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园生态景观设计

公园生态景观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公园生态景观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公园生态景观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生态景观 美学 文化

当今,“生态景观设计”、“自然美学”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景观设计师所推崇。生态景观设计不仅仅改善了生态环境,其同时反映了生态文化、地方性文化的特色。随着科学和景观学的进步,我们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有新的景观格局的规范标准,但景观文化内涵将永远是我们设计的灵魂。因此,对于景观设计师来说,生态景观设计最主要的挑战不仅是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而是要体现出生态文化概念,体现出当地的文化底蕴与美学价值。

一、生态景观中的美学价值

生态景观特指由地理景观(地形、地貌、水文、气候)、生物景观(植被、动物、土壤和各类生态系统的组合)、经济景观(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土地利用、产业过程)和人文景观组成的多维复合生态体。它不仅包括有形的地理和生物景观,还包括了无形的个体与整体、内部与外部、主观与客观间的系统耦合关系。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生态设计只是停留在“解决环境问题”,“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环境品质与美学的要求日益提高,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审美观念逐步影响到周边生态环境的景观格局。Mozingo认为生态景观设计应与文化和美学相结合。文化内涵与美学价值是当今生态景观标志性的特点。尤其是在都市化地区的生态景观,更应该强调生态,美学和文化领域之间的共存(Mozingo,1997)。生态景观中,美学的体现并不仅仅体现在景观的外在与表面,人们对自然的审美观点还来源于本身对美学的感知与理解力,文化背景和其对生活的体验(Eaton, 1989)。正如Mozingo在她的文章里提到的:“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体验,对生活与文化气息的感受和理解是判断景观质量的基础,生态与美学的融合将传递给人们生活的气息,审美的感受。”(Mozingo,1997)

因而,现代生态环境设计的领域将不仅仅局限于生物圈、环境改善的范畴内,而需要与美学,审美共存。

二、生态景观中的文化价值与其重要性

在生态与美学融合的同时,生态景观是反映当地民俗文化,风土人情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城市和农村,人们会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观特色;热带地区与寒冷地区的不同的景观特色更让人一目了然,这即是景观体现出的不同的文化特色。在城市中,生态景观往往反映出设计师们的意图,形形的景观元素,例如模纹景观,植物景观标识等,其不仅仅体现一个城市、一个农村、一个风景区的特色,同时还包括了对市民与年轻一代的教育意义,给人们传递各式各样的文化信息。Lyle在她的文章里也提到:“自然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自然与生态环境是人类文化的一面镜子,自然揭示了人类的想法与社会文化特征(Lyle, 1994)。”生态景观设计应在自然与人类文化中掌握平衡。因此,在处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中采取合理和正确的方法。

综上所述,在生态景观设计中,不仅仅要体现“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等理念,“生态美学”与“文化内涵”均是同等重要的,其体现了我们的社会文化与对美学的感知,它是我们社会形象的体现。景观形象的抄袭和仿效将让我们背离自己文化特色。我们要延续我们自己特有的生态景观形象,要继承与发扬已有的景观文化传统——从乡土文化到民俗民风,实现景观美学的提升与当地文化创新。在接下来的段落,我将以澳大利亚墨尔本——东部高速公路为例,阐述生态景观设计中美学与的文化的体现。

三、澳大利亚墨尔本——东部高速公路生态景观设计

项目概况

墨尔本东部高速公路第三期 ——从Doncaster路至Springvale路,1997年建成。以Jackie Ross和Tract为首的设计师们在东部高速公路两侧设计了一个7公里长的生态公园(图片1),公园总面积约为400公顷。作为高速公路第三期扩建的一部分,设计师们在高速公路两侧设置了一系列不同高度,纹理,色彩的混凝土隔音墙。隔音墙将墨尔本东部高速公路分为内外两部分——内部为高速公路段,外部为景观生态公园。生态公园包括5个湿地,超过17公里的自行车道,大大小小的景观节点与Koonung生态河道形成了东部高速公路两侧的绿色走廊(图片2)。此外,设计师利用内外景观对比与特色隔音墙打造的手法帮助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保持警觉,提高驾驶乐趣,给驾驶员以公园散步的感觉。同时,根据当地风俗,景观植被特色,项目对两侧的生态公园进行了生态改造与修复工程。

当工程完成后, 高速公路两侧生态走廊的水渠与Koonung河道被重新修复。大大小小的湿地与河道相连,环境改造工程将Koonung河道内的污染物和沉积物引入湿地内的生物降解池进行分解与吸收(图片3)。生态补救方案同时还包含美学和社会的益处,设计师利用道路与河道开挖的土方在高速公路南侧创建了一个山谷公园,营造了很多沿途的风景与景观节点,提供给附近居民骑车上班的自行车道。生态公园内400万棵植物全部来自当地的树种(图片4)。鱼类与其他生物已逐渐回到生态公园中,经修复的河道与动植物群落重新建立起当地自然生态系统。

(2)墨尔本东部高速公路——隔音壁内侧的景观美学

墨尔本东部高速公路被其两侧的隔音壁分割成内外两个迥然不同的空间——隔音壁之内的高速路,隔音壁之外的生态绿地。景观与环境设计的创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设计师的美学理念与对生活的体验。在高速公路内外,设计师创建了两种不同的景观体验。 (5 Figure.)

公园生态景观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生态设计 和谐平衡可持续性发展

一.研究的背景

在当代,随着环境质量的急剧恶化和全球资源的减少,人们对未来发展越来越焦虑,这种焦躁不安直接影响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其不能正常发展。所以,景观设计作为缓解二者关系的有效途径,对于生态目标的追求已经超过对其功能性与艺术性的注重,生态设计是景观设计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趋势。是城市能够持续性发展的良好的镇定剂。

在欧洲“景观”一词最早是出现在《圣经》里面的,它是被用来描写皇城的美丽景色。可以说它是在视觉美学的角度上诞生的,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仍然坚持以视觉美学角度来理解景观。然而,景观生态学思想的诞生给了人们不小的冲击,它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诠释景观与生态的关系。

早在1939年,德国著名的地理学家Troll就提出来“景观生态学”的概念。他把景观看作是“人类生活环境中空间的总体和视觉所触及的一切整体”。景观生态学就是把地理学上研究的自然空间关系与生态学上研究的生态功能方法相结合,即研究景观整体的结构和功能,是一个总体的范畴。他提出景观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的最高层次的生态学。

生态景观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

2.1生态景观的重要性

如果说农耕时代的景观设计是人类对自然景观的对抗过程,而工业时代的景观设计是人类对其自身创造的工业化景观的消极对抗过程,以信息社会为背景的景观生态设计则是要人类对整体景观的各元素进行主动安排和协调的过程,这意味着人们不再将单一景观元素作为设计对象,而是同时把构成景观整体的所有元素都作为设计点和目标,最终使景观系统结构和功能达到整体优化。

由于现实生活中环境的逐渐恶化,生态景观逐渐为中外设计者所关注,对它的研究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而日益呈现出多样化态势。城市景观,作为城市的外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有机体,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的室外场所。城市景观作为连接自然与人类生活的主要媒介,它的景观构造直接反映了人们生活环境质量的高低。

目前我国城市建设正在快速的发展,城市环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城市系统在自然演变与城市发展间的相互关系更加脆弱。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走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道路,才是城市及城市景观的出路。

加强城市的生态景观设计,对我们居住环境的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社会成员的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加强自身的生态理念的培养,因为有了一个根深蒂固的理念,才能更好的督促我们的行为,才能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从而使我们的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生态景观的重要性是可持续性的,它不是占时的心血来潮,而是一条长远的道路,关系到我们的子孙后代。

2.2 我国目前的现状

相对于国际上的景观生态学研究而言,我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还很短暂。从8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的学术刊物上才正式出现了景观生态学方面的文章。目前,中国正面临这一景观设计革命的挑战。

中国现在环境面临的问题:

(1)城市人口急速膨胀,居民的基本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因此生态设计就被放到了不显著的地位上,使得不被人所重视。

(2)户外集中的大面积的休闲空间非常缺乏,这就造成了人们在工作中承受的压力无处宣泄,造成广大居民身心不能得到舒缓。

(3)土地资源极度紧张,因此想通过大面积的绿地来缓解环境的途径较难实现。

(4)财力有限,对林地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不到位。

(5)自然资源有限,整体的自然环境比较脆弱。

(6)外来文化的入侵,使得自己本身的文化得不到充分的认识与利用。

诸多原因都导致了走城市的生态景观设计这条路的重要性及它的艰巨性。

所以,采用逐步实施城市的生态景观设计方案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了。

三.生态设计的基本原理

景观生态设计它的基本原理:

自然优先的原则:设计时要以保护自然为前提;既要划定预留出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又要防止城市开放空间中自然生态景观的丧失,借以来根据其承载力来设计人们的活动空间,以确保人与其他生物共生的开放空间。

.整体设计的原则:景观生态设计是一个对人类环境整体的设计,它考虑的因素是综合性的,而不是仅仅指的一小块孤立的景观。景观生态设计最终的目的就是使环境整体得到和谐。

设计适应自然的原则:在设计师设计时要遵循自然本身的“设计”,最大程度的做到因地制宜。好的设计就像为某人量身定做的衣服,如果换了主角,就不合身了。同理在做绿化设计时往往会出现为了视觉的美观而生硬的栽培不符合当地环境的树种,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伤害。

《尔雅-释地》有:“邑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林外谓之墒”这种同心圆式景观类型划分方式反映了人为活动强度在自然景观基相中的递减关系,是现代景观生态学中景观类型划分模式的原始模式。而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景观只是打着生态的旗号,而它的本质仍然是以观赏性和利益为主,遵循自然的理念在设计中占得比例少之又少。

在国内生态设计的案例中,最为成功的要数成都的活水公园了。

优秀案例分析

成都活水园,占地24000多平方米,它位于成都市中心府南河畔,公园形状是一“鱼”形,象征活力和健康,也成了该设计的亮点之一。游人往往从鱼嘴而入,走向鱼尾。而沿着河岸又恰好在公园散步,游赏全景。

它是世界上第一座以"水保护"为主题展示国际先进的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的城市生态环保公园,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被污染的水在自然界中由“浊”变“清”,由“死”复“活”的生命过程。整个过程全都是依靠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没有一点现代工业的痕迹,利用水力学,生物学等原理,原本死气沉沉的水随着游人的脚步,在一个个池子中流过,一点一点变清,显得是那么的自然,毫不做作。

成都活水公园主要由“人工湿地生物净水系统”、“自然森林群落模拟”和环保教育馆三个主要部分构成。其中,“自然森林群落模拟”这一景观是广泛分布于公园各处绿地中。随着净水系统和自然森林群落的组合运用,让“公园”的功能得以更完善地体现和发挥,在多是人造混凝土景观周围布置令人舒适的绿色植物,不仅可以作为与净水系统相对应的软质景观,而且也具有分割限制游览空间的作用,让公园的多功能性和人与自然鱼水难分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总结

作为景观设计师,他所做的事情不仅仅是让设计出的作品多么美丽,视觉上多么震撼,他最主要的工作是满足人们的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能够和谐,使两者达到平衡,使人们的生活质量达到最优质。因此,景观的生态设计是设计师必须遵循的原则,人脱离自然而独立存活的可能性是零。大自然对与我们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对于现在一些人对自然不节制的破坏行为,最终会导致我们承受不了的后果。

只有坚持城市的生态景观设计,坚持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的原则,我们的生活才会如鱼得水般舒适。

参考文献

[1]俞孔坚等.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中国园林,2001(06)3一10.

[2]程里尧.环境艺术是大众的艺术.环境艺术,1988(0l):4.[3]高黑,倪琪.当代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理念与手法初探.华中建筑,2005(04127一130.

公园生态景观设计范文第3篇

关健词:天津滨海新区;生态景观;设计规划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生态城市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发展和追求的目标,在生态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对于景观的设计与规划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城市生态景观的设计是城市生态建设与文明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防止城市污染、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的有效手段。天津滨海新区拥有我国最大的人工港和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生态景观设计是滨海新区建设与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天津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天津滨海新区的建设状况,合理利用滨海新区现有生态资源、充分融合滨海新区的物理和环境特点,对新区的生态景观设计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科学、合理的设计思路。

1生态景观设计的概念和意义

景观是城市外在环境的主要表现内容之一,城市的景观设计是对城市或者某个区域空间的景观规划与设计。生态景观包括自然景观、经济景观、人文景观等过程和功能的多维融合。生态景观设计一般都与具体的建筑工程相结合,来成为整个工程设计的合理组成部分。生态景观设计主要表现在城市住宅区的生态景观设计、城市公园的生态景观设计、各类休闲区的生态景观设计、滨水区域的生态景观设计以及各旅游和风景区的生态景观设计。总之,任何适应生态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破坏最小,并有利于与生态平衡的设计都可称为生态景观设计。

生态城市建设是现代城市依据科学与技术手段,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出良好的人居模式,也是保证城市环境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与生存空间和谐统一的必要方式。生态景观设计在城市文明发展与全面建设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是居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城市外在环境评价标准。生态景观设计所创造出的丰富的、多层次的环境文化,可以通过景观的优化组合及结构格局来加以体现,生态景观的异质性和稳定性,可以延生出城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对城市发展提供必要的辅助作用。总之,生态景观建设在生态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天津滨海新区的地理和环境特点

2.1天津滨海新区的地理特点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处在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的交汇点上,其面积约为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度为153公里。滨海新区紧紧依托北京与天津两大直辖城市,主要区域由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3个行政区和开发区、保税区、天津港3个功能区所组成,这些区域内部的路网建设已经基本形成。天津滨海新区拥有着最大的人工港和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拥有着较为完善的城市配套设施。

2.2 天津滨海新区的环境特点

经过了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滨海新区已经逐渐成为天津经济发展最为快速的区域,但是在环境的建设和保持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需引起高度的重视。随着滨海新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湿地锐减,水资源的短缺问题也日益严重,湿地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功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滨海新区的工业化进程中,绿化面积相对较少,绿地的生态功能较差,虽然区域内的绿地面积正在不断的增加,但其分布存在不均匀性,而且绿地的形式也较为单一。

3天津滨海新区的生态景观设计原则

天津滨海新区的生态景观设计应该在遵循生态平衡的原则之上,根据其自身的地理和环境特点,将生态保护与休闲旅游开发相结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海滨生态景观模式。天津滨海新区的生态景观设计原则应该体现出以下几点:

3.1稳定与持续发展的原则

景观需要在自然或者人为的作用下不断发生变化,所产生的生态反应根据作用程度的不同而变化不同。生态景观设计要本着生态稳定性与景观建设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一切以人居为本,保护和规划大面积的湿地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其自然生态功能,保持滨海新区的自然景观特色。

3.2景观美学与地方特色结合的原则

美学是景观设计所需要具备的基本原则,也是景观设计的基本出发点,景观产生视觉效应不仅一定的美学价值,还可体现出长期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天津滨海新区的生态景观设计可以突出其海滨特色,以水为手段,设计出具有海滨特色的开放式绿色生态景观系统。

3.3实效性与主题突出的原则

生态景观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城市与环境的长期持续发展。生态景观设计在体现出人文关怀的同时,也能够延生出城市发展所追求的经济效益,生态景观设计要结合城市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突出其历史文化和文明特征,以地方特色为主题。天津滨海新区应该突出其滨海休闲旅游的主题,建设出生态型的海滨休闲旅游新区。

4天津滨海新区生态景观设计合理思路

4.1保护生态资源的完整性

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是要求生态系统在外来的干扰下保持其自然的平衡状态、稳定性和自组织能力,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是保护地方生态环境的前提条件。天津滨海新区的生态景观设计应该根据其自然规律,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以达到对绿地和湿地自然水系的生态防护。生态景观的设计应该尽量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对水资源采取循环利用的设计手法。别外生态补偿的设计手段也是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重要方式。在滨海新区的道路景观设计当中,应该将生态景观设计的艺术性与工程实际相结合,采取工程修复及合理绿化的设计方案,重点重建植物根系生长发育层。

4.2顺应环境条件打造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生态影戏设计要求最大限度地保持原始的地形地貌,在顺应自然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加以巧妙的利用和修饰。天津滨海新区应该充分利用其海岸线的自然优势,突出其海岸线的景观特点。可在海岸线的基调之上设计出具有标志性的景观建筑。使海岸线与港口之间形成优美的衔接和过渡景观,使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形成和谐的视觉效果。许多海滨城区的前景天际线,是随着城市的逐步发展与建设而积淀而成的,因些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也是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港口天际线的景观设计可结合港口特点,配置相应的夜景灯光,在不破坏自然备体系的同时,对稹物加以人工修饰。

4.3保护不可再生资源、节约循环利用水资源

资源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它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共存、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保护与循环利用是进行生态景观设计的首要条件。天津滨海新区是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地区,在生态景观设计当中应该全面考虑到资源问题,采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手段和技术方法,对水资源及其它各种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循环利用和减少消耗。在生态景观设计过程中,可充分考虑对风、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的高效利用,以现实生态景观设计的科学设计理念。

5结论

生态景观设计需要对整个城市景观进行综合性的分析,然后提出景观的优化设计方案,以达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环境的全面保护,以保证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天津滨海新区的生态景观设计以其自然条件为基础,以维护生态稳定为前提,合理的利用和开发可再生资源,为天津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必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吴巍,王红英.城市进程中景观生态设计的理论探讨[J].生态经济.2011年第2期.163~165.

公园生态景观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态规划;理念;园林景观设计;和谐;发展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生态规划”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居住环境水平的提高,使园林景观设计成为了延续生命美感的设计方式。

1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意义

生态规划指的就是利用生态学的相关理念,从收集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等方面的信息出发,以“顾全大局”为指导要点,进行适合地区长期发展的可持续性战略规划。一直以来,人类社会面临的都是经济的增长、科技的进步,而自身的幸福感却没有得到提高。飞速的经济增长让环境污染变的越来越严重,不合理的建筑、开发、消费让环境资源面临着巨大挑战。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建设良好的生态文明环境,达到和谐共存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发展阶段。它涉及艺术、交通、环境、气象等行业,维护生态资源,实现持续发展是当今形式下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意义。

2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特点

2.1社会实践性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生态规划具有显著的实践性,设计者需要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设计方案,根据相适应的自然条件、资源利用方式,在进行景观开发的基础上,协调城市中人口、环境之间的矛盾,建立一个具有社会实践性发展的过程。任何脱离了社会实践的设计都不能成为好的设计,这样的特点在以生态规划为导向的景观设计中同样适用。

2.2绿色环保性

生态规划能够运用绿地、山水等资源,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首先,为了完成最终目标,设计者需要针对不同功能的园林绿地进行系统的规划,从园林地区的面积、特征上搭配组合,提升城市的环境治理水平,从而提升城市的空气质量。特别是在全国多地雾霾天气爆发的情况下,设计者要运用生态规划,满足绿色植物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绿色卫士”的需求。

2.3美学价值性

大自然在为人们创造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也造就了自然美景的鬼斧神工。设计师正是要巧妙地利用这些绿色资源,在不打破自然平衡的基础上,找到景观建设的最佳灵感。一方面生态规划能够强化人们在精神上的愉晚和舒适,陶冶人们在思想、信念上的情趣;另一方面在魅力景观的设计中,设计师能够优化其中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增加景观在观赏、功能上的各项需求。例如,在商业区域中的地下停车场区域设计景观绿化休闲区,乘客则能够在景观区域中休息、拍照,感受极富美学价值的景观场景。

2.4科学研究性

一直以来,自然都是人们研究和探讨的对象。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就会出现“蝴蝶效应”,凸显出水土流失、全球变暖等一系列生态问题。景观设计师的活动也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部分。生态规划在景观园林设计中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它能够挖掘自然界中人们、动物、生物等生态系统在环境平衡中的作用。

3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常态问题

3.1园林绿化景观功能较为单一

当前形势下,园林景观设计工作还滞留在为了绿化而绿化的阶段。从相关部门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可以发现,60%以上的城市绿化设计者对自身设计的要求都不高,只停留在满足国家绿化规范条例的基础上。对于在大、中、小城市中,如何利用有限的空间创造无限的价值并不关注,严重缺乏对于园林绿化景观功能的开发。功能的单一性直接导致城市景观设计不具备持久性、实用性,只是和环境建立关系,并没有和周边居民、设施搭建一个和谐的关系。在现在的园林绿化分布中,绝大多数的绿化景观都处于城市繁华地区,只有少部分处于城郊等偏远地区,所以,开拓园林景观的功能性和实用性迫在眉睫。

3.2生态景观的规划缺乏群体性

在园林景观的组织中,草坪、树木、山石、道路、喷泉、栏杆、凉亭都属于规划中的一部分。硬件设施的多样化:一方面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构建出了丰富、有趣的景观环境。有很多设计者过分重视草坪的设计,运用大面积的植被塑造出景观的特性,但却失去了生态规划的科学性。大面积的草坪容易形成浪费,实用性较弱并且养护费用十分高昂。相对于其它植物而言,在生态景观的规划上缺乏群体性的塑造,需要设计者利用适当的设施,突出群体性设计。

3.3尽量延长生态景观的寿命

在对景观园林进行生态规划的初期,设计者就要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利用地区的温度、湿度、光照度促进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广东省北依南岭、南濒南海、比邻港澳,地处亚热带,所以,这里的空气湿度高,雨量充沛,适合种植油杉、大叶榕、广玉兰、木棉、菩提树等喜湿喜热的植物,而丹东桧、云杉、樟子松、黄杨等植物习性正好相反。设计者绝不能因为一时的设计感觉,而放弃景观的长远发展。还要考虑当地土壤的pH值,选择适应本土生存的植物。

4强化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园林景观设计作为城市绿化工作的一部分,在设计时要注意选用适当的应用方式,通过各项措施,能够改善城市的气候,充分利用城市功能,建设高质量的绿化空间。

4.1建立群体性景观园林

在景观设计中,设计者需要进行植物的群体设计。在植物的运用上,首先要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适宜温湿度、土壤含量等情况,进行草坪、植被、树木、卵石路、花亭等层次的搭配和种植。在群体性的景观园林设计中,要注意设计的形式感和层次感,做到环境的丰富性、美观性,方便园林工人管理。值得注意的是,建立群体性景观园林,首先要以生态规划为导向,尽可能利用本土绿色植物和自然再生设备,大大减少在园林建设中对外地树种的依赖,在人力、物力上降低不必要的浪费。选择具有良好适应性能的植物,发挥本土植物在遗传、生理、形态、环境方面的适应性优势,满足生态规划的发展需求。选择抗病性强的植物,在发挥生态作用的同时,逐步降低运输、种植、管理、养护等方面的成本投入。

为了让景观环境做到和谐统一,设计者在设计初期要奠定整体的基调。例如,在城市中心的一块绿化区域里,为了达到地标性的花园结构,设计者可以综合参考地域特色,根据周边建筑情况,设计不同的景观表现。商业建筑多为西式塔尖式建筑旁设计,诸如德式花园、地中海式花园、西班牙式花园等景观风格。德式花园沉稳肃穆,适宜简约、舒适的花草景观布置,设计中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而地中海花园风格明快,通过明亮的色调和浪漫的海洋气息,以蓝、白突出景观,让颜色亮丽的草木植物带来清新的感觉。这几种基调,都能够衬托出生态景观的层次感和画面感,有利于建立一个和谐、艺术的群体性景观园林。

4.2结合实用性和艺术性

对于生态规划下的园林景观设计,景观设计师在注重美学价值的同时,更要注重城市绿地在人文空间中的设置,构建舒适、实用的园林生态空间。在功能性和实用性的具体结合方面,设计师要满足居民对景观空间的需求,让绿色景观空间不但能成为一个欣赏的空间,更能成为一个集休闲、健身、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景观场所。例如,在美国,占地80hm2的红山公园是全美最大的城市公园,而它的前身是一个废弃的采矿废墟。完工之后的景观设计与人们所了解的景观建设有所不同,这个举世闻名的新公园在完成了生态景观设计后,还成了市民娱乐、休闲、理疗的场所。它在选址上连接了新旧2个城区,具有3hm2公共用地、1.3 hm2湖泊、各种娱乐区的景观绿道。在这里尽情观看山水美景,享受“天然氧吧”的理疗享受,达到了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满足了市民们的多项要求。

4.3运用生态型景观平衡法

为了让园林景观设计维护固有的环境平衡,在植物种类的设计上,形成严谨的规章制度。100m2绿地上需种植不少于3株乔木、20株灌木和70m2的植被,以确保园林景观植物的多样性。除了尽量选用当地树种外,应可能地运用绿色植物生态原理,营造景观植物群落。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种植方式。以广东省为例,根据省内各地的土壤与气候条件,选择适应当地水肥光热条件的优良乡土树种造林,并适当引进少量外来树种。高速公路两侧绿化景观带,采用花(叶)色树种、常绿树种和灌木作为主题树种,种植5~10行,形成3~5个层次的绿化景观带。在公路两侧1 km可视范围内,以优良乡土阔叶树种为基调树种。江河生态景观林带选择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能力较强的乡土树种,沿海生态景观林带选择海岸防护功能强的木麻黄和红树林树种。在规划景观平衡的过程中,采用多种种植方式相互结合的办法,在草坪或花坛中选择常绿、彩叶植物进行种植,通过树木的生态效益,增加景观的关注点。在绿化带等地方选择丛植,起到隔离、保护、分界的效果,确保景观区域能够被划分开来,或者运用借助植物群体性栽植的方法,将众多不同的植物通过艺术的设计布局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美丽的生态绿化线。在广东省的景区规划中,设计者也应借鉴这种群体性种植方式,通过植物的共性编排,做出多种种植方法相互结合的景观园林设计。

4.4营造完善的资源保护体系

对于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植被、树木、山石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景观园林设计师要充分考虑设计元素,在规划初期就要做到因区而异、因地制宜,避免大规模的破土动工,尽最大可能减少施工对传统环境所造成的破坏。例如,广东地区民风淳朴,充满亚热带风情,地形多丘陵,包含多种生态资源。在园林设计上,设计师要尽可能多地体现地域资源特色,节约电、石油等资源,利用太阳能、水能等洁净资源,采用循环资源利用的方式,减少绿植材料的浪费和垃圾、废弃物的产生。设计师要联合相关部门不断开拓可再生资源方式,并利用洁净能源作为园林景观提供水体循环、照明的方式,强化园林景观的生态约束能力,营造一个完善的资源保护体系。

公园生态景观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态设计;可持续发展;地域文化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把握地域性文化的生态环境特点

在生态景观设计中,景观设计的表现方式不仅仅局限于一片美丽的风景,而是一个由设计环境与生命环境组合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这样的景观设计不仅只是处理人们的视觉问题,而是要处理城市环境、人类居住的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对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市扩张的加剧,城市景观特色应该具有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性特点,应该建立在城市的独特个性,即地域文化的环境生命里。

针对任何一个景观设计问题,首先考虑的问题是,我们在什么地方?城市的地域性带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第一,尊重传统文化。依赖生存空间的万物都是有精神寄托的。一个场所的生态设计,首先考虑当地人或是传统文化给予设计的启示。例如哈尼梯田文化之美,正是因为历经千年沧桑而不渗漏、不溃决的坚实田埂上,祖先的伟大力量镌刻在大山之上,成为哈尼人永远的骄傲和光荣。这种文化与自然的巧妙结合,也正因为它是一种基于场所经验的生态设计之美。

第二,适应场所的自然转变过程。生态设计是对自然过程的有效适应及结合。因此生态设计告诉我们,新的设计形式仍然应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场所的自然过程可以理解为城市地域性的历史发展过程,例如世博园区的建设中充分利用原江南造船厂等旧厂房和工业设施,保留了丰富的工业元素,展现了新的城市发展主题。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之中,最大限度地借助于自然本身的最少设计,维护场所健康的同时也是设计物本身的健康。

第三,当地材料的有效应用。乡土植物和建材的使用是设计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筑材料也可以很好地反映一座城市的个性特点,例如:当展起来的城市莱芜市给自己的定位是以钢铁业为主导的新兴工业化城市,对于其自身城市的发展要完全符合现代化的地域个性特点,建筑及景观完全可以做到就地取材,管理和维护最少成本,保护城市地域性的文化、功能生态、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的问题。只有这样城市的个性色彩才能给予人们整体持久的印象。

二、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设计

随着城市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居于闹市的人不乏常常惊叹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怡人的风景。在一座城市里大自然允许我们做什么?自然又能帮助我们做什么?

生态设计注重人类发展和资源及环境的可持续性。伊恩・麦克哈格说过:“人们必须听景观设计师的,因为他告诉你在什么地放可以居住,在什么地方不能居住,这正是景观设计学和区域规划的真正含义……我们是来告诉你,如何在自然面前明智的行动的。”这标志着麦克哈格对生态设计规划有了成熟的认识,从而将景观设计学推上了解决人地关系危机的前沿。通过提高对自然的利用率,将自然的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的真正全面地融合,保护维持生态的平衡达到可持续性。

生态化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是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是指对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为以后的人类文明延续提供长期可循环利用的资源环境。城市地域性文化是作为一种静态的思维方式,运用在生态环境设计中可以起到城市个性色彩深入人心的作用。那么依附于这样的静态模式,城市的地域性景观设计要呈现的生态化的状态就衍生成为一种动态的形式所存在。因此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设计,就要将静态与动态形式相互结合,最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景观设计。例如德国著名景观建筑师彼得・拉兹的代表作,在萨尔布鲁克萨尔河畔的一座废弃的煤矿码头遗址上,规划设计了一个城市公园。守旧派的人称其为“垃圾美学”,一种空前的“材料形式和数字元素的混乱”。而拉兹坚持称:“该公园项目的艺术形式‘摆脱了旧的衣钵’,在观念上突破了原有的传统的景园模式。”案例表现在对基地原有面貌保存,同时针对德国这座工业化城市中工业生产的遗留物显得尤为重要。体现的静态地域性色彩则要求尽可能地将场地上的材料和资源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达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面对这些遗留下来的城市工业元素采取了保留、再利用的方式,而动态的景观设计形式则依附于原有地形的静态模式,为未来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当代造园艺术形式。完整的诠释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设计。

三、中国城市地域性景观生态设计的展望

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景观设计已不再从属于单纯的设计美学的范畴,生态观念对其影响日趋深远。所以未来中国的城市景观设计势必是要讲究一座城市带有地域性色彩景观设计和生态观念的高度融合,不可或缺。

生态景观实现了从以人类为中心到以自然为中心的转变。例如西溪湿地国家公园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针对这个案例,在中国是成功的地域性景观生态设计。不仅对原生态、地形加强保护,还系统的恢复湿地的水生态与优化原有的植被,并且建立了湿地水道。针对地理环境,不仅要加强在水环绕下的地表牢固性不被破坏,保护静态模式下的城市人文地貌文化环境,既可以被游人来观赏又可以持续性的用来耕种,将生态设计的可持续性发挥极致。

无论从方法上将生态设计引入到景观规划的努力中,由此引发的带有城市地域性标志的产业类建筑的保护、改造和再生问题的关注及特殊解决思路,由于其具有资源利用、经济效益以及保护环境和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却不能不对我们今天有重要启发,也是我们思考中国同类问题时的重要参照,值得当今中国景观设计研究人员借鉴。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7

【2】《老建筑改造与再生研析》,张煜等,《江苏建筑》2009,4

公园生态景观设计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生态关怀意识 煤矿矿区 景观改造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9-0126-02

一 煤矿矿区环境景观改造设计研究的背景及现状

1.1研究背景

煤炭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财富的重要源泉,但是在给人类带来一系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对环境的严重危害。无止境的采煤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露天煤矿让土地无法再使用,漫天飞舞的粉尘污染空气,洗煤后的酸性矿山排水会渗入河流中,造成水污染,产生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煤矿业城市的发展明显不同于一般的城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突出,如果不对煤矿矿区进行相关的生态治理以及景观重建,很容易产生矿业城市的衰退。

1.2国内外城市煤矿矿区景观设计研究现状

我国煤矿矿区围绕着环境治理与生态的角度,大多建成湿地公园或者是森林公园。典型案例就是唐山南湖公园。改造前是130多年开采导致的塌陷,形成了占地32.54公顷的大水面。改造以生态修复为主,形成了集游憩观赏和水上活动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生态公园。它在景观设计上采用了生态湿地的方法,让采煤造成的塌陷地变成了旅游胜地。

国外我们所熟知的典型案例是德国杜伊斯堡景观公园,改造前是一个集采煤、炼焦、钢铁于一身的大型工业基地,改造后是以工业背景为主的大型工业旅游主题公园。园内保留了很多原有的工业设备并进行改造,将创意的景观改造方法引入到矿区景观设计实践中,保留了矿区城市的文化特色,促进了社会和谐与文明的发展。

二 煤矿矿区环境景观改造设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1研究目的

通过对所研究的煤矿矿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分析和总结,基于生态关怀的角度,对煤矿矿区的景观改造设计提出自己的见解,来解决煤矿矿区工作和生活区域的改善和修复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2.2研究意义

煤矿矿区的环境景观设计研究具有社会意义。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大量煤矿矿区的存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引起了很多社会问题,比如城市发展问题、安全问题等。通过景观改造和设计,可以改善社会问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避免矛盾激化。

煤矿矿区的环境景观设计研究具有生态意义。煤矿矿区的无节制开采,对环境以及工作和居住在此的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危害,的矸石山,漫天飞扬的煤灰,土壤质量的降低,植被的污染与破坏,煤灰在风力、降雨等的搬运下,对水环境、大气环境造成污染,而且被污染的水和土壤中也含有很多重金属,有些污染日积月累带来的伤害甚至是致命的。煤矿矿区的景观改造设计,能够对原来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得到改善。

煤矿矿区的环境景观设计研究具有经济意义,在矿区环境景观改造设计之后,会带动周边农业、旅游业的发展,并且根据所在区域的功能需要,对废弃场地和矿区设备用创新的方法改造,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 生态关怀意识与煤矿矿区环境景观设计的融合及相关研究

3.1生态关怀的概念

生态关怀指的是对构成大自然生态环境所有要素的一种关爱之情,在这次研究中我所认为的生态关怀,是通过生态景观的设计手段,来表达对陪我长大的煤矿矿区情感上的关爱,是一种故乡情感的寄托。

3.2生态关怀与煤矿矿区环境景观设计的分析

3.2.1人的情感关怀与煤矿矿区环境景观设计

煤矿矿区的景观空间是以人为主体的,在这个空间中,人们有不同于其他空间的工作和生活习惯。所以在煤矿矿区进行景观设计,要从习惯出发,充分考虑和体现出人们对这个区域的情感关怀。根据不同空间不同功能划分,人性的需求、差异、行为习惯等,营造相适应的设施环境,使使用者能够在空间中感受到满足和舒适,最后感到愉悦,让工作和生活环境更加舒心。对煤矿矿区这种特殊环境的空间,要结合人们的情感关怀来进行相对应的生态景观设计。

3.2.2煤矿矿区的工作性质决定了煤矿矿区环境景观设计须走生态路线

煤矿矿区特殊的工作性质,作业环境恶劣,环境污染很大。煤矿工人每天都需要在地下几百米甚至几千米的空间工作,并且三班倒的工作制度让他们不能有规律的饮食和作息,每天的下井工作从地面进入矿井之后,由于矿石表面氧化、木料腐烂、凿岩、爆破以及装运等作业产生的粉尘和有毒害的气体,导致矿井空气成分发生变化,不同于地面,井下空气的变化,造成矿井作业环境恶劣,空气质量和气候条件很差,严重有害矿井职工的安全与健康。地下工作环境通过矿井通风与防尘可以改善,地面裸漏的煤场,植被的破坏,二次扬尘等,就可以通过生态景观设计的手法来进行改善。

3.2.3煤矿矿区的背景环境需要煤矿矿区环境景观设计中有生态关怀

几乎每年都会有煤矿事故发生,每天在恶劣的煤矿矿区工作,即使是微小的矿尘,也会产生爆炸,造成国家财产的损失和人员的伤亡,而且呼吸过多,会导致矽肺病,在矿区工作的工人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矽肺病。在煤矿矿区的环境景观改造设计中,要融入更多的生态关怀。

四 以河南省平顶山市四矿为例

4.1四矿简介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是典型的煤矿资源型城市。四矿,是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大型骨干矿井之一,东与一、二矿相接,南与三矿为邻,西邻六、五矿。矿区东西长约2.5km,南北长约5.5km,矿区面积约12.7149km2。矿区北部以农业为主,零星分布有家庭养殖业。南部以生产区为主,占地面积约8×10000m2,生活区位于生产区的南北两侧,在四矿工作的人们几乎都住在南北两个生活区内。

4.2现状分析与问题

平顶山四矿经过了几十年的开采,为国家生产了大量的煤炭资源,有力地支援了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在煤炭开采过程中,也产生了大量的问题,对工作环境和身体健康的危害非常大,而且矿区生产区南北两侧都是生活区,矿工不仅工作环境没有保障,而且生活居住环境也受到了污染。

四矿矿区目前存在的问题有:地面水下沉、错动下沉、水水污染、煤矸石占地及风化污染、植被破坏、二次扬尘等。这些都是无节制的矿业活动带来的后果,可以通过景观改造设计来改善矿区恶劣的环境。

4.3设计主题

从生态关怀角度出发,打造一个交叉重叠的具有多层空间层面的煤矿矿区环境景观空间,具有煤矿矿区的特色的空间体验,遵循工作、时间和空间的序列,创造一个自由随性的煤矿矿区关系景观网。不是单纯的景观或是单纯的矿区,而是一种景观和矿区完全融合的结构。满足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需求,同时又是生态、煤矿文化、娱乐、运动、放松休闲相结合的开放性的场所。

4.4设计分块模式

4.4.1以矿区采煤为主的工作区

以煤矿矿区人们工作时共有的习惯需求为出发点,比如工作顺序会产生相对应的空间,进行景观设计,由需求进行分析设计相关的空间,解决习惯需求问题的同时也可以改善矿区环境。

通过结合景观设计,废弃煤矿资源再利用,使其产生新的价值。比如对煤矸石可以景观绿化,能有效遏制煤矸石对环境的污染,还能为草本植物和菌类生物的成活创造较好的微生态环境。绿化后的煤矸石山再加以改造创建,为矿区工人改善工作环境的同时,也可以转化为优良的旅游资源。将废旧建筑产生新的建筑价值,铁轨,拉煤车,井架等废弃物件形成新的景观小品等。在四矿办公楼前广场,是职工等班车的区域,矿区环境恶劣,粉尘严重,再赶上刮风下雨的天气,露天的广场无处躲藏,设计轻盈透明的等车空间,加上废弃铁轨和拉煤小车作为景观小品的装饰,让等车的时间也可以心情舒畅。

废旧的建筑空间改造翻新,可以为工人设计更多的公共空间,在工作之余带来一丝惬意,也可以开力煤矿矿区博物馆,介绍四矿的历史发展路程,煤炭开采知识,展示煤炭开采过程中发生的灾害事故图片,进行安全教育等;在安全的前提下开展井下参观游,组织前来的游客身穿矿工服,背矿灯,感受矿区工人工作环境,也带来了旅游效益。

4.4.2以矿区周边的果园、有林地以及水浇地为主的农业区

整个矿区后面是擂鼓台山,不同的季节田野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在农业区强化这种自然的感觉,给黑灰色的矿区增加亮点,并且可以改善矿区环境。

利用这些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结合着矿区和生活区对其进行规划,加以适合煤矿矿区的绿化植物,形成各类休闲区,为整个矿区融入田园风光结合的生态景观设计,并且改善了周围住户的生活环境。平顶山目前还没有与煤矿旅游相结合开发的景区,兼具矿业旅游资源和农业旅游资源的景区,不仅可以吸引对矿业旅游有兴趣的游客和周边居民,还为需要接近自然、放松休闲的人们提供场所。充分利用煤矿矿区内及其周边的果园、有林地和大片水浇地等农业资源,比如开办特色果园、菜园、花圃等,让游客享受田园乐趣,开设自然生态农场,亲身参与农业生产活动,在感受完矿区文化之后还能体验农耕生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4.4.3以矿区南北方向居民楼为主的生活区

矿区的生活区和工作区紧挨着,受到地下采煤影响,原本一排排的平房因为地下煤空缺产生裂纹,导致不能入住已经部分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五层高的楼房。大部分之前的平房住户早已经习惯热络的邻里情,几乎都是住了四五十年的老邻居,楼房分淡了感情,大家还是还念平房时的热络。想通过景观设计,来帮助生活区的住户找回住在平房时的热络。给整个煤矿矿区关系景观区增添浓浓的人情味儿。

采用和工作区生活区一致的相呼应的景观形式,利用一些废弃的拉煤小车、铁轨等矿区元素,根据不同程度的塌陷地形,在地表上营造促进邻里间交流的公共生态空间,让空间来促进邻里之间的交流,给煤矿生活区带来活力。在居民楼围合形成的空地设计一块休闲广场,利用废弃铁轨,加上带滑轮的可推拉的组合椅,在广场中间设置浅喷泉,还可以净化小范围空气,为矿区职工提供放松惬意的生活空间。

五 结语

公园生态景观设计范文第7篇

关键词:景观设;地域性;生态;创新

当前我国的景观设计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景观设计作为一个古老又崭新的学科,起着协调人与自然的重要作用,他的宗旨就是为了给人们创造休闲、活动的空间,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景观设计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和病弊,我们景观设计的现存状态并不理想。在当前这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我们应该对我们的景观设计做出重新定位和思考,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才能保证我们的景观设计健康有序的发展。

一.中国景观设计的现状

1.1 缺少地域性特征

20世纪80年代开始, 中国进入快速的社会转型中,在景观设计领域, 众多设计师或在文化盲从的潮流中, 或在缺少文化自觉的状况下, 在中国土地上大肆试验、 创作,使当前我国景观设计的设计模式趋同,对于优秀的设计实行“拿来主义”,复制者被复制者复制,“千城一面”,割裂了地域文化和历史文脉,造成当前我国景观设计地方资源利用不当,以及文脉不当选择的问题,导致了我国的景观设计没有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缺少地域性特征,我国的景观设计面临缺失地域文化身份的危机。

1.2 对生态的破坏

俞孔坚在《景观:生态,文化与感知》一书中写到“中国目前正处在一个工业化与后工业化过程并存的社会时段,不必讳言,五六十年生在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城市与环境问题不幸的在中国大地上重演了,而且更为严重。”我国的景观设计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由于对建设速度的热衷以及在各种各样的利益的驱使下,忽略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以透支现有的资源为代价来换取发展的高效率。发生在我们眼前的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著名的“洱海天域”事件,一个公认的破坏环境的项目,开发商为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围湖建造别墅,破坏了洱海地下暗河的补水功能,使得洱海的自然环境遭到了永久性的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可能是不可逆转。

1.3 照搬西方模式

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当今社会,景观设计行业中, 各式各样的设计形式和设计理论摆在我们面前,中国自身的设计思想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我国的景观设计的生存现状并也不理想。在我国的景观设计中对国际设计的融合远小于对国际设计形式的抄袭,现阶段,各地大搞城市建设和城市美化,涌现出了大量“景观大道”、“世纪广场”和“摩天大楼”,很多景观建设就是大量的种植草皮,做些水景、旱喷、花径等,使得城市形象变得越来越象西方风格。这些虽然可以改善城市或居住者的生活环境,然而这离我们想要的目标还有这很大离,这些也与我们中国的文化有点格格不入,更不是景观规划设计的全部内容,这种设计仅仅停留在照搬照抄,生搬硬套的设计模式当中。

二.中国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2.1 立足本土——保持地域性

与国外的景观设计相比,与之相似的是在我国有着几千年发展历史的古典园林,并且创造了灿烂的园林文化。就中国古典园林而言,北方皇家园林堂皇气派,江南私家园林精致小巧而各具特色、各有千秋,是地域文化的一种象征,中国景观设计要想立足于世界就必须在立足本土的基础之上,保持自己独特的地域特色。因此,我们的景观设计在于国际接轨的同时,应该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立足自身经历和文化历史背景,然后结合当地的自然人文特征,让中国的景观设计体现自己当地的特色,保持中国自己的地域性特征,融入本土。在世博会上的“亩中山水”这一设计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这一设计很好的体现了中国传统韵味,它包括由叠翠亩、桥影亩、雨轩亩和荷香馆组成的凝翠园与石笋园、叠石园、映月园、盆景园和环秀园。在这里中国古典园林通常不止一个主题,园中的局部景观也有不同情趣的主题。

2.2 可持续性发展——走生态景观之路

生态化设计的发展模式是人们对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以来所走过的道路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是一种更注重复合生态整体效益的发展模式,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性的重大转折。因此,我国在以后的景观设计发展中也应该遵循生态设计的原理,合理利用自然,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保护当前的自然资源不受侵害,把对生态的破坏降到最低程度,以维持自然系统的完整,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景观之路。将生态主义用于我国的成功案例,当属俞孔坚主持设计的中山市歧江公园。一个废弃的庞大造船厂,充分利用那个曾经辉煌的时代遗留下的工业符号,如:水塔、大跨度厂房等等。创造出既尊崇历史,又寄托深远的人文缅怀情结的工业遗址生态公园。

2.3 借鉴西方经验——走创新之路

美国的景观设计专业仅有一百年的发展历史,并且伴随美国城市的发展而发展,为美国的城市环境建设、国家自然生态建设作出巨大贡献。因此,我们要借鉴西方国家的一些成熟的实践经验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借鉴既不是照搬西方模式,也不是“文化大搬移”,而是要经过消化吸收,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以避免在景观设计中产生一些没有生命的景观垃圾。

三.结束语

立足本土,富于地域个性的,具有良好生态系统的,有着无穷魅力的、创新的现代景观设计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因景生境,景观无所不在的人居美好环境,将是我国景观设计者追求境界。我们可以相信,富有中国地域性特色的现代景观设计,将会以后的发展中逐渐充实、完善和成熟。

参考书目:

公园生态景观设计范文第8篇

关键词:城市景观;生态化设计;手法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2-0022-02

城市是一个自然和人工高度复合的巨系统,城市景观是人类文明的集中展现,从农耕文明到现代文明,城市一直是大众向往的乐土,但是“人炸”(population)、“环境污染”(pollution)、“资源枯竭”(poverty)的“三P危机”正将城市推向深渊,生态环境恶化成为全球性问题。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的严峻性迫使人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思已有的自然观和生态观,20世纪60年代景观生态学应运而生, 基于生态化的景观设计,对改善城市环境和建设生态城市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景观生态化设计概说

(一)景观生态化设计概念

一个花园当没人照料时,便会有当地的杂草侵入,最终将人工栽培的园艺花卉淘汰;一池水塘如果不是用人工水泥护衬或化学物质维护,便会生长出各种昆虫、水藻、杂草,并最终演化为一个物种丰富的水生生物群落。自然系统的能动性远远超出人为的设计能力,而生态设计或许就是意味着充分利用自然系统的这种能动作用。

景观生态化设计,从本质上说,是应用生态学原理对土地和户外空间进行的设计。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景观生态设计是对人类生态系统进行的设计。

(二)景观生态化设计内涵

生态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自然生态过程与循环再生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发展的可持续,从而提高人类居住、工作、休闲、学习、娱乐等方面的质量。一个完整的生态设计应同时考虑城市的生态过程与生态功能,自然环境的审美功能和精神功能,这也是生态设计的三个基本要素。人性化、生态化和艺术化是景观生态化设计的主要内涵。人性化指人是城市的主角,设计是为人服务的,人性化是景观生态化设计的基本原则。生态化指生态优先是景观生态化设计的基本理念。艺术化指城市环境是人类创造的最大的艺术品,因此它也有与艺术一样的审美功能。人性化、生态化、艺术化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过分强调一方或者忽视一方都会导致景观生态设计的缺陷。

(三)景观生态化设计误区

目前在景观生态化设计中主要存在三个误区:第一个误区是过度生态化,过分地强调环境的自然属性,认为只有城市建成环境达到原生自然的状态才是唯一的生态化路径,这种观点忽视了城市建成环境的人工属性;第二个误区是伪生态化,即要么简单套用生态理论,完全不顾设计方案的成本,要么只喊喊生态口号,并无生态之实;第三个误区是过于技术化,生态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其建立在文化观念、技术储备、经济支持等基础之上,具有一定的使用门槛,景观设计过于技术化往往导致设计方案理念先进、技术超前,但难以实现。

二、景观生态化设计手法探析

(一)原生态自然式的景观设计

生态环境是景观设计的载体,生态环境的差异直接决定了景观格局的不同。生态优先就是要首先尊重原生态系统,保护自然环境不受或尽量少受人类的干扰。对于任何一个景观设计,设计师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自然允许我们做什么?自然又能帮我们做什么?整个地球都是在一种自然的自我设计中生存延续,从这个角度出发,那些让生物无法生存的用混凝土加固的护岸、没有生态系统的人工湖都是不合适的。

我们所设计的景观要通过物质空间要素表现出来。这些要素包括自然的要素如气候、土壤、水分、地形地貌、动植物等,又包括人工的要素如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等。自然式的景观设计除了要了解自然系统本身演变及其与人类相互作用的前提外,还要从生态系统的观点出发,对诸要素进行综合考虑,选择最合适的景观模式,选择与环境相适配的植物,选择与自然相和谐的材料。

著名的景观设计事务所West8曾设计一个机场绿化的方案,充分体现了生态优先原则。他们首先和当地林业机构合作进行了生态方面的研究,确定桦树最适合在这里生长。于是每个植树季节都在此种植桦树,作为绿色的生态质地,并在桦树下种植可以固氮的红花草,作为有机肥料供给树的生长,还安装了一些蜜蜂蜂箱,用以传播红花草的种子,形成了一个小的生态圈。具有代表性的还有沃克事务所对索拉纳园区的总体规划,他们力争使工程建设的影响减到最小,保护了大片可贵的大草原与岗坡地等当地自然景观。

(二)乡土化的景观设计

倡导根植于所处的环境,维护地域特征是乡土化景观设计的重要原则。设计应尊重基地及其周围环境中的植被状况,多运用乡土的植物,使之切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并反映当地的景观特色。“大草坪”曾在中国大地上流行,“大草坪”只能看不耐踏,失去了在其上活动的功能,消耗了大量的浇灌用水(尤其对于干旱少雨和水资源紧缺的地区)、人力、物力、财力,而得到的生态效应却很少。根据景观生态学的异质性原理,城市绿地应该从大草坪和观赏花木的集合地走向可持续的、具有丰富物种的生态化绿地。苏杭一带夏既酷热,冬又寒冷,根据当地气候在景观设计时往往控制常绿阔叶和常绿针叶树的比重,在开敞空间中种植一定比重的落叶树,以便冬天室外能获得阳光。

很多设计师已经认识到了乡土化景观设计的重要性,他们在设计中或者充分利用基址上原有的自然植被,或者建立一个框架,为自然再生过程提供条件。俞孔坚在中山岐江公园设计中就运用了大量的当地乡土植物,如白茅、象草和莎草等,营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景观,在改善场地生态系统的同时,使公园的地域和文化氛围更加突出。上海世博会后滩公园在自然江滩及内河湿地的自然基底上,于内河湿地其间设计了一系列亲水栈桥、平台,形成了一个具有弹性容量的步道网络和集聚丰富体验的审美空间。

(三)保护和节约型的景观设计

保留与再利用作为一种生态的景观设计手法自20世纪70年代来一直受设计师的青睐。设计中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材料所消耗的能源和施工中的废弃物,保留当地的文脉。

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工业时代向后工业时代的转变,出现了大量的工业废弃地。景观设计师面对曾经有过辉煌历史的工业元素和工业遗留的斑斑痕迹,不是去掩盖和消灭,而是尊重场地现状,采用了保留、艺术加工等处理方式。1972年Richard haag主持没计的美国西雅图煤气场公园开历史之先河,首先应用了“保留、再利用”的设计手法。韩国西首尔湖公园将废弃的工厂建设成为一座具有未来感的现代公园,将工业碎片完美地陈列在这里。

资源的循环使用服务于新的功能可大大减少耗费。成都的活水公园通过汇集地表污水,进化处理后的污水作为水流雕塑、戏水池和人工湿地塘用水;在德莱塞特尔设计的柏林波茨坦广场中,地块内的建筑都设置了专门的雨水收集系统,广场的水景用水、卫生洁具的冲洗、植物的浇灌等用水都来自于收集的雨水。除了达到节约的目的外,很多细节上的设计还可以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法国巴黎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雨流细缓,为了使雨水能及时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巴黎的公园地面大部分都采用泥土、沙石或砾石。在德国等地区,通常精准计算本地雨水分布清况,保证每一滴雨水能够完全渗透到本地块地下。德国巴伐利亚洲环保部新楼设计,该区90%的屋面和80%的地面排水是通过处理而均匀的渗入地下,硬质地面利用地面坡度和设置雨水渗透口使雨水均匀地渗入地下;半硬质地面如镶草卵石、块石铺面,雨水直接渗入;屋面雨水大部分通过屋面绿化储存起来,经过蒸腾作用向大气散发,其余部分则经排水管系统向地面渗透或储存,为水景提供主要的水源。反观我国的公园,大多都采用大理石、磨石等精致的硬质铺地,能渗入地下的水连20%都不足,地下水得不到及时补充,北京暴雨被淹足以窥知,想必这也是近年来常出现极端恶劣天气的部分根源。

(四)生态恢复型的景观设计

生态恢复型设计是指在设计中运用种种技术手段来恢复和再生已遭破坏的生态环境。在设计时除了完成常规性设计要求和目标,更多从怎样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补偿遗落的景观文脉、补偿社会经济发展力,倡导健康、自然的新审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考虑。

最突出的当属景园建筑师K·希尔针对德国圣弗特堡地区长期煤矿开采所造成的整体环境酸化问题。她在占地18平方英里的主污染区设计了纵横交错的步行林荫道网络,沿途设置机井并开挖水渠,利用机井抽水促使周边地区清洁的地下水向该区域流动,抽出的污水经透明的净水装置处理后用于绿化灌溉。通过水渠日清、大地日绿的鲜明变化使当地人们感受到环境质量的提高。

在美国纽约高万斯运河海绵公园建成之前,工业污染和水体污染一直困扰着高万斯运河。公园建成后,不但污染的水体可以在这里通过缓流、吸收和过滤的方式得到净化,而且原本僻静的运河滨水区也再次重焕生机。海绵公园一方面把地表水纳入水监管体系,重构下水道和雨水径流系统,同时辅以生物技术;另一方面通过种植绿地改善城市空间,公园所选植物能在多种环境中正常生长,还具有从污水中分离出重金属的能力。

(五)植入高技术的景观设计

科学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利用高科技技术和材料已成为当今生态设计的重要手法之一。技术与生态之间是一种新的共生关系,不要强调“人造”和“自然”的界限,景观设计的介入总是在改变着自然。

目前在西方景观设计中具备高技术含量的举措较为广泛,包括:利用植物进行污水处理、利用真菌或细菌将有机垃圾降解、土壤污染治理、植被恢复、绿色能源使用等等。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荷兰馆屋顶花园上运用风能的风车。反映了当代设计师对新能源的关注。目前,我国许多地方也建成了采用太阳能灯具的公园,如上海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景观设计领域还突破了沙、石、水、树木等天然材料的限制,开始大量地使用塑料制品、光导纤维、合成金属等新型材料来制作景观作品。如舒沃兹在瑞欧购物中心庭院的水池设计中,将池底分格条采用光纤代替灯光效果,创造了创造了富有时尚气息的现代景观。

三、结语

生态伦理思想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所体现,例如“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生态设计不仅仅是保护场地、利用可再生资源、种植绿色植物等手法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这些手法为日益枯竭的资源和衰败的环境寻找新的发展平台。当前,我们应在生态理念的指导下,运用更多更新的生态设计手法,去构筑安全、健康、优美的城市景观体系。

自然有它的演变和更新的规律,在生态景观设计中,自然不是为人类表演的舞台提供的一个装饰性的背景,而要被看作生命的源泉。正如康德在他的著作《判断力批判》所说:“自然只有在貌似艺术的时候才显得美,艺术也只有使人知其为艺术而又貌似自然才显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