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统艺术的特征

传统艺术的特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传统艺术的特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传统艺术的特征范文第1篇

关键词:戏曲 表演 美学 写意 歌舞 程式

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戏曲,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而以“角儿的艺术”为特征的戏曲,又以其表演艺术为中心。因此,戏曲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既受整个戏曲美学特征的决定与制约,又是整个戏曲美学特征的具体体现与艺术支撑。

研究、探讨戏曲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不仅对于戏曲表演艺术,而且对于整个戏曲艺术,都具有重要的理性思辨价值与实践参照作用。

具体而言,戏曲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写意化

“写意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在戏曲表演艺术中主要表现为对时间空间限制的突破,以及动作、布景的虚拟。合在一起,就造成了一个与实际的生活形态相去甚远,艺术的韵律随着心意流荡的天地――当然,不会是一个逼真的纪境。”

写意化的核心,是直接作用于“意”,不是凭借实物的逼真外形去表现。写意化的美学特征,主要通过虚拟与夸张两大手法予以具体呈现。

虚拟是集中、提炼的结果,是排除了严格而细琐的物质性限定后的产物,为的是为清晰地表现本质特征,即“写”出“意”来。例如以鞭代马、以桨代船、以车旗代车、以水旗代水、以火旗代火、以杯、壶代盛宴,以演员脚步代上下楼等等,都是戏曲表演以虚拟手法达到写意化目的的经典例证。

夸张是夸大事物的本质属性的一种表演方法。例如戏曲表演中的“甩发”、“打出手”、“蹉步”、“倒僵尸”等等,都是夸张的成功例证。

写意化成为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写实化传统美学的主要区别之,正如当代著名美学家彭吉象先生所说:“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美与善的统一,注重艺术的伦理价值;西方美学则强调美与真的统一,更加重视艺术的认识价值。中国传统美学强调艺术的表现、抒情、言志;西方传统美学则强调艺术的再现、模仿、写实。”

写意化表演是戏曲表演艺术的主要美学特征,例如京剧《秋江》,既无船亦无水,全凭演员靠一只船桨,就营造出上船、下船、行船的意境;又如京剧《三岔口》,全凭演员的虚拟与夸张表演,就营造出黑夜摸打的意境。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二、歌舞化

清代戏曲理论家王国维对中国戏曲的美学特征有一句十分准确的概括:“以歌舞演故事。”因此,戏曲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也自然以歌舞化为其重要标志之一。

所谓“歌舞化”,指的是载歌载舞,这是戏曲表演艺术与话剧表演艺术的主要区别之一。

中国戏曲表演的“歌”,即唱腔,它有独特的美学特征,如音乐体制(板式变化体、曲牌联缀体、综合体)、演唱特点(行当唱腔、流派唱腔、剧种唱腔)、演唱风格、演唱韵味、发声方法等等。

中国戏曲表演的“舞”,即舞蹈,它也有独特的美学特征,如京剧《霸王别姬》中虞姬的“剑舞”、京剧《天女散花》中天女的“水袖舞”、京剧《徐策跑城》中徐策的“跑城舞”等等,多半都是边舞边唱的,因此它们都是“载歌载舞”歌舞化的成功范例。

三、程式化

程式化也是戏曲表演艺术重要的美学特征之一。

传统艺术的特征范文第2篇

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下,也对平面设计艺术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平面设计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进行设计过程中融入新的元素,就能有助于平面设计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平面设计艺术的审美特征体现和发展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然后结合实际对平面设计艺术的发展问题和问题产生的原因和促进其发展的措施进行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平面设计艺术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平面设计;艺术审美;特征

在各种平面设计的发展中,随着技术的进步,也使得设计的形式有了相应的变化,在平面设计艺术的审美意义也更加的广泛化。平面设计在实际的应用中是相对比较广泛的,在各种的商业广告以及插画设计当中,都有着应用。只有充分注重平面设计艺术的理论研究,才能有助于设计艺术审美的多元化呈现。

一、平面设计艺术的审美特征体现和发展的现状分析

1、平面设计艺术的审美特征体现分析

从当前的平面设计艺术审美的特征体现来看,在多个层面都有着体现,例如在审美的立体化特征方面就比较鲜明。平面艺术的发展从平面化向着立体化进行发展,从二维向着多维的方向发展,在当前表现的比较突出[1]。立体化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空间性特征以及多媒体性特征和错觉性特征几个重要层面。从空间性特征方面的体现主要就是能够在立体化后的整体性方面比较强。再者,平面设计艺术审美的民族化特征也比较突出。在当前的平面化设计中,已经不局限于当地,而是向着多元化的方向进行发展,在平面设计的民族化特征愈来愈明显,能够将传统的美和现代的美得到有机的结合。我国的民族文化比较丰富多彩,通过在平面设计过程中将民族性的内容加以融入,就能形成独特的审美特性。另外,对于平面设计艺术的审美特征的人性化特征以及生态化特征也比较突出。生态化特征在当前的平面设计艺术中的融入比较重要,能够将当代人的思维观念以及对自然的认识得以展现[2]。在当前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下,通过人性化的平面设计,要能在这一审美特征方面得到充分的展现。

2、平面设计艺术的发展的现状分析

从当前的平面设计艺术发展的现状来看,在技术方面的支持下,使得平面设计也比较多样化,能够在文字以及图形的灵活结合下,从而产生诸多的视觉效果,对不同的情感也能得到有效的表达。我国的现代平面设计市场的发展竞争也比较激烈,尤其是在商业的竞争方面比较突出,这些对平面设计者的素养以及水平的提升也有着很大的挑战。平面设计产生的影响也比较广泛,在当前追求品牌化的时展环境下,平面设计的艺术审美的多元化呈现就比较关键[3]。这也是当前的平面设计艺术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平面设计艺术的发展问题和问原因及促进其发展的措施

1、平面设计艺术的发展问题分析

平面设计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还有着诸多方面的问题存在,其中在传达信息方面比较模糊,没有和实用性得到有机结合,以及在审美性和创意性方面也相对比较缺乏。平面设计在多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从实际设计的作品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图形的辨认方面比较困难,在对传统的文化应用过程中有着盲目性,计算机设计比较泛滥等。由于新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得平面设计的效率得以提升,这就使得各个平面设计者主要是依靠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而在对设计的审美以及观念创新上考虑的比较少,设计出的作品缺乏灵性[4]。除此之外,就是对平面设计的艺术审美理论研究相对比较滞后,这些就对设计的实践发展有着诸多的不利。对这些问题就要能详细的分析探究,找到问题解决的实质,这样才能保障平面设计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2、平面设计艺术的发展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对平面设计艺术发展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来看,体现在多个层面,在当前的平面设计中对传统元素的应用,没有注重理念的良好运用,在理念的运用和实际设计的作品不能得到有效的结合,总的来说就是没有将理论和实践得到有机的结合。再有就是多元化所带来的问题,广告营销也是平面设计行业发展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我国的平面设计多是处在低端的设计层面,在创意性以及审美性的结合方面没有得到统一。这些层面的原因就使得平面设计艺术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3、平面设计艺术的发展的措施探究

第一,对我国的平面设计艺术进行发展就要能够采取有效的促进措施,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平面设计的作用价值发挥愈来愈重要。将当前的平面设计和传统文化能得到有机的结合,就要能够将艺术设计作品和大众的审美标准能相符合。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就会带来比较强烈的文化冲击,平面艺术设计也不再是物品功能的实现以及审美情趣的体现,同时也是对文化的一种设计和再创造。第二,我国的平面设计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就要能够促进全民参与,要能将整个社会的民族文化的整理以及保护等都要和实际发展相契合。从设计的技巧以及思想观念都要创新发展,将平面设计的民族性特征要能得到充分的呈现[5]。平面设计过程中的民族文化应用中,要将一些基础性的内容得到充分重视,也就是要注重民族文化符号的应用,将现代化的平面设计作品的构成规律要能得到熟悉化,将平面设计的特色以及文化灵魂在作品当中能充分的体现。第三,要想将平面设计艺术的水平得以提升,设计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提升就比较重要。要避免抄袭现象的发生,对自身的审美意识和艺术的修养通过学习来不断提升,还要能够对我国的文化以及精神特质有详细的了解,注重设计语言的灵活化应用,还要能够将审美的责任能得到有效的普及。设计师的培训教育工作也要能够得到有效的加强,评论界也要注重对平面设计师的提点以及监督得以注重,只有从多方面得到了加强,才能有助于我国的平面设计艺术的良好发展。第四,对平面设计艺术的创作要注重创新性和创意。艺术的发展是自由的,但是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也要需要进行余数的,而平面艺术设计就是这样的一种艺术,既有艺术发展的空间,也有着一定的约束性。在当前的知识经济发展的时代,知识创新就能有效的促进经济的发展,对于平面也似乎设计就要能充分的注重设计创造力,以及在设计的责任感方面也要能得以加强注重等。只有从这些基础性的内容上得到了加强重视,才能有利于平面设计的进一步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处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对平面设计艺术的发展就要能按照相应的措施来加以实施,只有从多方面得到充分重视,才能保障平面艺术在市场中的健康良好的发展。平面设计艺术在未来的发展中,也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更大的影响,通过此次对平面设计艺术的理论研究,就能对其实际的发展有着促进。

作者:马瑞 单位:邵阳学院

参考文献

[1]葛雨欣.平面设计的现代性与民族性[J].明日风尚.2016(05).

[2]路庆敏.视觉传达设计中受众审美心理分析[J].大众文艺.2015(24).

[3]冉国强,吴勇.平面设计艺术与纸张特性[J].纸和造纸.2015(12).

传统艺术的特征范文第3篇

关键词:技术性特征;数字媒体艺术;艺术研究

目前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缺口大约每年在15万左右。数字媒体行业仅电视卡通业一个分支就存在着每年200亿元的巨大市场,多媒体产业已成为一个发展规模可观的经济产业。在动画方面,专家预测:中国动漫产业拥有200亿元的大市场,其中仅上海、北京、广州三地的动漫消费就达13亿元之多。动漫产业还能带动相关衍生产品的开发与销售。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技术性特征

虚拟性特征。数字媒体艺术的主要技术性特征就是虚拟性。包括:应用计算机操作场景模拟和角色建构,部分虚拟场景可利用数字技术变得栩栩如生。另外,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艺术创作者通过新兴的技术方式创作出一些虚拟人物,获得大众喜爱。例如:2016年5月6日上映的《美国队长3•英雄内战》(CaptainAmerica:CivilWar),复仇者联盟中有一个成员叫“幻视”,他是钢铁侠的智能管家贾维斯的升级版,这一形象就是通过演员与数字技术结合虚拟出的角色。虚拟制作的超能人幻视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在影片中的表演也是出尽风头。交互性特征。数字媒体艺术的交互性特征增强了不同主体间的互动体验,促进了数字媒体艺术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且创作形式更加生动活泼。传统的传播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传播者将信息单向地传播给受众,但是数字媒体更多注重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相互交流,且传播范围广、形式多样。同时,数字媒体艺术很大程度的提高了观众的参与度,通过不同途径和方式投入到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宣传之中,大大提升了观众对于艺术作品的感知度。例如:微博是目前我国社会最流行的一种社交平台,在人们交流与协作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大众利用微博文字图片和视频影响等信息,其他用户便可通过这一平台接收到信息。微博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激发出人们参与其中的兴致。同时,数字媒体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艺术的了解,通过沟通与交流提升了人们对于艺术的感知,也调动了人们对于艺术的热情。普适性特征。数字媒体艺术能被广大观众普遍接受体现出其艺术的普适性,使得参与者不断增多。例如:过去拍摄一套摄影作品需要多方面提供支持,但如今拍摄照片变得如此简单,还可以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对照片进行美化和修饰,使的图像在后期有一个更加好看的效果。

当前有着大批的摄影爱好者进入到摄影艺术领域,人们对于摄影的兴致和热情很大程度来源于多元化的拍摄途径和多样化的拍摄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应用,使得相关从业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很多创新技术保用到了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中。例如:在绘制图画作品时,通常需要运用很多的绘制工具,通过数字技术绘制图画就更加简单了,在绘制时可通过调色盘功能挑选颜色,从而绘制出更加完美的图片。运用数字技术进行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改变了人们绘画的操作方式和艺术的审美思维。易变性特征。在进行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时,对于数据的编辑和修改,使得最终的艺术展示效果发生变化就是数字媒体艺术的易变性特征。例如:画面、声音、文字、视频等创作元素通过编程技术被数字化,形成能够编辑的二进制中的“1”和“0”。应用数字化的形式进行编辑,就算需要变动也不会产生较高的资源消耗。例如:运用计算机的绘画功能进行操作时,通常要进行不断地思索和修改,大大的增加了资源的浪费。但是通过数字技术进行绘画时,各种颜色由RGB等数值进行编辑,进行颜色编辑时只要调整RGB等数值就能够实现任何颜色的调整。在进行数字绘画时,若需要改正可任意修改操作,直到最终的艺术效果得到艺术家的认同。再例如:进行电影的特效制作时,大部分设计只要通过数字技术就可完成,同时调整起来也比较容易,通过不断地修改使得作品呈现完美的效果,让观众体验到艺术带来的视觉冲击。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主要特点分析

(一)解放被传统束缚了的思想

数字媒体艺术可通过仿真技术体验出传统的艺术效果,且相比于传统的应用方式更加方便、快捷。例如:计算机的修改技术如同PS中的一些应用版块,可以双向地撤销或重做。传统绘图技术对绘画能力要求很高,绘画能力较低就不能顺利的完成绘图工作。而计算机的辅助设计更多考虑的是设计的思想理念和修养,无需较高的绘画能力要求。数字媒体艺术解放了被传统所束缚的思想,为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促使艺术创作更加完美。

(二)使艺术的表达形式

更为丰富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体现出一种新型的交流形式。作为一项先进的创作技术,并运用到各种形式的数字艺术中,如:Flash角色动画、网游等。在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过程中,交互功能进一步强化了体验者的感官认知,体验者还可以参与到艺术的创作过程、判断选择中,而且选择识别上的差异,也会形成意想不到的过程和结果。如此提升了体验者的参与感,激发起了体验者对艺术的兴趣。

(三)超越传统艺术的表现效果

数字媒体艺术不同于传统的艺术形式,多媒体技术涵盖了图像、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表达形式,在艺术表现形式的不断丰富下,大大提升了作品的渲染程度。并且能够呈现出虚拟的现实情境,使人感受到数字技术创造的虚拟环境的真实体验,利用有效途径与计算机技术进行交互,并实现与现实情景中相同的体验。不仅可以模拟现实,还能重建名胜古迹、创造奇幻意境,使人在虚拟世界中体验视觉带来的刺激。另外,数字媒体艺术满足了创作带来的感官体验,拓展了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创作空间。

三、数字技术环境下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趋势

(一)与传统文化艺术实现更有效的结合

虽然我国数字媒体技术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数字技术应用还有待提升,数字媒体行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还不够高,数字媒体的艺术性还有很大的晋升空间。针对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秀的传统艺术,在艺术家的创作下呈现出来,我国数字媒体艺术的灵感来源、情感表达都来自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底蕴,再加上感官及认知上的交流与结合,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数字媒体艺术的不断发展,最终完成现代技术与传统艺术的完美结合。

(二)将多种学科知识间更加紧密的融合

数字媒体艺术包含了多种专业知识和艺术形式,由于数字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应用,各个学科之间的汇集也不断增加,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所以在数字媒体艺术的未来发展中,团队之间的合作也会愈发增多,未来的发展趋势更加多样化,拓宽了各学科知识应用、增加了各学科间的融合。数字媒体艺术需要培养大量的复合型应用人才,需要艺术工作者不断地发挥出自身的创作特点,加强与其他专业人员之间的协同发展。

(三)将创造出更多的优秀艺术创作

基于数字媒体艺术开放性、互动性、集成性等优势,在数字媒体艺术未来的发展中,将会呈现更多的艺术表现形式,并且实现多种表现形式间的有效结合,由于数字技术与感知的的有效结合,将呈现出仿真虚拟现实等艺术效果,开创更多与虚拟物体互动的艺术形式,进而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感受。我国的数字媒体已逐渐走向成熟,其相关产业也创造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艺术与技术相融合的数字媒体产业已成为当今时代艺术创作领域的核心产业。我国大力推广数字媒体产业主要用于传播优秀文化、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全民文化教育等。所以将数字媒体艺术运用到艺术创作领域,让其在文化领域发挥光环作用。

参考文献:

[1]鲜璐遥.《基于技术性特征的数字媒体艺术研究》.金田,2015(8):96-97.

[2]李春阳.《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特性研究》.新闻研究导刊,2014(15):73-73.

[3]丽丽.《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特性研究》.亚太教育,2015(10):281-281.

[4]唐家兴.《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特性探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6(3):20-21.

传统艺术的特征范文第4篇

一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概述

纵观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不难发现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对审美的追求由来已久。在某种特定的社会文化形态下便会形成其相对应的美学理念,长久以来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血缘关系和人伦关系是促使我国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美学理念形成的根本条件。而传统艺术文化中的美学理念对我国声乐艺术的演进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我国传统的音乐美学理念的形成产生于西周时期,经过了萌芽阶段、百家争鸣阶段、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元明清发展时期,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从这几个发展时期来看,便会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音乐美学理念是在著名的儒家与道家音乐思想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的环境下发展的,以当时的社会政治、伦理道德为基础形成了一套对音乐的理论,指出音乐必须要受到礼的约束,在审美的过程中注重将主客体、感性与理智等形式的统一,以给人们带来轻松、愉快的审美感受。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中国民族声乐艺术自产生之日其便深受传统声乐审美理念的影响,经由社会历史的千锤百炼,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儒家和道家美学思想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天人合一、中正和谐的审美思想。的爆发,标志着近代社会的开始,西方音乐美学思想开始广泛传进中国,促进了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向具有现代美学特征的民族声乐艺术美学的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中国音乐美学理念既充分吸收了我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的精髓,同时也借鉴了西方社会音乐美学理念中的积极性元素,兼容共生,完全符合当下的美学思想观念,声乐艺术美学特征尤为显著,形成了典型的中国式民族声乐美学特征。

二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情感美学特征

声乐艺术简单的说是指音乐和诗词二者的相互结合,其突出特征是借助艺术的表演形式将高级的社会情感传递给他人,即艺术情感。因此可知,声乐艺术的首要表现方式便是“声”,也就是歌声,演唱者本身具有的并通过一定的学习掌握到的发声技巧和能力;其次便是“情”,是指歌唱者对歌曲情感的把握与表达。古代音乐人士认为歌唱就是对某种事物表达内心情感的过程,情不仅仅只表达内在美,同时也在歌唱中占据重要地位,毫无情感表达的歌唱并不会被定义为艺术。古人认为声乐必须声情并茂,用声音将内心情感表达出来其最基本的要求。

从记载先秦之后的文献资料与近现代的歌唱实际表演去分析,把情感作为歌唱表现方式的基本理念具有主导性与一贯性。从如家学说中的孔子、孟子、荀子至《乐记》等在内的诸多历史文献,都将“用歌表达感情”当做审美音乐艺术的核心。在古代,唐朝著名的诗人与音乐艺术评论家,白居易就曾明确指出“唱情”的美学定义,其推崇声情兼具的演唱方式,反对没有任何任何唱情的演唱,这种新颖、独特的音乐理论观点对后世的音乐艺术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还有清朝的李渔,也认为明晰歌曲的感情并充满感情的去演唱,才能全神贯注并将应有的精神贯注到歌曲之中,不仅能够给予演唱生命,而且能够促使演唱变得自然、流畅、迷人。从中可以看出李渔对“情”在歌曲中的重视程度,这是对白居易“唱情”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发展。近代以来,我国声乐艺术在西方浪漫派情感美学思想的重要影响下,把声情、词情和曲情融合后在歌唱上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征,进而实现了音乐创作的水准。词情是指作者在进行声乐创作时将内心情感和心理感受借助能够抒发内心情感的词曲进行转化,因此不同的情感便通过不同的声调表达。

曲情是指作者在进行音乐创作时运用特定的调式与和声等艺术形式将音乐所包含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声情是指以词情和曲情为核心,借助歌唱的方式将音乐中的情感幻化成非固定的音符,表面来看向听众传递的只是一种声音,但其中更多的则是对情的传递。必须对声乐具有一定程度的感知并能够较好地把握其中的情感才能将音乐中的声情表现的完美无瑕。

三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创造美学特征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兼容了古今中西的音乐美学思想,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综合艺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日渐形成了其特有的存在方式。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创造性美学特征简单的可以归纳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继承传统艺术精华的同时积极借鉴西方美学思想中的优势,在具有民族特色的同时也为其增添了时代性。

“古为今用”主要是指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创作、歌唱、审美等诸多方面都具有传统与当代的差别。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是在传统声乐美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中的诸多优秀艺术思想和美学理念都是对传统声乐艺术的精华部分的传承与创新。“洋为中用”指的是在音乐表达形式方面,要学会借鉴西方国家美学思想中科学的、合理的、进步的歌唱技巧和审美观念,学会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吸收其所包含的积极性因素。“洋为中用”于声乐艺术方面,表现为中西方的完美结合,一方面科学合理地吸收西方国家声乐艺术中的呼吸、共鸣、声音位置等表演和歌唱方法,赋予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表演形式和歌唱方面西方声乐艺术美学独特的审美感受和听觉体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创造性美学特征在中国民族声乐的艺术创作中也有着完美的呈现。不难发现,当前的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创作的旋律、节奏、和声、配乐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现代气息。

我国的声乐艺术是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与西方声乐艺术思想、中国传统声乐艺术和现代民族声乐艺术、西方没声艺术与戏曲艺术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各种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在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舞台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智慧与创造性的象征。

四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现代美学特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世界各国文化频繁交流往来,人民的文化视域不断扩大,审美需求和欣赏水准也日渐提高。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这种新时代的背景下,在演唱、创作、审美等方面都紧跟时代潮流,呈现出时尚现代的美学形象,符合新时代的审美趋势,贴近现代人的审美观念。

纵观当下的民族声乐艺术舞台,不管是在表演者的外形包装上,还是在舞台布景方面,无一例外地都给观众带来了独特的审美体验,充满了鲜明的时尚气息和强烈的视听感受。在听觉上,多种演唱方式的融合、音响伴奏的标新立异、歌唱风格的时尚多元等,都企图给人民大众带来独特的听觉体验;除此以外,新时代下的民族声乐艺术也伴随着个性的外部造型、璀璨的舞台布置、风格迥异的服装、三维立体的视频影像,都给观众强烈鲜艳的视觉冲撞力。在呈现方式上,演唱者打破常规,试图尝试和探索与众不同的表演形式,给予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一定的时代性,顺应了当下求异求新的美学艺术品味。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维也纳演奏大厅、美国肯尼迪表演大厅、鸟巢和台北小巨蛋音乐厅等都曾举办过独立的音乐演唱会。在诸多音乐会上,宋祖英与和多明戈、朗朗等音乐人士皆有过完美合作,将民族和声乐、民族和通俗、声乐和器乐结合,从多个方面向世人展示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现代性美学特征,不断将其推向全世界人民的眼前,得到了国际社会的一致好评。

传统艺术的特征范文第5篇

在19世纪60年代,相关人员就对纤维艺术的概念进行研究,1965年,纤维艺术作品在瑞士双年展中出现,这些作品打破了传统机织的创作方式,现代纤维艺术的创作方式逐渐被人们关注。与传统的创作形式相比,现代纤维艺术在创作的过程中,无论是使用的工具、选择的材料还是采用的方法、遵循的原则都大不相同,这就使得现代纤维艺术具有鲜明的特点。其一,纤维艺术的早期概念是“壁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一理论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纤维艺术的相关概念出现,经过不断的发展,纤维艺术概念的表述逐渐完善。目前应用最广的概念是,通过天然或人工的方式制作材料,运用恰当的创作手法,从平面或者立体的角度,给人带来感官上的冲击[1]。

2纤维艺术的审美

在本质上,纤维艺术的审美与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有相同的特点。它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创作者会将他们的感悟或者是情感融入其中,通过一定的手法表现出来,最终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人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纤维艺术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会带给人们不一样的感受,因此,纤维艺术的审美本质上与其他的艺术形式是相同的。

3现代纤维艺术的语言特征

艺术的形式多种多样,每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而艺术语言能够有效地对艺术形式进行区分,人们通过艺术语言既能够了解到艺术家的情感获得不同的生命体验,又能加深对不同艺术形式和表达效果的认识[2]。现代纤维艺术与其他的艺术形式相比,特征十分明显。3.1材料上的语言特点。现代纤维艺术形式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就是材料,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创作材料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就像音乐家必须使用五线谱和音符进行创作,文学家在创作时,文学思想和生活素材是必不可少的,而纤维艺术作为艺术家表达情感的媒介,它使用的材料是各种纤维,这些纤维具有天然、质朴的特点,它代表了艺术家的审美观。现代纤维艺术的外观不需要太多的装饰,它是从视觉和触感上展示出自身的美感,引起人们的注意,带给人们感官上的享受。从材料上讲,具有鲜明的语言特征。观赏者与艺术作品进行接触,通过采取直接体验的方式,鉴赏艺术作品,从而让观赏者和艺术作品形成共鸣,感受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内容。人们与纤维材料的联系十分紧密,形成了材料上的语言特点。而这种联系表现为以下几点:其一,人们接触最多的就是纤维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特征。自古以来,纤维中的麻、毛、丝、棉都广受百姓和统治者的欢迎,在生活中,用纤维材料制成的生活用品随处可见。随着人们对天然纤维的研究发现,他具有透汗、吸湿、防摩擦等特点。其二,纤维材料带给人们触觉和视觉上的冲击改变了人们的喜好。不同的纤维纤维材料的内在结构具有差异性。它带给人们的体验也各不相同。例如,毛纤维具有鳞片结构,这就造成了它的弹性较好;棉纤维柔和度较好,光泽度适中;丝纤维具有光泽、柔软的特点等。3.2结构上的语言特征。现代纤维艺术中,结构是其重要的要素,按照特点的不同,大致可以将结构分为天然结构和人为结构[3]。天然结构是自然形成的结构,而人为结构是通过人的干预,加工制造出来的。现代纤维是自然形成的结构,现代纤维艺术中,结构备受人们关注,为了突出结构上的特点,艺术家必须不断提升创作的水平和自身的专业素养,这就需要艺术家深入了解纤维材料的结构,透过结构看到其中蕴含的文化和本质。优秀的纤维艺术作品,它的结构上的语言特征也较为突出。这种特征主要是借助人的眼睛来展现的,一般情况下,它会形成两种视觉上的效果,其一是自由结构效果,其二是规则结构视觉效果,这两种效果体现了纤维艺术不同的视觉表达。在传统纤维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创作者大多采用规则结构的方式,这种方式来源于生活,艺术家将排列组合和按照规则进行编制作为创作的思路,通过编排达到视觉上的效果。而现代纤维艺术的办法倾向于自由结构,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追求个性,主张个人依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同时注重结合各种理论和观念,力求创作出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根据结构特征的不同,纤维作品各尤其优势,采用自由结构创作出的纤维作品通常用来展示和收藏,采用规则结构创作出的作品更便于生产。

传统艺术的特征范文第6篇

染织和传统纤维艺术形态繁杂多样,不仅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和明快的色彩搭配,其材料的选用也独具特色。染织和传统纤维艺术往往根据不同的材料和创作题材选择不同的装饰纹样,传统图案是其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表现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从现有的染织和纤维艺术制品来看,其选用的传统图案形式多样,大致可以分为图画图案和符号图案两类。图画类传统图案包括:龙、鹿、象、龟、鱼、凤凰、鸾鸟、狮子、麒麟、仙鹤、十二生肖、孔雀、大雁、鸳鸯、蝙蝠、糊蝶、峰蜍等鸟兽类图案;竹子、牡丹、梅花、兰花、、桃花、松树、芙蓉、玉兰、莲花、海棠、金橘、水仙、灵芝、桂圆、石榴、桃子、佛手、月季、山茶花、万年青、绣球花、宝相花等花卉类图案。

符号图案类传统图案包括:笔、墨、纸、砚、海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八卦、福字、禄字、寿字、禧字、回纹、万字、盗甲纹、曲水纹、山石、海水、江崖、祥云、花瓶、宝灯、如意、宝扇、宝剑、鱼鼓、拍板、崩、花篮、荷花、横笛等。众多的传统图案应用在染织和传统纤维艺术可以产生出各式各样的变化,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这些传统图案纹样富有浓厚的中华民族气息,成为表现染织和传统纤维艺术中国风格的重要元素。

2染织与纤维艺术中包含的传统图案的美学特征

染织与纤维艺术既具有与绘画形式相同的审美特征,又有着后者所不具备美学价值。染织与纤维艺术综合了西方绘画、现代设计理念和中国传统图案纹样等多种表现形式,因此展现出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美学特征,极富内涵。染织与纤维艺术的美学特征首先表现在其内涵和诗意上。它的传统图案纹样不仅有形式上的特征,更能够传递生理想和伦理道德规范等精神内涵。

例如,传统染织与纤维作品中常用的吉祥图案通常表达着浓浓的民间乡土情感,表达着真诚的祝福或美好祝愿;各种花鸟鱼虫纹样的使用则体现着中国人民对自然和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中国传统的太极图案、九宫格图案、米字格图案等运用到染织与纤维艺术中则通过现代设计和绘画的手法表现出既多样又统一的中国独特形式内涵。中国传统艺术形式讲究意境的表达,染织与纤维艺术的意境通过诗意表现得淋漓尽致。设计者通常用简约的设计手法和传统图案纹样相结合,营造悠远的想象空间和广袤深邃的诗意境界,给人含蓄温婉的精神特质。除此之外,从意形结合、图案规律以及图案与作者思想情感的交融方面也能总结出染织与纤维艺术的美学特征。

中国传统绘画讲究“写意”,而染织与纤维艺术则运用设计的手法达到“意形结合”的境界。中国传统染织图案大多追求寓意美和内容美,用相对抽象的物体作为设计的蓝本在其上进行抽象、变形、夸张等处理,达到寓意和物形的结合。例如,染织与纤维艺术常常用五只蝙蝠表示“五福临门”,用南瓜、玉米等五谷杂粮象征“五谷丰登”,用寿桃表示长寿。这些普通的事物由于“意形结合”而有了丰富的意义,从侧面展现了中国特有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设计与绘画的最大区别在于图案具有规律性,染织与纤维艺术的传统图案就遵循了这一规律,使传统的艺术形式得以与时代性相结合。艺术的生命不仅在于其艺术性的高低,也在于其与作者情感的交流。染织与纤维艺术家们常常通过有代表性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感,促进作品主题的深化。在中国特定的文化背景下,这种艺术与情感的交融令传统图案经久不衰且历久弥新。

3传统图案在染织与纤维艺术中的继承和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艺术形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以适应现代人们审美的需要,对于染织与纤维艺术,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继承传统图案纹样和表现形式,更重要的是做到如何在保持传统风格不变的前提下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将传统图案应用到现代染织与纤维艺术中,使作品兼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民族文化特色,这一点需要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和深层认识,单凭艺术处理和情感交融是做不到的。

在染织与纤维艺术中运用传统图案不能简单地模仿或照搬,应该在遵循传统图案规律的前提下结合现代社会需要和人们的审美习惯进行综合考量,对图案纹样进行理解和分析,使之与设计作品达到传统图案特色和时代感的完美结合。例如,现代社会设计的旗袍与中国传统旗袍虽然都使用传统图案纹样和基本样式,但却展现出迥然不同的审美效果。现代旗袍添加了现代刺绣工艺和新式的剪裁方式,因而在浓郁的民族风情中洋溢着时尚气息。这种改良手法既保持了中国传统又规避了单纯的模仿复制手法,使旗袍在新时代有了新的生命。因此,传统图案的运用手法在染织与纤维艺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在传统中发现新的灵感才能使其设计始终处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充实和完善。

4结语

传统艺术的特征范文第7篇

一河北武强传统木版画艺术

河北省武强县在中国地理上位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带,古属冀州,春秋为晋邑,曾是“辽宋旧分野,燕赵古战场”。武强县总面积422平方公里,四季分明,气候温和,以农业为主,民风纯朴,崇侠尚义,民俗文化底蕴丰厚,是镶嵌在华北大平原上的一颗艺术明珠,就是在这片沃土上创造了著名的武强木版年画。武强木版年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历史悠久,一直进行着年画的制作和销售。武强传统木版画在清代康熙、嘉庆年间进入鼎盛时期,形成了我国北方最大的木版年画产地之一。在19世纪,中英以后,由于通商的关系,武强年画在纸张、色彩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在清末民国初年,在题材和内容上比以前有不小的创新,许多年画记录了当时真实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动态,而新闻大事类年画是最能体现武强年画历史价值的一个种类。例如,《四川真景全图》、《河间府演大操》、《女学堂演对图》等。到了、和建国初期,武强年画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政治宣传工具。表现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改造二流子》、《清算图》。20世纪60年代,木版年画被封杀,后来武强木版年画才得以重见天日。河北传统木版画的艺术特征带有浓厚的文化背景,从表现内容上看,民俗民风的刻画上继承了宋代院体画的艺术特色和民间寺院壁画、石刻的表现方法。宋代由于帝王的重视,院体画盛极一时,当时经济、文化空前繁荣,院体画中出现不少反应城乡生活的风俗画。画家的出身多来自于民间,体现在画面内容上不断扩大,例如:当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马远的《踏歌图》、李嵩的《货郎图》等,这些作品形式传入民间后被民间艺人模仿,直接影响了民间绘画的题材和方法。进入元代后,院体画走向没落,画家们流落民间,特别是河北、山西等地,直接影响了山西平阳和河北武强的传统木版画制作。构图饱满、做工严谨、色泽明快、富丽堂皇、线条简练勾画有力,具有很强的装饰性,特别是在民俗题材及花鸟题材上,武强传统木版画的传承痕迹明显。武强传统木版画在色彩上沿袭了中国传统的用色规律,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出于对“周礼”的维护,把黑、红、青、白、黄定为“正色”“、上色”,并把五色与仁、义、理、智、信结合,运用于“礼”的形式中。分别对应黑、红、青、白、黄五色,选择各个朝代的色彩象征。又因为黄颜色位居五行的中央,是中和之色,居于诸色之上,最为贵,定为天子之服色。强烈对比的色彩与黑白灰调和色组合,构成了河北武强传统木版年画的色彩对比而统一、单纯而简洁的特点,注重色彩的装饰性、象征性、表现性,这些成为武强传统木版画的色彩明显特征。河北武强的传统木版画艺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思想为依托的,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武强历史上曾经属于河间府,河间府的诗经村据传说就是毛公讲儒家学说的地方。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孔子学说为代表,儒学为主体,兼容诸子百家以及佛教与道教思想精华于一体而形成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的整体思维观念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思维方式,这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在武强传统木版画的各种作品中渗透,也体现出武强木版年画作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二中国当代艺术与河北武强传统木版画

19世纪末,东西方贸易交流使西方艺术家接受和学习了大量东方艺术语言,并将这种语言和当时一些活跃的哲学思潮成功结合,可以说现代艺术是一种文化碰撞的结果,这种结果在形式上表现为在西方语境下融合了东方语素。通过借鉴与吸收,最终形成西方当代艺术的独特语言。从艺术家的题材上来说,是表现历史经验与个人的记忆和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在这种情况下,当代艺术的艺术性是为当代艺术目的和意图服务的,而不是传统的形式艺术性或技法的艺术性,这也是人们直觉判断是否具有当代性的一个特点,由于艺术历史文化的沉淀,艺术已经被赋予的形式含义灌注到了艺术家的作品表现中。中国的当代艺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建国前的战争以及建国后对文化的洗礼,遭受使艺术教育基本停滞。20世纪80年代艺术家们开始对西方艺术思潮进行学习,短时间内接触到大量来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业及艺术资讯,于是,催生出了当代中国艺术,表现形式从客观来看是以舶来为主,在中国融入世界的全球化进程中,展示了积极的意义。中国当代艺术推动了文化多元化方向的发展,实现着“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艺术氛围。当代艺术也正好找到了与其相适应的土壤和视觉经验,成为了当今中国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呈现出世界一体化的趋势,全球化的经济合作和文化共享,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使我们目不暇接,各种艺术思潮的涌入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单一民族文化处于了弱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面对着如何认识传统木版画艺术与现当代艺术之间关系的问题,也就是在我们的现当代社会中对武强传统木版画这种传统造型艺术何去何从的问题。研究本土审美思想、研究各传统艺术形式的内容和表现手段,在理解的基础上,传承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当代艺术的新观念与新思维方式的引入为我们重新审视传统文化观念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加快了传统元素的创新与再造的过程和可能性,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也为我们传统造型的再设计提供了更多的样式。从某种程度上说,当代艺术本土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对传统进行改良,对西方当代艺术的本土适应改造的双向过程,成功的传统文化艺术在具有传承和再造这两个基本特征的同时也具有了世界性和时代特征。当代艺术使用的是一种不同于传统艺术的思维方式与视觉方式,它希望通过进入公众的方式进入社会,目的也是要造成一种公众性的社会舆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代艺术在本质上应该是属于大众的,当代艺术的愉悦是大众的,它在满足全民性的要求的同时也符合商业性的要求。大众性就是指文化艺术的人民群众性,以人为本,是以人类的大多数人为本,即以民为本。当代艺术的大众性应该是从两方面考虑的:一是,题材内容的大众性,当代艺术的选题是当今人们的社会生活,是大众心态的体现;二是,作品接受者是大众群体,不管是收藏者还是欣赏着,艺术作品都是要让大众能够接受的,可以参与的,而不是孤芳自赏的精英文化艺术。广大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活动的真正主体和动力,当代文化艺术的大众性,源于文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广泛性基础,由于当代文化艺术必须能够满足其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面向大众、服务人民,这才是当代文化艺术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当代艺术的大众性也由于艺术的教化功能和美育性作用,当代艺术的创造,既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要促进广大人民群众素质的提高,进而全面发展。大众的需要和意志,决定了当代艺术的主体是一种能动性的存在,它通过当代艺术的创造以及其所具有的内在价值和目标、文化所具有的手段以及文化的凝聚、整合、同化等功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整体的模式,使大众的本质力量不断得到了提升和发展。

传统艺术的特征范文第8篇

我们一般将书法的字体定义为书法风格类型。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发展,目前我国的传统书法可大致分为草书、隶书、行书、楷体等几类字体,且以上字体间各有联系,互相影响。不同的字体风格可造就不一样的视觉风格与感官意象,有针对性恰当选好字体,将会让现代汉字艺术设计的魅力倍增。

1.书法艺术同类字体的融合经历数千年的继承发展,我国书法艺术的同类字体往往具有形态较多。如篆书可分为小篆和大篆,而大篆体又有石鼓文、甲骨文与钟鼎文之分;行书分为二王行书、颜体行书与魏碑行书;而隶书亦有古隶、今隶、秦隶、汉隶等之分。故现代设计者在分清以上书体表现形式差异的基础上,还有理解各字体的基本构成,剖析各字体的细微架构,掌握每一字体的特征,才能更好地为现代设计中的汉字艺术设计提供创作的空间与思路。

2.书法艺术异类字体的包容中国书法作品的创新性多有展现,例如不同字体经过创作者心灵手巧般地融合在一起,可自然地书写在一幅作品中。不同字体的风格亦有所差别,如草书讲究变化多端,妙笔生辉;隶书则注重字体间的一致性,展示出文字的优雅生动;而行书则浓淡相融,疏密得体。将不同书体合理搭配即为不同字体风格间的和谐共融。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与审美情趣的不断提高,现代设计领域也重视字体艺术的探索与创新,力求字体间的完美搭配进而产生美轮美奂的艺术效果。因此,在现代设计创作过程,也应根据设计画面的美学需求,加强对字体间搭配的构思,巧妙设计字体间的运用,以达到夺人眼球的视觉感受。

二、书法艺术的墨象表现与现代字体设计

书法艺术的墨象表现即是指书法线条在宣纸、布卷或其他载体上用墨象形式展现的状态。一般认为,书法书写最合适的笔型应为柔软的毛笔,其可与宣纸、徽墨等产生完美反应,进而发生一系列如快、缓、暖、潮、淡、浓等神奇变化,将书法艺术从一种纯粹的手法升华成绝妙的绘制艺术,极有美学内涵与意境。故现代设计艺术中,字体设计应全面吸收书法艺术的独特成效,完善字体设计内容,不断增强字体设计的艺术价值。书法艺术的墨象表现主要体现在墨象的浓淡与暖潮两个方面。前者指的是通过水来调墨以达到让丰富墨色效果的目的,主要用执笔用墨量的多少变化,再配以行笔的智慧让书法作品呈现景象万千的唯美变化。后者指的是以运笔速度快慢调节让书法呈现暖、潮、润、燥等形态,即书法作品展现平稳有力的特征需书法家书写速度迟涩,而展现飞速敏捷则需书法家书写速度疾驰。前者即为“潮”态,后者即为“暖”态。现代设计中,我们应根据设计对象有针对性地对墨象表现进行描绘创作,配置“暖”、“潮”态的艺术特色,从而让艺术作品充满生命力与自然感。

三、书法思想与现代设计思维

中国的书法艺术可理解为中华民族思想的浓缩,饱含国人的哲学思想与艺术精神,它与我国传统的儒家思想、道家观念、民族精神、伦理道德等紧密联系在一起。我国书法艺术的创作始终贯穿着以“中庸之道”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其提倡的“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风格与态度对书法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国书法艺术的整体结构讲求对称,风格较为规整则是受儒家思想的感染。的而道家所主张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理念则是引领书法大家从喧嚣的尘世中解放出来,以求清静与无为,对书法艺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韵”上,渴求宁静以致远的创作意境。故我国书法艺术中对“阴阳”、“刚柔”的创作需求,无一不是受到传统儒家与道家思想的影响。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我们可以很浓烈地体会到书法艺术里所暗含的寓意与表达的思想,同时与设计的其他方面相衬托,共同构成了一幅幅和谐完美的作品。例如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舞动的北京”上,先是以书法的意境描绘出一个汉字“京”,并将其幻化为一个奔跑的人,舞动着自己的双手。其次“Beijing2008”的书写更是凸显出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高度统一,以汉简书法的形式,自然、贴切、清晰地将书法艺术的韵味和笔法融入至会徽中,也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北京奥林匹克精神的完整统一,表达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兼容并蓄”的精神内涵。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