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商务英语方向

商务英语方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商务英语方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商务英语方向范文第1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需求分析;商务英语;课程设置

独立学院是伴随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跨越式发展而涌现出来的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它所招收的学生是指在高校本科层次第三批录取的学生。据2011年调查统计,全国共有300多所独立学院,承担了30%以上本科生的培养任务,由此塑造出来的大批应用型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成立于2004年,是位于湖北省以长江大学为母体依托的独立学院,是一所工科性质鲜明的学院,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面向市场的、学科特色明显的实用型人才。

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个分支,ESP是和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根据学生的特殊目的和需求开设英语课程,课程是为了使学生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并完成特定任务。需求分析在ESP教学及课程设置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是确保 ESP教学效果的先决条件 ,其关键就是要找出学习者现有的语言能力和知识水平与社会和他们自身所期望达到的程度之间的距离。ESP是以调查学习者具体的学习目标和目标工作场景对语言技能的实际需求为前提的 ,而这些调查结果又成为课程设计的基础。由于在商务英语领域所需要的语言技能比其它 ESP分支所需要的语言技能更难以预测 ,因此需求分析 对于商务英语课程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

1.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英语专业(商务英语方向)建设简况

学院自2005年开始设置英语本科专业,多年来一直在进行不断实践探索,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适用性人才。专业建设初始,基本沿用一般二本院校的纯英语语言文学培养思路,在专业建设定位、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及具体课程设置上都很大程度上借鉴了长江大学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方式既没有充分考虑到独立学院三本学生实际情况及学习需求,也没有认识到社会的实际需求情况。2006年开始,院系领导先后前往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西安等地学习考察调研,调研对象主要为独立学院、民办高校、职业技术学院及社会相关企业单位,希望通过实地考察学习有所启发和借鉴。之后,学院召开了专题特色办学论证会,开始了自上而下的专业建设改革,改革的目的在于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符合独立学院尤其是本院实际情况。

在充分进行各种需求分析后,外语系确立了商务英语方向的人才培养定位。一方面适应市场对既懂英语语言又懂商务知识人才的需求,一方面符合我院学生理论知识相对薄弱、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的实际情况。自此,学院英语专业开始了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大的修订,尤其是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削减纯语言文学类课程比重,增加商务专业知识类及实践类课程。

2.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英语专业(商务英语方向)课程设置的阶段性探索

需求分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及社会的需求也会不断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及课程设置的改革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经过大量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并需要市场的检验即用人单位的反馈得以验证,同时还必须符合学院自身实际情况,考虑到学校地域、学生基础、师资条件等各方面实际条件。

2.1初期探索

改英语语言文学人才培养为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在不削减学生基础语言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加大商务能力培养。具体思路为:删除英美文学、语言学、英美概况、高级听力、高级口语类等课程,加入商务英语类如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视听说等课程。同时,引入国际贸易、市场规划与开发等课程,但与管理系共享师资中文授课。此阶段主要侧重课程类型的增删,凸显商务英语方向特色。根据具体实施情况来看,新的课程设置更加符合学生英语基础,降低了课程学习难度,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实际需求。

2.2需求分析深化基础上的课程设置改革

通过对社会用人单位的了解及对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反馈,了解到作为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反映基本英语语言能力的证书是必要的,同时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对就业有极大帮助,另外,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学生自己也对能证明自身能力或有利就业的证书获得兴趣浓厚。在以上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学院对课程设置进一步完善,在培养特色实用型国际商务人才的定位上提出了“带证找工作”的理念,很多课程的开设直接对应相关英语能力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上目的更明确、针对性更强、学习更为积极主动。如:开设《剑桥商务英语课程》对应剑桥商务英语证书;开设《高级口译》课程对应中高级口译证书;开设《导游英语》及《导游实务》对应导游证书等等。

2.3与杭州阿里巴巴校企合作办学探索

2012年,笔者再次集中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想了解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及实际工作中毕业生所急需的知识与能力,从而反过来进一步完善学院的人才培养及课程设置。此次共回收问卷80多份,通过分析得知,学院目前开设的语言能力培养类课程及商务知识课程基本已能满足实际需要,但在实践教学尤其是外贸实务操作方面有所欠缺。为此,学院开始与杭州阿里巴巴联系并先后多次前往杭州实地调研,探索校企合作办学,借用阿里大学外贸实际操作方面的优势、广大的实习实训平台,希望通过课程植入、实训操作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然而经过反复磋商协调,由于学校所处地理位置的劣势及高昂的办学成本,借用阿里大学师资进行外贸实际操作课程植入的方案无法实施。之后,学院也曾选派老师前往阿里学院学习,但由于不是校企合作方,无法学习掌握到相关核心课程,学习效果不太理想。

3.几点思考

结合对相关学校考察调研的具体情况,通过对在校生、毕业生、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进行需求分析,联系笔者所在学校近几年商务英语方向课程设置改革的实际,特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1)需求分析对商务英语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至关重要,课程设置的变革必须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需求分析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动态的,且需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展开。

(2)由于各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专业特色等差别很大,所以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设置符合自身条件的课程体系。结合笔者所在学校情况,多年实践探索对商务英语方向课程的设置思路较为清晰,但在具体实施中仍然受到各方条件制约,表现在:

师资力量缺乏。英语授课教师多为英语语言文学类背景,适合给学生讲授英语语言技能类课程,缺乏外贸等商务实践经验,外贸实际操作类课程极度重要却难以开设;商务知识的讲授老师基本不能英文授课,且同样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

实践教学薄弱。由于学校地域劣势明显,缺乏很多实践教学的平台,学生缺乏与专业紧密结合的实习和实训机会,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实践教学很难开展。

(3)学生商务技能普遍较为缺乏,缺少商务专项能力训练,包括进出口实务与单证、外贸函电、商务谈判等专项项目。商务专项能力是从事国际贸易的基础,也是现阶段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比较欠缺的一个方面。因此,我们要本着学生的需求,在学习了商务专业类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商务专项技能训练,包括进出口商品的询盘、发盘、还盘,进出口贸易合同的签订与履行;报关流程;贸易纠纷的解决;国际支付与结算;票据的签发、审核、修改和结算;外贸函电写作、收发;商务谈判的流程和技巧等,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实务环节中商务流程、运作和具体操作方法,为学生将来从事商务方面的工作打下基础。

(4)在商务英语专业(方向)课程体系设置上,英语语言技能模块、商务专业知识模块、商务技能模块、综合素质培养模块及实践教学模块必须很好的结合,在各部分学时比例的分配上应尽量科学,一方面结合学生基础及实际需求,另一方面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用人单位需求。

【参考文献】

[1]胡骏.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调查与启示—以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为例[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1,9.

[2]刘建华.国内ESP研究与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

[3]江春,丁崇文.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探讨[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4,1.

[4]于瑾.需求分析理论下的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青春岁月,2011,10

商务英语方向范文第2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 学科建设 发展现状 未来方向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大趋势下,世界各国在科技的连接下逐渐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在各国交流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商务英语是为了满足现代职场语言要求而提出来的,它不仅要求人才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更加注重人才对西方英语国家文化习俗、商业理念、工作方法及其生活习惯的了解,要求能够得体大方的与外国人交流沟通。另外,一个专业的商务英语人才还要求具备包括管理、经济贸易、基础法律、财务等在内的商务知识和商务技巧。可以看出商务英语对人才的要求是全方位、宽领域的。国外高等院校不仅开通商务英语专业学科,还开通相应的考试,制定专门的考试制度。目前我国商务英语也处于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而我国各高校肩负着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重要责任,在学科建设上应该明确清晰发展方向。

一、商务英语在我国的发展

商务英语在我国起步于上世纪五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展开,其规模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外语外贸院校增设商务英语这一专业。“商务英语”这一概念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真正在我国火热发展,掀起一阵英语学习热潮。到二十一世纪初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经济贸易交流越来越密切,国内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单一的英语语言毕业生,而是兼具商务知识和英语语言沟通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因此为满足与日俱增的人才需求我国许多高等院校都增设了商务英语这一专业,同时英语培训机构也是层出不穷,英语学习市场顿时风起云涌,进入“白热化”阶段。到目前已经发展了十多年,我国乃至全世界英语学习热情还未退却。

二、发展商务英语的重要意义

现在社会正在趋向于全球化发展,我国作为经济大国,对外贸易额度也在逐年上升。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历程中就需要与不同国家企业交流、沟通等,其中语言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介就成为了首要问题。英语作为全球最为通用的语言,其地位可想而知,所以商务英语在经济发展历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商务信函的书写、合同条款的签订、相关合作人员的交流等都需要商务英语的辅助才能得以完成。所以商务英语不仅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同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我国商务英语的发展现状

尽管商务英语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且受欢迎程度越来越高,但各高校在商务英语学科建设上仍然存在学科与专业模糊不清的状况。商务英语到底是以英语语言教学为主,还是应该侧重商务知识教学,或者是两者兼顾。这关乎商务英语是归属经济管理学科还是语言学学科。在这种认识不清晰情况下,商务英语在我国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商务英语在我国许多高校都开设专门专业,但商务英语却因缺乏统一明确的学科性质规定,其学科开设条件、课程设置、教学目的、学科培养计划等相关规定也没有明确,各高校只好根据学校自身师资力量、办学条件来教学。经济类院校侧重商务知识教学,语言类院校则注重英语教育,最终使得商务英语人才层次不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其次,高校商务英语师资队伍水平层次不齐。许多院校是虚设商务英语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则实质是以英语专业教学目的培养学生。但这当中的主要原因还是归结于高校师资力量薄弱。商务英语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的英语知识,还要求掌握扎实的商务知识和技巧。这类人才的稀缺使得学校在商务英语教学上采取单一英语教学模式。而有些兼具专业英语和商务知识的老师却因缺乏具体的商业企业管理知识和国外文化的理解而难以满足商业英语的全方位教学任务。因此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不佳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符合国家经济发展要求的专业人才。

最后,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为社会输送以英语为语言沟通技巧的能够进行各类经济活动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学校能够通过平时的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同时熟悉各类商务活动,能够无障碍与外国客户交流,表达企业和客户的要求。而现实教育中学生只能单纯的使用英语,对外国生活习惯、语言风俗和文化背景相关内容了解甚少;同时对经济知识也只是掌握理论技巧,缺乏实践经验。学生在出校园后难以真正融入职场。

四、我国商务英语的未来发展方向

为满足目前我国对高素质、高水平复合型商务人才的需要,高等学校在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科建设要贯穿大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形成完整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明确教育教学任务与目标,让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创造浓厚的商务英语学习氛围。因此我国商务英语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学科建设。

1.明确商务英语学科属性和教学目标。商务英语学科是一门涉及经济学、管理学、国际贸易、英语学等复合学科,学科交叉明显。因此各高校应该明确自身的学科属性,不能脱离国家教育部门的学科界定,同时坚定以培养既具有英语专业素养又具备商务知识和技巧的应用型复合人才的教育目标,并且从基础教育做起将目标的实现落实到教育工作的每一个过程。

2.加强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学科的课程体系直接决定着学生专业知识技巧和综合能力的高低。目前我国的商务英语课程建设不够完善,缺乏科学性、合理性。课程体系的建设要始终围绕着教学目标开展,为最终目标的实现而服务。商务英语的所有课程要在各学科之间得到良好的平衡,以多层次、专业化的课程设置为主流,使学生技能掌握扎实的英语、经济管理等理论知识,又具有开拓的眼观、全球化的视角。因而课程设置要以英语技能、经济管理理论、贸易知识为主,同时辅之以外国文化文学、西方管理理念等,让学生能够了解西方文化和西方国家的世界观、价值观。另外可通过外贸实训等实践课程、带领学生参观企业、国外交换生项目等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通过亲身体会学习商务知识、获得语言环境,进入职场后能够更加轻松适应现代商务工作。

3.加强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师资队伍的水平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影响因素。高效的教师队伍选拔上应该兼顾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避免单一追求高学历,对一些有过商业实战经验和海外留学、海外生活的人才应给予高度重视。他们能够将自己的实际经验、亲身体会传达给学生,更具说服力和影响力。另外高素质人才不应只具备教育教学能力,还应该拥有强烈的科研欲望和高水平学术研究能力。教师能够通过科研工作掌握最新的专业动态和前沿科研成果,是教育教学工作能够与时俱进,提高教学质量。浓厚的科学研究氛围也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积极性。

4.规范商务英语教材。商务英语的学科建设离不开专业教材的建设。目前我国商务英语使用的教材主要还是英语语言教材、经济管理类教材以及各院校自己编写的课本。这些课本普遍存在着针对性、专业性不强的特点,且教材质量也是参次不齐。商务英语教材的编写应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符合我国学生特质,兼具实用性和专业性,让教材为学生未来职业道路服务。

5.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商务英语应该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应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应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采用小组讨论、演讲、团队游戏等课堂互动形式教学让学生敢于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多媒体双语教学模式为主打造英语语言环境,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五、结语

商务英语在我国已经得到快速发展,但其发展速度在短时间内不会减弱,只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对外贸易交流的增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这给商务英语的发展带来众多机遇的同时也增加不少挑战,这就要求各高校不断加强学科建设,让商务英语始终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提升商务英语学科的深度和广度,始终以培养应用性高素质商务人才为中心,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好人才输送工作。

参考文献:

[1]莫熊树,张勇,张云.基于语言经济学的商务英语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商务英语方向范文第3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 目标需求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2-0219-02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外语类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需要的是更加全面的复合型应用型英语人才。在这一背景下,商务英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开设商务英语这一全新的专业,而在其他一些高校,也在传统的英语专业中划分出了包括商务英语在内的不同的专业方向。可以说,在过去10年间,商务英语专业(方向)成为全国发展最快的新专业之一。

商务英语发展至今,学科定位已经逐步清楚,它是应用语言学与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等学科相交叉产生的新学科。但商务英语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侧重点有所不同,是专用外语人才培养的一个新模式和途径。在教育部2012年普通高校本科专业介绍中,明确了商务英语的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宽阔的国际视野、专门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掌握应用语言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和国际商法等学科相关知识和理论,了解国际商务活动规则,具备较强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与较高的人文素养,能参与国际商务竞争与合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

商务英语专业发展已经迎来了春天,然而,目前商务英语专业教育中所面对的困境是:商务英语的教学长久以来被忽视,师资建设跟不上,教学方式单一。教师往往并不关注社会需求和学习者的个人主观需求,课程设置不科学,这就导致商务英语教学中缺乏有力的学习动机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不明显。因此,构建商务英语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合理且符合个人、社会需要的课程体系,成为很多高校外国语学院面临的紧迫任务。

一、河北工业大学商务英语专业(方向)的发展现状

河北工业大学英语专业(商务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是从2005级学生开始的,至今已经过了多年的实践检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确实存在一定问题。结合商务英语教学已有的研究成果,需要探索新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

目前,在没有单独成立商务英语专业的高校,根据其人才培养目标,对英语专业(商务方向)的课程设置主要围绕商务和英语两大核心,设计各自的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普遍采取的思路是:将四年教学分为低年级阶段和高年级阶段两个阶段,低年级阶段致力于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高年级阶段致力于英语、经贸专业知识的学习及专业技能的培养。河北工业大学英语专业从2005级本科生开始,对英语专业也开始实施分方向的培养模式,具体包括翻译、商务、英语语言文化三个方向。其中,商务方向的培养方式也是按照低年级、高年级两阶段进行。

河北工大商务英语教学时间短,学科发展尚处于初始阶段,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目前的专业课程体系还不完善,存在着诸多不足:商务知识与语言知识类课程比例失调;商务知识类课程时间太少,内容笼统;方向不明确,针对性不强;实践性课程时间不足;学术性课程过多,职业导向性课程太少,商务知识与英语知识结合度不够;商务理论与技能课程与英语脱节,等等。

可以说,商务课程与语言课程的比例失衡,开设何种商务课程,商务理论如何与实践结合,商务课程如何与语言课程衔接等,是目前英语专业(商务方向)课程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目标需求指导下的商务英语方向课程设置――问卷调查的实施与反馈

需求分析是确保商务英语教学效果的先决条件,而需求分析的关键就是要找出学习者现有的语言能力和知识水平与社会和他们自身所期望达到的程度之间的距离。需求分析是以调查学习者具体的学习目标和目标工作场景对语言技能的实际需求为前提的,而这些调查结果又成为课程设计和编写教材的基础。

2013年底,针对河北工业大学英语专业三年级、四年级商务方向的学生和相关老师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共20题,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分析”、“商务英语教学需求分析”和“补充问题”。问卷发出58份,收回有效问卷44份。调查问题及结果统计分析如下:

(一)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分析

这一部分包括8个问题,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兴趣方向进行调查。具体问题如下:

1.你认为开设商务英语课程有必要么?

2.你认为学习商务英语类的课程对今后的工作有帮助么?

3.你的就业目标的是?

4.你选择商务英语的目的是?

5.你希望在商务英语类课程中掌握哪些能力?(可多选)

6.你认为以下哪项商务英语言技能最为重要?

7.以下哪项能力是你最为欠缺的?

8.你认为下列哪项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模块最为合理?

由以上问题可以看出,1―4题主要针对受访者的学习需求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大三还是大四的英语专业学生,80%以上的受访者表示商务英语课程“非常有必要”或者“有必要”开设,90%以上的学生认为商务英语类课程对今后工作“非常有帮助”或至少在“某些方面有帮助”。可见,学生对商务英语类课程的需求还是非常明显的。在问及就业目标和商务英语的学习目的时,多数受访者表示希望学习商务英语提高自己实际工作能力,并对未来求职、升学、考证能带来一定的帮助。

5―8题主要关注被调查学生在商务英语方面具体的学习兴趣。过硬的商务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听说读写)和熟练的商务沟通能力是多数学生最为关心的,这说明商务环境下的英语实用能力始终是学生认为自身最为欠缺的。另外,在对课程模块的需求方面,半数以上的学生觉得,“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商务知识+商务英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文素养”是最为理想的商务英语专业(方向)教学模块。从学生们的选择可以看出,现有的教学模块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二)商务英语教学需求分析

这一部分的问卷把重点放在了商务英语教师要求和商务英语教学方式的调查。包括以下6个问题:

9.你最喜欢哪种类型的商务英语教师?

10.你认为商务英语教师最好以哪种语言讲解?

11.你认为理想中的商务英语课堂教学是?

12.目前商务英语课上实际采取的主要课堂形式是?

13.目前课上学生活动所占的比例是?

14.商务英语类的课程多媒体所占的比例是?

通过对这部分问卷的分析,可以发现以下的结论:学生更偏爱有英语专业背景且具有丰富商务工作经验的教师。在上课时,理想的状态是老师可以用双语教学,主要用英文,难点和重点用中文讲解,经常性地安排一些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学生活动。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多数商务英语课堂依然是以老师讲解为主,老师背景也比较单一,往往只具有英语背景但缺乏实际商务工作经验。在课堂教学中,由于部分高校教学管理部门不了解商务英语的学科特点,过分强调教师全英语授课,反而造成一些学生在学习一些重点难点的知识时无法做到完全理解。总之,以上调查结论凸显了学生需求与现实教学之间仍然有比较大的差距。

(三)补充问题

在补充问题这个部分,调查发现多数同学对现有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感觉一般,对目前英语语言能力类课程,商务知识与商务技能类课程,跨文化交际类课程和人文素养类课程的设置比例不太满意。商务英语学科重实践、重应用的学科特点没有在课程设置中体现出来。不少学生反映,选择了商务方向后,课程设置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依然延续传统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着重语言、轻商务技能,重人文、轻商务交际能力等方面的问题。

三、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无论是针对学生学习还是教师教学,发现了很多商务英语学科在河北工业大学发展存在的问题。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商务方向课程设置和教学中,通过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总结如下:

(一)商务类课程比例不合理

学生对商务方面课程具有很大的学习需求,然而实际教学中商务英语类课程所占比例非常有限,不能满足学生学习、未来工作的需要。

(二)课程模块不合理

现有的低年级、高年级两段式教学模式割裂了大学四年专业教育的知识体系,课程设计无法贯穿始终,需要进行根本改进。

(三)商务英语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多数商务英语课堂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应该引入更为先进的教学理念,广泛开展基于内容的商务英语教学(CBI)。

(四)商务英语师资储备不足

在河北工业大学这样的工科院校,具有商务经验又具有语言能力的商务英语教师严重不足,这与学生对商务英语的巨大需求形成鲜明反差。这种师资不足的问题需要引起领导层的关注。

四、未来发展建议

作为专门用途英语,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外语人才培养的一个新模式和途径,其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侧重点与以往学科相比有所不同。商务英语教育具有一定的职业教育特征。这是因为:商务英语课程强调能力为基础,课程是以就业或能力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商务英语教育强调教学与职业技能相结合,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而对于商务英语教师的要求,也体现了“职业能力+英语能力”的结合;而最终对于学生评价,要求以学生获得职业胜任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商务沟通能力)和职业资格为依据(如BEC证书),重行而不唯知。

心理学大师马斯洛在需求层次论中,将人类需求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类似的,商务英语人才的职业能力也是有层次的,并且这种不同层次的职业能力满足了企业用人的不同需要。一般岗位工作人员需要具备商务环境下将英语作为工作语言的能力;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沟通协调人员需要专业领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交际能力;而中高级管理人员,需要具有一定的跨文化管理能力,且具有在专业领域熟练使用英语的能力。

商务英语方向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 商务英语专业 专业教师 双师型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180-02

《全国教育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指出这十年期间职业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是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要加大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广泛开展以提高教师“双师”素质为重点的培训任务。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中提到“提高专业教师双师素质,与企业联合培养专业教师,3年建设期内,使具有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达到90%”。由此可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任务艰巨且时间紧迫。

一、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现状

《规划》中提到要依托相关高等院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商务英语师资培训基地建设的目的是培训高职高专商务英语在职教师,提高师资的高职教育理论水平、专业教学水平、职业素质能力,促进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和教研教改的开展。[1]

根据对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网2012年全年的各高职院校师资培养培训计划和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2012年培训计划的统计,其中针对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培养培训屈指可数。2012年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网上公布的培训计划中,和英语或商务英语相关的计划只有5项。[2]

由高等院校建立的商务英语“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的模式大多为寒暑假召集教师到基地,专家讲座与高校参观或企业参观相结合,然后颁发结业证书。这些培训项目中只有部分培训列出了考核内容,大多不能进行客观考核。

针对武汉高职高专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师资建设的调查,我们了解到在国家与学校经费的支助下,大多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参加了国内“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的培训,证书获得率为100%。培训之后,和全国其他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师一样,教师们仍不敢称自己为“双师型教师”。调查结果表明,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在参加完此类基地的培训活动之后,依然没有变成“双师型”。他们只是获得了“双师型”教师的认证证书,但并不具备“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

《规划》中所提到的由企业所创办的培训基地并未普及。因此,目前除了培训基地之外,国家或高职高专院校并没有推出切实可行的途径,真正使得商务英语教师具备“双师型”教师的能力与素质。

二、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缓慢的原因分析

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速度较为缓慢。原因之一在于人们对高职英语专业存在理解误区。商务英语专业有别于培养大众型服务行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专业,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从而可以让其从事与英语相关的涉外事务。因此,一直以来许多人认为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只要能用英语做到“能说会道”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建设“双师型”。

原因之二在于商务英语专业自身的特点,商务英语专业内设置了不同的专业方向。据统计,国内商务英语专业设置的方向主要为翻译、外贸英语、旅游英语等。方向的差别势必决定课程设置的差异和师资方向的差异,这样就导致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能在专业内采用统一的模式,难于建设。

三、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途径探索

事实上,在高职的范畴内,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应该以培养高端语言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自主摆脱传统大学英语语言教学的束缚,突出培养学生涉外场景下的语言技能和对策。要实现这些,就要首先让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实现“双师型”。根据笔者所在高职院校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师资建设经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分工明确,确定目标

对于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双师型”培养,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模式,应该针对不同课程的专业教师采用不同的培养模式。让专业教师有明确的课程方向,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该方向课程的授课,是切实实现“双师型”的前提条件。正如上文所述,各高职高专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往往设置了不同的方向,只有根据专业设置的方向让专业教师做到方向明确,才能为其自身“双师型”角色实现确定目标。

授课方向明确稳定,不仅能让专业教师将该方向的课程挖深讲透,将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贯彻落实,还能让他们理清“双师型”教师角色实现需做的努力,无需担心努力白费。这样,对其个人的专业知识深化也有促进,从而有效实现“双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二)鼓励专业教师实地兼职或网络兼职

专业教师确定了专业课程授课方向后,就可以着手与企业联系,有针对性地获取企业工作经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教职成[2011]16号)(以下简称“16号文”)中提到推进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建设的主要措施之一为“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累计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一线实践,”由此可见,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参与企业活动是实现“双师型”角色的重要且有效的途径。

以翻译方向为例。专业教师可以与本地的翻译公司联系,担任其兼职翻译,定期参加公司活动;也可通过网络与国内外的翻译公司或网站联系,兼职翻译其分派的稿件。

以外贸英语方向为例。专业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企业建立联系,兼职参与其涉外事务,如英文网站的维护、产品英文信息的、参与贸易环节等。

以旅游英语方向为例。专业教师可以实地或通过网络参与国内外旅行社的与英语相关的旅游服务项目,如旅游线路的介绍、会议安排、景点接待等。

这样在不影响实施教学任务的同时,专业教师可长期获得企业工作经历,不断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并使得教学内容符合岗位的实时要求。

负责同一方向的专业教师互相协作配合,以团队的方式参与企业的工作,更能有助于建立与企业的长效合作机制。

(三)鼓励专业教师学习与考证相结合

在鼓励商务专业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和企业兼职工作的同时,应鼓励他们积极学习专业知识,同时也要鼓励他们参加相关证书的考试,做到教学相长、考学相长。16号文指出,职业教育师范生毕业时,既要取得教师资格证书,也要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规划》提到要提高持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教师比例。可见,专业教师获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是“双师”认定的条件之一。

据调查,80%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除了授课书本和相关参考书之外,鲜有阅读书籍、系统学习文献的习惯。调查中,有57%的商务英语教师表示任教后,没有阅读过除课本以外的英语类书籍。然而,教外语绝不单纯是外语知识的传授,而要与文化知识、社会背景等紧密结合。[3]

因此,鼓励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不断学习外语知识和专业方向知识很有必要。与证书相结合,能够提高学习效率、检验学习成果。如外贸英语方向的教师可以参加外贸跟单员、业务员、电子商务师等证书的考试,翻译方向的教师可以参加翻译资格证书等考试,旅游英语方向的教师可以参加英语导游资格证等的考试。

按照这一模式,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根据各自的专业方向,均担任了企业的兼职工作,他们不仅出色完成了教学任务,还充分参与了企业涉外事务,很好地实现了高职高专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据学院招生就业办统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对口率达93%;用人单位对于该专业的毕业生也予以充分肯定,从2004年开始,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人力资源公司每年都会来校为企业招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只有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把提高教师语言教学能力和商务知识应用技能作为建设目标,综合提高教师素质,将双师型教师培养落到实处,才能为社会培养出符合其需要的合格高技能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罗淑英.浅谈商务英语师资培训基地建设[Z].http://.cn/kjxb/html/2011-10/26/.

商务英语方向范文第5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学术商务英语;多层次性;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8-0186-04

一、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ESP发展方向

随着目前大学入学新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大学英语将越来越需要将语言教学重点从普及提高基本语言知识和能力调整到培养与特定语域相关的英语语用和交际能力。所以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正在加速从一般用途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向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发展(蔡基刚,2004;程雨民,2002)。各大高校都在近几年纷纷开设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如复旦大学的双语教育等,同济大学各院均开设ESP课程。秦秀白教授指出“从长远角度看,我国高校英语教育和主流应该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根据我国英语教育事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小学英语教学应该定位在通用英语上,高校英语教学应该定位在专用英语上。(秦秀白,2003)这些高级ESP课程延升了大学生英语课堂学习的长度和宽度,并且成为大学英语与毕业后的工作需求接轨的桥梁。然而对于大学英语体系中的具体ESP课程的定位一直以来都有争议,有些课程的存在是多层次、多模态的。

二、商务英语发展背景

在所有的ESP课程中商务英语是开设最广泛、历史最长的ESP课程之一,也是实用性最强的课程。商务英语是商务环境中应用的英语,它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种(variety)(王兴孙1997:24)。在我国,商务英语教学“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当时被称作“外贸英语,并一直沿用到80年代”(王关富,徐伟,1997:10)。“商务英语一开始指的是以负载一定商务(外贸)内容的语言材料来进行的英语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包括学习外贸业务术语,阅读外贸业务信函、国外报刊上的经贸文章,听有关商务资讯,写作外贸业务书信。”(对外经贸大学,2006)从最初到20世纪初,商务英语还只是面向英语专业(尤其是后来的商务英语专业)或商科专业(如国际贸易)的专业课程。近十几年,随着商务话语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发展,商务英语逐渐发展成一门语言学下属的独立学科(商务英语学科)。但其实从很早开始社会上针对low-experience,pre-experience层次学习者的商务英语培训就非常普遍并且受到欢迎。而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商务英语课最需要做到的原则就是“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为出发点,教学内容和方法根据学习者在目标领域或情景下使用英语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对外经贸大学,2006)。

三、商务英语课的多层次性

1.“宽式”和“窄式”商务英语。如前一节所反映,目前商务英语课的存在是多层次、多模态的。笔者认为商务英语有“宽式”和“窄式”两个概念:宽式概念是指商务英语学科体系,其下可包含若干门经贸商务课程。同时作为一门教学学科,它还有本科和高职商务英语两个层次。在本科层次,它的学习主体是有着良好的普通英语应用能力、极可能专门从事商务活动的英语专业或商科专业学生。在高职层次,它的学习主体是高职高专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以培养服务型的商务业务素质、较基础的商务实践操作技能、一定的英语沟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黄光芬,2012);窄式概念是指在1~2个学期内开设的商务英语课或商务英语短期培训课,对象通常是已入职的、经验尚不足的人士;或对将来有可能参与商务活动、对商务感兴趣的无经验的在校学生。

冠以商务英语名称的课程面向的受众既包括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也有大批的非商科非英专的本科生、研究生,还有大批工作可能涉外的高职高专的英语专业学生,以及社会上广大的在职人士。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相关高校为其商务英语专业开设的是一个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在这个课程之下有着不同侧重的若干门商务英语课。简单地说,它是接近英语专业设置或西方商科教育的课程体系,用英文授课,其内容和目标的深度和高度要高于其他的商务英语课。它的培养目标是“能够在国际商务领域和活动中具有行为能力的专业人才”(对外经贸大学,2006)。这是“宽式”概念的商务英语学科教育。可是商务环境中的参与者是多样化的,而其中纯商务背景出身的人群比例并不高。许多其他专业背景、教育背景的人士由于职业的变迁或由于其本身工作性质也需要参与,甚至主导商务活动。如技术研发人员也需要或主持参与产品推荐会。因此他们对商务英语学习或培训也是有需求的,这是“窄式”概念。

2.商务英语教学的多层次性。既然商务英语课程的性质是分宽式和窄式的,作为教者,我们有义务对不同层次的商务英语教学进行描述和定位。王兴孙认为“商务英语是商务环境中应用的英语”(1997)。可是由于对商务环境/商务场合并没有明确的分类定义,所以商务英语仍然是一个较不明确的概念。笔者认为商务环境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商务场合是跨行业的、跨岗位的、普遍存在的,并不是只有外贸从业者、职业经理人、销售人员等,才工作在商务环境中。而是几乎所有的行业、所有的岗位都会在职业发展中涉及商务中的某个或多个方面,如信息沟通、法律事务、管理等。所以对商务英语的学习需求来自不同的群体。而每个群体的学习需求、认知需求和社会需求都不完全相同。即使是在窄式商务英语中,由于学习者的需求可能有很大的不同,根据ESP理论:“ESP is an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 in which all decisions as to content and method are based on the learner’s reason for learning”(Hutchinson&Waters,1987),这些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应该不尽相同。宽式商务英语是面向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课程体系,不是本文的讨论范围。我们认为窄式商务英语课也可以根据学生需求、目标情境等划分若干层次和区域,其中也不乏交叉。其中必然交叉的部分是英语商务语言共核部分。

对于商务英语课程的性质描述和层次定位要充分考虑到商务英语本身的特点。商务英语教学不同于普通英语教学的地方是语言技能和商务知识,以及商务沟通技能的紧密结合。普通用途英语教学,是一种通识语言教育(蔡基刚,2014),目标是培养学习者在二语中的听说读写译能力等外语水平,以一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为其主要教学内容,更多侧重大学英语的人文。而ESP或EAP等教学是以特定的目标语境为背景,强调外语的工具性。因此笔者认为要分析商务英语情境和学习者未来所需要的能力和知识,以此为标尺来确定不同的商务英语课的目标。

商务活动中参与者的行为能力“……不仅涉及语言方面,而且还涉及语言和业务知识的互动以及语言与具体目标任务之间的互动。因此,商务英语教学的内容除了有关的学科知识和内在逻辑以及专业人士处理日常业务的认知和行为策略外,还涉及这种知识和内在逻辑用语言表述的方式、使用语言的策略和技巧。”(对外经贸大学,2006)所以商务英语课须要综合语言知识与应用能力、商务背景知识以及商务交际技巧和策略。这三大商务英语能力的支柱是在三维立体结合的,如图1所示。在这个三角空间里,每一门商务英语课都可以找到自己位置。换句话说,可能每门商务英语课对这三方面的能力要求都不完全相同。如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对语言能力、沟通策略和商务知识的要求均很高,因此它在图上的位置是既高又远,在三个维度上的标量都是比较高的。而高职中的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内容由于其定位是涉外基础岗位的语言需求,其商务知识的目标低、语言能力相对高一些、交际技巧和策略更高一些。

四、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之商务英语的定位

1.学术商务英语。目前大学英语EGP之后的后续课程发展已经如火如荼。后续课程是符合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的‘更高要求’的英语拓展课程,一方面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一方面顺应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我国著名专门用途英语研究学者蔡基刚多次撰文(2004,2010(1),2010(2),2013)表达了大学英语ESP即EAP的观点,“我国的大学ESP教学应定位在学术英语(EAP)上,着力培养学生学术口语和书面交流能力(2010)”。蔡基刚认为大学里的ESP教学主要是学术英语,根据学生的专业情况,为他们提供培养专业方面的交际技能,如讨论策略、口头陈述、论文写作和报告写作等,为学生今后的学术研究做好准备。

就商务英语这个分支而言,“学术商务英语”或“学术经济英语”是以探索较专业的经济问题的英语原文文章为教材,以提升学生的商业、经济问题分析能力为重要目标之一,要求学生熟悉世界经济、商业事务并以进行针对性研究和英语论述为最终目标的学术英语课程。学术商务英语适合经济管理类的本科生。首先他们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商务经济背景知识(知识不分语言),其次他们未来可能以此为职业发展和学术提升的方向。因此在学术商务英语课程中他们需要重点提升三大支柱中的语言能力,了解并熟悉经济商务领域中英语使用的范式,从词汇、语法、语篇、语用、修辞等角度分析商务英语的特点,使自己的话语产出更符合学术商务英语的规范。所以在前图1上,商务知识维度上是很高的,语言应用能力伴随着。

2.ESP商务英语。我们认为ESP是否就定位在EAP还需取决于学习对象的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正如王守仁所言:“对于我国广大高校大学生来说,学习学术英语的需求是存在的,但不应以偏概全,使学术英语成为大学英语的全部教学内容。”(王守仁,2013)事实上我国数百万在校生中大部分将进入工作岗位而不是研究岗位,因此EAP不能完全等于职业化的ESP,只能是ESP的一个方向。如前文所提及,商务英语的需求群体是多样化的。即使是在大学校园里也是如此。大学英语的商务英语面向是有着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他们未来需要参与的商务活动其内容很可能是与专业相关的,但是活动的外显形式是普通的商务沟通形式。更详细地说,他们未来面对的商务场合是有两方面内容:本专业内容+交际内容。他们也需要通过选修某些课程来提升自身的特定领域的英语应用能力、沟通能力等,了解商务环境的基本常识和规程。

在此“ESP商务英语”是为了与“学术商务英语”相区别而称。相比“学术商务英语”前者应该更注重商务人际交际能力的培养(即三大支柱之三)。学术商务英语是为学术发展做准备,因此它的侧重点在专业领域的话语能力,如专业领域的书面语篇阅读、专业论文写作等(蔡基刚,廖雷朝,2010),是一种以英语交流专业思想的能力。ESP商务英语,应该是更接地气的,是为本科生毕业之后完成各种职业性的交际任务而设置,更加倾向于交际性和实用性。后者的课程材料和课程内容中主要使用真实的商务工作流程材料或项目材料。在商务英语课程教学目标三维图中,“ESP商务英语”的定位是较均衡的,以语言能力、语言知识为主,结合交际策略和商务知识。“ESP商务英语”也是需要分析和熟悉词汇、语法、语篇、语用、修辞等特点,但是与学术商务英语相比较而言,ESP商务英语的语料更倾向于使用口语语料、实际语料(如annual report公司财年报告等)。

五、结语

本文中把“ESP商务英语”定位于既不是“学术商务英语”;也不是高职的“EOP商务英语”,而是面向本科大学英语学习者的,在某一特定商务领域,和不特定的职业相关的,为达成某一特定商务目标,综合相关的语言的、交际的、社会风俗的、职业常识的知识和能力的应用型课程。在语言能力和交际策略上的教学要求很可能高于高职的商务英语,而在商务背景知识上的目标稍低一些。毕竟大学英语“ESP商务英语”的选修者都有着自己的专业内容为交际背景。ESP商务英语的目标是为本科毕业生在相关领域的商务沟通、商务实践方面打下基础,以便今后更顺畅地走上上升通道。在高职的EOP初级阶段,商务英语课的内容是让学习者熟悉并掌握商务接待、电话、迎来送往、普通商务信函等秘书、助理级别的工作内容;而在大学英语体系中的ESP课程中,商务英语应涵盖商务演讲、谈判、商务会议主持等更高级别的、富有思考和创造性的内容。“ESP商务英语”需要做到让学习者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社交能力在整体的语言能力、商务知识、交际策略三大支柱的支撑下进行正迁移。

商务课程不仅要教会相关的语篇、语法、句法、用词等客观的语言知识,更要培养学习者一种商务职业思维习惯。这一点可以通过语言能力之外的另两个支柱来实现:商务交际策略和商务知识。就像普通英语课程(EGP)的教学目标绝不仅仅是传授纯语言语法知识,而是涵盖了文化、社会风俗、跨文化交际等知识内容。而以已经具备较好语言知识储备的学习者为受众的商务英语课程必定需要更加丰富的内容,才有存在的意义和引发学习者的真正兴趣。我们认为这“更加丰富的知识内容”里应该包括而不限于商务行业/专业知识、语言句法知识,还有沟通策略、交际技巧、思考的方式等。

参考文献:

[1]Dudley-Evans,T.& St. John. Development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2]Ellis,M. & C. Johnson.1994. 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Hutchkinson,T. & Waters,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4]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22-28.

[5]蔡基刚,廖雷朝.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我国大学ESP教学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教学,2010,11(6):47-50.

[6]蔡基刚,廖雷朝.ELE还是ESP,再论我国大学英语的发展方向[J].外语电化教学,2010,(9):20-25.

[7]蔡基刚.台湾成功大学从ESP向ESP转型的启示[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3):7-11,94.

[8]对外经贸大学商务英语理论研究小组.论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和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2006,9(5):4-8.

[9]程雨民.入世形式下的外语教改[J].外国语,2002,(6):10-12.

[10]黄光芬,程颖.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原则[J].外国语文,2012,2(1):124-127.

[11]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23-27.

[12]王关富,徐伟.商务英语初探[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

[13]王守仁.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J].Foreign Language World,2013,(6):9-13,22.

[14]王兴孙.对国际商务英语学科发展的探讨[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

On Multi-levelness and Nature of Business English in the Framework of College English

商务英语方向范文第6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商务英语课程;教学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商务国际化趋势渐现。伴随着国际商务活动的日益密切,国内企业,特别是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对员工商务英语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国许多高等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国际商务方向)相继开设了商务英语课程。但由于此课程为新兴的边缘学科,且复合型较强,在开设情况、授课方式等方面尚不成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不断地完善。

一、商务英语课程的特点

商务英语在目前商务活动中实用性最强,在企业内部管理、商务谈判、商贸谈判、海关等领域有着大量的应用。工商管理专科开设商务英语课程有着其特有的初衷及特点。

(一)商务英语课程涉及面广。商务英语课程涉及战略决策、国际贸易、电子商务、金融、财会、投资发展、物流、市场营销、人力公关、商务文化等相关的商务知识。 工商管理专业(国际商务方向)开设的商务英语课程就应以本专业为出发点,着重针对与本专业高度相关的商务英语知识进行教学。

(二)商务英语课程的前期知识铺垫极为重要。从商务英语课程的名字来看,商务和英语互为前提, 对于工商管理专业来讲,与其他专业学生一样,大学英语的学习是不能放松的。更重要的是:工商管理专业开设的管理学、战略管理、电子商务、金融学、财务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必须在课程前开设,让学生首先对自身专业涉及的专业知识有所掌握,才能开展商务英语的学习。

(三)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繁多。从英语运用的角度看,课程包括商务邮件、采购销售项目书、发展,收购,合并计划书、协议书等企业文书的阅读和撰写、人事招聘、商务会面及谈判等商务场合的职业口语与听力等能力的学习。其教学内容无论从学科间的横向看,还是从学科内的纵向看,都是相当复杂的。设计知识面广、知识点细。

(四)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及要求较高。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读懂英语商业文书并能用英语撰写商务文书、能听懂英语商务谈判并能用英语进行谈判、补充商务背景知识和专业词汇。这些教学目的实际上不光是针对商务英语这门课程的,而是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更高要求。无论是对教师而言,还是学生而言,商务和英语 两方面的要求都是给商务英语课程给出的难题。

二、工商管理专业开设商务英语课程的现状分析

(一)商务英语课程开课方式不妥。目前许多独立学院出于运行成本和教师安排的考虑,商务英语课程采取的是大班教学的方式。 教师无法有效地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另外,独立学院由于学生人数和学校硬件的硬伤,使得商务英语课程只能在普通教室,或者多媒体教室进行,无法在语音室或者实验室开设。多媒体教室只能很好的完成商务英语课程中阅读与写作的教学要求,听说的讲授与练习必须在语音教室才能做到。因此,基于教学设施、人员等几个方面的不足,使商务英语课程的开课方式不妥,不利于开设商务英语课程的初衷。

(二)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方式落后。目前,我国大部分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方法常常是老师在讲台上不遗余力的讲解,讲完书上的内容后布置作业,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其次,商务英语教材太难、太晦涩难懂,学生看到如此难的教材顿时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教学的侧重点放在专业词汇的掌握和商务文章的逐字翻译,却忽视了听说能力的灵活运用、文书撰写上。这恰恰违背了商务英语课程的开设的初衷。导致学生毕业之后工作时才发现学校学习的知识根本无法帮助自己胜任目前的岗位。

(三)商务英语教学质量与效果差强人意。 商务英语课程的效果和其他工商管理专业课一样,直接影响着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胜任能力,形成实际工作需要的学校没有教的尴尬局面。商务英语教学对于教师的知识综合掌握和实践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但目前承担商务英语课程的老师有的是英语专业毕业,没有工商管理学科的商务知识基础,就无法在教学中进行的知识点的深入和展开。还有些学校是让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的年轻老师中英语基础相对好的来讲授,很多年轻老师也是赶鸭子上架,现学现卖,无法给学生传递优质的知识,满足学生很高的求知期望,难以胜任教学工作的需要。

三、改善商务英语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商务英语课程开设的重视程度。实际上,随着国际间商务合作的日益发展,外资企业的日益增多,商务人士不走出国门,也得使用英语。而从学校的专业学习开始,就应培养未来职场商务人士的商务英语能力。开设商务英语课程的院校应尽可能的给予良好的教学环境。比如小班教学的模式能有较好的教学质量;安排足够的语音教室,能够让学生享受更专业的听说学习。只有做到了这几点才能为良好的教学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有工商管理专业背景,并在有国外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适合教授该课程。他们不仅具备工商管理专业的相关知识背景,又有实地的实战经验。另外,学校要对商务英语的授课教师进行商务知识和英语知识的培训,培养教师的授课能力。

商务英语方向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改革;跨境电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1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对高级技术技能型外贸人才的需求也逐年增加,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与输送的桥梁,在促进经济运营和社会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以提高基于跨境电商的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质量为主要目标,促进高校培养更多的应用型外贸人才。

一、基于跨境电商进行课程改革的可能性

改革开放以后,外贸行业跨境电商作为一种新兴行业,成为市场发展的主流力量。这是许多中小型企业外贸业务发展的有利契机,同时也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外贸业务岗位直接影响企业的运营和发展,是企业的核心位置,因此,企业之间对优秀的应用型商务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能够向社会和企业输送更多的优质人才,提高本学校的就业率和学生的就业层次,使得跨境电商英语课程改革成为了可能。

二、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现状与问题

1.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不合理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应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因此,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以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应用能力为主。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课堂大多只注重对学生沟通交流能力的基本训练,忽略了英语与商务处理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将语言与商务严重剥离,最终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这是人才培养的缺失和浪费。企业需要的是英语交流技能与商务实践技能兼备的综合型人才,而学校培养的是语言能力突出的单项人才,两者之间存在严重的偏离。

2.缺乏双师型教师队伍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教学顺利进行的良好保障,是决定教学质量的核心关键。目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授课教师大多毕业于英语专业,具备丰厚的英语实力和专业素养,但是对商务方面内容的认识不足,难以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教学平台。商务英语作为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一门学科,需要授课教师既具有扎实深厚的英语交际能力,又具备商务知识或外贸业务的实践知识。

3.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环节薄弱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设置比较单一,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也比较明确,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发展。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课程内容以专业课程为主,自主创业教育课程所占的比例很小,有些学校甚至都没有开设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这门课程,因此,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方向并不明朗。大部分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甚至不了解跨境电商的相关知识,更别说利用跨境电商进行工作或自主创业。

三、基于跨境电商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改革

1.构建校企合作模式,加强商务英语专业建设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目标和培养方向都是以外贸公司、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为基准的,因此,实战型外贸应用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将学生限制在有限的课堂内,接受课本上机械呆板的理论知识,学生不会有太大的进步。因为“学得好”并不代表“用得巧”,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只有在不断地实践中才能快速成长,才能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快构建校企联合模式的构建,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高校要建立科学系统的教学管理机制与实践运行机制,保障学生能够真正深入到实践中,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同时,校企双方应该职权分明,构建一套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管理体系,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施行。

2.推行翻转课堂与项目教学模式,促进师生交流

高职院校应该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商务英语专业应采用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形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由于跨境电商平台建立时间比较短,相关教学资源比较匮乏,教师很难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项目任务为主要教学模式,课下利用QQ,微信等聊天软件与学生沟通和交流,为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难题。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及时跟进教学进度,促进课程改革的高效施行。

3.构建网上对外贸易平台,引导师生积极参与实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网上跨境电商平台应运而生,并成为引领市场风向和潮流的中坚力量,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对跨境电商平台的相关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高职院校应该积极为学生提供先进、快捷的网络平台,引导师生快速掌握其相关业务及经费的处理细则与操作流程,从而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4.基于跨境电商的校企协同,提高商务英语教师的实践技能

高职院校应该建立基于跨境电商的校企合作模式,共同促进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保障。企业应该提供一定的资金辅助和技术支持,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教师能够熟练操作最新电商外贸平台的处理流程,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时,校内教师可以采用暑期到企业实习的形式在实践中迅速成长。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跨境电商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在中小型企业的运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跨境电商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改革实践还有待进一步探析。此外,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学校应该建立以突出学生实践技能为主的评价体系,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态,认真分析实际教学工作中的难题,针对性地予以解决。

参考文献:

[1]陈浩,丁红朝.基于跨境电商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探析[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3):89-94.

[2]刘洋.基于跨境电商进行商务英语的课程改革研究[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5(02):99-101.

[3]刘可璇,马国勤.基于CLTL的高职专业英语与跨境电商教学实践[J].当代职业教育,2014(12):103-105.

商务英语方向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商务英语 需求 调查意义

随着对外商务活动和商务交流的增多, 商务英语, 作为专门用途英语, 已经越来越受到英语院系师生的重视。单纯的从语言教学的角度去发展商务英语学习者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已经不能满足商务英语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传统的英语院系开设这种新的专业时间不长, 经验不足, 在课程设置上都存在很大的缺陷。因此调查研究英语专业学习者和市场对商务英语的现实及反馈需求,完善课程设置,从而更好地培养满足人才市场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局限

专门用途英语, 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时间大致是二十世纪的六十年代,其标志是1960年2月于英国伦敦召开的一次关于二语教学作为影响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和地区发展的一个因素的国际性会议。专门用途英语的四个根本特点(Strevens.P,1986):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生的特殊需要;课程内容必须与某些特定的学科、职业和活动有关;教学侧重点应该放在尽力使词汇、句法、篇章结构以及语义结构等诸方面都适用于那些特定场合的语言使用;必须与一般用途英语形成鲜明的对照。

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一种, 是以满足职场需求为目的,以语言为载体,以核心的商务内容放到其中,其特点主要在于其教学的专业化、口语化和较强的针对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 国内研究者对商务英语教学分别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角度进行研究, 试图通过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来提高学习者的综合能力。商务英语, 作为专门用途英语, 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即语域分析、修辞或语篇分析、目标情景分析、技巧与策略分析和以学习为中心五个阶段。商务英语的课程体系建设经历了简单的增加相关商务专业知识的课程到选用以英语语言为媒介以商务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材作为主要课程的过程。在这方面进行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到现在还在继续。教学模式经历了从“技能模式”到“应用模式”的发展过程, 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培养体系方面有诸多研究。教学方法涉及“情景模拟法”、“交际教学法”、“认知法”、和“语言展示法”等。

上述研究对商务英语的重要地位从多个角度给予了充分关注和论证,不乏有价值的发现,对指导商务英语教学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有很多的局限性。首先,主观强调课程体系的建设,忽视客观的实际需求;第二, 研究范围局限于教学法和教学模式,需求研究较少;第三,很多研究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下做的,实践操作性较差;第四, 数据调查单一,有的研究甚至没有提供数据支持他们的结论。

探讨商务英语课程的构成要素, 为如何发展商务英语学习者的潜力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有利于学院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控制和设置最有效因素, 提升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为培养专才提供可操作性指导建议。

二、调查研究内容及思路

该项研究可以围绕以下三种思路展开调查:(1)调查英语专业学生选择商务英语方向的特殊需求。(2)调查商务英语的使用人士在职业环境下主要有哪些活动和事件,验证与国外商务环境下主要活动和事件的异同。(3)调查和探讨商务英语在教学过程中,教学重点是偏重商务专业知识还是偏重英语语言的应用水平。

着重研究英语专业学生在选择商务英语方向时的实际需求及反馈情况,特别强调以大学为中心的某一地区学习者对商务英语的需求状况。讨论商务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间的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语言理论。同时对在中国商务环境下主要的话语活动和事件进行调查, 从而对国外的相关研究是否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吻合进行对照分析。

该调查方法适合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比较法。研究对象一是大学在读的高年级英语专业商务英语方向的学生, 二是具有英语专业背景的商务人士。根据 Dudley-Evans 和 St John 提出的关于需求分析的理论框架,设计针对上述两类研究对象的调查问卷。

三、实施步骤

第一,搜集大量与商务英语教学发展改革、课程设置、教师能力要求、专门用途课程理论等相关的文献, 进行详尽的分析并写出文献综述;第二,为调查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选择该课程时的实际需求,以当地大学为个案,对本科四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做出结果分析并写出调查报告;第三,为弄清实际商务环境中主要产生哪些英语话语活动和事件,对有英语背景的商务人士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第四,对照分析国外的相关研究。

四、结语

调查商务英语课程的现实及反馈需求具有很深远的意义, 需要从事商务英语教学的专家和学者共同探讨,为建立适合中国情况的商务英语的能力标准和培养模式而提供建设性建议。

参考文献:

[1]Dudley-Evans, T. & M. J. St John. Developments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