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师职业素质

教师职业素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教师职业素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师职业素质范文第1篇

一、热爱教育,要有高度的使命感

我国的教育是社会主义的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的是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新型劳动者。要实现这个培养目标,教师就应该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民教师必须树立无产阶级的人生观,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是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的需要,也是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影响的需要。教师的人生观主要体现在以“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生目的,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人生价值,以“俯首甘为孺子牛”为人生态度。献身教育,甘为人梯是人民教师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祖国的高尚道德境界的具体表现,它是履行其师德要求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

二、热爱学生,要有慈母的情怀

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热爱学生才能教好学生。罗素曾经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自由地发展。”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把自己的一腔心血倾注在学生身上,必须具有慈母般的爱心。爱心应该表现在对学生的学习、思想以及日常生活的爱护和关心上。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也是衡量一个教师道德水准高低的重要标志。但是,教师在教学及管理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对成绩好、听话的学生比较偏爱,甚至对他们的错误很少批评。而对“后进生”批评多、表扬少,甚至做出有辱学生尊严的事。正确的做法是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全面负责,把等同的爱奉献给每个学生,常言说:要想受人的尊重,必先尊重别人,这条原则更适应于师生关系。

三、严格要求,要有教师的责任感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期望的人才,一个对学生放任自流,只会培养庸才的教师,当然谈不上是一个好教师。因此,教师不但要对学生倾注满腔热情,更重要的是把这种热情转化为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高度尊重,这才是爱的高度体现。

严格要求不等于惩罚。教师对学生要严柔相济、严中有度、严而有方,使学生对自己敬而爱之,而不是敬而远之。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切勿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学习上、思想上以及行为和生活上对学生严格要求,才能使学生各方面都得以健康成长,最终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这是每一位教师最起码的职责。

四、以身作则,具有优良的师表风范

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言端行正,是教师职业道德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之一。学生学习,除了向书本、其他媒体学习之外,更主要的就是向教师学习。在学生们的心目中,教师的话就是真理,教师的行为举止就是道德标准,教师是智慧的象征、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每位人民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这是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的又一重要要求。

五、克己忍让,具有高尚的传统美德

教师是一个清贫的职业,这决定了教师不可能在经济上很富有,所以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不能奢望权贵,不能计较个人的得失,否则就会动摇信念,影响自己的工作。克制自己,不为金钱所动,不谋名位私利,甘于清贫,甘于奉献是人民数师必需的品质。

另一方面,教师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人与人的关系是最复杂的一种关系,师生关系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如学生调皮捣蛋,作业敷衍了事,更有一些程度差的、不懂事的学生故意与教师作对,甚至辱骂教师。凡此种种,都要求教师在具体的处理过程中,以理智战胜感情,克制自己的情绪冲动,不急不躁,平心静气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忍耐性和自制力。

六、知识渊博,具有优雅的学者风度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教师不仅要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而且要懂得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而且还要向学生传授广泛的社会生活知识。作为教师要想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首先自身要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以便更好地适应现代的教育。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渊博的知识是必备的条件之一。

七、谦逊谨慎,与学生教学相长

教师职业素质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师 职业道德 素质教育

人类要把历代长期积累的社会精神财富,包括文化科学知识、文学、艺术、社会思想、哲学思想等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不能没有教育,不能没有教师,否则人类文化遗产的传递就会中断,人类社会也就无法延续和发展,所以,教师在人类社会的继承和发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桥梁”的教师自身的质量――职业道德素质,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培养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性――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教师是过去历史上所有高尚而伟大人物跟新一代的中介……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人类有了这个环节,才拥有光辉的未来。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和社会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的传播者,教师同时又是年轻一代心灵的启蒙者和塑造者。加里宁曾说过:“教育是什么意义?这就是影响学生们的心理和道德面貌,要在整整十年的学生期间内,从一定方向上影响学生,就是说,要把学生造就成人。”

总之,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深刻地影响着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因此教师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人的素质主要包括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固然是重要的,但思想道德素质同样不容忽视。一个人如果缺乏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质,就不能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不能很好地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就会形成利己主义和唯利是图的自私主义。

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就必须彻底改变那种只重视科学文化的传播而忽视加强思想道德的应试教育。教师的根本职责是教书育人,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在实践中不断进取,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精益求精,不断提高,努力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健康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才能落到实处。

二、如何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心中充满爱

由于教师自身的不懈努力,由于教育部门和全社会的通力合作,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在近年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我们必须看到,教师职业道德现状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诸如不安心教育事业,不能为人师表,只教书不育人等不良现象还普遍存在,这些都与教师个人职业道德素质不高有关。它们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素养和才能,影响到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也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未来。所以,努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就显得尤为紧迫。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必须认识到肩负职责的重要性,把职业道德修养看成是自身的需要,增强职业道德修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自觉完善道德修养,逐步增强道德行为的选择能力和履行职业义务的自觉性、习惯性,使自身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最重要的是,教师心中要充满爱。爱是行动的最佳动力。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就得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

教师只有心中充满爱,才会爱岗敬业,勇于奉献。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热爱教育事业,只有充满了对教师职业的无限热爱,才会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所以教师必须有为教育付出自己全部的心血和精力的信念,有着为教育改革躬身实践、淡薄名利、甘为他人成功基石的决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的使命就在于奉献,教师必须一切以学校事业的发展为重,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重,勇于牺牲,勇于奉献。

教师职业素质范文第3篇

我国的教育是社会主义的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的是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新型劳动者。要实现这个培养目标,教师就应该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民教师必须树立无产阶级的人生观,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是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的需要,也是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影响的需要。教师的人生观主要体现在以“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生目的;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人生价值;以“俯首甘为孺子牛”为人生态度。献身教育,甘为人梯是人民教师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祖国的高尚道德境界的具体表现,它是履行其师德要求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

二、热爱学生,要有慈母的情怀

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热爱学生才能教好学生。罗素曾经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自由地发展。”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把自己的一腔心血倾注在学生身上,必须具有慈母般的爱心。爱心应该表现在对学生的学习、思想以及日常生活的爱护和关心上。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也是衡量一个教师道德水准高低的重要标志。但是,教师在教学及管理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对成绩好、听话的学生比较偏爱,甚至对他们的错误很少批评。而对“后进生”批评多、表扬少、甚至做出有辱学生尊严的事。正确的做法是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全面负责,把等同的爱奉献给每个学生,常言说:要想受人的尊重,必先尊重别人,这条原则更适应于师生关系。

三、严格要求,具有具体的责任感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期望的人才,一个对学生放任自流,只会培养庸才的教师,当然谈不上是一个好教师因此,教师不但要对学生倾注满腔热情,更重要的是把这种热情转化为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高度尊重上,这才是爱的高度体现。

严格要求不等于惩罚。教师对学生要严柔相济、严中有度、严而有方,使学生对自己敬而爱之,而不是敬而远之。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切勿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学习上、思想上以及行为和生活上对学生严格要求,才能使学生各方面都得以健康成长,最终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这是每一位教师最起码的职责。

四、以身作则,具有优良的师表风范

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言端行正,是教师职业道德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之一。我们知道,学生学习,除了向书本、其他媒体学习之外,更主要的就是向教师学习。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教师的话就是真理,教师的行为举止就是道德标准,教师是智慧的象征、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每位人民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这是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的又一重要要求。

五、克己忍让,具有高尚的传统美德

教师是一个清贫的职业,这决定了教师不可能在经济上很富有,所以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不能奢望权贵,不能计较个人的得失,否则就会动摇信念,影响自己的工作。克制自己,不为金钱所动,不谋名位私利,甘于清贫,甘于奉献是人民数师必需的品质。另一方面教师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人与人的关系是最复杂的一种关系,师生关系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如学生调皮捣蛋,作业敷衍了事,更有一些程度差的、不懂事的学生故意与教师作对,甚至辱骂教师。凡此种种,都要求教师在具体的处理过程中,以理智战胜感情,克制自己的情绪冲动,不急不躁,平心静气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忍耐性和自制力。

六、知识渊博,具有优雅的学者风度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教师不仅要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而且要懂得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而且还要向学生传授广泛的社会生活知识。作为教师要想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首先自身要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以便更好地适应现代的教育。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渊博的知识是必备的条件之一。

七、谦逊谨慎,具有教学相长的智者态度

现代化的教育不同于传统的教育,最大区别就是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而不是过去的那种师道尊严。同时,空洞的说教,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方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现代教学理念提倡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说过,“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学生请教,你便不知道他们的环境,不知道他们的能力,不知道他们的需要;那么你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教师要教好学生,首先必须了解学生,而了解学生的过程就是向学生学习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虚怀若谷。因为,现代教育方式的多元化,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不仅限于学校教育,学生掌握的知识,了解的信息,很可能教师还没有掌握,也没有了解,所以教师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更应该要向学生学习。

综上所述,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其特殊的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它应该服从于教好学生这一根本任务。它要求在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过程中,对品德行为和业务素质双管齐抓,这样培养出来的教师才是好教师,也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为人师表的光辉形象和崇高的道德行为来教育感染、陶冶学生,甚至于更多的公民,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和中华民族的振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教师职业素质范文第4篇

我个人认为,“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中教师的违规行为应该适当地细化一下、明确一下。对于举报和监督的途径,应该再明朗一下。要想搞这个活动就扎扎实实的搞好,不能有漏洞,不能流于形式。对于教育主管部门在落实中失职的也要给予适当的警告或者处分。

关于有偿家教方面,我个人觉得应该再细化一下:

1.介绍学生参加校外辅导班,在校内分发校外辅导班宣传材料的领导、班主任、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处分。

2.利用家长会或通过电话等方式,诱导动员孩子参加有偿家教的班主任、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处分,对于负责校长应进行问责。

3.介绍学生到教师家中参加有偿家教的领导、班主任、教师应给予一定的处分。

4.《细则》中应该明确教师在家中进行有偿家教也应该给予一定的处分。

5.要想真正杜绝有偿家教,应该对参与有偿家教的学生也给予适当的处分或者警示,甚至是在学生升学、毕业鉴定、素养评价方面给以体现,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源上杜绝有偿家教。

政策的落实方面:

1.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建立专门的举报电子信箱,并予以公示。

2.学校和家长、学生应该签署“拒绝参与有偿家教”的协议书,并公示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

文件中还应明确规定一下几点:

1.在班级学生调位中徇私舞弊的。

2.随意侵占学生课间、周末等休息时间的。

3.学校提前上课或拖后放学造成学生人身安全事故的。

4.不按规定布置作业随意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

5.侵占体育、音乐、美术、活动、实践等课节的。

教师职业素质范文第5篇

一、体育隐蔽课程的涵义

隐蔽课程是指非正式学习的各种教育要素,如师生关系、教学风格、课堂规则、按能力分组等,是一种隐蔽的或者是还未得到认可的教师经验,但这些都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影响。可以说,隐蔽课程是文化的反映,是人的生活习俗、文化教养、精神境界以及尊重他人、尊重自我在个体身上的集中表现,并通过教学、教师的行为等方式同正规课程同时起作用。

隐蔽课程教育既取决于教师对体育教育意义的认识和把握程度,又取决于教师本身的文化素养和内心境界。隐蔽课程的内容选择与设计,主导权在于体育教师,所以,弘扬什么精神、发展什么文化传统、提倡什么品质和培养什么能力等等,都是隐蔽课程教育所要涉及的方面。作为体育教师更应对此在思想上、行动上有所认识和体现,真正把能反映一定文化的、身体的、智慧的、情感的、意志的、行为的等正面品质的内涵贯穿于整个隐蔽课程教育之中,进而把学生发展成全面的人。

二、体育隐蔽课程的特点

1.文化性

学校体育课程是从人类社会文化中筛选出来的精品,因此被列入其课程的内容就有可能被继承、发展,尤其是体育文化功能的教育就能得以具体化。随着人们对积累起来的文化价值(含体育文化价值)认识的提高,蕴含在体育课程教育中的文化特性,也越来越强调对学生的陶冶与影响,其中的体育文化特性对学生就有着独特的作用。实质上,体育教育过程也是将学生从自我认识、自我完善和自我塑造中“唤醒”的过程,即从“自然”到“文化”,从“现实”到“理想”的过程。可以说,体育课中的文化性也是多种精神内涵的整合,它决定了体育课程的构建,而这一构建又反映了社会文化的水平和变迁,反过来制约着体育文化的发展。

2.行为性

体育课隐蔽课程教育中的行为性,主要是指体育教师的行为影响,包涵着行为的思想情感性、伦理道德性、知识品位性、智慧能力性等,是以其外延的行为来评价的。在课堂上,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因素颇多,但教师外延行为乃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因为不同的教师行为会造成不同的课堂气氛、师生关系以及给学生不同的心理影响,如行为的动作、表情、举止等。可以说,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和心理环境,正是决定学生行为表现积极性高低的直接而重要的因素。

3.依附性

体育隐蔽课程的存在需要借助于某种客体才能传递它蕴含的文化,发挥其功能。体育隐蔽课程的教育价值并非完全直接显现于学生身上,它所携带的教育信息只能部分地被学生直接吸收,而相当部分则依附于其他载体间接地传递给学生。具体而言,学校教育化的环境、体育教师的行为、校园文化、各种人际关系都携带着体育隐蔽课程的教育信息,这些信息通过暗示、学生的模仿、互相感染、彼此认同、榜样学习等方式传递给学生,学生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接收这些信息,从而受到教育。体育教师的教育意向正是通过这些不同的载体传递给学生,并且不断地沉积下来,产生相应的心理结构。

三、体育隐蔽课程对学校体育教师素质的要求

1.体育教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体育教师的职责不只是传授给学生专业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用自己高尚的情操来感染学生,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往往是学生模仿的最直接、最具体、最生动的榜样和道德形象。因此,体育教师要作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要求学生遵守的课堂常规,首先自己要遵守。例如不迟到、不早退,体育教学中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以及着装要求等,教师要严格遵守,这样才能树立起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体育教学中教师应作到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关爱和体贴学生。教师的爱心是师生相互沟通、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巨大磁铁,没有对学生的关爱和体贴,不能真正和蔼平易地对待他们,是不可能从心底里获得学生的喜爱的。

2.体育教师要具备高尚的敬业精神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具有更高的实践性特点,体育教师往往要冒着寒风顶着烈日进行教学,而且还要承担课外活动和体育训练等繁重任务,因此,体育教师需要付出比一般学科教师更多的心血和劳动。高尚的敬业精神、坚定的奉献信念是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应具备的重要素质。

3.体育教师要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

体育教师只有具备了较强的业务素质才能有效地影响或改变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使学生的求知欲和对活动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和信服。几分钟精彩的讲解、一个漂亮的示范动作等都会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并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最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较强的业务素质是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

4.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素质

体育教学中蕴涵着许多美的因素:体育器材的合理摆放美、学生队伍的组织美、练习时的队型设计美、教师的仪表仪态美、教师的语言美、示范动作的形体美等等。这些美的因素不仅可以带给学生美的享受,使他们获得身心的愉悦,得到精神的满足,更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体育教师应注重美学方面的修养,提高自己的审美素质。

5.体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情感素质

体育教师情感素质如何主要体现在师生关系上。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也是学校环境中最基本的一种人际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得教学信息传输通畅,是推动体育教学整体发展的动力,师生之间的协调和适应会使教学过程处于相对平衡和稳定的状态。教师良好的情感素质不仅是推动教师积极工作的动力,而且对学生起着直接的感染作用,影响着教育和教学过程。教师不仅要有热爱学生的情感,还要有善于控制、支配和调动自己的情感,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具体环境和学生状况决定情感表现的倾向、方式、分寸,以便有效地感染教育学生。善于控制支配自己情感,抑制无益的情感,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职业素养。

四、体育隐蔽课程对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自古以来,师德备受重视,不具有良好师德,就不配为人师。学生接受教育,不但从教师那里学文化知识,还要学习道德伦理、人生观。一个老师没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可能教育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的。

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教师,由于种种的原因往往会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一个教师的师德不过关,他所从事的教育活动不仅是失败的,而且是相当危险的。这样的教师很可能会将学生带入歧途。良好的师德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前提。倘若不具备这个条件,即使业务素质再好也是要不得的。

1.“问题教师”后患多

近期频频发生的“禽兽教师”伤害学生的事件,为我们敲响了师德的警钟。这其中相当一部分原因是我们忽视师德教育的结果。但是,师德教育不应是一阵风,不能“一劳永逸”,而应是一项长期工作,要常抓不懈。对于师德不合格的,要清理出去;同时,对那些品德不过关的,也要抓住进口,不让其混进教师队伍。与其发现问题再来解决,不如将关口前移,在引进教师的时候就进行师德方面的考查。凡是不合格者一律不予录用,从源头避免害众之马混入教师的队伍。

2.教师应有良好的心态

首先要搞清楚师德的概念。师德与品德是有区别的。师德是教育工作者的行为道德,既包括人的基本品德,也包括职业道德,符合基本道德而失之于职业道德者也是缺少师德的;品德恶劣者要“下课”,职业行为失德者同样要“下课”。一些学校之所以出现教师体罚、歧视、侮辱学生等有违师德的事,在很大程度上是因教师的利益、考核等方面的压力过大,带来了心理障碍。因此,有关教育部门应该加强教师的情商品质培养,让教师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

由于教育质量的偏差和应试教育体制的存在,当前学校教育基本上还是以教书为中心而不是以育人为中心,“重智商轻道德”的现象非常普遍。学生的高分低德品质不高甚至是高分缺德也并不鲜见,这与部分道德品质不高甚至败坏的教师的潜移默化有很大关系。所以,师德教育的培养有现实意义,但是道德品质搞一票否决制恐怕还有待商榷,如何提高师德教育的实际效果和师德评价的可操作性还需要深入探讨。

3.实施需要“实效”

师德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均至关重要,应该时时教育,但多数地方由于规定的不可操作性和难以量化而使其流于形式,没有借助良好的载体和多样的形式,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我认为,除了加大处罚力度。更应重视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创造性,毕竟处罚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教师职业素质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对策

一、前言

中小学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学生价值观念的引导者,其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在青少年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问题已是关系到教育品质、全民福祉的大事(檀传宝:2007)。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引进精华的同时也带来了糟粕。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当前师德形势,提出整改措施,从而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

教师职业道德有时也简称为师德,从古至今,我国一直重视师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也有着不同的认识和要求。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其身不正,不令而行;其身正,虽令不从”;唐代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指出教师的三大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当代的教师职业道德已经被赋予了一些新的内涵。李春玲(2005:46)等学者在《教师职业道德》一书中写到,对从事教育事业的人的特殊道德要求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有些学者把师德定义为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具备的品德(梁庆周:2007)。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2013年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该规范从“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生学习”等六个方面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明确要求(教育部,2013)。综上所述,师德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所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钱焕琦:2008)。

三、当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值得肯定的是,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现状的主流是健康的,但不可否认,当前教师队伍中确实存在着一些职业道德偏失问题。陆明玉(2015)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存在对学生缺乏爱心;缺乏爱岗敬业精神;依法执教意识淡薄等问题。何智明(2014)对农村教师职业道德遵守情况进行问卷、访谈和观察的结果表明:当前农村教师不道德行为比较常见。这些不道德行为违背了教育公平原则,阻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以下是笔者总结的当前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爱岗敬业精神

爱岗敬业,作为职业道德的核心,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的重视。明确自己的职责并恪尽职守,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是爱岗敬业的基本价值取向。简单来说,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是古今中外所有职业对各自的从业者设定的普遍要求。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如今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一些过分追求个人利益、缺乏爱岗敬业精神的教师。这些教师从事这份职业只是因为它相对稳定,他们仅仅把教书当作一种谋生手段,而非真正热爱这份事业。他们在工作中态度不端正,缺乏积极性和进取心,也不重视自身知识的更新,教育理念滞后,教学方法老套陈旧;忽视学生道德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却过分重视分数;课堂上也不因材施教,批改作业应付了事。这类教师不能安心本职,往往把重心放在自己的第二职业上,显然就缺乏对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更有为评职称而搞科研的现象,所以这类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这些均会影响教师“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与树立。

(二)对待学生缺乏公平原则

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不管在法律上还是在人格尊严上都是平等的。师生平等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要求,教师能否尊重学生是师生关系和睦的关键,也是顺利进行教学的前提。每个中小学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渴望获得老师的尊重也有被教师尊重的权利。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其个体差异,教师对待学生要公平客观,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同时应该给予差生和问题学生更多的关爱和帮助。然而在当前的中小学中,更多的教师会把赞许的目光投向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课堂提问也更倾向于学习好、积极性高的学生。而差生和问题学生,则缺少了很多表现自己、证明自己的机会。在施教过程中,个别教师甚至有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这违背了《义务教育法》(2006)对教师应该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的规定。

(三)教师之间缺乏合作意识

教育教学活动是在学校这一集体的场所所进行的一项集体活动,这项工作需要各科教师相互合作配合,共同完成。但部分中小学教师在工作中没能做到相互协作配合,他们过高的肯定自己的贡献而忽视其他教师的作用。这类教师在教学中只顾自己的教学任务而不顾其他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占课、拖堂等现象更是经常发生。另一方面,部分教师缺乏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沟通,特别是一些技能科教师,他们很少主动联系家长、向家长说明学生在校的学习及表现情况,这些教师理所当然地把这项工作交给班主任处理。学校开家长会是一个教师和家长之间相互沟通的好机会,然而大部分学校的家长会只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与家长在家长会上的沟通交流很少。

四、提高中学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对策

(一)完善教师入行管理

近年来,由于少数地区在师资管理中出现漏洞,导致一些不具备从师资格和素质的人混入教师队伍,这不利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因此,改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加强和完善教师入行管理势在必行。具体来说,应该从形式上进行完善。形式上的完善是指能够结合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需要,为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而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做到完善和细化。目前我国在教师资格证书的认证工作中,对申请人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水准仍然缺少必要的考核,而对这项内容的考核不应该是通过考试答题的形式来衡量,而是应该通过观察和调查的方式来把关。例如,对申请者毕业的学校、所在单位和所住的小区、街道等有关单位的调查来确定。

(二)完善教师的分配与激励制度

从各项政策中,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党和国家反复强度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但事实上,特别是一些城乡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工资水平低、待遇普遍较差,这已成为阻碍其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对于这种情况,各级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各所学校领导部门应不断改革现行的教师分配制度,通过此措施来激发中学教师提升其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的积极性。各中学要对师德建设评比规范化,并制定相应的奖励及惩罚条例;可以利用先进教书育人的事例进行师德师风宣传,利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学校整体师德师风的提升。例如,学校可实行奖罚政策,对教师良好的师德行为给予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相反的要严肃批评和处理某些严重违反师德行为的教师。

(三)强化中学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

首先,要提高理论修养,通过学习《教师法》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了解作为教师必须依法履行的教师职责和义务。其次,在教学工作中磨炼师德意志。教师想要在充满诱惑的外界条件下保持高尚的情操则必须具备顽强的道德意志,而顽强道德意志的形成则离不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磨炼。长期在实践中不断磨炼自身的师德意志,才能使道德理想、道德规范转变为坚定的道德行为,从而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最后,在教学实践中提升师德素养。教师的道德修养是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中形成的,所以广大中小学教师应该积极参加教育教学工作实践,在处理各方面的关系中不断地培养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

五、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肩负着教育、培养下一代的艰巨任务,其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关系到未来的教育质量,必须高度重视,常抓不懈。

参考文献:

[1]何智明.农村教师职业道德遵守情况调查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9):83~84.

[2]梁庆周.当前我国高校师德问题研究[D].广西:广西民族大学政法学院,2007.

[3]陆明玉.内蒙古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的调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5(1):273~275.

[4]李春玲.教师职业道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5]钱焕琦.教师职业道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教师职业素质范文第7篇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中等职业院校需要为企业输送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这要求我们中职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中等职业院校的实训教学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尤为重要,而实训教学的有效完成的关键在于具备优秀的实训教师。

1.实训教师队伍的现状

1.1实训教师数量不足.学校的实训课比理论课更需要实训教师指导示范,而目前实训教师的数量非常少,实训教师队伍的发展比理论教师队伍滞后很多,这样就出现了实训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无法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

1.2高素质的实训教师少.《餐饮服务与管理》的实训教师应该具备强大的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既有过硬的理论基础、又有娴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技术能力。但如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有相当一部分是高校的应届毕业生,虽然理论知识较为丰富,但相关的工作经历较少,缺少系统的实际操作技能培训,经验不足。所以导致《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

2.实训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

2.1渊博的理论知识与娴熟的操作能力。《餐饮服务与管理》需要的实训教师应该是双师型教师,不仅具备渊博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能力和应用技术能力,而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实训教师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的技能水平,又能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2良好的职业习惯与高尚的道德情操。我们实训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也是学生的监督对象。特别是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在实训课上和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接触,因此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当实训教师发现问题时,应该选择和学生进行有效探讨,用心听取学生的想法,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实训教师要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时时注重培育学生的思想品德。

2.3创新的教学能力与灵活的教学方式。实训教师可以根据餐饮行业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实训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场景和任务导向的方式,让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完成,然后教师利用理论分析、操作技能的方法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充分利用各种方法来解决,从而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自强不息的学习精神。《餐饮服务与管理》的实训教师不但需要有创新精神,而且要有鼓励学生创新、激发学生热情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

3.提升实训教师的职业素质

3.1建立实训教师的引入制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人才引进方面,偏重于高学历。但在实际的餐饮行业中,拥有高技能的人才往往不具有高学历。在学校里,既有高技能又有丰富的餐饮服务与管理工作经验的教师更是屈指可数。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实训教师的引入制度。只有制度完善起来了,才能聘请到高技能的餐饮服务与管理人才。

3.2强化对实训教师的培训。餐饮行业具有发展快,新服务新产品多的特点,因此我们需要做好在职实训教师的在岗培训,否则就会容易造成实训教师的知识技能固定化,从而导致实训课的教学质量不高。有条不紊地实施实训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保障在于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可以通过与餐饮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实训教师到合作企业跟班学习、参加实训基地建设的方式来提升实训教师的技能操作水平,通过与餐饮行业的及时接触,能够时时掌握行业新动态。

3.3提高实训教师的理论水平。学校可以通过选派实训教师到高等院校深造学习,使其掌握更专业更扎实的理论知识,利用更先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创新实训课程教学。同时实训教师要积极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与理论教师共同探讨教学规律,教学方式。通过相互交流,提升实训教师的综合素质。另外还可以利用听课、示范课、公开课、讲座等多种方式,提高实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教师职业素质范文第8篇

关键词:体育教师;素质教育;职业素养

在当前新形势下,“素质教育”越来越彰显其主体地位,中小学体育正在努力寻求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广大体育同仁应尽快适应这种体育变革,不仅要树立新的教育思想,更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进而使自己尽快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专业教育”的教育模式,努力发展自己的“素质教育”能力。

据调查,当今体育教师所接受的专业教育仍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传授体育专业知识;传授体育技术和技能;共同了解与体育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当今的教育环境相比,这种传授知识的结构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一定的狭隘性,因为上述内容基本上都属于竞技运动类项目,是与教育理论的一种简单结合,使教师很难亲身体验到“素质教育”的真实含义,自然也不能为适应中小学体育素质教育实际打好基础。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师面临着极大的考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不断加强自身专业体育素质教育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努力提高职业素养。本人通过长期的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实践与经验借鉴,总结出以下几点,与广大体育同仁共同探讨。

一、升华思想素质。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体育教师承担着“人类灵魂工程师”和“青年健美设计师”的双重使命,这就要求体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把握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把社会上广泛存在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及思想观念转变过来。应冲破传统观念,彻底扭转体育应试教育倾向,在思想观念上应该有深刻的变革。这就要求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全面丰富自己包括工科类学科知识、教育类学科知识和专业类学科知识在内的系统知识结构,忠诚教育事业,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以身作则。另外,培养人才是集体的事业,因而体育教师要处理好同事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将互勉共进作为工作中的行为准则。因此,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

二、教学目标的内容要全面。实施要彻底

每节体育课中的教学目标,内容设计要全面合理,有效结合教材内容,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使之能够真正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体育目标经历了多次变革,由单一目标演变为三维目标,而如今又实施了新的多维目标,即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和负荷目标等。然而,教学目标增多,必然对教学课程的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目标的实施也会越来越难。这就要求我们广大体育工作者,真正做到以学生的身体健康为起点,有效开发教材内容,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合理利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去实现目标,最终能够真正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三、因材施教培养兴趣

“教”与“学”中“学”是主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体育工作者应从学生的性别、年龄、性格、爱好、心理特点以及家庭背景、社会环境人手与学生打成一片,充分了解学生的各个方面,这样才能因材施教。由于当今社会与家庭环境越来越复杂化,长期受这种环境的影响,使得个别学生性格变得内向、孤僻,脱离了社会群体,对体育活动毫无兴趣。体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游戏的教学形式,寓“教”于“乐”中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乐”学,进而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要角色。

四、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紧密结合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怕“苦”思想严重,意志力薄弱,而体育课教学、运动队训练、比赛都能够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品质,并且促进意志发展。面对复杂的技术动作,应启发学生内在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运动前有跃跃欲试的情绪和克服内外困难的决心、意志和战胜对手的勇气,在日益激烈的运动环境中培养学生敏捷的判断力、长期坚持刻苦锻炼的意志力和为了集体利益而克服个人欲望的自制力。所以,体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把“育体”(即增强学生的体质)和“育心”(即在体育课中结合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两者有机、和谐地结合起来。

五、提高自身业务素养。力求做到完美型教师

体育教师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首先外形上要以阳光、开朗、清新、干净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其次,自身修养上必须达到健康,每天把一种乐观的、积极向上的姿态传播给同学们,久而久之,完美的体育教师的形象就会使学生对锻炼身体产生兴趣,对体育产生兴趣,从而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不忘运动,力争使每位学生都能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六、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体育教师素质分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是与生俱来加上后天加以锻炼形成的,但是心理素质则更侧重于后天的形成,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不会完全地教育好各类学生,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更不会完成教育改革,特别是在新一轮的体育教学改革浪潮中,众说纷纭,如果没有一定的心理定位,很可能与改革的新思想脱轨,从而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因此,每位体育工作者都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此基础上寻求发展,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盲目地倾向于各种争论。

此外,广泛的兴趣爱好、活泼开朗的情绪、奋发向上的进取心、坚强的性格等,是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环境,求得工作和生活成功的必要条件,是促成和改善人的社会文化素质的基础,这些方面我们也应该适当培养。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健康的身体是成材的前提和保障,如何围绕素质教育进行体育教学改革,使学生的身心真正得到全面的发展,还需要全体体育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同仁继续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