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农民的形象特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金山农民画 幼儿教育 美术欣赏
一、金山农民画
(一)金山农民画的发展概况。金山农民画始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它将民间刺绣、剪纸、印染、灶壁画等传统民间艺术巧妙地运用到绘画中,构思大胆,色彩明快,但扎根泥土、贴近自然仍是其核心元素。其代表人物张新英自小在农村生活,她的作品风格洗练,大气简洁,用色不多,动物、人物造型圆润,能恰到好处地传情达意。本文从其作品叙事风格、乡土意象的提炼及主观心灵的投入着眼,以窥一斑。
20世纪80年代,金山农民画日趋成熟。在这一发展阶段组建了以农村妇女为主体的金山农民画创作队伍,一大批过去围着灶台、猪圈转的农村妇女,以她们的聪明才智,神奇般地汲取江南民间丰富的传统艺术养料,以浪漫主义的想象力,大胆地进行艺术夸张,艺术构思和造型独具个性,色彩艳丽明快,形象质朴,构图充实饱满,具有自己民族社会风俗情趣和浓厚的生活气息。90年代,随着新作者年龄和文化结构的改变,生活阅历的不同,国际间文化交流的日趋频繁,艺术观点时有更新,艺术形式不断地突破和发展。一些青年作者,一方面向民间艺术传统学习,向那些大娘大婶们学习,提高民族艺术的审美水平,另一方面重视汲取国外有用的艺术养料来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法。民间艺术感情纯真,富有创造性和时代气息,造型简洁,色彩明快、粗犷、质朴,达到一定的艺术境界,这无疑是今后农民画作者应该继续追求的。金山农民画是江南民间艺术土壤中滋生出来的一棵新苗,她以江南乡土艺术为契机,合着生活的脉搏,集众人之智慧,发人本之创造,在辅导老师的开掘、专家的帮助、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于70年代末创立了我国现代民间绘画的新风格,受到了中外专家们的肯定和广大观众的厚爱。1980年金山农民画首次赴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博览会展出,自此,至1997年金山农民画先后赴欧、美、亚、澳洲等17个国家和地区展出交流,计2700多幅作品。1989年成立了金山农民画院。①
(二)金山农民画的特点。金山农民画第一代农民画家代表阮四娣有剪纸的功底,作画随心走笔,自由发挥,画站着的鸡,却画出鸡的脚底;画孵蛋的鸡,连肚里的鸡蛋也画了出来,联想浪漫。不少专业人士说,农民画不受透视原理约束,画鱼塘,按传统西洋画技法,只能画出透视之下的边沿。但农民画却把底也翻上来。这一翻无形中暗合了西方现代画家的创新之处,所以引起国外人士的兴趣。农民画看似土气,其实包含着很多“前卫的东西”:一是童趣,农民画有着原始、淳朴的视角;二是装饰性强,这是当代美术的一个潮流;三是与城市人的“怀旧”情怀暗合,不少田野中出来的城市人可以在农民画的乡风乡情中找到根的感觉,就如图金山农民画作品1、2中哪朴实、真切的乡土风情一样。
金山农民画作品1
金山农民画作品2
二、幼儿对金山农民画的欣赏特点
(一)非常注意颜色。在美术作品选择中,幼儿很在乎画面的色彩,从他们喜欢的作品来看大多数作品的色彩非常鲜艳,所以我们在提供金山农民画美术作品时,要根据幼儿注意颜色这个欣赏的特点。如金山农民画作品3,因为色彩鲜艳,所以幼儿都很喜欢这幅画。同样的,在金山农民画作品4中人们收获中快乐的笑容和鲜明的颜色,把人们哪种快乐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快乐也同样感染观画的孩子,所以大多数孩子都很喜欢这幅作品,理由是颜色好看里面的蔬菜和漂亮人物很明朗。因此对于幼儿来说,色彩的美比形式的美及没有色彩的光和影更有吸引力。
金山农民画作品3
金山农民画作品4
(二)关注画面的局部特征。幼儿在感知一幅美术作品时,往往注意作品中所表现的局部特征,喜不喜欢一幅画,是因为喜欢或不喜欢画中的某些局部细节。例如:金山农民画作品5,喜欢这幅画是因为“里面那棵树像森林一样上面还有飞的鸟”,不喜欢这幅画是因为“在森林旁边那些人很不好,会把鸟吓跑的”。而喜欢金山农民画作品6仅仅是因为:穿蓝衣服的爷爷手里拿的“红色的烟斗,我家也有”,不喜欢是因为“那个女的没有眼睛,看不见东西”。在我们对幼儿的研究中,有一个6岁的小姑娘喜欢一幅骑士画是“因为他戴着一顶漂亮的帽子,有一头漂亮的卷发,还有那耳环和可爱的黑夹克”。从上述例子看出,幼儿已经感觉到单个对象的美与不美,这确实是孩子们对于绘画的典型态度,但未涉及引人注目的作品的整体感。这种特征“可能是由于幼儿视知觉的分析型特征决定的,即幼儿的视知觉往往只注意事物的局部,而不注意事物的整体”。
金山农民画作品5
金山农民画作品6
三、如何指导幼儿对绘画进行欣赏
在幼儿美术欣赏教学中,如果仅让孩子看看画,教师对作品作简单的介绍,是很难收到良好的欣赏效果的。如果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及欣赏的内容和具体的教学条件等,设计出一些生动活泼、丰富多样的、幼儿能直接参与的活动,让幼儿积极踊跃地投入欣赏,这对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达到欣赏目的是极为有益的。下面列举几种美术欣赏中的参与活动:
(一)随画表演:根据作品的内容进行模仿性的动作表演。如在欣赏金山农民画作品7时,先让幼儿表演“升国旗”的节目,特别要让孩子多做敬礼的动作,然后欣赏作品中升国旗时的形象动作、姿态和表情,让幼儿自己评论学得像不像,以加深幼儿对作品中人物的理解。
金山农民画作品7
(二)指出作品表现的气氛:给幼儿几幅作品,说出对每幅作品的感受,如感到热热闹闹的,还是冷冷清清的;是温暖的,还是凄凉的等。
(三)看画配乐:老师先准备几首幼儿熟悉的曲子,在孩子欣赏完作品后,再放曲子,让幼儿指出哪一首曲子与欣赏的作品是相关联的。
(四)分辨色彩:欣赏一幅或几幅作品,让孩子说出画面的倾向颜色,如红色、蓝色、灰色、绿色等,给人的感觉是暖的还是冷的等。
(五)主题形象联想:欣赏一幅美术作品,让孩子指出主题形象是什么,并启发幼儿回忆联想与画面主题形象有关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加深幼儿对主题形象的印象。
(六)拟编故事:根据欣赏作品的内容,创编故事,进行表述。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孩子,鼓励他们设想与内容相符的情节、角色,看谁讲得形象、生动、具体,从而拓宽幼儿的欣赏思路,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
金山农民画作品8
(七)即兴创作:教师通过对欣赏作品的分析讲解,唤起孩子欣赏的欲望,使他们心情舒畅,抒发各自的感想。教师因势利导,激发孩子的创作兴趣,让他们亲自动手画一画。如欣赏完金山农民画作品8后,以“我的家”为题让幼儿即兴作画,既满足幼儿动手的欲望,又发展幼儿的思维、创作能力,显然,其欣赏水平也随之提高。
四、结语
金山农民画突出表现了广大劳动人民对真、善、美的追求,农民的丰富生活情趣和生活内容,它对于幼儿的社会情感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有很大的教育价值,值得幼儿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好好挖掘和借鉴。
注释:
①李桓芳.关于建设金山农民画艺术知识率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吴彤章.金山农民画开拓者—吴彤章、张新英艺术伉俪.上海画报出版社,1998.
[2]杨景芝著.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
辛集农民画是我国河北省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之一。辛集农民画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文化内涵丰富,艺术影响深远。辛集农民画纯朴自然,内容广泛,不仅拥有绚丽的艺术色彩,还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尤其是近年来,辛集农民画在继承了传统创作手法的基础上,又融汇了现代绘画中的多种艺术元素。不断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大批农民画家的涌现,使辛集农民画艺术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由此可见,对辛集农民画的艺术特征及当代价值进行深入研究,在推动我国民族民间艺术长远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辛集农民画简介
辛集农民画最初的艺术灵感来源于农村火炕周围的绘画装饰。早在明清时期,人们便以戏曲、吉祥物等元素为主要描绘对象。在20世纪50年代,辛集农民画以壁画的形式开始广泛流传,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代表。改革开放以后,辛集农民画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以辛集现代民间绘画画院、王下村女农民画社、辛集市残疾人画社等,为代表的民间绘画组织异军突起,将辛集农民画艺术推向又一发展高峰。2006年,辛集农民画被列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得到了充分的认可。近年来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辛集农民画也走出了国门,在世界艺术殿堂上大放异彩,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受到国内外艺术家、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辛集农民画的艺术特征
1.地域特点强烈
辛集农民画来源于生活、传承于乡间,因此具有非常强烈的地域特点。绘画素材选择方面具有浓郁的河北农村乡土气息。不仅包含了河北农村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还包含了地方农民的衣食住行、五行八做等。形成醇厚、狙犷、稚拙、绚丽的地方、地域艺术特色。比如具有代表性的赵新娅的《春播》、胡双月的《杂技》、曹志华的《婚礼》等作品。栩栩如生的生活气息和热烈渲染的节日气氛,将冀中人民的淳朴乡情充分的体现出来,能够让我们在绘画艺术作品中感受到浓浓的地方特色,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和民谷研究价值。
2.绘画技法独特
辛集农民画的绘画技法虽然不是十分复杂,但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创作技法和表现规则。辛集农民画不仅构思奇巧,而且画风细腻纯朴,既抒发了作者生活的心声,又提升了人们的观赏兴趣。在色彩方面,辛集农民画采用了凝重而艳丽的运用方法,突出了作品的画面感和质感。创作构图方面通常会采用一些夸张、变形的手法,将农民画的质朴与自然特征发挥出来。另外,辛集农民画在造型方法方面,也着重于对主题形象的突出,通过对主题形象的联想,将其它元素构建起来,从而对画面进行合理的控制和丰富,使画面具有极高的整体性。比如在刘国英创作的《惊场》中,将主题形象“受惊的驴”突出的同时,也把控制驴的农民,以及旁边的“帮忙者”,这些人物紧张感刻画了出来,使画面更具整体效应。可以说辛集农民画无论是内容还是构图,都在追求一种饱满与完美的气势,同时也会结合内容恰当的运用一些夸张、简化的绘画技法,使作品的艺术内涵更加丰富。
3.取材广泛、形象丰富
我国民间艺术广博繁盛,尤其是民间美术吸收了各类民间艺术的丰厚养份,取材广泛、丰富多彩。辛集农民画也如其它民间绘画艺术一样,广泛吸取了河北各类民间艺术的精华,兼收并蓄,散发出强大的艺术魅力。辛集农民画能够将剪纸艺术融入到绘画当中,将剪纸中的影像造型和人物形态等,巧妙的融入到农民画的造型当中,为辛集农民画增添了深厚的艺术底蕴。辛集农民画还吸收了年画的艺术特点,将年画那种色彩鲜明、构图饱满的装饰性充分的表现出来,尤其是对一此故事传说的表现,具有鲜明的年画特征,比如刘国英的《后羿射日》、王小俊的《正月十二的传说》等。此外,辛集农民画,还吸收了刺绣、雕刻、吊挂等艺术元素,画面感强烈而灵动,提高了绘画的观赏性。
辛集农民画的当代价值
1.促进国内外的文化交流
近年来,辛集农民画作为我国现代民间绘画艺术的重要支柱,其知名度不断提升,先后在香港、法国、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瑞典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不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也促进了外国对我国传统的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多个国家的艺术家及专家慕名来到辛集进行参观和访问。辛集农民画已经成为我国与世界各国进行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工具。可以说,辛集农民画为我国民间艺术走向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
2.现代艺术经济价值的体现
辛集农民画作为一种相对传统的民间艺术,其艺术价值自不必多说。进入21世纪以后,在现代多元文化形式的影响下,辛集农民画正在进行着不断的突破与完善,其经济价值也逐步体现出来。近年来,辛集农民画正在尝试将传统优秀文化与现代审美意识融为一体,比如将绘画与壁挂、壁毯、编织等艺术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扩大了农民画的传播渠道,也促进了相关产业链的创新发展,进而引起国内社会各界的广泛注目。此外,辛集农民画还开始尝试在油画、陶器等领域开疆辟土,不仅体现出了农民画的艺术价值,也创造了一定的经济价值。不同程度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
辛集农民画具有朴实、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同时也带有强烈的地域感和时代感,其艺术生命力越来越旺盛,艺术影响力越来越广泛。与此同时,辛集农民画的经济价值也正在逐步显现出来。在今后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我们相信,勤劳智慧的辛集农民画家和艺术家们,必然会运用手中的画笔、开拓精神,将辛集农民画推向另一个艺术高峰,辛集农民画所带来的艺术魅力和影响力也会更加深远。
(第一、第三作者单位:河北传媒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科学发展观的要义在于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按实事求是的原则谋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全国上下迅速掀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际,如何真正领会中央精神,贯彻上级决策,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全部工作的始终﹖结合我县实际,笔者认为要建设新村庄不搞形象工程,发展新产业不强求一律,培育新农民不敷衍了事。
建设新村庄不搞形象工程。形象工程是科学发展观的大敌。历年的建设进程中,各地各部门不同程度地出现过这样那样的形象工程,浪费了资源,消耗了民力,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生产力,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建设新村庄更应遵照科学发展的原则,把工作重点放在整治村庄环境,完善配套设施,节约使用资源,改善公共服务,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上,放在群众意见最集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要把新村建设和扶贫开发结合起来,整体推进,特别要重视解决贫困边远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能搞一刀切,不能强求一律搞“样板工程”。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当地财力和群众的承受能力,不盲目攀比,不下达指标,不搞层层验收和达标升级,不搞不切实际的大拆大建,更不能加重农民负担,增加乡村负债搞形象工程,装扮门面。否则我们的工作就与中央的精神相去甚远,就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背道而驰。
发展新产业不强求一律。建设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而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是最有效的途径。近年来,各地都在农业产业化上做文章,但如果产业趋同,产业没特色,最终都会导致产业的失败。因而我们要在发展新产业的指导思想上‘‘存异”而不能“求同”,要立足本地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气候特点等实际发展产业,突出比较优势。对我县而言,还是要突出果畜两大产业,在果畜两大产业做大、做优、做强上下工夫,不跟风、不起哄,不模仿他人,不照搬模式,实实在在抓好已有产业。另外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实现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力争使产品具有特色,发挥支撑作用。这样农民就会增收,农村就会富裕,农村就会发展,科学发展观就能得到落实,新农村建设就会不断推进。
培育新农民不敷衍了事。同志曾强调: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中国的全面小康。农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主要、最活跃的力量,必须切实重视对农民的培育。多年来,我们搞过不少针对农民群众的教育活动,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民的要求更高,我们要切实改变一些培育农民搞形式、走过场的做法。在新农村建设中,落实政策规定,革除体制弊端,以培养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为目标,切切实实做一些帮助农民、教育农民、扶持农民的工作。在工作中,一方面要进村入户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另一方面,要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劳动技能培训,丰富培训内容,拓展培训渠道,改进培训方式,真正使培训内容切合实际,培训方式易于接受,培训效果日益增强。努力使经济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促进农村社会良性互动,科学发展。
【关键词】农民工犯罪问题 社会标签 解决途径
自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寻找新的就业门路,形成了大规模的“民工潮”。“民工潮”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缓解了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而且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但同时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犯罪也呈现出一个逐年上升的趋势。据公安机关统计显示,在城市的刑事犯罪中,外来人口占60%以上,其中大部分人是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民工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农民工犯罪问题进行了探索。有的从社会宏观制度方面、农民工的心理方面进行分析,有的从相对剥夺感角度、文化冲突的视角或社会角色的角度等各方面来研究。这些研究为我们正确认识农民工问题提供了不同的角度,有助于社会对农民工犯罪问题的解决。本文将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从社会标签理论角度来解读农民工犯罪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应对策,希望能够为农民工犯罪问题寻找一些解决对策。
一、社会标签理论关于农民工犯罪问题的解释
“标签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兴起的重要社会学理论之一,它对现代犯罪学领域的研究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标签理论的理论基础是互动论,其基本观点是:在人们变成越轨者并持续作为越轨者的过程中,给人们贴上越轨者的标签是一个关键因素。具体来说,个体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往往易被社会贴上某种“标签”,一旦个体被帖上“标签”,社会其他成员在以后的交往中就会用一种固定的模式去看待个体的一切行为,而个体也有意无意地接受了这一标签,形成了一种新的自我概念,并开始依照此标签的行为模式来行动。当个体被贴上“越轨”的标签时,也容易受此标签影响从而从事越轨行为。从标签理论来看,不良的社会标签是个体产生犯罪行为的原因之一。农民工犯罪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各界对农民工的各种不良的标签所致。
从我国农民工现状来看,农民工犯罪固然有制度、经济、文化、心理等各方面的原因,但社会上对农民工的不良标签效应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我国农民工在城市中处于社会的底层,多从事收入低廉的体力劳动,社会评价较低,被社会各界视为低等人和易犯罪的群体,得到的多是各种负面评价及不公正的待遇。在这种负面的社会标签效应下,加之城市生活巨大的生存压力,很容易使农民工受这些不良标签的影响,自认为自己低人一等,按照这种不良标签的行为模式来行事,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不良标签的具体表现
1.社会对农民工的标签:“高犯罪群体”
在社会各界看来,农民工是公认的高犯罪群体。根据当前农民工犯罪的统计数据来看,情况似乎如此。如广州市的调查表明,流动人口作案被抓获的占全部抓获的犯罪嫌疑人的比重近年来不断增加,由1995年的70%左右到2001年的80%左右,而流动人口中绝大部分是农村进入城市的务工人员,在其他大城市情况也大体类似。但是如果深入分析,就会发现仅仅根据这些现象就给农民工群体贴上“高犯罪群体”的标签是有欠妥当。具体原因如下:
(1)农民工更易被列为“犯罪嫌疑人”,其犯罪逃逸可能性较小。当城市里发生犯罪事件时,公安机关及城市居民更容易把农民工列为“犯罪嫌疑人”,对农民工进行相关调查,而不容易怀疑城市居民或白领等社会阶层。因而农民工犯罪行为受法律制裁的可能性更大。另外,农民工在不太熟悉的城市环境里犯罪,由于缺乏强大的亲友网络,其被抓获的可能性要比城市常住人口大很多。
(2)农民工犯罪手段一般较为拙劣。农民工的文化素质较低,一般很少能够采取高科技手段来犯罪,其犯罪多为盗窃、抢劫等侵财型犯罪,犯罪一般具有随机性,较少经过精密的谋划。另外还有部分犯罪是属于自救式,即为维护自身权益而犯罪,如春节前为讨要工资而非法拘禁包工头的行为。因而比起其他犯罪来说,农民工犯罪案件被侦破的可能性更大。
(3)农民工群体的人员特点。城市农民工是一个以年轻人为主的群体,30岁以下的农民工占51.14%,40岁以下的农民工占70.17%,70-80%为男性,半数以上是从事劳务,多为初中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国际上研究表明,这种文化年龄段的群体占犯罪量的80%,他们的犯罪率可能比其他群体高一倍以上。因而农民工犯罪率较高并不是由于农民工的身份,而是由于其文化年龄段的群体特点决定的。在城市居民中这类群体的犯罪率也相对较高。
由此可见,虽然目前农民工犯罪问题较为严重,并不能说明农民工更具有犯罪倾向。但社会给农民工贴上“高犯罪群体”的标签,将他们视为犯罪嫌疑人,并对农民工时刻保持警惕,很容易使农民工接受这种标签效应,认为自己品格较为低劣,当他们无法凭借自身勤奋在城市中生存时,就很容易采取犯罪手段来获取财物。
2.社会媒体的污名化
当前对农民工不良标签的一个重要来源是社会媒体。在社会媒体的报道中,农民工多以负面形象出现的,即使是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报道,农民工也是以弱者或愚昧的形象出现的,这些对农民工形象产生了污名化的作用。根据对《扬子晚报》的研究发现,2001年该报中城市农民工正面角色只占10%,而负面角色占66.7%。2003年下半年该报农民工的形象仍然比较差,尽管负面角色下降至45.5%。我们经常会看到关于农民工赌博、、、抢劫、讹诈、偷窥、械斗、口吐秽言、手脚不净等等负面报道充斥于大大小小的媒体,如2003年各媒体关于“馋嘴民工偷吃天价葡萄”的报道。于是在一些城市人眼中只看到农民工愚昧、脏乱、素质低劣、有犯罪倾向等方面,而忽视了农民工身上的诚信知报、笃实宽厚等传统美德。正是由于社会媒体的这些负面报道,使农民工被贴上了各种不良标签,农民工几乎成为“变态”、“愚昧”、“犯罪”的代言词。在这样文化氛围中生存的农民工很容易在其心灵上打下耻辱的烙印,产生“自我降格”的心理,进而顺应社会对自身的评价,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3.城市居民的歧视
虽然农民工的出现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给城市居民带来了各种便利,但由于城乡之间的文化壁垒使得城市人从心里上歧视农民工。在社会多数负面报道的影响下,城市居民大多数人讨厌农民工,嫌他们脏乱、粗鲁、不守城市的规则且手脚不干净,在与农民工交往时多抱以警戒的态度,带有色眼镜来看待农民工,认为他们是社区不安定的因素。城市居民的这种白眼扭曲了农民工本来谦卑平和的心态,取而代之的是对城市人的仇视,使他们很容易接受城市人给他们的这种“越轨者”标签,从而产生对城市人报复的心理,走上犯罪之路。
三、解决农民工犯罪问题的途径
从社会标签理论来看,农民工犯罪原因之一在于社会各界对其不良的标签。因而我们在探讨农民工犯罪问题解决途径时,应该重视社会不良标签的效用。在解决农民工犯罪问题时除在制度上、经济上、法律上采取相应措施外,还应该从消除农民工不良的社会标签入手,具体为以下几方面:
1.破除城乡二元化的社会结构,改革农业和非农业的户籍管理制度,使农民和城市居民一样在城市中享受平等的就业、工酬、教育、社会保险、住房待遇等,不再有农民工与城市居民这种身份的不平等,使“农民工”称呼成为历史名词。
2.各级政府和大众媒体注重农民工正面形象的塑造。各级政府和大众媒体在关注农民工权益保护的同时,应该多宣传和报道农民工的正面形象,着重报道农民工的纯朴善良、诚信、笃实宽厚等传统美德,关注农民工在城市中勤劳创业,树立一些创业成功者的形象,改变农民工不良的社会形象与媒体形象,从而提高农民工的自尊自信,增强他们在城市中生活的信心。
3.创造城乡平等的社会意识氛围。可在各社区及大众媒体上宣传城乡平等的社会意识,使城乡平等意识深入城市居民心中,改变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歧视心理。
4.加强对农民工自我意识的教育。注重开展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周沃欢.流动人口犯罪嫌疑人社会心理学的实证分析[R].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 2002,8.
[2]《广州市流动人口犯罪研究》课题组.广州市流动人口犯罪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16.
[3]李强.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分层结构[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126.
自2007年12月家电下乡开展以来,澳柯玛一直是其中的成功参与者。2009年前两个月,澳柯玛实现了65%的大幅销售增长,尤其是2月份,其同比增长更是翻了一番。取得上述成绩的背后有多重因素,其中即包括澳柯玛在营销传播中和农民唠“实嗑”,“不忽悠”。
“家电下乡就是为农村提供高品质的生活享受,产品有没有特点,适不适合农村市场,是否能为农村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是其中的关键、核心,更是做好下乡营销传播的基础所在”,青岛澳柯玛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薛强在接受《广告主》杂志采访时表示。据了解,农村一直是澳柯玛的战略市场,在 2006年10月,澳柯玛就确立了以区域制重点发展三四级市场,打透山东,重点发展东北、华北、西北,积极开拓南方市场的发展策略,到目前为止,澳柯玛在广大农村已建设完成近万家零售终端。在如此战略指导下的之于农村市场的深入研究,让澳柯玛对农民的消费需求特点有了清晰把握,研制出了节能、大容量、宽电压、防鼠患等有针对性设计的系列下乡产品。而正是基于上述销售网络及产品的优势基础,澳柯玛也就获得了推出“媒体广告高空拉动、终端推广地面推进”的立体化传播策略的底气。“营销传播的关键是能否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根据农村市场的媒介传播环境特点,电视广告、墙体广告、集市宣传最有效,澳柯玛在农村市场的营销传播主要围绕上述三个方面展开”,薛强说。
在家电下乡营销中,澳柯玛通过央视广告投放进行高空拉动,同时以覆盖农村市场的近万家零售终端作为传播平台,通过制作条幅、单页、易拉宝、商场海报、“家电下乡”指定补贴产品标识贴,开展终端形象建设、墙体广告投放、农村集市促销活动等,将澳柯玛品牌、产品推进至农村消费者的生活。另外,为了加强消费引导,让农村消费者了解补贴政策和相关销售信息,澳柯玛还编印了宣传手册、“明白纸”、“家电下乡”财政兑付网点名单等,在农村逐户发放。另外,为了让农村消费者了解到自身的消费权益,放心消费,澳柯玛在产品销售过程中还会对其进行国家三包服务规定、产品保修卡使用等讲解,另外,“开通24小时免费服务热线”、保证24小时内上门服务、承诺5日内解决产品故障问题。
关键词:农业 科教电视片 创作
引领农民兄弟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需要正确的舆论进行引导,广大受众群体欢迎电视媒介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在这方面,涉农电视工作者应当承担起这一光荣的职责。那么,怎样才能把农业科教电视片做得更生动、更形象、更精彩呢,笔者认为应从三个方面予以把握。
1.凸现对象性节目的特点
农业科教电视片属于对象性节目,主要面向农村受众播出,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第一, 农业科教片的服务对象是农民群众,他们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文化水平较低,接受能力较差,因而制作的节目从形式到内容诸多方面都要根据这一现实,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第二, 农民观众有自己的欣赏习惯,有独特的视觉。他们相信“百闻不如一见”,所以要求农业科教电视节目一定要细化实在。对此,拍摄的每一个镜头都应把需要让农民兄弟了解掌握的技术环节、要领、动作一一展现出来,引导受众“身临其境”,这样方可受到观众的欢迎。
第三, 农民对所从事的生产,特别一些常识性的东西非常熟悉,如果采制的科教电视节目一旦讲外行话,必然会闹出笑话,让受众“倒胃口”。因此,从业人员一定要准确地阐述需要表达的专业知识。
第四, 农民群众有自己所熟悉的语言方式,科教电视节目必须根据这一实际,写出的脚本、拍出的画面都要按照他们的要求来表现。尤其是语言表达,一定要口语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2.让农民兄弟看得懂
农业电视科教片的出发 点是普及推广农业新科技,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尽快步入小康社会。要达到这一目的,制作的每一部片子都必须让农民朋友看得懂,让受众在潜移默化中轻松自然地学到应掌握的科技知识和致富本领。
要把科教片做得又精又活,需要从业人员进行积极地探索,付出辛勤地劳动。首先,策划好科教片的组织结构。常言说好:好结构都是策划出来的。从事农业科教节目的人员要集思广益,发挥集体的智慧统筹协作,做好谋划。做每一部片子都应遵循新闻规律。从科教片的结构来说,最常用的办法是在开头提出问题,吊起观众的胃口,然后靠一幕幕有吸引力的情节和活化的新技术刺激受众。对于一些技术性强、知识性较强的技术,要通过现场示范的表现形式,加以字幕提示的办法来增强收视效果,以提高观众的记忆,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招远电视台制作的农业科教片《淡水观赏鱼的集约养殖》,从建养殖池到成鱼繁殖,该用数字显示的在画面上叠加字幕,该让技术人员现场示范的,让科技人员逐项讲解,既直观又易懂。播出后,农民兄弟反响很好。
其次,靠科教电视作品自身特有的表现手段打动观众。电视是声与画有机结合的新闻媒体,二者互为依托,互为补充,从某种程度上讲,画面的表现力是文字难以替代的。节目要靠画面说话,尤其要靠生动的画面来传递给观众强烈的视觉信息,创作人员一定要保证画面到位,要调动各种手段,挖掘可视形象,使画面富有美感。还要善于利用各种影视手段拍摄出具有叙事功能、表现功能和审美价值的画面,以增强农业科技的节目感染力。在采制农业电视科技片的过程中,有时候可能遇到一些难以用语言或者现场画面表达的知识和技术,这时候,为了让既难懂又枯燥的东西活化起来,可以采用特殊的摄影手段,像放大、显微等等,这样可以使原来一些无法表现的东西清晰明白的得以显现。
此外,还可以借用动漫效果来提高电视片的趣味性和可视性。不少的技术操作,生命现象是记者难以用摄像机镜头直接表达的。这时,如果采用动画手段来帮忙,完全可以借助生动具体的动画,把不可视的技术操作、难以观看到的技术环节用栩栩如生的动漫表现出来,让观众一目了然,迅速掌握。近两年,地处山区的招远市为了充分利用风能,解决山区农民扬水上山的难题,大力推广了风力扬水技术。这一新技术既节约能源,又很方便,属环保型、节约型新技术,但需要建蓄水池,安装风力机的抽水机。为了让农民学会弄懂,招远电视台专门制作了一部题为《风力扬水新技术》科技片。拍摄过程中,象挖蓄水池,铺管道一些能够让人看明白的东西则用摄像机很直观地拍了下来,但对于风力机、抽水机的安装以及两机的连接等技术性较高的、又难用语言表达的部分,采用了动漫手段,借用动画方式把那些难以说明白的技术环节浅显直白地表达了出来。生动形象的画面,既让观众满足了视觉需要,又让他们在愉悦中学到了许多的科学知识。
还有一点说明的是,科教电视片的解说词写作,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作者一定要用“生活化的语言”,尽量避免书面语言和呆板的语言,力求让节目更通俗易懂,生动明了。只有这样,服务对象才会认可。
3.科教电视片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
农业电视科教片与风光片、形象片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介绍科技知识上和表达的内容上必须真实准确,来不得半点的马虎,更不用说主观臆造了。这就是要求作品一方面遵从影视的画面逻辑关系,视觉特征和美学要求,同时又不违背科学的严谨性,完全符合科学知识所特有的概念和逻辑。
一、马官屯泥塑的种类
马官屯泥塑的种类有很多,有泥哨、泥娃娃、不倒翁等等,主要用来把玩和陈设,按功能分为两种:玩具类和陈列类。下面我主要把马官屯泥塑的第五代传人李延平师傅以及老艺人郑克芳、郑克仁目前还在做的泥塑进行了分类。
(一)玩具类
1.响系列
响系列即泥哨,在那个儿童玩具匮乏、单调的年代,马官屯的泥哨是聊城及周边一些地方孩子们手里最常见的玩具。泥哨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烧制的,这类泥哨不上颜色,主要是模制,形态各异,李延平师傅的工作室里有1000多个种类的模具。还有一种是不烧制的,这类泥哨基本上都是直接捏制的,哨上有各种颜色和花纹,声音特别洪亮,种类也很多。
2.活头娃娃系列
活头娃娃是马官屯泥塑的一大特色,活头娃娃的头部与身子是用弹簧连接的,这一系列的造型主要有中国古典人物、飞禽走兽等形象。活头泥娃娃的头是可以自由摇动的,只要轻轻地拨动它们,这些泥娃娃就摇头不止,别有一番情趣。
3.不倒翁系列
不倒翁系列的泥人一般较大,因为底端是泥做的,上面是用纸浆做的,所以会产生不倒翁的效果。不倒翁主要以胖娃娃造型为主,憨厚可爱。
(二)陈列类
陈设类的泥娃娃主要是农民系列,农民系列是李延平师傅的一大创新,这一种类的泥人都是烧制的,它们的身子和头都是分开制作的,可以适合各种搭配。泥人的造型很有特色:厚嘴唇、前额突出、下身厚重,泥人的结构严谨、动态各异,他们有的在劳作,有的在休息,有的在玩耍。这些造型都是是李师傅根据自己生活中的经历、耳闻目睹创造出来的,泥人神态各异,面部表情被李师傅刻画得惟妙惟肖,让人们百看不厌,仿佛看到了真实的农民。
二、源于生活、适度夸张的造型特色
工艺品的造型形象是民间艺人自我思想、情感及审美等心理活动的折射,它倾注着民间艺人们对美的理解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感悟。马官屯泥塑的创作建立在真实存在的基础上,造型并没有过多的神秘色彩,讲究形象生动。造型大多来源于与劳动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响系列中常见的有金蝉、麻雀、燕子等飞禽,鹅、公鸡等家禽,鱼、青蛙、猪等动物;农民系列主要是以农民劳作、休息、玩耍为原型,摇头娃娃系列中常见的是劳动人民喜爱的历史典故,不倒翁系列主要是胖娃娃造型。
马官屯泥塑具有写实性和夸张性的特点,它把现实物象经过思维活动的加工变形后真实地再现在人们面前,但它没有把所见到的事物进行过度写意、抽象,而是在写实的基础上有适度的夸张。如郑克仁老艺人的泥哨的造型十分注重真实性,在创作上偏重于对现实的模仿。郑克芳老艺人捏制的鸡、鱼、青蛙等造型都是对照真物进行如实摹写,泥塑的造型整体呈现了一种自然、质朴的艺术韵味。
李延平师傅家制作的农民系列造型具有夸张性特点,这与泥人张彩塑的写实性有些不同,泥人张的泥人基本上是按照真人的比例转化而来,而马官屯泥塑在泥人的一些特征上有了一定的夸张。夸张的泥塑作品与中规中矩的作品形象比起来,更能表现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也更能引起观看者在某种感情上的共鸣。李延平师傅自己最喜欢的作品《看戏》(图4),描写的是爷爷和自己的孙子看戏的场景,爷爷是农民,他将爷爷的嘴唇、牙齿、手、耳朵等都进行了一定的夸张,更加突出的表现了农民经过长期劳作后身体特征的变化。当然,这种夸张性是在结构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的,带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在里面。这和制作工艺是分不开的,泥塑的头、身子、脚和手都是分开制作的,这就可以自由地把一些特征适度夸张,达到理想效果。
三、亮丽鲜活、敢于尝试的色彩特色
马官屯泥塑色彩亮丽,直接用红、黄、绿等原色较多,整个作品显得明快、喜庆。除了原色,马官屯的糊彩和蛋清彩很有特色。
糊彩是用一斤粉二两胶搅拌加温后混入各种颜色制成,粉即白胶泥,胶是用骨头、牛皮等熬成的胶。糊彩的使用不仅弥补了泥塑易断裂的缺点,而且使泥塑显得更加饱满、鲜活。
蛋清彩顾名思义,用鸡蛋清与粉末状颜色混合而成,它的颜色非常透亮,常用的有红、黄、蓝三种颜色和鸡蛋清混合,当两种颜色重叠到一起还会产生不同的颜色,上彩时艺人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使得每个作品有有个性,也增加了颜色的多样性,蛋清彩的泥塑作品也非常的通透亮丽,晾干后泥塑上会出现含蓄的光泽而且不易脱落。
四、取材自然、主观创作的纹饰特色
关键词:新发展;黑龙江农业;网络营销;黑木耳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对各种农产品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现在,购买农产品不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为了变得更好,吃得更好,这关乎人们的幸福感。全球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了网络营销,其成为新型营销的核心要素,这种新方式是高速发展的,并且这些问题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农民致富,电子商务农产品的出现代表了农产品新的潜力和生命力,也代表了农产品市场化的新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因此需要对农产品网络营销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一、黑龙江省农产品行业现状分析
黑龙江省是我国农业大省,地处东北平原,对于机械化和大面积种植有着天然的优势。据统计,宜农土壤占全省土壤面积的40%以上,黑土、黑钙土、草甸土面积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67.6%,是世界上有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同时,又因为肥沃的黑土地,黑龙江省产出的农作物产品不仅产量高,而且质量好,被广大消费者熟知和信赖。因此,作为全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在农产品品质方面,黑龙江省有着独特的优势。黑龙江绿色农产品素来以质优、绿色、放心、安全而闻名全国,近些年来,黑龙江重点扶持发展“绿”等老字号绿色农产品,不断完善全国首个省级质优绿色食品安全质量标准评估体制,而且已经发展出一个较为完善的食品可持续回顾质量追踪系统,提炼出“龙江绿”并且通过筛选制定出近70项食品衡量标准体系指标来加以规范和进行保障,力求使每个品种和各项质量指标能够同时满足用户期望和市场需要,不仅要发展健康绿色农产品,还要牢记带动农民增收的使命。此外,黑龙江省近年来在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建设方面成果颇丰,已有十余个品牌价值超过亿元,有5个产品达百亿元,品牌价值总额更是可观。尽管有优质产品,但从黑龙江省各层级目标市场以及省外消费和流通的生鲜农产品来看,线上销售占比不高,近九成农产品是通过批发市场分销出去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对于农产品分销售卖、增厚农民钱包、满足城镇居民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网络营销新模式仅是通过各网络平台以超市为媒介配送到买家手中,还有一些零散个人卖家通过电商平台售卖农产品,并且黑龙江省物流保障体系基础设施薄弱,配套设施尚不完善,到目前为止,黑龙江省大多数物流企业仍处于初级阶段,与现代物流的标准化、信息化、机械化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二、黑龙江省农产品网络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一)黑龙江省农产品缺少深加工产品
农产品消费市场其实是一个天生高度同质化的市场,越是基础性的食品,同质化越是严重。对于初级农产品进行售卖必然导致缺乏竞争力,致使投入与收入不协调。黑龙江省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做惯了传统市场,转到网络营销没有看到市场需要的产品特点,不具备深加工产品观念,导致在网络平台售卖的都是初级农产品,与其他精加工的商品比起来十分缺乏竞争力,黑龙江省需要把农产品精加工提上日程。
(二)黑龙江农产品品牌形象缺乏个性化和品质化
黑龙江省一些相对边远地区的农产品品牌优势农业资源还未完全得到有效整合,品质好的农业优势品牌资源由于没能很好地有效整合转化而不能成为好的农业生产品牌优势。农业农村部“百乡万户”调查普遍反映,农民不论是进行种植还是以水产养殖的方式去提高收入,收入都不是很稳定。其根本原因在于消费者对于这些产品的不信任,以及高替代性。所以黑龙江省急需把农产品品牌建设起来,完善品牌形象,打造个性化和品质化。
(三)缺少专业人士的参与
网络营销工作是企业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进行企业营销管理活动的一个过程。企业要切实保证企业信息化营销体系的有效性和运转,开展网络营销工作需要企业有自己的营销技术和经营管理专业人才。而黑龙江省的农产品网络营销运营的主体人都是专注于生产的农民,既缺乏专业信息知识也缺乏管理的精力,即使学习,也难以短时间内吸收和运用,并且网络营销知识更新快,对于专注生产的农民来说很难把握。
三、黑龙江省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策略及建议
(一)农产品精细化通过精细化加工技术带动特色农产品优化开发在国际上已经有很多年的成功经验。比如说美国,单就玉米这一种特色农作物就已经精深加工研制成3500多种特色农产品,日本仅老年保健食品的消费市场销售规模就已经超过了千亿元。而且针对农产品精细化加工已经不仅是好吃的和好喝的,日化也是不错的新方向,如日本石泽研究所备受好评的大米面膜,还未正式发售,就凭借着天然、温和的特点得到了广泛关注,上市后大米面膜成功获得了日本COSME国际美容大奖鉴赏中的面膜产品类第一名。农产品的精细化生产加工业要跟一些国家相关科研单位企业进行长期密切合作,研发设计并生产出各类新的加工产品,把各种新的产品可能性充分呈现并展示传达出来,再和各种国际化的市场需求进行紧密结合,打造黑龙江省品牌化和多元化的高端农产品。
(二)明确定位,打造差异
随着产能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网民面对众多高重复性的农产品进行选购的行为,随机的概率很大,进行网络营销的第一步,就是要明确定位,针对定位群体,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情况下,打造差异点、记忆点,向广大潜在客户充分展示出自己的产品及品牌形象。以东宁木耳为例,了解自身的特点:东宁黑木耳,形如弦月、色如玄墨、品尝起来层次丰富,对人体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质检报告体现出东宁黑木耳粗纤维含有量和氨基酸含量比同类产品更高,同时还具有温养皮肤、清血脂的奇特功用。1.改变种养手段和品种筛选,在产品上制造差别特色品种有的会带有与众不同的外在差异,形成独特形态,这是这类地域特色产品备受消费者喜爱的原因之一。人们总是对独特的事物有天然的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就像人们一提到东宁木耳就想到形如月、色如墨。这一连锁反应,就是提升产品竞争力的潜在关键。2.外在形象品质化、差异化农产品市场的重复性是避无可避的,也就是说我们必须直面“高度相似”问题。产品本身的特殊性不足,就要调换角度深入挖掘差异性,力争在其他方面如产品和品牌价值传递上挖掘出不同的内容。如东宁具有“中国黑木耳第一县”的美誉,而且东宁被长白山与完达山余脉三面环绕一面向海,林水资源丰富,是世界上公认的优质黑木耳主产基地,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性。让产品和品牌在表面特点上做出变化就能够在众多类似的产品中取得先一步的进展,将表面特点差别化和深入价值具体体现,即内在品质外在化,总而言之对于表面特点个性化凸显、差异化定位,品牌和产品特征的突出都是重点,这些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第一,建立品牌识别符号;第二,选准品牌代言人,做正确的广告;第三,用好的包装彰显价值和差异;第四,用差别来促进新型产业体系的发展,通过终端美化打造差异记忆点。
(三)加强对网络口碑营销的运用
在数字时代,通过口碑传播进行品牌促销是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并在科学和先进技术发展的今天也起到积极作用。口碑传播非常考验技术和技能,也能够测试企业的科技能力和理解用户的调研力。它能有效地将一条信息传达给世界,使人们信任。所以必须关注用户需求从而进行营销。口碑营销对农产品网络营销的道路也是很重要的。产品安全、卫生、质量是否可靠,取决于外观的新鲜度和口感的感知。人们往往很难从他人推荐中脱离出来,因此要加强网络口碑营销。
(四)完善销售渠道,加入直播队伍
农产品的比较,一个是产品,另一个是渠道。产品是名片,而渠道是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30多年来的中国的营销过程就是渠道变迁的历史。无论农产品如何改变渠道模式,农业营销渠道都是生命线,目前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主要集中在农产品市场与大中小型超市的运输互通模式上。而提到网络营销,一般想到的都是淘宝、拼多多两个电商平台,以东宁黑木耳为例,东宁黑木耳网络销售渠道并不单一,淘宝、拼多多、抖音直播等多个平台都有它的身影,网络销售量近两千吨。随着网络直播的发展,不少网络商家纷纷加入直播的队伍。而直播原本就是一种经过后期合成的地方广播电视台在节目、播出同时也在进行的一种播出呈现方式。随着短视频时代的开启,网红主播能与观众进行实时交谈,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达到增长粉丝的效果。头部主播的发展,带动了粉丝观看直播的热情,从而粉丝转变成消费者,消费者通过直播可以直观地感受商品的价值,产生购买的欲望。网络直播这种营销方式入行门槛低,与传统线下门店的模式相比,投资更少,风险更低。消费者只需要注册并登录,就可以观看网络直播,带货的设备也比较简单,只需拥有一台手机,移动端下载App就可以完成线上交易。这一过程相较于其他模式几乎可称为“零成本交易”。此外,在互联网时代,抢占的是消费者的屏幕时间,短视频平台做到了这一点,网络直播这种营销模式基于平台扩大了服务范围,通过简易化、娱乐化的方式将产品通过网络平台推销给消费者,从而大范围地成交。《2020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指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4亿,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9.01亿。其中短视频平台用户规模为8.18亿,接近整体网民的90%。实体店销售只是针对当地的消费者,甚至更多的是针对某个社区的消费者。但网络直播带货面对的是短视频平台上所有的用户。在2020年疫情期间,大家出行的概率大大降低,通过网络平台购物的概率大大增加。2020年,抖音和快手均拥有约4亿的用户。由此可见,网络直播这种营销模式可以将商品分享给更多的观众,扩大了商品的市场。
(五)丰富品牌形象
品牌形象是消费者对一个企业或一个产品区别认知的关键,其在网络营销过程中对企业或产品的重要性不必多说,所以要重视品牌形象的打造。品牌中有一类是公共品牌,公共品牌有很多优点:政府主导,依托资源禀赋,标准化生产、优质优价、有产品追溯和质量监管体系,黑龙江省有很多区域公共品牌,所以在其他品牌形象打造的过程中也要重视这些公共品牌形象,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市场行业研究、产品研究、消费者研究,提出品牌策略、视觉解决方案打造独特的市场定位,大力发展完善品牌形象,打造知名度和市场独特地位。树立品牌形象首先必须把住产品关,从质量和服务出发,质量是地基石,所有优势品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质量这块地基石过硬,在质量方面,企业必须始终领先于市场需求,领先于消费者需求。长期以来,农产品终端以商超、菜市场、水果店、地摊等为主,形象普遍脏乱差,产品包装和保养也十分粗糙。不仅使产品饱受诟病,还严重降低了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打造品牌个性化的本质上的差异,提升品牌调性,提升品牌意识,是品牌发展的必要道路,是塑造品牌形象不可或缺的阶段,是品牌辨析的重要要素。因此不仅要进行细致的调研研究,还要协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形成完整的品牌差异化体系,达到最佳的品牌辨析效果。品牌的个性化包装要敢于引进创新理念,建立完整的视觉品牌Vi识别系统,使品牌形象提升并形成良好的品牌声誉。在网络时代,我们要重视受众群体,品牌形象最终要树立在大众的心中。大众对品牌的信任和忠诚取决于大众对品牌的印象,因此所有的品牌形象塑造工作都应该包括宣传和广告,以受众为中心,以受众为核心,重视受众的反应,使品牌与消费者形成友谊,建立持续性良好关系。企业也应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以此来让消费者改变对企业的认识。品牌的形成过程较长,涉及企业内外的人、物等多个方面,是一个三维、多层次、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一个完整的品牌需要一个精密细致的完善过程。
(六)加快培养人才的脚步
专业的事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网络营销之路在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农村走上电商快速产业布局、高速经济增长的道路的同时,人才的培养缺口也在不断增大,并已对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产生了日益明显的桎梏作用,所以,要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至关重要,这代表农民要更新思想,不能再只关注土地,也要转变思想学习电子商务知识,“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成为现在解决人才难题的突破口,相关政府也要提供帮助,需要在人才培养方面投入更大精力。不能仅局限于在高校培养人才,更要深入一线,帮助农民转变思想,培养其网络营销意识,完善农民获取专业知识和专业人士的沟通渠道,推进农业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加大力度对农村地区企业进行农村电商营销专业化网络人才素养培训,尽快弥补人才短板,培养一批农产品网络营销专业人才,这是电商时代快速发展的必然,也是加快发展现代农村地区电商的关键。
四、结论
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影响下,电子商务的出现虽然使我国传统农业销售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且农业走上网络营销之路势在必行,但是目前电子农业商务的快速发展所需时间较短,日新月异,并且如果互联网和目前具有庞大体系的中国农业相结合,也会出现很多新营销思路、新营销玩法,也将有大量互联网以及其他行业的企业跨界而来。与此同时,在政府的支持下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新农人”走上网络营销之路,为黑龙江省的农业创新和创业打开新的篇章。所以农产品的网络营销要在了解和把握的情况下进行,才能准确进入市场,取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张文娟.科技撑起一片天力促乡村百姓富生态美[J].中国农村科技,2018(10):32-35.
[2]牡丹江新闻网.东宁黑木耳品牌价值蝉联全国第一[EB/OL].(2021-05-17)[2022-01-12].
[3]刘春延.富硒黑木耳硒多糖提取、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7.
[4]刘晓宇,杨柳.黑龙江省对俄罗斯农产品贸易研究[J].商场现代化,2020(7):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