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资综合素质重点

教资综合素质重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教资综合素质重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资综合素质重点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有效规避低年资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方法:通过对工作实践的回顾、总结,结合低年资护士的特点,分析不安全因素,并就具体问题提出对策。结果:低年资护士的工作能力以及服务质量得到提升。结论:对低年资护士通过系统、规范的培训可以提高她们的综合素质,从而减少临床护理缺陷。

【关键词】低年资护士;护理;不安全因素;对策

前言

工作5年以下的护士,由于工作时间短,临床经验不足,称为低年资护士[1]。她们在临床护理中占较大比例,承担较多的护理任务,但因工作能力、沟通能力、操作技巧、应急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不足,在护理行为中存在着一些不安全因素,由此引发的护患纠纷甚至护理事故较多。本人就在临床护理带教和管理中接触到的低年资护士护理行为中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就所采取的对策进行总结,以与广大同仁探讨。

1 不安全因素分析

1.1 法律知识缺乏,法律观念不强。低年资护士由于工作时间短,相关学习培训较少,法律知识欠缺。同时医疗风险经历少,临床护理风险意识不够,对自己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未能充分认识。忽视护理是一门特殊的专业,认为护理工作仅是机械地执行医嘱,谈不上违法,医疗纠纷与护士关系不大,对自己的过失和不当行为并不在意。

1.2 工作态度不严谨,工作责任心缺乏。低年资护士处于工作初期,在学校形成的职业价值观和实际工作区别较大,对职业性质和价值认识不足,认为护理工作琐碎、伺候人、地位低。由于认识存在偏差,在工作中表现为责任心不强、缺乏主动性、存在随意性,对制度、规范执行不力,如不认真落实查对制度,不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导致少发药、发错药、输错液等安全隐患或事故。

1.3 专业知识不扎实,临床经验欠缺。虽然她们具备初步的护理技能,但专业知识不够扎实,临床经验欠缺,尤其是专科护理知识和经验欠缺,对疾病进展与回归、预后的判断力不强。在工作中不清楚应该从哪方面观察病情,有时可以观察到的病情变化因经验不足被遗漏;或因理论知识的欠缺,存在“头疼看头、脚痛看脚”的情况,缺乏整体护理观,如肺炎只考虑到影响呼吸系统,却想不到还会影响到心脏、消化系统,对病情缺乏预见性,以致延误病情。

1.4 护患沟通意识不强,沟通形式单一。近年来我院新增护士大多为独生子女,缺乏主动沟通的习惯和技巧,在工作中,重治疗、轻沟通,且沟通内容和形式单一,对健康宣教、告知不重视,易引发护患纠纷。如执行操作前不将目的、意义或引起疼痛不适等情况告知患者,患者又缺乏认识而产生误解。矛盾发生后,不能及时疏导患者情绪,如属于自己的过错时,不主动真诚地向患者道歉;患者误解时,不耐心细致向患者解释。有的干脆沉默不语,任由患者生气也不开导,最后导致矛盾扩大。

1.5 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护理文件是具备法律效力的文字记录,护理记录的书写、执行医嘱的签字,这些都可能成为重要的法律依据[2],特别是危重护理记录不仅是病情发展的动态记录,更是判定医疗责任的重要依据。很多低年资护士对护理文件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是多余、重复的劳动。书写护理记录时随意性大,涂涂改改,模糊不清,有的语句不通顺,乱用简称,或护理记录照抄医生病程记录,没有体现护理行为,做了没记录,记录的却是自己没做的。

2 对策

2.1 加强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法律意识。 组织低年资护士认真学习相关医疗、护理法律法规,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侵权责任法》等;同时加强医院的规章制度、操作规范的学习,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及消毒隔离等护理核心制度。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要经常结合工作中的实际例子进行分析,使培训不流于形式和理论,更重要的是使她们切实地认识到遵章是一种自我保护,只有做到知法、守法才能保障患者安全,维护自身利益。

2.2 重视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工作责任心。护理管理者要重视低年资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她们不仅要有一颗关爱病人的爱心,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提高各项护理操作的执行力,减少和规避护理缺陷。如在新护士岗前培训中组织专题讲座,激发工作热情;在国际护士节举行活动,增强她们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心。在实际工作中对工作散漫、态度不端正、责任心不强的着重加强管理,必要时增加处罚力度,力求纠偏。

2.3 加强“三基”和专科护理培训,树立终生学习观念。培训的重点是“三基”,将基本知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不断训练并熟练掌握基本技能,毕业2年以内的护士侧重常规护理技术培训,毕业2-5年的侧重专科护理技术培训。具体方式可以是医院组织的三基考试,或者是科室组织的“小课堂”、业务学习、操作训练等。除此以外,还鼓励她们参加自学考试和继续教育,同时督促她们不断接受新知识、新理论、新设备的学习,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

2.4 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定期组织学习伦理学、医学心理学、人际关系等人文知识,组织护理权威人士举办讲座,结合工作中有关交流和沟通技巧的案例学习交流,促进低年资护士正确有效地掌握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巧,提高沟通能力。有效的护患沟通可以做到因人施护,有利于和谐护患关系减少纠纷;良好医护沟通可以提高医护工作的默契,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2.5 规范护理文件书写。系统学习《病历书写规范》,遵行护理记录的准确性、客观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从而保证其法律效应。高年资护士在带教时,应向低年资护士强调护理文件书写的重要性,把护理文件的书写提高到关乎护理安全的高度,纠正她们“重操作、轻书写”的偏向。护理管理者可将护理文件的规范化书写作为低年资护士重点考核内容。

3 体会

低年资护士虽然临床经验欠缺、心理素质较差、操作技能不熟练、沟通能力欠佳,但她们思维活跃、精力充沛、记忆力好、可塑性强,医院和护理管理者应及时通过教育和培训,提升她们的法律意识、服务意识、沟通意识,对她们进行严格的操作技术与理论知识考核,不断提高她们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规避临床护理工作缺陷。

2006年起,我院制定了对年资在5年以内的护士进行综合素质培养计划并组织实施。经过5年的系统化、规范化教育和培训,她们对职业性质有了全面的认识、法律意识和岗位责任心增强、工作更有激情,尤其是独立工作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均有明显提高,护理缺陷明显下降,患者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春玉,李玉肖,李瑛.低年资护士医嘱处理情况调查分析[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11):13-15.

教资综合素质重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 ICU 分组协作 护理 护理质量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医院集中临床各科室危重患者和手术后高危患者在监护下集中救治的病房,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监护和治疗任务重,为了提高ICU护理的优越性,充分发挥每个护士的潜能,保证高质量的护理,2008年8月以来,我科实行分组协作的护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实施方法和效果报道如下。

1 分组协作护理模式的实施方法

1.1 分组 我院ICU病房属综合性ICU,拥有床位10张,参与常规护理人数20人,为五个组,每组四人。根据护士职称、年资、实际工作能力、责任心等进行合理搭配编组,每组设一名带班组长,由年资高、工作责任心强、专业知识扎实、业务技术熟练、临床经验丰富、具有一定管理协调和业务技术指导能力的护师以上职称人员担任。每组护理人员的组成是低年资到高年资的阶梯式组合,符合人力资源配置原则。每组人员轮流轮A班(8:00—16:00),P班(16:00—24:00),N班(0:00—8:00)和休班,且每组班次固定。

1.2 组员的职责和调配 各组内成员恪守操作规程、监护程序、各班职责、组员职责,并服从组长在工作中的安排。每组护士在各班内发现的一切工作问题,都由护理组长总结并及时与护士长沟通联系,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组员。

1.3 组长职责 ①组长根据组内护士能力和科内病人数量、病种、病情安排组内人员监管,组长必须听取组员评估分管患者的病情、专科护理要点、治疗护理效果、目前存在的主要护理问题及制定的相关护理措施,并就护理难点、ICU急救技术操作和理论提供指导和帮助。同时组长要监护一组病人。 ②在监护所负责病人的同时,白天协助护士长进行日常护理管理工作,夜间代替护士长行使管理职能,进行全面管理处理应急事务。在遇到重大抢救或突发事件时,护理组长迅速按照制定的应急预案进行合理部署,调整人员各司其责,并报告护士长,保证护理质量。 ③负责贵重物品及毒麻药品的交接、清点和保管,保证使用中的仪器正常运转,备用抢救仪器处于充电状态,仪器出现故障及时报告护士长。 ④应急处理患者及家属投诉,护理组长予以耐心解释、安抚病人,避免矛盾激化。 ⑤ 协助护士长做好临床教学工作,积极拓展新业务、新技术,担任护理查房、业务讲解等任务,负责本组组员业务培训和技术考核。

1.4 护士长对小组工作的管理 护士长经常向科内成员反复强调和解释小组协作护理模式的意义和小组长的作用,以取得下属的理解和配合。经常深入小组工作,了解和掌握每个护士实际情况,定期召开科室成员会、组长会,对会议中提出的问题,征求每个成员意见,最后大家形成决议,遇到大手术或有休长假等特殊情况,组内人员服从护士长安排。 转贴于

2 效果分析

2.1 提高抢救成功率,保证护理质量 在综合ICU中,病人入住和病情变化难以预测,其病情以休克、器官衰竭等复杂危急重症多见。病情的复杂性,要求护士具有多学科联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实际上,每个监护人员的临床经验、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不能熟练应用急救程序,落实抢救措施,而我们实行协作护理,能充分发挥每个组员的业务水平、临床经验和聪明才智,真正实施对危急重患者及时、系统、严密的监测和处理,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同时,由于每组组长均为专业骨干,可以及时解决护理中的疑难问题,解决护理技术断层现象,在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新护士上岗中起到传、帮、带的作用,迅速提高年轻护士的技术水平,保证护理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2.2 有利于培养护理管理人才 护理组长参与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作为本护理组的首席负责人[1],每组护士在各班次发生和发现的一切护理问题,都由护理组长总结及时与护士长沟通联系,,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组员,护士长定期召开组长会议,安排部署工作重点及探讨各组较普遍发生和存在的工作问题,制定可行性工作方案,形成了以护理组长为首席代表的工作体系,提高护理组长的责任感、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

2.3 有利于发挥群体智慧,减轻心理压力 小组成员相对固定,增加了协作精神,提高团队凝聚力,凝聚了所有组员各种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学识,在护理工作中能充分发挥群体智慧,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产生1+1>2的效能。另外,高中低年资护士分组排班,减轻低年资护士对抢救、疑难技术的心理压力,达到护士业务水平互补互助的作用。

2.4护士的综合素质普遍提高 护理组长具有管理职能,在工作中能够时刻高标准、严要求、以身作则,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护理组长指导组员学习掌握新理论,应用新技术,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发现组员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认真帮助其改正;及时与组员进行有效沟通,适时给予赞许,激发她们的工作热情,端正了工作态度,护士的自身素质得到全面提高[2]。

综上所述,在ICU实施分组协作护理模式工作制,可以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增加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团队的凝聚力;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保证工作质量,同时带动本科时护理临床教学和科研的发展,面向全院输送危重症护理人才,为各科病房建立专科监护室提供人才储备。

参 考 文 献

教资综合素质重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市场需求 综合性 日语人才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109-01

在招聘现场,经常可以听到企业方感叹说,学日语的不少,真正会日语的不多。针对这一问题,以大连所在企业为对象,对日语专业所对应的行业、岗位进行调研。通过调研了解到企业需求的是综合性应用型日语人才。表现为日语好、专业技能过关、有工作经验、综合素质好四个方面。从表面上看,企业要求的标准很高、很苛刻,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是很难达到的。但从另一方面讲,这些也都是相对的。企业在招聘时都想要自己理想的人才,这是无可厚非的。但与此同时,企业从高到低不同层次都需要人,落实到具体每一项时,就要看应聘者综合素质能否进入企业的法眼,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严峻的课题。各大院校无论是培养方案、课程建设,还是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都努力步入完善,但仍存在培养出的学生和市场、企业所需的人才具有差距的现象。为此从以下四个方面阐明对日语专业教学改进的一些设想。

一、提高日语水平

调研中明确表明绝大多数的企业对应聘者的日语水平要求相当于国际能力测试1级的水平,底限也要达到相当于国际能力测试二级以上的水平。这给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重视基础日语教育。第一课堂是打好日语基础的关键,传统的教育模式已无法适应市场和企业的需要。培养应用型日语人才,把实践教学带入第一课堂,针对日语专业的专业特点推出特色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死背单词、题海战术等教学方式,通过身边的实物实例让学生在理解中得到感性记忆;积极研究兴趣教学法,应将兴趣教学法融入第一课堂实践教学中,通过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日语水平。

从调研中可知企业比较看重应聘者是否持有日语资格证书。相应的日语资格证书会让企业方更直观、更快捷的对应聘者的日语水平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应积极提倡毕业证和日语相关资格证书双证制的取得,甚至采取适当的强制性政策,即使是突击学习而获得的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是为学生切身着想的教学手段之一,对学生将来的就业具有现实意义。

二、专业技能过关

企业各岗位对日语人才的专业能力及所掌握的技能需求涉及面很广,调研中可知企业在招聘日语专业人才时,要求应聘者具备具体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诸如日本BPO业务,仅日文录入一职在大连存在着供不应求的现象,充分感受到了企业急切要人的迫切心理。各大院校积极与日资企业签订实习协议,派送实习生。大多数学生从BPO业务中最初级的信息处理员做起,从企业的反馈意见来看技能不过关现象也非常明显。各大院校都安排了电脑课,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不衔接,尤其对日文系统下的基本操作知识知之甚少等问题也很突出。这里不容忽视的关键点就是课程内容安排等方面不可与企业实际所需脱轨。

三、积累工作经验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的企业不愿意接纳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这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残酷又必须面对的问题。但是这是所以院校的学生都面临的问题。在解决这一问题上,各大院校采用了形式不一,诸如“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等措施,走校企合作办学之路,拉近与企业的距离,把企业培训方案直接导入教学内容,把企业实践技能考核纳入实训计划,使学生毕业后一上岗就能立即进入工作角色。优秀的经验都可以成为借鉴的典范,给学生一个可以经过摸爬滚打逐步走向成熟的机会。另外,学生毕业前的实习期间是学生积累工作经验的重要途径之一。积极主动为学生提供良好环境的实习基地,是一项艰巨而有意义的工作。让学生充分有效地利用毕业前的实习期间来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弥补应届毕业生工作经验不足的缺陷。把企业引进来,把学生送出去,与企业所需紧密联系,让学生在毕业前就能了解企业,深入企业,掌握基本技能,这样就缩短了没有工作经验、企业不愿接纳的距离。

四、提高综合素质

在对日语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需求的调研结果上看,绝大多数的企业尤其是日资企业在责任感与事业心和团队合作精神一栏中做出了重点标注,这就是在提醒我们在文化知识的传授中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的培养可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潜移默化的传授给学生,成为学生自身所具备的一种素质。诸如在授课中,应从指导和纠正学生的姿态做起。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尤其是日资企业看重员工的坐、站、谈吐举止、接人待物等形象方面的问题。只有养成良好习惯,才会有严谨的态度,才能逐步培养一种能够在日资企业生存的工作作风。在课堂上,可以有意识的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共同完成作业,并要求在上交作业前必须相互校对并签字后方可上交。教师根据综合成绩给每个小组打分,让学生明白只有共同努力才会取得好成绩。通过这些方式就会在平时、自然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团体合作意识。综合素质的高低体现在面试过程中,因此应聘者面试时的表现、形象仪表、随机应变能力等都成为了大多数企业考核应聘者的重要标准之一。就业前的模拟公司、模拟面试是有必要并且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让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发挥,还可以为学生成为一名企业人士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了就业准备的平台。

通过此次调研,明确了企业对所需日语人才的具体要求。该调研结果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个警示,为日语专业的教学改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启迪作用。明确了提高日语专业学生的就业成功率,良好的日语基础是首要条件;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也同样不容忽视,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需要去共同营造、共同努力。在此基础上将三个课堂有效联动起来,将企业引进来,将学生送出去,及时制定适应市场,适应企业的教学改进方案,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做到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努力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拥有良好日语基础、专业技能过关、具备工作经验、综合素质良好的企业所需的综合性应用型日语人才。

参考文献:

[1]许嘉璐.办学要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08年.

教资综合素质重点范文第4篇

1.财政投入不足

由于我国一直对于学前教育工作都不是很重视,所以在财政的投入上,也就自然而然的会出现一定的短缺,尤其是在我国近几年开始重视小初中的教育之后,大部分的资金都投入到了小初中的教育改革中,反而忽略了看似最为普通但实际却最为重要的学前教育。所以,由于多年来的资金投入不足,也就导致了我国的学前教育工作相对比较落后,在建园的时候,标准也相对较低,各种资源配备不全,难以满足学前教育对于教育工作的需要。

2.教师综合素质不高

导致学前教育教师综合素质不高的原因有很多,其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国家的财政投入不够,大部分的幼儿园都是民办,而民办的幼儿园,其主要目的都是以盈利为主的,他们不会将幼儿的教育放到第一位,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首先,就是幼儿园的园长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不高,虽然经过短时间的园长培训,但是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还较差,满足幼儿园对于管理上的要求,也就很难将幼儿园办成高品质的幼儿园。其次,就是教师的综合素质较低,而导致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则是因为民办幼儿园的入门槛比较低,外加上一些关系户,也就直接或者是间接的导致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偏低,满足不了高质量高标准的学前教育工作的需求。最有一点,就是由于没有具体的政策来留住教师,导致教师大量的流失,教师人数也相对较少,更给本就不怎么景气的学前教育雪上加霜。

3.学前教育布局结构有待完善

就现在的情况而言,我国绝大多数的城市城镇,在配套的幼儿园的建设上,几乎都是空白的,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城市,在幼儿园的建设上,都存在着“低、小、散、乱”的现象学前教育布局难以适应城市布局规划。外加上由于民办和公办的幼儿园的比例失调,难以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格局,又从一定的程度上限制影响了学前教育整体办学水平提升。所以,如果想要解决学前教育当前所存在的弊端,就必须完善学前教育的布局结构,使其符合城市规划,适应社会的发展。

4.城乡发展不平衡

在我国,虽然小初中的教育工作做得很好,已经普及到了乡村,但是学前教育的普及,却远没有达到这样的程度,城乡学前教育发展极不平衡。而且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机会不足,相比城镇幼儿教师优越的成长环境,农村幼儿园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等、管理定位有差异,导致农村幼儿教师业务观摩、交流机会较少,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不足,影响其专业化成长的进程。

二、解决对策

1.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

政府要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将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服务范畴。由政府出资独立公办幼儿园,改善幼儿园内的教学条件,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同时,按照国务院新出台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各省市级政府也要加大对于学前教育的投入,支持公办幼儿园达到办园标准,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安全、适用的幼儿园,完善学前教育教职工工资和公用经费保障办法,保证公办幼儿园正常运转和持续发展,还要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实行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和幼儿家庭合理分担成本的投入机制,确保学前教育工作在“二十五”期间有明显提高。另外,按照目前市场情况,制定出一个新行业收费标准,对不同级别的幼儿园收费作出具体规定,对违规者给予重罚甚至取消经营资格,把整个行业的收费控制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

2.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改善当前幼儿教师综合素质较低,流动性大,数量不足的缺陷,通过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来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工作的顺利进展。对于提升教师的素质而言,可以通过扩大幼教师资培养规模、小学富余教师转岗培训、高校毕业生培训等办法来扩大幼教师资来源,同时保障教师的综合素质过关,符合学前发展要求。对于留住教师而言,就需要幼儿园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重点要提高民办幼儿园教师待遇,通过对教师生活的保障来使得教师留在幼儿园,保证学前教育教师数量的优越性。

3.改善当前的学前教育布局结构,同时实现城乡一体化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还要致力于改善当前的学前教育的布局机构,摆脱以往的“低、小、散、乱”的无序现象,要将幼儿园统一规划起来,扶持正规的高质量高标准的优秀幼儿园,对于一些低劣的不实事办学的幼儿园予以取缔。另外,还要加大对于乡镇学前教育教育的投入力度,保证城乡一体化,不能出现教育地域化的问题。

三、结束语

教资综合素质重点范文第5篇

一、酒店管理教育中现存的问题

首先,院校招生难的问题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的现象并存,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就是社会认知原因。我国人民群众普遍认为酒店管理专业社会地位较低,就是伺候别人的工作,一般人都不喜欢酒店工作,这是酒店工作不受人欢迎的主要原因之一;酒店工作的工资普遍较低,劳动时间长强度大,薪资水平较低;酒店的行业门槛低,即使没有受过专业教育的人也能够进入行业领域进行工作。以上几点是酒店管理教育招生难的主要原因。其次,不能满足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对理论与实践的学习需求。酒店管理教育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学生能否将学过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在酒店管理专业学习的学生普遍感觉学生实践机会较少,希望能够增加学习机会。再次,单一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需求,酒店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需要综合的能力,如服务意识、良好的心态、人际关系等等,这种综合素质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短短的在校学习期间,想要培养这种能力,是不现实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师资水平偏学术化比较严重,而酒店管理专业却是一个实际性应用问题,这就导致经过酒店管理教育的人员依然只懂得理论知识,缺乏实践能力。

二、酒店管理教育中现存问题的解决方式

本科阶段的酒店管理教育应当具备的特点是综合型、管理型、研究型、涉外型,中职学校的酒店管理教育应当具备的特点就是培养要求的技能性、基层性、学历层次的连续性、课程设置的基础性。高职酒店管理教育的特点为应用性、职业培养性、服务层和管理层的连接性、学历层次性、知识理论深入性等等。所以酒店管理教育应当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不同情况做出相应对策:确定酒店管理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酒店职业经理人。近些年来,我国酒店业飞速发展的今天,需要的酒店职业经理人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我们可以把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为酒店管理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专业酒店管理人员应当具备创新能力、职业意识和综合素质的高质量、高层次酒店职业经理人。本文所说的酒店职业经理人实质上就是运用现代酒店管理经验和管理知识,以经营管理酒店企业为职业,独立对一个部门或一个企业开展的经营管理,还要在工作上取得过一定成效的管理者。将培养酒店职业经理人作为酒店职业管理教育下的目标,即将院校的酒店管理教育的特色展现出来,又进一步加强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因为要培养酒店职业经理人,就必须通过诸多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学校期间一步一步的深入酒店企业中去,一方面加强技能提高、意识培养,另一方面也能够做到进一步熟悉企业管理环境,积累企业管理经验,有利于学生职业意识的养成、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的训练。与此同时,培养酒店职业经理人从学生就业角度来看,将其限定为酒店管理教育的目标,即将学生的就业面拓展开来,有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的就业率,能够使经过酒店管理教育培养的人才在零距离的磨合下迅速投身到工作岗位当中去。在酒店管理教育中,应当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型企业人才。酒店业创新人才是指具有革新精神、创新观念、创业意识的管理性的、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培养酒店管理教育的创新人才,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自主意识和创业能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确定酒店管理专业的建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目标、开设专业课程设置、专业方向的时候,一定要全面贯彻“创新”这一理念。以培养酒店职业经理人为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端口,进一步拓宽人才培养口径,以达到进一步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的目的;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国外的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传统模式(生产实习、认识实习、毕业实习),采取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方式。例如,在大多数的时间里学生不是花巨大的精力和时间坐在课堂里看书本,而是在参观酒店、参与实践教学,熟悉酒店运行的各个环节,在酒店这种环境下实现课堂教学;在专业课程开设方面,将理论教学的重点设定为管理理论知识课程、文化基础知识课程,以达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全面提升学生的管理能力的目的,与此同时,还应当着重主义管理经验的积累和实践技能的训练,为塑造酒店职业经理人奠定牢固的、坚实的基础。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训练,提升学生的竞争力,酒店管理专业在新世纪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尤其实在中国加人WTO后,我国酒店业随着外资酒店企业的进入人才竞争得更加激烈。我国酒店职业教育面对如此之大的竞争应当何去何从?我国酒店管理教育能否为酒店业的大发展输送大批量的人才?说到底,酒店业人才的竞争就是是人才综合素质的竞争。为了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我国酒店管理教育在确定了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后,只能加强人才的综合素质训练、将培养能力强、素质高的酒店人才为己任,才能源源不断的为酒店输送管理人才,才能够促进我国酒店业的进一步发展。酒店管理教育具有双重属性,这双重属性就是指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也就是说酒店管理教育即强调职业性,又强调高等性。酒店管理教育中培养的人才是具有综合素质的、高质量的、高层次的、全方位的管理人才。所谓综合素质,不仅仅包括知识素养、思想素质、身体素质和智力技能,还应该包括创业意识、心理素质、潜在素质、创新能力。加强综合素质训练,要求酒店管理专业一定要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走出来,在进行理论知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技能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酒店管理教育中的职业意识、创业意识、创新能力的教育。

作者:李婧 单位: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教资综合素质重点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校;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毕业生数量逐日增多,如何在毕业以后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不仅成为学生和家长的目标,也是每个高校的工作重点和难点。要促进毕业生更好的就业和择业,就要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什么是就业能力

就业能力这一概念的定义有很多种。英国就业能力研究专家 Lee Harvey 认为:就业能力是指个人的潜能, 通常表现为学生能够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大学毕业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就业能力才能完成择业就业的过程, 我们对就业能力的探讨, 归根到底是对大学毕业生能力进行的思考, 这种能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应是各种能力的综合, 是具有多种功能、 多个层次的综合体。王吉田在《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开发与促进》一文中将就业能力分为8种能力即开拓创新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竞争能力、决策能力、适应社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二、当前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

1.职业生涯规划不及时、不适当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测定、 分析、 总结,对自己的兴趣、 价值观、 能力、 性格、 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生涯规划方向,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行动计划。目前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高校和学生自身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视度不够,很多也并没有结合学生自身实际,更没有用来指导实践。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大学生认知自我,完成就业的心理准备,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应从大学生步入大学就开始,高校要切实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学生要真正的予以实施。

2.大学生整体综合素质不高

首先,进入大学以后,一部分学生放松了自己对学习的要求,抱着六十分就过的态度,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学习的时间只是集中于期末考试一段时间,专业知识的掌握较差。其次,还有一部分学生保持了中学时候的学习态度,将自己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学习和考证,专业知识学习很好,可是因为很少参加学校或者学院组织的各类活动,在语言沟通、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欠缺,而招聘单位往往很重视这方面的能力。另外,由于学生较少有去公司或者工厂实习和锻炼的机会,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的能力也有欠缺。综合这些方面因素,学生的综合素质令用人单位不满意。

3.大学生的就业期望不符合实际形势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如要高工资、高收入,工作地点要在大城市,这种就业观念与新形势下的就业需求是极不相称的。比如,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要求月薪上万提供住房,这显然是一种不理性的选择,这种思想也导致了一部分人找不到相应的工作。市场可以提供给学生们报酬优厚、工作地点好的工作岗位是有限的, 而有能力且能够抓住机会的毕竟是少数人。

三、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高校要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指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教育部提出, “从 2008 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应该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学校应该从学生进入大学就开始分阶段、 分重点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2.帮助大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能力

高校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最核心的就是要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高校要做到:首先,要提高大学生专业文化知识素养,其次,要提高大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再次,积极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拓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最后,要帮助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部分学生由于心理脆弱、自我调节能力差,在求职遇到挫折的过程中心理压力过大,如果不及时排解,就会引发许多与大学生择业相关的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与未来的自我发展,而且干扰了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应多方式多渠道帮助相关毕业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3.联系市场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历史的惯性等原因,相当一部分高校的学科设置和培养模式仍然滞后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教育与市场经济的需求相去甚远,导致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遇阻,这样就要求高校在必要时要根据市场的需要调整自身的专业设置、教育内容和培养模式。首先,高校可以根据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需求,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动态地调整和优化专业培养方案。其次,进行校企合作, 让学校成为企业人才的培训基地。最后, 实施“走出去”战略, 开创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

不断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是社会、 高校和学生个人发展的必然要求,需要政府、社会、高校、学生自身相互配合、密切合作,同时也要意识到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联合各方面力量,努力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蒋洁:青年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 2007(3)

[2]王莹: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促进大学生就业[J],生产力研究 ,2010(6)

教资综合素质重点范文第7篇

关键词:纪检监察 科学发展 干部队伍 综合素质

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纪检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纪检工作直接关系到企业文化建设,影响企业长远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此项工作。建设高素质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树立新时期纪检监察干部形象,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客观要求,是纪检监察部门全面履行赋予的职责和任务的重要保证。

一、企业纪检监察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人员专业结构与工作岗位匹配有差异。从知识结构、智能结构方面上看还没有形成具有各种专业、特长的人员组成。从企业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现状看,他们在理论水平、思想状况、业务知识、执纪水平和工作作风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例如,有的满足于现状,知识面太窄,学习法律、财务审计、金融等综合知识、工程等与纪检监察业务紧密相关专业的寥寥无几,从而制约了纪检监察工作的深度发展。

二是人员年龄结构不尽合理。纪检监察干部平均年龄严重偏大。

三是纪检监察人员职数配备严重不足。纪检监察部门人员定编少、工作任务重,人员力量配备不适应纪检监察工作的需要。

四是纪检监察部门在人员选拔任用上缺乏自主性。大部分新进人员不是由纪检监察部门自主考察选拔,难免出现人员素质不能高标准地满足纪检监察工作需要的问题。

五是纪检监察队伍业务能力不强。在业务能力方面,有的不熟悉纪检监察业务,缺乏办案技能和经验;在工作方法,有的不善于做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工作方法简单,有的组织协调能力差,缺乏开拓创新的工作能力;一些国有企业纪委监察工作人员知识面窄、能力不强,素质参差不齐,亟待提高。尤其是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工作的各级领导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二)产生问题原因分析

一是企业体制机制的影响。由于国有企业在机构设置上基本上实行的是标准化、模式化的统一管理,因此在改变机构管理模式上的创新空间有限。二是企业生产经营性质的决定。企业的任务是安全生产,企业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企业纪检监察部门是非生产部门, 因此受到的关注度相对较低,对机构设置的合理性和人员力量配备的强弱研究较少。三是企业快速发展与人员编制不足产生矛盾。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人员不断增加,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但人员配备数量却持续下降,造成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与编制缺口、人员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四是企业纪检监察干部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和晋升局限性限制。由于纪检监察领导岗位有限,纪检监察干部职业生涯发展通道狭窄,未来的个人职业发展空间受限,导致了一些优秀的人才在有其他岗位选择的时候,往往放弃纪检监察岗位。

二、加强企业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实现纪检监察工作科学发展的措施

(一)改善人员结构,全面提高企业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真正把建设高素质的纪检监察队伍作为支撑纪检监察工作科学发展最为宝贵、最可持续和最具潜在优势的战略资源。一是优化人员配置,充实纪检监察业务力量。按照纪检监察力量与担负任务相匹配、纪检监察工作效能最大化的原则,从人员上和职能设置上保证重点工作任务高质高效地完成;二是要继续探索让德才兼备的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途径和方法。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四个结合,严把四关”,即要在企业内部大力推行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创新,营造好廉洁自律环境,把实行竞聘上岗与建立高素质职工队伍结合起来,严把选人用人关,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建立科学的干部绩效和廉政考评制度,通过严格的考核,把绩效评价同岗位工资奖金挂钩结合起来,严把管人关;三是建立双项选择机制,加大岗位轮换和交流力度。积极探索建立上下级纪检监察机构之间、纪检监察机构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的人员流动制度。使纪检监察干部有机会根据自身特点,发挥所长,提高人才的使用效率,保证内部交流人员的综合素质及个性特点与交流岗位要求、工作特点相匹配, 实现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通过交流,既能将其他专业优秀人才引进来,也能将优秀的纪检监察干部培养走上不同的重要岗位,保持机制的活力、竞争的压力和晋升的动力。

(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政治素质和队伍风气过硬

教资综合素质重点范文第8篇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与通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资源被开发,并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中,为教育教学成效、学生的学业水平及师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微课作为新型的教学资源,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为提高教学成效、学生学业水平、发展师生综合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打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平台。然而,微课毕竟是新型的教育教学资源,尽管目前被广泛应用在教学课堂上,在教学应用过程中有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微课的作用。本文在开展微课教学课题研究及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就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论述。

一、微课的定义、特点、作用及意义

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它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与通讯的快速发展而兴起的新型资源,被广大教师广泛用在课堂教学中。它具有容量小、时间短、主题针对性强、便于传播和学习等特点。在教学中通过微课进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打破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时空限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更宽广的平台。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

二、微课教学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技能

微课是社会信息技术下的产物,要在教学中实现微课教学,首先教师应该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对多媒体技术软件的运用要精通,对微课的制作、设计要熟悉,这些最基本的要求,促进教师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学习,增加相应的知识、理论、技术储备,增强对多媒体技术操作的演练,为将来能娴熟地利用微课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无形中促进了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了教师对现代教学专业化的发展。

三、微课的制作,应与学生基本学情相结合

制作微课资源,是运用微课教学的首要任务。在制作微课资源时,应全面结合学生的基本的学情。在小学义务教学教育阶段,每个阶段学生的学情都不相同,在微课制作时,认真分析的学生的学习特点,知识、认识水平、学习兴趣、接受能力、情感等方面因素,制作出来的微课资源才能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才能在教学中起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制作小学一年级数学《加与减(二)》的微课资源时,要充分、全面考虑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微课中对内容的讲解语速要慢,视频演示动作不要过快,微课背景尽量鲜艳,文字显示尽量大一点,等等。这样制作出来的微课资源才更适合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进行学习,才能起到最根本的作用。又如在制作小学四年级《梯形》微课资源时,在背景、讲解语速、文字显示等则不需要重点考虑,重点考虑学生对梯形定义,高,周长的认识、理解,在制作时,突出表现梯形的形状,高、周长及梯形在生活中的应用。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开发出来的微课资源,才能在教学中发挥微课的作用,切不可奉行“拿来主义”,不然在教学起到了反作用,失去利用微课教学初衷。

四、在教W中,应与微课资源有机、紧密结合

微课的出现,丰富了教学资源,是提升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成效手段,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提供可能。在实施微课的教学中,应该把教师的教与微课资紧密结合,避免两种情况:一是轻讲授,重微课;二是重微课,轻讲授。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失去微课教学的意义。所以,在教学中,正确使用微课资源,做到人与资源的紧密结合,才能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教授六年级《圆的认识(一)》时,在播放微课视频前,布置学习任务:视频中讲的是什么内容?它的定义是什么?它有几部分组成?每个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怎样画它的图形?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观看微课中的视频,这样学生通过观看微课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就把圆的基本知识进行全面的了解,然后再结合微课视频,边讲解边播放,巩固学生对圆的基本要素的理解,达成了教学的基本目标。在突破教学难点时(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则先让学生思考,动手去体验,然后再看微课视频,让学生把自己的体验与视频通过对比,就比较容易让学生达成了对教学目标难点的掌握,从而达到了教学预期目的。这种讲授与微课资源的有机运用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发挥了微课的作用,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现实了高效课堂。

五、在教学中,利用微课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