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古典艺术特点

古典艺术特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古典艺术特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古典艺术特点范文第1篇

一、适合于歌唱的音域

任何一首声乐作品的创作都是为着人的歌唱而进行的。无论它的旋律多么动听,歌词多么感人,如果它的音域过于宽广,音区过高或过低,超出了人声的正常音域范围,它的存在都将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中的任何一首作品在音域方面,正是符合了人声正常音域这一艺术特征,非常适合于人们的歌唱。无论是具有高超演唱技巧的歌唱家还是正在学习声乐演唱技巧的学生,在演唱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时,都不存在音域方面的障碍。下面,我们可以从我国艺术院校声乐教学所选用的一些常规曲目中看到这一点:

《阿玛丽莉》([意]卡奇尼曲)的音域是十一度,由d1—e2;

《让我死亡》([意]蒙特威尔第曲)的音域只有八度,由f1一f2;

《不,不,不要期望》([意]卡里西米曲)的音域是十度,由V—tg2;

《围绕着我崇拜的人儿》([意]切斯蒂曲)的音域是十度,由d1—f2;

《别再使我痛苦迷惘》([意]A斯卡拉蒂曲)的音域是减八度,由Y—f2;

《我多么痛苦》([意]A斯卡拉蒂曲)的音域是九度,由d1—e2;

《在我的心里》([意]A斯卡拉蒂曲)的音域只有九度,由e1—f2;

《紫萝兰》([意]A斯卡拉蒂曲)的音域也是九度,由f'—g2;

《尼娜》([意]恰姆皮曲)的音域是九度,由V—f2;

《我亲爱的》([意]乔尔达尼曲)的音域是十度,由d1—f2。

我们从上面十首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的音区和音域范围看到,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的音域基本都在十度以内。事实证明:这样的音域既非常适合于人们的歌唱,更符合了当时和现代人在音乐实践方面的美学需求,使得这种艺术形式不仅在当时,甚至在现代也可以成为人人进行尝试的歌唱实践。由于它在音域上的实用性和大众化,使得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成为了人们认识和学习古典音乐的一种十分简单而有效的进阶之路和敲门砖。所以,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做为人类艺术宝库中十分有价值的艺术珍品,并得到热爱古典音乐艺术的人们所喜爱也是理所当然的。

二、优美而抒情的旋律

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的另一个显著的美学特征在于它旋律的优美和抒情性。我们知道,评判一首音乐作品(特别是声乐作品)的优劣,首先要看它的旋律是否好听,这个好听其实就是所谓的优美:其次要看它在旋律性方面是否能够打动听众,能够打动听众的旋律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抒情性。

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能够流传至今,除了它的历史价值以外,还因为它具有了音乐作品所必须具备的优美抒情这个艺术特质,每首作品的旋律在钢琴伴奏的衬托下都具有它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例如前面所举《阿玛丽莉》的神圣和悠扬、《让我死亡》的悲痛欲绝、《不,不,不要期望》的无奈和失望情绪、《围绕着我崇拜的人儿》的委婉温情、《别再使我痛苦迷惘》的伤感、《我多么痛苦》的哀伤、《在我心里》亲切温柔、《紫罗兰》典雅而活泼、《尼娜》中的悲伤与呼唤、《我亲爱的》旋律温情而柔美……》这些作品的每一首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流畅而委婉的旋律充满了人性化的表述,优美而抒情的旋律中既有细腻情节的表现,又有人物内心情感的宣泄,旋律中流露出的真情实感和优美的艺术气质往往令人美不胜“听”。

三、严谨而完整的曲式结构

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的另一个美学特征在于作品结构方面的简洁和完整性。我们都知道,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任何一幢建筑的存在价值取决于它建筑结构的合理和实用性。音乐作品也是如此,如果一首乐曲的结构凌乱,没有章法,也必然失去它存在的价值。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直到今天仍然受到人们的喜爱,它在曲式结构方面的艺术价值仍适合于现代人的美学要求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仍以上面其中几首作品做为基本对象,看一看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在曲式结构方面的美学特征。

《让我死亡》只有很短的十九个小节。但结构却是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开始的六小节为A段,f小调;接下来是八小节的B段,最后是五小节的再现段。

《不,不,不要期望》由单三部曲式构成,A段与再现段属于古典朗诵调风格,叙述了对于爱情的失望情绪;中段庄重地告戒人们:爱情的欢乐是假象;再现段再次绝望的忠告人们:不要期望!

《围绕着我崇拜的人儿》的结构为单三部曲式,由于歌词是两段,全曲又重复了一次,在旋律上有些许的变化。

《别再使我痛苦迷惘》的结构也是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第三段完全再现了A段的音乐,三个乐段都带有两小节的补充乐句。

《我多么痛苦》全曲由三个部分组成,是典型的单三部曲式结构。B段是一个不很归整的乐段,上句五小节,下句七小节,第三段完全再现了A段,都是带有四个小节的补充乐段。

《在我的心里》仍是单三部曲式结构。A段与第三段也是完全再现。只是B段与两端的段落都较其他的意大利早期歌曲结构稍长了一些。

《紫萝兰》属于变化再现的带有变奏性质的曲式结构,具有欧洲典型的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征。

《尼娜》属于局部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最后有一个结束句,使全曲的结构完整而严谨。

《我亲爱的》同样是带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A段是一个八小节的复乐段,B段也是八小节,再现段只再现了A段的后四小节,并带有一个结束的尾声段落。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看到,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的结构以再现的单三部曲式为主,上述的九首作品中单三曲式有八首之多。这种A+B+A形式的曲式结构同样符合我们今天的时代,它代表了人们对于均衡与对称的美学追求。同时,由于这种结构方便人们对于音乐旋律的记忆,使得人们易于接受并乐于演唱,使其具有实用价值,满足了大众的审美需求。

四、简捷、质朴的和声语言与丰富的调式调性变化

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在和声的运用方面具有质朴实用的特点。在她几乎所有的作品中,其和声语言与调式的运用使人们得到了听觉上的艺术享受,她质朴的和声音响又具有欧洲传统音乐的美学特征——音响丰满而不哗众取宠,调式调性变化丰富而不画蛇添足,在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听觉实践等方面都显示出了简单而实用的美学价值观。由于篇幅所限,我们对上面所举作品中的两首来进行尝试性的和声分析,了解一下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在和声语言和调式对比方面的魅力-

1. 《尼娜》(恰姆皮曲L.V.Ciampi1719-1762)

《尼娜》的A段为f自然小调式,开始四小节的和声以主和弦和IV级的交替运用为主,这是根据旋律的需要而设计的。第五小节由和声上的II级和弦过渡到自然调式的XD级和弦,第六和第七小节开始出现了和声小调的属七和弦,并停留在第八小节的主和弦上,为第一乐段画上了完满的句号。

B段的前六小节在f小调的平行大调——降A大调上进行了调式与和声色彩上的对比,由降A大调的主、属和弦交替进行。然后,又是A段f小调第5至8小节旋律与和声的再现。

后面的尾声经过4小节的主和弦,终于出现了和声终止式——终止四六和弦接属七和弦解决到稳定的主和弦上。整首作品的在旋律以及调式、和声上首尾照应,既有大小调式的明暗对比,又有音乐结构上的平衡。

2. 《我亲爱的》(乔尔达尼曲G.Giordani1744-1798)

这首作品采用了温柔的降E大调。4个小节的前奏中,流畅的低音线条展示出了标准的传统和声进行公式:T一D7—VI,S一IIL一SII6一T6'~S一K46一D7_T(如谱例)。

主旋律A段的前8小节是两个乐句的重复乐段结构,前两小节与前奏开始的两小节相同,第3、4小节由重属和弦解决到属和弦;第5—8小节的旋律及和声与前奏是完全相同的。之后两小节补充性的间奏在流畅的低音旋律线条中肯定了和声进行的稳定性。

B段由不规整的七个小节构成,和声基本上一直在属功能上游弋(D—DD),并停留在属和弦上,为再现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旋律、和声等方面都基本与前奏完全相同的再现段之后,还有一个六小节的尾声,这时的和声运用好象是意犹未尽,在反复了两次II一D,—T—T6并有一个扩充的结构(VI—T4「S—T6)之后,才出现了和声的终止式,而且最后又将间奏作为尾奏演奏一遍才肯罢休,具有非常的完满性。

通过分析我们看到,上面所举的两首作品在和声语言的运用上充分体现了简洁质朴的特点,音响丰满而不哗众取宠,调式调性的运用恰到好处,实实在在地起到了为旋律服务,又与旋律浑然一体的美学追求。这样朴实而简洁的和声手法在今天看来,仍然是我们在音乐创作上需要学习和借鉴的范本。

五、简捷而丰富的复调手法

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除了在丰富的调式调性及和声运用上具有质朴实用的特点之外,简捷而丰富的复调技法是它的另一个美学特征。由于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大多出自于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之手,这个时期正值复调音乐创作的鼎盛阶段,所以,在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中娴熟的复调手法随处可见。我们随意翻开一本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集,其中令人眼花缭乱的复调技法俯拾皆是,这些复调技法的运用不但为这些作品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更使得作品的音响效果具有了丰满的立体感,加强了声乐与伴奏的对比度,在听觉上具有丰富而华丽的美学价值。我们可以从上面所举的几首歌曲中看到复调技法在其伴奏中所起到的作用:

《阿玛丽莉》伴奏中通篇的辅复调写法使旋律更具有动感,也突出表现了宗教音乐的神圣气氛。

《让我死亡》伴奏中低音声部的旋律线条和内声部的写法强化了旋律的绝望情绪。

《不,不,不要期望》的伴奏从开始就与旋律进行你动我静的复调对比,形象地表达了主人公矛盾的内心世界。

《围绕着我崇拜的人儿》在伴奏中呈现出的复调因素动感十足,为缠绵的旋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我多么痛苦》的伴奏中低音声部激动的旋律短句与主旋律痛苦的音乐形象形成了鲜明的性格对比。

《在我的心里》开始的前奏部分就充满了对比,主旋律在低音声部,高音声部两拍之后进入,在声乐主旋律进入之后,伴奏声部也是晚两拍进入,复调的手法仍然放在了低音声部,与主旋律形成了互补。

《紫萝兰》的伴奏可以说是复调手法在单声部声乐作品中运用的典范。这首作品如果没有了伴奏声部的复调补充,旋律将失去其独立存在的意义。这首作品的音乐构思非常巧妙,歌声与伴奏相互追逐,相互补充,如同遍地的紫罗兰花一般争奇斗艳,主旋律与伴奏的复调之间既相互依托又浑然一体,充分体现出了巴洛克时期音乐的轻松活泼和高贵典雅的气质。

《我亲爱的》在前奏开始时,钢琴左右手即出现了反向进行(高声部由高渐低,低声部由低向高)的复调因素,主旋律进入时伴奏声部又与声乐进行了同样的声部走向对比。主旋律第一乐句结束之后,伴奏声部奏出了主旋律的第一句,声乐随后跟进。整首作品精致优雅,充满了抒情性。

六、结论

古典艺术特点范文第2篇

一、意大利语的特点

意大利语有以下几个特点:

1、意大利语中几乎所有的词都是以元音结尾的(外来词除外)。元音没有弱化现象,即使是非重读的元音也是这样。单词再长,音节再多,最后一个元音也必须与所有元音同样清楚而不含糊地发出来。

2、意大利语发音时,发音器官肌肉紧张度大,一般比发英语元音时紧张。

3、意大利语发元音时唇形变化很明显。发o和u 时,唇呈圆形;发a、e 时,唇自然张开;发i 时,唇作扁平状。练习发音时,要严格按照要求做好唇部动作,不能随便改变唇形。

4、意大利语辅音的发音有清浊之分,而且区分很严格,不能模棱两可。汉语中没有浊辅音 b、d 、g 等音素,没有清音和浊音的概念,往往是既不清,也不浊,介于清浊之间。意大利语浊音的发音,关键是声带的充分振动。而清辅音p、t、c等发音要清脆利索,不能太松弛。

5、意大利语有一个大舌颤音r。练这个音时,舌尖卷起,抵住上齿龈,充分振动声带的同时,呼出的气流不断冲击舌尖,使舌尖颤动,发出颤音。汉语没有颤音,这对我们来说比较困难,但是经过不懈的努力,这个困难是可以克服的。

6、意大利语每个音发出来都很平正,流畅,清晰。意大利语没有 “鼻元音” ,这是意大利语区别于其他语种的另一特点。尽管有元音后面加上鼻辅音的,如:an(am)、en(em)、in(im)等,但它们仍发口腔元音,而不是口腔和鼻腔共鸣,使气流从两个发音器官同时出来。

7、意大利语重音一般都落在每个词的倒数第二个音节。

显然,意大利语的这些特点为歌唱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二、意大利语音是声音训练的语音基础

“意大利文由于具有丰富的元音,无疑地要比富于辅音的德文或别国语言好唱得多,发声结构和发声器官在意大利语中,较少有猛烈的变动状态。无数的元音保证歌唱者方便地连接到声音上去,而许多辅音的可连读音却中断每个音的连结。”(《卡鲁索的发声方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6月版,127页)

意大利语的音律平正、音序均匀、发音清晰、音调和谐,发出的声音浑厚,音色优美 。意大利语发音时,发音器官的紧张度较大,要求每个元音和辅音都非常清晰,音序均匀而有节奏。字母的元音发音声带处于合理的完全振动状态,发出的声音清晰、准确、圆润、饱满。浊辅音发音时,声带也处于良好的振动状态,非常易于歌唱,发出的声音响亮有力。

1、训练合理科学的发音习惯

意大利语元音响亮,利于歌唱共鸣的形成和释放,并且要求咬字舒展、纯正、有弹性,听觉上声音线条有张力。另一方面,意大利语的发音规律及特点易形成竖咬字,口腔前部动作幅度及力度均较小,这都是科学发声形成所需要的,即规范了口腔、口型,找到鼻腔共鸣的纵向通道。从发声上说,能延长的是元音,最放松的是五个元音中间的a。i、e、a,口型与口腔的开度由小渐大;a、o、u ,口型与口腔的开度由大渐小。五个元音i-e-a-o-u,口型与口腔开度是从小渐大再渐小;从位置说,是从前渐渐后移。每个元音的发音都有各自准确、合理的规范动作,如果长期严格按照这些发音规律来训练嗓音,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进而提高发声技巧。

2、稳定喉器,建立声音的管道

要母音纯正不变,则咽腔、口腔等必须在稳定统一的口腔状态中体现字的特点和个性。要延长母音,必须气流不断。意大利语发音时,元音口腔状态的统一是歌唱的基础。前元音i、e、a,音质要求清晰、准确、纯净、圆润,后元音o、u,喉咽腔要求挺拔。总之,都要统一在深呼吸,统一在喉器稳定,统一在运用共鸣上。

由于意大利语的单词几乎都是以元音结尾的,其口型总是处于开放状态。歌唱是元音的扩大和延长,因此在发音过程中,喉部以上的咽部始终形成管状,它与喉腔串连成为一个“发音管”。这样在演唱时,可以始终把歌唱的状态保持在一个管状通道里,音质上下统一而结实,有利于身体各部分腔体的打开与保持。

3、训练声音的连贯

意大利语是一种相当“连贯”(legato)的语言,它特别强调语音重音音节,对比鲜明,富有韵律感。单词绝大多数以元音结尾, 而元音是由正确的生理语音结构所形成的,发音圆润、饱满,能获得良好的共鸣,非常利于歌唱。

用a、o、i、e、u五个元音的转换,训练声带发音的闭合状态,使旋律线条准确清晰,圆滑轻松,是达到声音连贯的有效手段。歌声的运行主要是靠各音节字符间元音的有机连接来进行的。如:《我亲爱的》这首歌,单词caro(亲爱的)是由ca―ro两个音节构成的,辅音c、r决定每个音节的清晰与整个词义的准确表达,元音a、o是形成声音的条件。歌词“caro mio ben ,cre di mial men ”应是“a―o―o―e,―e―i―a―e”几个尽可能延长的元音的连接,歌唱时:Ca―ro―mio―be―n ,cre―di―mia―l me―n,辅音短促有力,清晰准确一触即发,很快过渡到稳定的元音的口腔状态,使元音尽可能地延长润色,形成元音间的连接。元音间的连接,是形成歌唱的条件。

三、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对于声乐学习的重要意义

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即16至18世纪的艺术歌曲,大多都是很好的声乐教材。学习这些歌曲,对于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 、提高声乐演唱能力、提高艺术修养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要求演唱者彬彬有礼,温文尔雅,一派斯文,绝不允许身体有大幅度的运动,如伸出脖子、下巴紧张、身体重心不稳等弊病。因为这些不良习惯,会直接导致如声音喊叫、呼吸不畅、各部器官僵硬等现象。因此,学习意大利艺术歌曲,对建立良好的歌唱姿势和正确的发音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通过学习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来训练良好的气息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演唱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要求:音质明亮纯净,音色柔和,声音连贯均匀,气息和声音音量要有极好的控制。如果没有正确的呼吸来支撑,这些要求是根本不可能达到的。

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大多是意大利声乐宝库中极为珍贵的作品,是世界声乐作品中的一枝独放的奇葩。这些作品的语言和音乐旋律都结合得十分完美谐和,绝大部分具有典 型的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征和风貌,不仅旋律优美,短小精致,而且涉及的题材内容也很广泛。系统学习声乐的人,应该大量演唱16至18世纪的古典艺术歌曲和古典咏叹调。例如:《我亲爱的》、《多么幸福能赞美你》、《绿树成荫》、《我亲爱的爸爸》、《阿玛利丽》、《围绕着我崇拜的人儿》、《在我的心里》等。从声乐的技术角度讲,这些歌曲的歌唱部分多活跃、行进在人声的中声区,一般来说音域不高,既无强力的高音,又无浓厚的低音,适宜任何声部演唱,以巩固、发展中声区。同时这些歌曲风格纯正不浊,表情文火适当,有许多的上行音阶、下行音阶,长的连贯句和强弱明显、节奏清晰的各种语速。技术技巧上对气息的控制与声音音色的要求都很高。这些对培养演唱技巧、练习呼吸基本功以及发好母音、咬准字音等均有极好的帮助。

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的歌词反映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思想,颂扬人类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人类的智慧,相信人的力量能战胜一切,抒写出了人的种种喜怒哀乐情绪。这些歌词大胆地歌颂爱情和赞美自然,崇尚理性和追求人性的发展,强调直接可感的人的心境和感情,既典雅、甜美、流畅和风趣,又含蓄、高贵、庄严甚至气势宏伟。如在卡契尼作曲的《阿玛丽莉》里唱到:“阿玛丽莉,亲爱的,请相信我心里甜蜜的情意,让我们永不分离。请你相信,假如你害怕忧郁,都会对你无益……”在G・B博诺恩奇尼作曲的《多么幸福能赞美你》里唱到:“多么幸福能赞美你,我多爱你,啊,美丽的眼睛。爱情将会使我痛苦,但我仍旧永远爱你,永远,……”在G・乔尔达尼作曲的《我亲爱的》中唱到:“我亲爱的,请你相信,如没有你,我心中忧郁,你的爱人,正在叹息。请别对我无情无意!……”从这些歌词来看,作品大量地反映了思念、爱慕、离愁、哀怨、邂逅的喜悦、失恋的痛苦、典雅的风度、妩媚的姿态、纯洁的友谊、甜蜜的回忆、幸福的憧憬等爱情方面的主题。另外,这些作品都有十分丰富详细的表情记号,认真演绎表情记号,可以培养和发掘歌唱者的乐感和创造力,提高歌唱者的音乐修养。

古典艺术特点范文第3篇

五声部独缺男中

栾峰介绍说,这场音乐会在策划的时候本来还邀请了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这样张健一是男高音、栾峰是男低音、张立萍是女高音、梁宁是女中音,五位音乐家正好凑齐五个声部。但由于三天哀悼日,许多演出档期进行了调整,作为四川人的廖昌永要在上海参加奥运火炬接力和赈灾义演,无法按时赶来天津,所以非常遗憾,五声部中唯独缺少了男中音。音乐会开场前,栾峰向到场观众进行了解释,并拨通了廖昌永的手机进行了现场连线,转达了观众对他的问候和支持,廖昌永也向现场观众表达了感谢和歉意,并承诺将来一定要找机会来天津演出,以弥补这次缺席的遗憾。

担任音乐会钢琴伴奏的是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张佳林和中国歌剧舞剧院陈钰。几位歌唱家依次出场,每人每次上场演唱2首歌曲,共演唱了《阿玛丽莉》《让我痛苦吧》《以爱的名义》《青青牧草》《绿树成荫》等20多首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这些歌曲都是美声学习过程中必要基本功训练,每位歌唱家都可以很熟练的演唱其中任何一首,所以节目单上只列出了总的曲目,并没有标明谁唱哪一首,几位歌唱家只是根据每个人的特点临时商议分配曲目,以使得每首歌曲都达到最好的效果。除了上述四位歌唱家之外,最近崭露头角的青年男高音陈苏威顶替廖昌永出场,其精彩表现同样颇见功力。几位歌唱家的演唱十分精彩,每个人上场时都会博得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后来每人又不得不各自加演一首。

基本功不应轻视

本场音乐会的所有曲目均为意大利古典声乐作品,这些作品都非常细腻和安静,其中包含了许多技巧和韵味,需要细细的去欣赏和品味。用本场音乐会艺术总监栾峰的话来说,这是一种“功夫歌”,是一种纯粹的声乐。

这些歌曲多诞生于17至18世纪,平时很少有机会听到,但在声乐教学和演唱当中却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它不同于咏叹调,如果把咏叹调比作大部头的交响乐作品的话,那么这些古典艺术歌曲就好比是小巧精致的室内乐作品。然而,正如室内乐一样,作为美声唱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训练基石,这些人类声乐艺术宝库中的经典之作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了。正因为如此,旅意归来的声乐教育家栾峰一直在不遗余力的推广这些歌曲,希望通过努力引起声乐界的重视。

古典艺术特点范文第4篇

回顾整个改革开放30年的艺术学,是以当前的中国教育体制中的学科体系所规定的艺术结构为基本视点去进行的。或者说,这里的艺术学一词的具体内容,是被当前的学科体系所定义的。因此,要运用这一词汇之前,先要知道其具体的界定。当前的艺术学结构是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7年颁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和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的艺术学而形成的。

在本科目录里,学科门类工学(08)里的机械类(0803)中有“工业设计”(080303),其注曰:“可授工学或文学学士学位”,与艺术类中的“艺术设计”略同。总而言之,本科目录对研究生目录有进一步的扩展,但基本上还是按照研究生目录中的八个二级学科来结构的(本科目录中的斜体归为扩展)。因此,可以把研究生目录的八个二级学科作为中国艺术学由学科体系而形成的结构。

中国艺术学在高校中形成这样一个学科设置,是学理体系、现实条件、文化关系等多方面合力的结果。在学理体系上,艺术学应有怎样一个结构,是由自己的内在逻辑决定的。比如在西方的主流学术中,这一内在逻辑体现为艺术门类,首先是六大类,建筑、雕塑、绘画、音乐、戏剧、文学,20世纪以来,电影作为第七艺术,电视(以电视剧为主)作为第八艺术。由于自现代性以来,西方文化是世界的主流文化,从而世界学术也是按照西方文化的内在逻辑来理解艺术学的结构的。艺术的共性,是在这对门类的综合中产生出来的。当然还包括一些小一些的艺术门类,如舞蹈、书法、摄影、工艺等。这里的“小”一是指在学术体系上的地位(如工艺1),一是指的非世界主流的本土文化中的门类(如书法)。总之,艺术学的学理逻辑是形成具体的艺术学结构的基础。现实条件和文化关联可以放到一起来讲。在教育体制中,艺术学的设置,除了以艺术学的学理逻辑为基础之外,还要考虑到[1]社会对现实的操作性需要(数量规模),[2]各艺术门类与其它学科的实质联结,这样文学因其庞大的规模和与其物质载体语言的紧密相连而可以构成一单独的学科:语言文学学科(包括中国语言文学的一级学科和外国语言文学的一级学科),建筑因其与庞大的学科技术相连而形成工学门类中的建筑学一级学科2,并由其最可定量分析的技术性成为学科分类中目录归属。这样中国高校的艺术学,在以学位分类、院系设置中呈现出来的学科体系,就是排除了文学和建筑之后的其它艺术门类的总合。

在艺术学的结构中,有几点需要说明。一是设计艺术学。由于中国社会一方面在改革开放中的自身发展,城市、商店、屋室、产品的日益精致化而产生的日常生活审美化,另一方面不断地与世界的主潮产生互动,西方的设计学科和思想理念不断涌入中国,于是,以前的工艺美术学其内涵和外延都向外扩展,而形成了设计艺术学。因其来源的多元性,设计艺术学,虽然以一级学科艺术学为核心。但却散布在各个学科群之中,以研究生目录为例,它散布在工学类,建筑学中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二级学科,工学类“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中的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二级学科和“服装设计与工程”二级学科,工学类的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面的“飞行器设计”二级学科,农学类,林学一级学科下面的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二级学科。这也是如在“本科专业目录”里,既有艺术类里的“艺术设计”,又有机械类里的“工业设计”。这些都呈现了设计艺术学由旧出新,范围扩张着,与文化的其它方面有多种关联,并还正在进行着新变的一门新型学科。在本科目录里叫“艺术设计学”,在研究生目录里则叫“艺术设计学”。可见,就是在这一学科的命名词中,应该强调“艺术”还是强调“设计”,尚还不能完全肯定。这一学科名称,我国是借自日本学人对西方的翻译而来,20世纪初以来叫“图案”,20世纪50年代确定为“工艺美术”,现在直接与西文对接,叫设计艺术。要说明的第二点,是阵营庞大且本为艺术之一的绘画没有成为二级学科,而是与雕塑、书法一道成为美术学这一二级学科,而相对小得多的舞蹈学却成为二级学科。这与建国初期教育改制中形成的历史有关,又与艺术学各门类的具体特点相连。在当年的专科艺术院校中,设了七类,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工艺美院、戏剧学院、戏曲学院、电影学院、广播学院,而舞蹈由于具有独特性要专设,又由于其小,设置为舞蹈学校,即1954年成立的北京舞蹈学校,改革开放的1978年,这所舞蹈学校升为学院,这样正好是八个类型,把戏剧与戏曲合为一类,共七类。这一现实基础以及以在这一基础上的演化,形成后来艺术学学科体系的基本结构。绘画、雕塑在西方古典艺术学中虽各为一大门类,书法在中国传统艺术学中虽为一大门类,但在现实中都被归在美术学院里,而舞蹈却单独是一类学院,舞蹈本因具有自己独特的舞台艺术特征而不易被归划到它类,在这一现实中,不单设二级学科对它发展不利。为什么书法不设二级学科呢?全国文联中都有一个与美术家协会和舞蹈家协会并列的书法家协会,但书法从来都没有一个学院,而且书法一直都安置在美术学院,在里面书法无论就规模还是地位都不如绘画大,绘画尚不是一个二级学科,书法就更谈不上了。

理解了艺术学在教育体制中以如是的一种方式形成之后,可以知道学科体系是一种管理方式,它一方面要以学理为基础,但又要考虑到实际的方方面面需要,是从教育需要和教育管理的角度出发而形成的。在目前的学科体系中,文学和建筑被区分在艺术学之外,这与建立在学理逻辑上的学术体系是不相符的,如何弥补这一学理上的缺陷呢?这就是由理论艺术学(即二级学科艺术学)中的艺术概论来补上的。自1978年以来,艺术概论型的著作和教材出了约50本,绝大部分书中,都把文学和建筑放了进去。也只有被放进去,一个带有普遍性的艺术概论才是完整的。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说,艺术学的学理完整性一方面被学科体系所分裂,另一方面又在连结艺术各门类的基本理论的教科书《艺术概论》中作为一个整体呈现出来。正是在基于学理的学术体系和基于教育的学科体系之间的二重关系中,我们把由学科体系而来的中国高校的艺术学称为中国型的艺术学。

2,艺术学的内蕴

我国的艺术学内部,有着学科地位、文化功能、艺术体系三个方面差异。

在我们的艺术学体系中,各二级学科的分量和地位是不一样的。由共和国前期而来的各艺术院校的分布基本上可显出其学科的地位:与音乐学相连的专科型音乐学院有9所: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广州)、沈阳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与美术学相连的美术学院各有8所:中央美院、天津美院、中国美院(前浙江美院)、四川美院、湖北美院、西安美院、鲁迅美院(在沈阳)、广州美院;而戏剧戏曲学相关的专科学院只有3所,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与广播电视学、电影学、艺术设计学、舞蹈学相关的学院各只有1所,中央工艺美院(1998年并入清华大学,改名清华美院)、北京广播学院(2004年改为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舞蹈学院。虽然随着改革开放艺术类学院起了很大的变化,各综合性大学和理工科大学纷纷开办各类艺术院,各师范大学为增养师资而设的艺术学院也向研究型转向……但是历史传统积累下来的力量而形成的各学科的重要性还是从很多方面显示出来,这一学科布局基本上构成是大艺术家和大学问家的分布。具有历史传统的老艺术院校的分布和数量基本上是与该领域名家的分布和数量成正比的。而名家的数量与这一门学科在文化当中的地位相关联。这构成了这一学科在文化中的地位,同时也决定着这一学科在学科体系中的等级。从艺术学以序号体现出现的学科排序上可以透出一些学科地位的信息,在思考为何有如此的排序中,可以理解学科的序位和地位由多方面因素所决定。二级学科艺术学是从学理角度对艺术学各科进行总体把握,因此位列第一;音乐学老院校数最多,排在第二;美术学老院校数仅少一所排在第三;设计艺术学老院校虽少但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显示其上升的势头,在全国高校专业设置的数量和招生人数上已经最大,因此居第四,戏剧戏曲学以其三所院校而居第五,电影的影响具有全球性而电影的学术水平明显地高于广播电视的水平,因此电影第六而广播电视第七,舞蹈相对来说范围最小,因此第八。在这一已成的学科体系中,各二级学科的地位和分量是不同的,在同一个二级学科里,各三级学科的地位也是不同的,如美术里,中国画与油画与现代画,其地位在不断地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如在音乐里,古典乐与流行乐,前者高位而后者低位。艺术学科体系中这一已成的地位不同,具有历史承传、自身演化、现实境遇等多方面的原因,而这一不同既是在不断演化中形成,又还在继续演化。各二级学科地位差异以及改革开放30年来的演进出现的浮动变化,是观察中国型艺术学一个不应忽略的视点。

在我们的艺术学中,各二级学科在自身的演进和与文化的互动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在中国逐渐走向世界的过程中,电影和美术具有最高的国际化程度。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获奖以及由获奖赢得的符号促进了大片进入国际市场,美术通过现代性的象征进入国际对话,通过价格的高涨而体现了中国的崛起。在这一意义上,电影和美术对于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和中国的世界的艺术形象,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广播电视学具有最大的主流性和日常性。自电视机在中国普及以来,电视剧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日益高涨,由于电视是嵌在生活中的,因此反映日常生活和民风情感的故事占据着电视荧屏;由于电视受众最为广大,因此主旋律的故事得到最大的弘扬。可以说,电视剧在反映主流思想和反映日常意识方面是最为突出的。如果说,其它艺术门类都更加突出自己的精英元素或高雅元素或先锋元素的话,那么,电视剧最强调自己的现实特征。在这一意义上,广播电视在体现主流意识形态和呈现大众心态,发挥了最大的作用。

音乐从文化功能上讲,在中国分为两极,一是高雅的西方交响乐和中国古典乐,一是市俗的流行音乐。前者成为了音乐学的主要内容,后者则广泛地参与社会的日常心态之中,并与其它艺术和文化形式有极大的互动。从文化的中坚来说,前者更重要,从社会的影响来说,后者更重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文化的具大变化都与流行音乐有关,而且往往形成重大的文化/艺术事件,如邓丽君歌曲的流行、崔健摇滚的火爆、红太阳歌曲的风靡、周杰伦成时尚、超女的巨大影响。在这一意义上,音乐一方面在保证艺术的高雅性上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另方面在表现大众的情感心声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戏剧戏曲在电影电视的巨大扩张中由大众欢迎变成只受小众喜爱。但其特有的现场性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又会永远存在。戏剧戏曲如何寻找自己的定位和发挥文化的功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电子文化扩巨大张以来,一直是戏剧戏曲学人和整个社会在为之思考和探索着的问题。如果说,音乐以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两种形式分别担负起了把高雅性和日常性的不同功能,那么,戏剧中最引社会关注的先锋戏却力图把高雅性与日常性结合起来,而戏曲中最引人注意的京剧和昆曲却努力要承担作为文化象征的任务。

舞蹈在文化中的地位和功能基本上是稳定的。

在艺术学结构中,最饶有趣味的是设计艺术学。设计学由相对狭隘的工艺美术一方面扩展为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另一方面扩展为工业设计、商业设计、装帧设计、室内设计等与广大的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有紧密联系的领域,特别是后一方面其理念与传统的艺术概念既有逻辑的联系,又有巨大的不同。因此,把设计艺术放到艺术体系里来,给作为理论的艺术学(二级学科)出了难题,理论艺术学不但要把从学科体系分割出现的文学和建筑放到一起思考,而且还要思考设计艺术带出的与现代生产和现代消费紧密相关的生产美学、消费美学、生活美学,并从包括设计艺术学在内的各门艺术中总结出共同的艺术本质和规律,这是设计艺术学对艺术理论的挑战。

这里,要指出的是各门艺术在社会和文化中的功能是不同的:电影和美术突出了国际性,广播电视彰显着主流意识形态和大众审美趣味,音乐呈现为高雅性和通俗性,戏剧在结合先锋和大众,设计艺术则全面走向一种具有现代趣味的社会生活。各门艺术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不同的社会功能和发挥的不同文化作用,是考察艺术学在改革开放30年演进中要注意的一个方面。

在中国型的艺术学中,包含着着三大艺术体系:一是以中国传统艺术为基础的中国艺术体系,二是以西方古典艺术为基础的体系,三是以西方现代艺术为基础的体系。在中国艺术体系里又可以分为古典艺术和民间艺术,如在音乐学里有中国古典音乐和中国民间音乐,在舞蹈学里有中国古典舞和民间舞。在西方古典艺术中包括西方古典艺术和苏俄艺术,苏俄本把自己看成是在西方古典基础上的最高发展,我们以前学苏,可以说是学的包含着巨大西方古典艺术内容在内的苏俄艺术,改革开放后,仍然坚持着这一艺术体系,只是苏俄艺术的元素渐少,而对西方古典艺术的强调渐多。

改革开放后初期曾把西方现代派艺术认作是现代化的象征。因此,改革开放的前十年,基本就是一个引进西方现代艺术,并将之成为中国艺术中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西方现代艺术努力冲锋,激昂高扬,而其它艺术体系,特别是中国传统艺术遭到批判和否定,20世纪90年代,当西方现代艺术终成正果以后,三个体系处于多元共生,各显其长,相互辉映的关系之中,新世纪以来,民族主义上升,文化自觉高涨,虽然多元共生仍为主流,但宏扬传统艺术的话语有所高扬。

改革开放的历程,一方面是引进西方现代艺术体系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这三大体系凭借各自的优势和特点与整个文化的互动中获得,发挥自己的文化功能和形成自己的学科地位,并汇合成中国型艺术体系的新格局的历史。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说,从1978到2008的这30年,就是三大艺术体系在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整体中一道共进的30年,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3,艺术学的特点

中国型艺术学经过一系列的演进,先是在实际上,后是在20世纪90年代的学科话语中(以1997年《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为规范),形成这样的一个理论七个艺术门类的体系。这样一个体系显示出中国型艺术学有怎样的历史演进?而这一体系的凝结又体现了怎样的具体某些特点?这些特点对中国型艺术学的进一步发展又有怎样的影响呢?这里且只从包含了过去和未来于其中的已成体系的显著的特点讲。

七个艺术门类,折射出了中国艺术学的历史,这就是前面讲的20世纪50年代共和国前期教育体制改革中形成的专科艺术院校的历史。这一历史成为中国艺术学在改革开放进行转变的出发基点。这个基点的第一点,是单科性突出。由于中国艺术学的基础是建立在单科院校上,而不是放在综合性大学的,因此突出的是一种专业技术,而不是一种文化高度,正是因此,中国艺术学的专门人才,虽然在艺术上和技术上都人才辈出,但总的理论水平和文化素养普遍地低于被设置在综合性大学里的文学的水准甚多(附带说一下,建筑学由于被放到单纯的理工科院校里,其理论水平和文化素养同样低于文学的水准甚多。)虽然现在的综合性大学几乎都办了艺术学院,但其磨炼积淀的历史太短,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提高。艺术与文学之间的差异,可以从这一点上看出来,十几年来在艺术学具有学术水平的领军人物,基本上其本科训练都是来自中文系。当然,中国艺术学的单科突出并没有妨碍艺术学人在艺术上的紧跟时代,在与时俱进上显出自己的艺术天才,然而却对其把自己的天才作一与时代相适应的观念提升上却功亏一篑。正是在改革开放30年中国艺术学由单科性转向综合性的转型中,艺术学在理论上得到了极大的飞跃。这个基点的第二点,就是艺术与文学和建筑的分离。这一艺术内部的分离,一方面会给艺术理论的整合带来一定的影响,并在一定的意义引起整个文化中用语的含混。但另一方面,正如前面所说,艺术理论以其自身学理逻辑的推动下,又会而且已经在艺术概论的层面将其整合起来。这个基点的第三点,是中国艺术学从一种苏联模式走出,走了多远,走向何方,都可以以此作为一个指标来进行对照。

在七个艺术门类中,也显出了中国艺术学的进步,其一,例如前面讲到了从工艺美术到设计艺术学的变化,这里回应着整个世界和中国的这一领域的巨大变化;其二,也是前面提到过的,舞蹈学校提升为舞蹈学院,这里领先于后来在教育中各类学校的名分和档次的大提升;其三,还有前面提及过的,在院校名称上,从广播学院到传媒学院的变化,在学科名称上,体现为广播电视艺术学,这也在电子时代的一个与时俱进的变革。其三,戏剧戏曲学中对戏曲的强调,表明了在学科体系中一直都存在的中国传统艺术、西方古典艺术、西方现代艺术三大体系并存互动的中国艺术学的特色。

理论艺术学进入显示了中国型艺术学的特点,具体地体现在艺术概论(也有的叫艺术学概论)上。艺术概论不但把艺术学的七个门类统一了起来,也把学科体系以外的文学和建筑统一了起来,还把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统一了起来。中国的艺术概论,就其来源来说,来自苏俄的艺术理论,但又与苏俄不同,特别是突出了中国艺术在整个艺术体系中的分量和作用,这样,艺术概论如何一步步从苏俄模式中走出,不断地参照西方艺术理论,在中国艺术的现实语境中,努力发展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理论,正是中国艺术学的一个特点。

从理论艺术学和七门艺术的互动中,可以看到中国型艺术学的一种世界眼光。1978年开始与中国的改革开放一道进行的中国艺术学,本就是在变革自身和走向世界的过程走过来的。中国艺术学30年,第一,是不断地引进西方现代艺术体系,并完成了现代艺术体系在中国学院中的正规位置的30年;第二,是不断地通过西方现代艺术的比较而重新认识西方古典传统艺术的30年;第三,是不断重新审视自身艺术传统(包括具有数千年历史的古代艺术传统和有一百多年历史的现代艺术传统)的30年。正是在这三种艺术体系的互动、碰撞、对话的张力之中,中国型艺术学有了一种其它任何一个文化都没有而因中国独特的千年历史和独特的现代性历程而产生出来的独特的世界胸怀。

注释

[1] 工艺美术在西文中的名称之一,就是minor art(小艺术)。

古典艺术特点范文第5篇

郝重海, 1968年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 1988年考入中央美院油画系第一画室,师从于著名油画家、中央美院院长靳尚谊。雕塑代表作品:《中国纪念碑》、《大连建市百年》、《中国乳都》以及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民族大道艺术工程――《民族和谐阙》《民族之花》《农历坛》等。

《北京奥运和谐阙》

靳尚谊油画:《青年女歌手》

解密 央美第一画室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自1959年吴作人先生创立至今已经55年了。郝重海在美术学院期间是第一画室的黄金时代,当时靳尚谊先生主持,还有潘仕勋、孙为民、杨飞云、朝戈等几位老师教学。郝重海认为,人们所说第一画室的所谓“古典”油画风格其实是一种误解。第一画室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强调“写实”、强调“素描”。

当时,郝重海也深受靳尚谊先生影响,对文艺复兴及其以后写实油画艺术传统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谈到文艺复兴就必须上朔到古罗马以及古希腊的艺术。这一艺术体系区别与世界其他艺术形式的核心就是“写实”,写实的基础就是三维空间。他们当时的学习围绕三维空间的认知和表达进行,学习的目的就是掌握空间的艺术表现力。可以说在这种写实的传统下,油画和雕塑没有太大的区别。只不过油画需要把三维空间的场景做一个图像式的转换而已,类似于照相,所谓风格就是解像方式的区别与变化。西方绘画艺术从古至今的根本属性就是基于这一传统,“图像”。西方传统油画艺术表达的路线图简单说来就是这样的:观众,观看平面的绘画――引起真实空间的联想――被表达内容所感染。反过来,创作者,构思想表达的感觉――构筑虚拟三维空间――转化为绘画图像。这样看来,中间的三维空间阶段是西方写实绘画的根本所在,这和雕塑的实际的三维空间在概念上完全一致。在这一体系中“素描”实际上是空间到绘画的转换技巧。所以在学习传统写实油画的过程中,“素描”非常重要,是基础语言,但更为重要的是三维空间的概念,是素描语言的基础,如果没有基于三维空间的观察力合想象力,素描将不复存在。

郝重海在回忆央美学习的日子,也表达了他对于老师的情感:“师从靳尚谊先生,是我的荣幸,他为我开启了一扇大门。从他这里我知道了搞艺术不仅需要天赋与感性,更需要科学和理性。虽然当时我没完全弄懂什么是古典精神,为以后的人生观和艺术观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从古典画室走出来的郝重海,对于古典他有自己的一番见解:他眼中的“古典”是心中的古典,即古典精神。不是一种样式,而是世界观与艺术观。他认为艺术中的古典与现代最大的区别在于看待世界的的出发点不同。古典主义是更多的从大写的“人”的角度看待世界,包含人类的理想主义以及更多的人类社会宏观的认知和共性的表达。现代主义则更多的是从个人的角度看待世界,包含人个体的情感以及更多的具体感受和个性的表达。从这个意义上讲靳尚谊先生强调的从文艺复兴开始的传统,只能说是写实绘画的传统,跟古典精神毫不相干。郝重海认为与其说文艺复兴是一个传统的开始,不如说是西方古典精神的最后辉煌更为恰当。如果用具体的作品来形容一下 “古典”:西方,文艺复兴以前,包含中世纪基督教艺术、罗马、希腊以及埃及其他古代艺术都是古典艺术。东方,中国文人画兴起以前的,包含唐宋、秦汉、先秦以及印度及其他东方古代艺术也都是古典艺术。有意味的是,正是西方的文艺复兴艺术和东方的文人画开启了艺术世界的“个人意识”的兴起,“个人意识”埋葬了古典艺术,造就了现代艺术,当代艺术更是“个人意识”的滥觞了。

构筑 城市古典气质

在郝重海从中央美院毕业后的四年间,他都在为生活而奔波,直到1996年的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老师听说他是学油画的,推荐他为雕塑家画效果图。当雕塑家的方案被定制方屡次否定后,雕塑家决定让郝重海一试,结果这就打开了郝重海的雕塑创作之路。可以说,不是郝重海选择了雕塑,是雕塑选择了郝重海。

P:似乎你的雕塑作品都有很厚重的体量感,稳重、扎实的感觉?

郝重海:由于我师从靳尚谊先生,自然对文艺复兴以及古典艺术多了一些了解,虽然上学时没有理解真正的古典精神,也没有学会古典的油画,但那个时期的学习对我的艺术观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永恒、力量、和谐、秩序等这样的具有古典主义的气质慢慢融化在我的意识里。这种气质的物化结果就是在作品上显示的厚重、稳重、扎实的感觉。另外,我的作品大多是公共艺术,设置在公共空间的艺术作品,对观者具有强制性,不论你喜不喜欢、爱不爱看,都会被迫看到,这样的作品就不能是作者纯粹的自我感受,它必须承载一些社会责任,这种责任当然应该具有一定的正面意义。公共艺术一般都是由公共投资建造,多为永久建筑,虽然也可以表现一些现实的即时性内容,但它的深层多为相对永恒的内核。这些公共艺术的特征,客观的提出了要求,而这种要求和我的艺术理想产生了契合,这也是我能一直坚持从事公共艺术的原因。公共艺术不断为我提供的刺激,反过来也使我对社会、对自然、对人生价值、对艺术的本源做深层、宏观的、大跨度的思考。这种思考和反省在个人价值至上的当代,有着堂?吉诃德式的悲壮。

以这样的艺术观指导下的创作,在极端个人意识为艺术主流的当下,经载的辛劳比不上一声应时的尖叫,郑重的论述比不上轻佻的反讽。这样的社会真的需要古典精神的回归,真的需要骑士、需要士大夫,哪怕真的像堂?吉诃德一样。我幻想着厚重、扎实、正直成为时尚。

P:你是如何理解公共空间雕塑的?在户外,有光影、天气、人,不同的影响,很多不定性的因素。

郝重海:雕塑在户外公共空间中,或在户外公共空间中的雕塑形态的公共艺术。按照创作手法来看,可以都叫做公共空间雕塑。我习惯把在户外公共空间中的这种作品,叫做“构筑物”。在创作时,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都会对作品的形态产生影响,有各种各样的限制。和个人创作相比,公共艺术可以说是“限制创作”,更需要我关注更多东西,其他门类的艺术、建筑、文学、自然科学、社会学、经济学、乃至哲学都是必要涉猎的领域。这是公共艺术的困难所在,也是魅力所在。我更愿意把 “空间的雕塑”看做“构筑物”,也可能是一件雕塑、也可能是一座建筑、也可能是一棵树、也可能是一块广告什么的,也可能什么都没有。有限的自由蕴含着无限的自由。

P:现在公共空间雕塑逐渐成为城市的一张文化名片,你是如何看待城市雕塑的发展?

郝重海:这是一个中国特有的话题。现代意义的城市在中国的历史很短,建国以后才开始系统的建设,更多的重视城市功能的建设。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近十年中国的城市系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距离功能完善和成熟还有相当的距离。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城市的文化形象建设,公共空间的雕塑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很多优秀作品成为城市的名片,这是从没有到有的初级阶段,人们对公共空间雕塑从点缀、到标志到纪念物有了一般性的概念认识。随着城市的建设逐步完善,城市文化逐渐发育,城市中的艺术品就会从浅层逐步深入其中,成为城市的灵魂。

闪念 金色灵感碎片

在宏大的构筑过程中,郝重海的脑海也会闪烁出细腻的情感,他将其诗意地抒写记录下来,汇集于方寸之间的黄金艺术。

P:现在你还创作黄金艺术品,从宏大的城市雕塑跳跃到咫尺之间,感觉会不会差很多?

郝重海:我创作大型雕塑和小型黄金艺术作品,在技术、艺术上没有看上去那么大的差别。我把我的黄金艺术作品称作“灵感的碎片”。我在构思大型雕塑的过程中,为寻求更多的可能性,会产生大量的思维闪念,这种闪念绝大多数都不会变成雕塑,尤其公共雕塑,但都会有闪光的价值,哪怕很小,非常可惜。我创作的黄金艺术作品的灵感就来源于此。另外创作的手法都是运用雕塑的语言,本身毫无障碍。如果说差别,小型黄金创作更加自由,多了一些随性。

P:为什么你会如此钟情于黄金?

郝重海:黄金是自然界特殊的稀有金属,有着稳定的物理属性,更有着独一无二的美丽的金黄色泽。由于黄金有着和阳光一样的色泽,在人类社会的早期,被看做是太阳的象征,用于对太阳的崇拜。后来引申为尊贵地位的象征,人们赋予了黄金无上的精神价值。随着社会物质的丰富,由于它的稀有和尊贵,成为财富的担保,进而成为财富的象征。人们赋予它的物质属性渐渐超过了它的精神属性,直到成为世界性货币。我要尝试用文化的力量,用艺术的魅力还原黄金的本来面目,尝试用黄金所承载的精神力量来唤醒人们内心的精神渴望。

P:在你心中,是否还有很多细腻的文艺梦想?你追求的艺术境界是什么样的?

郝重海:我曾经看一个老篾匠编制蔑器,竹篾锋利无比,在他手上,上下翻飞却柔顺、细腻,一件件精美的器物优雅、从容的创造出来。从早到晚,终日不辍。以此终老,不亦悦乎!

《五象广场》

《抗战纪念碑》

《乳都》

大连《建市百年纪念》

古典艺术特点范文第6篇

在当前后现代语境下,对绘画艺术创作中民族性、古典精神的再认识是现当代许多艺术家,特别是青年艺术家有意无意回避的一个问题。这种不够“前卫”、不够“后现代”的研究使得它看起来在热闹非凡的艺术界“落落寡欢”。但从“民族性”、“古典精神”这一角度出发,寻根索源,却能发现艺术的本来面目,给某些所谓的“后现代”以警醒。从这一点出发,研究探索的意义不言自明。

艺术的源泉中寻找艺术的本质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各式各样的情态生活场景。然而,对于一颗真诚的心灵来说,并非周围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只有令人有所感悟的存在,才能闪现出鲜活的美的特质。

在我看来,古典主义的美学原则从根本上来说并不在于它特有的一些形式、技艺和方法,而是一种古典主义的艺术精神,这种源于生命感动的内在精神构成了中国艺术、希腊艺术,特别是文艺复兴以来西方古典艺术的精髓之所在。

古典精神中的西方艺术

西方艺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旅程,在这个旅程的各个时期,艺术的精神是非常不同的。具体而言,就是其所表现出的特征是非常不同的。古典时期的艺术,其第一个特征是人与神的共存和互拟。无论是古代希腊的艺术,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我们看到人神都是合一的,一个美的精神便寄寓在一个美的肉体之中。古典艺术的第二个重要特征是注重客观性,不过,古典主义的客观性有别于以后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客观性。其最大的特点在于理想化。也即是说,这一客观性是理想化了的客观性。从审美角度而言,这种理想性究竟显现为什么呢?按照经典作家黑格尔、丹纳等的普遍看法,它具有如下这样一些特征:静穆、平静或恬静,庄严、庄重或崇高,还有平衡、和谐。古典精神在西方的展现又有着不同的时期性,那些辉煌时代中由音乐、诗歌、绘画、雕塑、戏剧等艺术所展现的天地人神和谐如一的至高境界让我们感动,他们在作品中表现出的贯穿始终的对民族性,对时代精神,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之情,对崇高善良、美好人格的推崇。这个理念是作为一个现当代艺术家,从古典主义传统精神中体悟到的最具生命力的境界与灵魂。

中国传统艺术的“美”

就文化而言,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属于两种本质完全不同的文化体系,各自塑造的人类生存的文明形态各不相同。就艺术而言,中国书画是中国文化的产物。中国书画和古典诗词一样是中国古典哲学这棵大树上结出的艺术之果。

中国艺术主张开放心灵,容纳万物,在凝神观照中直观天地之“大美”,体悟生命之意义,感应宇宙间流贯的磅礴之气。同时,中国艺术十分强调人格的重要性,“人品不高,用墨无法”(明四家文征明语)。中国画的美学范畴如“神气”、“雅健”、“清逸”、“气韵生动”、“平淡自然”等等都来源于人格美。而涵养人格的最大目的就是去俗,净化内心不合理的欲求。所以中国画强调功夫在画外,读书、交游、审思,用各种办法来涤荡心灵,开拓胸怀,涵养美德,造就优美人格。艺术家们追寻的真正的艺术传统,所谓的光、形、结构、色彩、图式,乃至秩序、平衡、虚实、厚薄等等,这些构成绘画艺术形态的基本语言,其实最终都源于古典精神,中国人将其称之为造化之功,而古典精神对于中国人来说恰恰是我们的传统,正如范增先生所说过的一句话:“二十一世纪,人类将追求古典精神的回归”。他指出:古典精神的复归并不意味着复古,或者因循,而是在一个新的基础上,从人类自身的历史资源里寻找最优秀的东西。他更明确地主张:“要使中国艺术摆脱当前的困境、浮躁等,能够前进,一定要从民族自身的优秀文化里吸取那些最精华的东西。比如老子、庄子那种感悟的哲学体系,它所带给文艺创作的可以讲是功德无量。”这段深刻的论述是基于对东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之后的结论,当然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入体悟的结果。

艺术创作中民族性、古典精神的提出在当前的必要性

古典艺术特点范文第7篇

关键词:意大利;歌曲;声乐;教学;作用

意大利声乐作品更注重表达人的感情,作品中概念,语言、风格、结构的形成都比较清晰,良好的音质和的经典发声方法。可以帮助演唱者增强声音的灵活性,可以锻炼演唱者灵活运用呼吸,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作为一名优秀的歌手除了具备良好的声音和歌唱技巧之外还需要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如果缺乏修养或风格,那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艺术家。一个好的歌手应该对作品进行一个完美的诠释,他(她)的声音和歌唱技巧以及优雅的音乐修养对演员歌唱生涯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意大利语语音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意大利语中不同状态会形成不同范畴的辅音。基本辅音这里指的是以汉语为主体,是在汉语辅音(辅音)部分。在声乐教学中,意大利语原文声乐作品的表现形式是以意大利艺术歌曲和意大利歌剧为主。意大利歌曲的主要基础是与众不同的呼吸方式,这种与众不同的呼吸方式主要强调胸部和腹部进行联动的呼吸,使得歌唱时的声音可以在强大气息的支撑下进行。在胸部和腹部进行联动呼吸的同时还要注意对喉部肌肉的放松,以保持喉部发声的稳定度,这样一来才能在歌唱的时候发出自然优美的声音。完美的唱法是应该由清晰的吐字方法、柔美的音色表现、纯净的音质特点以及完美的呼吸配合来让自己的歌唱和发声控制得无比自如。歌唱在于情绪与演唱的完美结合,在歌唱的时候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用情感来表达自己的歌声。同时在歌唱时也要把真假音进行完美的配合,因此来保证歌唱的声音与具体的位置相符合。美声唱法根据艺术特点的不同也在音域和音色上分为男高音和男中音以及男低音、女高音以及女中音,男高音和女高音的特点在于所有的声音都在高声部,发出的声音明亮透彻,而男中音和女中音的特点是声音铿锵有力,发出的声音宽厚结实,穿透力非常的强闸。在目前声乐教学中,意大利语原文声乐作品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歌曲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阳》在歌唱中要注意doppo、tempesta、pellaria、pare等双唇音辅音的发音。在声乐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学生演唱sento、certo、dolore等齿音的发音。又如:《紫罗兰》由意大利那不勒斯歌剧乐派代表人物作曲家亚•斯卡拉蒂所作。这首典雅优美的古典乐曲是作者所作的“康塔塔”(17世纪由咏叹调和宣叙调交替构成的独唱曲)中最广泛流传的一首。歌词含蓄而富有诗意,描绘了紫罗兰“含珠带露,亭亭玉立”“半隐半现”于绿叶之中的形态,隐喻了优雅羞涩的南欧少女形象,同时表达了歌中的主人公对她的“仿佛责怪我过分轻狂又过分大胆”的爱慕之心。此曲旋律明快,明显带有歌剧的语调,前奏很有些古钢琴的韵昧。这首歌曲为带有回旋性质的二部曲式,其结构为ABAB'A。由节奏活跃的A段与朗诵性较强的B段交替组成。B段中出现的向关系小调的转换及那不勒斯六和弦(含有小三度与小六度的六和弦)的应用,丰富了这一早期的独唱康塔塔的音乐色彩。歌曲中有不少地方是与钢琴伴奏相呼应的。

二、意大利原文声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

正确的呼吸是正确的歌唱的开始,只有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才能有一个很好的歌唱状态。所以说呼吸是歌唱的基础也是旋律线和连贯性的重要条件。很多初学意大利艺术歌曲者,作品中长短乐句的紧密的连接,对气息的控制是十分有利的。在意大利原创作品的声乐作品中,旋律的多样性是歌曲的特点,有些歌曲比较慢,短语间隔时间长,这样才能使演唱充分准备。有些歌的速度更快,音符是紧密相连的,歌唱呼吸是统一的、平稳的。如歌曲《绿树成荫》中Ombramaifu这句歌唱时om要演唱六拍后不能这首歌曲节奏平缓,所以你要保持一个稳定的呼吸状态,直接唱bramaifu不能呼吸。

三、意大利声乐作品有利于中声区声音的统一

意大利声乐作品根据声音音区的划分可以划为三个音区即低音区、中音区和高音区,歌唱声区的音域在一个八度左右,是歌唱声区最佳的区域。这恰恰比较符合意大利艺术歌曲的音域,意大利艺术歌曲旋律优美、起伏较小、比较稳定,非常适合学生学习期间进行训练。经常的演唱意大利歌曲能够起到巩固音乐的稳定,演唱中只有中声区的声音稳定以后,演唱者才有可能根据自身特点向高低声音区过渡,使得几个声区的衔接平稳、统一,感受到共鸣腔的共鸣,然后运用真假声结合的混声唱法,最终实现声乐的完整与统一,在歌唱中让声音游刃有余地穿插于各个声区。在意大利艺术歌曲中,作品旋律线一般比较平稳,逐渐上行,或者以音阶或半音阶的形式向高音区过渡。由中音区转换为高音区,就要将换声区与中音区的音统一。如卡尔达拉作品《虽然你冷酷无情》,旋律平缓、速度缓慢,以级进的方式展开乐曲,音域大部分不超过g2。可以使学生掌握气息的运用,使学生声音自然并具有优美的音色进行演唱。

四、结语

美声唱法起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期,最早的美声唱法是在意大利歌剧中出现的,并且这种唱法是由阉人歌唱家来完成的。由于阉人歌唱家同时拥有男人强壮有力的身体基础以及女人声音明亮的特点,把歌曲表现得更为明亮优美和轻巧自如,受到了当时观众的追捧,在欧洲风靡了近百年后,其表演者也从阉人歌手发展成了男女共同演唱的形式,从而使这种演唱更加具有科学性,也增加了这种歌唱表现形式的魅力和表现力。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广泛使用意大利歌曲,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演唱技巧,也能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声乐人才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的音乐和文化积淀,即要掌握声乐教学的演唱技巧,同时也把书本知识与实践联系在一起,通过对意大利的文化、发音等方面很好的了解,才能更好的传承发展声乐艺术,使声乐艺术朝着更科学、更规范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剑武.法国艺术歌曲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定位研究[J].艺术教育,2009,(07).

[2]王锐.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在嗓音训练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09,(05).

[3]侯文杰.从意大利语语音特点看美声唱法的声音训练[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8,(01).

[4]黄涛.意大利语歌曲教学中的语音难点探索[J].美与时代,2007,(08).

[5]黄常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优秀声乐作品———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在声乐训练中的价值[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6,(05).

[6]郑奕.浅析早期意大利歌曲在声乐演唱(美声)与教学中的价值[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古典艺术特点范文第8篇

欧式家具是以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的家具风格为主要代表,延续了17世纪至19世纪欧洲皇室贵族家具的特点,讲究纯手工的裁切和雕刻,家具轮廓和转折部分由对称或有节奏感的曲线或曲面构成,并装饰有镀金铜饰、仿皮等,家具结构简练,线条流畅,色彩富丽,艺术感强,给人的整体感觉是华贵优雅,十分庄重。从营造氛围的角度而言,欧式家具追求富丽恢弘的气势,强调理性的和谐宁静之感,在装饰上追求浪漫主义氛围。无论是奢华大气华美庄严的欧式古典家具,还是古典风范与现代风格相融合的欧式新古典家具,都以其细腻的工艺、优雅的线条、华美的气质在家具市场里占据重要位置。

武汉唐仁家居连锁自创立伊始,就以倡导欧式风情美家为宗旨,先后了“优品U舍”、“秀玫瑰”、“露依莎”、“皇家工艺”、“拉菲贵族”、“格伦迪”、“IMO”等多个欧式家具品牌,以多样不同的各具特色的欧式家具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露依莎

露依莎系列家具灵感来源于英国的乡村文化,展示了欧陆家居的精湛工艺,蕴藏着强大的震撼力。露依莎家具采用传统的手工雕刻艺术,注重实用与美感的和谐,朴实而略带些许贵族气息,让人在工作之余享受别样的田园生活……极致考究的工艺、优良上乘的质料、功能卓越的配件与灵活实用的组配所营造的家居空间,让人感觉生活是一种享受、一种品味、一种追求。在精美墙纸的衬映下,色调的搭配彰显出高贵深邃的格调,也在无形之中成就了设计师刻意营造的艺术氛围,让生活更加精彩。

优品U舍

优品U舍源自浪漫之都巴黎,出身不凡,基因显贵,真正传承了法式家具经典浪漫的设计精髓,精湛手工、考究细节,处处彰显高尚情怀,同时又准确捕捉现代小资情调脉搏,秉持大器而不张扬、简约而不简单的品牌风格,让人动心、动魂。奉行“软实力至上”原则,公司整合法国、中国多名资深设计师和艺术家,形成无比可拟的研发设计能力;不定期在欧、美、日、韩等地采风、交流,以全球化眼光,引领现代家居时尚潮流;与时俱进,真正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对经典款式进行个性化改进,并适时推出富有市场竞争力的战略性品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