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范文第1篇

文如其人,言为心声,做文就是做人。作文是学生内心世界的折射,是思想火花的迸发,学生对世界有什么样的认识就有什么样的文章。所以语文老师最能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作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对学生写作技能的培养外,要注重德育教育的有机渗透,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者,某中意义上讲,教文就是铸魂。笔者认为作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写作训练过程贯穿德育教育

作文训练是一个系统工程,训练过程的每个环节都有德育契机。首先审题是作文的关键。审题过程中能否正确领会题目表象背后的深刻内涵,决定着作文本身的成败。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作文所要表达的思想,作者对事物的认识和事件的看法,也就是自己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是肯定某种行为,观点,还是说明一个道理,或者吸取一个教训,给人一个启迪……

由于生活阅历浅,知识经验贫乏,辨别是非能力差,学生对事物难免认识肤浅,甚至出现偏激,观点错误等。写出来的文章要么立意低,要么中心不明确。有的学生尽管行文构思不错,却功亏一篑。教师在作文辅导中要发挥指明方向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目的。让学生明白,作文是一种有责任的行为,它不仅要对我们自己的心灵成长负责,更要对别人的心灵成长负责,正所谓“文以载道”。

其次,选材要真实。如果说审题是房基的话,那么作文材料就是构建房子的材料,不能保证真材实料,即使再精美的设计,再高明的建筑师也建造不出结实耐用的房子。写作文也一样,只有真实的感情才能给人带来审美愉悦,使读者产生情感共鸣。托尔斯泰说过,优秀的作家都是蘸着自己的血肉写出来的,真诚的文章是作者心里流出来的,而不是硬挤出来的。虚文假情永远不会有荡气回肠的效应。但是,在追求真实的同时,可能会出现两种“真实”,一种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乐观的阳光,一种给自己和别人带来悲观的乌云。后者是我们不值得提倡和鼓励的消极真实。因为作文不仅仅是一种个人行为,即使你在困境中挣扎,迷惘中徘徊,也要看到生活的希望。也就是上面所讲的“责任”,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唤起学生的责任意识,激发学生做人的责任感,真正做到做文与做人的完美统一。

最后,把作文评改权利交给学生。教师大包大揽容易使学生产生思想惰性,滋生依赖思想。把作文评讲交给学生,既减轻了教师负担,又能让学生在批改过程中互相取长补短,同时体验主人翁的责任感,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评改作文的过程实际就是对学生辨别能力,鉴赏评价能力的培养过程。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评改作文,让学生接受良好的道德品质熏陶,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

二、创设氛围强化德育渗透

人是社会的人,认识是社会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因此主观感受在认识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道德氛围,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让学生在耳濡目染,切身感受中不自觉的受到熏陶,认同美好。途径有:

1.及时以身边事实为材料进行话题作文训练

事实胜于雄辩,在事实面前学生最容易受到直接而又深刻的影响。所以我在教学中常以贴近学生生活的人或事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比如2008年5月12日中国发生地震,我及时收集有关信息,让学生回家关注新闻,然后以本次地震为话题,从不同角度选择合适的文体,或记叙某一感人画面,或抒发自己真实的感情,表达地震带给自己的震撼,留给我们的思考,给予我们的启迪……在写作交流和成文过程中学生不自觉地接受了一次道德熏陶,完成了一次精神世界的激情跨越。

2.阅读优秀作品,观看优秀影视节目

好的作品都凝聚着人性的光辉,散发着人文精神的光芒,好的影视节目无不蕴涵着深刻的教育意义。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多看,勤思考,多评论,写影评,深入探讨。在读书、观看和探讨中提高思想认识,接受德育教育。

3.教师要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不断提高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言传”的效果,远远不及“身教”给学生带来的直接影响。一名合格的教师时时不忘记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教育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三、日记批改巩固德育成果

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初中体育 渗透 德育教育

德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处于首要地位,也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可以渗透到各个学科教育中。体育课作为初中课程的一个学科,也应当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和意志,还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了学生的诚实机智、服从组织、积极进取、遵守纪律的心理品质。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在体育课上表现出来的行为、思想、意志、情感,遵循其规律、掌握其特点,认真把德育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本文主要结合体育教学和初中生的特点对德育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的途径进行探讨。

一、从实际出发,在体育教学中合理的渗透德育教育

1、根据初中生的特点进行渗透。初中生一般年龄在15岁左右,处于少年和青年的临界点,在这个阶段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他们心理上还不成熟,性格还没有固定,是幼稚性、依赖性、独立性、自觉性错综矛盾的时期。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心和独立个性,但是遇到困难,很难自我解决,容易灰心丧气。在这个时期教师要对学生加以引导教育,同时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合理安排体育教学,结合德育教育全面发展学生体格。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法消除学生的对立情绪和疑虑心理,使他们信任老师,利用教学形式和内容去引导教育,教育的内容应当包含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思想品德修养,根据德育内容要适时进行教育,使学生认识、体验不同角色的人所要求的不同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2、根据教材内容特点进行渗透。初中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可以结合体育教材的特点选择好结合点再进行。体育教师在课前必须了解教材特点,吃透教材,分析教材各环节的教学特点,充分考虑思想道德教育与体育的结合点,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科学有序地进行德育渗透。例如中长跑锻炼了学生的吃苦耐劳的品质;接力跑培养了的集体主义精神;跳跃项目、各种器械体操培养了学生的勇敢精神;排球、篮球项目培养了学生的败不馁、胜不骄和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

3、根据体育课程特点进行渗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努力去研究教材中的多种教育因素,依据不同项目、不同教材的特点,结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初中体育教学中。例如可以通过保护器材、布置场地培养学生的热爱劳动、为别人服务的思想;通过跨栏、体操项目培养学生的果断、勇敢、机智、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由以上可以看出,体育教师应当尽量研究课程特点,挖掘教材内的德育因素,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时机,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从而达到在体育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

二、对初中体育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要做到内容具体化

1、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和爱国主义教育。体育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任务以及各种运动会,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例如女子排球队、国家乒乓球队等运动员,通过顽强拼搏、艰苦训练、自强不息,终于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国家争光。针对当前初中生很多缺乏顽强拼搏、刻苦耐劳的精神品质,体育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培养顽强拼搏、艰苦锻炼的优秀品质,并且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争取为国家和社会多奉献。

2、对初中生进行精神文明和集体主义教育。体育教师利用体育课堂中的接力跑、校运动会、队形队列、各种球类比赛等体育活动,及时实施集体主义和文明礼貌教育,从而使德育教育能够很好地得到实施。

3、对初中生进行道德观念、组织纪律以及法制观念教育。体育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多了解社会主义道德、法律、组织纪律,利用一些事例让学生讨论个人行为、道德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使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做到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能首先想到集体利益。通过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明白教学过程是在有组织纪律、有道德的前提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扬自由民主。如果没有道德观念和组织纪律,就很难有自由民主,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可能发挥。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应该从小事做起,例如篮球教学。教师要求学生要按照一定的要求去训练,使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得,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与教进行充分结合,否则体育课堂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另外上课时要学生要按照要求准时集队。教师针对部分学生总是不愿上课、迟到等一些没有组织纪律的表现要进行认真的思想教育。

4、对初中生加强自信心的培养。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以真诚的态度对待他们,多鼓励他们,以精湛的技艺感染他们,以高尚的人格感化他们,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对于教学过程中比较难的动作教师可以用“你能行”、“勇敢些”、“放松些”等语言去鼓励他们。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三、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方法要灵活多样化

初中体育课运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认真研究体育项目的要求和特点,使德育教育内容能够科学地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来表达对学生坚强毅力、竞争意识、顽强拼搏精神、合作精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器材、天气、场地等因素变化,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组织纪律、爱护公物等方面内容进行教育。由于体育项目的多样化,这样也就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总之,在体育课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具有良好的契机,体育教师要抓住各种有利时机,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确实让体育课成为德育教育的一块沃土,滋养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德育;德育教育;化学教学

《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中学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要在受教育者增加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德育教育理应成为化学教学中的一部分。那么如何将德育教育有机的渗透到化学教学当中去呢?由于化学教学与德育教育均有其本身的知识体系,要在化学教学中有机地进行德育教育,提高德育教学的效果,就必须找出二者的结合点。为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教师的主导作用

要使学生在化学教学中得到生动的德育教育,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教师,应该善于以自己丰富的情感来激发学生的感情。教师备课时,要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善于把握住不同时间、场合、灵活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这里教师头脑中的“应试教育”观念要坚决、彻底地转移到“素质教育”上来,避免与德育教育有关的内容活动因为与升学考试无“多大关系”而被人为的删除或者一言以蔽之。比如课本中介绍了我国1800多年前就发现了石油,我国人民很早就利用天然气来熬制井盐,中国的瓷器享誉世界,四大发明中的火药及造纸术都是我国古代化学方面的杰出成就,到了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在世界上最早人工合成了脱氧核糖核酸及结晶牛胰岛素,中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独树一帜,这些真实典型的化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这些事例使学生受到一次较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立志报效祖国的热情就油然而生。

2.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德育教育中,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到自觉获取,这是能取得良好德育效果的关键所在。如教材中提到的舍勒、拉瓦锡、道尔顿、侯德榜等许多中外化学家的事迹,而这些正是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献身科学不可多得的德育素材。如果教师只停留在向学生简介,就容易使德育教育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的做法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量让学生自觉参与。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使学生的素质在主体发挥的过程中得到提高,这就是化学教学的素质观。结合化学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例子很多,如在做铁丝燃烧的条件;碳在常温下性质稳定,高温下能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的事例,对学生进行内外因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学习物质微观结构知识(分子和原子)时,对学生进行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氧化剂和还原剂是对立、统一的规律的典型例子;质量守恒定律,分析CO和CO2的分子组成和性质上的差异进行量变引起质变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3.教材的载体作用

化学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具有分散性特点,它贯穿于整篇教材中,很容易被老师忽视。关键在于教师能否科学的挖掘出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将德育教育巧妙的渗入到化学教学的全过程中去。我在化学教学中,一直坚持以教材为载体,注意保持德育教学的持久性和延续性,一点一滴地挖掘。讲“空气”时,结合空气、水的污染和防治、水与人类的关系等内容的讲授,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污染的知识,了解如何处理废水、废气、废渣,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讲“水”时,结合我国的“南水北调”,水资源丰富但不均衡,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讲“铁”时,让学生就地取材,做铁生锈的实验,并找出防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讲“农药和化肥”时,向学生介绍农药的过量使用与化肥的任意使用所带来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生态教育。

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渗透,引导,德育教育

学校体育教学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则是通过体育教学去实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艰苦使命。作为体育教育者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更为突出,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形成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他们心理特征更加表现明显,如精力旺盛、好运动、善于表现自己等等,体育课的特点是在不断活动中进行,这就为我们提供良好的时机,因此利用体育课所提供的有利条件,自觉的运用德育丰富的寓意于体育教学的动静之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过程中,增强体质,陶冶情操,提高品德素养,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应尽的职责。下面根据我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谈谈粗浅的体会。

一、教师应树立良好的形象

教师应树立良好的形象“身教胜于言教”。教师本身就是教育内容的体现者和表现者。教师的思想品行和业务水平,包括文化素养、教学风格、言行仪表、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品质都对学生产生影响。当学生意识到从教师身上看到了他们所希望的形象时,就产生了积极的榜样教育的效果。如课堂教学中,教师勇于吃苦耐劳、不怕苦累、不怕太阳晒、不怕风吹和寒冷、工作认真负责、准备活动和同学们一起做,示范认真规范,尽量满足同学们的要求,练习时积极为同学们当陪练,耐心帮助后进的同学等。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先做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激励同学,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在学生心里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德育教育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二、深挖教学内容的德育教育的内涵

良好的德育教育是通过学习教育和一定的社会实践生活的熏陶,经过个人自觉锻炼与修养逐渐形成的。结合体育课有较强的实践性的特点,应有效的进行具体形象化的引导教育。在进行各项体育项目教学时,通过介绍我国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所取得的新成绩,优秀运动员刻苦训练,为祖国争得荣誉,使我国在国际体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等,使学生在平时锻炼及学习中,能够以这些体育健儿为榜样,不怕苦,不怕累,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三、耐心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体育课的特点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特征。由于学生的各自身体素质,体能和意志不同,往往在练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存在着为难的情绪,如怕苦、怕摔、胆怯等一些现象,特别是在跳高、技巧、单双杠动作等难度较大的练习中更加突出。出现这种情况之后,体育老师要针对学生各种不利于练习的心理,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在练习中,要以热情的态度关心帮助学生完成动作,使学生减少畏怕的情绪。通过不断反复的练习,学生终于有了克服困难的信心,然后进一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吃苦耐劳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思想意志品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世上无难事,只怕用心人”的含义。

四、教师应控制教学全过程

在教学中,规范性可以培养组织纪律性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体育教育形式多种多样,活动的空间广阔,如果没有一定的规范性和必要的限制性,就难以控制教学全过程,如果课堂常规、竞赛规则,规程等不严密,不规范就很难使课程,竞赛进行顺利。作为一个体育教师必须掌握多种规则,并且严格地执行,以培养学生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训练中得到教育。

五、发挥学生的自我表现力

学生具有爱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体育教学内容多,广泛,在生活中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作风,内在世界状态较易全部的体现出来。如活跃、稳健、沉着、急噪、信心、坚定、胆小懦弱、自尊心极强、勇敢顽强、知难而退、不求上进、个人主义,认真负责和敷衍了事,文明礼貌和蛮不讲理,作为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首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实际情况,掌握学生心理特征,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

六、引导学生热爱集体

体育教学一般在室外,活动范围广,内容变化多,受外界干扰大,没有一个良好的组织规范,纪律约束,就无法进行教育。如集合、整队、对形、队列变换限制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的动作以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因此要使学生明确,一个思想良好的整体是校风,班风的窗口, 从而引导他们建立必要的制度,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对违反集体主义利益,破坏集体主义荣誉的不良行为及时的进行批评教育、启发、培养学生发扬集体主义思想精神,提倡互相帮助、团结友爱、互相尊重、互相配合的思想精神。

七、引导学生爱护公物

热爱劳动关心器材收拾。课前整理场地,领取器材和课后收拾器材,是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重要契机。例如,在上课之前老师让学生搬运器材(如垫子)时,要求学生不许拖,拉。领取的器材(如篮球,排球乒乓球拍),不许用脚踢,不能扔等等,发现不能爱护公物的现象应及时教育制止,对于那些热心协助老师整理场地器材的同学给予表扬。这样,不仅对保护学校器材有好处,而且使学生门养成了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应以“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高度备课,将“德育教育”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身体的心理素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培养独立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艳群 ,王朝平主编 。《体育与健康》教学用书 。 河北省教育出版社出版2004年6月第1版

[2]杨兆军。 《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 北京:《体育教学》编辑部2000增刊,2000年11月

[3]刘建国,李艳群主编。《体育与健康》教学用书。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年6月

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化学教学 渗透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143-01

应试教育目前仍是我国的主流教育模式,所以成绩还是受到了广大师生的重视,而且大多数的教师都觉得所谓的德育渗透其实不过是一种概念,最终的结果就是这样的理念流于形式。其实细细想想教书育人为的是什么呢?当然是为了学生的未来,学生是社会未来的储备力量,如果一个学生的知识再丰富、能力再强,但是没有一个很好的品德,那么知识就会被用在邪门歪道上,看看现在的高科技犯罪,都是满腹经纶的知识分子发明的,所以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成长,也是为社会的稳定添一份动力。化学的发展是历史的创新,所以在化学的发展道路上有着许多的化学家,他们的品德都是受到人们的尊敬的,坚毅、不放弃都是宝贵的品格,这也成为了教育学生的良好素材。现阶段我国的化学教育都是注重知识的传播,鲜有老师会去关注学生的品德,如果有意识的将德育教育与知识教育融合在一起,不仅能够让化学课不再乏味,而且还可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提升的作用。

1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实现双赢的前提

教师是学生的典范和楷模,学生会在有意识和无意识之中就潜移默化的将教师的一些品德给复制过来了,因为学生还没走进社会仍处于一种模仿的状态,教师的品德对于学生具有直接影响。教师的板书、语言表达以及仪表等等都能向学生传播一种美感的话,学生自然就会被教师的品德所熏陶。而且拥有良好品德的教师往往都会受到学生的尊重和崇敬,他们会产生一种钦佩感,这样无论是有形还是无形之间都会让学生的品格得到提升。相反,教师的品德有缺失,学生自然就不会对教师的教育言听计从,而且会有反感情绪,不利于师生的沟通,对于学生的品德教育也起不到楷模作用。

2 充分挖掘教材,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教材中,思想教育以化学史的内容出现,往往不会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我特别注意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严谨治学教育。化学发展史是对化学科学的形成、产生和发展等历史过程的描述,揭示了化学科学的演变规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素材。我们的祖先在化学工艺和实用化学方面曾有过重要的发明、发现和创造,为化学的发展作出过卓越的贡献,在化学史上留下过光辉的一页。

化学课的内容其实非常广泛,可以和生活中的大小事务相联系起来,像是在介绍我国的资源时,在讲到水资源的时候,能够对我国的水资源分布进行解说,然后说明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水资源仍然属于缺水的国家,而且水资源分布不均,许多地方干旱缺水,让学生明白水资源的宝贵,灌输节约用水的意识。

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方面,化学有得天独厚的学科条件。化学教师应努力创造化学实验的机会,或演示或分组或布置家庭小实验,或演示下放分组或补充趣味实验。无论哪种形式的实验教学,教师都应严格实验规范操作,以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品质。对于失败的或效果不明显的都应重做,以教师自身的科学态度教育学生、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3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合作的意识

合作意识对于学生来说是在现代社会发展和生存的必备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先天的,而是要通过后天的锻炼的。在化学实验课时,我们能够有意识的对学生的这种能力进行锻炼,像是让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协同合作一起完成实验,对于实验的分析和总结让他们自己讨论然后做出报告,这样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合作能力,是让他们未来能够形成合作的意识,而且学生之间的交流会产生1+1大于2的效果,在讨论和交流中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可以说这样的锻炼方式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实验结束之后由教师对于学生的实验情况以及合作情况综合进行打分,对于配合好,实验完成好的小组给予表扬,这样有了奖惩,学生的兴趣就更加高涨,通过每次实验的锻炼,学生能够逐渐养成合作的能力,也有助于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让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当中能够与人交流沟通,与其他同事协同合作来完成任务。

4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藏区;幼儿;教学;德育;方法

一、前言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的深入改革,我国对于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德育教育工作,更是成为各个学校关注的重点。德育教育不仅仅是政治教师的工作,更是每一位任课教师的重要任务。德育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都知道,幼儿阶段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启蒙阶段,同时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因此,教师应该从幼儿时期就开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二、在藏区幼儿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可行性

(一)德育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目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的提升,各行各业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在21世纪的今天,社会不仅仅需要成绩好的人才,更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在新时期的教学中,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学生的综合教育,帮助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其中,德育教育关乎着学生的人生观的建立,因此,教师应该从幼儿时期就开始展开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实现新时期的教学目标的要求。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幼儿阶段的学习属于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的启蒙阶段,是幼儿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因此,对于幼儿阶段的课堂教学来说,渗透一定的德育教育有助于帮助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还能提升他们的合作精神以及帮助他人的精神,可谓一举多得。

三、在藏区幼儿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实现言传身教

虽然幼儿思想不是很成熟,但这并不代表幼儿本身的认知能力不足,他们仍然拥有很好的认知能力,对事物能够进行正确的判断,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行为感染幼儿,让幼儿进行学习以及模仿。例如,教师在板书的过程中,一定要书写规范,这样一来,幼儿看教师书写规范,自己自然就会严格要求自己,也跟着教师学习起来。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教学基础以外,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教风以及严谨的工作态度,例如,教师一定不能迟到、早退,同时,在上课的过程中不能出现辱骂孩子的现象,要尊重他们、理解他们,要以幼儿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尽最大可能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给幼儿提供舒适、愉悦的教学环境,进而提升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同时也感染幼儿的学习态度,使自己的高尚品格影响到自己的学生。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提升,社会已经逐渐衍变成一个信息化的大学堂,很多教师更是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形成多媒体教学法。在幼儿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渗透德育的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定期利用多媒体软件播放一些励志的故事,借用这些励志故事实现德育教育的渗透;另外,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为幼儿播放一些抗震救灾的图片或者是战争的图片,进而让孩子们从小就意识到应该爱戴我们的国家。同时,也让幼儿理解到,长大以后一定要学会多多帮助他人。

(三)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实践教育也是幼儿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因此,教师也可以利用实践活动渗透一定的德育教育。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幼儿设置角色扮演的教学活动,将幼儿每两个人分为一个小组,一个人扮演妈妈,另外一个人扮演孩子。然后设置这样的教学情节:妈妈由于淋雨而患了感冒,爸爸出差不在家,妈妈现在还在发烧,这时,作为妈妈的宝贝,我们应该怎么做?这样一来,幼儿便会想象自己生病的情况下,父母是如何照顾自己的,然后进行模仿,采用同样的方法照顾母亲,且教师要对其进行恰当的指导,实现对于幼儿的德育教育。让幼儿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了解到父母照顾他们不容易,同时,也可以让幼儿学会一些照顾病人的方法以及手段,以至于将来如果真的遇到这样的状况,他们可以很好地照顾自己的父母,同时,在小组教学活动中,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进而实现学生全方面能力的发展以及提升。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由于幼儿阶段的学生本身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形成的最佳时期,良好的德育教育可以促进正确的三观的形成,使幼儿得到健康的成长。最后,希望在本文相关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建议的帮助下,藏区幼儿教学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都能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薛林芳.农村幼儿教育中德育教学的渗透路径[J].好家长,2016,12:45.

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范文第7篇

关键词:数学 德育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2-0077-01

现代学校教育立足于完整生命的塑造和健全人格的培养,道德教育是主宰,凝聚和支撑整个生命的成长进而获得幸福人生的决定性因素。倘若缺失了德性的生长,那么人生命的其他部分的发展都会受到限制。教育中人生命的完整性规定了道德教育的统摄性,居于统摄地位的道德教育必然是通过渗透的方式而非依赖于独立时空展开的。 真正的道德教育更多地只能借助于各种复杂的渗透的方式完成,由此产生的影响最终将变成人的内在稳定的心性品质。当今的数学课堂开始注重德育的渗透,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同时也关注学生人格培养,这是每位数学教师的责任。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而没有为德育而德育的痕迹?下面试结合自已的教学实践,举几例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一、充分发挥教师人格魅力的德育功能

众所都知: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一种素养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 因此,我们老师必须身体力行,走入孩子的心灵深处,用我们慈爱的目光,慈祥的笑容影响他们。用我们温柔的话语感染他们。处处做学生的表率,以自己的人格和言论感化学生,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有一次,我去听一位数学教师的课,可是,上课铃响过以后,有一位男生才气喘吁吁的跑到教室门口。我想:“这个小男孩迟到了,会不会挨老师的批评,会不会受到处罚?”上课伊始,张老师向这个小男孩问话了:“你迟到了,有什么感觉啊?”小男孩胆怯地回答:“害怕”。老师追问:“除了害怕,还有其它什么感觉吗?”小男孩无语了。老师转向全班学生:“大家发现他除了害怕外,还有没有发现其它现象?”我纳闷着:上课时间已经拖延了,老师为什么还不赶快讲课,还要浪费时间与这个小男孩“纠缠不休”呢?是不是要来一场“暴风骤雨”?这时,有个学生回答道:“老师,我发现他满头大汗”。老师:“是啊,发生迟到现象在所难免,这时既要跑步又要爬楼梯(该班教室在楼上)会很辛苦的,所以满头大汗是很正常的现象,那就请把教室里的电风扇开大一点吧”。话音刚落,全班学生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本已慢慢转动的电风扇。老师趁机道:“大家看见电风扇时,发现了什么?”学生开始议论了,有一个学生答“电风扇在转动”。张老师接着说:“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图形的旋转。” 看来,我的担心与纳闷是多余的。在传统课堂上,常见任课老师对迟到的学生大发脾气进行批评处罚,但张老师充分利用“学生迟到”的课堂资源,变“坏事”为“好事”,由“学生迟到”——“满头大汗”——“关注风扇”——“发现旋转”,很自然地引入本节的学习课题——图形的旋转。不仅自然引入新课,更加体现老师对学生的宽容、慈爱和关怀。新课程所倡导的人文关怀理念,教学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挖掘有效的学习资源在本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从而为学生树立“宽以待人”典范。

二、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良好素养

在这个竟争激烈的社会里,良好的人际交往是我们立足社会的基础。因此,在小学中就要注意上好这一课。记得一次我上有关“圆的面积”时,我在黑板上写了五道题让一名学生上来做:3.14×6=18.84,3.14×12=37.68,3.14×3=9.42, 3.14×42=12.56,当学生写完12.56时,台下多数同学都大声叫喊起来:“老师,她错了,最后一题错了……”

我当时的第一反应也是想指出她的最后一题错了。但我看到那位同学的脸“刷”地红了,我迟疑了一下说:“最后一题是错了,可大家为什么只说她错的这题,而不说她前面四道都做对了呢?看来,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而忽略了别人的正确,当我们面对一个人时,要更多地看其优点,要宽容地对待别人 …… ”

我想:当我们老师有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我们的学生时,在课堂时显出宽容的态度,这比老师重说教的德育灌输式要高明

三、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小学数学教材中

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在教学圆周率时,我告诉学生: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小数的人,并比其他国家要早一千多年。同时也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又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教材中,还有许多象“你知道吗?”的栏目里的小知识,既可以让学生学到一些知识又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第八册教学小数的意义时,就有一段小知识是这样的:“你知道吗?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早在3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就提出把整个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称为微数。小数的名称是13世纪我国元代数学家朱世杰提出的,在13世纪中叶我国出现了低一格表示小数的记法。在西方,小数出现很晚。直到16世纪,法国数学家克拉维斯首先使用了小数点作为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界的记号。”这个小知识就能起到既让学生学到有关小数的有关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为有我们伟大的祖先而自豪、并树立奋发向上的自信心。

四、在课堂教学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应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约翰逊等人曾明确指出:“仅仅把学生分到小组,并让他们进行合作,这本身不能保证一定就能产生合作。”换句话说,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需要众多因素的协调配合,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除了教师主导地位外,日常教学必须教会学生:学会彼此认可,互相信任,当同伴出现错误时应帮助他们纠正;交流时,要有条理,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彼此接纳和支持,有不同的意见,要等别人说完以后再进行补充或反驳,不要打断别人的回答;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敢于承认自身不足,虚心向他人请教,乐于分享他人成功的喜悦等…….只有这些团队精神,团队意识得到加强才能让合作学习真正的有效进行。

总之,德育教育不能单纯的在思想品德课上进行,应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当中去。请问大家:盐重要不重要?我想没人会否认盐的重要性,那么,给每人发15克盐,请大家直接吃盐,相信是每人都不爱吃的。若15克盐放进各种汤里,,味道很鲜美,人人都愿意喝。德育与学科教学不也是这样吗?我们不应该是:因为盐很重要,所以把盐从汤里取出来,然后让学生吃盐,再让学生喝淡而无味的汤。结果学生既不愿喝汤也无法吃盐。

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若能巧妙和智慧地运用,就会使学科教育与德育相得益彰,使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智永川.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 学周刊,2011,17:64-65.

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德育教育渗透对策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迅速的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学生学习和运用技术的时候,对其道德标准和行为方式也有较高的要求。中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价值观,对是非的辨别意识还不是很强,在生活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作为初中信息技术的任课老师,必须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在教会学生技术的同时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教会学社要正确的运用所学技术,这也是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

一、当前初中德育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1.方法内容生硬断裂

目前,初中的德育教育大多是集中在一门课程中展开,老师在课堂上灌输给学生理念,通过学生记忆、背诵等方式加强对知识的累积,通过理论检测的方式检验学生对德育理论的掌握程度。这种方式学生虽然会掌握一定的理论,可以应试,但是教学内容和环境同其他学科脱离,同现实生活孤立,完全不能达到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

2.主体观念存在偏差

学生处在学校或者家庭环境中,大多时候是处于一种被动的位置,依靠老师和家长设定的路线与范围活动,缺乏对周围环境的认识,脱离了社会现实。虽然近年来教育界一直在呼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但是在德育发展方面的主置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明确,德育教育的效果一般,长期在这种环境下甚至会造成学生的压抑和逆反。

3.网络环境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随着信息网络的普及,社会已经全面进入到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学校的德育监管已经失去了传统的地位,个别团体和组织受到利益的驱使散播一些不良信息,学生在这种混乱的环境下很容易形成有偏差的价值观,对其今后的学习和成长都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二、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对策

1.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

进入到21世纪,媒介种类和获取信息的渠道都在不断增加,面对复杂纷乱的网络环境,不应该一味的逃避,教师应该积极地采取各种措施培养健康的网络环境。首先,通过技术手段阻隔一些不良信息的传播,尽量减少学生和一些极端言论、不健康信息接触的机会,可以安装一些高效的杀毒软件和安全卫士,有效保证网络学习环境。第二,推进中学生的绿色上网活动,加强对学校网络教育中心的监管,健全对网络信息的监督和过滤措施,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通过网络环境加强法治教育,宣扬爱国注意,逐渐培养学生健康的上网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并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建立对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自觉抵抗不良信息的诱惑,增强个人意志力品质等。第三,通过建立校内论坛和心理沟通网站的形式,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很多学生在课堂上碍于面子不好表达的问题可以在论坛上以匿名的方式提出,通过教师有效的指引,解决学生的生活问题或者学习困难。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虽然进入到21世纪各行各业的竞争都在不断加剧,但是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是需要团队合作的,许多事情都需要合力才能完成。初中阶段,每个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基础可能都不太一样,受到小学教育水平、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会造成一定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分组教学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老师根据学生的计算机掌握程度进行分组。例如在学习word软件时,要求学生根据近年发生的地震灾害,制作一份班级小报,内容需要包括文字感想、图片和新闻等,同时需要设定时间限制。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学生就必须要进行分组分工合作,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有的收集信息、有的设计版面、有的负责写作等等,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各自任务的基础上可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除了上述对策,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还应加强对学生的评价、多鼓励学生,老师也要加强对自身的要求,身正为范,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三、结语

在信息时代,网络环境缤纷复杂,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融入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要做到与时俱进,加强信息技术和自然因素、德育内容的和谐统一,以网络资源为载体,把握好教育的时机与内容,注重德育教育的效果,在课堂和课外丰富教学形式,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让学生在学习技术的同时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婷.李红波.张仙.渗透性德育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调查研究[J].中国电话教育,2016,(3):82-82. 

[2]金维爱.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的渗透探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5,(6):216-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