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火龙果的栽培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 S66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9-0108-01
火龙果(Hylocereus spp),属仙人掌科量天尺属或蛇鞭柱属植物,又称仙密果、青龙果、红龙果等,原产于中美洲热带地区,后传入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及我国台湾省,现在我国南方的海南、广东和广西等地区也有一定规模的种植[1-2]。火龙果作为一种低热量、高纤维的水果,经常食用能降血压、降血脂、润肺、解毒、养颜、明目,对便秘和糖尿病有辅助治疗的作用,有研究指出红肉火龙果的风味比白肉果佳[3-4]。从目前市场需求来看,推广红肉火龙果种植具有更广泛的市场,笔者于2010年3月开始在东莞市道滘镇南丫滨涌试验基地以台湾祥龙红肉火龙果为材料进行引种试验,此次试种的台湾祥龙红肉火龙果植株长势良好,病虫害较少。试种第1年基础投入(立水泥柱2 625根/hm2、购买种苗10 500株/hm2)15.75万元/hm2,肥料农药投入2.427万元/hm2;第2年肥料农药投入1.746万元/hm2,产量为29.1 t/hm2,按收购价格为8元/kg,收入23.28万元/hm2;第3年进入盛果期,肥料农药投入1.773万元/hm2,产量为35.7 t/hm2,按收购价格为9元/kg,收入32.13万元/hm2;从种植第1~3年,每年地租约1.5万元/hm2, 3年的纯收入约为29.214万元/hm2(未扣除人工费)。火龙果盛果期有10年以上,预计每年产量可达37.5 t/hm2左右,年均纯收入约30万元/hm2(未扣除人工费),未来效益颇丰。因此,在试验地所在地区推广种植台湾祥龙红肉火龙果具有广阔的前景,既可以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又可以补充当地对优质水果的消费需求。另外,笔者经过多年的试验,虽然已经总结了一套成功可行的栽培技术,但从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等方面来考虑,未来应注重推广无公害绿色食品种植模式[5],引用病虫害绿色防控及水肥一体化等技术[6-7]。现将试种结果总结如下。
1 试种概况
试验地位于东莞市道滘镇南丫村滨涌组,属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3 ℃,年平均降雨量1 819 mm,年无霜期360 d以上,年平均日照时数1 834 h,气候温和多雨,试种地为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园土,pH值6.5,适宜火龙果的生长。通过几年试种的观察,台湾祥龙红肉火龙果在试种地具有抗逆性强、抗虫抗病、产量稳定、采摘期长(6—11月)等优良性状,其果实表现出外观鲜红亮丽、果肉细腻甜爽等优质果品,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2 性状表现
所试种的红肉火龙果属攀缘肉质灌木,易分枝,肉质茎深绿色,粗壮,长可达7 m,粗10~12 cm,具3棱;棱扁,边缘波浪状,茎节处生长攀援根,可攀附墙壁、水泥柱以及其他植物的主干;茎节凹陷处具有小刺。开花期5—10月,花蕾着生于茎节处,初为小圆粒状,逐渐长成长筒形;一般18:00后开花,日出后凋谢,花萼黄绿色,花瓣纯白色,倒披针形,直立,花长23~32 cm;花两性,雄蕊多而细长,多达700~960条,与花柱等长或较短,花药乳黄色,花丝白色;花柱粗0.7~0.8 cm,乳黄色,雌蕊柱头裂片多达24枚。从开花至果实成熟,约40 d,果实长圆形或卵圆形,果皮深红色,具卵状而顶端急尖的红色叶状鳞片;果长9~11 cm,单果果皮薄,有蜡质,果肉鲜红,肉绵,无渣,味浓,甜度均匀,平均单果重423 g,挂果时间从每年的6月延续至11月。
3 栽培技术
火龙果一年四季均可栽种,但以3—11月为好,栽后12~14个月开始开花结果,4—11月为产果期,栽植后第2年每株产果20个以上,第3年进入盛果期。火龙果种植方式多种多样,以柱式栽培最为普遍。
3.1 扦插育苗
以春季扦插最适宜,插条选生长充实的茎节,截成长约15 cm的小段,待伤口风干后插入沙床,15~30 d可生根,待根长3~4 cm时移植苗床[8]。育苗床宜选土壤肥沃、排灌方便、通风向阳的田块,整细做畦,施腐熟鸡粪22.5~30.0 t/hm2,掺入谷壳灰15 t/hm2,在整地时施于畦面以下10~20 cm深的表土层;其后再施钙镁磷肥1 500~2 250 kg/hm2,施于4~5 cm深的表土层中,然后把小苗按株行距3 cm栽于苗床,浇透水,并喷洒多菌灵500倍液1次,每隔10~15 d施复合肥75~105 kg/hm2,等长出第1节茎肉饱满的茎段,即可出圃。
3.2 整地立柱
采用柱式栽培,移苗前要先立规格为10 cm×10 cm×150 cm的水泥方柱,水泥柱入土深约30 cm,并用铁丝在水泥柱上方固定1个废旧轮胎,以支撑火龙果枝条攀缘,并防止枝条负重过大或被风刮断。一般立水泥柱1 950~2 700根/hm2,每柱栽4株苗。因红肉火龙果根系透气性强,移苗定植时不可深植,植入约3 cm深即可,初期应保持土壤湿润。
(下转第110页)
(上接第108页)
3.3 土肥水管理
土壤要保持疏松,松土可结合施肥、除草进行,不要伤害根系。施肥主要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施肥量视生长情况和土壤肥力而定,一般每年施用2次腐熟有机肥,每次施11.25 t/hm2。在新枝生长和开花结实阶段可适量追施速效氮、磷、钾肥料,施肥方法多采用淋施。挂果后的植株一般分春、夏、秋、冬季4次施用复合肥,每株25 g左右为宜。开花结果期间要增施钾肥、镁肥和骨粉。火龙果较耐旱、忌渍水,但其迅速生长仍需充足水分,所以要浇足水,向根部浇水,不要整株淋水或田间浸灌[9]。
3.4 合理修剪
火龙果幼苗期需剪除侧枝,宜维持单枝生长,以便集中营养,快速上架。枝条攀缘至水泥柱顶后再摘心,促进分枝,增加侧枝数。生长良好的火龙果自然发芽力较高,每枝可抽发3~5条新枝。每年的营养生长期,每条老枝可视生长空间酌留4条生长健壮的枝条;在生殖生长期间,新萌发的枝条应全部疏去。
3.5 人工授粉
火龙果具有自交结实性,但自花授粉坐果率较低。种植红肉类型火龙果时,要间种10%左右的白肉类型火龙果,以提高结实率。而且火龙果花多为夜间开放,其雄蕊与花柱等长或较短,当昆虫数量少及环境条件不良时,虫媒传粉的成功率也较低,因此需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人工授粉方法主要是人工点授,即将傍晚花开后或清晨花凋谢前采集好的花粉充分混合均匀,再用毛笔蘸花粉点授柱头,使花粉均匀涂抹在柱心处[10]。
3.6 疏花疏果与果实套袋
授粉受精正常后,可用环刻法剪除已凋谢的花朵(保留柱头及子房以下的萼片)。当幼果横径达2 cm左右时开始疏果,每枝留1个无损伤、无畸形、颜色鲜绿、发育饱满、有一定生长空间的幼果,其余的疏除。火龙果果实生长前期不需要套袋,当果皮开始转红时进行套袋,以保持果皮均匀着色,并防止飞鸟、果蝇等叮咬以及外界机械损伤。
3.7 病虫害防治
火龙果果皮具蜡质层,病虫害较少。在多雨季节易感染黄褐病,出现枝条部分坏死及霉斑,最后腐烂,因此在阴雨连绵天气应及时排水,以免感染病菌造成茎肉腐烂,也可使用代森锰锌600倍液喷洒进行防治。幼苗期易受蜗牛危害,可用蜗克等杀虫剂防治。
3.8 适时采收
当果实由绿色逐渐变红色,果实微香、鲜艳时,即可采收。对于长途运输或需长时间存放的果实,宜在果实软化、颜色变暗前采收。采收时,由果梗部位剪下,注意轻拿轻放,避免碰撞挤压,严防机械损伤。
4 参考文献
[1] 张娜,李家政,关文强,等.火龙果生物学及贮运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10(1):229-231.
[2] 李升锋,刘学铭,吴继军,等.火龙果的开发与利用[J].食品工业科技,2003,24(7):88-90.
[3] 张福平.火龙果的营养保健功效及开发利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2, 23(3):49-50.
[4] 陈丽娜,陈石,李润唐,等.红肉火龙果与白肉火龙果品质分析[J].中国南方果树,2011,40(4):69-70.
[5] 李润唐,黄应强,张映南,等.湛江市火龙果绿色食品栽培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2009(3):175-176,190.
[6] 夏敬源.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创新与产业化推广[J].中国植保导刊,2010,30(10):5-9.
[7] 高鹏,简红忠,魏样,等.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J].现代农业科技,2012(8):250,257.
[8] 周禄生,余小平,刘江华,等.红肉火龙果在赣中引试表现及栽培技术[J].中国果业信息,2012(9):59-61.
[关键词]火龙果 病虫害 防治
[中图分类号]S6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7-0049-02
火龙果又名青龙果、情人果,属仙人掌科,原产中美洲,属于热带、亚热带水果。火龙果具有丰富营养,富含大量果肉纤维、花青素、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等,更含有丰富的钙、磷、铁等矿物质,具有美容、保健、治疗等功效。其花朵光洁巨大、芬芳四溢,寓意吉祥,因此作为观赏植物得到人们广泛认可,被称为“吉祥果”。火龙果集水果、蔬菜、花卉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经济价值,被引进我国海南、广西、广东等地进行试种。从化市火龙果种植开始于1996年,目前种植面积已近5000亩。火龙果种植既是生态农业也是高效农业,非常符合从化经济发展需要,但随着从化火龙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病虫害发生也开始蔓延起来,严重影响了火龙果的生产。
一、火龙果常见病害
引起火龙果植株的病害主要包括:茎腐病、基腐病、疮痂病、炭疽病、褐斑病、软腐病、枯萎病、茎枯病、病毒病和溃疡斑等。下面便简单介绍其中几种:
1.炭疽病
症状表现:病发初期时,颈部表面出现大量红色斑痕,斑痕逐渐连接成片且颜色逐渐变为黄色或白色,周围茎皮逐渐松弛,病斑开始突出。接着病茎开始出现小圆形水渍状紫褐色凹陷状斑点,直径一般在0.6-2cm,随即斑点逐渐干枯,颜色也逐渐变为黑色并伴有散生黑色小点。果实上也出现类似斑点并逐渐蔓延成片。
病因分析:属于病毒性传染病,在高温高湿环境尤为严重。火龙果种植过密,通风、透气、透光性差,培肥管理较差,施氮肥过多等都是病发诱因。
2.软腐病
病症表现:病茎在感染后出现水渍状斑点,且斑点向光面成半透明状,斑点逐渐变为褐色并迅速扩张,病叶成充水状,用手按压病叶便会破裂并流出分泌物,后期产生恶臭味导致整片腐烂。
病因分析:软腐病病发与水有直接关系,如果土壤中水分过多或降雨过多,就为病菌繁殖与传播创造良好条件,导致该病迅速蔓延。且在10月份环境温度降低,病株伤口不易愈合时,该病更加猖獗,而在来年3月份左右温度开始上升后,该病症状便会减轻。
3.基腐病
病症表现:火龙果的茎基部发生腐烂情况,茎部组织逐渐变为褐色,茎部到了后期茎肉质组织腐败,呈干腐状。
病因分析:基腐病是由于腐败病菌引起的,这种病菌主要存在在土壤中,碰到水便会游离出致病孢子使茎基部被感染,当茎基有伤口时会使此病发生频率更高。
4.黑斑病
病症表现:病茎表面现实褪色变淡,呈现灰绿色,后逐渐在病茎表面密集的生出黑色小斑点,表皮也逐渐长出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一端成钝圆状,另一端就比较细,分生孢子一般是多胞结构,在多胞中的细胞会有分隔。
病因分析:火龙果如果营养不良就导致其生长较差,更容易被弱病原性真菌感染甚至发病。黑斑病便是由于链格胞菌引起的,而营养不良的植株更容易发病。
二、火龙果病害的综合防治
虽然每种病害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在防治上还是有一定的共同性。
1.控制土壤传播
火龙果的致病菌大部分都能在土壤中存活5年左右,有的甚至可以存活10年之久,这些病菌便是火龙果病害的最初病源。所以人们在种植的时候要注意实施轮作制,可以在轮作中种植一年的水稻或其他的水生作物,也可以种植一些能够分泌杀菌物质的作物,比如葱、蒜等,同时要注意不要种植与火龙果有相似病害的作物。
2.加强种植管理
保证火龙果的营养充足。火龙果营养不足会使火龙果植株弱小,不能抵抗病菌的侵袭,所以种植人员要注意为火龙果施足基肥,并适时的进行追肥,最好选择腐熟的有机肥,也可以适当增加磷、钾肥,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在种植中避免植株过于繁密,使植株能够拥有一个通风、透光的环境,减少细菌的繁殖和传播。在浇灌上避免漫灌或长期喷灌,最好采取滴灌,在田间操作时避免对植株造成伤口。在采摘时也不能过度采摘,否则会导致植株过早衰弱,抗病力下降。
3.注意卫生
火龙果病害的主要诱因就是病菌,所以要注意保持田园的整洁卫生。定期检查火龙果的生长状态,及时处理病株和病茎,防止疾病蔓延。由于火龙果是使用扦插繁殖法,所以种植人员要注意刀具的整洁,定期对刀具进行消毒杀菌,避免长期使用同一个刀具进行修剪,以防病菌交叉传染。
4.化学防治
当发现病害产生后要及时根据不同病害选择不同的药品进行治疗,比如在治疗炭疽病的时候,可以选择多菌灵600倍和爱诺联保2000倍对全部植株进行喷雾预防,在发病后每隔十天左右再喷洒2~3次。种植人员要根据不同时节选择不同的药量,避免病菌出现抗药性。
三、火龙果虫害和防治方法
1.堆蜡粉蚧
虫害表现:此虫主要危害新枝,附着在茎棱的边缘,用口吻插入茎内吸取营养。雌成虫的虫体长约2.5MM,成紫黑色扁球状,有l对翅,腹端有l对白色蜡质长尾。卵囊呈白中带黄的蜡质绵团状,1年可以繁育4-6代,冬天藏匿在植株的裂缝或凹陷处过冬,每年4-5月、10-11月虫量较大,对植株的嫩梢幼芽危害也比较严重。
防治方法:种植人员可以用小木棍绑上脱脂棉或软刷刷去堆蜡粉蚧,进行集中处理。也可以用尼古丁或肥皂兑水进行喷洒洗刷。还可以在火龙果开花期之外,对植株充分的喷洒浇水,以防治堆蜡粉蚧。
2.黑刺粉虱
虫害表现:黑刺粉虱属于同翅目分时刻,主要危害植株的茎,此虫害发生时,可在火龙果的茎尖或茎棱的边缘发现白粉状的附着物,开始是小白点,随着病害越发严重,白点会逐渐扩散。黑刺粉虱主要从茎部吸食植株汁液,影响植物的生长。
防治方法:降低植株密度,增强植株的通风和透光条件。在施肥时适当增加有机肥、磷钾肥,增强火龙果茎部表皮的硬度以及增加植株的营养,增强抗虫能力。种植人员也可以在3月上旬和10月下旬用45%晶体石硫合剂的150-200倍液体进行防治,减少在植株上过冬的虫体和虫卵数量,降低黑刺粉虱的虫体基数。在此虫害的高发期可以选用2.5%天王星2000倍液体或吡虫啉3000倍液替,每隔10天喷洒一次,大约喷洒3次左右就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3.红蜘蛛
虫害表现:红蜘蛛属于蛛形纲叶螨科,此虫的分布十分广泛,危害的植物种类多达llO多种,对火龙果则主要危害其植株新梢。雌性红蜘蛛呈深红色,体侧有椭圆形黑斑。虫卵根据越冬与非越冬而分别呈现红色和淡黄色,其孵出的幼虫也分别是红色和黄色。
防治方法:在红蜘蛛虫态整齐的第一代幼虫发生期,用水胺硫磷和石硫合剂配成的混合妖姬进行喷洒,效果十分好。这种混合药剂的制作方法为:750-1000KG的水和石硫合剂原液调制成的波美度石硫合剂,再混入45%水胺硫磷乳油500ML,得到1500-2000倍的混合药液。
4.飞虫类害虫
虫害表现:飞虫类害虫包括毒蛾、金龟子等,这些害虫对火龙果的嫩茎茎尖危害严重,且具有种类多、分布广、生活隐蔽的特性,很难防御。
防治方法:飞虫大部分都具有趋光性,所以可以在夜晚利用灯光进行诱杀,或人工进行捕杀。也可以使用药物喷洒进行驱杀。种植人员可以在初春时喷洒砒酸铅200倍溶液进行预防,在虫害爆发后可以喷洒50%久效磷500倍溶液进行防治。
四、结语
火龙果在其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严重影响着火龙果的种植与产量。由于我国引进火龙果时间尚短,在果园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上依然较为落后,在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实用、有效的病虫害预测系统,加强果园管理、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大规模病虫害。
参考文献
[1]刘峰,火龙果常见病害及其防治[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1(02).
[2]林巧蔚,火龙果的高优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1(02).
[3]梁秋玲,韦健,李孝云,王力前,火龙果茎腐病病原鉴定及室内药剂毒力测定[J],中国南方果树.2011(01).
一、火龙果栽培技术
1.建园:主栽品种为红皮红肉品种“珠龙”,采用725钢架连栋大棚。定植前耙平土壤,南北向起垄,每棚3垄,每垄宽240厘米,挖穴规格80厘米×80厘米×20厘米,每穴施优质腐熟有机肥10公斤+氮磷钾复合肥0.15公斤,肥与土壤充分混匀整平后定植。4月栽苗前每垄中间埋入直径10厘米、高180厘米的水泥柱,柱间距150厘米,埋土深50厘米,地上部分130厘米。在立柱四周挖4个定植穴,深10厘米,长、宽各20厘米,每穴定植1株幼苗,种植宜浅不宜深,定植初期应保持土壤湿润。同时配置一定数量(配置比例为9∶1)的白肉品种授粉树。
2.肥水管理:每年1月轻翻表土,每亩施钙镁磷肥50公斤、商品有机肥50公斤、复合肥15公斤、硼肥0.5公斤;4月前,在每个水泥柱下追施羊粪5公斤;6月至11月追施促花壮果肥,每批幼果长到核桃大小时,于9时以前或16时以后根外喷施0.2%镁硼锌铁+0.2%磷酸二氢钾。火龙果连续开花结果的批次因生长环境而异,以浙江省温州地区为例,一年可采收10批次果,从5月下旬始花到10月下旬,其中8月至10月产果较集中,每半个月左右一批果。因此,在花蕾生长期和幼果膨大期要注意分次施肥,每批幼果膨大前期,每亩施45%复合肥5公斤左右。每批果采收后,每亩追施5公斤氮磷钾复合肥促进恢复生长。水分管理上,火龙果花芽分化期应注意使土壤保持适度干燥。6月果实核桃大小时水肥同施,遇干旱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促进果实膨大。进入雨季应及时开深沟排水,否则会造成裂果。冬季为增强植株抗寒力,要控制浇水。
3.枝条管理:当枝条长至25~40厘米时开始绑束,距地面20厘米处将枝条较平整的一面贴在水泥柱上绑定,绑得要松紧合适,不要太紧,之后根据枝条生长情况,每隔35厘米绑一次,使枝条沿水泥柱向上单枝生长。当枝条与水泥柱高度一致时,及时剪去枝条顶梢以促其分枝,并使分枝自然下垂。剪枝时,保留距顶部10厘米的芽培养结果枝,10厘米以下的萌芽全部摘除。当二级分枝长至65~85厘米时摘心,同时抹去结果枝上多余幼芽,促花芽形成。第一年留7~8个结果枝为宜,以后每年视生长情况增加健壮枝条,在二级结果枝靠近基部再留1个结果枝,其他萌芽全部抹除。正常生产树每株留结果枝9~12个,枝条应分布均匀。果实发育期间,新萌发枝条应全部疏除。采收后疏除下垂老枝和过密枝,结果枝可产果3年以上。
4.花果管理:火龙果开花时间在20时至第二天6时,开花当天晚上可收集花粉进行人工授粉。10月上中旬夜温低于20℃时开始覆盖棚膜,11月中旬覆盖内膜以防冻害。火龙果花期长,开花能力强,在肥水充足的条件下一个枝条往往同时萌发多个花蕾,易争夺树体养分,应及时疏蕾,每个枝条保留3~4个花蕾,当花苞长至5厘米左右时疏花。谢花着果后疏果,每枝留1个幼果,其余摘除。经30天左右生长期,果实果皮由绿色转红后6~8天为适宜采收期。对于长途运输或需长时间储藏的果实,宜在果皮颜色转红后第三天,成熟度达85%左右时采收。采收方法是在果实基部带叶剪下,不能伤及枝条主脉。采收后及时分级包装销售或储藏。
二、大棚套种番茄技术
1.定植:9月中旬翻地做垄,每亩施腐熟油枯肥50公斤、复合肥25公斤、磷肥25公斤、钾肥15公斤。9月下旬覆盖黑色地膜。10月上旬定植25天苗龄的“圣地斯602”番茄苗,栽于垄两边,株距35厘米,每亩栽苗1500株。
贵州,中国唯一一个兼具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的省份,独特的气候有利于各种生物的繁衍生长。全省24个县土壤富含硒元素等人体需要的有益微量元素,工业污染少,农药、化肥施用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是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理想地域。
布依、苗、汉、水、侗、瑶、回、彝、壮、土家、仡佬等49个民族,繁衍生息在这片多山的土地上,多民族的融合,各种特色饮食文化的背后,孕育了贵州丰富多彩的特色农产品。
有两个巧合的数字:贵州省平均海拔1100米,风调雨顺的年头,贵州的粮食产量约为1100万吨。这个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高原省份,山地面积占92.5%,73%为喀斯特地貌,耕地面积少,粮食仅能实现农村人口的基本自给。
没有突破性的科技,光靠粮食是不能实现农民增收的。“就目前而言,增加农民收入,最现实、最持久、最有潜力的是面向市场需求,结合本地实际,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2012年7月,在贵州省农业结构调整现场会上,贵州省委副书记陈敏尔提出,“贵州农业要突出生态特点、山区特点,突出气候多样性、生物多样性、资源多样性,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将贵州独特的气候、生态、生物多样性的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发展有市场、有潜力、有效益的经济作物,培育有竞争力、带动力、辐射力的特色优势产业。”
目前,贵州已形成北部地区的粮、畜、茶生产基地,南部地区面向珠三角地区的蔬菜、精品水果生产基地,西北部地区的草食畜牧业和马铃薯生产基地。
烤烟、油菜、白酒是贵州的传统优势产业,而草地生态畜牧业、蔬菜、茶叶、马铃薯、精品水果、中药材、特色杂粮、油茶、冷水鱼等产业,正在这块高原上崛起。
草地畜牧,生态健康
贵州耕地资源稀缺,但草山草坡广袤,良好的自然生态、空气、土壤、水源,对畜禽的牧养提供了天然的运动场所,林下鸡、放养猪、放养鸭鹅,牧羊、牧牛,猪、鸡、牛、羊生活在这绿色的环境中,尽显生态畜牧业的生机与活力。
省农委主任刘福成对此有一个形象的说法:“贵州的牛羊,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走的是路。”
贵州有天然草地面积6430万亩,天然草地类型多,饲草饲料资源丰富,天然牧草品种数量居全国第二位,每年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鲜草产量5000多万吨,加上利用退耕还林地和冬季农田种植优质牧草,每年鲜草总产量可达6000多万吨。与此同时,每年还有1100多万吨农作物秸秆和600多万吨藤蔓可供家畜利用,可饲养草食动物达2500万个黄牛单位。
2007年和2008年,贵州省累计投入资金2.85亿元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省级财政扶贫资金每年每个县至少要投入500万元。目前全省55个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中,已有33个县被列入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县。
贵州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的模式是,为贫困户免费发放20只基础母羊、600元圈舍补助、160元草地补助,由扶贫部门和畜牧部门组建的草地畜牧中心免费提供技术服务、技术指导和防疫,肉羊统一销售。3到5年后,贫困户再将20只基础母羊转给另外的贫困户,实现滚动发展。
贵州全省森林覆盖率达40%以上,良好的森林植被和众多的山间盆地形成了理想的天然隔离屏障,有利于动物疫病的防控。还有很多没有被病菌污染的净土,在这些地方建养殖场,可以走不免疫无疫之路。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让贵州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沛,雨热同季,以省为单位,贵州是在自然状况下符合畜禽养殖最适宜的温度区域。饲料的转化和报酬较高,饲养成本低。独特的气候条件,使得夏天圈舍不用降温、淋水和抽风设备,冬天不需取暖、保温和防风设备,水电、建圈舍的成本大幅度降低。
全省有地方优良畜禽品种45个,在全国排位第二,其中有香猪、关岭猪、矮脚鸡、乌蒙乌骨鸡、三穗鸭、关岭牛、贵州黑(白)山羊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优良地方畜禽品种。这些品种品质优异、味道鲜美、生态健康,具有“土、香、纯、净”等特点。
开阳县的贵阳台农生态猪场,是目前贵州省最大的生态养猪基地。这里的猪享受着添加了有益菌、中草药,用纳米技术生产的“酸奶饲料”、“三宝饲料”和“无抗生素自然猪饲料”,是贵州市场无抗残留的优质生态放心猪肉基地。台农公司还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带动4000余农户通过生态养猪发家致富,并制定了保护价收购策略,使农户放心养猪。
山水黔灵,天绿珍蔬
作为全国蔬菜优势区,贵州具有大范围、大规模生产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蔬菜和有机蔬菜的产销优势,除12-2月喜温蔬菜生产量较少外,各类蔬菜都能露地或辅以简易设施大规模周年生产上市。
从广东到贵阳来经营蔬菜的吴先生说,是贵州的土、水、空气、天气等自然条件让他们选择这里建设绿色蔬菜基地。“其实我们在广州也有种植基地,但我们发现,即使是在技术、人力以及种植过程甚至是技术产品开发均相同的情况下,广州种出来的菜也没有贵阳的好,因为这里的生态环境决定了品质。”
吴先生通过从广东引进先进技术,再与当地生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生产。“我们除了使用有机农药和有机肥之外,还在种植过程中引入生物剂,它不仅可以松化土壤,还能够让其根系发达,增加吸收,这是已经经过实践检验的。”
“而且以夏天为例,广东的温度基本上维持在三十七八摄氏度,无法种植西红柿,而贵州在这个季节却可以,这样我们就可以把贵州的蔬菜销往沿海。”吴先生说,正是这样的市场需求促进了贵州蔬菜的外销。
地处黔东南州的榕江县,是贵州得天独厚的“天然温室”,原来由于受到交通条件的限制,优质蔬菜只能零星地销往周边县市和贵阳、湖南等地市场。厦蓉高速公路和贵广高速铁路的建设给榕江县带来了商机。为带动全县标准化蔬菜生产,通过招商引资,4年前,广东客商李成龙就到榕江县投资了5000多万元,注册了丰源绿色农业开发公司,目前,该公司已建成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所生产的蔬菜主要供应珠三角地区。
今年8月20日,在广州举行的农业招商暨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中,罗甸县边阳镇绿青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唐应琼带去了400多件菜心前来“试水”,没想到卸货的时候就当场卖掉近百件,还卖出了每公斤9元的高价。有两个老板知道她的菜心即使是在冬天也不会断货后,要求与她签订长期供货协议。
以前是外地菜进贵州,现在是贵州菜销全国。据了解,以“黔山”等品牌为代表的时鲜蔬菜鲜销国内20余个省市区和港澳地区。以“老干妈”等品牌为代表的蔬菜加工制品销往全国各主要城市,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84 年,陶华碧女士凭借自己独特的炒制技术,推出了别具风味的佐餐调料——风味豆豉,令广大顾客大饱口福,津津乐道。原本是贵州特色调味品的“老干妈”,如今成了风味辣椒调味制品的代名词,成了全国和世界众多消费者佐餐、烹饪必备佳品。“老干妈”主要生产风味豆豉、油辣椒、鲜牛肉末、水豆豉、风味腐乳等20余个系列产品,是目前国内生产及销售量最大的辣椒制品生产企业。“老干妈现象”展现的,是贵州蔬菜及其加工制品的高品质。
贵州绿茶,秀甲天下
“贵州绿茶,秀甲天下”,这个人们曾经陌生的概念,正在变成国内外消费者的共识。近年来,贵州省每年都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等全国10多个城市举办万人品茗活动,掀起了贵州绿茶的旋风,上百万消费者免费品饮了地道的贵州高山生态有机茶。
中国是茶的故乡,贵州是茶树的原产地之一,目前,世界上发现唯一最早的茶籽化石在贵州,距今100万年。历史上,贵州有大量的茶叶成为皇室专用茶,1956年,品尝都匀毛尖后,欣然回信:“茶叶很好,今后山坡上多多种茶,此茶叶可命名毛尖茶。”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多云雾的特点,使贵州成为出产高品质绿茶的理想区域,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出的贵州茶叶香高馥郁、滋味鲜爽醇厚、汤色明亮。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石阡苔茶、梵净翠峰、瀑布毛峰等一批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快速成长。
目前,贵州茶园总面积从全国第十位上升到第二位(绿茶居全国第一位),茶园面积466万亩,近年来荣获省部级以上金奖的茶叶产品420个, “湄潭翠芽”获中国驰名商标,都匀毛尖获得“世博十大名茶”称号,“遵义红”、“正安白茶”名声鹊起,受到消费者热捧。
5月16日,贵州省召开了茶产业发展大会,贵州省农业委员会主任刘福成提出,要把茶产业与多彩贵州旅游文化宣传结合,围绕高速公路沿线、重要景观通道、风景名胜区、乡村旅游目的地,建立一批休闲观光茶园。
记者采访途中,不时可以看见高速公路上与茶相关的广告牌,据介绍,贵州是全国茶区高速公路沿线广告最多的省份,对茶产业的宣传,促进了茶旅产业的融合互动。
7月上旬,2012“中国·贵州国际绿茶博览会”上,展厅正中的贵州馆最吸引人,穿戴着民族服饰的采茶女一亮相,就引起众人的关注,而鲜有的雷公山银球茶、苗茶、雷山清明茶等贵州绿茶也受到了青睐。
贵州处处青山绿水,四季云雾缭绕,林中有茶、茶中有林、林茶相间,土壤富含硒、锌、锶等有益微量元素,干物质积累丰富、叶底嫩绿厚实。贵州出品的茶,是安全的茶,健康的茶。
多彩贵州,神奇马铃薯
早在17世纪初,马铃薯就开始传入贵州。
省农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胡继承介绍:近10多年来,贵州成为全国马铃薯生产发展最快的省份。从2000年到2011年,马铃薯种植面积由716.3万亩发展到1000.5万亩,增长了39.7%,居全国第三位;鲜薯总产量从623万吨增加到946.9万吨,增长52%,居全国第四位。贵州88个县市都有马铃薯种植,其中42个县市被农业部规划为全国马铃薯优势产区。
贵州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孕育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类型,年均温14~16℃,尤其是黔西北乌蒙山区的威宁、毕节、水城、纳雍、赫章等县市,气候温凉,与马铃薯原产地非常相似,再加上良好的植被、优越的生态环境,为马铃薯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贵州由于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干物质积累,马铃薯产品品质好,淀粉含量高,且可以露地储藏,能满足加工业每年7个月的原料供应,加工业发展潜力巨大。基于马铃薯种薯生产的特殊气候要求,贵州成为南方马铃薯种薯的主要供种区。同时,生态类型多样,立体农业特点突出。
胡继承介绍:贵州一年四季均可种植马铃薯,秋收薯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地区,春收薯、夏收薯遍及全省,可以实现周年生产、周年上市。贵州的水、大气和土壤等资源受污染较轻,农用化学品施用量整体偏小,环境状况优于工业发达省区,是我国最适合发展马铃薯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地区之一。
如今,在贵州的南部、东部、北部与广西、湖南、四川、重庆交界的低热河谷各地区,着重利用冬闲田土生产优质早熟菜用型商品薯,上市时间可安排在4-6月,这正赶上全国鲜薯供应的淡季,由于收益好,农民种植积极性高。
冬洋芋、春洋芋、秋洋芋,季季生辉;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自成体系;马铃薯加工、营销,如火如荼。到2015年,贵州将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马铃薯产区,南方最大的商品薯生产基地、脱毒种薯供应基地和重要加工基地,马铃薯产业成为农业农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
秀美山川,精品水果
贵州地处多种气候交汇的过渡性地带,果树资源十分丰富,能生产从南亚热带到温带的各类优质水果。
贵州名优果品荟萃,有“五榕”、“都柳江”、“苗疆”、“金谷”、“乌江”、“樟江”等特色水果品牌,初步形成都柳江、清水江、南北盘江等河谷区的优质柑橘基地,苗岭和乌蒙山区域优质梨基地,大中城市近郊及著名旅游景区精品时令水果基地,威宁、长顺、桐梓等中高海拔区精品苹果基地,罗甸、关岭、望谟、贞丰、册亨等低海拔河谷区精品火龙果基地,水城、修文、丹寨、施秉等精品猕猴桃基地。涌现出 “威宁冰心苹果”、“长顺高原红苹果”、“凉都红心猕猴桃”、“开阳富硒枇杷”、“罗甸火龙果”、“荔波蜜柚”、“三都水晶葡萄”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水果品牌。
省农委副主任徐天才介绍:“贵州优越的生产条件,吸引了山东、浙江等各地客商来黔投资发展果业,这里已成为有识之士投资兴业、休闲安居的绿洲。”
火龙果原产于巴西、墨西哥等中美洲热带沙漠地区,在贵州南部红水河谷、南北盘江两岸茁壮成长,艳丽的红色打破了喀斯特山区石头山上单调的色彩,火龙果耐瘠、耐旱、嗜钙、适应性强的特性,使得它稳稳扎根贵州南部低热河谷山区。贵州独特的气候、生态环境孕育了贵州火龙果富含膳食纤维和钙、锌、硒等营养元素,具有低脂肪、低热量等特点,先后获成都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第三届贵州农产品展销会名特优产品称号。火龙果是贵州精品水果产业“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树种之一,到2015年,全省优势区域火龙果种植面积将达到30万亩,使贵州成为中国最大的火龙果标准化生产基地。
黔南州的荔波县是新兴的旅游胜地,风景秀丽如漓江的樟江,蜿蜒于喀斯特地貌的群山间,有着68级叠瀑的小七孔景区,四季均吸引着纷至沓来的游客。“荔波樟江流域精品水果和特色蔬菜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正是利用荔波优越的喀斯特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势,在荔波樟江两岸——小七孔沿线,建设标准化果蔬示范基地。与旅游观光相结合的精品水果等产业发展的“荔波模式”,成为贵州省发展特色农产品的新亮点,而樟江两岸漫山遍野的蜜柚又是荔波精品水果中的主打品种。荔波县农业局吴帮定局长介绍:“通过项目扶持、技术支撑、政策倾斜等方式,荔波蜜柚发展很快,全县蜜柚面积5.6万亩,其中结果面积为2.5万亩,年产量5万吨。荔波县现在已经成为贵州省柚类的主要生产基地,预计到2015年全县蜜柚年总产量达15万吨。”
荔波蜜柚于上世纪90年代从福建平和引进种植,经过多年选育,现培育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白肉、红肉、黄肉等优质品种。荔波蜜柚果大,果面淡黄色,皮薄、囊瓣大,果肉饱满、柔嫩、化渣、酸甜适度、香气浓郁,富含维生素C以及镁、钙、铜、铁等10多种矿物质营养元素。特殊的地理环境,让从福建引种的蜜柚,似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势头。
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
贵州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目前栽培种类110多个,天麻、杜仲、半夏、石斛、吴茱萸、何首乌、头花蓼、羊藿、太子参、续断等40多种药材的规范化试验示范基地有70多个,规模达20多万亩。
9月6日,贵州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 2011年贵州省中药材种植和野生保护抚育总面积为287.51万亩,总产量62.53万吨,总产值34.03亿元。杜仲、黄柏、厚朴等29个品种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超万亩。何首乌、太子参、头花蓼、羊藿4个品种通过国家GAP认证,有剑河钩藤、大方天麻、德江天麻、赤水金钗石斛、连环砂仁、顶坛花椒、威宁党参、正安野木瓜和织金竹荪9个品种获得地理标志认证。
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天然药库贵州所产药材,不少品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如贵州半夏在日本曾享有“免检”殊荣,天麻享有“贵天麻”之誉称;茯苓以皮细、肉嫩、色白,加工成各种饮片,深受国外用户好评;天然冰片,在国内是独家生产;石斛,则是国内主产区之一;施秉太子参已成为全省贫困山区药农脱贫致富的主要中药材品种,也被列为贵州省“十二五”重点发展品种,到2015年将达10万亩规模。当地人士称,“施秉牛大场镇的太子参产量差不多占据了全国一半的市场,国内太子参的价格起伏要看牛大场镇的‘脸色’。”
贵州中药材种植的产业化、规模化成为趋势,其中,企业的所起的带动作用甚为重要。据了解,贵州百灵药业就是这样一家龙头企业,百灵药业目前在省内已实施的中药材种植项目有四个:一是GAP种植基地项目,分别在紫云、赫章两地实施;二是太子参种植项目,与三元太宝在施秉县合作建设太子参种植示范基地及在六枝特区建设太子参种植示范基地;三是山银花种植项目,与紫云县惠农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建设山银花种植项目;四是虎耳草GAP种植项目,建设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及赫章县虎耳草GAP种植基地。龙头企业的示范性,带动产业发展的效应已经凸显。
贵州冷水鱼,美味天下绝
贵州是山的王国,素有“公园省”之美誉,古夜郎的神奇秀美离不开水的滋养。磅礴逶迤的群山之下蕴藏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尤以冷水资源最为丰富,年径流量高达259亿立方米,储量达181亿立方米。这些地下水主要由岩溶水与地下暗河构成,水温相对恒定,处在15—20℃之间,是全国少数几个适合冷水、亚冷水性鱼类养殖的地区之一。此外,水库底层水和冬季江河湖泊的水天然纯净,矿物质丰富,成为养殖冷水鱼的绿色家园。
2009年以来,贵州省通过整合多种水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加大了网箱和冷流水鱼类等的养殖模式、实用性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力度,全省渔业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年均递增达15%以上。2011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10.88万吨,其中大水面养殖和冷流水等特色养殖成为全省水产品养殖亮点,冷流水养殖产品产量已达0.8万吨,网箱养殖面积达212万平方米,产量6.1万吨。这些具有贵州特色渔业的兴起, 不仅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还满足了普通百姓对美味佳肴的需求。
贵州的山是通灵的,贵州的水是传情的,贵州的人是淳朴的,踏上贵州这块多情的土地,鲜美的冷水鱼更会让人流连忘返……
茅台原料,特色杂粮
茅台酒,可谓贵州的第一名片,其幽雅细腻、丰满醇厚、回味悠长的芳香,迷倒众生。
贵州省农委副主任徐天才说,茅台酒是独特地域和特殊原料的自然天成之作,茅台酒奇香独秀的一个重要元素,是采用当地特有的红缨子高粱作为原料。
分布在贵州仁怀、习水、金沙等地的糯质高粱品种“红缨子”,与东北及其他地区高粱不同的是,颗粒坚实、饱满、均匀,粒小皮厚,支链淀粉含量达95%以上,蛋白质含量在8-10%,其截面呈玻璃质地状,十分有利于茅台酒工艺的多轮次翻烤,使茅台酒每一轮的营养消耗有一合理范围。茅台酒用高粱皮厚,并富含0.3%-0.4%的单宁,通过茅台工艺发酵使其在发酵过程中形成儿茶酸、香草醛、阿魏酸等茅台酒香味的前体物质,最后形成茅台酒特殊的芳香化合物和多酚类物质等。这些有机物的形成与茅台酒高粱及地域微生物群系密切相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茅台酒富含一定的多酚类物质,适量饮用,不伤肝,还能治糖尿病、治感冒呢。
贵州以高粱、薏仁米、荞麦、芸豆、芭蕉芋等为代表的小杂粮有独特的优势,多种植在无污染源、工业极不发达的地区,尤其是高海拔山区,生产中不施用农药、化肥,其产品是自然态和原生态,无有害物质,是人类“回归大自然”中颇受青睐的天然食品源。由于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多元化,特别是杂粮品种所独具有口感风味和一些小杂粮如薏仁米、苦荞等所具有的医疗保健功效,小杂粮已经引起广大消费者和市场的关注。人口老龄化带来对保健品的需求以及保健仪器的开发,为杂粮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特色小杂粮营养丰富,含有特殊的营养成分,加工方便,食用方法多,具有广泛的消费人群。
贵州得天独厚的喀斯特地貌及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哺育出的优质杂粮,造就了诸如贵州茅台、习酒、珍酒等众多知名酒类品牌和“百里草海”、“雾峰”、“毛大”牌苦荞产品等具有潜力的优质杂粮品牌。
薏仁米是一种药食同源的作物,富含锰锌铁等多种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具有良好的药效和保健功能。兴仁县薏仁米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中国薏仁米之乡”, 成为全国乃至东南亚地区的薏仁米销售集散地,其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及出口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
芭蕉芋富含淀粉、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份,用途极为广泛,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作物及生物资源,兴义市用芭蕉芋加工的淀粉产品主要销往广东、广西、上海,并出口到日本、越南及周边的东南亚国家。
好山好水出好粮,贵州小杂粮以其优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淘宝贵州,广阔市场
贵州省委副书记陈敏尔是浙江人,2012年8月22日,中国·贵阳国际特色农产品交易会上,陈书记从老家邀请了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马云、淘宝网总裁姜鹏等出席了开幕式,而就在当天,集合贵州省原产地名酒、名茶、美食、药材等特色商品的淘宝网“特色中国-贵州馆”()正式上线,销售包括贵州白酒、贵州绿茶、辣椒制品、天麻、腊肉香肠等数百种极具贵州特色的农产品,仅试运营一天,就创下近3000万元的不凡交易额,成交白酒4万瓶、茶叶1.5万份、野生核桃1万斤、薏仁米10吨。
“贵州立体农业特征明显,适宜发展特色农业,一批特色农产品已享誉全国。淘宝非常有信心,通过双方的强强合作,把贵州省的特色农产品通过淘宝网销往全国各地,送到数以亿计的消费者手中。”淘宝网总裁姜鹏表示,淘宝网将在全国打造31个“特色中国”土特产馆,通过电子商务帮助全国各地搭建特色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贵州馆”是已经上线的5家之一。
与贵州馆同步上线的还有名为“发现贵州之宝”的特色主题活动,通过贵州馆,全国消费者几乎将贵州特色产品一“网”打尽。
关键词 红心猕猴桃;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安徽宁国
中图分类号 S663.4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9-0098-02
为落实农业供给侧改革政策,发展休闲农业,带动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宁国市汪溪街道汪溪村落花荡自然村,2014年底开始以租赁的形式流转了33.33 hm2水田,建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天地庄园。庄园始建宗旨是要建成一个集生态种植、休闲采摘、旅游观光为一体的高端优质水果生产基地。庄园内种植了20 hm2优质红心猕猴桃、逾1.33 hm2红心火龙果(高标准温室连栋大棚)、逾4 hm2车厘子和逾5.33 hm2蓝莓。通过近几年的生产,摸索出了一套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现将其总结如下。
1 选址建园
选择水源充足、排灌设施良好的地方建园,要求土壤种类轻壤土、砂壤土,土壤pH值5.5~7.5,地下水位在1 m以下。@地采用南北行向,内设作业小区,小区最长不超过150 m,宽40~50 m。田间配置作业道、排灌渠道,园地两端留出田间作业机械通道。
2 苗木栽植
应选择品质好、果形美、丰产性好、抗逆性强、耐贮运的品种。天地庄园选择了口感较好的红阳猕猴桃。春季栽植在萌芽前进行,秋季栽植在落叶后进行,栽植密度1 650株/hm2,雌雄株搭配比例不低于8∶1。要注意选择花期与雌株基本相遇、花粉量大、亲和力强的雄株[1]。用钢筋混凝土搭“T”形架,在定植当年立架,立柱尺寸为3 m×3 m。
3 整形修剪
3.1 蔓形构建
定植时留1枝主蔓,用小竹竿竖立在植株旁,用绳呈“∞”形引绑,使其垂直攀沿上棚架。第1道铁丝上固定主干,主干长度1.5 m左右;在接近架面的主干上部培养2个主蔓,二者夹角60°,将其固定于第2道铁丝上;从主蔓的两侧每隔30~40 cm留1个结果枝,结果母枝与行向垂直,均匀分布在 “T”形架的顶层水平面上。
3.2 夏季修剪
3.2.1 抹芽。萌芽期开始对主干、主蔓及侧蔓上着生的位置不当、过密、重叠芽进行及时抹除。一般主干上萌发的潜伏芽应全部疏除。
3.2.2 疏枝。当花序可以辨认、新梢生长至15~20 cm时将下一年无用的徒长枝、过密枝、细弱枝、发育枝、双芽枝及病虫枝全部疏除。
3.2.3 绑枝。为了使枝条在架面上均匀分布,在新梢长至30~40 cm时对枝条进行固定绑缚,注意防止拉劈。根据生长势对结果母枝进行引绑,使其占据合理空间。生长势弱者可采用垂直引绑,促其由弱转强;生长势强者则采用水平引绑,使其上所有枝芽全部处于相同角度;生长势中庸者采用倾斜式引绑,促使其生长与结果达到相对平衡[2-3]。
3.2.4 雄株修剪。将雄株枝条进行回缩,从基部疏除已连续开花2~3年的花枝,同时连同过弱枝、过密枝一同疏除,保留强壮的发育枝和部分当年开花的花枝。
3.3 冬季修剪
落叶后至伤流期前2周进行冬剪,时间以12月下旬至翌年2月中旬为宜。疏除过密枝、枯死枝、重叠枝、病虫枝、细弱枝、无利用价值的根蘖,多留短粗枝,少留细长枝。根据架面面积留结果母枝3~5个/m2,更新枝上留芽5~8个,除更新枝外,其他从基部至主干上萌芽的枝全部从基部剪除。
3.3.1 结果母枝的更新与选留。结果母枝为当年抽生的春梢、夏梢,以春梢为主。最理想的结果母枝为基部直径1 cm以上、长度1 m以上;长度为30~100 cm、生长中庸的发育枝和结果枝,也是较好的结果母枝选留对象。结果母枝优先选用距主蔓较近、生长健壮的发育枝和结果枝,其次选留生长中庸的枝条,短枝在缺乏枝条时适量选留填空。成年树冬季修剪时要更新当年结果母枝,将原来的结果母枝(老枝)回缩到更新枝位附近或完全疏除,结果母枝的枝条应剪到饱满芽处[4]。每个结果母枝上需保留一定量的有效芽数,红阳品种的有效芽数为35~48个/m2。
3.3.2 培养预备枝。将靠近主蔓的枝条剪留2~3个芽作为更新枝,为下年培养预备枝。为了保证树冠内通风透光,其他枝条全部疏除。
4 花果期管理
4.1 授粉
猕猴桃果树为雌雄异株,且花期较短。猕猴桃雌花开放后5 d之内均可以授粉受精,一般以花后1~2 d授粉效果最好。生产上以人工授粉为主,昆虫授粉为辅助。4月下旬至5月上旬花期在果园内放蜂或采集刚刚开放的花粉进行人工授粉,每朵雄花可授7~8朵雌花。
4.2 疏花疏果
猕猴桃从母枝抽生的结果枝上结果,1个结果母枝能抽生10~20个结果枝;结果枝一般长8~10 cm,少数长20 cm左右;每个结果枝坐果4~8个。疏果在5月中下旬(花后1~2周内)进行,根据4~6∶1的叶果比留果,疏除同枝上的顶果和尾果,疏去授粉受精不良的畸形果、扁平果、伤果、小果、病虫危害果、日灼果、过多果等。注意控制全树的留果量,成龄园留果 35~45个/m2。红阳盛果期产量稳定在22.5~30.0 t/hm2之间[5-6]。
5 土肥水管理
5.1 土壤管理
猕猴桃栽培土壤要求有机质含量在1.5%以上,pH值5.5~7.5,营养元素齐全。新建园每年秋季结合施用基肥进行深翻扩穴。挖沟定植的,在定植沟两边改土。3年内全园通翻1 遍,以后每隔5年进行1次。挂果树应在9―10月果实接近采收或采收后进行。
间作可增加果园有机质、减少灌溉次数、改良土壤结构、减轻病虫危害、改善果园生态环境等。间作物与幼龄树主干距离一般应保持50~100 cm,随树冠扩大,逐年缩小间作范围,定植4年后停止间作。未间作的在7―9月高温干旱时割草覆盖。经常保持土壤疏松、肥沃、无杂草、不干旱、不积水。有条件的情况下,取客土进行培土。
5.2 施肥管理
猕猴桃果园施肥以有机肥为主,一般在开花前期及11月至翌年2月进行施肥,秋季果实采收后至落叶前施少量的复合肥作基肥。幼龄园基肥施用结合深翻改土进行,3年后改用撒施,将肥料均匀撒于树冠下,然后深翻10~15 cm。幼年树追肥在离树主干50 cm处挖穴深10~20 cm施入。成年树施肥采用环状沟施或穴施,施肥位置在树冠滴水线附近,离树主干100 cm。施肥后应及时灌水,最后一次施肥应在采收期30 d前M行。
5.3 水分管理
5.3.1 灌水。水质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量要求。土壤湿度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为宜,低于60%时应灌水。夏季高温干旱季节,气温持续在35 ℃以上,叶片开始出现萎蔫时,应立即进行灌溉。伏旱秋旱应在早晨或傍晚灌水。
5.3.2 排水。果园内主排水沟深60~100 cm,支排水沟 30~40 cm,及时清淤、疏通排水系统,多雨季节或积水时要及时排水。
6 病虫害防治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综合利用多种防治措施,尽量不施用化学农药。
6.1 农业防治措施
选择抗病虫品种,与其他与猕猴桃没有相同病虫害的果树混栽;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树体抗逆能力,营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园内小气候;剪除病虫枝、树干涂白、深翻树盘,减少病虫侵染源。溃疡病的防治,可在修剪后全树细致喷洒3~5 °Bé石硫合剂。
6.2 物理防治措施
在园内放置黄(蓝)板、杀虫灯等;人工捕捉等。金龟子、黏虫利用黄板、杀虫灯等物理方法防治。
7 采收
一般单果重达90 g,长势较好的达100 g时采收。以游客分期分批采摘为主。露水未干、中午太阳直射高温及雨天和雨后,均不宜采摘。
8 参考文献
[1] 叶海峰.浅谈红心猕猴桃栽培技术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5(12):90-91.
[2] 王国兆.红心猕猴桃引种栽培技术[J].南方园艺,2015(2):3-4.
[3] 潘颖.红心猕猴桃丰产栽培技术要点[J].南方农业,2016(9):49-50.
[4] 李敏.红心猕猴桃栽培技术[J].安徽林业科技,2016(增刊1):85-87.
关键词 果树;设施栽培;微环境;要求;无公害;生产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6.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9-0084-02
果树设施栽培是指利用塑料大棚、温室或其他设施,通过改变或控制果树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水分、二氧化碳、光照、温度等)来对果树生产进行调控的一项新技术[1-4]。我国的果树设施栽培起步较晚,但在葡萄、草莓、桃、杏和樱桃上发展很快,其栽培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果树设施栽培对微环境的要求及其无公害生产技术总结如下。
1 果树设施栽培对微环境的要求
1.1 光照
光合作用是果树形成产量和品质的唯一途径。葡萄的生长发育受设施及其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在以促成栽培为主要目的的情况下,葡萄的收获期可明显提前。对桃、草莓、葡萄、砂梨等的研究均表明,设施内的果树叶片大而薄,光合性能低,导致群体光照状况的进一步恶化。另外,果实采收后,大多数果树表现为补偿性生长,枝条返旺徒长,影响了花芽分化。设施内由于光、温、水、气等环境因子发生改变,果树光合特性的改变也是一种适应性变化,这种变化应该是各种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设施内光照可通过以下措施来进行调控:一是适宜的树形及整形修剪,可增加树体受光量[3];二是采取适宜的设施行向及采光面角度,如日光温室多采用东西行向、大棚采取南北向;三是设置钠蒸气灯、卤化金属灯、白炽灯等进行人工补光;四是利用反射光,地面铺设地膜等反光材料;五是选择透光性能好的覆盖材料,使用无滴膜。
1.2 温度
落叶果树只有正常通过冬季低温解除自然休眠后,方可进行早熟栽培或促成栽培[5]。因此,果树设施栽培成败的关键是温度调控水平。落叶果树进入自然休眠后,如若解除自然休眠需要一定限度的低温量,而后才能进行正常的萌芽开花。在休眠期间,果树花器官仍继续进行分化和发育,若在果树解除自然休眠后即进行扣膜加温,如果温度过高,升温过快,花器官分化发育太快而发生畸形变态。落叶果树设施栽培加温之前,应先使其自然休眠得到解除,如果果树低温累积量不足,没有通过自然休眠,即使扣棚保温,使环境条件适宜生长发育,果树也不萌芽开花,有时即使萌芽,但不整齐,生长结果不良[6]。但如果保温措施不当,导致夜间及日出前设施内气温低于设施外气温,也会造成设施栽培的失败。总之,在设施栽培条件下从扣膜至花期前后气温管理,白天一般在20~25 ℃,不能超过25 ℃,夜间在5~10 ℃,不能低于5 ℃。一些C3植物如核果类、草莓、葡萄等果树,在温度为25~30 ℃时最适合进行光合作用。
1.3 CO2
空气中的CO2是光合作用的主要碳源。果树光合作用对CO2浓度的增加呈正相关响应。设施内CO2浓度达外部3倍时,光合强度提高到原来的2倍以上,而且在弱光下更明显。因此,可利用增施CO2的方法来增加产量。清晨和晚上大棚内的CO2浓度较高,而午间较低,与植物的光合速率呈负相关。大气中CO2的浓度一般为300 mg/kg,远不能满足果树光合作用的需要。设施中叶片的光合作用因CO2浓度偏低而被限制,应采取措施使CO2含量提高。另外,CO2还通过改变气孔对蒸气压差的响应控制气孔的关闭来影响光合作用。在生产上提高设施内的CO2可采用以下措施:一是CO2气肥发生法等方法来提高CO2浓度;二是直接施入液体CO2;三是燃烧油、丙烷、天然气等产生CO2;四是施充分腐熟的纯厩肥。在生产上应根据不同树种品种的不同生育期的要求合理调控,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1.4 湿度及其他
湿度(包括大气湿度和土地湿度)也是影响设施栽培的一个重要因素。可根据不同树种品种的不同生育期要求合理控制不同时期土壤湿度。设施内湿度一般达80%~100%,往往比露地高,易造成植株霉菌感染。对于设施栽培果树,开花坐果期空气相对湿度一般为50%~60%,其他时期应在80%以下。开花期湿度大,花粉粘滞,生活力低,不利于授粉。果实发育后期,适当控制土壤湿度。湿度调节主要靠严格控制灌水、通风换气、覆盖地膜、采取适当喷雾或地膜下浇水等措施。另外,由于施肥等原因在设施有限空间内排放出少量的有毒气体,也会对设施内微环境产生很大的危害。
2 果树设施栽培无公害生产技术
果树设施栽培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通过调控环境因子而生产果品的形式。果树设施栽培以其极高的经济效益和较短的生产周期吸引了大批生产者。南方的避雨栽培、北方的提早和延迟栽培都发展迅猛,为调节果品供应、丰富群众的菜篮子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果树设施栽培空间小,相对封闭,易于向无公害产品发展。而且设施栽培生产的果品本来就是以进入到高消费市场为目标的,因此从长远利益来看,设施果树的无公害生产也是势在必行。但由于各地环境差异大,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产出的果品优质果率低,不能达到无公害果品的标准。根据前人多年的果树设施栽培研究和实践,将果树设施栽培的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总结如下。
2.1 树种及品种选择
设施栽培空间高度有限,较矮化的树体有利于栽培管理,截至目前,进行果树设施栽培的树种已达35种之多[1,4]。其中,常绿果树有柠檬、枇杷、芒果、温州蜜柑、金柑等23个树种;落叶果树有日本梨、无花果、葡萄、桃等树种。国内用于设施栽培的果树主要有桃、樱桃、草莓、葡萄等,虽然其鲜食品质佳,但不耐贮藏,也只集中在落叶果树促成栽培上。在品种选择时应从品种的成熟期、鲜食品质、需冷量、品种或砧木组合的矮化效应等几个方面考虑。
葡萄设施栽培中品种的选择,必须具备耐高空气湿度、耐弱光、需冷量小、早熟性状好、品种优良等特点,可供选择的品种有无核8612、无核8611、乍娜、风凰51、京亚等[3]。保护地桃的品种选择应考虑低温需求量、果实发育期2个因素[7],生产中的主要栽培品种有千年红、中油4号、曙光、五月火等油桃品种,而栽培普通毛桃较少。因此,普通毛桃进入设施内栽培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2.2 选用矮化、半矮化砧木
设施栽培的落叶果树主要是核果类(桃、李、杏和大樱桃)和浆果类(葡萄、草莓),而在树体的控制上应用PP333的主要是核果类的桃、李、杏和大樱桃。从目前试验情况看,桃、李、杏暂时无合适的矮化砧木,但矮化中间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控制树体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减少PP333的用量。大樱桃设施栽培选用吉塞拉5号作砧木,可大大削弱树体长势,降低单株高度,促进早实丰产,辅以拉枝、摘心、扭梢等合理技术措施,完全可以不使用PP333。
2.3 采用合理树形,适当修剪控干及限根栽培
核果类、桃、李、杏和大樱桃的设施内树形,由于受设施高度限制,90%以上是以开心形为主,但开心形必须辅以大量PP333来控制因削除顶端优势而引起的树体旺长。因生产中应用广泛,群众已普遍掌握。但设施内栽培核果,自由纺锤形利用树体本身对激素分配的调控,辅以拉枝、环剥,利于控制树体高度和树冠。针对不同树种、品种,可以在设施内南面2株用开心形,北部大部分树用自由纺锤形。日光温室栽培油桃,由于温室空间小、栽植密度大、肥水条件好,易造成群体郁蔽,光照差、湿度大,导致徒长,影响产量和品质。针对这些问题,应加强综合管理,改进整形修剪模式,运用低干矮冠、结构简单、树形不一,整体斜面和冬疏放、春重剪、夏更新、秋控旺等技术,使修剪后发生的新梢只有1次健壮生长,并用这一次枝结果,有效解决以上问题[8-9]。
由于设施栽培受空间限制,因此要求树种矮化、紧凑,以利于密植、调控。目前,生产上主要通过人工进行控制,如在生长季应用生长调节剂或在采收后重回缩、间伐控冠促花、保持产量,出现很多不良后果。在果树如桃、李、杏、樱桃、葡萄等设施栽培中应用限根技术,效果较好。目前,主要有槽式限根、容器限根、机械限根、台式限根等限根方式,其中以容器限根较多,主要是用口袋、木箱、陶盆、塑料盆等[10-11]。
2.4 科学施肥
果树在设施栽培过程中肥料用量较大。提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施肥选用有机肥、复混肥,降低氮肥用量。在土壤环境合适的情况下,尤其注意科学合理施肥,避免污染土壤和环境。无机肥料主要指氮、磷、钾等化肥或复合肥料,是在设施果树生长发育的某个阶段追施,要通过测土进行配方施肥。硝态氮肥的过量施用容易积累硝酸盐,造成土壤盐渍化,应控制其用量,并深施盖土。冬季生长季节光照经塑膜过滤后相对较弱,设施果树光合作用相应减弱,氮被吸收后易积累硝酸盐,应不施或少施氮肥,多施复混肥或有机肥。可叶片喷施生物微肥或微量元素肥料,尽量少喷含铵离子的肥料。空气中铵离子易变成硝酸根离子被叶片吸收,增加硝酸盐的积累,降低果实品质,使其风味变淡,不耐贮运。
2.5 合理用药
果树在设施栽培条件下,因环境相对封闭病虫害发生极少,虫害较为单一,主要是蚜虫。但有的树种、品种有时发生细菌性病害。防治上,应积极采取非化学防治手段,培育壮树,加强人工防治;优先选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尽量少用或不用高效低毒农药,如农地乐、敌百虫、尼索朗、吡虫啉、灭幼脲、功夫菊酯、百菌清、扑海因、代森锰锌、粉锈宁、农用链霉素、甲基托布津、克芜踪、立克秀等[12-23]。
3 参考文献
[1] 王中英,王艺,吕晓燕.果树的设施栽培[J].世界农业,1997(6):28-31.
[2] 李宪利,高东升,夏宁.果树设施栽培的原理与技术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96,27(2):227-232.
[3] 王志强,牛良.我国果树设施栽培现状与研究重点[J].经济林研究,1998,16(4):62-65.
[4] 张建成,刘和,张晓伟.果树的设施栽培[J].河北果树,2005(4):1-3.
[5] 沈元月,郭家选,高东升.温度与果树设施园艺[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0,31(2):217-220.
[6] 沈元月.桃品种需冷量及对桃花器官发育影响的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1997.
[7] 王力荣,朱更瑞,左覃元.桃低温需要量及其与保护地的关系[J].北方果树,1996(3):10-11.
[8] 贾克功.我国果树设施栽培的历史、现状与发展方向[J].温室园艺,2004(3):46-47.
[9] 王治家,李克惠,孟繁佳,等.日光温室条件下油桃整形修剪技术初探[J].落叶果树,2002(1):26-27.
[10] 于克辉,韩凤珠,赵岩,等.限根技术在果树设施栽培中的应用[J].北方果树,2004(S1):61-63.
[11] 王世平,张才喜.果树根域限制栽培研究进展[J].果树学报,2002,19(5):298-301.
[12] 张安宁,王金政.果树设施栽培的无公害标准化生产[J].北方果树,2004(5):33-35.
[13] 王力荣,朱更瑞,左覃元,等.桃保护地栽培的关键技术[J].果树科学,1997,14(2):137-138.
[14] 邹云昌.甜柿无公害优质丰产栽培技术[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9(11):6-8.
[15] 王庆蒙,丁开军,钱奎峰.无公害果品生产中的果树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J].甘肃农业,2009(9):92-94.
[16] 孟凡武.无公害果树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趋势及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9,26(2):47-49.
[17] 陈卫民.果树蚜虫无公害防治技术[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9(3):30-31.
[18] 解广勤.绿色无公害苹果生产管理技术[J].河北林业,2008(4):36.
[19] 陈爱丽.果树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J].河北农业科技,2008(11):20.
[20] 张胜,曹锦明.桃无公害生产技术[J].北方园艺,2008(2):97.
[21] 王一利,胡江川.设施果树栽培与管理技术[J].河北林业,2007(6):33-34.
关键词:设施蔬菜;现状;存在问题;高效生产模式
蔬菜的供应问题是直接的民生问题,“十二五”农业规划已把“菜篮子”工程列为重点工程之一。北京作为首都,“菜篮子”更是关系到市民生活的一大问题,不仅要搞好首都的“菜篮子”工程建设,还要发挥“菜篮子”的特殊用途――都市农业作用,这就需要北京设施蔬菜生产向高产、高效方向发展。
1 北京设施蔬菜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设施蔬菜发展现状
1.1.1 设施蔬菜发展情况
2006年,北京市设施蔬菜面积占耕地面积5.9%,产值占种植业的19.3%。设施农业是北京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之一,是京郊农民致富的首选产业。截至2007年底,北京设施蔬菜面积达1.3万hm2(蔬菜种植总面积4万hm2),设施蔬菜年产值23亿元,占蔬菜总产值的50%。已初步形成了设施蔬菜生产优势区县和乡镇,主要分布在大兴、顺义、通州3个地区,大兴区设施蔬菜4 600 hm2,占全市42.5%。
为进一步加快设施农业发展进程,北京市设施农业将以“两区两带多群落”空间规划布局发展建设,2008-2012年计划每年发展设施面积2 667 hm2(4万亩),正在逐步形成一批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和优势区域。2012年全市设施面积将达2.3万hm2。
1.1.2 主导产品
大兴、顺义区:西甜瓜、蔬菜。
通州、房山区:食用菌、蔬菜。
平谷区:大桃、蔬菜。
昌平区:草莓。
延庆、怀柔、密云县:冷凉蔬菜[1]。
1.2 存在问题
设施农业已经成为全国和京郊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发展速度过快,目前北京设施农业还存在农民积极性不高、设施利用率低、综合效益不高等问题,影响了设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2-3],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2.1 农民的科技意识差
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低,技术提升慢,是制约蔬菜产业发展的最重要原因。农户对技术了解和掌握不够、设施利用率低、综合效益不高。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在京郊形成了大批的新菜区,引入了大量的新菜农,但他们中有很多人仅从事过简单的大田生产或根本就不具有农业生产经验,对于设施生产的经验、技术更是知之甚少。新近发展基地的农民蔬菜种植技术水平低,有的菜农不知道怎么安排种植茬口,常见病害不会防治,甚至错误用药;有的菜农仅种植一些叶类蔬菜,不会种植果实类蔬菜,这就影响到收入和种菜积极性;而老菜农也由于受到素质不高、信息渠道不通畅等因素制约,缺乏品种、技术更新,很多落后、不完善的技术还在应用,对农业科研新成果了解少、应用不到位,设施利用率低、综合效益不高,限制了京郊设施蔬菜整体生产水平的提高[4-6]。
1.2.2 设施结构不合理,性能比较差
生产中多数设施存在类型单一、结构不合理、设施环境可控程度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保温性能不够理想等问题。农民普遍反映由于资金不足,建造标准温室难度大,而简易温室耐久性差,且维护成本高,一般3~5年就要翻新,导致重复投资较大。同时由于温室结构不标准(主要表现在墙体及后坡厚度不够、相关角度不合理),导致温光性能不能满足喜温果菜越冬生产要求,在冬季只能种植一些叶类蔬菜,效益不高[7]。
1.2.3 机械化水平低
人工劳动力投入较大,影响农户的积极性和综合效益。比如设施耕地问题,一方面人工耕翻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严重制约了设施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但另一方面,采用微耕机耕翻,由于动力小,而设施内土壤较硬,耕作深度达不到农艺要求。再比如,设施生产要求常年连作,一茬收完就要种植下一茬,由于缺乏快速有效的耕作机械,致使土壤板结严重,有机质等养分也越来越贫乏,严重影响作物的生产。还有设施深耕机械化、人工搭架及安全施药等等问题[8]。
1.2.4 关键技术缺乏突破创新
栽培技术缺乏量化指标,科技含量不足,经验色彩浓厚,生产中只能被动地保温、降温、遮阳,而不能主动地调节温、光、水、肥、气,这是限制设施蔬菜高产优质栽培的主要障碍。冬季温室生产条件下的低温弱光、专用品种、健康栽培、合理营养调控等技术缺乏突破创新。
1.2.5 品种结构不合理
农户有较强的品种更新意愿,需要更换特用、专用、抗病、高档、高效的品种,并且要求品种丰富,能够选择搭配出合理的结构类型。(1)蔬菜种植方面:由于近些年大路菜经济效益连年走低,农民种植新作物、应用新品种的需求强烈。许多菜农了解到特菜种植效益高,增加了种植欲望,希望种植一些市场前景好、效益高的作物,改变种植传统大路菜的习惯。另外,许多农民反映品种太老,想换一些产品好卖、比较抗病虫的品种。还有一些生产水平相对较高,种植规模较大的农民希望能够买到一些专用品种进行生产。(2)选择低耗能环境条件下优质高效的品种是实现优质、高效、低能耗果树生产的一条重要途径。(3)食用菌品种相对单一,菌种来源杂乱。栽培种类主要以香菇、木耳和平菇居多,而高档菇品种开发较少,种植分散,不成规模,生产效益不高;食用菌高、中、低温型品种结构不合理,生产季节过分集中,未形成周年生产,四季供应不均衡,易受市场制约;菌种引进非常随意,菌种退化及污染现象严重[8]。
1.2.6 连作障碍
连作障碍日益突出,线虫、病毒病日益加重。
1.2.7 蔬菜生产存在“两多两少”
即化肥投入多,有机肥投入少;农药投入多,劳动力投入少;投入少、投资方向不对的问题严重。
1.2.8 效益不高
设施规模发展快而菜农技术水平跟不上,蔬菜生产收入不高。政府在技术服务方面的资金支持力度小。
2 北京设施蔬菜高效栽培模式的研究与利用
原则:以新品种新技术高效益栽培模式为载体,以带动京郊农民增收与设施产业优质高效发展为目标,通过科技投入获取效益,带动农民致富;在设施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大新技术推广队伍建设,促进新品种、新技术在京郊的应用,提高新老菜农的生产技术水平;并在设施蔬菜主产区建立示范区,逐步实现优势乡镇向规模化专业化生产转变,获取更高效益,推动北京设施农业的整体升级。
2.1 设施蔬菜高效生产综合技术利用
2.1.1 设施蔬菜专用品种引进筛选
针对设施蔬菜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耐低温弱光能力、抗盐胁迫能力、抗病虫害能力、抗土壤连作障碍能力、持续结果能力),开展抗病抗逆评价和鉴定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在此基础上,围绕优质、专用、特异、生态、高效、高附加值等目标,引进近几年国内外设施蔬菜新品种并进行筛选,筛选出适于北京市设施栽培的蔬菜类型,特别是适于现代化都市农业发展和首都市民消费需求的优质、高产、抗病、抗逆的优良品种。
2.1.2 专业育苗技术标准化
集成穴盘育苗、营养块育苗、无公害育苗等技术,在将育苗技术标准化、可操作化的基础上,在郊区主要乡镇和产区,建立集中的专业化育苗场,推广标准化育苗技术和嫁接技术,为农民提供高质量蔬菜种苗,减轻农民负担,确保农民获得高效益。具体包括:低成本基质研发、肥水精确调控技术研发、设施蔬菜无公害育苗标准化技术集成与示范、设施果菜嫁接育苗标准化技术建立与示范、专业化育苗场建设与推广体系建立。
2.1.3 高品质果菜栽培新技术
2.1.3.1 产量和风味品质兼顾的调亏灌溉管理技术研究。以提高果实的品质风味为重点,通过控制土壤含水量,研究调亏灌溉不同时期对番茄、甜瓜植株生长发育、果实风味、营养品质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建立适合国情的产量和品质风味兼顾的调亏灌溉管理新技术。
2.1.3.2 设施蔬菜富有机质土壤限根优质栽培技术研究。重点研究低成本设施蔬菜富有机质土壤限根栽培技术,将城市农林废弃物和畜禽粪便处理后与土壤混合作为低成本限根栽培有机土壤基质,应用地下膜隔离的限根槽培可满足蔬菜根际生长发育的需求,实现肥水的高效利用,在解决根际环境劣化、营养失调等问题的同时,提高蔬菜的风味和营养品质,实现高产优质。
2.1.4 大都市观光和采摘农业新技术研发
研究开发移动式和固定式喷雾栽培新技术,提高科技含量和观光展示效果,实现其科普教育功能;在集成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完善番茄树、黄瓜树、西瓜树、甜瓜树等适宜于观光采摘的蔬菜树式栽培新技术;进一步完善柱式等立体栽培技术。设计开发专用的栽培设施,创新栽培工艺,通过营养调控、根际环境优化,结合生物防治技术,最大限度发掘作物的增产潜力,达到优质和良好的景观效果。根据季节性特点搞好品种搭配、高矮搭配、种养结合,使之具有科学性、立体性、生态性、常年性和艺术性。
2.1.5 根结线虫等连作障碍克服关键技术
2.1.5.1 抗重茬优良园艺栽培品种和高抗砧木品种的引进、筛选与推广。筛选出对根结线虫、青枯病、黄萎病、枯萎病等有显著抗性的优良园艺作物品种和高抗砧木品种并示范推广。
2.1.5.2 高效标准化嫁接技术示范和嫁接后生产管理技术示范。研究蔬菜种子的播前活化处理技术,砧木与接穗的最佳组配,嫁接方法,嫁接后促进愈合的管理技术,形成不同蔬菜的高效标准化嫁接技术规范。制定2~3个瓜类、茄果类蔬菜嫁接后的相应高产优质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和方案,并进行示范推广。
2.1.5.3 土壤改良和土壤连作障碍的快速生态修复技术。设施退化土壤根际微生态环境调控技术、抗重茬生物制剂的筛选及应用试验。
2.1.5.4 以促根和温光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为核心的双根嫁接新技术。
2.1.6 高档水果、南方果树在北方温室的高效栽培技术
研发草莓等高档水果和番荔枝、火龙果、枇杷、番石榴、杨桃、番木瓜等南方果树在北方温室的高效栽培技术。提高设施南果生产水平,增加设施农业经济效益。
研究草莓―果菜间套作技术和南方果树―高档叶菜间套作技术。
2.1.7 食用菌设施高效生产技术
针对北京地区日光温室生产条件,筛选适合不同季节栽培的食用菌,并根据当地原材料研发高产栽培配方,同时对设施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进行集成与示范,提高设施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
筛选以农作物秸秆、农作物秸秆与畜禽粪便等培养料作为基质的食用菌优良品种;研发以小麦秸秆为主料栽培食用菌的高产配方,以小麦和玉米等农作物秸秆加牛粪、鸡粪为主料栽培食用菌的高产配方,以玉米等农作物秸秆为主料栽培食用菌的高产配方,同时研发其他相关配套栽培技术。
2.1.8 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设施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集成:引进硫磺熏蒸发生器、频振式杀虫灯、黄板诱杀、防虫网、环境友好型土壤消毒等技术,研发以生态控制、生物防治为主的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
重要害虫生物制品的筛选和以生物控制为主的害虫控制技术体系。针对蓟马、蚜虫、粉虱等害虫进行高控害天敌昆虫和生物制剂的筛选及其保护释放技术试验示范;明确诱集和趋避植物的品种和控害作用及特点;定量评价各种生物防治作用物在保护地环境下对靶标害虫的控制作用及影响因子;开发利用光、色、化学诱杀害虫与调节设施内的生态环境条件等环境友好型防治技术;筛选3~5种重要害虫生物控制品;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从寄主植物、有害生物和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统筹考虑,选择国内外比较先进和成熟的生态、生防技术等进行组装和集成;构建操作简便、生物防治措施为主的害虫控制技术体系。
2.2 日光温室蔬菜高效栽培模式
2.2.1 一年四茬栽培模式
第1茬春茬黄瓜:1月中旬播种,3月中旬定植,6月下旬拉秧。
第2茬越夏番茄:5月下旬播种,6月下旬定植,9月中旬拉秧。
第3茬秋茬叶菜:9月中旬种植叶菜类蔬菜,种植品种为菠菜、蒿子秆、茴香、香菜、油麦菜等,11月初采收完毕。
第4茬越冬茬菠菜:11月初播种,翌年3月中旬收获。
2.2.2 日光温室三茬高效栽培模式
2.2.2.1 番茄―马铃薯―小西瓜
第1茬番茄:品种为合作918。7月12日播种,8月1日定植,每667 m2栽2 250株,12月25日拉秧,667 m2产量4 512 kg,产值9 024元。
第2茬马铃薯:品种为中薯5号。1月10日播种,株行距60 cm×30 cm,4月12日收获,667 m2产量1 800 kg,产值5 400元。
第3茬小西瓜:品种为京秀。3月18日播种,4月16日定植,株行距75 cm×50 cm,6月下旬拉秧,667 m2产量2 400 kg,产值9 600元。
三茬累计折合667 m2产值2.4万元,扣除成本投入,667 m2效益1.2万元。
2.2.2.2 生菜―番茄―黄瓜
第1茬生菜:品种为丰速。8月20日育苗,10月1日定植,12月3日始收,667 m2栽6 000株,400 m2收入4 350元,折合667 m2产值7 254元。
第2茬番茄:品种为金樽108。10月22日播种,12月7日定植,每667 m2定植3 500株;400 m2产番茄4 832 kg,收入1.52万元,折合667 m2产量8 057 kg,667 m2产值2.53万元。
第3茬黄瓜:品种为经典佳美。400 m2收入3 500元,折合667 m2产值5 836元。
400 m2日光温室生菜―番茄―黄瓜三茬共收入23 050元,折合667 m2产值为38 436元。
2.2.2.3 生菜―黄瓜―生菜
第1茬生菜:品种为射手101。10月4日育苗,10月31日分苗,翌年1月初定植,667 m2栽5 300株,每棵收入1.4元,共计7420元。
第2茬嫁接黄瓜:品种为中农16。2月20日育苗,3月中旬嫁接,4月中旬定植,5月13日开始采收,9月上旬拉秧,667 m2定植3 000株,产量11 500 kg,收入13 800元。
第3茬生菜:品种为玉湖。8月21日育苗,9月15日定植,12月上市。667 m2定植5 300株,每棵售价1.6元,收入8 480元。
生菜―黄瓜―生菜三茬667 m2总收入29 700元。
2.2.3 日光温室蔬菜高效套种模式
2.2.3.1 草莓套种西瓜高产技术
第1茬草莓:品种为童子一号。9月2日定植,667 m2定植9 000株,1月上旬-5月中旬采收,667 m2产量3 100 kg,产值3.1万元。
第2茬套种小西瓜:品种为京秀。1月下旬播种,2月底定植,667 m2定植800株(隔畦栽),5月下旬-6月采收,667 m2产量1 200 kg,产值4 800元。
草莓套种西瓜667 m2总产值3.58万元。
2.2.3.2 西葫芦套种豆角高效栽培模式
第1茬西葫芦:品种为冬玉、瑞雪、京葫33号。9月底或10月初播种,苗龄15 d,收获期为11月底-翌年5月初,667 m2产量1.2万~1.5万kg,667 m2产值2.3万元左右。
第2茬豆角:品种为架豆王。育苗播种期1月中旬,双株播种,2月中旬左右定植在西葫芦行内,每株间定植2株,每667 m2定植1 320穴,4月上旬-7月采收。667 m2产量1 500~1 800 kg,产值6 000~7 000元。
西葫芦套种豆角每667 m2可增收6 000~7 000元。
综上所述,北京设施蔬菜高效栽培模式适于北京都市型农业的发展方向,为首都“菜篮子”工程建设布局提供了科学合理的生产规划和有效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
[1] 巩峥,许国明.2011年菜篮子增20余种高产新品蔬菜[N].北京日报,2010-12-27.
[2] 范双喜,张春华,辛桂花.我国设施蔬菜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1(3):71-74.
[3] 刘广勤,沙国栋,冯伟民.江苏省设施蔬菜现状及发展策略[J].中国瓜菜,2007(3):47-48.
[4] 龚富强,张亮,刘书辉,等.北京市延庆县设施蔬菜生产现状及改进措施[J].中国蔬菜,2010(21):62-65.
[5] 商洛市人民政府.商州区采取六项措施加快设施蔬菜建设[EB/OL].(2011-3-10)[2011-7-3].shangluo.省略/0/1/4/29/24585.htm.
[6] 王琮,李刚.一个目标 两大战略 三大基地――三原县发展设施蔬菜项目农民增收调查[N/OL].陕西日报,2011-02-21[2011-7-3].省略/data/shxwdd/20110221_9994304_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