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单位出入境管理制度

单位出入境管理制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单位出入境管理制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单位出入境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劳部发〔1996〕29号以下简称《规定》)已于今年5月1日在全国施行。为及时了解和全面掌握各地贯彻实施情况,劳动部、公安部决定近期联合对《规定》的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检查对象

此次检查的主要对象为:聘用外国人的用人单位、在中国就业的外国人及劳动部门、公安机关管理外国人就业工作的机构。

二、检查内容

(一)一般工作情况

1.管理人员的数量及管理制度;

2.在中国就业的外国人的档案管理情况;

3.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外国人就业情况(填表);

4.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贯彻实施《规定》中出现的新情况及建议。

(二)用人单位情况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授权的地(市)级劳动部门、公安机关应按不同的行业、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不同的企业规模选择10-20个用人单位作为检查对象,检查的重点是:

1.外国人从事的岗位是否是有特殊需要的岗位;

2.按《规定》应办理就业证和已办理就业证的外国人的数量。

(三)在中国就业的外国人的情况

1.是否办理了就业手续;

2.是否了解《规定》及其他的中国劳动法规。

三、检查方法和时间

(一)1996年10月底前,由各地进行自查,重点检查用人单位是否按规定为聘用的外国人办理就业手续,对未办理就业证的要查明原因,如属《规定》范围,应按《规定》补办就业手续。

(二)1996年11月底前,由劳动部就业司会同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共同进行抽查,具体抽查地点和时间另行通知。

开展对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检查工作,是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规定》,促使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管理逐步走向法制化的轨道。各地劳动部门、公安机关要认真组织实施,联合开展此项检查工作,并将检查结果在11月底分别报劳动部就业司、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

附件

                      外国人在中国就业情况调查表

    填报单位:                                                      1996年10月单位:

------------------------------------------------

|              |  |机关团体|  |    |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    |    |    |其  

|              |合|----|事|外企|------|-------|国  |集  |私  |他  |

|              |  |  |其中|业|常驻|独|合|合  |独|合  |合  |有  |体  |营  |经  |

|              |  |计|社会|单|代表|资|资|作  |资|资  |作  |企  |企  |企  |济  |

|              |计|  |团体|位|机构|企|企|企  |企|企  |企  |业  |业  |业  |组  |

|              |  |  |    |  |    |业|业|业  |业|业  |业  |    |    |    |织  

|-------|-|-|--|-|--|-|-|--|-|--|--|--|--|--|--|

|    序号      |1|2|3  |4|5  |6|7|8  |9|10|11|12|13|14|15|

|-------|-|-|--|-|--|-|-|--|-|--|--|--|--|--|--|

|外国人在中国  |  |  |    |  |    |  |  |    |  |    |    |    |    |    |    

|  就业人数    |  |  |    |  |    |  |  |    |  |    |    |    |    |    |    

|-------|-|-|--|-|--|-|-|--|-|--|--|--|--|--|--|

|已办理就业证  |  |  |    |  |    |  |  |    |  |    |    |    |    |    |    

|  的外国人数  |  |  |    |  |    |  |  |    |  |    |    |    |    |    |    

单位出入境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一、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通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加强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加快我市城市化进程。通过改革,进一步完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使户籍登记能够如实反映公民的居住和身份状况,为政府有效地行使各项行政管理职能奠定基础。

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原则:一是坚持实际居住地登记和当地需要、当地受益、当地负担的原则。二是坚持积极稳妥,分步实施的原则。三是因地制宜,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综合承受能力相适应,科学制定人口发展规划,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的原则。

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内容

(一)按照实际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以落户条件取代计划指标,取消《入市许可证》及“农转非”计划管理。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

1、在全市打破城乡分割的农业、非农业二元户口管理结构。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自理口粮户口、地方城镇户口及其他类型的户口性质划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从人口统计口径上,城市市区、四县建制镇建成区范围内的居民统计为“城镇人口”,其它的统计为“农村人口”。使户口登记制度如实反映公民的实际居住状况。

2、在《常住人口登记表》及《居民户口本》户别栏内取消“非农业”或“农业”字样,直接注明“家庭户”或“集体户”,实行城乡统一的居民常住户口。在办理户口迁移工作中,省内户口迁移及外省迁入的不再注明户口性质,迁往外省的,可根据是否纳入城镇人口范围,在《户口迁移证》上加盖“农业”或“非农业”长条章。

3、对于人均不足0.1亩地的村庄,撤村建居,集体经济组织实行股份制。村民在入学、就业、低保、退伍安置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待遇。

(二)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为基本落户条件,放宽户口迁移政策,切实解决当前户口迁移、登记管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1、对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的职业或生活来源的,可在当地申请办理本人及共同居住直系亲属的常住户口。迁入市区的只限本人、配偶及未达法定婚龄的子女。

合法固定住所是指购买、经批准自建住房、租住分配的公有住房或以贷款形式购买的房屋,且申请人或迁入人拥有房屋的产权证或使用证,不包括出租房屋。

稳定职业是指在国家机关、党政团体、企事业单位、私(民)营企业工作两年以上,并有市、县以上劳动保障(人事)行政管理部门核准备案的劳动合同,交纳了社会保险费和失业保险金;兴办第二、三产业具有法人资格的人员且经营两年以上的。迁入四县的,工作或经营一年以上即可。

稳定生活来源是指领取养老保险金、退休金、银行定期存款、固定投资收益等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的。

以上凭《房屋产权证》或《房屋使用证》。市、县劳动、人事部门核准备案的《聘用证明》、《劳动合同》、《养老保险手册》、《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以及退休金、保险金、银行存款等凭证,户口证件或户籍证明办理准迁手续。迁入市区的由市*局直接受理核准办理准

迁手续,迁入四县的由县*局直接受理核准发放准迁证。

2、对到建制镇(含县城镇)落户的人员,不受居住年限限制,并可根据本人意愿,保留其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允许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严格执行承包合同,防止进城农民的耕地撂荒和非法改变用途。

3、对夫妻相互投靠、父母投靠成年子女、未达法定婚龄(男,22岁;女,20岁)的子女投靠父母,且申请人或迁入人应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的准予迁入,否则不予迁入。

对于本市区内、县内夫妻、父母、子女三投靠的,由派出所随时办理户口迁移,市外或县外三投靠迁入的,申请人应持书面申请、《房屋产权证》或《房屋使用证》、双方户口本、身份证或迁入人户口所在地的户籍证明、《结婚证》、《出生医学证明》或亲属关系公证书,由派出所受理签署意见,报县、区*局核准发放《准迁证明》,自受理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办结。

4、对新生婴儿或未落户的未成年子女,均可在父亲或母亲常住户口所在地的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常住户口,*机关凭医疗保健机构出具的《出生医学证明书》予以落户,不再受其它任何条件限制。*派出所每月5日将出生落户情况通报同级计划生育部门,协助有关部门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新生婴儿一个月内应到父亲或母亲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凭户口本、身份证、结婚证和出生医学证明进行出生登记。往年出生未落户,且父母不在同一派出所辖区的,应有另一方派出所出具孩子未落户证明,方可落户。对于非婚生子女或多年未落户等疑难问题,派出所应及时上报县、区局对于事实清楚的,核准后予以落户。

5、公民收养查找不到父母的弃婴、儿童和孤儿以及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和继子女的,收养关系成立后,被收养人无户口的可在派出所凭民政部门出具的《收养登记证》和收养人户口本、身份证直接在收养人户口所在地登记出生户口;发生户口迁移的,收养人出具书面申请说明理由,凭上述证件由收养人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受理,签署意见后由县区局核发《准迁证明》,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6、对干部职工因工作调动办理户口迁移的,凭县级以上具有调配权的劳动、人事、组织部门的调令(含系统内调动)、《调动人员情况登记表》、迁入人及随迁家属户籍证件,产权证明或集体户口本办理户口迁移手续。迁入市区的,应凭市级以上具有调配权的劳动、人事、组织部门的调令(含系统内调动)。

从社会上录用的国家公务员,*部门凭设区市以上人事行政部门签发的国家公务员录用通知书和单位接收证明、户籍证明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以上工作调动(含系统内调动)、录用公务员办理户口迁入市区的,由市*局直接受理核发准迁证明。迁入四县的,由县*局直接受理核发准迁证明。

对于国家政策规定,正常安置落户的人员及其家属,没有固定住所或单人迁入的,可落单位集体户口,携家属的可在单位住址单立家庭户。

7、对批准应征入伍的,征兵办公室要将“入伍通知书”发往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由派出所出具户口注销证明后,方可办理其他入伍手续。

8、取消出国、出境人员(在国外、境外定居的除外)注销户口的规定。对于以往已注销户口的人员,要求恢复户口的,应在本人完成出国、出境任务回国后,凭本人出国护照或其他合法有效证件,在原户籍所在地办理。华侨及港澳台同胞回国定居的,凭省级以上*机关发放的回国定居证明办理落户手续。对到国外定居或加入外国籍及港澳台定居的人员,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入境管理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凭出国定居证明或加入外国籍的证明注销其户口。

9、对被判处徒刑、劳动教养的不再注销户口。判

处死刑且已执行的应及时注销其常住户口。以往被判处徒刑、劳动教养已注销户口的,仍按原有规定执行,刑满解教后予以恢复。

10、对户口迁往农村地区的也要实行准迁制度。申请迁入人应出具迁入地村委会同意落户的证明,由派出所办理迁移手续,需开具准迁证明的,由县、区局核准办理准迁手续。

(三)改革高等学校及中等专业学校学生户口迁移办法。

普通高校及中等专业学校(含技校)录取本省或外省新生,可以自愿选择是否办理户口迁移。对于未办理户口迁移的,在校期间由学校所在地派出所按暂住人口管理。毕业后凭市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签发的就业报到证、接收单位证明、毕业证、户籍证件由县、区局核发《准迁证》。已办理户口迁移的,毕业后凭学校的《派遣证》迁往派遣地;无《派遣证》的,其户口保留到年底,仍不派遣的,由派出所将户口按生源地迁出。本市院校录取本市新生的,不再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四)积极引进各类人才,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中级及其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人员、各类专家、留学回国人员、各学科领域的带头人以及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的其他各类人才,可凭聘用证明,相关学历证明、户籍证件及亲属关系证明办理本人及直系亲属落户手续,不受无固定住所限制。到西部地区投资、兴办实业和工作的各类人才,可以不迁户口。其中,对应届大学毕业生,可根据本人意愿,将户口迁至工作地,也可将户口迁回原户籍所在地。对户口已迁入西部地区的,如果返回原迁出地工作、生活,可根据本人意愿,将户口迁回原迁出地。凭本人申请、户口本、身份证或户籍证明、原户籍地迁出证明,由县、区局受理核准发放《准迁证明》。

对在大、中城市落户的各类人才到小城镇或农村工作的,可以不迁户口。

外商、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在我市投资兴办实业,其境内亲属在我市有合法固定住所的,准予落户。

对于引进的各类人才及投资兴办实业,亲属落户市区的,由市*局直接受理核发准迁证明,落户四县的,由县*局直接受理核发准迁证明。

三、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工作,组织好本地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机关作为户籍管理的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广泛宣传户改意见,认真落实政策,确保户籍制度改革顺利进行。

2、改革户口迁移审批制度,下放审批权力,简化审批手续。户口迁移以迁入地管理为主,取消户口迁移多部门管理和附加条件限制,由*机关统一管理、审批。各地在办理户口迁移落户工作中,要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3、健全工作规范,从制度上强化管理。放宽户口迁移条件是*机关加强人口管理的一项建设性措施,是一项以公民实际居住地登记户口的新的户籍管理制度,是加强和严密户籍登记的一项重要措施。各县、区*机关要利用这次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开展一次全面的户口整顿工作,通过对本地无户口、双重户口、应销未销户口及人户分离人员的清理整顿,对各种情况登记造册,逐步加以解决,掌握本地实有户口基本情况,摸清各类人口底数,加强实有人口管理,实现户口管理规范化。

单位出入境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陕西;留学生;勤工助学;存在问题;管理对策

随着我国对世界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来华留学生数量逐渐增多,留学生教育市场潜力无限。在陕留学生众多,作为一名留学生管理工作者,日常工作中电话、邮件经常会接到需要留学生的用工信息,有外教、翻译等各类需求。留学生也会经常询问是否有兼职工作机会,想勤工助学改善生活。虽然相关法律对留学生学习期间工作进行限制,但留学生兼职打工已经是越来越普遍的现象。旧的《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第十九条规定“未取得居留证件的外国人和来中国留学的外国人,未经中国政府主管机关允许,不得在中国就业。”虽然该法已经执行了近三十年时间,各高校也本着不鼓励、不提倡的态度,但由于市场供需双方的客观需求,留学生常常私下暗自勤工助学,学校也是心知肚明,禁止不了,打压不住,导致留学生勤工助学处于灰色地带,让一线留管部门处于尴尬和无奈的境地。

如何界定勤工助学是我们要关注的问题,现阶段,勤工助学比较普遍的定义是:“学生个人或者团体,以获得或改善学习条件为基本目的,将教育与学生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而进行的教育经济活动。”[1]因此,外国留学生为了改善自身的学习生活条件,顺利完成学业,在学习之余参加校内、校外的劳动取得报酬,培养实践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加社会阅历,都属于勤工助学的范畴。

一、留学生勤工助学的重要意义

1、允许留学生勤工助学是增加在陕留学生数量、提升国际化程度的有利途径

目前教育部已经把如何扩大留学生规模提上日事议程,提出争取到2020年,留学生总量达到50万。要实现这个远大的目标,我们必须出台与国际接轨的有利于吸引生源的相关政策,允许留学生勤工助学则是国际通行做法。发达国家对留学生勤工助学均有规定:如德国允许外国留学生每年3个月的寒暑假可以合法打工。法国规定没有奖学金且具有合法居留许可的外国留学生可以打工,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20小时。在西班牙学习的留学生每周可打工40小时以内,所获得的费用足可以支付学费以及生活费用。美国政府规定,外国留学生在学校内打工不需申办特别许可,但如果是全日制学生,每周工作时间限定在20小时之内,假期则限制在40小时。在澳大利亚, 15 岁以上的海外学生经父母许可, 每周可兼职工作不超过 20 小时。英国调整后的政策规定外国留学生可从事兼职或假期工作, 或与课程相关的工作, 课程结束后, 甚至可以通过培训及实习计划(TWES) 申请继续留在英国工作。[2]欧美发达国家允许留学生勤工助学的政策解决了很多家境困难的留学生生活问题,因此也吸引了众多来自经济不发达国家的学生。

来陕留学生主要来自经济欠发达国家,因此能否勤工助学补贴生活也是多数留学生关注的问题,没有良好顺畅的勤工助学通道与完善的制度,会让潜在来陕留学生群体认为在陕留学生活上将会比较拮据,会导致很多有意愿的学生放弃留学陕西的想法。我国留学费用与欧美国家相比要低廉很多,而来陕学习费用在全国范围来讲更有价格优势,加之允许留学生勤工助学,将会提升市场竞争力,提高来陕学习对外国留学生的吸引力,尤其是吸引不发达国家优秀学生资源。

不能否认的是,陕西与北京、上海及沿海城市相比,留学生教育发展程度略低,留学生数量相对较少。来陕留学生大部分来自经济发展程度不高的国家,例如中亚五国、非洲国家,其中也不乏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另外一些来自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例如欧美学生,大多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不大希望向家里伸手要钱,所以自费留学对他们来讲也是一笔较大的开支。如果学校能提供一定的岗位给留学生勤工助学,给予经济报酬,那将是吸引留学生来陕学习的有利因素。留学生在校内勤工助学对学校来说,既解决了部分岗位的人员短缺现象,也成为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是提升校园国际化的有效手段。

2、勤工助学是留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

在课余时间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参加力所能及的勤工助学活动,通过劳动获得报酬,对留学生来说,既减轻经济负担,又培养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另外让其对中国的办事风格、为人处世有更深刻的了解,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刻的体会,从而对中文学习理解更透彻,更扎实。

为了培养大批知华友华的留学生,仅仅靠象牙塔内的教育是不够的,而需要他们全面接触并了解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留学生校外勤工助学可以使他们不仅仅封闭在大学校园里,而是真正参与到中国的实际社会生活中,使脑海中对中国的模糊印象更加鲜活起来,错误印象扭转过来。

二、留学生勤工助学长期存在的问题

旧的外管法实行了多年,留学生在外勤工助学是否属于非法就业一直难以界定,也是学校、公安部门一直都避讳而头疼的问题,管理工作很难进行,哪些勤工助学属于合法行为,哪些属于非法行为,很难认定。而实际上,许多留学生都私下进行兼职打工活动,从事的工作也是五花八门:有利用母语优势当语言外教的,做翻译的,有利用自身外国人形象做电视节目主持人、嘉宾的,有当会展模特的,有做餐厅服务生的。由于没有相应的政策保障,留学生勤工助学问题重重,对日常管理工作造成很大冲击,也对留学生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

1、留学生与用人单位为了躲避政策,没有签订合同,多数以口头约定为主,一旦发生纠纷,双方扯皮现象严重。对于处于弱势地位的留学生则很难维护自身权益,只能忍气吞声,更有甚者,遭受到身体与精神的双重侵害,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

2、由于没有出台具体的勤工助学时间、范围限制,有部分留学生一周打工兼职次数过多,时间过长,把主要精力耗费在兼职打工上,而忽略了学习,最终荒废学业。

3、在校外兼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暗自私下进行,工作环境等如果存在安全隐患,学校无法甄别提醒,一旦发生危险,学校也不知情,无法在第一时间提供必要的帮助,造成严重的后果,也有留学生因为私自兼职打工涉嫌非法就业而遭到执法部门查处的。

三、现阶段有关留学生勤工助学的法律政策规定

2000年的《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即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令第9号第三十六条提出“外国留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得就业、经商,或从事其他经营性活动,但可以按学校规定参加勤工助学活动。”2014年1月教育部公布的《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规定(征求意见稿)》第三十一条规定“国际学生在高等学校学习期间可以参加勤工助学活动,但不得就业、经商或者从事其他经营性活动。国际学生勤工助学的具体管理规定,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由此可见,我国对于留学生勤工助学的管理还处在探索阶段,规定较为模糊,没有详细的实施办法,操作性不强。

2013年9月1日起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持学习类居留证件的外国人需要在校外勤工助学或者实习的,应当经所在学校同意后,向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申请居留证件加注勤工助学或者实习地点、期限等信息。持学习类居留证件的外国人所持居留证件未加注前款规定信息的,不得在校外勤工助学或者实习。”,此条法律已经将实施了近三十年的旧的外管法中禁止留学生就业的规定作出了明确的调整。这意味着外国留学生勤工助学已有法可依,其相关管理制度也将建立并逐渐完善,为现阶段留学生勤工助学提供了相应的法律保障。

四、现行制度下在陕留学生勤工助学如何开展

1、政府应制定《陕西省外国留学生勤工助学管理规定》,并协调有关部门,形成及时沟通、相互配合的局面

欧美国家已经在留学生勤工助学管理方面较为完善,国内也有一些省市走在前列,在新的外管法未出台前,就已经推出了有关留学生勤工助学的相关规定,例如上海市公安局拟定了关于留学生勤工助学的管理规定,江苏省教育厅制定了《江苏省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勤工助学管理暂行规定》,北京市教委制定了《北京市外国留学生勤工助学暂行管理办法》。陕西省政府决策机构应征询相关部门意见,出台《陕西省外国留学生勤工助学管理规定》,对勤工助学的条件、时间和范围,如何申请、登记,发生事故及纠纷时如何处理作出详细的规定,让各高校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具体操作过程中,教育、公安机关、劳动和社会保障、税务等部门要相互通气,相互配合,避免出现认定不一致、发生冲突的情况。

2、陕西省各高校应做好新的外管法的宣传工作,出台适应本校的《留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

国内的某些高校已经出台了《外国留学生勤工助学管理规定》,例如西南大学。陕西省各高校首先应该做好新外管法的宣传工作,用张贴公告、网站通知、微信推送等方法充分宣传相关法律知识,强调法律的更改,让留学生卸掉思想包袱,光明正大地申请勤工助学,走正规程序。同时制定自己本校的《留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规定勤工助学的主体应该是持学习居留许可的长期生,要求必须考试成绩都合格才能参加勤工助学,让学生意识到不能因为勤工助学而耽误了学习;对勤工助学的时间、范围做一定限制;制定完善的申请审批程序,归属于留学生办公室,配备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专人专管,负责留学生勤工助学的岗位设置、聘用、考核及酬劳发放。

应该尽量鼓励留学生校内勤工助学,一来学校不用担心其人身安全,二来对留学生比较便利,不用在交通上花费时间、精力、金钱,可以在校内既得到了锻炼又赚取了生活费。例如在留学生宿舍设立勤工助学岗位,让留学生协助宿舍管理员登记来访人员,提供语言上的帮助,处理各种问题。一旦发生突况,可以让这些同学充当翻译及中间人的角色,协调解决问题。

另外可以和多家校外公司签定留学生勤工助学的长期合作协议,这样可以保障勤工助学期间留学生的人身安全,避免用工单位拖欠工资,留学生无法维权的现象;对于用工单位也是一种保障,避免留学生中途逃离而找不到人,不履行用工协议的情况;还可以由留学生自行联系勤工助学单位,学校开具勤工助学同意函,留学生向出入境管理部门申请勤工助学签注。

【参考文献】

单位出入境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安全管理;对策方法

一、引言

在“一带一路”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我国在经济、文化和教育等各方面正逐渐转变着角色,由以前的进口国发展为输出国。特别是随着我国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影响力不断提高,来华留学生的规模与日俱增。据教育部统计显示,2015年共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7,63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来华学习,与2014年相比增幅5.46%。接收留学生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它教学机构比2014年的775个增加36个。教育部在2010年10月制定了《留学中国计划》,要求大力推动来华留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使我国在2020年时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在此背景下,来华留学生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群体。来华留学生的安全管理,不仅是高校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反映了我国高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然而,目前我国对来华留学生的安全管理,滞后于其留学生规模的增长速度及其教育的发展速度,亟需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完善。留学生安全管理的建设和提升,不仅是提高我国高校留学生教育服务质量的必经之路,也是增加我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与吸引力的重要一环。发达国家对留学生的安全管理起步早、成效好,对我国现阶段提升留学生安全管理水平有借鉴的意义,能启发和帮助我们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国际教育处于领先地位的英国,它将国际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产业来看待和发展。英国高校的留学生不仅数量多,而且其对留学生管理要求严格。在2012-2013年度有近30万非欧盟留学生到英国学习,另有12.5万学生来自其他欧盟国家,分别占英国学生总数的约12.8%和5.4%。本文以客观事实为基础,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比较,主要包括中英两国相关的政府报告和公开信息、正规教育研究机构的调查报告、高校年度报告以及网络信息等,并保证资料的权威性和客观性。通过国家政府、高等院校和社会力量三个层面,对中英两国留学生安全管理的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探索规律,从而正确认识我国现有的留学生安全管理水平,探讨制定来华留学生管理政策的依据,从而获得新的突破和发展。

二、中英高校留学生安全管理比较的范围和内容

1.国家政府

我国对来华留学生管理最主要的法律依据是2000年由教育部、外交部和公安部联合颁布的《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2013年由国务院第15次常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规范了签证的签发和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停留居留的服务和管理,但极少涉及留学生安全管理方面的内容。目前我国从政府部门到学校都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如录取标准、入学手续、课程设置、学籍管理、出入境管理等。2011年11月,教育部会同外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安部、安全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建立了来华留学工作部际协调机制,密切配合,齐抓共管,进一步完善中央、地方、学校三级管理体制,形成分工协作、共谋发展的新格局。与我国不同的是,英国政府在确立了留学生安全管理的方向和框架后,更注重细节,可以称之为“有骨头也有肉”。英国内政部为留学生建立了积分系统,留学生根据积分申请不同类型的签证。各类签证有配套法规,内容详尽,明确了留学生的权益和义务。以长期学习签证为例,留学生在校外工作每周不超过20小时,在假期中可以进行全职工作。参加实习的时间不得超过总课时量的50%。该系列规定还对留学生在英从事的工作性质也有明确的规定。比如规定了体育、艺术、医学、法律等各专业学生允许参与的工作类型。另外志愿工作和合同制的无偿工作也被加以了严格区别。如果高校不按照该法规管理学生,将面临被暂停甚至吊销招收留学生资格的处罚。该系列规定有效保证了留学生合法工作的时间,提供了留学生融入当地社会的机会,同时杜绝了留学生非法打工对社会造成的不稳定和不安全的因素,并有利于执法和监督。相比之下,我国的法律法规对留学生校外勤工助学和实习工作的性质、时长、安全责任等没有明确界定,从而使留学生在校外打工的现象日趋严重,形成了新的安全隐患。由此可见,英国在制定政策和指导意见的方面做得更细致,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留学生规模扩大和层次多样化的情况,我国应根据留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新问题、新矛盾有待修订和补充。

2.高等院校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对于来华留学生的安全管理水平可谓参差不齐,学校办学水平、留学生规模、管理人员的数量和素质、教育主管部门的引导甚至经济利益等都会对安全管理的建设和完善产生影响。一些高校在建立留学生安全管理体系、形成制度方面做出了贡献。北京语言大学作为一所以外国留学生为主要招生对象的高校,在2015年提出进一步完善学校网络信息安全,完成对学校人、地、事、物、组织梳理建档,为安全工作提供多维立体支撑;加强对中外学生安全法制宣传教育等。浙江大学在来华留学生安全稳定管理体系模式探索中,形成了一套具有较好管理效率的立体管理模式:强化法规校纪教育、加强留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和学生工作机制、安全检查常态化、形成优胜劣汰的培养机制、密切关注和关心学生以及利用新闻媒体。同济大学实行留学生与中国学生趋同管理。在2005年成立了“同济大学外国留学生教育与管理指导委员会”,决策学校有关来华留学生教育的重大政策与管理制度。学校积极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在各学院层面设立留学生专管员,使留学生管理在学院有了落脚点。然而,大部分地方高校的留学生安全管理主要以“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形式开展,而在战略上、制度上和人员配备上问题突出,导致一些问题,主要包括:第一,思想上不够重视,对突发事件凭老经验和老办法;第二,制度上不够完善。留学生管理部门、保卫处、后勤部门、各院系学生处、当地派出所和社区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平时沟通较少。高校与涉外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不够,对涉外安全事件的预防、教育、惩罚制度没有明确的规定或协定,出现对涉外案(事)件“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的现象。第三,操作上不够细致。管理人员的责任心、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英国各高校为了给留学生提供安全、优质的留学体验,在法律和政策的框架下做了大量的调查和细致的工作,建立了完整的留学生安全管理机制:包括成立安全管理委员会,建立完善的信息平台,安全年度报告等。各大学成立的安全委员会,一般由高校、警察、社区团体和市政府官员组成,使留学生安全管理更加高效。英国高校利用留学生信息系统对留学生的信息进行管理,在安全方面着重登记了学生的紧急联系人和紧急联系方式,建立安全卡片,校内外居住的具体地址和房东电话。为了掌握学生的在校情况,很多高校要求留学生在校园的指纹机上按规定时间按指纹,缺勤率高的学生将被送报签证处,吊销签证。在英国各高校网站上可以方便地查询到校园安全相关的年度报告,安全管理责任人、安全管理规定、紧急事件处理方法和留学生安全指南等。由此可见,如何建立全方位、科学系统的留学生安全管理体系,我国各高校还处在探索、建设阶段。

3.社会力量

社会力量的加入无疑会给留学生安全管理注入新的力量,使留学生安全管理更加全面、丰富、有效。在我国,上海在这方面走在前列。上海政府在积极推进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研究工作中,对社会各界提出了建议,包括建立支援机构、成立研究组织、加强行业协会建设以及成立志愿者组织。社会力量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拥有巨大的潜能,需要我们善于激发和利用它的能量,但是目前大部分地区、社区对留学生规模增长的反应滞后,没有形成国际化的氛围,所以社会资源的利用率很低。为了提高校园安全意识并向国际社会展示英国为留学生安全所做出的努力,2008年英国文化协会召开了以“确保学生安全和治安”为题的会议。据此英国政府还创建了社区(邻里)警务团队(Neighborhood-PoliceTeam),其职责范围包括校园安全。该举措使高校安全管理受益颇大,最显著的是卡迪夫大学,与学生有关的犯罪事件降低了60%。英国的大多数城市都有志愿者服务中心,并利用网站、手机客户端等多渠道的媒体提供信息和服务。留学生只要在网上登记,每周都会有志愿者职位发送到留学生邮箱。因此留学生有更多可靠安全的平台对当地文化进行体验和融入,而社会也变得更包容、多彩,走向国际化。

三、提高来华留学生安全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1.建立健全留学生安全管理的法律体系

留学生安全管理的法律体系需要政府各部门统筹协调,组织各级力量进行调查研究,细化、充实留学生安全工作的范围和内容。地方政府需出台配套的指导意见并加强监督、强化管理,使高校在制定具体的安全规章制度时有法可依,在实际工作中有章可循,保障留学生在华学习的权益,明确留学生应尽的义务。

2.高校建立安全管理机制,多管齐下保障留学生安全

我国高校在留学生安全管理机制方面虽然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第一,高校、警察、社区团体和政府官员的沟通应该加强,形成沟通的常态化,达到及时解决短期问题,逐步化解长期问题的目的。第二,通过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掌握、更新留学生信息;同时加强安全教育,扎实细致地做好留学生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第三,推进“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同时严格执行留学生安全管理规定。“以人为本”在留学生安全管理中的意义是树立留学生自觉遵守和执行规定的观念,加强自我管理,从而建立和谐、平等、文明的学习生活环境。但是对于学习目的不纯、违反法律纪律造成不良影响的留学生,学校应该态度明确,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做出处理,与公安部门、出入境等政府部门协作,杜绝不良之风和危险行为。

3.发动并利用社会力量促进留学生安全管理,加大研究力量

在社会力量方面,我国也可通过多种途径鼓励和促进其发挥作用。第一,对志愿者组织加强引导和建设,通过积极吸收外国留学生参与大型赛事和会议的志愿者组织,运用他们的文化语言优势,发挥桥梁作用。第二,鼓励建立研究组织,通过召开会议、论坛、城市之间交流等各种形式,对留学生教育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协助政府规范和指导留学生教育市场,对高校的留学生教育进行规范和指导。

4.留学生安全管理需要资金支持和物质保障

针对留学生管理工作中有贡献的集体或个人,设立荣誉或奖励能激发和促进留学生安全管理的新理念和新成果,优秀的案例也能得到重视和推广。同时,留学生安全管理在政策研究、学术交流、法规执行、软硬件建设、筹建社会组织等方面,都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和保障,才能取得完善和进步。值得注意的是,留学生的管理要适应国情,包括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社会接受水平等方面。所以在学习借鉴的过程中,我们既要不断地摸索,又要有选择地学习先进的方法和经验,找到适合自身的管理方法和体系。

作者:黄文静 马彬彬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单位出入境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通过开展户口整治工作,户口登记和居民身份证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户口登记项目更加齐全准确,管理制度更加健全完善,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户籍管理工作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为准确翔实的户籍数据,为保障公民权益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更大的支撑作用。

二、方法步骤

户口整治工作自 月 日至 月 日,分为动员组织、集中宣传、集中整治和总结验收四个阶段。

(一)动员组织阶段。逐级召开动员部署会议,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做好户口整治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明确责任,确保户口整治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二)集中宣传阶段。通过媒体报道、街面设摊咨询、在社区设立户口政策宣传窗、印发宣传资料、入户讲解、答疑解惑等措施,全面宣传户口法律政策规定,加深群众对户口政策的理解,增进公众与公安机关的交流,争取群众对户口整治工作的支持,全力营造群众广泛参与的舆论氛围和工作格局。

(三)集中整治阶段。各派出所结合本地实际和年终人口统计工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通过组织专门人员走访小区、单位和入户调查、利用现有户籍数据自查、人口信息数据分析、受理群众举报、开展交叉检查等方法,最大程度地摸排潜在户口问题和户口登记项目差错。对摸排出的户口问题和户口登记项目差错,逐户逐人逐项进行核实、查证。对查实后的户口问题和户口登记项目差错,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和程序及时予以解决、纠正,最大限度地减少户口未销、未落和重复、遗漏等问题,力争做到常住人口登记表、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公民身份号码顺序码登记表、计算机存储的人口信息和居民本人实际情况相一致。

(四)总结验收阶段。做好资料整理、汇总工作,填写户口整治工作统计表,做好情况总结上报。分析查找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采取自查自纠、交叉检查、上级抽查等方法,开展考核评估,逐级总结验收。

三、工作内容

重点解决清理以下七个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一)一人多个户口,包括非法办理虚假户口、一人多个户口信息。对于发现公民有两个以上常住户口的,要在认真调查核实后,依照有关法律政策规定保留其中一个常住户口,注销其他重复户口。其中,对属于当事人弄虚作假非法落户的,按照谁登记、谁撤销,谁审批、谁撤销的原则,由有关派出所或市局户政科撤销相应的户口登记;对属于当事人未办理户口迁出手续而予落户的,户口迁入地派出所应书面通知其户口迁出地派出所注销其原常住户口;对已办理户口迁出手续并已落户,但未注销原常住户口信息的,由迁出地派出所注销其原常住户口信息。

(二)应销未销常住户口,包括死亡、服现役、出国定居等未注销户口。依法注销死亡、法院宣告失踪和在国(境)外定居公民的常住户口。对于公民死亡、其户口未被及时注销的,派出所要在调查核实、履行书面告知和亲属签字的手续后,凭相关证明材料注销死亡公民的户口并收缴其居民身份证;对于其中查找不到死亡公民亲属的,经当地村(居)委会核实并盖章后,派出所凭相关证明材料注销死亡公民的户口。具体程序按照省厅《关于规范注销死亡公民户口和更正出生日期工作的意见》(公厅〔〕474号)规定办理。对于公民被法院宣告失踪且已过公告期的,派出所应当依法注销其户口。对于公民在国(境)外定居或者已经取得外国国籍但尚未被注销户口的,经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或我国驻外使领馆确认,原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应当注销其户口。

(三)应落未落常住户口,包括出生、退出现役、刑满释放、回国定居等未落户口。

认真解决无户口人员的落户问题。对于因超计划生育、非婚生育、早婚早育、未办理独生子女证等原因未落户的小孩,公安机关应当根据其父母或者监护人的申请,按照省厅《关于常住户口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试行)》(公厅〔〕363号)等有关规定办理其常住户口,并及时通报人口计生部门。

对于持有过期户口迁移证件的公民,其中符合现行户口迁移政策的,在其换领新的户口迁移证件或经内部网上查询、电话核实等方式查证属实后,拟迁入地公安机关应准予其申报常住户口;不符合现行迁移政策的,原迁出地(学生入学前常住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应准予其恢复常住户口。对于遗失户口迁移证件的公民,证件签发地户口登记机关应根据本人申请,按原证件内容予以补发,并注明补况。对于公民因长期外出(非出国、出境定居)被注销户口、现回到原户口所在地实际居住的,原户口登记机关应根据本人申请、在认真调查核实后恢复其常住户口。

(四)户口登记项目差错,包括公民身份号码重、错号,出生日期、姓名、性别、民族、相片、住址差错。切实纠正户口登记项目差错,对于已登记用字不规范的公民姓名、公民身份号码重证号等差错,要主动上门,做好说服解释工作,规范予以变更。对于公民申请变更姓名、性别以及更正出生日期、民族户口登记项目差错的,由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受理,并呈报市局户政科审批后办理。户口所在地派出所,要积极梳理、主动发现公民婚姻状况、职业、服务处所、文化程度等户口登记项目内容可能发生变化的情形,并依据公民提供的有效证明(件)予以变更。

(五)违规办理户口登记项目变更更正,包括变更姓名、性别和更正出生日期、民族等。

(六)妥善处理部分人员的人户分离问题。对于由于市政建设原因导致居民原户口登记地址已经消失,或者因集体户口所在单位破产等原因导致该集体户口不具实际意义,涉及的居民或者职工在同一城市的其他住所居住,但尚未办理户口迁移手续的,原户口登记地和现住地派出所要加强情况沟通,做好宣传动员,督促有关人员尽快办理户口迁移手续;确因特殊原因一时无法解决的,应当登记造册、在人口信息系统中注明,由现住地公安派出所加强管理。对于职工属单位集体户口、所在单位已经搬迁或者本人和随迁家属工作已经调动,但尚未办理户口迁移手续的,原单位所在地派出所应通知该单位或其主管部门动员、督促有关人员及时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对于辖区内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将户口滞留在原就读院校已超过两年的,派出所应当及时通知毕业生原就读高校,动员其尽快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七)各地结合本辖区的实际情况,需要整治清理的其他项目。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开展户口整治工作,是当前公安机关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举措。各派出所要迅速把思想统一到上级公安机关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提高对此项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市局成立全市户口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副局长王树秋任组长、局长助理徐晓忠任副组长,在市局户政科设立办公室,全面负责全市户口整治工作。各派出所要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2.加强调查摸底,切实掌握现状。各派出所要把调查摸底作为户口整治工作的重要环节,客观评估分析本地户口管理工作现状,通过在外部发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在内部组织集中梳理现有信息资料,切实摸清应落未落、应销未销、信息不准等户口登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在此基础上,有重点、有目标、有针对性地推进整治工作。

3.加强分类指导,帮助解决问题。市局户政科要指导各派出所结合辖区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细化工作流程,明确具体要求。对于工作基础比较薄弱、问题比较突出的派出所,市局户政科要加强重点指导,帮助分析查找原因,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督促工作质量和进度。对在户口整治工作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派出所要注重调查研究、加强沟通请示、妥善解决问题。

4.加强制度建设,严密户口管理。各派出所要把整改问题与完善制度结合起来,通过解决具体户口问题,梳理查找本地户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不规范方面,并进行归类整理,坚持以改促建、内涵发展,建立健全户口管理长效机制,做到严密户口管理与主动规范服务有机统一。

单位出入境管理制度范文第6篇

一、主要业绩

(一)荣誉表彰情况

1、200x年初,我县在流通业发展总量、市场体系建设、商业改革发展、市场流通管理综合考评中,名列省厅表彰的xx个县(市)第x名;在利用外资逾千万美元的xx个县(市)中名列第x位。2、200x年x月,召开的全省商务工作会议上我县商务局荣获200x年度内贸流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重点流通企业xxx贸易中心0x年在全省县级商贸零售流通企业中名列第一位,xx年3月,中心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商贸流通重点扶持企业(全省仅xx家)。3、200x年x月x日,xx县商务局作为县政府工作目标责任部门,获“县直单位年度工作目标考评先进单位”表彰与奖励。

(二)超额完成各项指标

1、利用外资工作。全县利用外资企业xx家,其中,农业型企业x家、工业加工型企业xx家、休闲旅游服务业x家。主要出口产品有磁性材料、电子(元)配件、机电、纺织品、建材、非金属矿产品。1—12月,全县实际到位利用外资xxxx万元,完成年计划的xxx%。2、外贸进出口工作。外贸出口有实绩企业xx家,获权企业xx家。磁性材料、蜂产品、轻工产品、农副产品四大出口基地。据海关统计,1-12月份全县实现出口总额为xxxx万美元,同比增长xx%,完成年度目标的xx%;实现进口x万美元。3、外经合作工作。据公安出入境管理处统计,1-12月,全县流出境外人员xxx人,其中出境至美国、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达xx%,外出从业劳务、商务等生产经营行业人员xxx余人,占总人数的xx%。4、内贸流通工作。全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x.x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xx﹪。流通企业xxx贸易中心xx年在全省县级商贸零售流通企业中名列第一位。1-12月,xx中心实现销售额x.x亿元,同比去年上升xx%。xx大楼完成x.x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xx﹪。5、市场建设工作。全县xx、xx两年共配置乡级店xx家、村级店xxx家,配送中心x个;xx年,建立大型农资配送中心x个,兴建乡级店xx个、村级店xx个。连锁网点遍布xx个镇和60%以上的行政村。6、市场管理工作。肉品方面,立案查处xx多起,依法捣毁私宰黑窝点4处;累计完成进点生猪xx.xx万头,病害猪检出率3.38%。成品油管理上,共清理整顿站(点)xx个,限期整改与暂缓年审的xx座、迁(改)建的x座。酒类备案登记,对照有关规定,目前已登记批发商x家、零售个体工商户xx家,备案餐饮行业x家。7、企业改制工作。系统内涉及改制的企业共xx家x。迄今为止,已改制完毕的企业x家,置换正式职工xxx人、离退休职工xx人、遗属包养xx人。8、招商引资工作。200x年共引进内资项目x个,投资规模xxxx万元以上项目1个。项目投资总规模xxxx万元,12月底完成固定资产投资xxxx万元,实现年任务的130.7%。

二、主要工作

(一)有序推进商贸流通企业改革,探索并创新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运营的新机制与新思路。按照“成本统筹、效益兼顾、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企业改制工作规范实施。一是因企制宜,因势利导。针对各企业实际,因企制宜,适宜股份则股份、宜破产则破产、宜卖则卖。改制的xx家企业中,整体出售的x家,采取依法破产的共x家;食品公司采取整体或分块出售形式。二是规范程序,按章操作。坚持民主决策与公开透明两项原则,以县委xx号文件为准绳,切实维护国家、集体与职工三者利益,力求实现改制方案的民主化、资产变现的最大化、改制程序的规范化。三是优化环境,加强服务。全力实现改制工作的“零干扰”与改制进程的“零障碍”。四是创新机制,加快发展。xx中心于20xx年x月推行股份制后,去年租赁了原xx家俱城xxxx平米经营面积,兴办大卖场。今年初还增资扩股,改建了面积达xxxx平米的xx专营商城。xx公司实施“双置换”后,兴建了xx电器城、改建了xx大楼,拓展城乡市场辐射面,开辟农村连锁经营。xxx公司筑巢引凤,以商招商,与江苏两位客商联合投资xxx万元,兴建营业面积达xxx平米的服饰购物广场。

(二)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核心,拉伸农村流通市场商业链,搭建物流配送新平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xx年我县被商务部和省政府列为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试点县。按照省厅市局的部署,我县计划用三年时间在全县范围内力争建立配送中心x个,乡级连锁店xxx个,村级连锁店xxx个,全县日用消费品和农资连锁店镇域覆盖率达到100%、行政村覆盖率达到60%。一是加强领导,严明责任。县政府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商务局拟定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例会制度;镇、村积极为市场工程提供宽松环境,做好用水、用电、用地等方面的协调服务。县政府拿出专项资金奖励、补助试点企业。二是严格标准,规范要求。商务局于x月x日在商务局会议室召开试点企业工作会议,强调了新建、改造乡村农资连锁店时,对照商务部规范改造要求,在营业面积、店容店貌、人员素质、质量服务承诺、证照办理等各方面必须符合标准要求。三是对照标准,严格把关。我局严格规范标准,凡低于标准的,一律不予核查验收。

(三)培育出口主龙头,积极扩大外贸进出口,实现内外贸易互惠双赢。200xx年,我局以优化环境、强化服务为着力点。一是积极争取项目扶持资金。5月,我局精心编制的磁性材料、蜂产品、雄风材料三个项目,申报外贸发展促进资金。二是及时兑付奖励扶持资金。宣传外贸出口促进政策,争取在基地建设、品牌培育、产品征集方面,获得资金扶持,及时兑现20xx年度出口奖励xx.x万元、外贸出口奖励x.xx万元。三是力争市场开拓资金。xx年全县共有x家企业参加申报,获支持资金xx.x万元。四是引导企业参会参展。开展国际市场。先后组织企业参加“华交会”、“广交会”、“徽商大会”等大型洽谈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县xxx公司20xx年已突破“坚冰”,实现了自营出口,取得了零的突破,获得出口实绩xx万余美元。

(四)以优化环境为着力点,严明一岗双责体系,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提高利用外资外经工作整体水平。一是深入调研,释疑解难。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基层和外商企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协调和解决在利用外资工作和企业运行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协助基层和外商投资企业认真执行国家制定的外商投资的相关法规以及优惠政策。二是规范程序,积极报审。从项目洽淡、立项到审核和批准,为外商投资企业做好初审与申报,努力提高外商投资企业的申报审批工作效率。三是准确把握,严格考核。根据利用外资数据统计原则。确保做好到材料完备、数据准确、参考有效,协助上级与有关部门指导利用外资外经工作,针对在招商引资和利用外资动态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的相应对策。

(五)加强市场监管,整治不法违规行为,规范流通市场秩序。确保重点商品市场的规范有序与安全健康。

第一,严明成品油市场监管。联合安监、消防、工商等部门,适时建立了成品油市场的准入许可、住处监测、监督管理、行业协会等管理服务体系,严明了市场巡查、质量抽检、动态监管工作机制,从严掌控市场准入、油品质量、规范经营“三关”,通过市场巡查、专项整治、质量监测,借助验照年检和维权投诉,建起一道功能健全的市场安全防护网。第二,加强肉品市场管理。20xx年,本着改革与管理并重的原则,切实加强肉品市场监督管理,规范肉品流通市场秩序。一是明确工作目标。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工作方针和“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着重培育肉品放心市场,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及制售注水、病害肉等违法行为,加快屠宰场的清理整顿和改造提高,实施肉品市场准入管理。私屠滥宰和制售注水、病害肉上市场现象得到遏制,肉品质量得到提高。二是明确工作重点。我们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配合,采取集中专项整治,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做到日常监管和集中专项整治有机结全,开展集中统一的联合执法行动,重拳打击私屠滥宰行为。

单位出入境管理制度范文第7篇

或许,概念真的变化太快了。

在许多城市还没完全来得及“无线化”、“数字化”的时候,却发现“智慧化”已迫不及待。“智慧或者说信息技术,是一种手段,目的是要把城市发展和管理好。我们要真正讲求实效,并把人的智慧、先进的技术手段与城市发展管理结合起来。”在2013第三届中国智慧城市大会上,经济学家成思危认为,建设智慧城市首先需要善治的政府。

建设智慧城市当以政务为先,武汉“市民之家”就是典型案例,其信息系统建设基于“数据整合”理念,采用云服务技术,构建全市统一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实现行政审批网络通、数据通、业务通。

“一站式政务”有多快?

在武汉大道和三环线的交汇处,“市民之家”就坐落在路旁。由于建筑外观是亮丽的红色,也被当地人昵称为“红房子”。

刚刚续签完港澳通行证的李晴正要离开。“嗯,很快办完了,挺顺利的。”她对记者说。

对李晴来说,去年10月才开始运行的“市民之家”还有点陌生,这个设计精巧的建筑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展览馆。她一大早便赶来了,做好了排长队等审批的打算,随身带了IPAD准备消磨时间。

不过,一切并非想象的那样。

“来了后直接取号,所有手续一站办完。”李晴说:“自助续签的流程很方便,排队没多久就轮到我了。”

时间有了空余,她便想再到展示馆参观,午饭可直接到楼下餐厅。“听说这儿有城市书吧,还有各种智慧购物以及智慧家居的体验,我也准备都去看看。”李晴说。

这只是“市民之家”便民服务的一个方面。如何形容它呢?你可以说,它是一个标志性建筑,也可以说是类似“苹果应用商店”的政务平台,或者也可以称为“超级政务航母”。

这里有50个行政审批部门,6个公共资源交易单位,10家公共服务单位,67家中介服务机构入驻,具有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规划展示、综合政府、行政电子检查和中介及商务配套服务等六大功能。

据了解,目前武汉市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47个市直部门,以及武汉海关,湖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湖北省外汇管理局等中央在汉单位在“市民之家”设立了318个窗口,集中办理426个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其中,武汉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整体入驻,设立了32个审批窗口。

目的只有一个,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具体特点解读为“三个一”:一楼式办公、一窗式收费、一站式服务。也就是说,政务服务中心使得原来关于企业和市民的行政审批事项,从原来跑多个地方、多个部门,聚合为到中心提交一次材料,一站式解决。

“我们希望给企业和市民提供规范、透明和高效的服务。”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市民之家”的一站式服务,既方便了企业和市民,又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

武汉市信息产业办公室主任黄长清表示,武汉智慧城市建设的原则是民生优先,目前已实施了20多个示范项目,也就是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和市民。

记者观察到,大厅内除了总咨询中心,还设有政府自助行政服务机(AGM),这台机器集成二代身份证识别、申报资料扫描、表单二维码、申报表单生成等技术设备,还有办事指南、办件进展、办事预约、自助填表、自助申报等功能。

“政务智慧的关键是提升服务理念,比如你进入大厅,就有短信通知你,去哪个窗口、如何操作等。”武汉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管理处处长钱辉表示,“市民之家”会“聪明地”为企业和市民提供个性化服务,带来了全新的推送服务体验。

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州数码)承担武汉智慧城市建设的信息化总设计和总集成项目。这家公司的高级技术顾问张西说,武汉“市民之家”是全国首家以集成推送式服务为特征的政务中心。一旦进入申报流程,所有相关单位立刻将“服务”打包,集中在为申报者定制的网页上操作,包括最新办件、常用事项、办事日历、资料柜等具体内容,申报者无须到中心门户网站查询,通过身份证或组织机构代码证认证即可进入个性化页面,并通过手机短信实现全程导引服务,这是审批服务推送给前端使用者的最佳形式。

数据共享有多难?

据神州数码介绍,现在“市民之家”信息系统已与全市66个入驻部门实现了网络通、数据通、业务通,同时与15个区级政务服务中心、16个街乡镇和3000多个社区网络全部连通,形成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服务体系。

但一个信息系统需要技术和内容的双重支撑。

武汉“市民之家”之所以能实现高效而透明的服务,技术日新月异给了太多的选择,更关键的还是理念的变化。在业界看来,网络和数据处理技术能够在多大的舞台上“跳舞”,取决于作为引导者的政府对智慧城市的认识和理解有多深。

神州数码董事郭为曾指出,智慧城市的核心是信息融合,政府相关部门是否愿意提供开放的数据,这是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些具体应用项目要落地所面临的挑战。

智慧城市建设包括城市智能化、管理优化的方方面面,绝非一个部门或一个公司之力能完成,整个产业链涉及到政府、运营商、解决方案提供商、内容及业务提供商,还有终端用户。而这些资源、数据整合的决策能量,无疑掌握在政府的手中。

对于技术主导的信息产业界而言,仅靠市场推动这样的工程是难以想象的。因为,“没有哪个部门会主动把自己的数据拿出来。”

部门间的资源整合和协同则是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难题。业内分析认为,最大障碍并非是同级部门之间的沟通,而在于垂直领导部门的权力控制,像一些部门常常以需要向上级部门申请为由婉拒放开数据。

除了数据获取困难,数据质量也参差不齐。“当前信息系统整合的主要困难,是由于数据类型的不同和数据生成规范的不同,这就需要统一包括编码和接口程序等在内的各种标准,否则数据共享无法实现。”一位业界人士说,要实现城市政务系统“智慧化”,关键是要打通政府各部门的数据库,实现文件、信息的共享。

“各部门都有自己的信息系统,项目一启动,首先就需要与每个部门的信息系统实现数据连通。提供数据是第一步,我们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再处理。”张西表示,数据再处理后的系统甚至可以成为整个城市的公共基础数据平台。

武汉之所以能够做到打通实现数据共享,并走在全国前列,根本原因在于决策层对各部门实施“治庸问责”密切相关。武汉智慧城市建设,由此展开了以顶层设计和推进实施为主的关键部署。

2011年,武汉被科技部列为国家863“智慧城市”项目的两个试点城市之一,同年率先向全球征集顶层设计方案。2012年4月,中国工程院最新确立的“中国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名单出炉,武汉在列。同时,武汉市还将智慧城市建设写入“十二五”规划蓝图,并成立智慧城市建设的工作领导小组,两个办公室分别设在武汉市科技局和武汉市信息产业办公室,前者负责对顶层设计,后者则负责项目落地。

“如今,武汉在全国率先与国家有关部委、省级相关职能部门实现互联互通,构筑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市级政务网络构架。我们考察了深圳、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的政务中心,还没有一家做到如此大规模的数据打通。”张西举例说,仅武汉市工商局每月的统计报表搜集、分析和处理的时间,就由过去整整两天时间下降为30分钟。黄长清还说,一座城市实现智慧管理的目标,就是要给市民和企业提供更好的软环境。调查资料显示,现在武汉市级行政审批事项保留339项,下放和委托215项,调整为日常监管事项135项,取消106项;与清理前的748项相比,共减少了409项。

“智慧政府”蛋糕有多大?

武汉“市民之家”的运行,令人感到政府与市民的沟通方式开始由管理转向服务,但这只是智慧城市建设的起步。

“智慧城市是一种理念,是人们对居住城市各个方面需求的表述,应该说包括智慧政府,交通,医疗,教育等。"全国安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首席顾问刘希清表示,他认为,智慧城市建设除了考虑城市自身定位,还需要结合自身问题以及产业优势来推进。比如,北京和天津定位就不同,北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交通问题。

在黄长清看来,建设智慧城市必须满足3个标准:首先着眼民生,也就是要满足老百姓的需要;其次从市场出发,任何一个信息化项目必须老百姓喜欢,产品才能卖得出去;第三是要考虑营运成本,也就是采用这项技术是否会增加消费者的使用成本,例如一个RFID芯片需要近20元钱,而采用二维码技术则不到1分钱。

他希望武汉的智慧城市建设一方面可以满足老百姓的需求,给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也能够带动当地产业发展,给城市带来活力。

武汉本身在光通信器件、系统和网络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产业优势,再加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是中国宽带互联网的节点之一,中国新一代高速环网唯一的五环交汇地,因而在建设智慧城市上具有先发优势。

但黄长清有长远的考虑,他认为,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新的建设模式和应用需求,会催生出跨越领域、具有融合特征的新型产业,而新兴产业发展也会带动原有传统产业升级。这不仅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还能应对高度城市化过程中的种种挑战。

此外,智慧城市还将推动各个纵向行业解决方案的发展,推动以服务金融,电信,企业,政府和公共事业,教育,卫生等行业为目标客户的传统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和提升。

例如通信产业较为发达的新加坡,早前就已采取 “市民、企业、政府”合作模式推行电子政府,政府牵头建立“以市民为中心”的电子政府体系,市民和企业则有权力随时随地参与所有政府机构的事务,与政府互动。

2011年6月,新加坡再度推出“电子政府2015”,在这一规划拉动下,新加坡居民家庭宽带普及率在2011年已达85%,资讯通信产业产值也在2011年达到830亿新币,相当于4100亿元人民币。

现在,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方将智慧城市建设提上日程。据国家信息中心统计,国内现有154个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2012年底全国开建智慧城市的城市数量超过400个,预计前期网络和数据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未来10年新一代信息技术及为其服务的相关产业市值将高达20万亿元,这足以媲美传统制造业。

智慧城市建设将撬动巨大的投资市场。需要警觉的是,概念提出容易,建设之路任重而道远。如武汉“市民之家”由于其功能特殊性,自诞生以来,就承载了市民对政府的期许和信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政府在市民心中的形象。“压力很大,不少市民认为这个地方什么都可以实现。这的确是我们的目标,但许多功能还在完善中,仍希望听到更多的批评和建议,也会将好的服务坚持下去。”钱辉表示。

刘希清认为,智慧城市的技术进步和服务创新需要管理制度的创新作保障。中国城市化发展依然面临众多问题,例如公共服务效率低下、城市管理混乱、交通拥堵等现象,即便很多城市已建立起电子政务平台,大部分仍处于闲置状态,而使用中的平台更多是彼此割裂的“信息孤岛”。

可以预见的是,从“智慧城市”到“智慧中国”,一个庞大的市场蓝图正在逐步展开。如郭为所言:“这并非一个赢家通吃的市场,关键在于通过合作共赢让城市更有智慧,让生活在其中的市民更幸福。”

圆 桌

刘希清

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首席顾问

蔡晓兵

Esri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及首席咨询专家

对于智慧城市,目前业界并没有确切定义。然而城市终究是人的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技术支撑,更需要政府开放理念与意识。以下则是本刊就智慧城市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与专家进行的深度讨论。

支点:如何理解智慧城市的概念?

刘希清:“智慧城市”是一种理念,是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观的一种综合表述;也是当代人类对他们居住、生活、工作的城市的管理效率、运行质量所提出的一种总需求。简言之,智慧城市就是可以充分展示人类智慧、发展人类智慧,并用不断发展的人类智慧来管理和发展城市,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并有文化创意的城市环境。

蔡晓兵:对智慧城市的理解,角度不同,说法也不同。但共同点则是城市不能“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健全的基础设施是必须的,若提升到智慧的层面看,城市和作为城市生活主体的人所产生的各种实时非实时的信息及时处理、分析和加工利用的能力,信息综合与分享的能力,信息化互动协同的能力,则是一个城市智慧化的更为关键的要素。

支点:智慧城市的实施需要哪些方面或者部门的配合?

刘希清:智慧城市已经喊了两三年,现在由住建部提出指标体系,至少是已经开始找到了一个落地点。但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个部门牵头来做,还需要各个其他部门合作的问题,实际上这是整个国家的事情。

那么例如国务院是否应该成立一个智慧城市小组或者办公室?办公室可能设在住建部,工信部,公安部都要参加。比如没有公安部,如何做平安城市?没有卫生部,如何做智慧医疗?智慧城市并非简单地将智慧交通,智慧物流等都加起来,还需要一系列支撑体系,包括技术人才体系,法律法规体系等,也包括了体制机制,例如公安部负责什么,工信部负责什么,不能老打架,不能争权争利。

支点: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在信息公开和信息打通上应该承担何种责任?

蔡晓兵:应该说政府在很多年以前就开始非常重视这件事情,并一点点在做。从国家层面来讲,国家发改委主持来做的四库工程,建立法人库、人口库、经济数据库和自然资源数据库等,这是在全国范围和规模的数据库。

再涉及到一些职能部门也有信息互通的需求,因为在城市的日常管理和运营业务中,往往单一的信息是不够的,比如城市应急,洪水,暴雨来了以后,气象,交通,环保都需要协同。协同的基础是信息打通,很多的部门在过去的一些建设工作中,也都在将信息互通作为比较重要的目标推进和实现,只不过不同的地区的目标实现的程度不同。

作为政府来讲,首先是有这种意识,也有这种需求,现在一些非常先进的技术也可以帮助政府相关的不同的部门可以非常方便地在门户环境中进行信息分享,分享本身将成为简单易行的事情。

支点:科技为社会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但若人的服务意识还未达到,也无法发挥技术的价值,在您看来,如何调和这种矛盾?

单位出入境管理制度范文第8篇

关键词:优势分析;劣势分析;机会分析;威胁分析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

国际生态旅游协会(ETS)认为在生态旅游过程中,游客在增进对环境的文化、自然背景的理解上要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同时要能给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能够促进当地福利事业的发展。

二、海南发展生态旅游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比较全面客观的战略分析方法。通过SWOT分析法分析,可以较为全面的了解到一个组织所面临的外部机会和内部威胁,以及组织所面临的威胁与机遇,从而更好的为了组织的发展规避掉威胁和劣势,把握住机会,更好的发展自身的优势,从而更好的促进其发展和不断增加其竞争力。本文正是采用这种方法来分析海南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面临的外部机遇和挑战,也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把握住海南省在发展生态旅游业的不足与问题,从而为了更好的发展生态旅游而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以促进海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优势(Strengths)分析

(1) 区位优势

海南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是连结东亚和东南亚的重要通道,与香港、澳门及台湾等地相邻,与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众多东南亚国家隔海相望,为海南提供了相当丰富的客源。

(2) 资源与环境优势

首先自然生态环境:海南省地处于热带地区,全省常年阳光充足,雨水丰富,且拥有许多奇特的热带景观,全省的大气环境质量也位居全国第一。在2012年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评比中海口市在全国113个重点环境保护城市中是唯一达到一级标准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最好。其次水环境方面:海南全省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89.7%的监测河段、94.4%的监测大中型湖库水质符合或优于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省内三大河流(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干流、主要大中型湖库及大多数中小河流的水质保持优良态势①。

再者,拥有许多的热带绿色生态旅游资源。热带生物及森林遍布全岛各地,森林覆盖率达60.5%,远远高于全国20.36%的水平②。海南岛有保存完好的世界上最原始的热带雨林和大片自然保护区。中部山地是我国热带原始森林的天然宝库,有五指山森林区、霸王岭森林区、尖峰岭森林区、吊罗山森林区和黎母山森林区等五大保存较好的热带原始森林区,这些热带景观分布密集,原始性强,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对于游客有很强的吸引力。

并且,海南全岛共拥有热带、亚热带植物 5 000 多种,其中 650 种为海南所特有,岛上有陆生动物近 600 种,有 20 多种为海南所特有,动植物的独有性,对于没到海南的游客来说也是不小的吸引力的。

同时,拥有许多蓝色生态旅游资源。海南省是我国管辖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海岸线总长1754km,沙滩广布,沙质松软,海水清澈,更有被誉为“东方夏威夷”的亚龙湾等多处著名的海滨旅游度假胜地;另外沿岸的珊瑚礁资源丰富;沿海地区还分布有大片的红树林等,备受生态旅游者的喜爱。

最后需要提到的是,海南的人文生态资源丰富。海南还具有许多独特的人文生态旅游资源。海南是一个黎、苗、回、壮等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各民族不同的风俗和生活习性,对于想了解人文风俗的部分游客也是不小的吸引。当地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盛大节日,也是发展旅游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汉族纪念冼夫人的军坡节、黎族的传统节日“三月三”、文昌元宵节的送灯会等。再者,海南还有多处历史文化古迹,如东坡书院、琼台书院、崖州古城、五公祠、海瑞墓等,这些人文风俗和历史古迹都为发展海南的生态旅游奠定了基础。

(二)劣势(Weaknesses)分析

(1)热带海岛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及旅游资源的易损性

地处于热带,降水较多就会形成强降雨,影响到交通、出行等,海南四面环海,容易引发海啸和台风等灾害,由于与外界隔离,生态系统的抗外界干扰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较低。尽管拥有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但很容易被破坏,这是海南发展生态旅游不得不面临的客观难题。

(2)国民素质与生态旅游发展要求的矛盾

由于生态旅游发展的特殊性,所以不仅对旅游者群体提出了较高要求,也要求决策者、管理者、经营者、当地居民都要具备必要的生态保护的专业知识。但是,事实情况是海南居民整体受教育水平不高,素质偏低,环境意识落后,生态旅游意识淡漠,甚至会出现围捕和贩卖珍稀动植物资源的情况;经营管理者则生态环境科学知识匮乏、可持续发展思想淡薄、对资源实施掠夺式开发、低级和粗糙的商业化景观泛滥;旅游者则自觉维护旅游地环境的保护观念还未全面形成、环境意识薄弱、乱丢乱抛垃圾、随地践踏破坏植被等现象屡禁不止,尚未真正参与到当地生态旅游发展之中。

(3)生态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

中西部地区一直是海南发展的软肋,投资项目非常少,丰富的旅游资源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基础设施薄弱、人才流失严重,经济发展水平与三亚、海口的差距遥远。而且,海南的各个市县还没有完全打破行政界线来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各个市县的旅游产品缺乏特色,如大同小异、设施粗放的黎族村寨的开发。最后,发展生态旅游还客观存在生态旅游资源的有限性与客源的迅速增长的矛盾。

(三)机会(Opportunities)分析

(1)政府支持

在“生态立省”发展战略的有力指导下,海南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不破坏资源、不污染环境、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三不”原则,十分重视对海南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海南享有“三低”(低税率、低地价、低劳酬)、“三自由”(资金、物资、人员基本做到自由进出岛)的有利条件,如“落地签证”、“异地签证”权的放开为海南开拓了海外客源市场。

(2)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旨在将海南建成世界一流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这意味着建设国际旅游岛不再是海南省自己的事,而是上升为了国家大事,就有了国家支持作强后盾。

顺应国际旅游岛建设,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放开免签证、民航进出、商品免税购物,一批一流的度假设施逐渐建立,更加便利的出入境管理措施和更加丰富的旅游内容,这都将为海南吸引到更多的游客,而其中有很多人就是生态旅游者。

(四)威胁(Threats)分析

(1)“伪生态旅游”现象的泛滥

生态旅游在我国和海南的旅游业发展中,都尚属发展不久的新生事物。因此,出于对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全国各个省市的发展呼声都很高,但是由于生态旅游对于旅游业的管理者和普通的游客,都是新鲜的,人们对于它的相关概念都缺乏准确的认识,可以说是,只知道皮毛,不知道其发展的精髓。这就使得,在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实践中,出现了“伪生态旅游”的现象,以次充好,以生态旅游为幌子行大众旅游之实,这不仅仅损害了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更长远的看,这是十分不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旅游品牌的构建的。

(2)同类竞争激烈

海南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是并不具有稀缺不可替代性,同类竞争很激烈。如:印尼的巴厘岛、泰国的帕提亚、马来西亚的槟榔屿,乃至美国的夏威夷、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等国际著名旅游海岛。它们的旅游开发都早于海南岛,且都拥有热带独特景观,同时这些地区旅游业开发的相关的配套设施是很齐全的,都发展比较成熟的,是海南岛发展旅游业的强大竞争对手。未来海南作为生态旅游目的地,如何做到“人有我优”、摆脱 “形象遮蔽”,才是海南生态旅游发展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三、海南发展生态旅游的建议

借助SWOT分析法,根据对海南发展生态旅游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综合分析,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完善生态旅游发展的法律法规

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必须依靠法制化、规范化管理。这一点在国外许多生态旅游发展的成功案例中已得到证明,如美国、澳大利亚、哥斯达黎加等国。通过制定和出台相关的法律和行政法规才能促进海南的生态旅游业规范化发展,才能及时解决在旅游业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甚至纠纷。

尽管海南目前也制定了一些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如《海南省旅游条例》、《海南经济特区森林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规定》、《三亚市水上旅游管理暂行办法》等,但具体到生态旅游资源的约束条款还不够具体和全面。因此,海南省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应在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尽快制定一些针对促进海南省生态旅游发展的地方法规和条例,如根据本省的实际,可制定《海洋生态旅游管理办法》、《生态旅游导游管理制度》等,使生态旅游发展的各环节均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强化保护生态意识

首先,必须建立起正确的生态旅游观念,并且在生态旅游主体层,即决策者、经营管理者、旅游者、当地居民四个层面上形成各有侧重的观念表现。

其次,由于海南的生态系统的相对封闭性和脆弱性,应避免“生态旅游无污染”的误导,要继续普及环保知识,加强生态意识、法律意识的教育。

(三)争取当地居民的支持

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 这种旅游方式应该致力于推进旅游区生态保护、改善当地居民福利状况、低影响等,以激活其保护生态环境的动力以缓解对周围资源的压力。此外,在生态旅游的开发决策方面还要注意考虑当地人的意见,充分尊重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和传统的生活方式,保持地方民族特色,才是海南岛生态旅游持续发展的长久之计。

(三)加大海南生态旅游促销力度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战略实施以来,海南在旅游产品的宣传营销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收效明显,有效打开了国内外市场,近年来到海南旅游的国内外游客不断增多。但是海南旅游的知名度还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海南应该加大国际宣传的力度和广度,引进和利用更多国际重大赛事和活动,精心策划和宣传旅游促销活动,大力宣传海南生态旅游的优势;积极组团参加国际、国内旅游展,进行专项促销和旅游交流活动;利用海南省部分航权开放政策,适当增加欧美地区抵离或经停海南的航线;开展和国内外航空公司、旅游机构、主要旅行商的合作,以达到向国内外成功促销海南生态旅游的目的。

(四)为游客量身定做旅游项目

旅游业只有不断地推陈出新,以满足游客需求为宗旨,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根据海南优越的人文和生态条件,海南可以重点开发观光农业、影视摄制基地特色游、潜水、冲浪运动、水下探险等旅游项目。

观光农业。因为海南是热带地区,作物可以一年四熟,一年四季都适合种植农作物,这就为开发观光农业生态旅游提供了前提。而且观光农业项目的开发既能让游客亲身体验和享受农家生活气息,又能减轻热点观光地人满为患的压力。

影视摄制基地特色游。继冯小刚导演的电影《非诚勿扰2》之后,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把目标瞄准了这个风光秀丽、充满南国风情的海岛作为拍摄基地,众多明星大腕的参与引发了市场的轰动效应,让海南更加充满了吸引力和神秘性。海南就应该紧紧的抓住这个难度的机会,大力利用好明星效应来发展自身的影视基地特色游,也可以进行适度的炒作,积极营销,扩大自身旅游业的知名度。如参观冯小刚电影公社、与明星同游海南等活动,从而吸引到更多的海内外游客来海南旅游。

潜水、冲浪运动、水下探险潜水、冲浪运动、水下探险等旅游项目也都是比较时尚的运动项目,深受年轻人的喜欢,如果能在这些旅游项目中增加旅游者的好奇心和趣味性,一定能充分吸引国外旅游爱好者。(作者单位: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本文是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海南发展生态旅游的SWOT分析(Hys2012-29)” 课题的部分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Hys2012-29

参考文献:

[1]林虎,加快培养适应海南经济发展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

[2]海南省 21 世纪人才战略研究会课题组,关于构筑海南人才高地的建议纲要[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

[3]王文壮,论少数民族教育与海南经济发展[J],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2005

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