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庭音乐教育的意义

家庭音乐教育的意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家庭音乐教育的意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家庭音乐教育的意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学前儿童 家庭 音乐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前儿童实施音乐教育包括家庭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和学校音乐教育三个途径。家庭音乐教育与幼儿园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紧密相连,共同发展,共同组成完整的音乐教育体系。具体而言,家庭音乐教育是指一个家庭对本家庭的成员主动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的音乐教育活动。

一、对学前儿童进行家庭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学前儿童是指0—6岁尚未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的学龄前儿童,这一时期是孩子智力、性格、兴趣爱好等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学前儿童适时进行家庭音乐教育,对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甚至孩子的一生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家庭音乐教育可以开发孩子大脑,促进学前儿童智力发展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音乐教育对学前儿童大脑机能的开发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孩子大脑左右半球互相沟通联系。家长通过让孩子经常接触各种风格的音乐,并指导孩子开展相应的音乐活动,可以使孩子的右脑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有效的开发孩子的右脑,促进左右脑的整体协调发展,增强大脑的活动机能,从而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开发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家庭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前儿童非智力发展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已经不再局限于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还包括个人在性格、毅力、人际交往等非智力领域的发展。家庭是对儿童实施音乐启蒙教育的最早的环境。给孩子聆听优美的音乐,可以促进孩子听力的良好发展,引导孩子感受音乐的艺术美,激发孩子对美的追求,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孩子艺术修养。家庭音乐教育在塑造孩子完整的人格、促进孩子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毅志力等方面发展,提高孩子综合素质方面非常重要。

(三)家庭音乐教育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础和补充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较早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家庭音乐教育,将会为孩子今后在幼儿园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同时,通过良好的家庭音乐教育,家长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复习和巩固在幼儿园学到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强化学习效果,还能促进孩子的音乐学习兴趣不断增强。家长作为孩子的音乐启蒙教师,可以近距离的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更早发现和挖掘孩子的音乐天赋和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

二、目前我国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部分家长对待家庭音乐教育存在两种极端态度

一种是家长对家庭音乐教育意识淡薄,教育功利化,认为没必要让孩子学习音乐;另一种家长在望子成龙心态的驱使下,对孩子的音乐教育不惜投入,不顾及孩子的兴趣和天赋条件,对孩子进行不恰当的定向拔高培养和超负荷训练,其拔苗助长的结果是压抑了孩子的个性,扼杀了孩子其他方面的爱好和天赋,同时也使孩子对音乐教育本身产生反感甚至对立情绪。

(二)部分家长开展家庭音乐教育形式简单,方法不科学

有的家长狭窄的认为,学习音乐就是掌握乐器的演奏技能,所以一味为孩子购置昂贵的乐器,强迫孩子学习,全然不顾孩子的天赋和自身的兴趣爱好。有的家长不顾孩子的年龄特点,片面看重训练曲目的难度,希望按照自己意愿把孩子培养成音乐神童;有的家长则信奉“黄金棍下出良材”的传统教育观念,完全忽视孩子的年龄特征,使用各种体罚的手段强迫孩子进行学习。这些不科学的教育形式忽略了挖掘孩子的创造潜能,孩子不能把音乐当作自己人生的兴趣爱好,音乐学习成了他们成长中的负担,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三、如何正确开展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

(一)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教育观

学前儿童具有好动、好玩、好奇、好模仿以及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合群等特点,趣味性成了孩子参加一切活动的准则。对学前儿童实施家庭音乐教育,家长的动机会直接影响幼儿学习的目的性和积极性。家长应当树立科学的学前儿童教育观,从素质教育角度看待家庭音乐教育,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家长必须正确了解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孩子的身心发展来开展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使家庭音乐教育成为孩子喜欢的快乐的活动,这样才会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家长努力提高自身的艺术素质和修养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音乐老师。家庭音乐教育中,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的便利性、日常性和亲密性,是别的教育无法比拟的。由于学前儿童具有善于模仿的天性,父母的艺术素质和修养往往会成为孩子兴趣爱好发展的向导。因此,如果家长自身的音乐素质和修养比较高,客观上就会对孩子的音乐学习产生潜移墨化的影响。被誉化“音乐神童”的莫扎特,五岁就学会了作曲,在35年生命历程中创作了上千件作品,除了他自身音乐天赋突出外,这与担任宫廷乐队指挥的父亲平时对他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环境影响是密不可分的。

(三)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音乐教育环境

1.营造良好的家庭音乐氛围

作为家长,为孩子创设家庭音乐氛围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家长应努力让家庭生活的空间成为孩子接受音乐洗礼和感受音乐美的乐园。比如关注孩子房间的布置,将音乐挂历、音乐的旋律图谱等挂在墙上;在家里播放一些健康的、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音乐;带幼儿参加社会机构举行的娱乐活动等。父母还可以在家中定期举行家庭音乐会。音乐会是孩子放松和休闲的最好方式,也是展示自己、互相学习和交流的良好平台。音乐会上,家长邀请朋友满怀激情演奏喜爱的音乐作品并进行交流;孩子可以把平时从父母或幼儿园学到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进行展示。在轻松、温馨的氛围中,巩固了孩子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技能,锻炼了孩子进行音乐表演的胆识,激发了孩子表演的积极性和对音乐的创造力。当孩子们的演出受到大家的鼓励与肯定时,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就不知不觉的产生了。

2.创造轻松、愉快、和睦的家庭气氛

学前儿童的依赖性强,对父母之间的关系比较敏感,父母关系的好坏对家庭气氛的好坏产生直接的影响。父母志趣相投、关系融洽,则家庭气氛愉快、和睦,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会感到安全、快乐,发自内心的想唱想跳,这将有利于发展孩子的音乐爱好和才能;如果父母关系不和,经常大吵大闹,甚至打架,

这样的家庭环境使孩子担惊受怕,心情压抑,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更不利于培养孩子对音乐的热爱。因此,父母应该努力给孩子营造一种宽松、愉快、活跃的家庭气氛。通过一起游戏、集体外出郊游等丰富多彩的欢乐的家庭生活,让孩子体会大自然的美,形成情绪稳定、充满自信、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丰富孩子的情感和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3.创设专门的音乐活动区

为了让孩子拥有专门的音乐活动场地,更好地亲近音乐,给孩子创设音乐活动区是很有必要的。音乐活动区最好是一个独立的房间,保证孩子有足够的空间做各种音乐游戏和活动。音乐活动区里要配备相应的音响设备和橱柜,里面可以放置乐器、音乐教材和教具等。家长们要用心地装扮孩子的音乐活动区,可以在地上、墙上、家具上划上五线谱,或者挂上画有各种音符的卡片,尽可能多的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的音乐信息,对帮助孩子认识音符和进行节奏训练都很有帮助。同时,父母在音乐区可以随时检查孩子学过的音乐知识,清楚地掌握孩子在音乐方面的学习进度。

(四)实施家庭音乐教育的方法

家庭是开展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的主要场所。家长在孩子最熟悉的环境里实施音乐教育时,要打破知识传递的僵化形式,采取与孩子密切交流的形式,在家庭这个宽松、自然、和谐的环境中,随机灵活的抓住任何时间、任何场合对孩子进行轻松、快乐的音乐教育;其次,家长要将音乐教育与家庭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关注孩子不同时期的不同兴趣和不同需要,安排不同的音乐学习内容、形式和方法。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启发、观察,帮助和指导孩子在已有的音乐水平上获得提高和发展。

1.培养孩子倾听声音的能力

倾听声音,是幼儿音乐教育的出发点。在家庭音乐教育中,家长可以首先培养孩子倾听声音的能力,培养对声音的敏感性。引导孩子倾听生活环境和自然界的各种音响,比如拍手声、跺脚声、钟摆声、洗衣机、微波炉发出的声音;汽车喇叭声、动物的叫声、吹风、下雨、打雷的声音等。有意识的引导孩子感受节奏多样、音色各异的声音并学会区分和辨别,形成良好的听力,为欣赏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养孩子音乐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孩子边唱边舞,边唱边玩的情景。歌唱是幼儿表达感情的很好方式。唱唱歌,心中的不快就会释放,肺合量也会得到锻炼。幼儿天生好动,喜欢玩。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家长可以结合游戏或歌表演,在音乐的伴随下,通过陪伴孩子做游戏,渗透进审美教育和品德教育,不知不觉的教会孩子音乐知识和技能;鼓励孩子在歌曲演唱中大胆配上简单形象的动作并辅以表情来表达歌词的内容,边唱边进行表演。让幼儿在唱唱、听听、玩玩、动动中,感受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同时让孩子用身体体验节奏,用歌声表达想法,在轻松愉快中训练孩子的协调能力、即兴表演与创造等多种能力,在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3.利用语言培养和训练孩子的节奏感

人生来就具有节奏感。作为家长,要有意识的引导孩子一起寻找和感受生活中的各种节奏,比如小鸡叫XX;汽车喇叭声XX·,引导孩子把感受到的节奏进行模仿,诱发出孩子潜在的节奏感。其次,家长可以收集一些规整的儿歌,用不同的节奏、强弱、快慢组合进行朗诵,让幼儿从语言出发来掌握节奏。此外,还可以结合自身的声势动作去加强节奏,使幼儿在边朗诵边拍手、跺脚、拍腿等过程中,培养孩子对节奏的敏感性。比如朗诵“老虎,小白兔”就可以用XX|XXX或者X.X|X.XX等多种节奏。家长要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从运动神经上感知节奏,增强动作的协调性。

4.引导孩子自制打击乐器进行演奏培养孩子创造力

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利用家中的废旧材料探索自制打击乐器,操作简单,经济适用。比如矿泉水瓶子装上沙制作成沙球;用竹板制成响板;用不锈钢筷子敲击玻璃杯模仿三角铁等,并带领孩子用这些打击乐器采用多种演奏形式为幼儿歌曲作伴奏。家长是孩子忠实的听众,要积极的鼓励和评价孩子,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信心,保持对音乐的热爱。这个过程既让孩子体会到音乐的其乐无穷,又培养了孩子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以及动手能力。

良好的家庭音乐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家长是孩子音乐教育的启蒙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应高度重视家庭音乐教育,探索适合自己孩子的家庭音乐教育方法,促进孩子提高音乐素养的同时,培养孩子完美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胡炬.关于家庭音乐教育——给父母的建议[J].大众文艺,2010,(06).

[2]沈周忆.关于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的思考[J].音乐天地,2005,(05).

[3]翁鲜丽.学龄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浅谈[J].学前教育研究,2006,(04).

[4]蔡岳建.重庆市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现状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07,(04).

家庭音乐教育的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0-3岁;家庭;婴幼儿;家长;音乐教育

0-3岁是人生发展的起点和基础,是人类人脑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类潜能开发的关键期,对儿童早期认知、语言、社交和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均产生重要影响。早期学习机会越多、知识刺激、环境刺激越多,婴幼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机会也更多。“在人可能拥有的所有才能中,音乐天赋是最早出现的。”[1]

一、0-3岁婴幼儿早期家庭音乐教育的生理学研究依据

早在15年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一位精神病学教授就在自己的研究中强调,节奏感可能与生俱来,它开始胎儿在子宫时就产生的节律性心跳。这种心跳使胸腔运动,使神经干及其分支在节律的方式下开始发育。到怀孕第6个月时,胎儿也似乎可以对听觉刺激有反应。比如,孕妇歌手常常会谈及胎儿活动的变化——在她们唱歌时,宝宝好像安静下来;作为钢琴师和其他器乐演奏者的孕妇也经常会注意到,当她们在演奏音乐或作短暂停顿时,胎儿会比平常活跃的多。还有事实论证胎儿远在出生前的孕期第五个月时,其中耳和内耳几乎可以到达成人的大小。研究者们用挑出来的羊羔等动物作为实验对象来做了类似的研究。之所以选择羊羔,是因为它们腹腔中的主动脉、大脉管和盆骨中靠近子宫的大动脉与人类特别相似,这些动脉和脉管都起着传输母亲有节律的声波的作用。有一点也已经得到证明:母亲的声音可以稍稍减弱一点到达胎儿的羊膜囊,此外母亲自身活动发出的声音也可以到达羊膜囊,如母亲的吞咽声、吃饭声、呼吸声以及肠鸣音等。这些新发现更加增强了多年来的一个信念:那就是,音乐发展实际上已经在婴儿出生之前就开始了[2]。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一是强调了早期教育越早越好;二是强调一旦失去早期教育最佳的实施时间,损失无法弥补。对音乐教育而言,0-3岁同样是关键期,而家庭音乐教育要从零岁开始。

二、多元智能理论与0-3岁婴幼儿早期家庭音乐教育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被国际教育界誉为“推动美国当代教育改革的首席科学家”,[1]由他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风靡全球,尤其在教育界被广泛推崇。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结构理论认为,个体的智能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共包括如下九个方面:言语晤言智能(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指的是人对语言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顺利而有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述思想并与他人交流。逻辑/数理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指的是对逻辑结构关系的理解、推理、思维表达能力,主要表现为个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进行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视觉/空间]智能((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指的是人对色彩、形状、空间位置等要素的准确感受和表达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图形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音乐/节奏智能((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指的是个人感受、辨别、记忆、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歌唱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情感。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指的是人的身体的协调、平衡能力和运动的力量、速度、灵活性等,表现为用身体表述思想、情感的能力和动手的能力。人际交往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指的是对他人的表情、说话、手势动作的敏感程度以及对此做出有效反应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觉察、体验他人的情绪、情感并做出适当的反应。自我反省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指的是个体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较好地意识和评价自己的动机、情绪、个性等,并且有意识地运用这些信息去调适自己生活的能力。自然观察者智能((naturalist/intelligence),指的是人们辨别生物(植物和动物)以及对自然世界(云朵.石头等的形状)的其他特征敏感的能力。存在智能((existential intelli-gence),指的是陈述、思考有关生与死、身体与心理世界的最终命运等的倾向性。而音乐/节奏智能如何获得,那音乐教育无疑是最好的途径,而在这里要强调的是:音乐教育的价值远不仅体现在开发与培养人的音乐/节奏智能这一个方面,同样也体现在它能直接或间接地开发和培养与之相关的其他多种智能方面。例如:音乐器乐演奏和声乐演唱要求身体与音乐协调运动,表演者要通过体态语言来表现音乐;儿童音乐教育中的体态律动则更是在音乐伴随下的一种身体运动。这表明音乐和音乐教育对开发和培养个体的身体运动智能是有益的。音乐作为一种世界的通用语言,它为人际交往提供了一种特殊而有效的途径,通过音乐可以拉近人际间的距离,丰富人际交往的手段,创造人际交往的艺术氛围,对音乐作品的创作、演绎和欣赏,可以说就是作曲家、表演家、欣赏者自我反省的过程,是表现人们观察自然现象所获得的一种内心感受,同时也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生死观的一种感性展示和理性升华。因此,音乐与音乐教育在开发和培养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以及存在智能等方面同样也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1]。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音乐教育在育人方面所具有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开发音乐/节奏智能上,也不仅体现在从事音乐专业的人身上,同样还体现在开发与音乐及音乐智能有关的其他智能上,还体现在从事其他各项事业的所有人身上。而且可以预言,在未来社会,音乐教育的价值将会体现得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大。

三、0-3岁婴幼儿早期家庭音乐教育与家庭育儿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这就体现出家庭教育在孩子一生中的重要性。如何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不同的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不同的成长空间,进而给孩子带来不同的影响。家庭环境不仅影响着孩子的性格,还影响着孩子的认知能力,情绪反应等各个方面。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给孩子提供健康的成长氛围,促进孩子的良性发展。

1、 树立早期音乐经验的信仰,建立科学的家庭音乐教育观:首要问题是树立早期音乐经验的信仰[6],建立科学的家庭音乐教育观。父母本人充当教育者在家庭中教自己的后代学习音乐,这种观点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难免有些生疏,甚至是不可思议的,有些家长会认为自己没有受过音乐专业训练,既不识谱也不会演奏,甚至还五音不全,那怎么可能去教孩子音乐呢?其实,早期儿童特别是0-3岁儿童的音乐教育基本上与音乐知识、技能技巧没有直接关系。麻省理工学院音乐家和发展心理学家本伯格经过长年的实践发现,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几乎完全是直觉的,是完全基于与音乐理论知识无关的听觉内容,幼儿对音乐的感觉是建立在听觉基础上的,如乐音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是越来越快,还是越来越慢,一组音是归在一起呢?还是隔得很远呢?[4]而这种对音乐的感受与乐理知识、识谱等音乐基础知识没有任何关系。诚然,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对儿童学习音乐来说是应该的,这些知识的习得,会随着幼儿园的音乐课堂进入幼儿的认识领域。而家长作为孩子的音乐教师依旧具有重大意义,因为音乐教育一方面包含着显性知识传授;另一方面也包含着隐性的艺术熏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集”,“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过程的一部分” [3]。

2、家庭音乐教育应当给孩子提供一个能接受艺术熏陶的环境:家庭音乐教育应当给孩子提供一个能接受艺术熏陶的环境,并在父母的引导下不断提高他们的非认知性的艺术感受力和审美能力[5]。家庭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不需要备课,不需要说教,不需要课堂,只要父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例如:精心选择能够覆盖音乐内在的基本要素和外在文化联系的曲目,用重复哼唱的方式影响婴幼儿,形成潜意识的接受和积累;对婴幼儿发出的具备哪怕是微弱音乐意义的声音给予及时和有一定艺术趣味的对答,形成婴幼儿积极的艺术性的社会交往意识;在听觉安全的前提下,使婴幼儿接触尽可能多样的人声、身体、乐器和环境的音响;可以充分利用经选择的录制音乐或现场音乐;在向婴幼儿创设音乐聆听机会时,有意识地随着音乐的拍子、节奏型和旋律进行方向或轮廓摇动,轻拍,抚摩婴幼儿,或与他们一起做简单的律动;为婴幼儿选择、设计和提供安全的、具备潜在的多样性音乐声响探索的可能性,而且能被婴幼儿操作的玩具或具备玩耍性质的物体;与幼儿一起谈论音乐及其与表现和感情之间的关系,并尊重和鼓励孩子的独特见解,不宜将成人社会的习俗观点强加给他们,更不能带着实用主义、功利性的目的进行早期音乐家庭教育。对于人一生的发展来说,音乐是孩子一辈子受益的精神价值的积累,是提高文化修养的终身性教育。音乐技能技巧不是学习的唯一目标。只有让孩子在音乐活动中轻轻松松、不知不觉接受音乐教育才是以音乐活动为基础的家庭音乐教育的最直接的目标。

3、家庭音乐教育活动应与婴幼儿游戏活动紧密结合

早期音乐教育最好的方法就是游戏,“游戏是幼儿的“天赋”。就其在幼儿学习中的功能和结构而论,是无与伦比和至美至善的” [6]。家长要合理利用儿童的游戏大性,在游戏中渗入音乐教育。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儿童获取丰富的音乐体验。为孩子哼唱一个小曲、念着儿歌玩游戏、放一首好听的歌曲…那么音乐教育就会随时在客厅里、卧房、在院子里、操场上得到实施。

音乐作为一项教学内容完全可以贯穿于家庭教育的始终。在家庭音乐教育中,父母以一种特殊的教育者的身份引导和教化着自己的后代,家庭环境既是生活空间,也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熏陶相综合的特殊课堂。在这个特殊课堂里,会经常听到歌声、敲打声和嬉戏声。家庭音乐教育就是这样带给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也以孩子喜欢和快乐的方式打开了早期教育的智慧之门。

[参考文献]

[1]沈致隆著.加德纳.艺术.多元智能[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周世斌,宫正著.国外音乐教育文献选读与分析[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3]雅斯贝儿斯著.什么是音乐教育[M]. 三联书店,1991.

[4]王懿颖著.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资利萍.0-6岁儿童家庭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1.

[6]刘沛.早期学习和游戏理论与早期音乐经验的信仰—对婴幼儿潜能和音乐教育年龄下移的再认识 [J]. 黄钟,2000 年,第4期.

家庭音乐教育的意义范文第3篇

一、爱国主义教育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还没走进重庆市大渡口九宫庙街道庹家坳社区办公楼,嘹亮的歌声就从三楼会议室传来。在会议室,30多个孩子围在两位音乐教师身边,正聚精会神地学习《红星歌》。男教师是67岁的社区文艺积极分子赵纯全,他拉手风琴30多年,退休后成为社区编外的常驻“音乐指导”;女教师是社区主任龙成莉,居民们每次举行歌唱比赛,她都会上台亮亮嗓子。“教室”里,老的教得陶醉入神,小的学得津津有味。13岁的赵玮是社区农民工子女,她说自己平时最爱听周杰伦的流行歌曲,没想到《红星歌》也这么好听,很容易学。小男孩余德海在人群里唱得最大声,他说学会后要回家和爷爷奶奶一起唱。这样的音乐课在暑假将定期在社区举行,《重庆日报》上推荐了27首革命历史经典歌曲和18首现代经典歌曲后,当天下午街道就通知,要求把学红歌活动融入到社区暑期青少年活动中。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②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社区通过组织教师开设音乐课,教孩子们学唱革命歌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让青少年懂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二、道德文化教育

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是制度之母,一种社会制度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需要有相应的文化为其提供指导和奠定基础。一个国家,如果不提高国民的道德文化素质,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和谐民主的国家。

儒家认为,要发展人文教育,既要进行知识教育,又要进行道德教育,而知识教育、道德教育是离不开艺术教育的,而且它们之间的紧密结合也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儒家认为艺术要承担严肃的社会教育责任,承担“人文化成”的重大社会使命,“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广乐以成其教,乐行而民乡方,可以观德矣。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唯乐不可以为伪。”③

儒家非常强调艺术的道德文化意义。在儒家看来,人性以及人的一切后天的品质、行为,都是通过文化培养得来的,而艺术的欣赏、艺术的熏陶,则是道德文化培养最普遍、最易接受的一种形式,这正是儒家重视艺术教育、重视文化教养的原因所在。社区音乐教育作为青少年音乐教育的一个载体,对于保障和满足社区青少年音乐学习的需求,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区青少年的道德文化水平,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以及建设现代社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综合素质教育

综合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通过社区音乐教育提高青少年的素质主要是指培养青少年为他人服务、互助合作以及适应社会等素质。

青少年时期无论生理、心理发育都很迅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段时期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将对其以后形成良好品质具有重要意义。社区中有部分青少年在校外进行专业的音乐学习,可以让他们在暑期或周末等节假日,充当社区音乐教育的“小教师”,帮助社区的专业音乐教师来为社区其他成员的音乐学习服务。社区是青少年生活、居住的地方,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将所学的音乐知识,服务于社区的其他居民,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归属感、责任感,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的服务、奉献意识。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⑤青少年时期是正心、修身的关键时期,让他们从小养成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心理和习惯,让他们接受音乐艺术的熏陶,使他们的音乐艺术修养和行为融合为一体,是当代青少年需要培养的素质之一。

人类是群居的,而且人的天性上就有组织社会的需求,所以谁也不能离开社会而单独生活。中国的名儒荀子在《富国篇》中曾说:“人之生,不能无群”。⑥社区是一定范围内的居民聚居的地方,要让社区居民和谐生活,需要社区所有居民都尽自己的义务和责任。提高青少年整体素质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应当由全社会共同来做,社区在这方面有着特殊优势,特别是随着政府行政、社会事业和市场经济三大资源的结构性分化,以及重新确定各自的资源配置原则,必然会分流原先学校和家庭所承担不了的音乐教育功能,大量的德育和音乐等素质教育项目正在逐渐回归社会、流入社区。社区应该充分认识自己的责任和机遇,与音乐教育机构联合或者开展其他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组织社区音乐文化艺术活动,让生活在社区中的青少年既能够学习音乐知识又能利用自己所学服务于社区,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综合素质。“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⑦

(注:本文为漳州师范学院科学研究资助项目,项目名称:《社区音乐教育研究》,项目编号:SJ1012)

注释:

①重庆日报.2008-7-9.第2版.

②③曾亦,陈文嫣.国学大讲堂・礼记导读[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278,290

⑤夏于全.四库全书精华――经部[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1.

⑥张法祥.荀子解说全本(上)[M].华夏出版社,2009:153.

家庭音乐教育的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沈心工;曾志;李叔同;美育思想;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J5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2-0047-02

学堂乐歌是1898年―1919年约20年间,中国新式学校音乐课中所教唱的歌曲。它的出现是有着深刻的社会的内因,是这个时期先进知识分子通过“学夷以制夷”, 创办新式学堂,引进西方先进教育体制,开展现代科学教育,拯救民族国家的重要途径。

一、沈心工、曾志、李叔同美育思想概述

沈心工最早针对中小学生及学前儿童特点编写音乐教科书的音乐教育家,是学堂乐歌作家中最早明确提出美育者。他认为唱歌是美育的理想手段,而美育的作用是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他大力提倡学堂乐歌,通过唱歌活动,使儿童的精神丰富,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其目的是让儿童得到良好的教育。沈心工的儿童歌曲具有一个很大特点:富有教育意义,提高学生修养、增长知识。

曾志是中国近现在音乐史上有着卓越贡献的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他认为音乐在教育、政治、家庭生活、陶冶人的性情方面都会起积极地促进作用,在实践层面,他认为学校的唱歌教学有诸多功用,特别是具有美育、德育的作用,它可以让学生“发音之正确,涵养之习练,思想之优美,团体之一致”。

李叔同的美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先器实而后文艺”的音乐教育思想和以“学生为本”的音乐教育思想,即先重视人格修养,其次才是文艺学习,这是李叔同音乐教育思想的核心,而这一思想是不会强加给学生的,是在自然而然地、潜移默化地渗透在其音乐教学当中,尊重学生个性、关怀学生、以学生为本。

二、“学堂乐歌”时期美育思想特征分析

(一)美育思想凸显――“完善人格、陶冶他者”沈心工、曾志、李叔同三位音乐家,他们的美育思想都将“修养”、“人格”作为第一位,认为只有人格的完美才能发展其他方面的审美观,音乐的教育对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的审美情趣,崇高的审美理想,培养审美、创造美的能力,推动美和艺术的发展则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并且有助于克服人性的异化,充分发展人的本性,这就是他们的美育思想所要揭示的。但这些都只是理论层面的意义,如果没有近代音乐教育家们的学校音乐教育实践,就不可能全面实现美育,美育的理论探索就成了一句空话,而失去美育的理论基础,学校音乐教育也同样没有了目标。他们的音乐教育实践是美育思想的具体体现,他们的音乐教育思想是美育思想的反应。因此,这三位音乐家在学校教育上做出了很多贡献,来完成实现他们的美育思想,让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时期音乐家们的美学思想的凸显。

(二)美育思想中渗透的社会功能分析

面对社会的动荡,列强宰割、为人鱼肉的屈辱处境,一些进步的知识份子开始意识到,只有“学夷以制夷”。他们纷纷探索救国图存的途径与方法,在学习西方科学文明的强劲社会思潮中,体现西方音乐特点并在日本国民教育中发生重大作用的乐歌便成为中国人在文化上的重要选择对象。新式知识份子对音乐在精神教育、塑造新民乃至救国图存中之作用大力鼓吹,在乐歌编创中可能实现的社会功能属性的有意识的强化等对于当时而言是复合当时的历史要求的。

基于救国的目的,沈心工、曾志、李叔同这三位学堂乐歌的奠基者也逃不出历史的局限性,同样也认为美育可以改造社会,在实践教育过程中无论是儿童歌曲的编写还是普及音乐教育等都传达出一个信息,那就是培养品德、增长知识、普及科学以及自由、民主、平等、博爱、团结、爱国、爱工农劳动等方面的思想内容。

三、总结

通过梳理了“学堂乐歌”时期沈心工、曾志、李叔同这三位奠基者的美育思想,发现“学堂乐歌”时期的美育思想特征主要集中于美育思想的凸显与音乐的社会功能两个层面,这两个层面又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共同完成这一时期的音乐教育目的,从而体现出对于美育问题的研究更是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后,民国政府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确立为教育的宗旨,更加说明了这一时期的美育研究的重要性,这对于后来我国学校培养人才、建立教育机制等都有其极为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杨和平.论李叔同的音乐教育思想的生成基础[C].星海音乐学院学报[M].2008(3).

[2]姬群.曾志音乐教育思想简论[C].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04).

[3]高.日本明治时期的音乐教育对沈心工歌唱集的影响[C].乐府新声[M]2009(01).

[4]姚思源.美育问题与音乐教育[C].音乐研究[M].1983,(01).

家庭音乐教育的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音乐文化 音乐教育 协同发展 对策

音乐是人类宝贵的智慧结晶和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文化传承载体。在人类历史的发展长河中,音乐艺术凭借其独特的魅力,给人们以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同时,作为一种社会文化,音乐艺术不但美化着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产生着影响。当前,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许多国家已经将音乐文化同音乐教育相融合,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化音乐教育。这一现实下,对于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进行探讨,来寻求两者的协同发展就显得十分必要,对于我国音乐教育发展优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的概念

音乐教育从广义上来讲,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音乐的产生即是音乐教育的产生。而狭义上,则指的是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行为,包括家庭、学校、社会音乐教育。相应的,音乐文化的概念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指的是同一切音乐活动相关,在人类生活交流中逐渐获得积累的文化教育,并在制度、精神、物质方面得到体现。而狭义上则指的是人类通过后天学习,所形成的音乐行为和音乐观念,并得到一定群体的共同认可。

二、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间的联系分析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影响年轻人心灵的手段中,音乐占据着重要地位,音乐是思维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能有符合要求的智力的发展。”“创造力对于一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未来都是极其重要的,而音乐与人的创造力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学生在欣赏音乐时,要进行感知、想象、思维、记忆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这就促进了想象力、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乃至创造力的全面发展。不少学生把掌握的音乐知识运用到其他类型的校园艺术活动中。音乐文化促进音乐教育。作为基础的音乐教育元素,音乐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文化特性,脱离了音乐文化的音乐教育,就丧失了艺术表现力和审美情趣,从而变成了对音乐技术和技巧的描述与应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音乐教育又作用于音乐文化的发展。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逐渐丰富了音乐文化的内涵。作为音乐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音乐教育促进了音乐文化的再创造,可以说,缺少了音乐教育的推进,音乐文化便难以发展。

三、实现两者协同发展的几点对策

(一)以传统的音乐文化来作为音乐教育的基础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音乐文化资源更是形式多样。实践表明,优秀的传统音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并增进其对国家传统文化的了解。因此,在音乐教育中,应对音乐文化的关键作用进行充分利用,依靠其来对音乐教育价值作出衡量,从而实现我国优秀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安排音乐课程内容时,应使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将音乐同其他艺术间的内在联系作为重点的教学内容。之后,再围绕不同专业,来就学生综合文化素质进行培养。

(二)在音乐教育中注重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引入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着较为多元化的音乐。通常情况下,地域、民族的不同,在音乐文化上也具有自身的独特性。我国的戏曲剧种、曲艺音乐种类、民间器乐种类都有上百种,且民歌则接近于5000首。这一庞大的民族音乐文化积淀下,确立一种本国文化思想就十分必要,在保证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对核心的民族文化思想进行确立,并注重对国际多元文化的吸收,在互利平等的文化价值观下,来实现我国音乐教育、音乐文化的有效发展。

(三)在音乐教材中增加高水准、内容健康的流行音乐

在音乐教育中,融入新的流行音乐文化,并考虑将流行音乐的知识、乐曲添加进来,通过音乐知识讲座等形式的开展,来实现音乐教学中对于流行乐器的充分利用。举个例子来讲,我们可流行音乐当中将音乐元素提取出来,将其视作音乐知识材料,服务于音乐教育。同时,还可通过对流行音乐中音乐思想的提炼、分析,来讲授如何区分积极音乐与颓废音乐,采用引入流行音乐与严肃音乐交叉的形式,来让学生对流行音乐中的积极因素有一个实践的理解。

(四)音乐教育中注重对民俗音乐文化相关知识的介绍

在音乐教育中应注重对传统民俗音乐文化相关知识的介绍,突破以讲解、演示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将音乐教学拓展到传统音乐会等活动中,或在课堂中,邀请一些民间音乐艺术老师来对当地的习惯风俗进行介绍,并进行传统音乐的演奏,在学生贴近感知传统音乐文化的过程当中,对其有一个更为深入的认识。此外,教师还应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对于民间音乐的兴趣与关注,这对于民间艺术的传承意义深远。

四、结语

通过上述内容的论述,我们对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的相关内容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在实际的音乐教育中,参考上述对策,合理的开展,来保证两者的协同发展,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音乐教育。随着音乐教育中音乐文化的逐步渗透,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的音乐教育必将得到大跨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薄茹.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之研究[J].内蒙古艺术.2011(1).

家庭音乐教育的意义范文第6篇

关 键 词 :民族音乐 音乐教育 母语环境 影响 优化

我国有品种繁多的民族音乐,体现了中华各民族鲜明的音乐风格,凝聚着民族艺术的精华。尽管目前学术界和教育领域已经意识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珍贵与保存民族音乐的必要性,但在教学实践中还没有把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上来。而解决民族音乐文化继承与发扬的关键是教育。

一、音乐教育母语环境的界定与分类

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音乐语言,这种不同体现在旋律要素、节奏要素,以及文化价值上,这是每个人在文化上的立足点。进行音乐教育的母语环境就是指在民族音乐的根基上创造音乐学习的民族文化背景,使学生从多层次的环境中接触民族音乐的优秀文化。一个民族以母语为音乐教育,让受教育者生活在整个民族音乐文化的大背景中,这是柯达依音乐教育理念的出发点,也是目前音乐教学的应有的原则。

教学环境在空间上涵括校内外各种因素,笔者将音乐教育环境分为相互交集的三个层次,它们相互影响,决定着学生音乐学习的喜好和学习效果。 家庭音乐环境是指以学生家庭为中心的物质与经济状况,家长的音乐文化素质、音乐行为和观念,包括遗传因素等;学校音乐环境不仅包括课堂教学环境、教学设备等物质环境,还包括课间的音响环境、其他课堂上的音响效果、同学以及师生之间的影响等;社会音乐环境主要指学校和家庭之外对学生产生无意识影响的音乐文化氛围。

二、音乐教育母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从音乐教育环境与音乐教学的关系来看,音乐的母语环境决定了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音乐意识和音乐行为;客观环境的一切因素,都对身处其中的学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成为引起或消除学生音乐学习动机的重要原因。下面针对音乐母语环境的影响进行具体分析。

首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母语感觉

目前一些学习音乐教育的学生,在演奏、演唱方面拥有一定的技巧性,但对自己的传统音乐却极其陌生,他们一味模仿西方的表达方式而缺少自己的民族风格。主要原因是没有在音乐学习初期建立起音乐母语的感觉,使用音乐进行表述情感的时候缺少一个文化根基、一个立足点,那就是民族音乐文化。我们尝试创设音乐母语环境,是让学生在潜意识中积累自己的民族语汇,认识自己的民族文化,掌握中华民族音乐的意韵、风格,将自己的文化深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环境对音乐教学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近代心理学的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冗余度(熟悉程度)过低的刺激不易激发起主动的探究、操作行为。主动的期待和主动的探究都是建立在一定的信息冗余度的基础上的。”①给学生创造设计一个民族音乐的教育环境可以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信息的熟悉程度,继而对学生音乐母语的提高起到激发积极性和主动探究性的目的。

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性音乐能力

我国目前的音乐教学中,有些教师把音乐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了音乐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上。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音乐教学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及创造力,在感悟中陶冶情操,才是学校音乐教学追求的目标。

学习音乐和学习母语一样,都是先听、唱,再慢慢体会学习的内涵。由人的感官本能去学习音乐,以学母语的方式来学音乐,而不是用认知的方式去学音乐。以民歌作为主要内容的是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依教育体系的重要特征之一,而大量的民歌演唱更是让学生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中获得了民族音乐体验和了解相关传统音乐文化。

三、如何优化音乐教育的母语环境

上文在对音乐母语环境的界定中已经提到,音乐教育环境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家庭音乐环境、学校音乐环境、社会音乐环境。下面就从这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优化音乐母语环境,调控教育环境对学生音乐学习的影响。

(一)营造家庭的母语音乐氛围

家庭是人的最初环境,对一个人母语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一个喜爱民歌的母亲会在日常生活中哼唱民歌,学生在无意识中接受这种隐性教育,逐渐熟悉民歌的旋律和风格,当这些民歌在音乐课堂上出现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被强烈地激发出来。

父母对民族音乐的肯定,或者在观念言谈中流露出对音乐的正面见解会影响孩子音乐思想的形成。例如购买民族音乐资料,一定的音乐欣赏设备,给孩子一些精神上的指导、潜意识的正面影响和示范作用等。从父母延伸到家庭的外延,孩子的亲朋好友,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民族音乐氛围。

(二)优化学校民族音乐环境

学校是培育人才的主要基地,也是进行音乐教育的主阵地,学校环境有着其他环境无法比拟的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优化学校音乐环境,创造良好的民族音乐氛围是优化整个音乐教育环境的关键所在。营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良好音乐母语环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转贴于

1.端正学校音乐教育的大方向,用富于民族特色的母语音乐教育学生

目前,流行音乐、网络音乐充斥文化市场,民族音乐(包括严肃音乐)受到冷落。而民族音乐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出路在于基础音乐教育,从学校音乐教育入手,开展重视民族音乐教育课程的一系列建设工作,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灿烂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从而达到爱国主义的教育目的,这是中国民族音乐以及中国音乐教育的出路所在。

2.充分发挥课间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很多学校已经有意识地把铃声换成音乐的声音,并且在课间加播音乐,是个很好的尝试,对课堂音乐教学的影响也很明显。教学楼里的音乐家挂图多为西方音乐家,我们应该把导向目光更多地投向我们的民族文化。

3.加强和其他民族性课程的结合

音乐教育要注重结合文化,去了解和把握各民族、各地区的音乐,更要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去考虑,从而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发展。例如在书法艺术课上,老师有意识地播放民族音乐曲目,使学生无意识中提高对这些音乐信息的冗余度,给学生一个全方位的民族文化环境,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民族音乐文化精髓。

(三)优化社会音乐环境,形成正确的音乐舆论导向和良好的音乐风气

音乐教育与社会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社会环境对音乐教育的影响和制约主要是通过音乐舆论和音乐风气的影响来实现的。正确的音乐舆论导向和良好的音乐风气是优良的社会音乐教育环境的标志,同时也是音乐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

面对社会音乐环境的影响,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正确选择。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拓宽和丰富自己的音乐信息;也可以从广阔的社会音乐生活里接受各种隐性音乐教育,包括广播、电视、书报杂志及互联网等各种媒体。但是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地去判断、接受音乐信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另一方面,社会要努力呈示一个健康的民族音乐氛围,一个良好的音乐母语环境。作为媒体的报刊、广播、电视,要努力造就民族音乐文化的环境,增强民族音乐的凝聚力,正确处理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的关系,从而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正确的音乐舆论导向。只有在健康积极的母语音乐舆论和音乐风气的影响下,才能更加有力地促进学生对音乐母语的感受和学习,才能为民族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要建设良好的音乐母语环境,就必须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次的教育环境共同努力,只有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从整体上形成良好的音乐教育氛围,从而有利于民族音乐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整个社会素质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基础教育中实施民族音乐教育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而是一个包括母语音乐教育环境在内的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因此,只有全社会参与,营造一个良好的母语音乐教育环境,民族音乐教育的实施和存在才有条件,素质教育的发展才能在民族音乐这个母语音乐教育的基础上立足与发展。

注释 :

①许卓娅.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选自第一二届全国音乐教育获奖论文精选[M].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编,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4.

参考文献 :

[1]田慧生著.教学环境论[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2](美)贝内特·雷默著,熊蕾译.音乐教育的哲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3]袁善琦主编.音乐教育的基础理论与教学实践[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家庭音乐教育的意义范文第7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中学生;人格特质

教育使人类从愚昧、无知走向了文明,通过教育使人的技能、思维和品格得到不断提升。音乐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情绪,缓解繁重而紧张的学习压力。音乐教育对人格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音乐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进而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

一、中学生的人格特质

从一定的现实程度来讲,健全的人格特质具有理想性和超现实性。健全的人格能够在心理上积极、正确地面对现实,能恰切地与社会及他人交流,形成成熟的沟通能力。中学阶段是人的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其个性增强,呈现多元化,稳定性较弱,有极大的可塑性,这一时期被称为个性形成的“黄金期”。其特征大致表现为:

(一)自我意识的增强。

(二)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

(三)思想情绪的不稳定性。

(四)内心开放性与文饰内隐性的统一。

(五)兴趣广泛,好奇心强。

二、音乐教育对中学生人格特质的影响

(一)学校音乐教育对中学生人格特质的影响

学校教育在人的一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其中学校的音乐教育主要是传授学生音乐知识、技能,培育学生的艺术思维和审美品格。

1.提高学生的内心感应能力

音乐课可以通过演唱、演奏、欣赏、创造或表现等方式使学生感受音乐,以不同的方式培育内心感应能力,同时也是对单调学习生活的一种有益调节。

2.培养学生高尚的兴趣与爱好

兴趣是人格特质的重要方面,兴趣的价值取向,直接反映了个体的人格特质是否完善。一般来说,兴趣高雅的人其人格与兴趣也会成正比,对生活有积极的向上的心理;反之,内心丑陋、性格孤僻、怪异的人,兴趣相对来讲就会较低级,缺乏生活情趣。

3.培养学生互助、协作、团结的品质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较多,由于他们经常处于独自的环境中,在其成长过程中缺乏协作的意识,这使他们在交往中出现许多不足之处。

(二)家庭音乐教育对中学生人格特质的影响

家庭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环境,它对他们性格的形成产生深刻而直接的影响。

1.胎教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音乐是影响人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越来越多的人注重音乐胎教,据调查,听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对于胎儿的成长和发育有特殊的作用,合理的早期音乐教育对人的智力开发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家庭环境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父母作为一个人的启蒙老师,他们的言行举止都都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父母的家庭教育有无形和有形两种形式,言行的间接影响是无形的,直面的教导则是有形的。长期处于偏激家庭教育中的孩子,其心理就会产生极端、固执等不良现象;处于和睦家庭中的孩子,易于形成乐观、开朗、友善的性格特征。但要以个人不同的爱好、兴趣为出发点,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长期性的个性化培养。

(三)社会音乐教育对中学生人格特质的影响

社会音乐教育主要是学校以外的文艺团体、大众传媒或个人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有关音乐方面的教育。社会音乐教育覆盖人群广泛,它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展现在中学生面前:

1.音乐培训中心和活动中心

这主要包括群艺馆、青少年宫、社区音乐团体、琴行开设的艺术培训及音乐活动等,大多数是业余的音乐爱好者。

2.网络媒体

网络的出现使世界资源得到了共享,这大大拓宽宽了音乐教育的途径,使它具有了全球性,如ISME(世界音乐教育学会)网站、中央音乐学院网、中国奥尔夫教育网等许多音乐教育网站都给我们带来丰富的教学资源。

3.大众传媒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的无线收音机、电视、电影等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这些有声的传播媒介都与音乐的传播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不仅能开发人的智力,还能进一步影响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对每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产生深远的影响。音乐教育对人成长的作用是人们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的话题,它对人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音乐教育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尤其是在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期――中学时期。积极的音乐教育能使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人格特质。

参考文献:

[1]郭永玉等.人格心理学导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

社,2007.

[2]郭声健等.音乐教育新概念[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

社,2007.

[3]罗小平黄虹.音乐心理学[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

版社,2008.

[4]周世斌.音乐教育与心理统计基础[M].重庆:西南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5.

[5]马静 钢琴训练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J].安徽文

学,2009.

家庭音乐教育的意义范文第8篇

    音乐属于无形的推动力量,是催人上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无形力量。音乐作为老年人生活必不可少的精神追求,帮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创造更好的生活空间。老年人在自娱自乐、感受快乐时光的同时,也呈现了老年人崭新的精神面貌,丰富他们的老年生活,为社会的稳定和谐增添成分。老年音乐教育在提高老年人的爱国情操以及坚定政治信念的同时,有利于激励老年人的民族精神,增强他们顽强奋斗的品德。音乐让老年人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有效的延缓衰老程度,进而实现老年人生命质量的提高,达到节约社会医疗资源的效果。老年人音乐教育减轻了子女的经济负担,减轻了家庭经济开支,促进家庭生活的和谐。

    老年人在参加音乐活动和学习音乐的过程中,结实各种朋友,融入社会,适应社会,使得社会更加的安定。老年人对音乐的追求,有利于提升个人的素质,进而对后辈们起示范作用,让后辈们在潜移默化中继承老年人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认真的学习精神。通过音乐激发老年人贡献社会的热情,实现老年人的人生价值。

    2.研究老年人音乐教育对社会和谐发展的可行性

    2.1老年人音乐教育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前提社会理想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而老年人音乐教育则是进行社会理想教育的有效手段。音乐是理性和情感高度统一的艺术表现形式。老年人通过音乐欣赏,可以学到更多的音乐知识,了解作品相关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政治背景等内容,使老年人充分认识社会,激发老年人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同时通过音乐欣赏,也可以让老年人对生活充满热情,更加热爱生活。

    2.2老年人音乐教育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老年人音乐教育通过老年人的音乐审美感知力而体现出来。老年人的审美感知力又是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音乐涵盖历史、文学、社会科学、哲学、心理以及自然科学、医学等各个领域。音乐是老年人精神追求之一,音乐教育能提升老年人的文化水平音乐,发挥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作用。音乐教育促进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帮助老年人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在某种程度上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和健康发展。

    2.3老年人音乐教育对构建社会的可行性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增加,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数量按一定的比例逐年增长,因此为进一步强化老龄化工作,满足老年人生活物质和精神上的追求,国家建设了专门的机构。而老年人音乐教育是老年人文化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让老年人保持愉悦身心的同时,改善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实现家庭的和睦,从而推动社会的稳定。老年人音乐活动作为老年文化教育事业的一种艺术实践,以发展公共事业为目的,大力宣传、提倡构建稳定和谐社会。因此,老年人教育要结合老年人自身的心理特征,立足社会发展实际情况,根据老年人的生活,加大对老年人音乐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实现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进而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