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心理素质调研报告

大学生心理素质调研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大学生心理素质调研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学生心理素质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一、调查目的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心理和个性还处于不断完善和成熟发展的阶段,面临着人际关系和学习生活环境的适应以及前途的烦恼等问题。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提高其心理素质,是高校加强学生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我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及学校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调查以我校2010级和2011级学生为主,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简称SCL- 90)进行调查, 共发放问卷2000份,问卷回收后,剔除填答不完整,填答方式错误或填答明显呈规律形式等无效问卷,共有效回收问卷1500份,有效回收率为75%。其中男生836人(占55.7%),女生664(占44.3%)人。

2.测试工具。采用国际公认的精神症状自评量表,即SCL-90症状自评量表作为测量工具,该量表实行5级评分制(1-5分),从1分代表无症状到5分代表症状严重,依次递进。SCL-90包括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及其他共10个因子90个项目。 SCL-90各因子中只要有一个因子的得分≥3分为可能有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整个实施过程全部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研究者的统一指导顺利完成。

3.实测方法。问卷的测试以班为单位进行,要求被测试者仔细阅读指导语,按照要求完成整个问卷,测查地点为教室,整个过程由项目组成员完成并且全部问卷当场收回。

4.统计处理。采用SPSS11.0录入调查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F 检验、 百分率、t 检验。以 =0. 05 为显著水平,双侧检验。

三、调查结果(见表1)

将调查对象与全国常模比较,从表1发现,我校2009、2010级学生的测试结果与常模青年组(18 岁-29 岁) 比较反映出被测评学生在人际关系、强迫症状、焦虑、抑郁、恐怖症状以及精神病性六个因子上得分高于常模,并且差异明显。说明他们这五个方面的症状问题比较严重。因此,在统计学意义上,我校的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要低于全国青年组正常水平。

2.我校大学生各年级之间心理健康状况(以2010、2011级为主)(表2 不同年级之间的比较(x±s))(见表2)

从表 2 可见,不同年级学生在 SCL 各因子得分的比较上,除躯体化其它因子都是一年级高于二年级,而且差异都具有高度显著性,这说明一年级的心理健康程度低于二年级。这主要是由于一年级学生在高中受到学校统一管理的生活模式影响,刚刚进入大学后自由自在,不少同学反而会觉得无所适从;另外,更多的同学是对大学学习方式不适应,还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对社会人际交往感到不适,大学比高中不同的交往圈子,让不少同学感到迷茫。

3.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在各专业之间的比较(表3 专业之间的比较(x ±s))(见表3)

为了考察专业之间心理健康程度的差异,把各专业分为理科、工科、文科、艺术4个专业。从表3可知,艺术类专业的阳性项目数最少,理科和文科次之。可见,工科类的心理健康程度最差。而且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工科与其它三个专业之间的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 0. 01) ,其它三个专业之间差异性不是很明显。资料表明,体育运动、音乐欣赏对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课程的学习压力也对心理健康有影响。在这些专业中,工科类的学习压力是最大,任务最重,课余时间最少,参加课外活动的次数也就最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得不到释放和调节,长此以往,就容易形成心理疾病。

4.我校不同来源学生之间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表4 不同来源学生之间的比较(x ±s)

通过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从表4分析可以得出:农村学生各个因子分值均高于城市学生,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的心理素质总体要好。特别是一些来自农村的学生,受家庭经济背景的影响, 经济困难带来的心理压力和从小受到环境的影响,到城市上学出现诸多心理不适。如果他们性格内向,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差的学生,他们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对各种意外事情、新事物的承受力及缓冲力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5.我校大学生不同性别之间心理健康的差异比较(表5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比较(x ±s))

大学校园,男女同学之间的做事为人的方式较明显,从上表可以看出,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女生,由于男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比较懒散,所以跟女生相比特别是在强迫症方面,男生就明显高于女生。在其他方面总体而言,女生的心理健康总是低于男生,所以女生的心理健康值得注意。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对网络的依赖性逐步增强了,人际交往的能力下降了。一些大学生由于交际困难、性格内向,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求心理满足,因此对网络的依赖性逐步加强,甚至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很多大学生认为网聊可以畅所欲言,没有压迫感,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就要注意讲话的方式与内容,还要时刻小心得罪别人。这种对网络的沉迷,久而久之会影响大学生的认识、交往、情感和心理,不利于大学生健康人生观的培养。

2.自我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自我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造成在校大学生情绪的不稳定。对很多学生来说,进入大学后,才发现现实中的大学与自己理想中的存在很大差距,喜欢学与不得不学的矛盾造成情绪的波动,对前途感到难以捉摸,产生情绪的消极、焦虑。

3.生活的压力。在我们学校大部分的学生来自农村,大多数家庭条件不好,无法负担繁重的学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学生申请助学贷款,参加勤工俭学等,这使得他们中有些虚荣心太强的人经不起贫困带来的精神压力,产生强烈的自卑感,与同学相处多采取逃避,久而久之严重的则会出现自闭症或抑郁症。其次,还有一些学生是独生子女,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到了大学,不知道如何独立生活,为此也感到烦恼,心里积压着许多不满和抱怨。

4.郁闷迷茫情绪普遍存在于学生的心中。对自己的人生缺乏目标,感到生活压抑,从而导致郁闷、迷茫情绪的出现,这是此次调查中近多半以上的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学校对所谓的职业生涯课只不过形同虚设吧,大部分大学生,对于自己今后的奋斗目标没有一个很清晰的认识。每天就是迷茫地混日子。

5.大学生的婚恋观对其心理的影响。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多数大学生的婚恋观是不正确的,心理问题极大。例如:有些学生认为现在谈朋友只是为了不让自己孤独,从不想未来;也有些人认为“不在乎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更有甚者,有些同学借此躲避学习……以上现象都从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一些在校大学生婚恋观有待矫正。

五、解决办法及对策

1.调整好心态,正确对待心理健康问题。大部分大学生存在不同心理疾病是由于过度紧张或焦虑。所以要鼓励学生学会放松,将烦恼和忧虑不要积在心中,要从个人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在内心构想美好的画面,创造出舒适、良好的环境。或设法通过琴棋书画、唱歌跳舞等及时宣泄、陶冶情操或着转移注意力。

2.对于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要有针对性。不同年级、专业面临的压力有所差异,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体现多元化。对于毕业班的学生提前进行学业生涯规划教育,提高毕业求职的应对能力,减轻就业带来的心理冲突。对刚入校的新同学和已经是二三年级的同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和方向也略有不同。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发现与早预防。

3.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组织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多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与爱好,增强自信心。

4.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教育活动。应通过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把心理健康及教育课程纳入课程体系,编入大学四年的教学计划之中,让当代大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增强自身的防卫和心理调节能力。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如利用心理知识讲座、专题心理咨询活动和板报、广播等宣传教育形式,有计划地为学生举办心理知识培训和咨询,提高心理健康的意识。不断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积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特征,努力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5.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监控体系。要以高校心理咨询中心为主体,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监控系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第一手资料,以全面提高师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总之,在影响我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中,按性别和专业的调查最为明显,其次是学生来源和年级差别,他们总体的心理健康水平都比较低,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本研究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等的调查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策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及时了解掌握心理健康状况有利于我校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全面提高我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我校大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廖桂芳,李晓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研报告[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

[2]于奎龙,魏俊民.地方高等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J].宝鸡文理学院,2010.

[3]谢春玲.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6.

大学生心理素质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素质 拓展计划 大学生就业

论文摘要: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大学生的切身利益,也关系着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还比较严峻,就业压力普遍增大,已成为大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高校必须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全面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这是高校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贯彻和落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本文就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这一问题做简要探讨。

一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与就业能力的内涵

(一)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2002年3月由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联合推行的,基本内容是以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着眼点,进一步整合深化教学主渠道以外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在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与其他等六个方面引导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该计划注重课内外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主要围绕职业设计指导、素质拓展训练、建立评价体系、强化社会认同四个环节,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Ⅲ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

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关于就业能力的定义是:就业能力是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进一步讲,就业能力是在劳动力市场内通过充分的就业机会,实现对自身潜能的自信。国内常见的定义或描述有:所谓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也有的指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所具备的能力,包括基本就业能力与特殊能力。也有的认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指在校期间通过学习或实践而获得工作的能力,它包括保持工作以及晋升的能力。总的说来,就业能力是一种就业竞争能力、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

二 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必然要求

(一)大学生就业中的核心问题是就业能力的不足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与经济高速增长的短期不平衡问题在就业领域的突出表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性因素也有社会性因素。而从学生自身来看,最重要的就是就业能力的不足。而着力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引导大学生科学择业,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核心环节。要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就要高度重视大学生个性发展和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以及职业素养能力的提高,在求学期间提高心理素质,陶冶高尚的情操,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综合素质高、发展较全面的人才。

(二)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有利于大学生就业

我国的教育体制虽然不断改革,但是仍未能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大学生还无法实现理论上和现实上的全面发展,通过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可以逐步消除这一弊端。课堂知识的积累、课外活动的锻炼、社会生活的完善,有利于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另外,素质拓展计划可以在大学生的在校期间,利用不同的素质教育新途径,针对学生的个人情况进行职业设计导航,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对其毕业后的择业就业有很大帮助。因此,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必然要求。

三 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促进个性全面发展

大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至少包括两个方面:—是自主性的全面发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主体是学生,高校以大学生的自主设计确定素质拓展的内容和方式。自主性原则不但保证了学生在素质拓展计划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能够保证学生的个性特征在素质拓展过程中得到尊重和张扬,学校通过举办不同类型的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从而实现大学生自主性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大学生择业过程主动性的发挥。二是独特性的全面发展。目前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具有独特性素质的人才更受亲睐,但独特性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大学生只有在不断的成长和发展中、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在社会实践锻炼中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特性。高校可以通过开展素质拓展活动,如演讲比赛、主题设计活动、各种文体活动都可以培养和展示大学生的独特性,尤其是设计活动,能够激励大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聪明才智展现个人魅力。当然,学生的独特性因人而异,高校只有充分开展各种不同的活动,才有利于大学生在参加各种活动的实践中逐渐形成自身的独特性,为将来的就业积累资本。

(二)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主要是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目前多数用^单位要求求职者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据了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最重要原因就是由于缺乏“工作经验”。然而,我国高校教学偏重理论教育,轻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企业也不大愿意为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造成学生缺乏社会工作经验,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求职就业中就会遇到很大困难。在高校教育中,除了鼓励学生自身加强实践能力的锻陈之外,高校就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本质属性就充分突显出它的实践性特点。通过组织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等多方面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在活动中由于有了大量锻炼表达自己和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机结合,做到学以致用,提高自身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能力。

(三)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需要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仓4业意识的高科技人才。而大学生就业时所需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可以通过开展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方面的素质拓展训练进行提升。通过开展科普宣传和“挑战杯”等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成立大学生科技小组,开展发明制作竞赛、学术论文竞赛等,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开展大学生科技论坛、创业讲坛活动,邀请科技专家、创业精英、成功校友等方面的突出人才为大学生传授科技创新经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业精神;通过定期开展创业计划培训及创业计划大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为学生提供就业实战锻炼的舞台。充分利用好大学生创业见习基地、创业实习基地和创业园等创业实践基地,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创业经验。在素质拓展创新创业的活动中配备得力的指导教师,特别是要加强对创业受挫学生的心理引导,帮助其总结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不断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日后的就业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高校通过实施素质拓展计划,鼓励学生在学校范围内组织成立各种不同的社团,如文学社、艺术协会、心理协会等,并跨系跨专业定期开展不同的社团活动。通过成立社团、管理社团或参加不同的社团活动,既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也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沟通和交流的桥梁,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大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工作、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的活动,如社会服务活动、社会公益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可以尽早了解社会现状、认识现实社会、懂得人与社会的关系,锻炼其社会交往与社会活动能力,为日后能够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五)提高职业素养与能力

许多学子考上大学后,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成功感和优越感,自信心增强的同时也易于自我感觉过于良好,自我评价过高,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以至于不清楚自己的未来走向,等到临毕业时才匆忙进行职业选择。据调查,大部分大学生不太关注自己的求学生涯规划和中长期职业发展计划,而是过分依赖已有的经验,缺乏与就业指导机构的沟通交流,对就业政策、就业环境、就业形势等缺乏及时而全面的了解。他们多按照培养方案与导师指导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以为只要获得文凭就意味着完成了就业准备,就能顺利就业,结果往往是措手不及,被市场牵着鼻子走,被动就业。通过素质拓展计划,针对学生个人情况进行职业设计导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与目标,以实现准确定位,做好自己的职业选择和决策,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同时,有针对性地参加本专业和非专业的技能培训,考取各类技能证书,也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六)提高挫折承受能力

随着竞争的加剧和不确定性的增强,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考察应聘者的挫折承受能力。所谓挫折承受能力,就是指在失意、困难、失败等面前要有很强的抗挫折的耐力。当前的大学生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普遍具有心理脆弱、遇事敏感、抗挫折能力差等显著特点。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在求职过程中,经常会遭受这样或那样的打击,特别是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极易陷入焦虑、迷茫和抑郁等心理状态,不仅逃避现实,甚至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个别人还走上了极端道路。大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差,已经成为影响毕业生就业能力提高和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加强承受挫折的训练显得极为重要和必不可少。高校可以通过开展素质拓展计划,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心理教育资源,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社会心理学、自我调节、就业观等方面的培训和引导,使其正确评价自己,了解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克服自卑、浮躁、依赖、恐慌等心理,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挫折承受能力。另一方面,在素质拓展的社会实践中,学生必定会经受失败、遭受挫折,但是往往只有在失败中才能更好地成长,学生会自觉和不自觉地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增强克服挫折的信心,提高社会适应力,才能在将来为展示自己的才华踏出第一步。

参考文献

[1]李卓慧,郑澎,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现状实测调研报告[J]中国成人教育,2010(2)

[2]杜德省,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实考量与培养策略[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