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孤残儿童护理员培训

孤残儿童护理员培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孤残儿童护理员培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孤残儿童护理员培训范文第1篇

首先感谢各位领导来到我们社会福利院视察工作。在此,向各位领导介绍一下我院基本情况以及社会化养老工作开展情况:

一、社会福利院基本情况

社会(儿童)福利院系省二级福利院,成立于1957年。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院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以创建公共服务单位为目标,大胆开拓,不断创新,已逐步发展成为集城镇五保供养、社会有偿代养、特殊儿童教育、医疗康复和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型社会福利服务机构。目前,全院占地面积近79.5亩,建筑面积20080平方米,拥有职工205人,各类服务对象769人。

我院社会(儿童)福利中心建设项目被列入年首批民生工程。中心占地10亩,总建筑面积2622.3平方米,总造价470万元,床位数60张。分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区、孤残儿童养护区,生活、医务、康复区,教育培训区和行政办公区5个区域,将基本满足辖区内城镇“三无”人员养护、孤残儿童医疗、康复、教育等需求,并为孤残儿童福利保障工作提供指导、走访、技术培训等服务。

近几年来,我院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提高管理水平,改善服务质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获得了“全国模范养老机构”等数十项荣誉称号,连续被评为第四、五、六、七、八届“文明单位”。随着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老龄化高峰的到来,我院正积极贯彻江苏无锡召开的全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精神,以争创“全国文明单位”为契机,努力为孤寡老人、残疾儿童和休养人员提供更加温馨舒适的环境和热情周到的服务,真正把她建设成为广大老年朋友和孤残儿童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二、社会化养老工作开展情况

我院从1995年开始面向社会开展托老服务,当时仅仅是探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市老龄化也在加速发展,并日益呈现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逐年提高等态势(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6.5万人(城镇1.5万人,乡村5万人,空巢老人1.95万人),占总人口17%。面对家庭逐渐小型化带来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等问题,老年人不同程度地需要提供护理照料服务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在局党组的重视支持下,我们于2003年开始建设市老年公寓。目前,全寓入住代养老人397人(总床位460张),其中自理老人159人,半自理老人91人,完全不能自理老人84人,痴呆老人63人;代养人员平均年龄73.5岁。公寓启用以来,共为本市及省内外提供托老等有偿服务达3200余人次。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深入调研,合理定位。现在在老年公寓代养的老年人群主要分类,一是因子女不在身边等原因造成空巢老人实际困难的;二是离退休人员有个人收入的;三是。针对不同类型人群不同的需求,我们在物价、审计事务所等部门的支持下,坚持“低偿服务,保本经营”的原则,结合实际按护理级别制定了老区、新区和特别护理区收费标准,目的是让老年人住的起。所有入住人员的各项信息全部在我院一站式服务大厅录入数据库管理。

(二)满足老年人需求,全面开展住养、医疗康复、文体休闲等多项服务。一是营造温馨、舒适环境。老年公寓在建寓之初就按照“环境要优美、空气要清新、设施要先进”的理念进行规划设计。学习上海、杭州等先进地区的经验,近年来先后投入70余万元对公寓进行了美化绿化和改造装修,从墙面、灯光颜色搭配、老人扶手、失智老人专用床、防滑地板、专用浴室和洗浴椅等,小到温薪提示语和休闲角落的设计,从细节入手,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殊性及安全性,旨在为居住者提供一个“家”的环境。我院的绿化面积已经达到9000M2,楼房四周植物葱绿,处处生机盎然,老人在这里不会迷路和感到迷茫,自由安排每天的生活。二是加强对职工的护理和安全培训。我院经常开展日常护理、不同病症急救措施以及防火、防盗安全的培训活动。要求各班组职工每月进行至少一次理论或业务知识集中学习活动,做好学习记录。定期邀请南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市医院急救室医师、消防大队官兵为护理员开展预防保健和安全知识培训,内容包括预防甲型H1N1流感、老年人突发病症以及各种安全急救常识。每位老人的房间都设有无线寻呼系统,有什么困难,随叫随到。特别护理的房间实行24小时轮班监护,每天夜里都要巡查,确保无安全事故。三是广泛开展文艺活动。我院每周在多功能厅播放各类题材的电影,利用广播播放黄梅戏、越剧、京剧花鼓戏等戏曲及红色经典歌曲等,组织院民观看收听。各级文联和社会组织经常到我院开展“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演出活动。除夕、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我院都要为五保老人和代养老人举行演出慰问活动,让他们感受到温馨,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广泛沟通、交流的机会,促进他们之间的团结。我院还通过举办职工运动会、演讲歌唱比赛、消防知识问答的形式,开展一些更加人性化、亲情化的职工娱乐活动和群众文化健身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工作热情。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收费标准偏低。我市老年公寓实行的是“低偿服务,保本经营”,目前的代养收费标准太低,最低服务级别的收费仅为每月420元,特级护理标准为每月720元。按照目前的市场消费水平和工资水平,这个标准难以促进公寓规模的扩大和环境、服务设施的改善。

(二)床位紧张,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去年8月前我们老年公寓所有床位入住已满,到目前为止,前来公寓预约登记的人员已达360余人。为缓解生活不能自理特别服务对象的需求,我院想方设法筹资100余万元改扩建颐寿楼特别服务新区,新增床位96张。但是,对于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来说,远远满足不了入住需求,供需矛盾突出,迫切需要新增床位。鉴于此,我们计划以社会(儿童)福利院民生工程建设为契机,投入500余万元建设老年公寓第二期工程。在两级民政局及市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聘请专家制定了《老年公寓扩建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争取国投资金。目前,通过省、部的协调,已安排了100万元资金,用于县级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建设。市发改委已将我院纳入服务业发展引导项目,作为省备选项目上报省发改委寻求支持。

孤残儿童护理员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吉首市 孤儿院 青少年儿童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1-0029-03

孤儿院青少年儿童在社会中属于弱势群体,因为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家庭关系等原因,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被遗弃,因而错失良好的成长环境,没有在完善的教育和完整的家庭条件下成长,成为弱智或者智力障碍的儿童,最终被送到孤儿院寄养看护。因各种条件的限制,孤儿院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对自己认识不够和社会适应不足,将来无法进行独立生活。本研究旨在针对吉首市孤儿院青少年儿童现状调查,对处于亚健康水平以下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找出使这类青少年儿童内心无法克服的心理问题并逐步解决,为其身心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积极的心态,克服先天的不足,让他们勇敢地面对未来,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给予他们关怀。

1 吉首市孤儿院的基本情况

吉首市孤儿院于2000年经州委、州政府批准成立。隶属州民政局,位于吉首市乾州溶江小区,占地面积16亩,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是以收养全州境内社会弃婴、孤残儿童的社会福利性事业机构。到目前为止已累计收养弃婴、孤残儿童135名,现今在院青少年儿童13名,女8名,男5名。在孤儿院全体工作人员多年共同努力下,孤儿院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及国际爱心人士的关爱和支持,生活在孤儿院的孤残儿童,许多被遗弃的孤儿通过孤儿院被国内、国外的爱心人士和家庭领养,使他们重新感受到有家庭的幸福生活。

2 研究对象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吉首市孤儿院13名青少年儿童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5名,女生8名。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使用中国期刊数据库等工具进行文献检索,并查阅了相关的文献资料。

2.2.2心理测量法

采用《儿少心理健康量表[MHS-CA]》对孤儿院的青少年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测试(以代填写为主,观察讨论),该量表包括认知、思维语言、情绪、意志行为、个性特征五个分量表,24个条目,分量表的a系数为0.847,分半信度为0.800,该量表具有很好的信效度。共发放问卷19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13份,约占发放问卷的68.4%,筛选出实验对象共9名,约占发放问卷的47.37%。

2.2.3逻辑分析法

对收集到的调查材料运用归纳、判断、综合、分类、比较、推理等逻辑分析方法,对取得的各种信息进行较深入的研究,通过论证得出相关结论和建议。

2.2.4数据统计法

对全部调查数据运用WPS Office Personal对所收回的问卷进行统计处理,并对所调查的有关数据进行一些常规的统计处理。

2.2.5数据对比分析法

对调查回收的有效数据《儿少心理健康量表[MHS-CA]》常模对比分析记录。

3 吉首市孤儿院儿童心理健康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3.1调查结果

吉首市孤儿院以收养全州境内社会弃婴、孤残儿童、公众福利事业为主。经过从认知维度、思维维度、情绪维度、个性维度、意志行为五个维度的结果显示,共有9名青少年儿童在五个维度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有5人在认识维度,7人在思维维度,3名在情绪维度,7人在意志行为,2人在个性维度上的得分低于常模一般正常水平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状态。

3.2分析原因

(1)吉首市孤儿院在选址和财政上都过度依赖当地政府,自治性差,筹资渠道单一,缺少其他社会力量长期的支持,主要靠政府的拨款维持孤儿院运营,这也直接造成了孤儿院硬件设施落后。青少年儿童缺少必要的活动场地,由于吉首市孤儿院起步较晚,加上财政紧张,政府对孤儿院机构支持力度比较有限,启动社会资源也不够,孤儿院基础设施建设已明显滞后,医疗、康复、保健等辅助治疗设施严重缺乏,根本无法满足孤残儿童的抚养、教育、治疗、康复、娱乐等基本需求,更无法实现孤儿院进一步良性循环发展。孤儿院青少年儿童在缺少娱乐场所下无法体验游戏带来的益处,无法获得在娱乐中锻炼提升自己原本落后的各方面认识,更无法提高自己的个性和思维认识。

(2)护理专业人士配备较少,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目前在岗的编外人员主要来自外地打工者和本地农村人员,存在年龄偏大、文化层次低、护理水平不专业等问题,只有少数员工接受过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但不直接服务于孤儿院儿童。专业技能的缺少对孤儿院内的孤残儿童无法系统的进行科学的照料和教育。特别是教育问题,因院内多是弱智和聋哑儿童,他(她)们对语言的表述和运用能力差,大多只能从眼神和肢体语言中才能看的出来他(她)们想要做些什么,只能通过一些简单的手势和肢体语言进行交流,且孤儿院青少年儿童个体差异大,服务难度较大。正因为孤儿院基层员工工作内容的特殊性,干的都是苦活、累活、脏活,工资报酬低下、职业风险大、存在社会歧视等原因,无法招聘到高素质的人员,更无法留住优秀人才,导致基层护理高水平和全面性骨干人才极为缺乏,知识技术力量薄弱。无法满足院内青少年儿童内心的需要,不能促进青少年儿童心理问题向更好、更积极的方面发展。

(3)封闭式管理,外界联系较少,孤儿院封闭式管理一方面是为了孩子们的人身安全问题着想,担心走丢出意外;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孤残儿童的社会化,不利于社会对于孤残儿童的了解、关注和支持。由于吉首地区经济的落后,贫富差距较大,富人少贫苦人民多。公众对社会福利事业的认识比较滞后,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且基层政府部门对福利事业的宣传和引导也不到位,容易把责任推给个别政府部门,导致大多数人都认为福利事业是政府应承担的责任,很少有企事业单位给予孤儿院捐赠或资助,更缺少专业的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来孤儿院协助和指导工作。缺少资历深厚的心理学专业人士的帮助,这对了解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不利,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是青少年儿童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在孤儿院的青少年儿童由于他们处在特殊的生长环境心理健康问题更应该多加关注,花费的精力也是正常家庭青少年儿童的几倍,只有认真负责才能更好的康复健康成长。

(4)孤儿院青少年自身的努力不够,没有形成向好的方面发展的自我规划,消极的对待人生。缺少积极向上的进取心态,对外界缺少信心,情感脆弱没有坚定的意志力去克服生理的缺陷,缺少团队合作的经历和意识,欠缺励志教育和名人的鼓舞,无法升华自己的情感,情绪不够稳定。

4 建议

(1)加强孤儿院的硬件基础建设充分利用本地特点和优势,改善服务水平,开拓资金的多元化来源。符合吉首市孤儿院发展的需要,改进孤儿院的服务内在环境,扩大孤儿院的托养能力规模,服务更多的弱势孤儿。

(2)改革以“养”为主的传统模式,完善身体治疗、心理康复的理念,形成集收养、托养、医疗、保健、康复、娱乐、教育于一体的新模式。建立长期发展目标,实事求是从吉首市实际情况着手,形成长远发展总体规划,构建长效合理发展机制。借鉴发达地区成功经验,建设一所环境卫生标准化、护理服务质量优异、医疗康复及时、设备齐全、规模完整的居所。

孤残儿童护理员培训范文第3篇

舜耕历山,趵突腾空,千佛飞天,藕花深处里,沉醉李易安。

济南,这座古韵悠远的历史名城,一直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城市密码: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这座“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后花园,有一座依山傍水、绿树成荫的院落。这里,少了几分城市的喧嚣,处处洋溢着人间真情,一位位可亲可敬的“亲亲妈妈”,用自己的情与爱,为350名孤残儿童撑起了一片蓝蓝的天!

用爱守护希望的“亲亲妈妈”

“妈妈啊妈妈,我是您手心里的娃娃,就像一棵小树不断生长发芽;妈妈啊妈妈,孩子走再远,福利院也是我的家。”这是一首济南市儿童福利院原创的歌曲,演唱这首歌的是白化病儿童福黄。每当这首歌在福利院响起时,每个人都会潸然泪下。

在福利院,每位女职工都是孩子们的“亲亲妈妈”,每天提前半小时上班、推迟半小时下班,已成了“妈妈们”生活的常态和雷打不动的习惯。不论是早上班半小时,还是晚下班半小时,目的都在于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或抱一抱、亲一亲,或与自己负责的3至4名孩子聊聊天。“亲亲妈妈”为每个孩子建立了儿童成长记录和影集,侧重对孤残儿童的情感呵护,同时保质保量完成针对孤残儿童的康复训练、特殊教育等服务,开展多元化亲情养育模式。对肢残、残障儿童进行有效的语言动作恢复性训练;对上学的孩子,定期与学校联络,时时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配合学校老师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对大龄孩子,每周组织一次交流会或利用业余时间带孩子们外出活动,培养其健康人格,帮助其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福乐是福利院一名普通的“亲亲妈妈”,也是福利院培养的第一位大学生。毕业后她自愿回到养育她的福利院,无怨无悔地护理起重症卧床的脑瘫、智障大龄儿童。这些年龄在12至18岁之间,体重从30斤到90斤不等的重症孩子,没有思想,甚至没有进食的要求。福乐和同事们每天都要帮他们洗澡、喂饭、换衣、换尿布。她说:“在给孩子们换尿布、洗澡的时候,和他们对对话、聊聊天,是我每天必做的工作。虽然孩子不一定听懂我在说什么,甚至连一个反馈的表情都没有,但是在我心里,他们和健全的孩子一样,也需要心灵的沟通,需要妈妈的关爱。他们是一个个睡梦中的天使,虽然感知不到情感的变化,但是他们的心是纯净的,我和他们的心是相通的。”

在她照顾的孩子中有一位多重残疾的患儿叫福华,患有精神和智力低下、脑紊乱等多种疾病,会不定时的狂躁不安,不能控制自己,经常会大哭大闹,还有非常严重的攻击行为,护理难度非常大。有一次,在福乐给她喂饭时,她拉住福乐的手就狠狠地咬了起来,痛得福乐眼泪直流:“福华,乖孩子,不要害怕,不要害怕……”福乐轻轻地呼喊她的名字,一遍又一遍,她终于抬起头来。当触及到她那无奈又空洞的眼神时,福乐的心痛极了:“我一定要好好照顾她,福利院的孩子都是我的弟弟和妹妹。”

对于大一点的学生,福乐牺牲了大部分的节假日,把大量的精力都倾注在他们的身上,并和他们建立起了良好的亲情关系。孩子心理有障碍了、不愿学习了、在学校受到挫折了,都会与她倾心地聊聊,孩子们发自内心地称呼她“乐乐姐姐”。福乐还根据自己手工编织的特长,利用休息时间,带领孩子学习手工编织,手工作品达到了30多个样式。

胡月是个90后的“亲亲妈妈”,虽然未成家,却已成为福利院十多位幼儿的“妈妈”。当被问到如何排解工作压力时,胡月微笑着说:“感觉苦时,抬头看看天空飘着的云,苦就随着白云飘走了;感觉累时,低头看看我们的特殊孩子,心里就充满阳光。我是个独生女,以前在家很少干活,从事这份工作,自己也感觉更成熟更有责任感了。”

焦桂云、曹静、李桂香、刘伟、冯岩……一位位平凡而伟大的“亲亲妈妈”,已经在福利院工作了30多年。她们从一个个花季少女到为人妻、为人母,见证了福利院的发展和孩子们的成长。30多年来,她们没有和家人过一个完整的节日――每年的春节,她们都在福利院和孩子们一起吃团圆饭;每一个“六一”节,都是爱人去学校参加孩子的庆祝活动,而她们则去给福利院的孩子开家长会。护士长曹静平静地说:“有时感觉自己最为愧疚的是对家人。”然而,她们无愧于福利院的孩子,她们把每一名孤残儿童都当作自己的亲生骨肉,精心呵护,任劳任怨。

福利院的“亲亲妈妈”要扮演多重角色,既是老师、护士、医生,当孩子遇到问题和解不开的疙瘩时,则又是知心的朋友。而最重要的一种角色,就是妈妈了。除了按照医嘱给予定期治疗和用药外,妈妈们要给孩子们温暖和关怀,每每听到孩子们热情地喊着“妈妈”,李桂香都会忍不住上前抱一抱他们:“这是一种良心工作,即使不给拥抱,也没人指责我们,但若不做,良心上会过不去。对待这些孩子,就要有耐心,有爱心,还得细心!”

让折翼天使翱翔蓝天的“亲亲妈妈”

2007年7月1日,一对出生2天,体重仅0.9公斤的孪生兄弟被送到福利院,两个孩子连哭都不会,趴在襁褓里一动也不动,全身青紫,半天只听见一丝进气,却听不见出气。

徐子健,这位视孩子为生命的院长,要求医生、护士、护理员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抢救。负责照料兄弟俩的护士吴丽娟现在回想起来,仍为生命的奇迹备感骄傲和自豪:“那是我第一次见到那么小的孩子,和我的手掌差不多大,手臂都是透明的。用奶瓶喂奶,小家伙根本没有力气张嘴,每次只能用最小的注射器来喂。护理人员一看见这个场景就忍不住掉泪,大家常常是一边掉泪一边给他们喂奶。当时就一个信念:还有气呢,是两条命啊!一定要让他俩活下来。”20天过去了,他们终于睁开了眼,发出了嘹亮的哭声……

现在的奔、腾兄弟俩已经被加拿大的爱心家庭收养,幸福地生活着。

本着让“躺着的孩子坐起来、坐着的孩子站起来、站着的孩子跑起来”的原则,康复师根据孩子身体的残疾类型和程度,制定个案训练计划,开展功能、理疗、推拿、器械、作业、引导式教育、聋儿语训、自闭症等康复训练,保证每天训练100多人次,每个儿童每天参训两个小时以上。初期、中期和末期,每个康复周期要评估3次。

只要有一丝希望,康复区的“亲亲妈妈”都会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决不轻易放弃。今年6岁的福康威,1岁时被送到福利院,患有小脑先天障碍、肌张力低下,连站立都做不到。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康复

训练,康威可能一生都要在床上度过。针对他的情况,康复师精心制定了训练计划,经过“亲亲妈妈”长期耐心、科学、规范的训练,他现在不但能走,还可以背起书包去学校学习,独立地面对生活,快乐地健康成长!每当看到不会坐的孩子通过训练坐起来了,不会站的孩子能走路了,“亲亲妈妈”的内心都会充满欣慰和成就感。

科学的康复训练机制,“亲亲妈妈”的无私奉献,使百余名残疾儿童的身体机能得以改善,有的被爱心家庭收养,有的背起书包走进学校……2008年9月,儿童福利院被民政部命名为“山东省脑瘫康复示范基地”,“亲亲妈妈”又肩负起全省福利机构脑瘫工作专业技术培训、培养脑瘫康复人才的重任。

用爱筑起温馨家园的“亲亲妈妈”

福群,患有先天性脑脊膜膨出,下肢神经受压双腿瘫痪,在福利院生活了20多年,是福利院第一个出嫁的姑娘。徐子健,这位济南市儿童福利院院长、福群的“亲亲妈妈”,常年来,无论是福群的生活、学习,还是工作,甚至成家立业,她都亲力亲为,像对自己的女儿一样,操碎了心。2002年,徐院长通过济南电视台“泉城夜话”现场直播栏目,为福群进行电视征婚;2005年,为福群在胶东人家大酒店找了一份工作;2006年,操办了福群的婚礼。徐院长作为娘家人,给福群置办了彩电、冰箱、服装、“四铺四盖”的床上用品等,嫁妆价值1万元。福群结婚后,徐院长逢年过节都要去看望她,为她送去生活必需品。当得知福群与丈夫经营的两个桶装水站不景气时,她又积极联系普利斯纯净水公司和省市媒体,帮助他们开办了“普利斯爱心福群健康水站”,使他们有了较为稳定的经济收入。

2010年1月,福群经营的商铺被偷去总价上万元的香烟,这相当于她和残疾丈夫辛苦经营3年的积蓄。得知消息后,徐院长第一个赶到福群商店安抚她,并带头为她捐款500元,同时在福利院发起“让自家女儿过个好年,为福群捐款”的活动,短短半小时就募集捐款6000元,在第一时间送到福群手中。

徐子健,作为福利院的院长,不仅是福群的“亲亲妈妈”,而且是院里所有孤残儿童的“亲亲妈妈”,福利院是孤残孩子的家,徐子健就是这个家的当家人。她视福利院的孩子为儿女,始终把他们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时刻把他们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每天她早来晚走,舍小家顾大家,节假日都是和孩子们一起过的。她带领一班人想方设法改善孩子们的居住环境、膳食条件、医疗康复和娱乐设施,提高了伙食标准,安装了空调、暖气、有线电视等,配置了先进的康复器材,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

福利院所开展的文体娱乐活动,尤其是他们的“福娃艺术团”,在济南市已家喻户晓。为了给孤残儿童搭建一个健康成长的舞台,培养孩子们自强、自立、自信的品格,徐院长积极筹资,广纳人才,于2004年5月创办了“福娃艺术团”。艺术团分舞蹈队、声乐队、器乐队与表演队,成员年龄最小的4岁,最大的20岁。为了使孩子们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艺,像健全儿童一样拥有灿烂的明天,她又创办了全国儿童福利机构首间独立的音乐工作室和录音棚。录音棚90平方米,配备了国内先进的录音及音乐制作设备,如YAMAHA数字调音台、纽曼U87专业录音话筒、DYNAUDIO专业监听音箱等。“福娃艺术团”的表演全是原创。作词、作曲、音乐制作人和导演均由福利院的职工担任。孩子们合唱的《走在洒满阳光的路上》《谢谢你》,音乐剧《我的好妈妈》已唱响齐鲁大地,孩子们参加各类社会公益演出活动600余场,精品节目多达40余个。2006年,“福娃艺术团”走进驻济高校各大校园中进行巡回演出,向在校的莘莘学子展示了孩子们自强、自立的一面;2009年在济南市第七届残疾人文艺汇演中,艺术团参演的7个节目,荣获了6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的好成绩。由艺术团自己培养的童星――福黄获得2009年山东省青少年歌手大奖赛“特别荣誉奖”。

孤残儿童护理员培训范文第4篇

一、福利院院务情况

1、加强信息化管理。对院互联网主页进行了更新,并更换了主页空间及维护公司,确保了主页能被正常访问;院各部门均配置电脑,儿童个人资料档案、收送养及寄养业务档案、医疗档案等各类档案及文件资料已逐步进行微机录入并实行微机管理;加快了办公自动化进程,基本实现计算机在工作中的常规运用。严格规范文书管理,各类文书档案均按规定及要求安全、妥善的保管,1988-20__年福利院院谱的编制正在进行中。

2、全面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密等各项工作,确保人财物安全。根据工作需要对部分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制定了《福利院来访人员登记表》、《福利院人员外出登记表》、《福利院用车制度》,并组织全员开会学习,规范自身行为。开展维稳、禁毒、消防专题活动,重视保密及涉外接待工作,切实做好计生工作,按要求报送计生工作情况汇报。

3、做好劳资人事工作。全年共组织人员参加各类培训、进修及业务考察学习共三人次,组织技工参加培训六人。按时完成本单位法人代表资格审查、劳资人事等工作,聘用合同工二名,医疗室新增在编医生一名,为满工作一年以上的合同工提供社保、医保、失业保险、工伤保险。

4、做好收、送养弃儿常规工作。认真做好联动单位送入弃儿接收安置工作,符合接收条件并且手续齐全的,及时办理入院;对不符合接收养条件的(如流浪乞讨人员),耐心解释,合理建议;对公安部门在处理各类案件中涉及的特殊家庭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克服各种困难进行托管。全年共新收弃婴儿44名,按政策合法程序办理收养弃儿童35名(其中涉外送养儿童9名,国内送养儿童26名)。截止十一月三十日实有在院收养儿童总数47名。

5、进一步规范家庭寄养工作。今年安排有偿家庭寄养儿童5名,调整寄养儿童1名(涉外送养)。现家庭寄养儿童34名(其中农村寄养10名,城镇分散寄养24名)。对寄养家庭儿童定期安排回访和节日慰问,选派二名工作人员不定期安排家庭抽查,对寄养家庭的现实状况,儿童的教育、管理、生活和健康状况深入调查了解,指导解决实际问题,每月安排一次入院月检。全年安排寄养家长参加各类护理及工作培训计31人次,全年共安排抽查、回访、入户服务35次。

6、认真开展医疗康复工作。院医疗康复设施逐步完善;针对入院儿童量大、集体生活照料难度大、各种流行病多的具体情况,坚持执行各类医疗制度,认真做好医疗、保健、防疫工作。全年治疗儿童 1825人次(包括市区医疗点),新入院儿童体检13人,书写儿童成长报告13份。特教班接受启智教育儿童10名,教育合格率80%。脑瘫儿童中有康复价值的2名残疾儿童开展了康复训练,康复有效率达到70%以上,康复参与率100%。全年接受外国友人资助儿童手术3 例。

7、有效开展青少年维权岗活动。今年,我院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认真开展青少年维权岗活动,围绕青少年、儿童权益,认真学习国家有关的法律,开展各类维权活动,获得“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的荣誉称号。

8、严格制度管理,后勤保障充分。一是抓好儿童日常生活各项管理工作,在食品进货和加工上,坚持食品管理制度和卫生制度,保证儿童的饮食卫生安全。二是加强物资管理,在物资采购方面注重质量和按制度规定运作。三是坚持保障水、电、热水、空调、洗涤、厨具、车辆等各类后勤服务设施的正常维护和使用,目前生活及物资供应、后勤设施运行情况良好。

9、重视宣传工作、机构对外交流与合作情况良好

。各类媒体全年我院专题报道8次,接待参观活动单位(组织)58 个,计 5600余人次,接收社会捐款7400元,捐赠物资价值75326万元。机构对外交流与合作情况:(1)与浩德组织合作,让延桂英到北京检查,与“爱心无国界”组织合作到南昌治疗;(2)与“爱心无国界”组织合作让延鸿辉到上海治疗,延浩海到福州治疗;(3)与浩德组织合作,“特教班”每年受助受教育儿童10 名,每年受助资金6240元;(4)与浩德组织合作开展有偿家庭寄养项目,当年共计收到资助款 7600元,奶粉约计1430元;(5)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加强与涉外送养家庭的交流沟通和互动,做好涉外家庭回访工作,全年共接待回访家庭8例。

二、老人公寓情况1、为了充分发挥老人自我管理意识和潜能,配合和监督工作人员做好院内管理工作,1月16日成立老人管理委员会。

2、为建设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技术过硬、有团队合作精神的服务队伍,重新完善了老人公寓的规章制度。还制定了《延平区老人公寓员工月份自评表》、《延平区老人公寓员工月份互评表》、《延平区老人公寓员工月份总评表》。

3、为了丰富老人生活,提高服务人员知识,特在老人公寓过道设立《员工学习园地》和《院民学习园地》。

三、二oo八年的工作计划

(一)继续探索工作新思路、新办法,全面推进业务发展;加强制度管理,努力提高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管理服务水平,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化、专业化适应福利院需要的高素质服务队伍。

(二)推行“模拟家庭” 试点,推动家庭寄养工作不断发展。实践证明家庭寄养是比较有利于孤残儿童成长的养育模式,我们应在总结现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管理,强化服务,开展“模拟家庭” 试点工作。

孤残儿童护理员培训范文第5篇

一、着力推进民生制度建设,努力扩大民政对象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覆盖面

民生的持续改善,制度建设是基础。为不断扩大民政对象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覆盖面,我们始终把制度建设摆在工作的首位。

——推广城乡“一户一策”助困帮扶模式,促进困难群众创业脱困。早在20**年,我市就以市委、市政府名义下发文件,要求在农村全面实施“一户一策”助困帮扶工程。今年以来,我们将在农村开展“一户一策”助困帮扶的做法移植到城市,在城市实施了困难群众的创业工程。如,市北区筹资150万元作为专项帮扶资金开发建设10个“民生创业夜市”,给有创业愿望和能力的低保户、低收入群体每户1000元启动资金,免费提供摊位1500个,并在全区设立物流配送中心,平进平出,为困难群众创业致富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目前,有1500多户困难家庭走上了自主创业、改变命运之路。通过开展“一户一策”帮扶工程,20**年我市共帮扶城乡低保家庭助困项目94个,投入帮扶资金879.9万元,帮扶2779户低保家庭创业增收、脱贫致富。

——推广形式各异、效果实在的养老服务模式,促进为老服务迈上新台阶。为满足不同老人群体的服务需求,我市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模式,开展了一系列养老服务示范活动。市南区实施了以敬老爱心奶为主要内容的居家养老服务新举措;市北区为2300多户困难和独居空巢老人免费安装助老应急服务“和谐通”;四方区积极开展养老互助社活动,发动社区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李沧区开展了一个养老护理员照顾两位老人的“一对二”居家养老服务等。通过采取上述措施,使1158老人享受到了居家养老的服务。民政部窦玉沛副部长在青岛考察工作时,对我市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效果实的养老服务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推广退役士兵就业培训模式,促进城乡退役士兵安置就业。20**年,我市首次将农村退役士兵纳入劳动技能培训补助范围,推进了城乡一体化安置的步伐。在城市,我们借助政府培训促就业服务平台,与青岛大学、市劳动就业训练中心、中国青岛人才市场达成合作协议,建立完善了青岛市退役士兵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扶持自主就业和自主创业的“一条龙”服务机制,共组织了100多家用人单位,为900多名退役士兵举办了就业洽谈会。在农村,建立了区、街、居,三级退役士兵就业信息服务网站,免费为退役士兵开办就业信息咨询服务,并将介绍退役士兵就业纳入农村“为民服务项目”,让退役士兵不出社区即可享受政府提供的便捷就业服务。通过搭建就业平台,全市20**年接受的900名城乡退役士兵全部找到了工作岗位,成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建设的生力军。

二、着力推进改善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设施保障水平

我们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原则,着眼于改善“优抚群体、特殊群体、困难群体”基本生活状况,积极争取资金、整合资源,加大为民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力度,为发展民政事业、促进民生改善搭建了新的平台。

——实施农村镇镇有中心敬老院工程。为满足农村五保老人的养老需求,20**我市投资1.2亿元实施了镇镇有敬老院工程,消除了全市19个镇敬老院空白点,改扩建镇中心敬老院51处,新增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床位3543张,总床位达到9082张,敬老院床位数将占现有五保老人的92%,基本实现了农村五保老人的愿住全住的目标。

——实施城市养老服务业“双千”计划。20**年,我市继续实施城市养老服务业“双千”计划,发展机构养老服务,新增养老床位1885张;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新增政府购买服务的“三无老人”(无赡养依靠、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和特困老人1158人,超额完成“双千”目标,有效满足了困难群体的养老需求。

——筹建市救助管理站、市孤残儿童养护中心。为更好地落实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维护流浪乞讨人员合法权益,20**年我市投资2163.70万元筹建了建筑面积达5895平方米的市救助管理站,新站建成后,将同时容纳400人进站救助,有效改善了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环境。为落实总书记关于救助孤残儿童的指示,我们投资3193.18万元筹建了建筑面积达18580平方米的青岛市儿童福利院张应寄养儿童工疗康复中心,项目建成后,可容纳600名孤残儿童康复、治疗。目前两个项目进展顺利,预计2008年上半年完成主体。

——实施在乡“三老”优抚对象(老烈属、老残疾军人、老复员军人)危漏住房修缮工程。经调查,我市在乡“三老”优抚对象的居住条件非常简陋,住旧房的占25%,其中有1556户属于危漏房,其住房条件急需改善。我们制定计划20**年实施一期工程,修缮500户,2008年实施二期工程,修缮1056户。20**年我们投入福彩公益金300万元,为500户在乡“三老”优抚对象修缮了危漏住房。截止10月底,500户在乡“三老”优抚对象全部回迁新居。

三、着力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夯实改善民生的基础平台

改善民生,城乡社区是平台。20**年,我们把社区建设作为改善民生、解决民生的重点工程,积极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切实加强了城乡社区的自身建设,提高了城乡社区改善民生的服务能力。

——扩建社区办公及服务用房面积,为民生改善搭建舞台。市政府专门制定了“社区用于办公及服务用房达到300平方米的一次性奖励20万元”奖励政策,20**年市内四区共90个社区达到用房标准,兑现奖励1800万元。截至目前,市内4区402个城市社区中,已有190个社区的办公及服务用房达到了300平方米以上。切实增强了社区改善民生、为民服务的能力,深受广大居民的欢迎。

——做好居(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为民生改善选好当家人。我们创造性地开展了“我心目中的好社区居委会主任”大讨论和征文活动,全市各大重要媒体与大讨论活动同频共振,媒体报道累计达62次,收到征文5000余篇,共30多万人参加了大讨论,使大讨论的过程成为倾听民意、凝聚力量的过程,变成引领居委会按照居民意愿开展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过程,推选出一批社区居委会主任的好标杆、好榜样、好典范。活动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和社会氛围,全市667个社区居委会成功换届,成功率达100%。针对村委会换届选举,今年我市首次出台《村委会换届选举规程》,通过细化政策、组织培训、召开分析会、设立组织机构等多种措施,确保了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稳步推进。通过居(村)委会的成功换届,推选出了一批扎根基层、热爱社区、情系居民的好当家人、贴心人,为全市民生的持续改善选出了一批优秀的当家人。

——开展为民服务,为百姓提供高效、便民服务。在全面推进为民服务制的基础上,20**年出台了《青岛市为民服务规范化标准》,进一步推动了为民服务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在市级,我们对原有的行政审批中心进行重组,由多口对外变为一口对外,建成为民服务中心;在镇级,建成为民服务大厅;在村级,建立为民服务站。目前五市三区全部建立为了民服务中心;五市三区的镇(街)建立为民服务机构达到60%以上,实现了群众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切实解决了群众办事难的问题。

四、着力推进改善民生工作机制建设,努力促进各项民生政策的有效落实

改善民生,需要建立有效地政策落实机制,20**年,我们探索建立了网格化管理服务、政务公开、在谋划工作的同时谋划宣传等工作机制,确保了各项民生政策的有效落实。

——建立网格化管理服务机制。我们借鉴现代网格管理思想,探索建立了民政工作网格化管理服务机制并将其成功付诸实践。民政网格化管理服务机制,是在传统的市、区、街、居四级管理体制基础上,将全市6689个社区划分成若干个网格管理区域,举全局之力,在社区平台上整合民政为民服务资源。市局机关所有工作人员均实行“一岗双责”,各区(市)、街道(镇)民政部门合理搭配工作人员,制定配合机制,与市局机关的网格紧密衔接,形成横到边、纵到底、全方位覆盖的工作网络。日常各位同志在自己的岗位上与网格内的村居负责人保持畅通联系;有重点任务时,举全局之力同时进驻各个网格领域,整体推进重点工作。

孤残儿童护理员培训范文第6篇

深圳市是我国最早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城市,全市总面积1952平方公里,下辖6个行政区和光明新区、55个街道办事处、643个社区,户籍人口196.83万人。2007年度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全市“和谐发展”指标名列内地城市榜首。2008年10月,深圳市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在14个大项、22个分项的指标体系考核中,基本达到国家6部门下发的《中国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各项要求,顺利通过国家审评组检查验收,在全国率先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总体目标。

深圳市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在吸引、借鉴港澳和先进地区残疾人服务工作经验和做法基础上,大胆探索和尝试,以权益保障为核心,坚持“政府主导、社会支持、残疾人参与”和“政府扶持、市场推动、社会化运作”两项基本原则,结合开展培育全国、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活动,全面推进残疾人服务工作,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残疾人服务业在新起点上加快发展,取得6个方面的创新。

一、 把残疾人服务网络放在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大背景下规划发展

近年来,我们着力将残疾人事业纳入政府公共事业的总体规划,克服残联“单打独斗”的做法,充分整合民政、卫生、教育、劳动社保、妇联、公安和残联等政府资源,充分吸收民间团体、残疾人自治组织和境外民间服务组织等社会力量,融合技术指导、咨询评估、医疗康复、康复训练、中途宿舍、家属资源、辅助器具、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心理辅导等795家残疾人服务资源,建立健全了以市级为龙头、区级为骨干、街道级为基地、社区为依托、残疾人家庭为阵地的服务网络,全面促进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和残疾人专业服务机构有机结合,使残疾人在不同层面和不同网点得到适合其需要的服务。全市学前残疾儿童服务机构33家(其中残联系统6家、民政系统3家、教育系统1家、医疗系统10家、民非企5家和家庭式机构8家),为残疾儿童提供了870个学前学位。

二、正确处理公共服务机构和专业服务机构的关系

充分发挥公共服务机构的优势、资源共享,同时着力做好专业服务机构建设,将其纳入城市公益性建设项目规划,建立健全了市、区、街道、社区专业机构,改善条件、完善功能、规范管理,提高专业服务水平。

近年来,我们精心打造了社区康复站600多家、社区服务站(日间训练机构)300多家,街道康复室55家、街道职业康复中心55家,为社区残疾人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结合中国残联“将残疾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地方投资的紧急通知”精神,筹划将现有区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全面完善升级,着力建设各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罗湖区和南山区计划筹建家属资源中心和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市级1.6万平方米综合康复服务中心大楼已经开工,残疾人庇护性集中培训就业基地、盲人按摩院和辅助器具资源中心计划立项,东部、西部两家精神病康复者中途宿舍和康复农场正在筹划中。这些专业服务机构项目完工后,将形成全市专业服务网络,与公共服务机构相益得彰。

三、4个方面实现残疾人服务的全覆盖

残疾人服务体系是系统工程,市政府成立了由康复医学、社会医学、公共卫生管理、统计学、社区康复学以及政策研究等方面专家组成的课题组,专题研究,提出了“深圳市残疾人服务指标体系”,包括4项主指标、28项分指标和77项子指标,在服务对象、服务年龄、服务内容和服务流程等4个方面实现残疾人服务的全覆盖。

服务对象全员覆盖。从原有国家任务重点康复项目,拓宽到为无喉者、唇腭裂者、自闭症者、老年痴呆者、工伤致残者、慢性非传染病残疾者和孤残儿童等残疾类别及为其亲友提供康复服务。 从原来局限于轻中度残疾人,拓宽到重度极重度残疾人。

服务年龄全生涯覆盖。从以学龄期、青少年为主,转到囊括残疾发生、学龄前阶段,直到中年和老年等所有年龄阶段。

服务内容全面覆盖。从以医疗卫生、医疗康复为主,扩大到康复咨询、康复护理、生活照料、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心理康复、康复工程、无障碍环境改造、权益维护和转介跟踪等全面康复内容。

服务流程全程覆盖。从残疾发生的恢复期康复向两头延伸到早期介入和后续康复,从单纯功能训练延伸到残疾等级鉴定、康复评估、康复治疗、康复评介、个案跟踪回访等过程,贯穿所有服务流程。

四、残联受政府委托履行管理职能,并提供直接服务

近年来,我们在政策法规制定、项目管理、技术指导、经费资助和残疾人服务评估、监督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2003年开始实施的“真挚关爱项目”、罗湖区残联辅助器具服务将项目管理、直接服务和评估督导3项职能分开,由残联制定政策、实施项目管理和经费资助,由康复中心或康复指导中心实施评估、转介、技术指导、随访和督导,由社会服务机构或民间机构提供直接服务。三者密切配合、互相监督,形成良性循环。

目前,正筹备成立“深圳市残疾人服务行业协会”,将残疾人服务业的评估、转介、技术指导和督导职能从残联中剥离开来,交由第三方机构来承担,从体制和机制上理顺关系,研究制定残疾人服务领域的行业标准,完善行业管理政策,加强支持引导和监督管理。

五、人力资源配置突破“增机构、增编制、增设施”或政府直接包揽服务的传统方式,创新专业人才培育机制

从2007年开始,借鉴香港成熟经验开展专业化队伍建设,通过“民间运作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向社会组织举办的人才服务机构购买社会工作师、康复治疗师、特教教师和居家服务护理人员,为康复机构、基层社区和残疾人家庭配置社会工作师、康复治疗师、特教教师149名和居家服务人员 200名。这些专业人员在康复服务第一线,以专业服务方式针对个案和群体开展权益维护、心理辅导、知识普及、外展服务、社会救助和家庭服务等社会工作,实施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特殊教育、康复护理等服务,受到残疾人及其家属和康复机构的好评,迅速成为目前深圳残疾人服务工作的生力军,为加快面向残疾人服务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创新专业人才培育机制做出有益探索。

六、发挥残疾人参与作用,重视主体自我实现需要

孤残儿童护理员培训范文第7篇

一、健全机制,强化责任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扎实做好安全工作。县民政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各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相关办公室负责人、局属各单位负责人的成员的局安全领导小组。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项文件精神,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明确规定各养老机构、局属各单位负责人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各乡镇民政办、局有关业务股室落实监管责任,落实“一岗双责”制度,负责督查指导辖区内养老机构或下属业务单位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结合疫情防控工作,认真开展检查、隐患排查活动

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认真学习贯彻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系列决策部署,坚持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始终将民政服务对象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理念,坚持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压实防控责任,落细防控措施,党员干部一线部署,一线坚守,有力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针对民政工作点多、线长、面广,关系民生服务保障的实际,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县和市局关于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要求,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1.养老机构。及时下发了《关于做好我县养老机构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对各养老机构实施封闭管理,要求各养老机构严禁接待走访慰问和探视老人的外来人员,严禁老人出院,每日实时关注老年人身体状况,做好在院老人体温测量,院内按时按质按量实行“一日一消毒”,食堂实行分餐制,工作人员要加强个人的日常防护每天上班后,要严格执行消毒工作,其他助老家政服务和护理服务暂停。次日,又下发补充通知,要求养老机构疫情防控期间不得接收新进人员(五保除外),新进五保老人必须实行严格的体温测量和相关信息登记工作。疫防控期间,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及时部署安排养老机构落实各项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养老院实行24小时不间断应急值守,认真学习落实《养老机构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南(第二版)》,《转发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关于进一步做好医养结合机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和《转发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关于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养老机构老年人就医指南的通知》文件精神。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养老机构(包括公办、公建民营、民办)由所在地政府(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负责包保,具体由民政办主任和养老机构院长负责。截止目前,我县各养老机构无一人感染肺炎。2.救助站。救助站内严格实行全封闭管理,对于确需人员进出的,严格落实登记制度,重点排查有无与湖北等疫区相关人员接触经历;在站内设立疫情隔离区,对于疫情期间接收的受助人员,进入隔离区受助并观察,与生活区等相关人员物理隔离,确保无接触性传染;做好日常消毒,使用来苏水消毒液为主,84消毒液为辅的方式保证生活区与公共活动区的环境卫生,受助人员的餐具均有消毒柜进行彻底消毒。疫情期间,在日常的基础上增加消毒清洁次数,保证环境卫生不留死角;对站内受助人员密切观察,定时监测体温,如发生身体不适将及时送医并报备;督促受助人员勤洗手,安排护工定期为受助人员洗澡更换衣服,保证个人卫生。对换洗的衣物及卫生间排泄物等,进行消毒并清洗;对收治受助人员医院走访观察,督促医院将受助人员与外来人员进行隔离,出现呼吸道症状的要及时向我单位报备。截至目前,全站救助工作井然有序,无受助人员身体不适。3.殡仪馆。自2020年1月28日起,县殡仪馆实行半封闭状态,除遗体运输车辆外,其他送葬车辆禁止入内;直系亲属控制在10人以内,非直系亲属不得进入火化区,未得到工作人员通知,任何人不得带领死者家属到处走动;馆内食堂暂停对外营业;遗体告别仪式、追悼会、家庭式灵堂等业务暂停;馆内上班的工作人员24小时内必须佩戴口罩,公共场所实行24小时不间断消毒。4.婚姻登记处。为了有效防止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传播,避免人员聚集,加强疫情防控,有效控制因人群聚集引发的交叉感染风险,切实保护我县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安全,在县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的指导下,2020年2月3日起暂停办理所有婚姻登记业务。2020年3月12日,县婚登处采取电话预约的形式有序恢复办理婚姻登记业务,严格做好防护措施。5.社会福利院。县社会福利院共有儿童23位,其中寄养11位,院内12位(其中秦朗在邵岗安定医院治疗,不在福利院)。福利院第一时间成立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系列防控措施和应急预案,全力确保孤残儿童及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一是严格落实防控,加强排查监测。为避免院内儿童感染,护理人员由以前每天交接班改为三天一交班,院内有专人值守,实行封闭式管理;对外活动一律暂停;每日对所有工作人员、儿童两次测体温,两次消毒;做好食品安全管理,坚持食品留样制度,严格按照要求做好食品物资采供工作,从源头把控食品安全关。二是做好院外家庭寄养儿童服务管理。每天关注家庭寄养儿童体温及生活状况,做好各项登记并及时传达上级各项文件精神。三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控能力。通过微信工作群、发放宣传单、温馨提示标识等方式,宣传和普及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和预防注意事项。组织院内干部职工参加病毒疫情防控知识学习,提高院内干部职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疫情防控能力。6.局机关。按照县指挥部安排,2020年1月27日-3月27日,全体职工在包保的小区24小时值守,确保小区居民的生命安全;慈善组织向社会开展募捐活动,为支援疫情防控提供助力,严格捐赠款物接收和分配管理机制,加强对使用情况的监管,保证爱心捐赠以最快速度送达疫情防控第一线;切实做好疫情防控中的兜底保障,及时掌握有关情况,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以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患者给予临时救助,对其他生活困难患者和困难群众开展先行救助,切实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扎实做好各级民政机关、各类民政服务机构和服务窗口等的疫情防控,保障民政服务对象、民政服务机构和民政系统的安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坚强的安全保障。

五位领导分片每周对养老机构进行督导,福利院、救助站、殡仪馆、婚姻登记处不定时进行督导,每周走访困难群体,发现问题,立即通报,要求各养老机构自查,乡镇民政办监督整改到位。截至目前,督导养老福利机构100余次,走访困难群体300余人。截止目前发放口罩7150只,酒精80瓶,84消毒液3250斤。同时,公办养老机构每单位下拨2000元经费,用于购置消毒器具及用品。

(二)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攻坚行动”、积极开展2019年“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行”活动

1、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安全知识学习培训活动

在安全生产月期间,采取灵活多样形式,广泛深入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一是广泛深入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学习安全生产系列法律法规政策,切实加深对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的理解,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进一步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增强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特别是抖音、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作用,主动策划、主动发声、主动宣讲,加大服务机构安全管理的宣传报道力度,利用公告栏、横幅、宣传栏等形式使民政系统安全管理接上地气、深入群众,加深民政安全生产工作在民政服务对象和社会公众中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二是深入开展安全知识学习培训活动,组织观看“安全生产大家谈”云课堂,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知识网络答题,全面加强民政服务机构的安全管理培训演练。

2、认真开展隐患排查活动

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活动,努力排查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即知即改,对于不能立即整改的安全问题,明确整改时限、整改责任人及整改方案,并跟踪监督直至整改完成。认真贯彻省、市、县文件精神,做好汛期、特殊时期安全生产工作。

要求各养老机构每月开展安全生产自查自纠活动,各乡镇民政办和相关业务股室均也按照要求,组织对本辖区内的养老机构进行了督查,要求通过全面的、地毯式的自查自纠,做到隐患尽早发现,尽早排除,确保人身及财产安全。重点检查安全制度的建设与落实情况;安全生产机构建设情况;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情况;室内外线路老化、大功率电器使用情况;食品采购、饮食卫生情况;用电、防火、防盗、罐装液化气防爆、防暑、防溺水、防食物中毒等与入住老人生命财产息息相关的安全事项。通过查看资料、观察现场,采用询问及提问管理人及入住对象的方式进行检查。

(三)落实值班值守制度

春节、“两会”、“五一”、端午等重点时段,安排安全生产值班值守,每组都由领导班子成员作为带班领导,安排各股室工作人员轮流值班值守,负责安全生产工作及日常事务处理,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做好记录汇报,遇到重大事件立即报告。

(四)积极推进农村敬老院消防设施建设

全县47所农村敬老院,通过消防验收的仅有一所,2018年全面开展农村敬老院消防设施建设工程,42所农村敬老院同步实施。截止目前,42所农村敬老院消防设施建设工程的基础工程已全面完工,县住建部门正在验收中;另有4所农村敬老院改扩建工程和消防设施建设工程同步实施,尚未完工。

(五)开展养老机构食堂“明厨亮灶”工作

以“明厨亮灶”工作为契机,加强养老机构食堂硬件改造和软件提升,将厨房操作直观地展现在老人面前,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保障老人饮食安全。为稳步推进养老机构食堂“明厨亮灶”工作,明确了养老机构“明厨亮灶”建设要求,层层落实责任,要求各养老机构全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开展自查,完善硬件设施设备。

针对部分养老机构食堂功能布局不合理、硬件设施配备简陋等问题,要求养老机构属地主管部门及市场监管部门,进行合理规划,并下拨资金用于添置厨房设备,力推养老机构食堂硬件设施提档升级。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认真按照上级部署要求,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贯彻落实不松劲,坚持宣传引导不松劲,坚持落实防控措施不松劲,进一步夯实联防联控基础氛围。继续做好各类民政服务机构及服务窗口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各类民政服务机构有效落实专项防控指南,完善疫情处置预案,协调各方资源补齐防控短板。

(二)加强对民政福利机构安全工作的督导和对特殊群体的走访。

孤残儿童护理员培训范文第8篇

一、完善残疾人教育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

1.巩固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到2015年,城市和经济发达地方适龄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以下简称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基本达到当地普通儿童少年水平;其他地方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0%以上。积极创造条件,以多种形式对重度肢体残疾、重度智力残疾、孤独症、脑瘫和多重残疾儿童少年等实施义务教育,保障儿童福利机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能够接受义务教育。

2.加快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要积极整合教育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发展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为残疾学生就业和继续深造创造条件。特殊教育学校要根据需要举办残疾人高中教育部(班);普通高中要招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学生就读;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要积极拓宽专业设置,扩大招生规模;普通中等职业学校要积极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

3.加快推进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要进一步完善高校招收残疾学生政策,普通高校要依据有关法律和政策招收符合录取标准的残疾学生,不得因其残疾而拒绝招收。鼓励和支持普通高校开办特殊教育学院(系)或开设特殊教育专业。继续办好中州大学聋人艺术设计学院、郑州师院特殊教育系、推拿职业学院,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扩大招生规模,拓宽专业设置,提高办学层次。各地要为残疾人接受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远程教育和参加自学考试等提供更多方便,满足其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

4.因地制宜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各地要根据本地残疾儿童的实际状况,开设专门的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机构,满足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有条件的幼儿园要开设学前康复教育班,接收适龄残疾儿童。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学前特殊教育机构。各级教育、民政、卫生部门和残联要相互协作,采取多种形式,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举办0-3岁残疾儿童早期干预、早期教育和康复训练机构。

5.大力开展面向成年残疾人的职业教育培训。依托现有的高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设立职业高中部的特殊教育学校,建立残疾人培训基地,以就业为导向,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提高残疾人的就业和创业能力,逐步构建文化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沟通的残疾人职业教育体系。

6.积极扫除残疾青壮年文盲。各地要将扫除残疾人青壮年文盲纳入当地扫盲工作整体规划,统一部署,同步推进。各有关部门和民间组织、残疾人教育机构、残疾人所在单位要积极开展扫除残疾人青壮年文盲工作,使残疾青壮年文盲率显著下降。

二、完善特殊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特殊教育保障水平

7.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统筹规划特殊教育发展,抓好国家中西部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扫尾工程,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建设标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严禁将特殊教育学校用于普通教育。

统筹安排在普通学校、儿童福利机构或其他机构附设的特教班以及高中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班)和高等特殊教育专业的建设。在建设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时,要充分考虑残疾学生的需求。

8.全面实施残疾学生免费义务教育。对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在“两免一补”基础上,针对残疾学生的特殊需要,进一步提高补助水平。按照福利彩票公益金的使用宗旨,结合我省实际,支持残疾儿童少年特殊教育。

9.做好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残疾学生资助工作。普通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中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和中等职业学校一、二年级在校残疾学生要全部享受国家助学金。在特殊教育学校职业高中班(部)就读的残疾学生也应享受国家助学金。就读普通高中的残疾学生按照每生每年15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

10.提高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确保特殊教育学校正常运转。鉴于特殊教育生均成本高的实际情况,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按普通生标准的3-5倍确定,高中及以上阶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按普通生标准的2-3倍确定。所需资金按学校隶属关系由同级财政负担。

11.加大特殊教育专项补助资金投入。省财政继续安排特殊教育专项补助经费,主要用于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充实教学与康复仪器设备。市、县级政府要设立特殊教育专项补助(经)费并逐步增长。在安排教育经费增量时,向特殊教育学校倾斜。

各地要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每年安排不低于5%的资金,用于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包括社会成年残疾人在内的各种职业教育与培训。

三、深化特殊教育教学改革,提高特殊教育的针对性

12.根据残疾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特殊需求,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残疾学生乐观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加强残疾学生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

认真推进特殊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注重提高残疾学生生活自理、与人交、融入社会、劳动和就业等方面的能力。13.全面推进随班就读工作,不断提高教育质量。重点推进县级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建设。所有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在随班就读人数较多的学校,有计划地开展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建立特殊教育学校定期委派教师到普通学校巡回指导随班就读工作的制度,确保随班就读的质量。

14.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促进残疾人就业。特殊教育学校要在开足开好劳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同时,开设符合学生特点、适合当地需要的职业课程。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加强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骨干专业课程建设。不断更新高等特殊教育院校教学内容,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促进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鼓励和扶持各类特殊教育学校(院)、职业学校及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各种形式的残疾人职业培训。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残疾人职业培训经费投入,在生产实习基地建设、职业技能鉴定、就业安置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和扶持保护。

15.加快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省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工程,加强包括多媒体教室在内的特殊教育信息化软硬件建设。建好省级特殊教育资源库和特教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促进优质特殊教育资源共享。特殊教育学校要根据残疾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提高残疾学生信息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16.深入开展特殊教育研究。依托现有的高校特殊教育学院(系)和条件较好的特殊教育学校建立特殊教育研究中心,承担区域特殊教育研究、教学指导、咨询服务等工作。加强特殊教育科研骨干队伍建设。提高特殊教育科研质量和水平。省和省辖市教育部门所属的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部门要配备专职或兼职的特殊教育研究人员,组织并指导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特殊教育学校要鼓励和支持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力争推出一批原创性的研究成果。继续开展盲文和中国手语研究推广工作。积极开展特殊教育的国际、地区、校际科研学术交流合作,提升我省特殊教育研究水平。

17.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开展特殊教育示范校创建活动,带动和引导各地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水平,促进特殊教育事业发展。

四、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18.加强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大特教师资培养力度。鼓励和支持各级师范院校、综合性院校举办特殊教育师范专业或开设特殊教育课程。加大特殊教育研究生或相关专业研究生培养力度。注重特殊教育专业训练,提高培养质量。鼓励高校优秀毕业生到特殊教育学校、儿童福利机构等单位任教。

要将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对在职教师实行轮训,重点抓好骨干教师特别是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要加强对在普通学校、儿童福利机构或其他机构中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教师和特殊教育学校巡回指导教师的培训。要高度重视残疾人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培训。依托高校特殊教育学院(系)、其他有关院校和专业机构建设“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基地”、“残疾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

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培训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用于教师按照学校年度培训计划参加培训所需的差旅费、伙食补助费、资料费和住宿费等开支。

19.执行特殊教育教职工编制标准。各地要认真执行省定特殊教育教职工编制标准,中小学阶段按照教职工人数和残疾学生人数1:3配备,确保特殊教育学校正常教学和管理需要。提高高校特殊教育学院(系)教职工编制标准,按照教职工人数与残疾学生人数1:5的比例配备教职工。要为特殊教育学校配备必要的医疗康复和护理人员,并纳入教职工编制管理,实行教学、医疗、康复相结合,使学生的身心缺陷得到有效矫正和补偿。要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各地富余的中小学教职工,符合条件的,可调整充实到特殊教育队伍。

20.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教职工和聋儿听力语言训练的教师及手语翻译,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特殊教育津贴,具体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各地要采取切实措施,确保特殊教育教师及从事特殊教育工作人员工资待遇落实到位。要将承担随班就读教学与管理人员的工作列入绩效考核内容。其工作量计算要根据随班就读学生人数情况,适当高于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要在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表彰中适当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和校长的比例。

五、强化政府职能,全社会共同推进特殊教育事业发展

21.进一步强化政府发展特殊教育的责任。各地要把各级各类特殊教育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坚持特教特办,定期研究解决特殊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要将特殊教育发展情况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定期督导检查。对在特殊教育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地方、单位和个人,根据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