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设计与课程设计的区别

教学设计与课程设计的区别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教学设计与课程设计的区别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学设计与课程设计的区别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广告设计;动画;flas预设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2-0237-01

一、艺术设计学中的动画课程教学

作为无纸动画制作运用最为广泛的软件――FLASH,被纳入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中。其课程名称一般直接称为软件名称“FLASH动画”,或与设计学稍加衔接叫做“动画设计”、“广告动画”之类。对于课程的编排,教学内容设计是否符合设计学的专业需求,对本处在摸索阶段的年轻课程来说,大都无暇顾及。而教学表现出的专业性偏差与学生对其应用性的质疑,使如何让动画教学迎合设计专业的需求成为艺术设计学中动画课程设计研究的主要目标。

二、设计专业的广告动画与动画专业无纸动画的课程内容差异

设计专业的广告动画与动画专业的无纸动画虽大都讲解同款软件――FLASH,但在课程内容上却有着本质的差别。动画专业的无纸动画侧重学生对于运动规律的理解与角色的动作绘制,课程的前提条件是在学生学习掌握《动画运动规律》这门课程后,使用软件进行无纸化的动作画面表现。其动画的主要制作内容,大都通过逐帧绘制或元件绑定骨骼完成对于人物、动物、自然景物等的动作画面制作。这些内容对于没有动画理论与绘制基础的设计专业学生来说显得艰深枯燥。

基于不同专业对于FLASH动画的应用与表现差异性,艺术设计专业的动画课程在教学设计与课程内容安排方面,应既有针对性的讲解动画的制作方法与原理,又体现出商业动画广告的特点与设计思维。

三、设计专业的动画课程设计

(一)广告动画的设计表现

广告动画的表现对象大都是图形或图像。一般先在其他图形图像软件中进行设计对象的绘制编辑,然后通过FLASH对其进行动画化制作。这种以图片为元素的动画表现形式,在动画的设计与制作中就要求学生花费较多的精力在前期图形图像的绘制编辑上,而图形图像的出场及运动方式则成为对产品的一种视觉化表现。

针对广告动画的这个特点,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动画制作的同时,也要考虑动画制作量的配比,明确广告动画的制作以突出、美化产品为目的。

(二)理解动画原画与FLASH元件动画的区别

以图像为设计元素的FLASH元件动画与逐帧绘制动画最大的区别在于图形形态的变化。图像元件通过FLASH的自动补间计算得出的元件位移、缩放、透明度、旋转、模糊等动画效果,都不会使图像本质形态发生变化。而逐帧动画则侧重通过每一帧捕捉图形形态的变化来表现运动。

基于广告动画以图像的运动表现形式为制作重点的特殊性,教师在教授课程的过程中需要使学生理解逐帧动画的制作方法、特点及广告动画的表现重点与定位。

(三)FLASH动画预设与动画设计

在明确任务主体后,首先应教会学生进行图像元件的运动表现制作。在这个方面,FLASH动画预设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运动效果。为了激发学生的制作兴趣,教师通过对预设工具的讲解,让学生知道动画的制作并非只有卡通动画片一种形式,而是可以将自己制作的各种图形图像通过动画预设替换元件得到各种动画效果。

有了FLASH动画预设的帮助,学生既可以将制作重点放在设计本身,也能通过动画预设制作基本的广告动画。

(四)FLASH元件动画原理

随后的课程里,教师则根据大量的广告动画案例与动画预设效果,讲授FLASH元件及各种动画补间的制作方法及原理,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FLASH元件动画的原理、操作,拓展学生广告动画的设计思维。

同时,在制作动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参照FLASH动画预设的画面效果进行参考或比对,也方便学生自我监督动画制作效果。

四、结语

教学设计与课程设计的区别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移动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一、引言

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催生了移动学习,人们通过手机、PAD等移动设备查阅信息、观看视频、记忆单词,随时随地获取处理信息,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高级商务办公》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开发设计移动微课程,来探索移动微课程与传统课程教学整合衔接。通过建设微信公众平台,再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手段,设计并开发出满足高职学生需要的《高级商务办公》移动微课程,利用微课程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达到互相支持、互相促进的有效结合。《高级商务办公》是高职院校经济贸易、文秘等文科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商务办公能力,掌握基本办公软件设备的使用,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场工作。目前,该课程教学大多数教学内容仍采用“教师演示+学生模仿为主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忽略了教学对象的差异,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不同水平学习者的需要,从而影响学习者的兴趣和积极性,影响教学目标的实施。学生课堂自主活动缺失,压制了学生质疑、批判、探究、创新能力的发展。翻转课堂是目前微课应用研究的热点之一,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传递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内。学生通过微课程平台,利用碎片化时间,在车站、机场或某一个特定等待的场合进行知识的传递学习。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进行不同程度的重复学习,非常有效地满足个性化需求。课内以答疑、讨论问题为主,能有效地带动课堂学习积极性。

二、基于移动微课程设计的翻转课堂教学

移动微课程设计的翻转课堂教学包括三步:课程微信公众号的建立,微课程设计,翻转课堂教学。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包括平台的开通、平台的关注以及平台优化三个方面内容。其中开通平台:填写关于平台信息与课程资料,引导学习者进行微型移动课程的学习。平台的关注:在学生中宣传微课程平台,通过查看公众账号或是扫二维码的方式关注,学生关注量要达到1,000以上。平台优化:包括平台菜单的导航设计、课程内容的排版修改、界面人性化设计等。移动微型课程的设计过程以传统教学设计为基础,遵循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区别非正式学习与正式学习的差异性,移动学习与传统学习的差异性。将《高级商务办公》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分隔设计每一次的“短小精悍”、“碎片化”、“轻松愉悦”等特点的微课程教学内容。选材、组织材料、编辑制作、上传、推送形成每一次微课程教学内容。其内容包括视频、图像、文本等教学内容的制作。以ADDIE教学设计模式为基础,构建适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首先由教师创建教学视频,学生在家或课外观看视频讲解,然后再回到课堂中进行师生、生生间面对面的分享、交流学习成果与心得,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的一种教学形态,将移动微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作为课前学习,课堂内以解决学习问题为主。

三、翻转课堂的实施步骤

本文以《高级商务办公》课程中“颈肩乐按摩器使用说明书制作”一课为例,说明将翻转课堂应用于高级商务办公教学实践的具体操作。

(一)课前教学微视频的制作。教师通过文本推送布置“说明书制作”具体要求,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再根据说明书制作过程中所设计到的word2010知识点,根据微课程设计思路,分解课程内容,制作3段5~8分钟左右的微视频,分别是word2010页面设计、字体特效、图片裁剪与定位。通过建立的移动微课程平台任务要求及相关视频的推送,并根据后天的数据统计学习效果分析。

(二)学生在课下通过微视频的自主学习后。学生如存在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和疑问,教师需及时追踪学生在线自测的反馈情况并收集学生的疑惑,在课堂上预先讲解难点疑惑。释疑解惑后,教师可采取“同济互助”的方式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位组长以带领组员讨论互动。通过学生在翻转课堂上频繁的练习,就会在短时间内得到大幅度提升,提高学生word综合运用能力的终极目标。

四、结语

基于移动微课程设计的翻转课堂教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课程目标的分解小目标,每个视频实现一个小目标,视频要短至5~8分钟,但是要包含一个完整的知识点,要保证视频质量及吸引力;二是保证课前推送的课程任务及课程视频,学生认真自主学习了,这是翻转课堂教学的关键,通过学生在移动微课程上反馈信息告知教师;三是教师要对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充分准备,这样可以有效地引导讨论课程的积极开展。

【参考文献】

[1]汪琼.翻转课堂教学法.

教学设计与课程设计的区别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设计素描;课程建设;教学设计;理念与方法

设计素描是设计专业必修课程,也是基础课程,主要训练学生的美术功底、艺术素养以及想象力、创造力等。从课程建设设计中的课程定位、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等几方面优化与创新,可减少设计理论、观念以及方式上的问题,为今后课程学习打下牢固根基。设计素描课程建设重点在于课程定位与教学内容上,注重课程的整体设计,打造更加专业、综合素质更高的师资队伍,下面就相关问题具体探究。

1 设计素描课程定位

首先,通过设计素描课程设计可使学生创新思维得到培养,心灵受到启发,培养反应能力与思考力;其次,通过课程设计可以转变定式思维模式,学生大脑接受信息、记忆信息、分析、理解、转化信息的能力均得到增强;另外,可使学生大脑、手、视觉与听觉同时接收信息、处理信息,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1]要想实现以上教学目标,使血神各项思维得到训练就要加强对设计素描课程的准确理解,明确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的差异。传统素描重点在于绘画,侧重锻炼学生绘画功底,培养艺术创作力,可独立为一种艺术形式,还可以与雕塑、油画等并列存在;设计素描重点在于草图或者产品的结构、方案图,侧重实用性与效果。[2]由此,在设计素描课程教学设计时,需要将现代美学思想与审美作为导向,建立立体-平面-空间等专业领域设计平台,增强专业课程的广泛性与基础性,将美学素养应用到教学中,掌握企业、市场真正的设计需要。

2 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内容

2.1 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设计素描课程教学目标为:立足于传统素描教学,借鉴吸收国外教学与设计行业经验,打造出与行业或者自身创意相符的教学课程,即,将素描作为基础,将现代艺术与思想作为主线,对设计发展未来与可能无限延伸。结合当前实训内容,将设计素描教学目标归纳为:观察自然界中各种物质形态、结构、机理以及质感、光彩等,应用素描方法传递出图像的信息,进而表现出物品潜在功能与关系,获取自然界原有物质形态与表象,[3]从中洞察出尊重自我、崇尚艺术觉悟,即,透过物质看表象,明确抽象与具象间规律与运动法则。

2.2 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从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可看到课程教学内容,学生创造力与观察力培养是课程目标,造型能力与造型语言规律则是课程核心。设计素描课程将“课题”贯穿在课程教学内容当中,将课程分为物态表象研究、物态解析、造型语言几个设计内容。其中,“物态表象研究模块”是从物态空间变换、结构、质感、造型几方面训练,对设计素描的创意与构思较为看重。“物态解析变形”则是以物态结构关系、画面构成关系为切入点,侧重对形式语言规律的表达。“造型语言表现研究”侧重素描语言研究与表现,立足于当代思想。

2.3 课程教学方式的设计

设计素描课程有着丰富的教学手段,课内环节主要以PPT多媒体授课、课堂讨论、作品鉴赏、课程训练、现场评比、课堂总结等方式为主。课外环节以教学工作室设置多见,在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础素描本领的同时,在课外开展各种实验室、定期举行的小型研讨会、作品展等,将教研、科研成果汇聚其中,充分收集资料,打造自由、开放、多元的学术活动。通过课内外联动式教学增强了学生对素描的认识与学习兴趣,加强了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与学习,提升了艺术情操。

2.4 课程实践环节设计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设计专业学生艺术表现手法的培养下往往忽视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市场经济中,各企业品牌活动或者产品设计说明都需要有设计师的口头描述与讲解,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必不可少。在课程中可组织一些教学活动或者课堂讨论,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可以随意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描述自己的创意,借机使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另外,学生作业除了素描训练外,还可以让学生记录一段写生或者创造过程心得,在课堂上大声向所有同学分享交流,也是学生间、师生间互动方式。

教师介入与干预设计。在设计素描各个环节,教师干预介入法可使学生个性发展不被遏制,还能及时改正不良学习习惯。需要教师遵循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学生营造更充足的自我思考与创造的空间,同时,不能过分放任与松懈,对错误的思想与看法及时纠正,并不是打断学生思路、不尊重学生想法的行为,而是引导学生向更正确的方向发展,教师通过委婉、正确的方法及时纠正学习错误,营造良好师生关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

作业讲评设计。将作业讲评分为个体与集体讲评两方面。前者是对单个学生进行的重点讲评,比如,学习吃力、理解有困难的学生,重点在于对作业优缺点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改的建议。而后者则是面向全体学生,对整个班级全体学生进行评价,在阶段性学习后将作业内容呈现至幻灯片中集中讲评,可使讲评效果提高。

教师示范设计。教师示范在课程设计中也同样重要,学生初次接触素描课程,会遇到很多入门难题,此时,教师在技法上的示范可达到触类旁通的作用。示范方法有很多,比如,从不同角度观察物品,帮助学生辨识各种物体形态特征等,示范不是完全的告知与生硬的灌输,而是通过适当点播让学生自己总结深层次的规律,掌握特殊、异常形象的分辨能力,进而增强学生对造型形式与原理的掌握,灵活运用各种造型方法与技法。还可以与学生一起鉴赏名家艺术手法与风格,对名家应用的素描技法现场示范,并不要求学生掌握,而是营造一种现场学习的氛围,感知艺术魅力与神奇,对学生感性与个性化觉悟的发掘很重要,倡导并鼓励形式与风格奇异的创作手法,遵循学生个性与想法,可以随意选择应用适合的工具与绘制方法。启发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看问题、解决问题。总之,教师示范与鉴赏名家作品都是在为学生入门打基础,是提升学生艺术见解、了解艺术作品创作过程的一种方法,可尽快让学生养成艺术性与创造性思维。

3 设计素描课程建设整体教学设计方法

本次以“装饰设计与表现”课程为例,对象为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对设计素描课程建设整体教学设计方法进行探究。

3.1 课程信息与目标设计

课程名称:“装饰设计与表现”课程类型:艺术设计专业必修课;授课时间:大一第二学期;学分:10分;先修课程为素描;后续课程为室内设计实训。课程总体设计目标:本课程为装饰专业主修课,通过学习本课程,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室内家装的设计与安排,具备较强的绘制与设计能力;掌握透室对室内空间绘制方法,能够快速用制图工具完成室内空间润色与点缀等。学生可对教师提供的室内设计作品进行临摹与分析,应用彩铅、针管笔、马克笔等工具,结合透视(两点或一点)制图法。快速表现出室内陈设、空间效果图。将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作为素质目标。

3.2 能力训练项目设计与要求

将能力训练分为基础练习(7学时)、家具与陈列表现(32学时)、素描工具使用技法(35学时)以及三维空间综合实训(57学时)几个方面。在训练期间开展一些师生活动,讲练结合,活学活用,让学生在趣味中掌握素描技巧。课程基本要求为:要求所有本专业学生均学习此门课程,从普通造型过渡到现代化设计思维,对物体结构与空间结构有正确认识,熟悉应用各个设计工具与软件,可独立创作出完整的作品或者临摹出大师的经典作品,感受艺术魅力,学习并领会创作时的理念,学习到各种创造与表现手法、形式等,最终提高素描表现力与创造力。课程单元实施课程教学总体方案的最小单位,本部分将其分为2学时,每个学时50分钟,单元教学方案设计是按照教师教学活动为基础的工作方案,也可以当成教学教学活动开展的模板,每一节课都要组织授课教师对总体教学方案有效把握,充分认识到教学内涵与作用,以团队方式学习与讲课,实现不同单元的精细化设计。单元教学方案需要将单元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出来,将行为作为导向,体现教学设计的自身特色与人本化设计理念。

3.3 考核方案

本专业设计素描课程考核方案内容见下表1所示。

通过以上素描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案例,可以从各个方面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评分,将素描基础课程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上用更多学时开展实训,讲练结合,突出实训的重要性,也表现了该专业课程设计侧重实用性,以迎合市场需求为培养目标,展现了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的本质区别。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除了重视课程设计中学生艺术情操与素描技巧的培养与锻炼外,教师的艺术素养培养以及艺术远见也很重要,对学生以及课程设计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艺术素养体现在审美意识、理论水平以及实践经验、教学能力上。随着我国高等院校逐年扩招,高等职业院校的艺术类教师培养成为紧迫工作,我国各院校艺术类教师经验与素质落后于西方国家,为此,需要加强培训与学习,有条件可组织到国外深造,领略不同国家艺术魅力,将其应用在教学中,带领学生提升艺术审美。最后,加强教学评价与考核,对学生与教师学习以及教学态度、方式、质量综合考核,建立师生间、生生间互评机制,增强考核透明性与公平性。

5 结语

本文主要对设计素描课程建设整体教学设计的定位、教学体系设计,包括教学目标设计、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课程教学方法设计、实践教学环节设计、设计方法、教师素质提升方法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论述与探究,表现了设计素描是基础课程,教学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艺术创造技巧。

参考文献:

[1] 马海元.“设计素描”课程在平面设计专业中的结构设计[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3(10):330.

教学设计与课程设计的区别范文第4篇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汉语拼音知识的牢固掌握,将会影响孩子们今后语文的学习。因此,我在分课时复习之后准备将知识点总复习一下。

教学目标 ①通过通关游戏活动复习声母韵母,能读准声母、韵母,并能认清他们的形。②通过看图读音节词、区分音节类别及连音节成句等练习准确拼读音节,提高学生的拼读能力。③通过复习活动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同时能在活动中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声母、韵母的音、形,并能准确区分声母、韵母,能准确拼读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

教学难点 区分形近字母,对的音节的拼读特别是三拼音节,jqx遇到ü的音节书写和拼读。

教学流程 第一,揭示课题,导入。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将枯燥的拼音赋予家的温暖与团结,通过创设情景,为下面的声母和韵母的学习奠定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

第二,复习声母。首先,学生自由读声母;同桌之间互相检查阅读;男女生合作背所有声母。其次,区分易混淆的声母。出示所有声母,引导学生说哪些字母相似及区分的方法。再次,音节抢读(举手最快、姿势最标准的孩子会抢到领读的资格)。最后,书写练习。出示小卷声母题,出示答案,反馈答题情况。

设计意图:利用对比读等各种闯关形式,既能启发学生说出不同声母的区别,学习发音,记忆每一个字母的形状,学生领读和抢读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满足了大家的表现欲,学习氛围活跃。

第三,复习韵母。首先,复习单韵母;出示单韵母;出示韵母第一关,读一读。其次,复习复韵母。复习步骤:①出示复韵母(学生齐读,男女生比赛读);②仔细数数,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er)er是一个特殊韵母,谁知道它特殊在哪?③还有哪两个复韵母不容易分清?④谁能读准这几个很像的复韵母可吗?(指名对比读)。把它们放进音节里你还能分得清么?

出示:第二关,比一比。最后,复习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出示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学生领读。男女生对比读鼻韵母。

出示:第三关,拼一拼,对比观察,前两列有什么不同?随机讲解小ü遇到j、q、x的点去掉的标调规则。学生复习背诵标调儿歌,巩固加深标调规则。设计意图:在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寻找和发现韵母、音节的规律,让枯燥的字符“活”起来,让机械的记忆“趣”起来,让学生的才华“露”出来。

第四,复习音节。刚才我们一起到拼音王国里的声母家和韵母家做客,成功的完成了那么多关卡,现在他们要一起来考考我们了,你们敢于挑战么?第一关看图读音节词;第二关区分三拼音节和两拼音节;第三关看图读拼音,连成句子读。

第五,当堂小测及反馈、小结。谁来说一说,我们认识了他们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帮助呢?(生自由发挥。)

教学反思

汉语拼音是帮助学生认读汉字、学好普通话的重要工具。拼音是低年级小学生进行阅读的重要辅助手段,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基础。《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一学段的学生“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母和音节”。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上好拼音复习课是必然之选。复习课注重的是对知识的巩固和运用过程,因此,课程在设计上注重学生的拼读实践,将更多的机会留给学生,改传统教师领读为学生轮流领读。这次拼音复习课程设计主要特点如下:

在游戏中复习拼音 “寓教于乐”特别适合低年级小学生的教学,游戏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将课程设计成游戏模式,将枯燥、重复的复习课堂变的生动、有趣,使学生在玩中加深了对拼音的掌握和应用。

在实践活动中复习拼音 抽象是拼音最大的特点,因此学生记忆起来就会容易混淆,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教师就要为他们搭建一座抽象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桥梁。如,“b”“d”是学生容易混淆的一组声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他是怎样区分的,这样更接近孩子们的生活,其他同学更容易从同龄人那儿借鉴经验,找到好办法。即拼音的复习重在应用,让拼音的学习更加生活化。

教学设计与课程设计的区别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机械教学;课程设计;探索;实践

机械设计基础课是高职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它在整个专业知识的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它是由学习专业基础课向学习专业课的过渡性课程,同时也是从事机械产品设计的必备基础。而机械课程设计作为该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掌握机械基础知识和提高机械设计能力的综合训练。学生在课程设计中运用先修的机械制图,公差,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的知识,对前期学习的知识起到巩固,深化,融会贯通的作用,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通过在课程设计的实际动手实践,进一步培养学生在实际工程中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掌握常用的机械零件和机械传动装置以及简单机械传动的设计方法和一般步骤。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工程计算能力,绘图识图及查找资料等能力,掌握经验估算等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机电类,数控类专业多以齿轮减速器为设计对象,设计的主要内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传动装置的方案设计;选择电动机,确定计算功率的大小;进行齿轮主要参数的设计计算,校核轴,选择键、轴承、联轴器等零部件,并校核其强度,选择齿轮,轴承的和密封方式;最后绘制减速器装配图及绘制零件图;编写设计说明书。具体需要完成的任务是:绘制减速器装配图A0一张,绘制零件工作图两张(齿轮、轴或箱体);编写减速器的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在课程设计前期,由教师组织学生通过阅读任务书,明确设计内容及设计题目,并由学生分组讨论该减速器所包含的机构及具体传动路线。若没有事先给定传动图,由学生自己先根据以往课本知识给出几种较合理的传动方案,并对多个方案进行比较,选出最优方案进行设计。学生在完成所有设计步骤后,教师依据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表现,图纸工整度,说明书的正确性以及答辩情况等对课程设计进行评定,给出最后的设计成绩。通过多年的课程设计发现学生在这一活动中有了不小的收获,同时调动了学生主观能动性,把课堂学习的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但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1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在课堂上介绍时,书本上是把相关的知识划分开来,例如齿轮,轴承,联轴器,离合器,公差等,而实际学生要把这些知识统和在一起,则对学生来说往往难度较大。同时,学生掌握的是一些理论知识,对工程实际没有概念,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实际只是照着书本设计过程照猫画虎。最后的结果往往是纯理论推导计算,没有认可工程上的可行性。对结构进行设计时,往往只考虑了功能性,没考虑实际的工艺性问题。这使得有很多的设计结构在理论上可行,而实际根本没有办法加工,或加工难度过大导致成本飙升,在实际工程当中这一设计根本不可能被采用。还有在公差选择,精度设计方面,由于实际工程经验缺乏,所以对工厂设备情况,加工手段及加工能力缺少必要的认知,从而无法合理的确定零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由此可见,理论与实际的脱节是影响课程设计教学结果的重要问题。1.2学生的专业基础较差。机械设计是一门结合前期学习的制图,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公差等课程的综合应用课程。由于这几门课程是在前两学期学习的,而且有一部分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所以时间一长,一些知识就遗忘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轴的设计中关于材料力学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就是工程制图,不能正确的画出图样,不能严格的遵守工程制图的国家标准,甚至最基本的图线表示错误。还有大多数学生在形位公差的标注上错误率极高,被测要素是中心要素还是轮廓要素,分别该如何标注搞不清楚。最后标注出的结果和实际公差要求完全不一致。1.3不查差资料,盲目模仿照搬。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不认真研究所给资料和图纸,不考虑实际情况完全照搬参考资料。例如某些系数的选择,参考资料上选择是多少就选择是多少,不思考为什么这么选择,设计的情况和参考资料上的情况是否一致。更有甚者,整个设计结束竟然连机械设计手册都没有翻阅过,完全抄袭别的同学的。这说明学生没有灵活掌握相关知识,并且没有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1.4投入不够,不加重视。学校方面,对课程设计在整个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它是使学生把所学知识从书本向实际过渡的一次重要实践,是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很多学生完成了相关设计以后认为课程设计才真正使他们第一次了解了所学的几门课程到底是作什么用的,如何去用。对于这样重要的实践环节学校投入不足,相关测量工具不足,机械设计手册数量过少,从而使得很多学生查询一部手册,一组中只有少数几个学生查询,其他学生不能动手查询就直接抄袭别人查询的答案。

2提高课程设计效果的措施

2.1合理选题。设计题目的选择是否得当,直接影响课程设计的效果。所以选题时应做到以下两点:(1)题目要有综合性和完整性,难易适中。过于复杂的题目使得大多数学生没有办法做出来从而影响最终设计结果。一般选择一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即可。保证中等程度的学生能够独立完场(2)设计题目中所给数据有所区别,使学生各组设计结果有所区别,从而避免大面积抄袭现象的发生。2.2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课程设计的重要性。它的意义不简单的在于设计作业的完成而是对后续课程学习的影响,甚至对于以后工作也有着深远的影响。由于实际工程经验对课程设计十分重要,所以应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学习中,穿插一些工厂实习。在实习过程中,不能只是带着学生进行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实习,而是最好能利用相关设备的检修期间,让学生对机器的内部结构进行实际了解,直观感受。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感性的了解各种加工方法及各种机械结构实际的工作情况。使他们在头脑中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实际能联系起来。另外,对于教授机械设计基础的理论教师和从事课程设计的指导教师来说,也应熟悉工艺状况,了解设备的基本情况,经常进入一线实习,增加新工艺,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力争成为双师型教师。指导教师自身的丰富的工程实际对于提高课程设计的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3做好实践前的准备工作。由于学生对前期课程知识薄弱,学过的内容容易遗忘的问题。在课程设计前两天在课堂上回顾一下以前的知识,尤其是公差的选择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当学生前期设计计算完成后,开始画图前进行机械制图相关知识的补习,尤其是往届学生容易出问题的部分进行重点说明。然后让学生再去画图,这样学生所画的图样质量有明显的提升,避免了一些图样上普遍出现的错误。2.4做好合理组织工作。合理组织对于整个课程设计的顺利进行及取得良好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学生要进行合理分组,每个组中要做到有优秀的,一般的,和学习比较差的学生,这样在设计过程中学习稍差的学生可以有优秀学生带动共同完成设计工作。如果较差的学生分为一组,组内大家都不会做,最后的结果就是抄袭一下别组的,起不到学习的效果。其次,指导教师要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制定好设计进度计划,对辅导课进行详细备课,做好辅导答疑工作。定期检查学生的进度是否完成,做好阶段性的检查和评估总之,课程设计在整个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这一环节让学生对机械知识有了全面认识,同时也提高了专业综合能力,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个相互交流提高的机会,并在课程设计中应发现传统教学中的问题,调整课程设计题目及方法手段,使其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对学生加大创造性引导,提高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

作者:柏莉 单位: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管劲浩.试论创造性教法在高职机械教学中的应用[J].化工管理,2017,(03):121.

[2]杨维光.多媒体技术在中职机械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S2):502.

[3]董登友.试论机械教学的立体化教材建设[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5):195-196.

[4]余欢乐.浅谈多媒体课件在机械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04):41-42.

[5]朱文笙.实地教学在机械教学中的运用模式[J].才智,2012,(30):107.

[6]郭婷.机械教学中现代教学方法趋势的探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04):88.

教学设计与课程设计的区别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内容;方法与手段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5-0030-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把提高办学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的思想。高职学院当前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深化内涵建设,而课程建设是内涵建设的难点和重点之一。本文对当今课程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求不断推进课程建设的健康发展。

一、对课程建设的认识

1.课程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细胞,是学校教师与教学工作的重心

各级各类学校开设的课程是学生知识、技能、能力、素质培养的载体,它是人类在各个专业领域智慧的结晶,是科学、技术、经济、文化发展历史的总结,是一种文化传递,也是对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化、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发展前沿的反映。它维系着教师、学生,以及学校内相关的管理和行政工作。它实施在课堂、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学生社会实践中,它沟通着学校与企业、行业,推动着学校的教育、科研,促进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的密切联系,不难看出,课程在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和重要性的作用。

2.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

课程质量是一个学校师资队伍水平、教学过程、学生质量等诸多方面的综合反映,以提高课程质量为中心的课程建设是学校长期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学校推进内涵建设的重点。改革原有的课程体系与课程设计,在注重课程内容的科学性、专业性、系统性的同时,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知识、技能、能力的传承与创新的并重,以及体现学以致用、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这些都是课程建设特别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工作。

二、课程建设的内容分析与实施

1.精品课程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任务

高职学院都明确把精品课程建设作为学院教学建设的基本任务,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措施得力,为课程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了基础。高职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从被动开始转为主动,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开始形成自己的特色与经验,如“校企共建、通力合作”就是近年各高职学院进行课程建设经验的结晶。

2.以“说课”活动推进课程教学设计

“说课”活动开展以来,最大的成效是教师在教学准备中引入了“课程教学设计”的观念,从传统的“备教学内容”深化到知识、技能、能力实现的设计、实施过程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的设计,形成了一些如“赛事驱动型”、“工作任务驱动”等课程教学模式的经验总结,课程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3.充实课程教学内容

近年来,高职学院各专业选用国家高职“规划教材”和“优秀教材”的比例逐年提高,同时,相关专业正在着手组织编写专业核心课程的系列“规划教材”。

4.实践性教学得到改善

首先,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教学进度设计中,专业主干课程的实践教学时数得以保证。其次,高职学院也加强了课程实践教学的监控和管理,特别是课程实践教学有显著改善(作业与实践课),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正在进行(与企业的课程合作教学等)。同时,由于高职学院课程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对课程建设认识、方法、管理尚存在不足,课程建设呈现出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高职学院关于课程建设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精品课程常态化建设的任务不具体、不明确,推进课程标准研制的工作较为滞后,专业特色课程(包括选修课)的开发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教师深入开展“课程设计”的教研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由中青年教师领衔的高质量的特色课程建设推进不足。

三、课程建设方法与实施手段

1.修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制订新的课程建设规划

通过新的课程管理办法的制定,健全完善课程建设的组织与管理机制,切实落实工作责任和协调部门工作职责,明确课程建设的内容和要求,建立有效的课程建设水平评估体系,修订课程建设的奖惩办法。要依据学院总体的发展规划、专业建设规划制定新的课程建设目标、任务,保证课程建设工作顺利实施。这些制度与规划的研制,要按照井放性、前瞻性、可行性的原则进行。首先,加强研制人员组织建设,以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为主体,邀请专业及行业人士参与。其次,要广泛地进行调研,充分了解行业现实与未来需求,关注国内外课程建设的动态。课程建设一定要结合学院课程建设资源可开发与可利用的实际,突出重点与特色。

2.强化精品课程建设

高职学院经过近年来的精品课程集中建设,对于建设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一般要求与规范都已经熟悉。进一步强化精品课程建设,力争在数量与质量上有所突破,关键在于集中解决精品课程中突出的问题与矛盾。一是要“开门建设”。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解决课程组织结构的矛盾,并引进企业与行业教学资源来丰富课程内涵。二是坚持常态化的建设任务的落实,以教材建设为课程建设的突破口,突出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特色。三是在保持“展示性”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课程的“网络化与交互性”,要实现课程的课堂教学与网上课程资源的“同步”。四是要建立已经建成的精品课程的维护与更新、可持续开发与建设的“终身责任制”。五是要设立精品课程建设的专项预算,新增必要的教学设施与设备,如影音采集与编辑设备等。此外,要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学习与提高工作,如课程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的学习与应用等。

3.推进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改革及课程标准建设

关于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改革,必须进一步明晰基本的改革思路,即从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逻辑终点”来指导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改革。虽然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基本定位在理论上普遍都是接受的,但在实际的各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中,还是存在着培养“通才”“泛才”或是“专才”、“一专多能、一专多通”的认识差异。根据高职学院各专业的特点以及行业、企业现在和今后一个时期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及需求预期,应该分别明确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改革具体思路。

艺术类各专业应以“一专多能”的创造型人才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结构构建作为基本的方向;同时,把握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成才”而不是“成器”。

在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具体实践中,高职学院要依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开发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使之符合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高职学院应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建有3~5门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及配套教材和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应将职业资格证书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职业资格标准与专业课程标准相衔接;学院要积极推行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关于“课程标准”的建设是高职学院课程建设急待推进的又一项工作,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是今后持续进行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基础。现在的课程教学大纲的出发点是直接指导教学工作,虽然便于教师学习和教学的直接运用,但是不利于教学创造性的发挥,对于教学内容的特色化和个性化发展更是没有提供足够的拓展空间。课程标准将对课程所涉及的某一专业方面或领域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提出要求(基本要求、拓展要求),这是课程标准与直接指导教学工作的教学大纲的本质区别。当然,也应包括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这些也是某一专业方面或领域基本素质要求的具体体现。在课程标准中,更要对这些基本素质的培养途径(尤其是教学这一途径)作出一些规定和建议。笔者认为,现阶段的工作应该是选择有良好基础的主干专业核心课程进行研制试点,总结适合各学院各专业特点的多种“课程标准”,再逐步推进。这一工作,将是推进特色课程建设改革的基础。

4.开展“课程设计”研究与观摩

高职学院自从开展全面性“说课”活动以来,开启了对课程教学设计的广泛教研,有力地促进了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总体而言,“课程设计”的教研还主要以教师个人为主,方法和模式也较为单一。特别是,各专业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大多实践性教学比例较大,但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对课程实践性教学的设计和教研却较为薄弱。开展“课程设计”的研究,需要从“基本教学设计”入手,掌握规划好课程设计,了解有效的课程设计,进而探讨针对不同课程类型、不同教学对象的课程教学设计。行之有效地组织、开展课程设计教研工作,将是课程建设工作在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也是建设院、省两级精品课程的基础性工作。

四、积极推进教学过程性评价。探讨考核方式的改革

融合职业资格证相应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教学效果评价应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以教学过程、环节的考核与控制为核心的综合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教学设计与课程设计的区别范文第7篇

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目标的育人导向功能

课程目标是对课程实施结果的一种预先设计,它既是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归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目标,作为专门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质量标准所作出的规定,它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点:

一是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二是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三是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四是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

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内容的育人功能

新课标把数学课程内容分成“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来展开。四个领域的不同数学内容体现了它们的不同特点,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它们的基本联系。

三、数学课程结构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课程结构是联系课程目标与课程实施的纽带,是课程实施展开的载体。改革课程结构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

张孝敏老师在《百分数的认识》教学中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来指导教学设计。让学生经历课前收集、整理、交流百分数信息,从而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并通过一道题目,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突破了这一节课的难点。

四、数学学习方式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从学习的角度看,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双面的、辩证的。深入分析数学学习方式的育人功能,研究它们对学生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作用,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恰当地选用方式学习数学,促进学生获得全面、更好的发展。

五、数学教学方式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数学教学方式是构成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包括外在的教学行为,也包括内在相关的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态度。老师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六、数学教学手段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教学手段是师生展开教学活动、沟通和传递教与学信息的重要工具,它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影响学生的发展。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还可以改变教与学的活动方式。

七、数学学习评价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评价不仅表现在单纯的“你真棒”“真不错”“你真聪明”等简单评语,更在于适时相机地把自己的情感准确地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让学生把老师的期望看成自己的奋斗目标,经过教师不断的刺激、鼓励,目标会越来越近,并获得心理满足和上进的力量。

教学设计与课程设计的区别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 微课 课程设计

微课是指教学人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软件或多媒体技术将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编订一段音频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学习内容,时间一般集中在几分钟。微课的主要特点主要为短小精悍,重点突出,其主要是针对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进行剖析,亦或是根据重点引出的思考,因为微课的切入点小,所以目标明确,相对传统的教学微课主题更加突出。

一、微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及简析

1.微课使用频率较低

目前,国内已经有部分的小学引入了微课教学,但经过调查不难发现微课的使用次数或频率低下,部分人只是偶尔的使用,绝大部分的教师都没有真正将微课纳入到教学中来,这就说明大部分教师根本不了解微课更谈不上应用微课,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大部分教师苦于微课资源较少,没有相关的资料参考,还有是教师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制作微课,或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深蒂固,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微课的使用频率。在这些问题的背后直接反映了教师团队现代教育技术意识的淡薄,随着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了极大地便利,在教师的教育教学中,也需要注意学科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正确运用新技术手段更好促进学生学习。

2.微课应用效果不显著

在部分引入微课教学的学校,教师缺少了在课前或课后的应用,只是将微课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因此使得微课应用方式呆板局限,从而现阶段微课知识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有一定的作用,但在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方面效果不明显。存在这种问题的原因有教师没有系统学习相关微课知识,从而只将微课作为教学的亮点,而不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点,简单套用原来的教学模式以至于教学效果不明显,使得教育与新技术不能很好的结合。同时部分教师被传统的教学方式所禁锢,很难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面对新的事物不敢去尝试,使得微课应用效果不显著。

3.缺乏系统的微课教学设计

通过对一线教师的访谈以及听课的方式观察得知,大部分教师在使用微课的时候,并没有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只是将微课插入到原有的教学模式中,在调查相关教师时他们也较为疑惑不知道如何进行相关的微课设计。其主要原因是相关教师缺少相关的微课教学经验,但同时又缺少相应的辅导材料,同时由于相关学校对教师的评定情况也有一定的要求,为了达到巩固课堂教学的目的,教师需要布置一定的家庭作业,并需要每篇作业给予五十字左右的评定,再加上课堂的教学任务,使得教师缺少相应的时间进行微课知识的学习,同时缺少时间去完成微课教学设计。

二、小学英语微课教学设计原则

1.精简原则

为了体现微课自身的优势,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着重突出“微”原则。其设计原则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将微课体积缩小,一般不要超过几十兆,这样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只要有移动的数码设备就可以随时随地的在线播放,并且根据需要可以方便的保存到移动设备中,实现每时每刻的学习和学习资源的共享,这种性质是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特点。其次,是时间短,微课的制作一般不要超过15分钟,这样学生们就可以在闲暇的时间学习。最后,就是每次微课选题小,涉及的内容是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并且加入适当的趣味性。

2.学生原则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引入微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学习课堂的知识点,所以微课是为学习者服务的,良好的学习效果才是检验微课学习效果的唯一指标。因此,在微课课程设计环节中,选择课程内容和各项资源的安排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在微课内容安排上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接受能力,在资源的安排上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主动性,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丰富原则

对于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学生注意力、思维和兴趣特征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特征,小学生的注意时间短,并且思维多,所以小学教学更多的要集中在直观的传授,图片或视频更适合帮助他们认知理解,因此在设计微课过程中,在必要的文字讲解之外,需要将单词和画面一同呈现出来,这样比单一的词语出现有更好的效果,更增添了英语学习的生动性,让学生们可以建立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促使有意义的学习,通过加强与学生们的互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从传统的“填鸭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三、结束语

针对小学英语的教学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是实现小学英语有效教学的重要一招。而其中根据当代教育的背景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应运而生的微课,是帮助学生主动学习,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帮助同学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在小学英语教育中引入微课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激发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学习兴趣,但同时我们也需要认真了解当前微课应用的实际情况,解决微课应用中所遇到的困难,积极提高相关教学与新媒体的高效结合,提高教学人员的自身素质,最大程度上激发微课自身对英语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殿波,薛苏秦.“微课”实践中亟待厘清的四个基本问题[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05).

[2]高尚德.“微课”:课堂翻转的支点[J].文化,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