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慧教育课题申报

智慧教育课题申报

智慧教育课题申报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三落实” “五引领” “六创新” “四品”智慧校园

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要求,更好推动我校“自主发展力教育”特色建设,课程开发与信息中心,围绕区高品质课堂和教师专业成长主题年活动,创建市特色高中、省教育教学改革典型学校(智慧校园),带领全校教师全面深化教育科研、校本研修、信息化建设改革,做好百师百文、百师百题、微课程制作、多元发展、数字化资源基地建设,三落实五引领六创新 打造自主发展“四品”智慧校园。

一、三落实:落实教育科研量化考核制度、落实校本研修、落实教育信息化建设

制定《大连市一三中学“十三五”教师教育科研量化考核方案》,将教师的工作业绩、行政职务、业务职务、工作量、继续教育等问题量化考核,作为年度教师考核、评优评先、推荐优质课、评职等工作的重要参数,落实自主发展力教育首席教师、名教师、德育导师、微课制作学科首席教师等20多个工作室的校本研修工作、开发校本课程20余本,近300万字。学校重视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2013-2105年,先后6批次100余人次到成都、上海、北京进行微课程制作教育信息化培训学习,邀请中国育网总裁助理、省电教馆教研员、中国慕课学院专家到校指导数字化资源教育信息化建设。

二、五引领:特色引领、课题引领、专家引领、名师引领、骨干引领

自主发展力教育作为学校的核心,全面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校长主持《学生自主发展力的养成和培养》省级课题在8月份已经结题验收。

目前,学校围绕自主发展力教育,在研省级规划课题《普通高中指导学生参加高校自主招生策略研究》1项,关于高品质课堂建设的省级课题1项。关于数字化资源微课制作的大连市微课程专项课题10项,校长主持的关于自主发展力教育智慧校园建设的国家课题《云计算环境下区域智慧校园建设策略与协同机制研究》正在申报中。通过课题研究,搭建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信息化成长。

外聘中国教科院李铁安博士、马雷军博士,紫光教育李凌己总裁、世纪明德黎明副总裁,中国政法大学赵婧博士、辽宁师范大学金洪源、潘黎博士,省教育培训中心刘天成主任、王艳春主任,大连市教科所梁卫、郑淑清所长,大连教育学院张士国、林学斌、孙让主任,区教科院齐铁清、陈贻龙院长,市发明协会赵庆立秘书长,大连星东方艺术培训学校孙冬黎校长等为“自主发展力”特色教育特聘专家,指导学校特色工作。

学校成立 自主发展力特色教育名教师工作室、首席教师、名师、德育导师工作室、微课程制作首席教师工作室,充分发挥调动学校全国省市区名师、骨干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

三、六创新:创新学生工作、新教师成长机制、新战略合作共谋发展、新校本研修、创新课堂模式、出版内部刊物创新简讯

一是创新学生工作,发挥学生会、风纪队、班委会的作用,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教育、自主规划、自主调节、自主评价。

二是创新教师成长机制,成立慕课中心、微课程制作推广中心、职业生涯指导中心、升学指导中心、智慧传媒中心、继续教育中心,六个中心抓手全面推进学校自主发展力教育特色、智慧校园建设。

三是创新战略合作,共谋发展。艺术特长生培养方面和大连方向美术培训学校、大连星东方艺术培训学校战略合作;学生学业规划方面与北京格伦教育战略合作;在教育技术信息化建设方面与中国育网网、国泰安深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自主招生、自主发展升学指导方面和清华紫光教育战略合作,微课制制作数字化资源建设方面和中国慕课学院作战略合作。

四是出版内部刊物创新简讯(智慧简报)。集聚正能量,给力特色建设、智慧建设。

五是新校本研修。学校微信公众号、智慧校园网络平台建设、大智慧教师评选、“春华杯”“秋实杯”微课程制作大赛,促进教师终身学习,与《基础教育参考》《大连教育》《金州教育》《语文报》《半岛晨报》《大连先导区报》等媒体合作,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发展平台。

智慧教育课题申报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云服务 智慧校园 云计算

目前,高校基本都已具备自己的校园网络环境,规模也比较大,这就为智慧校园奠定了一定的网络基础。高校校园网络环境往往是局限于内部的,所以在高校内部也会存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使得信息变得不利于流通,高校内部的信息和资源的互通成了搭建平台的一大难题。为了更好的促进智慧校园的建设,必须要改变现有的资源分配情况,本文将讨论利用云技术和虚拟技术构建校园云平台,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智慧校园的构建。

1 云技术及云计算

构建智慧校园,云计算和云服务是关键技术,所以我们要对云概念进行一定的了解。云计算和物联网是两个新兴的概念,物联网是建立在云平台之上的一种应用模式。物联网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托云平台系统的不断完善,云平台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海量信息处理能力。同时,在云服务的基础上,物联网可以和传统互联网有机融合起来,是搭建智慧校园网络平台的基础。

云计算技术的关键在于,通过分布式计算机将计算任务分解,而不是传统本机计算或服务器计算模式,企业的数据中心运行模式则更像是互联网计算,这让企业能够在应用中获取所需资源,并根据计算要求来调整计算机和存储系统。云是对网络和互联网的一个抽象,广义的云是通过网络实现的按需扩展服务,这种服务于很多软件和网页应用有关,这使得运算能力成为一个分布于网络的概念,计算也成了流通与网络的服务商品。云计算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服务IaaS、平台服务PaaS和软件服务SaaS三种,为不同的计算需求提供相应。

2 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的概念是从智慧地球延伸出来的,2008年IBM公司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也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和支持。我国在2010年由浙江大学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智慧校园的概念,这种全新的概念描述的是一种新时期的校园,通过网络学生可以在校园内随时随地的学习,利用科研平台提高资源共享,网络教务平台增强学校的管理能力,以及基于校园网络的文化生活和便捷的校园生活。智慧校园的整体目标是,在云服务的基础上,对学校进行智能化的管理,合理共享教育资源,实现公平教育和公平管理,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为教育改革提供动力。

2.1 智慧校园的整体结构

2.1.1 智慧校园的建设框架

简单来说,智慧校园的框架可以大致分为四层,分别是基础层、应用层、应用支撑层和统一服务层。同时,为了智慧校园的安全性和通用性,还需要维护系统和信息标准系统进行约束和保护,作为智慧校园的周边支撑。基础层主要有互联网和教育网组成,辅助3G/4G和WLAN无线网络实现更加全面的网络覆盖,构建一个全校范围的网络环境。应用支撑层包括云服务平台,认证平台和外部资源接入平台,主要为智慧校园提供各种服务支持。应用程包括教育管理功能、学生管理功能、教育管理功能和辅助功能等,通过网页和客户端的形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相关的交互服务,教师、学生和学校管理者可以通过计算机或者移动设备,成为智慧校园的用户,并使用智慧校园提供的相关功能。另外,信息标准体系确保智慧校园内信息等拥有一个统一的信息标准,方便传输和信息的分布式处理。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智慧校园的信息安全,在使用外部资源时能够避免网络攻击。

2.1.2 智慧校园的设计核心

智慧校园的核心是泛在网络,传统有线网络模式很难实现全校园的网络覆盖,所以结合无线网络WLAN,3G/4G移动网络和WiFi网络,实现无线网络信号的全面覆盖。除此之外,还要增加有线宽带的网络供应时长,通过SSID实现区域免费网络使用,为云服务提供良好的环境。学校的私有云环境和电信服务商的共有云相结合,搭建更加全面的资源平台,在一定区域内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拓展物联网应用范围,利用物联网应用将移动设备和更多的应用模块囊括进来,支持更多的社会资源。

2.1.3 智慧校园的预期实现

智慧校园将在很多方面改变校园的工作的方式和生活方式。对于学校的管理者来说,智能校园提供了基于全网的信息管理系统,更有助于高效的对学生信息进行管理。对于教师来说,在教育资源平台中,教师可以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同时学习更多的先进的教学经验,以此来提高教学水平,协助教师展开科学研究。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生活变的更加便捷,选课、评价以及反馈等,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对于培训人员来说,培训方式将从线上线下两个方面展开,更有助于培训的效果。

校园校务管理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学生的一卡通服务,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可能涉及到很多卡和证件,将这些内容集中于一卡,实现校园内部的统一使用,大大降低了学生管理的难度。校园管理的监控和调度,也可以通过智慧校园平台实现,集中的监控调度让学校内部环境更加井然有序。校务办公,通过网络实现各类报表以及申请的批复,接触了很多工作的空间和时间限制,大大提高了校务办公的效率。在线学习平台,让学生可以在课堂外主动的进行又需要的知识获取,将课堂资源上传到云平台中,方便学生的反复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2 智慧校园的关键技术

2.2.1 关键技术概述

智慧校园主要涉及的专业技术有: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智慧校园应用的虚拟现实技术,将各类教学资源和管理对象抽象成可以通过网络和计算机可以进行管理的内容,实现虚拟化的资源分配,使网络计算负载更加平衡,提高整体的资源应用率。数据库技术是智慧校园的基础支持技术,对于学生的管理等都需要庞大的数据库进行存储,并且服务器要能够并发处理大量学生的访问,优化查询。

另外,智慧校园的信息标准体系和维护体系是整个智慧校园的重要保障,信息标准体系在网络环境下统一规范,为应用数据库系统提供了保障,并且在大量数据的合并和取用更加安全。安全维护机制让智慧校园始终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并且对重要的信息进行备份,关键时刻利用还原技术确保网络和信息的安全。

2.2.2 校园云的构建

智慧校园的网络构建,要在原始校园网的布局下,结合电信云平台构建校园云环境,部署快相应快,整体运行效率高可靠。依托电信云平台可以轻松部署大量的校园应用,打造一批学习、生活服务产品。通过校园的移动网络平台,引入外部教育资源和就业信息等等,改变校园网络自闭的格局,构建更加开放的校园云环境。

2.3 智慧校园的应用

智慧校园的应用主要包括校园管理应用和校园生活应用两个方面。校园管理包括学生课堂考勤、机房上机管理、图书馆管理、宿舍管理和教务信息的管理。校园生活应用包括消费系统、教务信息查询系统、在线选课系统、校园新消息查询新系统等。

2.3.1 校园生活应用

消费管理系统采用了RFID技术,使用统一的电子标签卡和RFID读写设备,实现无现金的消费应用。电子标签卡用于模拟消费金额量,将电子标签卡与银行卡或网络支付接口绑定,就可以实现自动充值和消费。

学生考勤应用是日常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通常学生的考勤情况都是有教师来完成的,但是统计过程占用课堂时间,不便于整体统一管理。利用考勤应用,在上课前用校园卡进行考勤登记,进入教室就已经完成考勤登记,课堂时间被更加高效的利用。

2.3.2 教学管理应用

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借助统一的管理软件,对教师、教室进行分配,教师也可以在登录系统后进行自助申请,如果教室没有被占用就可以进行使用,减少了申请教室的步骤,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教学管理系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以此来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对教师的评价将有利于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智能化图书馆应用,利用物联网将图书馆虚拟化处理,学生和教师就可以通过网络,对所需书籍进行查询和在线预约,方便教师和学生对书籍的取用。而且在数据库技术的支持下,图书馆可以将书籍文献进行更加科学的归档和分拣,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检索效率,方便图书馆的管理。

实验室管理也是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实验室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包括设备的使用情况都是通过物联网进行实时等级的。在实验室设置环境监控设备,能够对实验室的环境进行监控,方便定期的巡检,预防实验室的故障,方便维护。

2.3.3 协同办公应用

智慧校园在云平台的基础上,能够实现多终端的在线协同办公。云服务本身就是基于云计算技术搭建的,所以在校园云的基础上也可以进行协同办公。在云平台和数据库的支持下,允许多终端互斥访问请求信息,大大提高了学生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管理资源的应用效率。

3 结束语

智慧校园在云服务的基础上实现了校园管理的智能化,让学生和教师都能有更加便捷的校园体验。借助物联网和虚拟化技术,将校园应用变得更加唾手可得,在校园内的活动都更加方便统一。同时,在云平台提供的丰富接口的基础上,也聚合了海量的网络信息,教学资源平台让教师和学生拥有更广的发展空间。当然,智慧校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隐私安全和技术规范等,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云技术的不断完善,这些问题也能够引刃而解,智慧校园的建设也将成为未来的主流。

参考文献

[1]吕倩.基于云计算及物联网构建智慧校园[J].计算机科学,2011(S1).

[2]严大虎,陈明选.物联网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 2011(06).

[3]邓赵红,桑庆兵.物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与思考[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

[4]严栋.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学刊,2010(07).

[5]王瑾.基于物联网的实验室管理技术[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21).

[6]浦敏,李云飞,王宜怀.基于物联网的无线照明控制系统[J].照明工程学报, 2010(02).

作者简介

尹光辉(1976-),男,湖北省武汉市人。硕士学位。现为咸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物联网技术。

陈瑛(1979-),女,湖北省咸宁市人。硕士学位。现为咸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办公自动化技术。

智慧教育课题申报范文第3篇

在政治思想方面,我能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每一次政治学习及支部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树立新时期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价值观。在日常教学工作方面,我能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早退,人到心到,带好一日活动,上好每一堂课。

作为配班教师,平时我能积极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如墙饰的更换、家园栏内容的增添、区域活动材料的制作、幼儿品德评语的填写、家访、组织家园活动等等;同时对自己本学期负责备的常识与科学发现活动教案,能吃透教材,认真设计教法,以使教学能获得更好的效果;在组织教学中,尽量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每一个教学活动中,在活动中注意营建一种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做课堂的主人,与我一起收集与主题相关的材料,如认识动物时,从百科全书、网络上下载资料,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集体教学,让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在知识的冲撞中产生新的疑惑、冒出新的想法,培养孩子好奇、好问、好探索、乐于想象与创造的可贵品质。

对于我所负责的教科研工作,我也能认真负责地组织好,使得课题工作能顺利有序地展开,对课题的选题、申报、论证、方案的撰写、实施、中期的监测、结题、报告的撰写、成果的评审及奖励都用制度加以规范,克服了教科研行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对立项课题的管理更为规范,从制定方案、具体实施到结题报告的撰写,教科室关注教师科研全过程,为教师们提供了研究素材与各类资料,要求课题组长及时上交课题研究情况记录表,并通过课题组长例会对课题进行情况、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解和解决。

本年度,我园申报课题数为历年之最,共申报七个课题,这些课题从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出发立足点新、切入口小,很适合在班级内的小范围操作与实验,具有新颖性、可行性与实效性。

同时,在我的参与指导下,幼儿园科技特色教育研工作也顺利展开。在本学期内,各年段都确立了本年段的科技教育研究方向,大班年段课题为在科学区活动中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精神的研究、中班年段课题为在自然角培养幼儿科技素养的研究、小班年段课题为在晨间活动中培养幼儿科技素质的研究。在组织教研活动时,要求能够围绕主题进行,使教研活动有目标有方向便于深入;同时注意克服低层次的教研倾向,努力促使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促进教学质量提高,革新教学方法。在教研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提炼升华,形成教育理论,探究教育规律,上升到教育科研,使教育研究科学化、系统化。

另外,我成功组织了科技知识竞赛活动、作好了绍兴市教科研先进集体申报工作、省市级课题申报结题工作、统计员考试以及一些临时性工作,虽然工作极为繁重,但我仍能维持良好心态,以负责尽职的态度对待,认真检索资料、收集材料,为此付出了不少个人休息时间。

智慧教育课题申报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等学校;文化传承创新;文化育人;第二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04(2014)01-0045-03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高校要坚持推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文化,推进文化创新,不断提高大学文化软实力。

在清华百年校庆的讲话中强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这一论断既充分肯定了高等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重要地位,也对高等教育在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中的作用提出了新期待。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肩负文化传承创新的神圣使命,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中应大有作为。文化传承创新是高等院校的一项光荣而重要的使命。高校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积极发挥社会文化引领作用,除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外,还应开拓第二课堂,郑州大学近年来构筑“四大育人工程”,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

一、读书育人工程

古今中外的文化经典,超越了时空界限,成为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是连接历史和现实的桥梁,是开启智慧的源泉。引导青年学生适当地阅读文化经典,可以体察经典文化思想中的精髓和智慧,了解其民族的性格和秉承的价值理念,感受一个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体味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不仅可以增强自身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还可以从文化经典中汲取智慧和理念,以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启迪智慧,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能力,为其全面成长提供许多有益的营养和启示。

200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了《大学生必读书目100本》,这些入选图书均为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学术风尚和成就,具有很强的经典性和学术性。郑州大学以此书目为依据,立足本校实际,开出了“大学生必读和应知名著名作”,并协调校图书馆开辟专门阅览室和网上在线阅读与欣赏,这是基础工程。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协同校团委等职能部门,定期举办文化经典专家讲座、读书报告会、读书推介会、读书征文、读书心得交流会等活动,以推动阅读活动深入开展。青年学子享受阅读的快乐,让大学校园书香四溢,让青年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重塑自己的人格,从圣贤豪杰的智慧中吸取有益的营养,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是一种文化底蕴的彰显,含蓄、隽永,是一种精神领域的求索,睿智、通达,是一种有层次有品味的思考,深刻、清醒。当代大学生应树立这样的阅读理念:阅读是生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追求幸福、快乐、精彩、高尚人生的途径。把阅读融入宝贵的大学生活,使其成为大学校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并为自己珍藏一份厚重的记忆。让终身学习、毕生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和风尚。正如南宋诗人尤袤所说:“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当把阅读当成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时,人生才会释放出无穷的能量。

二、游学育人工程

“游学”,也叫“修学旅游”,本意是指在校学生学习期间,为了配合课堂及书本所学,弥补其不足而开展的以丰富知识、增长见闻、扩大视野、培养素质、增进交流以及学科实践等为目的的旅行活动。中国民间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游学对人格养成和知识形成的重要作用,孔子率领众弟子周游列国,增进弟子的学识,培养弟子的品质,开阔眼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更是中国传承至今家喻户晓的教育古训。在中国历史上,游学作为古代社会士人、僧侣、贵族子弟等一种远道寻师求学、传播学术思想的重要文化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广泛的影响。如儒家的“仁学之游”与“比德之游”,道家的“逍遥游”等。

我们所强调的人文实践,是充分调动传统文化绚丽多姿的文物资源,以及文物中蕴藏的丰富的人格资源,让大学生广泛参与将为人与为学连为一体的人文实践教育,从而使大学生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入的体会与领悟,对文化成人的理想有强烈的向往之情。简言之,人文实践以实践为基础,强调实践的人文性。

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副主任程钢认为,人文实践应具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它能将人的生涯中从文明礼仪到社会公德、从求学到兴业、治国的一切实践性要素均包含在内,从而使得实践教育具有很强的人生适应性。第二,这种新的实践教育理念在保持吸收世界各国优秀教育理念的同时,还应与中国自身的实学传统建立起切实的关联。让传统实学强调为人与为学、知与行、求理与践履相统一的优点得到充分的发挥。

早在2005年,清华大学与郑州大学共同举办了以“弘扬民族精神,提倡文化自觉”为宗旨的系列人文实践活动,两校学子通过聆听人文讲座、进行学术研讨、文化考察形式,“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在交流中增进知识,涵养人格。取得了初步成效,丰富了文化育人的内容和途径。

岳麓书院、嵩阳书院与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中的三座书院,是当时教育创新、学术创新、文化创新的中心,是各学派学说孕育、形成、发展、壮大的平台,它们因为理学大师朱熹的学术与讲学活动,而有着深切的渊源和关联。湖南大学环抱岳麓书院,郑州大学比邻嵩阳书院,九江学院背靠白鹿洞书院,三所高校深受书院文化的福泽。2008年以来,湖南大学、郑州大学和九江学院以千年书院为媒介,共同开展以“宣承书院人文精神,重建游学平台,力挽千年文脉”为主旨的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共同探讨古代书院在高等教育的平台上如何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对接。对于挖掘书院的文化资源,弘扬书院文化精神,探索现代大学教育改革与发展,促进高校间的文化交流,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所提倡的游学育人工程,是指在与国内大学交流中,以传播与弘扬中华文化和优秀国学思想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专题文化讲座、学生读书研讨、文化考察等形式,以达到增长知识,扩大视野,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素养,涵养人文精神的目的。游学育人工程不仅包括国内游,还包括出国游。近年来,郑州大学加强与国外知名大学的联系,使很多学生走出国门,开阔视野,在中外文化比较中自觉守望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突出文化内核的中国元素,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突出表达形式上的世界性,让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过国际高等教育交流大放异彩。

三、课题育人工程

如果说读书育人工程是“读万卷书”,游学育人工程是“行万里路”,都是属于文化传承范畴的话,那么课题育人工程则属于文化创新的实践。课题育人工程就是由学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或委托文、史、哲等基础文科院系,每一学年推出一定数量的文化类研究课题,面向全校学生进行公开招标,学生以研究团队为单位进行申报,经课题育人工程专家组评选,评出优秀申报团队,学校给予中标团队一定的经费资助,并配备学术指导教师。结项后的研究课题由学校编印成册,并作为学生学术训练的真实记录。

课题育人工程以文化为内涵,学生为主体,研究为主线,教师为指导,主要是训练大学生的科研和学术能力,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创新文化。在大学生中广泛实施课题育人工程,使大学生以学术的态度和精神,对文化现象、文化名人、文化事件等自己感兴趣的文化课题,进行深度解读与探究学习,并最终在老师的指导下,形成一定价值的研究成果,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科技写作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有利于树立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实施课题育人工程,有几个关键点需要牢牢把握:第一,公布的课题要以“促进文化的传承创新”为目的,面向广大青年学生,并且能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这就要求学校在设置课题时,既要注重文化性和理论性,又要兼顾专业性和实践性。要注重学生的科研训练,更要促进文化的传承创新。第二,对课题的申报、课题的进展情况和结项验收、成果推广与转化要加强监督、严格管理,确保大学生在做课题的过程中,融读书、思考、写作于一体,实现文化的传承创新。第三,每一个课题要配备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在这里的定位不是研究课题的主体,而是指导者、协助者,指导课题组(学生研究团队)对申报的课题进行开题、收集资料、完成研究报告等工作,是一位助跑者。第四,学校要提供一定的经费资助。经费资助是课题顺利结项的必要保障,也具有对研究团队的奖励性质。

智慧教育课题申报范文第5篇

构建未来学校形态,营造智能校园环境

升级优化基础设施。福田教科院附小大力推行教育管理数字化,构建具有附小特色的“掌上附小”教学管理系统,建设了附小特色数字中心机房,实现评价系统云处理,学生学业成绩大数据综合平台分析,优化完善学校教学资源库,学科资源覆盖率达90%以上。基于5G技术,一方面完善校园安全管控信息化建设,提升校园实施视频监控水平;另一方面,以“5G+互动教学”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鼓励跨校区课程协同共享,“自动跟踪录播教室”“未来阅览室”等先进的信息化设施陆续启用。目前学校已实现教育管理数字化应用全覆盖。重构创新教学空间。重构后的福田教科院附小具有五种空间形式:一是“研学创中心”,是基于项目式学习、问题探究、满足高水平学习者(教师、学生)能力的学习研究创新的空间;二是“学科大观园”,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构建学科教学情景空间、全学科班级图书角,在真实空间中感受学科魅力;三是“学校文化长廊”,利用此空间打造智慧图书馆、校园历史博物馆,凝聚、展现附小校园文化;四是“创意盒子”,这是一个创新型的孵化器,在此空间师生可以参与各种科技类创新项目,实现“让创意可见,让思维有型”;五是“云上学院”,搭建自选式创新学习超市,组建项目化学习网络社区空间。

引领规划整体设计,打造前沿智慧课程

两年来,学校先后邀请了20多位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前沿的专家为全校教师量身定制项目化及学科融合课程培训计划,积极引导各学科探索开发“信息化特色课程”“AI+”特色课程,充分利用学校信息化教学空间,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开展智慧科技特色校本课程,并探索开发科技与五育融合课程。重塑年级组内各学科相对独立的形态,形成五育融合教研共同体,打通学科之间的壁垒。五育融合理念下的课程融合,是基于知识、经验、社会需求的融合。将其形成“学科+”的课程形态,即“学科+学科”“学科+生活”“学科+社会”“学科+活动”等课程形态。

AI赋能智慧教学,创设育人新生态

信息技术赋能学科教学。深圳教育以教育部信息化“双区”建设为有力抓手,以信息技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探索新型教与学模式。信息技术赋能学科教学一直是刘锐娟倡导的教育教学方式。认知科学与智能技术的结合将使教与学变得多元化,并且可进行低成本、高效能的个性化定制,帮助学习者设计更有效的学习策略。2021年,福田教科院附小成功申报国家级课题《信息技术赋能学科教学与区域教研的实践研究》。同时,福田教科院附小以青年教师“青蓝杯”基本功大赛和骨干教师“红烛杯”教学展示为契机,通过公开课、录像课、微课录制等活动,激发更多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学习空间、教学方式、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上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学生方面,学校积极普及人工智能课程,探索人工智能教学的路径和策略,以期实现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普及全民智能教育、培养人工智能人才的目标,为促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发展提供参考。智能体育守护生命本色。深圳市福田区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综合改革实验区,福田教科院附小是全区首批参与中国教科院的重点课题《中国学校体育智慧系统研究》的学校,学校多年来一直坚持致力于智慧体育探索研究,实施青少年健康体能促进与干预方案。2021年12月,刘锐娟亲自主持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青少年健康体能研究》课题项目子课题《“双减”背景下对智慧体育校园构建的研究》顺利开题。2022年1月,以学校为牵头单位的“智能体育学生数据分析与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荣耀入选教育部“2021年度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基于学校智能教学基础和理念,刘锐娟在体育科组率先尝试依托AI技术精准监测与评价学生的体能训练,利用运动数据采集装备+综合管理平台,通过学生佩戴的传感器设备,实时采集每位学生运动过程中的心率及运动负荷情况等数据,对潜在的运动风险进行实时的评估与预警,把学生的体质数据形成电子成长档案,为教师设计合理的体育课程提供参考,为学生的体质健康保驾护航。多样态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一是在线教学求质量,创新课堂新生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泛在学习普及的双重背景下,在线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从学生学习需求出发,搭建适合学生学习的平台,采用个性化的学习模式,提供全程化的学习支持服务,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二是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推进泛在化学习发展。项目化混合式研究团队结合学段特点、学校校情,以调查研究作为基础,以教师培训、课程实践、评价改革作为抓手,以项目化课程为载体,以混合式教学为手段,在校内进行探索实验。

多元评价,看见动态成长

智慧教育课题申报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意外生成;智慧;处理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现代教育者认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过程,即: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随时都会有意想不到的、预设之外的问题出现,面对这些“意外”,教师需做到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正确面对并以自己的智慧合理、科学地处置这些“意外”,从而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呈现课堂的动态变化。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待意外收获,合理处置智慧”,鼓励学生彰显自我个性,推动其智慧的迸发,进而推动课堂教学的有效发展,在此,笔者结合这几年来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正确对待并巧妙运用“意外事件”。

备课、预设是每个教师的强项,但是在预设教学方案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即: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学生提出教师预设之外的问题。尤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小学生的思维敏捷,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遇到事物总喜欢问个为什么,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而作为教师,应加强关注这些“意外”并及时改变原有的教学计划,调整教学方案,运用智慧将其转化为推动课堂有效发展的积极因素。

一、关注学生意外生成,启发学生的智慧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是意外生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备课、调整教学方法,其目的在于更有效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应加强关注学生的“意外事件”,并正确对待,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智慧,并将这些“意外资源”合理运用,在保护学生自信心的同时,促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生成,诱导、启发学生的智慧,再者,也锻炼了教师的智慧,善待意外,收获意外,师生共同打造优质的、和谐的班集体。如:在教“同学们表演团体操,组成1个彩旗方阵和3个花环方阵,彩旗方阵有76人,每个花环方阵有128人。参加团体操表演的一共有多少人?”这个应用题题时,一个平常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举手回答说:“128+76”,其他学生对于他的回答哈哈大笑,而我作为教师,首先做的是及时地处理这种意外,引导其拓展思维,询问这个128和76分别指的是什么?学生回答说一个花环方阵和一个彩旗方阵,接着引导其分析应用题的要求,需要组成的是1个彩旗方阵即76,还需要3个花环方阵也就是3个128,那还需要在此基础上怎么办?这个学生立即回答说再加上两个128,就这样层层递进,启发学生的数学智慧,并保护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要知道,小学生心灵比较脆弱,承受不住教师的打击,他所希望的是得到教师的认可,教师只有让学生在实际的教学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才能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学生主体性的凸显。

二、巧用学生的意外生成,活跃学生思维能力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数学学习也一样,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教学内容会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而这些是学生求异思维或者创新思维发展的前提条件。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所面对的对象是学生―― 一群活跃、有着生命动态的个体,因此,教师应时刻做好应对意外事件的发展,用自己的智慧不断地完善教学方案,提高自我的应变能力。有效地将课堂预设与生成结合起来,合理安排,构建一个活跃、和谐的课堂,关注学生思维的产生,锻炼学生的智慧,使得课堂教学有效地推动学生的思维灵动,进而充分体现生命的灵动。如:教学《把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一课时,我先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能加深对真分数、假分数的理解。于是我在黑板上出现一些分数让学生判断: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学生兴致颇高,很快做出了判断,可是当我提出这些假分数有什么不同时,一个学生回答:“有的分子正好是分母的倍数,就可以化为整数;有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只能化为带分数。”他把我这节课要教的内容都说出来了,我有点不知所措,这个回答不在我的设想之中,接下来我改变了课前的设计,取消了例题,直接出示问题:“你能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计算方法对大家说说吗?”学生经过交流后归纳出“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时,用分子除以分母,能整除的,可以化成整数;不能整除的,商就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在整节课中学生都信心十足地讨论着、交流着。学生的求异思维就是利用这些资源,加上教师的善待意外逐步发展的。

三、合理运用意外生成,挥洒智慧情趣

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出现学生不顺着教师的思路往下走的现象,总会时常发生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师的相悖,或者旁逸斜出等,面对这些意外情况,教师应发挥自己的智慧,合理运用,将意外生成资源转化为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动态生成性资源,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的智慧得以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奠定基础,打造开放的课堂教学。如:在教“小数除以整数”时,首先出示题目:妈妈买了12千克苹果,一共用了33.6元,每千克苹果多少元?生列式计算:33.6÷12=2.8(元)。之后,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我让学生根据这个例题,还能提出什么问题。随着我从自己兜里掏出一元钱,引导学生说:“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我预设的是学生回答:“一元钱可以买多少苹果?”从而引出整数除以小数的概念,这时,一个学生举手提出:“还需要找回多少钱?”猛然间我感受到小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对此,及时调整了原有的计划,将教学内容改以“商店购物”的活动形式来激励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自主的去发现问题,分析、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理论知识。经过课堂上学生意外的回答,我深刻的反思自我教学方案设计,想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购物时的过程大多都存在给钱、找钱的过程,学生能够提出这个问题是很自然的,教师应合理地运用这种意外,由此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智慧,禁止强行将学生的思维拉回预设的轨道。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设计好的思路去走,总会大大小小地出现一些“意外事件”,教师对于这些意外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案,高度重视意外生成资源,并及时地挖掘,巧妙运用课堂上的意外生成资源,在启发学生的智慧之门的同时提高教师的资源利用意识,从而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

总之,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学,关注生成,就定能带来课堂上难以预约的精彩!我想对我的学生们说:“课堂因你们而生动,课堂因你们而精彩。”

参考文献:

[1]刘俊.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意外生成”及巧妙运用[J].新校园:下旬刊,2010(10),106.

[2]樊文静.生成的课堂需要智慧的引领[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小学教研版,2010,26(3).

[3]叶澜.“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4][美]戴尔・H・申克.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M].韦小满,译.3版.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智慧教育课题申报范文第7篇

记者:据我所知,在苏州市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苏州工业园区的区域教育信息化算是起步较晚的,但近两年却后来居上,实现华丽转身,请你谈谈这个中原因。

沈坚: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20年来,园区教育大力实施“现代化、均衡化、国际化和特色化”战略,开创了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近年园区学校的信息化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呈现出学校信息化基础比较好、信息化队伍比较强、信息化理念比较新、应用实践亮点多的良好格局。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园区区域教育信息化统整不够,与园区经济、社会、教育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信息孤岛、资源浪费的现象较为突出,亟待进行区域统整。2012年,统整契机如期而至,园区启动了“非凡城市,智慧园区”创建工作,并成为“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智慧教育借力而为,乘势而上,搭上了城市信息化的快车道。

我觉得,园区智慧教育体现了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国际融合。1994年苏州工业园区在中国和新加坡双方的合作下诞生,20年来,园区教育“借鉴经验、共享资源”,在合作中得到共同发展。2013年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举行了第15次会议,中新双方就园区建设中新现代服务业合作试验区、设立新加坡―中国(苏州)创新中心、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战略合作等签署了有关合作意向;2014年7月中新智慧城市建设推进会在园区如期举行,智慧教育成为中新双方深度合作项目之一;二是高位起点。园区智慧教育接受园区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得到了区域优势资源和建设经费的支持,智慧教育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避免了教育孤岛现象;三是“众智云集”。“集众智以成大业,汇英才云集于此”,园区信息化办搭建了“众智云集”平台,集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区内区外的信息化专家的智慧为园区智慧教育献计献策,“政府搭台、部门互动、专业保障”良好的发展态势与机制已经形成;四是数据融通。教育城域网复用园区政务网,教育基础数据库与园区“法人库”、“人口库”、“地理信息库”对接,统一了数据标准,保证了数据资源的共建共享。

记者:智慧教育需要有前瞻的设计,工业园区的智慧教育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蓝图呢?

沈坚:概括而言,园区智慧教育可以用“三化”服务,“四化”建设,“五E”目标,“四建四强”,“无限学习,无限未来”等关键词来表述。

具体而言,园区智慧教育就是以云计算、物联网、三网融合等技术为支撑,立足以民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构建“服务学生、服务教师、服务家长、服务社会、服务管理者”的教育信息枢纽,通过“区校联动,四建四强”(四建:建网、建云、建库、建平台;四强:强队伍、强资源、强应用、强特色),达成“学生E学习、教师E教学、行政E管理、家庭E沟通、社区E服务”的“五E目标”,实现“学习的个性化、教学的便捷化、管理的智能化”,为园区“教育的现代化、均衡化、特色化、国际化”四化建设服务,真正为园区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公民的“无限学习、无限未来”的美好明天服务。

园区智慧教育的核心愿景“无限学习,无限未来”,反映出园区人的“教育梦”,即构建“无限学习”体系,实现“时时学、处处学、人人学”的优质教育功能。“无限学习”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无时间限制,学习无时不在,满足终身发展需要;无空间限制,学习无处不在,学习无边界,具有国际融合的视野;无对象限制,人人享受平等教育,体现教育的公平,顺应均衡教育的发展需要,满足全民教育的需求。

记者:智慧教育既要仰望天空,又要脚踏实地。在智慧教育的建设过程,苏州工业园区是怎样理顺区域与学校的关系,开展了哪些具体实践呢?

沈坚: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育教学中的六个解放:“解放孩子的头脑,使孩子敢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孩子能干;解放孩子的眼睛,使孩子会观察;解放孩子的嘴巴,使孩子多说;解放孩子的空间,使孩子能到大自然中去学习;解放孩子的时间,使孩子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样,在智慧教育的建设过程中,教育局要发挥引导优势、统整优势,落实指导功能、服务功能,让学校解放出更多的精力用于“应用与研究”。

为此,我们确立了“区校联动,四建四强”的工作举措,落实角色定位,分工协作,全面推进智慧教育。区域层面,重点在于“建网、建云、建库、建平台”,减少学校的技术压力、资金压力和劳动压力,提高统整度,促进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学校层面,着力“强队伍、强资源、强应用、强特色”。“强队伍”就是要完善校级信息中心机构设置,配备专职人员,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强资源”就是要加强学科资源的积累与开发,丰富个性化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的便捷化;“强应用”就是强化新技术新媒体应用研究与实践,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水平;“强特色”就是要打造学校亮点应用品牌,成为亮点技术运用的先行军,如E学习基地、物联网实验室、仿真虚拟应用、未来教室实验等。

目前,通过“区校联动,四建四强”,园区智慧教育建设已开创了良好的局面。具体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基础建设。采取复用园区政务网的技术,创新性构建了园区教育城域网和云资源池。城域网链路部分,直接复用园区政务网络链路,各校校园网通过复用政务网络链路与园区管委会计算机信息中心实现千兆对接,构成园区逻辑教育内网,并在网络边界打通三个出口,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园区教育城域网所需要的园区教育云计算专用资源池,如数据服务器、资源存储均利用园区政务专有云的现有资源,并复用园区政务专有云的数据容灾服务。复用技术的运用,既节省资源又安全稳定。目前,各中小学全部接入城域网,学校的资源存储和对外服务均实现虚拟化、集约化管理,并启动校园网络改造项目,推进标准化校园环境构建与云桌面应用。

二是加快平台开发。根据“补缺、整合、优化”的开发原则,我们制定了“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推进思路,加快教育枢纽平台一期开发。到2014年11月底,“教育基础数据库”、“教育智能门户”、“教育协同管理”、“区域教师研训” “区域网络阅卷”、“区域师资招聘”、“区域招生管理”和“生态学习资源”等“一库一门户六系统”将陆续投入使用。我们希望,每一个用户都能够从园区智慧教育获得真实、有益的体验,获得便捷、高效的服务。

三是落地亮点应用。学校层面,特色建设与品牌创建进一步深化,服务外包学院的纳米实验室合作项目、苏大附中E学习基地、星海实验中学的MOODLE应用、莲花学校的概念图、二实小的交互白板等项目,品牌价值与应用效果进一步彰显。区域层面,翻转课堂、电子书包、未来教室、微课资源开发等亮点项目逐步落地,“翻转课堂”试点培训与展示、数字化移动课堂研讨、微课制作培训与系统化结构化开发等一系列活动全面展开,为实现教育的先进性而努力。未来教室建设项目也全面启动,8个未来教室经费已经落实,各校按照标准快速推进,2014年9月将全面投入使用。

记者:智慧教育建设离不开创新,苏州工业园区的智慧教育也包含了诸多的创新元素,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沈坚:回顾园区智慧教育,我觉得其创新之处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是顶层设计创新。“立项研究,众智云集”。把顶层设计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提高顶层设计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是园区智慧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园区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框架内,园区教育局申报立项《园区教育信息枢纽平台的可行性研究》软课题研究项目,开展智慧教育顶层设计,研究枢纽平台功能及实现流程等,为具体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与技术保障。与此同时,依托了园区信息化建设大环境,汇集了智慧园区创建的集体智慧,不断深化顶层设计。先后与园区2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合作,深度探讨园区智慧教育的建设工作。通过全面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园区智慧教育的顶层设计逐步明晰。

二是建设模式创新。一方面,“多方论证,复用链路”,创新构建教育城域网络,前面已经提及。另一方面,“代建模式,科学推进”,为可持续建设提供保障。根据园区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意见,我们积极探索枢纽平台开发的“代建模式”。园区教育信息枢纽平台的建设由江苏省风云科技服务公司作为代建方全面组织开发工作。教育部门提需求,代建公司负责深化设计、组织开发以及后期的运维。代建模式的推行很大程度上解放了教育信息化建设团队。

三是管理机制创新。第一是完善了管理体系。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建立了区教育信息中心,完善了学校信息化管理机构,与此同时,把学校信息化骨干教师引进来,组建了“绩效评估、网络运维、软件开发、资源建设、创新应用”五个协作小组,配合完成各项教育信息化工作;第二是推行了过会制度。从2013年起凡园区学校硬件建设与改造、软件资源开发与购置等,均要申请立项,经过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过会批准才能建设,以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第三是实行了集约运营。坚持“专业的事给专业的人去做”的原则,实现统一运维和标准服务。园区教育城域网链路与系统的维护管理一并纳入园区管委会计算机信息中心维护管理的整体框架,直接由专业公司负责,相关费用由园区财政每年支出。随着各平台的上线使用,有关教育业务数据营运工作也将采取外包的方式采购服务。

记者:园区智慧教育可谓精彩纷呈,借此机会,请沈局长给我们谈一谈下一阶段工作思路。

沈坚:的确,园区智慧教育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但还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

智慧教育课题申报范文第8篇

调研显示,我国基础教育科研的现状还不容乐观,影响教育科研深入开展的因素还很多,主要现象:一是科研载体缺失,认为科研很重要,但不知道怎么要,忙起来就次要或者不要了;二是科研认识偏颇,认为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很忙,根本没有时间做科研,把科研与日常工作脱离;三是认为科研高深,自己难以掌握和运用;四是内驱动力不足,认为教好书就可以,科研上去了成绩却可能下来了,科研成了吃力不讨好的事;五是职业生涯倦怠,认为自己的职称解决了,把科研当成了评职称的台阶;六是被动消极应付,学校催一下就应付一下,随便在网上探索一下,修修改改一下对付了事等等。

这些现象的背后折射的是科研管理引领不够的现状:一是教育科研管理体制机制还不能适应教育转型发展要求,在国家提出建设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实现治理现代化的新要求下,教育科研管理习惯了自上而下的管理,还未能发挥教育系统中各环节各因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造成目前课题研究申报立项不易、过程管理不严、技术指导不够,成果呈现不好等问题;二是教育科研管理资源(政策、经费、人力)还未能做到惠及每所学校和每位教师,在制定教育科研管理规划时,还只面向到了少数人,使教育科研成为了少数人的事业;三是教育科研的成果还未能产生更广泛范围影响力,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成果应用意识不强,成果的再研究再创造做得不好,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整体上还在较低的水平上运行;四是还有很大一部分老师的教育科研水平有待于提高,老师们对课题研究的范式不了解,尤其是教育科研与教育教学实际脱离开等等,都影响了教师们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五是教育科研发展水平不均衡,区域间不均衡,学校间不均衡等等。

理论上教育科研促进教育发展,但现实中却遭遇困境。科研管理重在引领,如何引领?笔者认为关键是要把研究与教育教学行动结合起来。

一是问题引领,解决教育教学行动中的问题困惑。研究从问题开始,问题就是课题,存在问题才有研究课题,所以要有问题意识。科研管理把研究与行动结合起来,就要引导教师善于发现行动中的问题,研究行动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升教育行动智慧。

二是课题引领,一个课题就是一个研究团队形成的培训班。一个课题组由教育研究专家、教育教学专家、学科骨干、课题成员、学校行政组成。一个课题组就是一个研究团队。科研管理要引领教师提出研究课题,让课题研究更加科学、准确并进行教育教学创新。

三是活动引领,一次科研活动就是一次培训活动。教育科研活动是一种基于问题而进行的课题研究活动。开题活动是基于问题解决的课题研究方案的可行性论证,结题活动是以课题研究方式对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成果梳理、呈现、提升和鉴定。开题活动和结题活动都是具有很高价值的研究活动。每一次的开题和结题,都是一次培训活动、研究活动。科研管理要能够深入基层学校,在教育科研活动中对教师进行科研方法指导,帮助教师提高自己对教育的理解与认识。

四是成果引领,发挥成果的再研究再提升的引领作用。优秀教育科研成果是指对某领域教育问题,进行了长期的科学研究和实践验证所形成的创造性成果,应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对学校管理、课程建设、学科教学、教学质量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科研管理要十分重视现有优秀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特别是重视区域本土特色成果推广与应用,特别重视本土教育流派特色的成果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