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风气建设存在的问题

风气建设存在的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风气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风气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政行风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1-0113-01

一、政行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随着党政及纪检监察部门对政行风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我国在围绕增强服务意识、完善服务职能、健全服务机制、提高服务质量、营造经济发展软环境、转变和改善政行风等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得到了群众的好评,但是结合当前中央八项规定和倡导“六种”风气,通过调查研究,发展政行风建设还存在着以下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一)思想认识问题

政行风建设的作用和意义在全市上下还没有得到普遍认识和重视,缺乏站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高度上理解和认识政行风建设工作的意识。例如,个别乡镇街政府和部门常常把加强政行风建设当成是纪委独立主抓的工作,只有纪委三令五申,反复强调,严查明管的事关政行风建设问题,才去花心思研究如何办理,下力气抓好落实。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还会极个别地出现打球、搞折中,甚至有意无意触高压线,影响政行风建设的问题,产生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认识上的偏差。

(二)领导作风问题

领导作风是政行风的风向标。当前,在领导作风上,个别单位和个人还存在着忽视调查研究,脱离群众,搞形式主义的问题。例如,在忽视调查研究方面,表现在一些措施的出台和具体事宜决策上,事前缺乏详细的调查研究,凡事凭经验,想当然做出决定;事中缺乏必要的跟踪反馈,发现失误碍于面子不能及时纠正,导致一错再错;事后不总结经验教训,引以为戒,将错就错,给工作造成损失,给党和政府形象带来影响,给群众造成伤害。

(三)工作态度问题

对于肩负着行政职能甚至窗口工作任务的单位和个人,有什么样的工作态度,就有什么样的政行风。当前,在对待工作的态度上,个别单位和个人还不同程度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三难”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三难”问题越是基层政府部门和单位组织越是表现突出,而政务大厅等窗口却相对情况较好。产生基层“三难”问题的原因有三点,一是基层情况复杂。各种矛盾纠结凌乱,单独靠简单的制度规定办事显然不切合实际,稍不留神就会引起群众非议,个别基层单位为了回避矛盾,拖延问题,往往采取不作为的办法,使群众感到“门难进”,给政行风建设带来第一个影响。二是基层公职人员业务素质相对较低,对于行政事项自身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不够,在办事过程中不能给群众明确的解答和及时的处理,使群众产生误解。个别办事人员遇到无法处理的问题,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处理,使群众感到“脸难看”,给政行风建设带来第二个影响。三是基层群众自身对政策的解读能力差,解读途径少。

二、对策

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倡导“六种”风气,着力解决政行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对策是:

(一)强化大局意识,解决思想认识问题

深入系统地组织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六条禁令,吉林省委“三十二条”规定、吉林市委“三十一条细则”,围绕倡导清廉、敬业、和谐、务实、创新、学习“六种风气”,统一思想认识,把为群众服务的宗旨和观念真正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中去。在纪委的统一组织领导下,突出肩负着行政职能,具有窗口效应的单位和个人在政行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提高政行风建设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坚定性。主动融入到经济发展大局中,紧紧围绕工作目标,找准定位,制定工作目标积极作为。

(二)加强作风建设,解决领导作风问题

好的作风是带出来的,好的作风是抓出来的,好的作风是干出来的。在解决领导作风问题上,建议围绕解决中央提出的“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问题,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通过“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等方法,改进领导作风,促进政行风建设。

(三)抓住重点问题,解决工作态度问题

风气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第2篇

这次教育,从3月3日开始,到今天就要结束了。下面,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就教育开展情况作以总结。

一、这次教育的主要特点

这次学习教育活动,我们坚持围绕“一切服从教育效果、一切立足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狠抓教育落实。

(一)各级高度重视。一是教育筹备到位。政治部在节前,按照总队通知要求,在机关各部机关干部中开展了问卷调查,广泛征求了各级干部对加强风气建设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拟制形成了较为详实的教育方案,并为所有部门以上领导和综合科室准备了具体详细的《学习资料汇编》,并将上级规定的学习篇目和文件编成电子版本,供每个机关干部学习时下载使用,为教育取得实效奠定了基础。二是思想发动到位。继总部、总队教育动员后,××政委又结合支队党委机关和干部队伍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地再动员,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重点,为确保教育不偏向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各单位又层层进行了发动,进一步深化了对搞好这次学习教育活动的认识。教育过程中,支队首长专门召集各部门领导和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的成员就严密组织教育和补课问题进行了强调,确保了教育的正确方向。三是统筹安排到位。为实现学习教育与正常工作任务的双丰收。教育中,机关很多同志都能做到正课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课余时间抓紧处理业务工作。妥善处理了工学矛盾,既确保了教育时间、人员、内容和效果的落实,又实现了部队安全稳定和中心任务圆满完成。

(二)方法灵活多样。针对内容多,时间紧的实际,支队采取了理论学习、组织讨论、观看录像、笔记展品等学习方式,促进了教育效果的落实。一是在普遍学基础上突出重点。对要求学习的内容,在普遍学习的基础上,把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和胡主席关于风气建设的论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法规制度和规定作为重点,组织干部原原本本地学,对先前学过党的十七大报告、新《》,主要是进行概括式、摘要式地学习,使零碎的认识系统了,抽象的认识具体了,感性的认识升华了。二是在个人感悟的基础上注重交流。在学习过程中,给出足够的时间,要求每名同志联系实际和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以各部门和科室为单位,组织讨论交流,达到了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的目的,进一步深化了对学习教育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三是在观看警示片基础上加强引导。这次学习教育活动,不但机关全体干部观看了《失衡的秤一一受贿案警示录》、《贪婪霸道自掘坟墓一一林福久案件警示录》;支队科以上干部观看了《欲海沉舟一一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剖析》,为扩大受教育面,昨晚上政治部组织支队大(中)队干部认真观看了这两部警示片。通过反面典型的警示,使大家深受触动,提高了全体干部的辨别能力,真正使写在纸上、记在本上的东西在思想深处打下了烙印,自觉变成个人的行为准则。

(三)注重解决问题。这次党委机关教育能够围绕总部、总队确定重点解决的五个方面问题,同支队的全面建设形势和自身存在的问题联系起来思考,综合起来把握,分层次、分条块明确重点要解决的问题,立准了靶子,选准了突破口。司政后各部门结合本部大会讨论反映的26条意见和建议,认真组织查摆,增强了解决问题的针对性。特别是各部门在查摆问题过程中,大家本着对党的事业、对部队建设、对同志高度负责的精神,按照“像、实、准”的要求,认真进行了组织讲评,确保了教育触及思想、解决问题,为下一步抓好巩固提高奠定了基础。

二、这次教育的主要收获

大家普遍感到,这次教育活动,既是一次强化宗旨意识的党性教育,又是一次完善品行修养、塑造人格魅力的人生辅导课,教育实在管用、受益终生。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进一步认清了加强风气建设的重大意义,较好地解决了思想认识不够高的问题。教育前,有的同志认为,风气问题由来已久,各级都在抓、都在强调,但未必就管用,借助一次学习教育活动解决问题是不可能的;有的同志认为,风气建设是领导干部的事、是主要领导的事,是上级机关的事、是掌权管钱部门的事,自己位卑职小无权,在“风气”上出问题是不可能的。通过教育,大家深刻认识到,这次学习教育活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履行职责使命的现实需要,是增强部队凝聚力、战斗力完成好年度重大任务的重要举措,是从政治上对党员干部成长进步高度负责的重要举措。认识到良好的风气是调动官兵积极性,激发内在动力的根本所在,风气建设不是哪个领导、哪个人的事,而是大家的事、每个人的事,弘扬新风正气必须自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正在做的每一件事做起,自觉身体力行;只有提高思想境界,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是非观念,真正把做官为人的基本道理搞清楚、弄明白,才能更好的履行职责、完成使命,高标准实现“两个确保”的目标。

(二)进一步强化了服务意识,较好地解决了工作作风不够实的问题。作为党委机关的一员,就必须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如果服务意识淡化,就不能正确看待和使用手中权力,履行好党委机关指导服务基层的职责也就无从谈起。通过教育大家深刻认识到,只有平时时深入基层、了解基层、掌握基层,才能为党委实施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才能及时发现矛盾和隐患,做好化解工作,减少工作失误。只有端正工作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从基层最需要、最迫切、最难解决的事情做起,脚踏实地的为基层办实事、做好事,才能赢得基层的信赖。只有真诚帮带,切实解决好“为谁服务、怎样服务”的问题,带头做到:“变讲为做,变盯为带,变批为教”,才能真正成为作风实,素质高,会帮教,深受基层欢迎的好干部。

(三)进一步强化了表率意识,较好地解决了榜样作用不够好的问题。党委机关作为领率机关,在部队建设中处于主导地位。党委机关的自身建设,直接影响到部队整体建设的质量。学习中,大家一致认为廉洁方能聚人、身正方能带人、律己方能服人、无私方能感人,只有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实际行动为部属做好表率,才能赢得尊重和信服。机关干部普遍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党委首长,代表领导机关,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谨小慎微,树好形象,为基层做好模范,用实际行动维护好党委机关的良好形象。

虽然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对这次学习教育的重要性在认识上还比较缺乏,有的体会不够深刻、对照检查不够彻底;在联系实际,做到“知与行”的统一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下一步打算

抓好风气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这次学习教育仅仅是“上篇文章”,最关键的还是要做好巩固和深化教育成果的“下篇文章”。着眼支队实际,当前,特别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在进一步解决问题上下功夫。集中教育虽然告一段落,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风气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工程,决不能寄希望于一次集中教育,就把问题解决了。一方面要在解决查摆出的问题上求深入。此次教育中,每名同志都深刻反思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但是关键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有的教育中思想触动不大,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落实在行动上;有的同志感到,在风气建设问题上,自己无“权”行使,也无“权”过问,缺乏队兴我荣、队衰我耻的主人翁意识。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客观评价教育成效,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建立长效机制,紧抓不放,才能予以解决;另一方面,要切实解决好部队建设中的各种难题,牢固树立对部队高度负责的精神,知难而进,敢抓敢管,决不上推下卸、回避矛盾、消极等待、无所作为,对一些本级能够解决的问题,必须在搞好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更新观念,创新办法,有所作为。

风气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学风建设;特点;问题与对策

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支柱。良好的学风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学风建设是大学永恒的主题。培养优良的学风,不仅是大学形成良好氛围的需要,更是大学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完成社会赋予大学神圣使命的需要。目前,高校学风建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高校学风建设,正在受到严重而普遍的关注,高校学风中各种不良现象,已经令人担忧。学风建设是学校一项重要基本建设,建设良好的高校学风,已成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高校学风的内涵及其建设特点

学风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从广义上讲,学风是一个学校为人治学态度的集中体现。大学学风是大学治校、教师治学和学生求学做人的风气,指学习之风、教育之风、学术之风、办学之风等。从狭义上讲,大学学风是大学生求学做人的风气,是大学生求学精神和治学态度的集中体现。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应该从学风的广义上来全面把握。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创建优良的学风,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反映着学校教师和学生做学问的精神、做学问的意志和做学问的原则,也代表着学校的学习氛围,是制度规范的长期养成,是教风催成的结果,是具有本单位特点的文化传统。高校学风建设有如下特点:

1.系统性

大学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学风建设的内容来看,学校对学风建设要有总体规划;各职能部门要明确各自在学风建设中的任务、职责及学风建设的实施方法;干部、教师、学生也应认真履行学风建设中所承担的职责及应享受的权利等等。

2.渐进性

优良学风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探索学风建设的基本规律,认真分析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关键、难点与焦点。

3.层次性

大学学风建设的层次性既有教师的教学之风、学术之风,又有学生的求学之风、勤学之风;学风建设的层次性还体现在师生个体的变化和不同阶段上。掌握了学风建设的层次性特点,就能在学风建设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4.全员性

学风建设事关全局,人人相关,人人有责。高等学校各职能部门、各基层单位、各类人员要凝心聚力、齐抓共管,在各自岗位上形成优良的学风。

5.复杂性

从学校内部来看,影响学风建设的因素主要有大学的教育理念、管理制度、大学文化、师资力量、教师教风,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价值取向等等;从社会因素来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上存在的功利思潮、拜金主义、假冒伪劣、弄虚作假、急功近利等不正之风都时刻冲击着大学的学风建设。各种因素增加了大学学风建设的复杂性。因此,学风建设是综合治理工程。

二、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上存在误区

误区之一:认为学风就是指学生的学习风气,忽视了教师的教风和学校的各项管理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一个学校良好学风的形成,一方面是要通过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风气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是要通过传授知识的教学主体(教师)的教学风格和精神表现出来。这种严谨的教风和进取的学习风气,应是学风建设这个系统工程不可偏颇的两个重要方面。

误区之二:认为学风建设只是学生管理部门的事。实际上,学生管理部门的职责是有限的。学风建设的本质就是学校各级组织及教职工对学生在学习目的、学习态度、治学精神、学习纪律、学习方法、学业考核、学籍管理诸方面所施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综合管理。

误区之三:认为学风建设是靠严厉的教育和严格的制度管理,用制度和管理来规范人们。实际上,学风建设还需要校园物质环境条件、校园文化环境等育人功能的完善,需要学生的自我能动自觉性和广大教工的能动自觉性。

2.学习风气存在的问题

(1)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纪律松懈。有些大学生心无理想,学习目的模糊,凡事得过且过;行动上缺乏组织纪律观念,部分学生的迟到、早退、旷课现象屡禁不止,上课不认真听讲的现象普遍存在。平时学习不用功,考时打夜工,甚至在考试中采取各种作弊的情节十分严重。

(2)心情浮躁,专业思想淡薄。面对优越的生活条件和校园外五彩缤纷的世界,有的学生心情十分浮躁。大多数新生入校前缺乏对专业的了解,内心期望值较高,入校后若受到高年级学生消极情绪的影响,即会出现思想与现实的反差,觉得“走错了门”,由此产生厌学、混学的情绪和行为。

(3)轻学术,素质教育难以落实。据报载,对某校200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迫切希望学习实用知识的学生的比例竟高达93%,有25%的学生在读推销与公关类的书,19%的学生在读财经类的书,只有10%的人读学术类的书。这种自发的重实用轻学术的倾向,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将会付出一代人学术素质滑波的严重代价。

3.高校学风建设制度上的弊端

从教学层面上看:一是教师用人制度不完善。高校在引进和评价教师的过程中,存在着重学历、重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而往往忽视了教师的师德、师风和教学的效果,这是影响学风建设的主要原因。二是考试制度不健全。学校还没有完全建立“考教分离”制度,任课教师在考前进行“辅导”,泄漏考试内容和题目的现象较为普遍,考试过程中监考人员责任意识不强,监考不严,给学生造成了考试舞弊的漏洞;阅卷过程中没实行集体阅卷,任课教师随意“送分”、“改分”的现象也经常发生。三是教学管理不严谨。一方面是教学过程管理不严谨,教师只管教书、不管育人;另一方面教学管理文件制度的不严谨,使学生无所适从。四是教学改革滞后。许多高校最具影响的教学改革并未深入展开,教学的中心地位并未真正确立,教学质量有滑坡之虞。

从学生学习层面上看:一是规章制度多,但约束力不强,甚至一些规章制度前后有矛盾。二是有制度不落实,对学生纪律管理和行为管理不严,使一些规章制度失去了威严和约束力。三是对学生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效果不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平时学习努力、刻苦钻研的学生往往得不到好的成绩,在学校的各类评优中得不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奖励;另一方面,一部分平时表现确实优秀、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在就业择业过程中也得不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没能科学、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的状况,没有发挥学习评价和激励机制的效果,

从学风建设机制层面上看:学风建设机制的弱

化是高校学风建设未获大的进展的根本原因。对这项工作一方面许多领导想起来才抓,想不起来就不抓,或想到什么就抓什么,或因领导的调换而改变,不能始终“聚焦”。另一方面由于管理上的条块分割,许多高校的学风建设往往由职能部门孤军奋战,零打碎敲,形不成整体效应和持久效应。

三、加强学风建设的对策

1.树立正确思想,端正教风是学风建设的突破口

加强学风建设是贯彻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大学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条件,也是造就大学生自身成才的需要。因此,大学学风建设也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公民。知识经济的到来,使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人才是知识的载体,而大量的人才要依靠高等学校的培养,要有较高的教学质量作保证。高校学风建设是高校自身发展过程中一种内在的客观要求,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教风与学风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优良学风是优良教风的必然要求与最终结果,广大教师要以德育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道德形象去引导教育学生。学校要通过开展评选和表彰师德优秀群体和师德标兵、学习和弘扬优良办学传统等活动,形成有利于良好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的氖围。大力提倡严谨治学、从严治教的作风,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培养能力和开发智力结合起来。

2.完善学生管理制度

学校要针对目前一些学生学习自觉性差、自制能力弱的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加强对学生的管理,特别要加强考试纪律的管理。考风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学生学风的具体体现,对此要严肃对待,帮助学生营造良好学习习惯。

3.深化教学改革

在教学改革上,要建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材的机制,将先进的科技成果和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途径,使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在教学管理制度上,改变过去整齐划一的培养模式,实行更加灵活的学分制,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给学生更大的对专业、课程、教师、学习时间的选择权。并通过大量开设选修课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风气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校园文化;传统文化;素质教育;建设;对策

一、当前校园文化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校园文化作为重要的文化传播途径,它可以深刻影响学生的思想、学生文化素质,为学生个人发展提供重要推动力。但是,目前校园文化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1],不利于培养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好学生。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具体表现为下列三个方面:

1.校园文化受到低俗文化冲击严重,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校园文化对于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十分深刻,它不仅可以让学生自身文化素质得到较好提升,同时还为学校赢得良好的社会口碑,让学校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但是,由于校园开放性逐渐加大,社会对校园的渗透越来越明显,校园文化受到社会上不良文化的侵入也随之而来。社会上不良的风气在校园盛行起来,学生也受到这些不良风气影响,从而沾染上低俗习惯,造成素质降低,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2.校园文化底蕴不够浓厚,不能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

校园文化底蕴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校园风气的形成。目前我国很多高校成立时间较短,没有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底蕴,从而影响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校园文化底蕴对于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对于那些新建立的学校,需要根据学校自我发展方向,积极从事到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让学生在校园文化中吸收丰富的精神营养。

3.学校对于校园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高,没有把它纳入到校园发展纲要中

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生和校园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影响着校园的社会形象,对生源建设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力。但是,当下很多学校都下大力加强硬件设备和实验室建设,而对校园文化建设没有重视起来,这不利于学校的长足发展。一个学校如果没有好的文化底蕴做支撑,科研精神、创新精神、社会引领精神都不能得到很好的建立,会导致学校出现学术造假等现象,学生不能潜心做科研,从而影响学校的健康发展。所以,需要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大力度,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入到校园文化,让更多学生都能从校园文化中得到心灵的净化和认知水平的提升,为更好地进行学习和创新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校园文化的欠缺对于学校发展影响严重,制约着学校健康发展和学生自我水平的提高[2]。将传统文化渗入到校园文化中,可以很好弥补校园文化底蕴不足的问题,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传统文化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1.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提高校园文化底蕴,让严谨治学理念牢固树立。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包括严格治学、严以修身、严于律己。要求学生和教师“日三省吾身”,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积极弥补自己的缺陷。同时,在校园中引入我国传统文化,让学生按照传统文化要求约束自己,学习知识,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综合人才。2.传统文化的引入可以让校园拒绝低俗文化,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将传统文化引入到校园可以更好地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让学生在校园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从而对自己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更好的规划,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创新,这样,学生就不会受到低俗文化的入侵,专心致志于科学研究和兴趣培养,促进学生自我综合能力的提高。3.传统文化可以净化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于学习目的有更为清晰的认识。传统文化中的激励因素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正向作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些作品中包含的人生哲理对学生有着很好的启迪作用,奋发学习的理念得到牢固树立,能促进学校良好学习风气的建立,并且对于提升校园文化水平,提高学生对于校园归属感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所以,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很有必要,它是学校和个人发展的不竭动力。

三、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做法

优秀文化对于校园文化建设至关重要,需要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积极构建良好的校园风气,使传统文化融入校园各个方面,提升高校的社会形象。

1.高校要积极主动引入优秀传统文化,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发展不能只关注硬件设备、校园建设等硬实力的内容,同时还要关注校园软实力建设,让高校不仅有顶尖的科学技术,同时也有深厚的校园文化。具体来讲,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历史文化知识;经常举办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活动;要增开大学语文和其他有关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让学生奋斗有了更为清晰的方向,这样学生就不会被低俗文化所影响,逐步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品格。

2.学生要积极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用优秀文化来规范自我行为

校园文化建设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同时还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让学生对学习传统文化有更为清晰的认识。这样,学生就可以按照传统文化来要求自己,对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审视和纠正,积极学习,汲取丰富的文化营养,对那些低俗文化坚决拒绝。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传统文化熏陶中获得最大益处,促进自己文化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

3.积极举办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吸收传统文化营养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将各种传统文化形式如戏曲、国画、书法、武术、太极等引进校园;举办文化艺术节,通过歌舞、戏曲、歌剧等形式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表现出来,会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活动中逐步了解和接受传统文化,提升自己的修养,也使校园形成了浓郁的弘扬传统文化的氛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要让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第一是要覆盖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各个学段,是固本工程;第二是要融汇于教材体系中,是铸魂工程;第三是要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中国人打底色的工程。”弘扬传统文化,学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课堂是文化传承的主阵地,教师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引领者。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校园建设和人才培养至关重要。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提升学生素养,树立良好的校园形象,保障学校健康持久的久发展。

参考文献:

[1]乐程,陈九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5,(06).

风气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第5篇

经过全体代表的努力,教代会**届**次会议即将圆满结束。此次会议把广大教职工普遍关心的几个重要问题以教代会文件的形式确定下来,这是学校推进校务公开的一个重要举措。校务公开有多种渠道,通过教代会这一渠道应该逐步成为主要渠道之一。我们把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充分地交给了全体教职员工,真正践行了我们所承诺的全心全意依靠全体教职员工办学的指导思想。多年来的实践也证实:只有充分发扬民主,真讲民主,讲真民主,调动好、发挥好、引导好教职工群众的积极性,才能干成事,才能干成大事。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继续推进学校的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使教代会这一制度充分发挥"民主治校"、"依法治校"的作用。

各位代表,目前,全国高等教育呈现出较快的发展态势,到**年底,全国各级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已达到2000万人,其中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已接近12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至19,中国的高等教育初步迈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按照通行的国际惯例,毛入学率达到15,即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达到50即进入普及化阶段。目前达到50以上的国家有70多个,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芬兰、新西兰、挪威、韩国等国家已经超过了50。我国的上海和北京分别达到53和52,也就是说,这两个城市中,18-22岁适龄人口的半数以上可以享受到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天津是44,江苏和辽宁都在20以上。而河南省**年高校在校生人数达到10.5万人,毛入学率达到14.1)。

我校的发展态势也和全国的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一样,呈现出健康、迅猛的发展势头。在这要害的时刻,我们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适时调整我们的发展思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今后的工作。下面我想就学校今后的工作谈几点想法:

一、正确熟悉形势,在增强信心的同时要树立忧患意识。

目前我校面临的形势可以概括为: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光明同在。高等教育实行跨越式发展是我们面临的良好机遇。我校近几年的发展事实是有目共睹的: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办学质量有了提高,教学治理科学规范,科研成果不断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此外,在党建工作、宣传思想工作、综合治理、社会实践等各方面也取得了较好成绩。纵向比较,我们发展速度很快,形势喜人;但横向比较,将全国同类院校和省内市内兄弟院校的发展现状作为参照系,不能不承认,在某些方面,我们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面对近几年的办学成就,既不能因为学校还存在诸多困难而妄自菲薄,也不能因取得一些成绩而沾沾自喜,要树立一种忧患意识。看到成绩的目的是要增强继续前进的信心;看到问题目的在于在这千帆竞发的态势下,要正视存在的问题,时刻都要有不进则退的的危机意。我们的目标是要创建**工程学院,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随着办学规模的发展,学校一些潜在的问题也正变成现实的困难,所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发展道路上的障碍,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创业意识。

学校的办学经历了近五十个春秋。近五十年的建设和发展,使我们有了今天的基础。但是,学校的发展还远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远不适应推进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需要。历史赋予我们的任务决不是"守成",而是创造新的业绩。非凡是最近几年,是我们争取新发展的最困难的时期,一方面要积极创建**工程学院,一方面筹资兴建洛南新校区,各种矛盾和压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我们全体教职员工要树立有雄心壮志,敢于面对矛盾,善于解决矛盾,以创业者的姿态,谱写出学校发展的新篇章。

三、加强教育教学治理,增强质量意识。

随着新区的建设,学校的办学规模必将会有更快的发展。但是规模和质量总是一对矛盾,规模的扩大,对教学质量肯定会有影响。我们必须坚定"质量是生命"的办学宗旨,处理好规模与质量的关系,确保教育教学质量不降低。要保证质量,不只是教学人员的努力,全校上下,方方面面都要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作为自己工作的目标,视为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

四、干部要树立良好的精神状态,增强责任意识。

"正确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学校要发展,必须依靠各级领导班子多谋善断、团结协作;必须依靠各级领导干部具备政治坚定、思想过硬、业务精湛、作风顽强、勇于创新的品格。一句话,我们的各级干部必须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要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目前,我们的干部要着重树立六种风气:一是学习理论、思考问题的风气。克服心浮气躁、求功近利的思想。改革发展越来越需要理论思维;学科建设也需要一批教师甘于寂寞、面壁十年的耐心。

二是勇于拼搏、迎难而上的风气。克服不敢碰硬、随遇而安的思想。三是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风气。克服得过且过,无所作为的思想。四是胸怀宽广,虚怀若谷的风气。克服气量狭隘、目光短浅的思想。五是奋起直追,只争朝夕的风气。克服办事拖拉、被动应付的思想。六是严格治理、依法治校的风气。克服主观随意性。

五、要调动全校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主人翁意识。

学校各项工作分工有所不同,目标只有一个。要把学校工作做好,必须依靠全体教职工的努力。我们广大教职工是学校的主人,每一个部门、每一位教职工的工作都是学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未来几年发展、改革的任务很重,矛盾和困难也很多,这就更需要全校教职工以主人翁姿态,顾全大局,团结奋斗。

风气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第6篇

关键词 职业学校 德育 全面发展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7.05.047

职业学校作为技术人员的培养组织,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员,在教育体制中,其地位日渐提升。在我国,政府针对职业学校的拨款不断增加,试图通过职业学校吸收更多的适龄人员,进而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这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职业学校的数量,扩大了职业学校的规模。但是,随着职业学校数量增多,学生人数的增加,学校规模的扩大,职业学校在技术培养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但在德育建设方面的问题却不断涌现。对于德育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基于多年的职业学校教育经验与当前的社会背景,全面看待当前职业学校的德育现状,分析造成德育建设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建设性的教学经验。

1中职学生的德育状况

笔者作为职业学校的一个老师,与职业学院学生朝夕相处,从宏观层面发现当前职业学校德育建设不容乐观,在职业学校学生的身上不仅已经出现了普遍存在的一些德育问题,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1.1错误的自我认识

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能力比较低,他们普遍存在厌学情绪。许多职业学校的学生是由于以前学习成绩不好而被迫进入职业学校,他们自认为在学习上是一个失败者,会被其他人“看不起”,认为就读职业学校是一种屈辱。这种消极心理一直笼罩着他们,使他们缺乏学习动力。这种自我否定,不利于他们养成优秀道德品质,他们对自己没有过多的期许。

1.2不当的社交态度

职业学校的学生自认为不是好学生,认为自己在他人眼中已没有良好形象,无需在意他人的想法。为此,他们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功利心严重。再加上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人与人之间有明显的利益冲突。受这种不良风气的影响,职业学院的学生也过分重视自身的利益,在求学过程中存在着利益上的矛盾冲突。他们在进入学校后,一旦涉及到自身利益的事情,青春期潜藏的叛逆因子就会爆发,满足自身对利益的追求。因此,学生往往只考虑自身的利益,不关注他人的态度,不严格要求自己,最终导致学生之间的冲突日益尖锐。

1.3素质低、态度劣

职业学院的学生素质普遍较低,言行粗俗。在职业学院学校,说脏话、打架斗殴等事件频繁发生。这种事情对他们来说是习以为常的,甚至在他们看来,打架斗殴是彰显自身能力的方式,说脏话是一种成熟的标志。他们盲目追风,不分好坏,全盘接收。

1.4德信意识薄弱

职业学院的学生普遍缺乏公德心,也不讲究诚信。职业学院的学生往往非常叛逆,认为公德心与他们无关,讲究诚信也是没有必要的事情。他们觉得公德心过于讲究,倘若生活中事事讲究公德心,就等于是对自我行为的束缚。并且,这些学生往往喜欢说大话,吹嘘自己,很轻易地就许下承诺以此来增加别人对自己的信服。但他们这些吹嘘往往是不现实的,许下的承诺也是难以兑现的。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当前职业学院的学生在德育观念上有待提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是职业学院亟待解决的问题。

2当前职业学校德育问题的成因

职业学校的学生之所以在德育发展上问题重重,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基于职业学校的教学经验加以分析总结,发现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是由学生、学校、社会这三个方面的因造成的。

2.1学生因素

笔者曾经做过一个调查,与学生进行对话,问他们“上职业学校是否会觉得‘失败’?”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上职业学校是一种耻辱。他们认为自己是学习上的失败者,想要别人的关注和关心,但是得到的却是别人的鄙夷。这种消极心理使得他们不思进取、缺乏信心和动力,对自身行为没有规范约束,导致个人养成萎靡的行为习惯和粗俗的言行举止。再加上,部分职业学校的学生,从小就叛逆,做过许多社会认为不耻的事情。他们觉得自己已经不纯洁,是个没有道德观念的人。这些自我认知,都是造成学生错误认识自我的根本原因,也是他们渐渐背离德育目标的重要原因。

2.2学校因素

不得不承认,当前中国的教育方式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在从小到大的教育中,学生被灌输了“成绩第一”这样的观念,学校也是注重于学生智育方面的培养。虽然目前有的学校也开设了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课程,但是这些课程在教学方式上显得十分枯燥单调,学校在德育方面更多采取的是传统说教手段,而对于逐渐追求自我的职业学生来说,这往往难以取得教育实效。

2.3社会因素

随着网络技术和通讯手段的发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能从多种渠道获得各种各样的消息。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和负能量的冲击,学生往往会受到其荼毒,危害学生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此外,当前社会娱乐风气盛行,同时伴随着各种各样娱乐方式而产生。在这些方面,国家和社会尚未建立健全道德规范约束机制,学生在进行这些娱乐消费的同时,个人道德往往会受到侵蚀。

3针对当前中职学生德育状况所提出的改进措施

要想有效解决职业学校学生当前德育水平低下的问题,需要各方力量的积极参与。从整体上,社会和学校需要给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从局部看,学生个人也必须采取行动来端正生活习惯和作风。

3.1提高辨别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就学生个人来说,在上述的分析中可以明确发现他们存在自甘堕落的倾向。笔者认为学生要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端正个人的生活作风,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习惯,时刻铭记“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一个讲文明守信用的文明好青年。同时,应该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理性面对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避免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从思想方面与能力方面,共同促进正确人生观的树立,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为自身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2转变教育方式,发挥学校德育作用

从以上分析得知,学校的德育教育方式是有待改进的。当前,学校首先应转变德育方式,积极开展德育课程,创新德育教学方式。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提倡学生个性发展,增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性,使得学生真正融入德育教学,让文明道德深入学生心中,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德育建设中。

3.3加强校园风气建设,形成德育校园氛围

学校除了要改进教学方式外,也要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一个良好的校园风气,不仅要做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更要提供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平台。学校不仅要做到校园风景园林建设,也要注重对于文明道德宣传方面的建设,比如标语牌、读栏,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文化建设,共建文明学校。让学生在文明盛行的校园中,培养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

3.4加强教职工德育建设,形成良好示范作用

此外,学校也要注意教师职工队伍德育方面的培养。众所周知,教师对学生来说是榜样,起到示范作用。教师长期与学生相处,在德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教师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以身作则”,展示教师的个人魅力,才能实现潜移默化的德育效果。

3.5加强信息监控力度,营造文明社会风气

在信息化时代,学生个人道德行为水平,很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笔者认为社会需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对于社会中那些负面言行,应该及时遏制。此外,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也要及时得到清除。同时,要营造文明的社会风气,加强社会公益道德的宣传,从而让学校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良性运转,促进学生道德品行的发展。

风气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校学风建设社会因素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085-0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学风建设俨然成为当代高校优质人才的培养,输出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分析了解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是每一个高校教师都要认真思考、积极应对的问题。

1 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高校学风是指大学生的学习风气,具体是指大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风貌的总和。优良的学风是一种氛围,是一种无形的强大力量,对建设健康的校园文化,弘扬刻苦钻研的拼搏精神和明礼诚信的道德风尚,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有积极作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也指出学风建设势在必行,并且提出了要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形成严谨的学术风气。

1.1加强学风建设,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大学阶段,学习是大学生的基本职责,也是大学生活的中心内容。只有学风端正,学术氛围浓厚,广大学生才能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术,专心钻研学术内容,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经济体制不断革新,国际化的市场经济给很多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表现出学习目的不端正,学习态度功利化的现象。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先进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的充分掌握,成为社会对人才的又一考量标准,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需要。

1.2加强学风建设,是学生自身成才的需要

良好学风的建设,不仅是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还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的需要。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国际人才的竞争,必须有较高的教育质量作为保证,而学风问题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和人才的培养水平。高校学生只有在优良的学习氛围中,勤奋学习、善于学习,才能使自己全面健康的发展,成为能够吸收各类知识和信息的综合型人才,顺利走上社会,在市场经济中不被淘汰。

1.3加强学风建设,是高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重要内容

高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学风的好坏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的知识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优良的学风是一种积极的动力,一种凝聚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健康向上的社会责任意识。

2 当前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环境方面

2.1.1社会环境

原本属于社会经济生活范畴的等价交换原则渗透到教育领域,引起学生价值观的改变,在多元化的经济利益导致学习动机和目的多元化的同时,也使整个学校的学术氛围变得浮躁。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功利思想的影响下,大学校园里出现了“读书无用功”“经商创业热”“厌学热”等一系列不良现象

2.1.2家庭环境

现在的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多,养尊处优、唯我独尊的意识浓,进入大学后,随着生活环境和条件的改变,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应;有的父母甚至已经给儿女预留好了工作,使得这些学生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进而影响到学习心态和行为。

2.1.3学校环境

目前,有些高校的教风不正严重影响到优良学风的建设。近年来由于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教师师德意识淡薄,缺乏敬业精神,教学工作投入的精力不足;同时,教学内容的枯燥、方式的陈旧也使学生对所学课程失去兴趣;不注重因材施教和知识的传授及能力的培养,使“素质教育”“为人教育”成为一纸空谈。

2.2学生自身方面

2.2.1学习目标不明确 动力不足

古人云:“凡学之不勤,必其志未笃也。”很多高校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读书只是为了“混文凭、混日子”,不能够确立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给自己一个定位,学习主动性不够、积极性下降、不能严于律己。还有一些学生虽然学习目的明确,但学习目的带有强烈的功利色彩。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学生的大学学习完全是为了获取文凭来谋求理想职业,提高社会经济地位,把读书作为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而没有真正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2.2.2学习方法不当 产生厌学心理

很多初入高校的学生由于习惯于高中时的被动式教育,存在着被动灌输的倾向。这些学生在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过程中,不能及时摆脱自身在高中的依赖心理,仍采用高中“死读书”的学习方法,找不到适合自身的大学学习方法,致使很多原本很优秀的学生出现学习心态浮躁,精力旁移,在学习上产生心理落差和厌学心理。这也是高校“挂科”现象日益严重的根本原因之一。

2.2.3自我约束力差 学习意志情绪化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的广泛普及,在为学生查阅资料、增长见识提供平台的同时,也带了诸多隐患,一部分自我约束能力差的学生把大量的时间用于上网玩乐,将学习搁置一旁,旷课、考试舞弊等现象时有发生;对于某些专业(如大学英语)不感兴趣的学生更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持之以恒,时常利用学习时间打牌、玩游戏、睡懒觉、看小说等,荒废学业。

2.2.4学习能力下降 集体观念淡薄

高校中“背多分”的现象使学习的最终目的仅是应付考试,因而造成很多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下降;对书本外的知识掌握更是少之甚少,也使很多学生在研究专业知识时受到局限,无法开拓创新。此外,团结精神的弱化、同学之间关系的社会化成为现今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3 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针对现今高校学风的情况,可以清醒的认识到,学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它的解决既需要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学风建设的重要性,还需要教师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

3.1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自主性

学风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理想、事业心的问题,一个大学生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具有较强的事业心,才会有强劲的内在学习动力和有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因此,帮助学生明确奋斗目标,端正学习态度,这才是学风建设的治本之策。教师要积极创造和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在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激发学生发奋学习的强烈情感,进而形成勤奋好学、团结互助,你追我赶的优良学风。

3.2深化教学改革、完善管理制度

通过深化教育改革,建立起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和环境,是建设优良学风的根本措施。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着眼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创新成为学生学习的一大动力。在教学改革上,要建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料,将先进的科技成果和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应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自身素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知欲,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应该适当加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给学生更大的对专业、课程、教师的选择权。

3.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宿舍”促学风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的转变,宿舍在大学生“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的校园生活轨迹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宿舍度过的。“宿舍成员作为相互活动、接触较紧密的群体,彼此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状态相互之间的影响不可忽视”。因此,宿舍文化也会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的素质养成产生重要的影响。与班集体相比,同处一室的同学关系更加密切,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宿舍内表现得更加真实,宿舍的风气对学生个人的成长,人格的形成和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为加强宿舍管理,以“宿舍管理制度”规范学生宿舍纪律,从环境卫生、学习风气、遵守校纪校规、团结文明意识等方面对宿舍进行评比,在评比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可在学风建设方面发挥良好的示范作用,从而带动全校宿舍良好的学习风气。

参考文献:

[1]许志光.谈高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和考风[J].松辽学刊,2002(4).

[2]段雪辉.对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文史资料,2007(5):20-21.

[3]周全.关于高校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现代农业科学,

2008,15(2):73~74.

风气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第8篇

关键词:互联网;学风建设;无序上网;教育改革与发展

G641

一、引言

(一)学风建设的内涵

学风是学校的灵魂,学风建设作为高校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知识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进而影响整个国家的人才队伍建设。 学风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外显的“风气”,包括学习态度、情绪、劲头、毅力等方面;二是指内蕴的“思想方法”,即强调的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具体来讲,学风建设不仅包含学习氛围,而且更加强调一种学习行为,一种忠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学习精神。

(二)研究思路

本文的总体研究思路为:以互联网背景下的学风建设现状为切入点,重点剖析无序上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毅力等造成的危害,引出互联网背景下学风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进而为加强学风建设提供几种路径选择。

(三)研究视角

在为加强学风建设提供路径选择时,本文的思考点在于从“国家规范网络环境――高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辅导员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学生自主规范行为”这“四位一体”的视角为加强互联网背景下的学风建设提供多种路径选择。笔者重点从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出发,从自身的管理实践和经验中总结出符合改善学风现状的解决措施,以期能真正成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引I者、指导者和反思者。

(四)研究意义

随着科技信息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日益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化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要特征,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学习方式。在这一背景下,高校学风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灵活地运用网络这把“双刃剑”,抓住网络环境背景下的学风建设机遇,并有力地克服其所带来的挑战,这是高校学风建设中面临的共同课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极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学风建设不仅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学风现状分析

(一)学风现状

笔者从自身的管理实践出发,通过走访学生课堂、图书馆,对学生进行访谈等方式,发现了如下几点普遍的学习现状:

1.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兴趣下降。笔者通过近一学期对课堂的走访发现,“低头族”现象在课堂十分普遍,玩手机几乎成为所有学生“消磨”课堂时间最普遍的方式。究其原因,除去管理体制的缺乏,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自身对学习的兴趣不足,对知识的索取并不渴望,所以他们才会去寻求一种“心理替代”。

2.学生的学习劲头较差,自制力不强。网络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多元性,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一些自制力较差的学生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和聊天中不能自拔,导致学业荒废,甚至给整个学校的学习风气都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笔者通过对学生寝室的走访还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在男生寝室,网络游戏的力量是可以“传染”的,几乎寝室只要一个人玩,就会有其他人跟着一起,这种“感染性”还需要研究者深入探究。

3.学生的创新能力差,未能提出独创性的研究课题。通过对近些年来每届学生的学术进行统计,笔者发现每年发表在省级以上核心期刊上的学生论文少之又少,参加“三创”项目及“挑战杯”的学生数量也十分有限。我们不禁反思这样一个问题,高校育人的目的是什么?难道仅仅就是教出一群只会背书的“书呆子”吗?随着互联网发展,网络资源得到极大丰富,这带来一个严重的负面效应就是学生的论文抄袭现象越来越严重,这几乎成了一个无限的死循环,如何破解这个命题也需要做进一步的深入思考。

4.整个学校的学习氛围比较惨淡。受到多元网络文化的冲击,更多的学生越来越追随潮流,“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观念盛行,与传统文化教育的学风相比,现在的学生越来越浮躁、自负甚至失去自我。学生的课余时间不再是读书,而是三两相聚、吃饭、唱K,整个学校的学习风气受到严重打击。

(二)无序上网的危害分析

互联网的发展的确给学生带来了极大便利,正如我们所期望的那样,网络的丰富性、快捷性、创造性、时空性已经成为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实现自我价值的新途径。 互联网的发展在一方面为学生开拓出学习研究的新空间,但另一方面如若不把握好这个“度”,则会造成严重危害。

1.造成学生网络上瘾,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网络成瘾是一种疾病,是指在没有明显成瘾物质情况下的上网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上网导致社会和心理的适应行为损害。 通过对高校学生上网时间的统计发现,超70%的同学每天上网时间超6个小时,而这些时间大部分都花在了看剧、打游戏、聊天这些无意义的活动上。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这一数量还在不断攀升,作为学生管理者,虽然目前还没有发现网瘾过重者,但也要时刻提防这种苗头的产生。

2.功利主义盛行,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下降。由于网络提供了充足便利的学习资源,大学生可以轻松在网上获取各种知识,“上网查资料”也已成为同学间的共识。随着网络学习资源的丰富与课程要求的提高,“复制――粘贴”成为大学生应付作业的一种方式,网络越发展,学生的依赖性也越高,这似乎成了一种“死循环”。正如同学间流传的一句话“百度一下就知道”,这种风气的传播不仅逐渐削弱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同时也危及着整个中国的人才队伍建设。

3.冲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与思想道德。网络具有开放性,纷繁复杂的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一定冲击。由于现今相关规制网络信息传播的法律规定还不够健全,网络中充斥着大量的黄色、暴力等不健康内容,这对于大学生的生理、心理都造成严重危害。久而久之他们渐渐变得功利、冷漠,甚至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和动力,造成学风的涣散。

三、互联网背景下学风建设的路径选择

在分析互联网影响下的学风建设时,本文采用“四位一体”的环境理论进行讨论,即为了克服网络对学风建设造成的冲击,国家、学校、教师、学生这四个主体要形成一种合力机制,打破现有的理论和方式,有效破解学风建设困境。在具体的路径选择上,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破解:

1.在净化网络环境的同时增强网络学习的趣味性。这一点需要国家和学校的强强联手,一方面国家要加强网络管制,从教育的层面来看,互联网社会解构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具体表现在知识权威的解构、知识传播的多元、教育客体的主体化等方面 ,各种网络信息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一定冲击,学生很容易受其影响变得浮躁、功利甚至自闭,因此国家要加强规范网络环境,进行有效的网络治理,努力为社会提供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另一方面,站在学校的角度,网络学习资源的发展给教育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学校只能迎不能拒,在教学改革上,学校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互动课堂,丰富教学形式,改善原有“死板”的上课氛围,争取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

2.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也要强化制度规范。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的学风建设中具有直接引导作用,因为它的直接作用对象是学生,有利于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引导与精神激励。与此同时,还要打造“教、学、管”三维一体的合力机制 ,“管”虽为一种强硬的手段,但其在整治学风建设中发挥着不小的作用,建立有效的制度约束机制为学风建设提供了一层坚硬的“保护膜”。“学校――学院――教师”三者要达成一种共识,保证灵活地运用思想政治教育与制度约束这两种“软”“硬”手段,作为规范学风建设的路径补充。

3.重点发挥高校辅导员的引导作用,形成“辅导员――学生”双面向的路径引导。辅导员直接面向学生群体,发挥辅导员的学风引导有利于从根源上找出学风建设困境存在的原因,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综合素养,同时兼顾“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帮助大学生找到学习的意义,找到人生的奋斗目标与动力。

四、当代加强学风建设的战略意图

学风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仅关系到国家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且也影着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走向。随着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逐渐从“精英化”迈向“大众化”,学生的自身素质差异明显,加上网络媒介等社会不良风气的传播,学风建设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当代加强学风建设,不仅是对整个高校学习风气的一次严厉整治,更反映了国家推进教育改革,深化改进教育教学质量重大决心。学风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每个学生都是灵魂的承载者,他们肩负着学校的期许与社会的寄托,是推进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竭动力,是社会的希望与明天。本文对这一背景下的学风建设给出了几点思考,虽不知能发挥多大的作用,但仍心存期许,相信学风建设会拥有一个璀璨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梁玉珍.网络时代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04)

[2]徐昕D.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社会背景下的高校学风建设探讨[J].林区教学,2016(06)

[3]滕军.高校学风建设软环境体系的建设与探索[J].知识经济,2016(16)

[4]何文娟.网络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利弊分析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5(26)

[5]孙丽芳. 网络时代高校学风建设合力机制研究――以课堂为例[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5(2)

[6]贾亚彬、侯哓珊、汪芳芳.网络时代高校学风建设的路径――兼论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责任担当[J].宿州学院学报,2015(3)

[7]黄婷.当代大学生学风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8]刘圆圆.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代大学生学风建设中的作用[D].天津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