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范文第1篇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的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非常强的核心课程,也是从事施工员、质检员、监理员等岗位的必要专业技能。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过程中,如何实现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做学一体化教学目标,任务的可动手操作性成了关键因素。由于建筑施工本身体量大、施工环境复杂,安全隐患大等特点使得学生在典型任务的动手完成上遇到了困难,故目前的教学形式,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习效果不够理想。BIM技术的出现,将引发建筑业的一次革新,同样也为《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1 BIM技术简介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建筑信息建模”的简称,最初发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由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建筑与计算机学院的查克伊士曼博士提出。其被定义为:“建筑信息建模是将一个建筑建设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所有几何特性、功能要求与构件的性能信息综合到一个单一的模型中。同时,这个单一模型的信息中还包括了施工进度、建造过程的过程控制信息。”目前对于BIM定义尚未统一,例如:认为BIM是虚拟施工(virtual construction),即建筑信息模型与施工进度计划相链接,将空间信息与时间信息整合在一个可视化的4D模型中,可以直观精确地反映整个施工过程;此外,还有认为 BIM 是参数化建模(parametric Modeling)、虚拟建造(virtual building)、数字沟通(digital communication)等等。

目前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现状如下。

(1)基于BIM的设计可视化展示。

依据施工设计图纸,利用Revit等系列软件创建建筑工程项目的建筑、结构、安装的BIM模型,对设计成果进行动态的可视化展示,使建筑工程项目参见各方能够直观地了解设计方案,评定施工的可行性以及预先发现在今后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做到提前解决,避免今后人力财力的损失。例如右图所示一个楼宇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BIM模型,可直观地反映出该阶段的施工特性:场地布置、结构构件及结构选型、结构空间布置、施工机械布局、管道排列、材料堆放区等等。

(2)基于BIM的碰撞检测。

将所创建的建筑、结构、安装等BIM模型,通过专业的碰撞检测软件,进行结构构件及管线综合的碰撞检测和分析,可直观地看到建筑物内部构件的相互位置以及建筑构件与设备安装管线的走向位置。以便提前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减少施工中的设计变更,避免事后结构上开孔、设备安装困难等问题。

(3)基于BIM施工模拟,优化施工方案。

BIM技术将以动态的三维模式模拟整个施工过程与施工现场,能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对施工做出进一步的优化,其中包括场地布置、人员安排、材料准备、机械设备、空间冲突、施工存在的安全问题等。同时,4D施工模拟还包含了临时性建筑,大型机械设备(如起重机、脚手架、施工电梯等)进出场时间,为节约成本、优化整体进度安排提供了帮助。

2 虚拟施工

虚拟施工通俗地理解就是基于BIM技术,利用软件在计算机上实现建筑工程施工的虚拟施工,从而对将建造的工程施工过程有一个整体直观的把握,进而发现在实际施工中存在的或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同时也为参见各方提供一种可控制的、无破坏性的、无安全风险的多次重复模拟施工的试验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施工水平,消除施工隐患,防止施工事故,保证施工质量、节约施工成本与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增强施工过程中管理。

虚拟施工技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虚拟施工环境,进行施工现场布置,比如道路施工、办公区域布置、生活区域布置、材料堆放、加工区域布置、大型设备安装布置。依据施工图纸及相关规范标准进行虚拟施工,完成动态三维模型成果,进而优化施工方案、为后面合理组织施工提供帮助,避免质量、进度、成本、安全等方面出现的问题。

3 BIM技术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激情,实现课堂与岗位零接轨,形成做、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是教学改革的目标。对于《建筑施工技术》而言,实现该目标最大的困难在于如何能够让学生动手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由于建筑施工本身体量大,施工环境复杂、安全隐患大等特点,导致学生可供操作的任务较少,无法实现在做中学的目的,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BIM技术的虚拟施工将能够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首先虚拟施工将使得原来不能动手实现的工作任务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来虚拟实现,通过虚拟完成工作任务将要求学生自主去学习基础知识,了解施工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最新规范。解决工程施工中的构件定位、施工工序、临时设施安装构造要求、施工工艺的确定,人员机械材料的准备,现场的布置等一些基本职业技能。进而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的做学一体化目的,同时通过小组的完成也能锻炼学生团队合作、沟通等方面的社会能力。其次通过实际的工程项目虚拟施工,将使学生对工程施工情况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实现了课堂与施工现场岗位任务紧密结合,对今后从事的工作岗位有清晰的认识,同时经过反复的虚拟施工,可以使学生尝试选择不同的施工工艺,不同的施工机械、不同的材料等等,分析对比其对建筑施工质量、进度、费用、安全等方面影响,有利于对施工技术有更深刻的认识。最终实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教学;中职;途径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1-0057-01

一、目前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现状

(一)教材内容陈旧,无新的技术、工艺,与行业的发展脱节。

多数教材还在沿用多年以前的教材,没有新的工艺知识,包括现行国家的规范、标准有些内容也没有更改,给学生造成误导,使得学生毕业后,新旧知识的转换、适应需较长一段时间。这样就要求教师对新的技术、工艺、材料对学生进行补充讲解,使得所学的知识更实用。

(二)更新合适的教材。建筑施工技术是学生的建筑专业领域的一门基础课。学生基本只能将建筑物整体及其各个构造部分作为一个复杂的组合体进行处理。原有课程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求知欲望;另外,原有课程教学内容与后续房屋建筑学课程的基础内容雷同,需要进行调整。所以我们不能再采用传统的建筑施工教材,现在有一种新的《建筑施工技术》的教材,将这些内容整合在了一起,解决了建筑施工技术原有的一些问题,所以,各个学校应该打破旧有的教学习惯,选用新的合适的教材。

(三)对建筑施工技术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对于从事中职教育的我们而言,教育固然神圣,但它必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的主要方法就是让它快乐、有趣。建筑施工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的每一样施工要点都是广大的工作在建筑第一线的人们日积月累所攒积的经验,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同时,也含有大量的理论知识,与建筑力学、高等数学、建筑构造等学科的知识紧密相关,要教好这门课程,是必须要下功夫的。而如果能以学生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从生命的角度看待中职教育,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在欢笑中成长,让他们能够真实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从而为学生的一生快乐成长埋下可持续发展的种子,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心中最崇高的理想。

二、提升该课程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

(一)紧密结合建筑技术的发展。由于专业教材内容的滞后性,原有教材许多技术内容为多年以前的工艺、技术,有些是早已被淘汰的内容,而面对建筑业的飞速发展,新的技术大量涌现,教学中应及时补充新的内容,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比如目前行业施工的工程,多数为高层、小高层及钢结构工程,砖混结构工程越来越少,那么要求教材的重点难点也要转移,把桩基工程、混凝土工程、泵混凝土、大型模板、滑升模板、钢结构,外墙及屋面节能保温、新型的防水材料技术,电梯、消防等,作为课程的重点内容予以补充。

(二)安排建筑施工技术实训教学项目。实训内容可设置一些基础性的课程,如砌筑、模板、混凝土、抹灰、吊顶等,另设难度大重点的课程如:钢筋混凝土楼梯的设计及制作模型,框架结构柱、梁、板钢筋的下料加工制作。

(三)谋划实用的工程实习。建筑施工技术的校外实习是学好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理论课相辅相成,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重理论,轻实践,内容陈旧,学生完全靠记忆来掌握施工工艺,忽略了现场实习的能动性。理论教学针对抽象的内容、复杂的工艺和先进的技术,课堂讲解是不能详细表述的,通过校外的实习,把所学施工技术的每章节内容,每个分部分项工程的内容都通过实践与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施工现场学到更多的是国家现行的施工及验收规范和标准,学习的是工程图纸、图集,在学校学到的只是个专业理论基础,通过实践使两者紧密地结合,更快的使学生适应工程实际,这样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潜能,学习效果显著。

(四)利用对建筑从业人员进行在职培训与校园课程进行有益补充。创新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模式,积极探索开展继续教育的新途径。继续教育要改革传统的集中面授方式,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的培训方法,采用情景模拟、案例教学、对策研讨、外出考察、学术交流、专业深造、合作研究、学历教育以及有组织、有考核的自学等形式,开展灵活多样的继续教育活动。研究开发继续教育数据库管理软件,逐步改变手工操作方式,全面实现信息化,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继续教育管理水平。积极推行继续教育多媒体教学,探索利用网络技术发展远程教育,向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继续教育政策、法规咨询,提供建筑行业主要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以及有关培训内容、方式、方法、时间和地点等信息,扩大专业技术人员获取知识和信息途径,推进继续教育模式的革命性变革,为广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终身教育”提供便捷高效的学习条件。

(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由于施工技术的实践性,靠传统的理论讲解很难讲解透彻,许多内容是无法表述清楚的,授课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图片、模型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工程实例,从实践出发,把现有的工程案例剖析讲解,教学效果会更好。

(六)合理安排考核。由于把传统的理论课教学分解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两部分,就要求考核要真实地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效果,宜采用理论考试和学生的实际操作或口试相结合来综合评价。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探索创新的好习惯。

三、结语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建筑施工技术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的改革和研究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我们根据课程定位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结合工程实际进行教学情境设计,营造建筑施工的现场工作场景,广泛采用项目法教学、虚拟仿真教学、现场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方式,在校内建筑技术实训基地或校外工程施工现场,大力推广教、学、做同步实训教学,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大刀阔斧的进行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构建施工员岗位(群)职业技能培养与综合素质训练并重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方法改革

1.开展项目法教学。采取“以任务为核心驱动、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项目导向法),通过下达具体任务或项目来组织本课程教学,先让学生明确每一次课程的学习任务,同时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过程,提出教学目标,开发设计实训项目,所有实训项目均取材于实际工作岗位的任务,变教学过程为工作过程,变被动学习为带任务工作,课程设计中尤其要强调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

以项目驱动课程,围绕项目实施课程教学,将知识、技能、素质培养蕴含在项目教学之中,把整个课程划分为8个项目(学习情境),分别是地基工程施工、基础工程施工、砌筑工程施工、钢筋工程施工、模板工程施工、混凝土工程施工、防水工程施工、装修工程施工,每个项目又包括2-4个学习任务。

这样,课程单元(项目)划分清晰,教学组织简明合理,学生学习方便有效。由于遵循了自然的施工顺序,使学生能较快地熟悉施工过程,能够发现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能找到解决的方法,同时也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

2.施工现场教学。在校外实习基地的施工现场,真实施工环境,组织课堂教学,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按照专业技能的要求,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进行实际操作训练,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技巧的形成,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教师讲解教师演示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师生研讨分析教师点评总结。在施工现场组织教学,边讲边做,理解质量要求、规范操作过程,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又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职业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3.分层次教学。学生在掌握知识能力的速度和程度上存在差异,教学上要因材施教,不能搞“一刀切”。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也应如此。我们尝试建立符合学生个性的学习环境,教学采用了集中、分散、个别辅导、个别答疑等手段;在实训教学中,分阶段进行学生技能操作考核,按考核成绩决定其是否进入下一阶段实训学习,将竞争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引入课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培养着学生的职业素质。

二、教学手段改革

1.多媒体教学。建筑施工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知识点量大面广、学生理解困难等特点。因此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促进教学活动开展是必要的。我们逐渐减少课堂讲授教学,逐步推广多媒体教学,根据课程特点和专业培养目标设计了相应的教学内容,制作了建筑施工多媒体教学课件,大量采用施工图片、真实工程案例来践行教学,使教学过程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增大了课堂的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师同时在讲述中配以精彩的讲解,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2.模拟教学。让学生凭空想象出完整的施工过程是不可能的,我们在校内建筑技术实训基地实行仿真现场模拟式教学,采用flas仿真技术、教学演示视频、施工录像等,模拟演示各个施工过程来辅助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较快地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并应用于实践。

3.网络教学。我们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构建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来丰富课程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在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利用计算机通过网络浏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材、实训工单、施工规范资源库以及其他相关学习资料,并且通过答疑平台、E-mail邮件、BBS专业(课程)论坛等方式和教师或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学生对不易理解的章节还可以反复学习,从而弥补了传统教学交互性差、信息量大但速度太快的缺点,网上答疑系统可以实现动态管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在教学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使教学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三、结语

随着高职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变革,将使教学方式方法出现较大变化,在教学中也将产生许多新的问题,特别是像建筑施工技术这类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研究课题。只有通过教学实践,有针对性地根据课程特点,认真学习、研究、运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探索新的课堂教学形式,才能掌握和了解现代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特点,不断加强教学效果,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为社会培养优秀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清单报价施工技术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清单报价成为一种国际上通行的工程造价计价方式,是在建筑工程招标、投标中招标人按照国家统一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要求,以及施工图、提供工程量清单,由投标人依据工程量清单、施工图、企业定额、市场价格自主报价,并经评审后,合理低价中标的工程造价计价方式。工程量清单由分项工程量清单、措施项目清单、其他项目清单组成,清单报价由计价工程量、综合单价、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规费、税金组成。建筑施工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职业技术课,它与建筑工程预算、工程量清单以及清单报价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的,因此,清单报价很需要施工技术中的如下知识。

一、编制清单报价最需要施工技术课程中土方工程、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的知识。

在编制清单报价时,土方工程是一很重要的组成部份,计算土方工程中的每个分部分项工程都要写清项目名称以及项目特征,而项目特征的内容就需要施工技术中土方工程的知识,土方工程中讲述了土的分类,开挖方法以及开挖的工具,在计算挖土方时,自然土的体积、夯实土的体积以及松散土的体积,需要可松性系数才能计算出工程量,还需要掌握土方工程中的施工顺序。土方定额内讲述了,均未包括地下水位以下施工的排水费用,发生时另行计算,在土方开挖时需用什么样的开挖机械节约时间又节约费用都是工程量清单报价中很需要的,按竖向布置(超过30cm的挖土方、用方格网控制填至设计标高就叫按竖向布置挖、填土方)进行挖、填土方时,不得再计算平整场地的工程量,在计算工程量时应防止漏算及多算。比如说在土方开挖中遇到有地下水,要对地基进行处理,开挖时设土壁支撑防止塌方,选择什么材料对土壁支撑更加有利,又能节约费用,这都是编制清单报价时非常重要的,合理选择支撑方式、材料是避免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安全事故以及因安全事故所产生费用,土方填筑与压实时为了保证填方工程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要求,心须正确选择填土的种类和填筑方法。因此,编制清单报价最需要施工技术中的土方工程、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的知识。

二、编制清单报价最需要施工技术课程中砌筑工程的知识。

砌筑工程属于清单报价中计价工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脚手架、垂直运输设施、砌体的材料、基础的砌筑及墙、柱的砌筑,脚手架及垂直运输设施是措施项目清单中的一部分,计算工程量时需要了解脚手架的的形式,为后面套用消耗定额计算费用打下基础。垂直运输设施是施工中不可缺少的,也是最重要的,根据工程的需要选择适合的垂直运输设施。计算砌筑工程中的各项内容时,需要掌握它的施工顺序,这样才能准确的列项,并计算出工程量,基础的砌筑需要掌握它的基础放脚形式,在计算计价工程量时才能计算得更加准确,在报价时更合理。在计算空斗墙的工程量时,需要施工技术中的砌筑形式及砌筑方法,才能确定出价格,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外形体积计算,应扣除门窗洞口及0.3cm2以上孔洞所占的体积,墙角、门窗洞口立边、内墙节点、钢筋砖过梁、砖碹、楼板下和山尖处以及屋檐处的实砌部分已婚包括在定额内不另计算,但附墙垛(柱)实砌部分,应按砖柱项目另行计算。砖墙的计价工程量需要砖墙的厚度、砌筑砂浆的强度,这些知识都是在施工技术中砌筑工程中的讲述。可见,编制清单报价最需要施工技术课程中砌筑工程的知识。

三、编制清单报价最需要施工技术课程中钢筋混凝土工程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工程的知识。

清单报价中钢筋混凝土工程和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是整个清单报价的重中之重,它包含的内容泛多,计算量大,复杂。施工中钢筋混凝土工程包含了模板、钢筋及混凝土等等,模板费用计算属于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和降低工程造价具有重要的作用,施工中讲述了混凝措施项目费中的一部分,在施工中应选择模板的形式,材料及合理组织施工,对加快土的强度等级、如何浇筑混凝土等的知识,钢筋的型号,用什么符号表示,钢筋的计算以及钢筋在混凝土中的保护层厚度,钢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顺序。梁或柱的施工应先支模板,后放入钢筋笼,然后在浇筑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工程讲述了张拉设备及人工时效,在清单报价中需要乘以相应的系数才能合理的得出费用,掌握了这些知识在工程列项、计算计价工程量以及清单报价都是很重要的。

四、编制清单报价最需要施工技术课程中屋面及防水工程的知识。

施工技术课程中屋面及防水工程包含屋面防水工程、地下防水工程、室内其他部位防水工程。屋面防水工程中有卷材防水屋面和刚性防水屋面等,并述了各种屋面的施工工艺,材料选择,这些内容在清单报价中的列项、计算计价工程量以及套用消耗定额都是需要掌握的,只要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够准确的计算综合单价、以及最后的报价。地下防水工程中的基础防潮层、变形缝、后浇带的处理,基础防潮层材料有卷材防水和结构防水,这些费用的计算都需要施工技术中的施工工艺、材料来确定。因此,编制清单报价施工技术课程中屋面及防水工程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五、编制清单报价最需要施工技术课程中冬期与雨期施工的知识。

冬期与雨期施工给施工现场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对于常规的施工方法已不能适应,在冬期和雨期施工时,必须从具体的条件出发,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制定具体的措施,确保工程质量以及降低工程费用,在结冻时土的机械强度提高,挖土困难,费用相对增加,计算费用时应乘以相应的系数,避免漏算,雨期施工还应考虑现场排水、设备排水防雨措施,这些知识在清单报价时都应考虑。

可见,编制清单报价施工技术课程中的知识占了很大的比重,要想编制出好的清单报价,降低成本、合理低价中标,施工技术课程中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整个清单报价中最需要的知识之一。

参考文献:

[1]编著:袁建新[工程量清单计价]出版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04年8月第一版。

[2][建筑施工技术]三者内部资料出版时间:2004年12月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中职教育 多媒体教学 现场参观教学 专题讲座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建筑施工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技术课程,它与本专业其他课程有密切的关系,并在这些课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这门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工程施工方法多、学科综合性强等特点,再加上学生接触施工现场的机会又有限,缺乏现场经验,故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因此成为摆在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众多教师面前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 传统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教学模式呆板

现有的《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大多是老师在黑板上讲解各个施工工序的方法和原理,辅以简单的多媒体手段进行演示,基本上还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听、看、记,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不能牢固地掌握专业知识,不能培养良好的施工习惯和实践操作能力。

2.教材相对滞后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是介绍传统施工工艺,反映“四新成果”的内容及相关案例很少,一些已经逐渐淘汰的技术还占有大量篇幅而一些已经成熟且应用广泛的技术却未在教材中加以反映。课程的内容并没有在兼顾传统的、成熟的施工技术的基础之上,将重点放在那些先进的适用的应用技术上,很多教材做不到同步升级,从而使课程内容跟不上施工技术发展水平。

3.理论与实践脱节

课堂教学往往采用板书或多媒体教学,无论是板书还是多媒体教学,所讲述的都是静态的施工过程,学生对理论内容缺乏感性认识,一知半解。而仅安排一两次现场参观实习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时间、空间上的原因,学生看到只是施工中的某一过程,很难看到施工的全过程,这种安排导致理论教学和践教学之间存在脱节。

4.考核内容及形式过于单一

闭卷的书面考试仍然是目前最主要、有时甚至是唯一对学生考核的形式。传统的题型如简答题、综合论述题等主观性试题及计算题在该课程的考试中是基本的类型,对于大量的需要学生了解、掌握的施工工艺技术、措施等,由于多为叙述内容,加上对于简答题的片面认识,造成了学生“考前背,考后忘”的现象,达不到检验学生对施工工艺技术、措施掌握情况的目的。

二、《建筑施工技术》课堂教学改革的途径

1、优化教材内容、形式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快的特点决定了《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与一般的理论课程不同,某一相关环节或学科的发展都会波及本学科的内容,使各种施工技术推陈出新。今后授课时,应在学习优秀的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大胆舍弃过时的知识或技术,增加先进的、实用性较强的知识,介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施工技术在革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不断学习的兴趣。在教材形式上,多增加一些案例内容,改变理论偏多而导致学生不感兴趣的局面。

2、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 。多年来,课堂基本上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这种方式虽有它的优点,但师生相互交流机会少,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气氛凝滞,严重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适用于涉及到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机械的性能和操作过程,施工机具的构造和工作状态,施工技术应用的运行过程等实际操作的内容。对一些路途较远但采用新工艺且正在施工的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可以选派教师到施工技术先进的工程施工现场跟踪拍摄第一手资料,然后再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运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制作成图片、纪录片等,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组织学生观看,再由教师进行讲解,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这些素材系统完整,浓缩简洁,单位时间里信息含量高,又可为下几届学生反复使用。

(2)现场参观教学 。教师可根据教学进度,联系一些适当的建筑工地,组织学生现场教学。如脚手架工程、砌筑工程、模板工程以及吊装工程等。学生通过实地观察,不仅能增加感性知识,而且还能把理论和实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现场参观教学要特别注意安全,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这种教学方法适宜于那些比较安全的工程。

(3)专题讲座教学 。把建筑工地上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请到课堂上讲解他们的实践经验。因为现场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不仅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和管理知识,请他们走进课堂进行讲演,其内容大都是工程实践中碰到的具体问题,非常具有代表性。这种教学方法尤其适用于一些课本上没有的而实际工程中应用的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有些问题很可能学生毕业之后就会遇到。

3、优化师资队伍,确保授课质量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主干课,讲授该课程的老师除了要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具备丰富的施工实践经验。因此,对于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的青年教师,除提高学历层次与教学方法、授课技巧外,还应注重加强工程实践锻炼。学校应积极为教师不断创造交流、学习新技术、新工艺的机会,从而充实、更新专业理论知识,建设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

4.改革考核方式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范文第6篇

关键词: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实践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3;TU9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6)05-0105-04

地下工程是指深入地面以下,为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所建造的建筑、构筑物。按照其用途和功能可分为:工业和民用建筑中的地下车间、电站、库房、地下商业街、人防与市政地下工程;交通运输中的地下铁道、公路隧道、水下隧道和过街地下通道等;军事上的指挥所、通信枢纽、掩蔽所、军火库等[1]。

地下工程的营造涉及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等全过程。其中,地下工程施工是地下工程从图纸到实物的成型过程,具有很大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危险性,因此其成为地下工程建造中最重要的阶段。

一、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的特点

地下工程施工技术是理工大学建筑工程管理(人防)专业必修课,土木工程(人防)专业选修的一门专业课[2],其以“明挖法”和“暗挖法”两项地下工程基本作业为主线。通过课程学习,可使学员掌握目前地下工程施工中成熟的技术、方法,培养学员的工程意识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和岗位任职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从教学内容上看,该课程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科交叉性强

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先修课多,学科交叉性强。在“暗挖法”施工教学中,钻爆法施工涉及到爆破、通风、给排水方面的知识,支护施工涉及到岩石力学和工程地质方面的知识,TBM施工、盾构法施工、顶管法施工技术则更多的是施工技术与施工机械知识的结合。在“明挖法”施工教学中,土方工程、基础工程、基坑工程和土力学联系紧密,而要学好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则必须要学习好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等课程。通常,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课程安排在第三学年的下半学期,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至少应系统学

习三大力学、工程测量、工程地质、工程材料等专业基础课,以及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地下结构设计等专业课,才能比较顺利地学完整个课程。

(二)课程实践性强

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课是研究地下工程相关专业施工工艺、操作过程、施工设备机械的性能和操作等规律的一门课程[3]。某些基础课程如数学、英语等,知识的传授大部分都是依靠老师课堂上的讲解,授课水平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老师对课程知识掌握的熟悉程度。但是,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这一类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其中关于施工工艺、施工过程、施工机械的性能及操作过程等内容很难单纯用语言来讲述[4],光靠课堂的解说远远达不到教学效果。

(三)知识点更新快

随着地下空间开发如火如荼地开展,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领域的新技术与新工艺不断涌现,而大学教材很难及时介绍这一方面的成果,使得教材的更新速度低于技术、工艺的更新速度。因此,在教学上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在讲授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一些最新的施工技术和做法,以跟上地下工程领域新技术、新工艺发展的步伐[5]。这些内容若只从概念上介绍,学生很难理解,因此需要教师结合工程实践进行说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施工课程实践性教学模式的现状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实践性非常强,其中尤其以施工课最为突出。我国高校教育一贯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置。1963年9月,“教育部直属高等工业学校教学工作座谈会”中就明确指出,在各门课程的教学中,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6]。改革开放初期的土木工程施工教材中,也明确了对有关实践教学环节如现场教学、习题和课程作业、教学参观、生产实习等给予足够的重视[7]。同时,土建各个专业也在实践性教学的方法、手段上不断进行尝试。凌田全认为,组织好施工实习,提高施工实习的效果,需要加强横向联合,建立长期稳定的施工生产实习基地,周密安排,加强考核[8]。株洲工学院在实践性教学实施过程中,精心挑选施工队伍正规、施工技术先进、结构类型和施工进度符合教学要求的施工现场[9]。华南理工大学和湖南科技大学在实践教学环节上,都采用了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办法[10-11]。目前工科类高级施工课也主要采取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两种方法。

从我国工科教学现状看,实践教学体系由实验、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等组成。实践性教学是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理论教学的验证、补充和拓展[12]。

三、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四维实践教学模式”

针对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紧跟施工技术发展前沿,积极将地下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设备知识引入课堂,同时在课程中加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本课程实践内容的设置,其形式有“认识实践”、“操作实践”、“虚拟实践”、“生产实践”等4个方面,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地下工程施工技能,学会实际操作规程和操作方法,熟悉工程现场施工组织与管理,具有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地下工程施工管理问题的能力。

(一) 地下工程施工的认识实践

认识实践是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课必设的一个环节。通过认识实践,可以对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流程建立感性认识,为本课程的后续实践环节打下基础。通过认识实践,可以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课堂所学,让他们的理论知识更加扎实,专业技能更加过硬,更加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具体来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地下工程施工视频认识实践

视频认识实践是地下工程施工认识实践的第一个方面。施工视频有着直观生动的情境,且不受时间的限制,可以对同一施工过程进行多次观察。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各类视频资源十分丰富,为了更好地让视频服务于教学,课程组精选了钻爆法、初期支护、二次衬砌、辅助工法、盾构掘进、顶管施工、TBM施工、基坑开挖支护、钢筋混凝土施工等各类操作视频数百条,在课堂上结合相应的知识点给学员进行讲解。学生更好地介入课堂教学的内容,直接观察所展示的视频事件,并可以对视频事件进行多次的重复播放、解读与讨论,每次可集中于某个特殊的维度或侧重于教学组织、教学方法等[13]。该方法使学生认识施工、了解施工、熟悉施工,并在头脑里构建地下工程施工的场景,从而使学生对课本上的文字不再陌生和排斥,静下心来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

2.地下工程施工案例库认识实践

案例库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案例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进行情景代入式学习,间接感受现场,使他们由被动听课变为积极思考,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被激发,教学效果就容易得到保证[14]。

按照地下工程不同施工方法构建案例库,课程组现已收集综合案例7个、专项案例10个。综合性案例包括城市浅埋大跨度坑道工程案例(南京九华山坑道工程)、大直径盾构过江坑道案例(南京纬七路过江坑道、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盾构坑道突涌事故及恢复案例(常熟电厂取水坑道)、特大异性深基坑施工技术案例(南京青奥轴线地下交通工程、武汉王家墩地下工程)、地下工程施工事故案例等。

3.地下工程施工模型认识实践

我校国防工程学院为配合地下工程施工技术教学,花费百万余元建设了模拟坑道,内存放有各类地下工程施工所需要的设备、器材。同时,用剖面的形式向学生展现地下工程施工各分部分项工程成品、半成品的内外部结构;一些特殊的地下工程施工器具器材,实物无法展示的,则制作了仿真模型供教学使用。对于“暗挖法”施工技术,主要有:洞门、掘进爆破、初期支护、内部衬砌、新奥法监控量测、辅助工法展示等方面的仿真模型;对于“明挖法”施工技术,主要有深基坑开挖及支护沙盘、土方机械化施工沙盘、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流程(剖面)、SJB深层搅拌机施工工艺流程(剖面)等仿真模型;对于现在使用较多的TBM、盾构法、顶管法施工技术,制作了硬岩TBM仿真演示模型、土压(泥水)平衡盾构机仿真演示模型、泥水顶管机仿真演示模型。这些模型不仅仅给学员提供直观的认识,可供学员任意拆卸和组装,有的还能够进行声光电一体化演示,使学员更进一步了解地下工程施工的细节。

(二)地下工程施工的操作实践

操作实践是通过在地下工程施工现场操作技能训练等,来巩固学生理论知识和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实践操作法,更能体现理论联系实际这一基本原则[15]。这种现场操作可以在生产第一线,但由于地下工程施工现场较为分散,不利于集中教学,因此也可以采用模拟现场操作实践的方式进行。

为配合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教学,学院在模拟坑道场地周围建设了钢筋加工棚及混凝土拌合点,可以进行钢筋的现场加工、模板试拼、混凝土拌制、支护构件制作等施工操作。为了更加逼真地模拟出现场施工的效果,加工棚选用了可拆装的钢管及彩钢板搭设的形式。

通过现场实习和课堂授课,学生可以较全面、具体、灵活地学习和掌握地下工程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学会理论结合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在操作场上学生和教师从书本到工程进行全方位的交流,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丰富了教学内容[16]。

(三) 地下工程施工的虚拟实践

虚拟实践是人类基本实践方式之一。虚拟实践本质上是各种可能性的实践,事物的可能性在虚拟实践中能同时平行地获得实现[17]。目前,建筑信息模型已经成为建筑领域信息技术研究和应用的热点,BIM的应用价值已经得到行业的普遍认可。为了能进一步给学生带来新鲜的学习体验,课程组还将BIM虚拟实践教学进入了课堂。

基于BIM的虚拟实践教学是将一个具体工程项目的一系列立项计划、勘察设计报告、建筑图(结构图、水暖图、电器图、施工流程图等)、重要事件、动态三维模型、成本计算等彻底融合,用一个“虚拟的实际工程”串联起来,全方位阐述建筑工程施工这一复杂的施工流程[18]。

同时,课程组还将BIM的施工实践教学从地下工程课程延伸到学生的毕业设计。通过协同式毕业设计,不仅使土建专业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地下工程的结构构造、施工流程,更加深了学生对其他相关知识的理解。

(四)地下工程施工的生产实践

土木工程是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对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学习,不仅要让其注意知识的积累,更应该强调生产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19]。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注重教学实践环节的落实,努力增加实验室的投入,保证了基础教学和专业教学中学生应有的教学试验和实习;坚持理论与实践、课堂与工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重视教学科研实习基地的建设,与人防单位、军队建设单位、项目管理公司、工程监理公司、地下矿业公司等不同类型的单位共建实习基地,以满足课程实践教学多样化需要,不断加强课程实习等实践环节的过程控制和动态管理。

四、结语

基于认识实践、操作实践、虚拟实践、生产实践的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四维实践性教学模式”,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程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是多媒体时代工科专业课教学的典型范式。课程组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具备了四维实践性教学的基本软硬件条件。在授课过程中如何有机融合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从而对四维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以及对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考核模式的更新,则是下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阎石,李兵主编;孙威,王春刚,李明,金益民副主编.土木工程概论 [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2:187-188.

[2]濮仕坤,等.基于BIM技术的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设计[J].中国建设教育, 2015(2):28-32.

[3]李立军,杨秋学.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 2011, 20(1):83-85.

[4]涂劲松,戈海玉.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 2012, 21(3):94-97.

[5]冯兴,熊宝莲.浅谈建筑装饰施工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现代装饰(理论), 2012(2):71.

[6]《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4:796-797.

[7]江景波,赵志缙.建筑施工[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85.

[8]凌田全.加强横向联合,提高建筑施工生产实习的效果[J].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 1(2):75-76.

[9]左成平,李国强.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深化教学改革[J].株洲工学院学报, 1994, 8(1):75-79.

[10]叶作楷,潘泓.土木工程专业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 2000, 37(4):51-53.

[11]胡秀兰,祝明桥,刘锡军,程火焰.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 2006, 15(1):90-93.

[12]李建峰,张艳袁,卫宁,黄永刚.土木工程施工综合能力培养体系及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A].田道全.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308-312.

[13]高文伟.浅谈视频在专业教学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 2009(10):502.

[14]王瑞玲,宋春叶.FIDIC 施工合同条款案例库建设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11(9):85-86.

[15]王子敬.采用实践操作法提高《建筑施工技术》教学质量[J].广东科技, 2012(21):34-35.

[16]赵红京.建筑施工技术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尝试[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 1(3):48-50.

[17]陈蔚,举.虚拟实践及其哲学意义[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3(3):55-57.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建筑施工技术;专业教学法;教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3-0050-02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中职学校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理论面广、实践性强的课程。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任务与学生状况分析

一个建筑物的建成是从下部基础施工开始,到上部主体结构施工,直到内外装饰完善,由许多道工序组成,而每道工序都涉及一个工种的施工,都会采用不同的施工技术。本课程的学习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建筑物各工种的工程施工技术以及施工方案的选择,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施工技术问题的初步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自各初中学校,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中职学校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二年级学生,在这之前,他们已学过建筑制图、建筑力学两门专业课,同时,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建筑测量与建筑施工技术正同步学习,他们对建筑施工的知识有一定了解,但这种了解非常肤浅,大多数学生因为没有到过建筑工地,也没有见过施工,特别是没有见过真正大规模、有组织的施工,对很多施工技术的领悟和理解非常有限。

在课堂上,教师讲施工技术课时,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法传授知识,常常是教师讲得头头是道,而学生几乎听不懂。因为学生缺乏切身体验,加上专业课的概念和原则比较多,表述上具有抽象性、确定性,比较枯燥,甚至有的知识点很难理解,特别是在中职学校的课堂上,在这种大部分是男生的专业中,如果知识不容易让学生领会,或者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课堂上就会出现很多的状况,如:睡觉、聊天、看小说等等。

专业课教育教学目标

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新型劳动者――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他们不仅具有专业能力,还具备所学专业的关键能力。在现代教学理论看来。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学习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要指向学生的需求、兴趣,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使其在情境学习中,脑、心、手并用,既重视让学生知道“是什么”,又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做”。

专业教学法及其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的运用

专业教学法即遵循教学理论,采用适合的专业内容教学,在相应教学媒体支持下,达到专业教学目标的方法的总和。常用的有:项目教学法、过程演示法、实物展示法、小组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等。专业教学法应该在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并使多媒体技术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陈旧落后的教学手段。《建筑施工技术》中的很多内容只要能合理地运用专业教学法,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完全不同。

项目教学法的运用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的建筑施工模板,主要是介绍建筑模板系统的作用、种类、构造、支设等,这一章节如果教师只是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学生只能凭空想象,则容易产生厌学情绪。采用项目教学法,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技能的掌握就容易多了。项目教学法是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按行动导向设计教学思路。“梁柱模板支设”,这是一个真实的课题项目,学生对“建筑模板系统”的概念有了基本了解后,即可去具体完成这个项目。学生以小组形式工作,一个小组3~4人,基本步骤为:确定任务―计算及方案确定―领取材料并操作―检查―评定。学生在完成该项目课题的过程中,知道“做什么”,也知道“如何做才能符合要求”,会对建筑模板系统的知识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提取有关知识完成相应的项目。无论是方案的确定和编写,或是材料机具的计算和选材,还是建筑模板的支设和质量检查,都离不开同学相互之间的帮助和配合,所以,运用项目教学法,不仅可达到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师不再将把现成的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在于过程并非结果,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及监督者。

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的砌体工程,教师要通过一定的专业教学方法,使学生对砌筑知识有感性与理性的认识,从而对施工现场砖砌体的组砌形式能进行判断,对砌筑方法能进行说明,对施工过程能进行分析,对施工质量能进行评定,使学生掌握砌筑的组砌形式,施工工艺过程及保证质量的措施,了解砖砌体质量检查方法。教师在进行这一章节的课程教学时,课堂上可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教学光盘或教师自己制作的课件,很多地方使用形象生动的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即借助真实、典型、完整的事例,反映专业理论知识点和教育教学的复杂性。在使用案例教学时,把案例内容与讲授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因为案例具有鲜明的时空状态,特定的人物,情节生动,事例的描述非常具体明确,容易引起学生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倾听、回应和沟通,并且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把学生的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参与案例分析。比如:某综合楼在完成主体工程后,该楼的饭厅、会议厅突然整体倒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此案例分析如下:(1)工程概况介绍:该工程由客房、饭厅、会议厅、厨房组成,总建筑面积4281m2,由正规设计院设计,某建筑公司施工。(2)调查结果展示:建筑结构设计分析,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过程调查结果展示。(3)倒塌原因及分析:学生根据砌体的相应专业知识,讨论分析施工过程出现的问题,并进行记录总结。(4)结论:事故发生,主要是由于施工方面盲目蛮干,不按规范作业,施工质量低劣引起。从案例中,不仅使学生更深切理解理论的真谛,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将来在工作中应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教师也能从学生对案例的多视角分析与不同意见的争辩中,发现新的见解,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其他专业教学法的运用 用过程演示法来讲述知识点,可以弥补学生没有到过工地、没有见过施工的空白;使用实物展示法,把带到教室的砖、砂、砂浆等作为实物展示并说明;使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担当“施工管理员”,去处理各种施工现场出现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要求学生观察,鼓励学生描述,带动学生分析,抓住他们的注意力,通过学生的思考、观察、描述及动手,不断强化知识点。

专业教学法运用的效果

有统计表明,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头脑思考以外,能把各种感观也运用起来,他学的知识三天后,也能记住65%,但是仅仅使用听觉,三天后,他只能记住10%。现在很多中职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看书的时间很少,但他们好奇心强,接收新生事物的速度快。《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各种专业教学法的运用,让学生在看、听、触、想、说、做中学习,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他们所学的东西并不空洞,它实实在在地发生着,“百闻不如一见”,“所学为所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精益求精地完成作业的过程,也培养了他们严肃认真的职业态度,负责求实的职业品质,积极进取的职业精神。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仅是《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在其他专业课程中认识、模仿、运用、开发各种专业教学法,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应用,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经柏龙.论案例教学在教师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科学,2006,(10).

[3]武海华.在职校专业教学中推行项目教学[J].职业技术教育,2006,(2).

[4]杨澄宇,周和荣.建筑施工技术与机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范文第8篇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长期以来采用课堂教学、参观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但随着近几年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迅速发展,理论教学与实践有所脱节[1],同时参观实习环节也不是很理想,比如:实习现场有限;实习时间短而某一施工工序而又较长,致使学生只能看到某一工序;实习时间安排固定,不便于针对性看某一施工工序。因此,传统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还存在一些弊端。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1.1教材相对滞后

《建筑施工技术》多是介绍传统施工工艺,反映“四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内容很少[2-4],一些已经逐渐淘汰的技术还占有大量篇幅而一些已经成熟且应用广泛的技术却未在教材中加以反映。大多数的教材只是单纯的理论知识体系,缺乏必要的实践案例,学生学完后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教材的理解不够透彻。

1.2教学环境呆板

“粉笔+黑板+多媒体”仍是目前许多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这种教学以教室为主要场所,对于缺乏施工现场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难以想象实际情况,即使多媒体教学有所改善,但还是有些内容表述不清楚,如涉及到施工工艺的流程,施工机械的性能和操作过程,施工器具的构造和工作状态,施工技术应用的运行过程等实际操作的内容,感受不是很真实、很深,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效果呆板枯燥,课时效率低。

1.3教学方法不合理

建筑施工课程实践性极强,对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精神从而胜任将来的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大部分教学还是按照“老师满堂灌,学生全盘听”的模式进行教学,这种方式虽有它的优点。但师生互动少,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气氛呆滞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1精选教学内容

课堂讲授应重视主要内容及基本概念方法,针对高职学生的就业特点(主要从事土建施工、监理等),不必所有内容面面俱到,对传统形成的建筑施工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另外,由于建筑施工课的实践性、综合性强的特点决定了课程内容发展更新速度非常快,建设部每年都有一批重点推广项目,工程施工中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涌现,国家、地方的标准、规范也在不断作修改,从时效看,教材内容始终滞后于工程实践。因此,应组织具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对教材进行及时补充和完善,更新学生的知识结构。

2.2转变教学环境

课堂与实训基地、施工现场相结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如在讲述“混凝土工程”这一节时,把学生带到建筑工地,进行现场教学。同学们置身施工现场,感受颇深,使得在课堂上难以表述的内容变得通俗易懂便于掌握。在讲解“钢筋工程”这一节时,把学生带到实训基地,对照实物讲解“钢筋种类和性能”、“钢筋的焊接”以及“钢筋的配料和加工”部分知识,同时结合实际操作掌握很好。同时聘请具有经验丰富的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来学校做讲座。因为现场的技术人员不仅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和管理经验,请他们走进课堂开讲座,其内容大都是工程实践中碰到的具体问题,非常具有代表性,有些问题很可能学生毕业之后就会遇到类似的情况。也可聘请有知明度的专家学者来讲课。主要使学生了解现代建筑施工中的最新知识。实践证明,加强实习和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一种深受学生欢迎又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

2.3改革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