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弱智儿童的特殊教育

弱智儿童的特殊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弱智儿童的特殊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弱智儿童的特殊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智力落后 心理 教育 矫治

【中图分类号】G7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5-0171-01

弱智儿童常见的心理特点及所导致的心理问题

1.语言与认知能力方面

第一,弱智儿童的语言发展缓慢、内容贫乏、缺乏逻辑性,甚至毫无语法可言。有些弱智儿童的构音方面也有很大问题,以至于无法清楚地用语言来表达,只能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在理解语言时也存在很大的障碍。

第二,弱智儿童由于其知觉速度缓慢、范围狭窄、知觉内容过于笼统而不精确,在记忆力方面保持力差,以至于在再现的过程中会出现错误、扭曲等现象,记忆表象贫乏又缺乏分化。

第三,弱智儿童的语言与认知能力低下,使其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产生交往困难、学习吃力等情况,经常处于挫败的处境中,这就使其情绪发展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出现消极、厌倦、恐慌和回避等问题,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异常生理反应,如头晕、恶心、疲劳、乏力等症状。

2.执行能力方面

执行能力是指对思想和动作进行意志控制的过程。

第一,弱智儿童语言与认知能力低下、思维发展迟缓,对事物语言缺乏抽象概括能力,分析与考虑问题不符合正常逻辑规律,缺乏决策能力,并且由于其自身缺陷,不能准确地表达意图。这就导致其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常常出现多动、注意力难以集中、冲动、攻击他人和自伤行为。而冲动、攻击他人与自伤行为又往往难以找到原因,有时是因为一点小事而冲动,有时是因为愿望受阻或达不到要求而突然发生。

第二,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认知的逐步加深,轻度与重度智力落后儿童则更多地出现自卑、失去自信心的表现,如逃避、退缩、害怕陌生人与陌生的地方,有的甚至采取勉强独处的方式来实现所谓的“自我保护”。

第三,由于智力落后儿童的认知缺陷,是非分辨能力差,一些轻度的弱智儿童开始出现行为,如逃学、毁坏、说谎、偷窃、故意捣乱等,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在成年后很容易形成人格,甚至出现损害他人生命、财产或社会治安等违法行为。

3.人格方面

弱智儿童由于缺乏自身情绪和行为的有效控制,其个性发展又受到遗传、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不和谐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遗留的偏见。常常出现情绪紧张、消极、沮丧、压抑、怀有敌意、缺乏自信心和自制力、性格极其孤僻等心理问题。他们的性格缺少灵活性,缺乏个人动机与兴趣,需要层次发展缓慢,对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较少,而原始需求亢进,如饮食缺乏节制性、行为异常。

二 矫正与治疗的方式

从以上弱智儿童常见的心理特点及所导致的心理问题的成因与表现来看,我们不妨用以下的方式进行矫正与治疗。

1.教育与心理辅导相结合

第一,在教育方面,弱智儿童的家庭应当改善其中的不合理因素,如家庭矛盾、过度溺爱与保护或不理不睬,建立和谐、信任和亲密的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配合学校的系统化教育,从而培养弱智儿童克服困难的精神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第二,作为专业的特殊教育学校,应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并且其他老师和家长定期进行心理方面的培训,对弱智学生多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的方法进行多方位辅导,如支持、安抚、接纳、鼓励等,并给予适当地引导,从而加强他们的认知能力,调节其消极性思维方式,以增强他们的正面心理,促进发展健全的人格。另外,由于弱智儿童的智力与身体缺陷,学校更应在发展文化教育的同时注重道德教育,加强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从而达到理性地控制情绪和思维的目的。

2.行为治疗与转介

第一,对弱智儿童的行为问题一般可采用行为矫正法,如系统脱敏法、厌恶疗法、奖励法、替代疗法及忽略消退法等,或者进行专门的系统性训练,如认知训练、感觉统合训练等。各种疗法应根据弱智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联合运用。特殊教育学校最好设置专门的训练与治疗室,由专业人员负责对其进行系统的训练与治疗。

弱智儿童的特殊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多媒体 弱智儿童 随班就读

现阶段,多媒体教学已经在许多中小学中普及,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与此同时,由于在随班就读认识上和操作上一些问题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致使做为普通学校、普通班中一员的轻度、部分中度智力落后儿童只具备了“随读”这种形式,而未获得“就读”的实质。那么,如何在多媒体条件下促进随班就读的效果、使随班就读学生像正常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呢?笔者从施教者的角度谈两点体会。

一、勤于学习 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一名普通学校的教师,要做好随班就读工作,除了具备普通学校教师任职条件外,更要有一颗热爱弱智儿童、献身特教事业的诚心。此外,还要掌握一定的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同时更要具有对弱智儿童施教的能力。笔者从教近二十年,班内有随班就读生已不是一件新鲜事,为了做好这些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近几年,我在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础上,深入学习了特教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等基础知识,并多次参加了市级“随班就读”培训活动,初步掌握了弱智儿童的心理特征及教育方法。为做好随班就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倾注情感 培养弱智儿童的自信心

由于社会上人们的歧视,学校教育中的忽略,家庭中父母的放弃,随班就读孩子的自尊被击得粉碎,自信心更无从谈起。因此,对他们多一点爱心是培养他们自信的基础。

1.多点爱心 多点阳光

随班就读生都存在着自卑感、孤独感,心理素质差,需要我们的尊重与友爱,只要我们多献出一点爱心,他们的生活就会有更多的阳光。因此,我时时刻刻关心他们、留意他们。我经常在班里利用多媒体资源开展爱心教育。

多媒体教学有着直观、生动等教学优势,小学生乐于接受。我制作了《我的同桌》、《关心别人快乐自己》等公益片,让学生懂得关心别人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的。我教育班里学生,要关心爱护帮助这些智力差的同学。同时,我经常走到他们中间与他们促膝交谈,信任的目光、激励的话语、心语式的交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理解与关怀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2.因材施教 体验成功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随班就读学生更需要成功,成功会唤醒他们沉睡的心灵,激起他们生活的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利用弱智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多媒体教学,声、形结合,具有生动、直观、形象、感染力强、信息量大、图文并用等优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能够使被感知的事物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远为近,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的审美对象,使教学过程富于形象和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审美愉悦,突破时间、空间限制,最终实现由游戏向学习过渡,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获取,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于我经常有意识地营造机会,使他们经常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改善了他们的自我能力评价,激发和维持了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对学习、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3.创造机会 结交朋友

弱智儿童的特殊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操作学习法;数学教学;弱智学生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了与活动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学生的认知发展都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概括的过程。操作学习符合弱智学生认知思维的发展规律,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有效地促进弱智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教师应适时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弱智学生主动参与、操作学习,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一、多样化操作,激发兴趣

数学是抽象化的学科。而通过动手操作,可以大量增加感性经验,将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变成弱智学生亲身体验的操作过程,从而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在“想操作会操作操作会”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从而激励弱智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同时,教师通过对弱智学生操作活动的观察,还能及时了解他们的实际水平和存在的困难,并适时提出意见,指导操作,启发他们的积极思维。

例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教师不要只拘泥于让弱智学生看图数数的方法来认识数,还可以采取分组操作的形式,为他们提供几组不同内容的操作材料,让每组学生进行轮流操作。

二、操作目标化,体验数学

让弱智学生操作学习,并非只是将学具简单地发放,就放任他们动手,而应当制订具体的操作目标,使他们有目的地进行操作学习,从而达到数学学习的效果。而在制订操作目标时,教师要考虑弱智学生认知、情感方面的内容和要求,且每个方面都要有一个重点。其主要是引导弱智学生学习一些浅显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并通过操作,让弱智学生获得有关的感性经验。

例如,在学习“7的组成”时,教师可以将认知目标定为:引导弱智学生将7个物品分成两份,启发他们使用不同的分法,学习尝试讲述分合的过程和分合式,初步体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这样的目标就十分明确,所以可操作性就比较强。在情感方面:主要是培养弱智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同时要注意兴趣层次的引导构建,首先让弱智学生愿意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进而想操作数学活动材料,最后能按教师的要求操作或自己创作。

三、操作中评价,开阔思维

在操作学习的过程中给弱智学生讨论评价的机会,这样在动手操作中与同伴之间进行交流讨论、相互合作,能开阔弱智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交流合作的能力,从而提高自身探索学习的水平。

例如,在一次操作活动中,笔者让弱智学生从桌上的10张小卡片中取出8张,问他们:有几种取法?哪一种方法好?笔者并没有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弱智学生一边动手操作,一边动口讨论,这样他们不但学会了各种取法,而且在尝试与讨论中也明白了各种取法各有优点:有的弱智学生一张一张地从1数到8,还有的弱智学生是2张2张地数到8,还有个学生则是先数出2,剩下的就是8张小卡片……这样动手又动口,不仅让弱智学生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同时也能让他们更积极、更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既培养了弱智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开阔了他们的数学思维。

四、指导参与操作,提高效率

在操作时,教师还可以以相同的身份参与到弱智学生的活动中,适时、适当地指导,帮助他们进行操作学习。如:可以指导能力比较强的弱智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向更高层次的操作目标进攻。对能力比较差的弱智学生,则可以与他们共同操作,进行辅导讲解,克服操作的困难,增强他们的信心,以激发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总之,在数学活动中,“操作法”是弱智学生探索知识、寻找知识之间联系的有效方法,是一个引导弱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遵循弱智学生的认知规律,必须更好地运用“操作法”,教给他们学习方法,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从而使“操作法”发挥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宋丽波,张厚粲,蔡文.应用表象训练技术提高弱智儿童表象清晰度和表象记忆实验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3(01).

[2]占杰.数学教学中聋生动手操作面面观[J].特殊教育,2001(05).

弱智儿童的特殊教育范文第4篇

所谓操作学习,就是利用教学媒体等辅助教学工具,通过学生具体的操作和观察、分析,最终形成一种关于数学事实结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得到了相应的培养和提高。学生通过亲历教学实践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掌握一定的探求知识的方法,使学生从无知到求知再到获得真知的过程成为一个有趣的、生动的、形象的经历,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弱智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

操作学习的优势首先在于把抽象的思维过程形象化,符合弱智学生的智力基础,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其与正常学生的差距。从具体形象到抽象概括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在这一点上,弱智儿童也是如此,只是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的思维能力相对较慢。强化操作学习可以使弱智儿童达到一定程度的数学能力。如,“图形的初步认识”,其教学目标是根据实物来抽象出几何图形。弱智学生对于抽象的概念不能顺利达到理解和认知的程度,所以就可以借助于实物,让学生在观察、体验和分析、归纳中形成对图形的认知和理解。当我拿着一堆几何图形进入课堂时,学生们都很兴奋地凑上讲台,纷纷挑选自己喜欢的图形观察。我就利用这个机会分别向他们提出一些问题,从而让他们由对图形的表象认识到图形特点的抽象化理解。而且这样的教学要在课堂上持续一段时间,才能把这种操作行为转化为一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强化操作性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符合弱智学生的智力发展过程,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有效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手段。

其次,操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者都很认同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一点上,弱智儿童和正常的孩子并无区别,兴趣可以把任何一个孩子带入一种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并最有效的使之成为知识的拥有者和征服者。这种兴趣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只有参与其中才能深受吸引,才会把操作当成是一种强烈的乐趣,从而收获参与的成果。

例如: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我利用数字标牌,把写有不同大小数字的标牌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找到合适的位置,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或者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每个学生都成了参与者和执行者,如此多次的操作训练,最终让学生理解了数的大小的差别。最重要的是,在这样的参与操作过程中,学生对原本抽象的数的理解,形成的一种表象的认识,并获得了丰富的体验和乐趣,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从而积累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操作学习也是学生积累探究知识能力的有效手段。就以教学利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案例来说,我把十块糖果排列成两行后,让学生横向观察后,写出乘法运算的算式。学生通过观察得出两行糖果,每行五个,算式是:2x5;我又启发学生看一下还有没有别的方式可以算出糖果的数量。于是,很多学生开始思考起来,有的是聚在一起相互议论,最终有同学找到了另一种计算方法:5x2。也许这对于一些智力正常的孩子来说不过是一个简单的问题罢了,但是这对于一些弱智的孩子来说,已经是一个大的突破和思维的飞跃了。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操作能力,并让学生在经历知识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总结特点,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符合弱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起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是当前素质教育前提下,引领教师教育行为的航标和灯塔。

弱智儿童的特殊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关爱教育;教师心态;挫折教育;关爱学生

特殊教育学校,人们自然而然的想起:那是一所收容弱智儿童的学校。因而,很多人不愿进特校当老师,甚至有人对特校教师嗤之以鼻。在谈起子女就学问题时,有的父母不敢说出自己的孩子就读于特校;在谈起自己的就业岗位时,有的老师不敢说出在特校教学。虽然社会十分关心特校的师生,但还有人存在着学生是弱智学生,老师也好不到哪去的偏见。面对种种社会现象,我们特校教师如何去正视,如何安下心来当老师,又如何当一个特殊教育学校的优秀教师呢?关爱是特殊教育前提,是特殊教育的基础。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爱,这是很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于生长在特殊教育学校中的残疾儿童来说,关爱是他们生存的希望。是他们理想的火花,是他们成才的阶梯。

1. 对学习要专心、对事业要忠心 特校是一种施行特殊教育行业的学校,是一所培养弱智孩子健康成长的学校。要使这些孩子健康成长,要使他们长大后生活能自理、事业能自立,我们特校教师必须付出何等沉重的代价 呀!要付出代价没有资本不行。 我们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学 哑语、学盲文、学护理、学会观察,掌握每一个孩子的心理状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用语言、声音、手势、抚摸等方式方法,与每一个孩子交流,做到“心”与“心”的交流并产生共鸣。

(1)特殊儿童由于先天或后天的某种残疾,使他们在听力,视力,走路,说话等方面带来了极大的障碍。他们的生活是艰难的,甚至无法自理,学习是困惑的,不能像正常儿童那样去读写。生活和学习中的每一个细节,稍有不慎,他们就会前功尽弃,走向极端。

(2)残疾儿童思想局限性很大。他们对自己的未来缺少正确的定位,没有具体而又长远的目标,对前途对未来是很迷茫的。残疾儿童的思想波动常常通过外表展现出来,那就是痛苦和喜悦。

(3)残疾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他们的心灵是脆弱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他们容易自卑,感到自己不如人;他们容易失落,觉得成功离自己很遥远;他们容易懦弱,毅力和恒心不能维持很久。 由于生理机能的某一种或几种缺陷,残疾儿童在学习上往往要付出常人几倍甚至几百倍的努力。学习成功时,他们的喜悦也是常人所无法体验的,万一失败了,他们会气馁,始终觉得自己不如人,感觉真是什么用也没有了。这时生活的信心随时可能从他们的思想中消失。所以,我们特校老师必须拥有良好的学习心态,育人要得法,培育这些需要帮助、需要更多关爱与谅解的特殊群体,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只有用心对待。

2. 给孩子予爱心,给家长予关心 家长在教育中不自觉的错误,可导致孩子心理障碍加重、加深,并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对于一个弱智的孩子来说,势必使孩子更陷于自卑,产生“别人不喜欢我,爸妈也不要我了”的潜意识思想而自我否定。而孩子的自我否定,不仅会使其学习成绩、生活能力进一步下降,孩子未来的整体发展都会受到妨碍。面对这种现状,我们特校老师应做到给孩子予爱心,给家长予关心。应经常到家长家中,与家长切磋如何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如何帮助孩子学好文化知识。告诉家长要给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给予其自由的发展空间,而这不仅是学校能完全给予的。并告诉家长千万不要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而必需经常鼓励孩子。身为父母者,必需常常这样激励子女,让他(她)享受温暖与关爱,提升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做为一名特校教师,要了解、关心家长的苦衷,告诉家长,我们不一定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一定要望子女成“人”。要渴望弱智的子女成人,谈何容易。因而,我认为,要培养弱智子女成人,首先要着重做好家长工作,帮助他们建立科学的教育观,教给他们科学的教育方法。并希望家长把握好爱的尺度,克服孩子的依赖心理,尤其是对母亲的依赖。要求家长对孩子既要十分体贴爱护,又不能娇生惯养;既要有一定的要求,又不能过分严格,使孩子心理健康发展。除了家庭教育外,还需要我们特校教师的双倍努力。在学校,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面对焦虑的家长,面对弱智的儿童,作为一名特校教师,必须保持良好的关心家长、关爱学生的心态。

3. 实施关爱教育,调整教师心态 (1)善于走进残疾学生的生活。在农村,通常一个县只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离开了父母和亲人的残疾儿童在生活上是孤独的,也是极不方便的。由于身体上的缺陷,他们要么看不清世界的真面目,要么听不到自然界美妙的声音,要么做不了常人能够完成的动作。这时,作为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可以及时来到学生中间,帮助他们做一起简便易行的事,让他们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和老师真情的关爱。从而使残疾儿童助长生活的信心,扬起生活的风帆。

(2)勇于做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残疾儿童,由于残疾,思想迷茫而消沉;由于残疾。找不到目标与方向。他们经常一个人在校园某个角落发呆。踌躇不前。这时教师要及时深入到学生中间,与他们谈心,解开他们思想上的疙瘩。捕捉学生生活中某一方面的特长,及时进行鼓励。我们深信:一个残疾儿童在生理机能上某一方面的残疾,必然会在生理机能的另一方面会有超长发展。因而我们每一位特殊教育工作者,要敢于善于做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

(3)有意识地对残疾学生进行“心理操练”。残疾学生心理上的缺陷,必须通过一定时间的操炼来促进其健康。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尝试失败,接受挫折教育。让他们在尝试失败,接受挫折教育中保持“得之不喜,失之不忧”的心理品质,始终以平和自然的心态参与生活和学习上的竞争,能够经得起未来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

弱智儿童的特殊教育范文第6篇

金阊区培智学校建立于1985年初,目前已发展成为拥有11个教学班、107名智障学生,融音像、书画、音乐、舞蹈、电脑、劳技、家政、康复、系统训练和多媒体室场等10多个专用室场于一体的全日制走寄读合一的学校。

近几年,金阊区加大投入力度,投资320多万元,加上社会支持20多万元,做大做强培智学校。去年又投入经费500多万元,动迁11户居民,使培智学校的占地面积扩大到3455.5平方米,一幢建筑面积为1230平方米的新教学楼也拔地而起,为金阊区培智学校走在江苏省特殊教育的前列,跻身于全国特殊教育实验学校的行列奠定了物质基础。

教育的现代化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和教育信息化的普及。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金阊区培智学校就创建了全市第一家特教校园电视台――聪聪校园电视台,发挥了校园电视台在智障儿童教育中的辐射功能。2000年起,又投入资金约30万元,更新软、硬件配置,启动了校园信息化的建设。2001年学校建成了校园局域网,电脑进入办公室和专用室场。2002年学校又加大经费投入,实现了“班班通”,接入了ADSL宽带网,开通了学校网站,为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无纸化办公提高了办公效率,多媒体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电子化管理提高了管理水平。学校自1998年以来,先后被评为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苏州市教育基本现代化学校、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实验学校。

物质层面的建设只是提供了一种基础与可能,自主发展、内涵提升与特色建设才是一所学校发展与壮大的持久动力。

开展特教科学研究,尝试特教课程改革。本着科研立校、科研兴校的指导思想,金阊区培智学校在老校长的带领下,早在10年前就开始了教科研工作。1994年,学校启动了市级课题《开放式弱智教育的构建》的研究,探索出了一套区别于普教的特殊教育应用模式,走出了特教规范性教学的路子,在省内外引起了一定的反响。随着九年义务教育力度的加大,培智学校改变了过去以轻度弱智学生为主的招生现状,在国家教委的直接鼓励和指导下,1996年开始,学校在国内率先提出了轻、重度弱智学生分班学习制度――“QZ分流教学”,制定了重度弱智学生教学目标,自编了教材和教辅用书,在全国特教界引起了共鸣,掀起了共同研讨的热潮。学校在特教领域的影响日渐扩大,成为苏州市培智教育中心、苏州市弱智儿童康复中心和江苏省特殊师范学校实习基地。近年,随着大量轻度弱智学生随班就读,中重度弱智学生成为学校生源的主体,研究中重度弱智学生的发展性教育迫在眉睫,学校申报立项了市级研究课题《中重度弱智学生教学实践与研究》,实施分类、分层和个别化教育及训练,初步形成了“QZ分流教学”的办学特色,使智障儿童在“医、教、训、育”一体化个别教育中逐步获得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满足智障学生的学习需要,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学校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立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着力优化课程结构,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弱智儿童的特殊教育范文第7篇

担任培智班的劳动技能课已有两年多,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智商、缺陷情况和个性特点,积极开展劳技训练。所教的30名学生由于先天缺陷,大多手指僵硬、笨拙、不灵活,手的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性很差。因此,本学期劳技就以手工缝制为主,不断探索手工缝制训练对弱智儿童的缺陷补偿,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明确目的和要求,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明确了训练目的,就会更加自觉地对待并认真完成,否则便会感到枯燥乏味,产生消极的情绪。手工缝制的各种基本针法,如:平针、排针、十字针法等,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起来较困难,也较单调,在训练前我就让学生明确目的,只要学会了基本针法,以后就不用麻烦妈妈了,可以自己钉纽扣、缝沙包等,学生听了以后都很高兴,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在以后的训练中再进一步重复引导,为每节缝制课创造条件。

二、运用正确的方法,获得清晰的表象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才能避免盲目的尝试过程,提高缝制的效果。首先,通过直观的语言解释,使学生理解正确的操作方法,同时加以示范动作,使学生获得关于缝制方法和实际动作的清晰表象,有了模仿的样板;然后,让学生勤于动手练习,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习连环针法,教师在准备好的硬卡纸上沿边练习缝制,并把基本方法归纳成容易记忆的三步法进行,第一步戳(从上往下),第二步绕(从右往左),第三步拉(从上往下),教师边讲解边示范要领,强调各环节应注意的问题,让学生边说边练习,教师个别矫正;对于学习较困难的,教师可以多示范几次,手把手地教,先在卡纸上练习,再在布上练习。这样学生容易接受,同时手的灵巧性也得到了训练。

三、方式多样化,增强学生的兴趣

学生参加训练时的兴趣高低,直接关系到训练的成效,适当地使练习方式多样化,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如:学完一种针法后,可以让学生练习缝制沙包和小裤子、小裙子、钱包等,变换形式综合地进行针法练习,学生感到既新鲜又好奇,看到自己学的针法在生活中得到了应用,从而增强了练习兴趣。

四、有计划地进行缝制,促进技能的掌握

选择的内容,需要有适当的计划,坚持循序渐进,即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求“小而精”,教师教一点,学生掌握一点。在开始时放慢速度,保证技能的准确性,要求学生练好基本功。刚开始学时可降低要求,等学会后提高要求。对于复杂的技能可以分成若干个简单的动作进行。

五、评价训练结果,树立自信心

学生在每次的练习后,如能及时知道练习结果并对结果加以分析,就能克服困难,改正错误,及时纠正。教师首先必须加强对学生缝制练习的指导,要认真及时地检查每个学生完成的情况,肯定学生的成绩和优点,指出缺点和错误,鼓励学生不断进步。每节课后把学生的训练结果公布出来,适时地进行展览,使学生产生莫大的喜悦。

弱智儿童的特殊教育范文第8篇

特校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心态,时刻充满“爱”!凡事必用“心”!

一、对学习要专心、对事业要忠心

特校是一种施行特殊教育行业的学校,是一所培养弱智孩子健康成长的学校。要使这些孩子健康成长,要使他们长大后生活能自理、事业能自立,我们特校教师必须付出何等沉重的代价呀!要付出代价没有资本不行。因而,我们必须拥有平常学校老师所拥有的教育水平,还必须拥有其他专业知识,我们要懂得哑语、盲文,我们要理解孩子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细微的动作。要做到这些,我们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学哑语、学盲文、学护理、学会观察,掌握每一个孩子的心理状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用语言、声音、手势、抚摸等方式方法,与每一个孩子交流,做到“心”与“心”的交流并产生共鸣。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所以,我们特校老师必须拥有良好的学习心态,育人要得法,培育这些需要帮助、需要更多关爱与谅解的特殊群体,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只有用心对待。

二、给孩子予爱心,给家长予关心

家长在教育中不自觉的错误,可导致孩子心理障碍加重、加深,并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如对孩子说:“真没用,天天要爸妈护理,真累”,“你怎么越来越不听话呢”。又如“你怎么又尿床了”,“你看你,饭菜弄得满桌都是”,再如“你怎么这么笨!这么好写的字都不会写,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将来怎么活啊”等等、等等。这些家长不自觉的以孩子自身的缺陷而反复强调孩子的正常失误,引发的却是焦虑和憎恨,对于一个弱智的孩子来说,势必使孩子更陷于自卑,产生“别人不喜欢我,爸妈也不要我了”的潜意识思想而自我否定。而孩子的自我否定,不仅会使其学习成绩、生活能力进一步下降,孩子未来的整体发展都会受到妨碍。面对这种现状,我们特校老师应做到给孩子予爱心,给家长予关心。应经常到家长家中,与家长切磋如何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如何帮助孩子学好文化知识。告诉家长要给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给予其自由的发展空间,而这不仅是学校能完全给予的。并告诉家长千万不要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而必需经常鼓励孩子。打个比方:晚饭后,父子亲热一阵,趁孩子兴奋之际,问:“宝贝,今天学什么”?“语文”。“你懂了哪些”?“老爸,我会写三个单词了”。(这时做父母的应即使给予肯定和鼓励)“哇,好棒呀!昨天才会两个,今天就学会三个了,明天四个,后天五个……哎呀!不得了,几年后,我儿子可以读大学了”。身为父母者,必需常常这样激励子女,让他(她)享受温暖与关爱,提升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做为一名特校教师,要了解、关心家长的苦衷,告诉家长,我们不一定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一定要望子女成“人”。要渴望弱智的子女成人,谈何容易。因而,我认为,要培养弱智子女成人,首先要着重做好家长工作,帮助他们建立科学的教育观,教给他们科学的教育方法。并希望家长把握好爱的尺度,克服孩子的依赖心理,尤其是对母亲的依赖。要求家长对孩子既要十分体贴爱护,又不能娇生惯养;既要有一定的要求,又不能过分严格,使孩子心理健康发展。除了家庭教育外,还需要我们特校教师的双倍努力。在学校,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举个例子:不是下课的时候,孩子往往要拉屎拉尿,经常不说就付诸于现实了。你不得不去料理,这时,你是微笑着去处理,还是绷着脸倘或破口大骂?反正都要去处理,就微笑着去处理吧,这就是我们特校老师的心态。面对焦虑的家长,面对弱智的儿童,作为一名特校教师,必须保持良好的关心家长、关爱学生的心态。

三、面对社会个别人群的偏心,我们要有耐心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