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建筑智能化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设计;管理
前言
随着高新技术的陆续推出,建筑智能化随之得以不断发展及完善,并且建筑智能化水平也随之得以不断提高。从实质上来看,建筑智能化是信息产业的综合体现及综合应用,建筑物建设的过程往往会涉及到一系列的专业领域。从总体上来看,智能化系统可谓是建筑物的“电脑”,因而建筑智能化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相关人员必须立足于实际,并且积极的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策略,最大限度的将建筑智能化设计管理好,以便于实现建筑智能化设计的规范管理。
1 常见的建筑智能化设计模式及其缺陷
现阶段,设计已经逐步的趋于市场化,但是在建筑智能化设计方面,我国尚且未制定且颁布相应的收费标准,再加上部分设计单位所储备的建筑智能化设计知识不足,这便导致开展建筑智能化设计业务进程的缓慢。正是因为我国尚且未确定建筑智能化设计的收费标准,使得智能化设计被交由智能化施工单位来完成,因而便难以避免的出现了诸多的问题。由大量的工程实践可知,常见的建筑智能化设计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其一,虽然设计院将建筑智能化设计方面的施工图予以提供,但是却没有将明确的材料设备清单提供出来,系统构成只是简单的框图,而且在施工图中标明深化设计是由施工方完成,设计施工图的深度明显不足。业主请招标公司按照施工图将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的施工招标展开,一般中标施工单位都会将设计院的施工图放弃,按照自身的投标方案将深化设计作出,从而将施工工作加以进行;其二,业主直接请招标单位将智能化招标方案做出,以此将施工招标工作展开,而中标施工单位则按照自身的投标方案将深化设计作出,从而进行下一步的施工操作。
以上两种建筑智能化设计模式均在其设计程序中存在着诸多弊端,正是因为没有将控制技术的节点予以设置,这便会使得施工、设计和方案都是由项目承接方独自决定,在中标后往往就进行施工,在没有进行图纸深化设计甚至无图纸的情况下便开始施工,没有与其它专业相配合,导致监理无从把关且业主心中无数,同时也出现了浪费、返工、超投资、不合理使用等许多不良现象。究其原因可知,在设计的出发点上,承接智能化施工的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不一致。在收取设计费用后,设计单位向业主提供的是与要求相满足的施工图成果,所提供的是全过程的服务,但是即便是智能化单位打着免费设计的名号,但是其仍然追逐的是最大化经济效益。
2 强化建筑智能化设计管理的有效措施
在建筑智能化设计管理过程当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难以避免的存在着一系列的不足及缺陷,对智能化建筑的使用功能、使用效益、使用寿命等,均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加强建筑智能化设计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2.1 聘用智能化顾问公司
在当前经济条件以及技术条件下,如何将建筑智能化设计加以优化,将最大的设计效果达到,是建筑智能化设计管理的重点内容。应当对有着丰富建筑智能化设计经验的单位加以选择,使其负责施行核心为总体设计师和建筑师以及优化设计、一体化设计。在设计的开始阶段,应当对建筑智能化顾问公司加以启用,以便于对以总体设计师为主的建筑智能化设计工作提供必要的协调和配合,帮助用户将需求调研工作做好且形成报告;健全主设计的设计建议书,同时将各个专业的特殊要求和设计建议说明,从而形成良好的专业设计衔接;介绍建筑智能化设计的方案给用户。
2.2 严格技术评审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前期要切实的做好详细设计以及初步设计的评审工作,这对随后的施工和建设有着极大的影响,这是因为许多事情均是在确定工程设计后展开,要想改变就非常复杂。在建筑智能化设计的技术评审过程中,应当审查设计与技术要求是否相切合,这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环节。技术评审不但需要对与设计相关的诸多技术工作加以考虑,同时还应当充分对其它的建筑智能化设计技术工作加以考虑。在很大程度上技术评审可谓是某种“关卡”,下一阶段的准确就绪状态是由该“关卡”所决定的。所以,应当立足于“关卡”,确定议事日程、评审方针以及参加人员等评审活动;应当由总会计师对技术评审的进度及计划概要加以负责制定,同时由业主切实认可;应当有供应处、基建处等保障施工的职能部门参与到评审工作中;应当提供参加评审的机会给系统设计者,以有助于正确的评审各个子系统;切勿企图采取简单且容易的方法将优良的技术评审完成,要留出合适的评审范围和充足的时间,还要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参审人员。
2.3 优化项目策划及设计步骤
首先,在建筑智能化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全面的将建筑智能化的设计水平需求加以考虑,并且按照建筑智能化的具体需要,优化建筑设计规模,提高智能化总体水平。一般情况下,在两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以上建筑物中应用智能化系统,相对来说比较实用;其次,建筑智能化的一项重要目标是创设舒适的生活环境与工作环境。智能化建筑中的光线、温度、空气质量、计算机网络、休息空间、办公家具、适当的隔离及建筑物外的景致等,均应当将设计师独特的构思充分展现出来。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最大限度的确保室内能够将室外的阳光充分的分享到。可以将外墙设计成凹凸状,以此做成corner office;可以适当安排具备自然韵味的休息角落等;再次,采用科学合理的层高、柱网和结构形式。应用框剪结构和框架结构能够提供多变灵活的环境,通常9米的柱网对结构设计、空间分割以及停车均较为适宜。因为智能化建筑中有着较高的舒适环境要求,因而不能暴露管线,要兼顾综合布线与中央空调管道的要求,尽可能的完善设计方案,提高建筑的智能化水准。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智能化建筑是工作环境、信息以及人的智慧结合,是建立于环境科学、信息科学、行为科学、系统工程学、社会工程学、人类工程学以及建筑设计等诸多学科上的交叉应用,并且已经逐渐的成为新时代的建筑标志。所以,要想促使我国的智能化建筑更好的面对信息时代和新世纪,要想更好的迎接更大的发展,那么就必须对建筑智能化设计管理提起高度的重视,并且积极的采取科学可行的策略,不断的加强智能化设计管理工作,以便于提升智能化建筑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常继福.浅谈绿色建筑设计管理原则与理念[J].山西建筑,2011(19).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进度管理;进度控制
从智能建筑的定义看,它包含了建筑、电信、广电、公安消防等多个行业的内容,而这些行业是分别归属不同的管理部门,因此智能化工程是一个涉及多部门管理的工程类型。近几年,随着建筑智能化工程的兴起,如何在既定的投资预算下,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进度管理方案,从而使得工程能够按时完工,尽早发挥经济效益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1 建筑智能化工程进度定义与分类
对于建筑智能化工程来说,施工进度是施工组织设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施工现场各项施工活动在时空上的表现。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就是根据施工中的施工方案和工程开展程序,对工地所有的工程项目做出时空上的安排。工程进度管理和控制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工程的施工期限及开竣工日期,从而为后续工程施工过程中确定施工现场劳动力、材料、施工机具的需要数量和调配情况,以及现场临时设施的数量、水电供应数量和能量,交通需要数量等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制定好、管理好和控制好施工进度计划是保证建筑智能化工程能够按期交付使用,充分发挥投资效益,降低工程成本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2 建筑智能化工程进度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多专业队伍施工带来的进度延迟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由于一个智能化工程通常是由多个不同行业的专业队伍参与到施工中来,因为所涉及领域和专业的不同以及分属于不同的部门管理,在工程作业中的沟通和协调有所欠缺,从而经常造成施工过程中通信管线铺设与系统集成之间存在着不对接的现象。
2.2 标准和规定不健全带来的进度延迟
尽管在工程施工领域我国已经颁布了一些相应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但现有的国家和地方标准、规范在对常规的智能化工程的相应规定还不够完善。
2.3 人员与产品质量问题
智能化建筑在国内兴起和发展的时间较短,整个行业欠缺比较专业的技术人员,这就容易发生外行管内行的现象,从而也就使得某个分部或分项工程的返工率较高,造成进度的中止或变更。
3 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进度控制
3.1 施工前期的进度控制
该阶段进度控制的主要工作内容有:
3.1.1 编制项目进度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是确定和审核建筑智能化工程承包合同工期条款的依据。与一般工程不同,建筑智能化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将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工程之间的优化组合,因此其进度的制定需要兼顾的专业领域较多,在四类进度计划制定过程中应尽量地细化,同时区分各个专业工种的协作和同步化。在总进度计划中还应明确关键工程进度计划,确保进度准时的推进。
3.1.2 审核项目进度计划
对于建筑智能工程的进度审核,在已经编制好的项目进度计划的基础上,主要审核进度计划是否符合总工期控制目标的要求,审核进度计划与实施方案的协调性和合理性等。尤其可以着重针对容易造成进度延迟的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特点可以选用关键链法对容易造成进度延迟的因素进行确定,从而为保证进度计划的合理性提供依据。
3.1.3 审核项目实施方案
主要审核项目实施的组织措施和保证工期,以及审核其所采用技术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制定由发包人供应采购的材料、设备的需用量及供应时间参数,编制有关材料、设备部分的采供计划。
3.2 施工过程的进度控制
该阶段的进度控制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进行进度检查、动态控制和调整;另一方面,及时进行工程计量,为申请工程进度款提供项目进度方面的依据。其工作内容有:
3.2.1 建立反映工程进度的施工日志
逐日如实记载每日工程实施的部位及完成的实际工程量。同时如实记载影响工程项目进度的内、外、人为和自然的各种因素,如暴雨、大风、现场停水、停电等,并注明起止时间。同时注意总结工程进展概况或总说明、工程图片、财务状况以及其他特殊事项。
3.2.2 工程进度的检查
审核每月提交的月工程进度报告。审核的要点是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的差异、实物工程量与工作量指标完成情况的一致性。尤其重点检查的是信息系统或通信工程中暗线的铺设质量、系统建成后的运转情况、弱电系统的线路检测等。
3.2.3 按合同要求及时进行工程计量验收
为保证各专业工种之间有序地推进,互不干扰,需要及时做好有关进度、计量方面的签证,从而作为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延长工期以及索赔的依据。同时,工程项目的实际进度与计划发生差异时,应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调整进度的措施和方案,相应调整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及设计、材料设备、资金等进度计划;必要时调整工期目标。
3.3 施工后期进度控制
在施工进度的后期,施工人员容易产生疲劳心态,干劲减弱的现象,因此,该阶段应作为进度控制的重点阶段。在技术措施方面,可以考虑如缩短工艺操作时间、减少技术间隙期、实行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等;在组织措施方面,可以考虑增加作业对数、增加工作人数、增加工作班次等;在经济措施方面,可以实行包干奖金、提高计件单价、提高奖金等。
4 建筑智能化工程进度控制要点和流程
4.1 项目进度控制要点
4.1.1 明确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重点项目,明确进度控制的目的及任务。针对总进度计划需要多次反复协调,消除和纠正实际工期与计划不符的偏差。项目进度计划的控制就是要时刻对每项工作进度进行监督,然后,对那些出现“偏差”的工作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项目实施能按原进度计划执行,使预定目标按时或在预算范围内实现。例如施工重点是弱电系统还是系统集成,同时,智能化建筑的等级要求是5A还是7A。
4.1.2 加强来自各方面的信息收集、预测、协调和督促。要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项目经理应及时向公司领导汇报工作执行和进展情况,并定期向发包人提交监理报告,以及向各相关部门介绍整个项目的进程。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进度控制包括对未来情况的预测、对当时情况的衡量、预测情况和当时情况的比较和及时制定实现质量、进度和预算目标的修正方案。
4.2 项目进度控制流程
项目进度控制流程是个不断重复的过程,直至工程项目实施完成。
4.2.1 项目进度评估
(1)项目进度评估的基础是信息定期收集或者发生的特定事件。
(2)所收集的项目信息必须是客观的和可度量的。
(3)实际上,并非每一次都能够得到符合要求的信息,因而通常需要建筑智能化工程监理部工作人员进进主观判断。
4.2.2 检查点
检查点分为定期的(如一星期一次,一月一次)和与特定的事件绑定两种类型,如生成一份报告或者提交部分产品,或支付部分费用。
综上所述,要在建筑智能化施工过程中有效地进行进度管理和控制,必须按进度控制的流程和步骤做好进度计划的制定、核对、分析、以及改进工作,才能真正保证有效控制好施工分项工程进度以及总体进度,从而尽早发挥工程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丁力行,邹忠峰.智能建筑系统综合集成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0,(4):12~14.
[2]王卓甫,简迎辉.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及其创新[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3]李丽丽.论建筑智能化工程成本、进度与质量控制的关系与协调[J].价值工程,2010,29(24):50.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生活和工作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建筑智能系统工程的关注度逐渐的增加。智能化建筑是将建筑、通信、计算机网络和监控等各方面的先进技术相互融合,集成为最优化的整体,具有工程投资合理、设备高度自控、信息管理科学、服务优质高效、使用灵活方便和环境安全舒适等特点,是能够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化新型建筑。
一、建筑智能化系统项目管理的特点
建筑智能化系统是建立在建筑需求和用途之上的,它首先要做好相关的需求研究和方案设计,待方案评审过后,建设单位制定招投标文件和具体的施工图纸,然后发包给施工单位进行施工。智能化系统施工通常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完成的。根据项目特征,其管理特点有如下三点。
1、专业化管理
建筑智能化系统技术含量高、知识更新快,其核心技术主要包括智能化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对施工人员专业化程度要求较高,要求施工人员不仅要熟悉施工操作的规范要求,更要对系统工程的设计、运行步骤、技术的集成性和关联性有足够的认识,这样才能保障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建设质量。
2、系统化管理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利用集成系统将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和建筑功能等有效地结合起来,并对相关设备和信息资源进行优化管理,以提高建筑的整体舒适度和安全性。因此在智能化系统项目管理中,体现了这种高度的系统化管理方式,也体现了对项目的整体性和各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予以整体性的把握。
3、节能管理
节能降耗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策略之一,建筑的发展方向是建筑的智能化系统发展更应当遵循节能理念。现阶段,一些节能技术已经渗入到了智能化系统中,如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照明控制系统、暖通空调自动化系统和给排水自动控制系统等,都利用对系统环境的感知进行自动调节,以达到节能的效果。在施工工艺的选择和施工管理方面,也应该做好相应的节能措施,从根本上提高建筑的节能能力。
二、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现状分析
建筑智能化工程在发展速度方面来说:由于近年来,智能化建筑的普及率以及应用的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将整个工程的规划、设计以及工程的管理需要将各个子系统提升到总承包建设中。在智能化建筑的水平中,基本上还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该项工程的建设水平不够高,因此工程的质量也十分的有限。部分工程还存在着一定的残缺,这就导致了整个工程水平受到了限制。
三、建筑智能化工程的问题分析
为了进一步提高智能化工程的建设,这就需要根据影响建筑智能化工程的问题进行分析,其主要表现在:
1、在系统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智能化系统,大多数建设单位存在着不重视的现象,因此没有提出切实的应用,没有根据具体的建设标准进行严格的要求。
2、在设计阶段存在着专业性不强的问题
由于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院与系统集成没有达成良好的协调关系,因此这就缺乏相关的设计依据,影响了整个工程的质量。
3、验收的规范不标准
在智能化建筑工程中,基本上参照的是一般电气工程,因此在系统以及功能中缺乏相应的依据,这就造成工程质量受到影响。
4、人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对系统的使用人员以及维护人员培训不到位,因此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就造成了运行维护和管理制度的缺乏。根据以上问题分析,为了加强智能化建筑工程的管理问题,这就需要根据具体的原因制定合适的对策,加强公共建筑的管理问题。
三、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策略
1、施工前的质量管理
根据现代化建筑工程管理理念,工程质量和造价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施工前期的决策和方案设计,因此做好智能化施工的前期质量管理意义重大。施工前期的质量管理则需要从以下两点着手。
1.1设计图纸质量控制
设计图纸是施工的依据,对其质量进行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图纸首先需要有专业的建筑智能弱电设计图章和相关人员的签字,而目前我国拥有该项资质的设计单位在全国范围内都很少,应当将此作为重点审核对象;②要审核设计图纸中各系统方案是否具备先进性、可扩展性和是否符合环保节能要求,图纸中所涉及到的工程材料、设备等与建设单位的预期要求是否吻合等;③应从整体上把握系统是否满足建设单位关于建筑防火、防盗等方面的要求,各项安全性能是否完善等。
1.2施工单位资质审核
建筑智能化系统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施工时涉及到多个专业施工单位,如消防自动喷淋系统施工时,需具备公安消防监督部门颁发的消防工程施工资质。因此作为建设单位首先要对各施工单位的资质予以审核,防止有不具备资质的业余施工队伍浑水摸鱼。
2、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2.1材料设备管理
智能化系统施工中涉及到的材料种类、型号繁多,对其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首先需要监理单位联合施工人员在材料进场时对材料的规格、型号、厂家等予以严格检测,看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是否与施工单位招标书上所选材料一致;②监理人员应对材料的质量严格把关,材料进场需要出具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等证件,监理人员对材料的外观验收完毕之后,填写材料验收单,签字确认之后方能允许材料入场;③对于一些特殊的材料设备,还应进行抽样测试,如智能水表、电表等应随机抽样送往当地质监部门监测。
2.2严格控制隐蔽工程质量
智能化系统施工中有很多隐蔽的管线工程,有的在墙壁中,有的在地板里,一旦出现后续质量问题将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施工中一定要采用动态管理手段,严格执行规范要求,管理好隐蔽管道工程。在电施工时注意检查管线间的连接方式,管与盒的连接牢固程度,预埋在楼板内的管线应做好至少15cm的保护层;对于明铺管线,除了上述要求之外,还应控制好管线固定点的间距,消防明管注意涂刷防腐、防火涂料等。另外,应做好隐蔽工程的现场施工记录和资料,以便于竣工后绘制出客观、准确的竣工图纸,为今后的维修工作提供依据。
2.3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智能化系统施工管理,应结合计算机技术和工程管理知识,对管理信息数据进行量化,同时注意做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统筹安排,包括对施工工序和各类管线的位置等要提前做好部署,避免施工中因各类事项发生冲突而造成成品破坏。
3、验收阶段质量管理
竣工验收是工程质量管理的最后关卡,对于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竣工验收环节,建设单位应着重做好工程资料准确性、完整性的审核,并根据系统设计要求和招标合同条款对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运行情况进行检验。另外,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应积极组织第三方测试机构一同做好验收工作,确保系统工程的稳定运行。
结束语
建筑智能化是人、信息和生活环境的有机结合,是建立在建筑设计、信息科学、环境科学、行为科学、社会工程学、系统工程学、人类工程学等各类理论学科之上的交叉应用。智能建筑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今后会有更好、更配套的设施出现,智能化将会不断推向社会,而且更趋于完善。
参考文献
[1]郭强.浅谈智能化建筑存在的问题以及施工工程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45).
建筑智能化工程因其是以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现代图形显示技术等高新技术为基础,以现代建筑为载体的各种功能系统的集成,其建设过程涉及多个专业领域,是一个综合的系统集成工程。智能化工程的投标管理工作与一般的建筑土建、安装等工程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即是针对该行业招投标的特点对其在投标管理方面的要点作一个总体的论述。
2、建筑智能化工程招投标的特点分析
2.1、多数的建筑智能化工程建设单位和招标公司的专业人员相对缺乏,对智能化工程系统配置的要求不明确,对产品的定位和最终实现的功能需求不准确,造成招标文件含糊其词甚至是错误;
2.2、建筑智能化工程产品更新较快,新产品和新技术层出不穷,要求投标人对新产品、新技术知识更新迅速。智能化产品选型不同造成的造价成本差异很大,从而影响投标的报价决策;
2.3、建筑智能化工程招标工作往往在建筑主体工程施工到一定程度的中后期才进行招标,前期的管线预埋及各专业配套系统的接口预留方面考虑的不够完善。续期建设的智能化项目还需要对原有系统构架、产品选型、系统平台及接口协议需要有充分的了解,造成标书编制的困难。
2.4、国家和各地区相关的定额对智能化系统设备的安装、调试还不是很完善。目前虽然各省安装工程预算定额中均设置了《建筑智能化系统设备安装工程》分册,该分册的定额编制对智能化工程投标报价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但因智能化其各系统不同的品牌不同的产品出现的配置清单往往差异较大,经常出现在现有定额中无法直接套用,甚至根本找不到类似子项。很多设备的调试、系统软件的二次开发、接口模块的开发、系统集成等项目设置的不够详细,造成标书编制的困难。
2.5、系统设备在建筑智能化工程造价中所占比例较大,而招标文件往往需要投标人提供主要系统设备的厂家产品销售授权、3C认证证书、检测报告、信息安全认证证书等一系列的质量证明文件。因系统设备有其专有性,导致了投标人在投标采购询价渠道来源上相对单一,需要投标人建立良好的供应商合作关系和良好的供货渠道。
3、建筑智能化工程投标的管理要点
建筑智能化工程投标工作的管理重点,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经验对建筑智能化工程投标着重就投标工作的质量、进度、成本及信息资料管理这四方面管理要点作一论述。
3.1、投标工作的质量管理
建筑智能化投标项目所形成的项目目标成果就是准确、优质的工程投标文件。工程投标文件是投标人对招标人作出的体现自身管理水平,技术优势和企业综合实力的要约文件,是施工企业向业主单位提供自身企业综合实力的首次展示。
投标工作质量管理主要重点有:
(1)选择精良的人员配置
投标工作因为时间短,准确度要求高,所以必须选用技术熟练的专业人员参加。精良的专业技术人员配置是整个投标工作质量保证的先决条件;
(2)关注行业发展方向,注重知识、技术更新
工程技术人员应关注行业发展方向,注重知识、技术更新。建筑智能化工程产品更新较快,新产品和新技术层出不穷,可以通过内部技术交流和参加各类专业技术展会、网络信息媒体、厂家产品介绍等方式完成新技术、新知识的贮备。工程造价人员要关注国家行业造价信息及政策调整文件,了解行业定额编制依据,熟悉智能化工程施工工艺及特点,借鉴和总结类似工程造价文件编制经验,完成准确的成本分析和良好的投标报价策略运用。
(3)注重现场勘察、充分利用答疑机会
建筑智能化工程与土建、装修、电气等专业工程配合紧密,对配套专业的实际施工情况及现场情况的勘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改建、扩建或是续期建设的智能化项目,工程现场情况的了解对投标成本分析及投标报价策略的运用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对招标文件模糊、前后矛盾等有疑问的条款要充分利用答疑的机会给予明确。
(4)仔细阅读和理解招标文件制定投标策略
仔细阅读和理解招标文件,招标文件是整个投标工作开展和投标文件编制的核心指导文件。只有仔细阅读和理解招标的精神,特别注重分析和研究投标文件中的评分办法,明确本次投标竞争中的指导思想,结合企业自身的技术优势、管理优势,部署参与投标竞争的策略。
(5)投标资料的收集和核对;
仔细阅读和理解招标文件并书面罗列或标注出重点注意事项,详细罗列出投标文件编制所需要的各项材料、资料清单,便于在标书编制过程中和最后归整时进行逐项仔细的核对,防止因投标资料缺漏而造成废标。
(6)注重投标资料的及时更新
投标文件的编制过程中整理和检查资料一定要特别关注公司各类证书的有效日期以及证书原件与复印件的一致。及对于建筑智能化工程还应该特别注意各类产品质量证明文件所列的规格型号与投标报价选型上的核对工作。有些投标项目要求选用《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或《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要注意清单的及时更新信息。
(7)注意招标文件中的国家政策文件
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招标文件中往往会出现各类国家政策性调整文件,仅出现文件名称及编号,在不熟悉该文件内容的情况下要及时收集该文件,并仔细阅读,防止仅凭主观经验理解而痛失中标机会。这点在参与外省或不熟悉地区的建筑智能化工程投标项目中尤其应该重视。
(8)建立标书互查机制
投标文件仅有自查是不够的,为确保投标文件准确无误还需要建立公司内部相关专业人员的相互检查机制,从而更有效地保证投标文件的准确性。
3.2、投标工作的进度管理
建筑智能化工程投标工作具有非常明确的约束时间,投标工作的约束时间就是投标文件提交的截止时间。投标工作的进度控制非常关键,投标工作总体进度控制不好会造成后期阶段的赶进度,从而很容易造成各式各样的失误,导致投标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进度滞后造成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招标文件,唯一结果就是废标,功亏一篑。
投标工作进度控制的主要措施
(1)制定明确的进度计划
主持投标工作的负责人在收到投标工作任务时应立即组建投标工作小组,并召开标前交底会议落实投标任务,明确关键工作完成的时间节点,并充分考虑投标的时间合理冗余量。标书的编制过程中要注重进度检查,尤其是关键工作完成时间节点的检查,发现问题时应及时进行纠偏,使投标文件编制进度符合事先预定计划。
(2)明确的工作任务分解实现并行作业
主持投标工作的项目经理应充分结合公司各类资源情况和投标项目的实际特点,做好详细合理的投标任务分解工作,明确工作界面,各部门分头并行开展工作,坚持先紧后松的原则。
(3)取得公司高层的支持
建筑智能化工程投标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且容不得一点差错,取得公司高层的支持将有利于充分利用公司资源,给投标任务的完成提供可靠的各类人、财、物的资源保障。
3.3、投标工作的成本管理
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投标工作成本,在本文中仅谈及就招标工作开展本身所涉及的费用成本,并非为构成投标工程项目实体的人、材、机等成本。投标工作的成本主要构成为投标人员的人力成本、标书购买、标书制作、车旅等成本,做好了投标工作的质量管理和进度管理是实现投标工程成本控制的先决条件。投标工作组织高效组织、良好的管理,并结合各类办公自动化软件、专业工程造价软件的熟练运用都能对投标工作成本的控制起到巨大的作用。
3.4、投标工作的信息、资料管理
建筑智能化工程投标过程中应时刻注意投标信息、资料的保密的管理,如不小心向参与本次投标的竞争对手泄露了相关信息,则会使得投标工作陷入很大的被动,甚至导致投标的失败。投标工作的信息、资料保密管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管理。
(1)加强投标参与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投标参与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不得对外泄露本单位投标工作中的任何商业机密,并建立公司内部的考核机制,追究责任。
(2)注重投标办公环境管理
大多数公司投标工作的开展往往与公司的日常生产办公同步进行,使用公共的办公设备(如打印机、传真机等)。而往往会有行业人员或是厂家人员随时到访,所以建立公司办公场所不允许外部人员随便进入的管理制度很有必要。
(3)外部封装的管理
不具备自身装订条件的施工企业在标书制作完成之后均需要送到专业的图文公司进行封装,那进行外部封装也是一个可能把投标报价外泄的环节。企业可以与专业的图文公司签署保密协议,或是在封装过程派专人监管,防止外泄投标报价。
摘要:当代社会进步,不仅表现在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更直观地表现在人类生活水平的层层提高。在国内,可以明显地看到建筑的发展极其迅速,不只是建筑物本身,而其内的电气设备更是突显科学技术的进步。电气设备的越来越高级化,越来越智能化,诚然能把人类生活变得方便快捷,但是这种"高级化"一定具有不能被忽视的弊端。对解决此种弊端也是决定人类进步与否的关键之一。
关键词:物联网、建筑智能化、人类进化、双刃剑、健康进步
“物联网”这一名词对当代每个国家,每个家庭,每个人,都是一个相当新鲜的概念。1999年首次提出了这一概念,其定义为基于计算机互联网,利用射频识别技术、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等,构造了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物联网。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引用了“物联网”的概念。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之所以提出“物联网”一例,是为了体现人类对高科技的追求,和对舒适有效的生活的充分向往,就是这两点推动着建筑设施智能化的一步步快速稳健的发展。
建筑智能化技术其实也是一个新兴技术,物联网技术又与其有相通之处,并且也是建筑智能化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谈及建筑智能化技术,首先需要知道怎样的一个建筑才能算作“智能建筑”。我国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对智能建筑的定义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坏境。”其中清楚地看到,建筑智能化实质在于内部电气设施的管理自动化、控制自动化、防灾自动化和能量管理自动化,是依靠先进的电气设备让建筑物能“独立”处理各种情况,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正是为了让此设想成为现实。
可以肯定的是,源于建筑智能化技术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应用,才使得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变得更加舒适、高效、便捷,更加安全可靠。可是,如果从这种美妙的感受和期待中走出来,从理性角度去思考,这种所谓的“舒适、节能、环保、健康”的生活是否一直对人类有益?
我们必须接受的一个事实是,在近几个世纪,人类作为生活在地球一个物种,在肢体上的进化速度远比不上大脑进化的速度。但可观的是,人类肢体在每一个年龄段的平均重量却在逐年增长,这也是社会上逐渐关注的问题之一,因为这种增长已经开始影响我们的健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纵观二十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可谓翻天覆地,人们在不断实现自身的需求的同时,又不断提出新的需求。人民生活幸福了,吃饭能吃饱了,当然身体自然会健康,但为什么又会影响健康呢?是因为这种“突如其来”的幸福,使得人们缺少了对长远的思考,也使得人们对于生活失去了危机感,而剩下的只是享受。正所谓“心宽体胖”,就像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物种缺少生存危机对其的影响,物种的进化速度就会减慢,而物种数量就会翻倍增加。
另一个方面,随着21世纪信息时代降临,人类的生活不仅在质上发生了变化,而且生活速率也比以前至少要快一倍。尤其在现代的大都市,那种急速的生活工作节奏,往往使得其中的人应接不暇,以致身疲力竭。此时,人们所最希望的,便是一个“舒服安逸”环境,于是建筑智能化技术很快的得到了认同,便很快地进入建筑行业。以辩证的态度来看,这种科技进步确实会使得生活更加美好,但若持续这种“美好生活”,会不会使得人类身体失去了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更深一步,人类会不会习惯了这种“安逸”而变得越来越懒惰?又会不会因为这种“安逸”出现新的疾病?
“空调病”的出现给予了一个肯定的答案,其病因并不是人对空调的不适应而让身体产生的病状,而是长时间吹空调造成身体机能的衰退。空调只有将近一百年的历史,虽然它的应用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对人类本身,却也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空调只是众多电器里的一个角色,谁能预料未来会不会出现更多诸如此类的疾病呢?至此,得出结论:建筑智能化技术在给人类生活带来舒适的同时,也给人类本身带来了不确定性的负面影响,可见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建筑设施智能化是未来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提到的“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六项要求,我们必须真正领会这些要求的真谛:“安全”是前提,“高效、便捷”是目的,“节能、环保”是目的也是方式,“健康”才是最高要求。
结论
当代的社会发展是需要全面和谐地进行,所以要把握住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不能一味的看到其积极的一面,还要进一步去研究其对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因素,然后才可以在实践过程中把科学技术带来的正面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把负面影响减到最小。就如建筑设施智能技术一样,虽然会使人类生活工作变得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但它对人类自身的健康存在着不确定的负面影响。因此,人类不仅要科学地发展进步,更要健康地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智能建筑设计标准[S].GB/T50314-2006.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建筑智能化在不断发展完善,高新技术不断推出,智能控制水平越来越高。建筑智能化其实质是信息产业的综合应用和体现,其建设过程涉及多个专业领域,是综合的系统工程。在建筑智能化建设中,前期的设计过程,显得十分重要。
智能化系统作为建筑物的“电脑”,设计原则应当是具有设备的先进性,配置的合理性,安全的可靠性和费用的经济性。为了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呈现的影响,我们应该对以往认真总结回顾,尽可能地化解各种不利因素,规范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管理。笔者仅以微不足道的工作体会,针对建筑智能化设计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从管理角度谈些非常肤浅的认识和对策。
2、建筑智能化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2.1主观设计倾向在本文的参考文献(1)中,作者归纳出四种值得我们注意的主观设计倾向:
第一种是简单化。
例如:设计楼宇自动化系统保证恒湿,没有采用湿度调整设备;
第二种是概念化。
突出表现在综合布线设计上,水平线缆不问情由地一律采用超五类UTP(非屏蔽双绞线),甚至对所有的语音点都采用6类线缆也非常舍得;
第三种是形式化。
在设计中不分条件,只管堆砌技术形式,结果沦落成摆设。
第四种是理想化。
所谓理想化设计就是把运行状态静态化,忽视大环境条件和系统运行的动态特性。
2.2重广告轻标准
由于建筑智能化技术覆盖面广,涉及的行业多,所以在工程建设中需要遵循规范,便于业主、设计师、工程师、承包商、供应商,在各阶段用统一的语言交流和运作。
可是时常看到有些技术方案,在不同程度上轻视标准。例如,在设计依据中罗列了不少标准文件名,设计内容却不符合标准,或者依据的仍是旧标准。
许多方案设计者热衷于厂家的广告,很重视广告跟踪。给出的设计方案富有广告性,大量的篇幅是在为厂家做广告宣传,甚至就是厂家广告宣传的翻版。
2.3缺乏整体把握犹如设备“堆积”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筑智能化的规划与设计应当是面向功能,为功能的实现而合理配置,并且尽量优化组合。然而有的设计者可能是设备集成商兼商,为了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把“最好”、“最先进”的设备都“堆积”到设计中;或许有的设计者是只从局部考虑,而没有考虑到能否和被设计的的建筑、环境相配合的问题,缺乏从整体上把握“智能化”;有的设计者还以“备份”为由,加大设备数量,实际上所增设备却从来是备而无用。
3、设计过程中存在不足的原因
设计者都希望自己的设计,对建筑物日后的运作起到一定的智能化作用。之所以存在如上所述的不足,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
3.1很难全面掌握建筑智能化技术和设计方法
不同建筑物,基于用户档次,应用环境等因素,对设备配置以及运行的要求,皆有不同的需要。必须既要量体裁衣式设计,防止与现实脱节,又要照顾到日后的发展,有冗余地设计,做到恰到好处,切忌“高不成,低不就”。不要盲目追求与国际接轨,向亮点工程看齐,而一味的参考国外,参考高档工程。
设计人员因为很难全面掌握建筑智能化技术和设计方法,或者由于业主往往期望在本系统、本地区等范围内成为亮点,提出过高的需求,而不能正确地进行设计,合理地配置。有时候,设计者对于供应商供货的要求,硬件方面的技术指标没有具体说明,或者重视述说了硬件方面的要求,而疏忽了对其软件方面的要求,致使设计时在总体思路上,或者对于系统日常运作细节的考虑,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3.2没有及时跟进科技进步
建筑智能化技术是个有始无终的科技进步过程,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随着应用的提高,不断有新技术加入,也会不断地有新的问题产生。设计人员由于工作的忙碌,没有及时跟进,在设计中仍然沿用着过去不知那年那月的培训。
3.3各子系统设计缺少协调
子系统的设计,通常是在建筑设计院主设计完成后开始的,往往留给各子系统的设计空间相当有限,进而给每个子系统对其他子系统的设计要求和建议带来不便,或者总体设计师没有注意在各子系统设计时对智能化系统的指导,设计上缺少协调。
4、把好设计关的对策
4.1启用建筑智能化顾问公司
如何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进行优化,取得最大效果是智能化建筑设计的核心。应选择对建筑智能化技术有经验的建筑设计单位,负责施行以总体设计师为核心的、包含建筑师、各所需专业的一体化和优化设计。应在设计阶段的一开始就启用建筑智能化顾问公司,配合、协调以总体设计师为核心的主设计,协助用户做需求调研并形成报告;向用户介绍智能化系统各专业的设计方案;提供招标需要的技术文件;完善主设计的设计建议书,并且要说明各专业对其他专业的设计建议和特殊要求,形成专业设计之间的衔接。招标文件不应由参加投标的集成商、工程商提供,以利于公平竞争;招标文件不应设置“陷阱”。
4.2技术评审至关重要
工程前期做好对初步设计、详细设计的技术评审,对以后的建设过程至关重要,因
为很多事情在工程设计确定之后,要改变就比较复杂。与其在建设过程中要花数倍的精力来修正,倒不如在前期把好设计关,给施工以及竣工验收创造良好的开端,促进工程的良性运作。技术评审要审查设计是否满足技术要求,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评审不仅要考虑与设计有关的技术工作,而且还要考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其它方面。技术评审意味着一种“关卡”,这种“关卡”用来确定进入下一阶段的准备就绪状态。
5、技术评审
国内外建筑业采用的工程发包模式有多种,其设计阶段都有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之分,有的将施工设计放在招投标之前进行,有的将施工设计放在招投标之后进行。
5.1基本的技术评审
初步设计评审:该评审是在初步设计完成后进行,评审合格表示可以进入招投标阶段,或进入施工设计。初步设计评审不应与评标合并进行,因为投标者有多家,如果不能安排充分的时间,搞突击,就会走马观花。初步设计评审要为每个子系统及其功能上的相关组合进行评审,要对初步设计方案在全系统级的优化进行评审,要研究系统的可靠性、可维性、可用性、安全性和可实施性等等,为进入施工设计尽量提供更多的建议和分析。
施工设计评审:审定施工设计是否符合初步设计和招标书的要求。如果符合,业主和中标施工承包商则可以签署合同,便可以由中标者开始各种所需要的准备工作,为采购和施工作好过渡;如果不符或由于招标后设备选型改变、采纳了优化建议等,中标施工承包商应对施工设计作出修正和深化设计,直至全部相符。
施工设计评审认可的施工设计是具体施工的依据,时间要恰当,评审之后不要过多的变动,对采购和施工准备有不利的影响;进行地过晚,则可能推迟施工进度,整个工程期将拖延。在具体施工之前,应进行施工交底。
5.2技术评审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5.2.1评审的准备
评审的准备工作,应由业主技术负责人组织,恰当挑选设计者、专家,以最少的成员组成一个精干的评审小组;评审组的成员应充分地掌握被评审的专业,能胜任被评审专业的评审,以便参审者之间不用在交换意见上花费过多的时间;业主在评审前应准备好议事日程安排、评审项目和成套资料,以免到了评审会上措手不及;成套资料不能过多,如果超过了被评审的范围,不仅导致不必要的资料费用,而且有限的评审时间,也会导致评审质量的损失。
5.2.2评审的进行
应当保证评审组充分地审查所有的项目,并提供协调过的评论和指导;应当鼓励所有参审者采取坦率、公正和客观的态度,参审者之间应当通力协作;通过对问题正当地提出疑问,来找出设计的缺陷。
5.2.3评审的结束
应公布技术评审备忘录,备忘录应确认技术评审的记录汇编及更改项目,认可技术评审已完成。备忘录应包括会议中提出的重要评论、结论、决策和建议的概述及理由。
5.2.4评审的注意事项
要从“关卡”出发确定评审方针、议事日程、参加人员等各种评审活动;
应由总设计师负责制定技术评审计划概要和评审进度,并由业主认可;
应当给子系统设计者提供参加评审的机会,便于对各子系统进行正确的评审;
要有施工保障方面的职能部门(例如,基建处、供应处)参与评审;
物业管理部门,也应参加系统的设计审核,看看是否符合使用需要;
只要有可能,在技术评审中应当采用计算机辅助分析方法;不能企图采用简易方法完成优良的技术评审,充足的时间、合适的评审范围、高素质的参审人员,对评审工作的成功起重大作用。并且,最好要指定每个项目的负责人。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工程;总承包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智能化工程概述
建筑的智能化,是计算机技术融入建筑的产物,在智能建筑中,由于受高科技的影响,建筑物中的照明、电力、空调等都被打上了智能的标签,它们可以实现自动化的控制和管理。在建筑物种各项高科技的运用,是科技,建筑、通信等的完美结合,能极大程度的方便人们的生活,一定程度上也节约了资源,这样有利于建筑的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标准。目前国外的智能建筑与我国的定义并不相同,在我国,智能建筑的定义中集成的方法是用较多,是在建筑中将多种技术结合形成的,而国外的智能建筑则因为文化科技水平发展的不同,有新的定义。我国的科技近些年来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计算机技术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现代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办公的自动化等都为智能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帮助,也为其智能性增加了内容。
目前我国的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1.工程总承包模式,这种模式指的是建筑的所有建设内容由承包商负责,承包商做好工程的管理工作和验收工作,对总的工程负责。
2.工程总承包安装分包模式,这种模式比总承包要复杂一点,在总承包负责的基础上,专业的技术问题由专业的承包公司进行,采用这种办法对智能建筑的性能有很好的保证,利于工程的实施和验收,但对系统的调试等要进行双重手续,比较麻烦。
3.工程总包管理分包实施模式,总分的模式将整个建筑分成了很多的小块,不同功能的公司承担其中的一小块,总承包对整体的质量等负责,子系统只需要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这种模式使整体的施工比较混乱,不利于进行有效的管理。
4.全分包实施模式,全分包的模式是按照个人意愿进行的,业主对自己的住宅区域进行负责即可,整个工程的管理与此无关。这种模式使用在规模较小的单位,一旦规模较大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
这四种模式是目前国内的智能建筑施工采取的模式,在这其中,效果最好的当属总承包模式。总承包模式进行的过程中,能对整个工程进行全局的控制,保证施工有序的进行,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再加上智能建筑是我国的新兴产业,技术还不是很成熟,其发展的过程还很漫长,分支越多越难以管理。
二、建筑智能化工程总承包施工前管理
1.一般来说资源管理包括对人力和财力两方面的管理。人才是每个企业都需要的软件资源,因此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做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项目组织人力资源外在因素即数量方面的管理,根据项目目标的要求,进行适当的人力资源调配,另一方面是对项目组织人力资源内在因素即心理和行为等素质的方面的管理,通过对人力资源的载体即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协调和控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做到人尽其才。对公共资源也要做好管理,这样在施工中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节约建设成本。做好这两方面资源的管理是工程能够进行的前提。
2.要做好总承包管理中的合同管理,一般来说,承包工程的进行就是按照合同来执行的,同和的各项条款对工程有很大的影响,这就要求在施工中我们要做好工程的合同管理。智能建筑的施工牵扯到多家的协议,每项协议都有不同的规定和内容,在施工中我们要按照具体合理的规定进行施工管理,按照合同规定的进行智能建筑的施工内容。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协调好多个厂家的关系,保持整个施工的和谐发展,确保各个厂家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促进,明确彼此的义务关系,这样可以保证智能建筑的顺利施工。对合同进行管理首先要熟悉合同的内容,然后跟施工的具体情况进行比较,保证智能施工的顺利实现。利用合同中的条款对施工的进度,工程的质量进行相应的约束,在一定程度上对工程的质量等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变更、工程延期、费用索赔、争端与仲裁、违约、工程分包、保险等。
三、建筑智能化工程总承包施工中管理
1.做好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总承包管理中的成本管理。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总承包管理中的成本是衡量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在智能工程的建设中,成本管理是其根本。最好整个工程的成本预算,在施工全过程对成本进行控制,这样能一定程度上减少施工中的资源浪费现象,对成本的预算使总承包单位将资金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2.做好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总承包管理中的进度管理。在工程进行过程中如果工程进度符合承包合同要求,建设速度既快又科学,则有利于承包人降低工程成本,并保证工程质量,也给承包人带来好的工程信誉;反之,工程进度拖延或匆忙赶工,都会使承包人的工程费用增大,垫付周转的资金利息增加,给承包人造成亏损,并且拖延竣工期限,也给发包人带来工程管理费用的增加,以及项目延期投入使用的经济损失等。由此可见,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做好工程的进度管理,根据工程的进度安排合适的施工资源等,可以保证施工现场的井然有序,不会出现不可控的混乱。
3.做好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总承包管理中的质量管理。工程的质量始终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因此要做好对工程质量的管理。由于施工工序繁多,很多施工人员对上一道工序的施工情况并不是很清楚,这样就容易出现问题,因此要做好工序的交接工作,这是保证质量的前提;其次,在工程中要做好对材料的管理,原材料的质量对整个工程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要做好对材料的管理;再次,要树立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只有坚持以质量为主,工程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四、建筑智能化工程总承包竣工管理
1.要根据相关的文件对建设的工程进行验收项目验收的主要内容如下:1.产品质量检查项目验收所涉及的产品应包括建筑智能化工程各智能化系统中使用的材料、硬件设备、软件产品和工程中应用的各种系统接口。进行产品的质量检查时,要根据相关的质量要求的文件,对产品的功能等继续拧仔细检查,并出具相应的检测报告等。
2.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竣工结算、交接和收尾
工程进入结算阶段,就表示整个工程要完工了,在这个阶段,承包单位要车队整个工程进行最后的管理。认真的对施工中的各项资料整理记录,保证检查的时候有依据可循,要跟未来接受工程的单位做好交接工作,保证新来单位对工程的整体情况了解清楚,以便做好收尾工作。
综上所述,总承包的管理贯穿在施工的所有过程中,只有做好工程管理,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才能保证总承包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关键词:华东智能建筑优势WTO挑战
一.华东地区智能建筑的发展概况
华东地区具有广阔的巨大的智能建筑市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智能建筑市场(包括大厦及小区)启动早,市场大,今后将有更大的发展,是WTO以后国外企业必争之地,也是国内企业必争之地。由于华东地区资金雄厚,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上海已新建智能大厦四百多幢,智能小区二百多个。其中已建成的优质工程有上海博物馆、金贸大厦、上海期货大厦、久事复兴大厦等号称上海智能建筑“四大天王”,新建浦东国际机场,上海大剧院,上海科技城也都闻名天下。江苏省迄今为止已建成智能建筑二百余幢,小区一百五十多个;南京中信大厦,总医院新病房大厦及江苏省政协大厦都为优质工程。聚福园、天地小区是建设部小区示范工程。
浙江人杰地灵,是我国东南沿海技术和经济发达地区,也是一个建设大省。1997年建成使用的浙江日报社大楼,在浙江省首次开通了楼宇自控系统,堪称是浙江省第一座达到3A配置的智能化大楼,从而揭开了浙江省智能建筑建设的序幕;1998年建成的浙江省外经贸联建大厦和华浙广场都是代表当时浙江省先进水平的智能建筑,其中华浙广场还代表浙江省参加了建设部组织的优秀智能建筑评选活动。目前浙江省已建成的智能化大楼主要有浙江世界贸易中心、杭州电力调度大楼、浙江省建行大楼、杭州铁路新客站、浙金广场、杭州五洲大酒店、浙江省商检大楼等约90余座,主要集中在杭、宁、温地区。
二、入世对中国智能建筑业的要求
我国已加入WTO,进入WTO意味着我国经济完全融入国际化市场,必须遵守WTO的原则和规定。根据WTO协议市场准入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将使我国智能建筑技术面临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加剧烈的市场竞争。而我国现行的建设事业政策法规和行业管理体制与WTO的规则和国际通行模式存在较大差异,调整改革完善现行体系和体制的任务相当艰巨,形势紧迫。
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必将对各种建筑,尤其是办公建筑的智能化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不仅对新建的办公楼,而且对量大面广的已有的办公建筑的改造也带来了智能化需求。
WTO对我国智能建筑要求具体表现在:
1.根据《建筑领域加入WTO后的对外承诺》,我国加入WTO后五年,允许外商成立独资企业,取代外商在我国现有的办事处机构,他们可以直接在我国签定内贸合同,从而使产品和工程质量有了进一步的保障。
2.按WTO取消数量限制和关税减让原则,我国将降低对外市场准入程度,届时会有更多智能建筑产品和系统进入中国市场参与竞争,为我们提供更大的选择余地,并得到更多的实惠。
3.随着国外企业参与我国智能建筑行业的竞争,他们会把国外成熟的管理体制、规范的运行程序和操作技巧带入中国,有助于提高中国智能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
三.华东地区优势
1.学会健全,学术活动活跃。
以上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温伯银总工为首的上海专家,在全国率先于1994年成立上海智能建筑工程研究会。这是全国第一个智能建筑学会组织,成员有高校、设计院及企业技术人员几百人,它集中了上海智能建筑界科技精英。在组织报告会、展览会(上海历届智能建筑大型展览会)、验收评估上海甲级智能化大厦(如上海久事复兴大厦等)起了巨大作用。温总和上海同济大学程大章教授(正副会长)的贡献已载入中国智能建筑历史,功不可没。以陈众励、瞿二澜、赵济安、王东伟高工及上海大学赵哲身教授等为代表的中青年骨干专家已经成长,在国内也有较大影响。
1996年,以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改为南京工业大学)建筑智能研究所、江苏省建筑设计院及东南大学建筑设计院为主体成立的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智能建筑学术委员会,在国内也是较早成立的智能建筑学术组织,成员有二百多人,每年举办学术年会,奉行“技术开放,市场开放”方针。常年举办学术报告会及国内外厂商新产品报告会。自办了省内杂志《智能建筑信息》。
2001年以浙江省建筑设计院为主体成立的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智能建筑学术委员会。虽成立时间不长,但青年一代学会领导骨干力量成长很快,成员已发展到几百人。在组织浙江省智能建筑报告会、展览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2.编写出台智能建筑标准。
1995年上海市出台智能建筑设计标准(DBJ08—47—95),它是以上海华东建筑设计院内部标准修改而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智能建筑标准,为全国规范智能建筑设计市场起了示范与指导作用。2000年在建设部领导下,以温伯银总工为首的编制组率领团结全国专家编制出台了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个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开创了中国智能建筑新纪元,填补了空白。评审专家认为该标准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水平。
1998年,在江苏省建委领导下,在温总关心指导下,江苏出台了江苏省建筑智能化设计标准(DB32/181—1998),1999年获得建设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9年又出台了三个标准:
(1)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检测规程DB32/365—1999
(2)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及验收标准DB32/366—1999
(3)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评估标准DB32/T367—1999
构成了整套标准,促进了省内IB的发展;2001年中信实业银行南京分行大楼(28层4.2万平方米)通过检测验收与评估获得江苏省首幢甲级智能化办公大楼称号。
3.撰写论文、编写著作,成果丰厚。
1995年上海华东建筑设计院首先汇编出智能化建筑论文选,其中温总、瞿二澜、赵济安高工等论文在国内影响很大,开创了全国建筑建筑论文的先河。1996年上海华东设计院温总为首的编写组又出版了大型经典著作—《智能建筑设计技术》。目前正在修订将出第二版。上海举办了历届高水平智能建筑报告会,如中国超高层建筑技术研讨会具有国际影响。
上海同济大学程大章教授等编写出版了《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工程施工》(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6)以及《智能化大楼的建筑设备》(中国建工出版社1997.11)。
上海九海金狮物业公司诸建华总经理在总结上海久事复兴大厦兴建及物管经验与陆伟良教授合作于2002年8月编写出《智能建筑物业管理》一书(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浙江省建筑设计院杨绍胤教授级高工先后编写出二本著作:《智能建筑—原理、规划和设计》(1999.2)以及《智能建筑实用技术》(2001年)。
4.华东地区具有广阔的巨大的智能建筑市场
目前上海正申办2010年上海国际世博会。预计2008年上海高层建筑将达2000幢,据国外某公司称,世界最先进的智能建筑新技术可去中国上海参观。江苏目前正兴建南京地铁工程(8个站,投入72亿),南京玄武湖隧道工程(3公里),由于江苏省申办成功2005年全国第十届运动会,日前正在南京新建奥体中心。相应的体育场馆新建22个,将在江苏省无锡、苏州、常州等地新建。南京市在河西新城开工投入120亿,打造十大标志性建筑。南京国际经贸广场,维多利亚国际商务中心,夏华国际广场、南京中大科技大厦、联强大厦、紫鑫中华广场、欧洲城、东成大厦、浙江国际贸易中心、东渡大厦等。南京市将兴建十大体育工程:全民健身中心、皮划艇激流回旋场地、马术赛场、中山门竞技中心、击剑比赛训练馆、龙江体育中心二期网球工程、南京中山国际公园、环湖体育带及南京足球训练基地。
目前浙江在建的智能化大楼约有上百座,市场红火,其中有杭州凯悦大酒店、杭州国际金融大厦、杭州国税局大楼、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杭州日报大楼、杭州海关大楼、杭州第二长途电信枢纽大楼、浙江省人民大会堂、杭州滨江区行政中心、元华广场、湖州市中心医院、义乌中心医院、湖州市能源调度中心、湖州市行政中心、嘉兴市行政中心、东阳市行政中心、安吉县行政中心、永康市行政中心、温州晚报社大楼等。杭州地铁工程也已启动。浙江省智能建筑近两年后来居上,已兴建上百栋智能大厦,数百个智能小区,近期还在杭州兴建杭州大剧院、杭州市民中心、浙江电力大厦等均以大量巨额资金投入,近期新建智能工程发展之快、数量之多已名列全国前茅。
5.华东地区拥有大量外资企业生产基地及实力雄厚的智能建筑工程承包商
在建设部已获得系统集成和单项资质的有近百家,其中上海市27家,杭州地区20家,南京地区28家。他们都承担过上海金茂大厦、上海浦东机场等上百项智能工程,取得了营建大中型智能工程的经验,有着较好的声誉。大量外资企业生产基地及办事处均落户上海。
四.做好工作、迎接WTO挑战
1.认清国际智能建筑发展趋势,推动智能建筑健康发展。
2l世纪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同时又是生态文明时代。从总的方向,国际先进生产力水平正在运用已掌握的建筑智能化高新技术,探寻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聚居环境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当前智能化建筑直接利用的技术是建筑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在21世纪的智能建筑领域里,信息网络技术、控制网络技术、智能卡技术、可视化技术、流动办公技术、家庭智能化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含Bluetooth技术)、数据卫星通讯技术、双向电视传输技术等等,都将会有更加深入广泛地具体发展应用。特别是开放性控制网络技术正在向标准化、广域化、可移植性、可扩展性和互可操作性方向发展。
但是,智能化技术只是手段,智能建筑作为一个整体建筑物业产品的技术发展来说,“可持续发展技术”才是2l世纪智能建筑技术发展的长远大方向。因而,除继续利用上述现有智能化高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外,新兴的环保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生物电子学、仿生学、生物气候学、新材料学等等技术发展,正在渗入渗透到建筑智能化多学科多技术领域中,实现人类聚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从而在国际上也形成所谓“可持续发展技术产业”。目前,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正在开发利用这些高新技术去处理垃圾、污水、废气、公害,节能、节水,消除电磁污染,资源可持续利用,建筑人工生态环境等等:也正在尝试运用高新技术有规模建设智能型绿色建筑、智能型生态建筑,“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2.认清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差距,努力向国际标准靠拢。
2l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智能建筑技术必须将工作、居住、休息、交通、通讯、管理、公共服务、文化等各种复杂的要求,在时间空间中结合起来。
由于智能化建筑系统是多学科、多技术的系统集成整体,因而开放式可互操作性系统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就成为实现智能化建筑及其产品设备与系统的产业化技术水平的核心关键。目前国际楼宇业界公认认同较先进的开放式系统行业协议标准技术有两个:一个是美国Echelon公司的LonWorks技术的LonTa1k标准协议;另一个是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协会(ASHRAE)制定的《楼宇自动控制网络数据通信协议(BACnet)》BACnet同时还成为美国国家标准及欧共体标准草案。两者都是基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开放系统互连模型”(OSI)的。因此两者在开放系统技术上是可以互相补充互为依存的,前者着重现场控制域,后者着眼于信息应用域。而且BACnet的协议层次里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五种选择中就包含有LonTalk协议。况且两者技术都正在不断地完善发展,至于我国智能化建筑在开放式互操作性系统技术发展研究上严格讲尚未真正起步,差距颇大,亟待投入。南京工业大学智能建筑研究所正在开发国产化楼宇自控新系统。
3.努力搞好学(协)会工作
按照WTO的原则和规定,加快行业协会自身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规则,调整优化行业的组织机构,成为增强行业自律的自治组织,协助政府建立一个有序和公平的竞争市场。建设部已批准即将成立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智能分会。这是我国加强管理智能建筑业的大事,华东地区作为地方学(协)会要在上级学(协)会的领导下努力做好贯彻执行工作,加强市场管理,防止低价恶性竞争,保证工程健康实施。有条件时争取成立地方行业协会。
5.华东地区拥有大量外资企业生产基地及实力雄厚的智能建筑工程承包商
在建设部已获得系统集成和单项资质的有近百家,其中上海市27家,杭州地区20家,南京地区28家。他们都承担过上海金茂大厦、上海浦东机场等上百项智能工程,取得了营建大中型智能工程的经验,有着较好的声誉。大量外资企业生产基地及办事处均落户上海。
四.做好工作、迎接WTO挑战
1.认清国际智能建筑发展趋势,推动智能建筑健康发展。
2l世纪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同时又是生态文明时代。从总的方向,国际先进生产力水平正在运用已掌握的建筑智能化高新技术,探寻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聚居环境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当前智能化建筑直接利用的技术是建筑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在21世纪的智能建筑领域里,信息网络技术、控制网络技术、智能卡技术、可视化技术、流动办公技术、家庭智能化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含Bluetooth技术)、数据卫星通讯技术、双向电视传输技术等等,都将会有更加深入广泛地具体发展应用。特别是开放性控制网络技术正在向标准化、广域化、可移植性、可扩展性和互可操作性方向发展。
但是,智能化技术只是手段,智能建筑作为一个整体建筑物业产品的技术发展来说,“可持续发展技术”才是2l世纪智能建筑技术发展的长远大方向。因而,除继续利用上述现有智能化高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外,新兴的环保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生物电子学、仿生学、生物气候学、新材料学等等技术发展,正在渗入渗透到建筑智能化多学科多技术领域中,实现人类聚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从而在国际上也形成所谓“可持续发展技术产业”。目前,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正在开发利用这些高新技术去处理垃圾、污水、废气、公害,节能、节水,消除电磁污染,资源可持续利用,建筑人工生态环境等等:也正在尝试运用高新技术有规模建设智能型绿色建筑、智能型生态建筑,“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2.认清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差距,努力向国际标准靠拢。
2l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智能建筑技术必须将工作、居住、休息、交通、通讯、管理、公共服务、文化等各种复杂的要求,在时间空间中结合起来。
由于智能化建筑系统是多学科、多技术的系统集成整体,因而开放式可互操作性系统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就成为实现智能化建筑及其产品设备与系统的产业化技术水平的核心关键。目前国际楼宇业界公认认同较先进的开放式系统行业协议标准技术有两个:一个是美国Echelon公司的LonWorks技术的LonTa1k标准协议;另一个是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协会(ASHRAE)制定的《楼宇自动控制网络数据通信协议(BACnet)》BACnet同时还成为美国国家标准及欧共体标准草案。两者都是基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开放系统互连模型”(OSI)的。因此两者在开放系统技术上是可以互相补充互为依存的,前者着重现场控制域,后者着眼于信息应用域。而且BACnet的协议层次里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五种选择中就包含有LonTalk协议。况且两者技术都正在不断地完善发展,至于我国智能化建筑在开放式互操作性系统技术发展研究上严格讲尚未真正起步,差距颇大,亟待投入。南京工业大学智能建筑研究所正在开发国产化楼宇自控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