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铁路交通运输管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 F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铁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实行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
1在市场经济体制卜,铁路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如何适应市场的需求,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运输市场,是铁路交通运输部门真正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并逐步走向系统化、规范化、法律化的轨道,这是当前及今后一项较为突出的任务,那么市场化改革是其重要的一条出路。党的}一六大以来,铁路部门深入扎实推进改革,铁路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实现了重大创新。1998年进行试点,2005年3月,铁道部成功实施了撤销铁路分局、由铁路局直接管理站段的改革,全国铁路共设立18个铁路局(公司),变四级管理为二级管理,消除了我国铁路存续50多年管理重H的弊端,提l局了管理效率,极大地释放了运输生产力。铁路运输生产力布局实现了重大变革。铁路部门通过撤并运输站段、关闭运量小的中间站、发展战略装车点和卸车点、推行机车长交路、优化企业机构设置和劳动组织等,使运输生产力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推动了运输生产力的发展。
2铁路主辅分离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铁道部将铁路物资、通信、设计、施工企业移交国资委及所属企业管理,将铁路中小学校、医院全部移交地方政府管理。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铁道部与各省市自治区广泛开展合资建路的战略合作,加大合资建路力度。2003年至2008年,全路新组建合资铁路公司76家,吸引了地方政府、战略投资者的大量资金,改变了铁路建设仅靠中央政府投资的局面。这些举措小仅搭建了铁路市场融资的平台,而目_探索和积累了铁路运输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宝贵经验。
3从现存的铁路管理体制来看,尽管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现有的18个铁路局(公司)间仍然存在70多个局间分界日,各个铁路局为完成各自的运输生产经营任务以及优先满足所属省市运输需求,同时由于统-执行铁道部所下达的年、月、日计划,从动力、运力、能力的运用安排上,还是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相勺_制约,内耗还是相当严重的。以沈哈两铁路局为例,作为两个以煤炭、粮食等资源运输为主的铁路局,由于铁路铁道部对两个局的入关方向交车、运用车占用实施总量控制,同时沈阳局服务的辽吉两省、哈尔滨服务的黑龙江省对能源等物资运输也有保证的要求,势必优先考虑本局利益和满足所在省份需求,对有限的铁路运输资源一定程度上展开争夺,从动力、交车数量上进行自我控制和相勺互控制。另外,随着铁路大规模建设,成立了大批的铁路合资公司,也与当前国有的铁路局(公司)的管理体制很难相互融合,多种企业管理模式并存,对于铁路企业管理和企业发展来说形成较大制约。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铁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措施的探讨
1建立铁路独立市场经营主体。由资源、能源、环境、人日等基本国情所决定,相比于公路和航空,铁路在关系国计民生的货物运输和中长距离的旅客运输中起着主要作用。因此,中国铁路的最大问题是跟小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国的铁路垄断是一种行政性垄断,而非是技术性垄断,行政性垄断是一种制度性、扼杀竞争机制的垄断形式。由于企业对配给资源的有效利用、成本降低、服务质量提高的内在动力明显小足,社会需求得小到满足。铁路体制改革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和铁路运输的技术经济特点,改革目前的行政垄断,构建一个有利于铁路更好、更快、更高效效发展的环境和机制,促进整个铁路交通运输业技术进步、成本降低、加快发展、增加有效供给和服务质量提l局,进而增进社会福利和为国民经济其他行业的发展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提l局创造史有利条件,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全而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以及我国其他行业的改革实践,消除市场进入壁皇、引入竞争机制是实现目的最为有效的解决手段。为此,我国的铁路体制改革应该使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经营主体。
2组建若干个市场竞争经营主体。对现有铁路局进行区域合并,通过股份制、集团制公司的形式对现有运输资源和运输业务进行重构。若干集团公司将会尽力多提供线路并促进运输能力的提升,自然垄断的基础设施与引入竞争机制的客货运输分离开来,铁路客货运输经营的垄断局而有可能彻底打破,进而实现公平运输和公平竞争。将各区域公司的铁路资产管理全部移交给相应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再直接管理铁路国有资产。改革后的铁路管理职能将转到全行业管理上,可以归交通部管理,负责制定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技术标准、重要的规章制度以及市场规则等,并完善监管体系和加强监管力量,依法客观公正地履行行业监管职能。
实施铁路局按区域合并重组成集团公司,实行市场化经营,小仅能够有效消除铁路运输内耗,史有利于实现经营效益的最大化,为促进铁路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最为有利的条件。还是以沈阳局和哈尔滨局为例,如果两个局进行合并重构为一体,即可消除两个局间5个分界口的人为制约,又有利于对机车、车辆和线路能力进行统筹安排,实现铁路运输能力的综合高效利用,史好地为地处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吉、黑二省,及西部的经济发展服务,也史有利于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二、以市场机制构建现代物流模式
市场经济的核心内容是:通过竞争优化资源配置。没有竞争就没有市场经济,没有竞争就谈小上真正意义上的改革。竞争是发展强有力的推进器,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只有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产业(如家电、汽车)才能实现大发展,消费者才能获得真正的实惠。铁路运输业的改革只要在竞争上取得突破,就一定能在发展上获得显著的成效。铁路运输部门应按照物流原理和旅客、货主需求扩展其业务范围、延伸其运输产品、丰富完善其服务功能,使铁路货运业务向更高层次的物流网络转化。建立物流中心,以大企业为服务对象,利用专用线的连接优势,从该企业原材料的购买、运输、储存、供应到产品的储存、运输、销售进行全方位服务;以大型市场和货物集散地为中心,包揽商品的供应、运输、储存、销售、发送,以各大港口为中心,围绕出港货物的销售、发送运输进行服务;以各较大城市为中心,围绕城市的物流、客流中心服务,立足现有资源,拓展服务业务积极变革转型。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具有先导性和基础性产业之一,近几年,国家相继颁布了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运输条例等,为运政管理部门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武器。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中心来组织经济运行的一种生产形式,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配置社会资源,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输市场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交通运输市场经济管理模式也发生变化。为此具体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铁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一些变化与改革。
参考文献:
[1]吴景海我国铁路运输适应性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5
(一)加强对铁路交通运输的重视
各项数据表明,在等量运输下铁路、公路、航空等单位平均能耗数据显示铁路平均能耗最少。近年来铁路二氧化碳排放量直线下降,与15年前相比已下降22%,而公路则仅下降了8%,航空单位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增加了5%。铁路的交通运输量占全国交通运输的50%,能源消耗却仅为交通行业的10%。不管在二氧化碳产生量、对环境的污染强度还是在单位运输周转量的环境成本方面,铁路运输都比其他交通运输方式低很多。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我国铁路的发展不仅长期落后于经济发展速度,同时也落后于其他运输方式。基于低碳经济视域,我国交通运输发展模式应与其他国家看齐,以铁路交通为主体。这就要求我国加强对铁路交通的重视,控制能耗和排放,在现有大通道和大枢纽的基础上,继续完善高速铁路建设。与此同时,还应对内河水运和管道运输重点发展,以促进以铁路为主体,水运和管道为主框架,公路和航空为辅助运输的低碳交通运输模式的尽快形成,环节交通运输施加于环境的影响。
(二)合理规划交通产业内部结构
我国交通运输业30年来取得了飞速发展,但在快速发展的背后产业内部结构矛盾却日渐凸显。我国交通运输业能耗目前仍然较大,这一现象与不合理的综合运输系统内部结构是分不开的。从2004年到2014年,10年的时间内我国航空运输和公路运输方式迅速发展,而这些运输方式正是交通运输产业中能耗最大的几大运输方式之一,能耗相对较小的的铁路和管道运输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大发展。我国交通产业目前的内部综合结构与低碳经济无疑是相悖的,为改变这一现象,我国交通运输产业就必须对内部结构进行合理规划。针对越来越突出的交通运输业的结构性矛盾,我国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分别独立规划和建设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运等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大力调整和优化交通运输产业结构,通过综合竞争和组合促进能耗和碳排放量的降低,提升我国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体能效。
(三)增加清洁能源应用,改变城市出行方式
混合动力汽车、压缩天然气等在降低能耗及碳排放方面,比传统燃油型汽车有明显优势。在全混合动力汽车的生命周期内,碳排放量可减少56%;在压缩天然气汽车的生命周期内,碳排放量则可减少55%。众多数据都已证明,清洁能源的应用可大大降低交通运输碳排放量。所以,我国交通运输产业发展应向低碳交通运输工具的研发、制造和应用方向重点倾斜,增加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比重,促进交通运输碳排放量的进一步降低。其次,我国现有交通运输方式还应加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能力,构建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在智能化信息共享和交易平台的基础上,实现综合运输效率最大化及交通运输业低碳化发展。此外,在城市出行交通方面,应加大电能使用,大力发展城市和城际轨道交通系统,对轻轨和地铁路线交通网络合理规划,促进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城市新型、立体、低碳化交通网络的实现。
二、基于低碳经济视域下的交通运输发展策略
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要实现低碳模式,除技术和规划外,一定的政策限制和引导也十分必要。
(一)对新能源交通工具的研发和生产大力扶持
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对新能源交通工具的研发和生产大力扶持。可以在依托知名交通品牌的基础上,对由政府牵头、研究机构和企业共同参与的新能源交通工具公共研发平台加以构建,估计公众积极消费新能源产品,对优先采用新能源交通运输产品的个人或单位,政府应给予一定鼓励,实施相关的优惠政策或奖励政策等,以真正推动新能源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交通运输早日实现低碳化,降低无效碳排放。
(二)深化铁路体制改革,加大铁路投资
国家应从政策层面上深化铁路体制改革,在立足“政府主导、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的基础上,加强国家财政对铁路的支持,加大对铁路的投资。也可以通过向国内非公资本开放铁路建设和铁路经营权等方式,拓宽铁路交通运输建设的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的资金和力量投入铁路建设之中,以改善铁路交通发展的资金短缺问题,促进以铁路运输为主体的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和低碳模式的早日建成。
(三)集中管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提高运输效率
在对交通运输业产业结构优化同时,我国应对综合运输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集中管理水、陆、空、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实现各个交通领域的市场信息和运输资源信息等的统一和准确对接,以使各种运输资源的整合更加协调、合理,与客货流实现实时的完美匹配,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实现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低碳、高效发展。
三、结语
今年的3月10日,在国务院披露的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中,将铁道部拟定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组建国家铁路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铁路实现了政企分开。而由此组建的交通运输部统筹了公路、铁路、航空、水运、邮政等服务管理职能,也为大物流管理部门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实际上,将铁道部并入交通运输部的条件已经非常成熟,交通运输大部制改革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探索,公路、水运、民航、邮政已经全部纳入了交通运输部。这次将铁道部并入交通运输部,将更有利于物流业发展。长期以来,在物流总成本中,交通运输成本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交通运输大部制管理可以统筹规划各种运输体系的布局和发展,能够降低运输成本。交通运输大部制改革对于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面对这一历史机遇,企业应如何借助交通运输大部制改革的契机,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我认为,一部分交通运输企业要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另一部分交通运输企业要做大做强自己的主业。我国缺乏的是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企业。当前,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以价格战为主要表现方式的恶性竞争和交通运输资源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等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交通运输企业应抓住大部制改革的契机,强化资源整合和提高管理水平,在做大做强上做文章。
摘 要 交通运输行业是我国最主要的经济支柱行业之一,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主要指标,因此交通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对我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交通运输行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保证交通运输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人力资源管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限制了交通运输行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本文就从这一角度对交通运输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 交通运输行业 人力资源管理 问题 对策
作为一个国家发展的支柱性行业,交通运输行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速度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都与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交通运输行业主要包括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等,针对不同的运输,其运输的需求和标准有很大的不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运输需求不断提高,促使了交通运输行业也必须进行改革和发展,其中对于人力资源的要求日益提高,人力资源不仅仅影响了运输的质量和效率,还影响了运输安全性,因此交通运输行业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目前交通运输行业人力资源管理还面临着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情况
(一)铁路运输行业
铁路运输在我国交通运输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其运输快、运量大等特点一直深受人们的青睐,它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加强铁路干线的发展,铁路网络逐渐深入到各个城市,但是我们也清晰的认识到目前铁路运输还处于紧缺的状态,其根本的原因在于铁路覆盖率还不够,并且铁路运输相关行业的人才也极为紧缺,导致铁路运输的作用还没有真正的发挥出来。
(二)公路运输行业
现代经济的发展为公路运输带来了极大的机遇,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我国传统的公路运输还局限在客运服务和长途运输上,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规划建设,人们需求提高,运输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在传统的公路运输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充,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公路运输企业,为我国的经济做出了杰出贡献。
(三)水路运输行业
水路运输古往有之,主要集中在我国的沿海地区和水力较为发达的地区,主要涉及的业务有外贸、旅游、货运等,这几个方面的发展不仅加强了我国和国外国家的交流和合作,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的水运路线已遍布全球各主要城市,各大港口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发展情况极为良好。
(四)航空运输行业
我国的航空运输相比国外发达国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我国的航空运输发展速度极快,从主要的城市为数不多的航空公司发展到几十家航空公司仅用了几年的时间,在航空路线上,目前国内航空主要城市之间都具有专属的航线,在国外,国际航空路线也遍布全球所有主要城市,可见我国的航空运输是所有运输增长点最快的行业,其地位也越来越高。
二、交通运输行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综上所述,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目前整体发展情况较为良好,但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还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专业性强,综合素质强的人才极为匮乏,通常来说,交通运输行业的人才主要有三层,分别是高层次人才、中层次的管理人才和一般的人才,目前交通运输行业尤其缺乏高层次的顶尖人才,如高级管理人员、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师,这些人才的缺乏导致很多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不高,无法达到预期目标。二是交通运输行业内部人才结构不合理,目前交通运输行业的人才结构问题较为明显,人员的素质、年龄、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其中大部分的人才都为一般性人才,人才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在工作中极容易出现人才搭配不合理的情况,最终导致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受到较大的影响,不利于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
三、交通运输行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对策思考
针对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在人才引进上加大投入力度,从而引进高层次人才,在招聘人才时注重人才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考评,优先选择专业性强、综合素质高、经验丰富的人才,从而优化交通运输行业人力资源结构。其次,对引进的人才进行科学的培训,根据岗位特点注重人才技能的培养、职业素养培训和道德素养培训,并注重人才技能的实际应用,培养人才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人员能够更快的进入工作状态,融入工作角色,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工作质量。最后,加强人才的激励,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空间,这需要交通运输企业制定出一个完善的激励制度,为各类人才提供一个规范的发展平台,不断的激发人员的工作热情,让人员能够认识和学习到更多的东西,提高人员的综合竞争力,人员也才能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四、结束语
人才是影响一个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能够促进一个行业健康并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行业同样如此,所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就成为了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重点和核心,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交通运输行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期望能够促进交通运输行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合义,尚玉钒.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新趋势――从基于工作的人力资源管理到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21(1):83-87.
[2] 李燕萍,龙玎.国内外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综述及其运用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4):156-160.
关键词:铁路交通运输
绪论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根据《2006年中国铁路运输市场研究报告研究报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交通运输企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各种运输方式发展迅猛。铁路交通运输虽然运量逐年增长,但市场份额却逐年下降,铁路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尤其是在交通运输部门中,铁路运输的发展呈现滞后状态。这种状况与“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部门,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的地位不相适应,有些地区的线路甚至无法支撑运输需求的巨大压力,铁路运输发展滞后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明显存在。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共同规律是,当一个国家处于经济起飞阶段时,铁路对于经济增长往往具有先导性的带动作用。德国和美国是发达国家的后来者,它们之所以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来居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当时对作为社会先行资本的铁路进行高投入,从而带动和支持了其它产业的大幅度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综上所述,分析当前铁路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铁路行业的发展战略,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时代课题。本论文所探讨的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即是基于此而做出的一份努力。
(二)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
就我国而言,国家铁路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否则就会严重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由于铁路运输是基础产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在改革实施之前必须要有方向明确、思路清晰的发展战略的指引,才会使改革向预定目标顺利推进。因此论文的主要内容即是围绕“铁路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和战略方案如何拟定和设计”而展开,也就是说要从理论和方法上论证为铁路运输行业制定的发展战略是在吸取国外铁路变革经验的基础上,适合中国铁路自己的国情和路情的。
论文的研究思路如下,首先是对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归结其原因,提出通过制定发展战略加快铁路运输现代化进程的观点;然后指出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最后在借鉴国外铁路运输改革实践和成果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对国家铁路运输行业发展战略方案的设计。
二、我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存在问题分析
中国铁路运输行业已有127年的历史。与计算机、通讯、生物等高新技术行业相比,它是个传统行业。进入21世纪,世界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正由传统行业向现代行业转变。世界发达国家铁路较高的起点上,以全新的方式,用较短的时间,完成了由传统行业向现代行业的升级,使铁路这个传统行业展现了全新的面貌。中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建设起步并不晚,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我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前,国家铁路实行“政企合一”的计划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与国家宏观计划经济的整体基础相适应,也与铁路当时自身经营的环境与条件相适应。当时我国经济技术落后,资金资源严重短缺,不可能优先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度要求较高的航空和公路运输,适合中国国情、运价低廉的铁路运输因而长期处于垄断优势地位,没有面临生存竞争方面的任何挑战。
进入新时期之后,国家经济运行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铁路运输行业随之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运能短缺上。运能短缺一方面是铁路物质基础相当薄弱的基本情况的客观存在,另一方面是不断扩大的对客货运输的巨大需求。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铁路运能短缺的问题不可避免。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增速,铁路运能短缺的严重后果一览无余。全社会爆发出来的巨大货运需求压向铁路,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石油、棉花、粮食、煤炭、磷矿石等重要原材料运输严重受阻,影响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缺口加大,迫使不少工厂半停产运行。因铁路发展不足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使铁路素有“瓶颈”之称,国家因此而损失巨大。
同时,对局部区域铁路客运列车而言,一方面有些落后地区根本就没有开通铁路交通运输,如湖北恩施州;另一方面普遍超员严重,特别是在重大节假日。客运的全面紧张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铁路运输行业存在运能短缺问题的原因分析
铁路交通运输的运能短缺问题除运力基础与运输需求矛盾的原因之外,还有其深层次的原因,这主要是:
1、就认识根源而言,关键在于现代交通运输意识的普遍薄弱。人们并未真正理解现代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先行这种根本道理,为保障宏观经济高效率、高效益运行所必需的交通富裕度的观念薄弱,甚至视超常紧张为正常。现代交通运输意识的缺乏,根植于我国长期的小农经济及计划经济环境之中。环境封闭、交通不便与运输需求被抑制的长期存在,使人们很难超越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去观察和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大生产、大流通必然面对的诸多问题。
2、就经济根源而言,关键在于不发达经济的长期存在。百事待举而资金严重短缺,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基本矛盾之一。人们在拮据的经济条件下,很自然地会选择将资金投向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加工工业及其他产业,而对虽然社会收益广泛,影响久远,但周期长、收益慢、直接效益低的铁路等基础产业,则往往被置于忽视地位,从而忽视“社会成本”与“直接生产成本”间的协调均衡。而这一协调均衡,又恰恰是欠发达国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整体财力有限,所以需要一个较长时期来改变铁路的现状。
三、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
经过近十几年市场经济导向改革,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所依存的经济环境和基础,已发生了深刻变革,面对新世纪的新形势,铁路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必须注意两个基本前提。
(一)将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放在优先考虑的战略位置
行业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战略发展模式。行业生命周期分为开始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曾经有一种观点认为,铁路是夕阳产业,已处于行业发展的衰退期,其实无论从我国铁路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考察、还是从西方铁路复苏的国际比较考察、抑或是从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察,铁路都是需要大发展的重要交通运输方式,它正处于行业的成熟发展期。从我国铁路运能短缺这一基本事实判断,铁路运输行业处在行业的成长期,应加大发展力度,以尽快发挥其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外,从节约资源兼顾环境保护的角度考察,公路和航空运输耗费石油巨大,土地资源日益锐减。相反,我国可转化为电能的煤炭和水利资源丰富,因此,占地较少、对环境影响甚微的铁路运输,特别是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运输,应成为我国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战略重点。世界铁路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崛起,正处于行业的成熟发展期;而我国的铁路运输行业现处于行业的成长上升期,由此决定了制定的行业发展战略应保证其优先得到发展。
(二)依行业市场化趋势制定行业发展战略规划
在我国铁路运输行业市场化的表现在于:①进入上世纪90年代之后,铁路货物运输需求主体单一的格局己不复存在。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主体决定了多元化的运输需求主体,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产生了灵活多样的运输需求,使铁路运输的经营环境向市场化转变;②同一时期,铁路运输生产正常运行所必备的各种生产要素,如钢材、水泥、木材和柴油等,在国民经济市场化的总格局中,也日益市场化,使铁路运输生产的供给主要求助于市场,推动其经营成本随市场价格波动而升降;③铁路运输市场化的另一个推动因素是交通运输市场的激烈竞争,铁路运输行业开始留意研究公路、水路、管道和航空运输的动态和规律,从以前的市场垄断走向市场竞争。
以上情况说明,铁路运输生产的投入和产出两大领域,均已受到市场机制的制约和支配:铁路运输在交通运输市场上已不再处于以前的绝对垄断地位。随着时间的延续,铁路运输向深度市场化方向的发展趋势己不可避免。对铁路行业而言,就是要根据市场需求,提供其适合公众需求的特有的产品和服务,制定其行业发展战略。
四、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战略方案设计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要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到50%,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分析基本前提和借鉴国外铁路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从我国的国情和路情出发,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方案可作如下描绘和勾勒。
(一)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战略步骤选择
1、实现运输主业和辅业的分离
根据2005年底铁道部的统计数据,中国铁路现在职工人数有228.41万,其中运输主业职工152.68万人,非运输主业职工队伍较庞大,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铁路行业所没有的现象。铁路办社会,大而全,势必制约铁路运输主业的发展。铁路系统中的社会公共部门,如公检法、医院和学校等社会性、事业性单位应剥离出铁路系统,这些单位可以说都与铁路运输没有直接关系,长期“捆绑”在一起将导致运输主业专业优势不突出,竞争能力低下。
另外还应剥离铁路系统中的辅助产业,即工业、建筑、工程、通信和物资五大公司和若干勘测设计院,还与国家邮电网并存的铁路通信网等。机务段、车辆段、车务段和工务段等运输主业中的“多种经营”也应被剔除。这些部门或多经产业虽说与铁路运输相关,但由于没有实行分账独立核算,产业属性不同,容易导致职责不清,扯皮推委。
2、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规范股份制改造
股份制是一百多年来被实践证明为行之有效的资产组织形式,既可以迅速聚集社会资本,又可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铁路行业在完成主辅业分离的前提下,选择业内的优质资产,即盈利能力强、管理效率高的资产,结合主干线、客运专线和城际客运铁路等项目建设,寻求境内外投资者,进行股份制改造,可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3、通过上市融资
实行股份制改造的目的是拓宽融资渠道,解决铁路建设资金主要依赖于铁路建设基金的收取与国家开发银行的长期借贷而成的长期性的极度短缺问题。其它渠道资金的进入为铁路加快建设速度和更大程度扩展规模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帮助铁路部门引进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建立新机制。而其他渠道资金的筹集主要是通过公司上市来解决的。
相比客运而言,货运业务彼此独立性较强,更容易把市场前景较好的优良资产单独剥离出去进行公司化改制;而且,货运的国际市场开放程度高,可以更好地吸收地方政府、社会和国际投资。因此,应按照先货运后客运的次序推动股份制改造成功的企业上市融资。
(二)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战略措施选择
1、积极通过多种方式筹集建设基金
在我国,制约铁路交通运输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是资金问题。美国铁路建设之所以能在1887年一年中铺轨2万多公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拥有发达完善的资本市场,可以迅速吸收国内外的投资资金。我国的资本市场虽不发达,但却具备了吸收投资的有利条件。首先,我国大陆性地理特征条件,决定了铁路还远未达到发展的极限且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其次,集装箱、冷冻冷藏、行包快运等具有高附加值的货运业务正在成为铁路新的经济增长点,经过商业性开发、建设和经营之后必将达到较高的投资收益率。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除了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进行股本融资这一方式外,可以选择的方式还有直接债务融资、利用国际贷款以及融资租赁等。
2、明确政府的角色定位,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现代企业规范制改革
在“政企分开”的基础上,还需要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建立有效激励、严格约束、责权利相统一的法人治理机构。对于具备一定市场生存能力的改制企业,可以直接改制为国有股占49%以下,民营资本持股51%以上的非国有法人控股的法人实体;那些暂时生存能力还比较弱的改制企业,可保持国有股占51%至75%的国有法人的控股地位,但仍应强调产权明晰、独立核算、面向市场、自负盈亏;实在无力经营的可以选择破产清算或者出售。铁路的政府主管部门的职能因而转向宏观管理和行业管理,不再干预铁路运输企业具体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当前的主要任务应是:落实铁路运输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完善资产经营责任制;实现政企分开、社企分开、事企分开和减员增效,组建客运公司及专业货运公司,为实现运输专业化打下良好基础。
3、积极推进铁路行业技术引进开发,提高行业服务质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产业进步的最终驱动力是科学技术,包括与之相适宜的管理技术,员工和资金都因科学技术的光明前景而重新优化组合,以实现更高水平的产业生产力。这种技术效应是不可阻挡也无法回避的时代潮流,可谓顺之者盛,逆之者衰。我国铁路系统经过近年来的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铁路技术的开发应用呈现出加速追赶的趋势。当前的工作重点是高速铁路系统技术开发及建设;铁路行车安全技术保障系统开发;重型优质钢轨及新型轨枕制造;编组站自动化、装卸作业机械化及货场设备制造;铁路客货运信息系统开发等。
为顺利实现铁路运输行业的战略目标,铁路运输系统干部和职工必须转变工作是完成国家运输任务的思想,树立铁路运输行业具有服务性特别强、同时竞争性也特别强的观念,此外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演练来更新自己的服务知识和技能。为此需要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对现有的铁路系统干部和职工进行全新的思想动员和教育培训,使之在新的工作环境下各司其职,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4、注重和其他运输行业的协调配合,创建交通运输大领域的“共赢”格局
在我国五大运输行业之间不仅存在着资源和市场的竞争,而且还存在着因各自优劣势相异而需要协调配合的实际可能。因此就可能会出现两种结局:恶性竞争与良性竞争。恶性竞争是不突出和强化自己的运输专业优势,不讲究服务的质量和方式,而是拼命压低运输价格,大打价格战,最后落得个共败共伤的结局,既浪费了经济资源,又造成了社会效益的损失;良性竞争与此刚好相反,五大运输行业坚守各自的目标市场,运输价格不下降或略微上扬,在运输服务的质量和方式上下足功夫,靠服务和技术创新来赢得市场,这样的竞争方式不仅合理配置了经济资源,而且创造了越来越大的社会效益。
预计随着市场发育得越来越完善,市场机制作用的越来越普遍和深入,交通运输领域的行业结构将趋向发达完善,通过且只能通过良性竞争而必然形成“共赢”格局。届时,处于独立市场竞争主体地位的铁路运输行业将呈现在世人面前,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结论
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问题既是一个严肃的实践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因为通过中国铁路建设与发展的历史回顾和中外铁路行业的对比分析,很容易得出铁路运输行业物质基础薄弱的结论,发现存在着运能短缺的问题.而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问题的关键是:铁路运输行业如何在技术飞速进步、行业竞争激烈的时代条件下确定自己的发展战略以及如何实现自己的发展战略。
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研究是个内涵丰富、政策性和实践都很强的课题。囿于篇幅和资料的限制和作者的学识水平,论文只是粗线条地对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作了整体上的勾画和描述,还远远没有深入、细致和全面地揭示事物本身所蕴含的特征和规律,因此论文的不足和缺陷在所难免,在此恳请各位专家、同行批评和指正。
参考文献:
[1]厉国权.铁路运输经营与管理所面临的体制创新和课题[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3.
[2]李红.加快铁路多元经营发展的思考[J].铁道技术监督,2003.
[3]宋强太,杨月芳.中国铁路客运体制改革探析[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2.
[4]张江宇.铁路改革:哪种模式能突围[J].综合运输,2002.
[5]王金祥.铁路多元经营新格局的实践与思考[J].铁道经济研究,2003.
[6]郑明理.对铁路跨越式发展中改革问题的思考[J].铁道经济研究,2003.
[7]高婕,高卉.加入WTO后我国铁路行业面对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铁路,2003.
[8]江小国.论我国铁路经营体制改革的市场化取向[J].市场论坛,2004.
关键词:铁路交通运输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根据《2006年中国铁路运输市场研究报告研究报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交通运输企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各种运输方式发展迅猛。铁路交通运输虽然运量逐年增长,但市场份额却逐年下降,铁路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尤其是在交通运输部门中,铁路运输的发展呈现滞后状态。这种状况与“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部门,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的地位不相适应,有些地区的线路甚至无法支撑运输需求的巨大压力,铁路运输发展滞后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明显存在。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共同规律是,当一个国家处于经济起飞阶段时,铁路对于经济增长往往具有先导性的带动作用。德国和美国是发达国家的后来者,它们之所以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来居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当时对作为社会先行资本的铁路进行高投入,从而带动和支持了其它产业的大幅度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综上所述,分析当前铁路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铁路行业的发展战略,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时代课题。本论文所探讨的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即是基于此而做出的一份努力。
(二)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
就我国而言,国家铁路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否则就会严重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由于铁路运输是基础产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在改革实施之前必须要有方向明确、思路清晰的发展战略的指引,才会使改革向预定目标顺利推进。因此论文的主要内容即是围绕“铁路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和战略方案如何拟定和设计”而展开,也就是说要从理论和方法上论证为铁路运输行业制定的发展战略是在吸取国外铁路变革经验的基础上,适合中国铁路自己的国情和路情的。
论文的研究思路如下,首先是对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归结其原因,提出通过制定发展战略加快铁路运输现代化进程的观点;然后指出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最后在借鉴国外铁路运输改革实践和成果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对国家铁路运输行业发展战略方案的设计。
二、我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存在问题分析
中国铁路运输行业已有127年的历史。与计算机、通讯、生物等高新技术行业相比,它是个传统行业。进入21世纪,世界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正由传统行业向现代行业转变。世界发达国家铁路较高的起点上,以全新的方式,用较短的时间,完成了由传统行业向现代行业的升级,使铁路这个传统行业展现了全新的面貌。中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建设起步并不晚,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我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前,国家铁路实行“政企合一”的计划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与国家宏观计划经济的整体基础相适应,也与铁路当时自身经营的环境与条件相适应。当时我国经济技术落后,资金资源严重短缺,不可能优先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度要求较高的航空和公路运输,适合中国国情、运价低廉的铁路运输因而长期处于垄断优势地位,没有面临生存竞争方面的任何挑战。
进入新时期之后,国家经济运行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铁路运输行业随之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运能短缺上。运能短缺一方面是铁路物质基础相当薄弱的基本情况的客观存在,另一方面是不断扩大的对客货运输的巨大需求。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铁路运能短缺的问题不可避免。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增速,铁路运能短缺的严重后果一览无余。全社会爆发出来的巨大货运需求压向铁路,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石油、棉花、粮食、煤炭、磷矿石等重要原材料运输严重受阻,影响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缺口加大,迫使不少工厂半停产运行。因铁路发展不足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使铁路素有“瓶颈”之称,国家因此而损失巨大。
同时,对局部区域铁路客运列车而言,一方面有些落后地区根本就没有开通铁路交通运输,如湖北恩施州;另一方面普遍超员严重,特别是在重大节假日。客运的全面紧张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铁路运输行业存在运能短缺问题的原因分析
铁路交通运输的运能短缺问题除运力基础与运输需求矛盾的原因之外,还有其深层次的原因,这主要是:
1、就认识根源而言,关键在于现代交通运输意识的普遍薄弱。人们并未真正理解现代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先行这种根本道理,为保障宏观经济高效率、高效益运行所必需的交通富裕度的观念薄弱,甚至视超常紧张为正常。现代交通运输意识的缺乏,根植于我国长期的小农经济及计划经济环境之中。环境封闭、交通不便与运输需求被抑制的长期存在,使人们很难超越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去观察和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大生产、大流通必然面对的诸多问题。
2、就经济根源而言,关键在于不发达经济的长期存在。百事待举而资金严重短缺,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基本矛盾之一。人们在拮据的经济条件下,很自然地会选择将资金投向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加工工业及其他产业,而对虽然社会收益广泛,影响久远,但周期长、收益慢、直接效益低的铁路等基础产业,则往往被置于忽视地位,从而忽视“社会成本”与“直接生产成本”间的协调均衡。而这一协调均衡,又恰恰是欠发达国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整体财力有限,所以需要一个较长时期来改变铁路的现状。
三、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
经过近十几年市场经济导向改革,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所依存的经济环境和基础,已发生了深刻变革,面对新世纪的新形势,铁路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必须注意两个基本前提。
(一)将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放在优先考虑的战略位置
行业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战略发展模式。行业生命周期分为开始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曾经有一种观点认为,铁路是夕阳产业,已处于行业发展的衰退期,其实无论从我国铁路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考察、还是从西方铁路复苏的国际比较考察、抑或是从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察,铁路都是需要大发展的重要交通运输方式,它正处于行业的成熟发展期。从我国铁路运能短缺这一基本事实判断,铁路运输行业处在行业的成长期,应加大发展力度,以尽快发挥其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外,从节约资源兼顾环境保护的角度考察,公路和航空运输耗费石油巨大,土地资源日益锐减。相反,我国可转化为电能的煤炭和水利资源丰富,因此,占地较少、对环境影响甚微的铁路运输,特别是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运输,应成为我国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战略重点。世界铁路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崛起,正处于行业的成熟发展期;而我国的铁路运输行业现处于行业的成长上升期,由此决定了制定的行业发展战略应保证其优先得到发展。
(二)依行业市场化趋势制定行业发展战略规划
在我国铁路运输行业市场化的表现在于:①进入上世纪90年代之后,铁路货物运输需求主体单一的格局己不复存在。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主体决定了多元化的运输需求主体,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产生了灵活多样的运输需求,使铁路运输的经营环境向市场化转变;②同一时期,铁路运输生产正常运行所必备的各种生产要素,如钢材、水泥、木材和柴油等,在国民经济市场化的总格局中,也日益市场化,使铁路运输生产的供给主要求助于市场,推动其经营成本随市场价格波动而升降;③铁路运输市场化的另一个推动因素是交通运输市场的激烈竞争,铁路运输行业开始留意研究公路、水路、管道和航空运输的动态和规律,从以前的市场垄断走向市场竞争。
以上情况说明,铁路运输生产的投入和产出两大领域,均已受到市场机制的制约和支配:铁路运输在交通运输市场上已不再处于以前的绝对垄断地位。随着时间的延续,铁路运输向深度市场化方向的发展趋势己不可避免。对铁路行业而言,就是要根据市场需求,提供其适合公众需求的特有的产品和服务,制定其行业发展战略。
四、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战略方案设计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要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到50%,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分析基本前提和借鉴国外铁路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从我国的国情和路情出发,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方案可作如下描绘和勾勒。
(一)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战略步骤选择
1、实现运输主业和辅业的分离
根据2005年底铁道部的统计数据,中国铁路现在职工人数有228.41万,其中运输主业职工152.68万人,非运输主业职工队伍较庞大,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铁路行业所没有的现象。铁路办社会,大而全,势必制约铁路运输主业的发展。铁路系统中的社会公共部门,如公检法、医院和学校等社会性、事业性单位应剥离出铁路系统,这些单位可以说都与铁路运输没有直接关系,长期“捆绑”在一起将导致运输主业专业优势不突出,竞争能力低下。
另外还应剥离铁路系统中的辅助产业,即工业、建筑、工程、通信和物资五大公司和若干勘测设计院,还与国家邮电网并存的铁路通信网等。机务段、车辆段、车务段和工务段等运输主业中的“多种经营”也应被剔除。这些部门或多经产业虽说与铁路运输相关,但由于没有实行分账独立核算,产业属性不同,容易导致职责不清,扯皮推委。
2、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规范股份制改造
股份制是一百多年来被实践证明为行之有效的资产组织形式,既可以迅速聚集社会资本,又可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铁路行业在完成主辅业分离的前提下,选择业内的优质资产,即盈利能力强、管理效率高的资产,结合主干线、客运专线和城际客运铁路等项目建设,寻求境内外投资者,进行股份制改造,可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3、通过上市融资
实行股份制改造的目的是拓宽融资渠道,解决铁路建设资金主要依赖于铁路建设基金的收取与国家开发银行的长期借贷而成的长期性的极度短缺问题。其它渠道资金的进入为铁路加快建设速度和更大程度扩展规模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帮助铁路部门引进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建立新机制。而其他渠道资金的筹集主要是通过公司上市来解决的。
相比客运而言,货运业务彼此独立性较强,更容易把市场前景较好的优良资产单独剥离出去进行公司化改制;而且,货运的国际市场开放程度高,可以更好地吸收地方政府、社会和国际投资。因此,应按照先货运后客运的次序推动股份制改造成功的企业上市融资。
(二)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战略措施选择
1、积极通过多种方式筹集建设基金
在我国,制约铁路交通运输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是资金问题。美国铁路建设之所以能在1887年一年中铺轨2万多公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拥有发达完善的资本市场,可以迅速吸收国内外的投资资金。我国的资本市场虽不发达,但却具备了吸收投资的有利条件。首先,我国大陆性地理特征条件,决定了铁路还远未达到发展的极限且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其次,集装箱、冷冻冷藏、行包快运等具有高附加值的货运业务正在成为铁路新的经济增长点,经过商业性开发、建设和经营之后必将达到较高的投资收益率。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除了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进行股本融资这一方式外,可以选择的方式还有直接债务融资、利用国际贷款以及融资租赁等。
2、明确政府的角色定位,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现代企业规范制改革
在“政企分开”的基础上,还需要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建立有效激励、严格约束、责权利相统一的法人治理机构。对于具备一定市场生存能力的改制企业,可以直接改制为国有股占49%以下,民营资本持股51%以上的非国有法人控股的法人实体;那些暂时生存能力还比较弱的改制企业,可保持国有股占51%至75%的国有法人的控股地位,但仍应强调产权明晰、独立核算、面向市场、自负盈亏;实在无力经营的可以选择破产清算或者出售。铁路的政府主管部门的职能因而转向宏观管理和行业管理,不再干预铁路运输企业具体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当前的主要任务应是:落实铁路运输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完善资产经营责任制;实现政企分开、社企分开、事企分开和减员增效,组建客运公司及专业货运公司,为实现运输专业化打下良好基础。
3、积极推进铁路行业技术引进开发,提高行业服务质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产业进步的最终驱动力是科学技术,包括与之相适宜的管理技术,员工和资金都因科学技术的光明前景而重新优化组合,以实现更高水平的产业生产力。这种技术效应是不可阻挡也无法回避的时代潮流,可谓顺之者盛,逆之者衰。我国铁路系统经过近年来的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铁路技术的开发应用呈现出加速追赶的趋势。当前的工作重点是高速铁路系统技术开发及建设;铁路行车安全技术保障系统开发;重型优质钢轨及新型轨枕制造;编组站自动化、装卸作业机械化及货场设备制造;铁路客货运信息系统开发等。
为顺利实现铁路运输行业的战略目标,铁路运输系统干部和职工必须转变工作是完成国家运输任务的思想,树立铁路运输行业具有服务性特别强、同时竞争性也特别强的观念,此外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演练来更新自己的服务知识和技能。为此需要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对现有的铁路系统干部和职工进行全新的思想动员和教育培训,使之在新的工作环境下各司其职,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4、注重和其他运输行业的协调配合,创建交通运输大领域的“共赢”格局
在我国五大运输行业之间不仅存在着资源和市场的竞争,而且还存在着因各自优劣势相异而需要协调配合的实际可能。因此就可能会出现两种结局:恶性竞争与良性竞争。恶性竞争是不突出和强化自己的运输专业优势,不讲究服务的质量和方式,而是拼命压低运输价格,大打价格战,最后落得个共败共伤的结局,既浪费了经济资源,又造成了社会效益的损失;良性竞争与此刚好相反,五大运输行业坚守各自的目标市场,运输价格不下降或略微上扬,在运输服务的质量和方式上下足功夫,靠服务和技术创新来赢得市场,这样的竞争方式不仅合理配置了经济资源,而且创造了越来越大的社会效益。
预计随着市场发育得越来越完善,市场机制作用的越来越普遍和深入,交通运输领域的行业结构将趋向发达完善,通过且只能通过良性竞争而必然形成“共赢”格局。届时,处于独立市场竞争主体地位的铁路运输行业将呈现在世人面前,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结论
关键词:低碳经济;交通运输;发展
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进步,但在其发展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和污染物的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如何有效缓解行业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量成为当前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这就要求相关部门从低碳经济发展角度出发,探索交通运输行业新的发展之路,以此来使其满足低碳经济发展需求,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1低碳交通运输的内涵
绿色环保理念中涉及了多个方面的内容,低碳运输就是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所谓低碳运输,主要是低碳经济模式下,交通运输行业的一个发展趋势,具有低碳性和环保性。具体来说,低碳运输就是通过对运输方式、工具的改进,达到减少消耗、降低排放的目的,进而将交通运输行业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就具体内容来看,大致包括三个部分,首先是降低碳排放量。目前,交通运输所依靠的能源主要以机油为主,电动车的应用还没有得到广泛普及,低碳经济模式下的交通运输发展需要将这一模式改变,以此来降低碳排放量。其次是实现运输体系低碳化。所以体系低碳化,主要指的是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装备设计到运输方式等各个方面都要以低碳化为理念,实现交通运输整体的低碳性与环保性。最后是实现技术措施低碳化。这是从技术层面要求交通运输要实现低碳环保,比如说,对现有的车辆节能技术进行强化,大力发展智能交通技术等。
2基于低碳经济视阈下的交通运输发展模式
2.1提高对铁路交通运输的重视程度
通过对以往各项数据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在等量运输下,公路、航空、铁路三类运输方式中,铁路的能源消耗是最少的,尤其在近几年,铁路能源消耗与过去相比直降22%,随之而来的就是碳排放量的降低。同一时期,公路碳排放量与过去相比下降8%,航空单位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增加了5%。由此可见,在诸多交通运输方式中,铁路是最佳的运输方式,然而就我国目前铁路运输发展的现状来看,却显得有些不尽人意。所以,在低碳经济理念下,国家交通部门应该提高对铁路运输的重视程度,在交通体系中突出铁路运输的重要性,对其能耗和排放进行合理控制,并在此基础上对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进行持续完善,不断降低两类运输方式能源消耗与碳排放量,以此来将整个交通运输体系进行完善,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2对交通产业内部结构进行合理规划
在交通运输行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产业内部结构中呈现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目前,耗能较大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一问题,与产业内部结构规划不合理有直接关系。近年来,交通部门着重发展的航空运输和公路运输,都需要大量能源消耗,而相对消耗较少的铁路运输却没有发展起来。由此可见,我国当前交通产业内部结构的规划与低碳经济理念并不相符,这无疑会很大程度上阻碍交通运输的发展。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需要以低碳经济理念为依据,对当前交通产业内部结构进行合理规划,优化产业结构,明确公路、铁路、航空三类运输方式的发展策略,以此来提升我国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体能效。
2.3充分利用清洁能源,改变城市出行方式
与传统燃油型汽车相比,压缩天然气和混合动力汽车无论在碳排放方面,还是能源消耗方面,都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可大大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所以,在未来的时间里,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需要将清洁能源充分利用起来,增加其在交通运输中的比重。与此同时,还要对运输方式进行完善,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尽可能实现智能化、一体化的运输体系,同时要将电能充分利用起来,大力发展城市和城际轨道交通运输系统,对轻轨和地铁路线交通网络合理规划,促进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城市新型、立体、低碳化交通网络的实现。
3基于低碳经济视阈下的交通运输发展策略
低碳经济视阈下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问题,为了将这些问题有效解决,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需要构建全新的发展策略。归纳起来,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系统规划交通线路
交通线路是交通运输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交通线路如果规划的不合理,那么势必会导致交通拥堵的现象发生。因此,在低碳经济模式下,交通运输的发展需要重视交通线路规划。首先,要加大公共交通的投入力度,从管理体制、服务质量等多个方面着手进行优化与完善,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其次,为了减少私家车频率,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来限制私家车的使用,比如说,提高私家车收费,限制车号出行等。最后,政府部门在对交通线路进行规划的时候,应从方便市民的角度出发,在居民聚集和各类公共场所周边多设公交站点,最大程度为市民提供出行方便。
3.2加强公交轨道交通建设
公交和地铁是城市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广大市民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由于上述两种运输方式具有成本低、排放量低等优势,所以在当前城市交通建设中被给予了高度重视,加强公交轨道交通建设也成为城市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内容。为了做好此方面工作,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扶持力度,出台一些政策鼓励企业从事公共服务。事实证明,公共交通的使用不仅可以缓解城市拥堵的现象,而且还可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符合大多数市民的出行需求,也符合低碳经济理念下城市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需求。
3.3对排放标准进行进一步规范
交通运输行业对空气造成的污染主要源自于汽车尾气的排放,所以,想要避免空气污染,必须从源头入手,对排放标准进行规范。首先,对于燃油度较低或较高的汽车,应给予不同程度的干预。其次,要根据当前城市交通运输现状,对现行制度进行优化与完善,实现对交通运输体系的进一步优化。最后,要对污染超标的车辆给予暂扣牌照,甚至予以罚款等行政处罚,以行政权力监控交通运输,降低交通造成的污染。
3.4建立健全的货运信息服务网络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普及度的不断提高,信息服务网络在交通运输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也逐渐被重视起来。对于当前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而言,建立健全的货运信息服务网络至关重要。运输管理部门可以采用多式联运的运输方式,确保货物在最短的时间内送达目的地,提高运输效率和质量,减少交通运输发展对环境的威胁。
3.5加快道路运输科技进步
加快道路运输科技进步也是当前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对策。对于减少碳排放量这一问题,可以采用环保性能好、尾气排放少的新型交通工具,尽可能在车辆设计中引入节能技术,加强车辆的低碳性能。与此同时,要对与车辆设计相关的技术进行优化与完善,从根本上做好低碳环保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稳步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低碳经济理念的不断深入,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交通运输行业对社会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在未来的时间里,交通运输行业需要从长期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结合低碳经济发展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海曦.论低碳经济视阈下交通运输发展之路[J].科技致富向导,2014(22).
关键词:交通运输;现代物流;结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F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一、交通运输结构日趋合理化
随着我国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管道运输等多种运输方式结构的成熟,构成了一条跨区域、高效率的运输经营网络体系,经过多年的努力与奋斗,我国交通运输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交通运输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交通运输市场化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要在科学发展的前提下,发力推动交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引进新技术抛出落后的运输装备,构建科学合理安全的集中化管理保障系统,提高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能力。“十二五”规划的提出为加强交通运输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所以,交通运输业要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认真贯彻国家“十二五”纲要,尽快完善交通运输网点筹建,统筹区域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区域运输步伐,节约利用资源,全面发展水上运输,要经济文明一起抓,不仅要促进经济的发展,更要注重物质文明和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在市场经济作用下,交通运输不断地完善发展,基础设施、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有了较大改善。货物运输、物流服务等运输方式发展迅速,货物运输高效率性和及时性明显提高。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不断加快,无论是质量还是技术水平,都得到大幅度提高,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无论是在运输网络的稠密度,还是在运输方式的先进性和运输服务的服务水平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是像现在我国的高铁、高速公路等运输干线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壮大,一步步的发展到今天,这些发展标志着我国交通运输已经有着自己成熟的网络体系和日益壮大的运输管理团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逐渐拉近。比如运输企业的投资力度和投资规模不断加大,运输网络干线的不断增多,服务质量提高,交通运输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不断地追赶世界先进水平。交通运输业发展方式也在积极改变,建立良好的发展环境,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行业环境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并且交通运输还要倡导要绿色安全化,推动新能源和清洁车辆开发应用,积极引导人们的消费和出行方式,倡导绿色出行。
二、运输体系的成熟对现代物流的影响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体系的合理化,运输方式之间区域运输问题将得到改变,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必将是向着一体化运输、一条龙服务方向发展,这样不仅能够改善运输服务质量,也能够提高运输效率。基础设施的网络呵呵运输规模的不断扩大,要求物流服务更倾向于规范化、集约化。那么这样一来,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和物流费用,运输方式的界限被打破。现代物流要求的是高效率,短时间送货到达,那么,这就要交通运输业子行业公路运输利用自己便捷快速的特点,同时也利用庞大的公路运输网络,为物流企业提供完美的运输路线,降低了物流运输的成本和运输费用,实现了物流运作过程的流畅迅速。铁路运输中,由于设备的落后,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经常会发生超员情况,特别是在节假日期间,而在一些区段,铁路运输基本达到饱和的状态,无法提供更多的运输线路,铁路运输业在发展的同时也改变了物流企业的发展结构,铁路运输干线专线的建设,大大缓解了运输紧张和运输超载局面,为物流企业的发展发来良好的发展机遇,还有运输管理的不断合理化,促进了交通运输与物流发展结构的调整,使其都能够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产业优势,利用本身的特性降低成本节省开支。在航空运输中,随着港口、机场、物流中心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进程加快,港口、机场建设将加速物流集约化发展。基础设施的完善将促进运输与物流的关系更加紧密,也会使运输和物流的更好地相互促进和发展,更能使得物流产业向着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当今社会,是科技社会,一个行业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作支撑是难以发展的,而交通运输和现代物流就是要以科技进步为核心,全面促进运输和物流的服务创新与发展,技术设备的更新关系到二者的发展前途,所以现代交通运输和物流的发展要不断地利用新技术更新落后的技术设备,这样才能加快交通运输和现代物流的发展步伐,才能不断提高其服务质量。目前我国的交通运输已初步实现了市场化。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提高交通运输企业落后的技术水平和信息化水平,通过对运输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引进高科技,提高运输基础设施和运输工具的营业能力和管理水平高。重点实施信息化管理,加强运输设备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我国交通运输业要想有国际一流的水平和服务就必须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无论是在运输网络的稠密度,还是在运输方式的先进性和运输服务的服务水平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就要我国运输业加大投资力度,投资规模,增加运输网络干线,提高服务质量,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地追赶世界先进水平。转变交通运输业发展方式的关键之处在于建立良好的发展环境。
结语
交通运输业是国名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它的发展关乎着人类日常生活的有序进行,而交通运输又是现代物流的核心,那么在竞争激励的经济市场中,想要打胜仗就要就要二者结合起来,完善基础设施设备,提高运输组织管理水平,加强物流现代化建设,给客户以安全的运输保障和物流货物保障。只有交通运输行业的不断灵活发展才能带动现代物流业以及其它各行各业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延波.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关系探讨[J].民营科技,2012(6):6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