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标准农田存在的问题

高标准农田存在的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高标准农田存在的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标准农田存在的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水平呈现出逐年提升的趋势,尤其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农业用地数量已经逼近警戒线,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生活对农田单位面积产量提出新的要求,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一方面受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也受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单位的普遍关注。然而,在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进而对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性。所以,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为了建设高标准的农田水利工程,通常情况下,需要从以下角度着手:

1规范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标准

在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过程中,规范化的建设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持续发展,一方面可以指导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另一方面可以约束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的行为,从根本上确保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在组织开展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作业时,水利部门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借助自身的职能,全面掌握各种影响因素,通过对水利专家的建议进行综合分析,进一步制定完善的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和相应的技术规范,进而适应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同时促进我国农田水利工程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结合技术规范的实际情况,设定一套科学的、合理的、统一的量化标准,并综合分析各地区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平,制定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的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标准,进而指导、约束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2整合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机制

在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过程中,需要做好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机制整合工作。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我国投入渠道比较广,无论是财政部门,还是水利部门,以及相应的农业部门、国土部门等都在组织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多部门参与的情形,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持续发展,但是,由于各部门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侧重点不同,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标准对所有部门建设的农田水利工程进行规范化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导致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处于野蛮发展状态,进而难以实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高标准,虽然各部门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却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各部门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自身的建设行为进行规范化管理,同时与其他部门加强合作,进一步有效整合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统一管理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投入资金,通过对投入资金进行合理配置,集中所有资金解决关键性问题,从根本上确保效益最大化,在一定程度上为农田水利工程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建立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保障体系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在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质量问题。质量问题存在,一方面制约了农田水利工程的功能,另一方面对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发展产生阻碍作用。基于此,提高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对于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组织开展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作业时,首先,需要有效管理工程投资,通过全面把握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实际需求、市场发展等情况,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田水利工程项目概预算的准确性;其次,在农田水利工程设计阶段,做好全局规划工作,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合理布局,确保其功能最大化;最后,在施工现场做好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全面贯彻落实责任制,采取各种措施规避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环节潜在的各种不利因素,进一步提高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

4做好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工作

在组织开展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时,运行管护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无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多么高,如果缺乏科学、合理的管护,必然会影响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功能,首先,需要对农田水利工程做好运行管护工作。在组织开展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作业时,政府部门需要给予农田水利工程大力扶持,制定实施科学、合理的运行管护措施,同时安排相应的运行管护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其次,结合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农田水利管理规章制度,在该规章制度中,从责任、义务的角度对各级政府,以及广大群众进行明确,同时制定实施农田水利工程投入、管理,以及运行维护机制;最后,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全面落实农民的主体地位,针对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维护等工作,激发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基于此,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可以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实施产权改革,借助产权改革为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奠定基础。对现有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定期养护,按照“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认真组织开展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后期维护工作。另外,各地要结合自身的地质、气候等情况,建立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监管体制,确保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持续发展。

5培养高标准农田水利技术力量

在组织开展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作业时,提高施工队伍素质是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对于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企业来说,为了提高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需要针对所有参与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的人员,无论是管理者,还是一线作业人员,都要进行严格的教育培训。作为管理者,通过接受教育培训,一方面提高业务水平,另一方面丰富施工技术知识,在掌握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组织管理工作。对于一线作业人员来说,经过教育培训后,可以有效避免人为因素引发的施工质量,从根本上确保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

6结论

高标准农田存在的问题范文第2篇

我县自2012年列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以来,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即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重点,现已在、镇完成高标准农田面积11200亩,完成财政总投资1380万元,完成主要工程量为:平整土方86万方,衬砌渠道93公里,新修机耕道43.1公里,机耕桥4座,修筑田埂205公里,打机电井7眼、购置设备7台套,维修电灌站2座、更新设备4台套,并已通过上级检查验收。

二、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里成立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县领导担任组长,县农发办主任和、镇党委书记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重要方案、重大事项和重要举措等进行决策管理,协调部门之间关系,形成全县一盘棋,共同合力搞开发的良好氛围;二是建立项目库。年初组织人员深入全县各乡镇调查摸底,实地勘察,掌握第一手资料,建立项目库,搞好项目储备,及时组织人员到省、市跑项目、争资金。2012年争取到国家立项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项目中央财政资金930万元;三是在项目实施前,派出工作人员深入到项目区村组,召开群众座谈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使项目建设尽可能满足群众意愿,并取得群众的支持;四是在项目建设上,实行分工负责制,县农发办主任负总责,两个副主任负主责,所分管的项目实行“包项目建设、包进度质量、包档案建设、包验收过关”的四包责任制。在严格质量方面,除我办工作人员和监理人员监督外,我们还邀请了村、组的老党员、老干部进行监督,确保每个标段工程都达到技术设计要求;五是注重开发项目的规模化水平。为了凸显农业综合开发整体效益,首先,项目安排要求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其次,开发效果达到高标准农田要求,即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排灌自如、旱涝保收,便于机械耕作。

三、2013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准备情况和下一步打算

我县2013年度计划沂江乡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开发任务为建设高标准农田10500亩,财政总投资133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平整土方89万方,衬砌渠道34公里,新建电灌站7座,维修电灌站8座,营造防护林8公里等。项目实施方案已得到上级批复,目前完成工程招投标,并与中标人签订了工程施工承包合同,计划11月10日动工新建,争取年底前完成所有标段工程土方任务,明年2月14日全面竣工,3月份县级竣工验收,4月份确保以优良工程迎接市级检查验收。同时,着手做好2012年度项目计划编制的各项工作。

四、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是项目区乡、村、组各级在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上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乡、村、组各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应高度重视并把它摆上重要议事、干事日程上来,特别是户与户、村与村之间的土地调整等一些矛盾、纠纷要积极妥善处理,同时还应积极组织群众投工投劳,配合做好工程施工前的各项工作;二是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协调工作。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需要各相关部门鼎力相助、通力合作才能完成,近几年来各相关部门给予了积极配合、大力支持,但随着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工作量越来越大,希望各有关单位和部门加大配合力度,共同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做好,更大程度地造福于全县农民群众;三是加强自身建设。针对本办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我县应加大有关专业人员培训的力度;四是配齐交通车辆。针对本办交通工具偏少问题,建议有关部门批准购置工程管理车子一部,确保推进新形势下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顺利进行。

高标准农田存在的问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分区;生态位适宜度

中图分类号:F3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0-2287-03

Regionalizing High-standard Prime Farmland Based on Niche-fitness Suitability Model with Potential Construction

GUO Feng-yu,MA Li-ju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 Baoding 071001, Hebei,China)

Abstract: Based on niche theory. The potential construction of high-standard prime farmland in the aspect of ecology was studied. Taking Lulong County in He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truction niche and realistic niche was analyzed. A model of high-standard prime farmland construction niche with 12 indexes from 3 aspects with natural endowments of farmland, infra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and site condition was established. The county area was regionalized using GIS.

Key words: high-standard prime farmland; potential construction; regionalization; niche fitness

基金项目:河北农业大学非生命学科与新兴学科科研发展基金(Fs2009201);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11237109D)

以河北省卢龙县为例,在明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实质和内涵基础上,构建基于生态位适宜度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评价模型,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进行合理的分区,旨在为有序引导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使工程设计更有针对性,编制更适合实际的工程措施,从而有效提高县域耕地等别。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卢龙县地处河北省东部,燕山南部低山丘陵区,位于118°45′-119°08′E,39°43′-40°08′ N,总面积955.82 km2。依据《卢龙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确定的2011年卢龙县基本农田控制面积为37 297.04 hm2,基本农田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9.02%,占农用地面积的51.43%。卢龙县是全国116个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近年来基本农田整理项目规模8 474.80 hm2,占基本农田总规模的22.72%。通过整理,区域内基础设置得到极大完善,基本农田质量显著提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1.2数据来源

研究选取的数据包括卢龙县2011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和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成果,卢龙县DEM高程数据、地形图、土壤图、基本农田划定外业调查数据,卢龙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2011年经济统计年鉴、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和农开办农业水利项目等资料。

1.3卢龙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分区评价

1.3.1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生态位适宜度是在Hutchinson的“n维超体积”生态位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指作物的现实资源位与其最适生态位之间的贴近程度,用于表征作物对其生境条件的适宜程度[1,2]。运用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可以认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必须以各种资源条件为支撑和基础,他们共同构成一个多维的资源条件空间[3]。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所需的各种资源因子构成最适资源生态位空间,耕地的现实资源构成对应的现实资源生态位空间。二者之间的匹配关系,反映了区域耕地现状资源条件对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的适宜性程度[4]。当现实资源位完全满足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需要时,显示生态位适宜度为1;当现实资源位完全不能满足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需要时,生态位适宜度为0。可见生态位适宜度能够反映区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资源需求与现状资源生态因子之间是否具有良好的匹配关系[2]。通常情况下,作物对资源环境的要求可分为如下3类:

对于正向作用的因子,即指标因子资源必须满足其最低要求,而且越丰富越好,如土壤有机质含量,计算公式为:

xi= 0 si

对于负向作用的因子,即指标因子资源的现状值越低越好,如坡度,计算公式为:

x= 1si≤Dimin1-(s-D)/(D-D)・RDiminDimax(2)

对于最适值在某一区间,过高或过低都是不好的指标因子,如路网密度,计算公式为:

xi=0 si≤Dimin,si≥Dimax(Si-Dimin)/(Diopt-Dimin)・RiDimin

式中,xi为第i种资源的生态位适宜度指数,Si为资源现状的测度,Di为对资源要求测度,Dimin为资源要求的最小值,Dimax为资源要求的最大值,Diopt为资源的理想要求值,Ri为资源的保证率。

1.3.2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根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对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定义,即高标准基本农田是指土地平整、土壤肥沃、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农田。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高农田基础设施水平和配套程度,改善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改善农村生态景观,提高粮食生产保障能力,促进高标准农田持续利用的系统工程。本研究在考虑卢龙县农业生产的特点并结合实地调研与咨询专家的基础上,遵循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从自然禀赋、基础设施与施工条件和立地条件3方面选取12个指标因子,构建了卢龙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特尔菲法相结合确定指标因子的权重(表1)。

1.3.3评价指标分值计算由于各评价指标的取值范围和量纲往往不一致,难以直接进行比较分析,所以要将各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标准化处理,以消除量纲的影响,使不同性质、不同度量的评价指标具有可比性[5]。根据因素指标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影响方式和作用程度不同,借鉴农用地分等体系中的赋值标准,采用经验法和专家咨询法确定高标准基本农田评价指标分级赋值标准。根据因素指标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影响方式和作用程度不同,可将评价指标分为阈值型因子和数值型因子。对于阈值型指标按照表2进行分级打分,对于数值型指标,可按相关公式计算[6-8]。

1.3.4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分区评价根据Shefold限制性定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通常由隶属度最小的因子决定,当某些因素在数量或质量上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影响接近某一临界值时,就成为限制性因素[5,9]。采用综合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模型[式(4)]行指标量化分布的空间叠加,得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综合生态位适宜度,采用自然断点法,将卢龙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划分为基本具备、稍加改造、全面整治3大建设潜力类型区[6,10]。

Sp=0min(xi)∈0Sp=xi × wsi min(xi)?埸0(4)

式中,Sp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指数;xi为某一评价单元指标的生态位适宜度值,wsi为第项指标的权重,n为指标个数。

2结果与分析

卢龙县基本保护区内共有耕地28 822.24 hm2,通过上述评价可划分为基本具备、稍加改造和全面整治3大建设潜力类型区。即基本具备高标准条件区(Ⅰ)、稍加改造区(Ⅱ)和需要全面整治区(Ⅲ)。由图1可知:

基本具备高标准条件区(Ⅰ) 面积为11 306.24 hm2,占区域内耕地总面积的39.23%。该区域属于基本具备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卢龙县南部的平原地区和县城北部潘庄镇、刘家营乡、燕河营镇和陈官屯乡的平原地区。近期建设的区域面积较大,该地区的基础条件较好,建设的迫切性和可行性都较高,只需进行较少的投入即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稍加改造区(Ⅱ)面积为6 468.57 hm2,占区域内耕地总面积的22.44%。主要分布在下寨乡、双望镇、印庄乡和潘庄镇,分布与近期建设区相邻,反映其建设具有明显的过渡性以及连片推进性,该地区为高标准基本农田的稍加改造区域。区域内灌溉排水设施、道路年久失修,基本农田质量有待提高,应针对该地区基本农田的不足,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项目设计与施工。

需要全面整治区(Ⅲ)面积为1 1047.43 hm2,占区域内耕地总面积的38.33%。主要分布在卢龙县的北部、西南部和东部半丘陵地区,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全面整治的地区。该地区基本农田坡度影响较大,同时基本农田的自然禀赋较差,基础设施存在灌溉不足、道路缺损等严重的情况,由于分布受地形因素的限制连片性以及区位条件都较差,施工难度较大且所需资金较多,因此为高标准基本农田远期建设区域。该区域的基本农田生态环境脆弱,建设工程应以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安全,同时加强基本农田的质量。

3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内涵出发,构建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以GIS技术为支撑,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进行研究,将卢龙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划分为3大潜力区。卢龙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区呈现明显的空间聚集特性,由平原区向丘陵区、半山区依次过渡分布,结果表明生态位适宜度模型能够有效划分卢龙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适宜度的空间差异性。

本研究指标权重确定采用的是专家打分法,主观性较大,可能造成评价结果有一定的偏差,因此今后如何确定一个客观评价系统需要进一步研究。科学划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区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本研究主要侧重于耕地的自然属性因素,实际工作中还应考虑社会经济条件、政策限制等因素。

参考文献:

[1] 聂艳,喻婧,崔灿. 基于GIS和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的园地适宜性评价――以湖北宜昌市夷陵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21(8):1000-1005.

[2] 牛海鹏,赵同谦,张安录,等. 基于生态位适宜度的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J]. 生态学报,2009,29(10):5535-5543.

[3] 郭姿含,杨永侠.基于GIS的耕地连片性分析方法与系统实现[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0,26(3):60-62.

[4] 李秀珍,布仁仓,常禹,等. 景观格局指标对不同景观格局的反应[J].生态学报,2004,24(l):123-134.

[5] 钱辉,张大亮. 基于生态位的企业演化机理探析[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6(2):20-26.

[6] 张志斌,潘晶,李小虎. 近30年来兰州市人口密度空间演变及其形成机制[J]. 地理科学,2013,33(1):36-44.

[7] 冯锐,吴克宁,王倩.四川省中江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与模式分区[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22):243-251.

[8] 李少帅,郧文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资源与产业, 2012,14(3):189-193.

高标准农田存在的问题范文第4篇

广西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截止2017年4月,广西已划定全域永久基本农田约24.40万亩,大部分优质耕地已划入基本农田,基本做到划足数量,保证质量。但是,由于广西的特殊的地形地貌、建设发展情况等原因,广西基本农田保护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基本农田划定与相关规划用地布局未能有机衔接,基本农田保护难度较大。发改、交通、建设、旅游、水利等多个部门的项目用地都有可能涉及到基本农田。但是由于基本农田布局划定与相关部门规划编制,项目选址等未能有机衔接,要么导致项目难以落地实施,要么导致基本农田被占用。随着基本农田保护力度的日益加强,多部门的规划需进一步协调优化。

保护基本农田奖惩机制不尽完善、农村建设中占用基本农田现象难以管控。一方面,基层耕地保护力量不足。由于人员、经费的限制,导致基层政府和国土部门保护基本农田执法监察力度不够,基本农田难以得到有效管护。另一方面,由于耕种的效益比较低下,农民对保护基本农田的积极性低靡,出现基本农田撂荒现象。其三,农民对于依法进行申请宅基地的用地意识较弱、村屯的建设与规划拖后,导致农村建房占用基本农田的情况频出。目前广西仅是对破坏基本农田行为有相应的处罚规定,并没有制定保护基本农田个人或集体的相应奖补制度。保护基本农田的奖惩机制仍然有待完善。

基本农田质量保护有待加强。长期以来,基本农田保护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等情况。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部分质耕地被建设占用,新补充的耕地又存在耕作条件较差,质量偏低等情况。此外,在基本农田划定时,存在着将偏远的耕地划入基本农田,而城市周边、交通沿线的优质耕地却因发展建设需要未纳入基本农田的情况。从而导致基本农田总体质量不高。

广西基本农田保护的完善对策

多措并举,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坚决贯彻及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和制度,始终坚持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一是严格执行以“以补定占、先补后占、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方针,以少占或不占耕地为前提,在用地预审和项目选址方面,加强指导;二是深入研究旱改水政策,尽快落实“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占补政策;三是建设完善补充耕地交易市场,升高耕地开垦费用征收相应的标准,建设补充完善的耕地的交易机制。

加大建设投入力度,稳步提高基本农田质量,以建设促保护。一是加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力度,加大投入,创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区,提升基本农田质量。二是提高农民群众参与基本农田建设的积极性,大力推行龙土地“小块并大块”的整治模式,提升耕地的整体生产力,完善农田基础的基建。三是加快推进“旱改水”提质改造工程项目建设,对现有的耕地,通过土壤改良、配套水利设施和土地平整等措施,来提升耕地的质量,将干旱地区改造成水浇或水田地,促进提升耕地的质量。

高标准农田存在的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监测

中图分类号:TV5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On the the Huangzhong County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Lu Jingwei( Huangzhong County Water Authority , Xining, Qinghai 811600 )

Abstract:Through th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the the Huangzhong County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in the six years under review , the the Huangzhong County water conservancy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work characteristics , methods , content and results were introduced, and in respect of the Huangzhong County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roblems comments.

Key words: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oil erosion;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1、前言

湟中县地处青海省东部,属黄土高原-拢中青东丘陵区农业区,平均海拔2500m,气温垂直变化明显,雨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年日照时间长,紫外线辐射强烈,年均温4.3℃,年降水量350~450mm,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县域内植被条件差,水土流失严重。

2、湟中县水利工程建设现状及其特点

2.1 水利工程建设发展情况。2008年以来,湟中县水利工程的建设紧紧围绕做好西宁市菜篮子、农村饮水安全及河道治理3个核心,实施了冬暖式日光节能温室水利配套工程、上五庄、拦隆口、多巴三镇农村饮水安全等事关湟中县民生的建设工程。通过近年来的建设,为菜篮子工程用水提供了保障,也为西部地区解决不稳定人口做出了贡献。

2.2 水利工程的特点。湟中县水利工程除具有其他行业建设项目土石方开挖量大、对地表损毁严重、施工过程中水土流失剧烈等共同特点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①项目区多涉及水源保护,生态环境要求高。湟中县地处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水土流失的类型为风蚀和水蚀交互作用。2009年开始实施的上五庄、拦隆口、多巴三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事关十万人的饮水质量和饮水安全,水源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要求较高。湟水河生态治理湟中段二期工程关乎江河水体质量。

②项目区作业空间狭窄,水土流失防治难度大。青海省水利工程施工具有特殊性,具备施工气候条件的时间为每年的4月15日到11月17日,而青海省粮食作物种植时间为每年的4月-10月,两者时间几乎重合,在工程施工尽量少占用农田的前提下,使得水利工程的施工作业面呈较为狭窄的线状,土方的挖填和临时堆放空间较小,这就给水土流失的防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2011年实施的西纳川灌区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2012年实施的小南川灌区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上百公里的渠道衬砌,施工作业面仅有3m宽,是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基础开挖、临时堆土、堆料区等作业空间受到极大的限制。

③施工工艺落后。西纳川灌区、小南川灌区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均采用人工开挖土方,使施工作业面增大,临时堆放空间压缩,土方的夯填也均采用人工,夯填的强度及连续性无法得到保障,也为水土流失留下了隐患。

④工程冻胀破坏严重,项目区生态环境重复破坏。西纳川灌区、小南川灌区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对渠道进行现浇混凝土衬砌,由于湟中县的气候环境是每年11月至来年3月气温在-20℃~10℃之间,而昼夜温差大,极易造成混凝土的冻胀破坏,渠道破坏后的修复和重建将对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再次造成破坏,这种重复的破坏,将使生态环境进入恶性循环,甚至无法再恢复。

3、湟中县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保持监测

3.1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开展情况。自2008年上五庄、拦隆口、多巴三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以来,湟中县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率为100%,湟中县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站承担了7项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协助建设单位落实了水土保持方案,促进了项目区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及时恢复。水土保持监测项目概况表见表1.

表1 湟中县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监测项目概况

3.2 湟中县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特点。①与水源保护关系密切。在上五庄、拦隆口、多巴三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云谷川水库除险加固及湟水河生态治理湟中段二期等工程建设过程中,除进行常规水土保持监测内容外,对可能影响水质的工程基础开挖、临时堆土、施工围堰的形式和拆除方式及可能产生的淤积进行必要、及时的监测,以确保不会因为施工对水源、库区水质、库容及河道水质产生不利影响。

②监测工作时效性强。冬暖式日光节能温室水利配套工程、西纳川灌区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及小南川灌区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等工程的水土保持监测中与建设单位保持密切联系,时刻掌握施工土方进展情况,以较强的时效性确保每一次开挖、临时堆放和运输都在监测中。

③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大。上五庄、拦隆口、多巴三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冬暖式日光节能温室水利配套工程等工程是事关民生的基础型工程,社会影响面广,关注人群多,所以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者应当以高度的专业敏感性应对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问题,发现隐患及时给施工单位以良好的预防建议,将水土流失问题处置在萌芽阶段,为工程建设保驾护航。

3.3 湟中县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内容。湟中县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内容除与其他类型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类似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变化监测、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效果监测等内容[1]外对于实施导流施工的工程,还对围堰的使用状况及拆除情况进行重点监测。

3.4 湟中县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方法。近年来,湟中县水利工程多为改续建工程,监测方法一般采用地面监测、调查监测、场地监测等。对于扰动面积、弃渣量、地表植被和水土保持设施运行情况等项目监测采用调查法和实测法。常用仪器和设备有自计雨量器、摄像摄影机等[2]。对于上五庄、拦隆口、多巴三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这类新建项目,还采用GPS定位仪,有效的提高了监测效率和质量。

3.5 取得的成果。在六年的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通过不断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一系列针对湟中县水利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监测技术体系,锻炼了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水土保持监测技术队伍,积累了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治理数据和经验,为湟中县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4、存在的问题

4.1 施工单位水土保持意识有待加强。在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发现,业主水土保持意识较六年前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施工单位负责人大多不了解水土保持和水土保持监测,这反映出施工单位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普及还没有真正的普及到相关行业中去。

4.2 灌草的水土保持和生态防护功能未引起重视。监测中发现,在一些无景观特殊要求的野外河道护坡工程中,主体工程的设计中列入大量乔木,单单乔木的苗木费、养护费就是一笔可观的支出,乔木还存在后期管理费用高、单一树种病虫害多的问题,而魏振铎[3]研究表明:青海省的大部分地方已不适于生长乔木 ,灌草是保持青海生态稳定的重要因素。所以,如何利用灌草特别是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天然灌草的生态防护作用应当引起决策层和主体设计单位的重视。

4.3 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后的水土保持监测存在盲区。一些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防护措施虽然在工程完工后的恢复期表现出良好的景观和防护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草种退化和养护管理水平下降,出现严重的土壤流失问题。而从时间上讲,这部分工程的水土保持监测,已属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时间范畴,也容易被常规水土保持监测所忽略,是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盲区[4]。

4.4 生态护坡的技术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在监测发现,很多护坡措施冠以“生态护坡”的名号,实则并没有发挥生态护坡的功能,有的甚至还存在着极其严重的土壤流失问题,流失的土壤会淤塞河道和排水系统,降低河道和排水系统的使用年限。这主要由于对“生态坡”的概念缺乏客观、科学的评价、“生态护坡”的判定标准不够完善造成的。

5、建议

5.1 加强施工单位水土保持专业知识的普及,实行施工单位水土保持执业上岗制度。在进一步加强施工单位水土保持宣传力度的同时,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协同建设施工资质管理部门开展水土保持专项技术执业资格培训,施工企业招标书中技术负责人要有水土保持执业上岗技术人员。

5.2重视天然灌草的防护作用。在一些景观要求不高的野外护坡设计中重视天然灌草的防护功能,不要一味的用人工灌草进行绿化和生态恢复,要进行天然灌草生态恢复论证,尽可能利用天然灌草的适应性进行植被恢复,实行灌、草综合措施护坡,可以节约大量的社会财富。

5.3 消灭监测盲区,实施“延伸监测”。一些存在水土保持潜在危害的工程项目在其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合格后,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基本结束,而后期管护工作的“缺位”就可能带来土壤流失,淤积河道、排水系统等严重的环境问题。所以,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进一步完善水土保持监督和监测制度,改变“工程完工,监测就基本结束”的现状,对一些可能存在水土保持的开发建设项目开展“延伸监测”或纳入常规水土保持监测中去,这一问题存在已久,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4]。

5.4 完善“生态护坡”评价技术体系和技术标准。针对一些所谓“生态护坡”技术存在的水土流失的“生态护坡不生态”的现状,应当完善常用生态护坡措施的评价体系,制定相应的生态护坡技术标准,明确“什么样的护坡措施才满足生态护坡的要求”减少和杜绝“生态护坡不生态”的现象发生。

参考文献:

[1]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 [S].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2]刘震主编.水土保持监测技术[M].中国大地出版社,2003,7(7):260.

[3]魏振铎. 试论恢复与发展灌木林在青海生态建设中的地位[J].青海环境,2003(3).

高标准农田存在的问题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水利管理;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S27 文献标识码:A

建国以来,吉林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基本形成了以大中型工程为骨干,大中小相结合,蓄、引、提、排相配套的水利工程体系,在抗旱灌溉、防洪除涝、水土保持、农村饮水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但目前吉林省农田水利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干扰了其快速发展,有必要对其分析并加强管理。

1 吉林省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1.1抗旱工作方面问题

1.1.1水资源时空分布与国民经济发展不协调

由于吉林省区域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差异,形成了与国民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局面,从而导致或加剧了缺水危机,给抗旱工作增加了难度。

1.1.2未形成长期稳定的抗旱投入机制

多年来在抗旱投入方面,没有固定的经费渠道,抗旱投入严重不足,缺乏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先进的抗旱设备、技术没有大量地应用到农业生产,导致抗旱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1.1.3旱情监测预警体系与指挥调度系统建设不完善

目前旱情监测手段落后,不能对旱情发展趋势进行及时、全面、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影响了抗旱工作的科学决策和指挥调度,不能满足新时期抗旱工作的需要。

1.2 灌排工程方面问题

全省共有7处大型泵站,其中“引嫩入白”工程泵站(6台机组、总装机1.02万kW)为近年完成建设的泵站,其设备完好率为98%。其余6处泵站始建于20世纪60、70年代或更早时期,设备完好率很低。具体情况如下:

1.2.1 前郭灌区泵站

目前,该灌区泵站有6座灌排站尚未改造,仍然带病运行,严重影响灌溉、排水效益的发挥。

1.2.2 松沐灌区泵站

该灌区泵站松沐电灌站已经改造完成,2009年5月投入运行,目前尚有大岗站、张屯站、老石砣子站、黑鱼站、二泡子站、小西屯站、泥鳅沟站、二嘴子站8座泵站急需更新改造。

1.2.3 扶余灌区泵站

该灌区泵站有6座站需要更新改造。分别为一级站、二级站、泉山子站3座灌溉站及骑马屯、张敏岗、四方台等3座排水站。

1.2.4 松榆灌区泵站

该灌区4座电力泵站始建于20世纪60、70年代,运行30多年来,由于机电设备一直无力更新,设备老化,工作效率降低,灌溉耗电过高,生产成本过大,不得不将四级站、三级站、二级站相继关闭,现只有一级站(设备一直没有更新过)勉强带病运行,实际灌溉面积只有水田300km2,仅占设计水田灌溉面积的5%,故该泵站急需更新改造。

1.2.5 松城灌区泵站

该灌区2座泵站均已运行20、30年,由于受资金限制,无力更新改造,现有一级站、二级站部分机组带病运行,故该泵站急需更新改造。

1.2.6 白沙滩灌区泵站

该灌区需改造4座泵站,分别为:白沙滩电灌站、新生电灌站、前杭排涝站及南莫排灌站。

1.3 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方面问题

1.3.1 现有工程完好率低

吉林省重点中型灌区现有干、支渠系建筑物大部分都建于20世纪60、70年代,由于工程建设质量差,运行年代长久,加之历年工程水毁不能及时修复,现有重点中型灌区工程完好率最低不足30%,不少工程带病运行,工程跑、冒、滴、漏水现象严重,不仅造成水资源损失浪费,也制约了灌区发展。

1.3.2 骨干工程不配套

吉林省现有27个重点中型灌区,各类渠系骨干建筑物工程欠账多,和原设计相比,工程配套率平均仅为70%,致使灌区长期达不到设计效益。

1.3.3 灌溉水利用率低

吉林省现有27个重点中型灌区,干支渠总长度3379km,其中有近30%的渠道渗漏水严重,加之建筑物的跑、冒、滴、漏水,造成输水损失大,水资源严重浪费。灌区渠系水的利用系数平均仅为0.48。

1.3.4 水分生产率不高

由于上述工程不配套和年久失修,渠系水的利用系数低,加之灌区大部分始建于20世纪60、70年代,管理手段及管理设施落后,水分生产率仅为0.28~0.69kg/m3。

1.3.5 信息化管理相对滞后

吉林省的27个重点中型灌区,现代化管理手段和设施基本空白,停留在看闸放水的初始管理阶段,无法真正做到计划用水、科学管水,管理水平极其落后。

2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农田水利工程项目,涉及广大农村千家万户,加大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富民政策。目前灌溉排水续建配套、农村饮水、农村生态建设与环境整治项目的建设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为促进农田水利持续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2.1依托项目,促进发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做到建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为以后项目的争取和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积极争取市、区项目配套资金,高标准、高质量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2.2全面规划,统筹协调,促使项目发挥最大效益

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兼顾,抓点带面,扩展规模,使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2.3整合资金,提高实效

同时对工程建设资金必须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严格依据合同按进度拨款。把农田基本建设项目布设、工程建设同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结合起来,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严格按照规范组织建设,确保工程高质量、高标准。

2.4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系统工程,必须广泛发动群众

在农民自愿和充分考虑农民承受能力的前提下,把政府扶持和群众自筹挂钩,加大以奖代补力度,鼓励农民群众自觉地投身于农田水利建设,改变基础设施面貌。

2.5为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和安全运行,提高工程的使用效果,加强对乡镇水管站和水管单位运行人员定期开展技术培训2.6加强项目管理,严把质量关

高标准农田存在的问题范文第7篇

附产品资源高效利用研发力度仍显不够。甘蔗制糖的附产品滤泥年生产达14.55万吨,用于制生物肥的滤泥只有4万吨,滤泥加工率为27.5%。2011年湛江垦区丰收生物肥厂生产复合微生物肥2万吨,而该肥厂年生产规模达5万吨,可消耗制糖滤泥近10万吨,因而滤泥制肥高效利用远远没有达到。究其原因,丰收生物肥厂生产的复合微生物肥受本地区土壤、气候等因素限制,微生物肥中的微生物(解磷菌)没能充分发挥作用,其肥效表现一般,职工还没有普遍接受。另一方面,大量的农家肥猪牛粪肥便只是简单肥田利用,没有进一步加工处理,充分发挥其肥效。

废弃物资源利用机械化程度不高。2011年垦区蔗叶粉碎机研制成功,在华海糖业公司推广使用,蔗叶就地机械粉碎回田面积为5.1万亩,其他农场则推广使用较少。目前蔗叶用于回田橡胶、剑麻较少,主要是蔗叶移位回田采用人工作业,劳动强度大。

高附加值产品研发技术缺乏。剑麻纤维生产过程中,从排放的麻渣水中可提取价值极高的医学药品,但湛江垦区缺乏该项提取技术,只能承包给拥有提取技术的承包商,垦区只获得少量的利益。剑麻纤维经化学处理软化后,可用来纺织布匹,作为生产高档服装的原料,市场前景看好。但湛江垦区缺乏硬质纤维的软化技术,独自开发软化剑麻纤维产品十分困难。制糖的废糖蜜用来生产食用酒精,每吨废糖蜜增值只有500元,增值幅度不大,而采用废糖蜜结晶制成果糖,其价值可翻几倍,但湛江垦区缺乏糖蜜结晶果糖技术。

湛江垦区循环农业提升建议

结合滤泥肥与畜牧粪肥互补优势,改进生物肥配方,研发新型高效微生物肥。针对湛江地区冬春干旱、砖红土壤类型与作物冬管冬春种需肥的特点,充分利用制糖滤泥与畜牧粪肥作原料,改进生物肥配方,研发新型高效微生物肥。该生物肥经大田试验示范证实,有增产增糖显著效果。只有被广大职工所认识接受,才能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

结合农田水利要求,利用循环农业链中的各类废液资源,高标准建设农田水利设施。按照湛江垦区“十二五”现代农业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地利用猪尿水、酒精沼液、制胶废水、剑麻加工废水等,高标准建设与水资源供应面积相配套的农田水利设施,为农业增产、品质提高打下水利基础。各类废液资源,必须经过取样化验分析,田间淋施试验示范,验证可行,增产显著,方能建设水利设施利用。

高标准农田存在的问题范文第8篇

唐山市农田水利工程可控制有效灌溉面积75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0.7%,其中万亩以上灌区20处,可控制有效灌溉面积122万亩:农用灌溉机井13.68万眼.扬水站383座.塘坝99个,水池水窖l1.78万个.引水上山工程428处.可控制有效灌溉面积633万亩。农田水利工程年均向农业灌溉供水18.89亿m3.农田旱涝保收面积达到629万亩.为全市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保障了粮食安全、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维护了农村稳定的大局

2.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已有农田灌排设施老化失修和损毁问题严重。二是农业水利用效率比较低.节水改造任务艰巨。三是投入不足制约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四是部分农田水利设施管理责任难落实。

3.明确加快农田水利建设重点

3.1加强农田灌溉工程建设

以扩大和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推进高效节水灌溉为重点.把全市农田全部建成旱涝保收田.打造高标准粮食生产核心区全面推进高标准综合节水灌溉.到2015年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7O%:到2020年达到有效灌溉面积的85%。

3.2推进除涝减灾工程建设

以改善农田除涝、农村排水设施为重点.完善农村排水体系。加快各级农田排涝沟渠的清淤、整修,更新改造桥、闸、涵等交叉建筑物,使农田除涝系统完善配套。

3.3推进抗旱减灾能力建设

建设以机井、水窖、坑塘、沟渠、平原水库等为主的抗旱水源工程.增加抗旱水源:将城市中关闭的自备井统一登记管理.做为抗旱后备水源:建立优先使用地表水、保护涵养地下水的制度.储备极端干旱年抗旱水源在市防汛抗旱储备站和14个主要县(市)区分别建立抗旱物资储备库.储备常用抗旱应急物资。

3.4推进农田灌溉监测系统建设

一是加强井灌区开展农业灌溉监测系统建设二是加强地上水灌区完善调水自动测控系统建设三是继续完善滦下灌区自动化监控系统.启动陡河灌区自动化建设.实现自动传输数据、遥控启闭闸门、室内视频监控、智能磁卡收费。四是建设引滦调水监控系统,实现潘家口、大黑汀、桃林口、邱庄、陡河五大水库水情信息共享。

3.5推进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适应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新趋势.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对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给予补助对受益农户较多的水利工程或不具备经营条件的公益性设施.建立非营利机构提供相应的社会化服务。

4.几点建议

4.1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构建各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

各级政府要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确保农业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切实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部门职责.强化有关部门的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发展改革部门结合有关部门做好农建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财政部门努力增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投入,及时下达、拨付资金,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监督,确保专款专用。农业部门组织好备耕各项准备工作.指导农村搞好种植结构调整.强化农艺技术推广服务。电力部门加强农村电网改造.搞好农田电力配套。新闻单位加强对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宣传.营造大搞农田水利建设的良好氛围。

4.2建立农田水利投资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公共财政对农田水利的投入落实节水、抗旱设备的财政补贴政策。

金融机构要按政策积极开展水利建设中长期政策性贷款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小额贷款业务.进一步增加农田水利建设的信贷资金规模。要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各级政府制定政策。鼓励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严格执行水利工程耕地占用税政策。

4.3健全完善基层水利管理体系全面落实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改革方案。

建立以水利站、抗旱服务站、灌溉试验站、灌区管理站为主体的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体系。完善县级抗旱服务组织。强化其抗旱服务职能,完善乐亭县灌溉试验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