视、对课程内容设置的再优化的过程,促进了各个层次水平的教师专业成长的自我提升。

2.2 “集体备课”让教研回归原点。备好课、上好课,是一个教师最基本的工作。一个教师如果能认认真真做好每天的最基本的工作,日积月累一定能有收获。幼儿园三个教研组中,分布着不同层面的教师,有市级骨干教师、成熟教师、青年教师、刚上岗的新教师,这些不同层面的教师群体,他们有着各自擅长的领域教学经验和对教材的思考,当然,骨干教师、成熟教师可能经验更多一点,但青年教师、刚上岗的新教师也不乏创意和亮点。在领域教学的研究中,如何体现不同层面教师的层次性,使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能循序渐进地成长呢?我们的教研组每月选择课程中典型课例或疑难课例,经历“集体畅想、个人主备、交流共享、自主修改”四个过程,让每一位老师都带着自己的思考在集体的碰撞交流中修整和学习。这样的活动集团队智慧与个体才能的融合与发挥,使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实实在在地推动教师的思考和成长。

2.3 “课例研讨”让教学日趋精彩。我们以解剖麻雀式的课例研讨来提升教师把握课堂教学的能力。教研组选择适宜的课例,确定二至三个执教教师,进行活动设计的畅想,再经过二至三轮的现场执教、调整优化,直至呈现理想的教学状态。实践研讨的过程由组内教师、分管园长参与,不论执教者还是参与者都有自己的思考,都能在这个过程中吸纳他人的闪光点、逐步内化为自身的感悟。课例研讨通过“学习――实践――反思”三个螺旋式发展的过程,总结经验、提升理论、探索规律,使教研活动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3.打造特色科研――成就有实效的研究共同体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创造性地组建了小型的实践研究共同体――特色工作室,以点带面,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其特点有:

3.1 “小团队”显示“大智慧”。根据幼儿园课题研究的需要,本着“分享资源、共享智慧、协同研究、互助发展”的原则,我园开设了语言、音乐、数学、科学四个特色工作室。工作室由本园骨干教师、领域特长教师担任教学长。工作室教学长的职责是:组织每月一次的学习活动;协助本组成员制定研究专题并给予指导,解决实际教学中的困难;结合每月亮课组织课题研究交流活动,将好的成果与做法推广到全园;把握本领域各年龄段的教学目标、教学进度和教学选材;与本组成员一起关注本领域的幼儿评价。各个工作室招募有相应兴趣、需要和能力的老师参与,采用自主申报的形式,但五年内青年教师必申报一工作室,作为新教师的入门培训,工作室内教师的研究探讨能帮助新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幼儿园线上教学案例范文第2篇

一、概念图的概念和制作方法

概念图(concepc map)是美国康奈大学Joseph.D.Novak教授及其研究团队根据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而提出的。该团队的研究认为,运用概念图的目的是创建视觉化的“以命题的形式表达概念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概念图是概念的空间表征和它们的内在关系在人的头脑中确定表达的知识结构。概念图的关键要素是命题。命题是关于一些物体或事件的阐述,是运用联结词或短语将两个或更多的概念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意义的陈述。

概念图包含两方面的内容: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概念常常呈现为带文字标记的圆圈、方形或图形,称之为“节点”;“关系”是连接概念的线条。线条需要做标记以阐明节点即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如单向或双向关系,或是纵向、横向关系,形成命题的陈述。一个简单形式的概念图是由两个概念通过连接线连接和相应的文字形成一个命题。例如,“大象的特征是长鼻子”的概念图如图1所示。当一个新的概念或概念意义包含下一级次要的、更多的概念时,概念图应该被组织成分层次的方式,其中综合性高、包含性高的概念应放在图的顶端,在它的下面逐渐增加更多的细节,如图2是两个层次的概念图。

概念图可以用纸和笔或专门的计算机软件来制作,如美国Inspiradon软件公司开发的kidSpiration软件,是专门针对儿童教育中运用概念图而设计开发的软件。运用计算机软件的优势是可以运用视觉化的形式增强或修改概念图效果,如颜色鲜艳的插图符号、图像或具有艺术效果的图形。运用概念图软件的另一个优势是软件提供了一些现成的不同层次结构和风格的模板,这些模板可运用在不同的课程领域中。正是因为基于计算机的概念图具有这些优势,才促进概念图成为今天广泛应用于教学和学习的工具。

二、在幼儿教与学中应用概念图的功能

虽然学前阶段的幼儿还不具备复杂的表征能力,然而,幼儿教育强调在幼儿的早期学习中发展其表达知识能力的重要性,要求教育要采用与幼儿发展相适应的方式呈现概念知识。以适合幼儿发展的方式运用概念图,可以帮助幼儿学会阅读概念图和理解知识意义、学会运用具体化的方式表达概念间的关系,发展其思维能力。

首先,教师可运用概念图来组织整门课程,把概念图作为一个计划工具来制定教学计划,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在制作要教授内容的概念图过程中,教师可以清晰地了解不同主题、话题如何联结起来,思考如何整合不同的主题单元和学习活动,以保持幼儿获得持续性的学习经验。

第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概念图提供一种视觉的路线图,为呈现概念命题、连接概念、表达意义指出一些思维和学习的路径,帮助幼儿理解概念间的关系,使记忆信息更容易些。

第三,在幼儿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教授他们掌握创建概念图的技巧,让他们学会把概念图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和表达工具。在掌握制作概念图基本技巧的基础上.幼儿可以运用概念图这一“在纸上的图像式思维”的特点来澄清、组织、叙述和聚合一个主题的观点和信息,使自己的知识理解和表达具体化。

第四,概念图的制作过程可以让幼儿重复阅读、修改、扩充,幼儿对概念图节点的增加或概念图结构的修改是他们主动构建和扩充认知图式的过程。幼儿制作的概念图能帮助教师发现和解决幼儿学习中存在的错误理解。从幼儿的概念图构造和修改过程中,教师可以看到他们如何将新知识和旧知识进行整合,并诊断他们理解中存在的错误、遗漏的概念关系和子概念,帮助他们矫正概念理解中的错误。

三、应用概念图辅助幼儿教学的策略

在应用概念图到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幼儿的学习需求和认知能力基础,设计适宜他们发展的教学计划,有效地运用概念图促进他们的意义学习。

1.示范概念图的制作过程和要领

刚开始时幼儿是不可能马上独自建构一个概念的。在幼儿能够成功地建构自己的概念图之前.他们需要有一个观察示范概念图应用的过程,以掌握基本的概念图运用技巧。在示范概念图创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不同颜色的圆圈和线条来帮助孩子观看这些不同类型的信息,并且在“连接”或“连接物”上的文字处给予特别的强调,以帮助孩子理解“连接”使得整个事物产生关联并具有意义。比如,教师在运用符号圆圈或方块标记关键概念和在两个概念间添加连线时,可用简短的语言描述概念之间的关系,例如“企鹅的食物是鱼”,这可以有效地帮助幼儿阅读并跟随教师的思维。此外,示范的过程中教师可设计一些问题让幼儿积极参与概念图的制作,如如何安排一个简单的句子来表达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提出提示性的合理化问题,教师要求和帮助幼儿澄清、增强概念和观点间的联系,激发他们提出更多的问题,并把概念图的构造过程看成是一个创造性活动。

2.在多种学习情境中帮助幼儿形成概念

直接体验是幼儿思维发展和认知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在主题学习中鼓励幼儿应用概念图促进理解或表达之前,教师应该提供机会帮助他们操纵真实的物体,观察周围发生的事物,记录他们的观察,鼓励他们以不同的方式交流学习的结果和感想。拥有这些体验是幼儿形成概念的重要基础,也正是通过这些体验幼儿才形成概念和概括。例如,幼儿必须观察植物的种子被浇水,他们才能够用图形化的方式表达所看到的“植物需要水”这一关系。围绕真实的学习情景的学习体验布置小组主题讨论,如“我们看见或学习了什么”。小组讨论中,教师应帮助幼儿从所观察到的现象、讨论中提出的观点中提取出关键概念。制作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应鼓励幼儿“阅读”自己制作的概念图,运用语言表达两个概念间的关系,或朗读两个概念连接线上的句子。在学习活动的最后,可将幼儿制作的概念图复制到黑板上粘贴在教室的作品展示区中,在全班交流分享。

3.运用视觉化的方式制作概念图

学前阶段的幼儿运用视觉符号要比运用文字符号进行交流做得更好。基于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经验,在运用概念图这一教学形式时,教师可以运用真实的物体或图像来呈现概念或关系。当幼儿具备了更高的语言技能时,可运用简单的文字替代物体、绘画或图像。因幼儿还不具备熟练的写字能力,教师应允许和鼓励孩子运用视觉化的方式(如图形、照片、物体或绘画图像)替代或辅助文字标记,允许和鼓励幼儿用口语表达的方式说明概念之间的关系,并且鼓励幼儿在口头阐述时运用其他的视觉手段辅助和支持自己制定概念图的命题关系和意义。教师也可以为幼儿提供预先准备好的与主题相关的图片、连接线图形和胶水等,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理解、设计的概念图结构,从中选择若干图片和连接线,通过粘贴的形式完成概念图的构造,如图3。

4.设计由易到难的概念图应用任务

在鼓励幼儿创建自己的概念图之前,教学活动应设计一些不同方式的概念图训练活动,如让幼儿完成“不完善的”概念图,即预先构架好一些关键概念和命题关系,提问孩子如何填充概念图中遗漏的命题、文字和概念间应提供的箭头方向。当幼儿开始尝试创建一个概念图时,应在一个相对简单的、相似的主题情景中应用。幼儿开始学习制作时以线性概念的方式开始,要比以层次结构概念图开始要好,运用图像符号和语言符号相结合的方式要比单一符号要好。如图4是教师示范的线性概念图。受思维发展、语言技能及绘画技能的局限,开始时幼儿常常不能清晰地表达和制作出清晰的概念图,制作中容易出现摇摆不定的状态,比如少画出一个物体或漏掉概念间的关系,对应的层次位置不清晰等。为此,教师可让幼儿选定一定数目的概念符号,帮助他们区分命题层次或呈现概念图的阅读次序。当他们已经掌握构建概念图的基本技巧后,教师可设计一种基于项目情境、任务、问题的学习活动,提供机会让他们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应用概念图制作知识地图,帮助他们把概念图作为一种组织信息的工具来分析不同的信息和概括所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