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艺术设计职业规划

大学生艺术设计职业规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大学生艺术设计职业规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学生艺术设计职业规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综合类大学;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现状;应对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大众审美水平的提高激发了人们对艺术的需求,越来越多的行业需要艺术的元素来提升外部形象。同时,“艺考热”不断升温,各类高等院校相继开设艺术设计专业并且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但是,社会上对艺术设计人才需求量的增长远远不及学生人数的增长幅度,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一些行业规范逐步完善,一些小型设计公司或者设计室在日益严峻的社会竞争中遭到淘汰,则加剧了就业供需矛盾。所以,本文拟通过对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现状的探讨并提出建议,以为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提供借鉴。

一、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就业现状

1、个人职业期望值过高,就业心理尚不成熟

艺术设计专业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其学习成本远远高于其他专业学生,经调研,陕西地区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的学费是每年6000元,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费则每年高达9000元,除此以外,再加上一些必须的专业用具等,一个艺术设计专业本科生四年的培养成本近7万元,因此学生在就业取向中就容易出现“投资期望值高”的特点。我们对西安科技大学艺术学院2010级、2012级、2014级学生进行的就业意向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学生对刚毕业时的月薪要求超过4000元以上。由于专业的限制,学生在就业时很少有用人单位与其签订就业协议或者劳动合同。

2、缺乏全面职业规划,把握不准就业方向

目前设计专业学生的几个重要就业方向是城市规划、动漫创意和工业设计等。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环境艺术拥有了特殊的地位,现在的城市规划,园林工程,环境改造都在各个城市中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景观设计的需求量很大。对于动画专业,可去动漫创意、网络游戏、影视公司等对口单位,做网络游戏,写网络剧本,设计人物造型。在产品设计方面,这是市场发展空间最大及发展潜力最强的,现在的产品造型设计是工业设计当中相对非常重要的一环,然而工业设计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及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带来高利润与高附加值。但是,由于一些学生缺乏全面职业规划,把握不准就业方向,失去了就业机会。

二、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

1、专业知识不够踏实,就业信心不足

信心来自实力,一些同学在谈到自己的就业观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是“底气不足”,无论是亲历招聘会人才济济的场面,还是连面对招聘会的勇气都缺乏而选择逃避,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自身的专业知识不够踏实所致。某些同学在大学最重要的大一至大三的专业学习阶段,对自身要求过于宽松,在学习上得过且过,以六十分及格通过考试为目的,缺乏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精神。艺术设计类的学科教育与理工科类的学科教育存在的差异化之一就体现在专业知识的积累更加重要,没有标准统一的答案,赋予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对学生本身的自主能力要求更高。学生对自身人际关系的培养和锻炼,对情商等非智力因素的提高等重视程度比以前增加。但逆商的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遇到挫折会感觉受伤害较大。

2、创新能力较弱,缺乏实践经验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就业辅导当中发现,在其目前缺乏的素质当中,沟通协调能力、工作经验与社会阅历这些首当其冲的方面欠缺较多。企业要求的工作经验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差距很大。期待以后能够从事和本专业相关的工作,但在学校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方面,例如参加各种竞赛、获奖、专利、发表文章、学术报告、社会实践方面却偏向自己的其他兴趣爱好(例如文学、写作等方面),不少同学在谈到自己利用寒暑假参加过的社会工作经历是,有的在奶茶店打工,做超市收银员、超市促销员、打扫卫生、在手机卖场做销售员、在酒店打工做传菜员、发传单人员、宣传“保护环境”的志愿者;体验“为小区打扫卫生”的志愿者;敬老院志愿者;半坡博物馆义务讲解员;在大理石厂打过短工等等,涉足领域广泛而分散,没有紧紧围绕专业这条主线,有效积累含金量高的专业设计领域的经验,无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促进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的措施

1、学生应该培养自身的钻研精神

在大学的课堂上,学生建立的知识体系更多折射在设计理念,与设计相关的全面知识积累要靠课下的自我学习,应聘岗位所需的专业软件技能要靠学生课下多次实际使用才能熟练掌握。很多同学的学习观念依旧停留在被动的理念上,认为仅仅依靠课堂有限的教学课时就能充分学习所需的知识,当面对就业市场时会抱怨学校没有教授,以此来推脱,这种理由就会显得十分苍白。学校和学院每年都在努力改进本科教学,通过到其他高校、用人单位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召开本学院毕业生、各年级教学座谈会,不断总结提高,教学大纲也在不断调整改进,学校也在努力培养适应未来就业市场的学生,但学生不能完全期望学校解决就业难题,幻想学校能够培养出每年都恰好符合“买方”单位标准的人才,这明显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2、强化实践总结

在大学大一大二初期就能够按照所学专业特点和企业需求制定好职业生涯规划,特别是对未来从事就业岗位的范畴越明晰越具体越好,培养随时进入社会做事的良好就业心态。利用在校及寒暑假机会,尽量参加围绕与此职业发展相关的社会实践项目,在每次实践工作结束后,应当及时总结出自己在工作岗位上累积的知识储备和锻炼出的核心能力,在随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加以强化,为实现良好的就业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叶玉清,肖文学等.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的理论与实践.东北大学出版社,2014.3.

[2] 张立杰,周斌.大学生职业、就业、创业指导教程.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3.3.

大学生艺术设计职业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校艺术类毕业生 主观能动性 就业 提升策略

一、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特点

1.就业去向单一。

以我院2010届环艺专业为例,该专业毕业生共54人,来系里举办招聘会的80%是私营企业,这些私营企业包括装饰公司、广告公司和设计工作室等,学生的择业认知与企业的需求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的单一性。

2.求职过程中频繁跳槽。

许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初入社会无法准确地定位自己,往往刚在某一家公司做了几天,就觉得苦累,或者认为自己的才华无处发挥,或者抱着看其他公司会不会薪水更高的心态频繁跳槽,这样的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越来越低,致使企业不敢轻易接纳刚毕业的大学生。

3.自主创业意识正在日益加强。

在高校所开设的就业指导课中,创业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开展也给更多大学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还有国家和各地市出台的一系列帮助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所有这些都促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改变了原来单一的就业思维模式,主动探索新的创业途径。

二、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就业工作中的重要性

基于艺术设计自身的专业特色和就业特点,学生专业技能掌握得是否完备,就业意向,对公司忠诚度,言谈举止,以及沟通和表达能力都是影响其就业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又是学生靠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加以改善和提高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起来后,大学生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就业过程中,通过各种渠道自觉搜集就业信息,积极投入应聘求职中,及时发现自身不足并加以调整,更为冷静和客观地对自己合理定位,种种努力之后面对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会更加珍惜。所以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有直接的推进作用。

三、就业过程中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的主要因素

1.政府的就业引导机制不够完善。

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往往就职于装修公司、广告公司等私营企业,许多大城市为其提供的就业机会远远高于中小型城市,一边是拥有优雅的工作环境和较高的薪酬待遇,一边是正在起步或刚刚发展起来的中小企业较低的薪酬,相比之下,就造成了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对就业单位存在区域性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不制定各项优惠政策对学生就业加以引导,就会使很多大学生到中小城市或经济不发达地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严重影响。

2.面对现实产生焦虑和矛盾的情绪。

对于一直处于象牙塔内的大学生来说,在即将踏入社会就业的前期往往存在诸多幻想与高度的自信,但由于缺乏生活和社会经验,不能准确定位自己的就业目标与方向。在面对地域不同、薪酬不同、发展空间不同、工作压力不同的诸多企业时,该如何选择才是最为正确的,是让很多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最为困惑的事情。往往这个时候会有部分学生急于求成,随意签订一个就业单位就算把这个难题给解决了,焦虑感开始在内心萌发。

3.无法达到职业期望,导致心理失衡。

面临毕业的大学生容易盲目自信,这种自信使他们在求职过程中过度在意就业环境、经济收入和福利待遇等条件,忽略了企业的真正需求。对于大多数用人单位而言,毕业生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是其最为看重的,所以往往给予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的待遇不是很高,这又和毕业生的职业期望值相差甚远。面对这样的现实,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就会产生心理失衡,进而对就业产生消极抵触情绪。

4.狭隘的就业观致使择业目标受到局限。

艺术设计专业由于专业性较强,很多学生希望在毕业后能顺利找到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或相关的工作,但现实情况是,设计专业毕业生所能从事的对口岗位的数量远远满足不了毕业生们的需求,对口岗位呈现僧多粥少的态势。艺术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一般都侧重于专业课,在面临就业时想要转行难度很大,大多数毕业生宁可选择自由职业也不愿意在其他行业或领域尝试。

四、就业工作中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策略分析

1.加强就业指导体系建设,增强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1)辅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应该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初期可以通过课堂讲授、个别咨询、职业测试等手段,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特长,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早日树立职业意识,理清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端正心态弥补不足。明确自己的职业意向、发掘自身的职业潜能,为日后就业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中后期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指导老师需要把企业的实际需求同学生的个人选择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了解企业文化及用人制度等相关信息。采取逐一交流的方式,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家庭环境和知识储备程度进行个性化职业规划指导。这种依据学生性格特征并由学生自己制订出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意识和成就感也会逐渐得到满足。

(2)深化就业指导课的内容与形式

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指导课内容与形式的编排要以学生为主体。可以进行形式多样的情景模拟训练,设定主题,邀请企业工作人员作为裁判当场点评,这样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面向企业的调研任务,促使学生主动寻找结果,在调研过程中逐渐了解市场掌握用人单位的信息;可以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举办经验交流会,展示成功的道路,以此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

2.加强就业意识的指导和就业观教育。

面对就业,一部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会对自己的评价过高,不能合理定位自己,认为一旦踏入公司就能独当一面,就是拿高薪受尊重的设计师。另一部分学生对自己评价过低,认为在校期间专业和文化课都不好,肯定无法找到工作。还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严重的依赖心理,自己从不考虑与就业相关的问题,认为家人或学校能给自己找个工作就去做,找不到的话也无所谓,对未来没有目标没有设想。对此我们要积极开展健康择业心理教育、职业素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择业价值取向的引导等指导教育,纠正艺术类大学生的认知偏差,帮助其树立科学的就业和职业理念,避免学习和就业的盲目性。

3.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意识。

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意识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就业的主动性,而且有利于锻炼创造性思维,使毕业生怀揣着高度的责任心和义务感投入社会生活中,是一种积极的意识形态。随着自主创业意识的加强,学生逐渐树立开拓进取的意识,认识到进取和探索是通往成功的重要途径。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所学专业技能性强,在灵活就业、自主创业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就业工作的开展应积极地为学生自主创业创造条件,如及时把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传达给学生;邀请合作企业指导学生自主创业;举办创业典型交流会,让已创业学生把自己的心得体会拿出来与同学分享,通过各种方法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斗志。

4.加强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为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

艺术设计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要求就业工作的开展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学生面临就业时产生的恐惧、失落和迷茫都是可以从校企合作中得以改善的。我们要定时召开专业发展研讨会,和用人单位一起探讨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以此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可雇用性。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锻炼,使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主动调整不良心态,理论联系实际,弥补专业技能的不足。和企业合作可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让企业根据自己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完全符合企业的需要,在校期间就把就业问题顺利解决,有效减缓学生的就业压力。

参考文献:

[1]秦丽君,刘增安.高职“思政课”教学内容整合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6,(20).

[2]边慧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3]刘紫婷.高职学生就业指导[M].黄河水利出版社,2006.

[4]钟谷兰,杨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大学生艺术设计职业规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服装专业 聋人大学生 职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171-0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同时指出:加强特殊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指出:大力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促进残疾人就业。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院校都开设了针对聋人的服装专业的职业教育,聋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普遍学习了服装专业基础知识、服装专业理论知识和服装专业技术技能,但是,大多数聋生毕业走出校门走向企业和社会后,却不能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要。然而,服装行业需要的是素质全面,一专多能,有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适应社会需要,符合服装企业生产要求的应用型服装制作人才。这一要求决定了艺术设计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方向)聋生的人才培养应该特别注重和提高聋生的职业素质。

为了全面了解聋人大学生的职业素质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以便更好地促进聋人大学生就业,课题组成员对南京特教学院已毕业和在读的400多名服装专业聋人大学生进行了职业素质方面的调查。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网络调查等形式。发放问卷400份,收回392份,有效问卷382份。有效率为95.5%。

1 服装专业聋人大学生的素质现状调查内容与分析

(1)基本素质调查分析。

基本素质的优良与否是用人单位考察人才的基本要求,是否具备良好的基本职业素质直接影响聋人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调查显示70%左右的聋人大学生目前对职业规划并不了解(一半左右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职业规划),60%左右的聋人大学生乐观的表示毕业后能顺利找到工作;对薪金的期望为3000元/月,而企业普遍支付的工资只有1500~2000元/月,即聋生的期望要高于现实情况。进一步调查发现,聋生对就业的盲目的乐观和对薪金的过高期望来源于不了解企业需求和就业形势、高估自己的素质能力。

(2)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素质调查分析。

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来看,专业知识和技能仍然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

调查显示近60%大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较强;只有20%的认为自己的专业意识、专业技能均一般;甚至有80%的认为解决专业问题能力一般,70%左右的认为掌握专业知识一般。60%的学生认为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情况一般;20%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专业技能还不能够基本满足企业的需要。由此看出:只有少数聋人大学生认为自身的专业知识较弱,目前掌握的专业技能还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需要,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大多数聋人大学生高估了自身的素质能力水平。这是影响其职业素质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综合职业素质调查分析。

当前社会,聋人大学生想要在社会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不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与人相处交流的能力。调查显示:50%左右大学生认为沟通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一般;30%左右认为团队合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全面的综合职业素质是聋人大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提高社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调查结果却告诉我们目前聋人大学生在这几方面普遍没有优势,形式让人担忧。

2 服装专业聋人大学生素质现状的对策

(1)开展职业规划指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将就业指导纳入课程体系,引导聋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值,主动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鼓励他们面对现实,务实择业;同时对聋人大学生进行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择业方法、与择业技巧的教育与指导,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认真思考和规划。让每个聋人大学生应明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能做什么?帮助聋人大学生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包括自己的气质、性格和能力,以及自己的个性倾向,包括兴趣、动机、需要、价值观等。据此来确定自己的个性是否与理想的职业相符: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结合环境如市场需要、社会资源等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行业选择范围,增强职业意识、端正职业态度,做好职业规划。

(2)根据企业需求调整校内实训课程,着重加强专业职业技能训练。

在校期间加强与企业间的学习与交流,让聋人大学生结合学习内容直接到社会企业进行实践实训,使教学活动与企业生产活动完全结合起来,达到最佳教学目的。校内适时调整课程设置和实训课程的模式和课时,按照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加强实训教学环境建设,根据企业的订单项目和操作要求适时调整教学大纲的内容,让企业参与指导学校实践实训课程内容。同时,定期派教师或实训管理人员到企业学习最新技术信息和提供技术服务,建立校内校外相互补充的教学体系,为聋人大学生练就扎实的专业职业技能提供坚实的保障。

(3)开展校内实训与企业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提高聋人大学生综合职业素质能力。

实施校内实训与企业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寻求校企间的合作,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实践实训教学全过程,以实训实习为依托,以实践教学为主体,顶岗实习为主线,形成理论课程―实践课程―项目实训―顶岗实践的系统实践实训体系。通过校内实训的基础作业加顶岗实习的加强作业,锻炼聋人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聋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直观的了解企业服装工艺流程,了解行业职业要求,夯实专业职业技能,提高自身专业实践能力。

服装专业聋人大学生是一群特殊的群体,国家办学特教的目的就是让聋人大学生学以致用,自立于社会。调查发现,服装专业聋人大学生职业素质现状让人堪忧,就业形势严峻,聋人走上社会后从业状况也不理想。而作为教育者,认真研究聋人大学生职业素质中存在的问题,找到相应的对策,解决问题,提高服装专业聋人大学生全面的职业素质,促进服装专业聋人大学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

参考文献

大学生艺术设计职业规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设计概论;能力架构;职业招聘;教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Reformation of "About Design" Curriculum Oriented by Employment

MU Rong-bing

作为一名大学生,对于未来应该具备何种能力才能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在国外的设计教学中已经成为必须了解的内容。而对于国内设计专业学生来说,对此却不是非常清楚。设计概论课程是教学环节中较早全面阐述设计知识体系的理论研究课程,充分利用设计概论课程的教学使低年级学生从设计师职业招聘的角度对设计能力培养的知识体系进行全面了解不失为一个良好的开端。本文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想,从设计师职业招聘反观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内容的讲解,从而达到使学生较早较全面地认识与了解设计职业需求,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为人才的成长奠定最根本的基础。

一、全面认识设计概论研究范围所构造的设计知识结构[1]

“设计概论”是各高校设计艺术类专业开设的基础理论课程,其目的在于通过设计发展及其相关内容的学习,使同学全面了解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和设计师应具有的理论与实践能力。通过了解设计教育的基本知识结构,提高大学生进行设计艺术学习的自主性。

设计概论的研究范畴主要有三个方面:设计史、设计理论和设计批评,如图1。

1.设计史

原广州美术学院院长尹定邦教授曾说:“那些生活在远古的先人们,当他们或者他们当中的某一个人,用一块石头砸向另一块石头以便打造出有某种功能的工具时,设计就在这一瞬间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的确,从广义上说,人类的每一项有创造性的活动都首先是设计的结果。设计,就是人类把自己的意志加在自然界之上,用以创造人类文明的一种广泛的活动。设计之发展及其相关内容,首先是对设计艺术史(如美术工艺运动、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包豪斯到现代设计)及其相关风格(如英国风格、法国风格、意大利风格、美国风格、斯堪地那维亚风格、现代极简风格等)的研究。设计史家E•H•卡尔在其著作《何为历史》中说过:“设计史是通过评价、选择和整理资料寻求对过去的理解和诠释。”现代设计,无论怎样发展,都无法脱离传统文化对它的深刻影响。也就是说,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的传统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现代设计运动。

设计史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了解现代设计理念、风格潮流的过程。通过对“功能主义”、“国际风格”、“民族特色”、“可持续发展”等语汇的认识,对创造了具有特色及先进设计的国家的了解,对经典产品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发展自己的设计风格,完善多角度多形式的设计表达,指导我们正确思考设计问题。

2.设计理论

19世纪末开始对设计已经上升到一个学科的高度来研究。在中国近20年来,设计得到社会各界的公认,而且自身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巨大的产业。广告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室内设计、环境设计、建筑设计,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设计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对于设计资源整合以及设计的发展应用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

对设计史和设计理论的学习,更多地是给学生提供一些观念和思想性的东西,包括培养他们作为设计师的道德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从包豪斯早期的理想主义,路易斯•沙里文的“形式服从功能”、米斯的“少即多”所发展的工业产品的新美学观点,到后来美国设计师提出来的“为现实生活的设计”及后现代潮流中的绿色设计和生态设计观念,西方现代设计发展的过程充满了民主的色彩和以人为本的道德责任感。通过设计史和设计理论课的传授,可以培养具有思想文化、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责任感的高素质的设计人才,从而达到设计教育的最高目标。[2]

3.设计批评

设计批评是对具体的设计作品、设计思潮以及设计活动等进行的判断和评价,对设计创造及设计消费具有导向、规范、调控和推动的作用。设计批评是沟通设计创意与设计审美之间的一座桥梁,是现代设计活动和现代艺术设计理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培育和提高方案定夺者、设计师以及广大受众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的有效途径,是推进设计文化不断发展和更新的重要力量。

设计专业学生通过设计批评能够全面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罗伯特•斯坦博格[3]将人的思维分成三类,分别是“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评价事物的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想象、创造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性思维”――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的思维能力。这三种思维能力能帮助学生鉴赏和分析各种设计行为,产生有创意的设计概念和灵感,并将设计思路付诸实践。

提高设计概论课程学习的实效性,对于当今学生吸收历史文化精华,借鉴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学习前人成功的经验和技巧,了解设计艺术的演变和脉络,正确指导自己的学习与职业规划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职业设计师招聘对设计能力的诠释

目标是引领个人或团体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条件。试想,一个人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知道,怎么去奋斗?所以首先要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自己究竟要做什么,未来五年、十年的目标是什么,并认真思考。

以“洛可可公司”负责ID设计的设计师招聘为例,工作职责任职要求如下:

(1)有坚实的产品造型设计基础,有敏锐洞察力和创新能力,热爱生活,热爱设计;

(2)手绘表现能力强;

(3)能熟练使用二维三维软件绘制产品2D平面效果图、3D建模渲染制作;

(4)对产品结构、材料和加工工艺有较全面的了解;

(5)有较强的责任心,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谦虚塌实。

综合社会发展对设计师的要求,职业设计师的能力结构如图2。

从职业设计师招聘对设计能力的诠释可以看出:设计师首先应该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职业道德,每一个设计师都应该知道他将来做什么,他要解决什么问题。其次才是对知识的一种合理运用能力的展现。但是对于目前我们所接触的很多学生呢,在这方面比较欠缺,可能片面地理解了设计就是学习一门知识,学习一种技能,他没想到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创造性工作[4]。

其实在公司招聘设计师时,普遍会问,你最擅长什么?最想做什么?你希望公司往什么方向培养你?从这简单的问话中我们也能看出,企业在招聘设计师时,也希望设计师是一个有能力、有个人发展规划要求的人。做为设计师,你在为公司工作创造效益的同时,公司也为你提供平台帮助你成长。所以正确解读企业的招聘要求,全面架构自己的发展平台,不仅能满足招聘单位的要求,同时也能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重视从一年级开始的全面规划正是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明确方向。

三、重视职业生涯、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现代设计师必须是具有宽广的文化视角,深邃的智慧和丰富的知识;必须是具有创新精神、知识渊博、敏感并能解决问题的人。作为设计师应当明白,设计时要能采用合适的手法、对设计内容有清晰的概念和合乎逻辑的观点,就要架构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而知识结构体系的架构必须有一个过程。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知识水平认定

从大一到大四,学校教育会有一个培养体系,学生自身也要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和自身的状态合理架构自己的知识结构,知道掌握这些知识和方法对他将来步入社会将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成长。如果把要达到的目标设定为十级的话,大一的学生应该首先判断一下你现在所处的级别是多少?大学四年后职业对你的要求处于哪个级别?达到这个级别你四年的时间该怎么安排?学校的教学体系中的课程是怎样辅助你的成长需求的?

能一进大学就对四年后的能力水平有个明确的解说,对自己已有的能力进行一个定位,虽然有一定的困难,但对自身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设定一个相对的目标,并通过今后的不断调整,最终完成对能力的构建,是每一个学生都应当做的基本功。老师在学生大一时应根据职业需求,从能力的架构入手,正确地引导,使学生认清自己已有的和将有的能力水平,并不断鼓励学生进行正确的思考和积极的行动。

2.能力培养过程

一个人的能力是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获得的(如图4)。首先要明白大学时期对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具体课程的学习,课程即可以看成是一个知识体系中的点,也可以看成是一个点网。对知识点的学习并因此组建自己的知识网,从而提高理论水平和综合能力,是学生能采用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其二,技能的的学习主要包括实际动手(手绘和模型)和软件的使用两方面,实际动手和软件的使用水平高,就会说这个学生的能力强,反之能力则弱。

学生在每门课程开始时都应主动了解课程的作用,明确所学知识在自己的架构中所处的位置,从而设定好自己的学习内容、知识和技能的获取应达到的水平,如上课和做作业(如图5)时自己应该达到的水平,完成各个级别的跳跃,形成合理的前进。

虽然在大学期间的教育还存在着各种不足,会使很多同学对今后职业需求能力的培养存在疑虑,但通过自身对职业需要的不断了解,对能力获取形式的深入研究,借助学校提供的学习环境,发展自身的专业能力,对学生本人是非常有利的。当学生发现学的东西对今后有用,就会主动学习。以主动精神选择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有利于培养多种人才,有利于专业的不断更新发展。

四、结语

大学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规划能力。重视大学时代的学习效果,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获得方式的研究,是各个学校都应思考和面对的问题。从职业的角度,进行能力结构的解读,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思考自身的发展过程和内容,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是当前可以研究使用的一个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何人可.工业设计史(修订版)[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2]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深圳:新世纪出版社,2001.

[3] 信晓瑜,陈琦昌.略论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J].艺术教育,2008,(11):123.

[4]梁梅.了解过去设计未来――谈设计史和设计理论的教学[J].美术观察,1992,(12).

[5]肖勇.中国设计教育大型系列访谈.

大学生艺术设计职业规划范文第5篇

地方师范院校必须从传统的就业圈子中走出来,走一条名师培养与多种职业培养兼备的路子,突出职业性和岗位针对性,最大限度地适应社会人才市场需求的新变化。

大庆师范学院总结出适应地方师范院校的“三阶段四模块”就业指导模式,在突出职前培养、提升职业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探索出一条“强化职业能力培养,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就业指导之路。

一、“三阶段四模块”的理念与体系

当前,地方师范院校纷纷进行办学方向的战略调整,向应用型综合性发展,大量开设非师范专业,非师范类学生规模在高师院校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因而,解决师范和非师范生就业问题,尤其需要在人才培养的环节中重新审视和定位就业指导的功能[2]。大庆师范学院采取分类教育指导的办法,在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就业能力培养中始终坚持“一个理念、两套体系”的模式。

(一)一个理念:全面关怀学生个人成长,全程指导职业发展

充分发挥育学、心理学和思想教育等学科优势,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教育”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并将“全程化”、“个性化”国际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融入其中,打破原先仅针对毕业生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界限,提出“全程指导职业发展”的新理念,把“学生成长”和“职业发展”纳入就业工作范畴。整合学校各方资源,建立保障机构,将全程指导职业发展的理念落到实处。

(二)两套体系:职业技能成长体系和职业素质养成体系

1.建立职业技能成长体系。坚持专业理论教学,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服务,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服务,为实践教学服务,为职业技能成长服务。加大课内课外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分层次、有重点、有目标、优化学生职业技能成长体系,实践能力培养贯穿相关专业四年学程不断线,将学校教育、职业技能实训、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将企事业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引入教学体系,做到职业技能训练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结合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学科竞赛等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实训与实习相结合、通用职业能力与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覆盖学生学习全程的职业技能成长体系。

2.建立职业素质养成体系。在入学之初,侧重于通过开展职业启蒙教育,结合专业特点,协助学生形成职业理想,开展初步职业规划,在大学学习过程中重在加强职业测评和职业素养提升、职业素养拓展训练,帮助学生提高专业素养和能力,在高年级阶段重在实施岗位成才,在求职技巧的训练、就业政策及就业信息指导的基础上,通过校内外的招聘会、创新创业平台、岗位实训,教授学生必要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成长。

二、“三阶段四模块”大学生通用职业素养教育的总体设计

以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公共必修课程为基础,在一、二、三年级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养与技能提升”、“职业素质拓展训练”和“就业指导”四个模块以公共必修课的形式开展职前指导。除了必修课程外,多维合力多种途径作为有效补充,长期开展一对一就业咨询、大中小型招聘会指导、就业主题沙龙、职业专家讲座、创业者论坛和创业讲座等主题活动。四模块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聘请校外职业培训专家、企业高管和企业培训师多名,教师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每个教学模块成立一个教研组,确定负责人,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建设。各个模块教学大纲确定基本调子,就是结合实践讲,结合就业指导讲,结合职场讲,结合思想实际讲,结合就业形势讲,结合就业观念讲。采取面试观摩课、企业家讲座课等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职业技能培养结合各个专业技能训练,各专业设立职业技能训练中心,按照统筹规划的原则,师范类专业设立“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心”,其他专业各自设立职业技能训练中心。

三、“三阶段四模块”完成通用职业素质教育的具体规划

第一阶段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程。着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生涯观念,进行科学自我认知、职业认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做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不断完善修复的过程,需要指导教师连续跟踪指导,每学期进行课后指导,构建跟踪指导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考核。考虑到各院系书记和辅导员主抓就业工作,可选拔教学能力强的学生管理工作者来讲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直接进行包片包点的全程跟踪指导。

第二阶段开设“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和“职业素质拓展训练”必修课程。指导一年级、二年级学生围绕职业生涯规划逐步提升职业素质和能力,分为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两部分进行训练培养。

第三阶段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必修课程。融合职业规划指导、专业技能提升和招聘模拟、应聘实战演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结合大小型校园招聘会实行就业指导课教师包干制,分专业加强个性化就业指导。培养学生科学的求职方法和择业理念,努力实现理论与实训相结合、模拟演练与企业招聘相结合。

四、“三阶段四模块”完成职业素质教育的保障措施

强化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必须有一定的措施做保障,使“三阶段四模块”的就业指导模式能够落到实处。

首先,设置就业能力训练区,设立多个实训项目。设立职业素质拓展训练场、心理行为能力训练室、职业礼仪训练室、模拟招聘训练场等,学生可以在仿真的环境中选择实训项目和指导教师,迅速提升职业能力。

其次,建立“职业能力培养训练场”,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中心,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高起点打造教师教学技能实训中心、艺术设计实训中心、软件工程实训中心等多个职业能力训练中心。

再次,以活动为载体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开展专家讲座、职场论坛、经验介绍、职业测评、心理专家疏导、职业规划大赛和创业大赛等多种形式的指导活动。学院就业管理人员利用招聘宣讲会和讲座加强学生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各学院的学业导师和论文指导教师协助就业管理人员做好毕业生的就业跟踪和就业指导。

最后,搭建实践平台,提高学生的就业实践能力。组织大中小型校园招聘会,为学生开办素质拓展训练营,组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大赛和职业技能大赛,广泛实施学生勤工助学,为学生就业创业实践落实场所,学生职业发展协会印发《就业指导报》、《创业周刊》等报纸,为学生提升就业实践能力创建良好环境。

五、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孵化,以创业带动就业

首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通识课程的规划设计。拟定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大纲,通过就业指导课、创业教育通识课、专业创新创业实践课、创新创业讲座、创业大赛等形式,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创业大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其次,加快创新创业孵化。以专业为依托,以产学研为基础,整合全校各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整合各学院的学生竞赛项目,努力孵化科技文化项目,充分利用创新学分和优惠政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引领大学生积极进行创新创业。

六、“三阶段四模块”就业指导模式取得的成效

在地方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大庆师范学院的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水平逐年提高。从大庆师范学院2008—2010届毕业生事业发展前途调查比率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出,连续三届毕业生事业发展前途乐观的比率达到76%。毕业生工作与所学专业的对口率、毕业生就业岗位的适应性和毕业生事业发展前途都较好,说明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能够结合社会需求,符合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就业指导模式具有较强的职业和岗位针对性。

综合大庆师范学院毕业生毕业半年、一年、二年、三年的就业质量进行分析的结果来看,在就业去向中到公立学校、国企、事业单位的学生占毕业生数的30%。目前,毕业生就业质量有逐年提高的趋势,近两年毕业生的教育质量还会高于往年。“三阶段四模块”的就业指导模式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的无缝对接,使高校能够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为地方输送优秀人才。

地方师范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众所周知师范生就业困难,职业能力培养和就业指导尤为重要,需要高校领导高度重视和各部门、院系的协调配合,不断提升大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和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仁彧,韩映雄.教师教育中的师范院校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1).

[2]邹云龙.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学生就业模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4).

大学生艺术设计职业规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艺术 就业教育

文章编号1008-5807(2011)02-127-02

高职艺术教育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呈现可喜的势头,不仅建立了较完备的学科体系,使艺术教育从过去的精英教育模式转向了大众教育,使艺术专业向应用型方向发展,形成了艺术教育多元发展的格局。目前,全国各类开设艺术类专业的院校多达1400所。

一、高职类艺术类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

艺术教育的大发展带来艺术专业的繁荣,也极大地增加了艺术类专业的就业压力。目前,艺术类毕业生普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求其原因主要是如下几个方面:

1、艺术类毕业生供大于求。近年来,各类艺术院校和艺术专业大量扩招,毕业生剧增,而艺术类专业社会需求有限,导致供大于求的现象。

2、单位在选人用人上存在“唯学历论”的观念。过分追求高学历,呈现人才使用高消费现象,致使高职类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3、生源质量下降。艺术类学生尤其是高职艺术类生源每况愈下,往往成为“差生收容所”,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给提高毕业生质量和就业带来很大难度。

4、专业课程教学跟不上社会发展需要。高职艺术类教育从师资、教育模式、课程等各个方面明显滞后于社会发展和其他高层次院校,缺乏足够的竞争能力和特色。

二、高职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特点

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与其他科类专业的毕业生有着相似之处,也有所不同。由于专业性强,行业特殊和需求量有限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往往更大。我们分析艺术类毕业生就业有以下几个特点:

1、职业选择的灵活性。与其他科类相比,艺术类学生往往具有更强的个性,很多不愿与公司签订就业合同,更愿意自己创业或从事自由职业,在职业选择方面更加灵活。

2、用人单位行业的局限性。高职艺术类毕业生在就业时希望专业对口,因此选择的单位多为私营的广告公司、装修公司和设计公司等,用人单位主要是私营企业,行业单一。

3、劳动关系的随意性。毕业生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由于经验不足、法律意识淡薄或缺乏足够重视等原因,不愿深入了解合同的具体信息,觉得签与不签一个样,随意性大,容易引起纠纷。

4、就业后工作流动的频繁性。毕业生工作流动性非常大,一项调查表明,工作3个月内离开原单位的高职艺术类毕业生达到35%左右。

三、高职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1、搞好就业教育,端正学生就业择业观

艺术类专业是高投入的专业,毕业生期待就业后能够得到高的回报,因此存在着追求高薪水、高层次的工作。这些要求本无可非议,但在就业过程中如果一味攀高,往往会面临就业的挫败。学校应该加强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得失观教育和面向基层就业的教育,引导毕业生端正就业态度,正确看待自己,着眼长远发展,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设计,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在毕业求职时目标更准,目的更明确,而且有助于将来长远的发展,为未来事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大学生到了就业阶段还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对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自己潜能有多大,在哪些职位能成功一概不知,到了大学毕业才“临时抱佛脚”。 与职业规划和选择的重要性相比,很多人找工作的过程却平淡无奇。仅仅在半年不到的时间里参加几次招聘会就宣告结束。反过来,在走上工作岗位不久,又不得不开始重新定位、衡量今后的发展道路。

(2)职业道德教育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应遵守“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3)得失观教育

在就业择业的过程中,难免要进行取舍,有得必有失。自主择业的就业方式,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更多的选择机会。面对纷繁复杂,异彩纷呈的世界,如何把握自己,把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自己的职业追求相结合,正确取舍,对顺利就业非常重要。因而大学生必须转变就业观念,不能一门心思紧盯大城市、大单位。到哪就业,干什么工作,要辩证、全面地看待,小企业也有重要岗位,偏远地区和基层也有适合发展的机遇,艰苦地方更能磨炼人的意志,对人的成长更有帮助。

(4)面向基层就业的教育

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必须找到自己的位置,职业无分高低,只有通过劳动就业,才能在劳动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相信只要自己敢于踏出第一步,准会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的。有的毕业生,他们在择业时要求高薪、工作环境舒适,对基层工作不屑一顾。其实,作为社会大家庭里的一员,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和梦想。

2、加强能力培养,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1)是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能力。艺术类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高职教育一方面注重实践环节的训练,让学生学到过硬的本领,另一方面鼓励和精心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专业竞赛。突出的竞赛成绩就是就业的敲门砖,在这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都很快落实了较好的就业单位。

(2)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利用专业优势,高职艺术专业可以成立了广告协会、摄影协会等社团,鼓励学生参加,并担任各类学生干部,组织各类文体活动,培养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学生通过大赛的熏陶历练,找到自己的差距,为今后的学习明确了方向。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也为他们就业提供了直接的机遇和便利。

3、将毕业生划分层次,进行一对一指导

针对性地开展了一些就业指导和设计,对每一位毕业生都一视同仁,决不放弃,在做好大量就业排查的前提下,把毕业生划分为五种类型:1)已签订实习协议的毕业生;2)暂时就业,但对工作并不满意,准备跳槽的毕业生;2)打算继续深造的毕业生;3)由于经济条件、学习成绩等种种原因,打算放弃毕业的毕业生,4)性格内向、自信心不足的毕业生。后四类毕业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对于这四类毕业生,我们应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帮助她们克服困难,激励他们树立信心,扬长避短,认识到自身的优势,鼓励和帮助他们积极就业。

4、未雨绸缪,就业工作从新生抓起

就业工作不是只针对毕业班学生一年半载的临时工作,而是一个持续长久的系统工程。学校要认真做好就业指导课的设计与实施,理论与实践并重。新生第一次班会,就告诉他们将来会有怎样的出路,把入学教育和就业指导结合在最前端;举行毕业生就业、创业心得讲座,现身说法示范效应强;长远规划信息网络平台,建立统一共享的网络平台,各系各班还要建立更具针对性的网络阵地,在低年级的时候主要用于班级日常管理和就业政策的宣传,毕业时逐渐增加即时就业信息的与反馈功能,并对学校就业部门的有关信息进行转载和诠释。

5、加强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

毕业生文明离校既是学校纪律的要求,更是学生文明素质的体现,也是毕业生安心、顺利就业的保证。学院对毕业生文明离校的教育绝不仅仅停留在对有关纪律的严正申明的层面上,其重点是在及时、深入地了解和解决学生的焦点困难,为其就业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免除其后顾之忧,消除其在求职过程中遇到暂时挫折而产生的懊恼情绪。

总之,高职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形势是严峻的。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职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将会越来越好,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采取积极的就业对策,正确有效地引导毕业生进行就业择业,他们的明天就将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大学生艺术设计职业规划范文第7篇

2.改革创新提高质量扎实推进职教大省建设——安徽省职成教学会2010年年会暨"中国·安徽职教论坛"侧记马善国,方守义

3.信息动态

4.社会责任的教育担当职业 高灵芝,舒玲玲

5.技工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孙三勇

6.浅谈如何打造一个卓越的团队尤存立

7.试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张娟

8.再谈我国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改革石建忠,刘汉祥

9.仓储管理的信息化发展与人才培养张侠

10.技工学校教学管理之人本管理初探张晓明,肖少斌

11.浅谈制造业从数字化制造到企业信息化陈红彬

12.浅论煤矿企业管理与经济效益金华

13.职业 浅谈企业用工与大、中专生就业吴泽华

14.中专生顶岗实习中的问题及对策祖明

15.大学生择业时如何调适自己的心理盛真,彭晶

16.中职商务专业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分析与研究宋秋红

17.地方院校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现状调查——以河南城建学院为例孟聚才

18.职业技术学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几点设想韩煜

19.毕业生就业市场与专业设置结构性失衡的探究蔡亮

20.机械类专业车工实习教学探究曹小平

21.浅谈技工学校教师的培养李明

22.浅谈模具专业教改视野下的教师专业素质培养郭烨

23.关于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人才教育的思考张秋实

24.浅谈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构建李铁虎

25.再谈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出路王玮璠

26.立足行业开展校企合作——为中部崛起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王宏德

27.浅析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就业指导教学中的运用唐伶俐

28.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堂应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赵绪财

29.如何上好新学期第一堂课李汶澧,刘建洲,丁志菊

30.职校语文如何加强口语阅读训练周健

31.浅析职业学校项目教学法实施中的问题魏新林,栾玖华

32.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提高化工课教学的有效性陈海飞

33.粘贴法"画组合体三视图郭剑

34.对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纺纱实践教学的探讨任爱玲

35.如何激发技校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张红霞

36.浅析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邹丽华

37.浅谈技校的电工理论课教学杜新珂

38.对细长轴车削的教学探索陈征

39."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普车教学中的运用邓彩环

40.浅谈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吴玲丽

41.案例分析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作用赫静

42.图解法在模拟电路教学中的应用戴维

43.试论"校企合作"条件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改革刘锐

44."教学做评"四位一体的财会专业技能教学模式探究孙俭

45.小议烹饪专业课改赵中

46.行业转制高职院校二级教学管理改革探析唐湘桃,王亚妮

47.浅谈实现电子技术课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方法黄浩波

48.浅议技工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职业 许建明

49.浅谈艺术设计类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改革袁海明,张宏,曾琦

50.电力拖动课程的项目教学法印宝华

51.让英语课堂充满活力陈勇健

52.论地理教学中CAI软件的制作和优效性王保亭

53.关于职校生"网络伴我成长"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思考钱玲

54.浅谈青年班主任工作的几点建议田畑,隋强

55.班级管理工作之我见朱磊

56.浅谈如何做好技师学院班主任工作陈月平

57.如何实现班组管理的精细化刘建惠

58.在应用写作训练中培养高职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谢承力

59.树立创新教育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李宏飞

60.浅谈《机械制图》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肖安民

61.职业学校应加大非智力因素教育比重路铨

62.对技工学校开展人文教育的思考陈文忠

63.关于生产实习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的研究周燕娟

64.在高级技校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柯友军

65.立足职教特色,强化人文教育——全国高级技工学校公共课教材《语文》之我见陈远芝

66.浅谈职高生的心理现状及情感教育武虹生

67.关于《德育课》教学理念的探讨丛晓琴

68.浅谈情感教育在德育教学中的作用刘鸿东

69.强化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李亚莉

70.加强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管理的实践研究史术高

71.秘书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亟需规范罗利琼

72.拉长技能培训"短腿"跟上电网发展步伐赵明

73.行业高职院校依托校企合作抓实员工培训蔡勤生

74.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王子秀

75.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职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袁寿娟

76.浅谈高职院校毕业生质量跟踪与教学管理创新俞伟忠

77.大型薄壁缸体防变形工艺郑效荣

78.校企文化融合与对接构建职业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刘毅

79.以"三个融合"突破政治课困境张庆波

80.树立科学发展观,做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魏耀卿

81.浅议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张红梅

82.论职业与职业化郭艳秋HtTp://

83.浅谈中小企业内部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庄翔翔

84.职业 练习瑜伽教学的点滴体会崔玉芝

85.浅谈伺服电动机构造及发展蔡运

86.浅谈《河南旅游基础》和美学的融通之处王丽华

87.关于江南地区传统建筑装饰符号的解析及传承蒋粤闽

88.如何矫正中职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错误云

89.关于提高电工技能教学的探索与思考赵成荣

90.项目教学法探索陈博范

91.论语境与英语词汇教学邱悦雯

92.关于技工学校电子电工专业课教学的思考袁洪福

93.浅谈实习课"四四环节"教学法王新娟

94.关于提高职业学校《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探索闫其顺,李晓芳

95.关注被遗忘的角落——浅议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及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刘宙华

96.《金属切削机床概论》中的研究性学习杨琦

97.多媒体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史媛媛,金晓光

98.浅谈如何在机械制图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王巧玲

99.如何在技校电工技能训练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方碧祥

100.数控编程教学中的方法与应用王丽茹

101.浅谈主题背景下区角活动材料的投放赵丹

大学生艺术设计职业规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就业质量;对策

1.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1.1就业率不高

2000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以大力推行,并在不断发展中逐渐呈现出了办学和招生标准不断降低、招生规模日益扩大的特点。此间,河北省的高职院校数量也在大幅攀升,办学规模在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河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总数也随之水涨船高。以2002年-2012年的发展为例,经过十年的发展,河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总数从之前的2.63万人增至18.52万人,其每年的平均增速高于60%,其中艺术设计类的学生比例也在不断增加。然而,此间出现了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增多和就业岗位不足的矛盾,导致就业率不高。

1.2就业质量差

当前,有一句流行语“毕业即失业”,体现了毕业生就业普遍的悲观论,就其根源主要是由于毕业生投递简历比较盲目,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不清晰等造成的。而这种将先安顿自己作为就业目标的毕业生中,往往会造成就业岗位提供的收入、地点、环境和个人发展前景等和毕业生的个人期望值相差甚远;如果用人单位尚无法为他们提供与高职人才培养层次对应的生产、管理和经营管理的话,将会对其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1.3专业不对口问题严重

根据麦可思公司公布的《2010年就业蓝皮书中有关2009届大学毕业生工作与专业对口状况调查》显示,在本科毕业生的就业中,专业对口率约67%,高职高专毕业生约57%,约超四成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做着与自己专业不对口的工作。且数据还显示,由于专业对口率明显下滑,对于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的专业毕业生而言,与之对口的市场岗位数量本来就少,所以一些毕业生为谋求生存不得不选择非专业岗位就业。

2..提高河北省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对策研究

2.1确立新的教学培养目标,打造师资过硬的教师队伍

新形势下,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应重新确立。为更好地提升就业质量,必须把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能力本位结合起来,河北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也必须形成以职业活动的行动过程为导向,把基础知识(美术基础类)、专业知识(艺术设计类)和市场需求相联系,在讲授中多灌输浅而实在的理论知识,让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学以致用。此外,还要通过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来提高学生对艺术设计技能的运用熟练度,为其快速对口就业奠定基础。对艺术设计类人才来说,必须兼具复合知识储备和综合应用能力,这就意味着该专业的教师岗位急需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的“双师型”人才。院校可通过结合企业聘请和客座教授等方式来不断丰富师资队伍,此外,还要加强对现有教师的进修和培训,对年轻教师,还应鼓励其参与到社会企业一线的团队中去,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2.2积极构建就业信息服务系统,为毕业生提供信息全面的就业平台

要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必须从高职院校和高职毕业生两方面分别来抓,其中高职院校的作用占主导地位。基于此,河北各大高职院校应积极构建集生源、学校、就业于一体的就业信息服务系统,通过建立招生就业网的方式为广大的毕业生提供信息全面的就业平台,以此来加强高职院校和相关就业服务机构、社会人才交流中心、各大中小企业间的交互联系,使平台上的就业信息更全面和详细,能更好地帮助高职毕业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有充分的了解,为其尽快就业提供通道。此外,高职院校还可通过该平台组织各种讲坛等活动来给高职毕业生做相应的就业指导和分析,以便让高职毕业生对就业前景有一个客观、理性的认知。

2.3转变就业模式,增进毕业生和企业间沟通了解

当前,为提高国内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必须突破旧有的就业模式的桎梏,积极应用“三结合”的新型就业模式,这种新模式的引入,也就意味着就业步入了市场主导时期,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高职学生,或者是用人单位,其中任何一方均必须以市场导向需求为基础提供就业岗位和做相应的择业选择。基于此,河北高职院校应以“三结合”的就业模式为指导,给用人单位和高职毕业生提供这样一个平台,使他们在自我的充分展现和评价的客观公正中增进相互间的沟通了解。对高职毕业生而言,该平台能让他们更好地展现自我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使用人单位能一目了然;而对用人单位而言,利用该平台能更直观、全面深入的了解高职毕业生,并对其有更客观的认识。这种信息的直接交互无疑是给就业质量的提高又上了一道保险。

2.4优化就业供应链结构,做好反馈信息的及时整合

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高职院校充当的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间的桥梁角色,也就是说,为提高本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桥梁作用,高职院校除了要持续加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间的联系外,还应对现有的就业供应链结构不断优化调整,打造专业性强、综合组织高、业务水准一流的就业指导团队,并让这支队伍发挥桥梁的载体沟通作用。他们的具体职责包括:一是将用人单位对就业岗位和职业能力的需求传递给用人单位,二是将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理想和个人倾向传达给用人单位。三是在就业指导团队的及时有效沟通中,掌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岗位适应情况,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在岗工作情况的满意度。四是收集双方反馈的有关信息,留档为日后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进行经验总结和积累。

2.5积极建设实训基地,加强毕业生的创业意识培训

为提高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通过在校内和校外建设实训基地(如电脑美术设计实习基地、雕刻艺术实习基地、民间美术绘画实习基地等)的方式来提升其职业技能水平,对个人就业方向更加明了。此外,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学生还应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依托政府提供的良好社会创业环境,用积极创业的方式来实现灵活就业,提高就业质量。

3.结束语

诚然,要提高艺术设计类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也不是某一个人或一个部门就能做好的,它需要各部门的通力协作,更需要高职院校明确自己的教学使命,即当把培养与企业需求相适应的优秀技能人才作为己任。通过确立新的教学培养目标,打造师资过硬的教师队伍;积极构建就业信息服务系统,为毕业生提供信息全面的就业平台;转变就业模式,增进毕业生和企业间沟通了解;优化就业供应链结构,做好反馈信息的及时整合;积极建设实训基地,加强毕业生的创业意识培训等对策,切实解决艺术设计类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使其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站得稳、立得牢,能源源不断的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建,谢佐欣.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调查与分析――以河北省部分高校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1)

【2】张蕾,赵志策.河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模式与对策研究[J].Business.2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