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介绍

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介绍

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介绍范文第1篇

2月15日8时30分,郴州援助黄冈医疗队进驻黄冈市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湖南重症学科,接管住院患者危重15名。进驻病区后,医疗队严格落实病区感染控制管理制度,认真做好防护和病区环境消毒工作, 积极有效救治患者。

黄冈市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湖南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戴新贵博士介绍,战斗打响,刻不容缓,郴州援助黄冈医疗队丝毫不敢懈怠,通过两天规范、有针对性的治疗,科室成功救治5名重症患者,并于16日将该5人转入普通病房进行后续康复治疗。

据了解,这5名患者为3男2女,先期均由上一批医疗队员精心救治,郴州援助黄冈医疗队接手后进行了检查复核以及治疗方案调整。5名患者当中一名在入院时血氧饱和度只有80%,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呼吸功能不全,一入院便立即转入重症医学科。以医疗队队长李云峰为首的重症监护组团队,以积极氧疗等对症治疗处理,成功扭转了这名患者的生命体征,在与死神的战斗中赢下了一个回合。

其中一名患者是67岁的李姓奶奶,本身有冠心病、上过心脏支架、糖尿病等情况。患者来时躺在病床上,呼吸极其费力,身心遭受着巨大痛苦,现在已能下床,行走自如,并于2月16日转出ICU,由戴新贵陪同转入到普通病房。转科时,戴新贵还细致叮嘱患者注意事项,比如戴口罩、勤洗手等。

“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转科前,李姓奶奶紧紧地拉住郴州援助黄冈医疗队医生戴新贵博士的手,嘴里念叨着这句话。67岁高龄的她,尽管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更没有微信。但执意要护士帮忙拍照,将照片传给她的家人。“虽然我看不清你们的样子,但我知道是湖南郴州医务人员把我从鬼门关救了回来,你们就是白衣天使。” 李姓奶奶感激地说道。

“对于确诊的病人来说,首先是要增强他的免疫力;

其次是做一些对症的治疗。另外,我们的医疗队目前救治的都是危重病人,有一个非常显著的表现,就是肺部受损明显、有明显的低氧血症,呼吸衰竭和伴多器官功能衰竭。我们会根据病人的病情——缺氧情况、呼吸衰竭的严重度来采取不同的呼吸支持的方法,包括鼻导管吸氧、高流量氧气治疗、气管插管、呼吸机、无创呼吸机、有创呼吸机甚至是肺复张或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 戴新贵说。

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介绍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胸痛中心; 介入导管室;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

Effect of Rapid Intervention of Chest Center on the treatment of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 Patients in the Interventional Catheterization Room/CHAI Rui,HUANG Feng-xia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6):125-128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rapid intervention in the chest center o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STEMI Patients in the interventional catheterization room.Method:200 patients with acute STEMI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in the interventional catheterization room according to the time of hospitalization.100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3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100 cases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In the control group,PCI intervention was performed in the interventional catheterization room according to the conventional model;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chest pain center was quickly started accor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of the interventional catheter room.The mean time of the portal to the catheterization room,the time of the first medical contact to balloon dilation,and the average length of stay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average time required to start the interventional catheterization room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12.09±3.75)min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33.83±6.62)min (t=28.57,P

【Key words】 Chest pain center; Interventional catheterization room;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Nursing

First-author’s address:Gaoyao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Zhaoqing 52604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6.036

据报道,我国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每年高达350万,平均每10秒就夺去一人生命,心脏病救治已成为重大民生问题[1]。在各种致命性胸痛疾病中,尤以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最为常见[2]。目前,我国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已经由院内绿色通道发展成为胸痛中心(Chestpaincenter,CPC),即整合了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绿色通道,在更短的时间内对STEMI患者实施救治,挽救生命[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是救治STEMI患者的有效方法[4]。胸痛中心建设要求诊断明确的STEMI需绕行急诊科和重症监护室,即患者直接进入介入导管室进行救治,以缩短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时间[5]。因此,介入导管室护理工作在胸痛中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院从2014年开始对确诊STEMI患者采用快速启动介入导管室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患者住院时间顺序进行分组,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CPC成立前实施PCI治疗的STEMI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72例,女28例,平均年龄(60.5±9.6)岁。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CPC成立后实施PCI治疗的STEMI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75例,女25例,平均年龄(60.9±9.8)岁。入选标准:(1)有典型心绞痛症状;(2)12导联心电图至少有两个相邻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3)患者、家属知情同意签字;(4)经呼叫120由救护车接诊的患者;(5)具备PCI治疗指证、排除PCI治疗禁忌者[6-7]。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构成比、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相同的PCI治疗,穿刺右侧桡动脉,穿刺成功后置入6F动脉鞘,用6F多功能管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用指引导管到达目标血管口,用软导丝通过闭塞病变,球囊扩张,部分血栓抽吸,植入支架,术中处理并发症。

1.2.1 对照组 患者按照传统常规模式启动介入导管室实施PCI治疗,院前胸痛患者呼叫120,救护车接诊患者回到急诊科,挂号后由首诊医生负责接诊、缴费、完全心电图和心肌生化标志物等检查,确诊为STEMI时,再与家属沟通,办理入院手续获取PCI手术知情同意书,安排入住心血管内科或重症监护室后,再由医生启动介入导管室实施PCI。

1.2.2 观察组 (1)建立STEMI救治团队:介入医师3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护士2名均为副主任护师,技师1名。(2)团队成员24 h待命,每天安排1名介入医师值班,24 h保持手机处于开机状态,关注手机来电及微信平台信息。(3)建立CPC医护微信平台,把STEMI救治团队成员与急诊院前院前急救人员组建成立1个微信平台,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在救护车上远程传输患者的12导联心电图等信息,实时分析患者的病情,微信平台内的介入医师负责鉴别诊断患者是否为STEMI,一旦确诊为STEMI即由介入医师一键启动介入导管室。(4)院前胸痛患者呼叫120,确诊为STEMI即开启救治STEMI患者的院内绿色通道,按照针对STEMI患者实施先救治、后收费(先手术、后补办住院手续)的专用流程图,即患者绕行急诊科和重症监护直接进入介入导管室实施PCI。

1.3 观察指标 (1)患者进医院大门至送入导管室所需时间:计算两组患者所需的平均时间;(2)计算两组的门―球时间(即从患者进入医院大门到完成第1次球囊扩张的时间),以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P

2 结果

两组患者绕行了急诊科和重症监护室直接进入介入导管室实施PCI治疗所需时间的比较,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

3 讨论

急性胸痛是临床最常见急症之一,占急诊就诊人数的5%~30%,在各种致命性胸痛疾病中,其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最主要的直接致死病因,约有50%在发病后l h内死于院外,多由于可救治的致命性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而患者延迟就医所致。可见及时开通心脏病变的血管,在更短的时间内对STEMI患者实施救治至关重要。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整合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绿色通道,在更短的时间内对STEMI患者实施救治,挽救生命,对患者预后有着决定性的影响[9-10]。最新的ECS指南提出的目标是对胸痛患者无论是医院、社区医疗机构还是EMS系统,必须从接诊到诊断在10 min内完成,而现患者门―球时间(即从患者进入医院大门到完成第1次球囊扩张的时间)应在90 min内完成[11]。本研究,利用微信平台进行实时性、图文并茂地进行病情分析,具有与时俱进,在微信平台中即可一键启动介入导管室,为救治STEMI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快速启动介入导管室有助于明显缩短门―球时间[12],观察组通过院前微信平台传输12导联心电图,快速识别胸痛高危患者,对确诊STEMI患者由医师一键启动介入导管室[13-14]。在微信平台内护士能实时了解患者的信息,预警即将开展的介入手术,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启动导管室。在患者进入介入导管室前,护士已经充分备好PCI手术所需的材料设备:临时起搏器、除颤器导引导管、导引导丝、球囊、支架,备好抢救药物等[15-17],医护共同配合将仪器设备、材料处于备用状态。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绕行了急诊科处理后送住院、再由住院护士送人介入导管室的环节,由救护车进入医院后立即送入介入导管室实施PCI,观察组患者进医院大门至送入导管室所需时间(12.09±3.75)min,显著低于胸痛中心认证要求的30 min,与对照组(33.83±6.62)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7,P

胸痛中心模式对介入导管室的护理工作调整,根据胸痛中心认证标准[19],STEMI的救治需要急诊科、心血管科、心电图室、介入导管室等进行工作调整。导管介入室是胸痛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护理工作质量对胸痛中心的运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20]。因此,要求介入导管室护士要具有娴熟的操作技能、丰富的PCI质量相关理论,熟知手术过程,紧密配合医师完成急诊PCI手术;介入导管室护士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做到“随时召唤、随时到达介入导管室”,反应敏捷,主动观察。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A心血管病杂志,2010,38(8):675-690.

[2]董淑娟,楚英杰,王宇航,等.河南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血运重建时间调查[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9):1037-1039.

[3]丘彩连,杨靓,徐琳.胸痛中心再灌注救治流程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杂志,2015,12(2):36-38.

[4]霍勇.积极推进胸痛中心认证,提高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水平[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8):637-638.

[5]易绍东,向定成.胸痛中心的建立理念与目标[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8):639-640.

[6]秦伟毅,钱洪津,唐绍辉,等.胸痛中心对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时间的影响[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10):1147-1152.

[7]申月芹.胸痛中心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的影响[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4):65-67.

[8]向定成,段天兵,秦伟毅,等.建立规范化胸痛中心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进门-球囊扩张时间及预后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41(7):568-571.

[9]邵丽娜.探讨胸痛中心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6,6(22):198-199.

[10] Lambert L,Brown K,Segal E,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timeliness of reperfusion therapy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JAMA,2010,303(21):2148-2155.

[11]易绍东,向定成,段天兵,等.建立胸痛中心对不同来院方式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门-球囊时间的影响[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4,(9):549-552.

[12]刘晓宇,楚英杰,秦历杰,等.优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救治流程[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5,24(10):1160-1163.

[13] 刘晓宇,秦历杰,贺文奇,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ST段回复不良的预测因素[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23(5):535-538.

[14]黄丽丽.胸痛中心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9):82-83.

[15]陈维芊,赖沙毅,谢剑,等.PPCI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延迟时间的比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28(6):899-901.

[16] Steg P G,James S K,Atar Dan,et al.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J].Eur Heart J,2012,33(20):2569-2619.

[17]赵蓓,刘佩林,陈辉,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再灌注时间延迟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6,44(5):510-513.

[18]宋莉,颜红兵,杨进刚,等.不同临床路径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影响的研究[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1,30(2):99-102,110.

[19]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等.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725.

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介绍范文第3篇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的‘疾病谱’和‘死亡谱’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这也意味着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的重点也必须随之调整。但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心脏重症疾病诊疗的整体水平并不尽如人意,迫切需要社会关注和学科扶持。”在首届中国心脏重症大会上,新当选为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的张海涛教授呼吁说。6月2日上午,本刊记者就我国心脏重症学科的相关问题,采访了张海涛教授。

“心脏重症”促进心脏病学宽度更广、

危重医学深度更深

据了解,重症医学为2008年7月国家批准的临床医学的下属二级学科,其主要业务范围为: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延续性生命支持;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防治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2009年1月19日,卫生部关于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的通知中,对开展“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诊疗服务的医院、医师等问题作出规定。例如:“开展‘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诊疗服务的医院应当有具备内科、外科、麻醉科等专业知识之一和临床重症医学诊疗工作经历及技能的执业医师。”并说明,目前只限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展“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诊疗服务。符合规定的医院,可以申请增加“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未经批准‘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登记的医疗机构,不得设置重症医学科;相关科室可以设置监护室、抢救室等开展对本科重症患者的救治。”

另据了解,近十年来,我国重症医学发展迅速,不仅在学科分类的国家标准中位列临床医学二级学科,而且重症医学科(ICU)已成为一所医院综合医疗整体水平及能力的重要标志——截至2011年,在省级医疗机构注册登记的重症医学科就有900余家,而且这一数字几乎每个月都有增加。据卫生部的官方统计结果显示,重症医学科是近三年来发展最快、最迅速的临床科室。“然而,透过这个快速成长的数字,也需要我们认真地思考:学科的建立和壮大固然起源于临床需求,但只有建立健全完善的学科组织才是学科有序发展的基础保障。”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会长席修明教授在这次大会上说。

张海涛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数字显示,在ICU中,老年患者的比例是60%,而老年患者中心脏病的发生率是62%。这意味着ICU将面临50%左右的心血管病患者。因此,ICU必须根据这一庞大人群的医学特殊性进行调整和完善——心脏重症医学是研究心血管患者出现危及生命的疾病状态,以及危重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的临床学科。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的‘疾病谱’和‘死亡谱’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心血管疾病约占据人类疾病谱的三分之一,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以惊人的速度递增,这在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没有过的。因此,无论是心脏专科医生还是普通ICU的医生,都会更多地面对处于危重状态下的心脏问题。‘心脏重症’的出现,将使心脏专科的面更宽广,同时也促进危重症医学深度更深。”

张海涛教授还认为,心脏重症理念的提出,开辟了心脏内外科及重症医学交叉的新空间。重症医学的各种资源使得心脏内科操作及外科手术的适应症有所拓宽。越来越多的重症患者在重症医学作保障的情况下完成了心导管检查、冠脉支架置入甚至心脏外科手术,并平稳度过术后危险期,而在重症医学科内,越来越多合并心脏问题的患者也是重症医生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此时心脏专科医生对于心脏的理解也在某种程度上开拓了重症医生的思路。

学术组织凝聚心脏重症

医务人员的归属感

“长期以来,从事心脏重症的医务人员,处于心脏和危重病‘两不靠’的尴尬境界,游离在重症医学和心脏学的边缘,不知道我们的归属感。”张海涛教授在中国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中国心脏重症大会上说。

据介绍,在欧美等医学发达国家,心脏重症医学的诞生起源于心肺复苏术的开始,要早于真正的综合性ICU的建立。上世纪70年代,在综合性ICU开始迅速崛起之后,心脏重症医学绝大部分被纳入该体系,少部分属于心脏学领域。早期,由于欧美心脏重症医学兴起于较大的心脏中心,在这里所有心脏重症患者包括冠心病、心脏外科、心力衰竭患者都并入了统一的ICU病房。然而,在上一世纪80年代后期,CCU的兴起使得心脏重症开始细分。最近几年,心脏重症医学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指南推荐上都有合并趋势,这正是心脏重症医学经历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起伏,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

据相关数据显示,为顺应临床的实际需要,我国各级医院成立的心脏内科ICU约810家。目前,我国每年心脏外科手术量在8万例左右,心外科ICU数量也近200家,床位数500余张,从业人员高达5万余人,接待诊治患者超过50余万人次。这表明心脏重症医学在我国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相关心脏重症方面每年举办的学习班(含省级及以上)百余个,举行会议200余场,发表的科研课题数以千计;尤其近几年,一大批高质量的文献发表在国内外期刊上。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些科研成果中多数源于心内科,也有部分心脏外科,但极少属于重症医学科。

为此,中国医师协会专门成立了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呼吁所有从事重症医学心脏领域的专家学者、医务人员,充分发挥自己在该领域的学术研究优势、大量诊疗经验,从外科心脏围术期、冠心病重症、肺血管重症、心衰重症等多角度进行深入的病理生理学研究;将最新的研究进展、诊疗经验通过组织和平台加以传播推广,组织业内医生培训;努力实现卫生资源的效益最大化。

据悉,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经民主推选出委员70人,青年委员15人,组成了第一届委员会,并在第一届委员会全体委员会上,民主选举产生了25名常务委员,同时推选出吴永健、许卫江、虞敏担任副主任委员,张健为秘书长,叶明为副秘书长。

对此,当选为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的张海涛教授欣慰地说:“在今天,我们终于有了一个属于我们自己交流平台——‘心脏重症’这一新的交叉学科。这表明,自有史以来,心脏专科及危重病医学这两个专业最大限度地被结合了起来。这两个专业将取长补短、充分交流、分享国际前沿资讯。”

对于新成立的这一学术组织,张海涛教授认为:“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成立后,将团结每一个心脏重症医学人才及单位,建立起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学习队伍;推动心脏重症专科建设。让所有相关的医务人员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学术及组织归属感,将是我们最为迫切而又艰巨的的重要使命。”

谈到同时举行的“中国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中国心脏重症大会”时,担任着本次大会主席的张海涛教授介绍说:“本次大会将全面剖析中国心脏重症领域的机遇与挑战,从外科心脏围术期、冠心病重症、肺血管重症、心衰重症等多角度阐述重症与心脏的关系,就心脏重症监护技术等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为心脏重症、ICU及心脏专科的医师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饕餮大餐。”

心脏重症学科的现状亟需改变

针对心脏重症学科的发展策略,张海涛教授强调:“心脏重症学科目前的现状是,趋于独立的心内科ICU、CCU、心外科ICU的医务人员,处于心脏科和重症医学科‘两不靠’的尴尬境界,游离在重症医学和心脏学的边缘,缺乏相应的培训与管理,如不能迅速改变这个局面,或许存在蜕化为‘院内临终关怀科’的趋势。”

谈到这里,张海涛教授停顿了一下继续说,与此同时,从优化并节约卫生资源的角度,也对心脏重症医学的发展提出了非常现实的需求——面对越来越多的心脏病患者、越来越多的ICU科室建立,如何才能使资源效益最大化?如何才能既满足患者的需求,又减少医院对于ICU建设中不断重复投入?对于心脏支持与监测方面的相关技术,诸如Swan-Ganz导管行血流动力学监测、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VAD(心室机械辅助)技术、IABP(主动脉球囊反搏)技术、心脏起搏技术等,以及包括血液净化技术-持续肾脏替代治疗、腹膜透析、血浆置换、人工肝技术、纤维支气管镜等在内的其他脏器支持技术,如何才能更广泛地得到规范化应用,让更多的心血管患者真正从重症医学的发展中获益?

针对张海涛教授提出的这一连串关于学科发展的问题,来自阜外医院的吴永健教授、协和医院的杜斌教授等专家综合给出了关于心脏重症学科发展的如下建议——

首先是病理生理学层面。ICU要解决的本质问题绝大多数是血流动力学层面的,但合并心血管疾患时,却不能应用对待心功能正常时的血流动力学原理。例如当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容量的管理理念将发生本质的改变,因此需要从理论体系上建立一整套符合其病理生理学的架构,并不断完善,逐步探究此类患者ICU的血流动力学特点。

其次是临床诊疗层面,这也必将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医疗水平、患者的病情转归。在现阶段,综合性ICU内对于心功能不全合并其他疾病的管理和认识是粗线条的,例如心功能不全在左心与右心有很大的区别,需要更细致的划分;再如一些先进心肺机械辅助技术体外膜肺氧合(ECMO),左心辅助技术在综合性ICU的应用仍有待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增加需要ICU业界人员在专科水平上的提升。在这一层面上需要有专门的机构有组织地、系统地帮助他们提高对于心脏病重症、或者其他合并心脏问题重症患者的认识。

然而,张海涛教授则认为:“心脏重症医学是涉及重症医学、心内科、心外科、血管外科、麻醉科、体外循环科、营养科、神经科、精神心理等多个领域的跨学科综合体,但在实际的临床实践中,如何针对心血管原因导致的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的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却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这需要我们广大心脏重症医学学科的同仁们,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去逐步解决这一学科目前面临的各种问题……”

思考、探索:ICU医生的基本素质

据记者了解,张海涛教授供职的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是国家级三级甲等心血管专科医院,是全世界最大的心脏病诊治中心之一和全国心血管疾病诊疗的国家级临床中心,以诊治各种复杂、疑难和重症心血管病而享誉国内外。该院还是国内唯一一家集医疗、科研、预防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国家级心血管病的医疗诊治、医学教育和医学研究中心。是国家重要的心血管疾病科学研究的国家级基地,是全国著名的心血管人才国家级培养基地;享有心血管领域“黄埔军校”的美誉,积极发挥着心血管防治领域“国家队”作用。2010年8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正式落户该院。

另据张海涛教授介绍,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成人外科中心,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成人心脏外科中心之一,以外科治疗各种瓣膜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律失常为主,开展了国内外众多的心脏手术“第一”,如全国第一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第一例非体外循环下心脏跳动下CABG、胸腔镜辅助下CABG、杂交技术等一系列新术式,大大提升了复杂疑难的心血管疾病救治能力。心脏移植、心室机械辅助,已成为急重症和晚期心脏病外科治疗一种常规治疗手段,心脏移植年均40余例,是我国单中心年心脏移植例数最多的医院,患者中长期存活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小儿外科中心是全球最大的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心,开展法洛氏四联症、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肺动脉瓣闭锁、右室双出口、复杂先心病 “无异体血输注” 心内直视手术、复杂矫正型大动脉转位的半心室矫治术、自体肺动脉瓣二尖瓣位替换术(ROSS II手术)、双向Glenn术等各种手术,婴幼儿复杂畸形手术比例、成功率、手术治疗效果稳步提高,双动脉根部调转手术(DRT手术)、Hybrid技术等最新手术技术和术式应用的成功率均跨入国内外先进行列。血管外科中心是全国最大、世界较大的主动脉外科中心之一,开展了大量主动脉弓部替换术、象鼻手术以及复杂主动脉弓部病变的一站式复合技术、常温非体外循环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球扩支架治疗主动脉缩窄病变手术等高难度手术,在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方面处在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而作为阜外医院成人外科中心重要组成部分的外科成人中心恢复室(ICU),早在2003年就是北京市首批ICU专科护士临床教学基地;同时还是我院最大、接收术后病人最多的重症部门。每年配合外科完成心脏术后病人监护3000余例,其中包括:冠心病、瓣膜病、7岁以上所有成人先心病、终晚期危重症病人心脏移植、肺栓塞后肺动脉内膜剥脱、缩窄性心包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心脏肿瘤等外科手术。”张海涛教授继续介绍说,“我们医院ICU具有良好的监护治疗设施,对心脏手术后患者提供全面、系统、及时、持续、严密的监护和救治,有许多有效的监测指标和对重要脏器功能实施有针对性的支持或辅助措施;同时为术后患者提供适宜的康复与宣教工作,是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病人监护和康复的重要保证部门。我们监护团队的每一位护士都具有丰富的临床监护经验、掌握了较强的监护技能,能很好地配合医生完成对急危重症患者的监护抢救工作,是技术过硬的监护团队;同时我们还是一支管理有素、具有忘我的奉献精神和强大的责任心的团队。这一切体现在卫生部倡导的‘以病人为中心、提供安全的优质的护理服务’的理念当中……”

张海涛教授还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ICU医生,更多的需要是思考、是孜孜不倦的探索。因为ICU是一门极富有哲理的学科,在资源利用、脏器相互支持制约、整体防御、过敏反应、应激反应、能量利用和分配、各种体内信息的产生与传递等诸多方面,和现行的社会科学有非常惊人的一致。由此,张海涛教授提出了危重病治疗的关键是整体治疗观念——即在各个受累脏器之间寻找对整体利益最大的平衡点、中庸是其中的灵魂;重视小概率事件、最大限度地尽早进行内外屏障的保护。其中胃肠道是人体内屏障的最主要组成部分,而内屏障是医源性获得性感染的根源,内屏障的稳定是危重病治疗的核心。

张海涛教授还解释说,ICU对于其他高危(只是发生致死、致残的机率明显增高)患者监护治疗核心理念是:假定每一位进入ICU的患者均是所有并发症的潜在发生者,ICU就是通过广泛的、实时的对生命体征、内环境的连续观察(而不是像普通科室因为某些征象而去进行相关检查诊断某一种疾病),从中发现致死、致残的萌芽,并把它控制在萌芽阶段,将患者损伤减低到最小的过程。因此,规范的ICU工作规章和流程是保障患者更多受益的关键。作为心血管外科ICU医生,要对心功能不全的治疗融入整体治疗的概念:急性和慢性心功能不全,要采取完全相反的治疗思维。慢性心功能不全,采用所谓的“养马原则”,即减少心脏做功(即牺牲生活质量换取生存数量)的治疗原则,方可获得最大收益的治疗理念。急性心功能不全的治疗则采用“打马综合治疗”理念:包括传统意义打马(应用血管活性药,让功能不全的心脏再更多工作以度过面前的难关);推车(各种心脏辅助、ECMO、IABP帮助功能不全的心脏度过难关);卸载(心脏休息、即最大限定的减少心脏做功)的综合治疗原则,而不仅仅只是传统意义上单纯的药物治疗,使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最终度过难关。

采访中张海涛教授最后说:“我们部门始终贯彻‘护理安全’这个永恒的主题,并时刻遵循‘爱岗、敬业、求实、奉献’的医疗服务理念,严守患者生命的最后关口,还心脏病人一颗健康的心……”

专家简介

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介绍范文第4篇

8月12日晚,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开发区的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火灾,随后发生连环爆炸,方圆十几公里都受到了巨大冲击波影响。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记录,最先两次的爆炸间隔仅30秒,近震震级分别约2.3级、2.9级,分别相当于3吨和21吨三硝基甲苯(TNT)。

毫无疑问,这是一起因安全生产过错导致的事故,引全国各行业警醒。爆炸事故当前,天津的医疗行业以最快的速度、义无反顾踏上了考验火线。

医者使命 众志成城

“你很难想象,是什么样的力量,让这里昨天还高耸挺拔的建筑群今天就只剩下耷拉着的框架……”距离爆炸核心区最近的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泰达医院工作人员均向《中国医院院长》如是描述他们于次日凌晨抵达现场时受到的心理冲击。

在医务人员赶赴现场、布置前线医疗救援之前,医院内部早已笼罩在一片繁忙的救治情景之中。同样位于滨海新区的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相关负责人向《中国医院院长》介绍,爆炸声响起的瞬间,正驱车回家的院长刘晓程急忙调转方向盘,第一时间返回医院赶至急诊科,几名副院长也自发从家中赶到医院。

紧急事故牵动着天津全市医疗人之心。包括天津市第四医院副院长刘群在内的几家医院领导在当晚即得知了消息,他们心急如焚、彻夜未眠,始终协调、调派多名烧伤科主任前往第五中心医院及泰达医院参与医疗救治工作。许多人连夜租车赶回天津救援,回津后顾不上吃饭休息,毅然投入到紧急救治伤员的工作中。

启动突发事件紧急预案,调拨院内储备库的全部急救物资应急,各科室人员迅速向急诊科集结……就在这一夜,位于天津滨海区的几家医院全部进入了应急状态。

医疗全行业受牵动。13日早7时许,由国家卫生计生委调派的第一批共7名国家级医疗专家团队抵达天津,他们迅速深入各伤员收治医院,指导并协助开展伤员伤情评估和危、重伤员医疗救治工作。13日上午及下午,又有两批国家级专家抵达救援一线。

截至8月13日早上6点,距离爆炸地点较近的泰达医院共接治了431个伤员,多为附近居民,其中收治住院的有60多人。自8月13日凌晨开始,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当天陆续接诊伤员112人,收住重症监护室7人。

践行医者使命,舍小家、顾大家。值得一提的是,滨海区几家医院员工的居住地就在爆炸地点附近的小区,有的距离爆炸发生地仅600米,房屋均不同程度受损。但出于医务工作者的本能,在爆炸发生后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到医院去。

13日清晨,天津市血液中心员工全员提前到岗,抽调人员增开采血点,加班加点组织义务献血,及时分离血液成分,积极备血供血,街头采血工作人员和检验人员每天工作直到深夜。据统计,仅8月13日,全天接待献血者1673人,采集血液1982单位(近40万毫升)机采血小板186个治疗量,预约登记献血者近千人。

最复杂伤情的应急医疗事件

如此大规模的医疗资源集结,从专业的角度出发,这是一次怎样的应急医疗事件呢?位于天津的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武警医院”)副院长韩惠娟向《中国医院院长》转述爆炸事件发生后,随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的医疗队到津指导危重伤员救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夏照帆和盛智勇对此次医疗救援的总结,“这是建国以来应急医疗实践中,面临最为复杂病情的一起事件。”

“较严重的伤者,面临有爆震伤、化学伤、中毒等因这起事故的特殊性导致的情况,爆震伤中又分外部烧伤、创伤以及内部骨折或内脏受损的情况。而较普遍的伤情,如普通烧伤、创伤之外,又有中暑、热射病、皮肤病等情况。”韩惠娟介绍,错综复杂的病情给现场和后方的检伤分类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作为天津乃至全国救援医学的排头兵,武警医院相关团队长期活跃在国内、国际的应急医疗救援一线。2011年,由该院院长侯世科领衔的救援学科被评为“全军重点学科”。2013年,灾害应急救援实验室高分通过全军重点实验室评估验收,心理救援队被国家红十字总会定格为国家级心理救援队。

此次天津滨海新区爆炸属于发生在医院家门口的事件,“武警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在13日上午11:30全部归位,并依照上级指示向爆炸现场派出了‘车载医院’”,韩惠娟补充介绍,“车载医院”适用于中等规模的医疗救援,包括50人编制的专业医疗队伍以及5辆核心车组。

“我院的现场救援医疗组在塘沽核心区驻扎了共15天,主要任务是现场的检伤分类和一些紧急的救命手术处理;服务对象包括负责爆炸救援的武警部队官兵和负责现场清理的工作人员。”韩惠娟表示,现场保障这一块以外,院内救治是另一大工作版块。

一些受伤居民慕名自发前来,加上“120”急救车送过来的和对口负责的消防官兵,武警医院在13日面临了大批伤病员骤然涌入的情形。“300多名伤员在2小时内涌入医院,医院本身还有千余名住院患者,短时间内构筑合理的就医秩序成为当务之急。”韩惠娟回忆说,“医院紧急启动了院内应急预案,设置了几大块紧急救治区域,应对批量患者涌入,根据伤情不同,分门别类分到不同的区域进行救治。”

8.12事件中,武警医院共收治900多名住院患者,其中包括30多位重度烧伤患者。病情的复杂与疑难给院内救治带来了挑战,韩惠娟介绍,“爆炸事故伤员身体不仅受到烧伤损害,还有冲击波的损害,属于复合伤,治疗情况比较复杂。比如有的伤者要考虑肺水肿病情下的皮肤外伤用药医治等;针对血氧压低等病情,要利用利尿处理等方法……不断会诊、不断改进方案,医务人员尽最大努力减少患者因伤致残的情况。”

科学布置后续救治体系

天津市卫生计生委的官网显示,截至8月20日,全市共有25个医疗单位、4000余名医护人员奋战救治一线。爆炸发生近10天后,截至8月22日下午,全市各医院收治的住院患者中只有20%得以治愈出院。

治疗周期长是韩惠娟总结的本次爆炸事件医疗救治的另一特点,“一方面,来自爆炸现场的烧伤患者较多,由危化品持续燃烧引发的呼吸系统疾病、耳鼻喉疾病患者多,决定了治疗周期比较长。另一方面,危化品爆炸引发的次生灾害,如对金属镁、钠等爆炸残余的燃烧物处理中,容易产生新的伤情。”

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介绍范文第5篇

[关键词]护理质量;胶质瘤;心理状态;康复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39.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2(b)-0191-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nursing quality on the recovery of glioma patients.Methods 120 patients with glioma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6,they were divided into nursing group and control group,6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contents,the nursing group patients were used high-quality care mode.The scores of nursing satisfaction,SDS score and SAS score of different nursing content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the nursing group was 98.3%,and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70.0%,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Key words]Nursing quality;Gliomas;State of mind;Rehabilitation effect

近年恚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临床上各类疾病发生率显著上升,其中脑胶质瘤的发生率增加明显[1-2]。由于该疾病发病部位特殊,给临床诊断治疗过程较大困难。患者多采用放疗、化疗联合手术治疗方法,治疗后由于病情较为严重且治疗手段的损伤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部分患者甚至产生排斥等情绪[3-4]。有研究显示[5],治疗过程中采取积极的护理应对方式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救治过程中的负面情绪,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本次研究为探讨护理质量对于胶质瘤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影响及效果,以我院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订制不同的护理内容,分析不同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男性69例,女性51例;年龄21~67岁,平均(47.2±10.3)岁;经初步诊断,所有患者均为单侧病灶,肿瘤形态均为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为(30.0~32.2)mm×(42.7~44.8)mm,平均(31.5±1.3)mm×(43.0±1.1)mm。将所有患者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脑胶质瘤的相关治疗,完成治疗护理内容后接受临床护理质量评估和调查。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发病情况、病程、身体状态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选取标准

①本次研究患者诊断结果符合WHO颁布关于脑胶质瘤标准,入组患者均确诊有脑胶质瘤;②排除患有肝脏、心脏、肾脏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的患者;③排除患有精神类疾病患者,所有选取对象均意识清楚,有自主能力;④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表示对研究内容充分知情并自愿参与,同意坚持并完成治疗过程;⑤诊治过程中未发现肿瘤细胞脏器转移,患者身体状态较好;⑥所有研究内容均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6-8]。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护理内容,护理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模式[9-10],具体如下。

1.3.1医患关系建立和维持 本研究责任人员分为医疗组和救护组,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配后形成固定的医疗团队。根据组内患者情况,分配固定的医疗团队向固定的患者提供救治和护理服务。医疗团队内设置固定的队长,负责队内任务分配和责任划分。队长负责与患者进行沟通和协调,加强医护之间以及医患之间的合作,强调医疗科研团队的合作。在进行患者资料收集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介绍收集内容和资料使用。在整理资料时,护理人员应与医疗人员进行沟通,对资料中相关问题进行确认和讨论,分享相关科研收获。

1.3.2实现医疗团队合作式查房 本研究中实行早晚查房,查房人员组成包括医疗团队队长、研究内主治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等。时间固定为每天早上7点30分以及晚上8点整开始,主要内容包括了解患者今日治疗内容和身体情况,与患者进行医疗内容及心理调整交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救治、护理内容的调整和执行。若出现特殊患者则邀请其他科室医师及科室主任参加病例救治讨论。

1.3.3患者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 临床研究显示,脑胶质瘤患者患病后心理活动较其他疾病患者更为复杂和频繁,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概率更高,因此在进行该类患者健康教育时,应更为谨慎和个性化。重点应放在对患者自身焦虑情绪的缓和以及对患者疾病知识的普及方面,医护人员在执行技术手段时,应对患者的医疗疑惑进行适当的解释,一方面降低患者的紧张情绪,另一方面能加强医患沟通,建立患者战偌膊〉男判摹

1.3.4针对胶质瘤患者护理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强化护理 由于胶质瘤患者承受手术、放疗以及化疗带来的身体上的各种不良反应,因此对胶质瘤患者的护理必须有很强的针对性。针对化疗的胶质瘤患者要向其详细介绍化疗方案以及可能产生的各种不良反应,使化疗的患者消除恐惧以及厌烦的心理,并能积极配合治疗。

1.4评价标准

所有患者完成临床治疗以及相应护理内容后,医护人员要对患者以及家属做满意度调查,以匿名调查问卷形式对护理满意情况进行统计。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等级,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例数/总例数×100%。针对脑胶质瘤患者进行临床症状评价,具体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比较护理质量的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采用ECOG身体状态评价系统对患者身体状态进行评分,比较护理质量的不同对于患者自身康复情况的影响[11-12]。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情况的比较

护理组患者满意度为98.3%,对照组满意度为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SDS、SAS评分的比较

护理后患者心理状态较护理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护理后护理组SDS、S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护理后身体状态评分的比较

护理组患者护理后ECOG评分为(1.5±0.4)分,对照组护理后ECOG评分为(2.3±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28,P

3讨论

脑胶质瘤大多缓慢发病,自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一般为数周至数月,少数可达数年。恶性程度高与后颅窝肿瘤病史较短,较良性的或位于静区的肿瘤病史较长。肿瘤若有出血或囊变,症状会突然加重,甚至有类似脑血管病的发病过程。脑胶质瘤的临床症状可分两方面,一方面是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复视、精神症状等;另一方面是肿瘤压迫、浸润、破坏脑组织所产生的局灶症状,早期可表现为刺激症状如局限性癫痫,后期表现为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如瘫痪。

有研究表明,胶质瘤患者在围治疗期多具有恐惧、抑郁、焦躁等多种负面情绪,给治疗和护理带来较大的困难[13]。在进行患者基本情况调查后,本研究显示,护理组患者的护理内容基本从护患关系的建立、查房模式的改善、胶质瘤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以及相关可能发生问题的准备等多方面进行准备和实施,针对性改善患者上述情况。

通过护理内容的实施,对护理效果以及患者自身身体状态康复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发现,护理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患者心理状态(SAS、SDS评分)方面具有较大改善(P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模式能给患者提供比较高的护理质量,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其依从性,明显改善患者心理以及身体状况等康复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张运香.额叶胶质瘤显微手术8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4,6(14):85-86.

[2]范艳竹.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外科胶质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36):4354-4355.

[3]蔡卫新,尹志科.胶质瘤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36):4345-4348.

[4]刘丕楠,杨智君,王振民,等.胶质瘤的综合治疗及围术期护理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36):4341-4344.

[5]杨秀云,赵蕊,范艳竹,等.低级别胶质瘤静脉化疗的护理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36):4358-4360.

[6]刘燕舞,黄健.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对提高胶质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2(3):141-142.

[7]吕艳红.胶质瘤术后患者采用无缝隙护理对缓解化疗疲劳及提高生活的作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5,4(9):122-124.

[8]陈烨,刘耀华.舒适护理在显微手术治疗额叶胶质瘤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7):169-172.

[9]林育敏,陈荣娇.心理护理干预对胶质瘤术后癌因性疲乏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4,7(15):188-189.

[10]涂小妹,吴静.额叶胶质瘤合并癫痫的临床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12):3440-3442.

[11]赵丽丹.胶质瘤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的护理现状[J].当代护士,2016,(6):13-15.

[12]任琳,任学芳,郎黎魏,等.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胶质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3,28(6):19-21.

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介绍范文第6篇

【摘要】目的 建立以病友团体为基础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观察患者对其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及其效果。方法 将加入糖尿病协会的6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6个小组,每组12例。成立研究小组、骨干老师培训、集体学习及分组讨论的健康教育模式。分别于教育前及教育后比较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自护行为及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 教育后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度明显高于教育前(P<0.05);糖尿病控制自我效能评分较教育前明显提高(P<0.01);空服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显著低于教育前(P<0.01)。结论以病友团体为基础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能提高患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改善自护能力,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糖尿病病友团体;健康教育;学习;效果

糖尿病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和关键,它对糖尿病的控制和管理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以改善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1]。病友团体是促进健康自我管理的有效方式,可以帮助慢性病病友,促进健康的自我管理[2]。本研究旨在探讨通过建立以病友团体为基础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2010年3-9月,以方便取样法选择某三甲医院糖尿病科出院的糖尿病病友团体76例为研究对象。入组条件:确诊为Ⅱ型糖尿病6个月以上;意识清楚,无听视觉及语言障碍;无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及精神疾患;知情同意,自愿参加。符合条件共有76例,因个人因素不愿加入者4例,实际纳入者72例。分成6组,每组12人。其纳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见表1。

1.2方法

1.2.1 教育方法

1.2.1.1成立研究小组:小组成员共20名,包括医疗团队8名(主任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2名及护师3名)以及糖尿病病友骨干12名。研究者为医疗团队成员之一,担任团队的辅导员,负责项目的设计、执行及病友干部的培训;病友骨干负责在计划执行中带队小组活动、动员病友参加、经验分享与示范、主动关心病友、组织讨论及寻求资源等。教育时间为6个月。

1.2.1.2举办病友骨干培训班:挑选饮食行为做的较好、有能力及热忱帮助其他病员者担任骨干老师,培训骨干老师,使其成为组员的表率,并担任日后激励及辅导病友的角色。时间为4周,每周四下午进行,内容包括:理论讲授、饮食指导(现场活用食物代换)、运动指导、血糖监测、药物指导及胰岛素注射。最后一次有1小时的讨论会。

1.2.1.3举办二次糖尿病病友大会:第一次是将纳入研究对象的72名患者全部参加,由辅导员主持。大会内容包括①介绍活动的目的、计划及执行程序。② 分组 依成员居住的区域分组,如东区1组、北区1组等。共分为6小组,每组12人,每小组设组长和副组长各1名(为骨干成员),负责激励和促进病友间相互帮助,以达到正确执行计划的目的。③进行教育前的问卷调查及代谢指标的测定。第二次是各组组长和副组长举办,主要内容是由组长自我介绍及介绍本组的其他成员,增加彼此的认识度,增进病友对团队的认同感;了解本组成员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及目前的病情状况,相互交流。

1.2.1.4 集体授课和分组讨论:每月1-10日之间组织所有糖尿病病友集体授课,共4次,内容为糖尿病相关知识。20-30日之间由组长及副组长组织本组患者开展形式多样糖尿病病友共识营活动,共4次。同时组长及副组长针对每一病友的具体情况,运用家访或电话给予关心帮助,纠正病友错误的观念及不规范的治疗行为和生活方式。

1.2.2评价方法

1.2.2.1 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患者的糖尿病知识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知识、饮食知识、运动知识、用药知识、自我监测、并发症相关知识等。共25题,每题4分,共100分。得分越高,说明对糖尿病知识掌握度越高。分别在教育前及教育后进行调查。

1.2.2.2糖尿病控制自我效能:糖尿病控制自我效能量表:王景璇等[3]翻译了Hurley等研制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处理的自我效能量表(Insulin Management Diabetes Self-Efficacy Scale, IMDSES)测得Cronbach’s a 系数为0.82,重测信度为0.85.该量表由6个维度、26个条目组成:饮食控制6个条目、规律运动4个条目、遵医嘱用药3个条目、血糖监测4个条目、足部护理5个条目、预防及处理异常血糖4个条目。该量表已在国内多次使用,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4]。.采用Likert5点计分法:1分为完全没有把握;2分为有二三成把握;3分为有五成把握;4分为有七八成把握;5分为完全有把握。分值越高自我效能就越好。分别在教育前及教育后进行调查。

1.2.2.3 代谢指标的测定:血糖(BS)、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三酰甘油(TG)、体质指数(BMI)、腰围(WC)。 分别在教育前及教育后进行测定。

1.2.3 统计学方法:所有资料均经SPSS12.0进行统计学处理,评价指标结果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72人中以男性46人(63.8%)为多;年龄在31-86岁之间,平均为64.2±12.6岁;教育程度以小学及初中居多(47.2%);糖尿病病史在0.6-26年之间,平均为12.3±6.5年;治疗方式以口服降血糖药者居多(75.0%);其具体资料见表1

2.2教育前后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比较(x±s):患者教育前糖尿病知识的总分为(71.34±17.65)分,教育后糖尿病知识的总分为(85.78.34±12.39)分,即教育后明显优于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教育前后代谢指标的比较:患者教育后的代谢指标明显优于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教育前后患者糖尿病控制自我效能的比较:患者教育后糖尿病控制自我效能总分及各分项分均优于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有研究报导[2]病友团体应具备的功能为①给予支持;②传达信息;③归属感;④健康行为重塑;⑤相关权益的争取。本研究通过以糖尿病病友团体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率,代谢指标保持稳定,自我效能得到改善。即教育后明显优于教育前(P

参 考 文 献

[1] Cochran J, Conn VS. Meta-analysis of quality of life outcomes following diabetes self-management training[J]. Diabetes Educ, 2008,34:815-823.

[2] Lee Y C. The application of support groups in the promotion of diabetes health self management[J].Counseling and Guidance. 2008,266:51-61.

[3] 王景璇,王瑞霞,林秋菊.门诊诊断初期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照顾行为及其相关因素之探讨[J].护理杂志,1998,45(2):60-73.

[4] 王君俏,刘明.成人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护行为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30-32.

[5] Brown S A, Garcia A A, Kouzekanani K, et al. Culturally competent diabetes self-management education for Mexican Americans[J]. diabetes Care,2002,25(2):259-268.

[6] Deakin T, Mcshane C E, Cade JE, et al. Group based training for self-management strategies in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 Evidence Based Nursing.2005,8(4):111-120.

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介绍范文第7篇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救治上海外滩踩踏事件18名伤员纪实

王泽锋

跨年夜,上海外滩笼罩在悲伤之中。2014年12月31日晚11时35分许,上海外滩广场发生群众拥挤踩踏事件。上海市卫计委新闻发言人邬惊雷1月1日在长征医院举行的集体采访中表示,截至1月1日中午11时,踩踏事件中已造成36人死亡,47人受伤。除7人因轻微伤离院外,其余40人在院治疗,已查明身份的33人。伤员以年轻人为主,男性12人,女性28人,重伤13人,轻伤27人,分别收治在长征医院、市一医院、瑞金医院、黄浦区中心医院。会上,长征医院院长郑兴东也介绍说,该院共收治外滩踩踏事件伤员18名,其中重伤6名。目前,重伤员中尚有3人未脱离生命危险。

截至2015年1月3日,长征医院胸心外科主任王志农教授已经不眠不休60个小时了。

他所在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位于上海南京路,是距离外滩出事地点最近的三甲医院,加上又是全军急救医学中心和上海市创伤急救中心,因此该院成为此次踩踏事件伤员的重要救治基地,前后收治了28名伤员,也是本次收治人数最多的医院。

1月1日零时15分,长征医院收治首位伤员

长征医院影像科的一名医生施晓雷恰好参加了这次跨年倒计时活动。

当时,施晓雷和同事正顺着人群慢慢往北挪的时候,突然从后方传来喧闹声,等走近一看才发现路障后躺了一个人,有警察正在做胸外按压。

施晓雷和同事以医务人员的身份进入隔离栏协助警察抢救,由于光线缘故,看不清伤者的脸色及瞳孔,但呼吸和颈动脉搏动已经无法探及。施晓雷赶紧把伤员抱上一辆可能是临时征用的面包车,在两名警察的陪同下向医院疾驰,后来又加入了一辆警车开道。一路上,施晓雷和同事还有一名警察轮流给伤者做心肺复苏,另一名警察随时与外界联系,中途施晓雷还给值夜班的同事打电话让他通知预检准备接人,当时是零点十五分。

这个伤者,成为长征医院收治的首位伤员。

回到医院后,一路开辟绿色通道抢救,但最后这个伤者还是去世了。没能把病人救回来,这令持续抢救的施医生和同事十分失落。

根据上海卫计委公开的信息表明,8分钟救护车已经到达现场。同时,上海市卫计委紧急通知长征医院:马上会有大批伤员到达长征医院救治。

凌晨1时左右,抓住要害比及时抢救更重要

接到医院总值班员卢良庆副院长的报告后,长征医院院长郑兴东果断下达命令,并迅速成立由他任组长的伤员救治指挥小组。

“迅速判定生命体征!”1时18分,一名处于昏迷状态、全身多处出血点的极重度伤员被送至医院,急救科副主任单红卫迅速带领身边医务人员展开急救。 量血压、吸氧、输液、监护心电・・・・・・一个个动作紧张有序展开。同时,医教部陈羽中副主任迅速组织赵学维、单红卫、李文放、黄承光等6个科室专家进行会诊,准确判定该伤员为创伤性窒息、休克,并继发性脑损伤、肺挫伤,生命垂危。

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决不放弃!专家们精心制定一套救治方案,多种治疗手段同时运用,经过4个多小时紧张救治,终于把这个叫张世宏的小伙子从死神手上夺了回来。

急救,这里牵动着无数人的心!虽然抢救十分劳累,但不少医务人员在完成救治后主动帮助伤员联系家人亲友,用自己的手机帮他们报平安,让伤员们十分感动。

40位专家接力救治18名伤员

截至1月1日8时,长征医院收治了18名伤员,其中6人为重度以上伤员。在紧张的急救后,18名伤员被分别送到神经外科、胸心外科等科室。其中3名极重伤员被送入重症监护室・・・・・・・・

由此,一场医生与死神抢夺生命的接力赛又在长征医院上演。

“全力以赴救治伤员”。外滩踩踏事件发生后,如何千方百计减少因伤死亡,是摆在长征医院医务工作者面前的头等大事。

1月1日下午4时,长征医院社工部接到胸心外科主任王志农教授的电话,原来有位来自马来西亚的女伤员不愿意配合治疗,总是自言自语,希望医务社工提供支持。医务社工计芳了解到,女伤员小黄今年20岁,与表妹到上海游玩遭遇踩踏事故,病情稳定,但情绪一直不稳定。计芳立即赶到病房,向小黄介绍了自己。对方沉默5分钟后突然用英语说:“你是一个社工,我知道社工是做什么的。”这句话拉近了两人的距离。计芳适时进行评估后,建议马上邀请心理科专家会诊。当天晚上8时,心理科主任柏涌海教授领衔的专家团队及时介入干预。1月2日9时,王志农又给计芳打来电话,原来是小黄希望计芳过去陪她聊聊天。

除了用专业知识对病人进行心理的治疗,医务社工还关注病人家属的需要。18岁的小张来自宁夏,是长征医院收治的踩踏事故伤员中伤势最严重的,目前还躺在重症监护室。小张父母在农村,还不知道儿子的情况。考虑到小张的母亲刚动了手术,医务社工罗磊和小张在浙江嘉兴务工的姐姐一家联系,让他们到上海来陪护弟弟。在沟通过程中,罗磊了解到,小张姐姐家境贫困,在上海陪护弟弟有经济困难。通过爱心人士帮忙,罗磊在医院附近为她找到住处,解决了后顾之忧。

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介绍范文第8篇

心血管疾病是临床多发病及常见病,病情重、责任大、抢救多及高死亡率,使心血管内科病房的护理工作中的护理人员易紧张疲劳而心理压力最大。而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会使护士产生工作疲惫感,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1]。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情况,现汇报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析本院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40例,年龄22-55岁,平均年龄(30.7±5.3)岁;护龄1年~24年,平均护龄(7.2±4.3)年;其中本科6人,大专12人,中专学历22人;主管护师4人,护师15人,护士21人;同时选取其他科室护理人员40例,年龄2.1~53岁,平均年龄(31.1±4.7)岁;护龄1年~22年,平均护龄(7.6±3.3)年;其中本科7人,大专14人,中专学历19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13人,护士22人。对其进行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1.2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以心血管护理工作相关的心理层面的相关问题为主,评价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心理特点、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将40例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设置为观察组,40例其他科室护理人员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焦虑、抑郁症等心理状态。

1.3疗效评定方法

评定项目:所有患者采用汉密顿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评定焦虑、抑郁评分及汉密顿生活满意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在抑郁评分、焦虑评分与汉密顿生活满意评分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3讨论

3.1引发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心理压力的原因分析

3.1.1工作量大

心血管科收治的患者多数病情较重,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且多为中老年患者,反应迟钝,不能较好地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正常的疾病救治。同时心血管内科患者病情较重,护理人员需要做的护理工作要求较高,需要应用和维护保养较多的仪器,如微量泵及多个心电监护仪等,护理工作繁琐、劳累,还常需值夜班,在遇到紧急事件时,需随时到岗,护理工作可控制性和可预测性程度低[2]。故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长期处于超负荷的脑力和体力压力下。

3.1.2紧张的工作环境

心内科患者病情危重复杂、预后不良易引发突发呼吸、心跳骤停,工作环境极其紧张;同时患者及其家属因病痛折磨,易对护理人员脾气暴躁,无理指责。加上患者危急、濒死、昏迷、死亡现象的刺激,患者痛苦叫喊声,家属的哭叫与抱怨等。以及各种仪器如监护仪、呼吸机、吸痰器、除颤仪等的报警声,均导致工作环境十分紧张,易导致护理人员心理紧张,伴发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研究报道,职业紧张影响情感状态,智力活动以至于发生情绪障碍[3]。护理人员得不到理解、感到威胁或感情受到伤害,使护士陷入精神困境[4]。

3.1.3高风险压力

心血管内科的护理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如心内科患者的病情复杂,稳定性差,变化较大,常合并并发症。而患者及其家属常会对治疗有较高地期待,对于病情的反复、恶化、复发不能够接受,将责任归咎于医务工作者身上,对治疗护理产生不信任,导致纠纷。这种风险使得护理人员的压力明显增加。同时一些患者不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导致护理人员受到上级的批评,均会加大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

3.2应对措施

3.2.1和谐工作环境的建立

首先要加强医患沟通,要患者入院初期,即需要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患者的相关病情,介绍相关的治疗方案、效果预测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同时介绍医院的规章制度,阐明按章操作的必要性,以确保护理工作的实效性。与患者建立和谐有效地沟通方式,对于有语言障碍的患者,可以通过沟通卡、图片的方式进行沟通,使得医患关系和谐,从而可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

3.2.2自我心理压力调整

完全没有压力的工作环境是不存在的,作为心血管内科的护理人员,应充分意识到工作中的压力,积极应对压力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学会自我放松的技巧,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加强与人的沟通,遇到问题时积极与领导和同事沟通,排遣心中的压力,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培养积极的工作生活态度,调节情绪,放松精神,以形成愉快的心理气氛。以提高个人对心理压力的应对能力。

3.2.3减轻工作强度

护理人员出现压力较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即为工作强度较大,此时应配置足够的护理人力。工作强度大则导致心理压力超负荷、身心疲惫,增加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医院管理层要尽量保障护士与患者的比例,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

3.2.4提高了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