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文关怀建设

人文关怀建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人文关怀建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文关怀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制度建设 人文关怀 情感管理

学院在建立一个新系之初,可谓艰难起步、百废待兴之时,大都会碰到诸多困难,如资金缺位、人才缺失、技术薄弱、上下、内部关系不顺畅、发展规划不明朗等。这其中,人的问题是第一关键的问题。系主任必须认识到,一流的系部必须有一流的教师群体,有一流的管理激励制度,有一流的人文工作氛围。

一、建章立制,教师管理有章可循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新系不论规模大小、等级高低,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加强建章立制,定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加强教师管理,建立健全教师管理规章制度是促进新系民主化、科学化的需要,是促进新系教师良性竞争的需要,有利于挖掘教师潜能,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实现教师最优化发展,从而促进新系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有理有据对教师进行管理

学院制定的相关教师管理制度是新系教师管理制度的依据,新系不仅要认真贯彻这些制度,还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内部的规章制度,对教师进行民主化、科学化的管理。新系可能规模不大,但工作内容繁杂,包括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是一个在院级管理之下的又相对独立的部门,具有一定的自。一定的自有利于系部改革分配制度,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搞活系部。为了完成好各方面工作任务,使整个部门正常运转,新系必须高度组织起来,建立良好的秩序,迫切需要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机制与制度,使教师内部有共同的行为规范,为人处事有规可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按制度办事。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理顺新系内部的关系

规章制度是协调系内各种关系的基石。用规章制度协调系内之间的关系,使大家各司其职,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不必遇事就要请示汇报和开会讨论,可以避免文山会海和扯皮与摩擦,从而大大节省系主任的时间和精力,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一套健全、合理的规章制度,规定了各类人员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都有一定之规,教师都清楚并执行,这就可以保证各项工作有序、顺利进行。

二、日常管理中采取刚柔相济,体现人文关怀

制度是刚性的,一旦定下来就适用于全体教师,对事不对人,无人情可讲,这容易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尤其是上下级之间的不信任和冷漠,这对于新建系部是要命的缺陷。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执行刚性制度中更要增加柔性成分,体现人文关怀。

1.制度的内容要彰显人性化特征

规章制度的建立,应淡化惩罚,注重激励,以调动积极性,挖掘潜能,鼓励教师思想解放、精神自由和个性张扬为原则,以促进教师的发展和系部工作的发展为前提。教师激励制度宜粗不宜细,鼓励教师多工作,多贡献,少推诿;教师工作约束制度应适度灵活,采取民主集中制确定内容,执行起来阻力小;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制度应突出专业性和可操作性,体现出多劳多得、多能多得,奖勤罚懒、奖能罚拙的原则;教师福利制度因涉及学期和年终奖励、评优评先等内容,宜重视人性化管理细则,既考虑考评结果,又参照平常表现和教师的健康状况。制度的人性化,可以减轻教师被约束、被控制的感觉,代之被尊重、被信任的心理感受。这不仅增强了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且就制度本身而言,也更具可行性、科学性和权威性。教师执行起这些采纳了自己意见的规章制度来,自然就会少了许多抵触的情绪。

2.对教师进行情感管理

情感管理就是管理者以真挚的情感,增强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思想沟通,想方设法满足教师的不同层次的需要,做到尊重每一位教师,发掘每一位教师的潜能,激励每一位教师实现人生价值,进而形成和谐融洽的学习和工作氛围的一种管理方式。

礼贤下士、公正严明的领导,最具感召力和影响力。系主任不能依靠由职务、权力等构成的制度化的尊严进行管理,而应以自身的品德和人格魅力服人,树立起人性化的威望。因此,系主任必须通过管理中的情感投入,建立起平等、民主、宽松的上下级关系,使教师们真正接受你的人文管理。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系主任若能通过人文管理实现“师为知己者劳”,则上通下达,效率高,内耗小。怎样使教师把你视为知己呢?最根本的是在关心教师上下功夫。

关心教师首先要任人唯贤,用人所长。对于教师间不同的个性、特长、能力、气质等系主任不应加以压制或试图改变他们,明智的做法是科学地加以整合,把每个教师的个性特点、能力专长整合成群体的综合素质,作为宝贵的校本课程资源加以利用。力求做到人尽其才,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

关心教师还应关心教师的个人问题和家庭生活。首先,系主任应做到“有好处,让着点;有责任,揽着点。”对待评优评先、晋职加薪,系主任应做到公正无私,先人后己。对待系部工作的某些失误,系主任不能把责任下推,应勇于承担责任。其次,是要关心教师的生活,把教师的冷暖放在心上。节假日要适度举行教师集体活动,教师生日时为其送上最诚挚的问候和祝福。教师生病、教师直属或隔代家属病、逝,系主任要上门慰问。系主任多与教师聊天谈心,设立教师意见建议箱,让教师有话敢说。帮教师子女读书、求职出谋划策,寻找门路;及时探望生病住院的教师;资助家中发生重大灾难的教师,必要时发动教职工给予援助,让受灾者感受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等等。人文的关怀如春风化雨,让教师心田得到滋润的同时,产生对领导者的向心力。

正如一首顺口溜“你若把我当人看,我愿把自己作牛看;你若把我当牛唤,我就什么都不干。”可见,在系部管理中,关心、理解、尊重每一位教师,是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关键所在,也是系部管理工作成败之所在,更是系部蓬勃发展的生命力之所在。

参考文献:

[1]肖川.现代教育思想精要.开明出版社,2006.

[2]陈勤.浅论科学发展观统御下的科学管理观.Journal of Us-China Public Administration,2006,(05).

[3]吴洪敏.浅谈教师素质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中国教育教学研究,2004,(06).

[4]吴秀娟.校长应该具有现代的教师观.中国基础教育网教坛之声.

人文关怀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思想政治工作应对当前心理问题多发多态的必然选择,是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的客观要求,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1]

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和谐,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尤为重要。

一、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看加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紧迫性

大学时期是人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大学生面临许多人生发展的重要课题。学习、交友、恋爱、就业、成长等种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的压力源,影响心理健康,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影响其成长与发展。教育工作者要思考怎样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在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矛盾与冲突、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维护心理健康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师生关系问题

教育的本性是人文的,以师生关系为主的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实施教育活动的必要保障。建立“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情感交融、协力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对构建和谐校园、实现和谐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教师更加注重对大学生注入科学的精神、理性的思维,而容易忽视或缺乏人文与情感的融和。这是导致师生时空距离、心理距离的主要原因。我们应该加强高等院校精神文化建设,为先进优良的物质文化功能的最终实现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保证。

(二)大学生厌学问题

大学生的厌学现象在高校中较为突出,这既不利于良好校风、学风的建设,也不利于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等教育要分析大学生厌学现象,探究解决大学生厌学问题的对策,从多方面入手,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策略,实行综合治理,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三)大学生网瘾问题

随着网络的迅速扩张,网瘾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一些大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导致的一系列负面问题,如网恋、游戏狂、旷课、成绩下滑等,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关注、研究大学生网瘾形成的原因和对策,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意义。 转贴于

(四)贫困生问题

我国高校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家长揪心、学校担心、学生忧心的普遍性的社会问题。与其他的大学生相比,贫困大学生有许多优秀的品质,但家庭贫困也造成了部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失衡,这部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精神压力大、在困难面前持消极的态度、强烈的自卑意识和失落感、人际关系不适应等等,这些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指导。教育他们正视现实,培养自我抗挫折的能力,帮助高校贫困生树立劳动观念,自尊、自立、自强,讲求诚信,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取得人们的理解和尊重。

(五)大学生就业问题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社会调查所的一项调查显示,75%的大学生认为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就业。50%的大学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没有目标;41.7%的大学生表示目前没考虑太多;只有8.3%的人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充满信心。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樊富珉教授认为,中国有69%—80%的大学生对未来没有规划、就业时容易感到压力。

基于上述情况, 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二、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若干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领导,深化认识,切实树立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理念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学校教育教学各部门团体。因此,需要各部门在思想认识上,牢固树立“和谐心理”的理念,强化公益意识,将心理健康工作纳入到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各个组织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加强部门合作,在校园提倡“和谐心理、和谐社会”理念,消除师生对心理问题的片面认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是整合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善于协调关系、整合各方资源,做到四个结合,即: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工作相结合,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咨询中心与有关职能部门密切合作,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心理健康教育合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二)注重大学生心理疏导,构建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建立包括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的多途径、多渠道、多层次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机制。通过监测、评估和预警,做到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时干预、有效控制,帮助大学生达到心理和谐。 [2]

我们要积极推动大学生的心理和谐建设,努力探索在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方式方法,努力营造培育和谐心理的氛围,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和人文环境保证。

参考文献

人文关怀建设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医院工会 思想政治工作 人文关怀

近几年我国医患双方的维权意识显著提升,逐步加剧了医患矛盾,医患纠纷案件数量也与日俱增。有的医务人员对待患者态度恶劣,工作中不够耐心和细心,这是当前医患矛盾的主要致因。医院只有从整体上提升医务人员的素质,促使医务人员端正服务态度,并要在医院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中应用人文关怀,才能真正解决好医患矛盾。

一、人文关怀在医院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

(一)改善医患关系,增强医患信任。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医务人员在医疗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因为少数医务人员对待患者态度较差,在医疗过程中对患者关怀很少,也没有耐心的给予指导,从而造成医患矛盾的出现。由于患者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医患矛盾日益凸显,医患纠纷案件数量也逐步提升,所以医院如何提升工会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而将人文关怀融入到医院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中,能够切实转变医务人员的工作态度,促使医务人员对患者关怀意识的提升,从而让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建立较强的信任感,这样医患关系才能得到转变,并妥善解决医患矛盾。所以,医院工会要将思想建设的职能作用体现出来,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教育,为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打下基础。

(二)赢得患者信任,提升治疗效果。

如果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存在着不理解或不信任,则会影响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并降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而在医院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中应用人文关怀,确保全体医务人员人文关怀意识增强,能够逐步提升其工作效率,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服务[1]。这样一来医务人员会给予患者更多关怀,并为患者耐心的讲解病情与医疗不确定因素,能够为某些医疗决策的制定争取宝贵的时间,减少治疗周期。此外,还能够促使患者主动配合,提升医疗效果,患者在感受到来自医务人员的关怀时,能够更加信任和支持医务人员,并积极配合治疗,不仅提升了治疗效果,还有效缓解了医患关系。

(三)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和谐社会。

面对着我国越来越紧张的医患关系,以及医疗纠纷案件的普遍性,医患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主要矛盾之一,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影响很大。因此需要在医院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中应用人文关怀,切实增强医务人员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意识,这样有利于医患关系的改善。只要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社会才会更加稳定,并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人文关怀在医院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对策

(一)工会职工思想建设中应用人文关怀。

只有加强工会职工的人文关怀思想建设,帮助工会职工提升综合素质,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出人文关怀在医院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2]。一方面,工会职工应主动加强学习,正确理解人文关怀思想科学的内涵,充分认识到加强人文关怀思想建设的重要性,能够主动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建设;另一方面,由于医务人员一般有着较高的文化水平,所以在人文关怀思想教育过程中,应从医院职工实际特点出发,灵活采用各种有效的教育方法,并在实践工作中总结经验教育,以此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

(二)集体活动中应用人文关怀。

在医院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在开展集体活动时融入人文关怀建设,这是加强人文关怀建设的有效途径。首先,医院工会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关怀建设主题活动,让全体医务人员在主题活动中充分认识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其次,医院工会要采取会议、讲座、宣传板报等方式,加大人文关怀思想宣传力度,从而让医务人员把文化关怀内化为一种个人意识;最后,医院工会要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并将人文关怀意识渗透到整个活动过程,让人文关怀思想逐步转变为医院的一种集体文化。

(三)建立完善的人文关怀制度。

医院要建立完善的人文关怀制度,为工会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保障。首先,应建立完善的群众反映制度,并将制度落到实处,让医务人员及时掌握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其次,医院要建立完善的人文关怀网络,并在各个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渗透和贯彻人文关怀;最后,医院组织内部应建立完善的人文关怀制度,让组织与成员之间能够更加密切的进行沟通交流,从而更好的解决患者思想上的问题,确保患者的心理健康。

三、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医院工会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极大成效,处于这样的环境之中,也对医院工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在医院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人文关怀教育。此外医院要遵循平等的理念,将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上,以此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要注重提升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让人文关怀贯彻到整个医疗过程,为保持和谐的医患关系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人文关怀建设范文第4篇

城市的交通工程建设中真正做到人文关怀的融入,才能体现到城市的文明形象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同时城市交通的安全性也得到了提高。在进行交通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让城市交通工程管理者充分了解人文关怀的本质,增加社会决策的参与程度,提高城市整体服务水平,让城市交通工程使用者参与进来,一同进行城市交通的设计、组织以及运行。让人们了解城市道路设计的目的以及建设的方法。在进行交通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设计者要保证设计的具体多样性,针对于不同的类型采用不同的设计方式。不仅应满足城市的交通设计,还应反映社会不同层次人们对城市道路的需求,让他们知道城市道路从设计到建设反映出自己的心声,同时也多了一份责任。城市的景观美化,是展现城市交通工程建设与城市美景相结合,不同的设计理念其作用影响着多方面,同时环保节约也是城市道路建设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之一。

2城市交通工程的建设

城市交通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不但从设计理念上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理念,还要从节约环保上加强控制,如某些地区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只注重城市中心的建设,城市郊区的道路损坏的较为严重。另外,在建设的过程中对施工质量管理不到位,导致质量不过关,道路使用寿命短。这些问题的突出体现,我们应认真思考一下,如何把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好,让它成为城市中亮丽的风景线,成为人们心中的优质工程。我认为,首先要从工程建设有效管理入手严把施工质量,杜绝偷工减料现象发生,另外要做到节约环保,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材料有效的利用,及时的回收,不能随地浪费。工程用完的废弃物要及时处理不要乱堆乱放,以免造成环境污染。这样,城市交通工程建设才能更好的发展下去。

3人文关怀与城市交通

3.1在系统完整性上体现人文关怀。

完整、高效的交通系统是现代城市交通工程设计的重要原则,而人文关怀理念的注入,更能体现与交通保证系统的完整性相结合。在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建设的脚步不断加快,城市规模的建设扩大带来了更为广阔的生活空间区域,已相适应人们的生活的各方面的需求。同时人们的就业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性。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也带来了更大的交通出行压力。如交通拥挤、车辆堵塞等,公共交通系统是我国基础性公共事业,人们出行的保障。公共交通系统是城市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设施,要与其他不同的交通方式进行相结合,通过标准与细致化的设计,已保证交通出行工具可以更好的被人们所利用,减少出行成本,降低出行困难。在不同交通工具转换的公共场所,要配备清晰、准确的交通标识,给予出行者提供明确的交通出行信息。

3.2在道路交通设施上体现人文关怀。

在城市中,存在很多令人迷惑的道路交通标志,为出行人们带来了不少烦恼。比如,在某处交通施工建设时,就树立“施工路段”“、车辆慢行”或“注意安全”等字样的提示。这种现象在城市交通建设环境中经常被看到,这种简单安全防护措施,对人们出行的安全保障不够的。同时,也会引起出行的司机以及过路行人的情绪不满。所以我们在进行交通安全标志的设计上,要充分的体现对出行者的人文关怀,以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进行交通设施的分析与设计。从而设计出安全、标准、人性化的交通设施。交通设施还可以采用人性化的表达方式,比如“前方路段正在施工,给您带来不便,请谅解”,或是“为了让城市道路更加畅通,请您绕路行驶”。另外,在指示司机道路转弯时,要通过图解来提示司机进行转弯,体现良好人性化的服务意识,让司机感觉到交通出行的愉快。只有保证交通标志的人性化,才可以实现温馨出行,让司机从主观意识上自觉、积极的了解交通警示安全标志,更好的遵守交通法规。

3.3要从弱势群体的保护上体现人文关怀。

弱势群体是我国社会中的重要群体之一,需要全社会来关怀与爱护他们,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这也是城市发展中所必须关注的一项内容。在交通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不同方式的包容,关注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一个城市是否能展现出良好的人文气息,其中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包容性。对出行的司机包容、对过路的行人包容、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包容,这才是城市人文关怀的体现。而对于城市交通工程设施的使用对象中,靠步行,骑自行车等交通方式出行的人们还是占相当大的比例。他们的交通出行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在我国很多城市的主干道设计上,以双向四车道为主,如果汽车交通流量较大,中央分隔带就会被缩减,以增加车道数。部分城市在交通信号灯设计上,也通常把右转机动车、直行非机动车、行人放在同一的相位,这样对直行非机动车和行人非常危险,增加了交通事故隐患。所以我们要在交通工程设计上,要针对于上述问题进行行之有效的解决,保证弱势群体的交通出行安全。交通设计上要尊重不同出行群体的利益,使他们在出行的道路上相互更加的协调。在人行道设计理念上,要注重保护行人与非机动车的安全,要在人行道上设置专门白色斑马线作为行人等待区域,做好对行人的保护。在对于老人、儿童、残疾人出行上,要设置专门的无障碍通道,保证相关无障碍设施的标志清晰明确,提醒行驶司机以及行人引起注意,保证出行的安全。另外,在交通指示灯的设计上,要融入图解要素,帮助色盲以及不了解交通法规的人们了解如何安全出行。

4结论

人文关怀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理工科院校 人文关怀 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Reasons for lack of Humane Care in Colleg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tudents Education

Abstract Humane care is becoming the core philosophy of higher education, but because of many reasons of national policy-oriented factors, campus cultural construction factors,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ors as well as students own factors,part of the humanistic qual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 students is getting worse, so we must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students majoring in science education in the humane care and humane care to improve students' education, based on the reasons for the lack of humane care.

Key word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 humane care; reasons

1 国家政策导向因素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招生数量逐年扩大,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对科学知识的强烈愿望和需求,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批人才,提高了整个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但另一方面在高等教育办学规模扩大的同时,一些学校尤其是一些非重点大学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并没有跟上扩张的步伐。教学面积、生活面积、图书占有量的不足,师资力量的匮乏,教师超负荷的教学工作量,这些都直接间接地导致高校学生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缺失。

应试教育作为我国选拔人才最主要的方式,不论是升学还是求职考试基本还是唯一的方式。在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的环境下,应试教育直接导致大学生教育重知识轻实践,重智慧轻道德,甚至将考试成绩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这种教育观念上的偏差导致在培养大学生过程中片面地夸大课本知识的效用,忽视对学生思想心理情感的培养。这势必导致人文关怀的缺失。

2 校园文化建设因素

2.1 人文关怀理念尚未形成

当前,为了顺应时展的要求,很多专业性很强的理工科院校都争相向综合性大学的方向发展,但根本观念上并没有改变重理轻文的办学理念,人文关怀的理念尚未在管理者中形成。教师和学生是高校教育的主体,对教师和学生的关怀直接决定着高校的人文关怀情况。然而,高校对师生的利益诉求和情感世界关注远远不够,对涉及师生的现实利益问题,要么视而不见,要么以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和长远利益等理由搪塞。如对年轻教师的恋爱婚姻和事业发展问题,中年教师的评职晋级问题,老年教师的健康及养老问题。这些对教师基本需求的忽视直接影响到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2.2 人文课堂受到挤压

理工科院校在人文课堂的设置上,专业划分越来越细,专业口径越来越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受到专业课程的挤压,只能沦为选修地位;有些学校的人文社会课程被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取代,导致大学生对人文传统极其陌生。

2.3 校园文化环境缺少人文气息

大学的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其本质上是一种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直接体现着一个学校的人文关怀状况。而今,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方面,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许多普通高校争相向综合性大学发展,但其实际办学条件跟不上,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教室图书馆都不够用,整个校园感受不到一所大学应有的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厚重的历史传统,具有教育意义的人文景观的缺失、校园生态环境的不合理布局、先进的实验设施的低使用率、大量图书资料的无人问津、信息栏被铺天盖地的商业广告所覆盖等等,这样的环境使人置身其中很难在精神上得到陶冶,心智上有所启迪。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受各种社会文化和思潮的影响、浸染,大学的学术氛围、教学氛围、文化氛围愈显功利和世俗。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大学对教师现行的行政管理制度,弱化了学术管理和民主管理制度,大学校园中到处弥漫着官本位思想和功利思想,教师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腐败现象得不到有效控制;对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制度过于生硬死板,缺乏人性化管理。校园文化活动缺乏积极引导,重科技文体活动轻人文学术活动,学生很难在活动中汲取人文知识和启迪思想灵魂。

3 教育者人文素质

3.1 教育者人文素质的欠缺

教师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一些教师人文知识匮乏,人文素质欠缺。有些教师歧视人文学科,对人文学科缺乏正确的认知,认为人文学科是无用的学科;教育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片面以理论知识和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受教育的能动性和主动性,教育活动被看成是教师对学生的单项活动。

3.2 教育者功利思想严重

受治学理念,管理制度,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导致了一些教师功利思想浓厚,仅仅把教师职业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忽略了育人的伟大使命,对学生缺乏责任意识,官本位思想严重,不研究专业学术知识,却偏好社会活动、人际关系,以博取更好的职称和职务,根本无心教育学生,何谈人文关怀。

4 学生自身因素

4.1 理工科院校学生自身人文素质低

当代大学生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认为大学教育就是专业教育,德育是无用的学科。有的学生盲目追求大众文化和粗俗文化,丧失道德辨别能力,所以,他们难以用厚重的人文知识内化为自身高尚道德情操,从而也很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人文素质低下,尤其表现在理工科高校,学生的人文素质与个人的发展需要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4.2 社会压力大,只专注于专业知识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造成了高校毕业生数量的骤然增加以及就业竞争力的普遍加大,进而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实问题。面对近乎残酷的就业压力,许多大学生更加注重对专业技能的培训和提高,而忽略了对人文知识的学习及人文精神的培育。

4.3 思想差异大,需求多元化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成长的家庭背景变得日益纷繁复杂。由于家庭环境,教育背景、思想道德水准和身心素质发展等不尽相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利益取向、成才观念趋向多元化,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边性、差异性特征明显增强。

5 结语

人文关怀是“以生为本”的充分体现,是高校学生教育的价值支点,而现实中人文关怀并没有在高校学生教育中发挥其作用。上述所分析的理工科院校学生教育中人文关怀缺失的四方面原因并不是割裂的,它们之前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只有国家、学校、教师、学生相互配合才能真正提高学生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从而提高高校教育水平,提高大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 王东莉.人文关怀:当代学校德育的逻辑起点[J].当代青年研究,2004(4).

[2] 刘美华.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努力践行师德规范[J].德育与学生工作,2011(6).

[3] 王东莉,王杰康.学生辅导员的人文关怀素养[J].当代青年研究,2009(12).

[4] 胡新峰,马建清.倾注人文关怀[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4).

人文关怀建设范文第6篇

关键词: 人文关怀 高校后勤管理 服务理念

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就是强调后勤工作的重要性。高校后勤管理是学校发展的物质保障,它承担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的重要职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各方面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高校后勤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原有的后勤管理模式和理念已经不能很好适应高校发展的要求,引入“人文关怀”的理念,温馨的服务,科学的管理,将是高校后勤管理的发展方向。

一、人文关怀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的必要性。

所谓人文关怀,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放在首位。对人要关心、爱护和理解。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种思想态度和价值目标。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最高需求是精神层面的需求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人文关怀已经成为现代管理者的重要理念。

人文关怀在高校后勤管理中体现的,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后勤管理者要有“服务师生为本”的理念,为全校的师生提供一个恬静、舒适的学习、工作环境。要树立“管理即服务”的意识,及时为师生排忧解难,保证师生工作学习顺利进行;二是后勤管理者对于本部门的员工要关心、爱护和尊重,维护他们的利益,满足他们的需要,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使员工快乐地工作、快乐地生活,从而激发员工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内在动力。

高校后勤管理要体现人文关怀是由高等学校的特点所决定。高校是为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其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师是通过对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教书育人”;而后勤管理人员则是在服务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用“行动育人”。教师的育人是直观的,后勤的育人是隐形的。后勤管理更多的承载着环境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功能。校园环境的好坏对于受教育者会产生很大影响。校园优美的环境会使受教育者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因而容易形成乐观的、积极向上的良好心理素质;校园的文化长廊,水景、绿化等能使受教育者获得美的享受,有助于培养人的审美情趣。同时,高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后勤服务要始终围绕这个主体,以饱满的热情为师生提供高效的、优质的服务,使受教育者在接受服务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教育。

二、人文关怀作为一种现代管理理念,要真正应用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实践中。

1.转变观念,增强后勤管理人员的服务理念。

要不断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的素质,以适应高校后勤工作的需要。后勤工作人员要转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树立人文关怀的服务理念,明确服务宗旨,把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优质、高效的服务为师生解决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长期以来,高校后勤管理者更多的扮演着行政管理的角色,并没有引进有效的市场和竞争,管理者的决策和行为更多的是把自己放在管理者的位置,将学校的师生看做是被管理者。因而出现了“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的衙门作风,工作人员的一脸严肃、满嘴说教、粗鲁言行,处处体现出管理者的王道作风。

在新形势下,高校后勤管理面临转型,转变观念,增强服务理念,体现人文关怀刻不容缓。首先,后勤管理部门的领导应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作为后勤管理部门的权力中心,其各种决策和行为都对自己的员工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次,注重搞好舆论宣传,营造一种以服务至上为宗旨的浓厚的舆论环境氛围。再次,后勤管理人员一般文化素养较低,尤其在高校学者云集的教授、博士面前基本属于体力劳动者。因此对后勤工作人员,要通过培训、学习和竞争上岗等方式加强管理,不断提高其思想素养、业务素质。可以借鉴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科学管理,比如,实行岗位责任制,责、权、利统一;实行统一着装,微笑服务,礼貌用语。这样变管理为服务,无不体现出人性和关怀。最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是一件复杂而繁琐的工作,管理人员应具有创新精神,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实践,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2.建立健全科学管理制度,这是贯彻服务理念、体现人文关怀的保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是确保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的依据。高校后勤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要从各个高校的实际出发,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现人文关怀的理念,明确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目标,规定其享有的权利、应当履行的义务和应尽的职责,从而使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顺利开展。

后勤管理制度建设要注意三个方面。

第一,制度建设要有目标性。高校后勤管理制度的建立,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总的目标要与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相一致。具体的目标要根据实际确定。明确的目标对于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功能,它告诉人们做什么,具体如何做。

第二,制度建设要有实效性。也就是要从本校的实际出发,与本校的发展规划相适应。制定出科学的、健全的、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同时制度制定后一定要狠抓落实,才会取得实际效果,否则将流于形式,变成一纸空文。

第三,制度建设要有创新性。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新形势,制度建设要引进市场经济的管理理念,以追求优服务、高质量、高效益为宗旨,及时进行管理模式的变革,使后勤管理模式从原有的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使后勤管理工作的角色由“管理”转向“服务”,更好地适应高校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为广大师生服务。

3.后勤管理要科学管理,注重经济效益和人文关怀相结合。

一所高校要正常运转,除了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和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及高质量的生源外,还必须有一定的经费和必要的物质条件,以确保办学条件的改善,校园环境的优化,师生生活的改善,等等。这些都涉及高校后勤的科学、有效管理。高校后勤管理涉及学校的钱、财、物,必须根据学校的实际,科学规划,合理使用,既要注重经济效益,又要体现人文关怀。

财务管理,要本着服务教学的理念,做好科学、合理的预算,尽量少花钱多办事,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率。财务预算支出要向教学科研方面倾斜,确保教学科研工作顺利开展。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要坚决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金。

财产管理,要制定合理的预算采购登记使用维修报废等流程,严格管理,确保物尽其用。

后勤服务设施是提高后勤服务水平的物质保障。后勤服务工作十分繁杂,包括教学设施、公寓楼设施的管理和维修,学校的供水、供电、网络、电话等设施的维护,校园环境的优化、清洁、绿化等,校园的安全保卫,学校的校车的调度、管理,食堂、餐厅、超市等与师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因此,后勤设施的建设要以师生为本,注意节能环保。管理上要严把质量关,生活上要方便师生;后勤管理要使校园更干净、道路更平坦、环境更优美。

4.人文关怀要与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合力。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精神产品,它是一种氛围,是一种精神。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乃至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加大人文关怀,播撒人文思想,提高人文素养,后勤管理人员责无旁贷。要注重人文精神,为校园文化打造另一种精神家园。要有安全环保、节能减排、美化绿化的现代社会责任感,如对学生进行各种安全教育、环境意识、节水节电等教育,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新的形势下,在高校后勤管理中引入人文关怀的理念,是提高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对进一步推进高校整体发展、高效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坚持将人文关怀的理念纳入高校后勤管理体系,有利于营造人性化服务氛围,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具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人文关怀建设范文第7篇

【关键词】城市交通工程;设计;人文关怀

1 引言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逐年加快,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汽车已经逐渐成为了人们的主流出行工具,并且随着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了一个汽车大国。城市的交通工程建设由于汽车数量的不断增长,城市基础性工程中交通环境的建设如何与城市发展相适应,已经成为了交通工程设计与规划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的内容。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增长十分迅速,截止到2013年底,全国机动车数量突破2.5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近2.8亿人。其中,汽车达1.37亿辆,扣除报废量,增加1651万辆,增长了13.7%。汽车驾驶人2.19亿人,扣除注销量,增加1844万人,增长了9.2%。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各种交通问题逐渐涌现,道路拥挤、交通混乱、事故频发等影响着城市的整体交通环境,威胁着市民的生命安全。在城市交通工程的设计中,必须就现有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并且融入人文关怀。

2 城市交通工程设计中体现人文关怀的意义

人文关怀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现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涵。我国城市交通工程的建设主要原则已经由以往的满通需求为主,逐渐融入了人文关怀,并且将以人文本、环保节约作为了现代交通工程的发展方向。只有真正的做到人文关怀的融入,才可以真正的提高城市交通的安全性,对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命安全保障。在进行交通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增加社会决策的参与程度,提高城市整体服务水平,让城市公共服务使用者参与到城市建设当中,让市民了解城市道路设计的目的以及建设的方法,让市民更加了解城市交通体系规划。在进行工程实践的过程中,设计者要保证设计的具体性,针对于不同的类型采用不同的设计方式。不同的操作措施其作用影响着多方面,不同路段的措施经常可以同时的被使用。设计人员要通过努力学习,在保证良好的设计水平的基础上,更加科学、经济、周到、美观的完成道路交通工程的设计,体现城市的没感,满足市民出行的具体需求,真正的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推广。

3 人文关怀与城市交通

3.1 在系统完整性上体现人文关怀

完整、无缝的交通系统是现代城市交通工程设计的重要原则,而人文关怀理念的融入,要积极的与交通保证系统的完整性进行结合。现代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的进程逐渐加快,城市规模的扩大带来了更为广阔的生活区域,相关就业的岗位范围不断扩大。逐渐增长的城市规模,带来了更大的出行压力以及出行成本,相关城市的就业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公共交通系统是我国基础性公共事业,其强调公民出行权利的保障。公共交通系统作为城市居民出行的重要保障,其要与其他不同的交通方式进行无缝的结合,通过标准化与系列化的设计,保证相关交通工具可以更好的对接,减少出行成本,降低出行困难。在不同交通工具转换的场所,要设置清晰、明确的标识,给予出行者明确的交通出行选择信息。

3.2 在道路交通指示上体现人文关怀

在城市中,存在很多令人反感的道路交通标志,为行人带来了不良的内心体验。例如,在某处交通施工时,周边树立“学校慢行”、“施工注意”等冷冰冰的告示。这种情况在城市交通环境中经常简单,虽然作为一种必须的管理措施,但是其表达方式的不合理,会对于出行的司机以及行人带来不好的情绪体验。在进行交通标志的设计上,要充分的体现对出行者的关爱,以人性化的理念进行交通设施的设计。针对于上述的情况,可以采用人性化的表达方式,例如“前方是学校,请为孩子们创造安全的环境”,“为了城市更加美好,请您绕路行使”。另外,在指示司机转弯时,要通过图解来提示司机进行转弯,体现良好的服务意识,让司机感觉到良好的交通出行体验。只有保证交通标志的亲切性,才可以实现温馨出行,让司机主动、自觉、积极的配合交通警示标志,更好的遵守交通规则。

3.3 在弱势群体保护上体现人文关怀

弱势群体是我国社会中的重要群体之一,需要全社会进行关注与照顾,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这也是城市发展中所必须关注的一个内容。在交通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体现出对于不同行方式的包容,关注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一个城市是否具有良好的人文气息,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其是否具有良好的包容性。对于机动车出行的人来说,采用自行车出行与步行的人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我国很多城市的主干道设计上,以双向四车道为主,如果汽车通过量较大,中央分隔带就会被压缩,以便增加车道数。部分城市在信号灯设计上,将行人、直行非机动车与机动车放在相同的相位,增加了交通过程的风险。在交通工程设计上,要针对于上述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保证弱势群体的交通安全。交通设计上要尊重不同群体的利益,保证不同出行方式之间的关系得到良好的协调与处理。在人行道设计上,要注重保护行人与非机动车的安全,在人行道上设置专门的行人等待区域,做好对行人的保护。在对于老人、儿童、残疾人出行需求的满足上,要设置专门的无障碍通道,保证相关无障碍设施的标志醒目,提醒周边司机以及行人进行注意,保证其出行的安全。另外,在进行交通灯的设计上,要力争融入图解要素,帮助色盲以及不了解交通规则的人了解如何安全出行。

4 结束语

笔者对于全国公安机关2013年道路交通事故情况数据分析可知,去年全国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同比下降18.3%,一次死亡5人以上事故同比降15%,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16起,同比减少9起,未发生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是1990年有重特大事故统计以来历史最少的一年。城市交通安全取得的有效进展,是城市交通工程设计中体现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城市交通工程设计与建设的目的,是对于人们出行需求进行满足,并且保证人对于自然空间以及人际交流的需求进行满足。在出行的过程中,要保证市民心情的预约与舒适。在城市交通设计的过程中,人文关怀中很大一部分体现在人们身心需求得到良好的满足。城市交通工程的建设,要保证具有功能性的基础上,迎合人们的情感需求。城市建设的过程是实现对人利益满足的过程,在进行设计之时,必须将人文关怀理念进行深刻的融入。在开展交通工程设计工作时,要在采用相关规范设计的基础上,实施具有人文关怀的措施,将人文关怀理念进行深刻的应用,通过重视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对出行者的关爱以及保证交通系统的完整性几个方面,真正的营造一个人文气氛浓郁的城市交通环境。

参考文献:

[1]刘翔,廖芳龄,朱棣.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几点意见[J].价值工程,2011(20).

[2]陈静.浅谈城市交通安全保障技术[J].广西城镇建设,2010(03).

人文关怀建设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职图书馆;人文关怀;策略

中图分类号:025 文献标识码:A

一、人文关怀与高职图书馆的使命

人文关怀,即是对人的尊严、价值和需求的尊重与关心。我们谈高职图书馆的人文关怀,即是要求高职图书馆树立“人本”意识,在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馆员及读者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注馆员及读者的个体需求,从而创造人性化的、高效的服务,赢得读者的赞誉。

二、高职图书馆加强人文关怀的必要性

高职图书馆在高校图书馆中是年轻的团体。对于新建学校,建馆时间短;对于合并升职的学校,人员结构复杂。受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影响,高职招生扩张快,图书馆在硬件、软件资源建设上相对滞后,加上用人制度灵活,出现了各种编制的工作人员。这些问题的存在,给图书馆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有的问题还一时难以解决。但是,如果高职图书馆工作引入人文关怀的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些矛盾和困难。

将人文关怀引进高职图书馆,能有效地体现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人文精神。对于祢补目前高职图书馆的在编与非在编人员的心理落差,克服非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提高全体馆员的现代信息技术,为读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有重要意义。同时,读者也能在人文关怀的照耀下,享受到宁静的学习环境、温馨的借阅服务、人性化的图书管理以及有效沟通带来的愉悦心情,从而自觉地配合图书馆的管理,更主动、积极地利用图书馆完成大学的学习任务。

三、高职图书馆加强人文关怀的策略

(一)树立人文关怀理念。有了这样的理念,管理者就会在认识人、发展人、培养人的基础上,自觉的尊重人、关心人,从而灵活运用各种语言对馆员进行情感关怀,也会有意识地疏导馆员的不良情绪,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把每个馆员的个人利益汇聚成集体的共同利益,自觉地了解馆员的合理需求,为他们排忧解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保持愉悦的心情,以高昂的斗志开展工作,充分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以实现工作目标的最大效益。图书馆领导应该是馆员利益的代表,要为馆员争取学习进修机会,争取福利待遇,争取政治权益,改善工作环境。在其生日、生病、节日等关键时候要送上领导的关怀。

有了这样的理念,馆员就会全身心地对读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真正做到“读者第一”。在“读者第一”的思想指导下,馆员才有热情的服务态度,才会把图书馆办成读者之家,让读者到图书馆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有了人文关怀的理念,馆员才会为读者创造和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让读者感受到图书馆是他们学习、求知的最好地方,是他们接受终身教育的场所。为了服务好读者,馆员才会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读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专业化的文献信息服务,才会“急为读者所急,想为读者所想”,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二)建立人丈关怀制度和机制,使人文关怀制度化。人文关怀的理念要贯彻在制度上。建立具有人文关怀的公开、公正、公平的制度,实际是最大的人文关怀,也是确保人文关怀长效机制的重要措施。人文关怀既要有制度,又要有人格平等;既要有纪律,又要有民主自由;既要有办事原则和程序,又要公开、公正、公平,在馆员面前人人平等。但是,在图书馆制度的执行上,出现对制度遵守和执行欠自觉,出现迟到、早退或中途离岗的现象;有的馆员责任心不够强,不能完全履行职责,出现某些馆员对读者不热情,甚至讽刺或语言伤人的现象;有的馆员对业务不熟练,出现问非所答的现象,使读者不满意。这些情况深究起来,其原因与人文关怀制度不健全有很大关系。制度太死,人文关怀不够,制度难以执行,形同虚设。

在制度建设上,可以从修订《图书馆规程》的角度,进一步补充、修订、健全和完善图书馆的有关制度,进一步增强人格平等、制度管人的效能,体现人文关怀的具体内容。这样,既体现人性化管理,又做到用制度管人;既有各项具体制度,又要注重解决馆员的实际困难和各方面的矛盾;既要注重公平公正,又要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馆员的切身利益,使和谐社会的民主法制、公平公正、安定有序的特点融入到图书馆的制度建设之中,形成教育、制度、管理、评价一条龙的运作模式。

(三)求助心理疏导机制,保证馆员的心理健康。关注人的心理健康,是人文关怀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以前往往忽视这些方面。其实,馆员心理健康所呈现的各种问题,尤其是以烦躁、冲动、偏执为特征的非健康心理,可能会导致一些公共突发事件,一旦处理不好,就可能引发严重的事端。作为管理者如果对馆员的心理变化没有充分的了解和清醒的认识,并对此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包括心理救助,就会严重影响馆内和谐,并可能影响学校、社会的稳定。所以,在实践中必须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四、人文关怀的途径

(一)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做好人文关怀的工作,最根本的还是要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让馆员能轻松应对工作,减少工作压力,满腔热情提升服务水平。这也是“以人为本”的实质性内容。

高校图书馆的竞争能力主要是依靠图书馆员的服务质量来维护和提升的。数字化的文献生产和网络化的信息环境,要求每位馆员都应具备特定的学科馆员的素质,开展特定的学科知识服务。因此,对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各种原因,高职图书馆安排了很大比例的非专业馆员,学历层次及服务水平与现代图书馆的要求有一定的距离。这些人平时也感到工作压力大,难以融入集体。作为人文关怀的重要内容,图书馆应努力提高这些馆员的综合素质,培训他们的现代信息技术,让他们具备图书馆专业的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熟悉本馆信息系统的使用,对新参加工作的非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的人员进行上岗培训,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业务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交流服务技能。这样的人文关怀,是关怀到了人性最根本的需求(提高业务素质)。而只有图书馆员的素质提高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服务水平,这也是图书馆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一个重要体现。

另外,“馆员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是图书馆自身道德建设及增强图书馆效益的基础工程,更是树立图书馆整体形象的灵魂所在”。图书馆要注重加强馆员的思想道德、职业修养、心理素质与团队精神等方面的教育与人文关怀,不断提高馆员的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使图书馆队伍具有坚强的精神力量。精神上的关怀是人文关怀的至高境界。

(二)制度与人性的结合,实行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是一种柔性管理。而规章制度管理强调的是以“规章制度”为本的管理,管理者依靠

严密的组织结构、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严明的奖惩措施等来实施控制和管理。而人性化管理则是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处理问题,而处理的结果在人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说服力。人性化管理的效果可以达到从内心深处激发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能真正做到心情舒畅、不遗余力、优质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在规章制度中渗入人性化管理是一种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管理,也是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发展趋势。

在人性化管理的要求下,规章制度、服务语言、警示标语等都要有人情味。以前的制度设定,对于不按期返还借阅的图书,采用的办法大多是“过期罚款”。如果新制度里图书馆利用QQ或短信的方式进行提醒,则“罚款”会让读者心服。读者因假期或外出实习而出现的“过期”,人性化管理的话,应免去读者的“过期罚款”。人性化管理中,对偷窃图书的读者要体现“教育第一,罚款第二”的原则。教育的方式可采用帮图书馆做义工等的方式。通过做义工,使读者从正反两方面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在服务语言的设计上,人们曾习以为常的“损坏图书加倍罚款”、“严惩偷书者”等标语体现了“人性恶”的假定,是一种完全背离“人性化”的人文理念,而“珍惜图书,爱护你的良师益友”、“珍惜图书,就是崇尚知识!?”、“珍爱图书,阅过无痕”等这些充满人情味的温馨提示,可以使读者在潜意识中觉得爱护图书、遵守制度首先是体现自己的涵养和品位,而不是为了避免惩罚。

(三)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个性化服务。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图书馆已从封闭的环境走向无限广阔的信息空间,读者也由直接进入图书馆,变为通过电子网络间接进入信息空间的时代。然而,新的信息化空间也给读者从茫茫海洋中找到所需的信息提出了难题。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及时为读者提供具有针对性、高质量、主动的信息,最大限度地保障读者独特的信息需求,这是读者的希望,也是图书馆向读者进行人文关怀的重要内容。因此,图书馆应该提供这样的服务。

在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时候,细节很重要。在服务工作中的诸多小小细节,对馆员来说,只是稍微多想了些,多做了点,但却能让读者从点点滴滴的服务中感受到我们的真诚。比如,在图书馆大厅门旁放上一些“爱心雨伞”;在每个阅览室摆放一个小“便利箱”,里面放有针线、剪刀、铅笔、卡片纸、透明胶、回形针等,以方便读者不时之需。还可在每个阅览室摆放盆景、悬挂名人名言、名人字画等,这样既格调高雅又显示出浓郁的文化气息与学术氛围,给读者以精神上与艺术上的感染和熏陶以及美的享受。又如,通过编制与发放《读者技术手册》等方式,帮助读者了解本馆网络、电子文献与联机检索等有关知识;在信息咨询部开通QQ实时咨询服务,为读者提供及时、准确、个性化的信息咨询解答;还可通过在借阅系统开通电子邮件“超期催书”,这样既可提醒读者及时还书免交罚金,同时,又能加快图书的利用率。再如,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它除了可以温馨提示读者及时还书外,还可把将要开展的读者活动、讲座等及时通告给读者。通过点点滴滴的细节服务,使工作更加贴近读者,更加体现人文关怀。

(四)创造沟通的桥梁。沟通对组织的成功和实施有效的管理及工作的开展是至关重要的,比较完美的组织领导者习惯用约70%的时间与他人沟通,剩下30%左右的时间用于分析问题和处理相关事务。美国著名管理学教授斯蒂芬・罗宾斯说过,“没有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就不可能有行之有效的管理”。沟通实现了人文关怀,有了人文关怀,管理者可顺利实现管理目标。沟通实现了心灵的交流,为工作的开展扫清了看不见的心理障碍。

为了建立长效的沟通桥梁,图书馆要建立和完善沟通机制,明确沟通方法、频次和要求,特别要建立岗前、培训、表彰、转岗、年终考评等馆员特定成长时期的沟通制度,成为一种管理常态;图书馆要创新与读者的沟通渠道,多方面倾听读者的服务需求,把读者的声音融入图书馆建设中。读者留言板、网上论坛、在线QQ和专家咨询系统、邮箱等网络工具,拓宽与读者沟通的渠道,广泛地听取读者的意见。

在拓宽沟通渠道方面,有许多的思路。如对职工来说,文体活动、慰问活动、休闲活动等,都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对读者来说,举办读书活动、征文活动、体验活动等,也能从他们身上得到大量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