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微风气”之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现在,微小说、微信、微博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在车站、酒店、大街等公共场合,熙来攘往的人群几乎每个人都在低头玩手机,看微小说,刷微信,看微博,全民都成为电子媒体的虔诚拥趸,电子化信息充斥于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占据着每个人除了睡觉之外的大部分时间,形成了一种无处不在的“微风气”,这种“微风气”控制着人的生活和精神,几乎每个人都在身不由己地被这种“微风气”所笼罩,而且无法摆脱其影响,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强大的“微风气”也一样,在很大程度上,“微风气”丰富了人们生活的同时,也破坏了传统风气中和世俗文化里的一些美好的东西。
微小说、微信文字和微博文章都可以归为“网络文字”名下,“网络文字”似一场广场式的文学狂欢,“文学”走下了高高的殿堂,“与民同乐”。但是,“网络文字”实际上是应“碎片化”的时代特征而生,从而导致人们连贯阅读的可能性被消解。有人在论“网络文学的利与弊”时切中“网络文字”的要害――“创作没有限制,没有约束。为了满足读者,作品中充斥着暴力,情绪化色彩浓厚,对读者的思想观、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沉迷于虚拟世界。”缪晓燕在《微小说流行的利与弊》一文中也指出:“微小说创作门槛很低,网络上几乎人人都可以创作,而‘微民’们的素质又高下不齐,所以,这就造成了一些不健康的作品的流行,而这些传播着价值观病毒的作品对缺乏是非判断能力的青少年读者来说,无异于一杯杯有毒牛奶,将会对他们的身心造成持久的伤害。”
“网络文字”是“微风气”的现实载体,也是“微风气”最直接的体现,“网络文字”的种种弊端自然也直接让“微风气”充斥着大量的破坏性,“微风气”是“在商业动机的刺激下所普及的流行文化氛围,带来的只是人们‘低水平’的满足,误导了人们的精神追求,让人只依凭自我感觉而放弃独立思考,导致道德行为的缺失。现在很多人只求当下快乐的道德虚无”。“微风气”里的浅薄的幽默和调侃代替了理性的思考,这种价值取向的流行化,会引起人生观、价值观的动荡,造成道德社会化的偏离,摧毁了人们从先前生活中获得的秩序与意义感。
“微风气”导致文化生态失衡,吞噬传统文化,消解人文精神。有一篇文章中说:“在以网络流行文化渐渐占据全球文化市场时,人类社会所创立的文化生态的平衡也在遭到破坏。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不乏教人修身、立志、治国、安邦的睿智,也不乏同现代化并行不悖的真知灼见……网络流行文化是繁殖力惊人的病毒,传统文化是被渐渐吞噬的细胞……人们越来越关注个体和社会世俗性发展的能力,倾向与满足世俗性需要的方向,这必然以情感的失落和责任的丧失为代价,造成文化底蕴不足,文化品位不高,文化视野不广的局面。”
真正有内涵的时代风气应该是高雅的、艺术的,必定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制作和筛选。而在“微风气”下,我们所看到的大多是剪切加复制的所谓“作品”、朝生暮逝的时尚变化以及即时性的情绪宣泄或心理反应。人的精神如果被快餐文化、电视文化、网络文化、电子游戏文化所侵占,那么这一代人的基本人文素质低下和人文精神的匮乏也就成为不争的事实。
“微风气”既然有如此大的弊端,那么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主动拒绝“网络文字”的侵蚀和左右,还人类的精神世界一方湛蓝的天空,抵制“网络文字”为主的“微风气”的污染,独立思考,承继纯正的历史文化,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一个具有独立自主精神的强大的现代人。
【评点】
这是一篇类似于时评的论说文。作者从现实里铺天盖地的电子信息的包围中,提炼出“微风气”这一概念,并对其涵盖下的网络信息尤其是“网络文字”带有的弊端――对人们精神浅薄化的推波助澜,进行了准确而清晰的指陈。文章层次清晰,观点清楚,在引用和抽象说理并举的推进中,一层层地将“微风气”对人们精神生活造成的戕害进行了有理有度的评判,虽然作者只是从精神影响层面入手,没有指出人们沉湎于网络对现实生活层面的各种不利,但是“微风气”的弊端的提出还是能让人警醒。
孙慧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