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区别

生物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区别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生物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区别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物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区别范文第1篇

本文就找出那么几对看似是孪生的专业,让大家来辨别一下。

生物技术 vs 生物工程

这两个专业都属于生命科学学院,差别在于“技术”和“工程”,从字面上,基本无法很清晰地分析出区别。它们在学习的前两年的基础课程有很多重叠的部分,但是进入专业课的学习后,就开始走上不同的道路。

最大的区别在于,生物技术是理科,而生物工程是工科。前者偏理论,后者注应用。

生物技术学习的是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系统的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学习的内容偏于理论,从微生物到细胞到分子到基因,一切都是为了向更高端的生命科学发展而努力,所以很多学生都会考研或是在研究机构做研究工作。

而生物工程相比生物技术来说,诞生的时间要晚一点。它是以生物科学为基础,应社会之需要而兴起的,所以更注重应用。简单来说,就是对生物进行创造和设计,在分子、细胞、组织和个体这些不同的层面上,对生命有机体进行新的改造,比如利用固定化菌体或固定化酶来大规模生产果糖浆来代替蔗糖。生物工程需要学习不少药学相关的课程,很多学生毕业后都进入了生物医药这样的高新技术产业做工艺和装备的研究、开发和设计工作。或者是进入政府的工商税务、海关、药检等部门从事监管工作。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vs 材料科学与工程

想必大家已经发现这两个专业最大的差别了:“高分子”和“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是材料中种类非常丰富的一个大类,橡胶和塑料都属于高分子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材料”里并不包括有机高分子材料,它研究的是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如陶瓷、水泥、混凝土材料)。

虽然都是材料,不过最大的区别在于,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化学的关系紧密,而材料科学与工程和物理相伴。这一点看看它们的课程设置就明白了。前者要学习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基本涵盖了所有基础化学课程。后者则要学固体物理、量子力学和材料物理等课程。在学习的内容上,它们就很不一样。

就业方面,高分子更注重新型材料的运用和研发,反而是一些和化学沾边的公司更需要这一专业的学生,比如著名的陶氏化学。当然,说到橡胶和塑料,化工、汽车、电子、航空等行业同样需要相关人才。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在传统机械制造类行业更有优势,比如航天、船舶、重工业的相关企业。

环境科学 vs 环境工程

读到这里,也许你已经猜到了,这两个专业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偏理论,后者重实践,理学vs工学。的确,前者更多地注重在科研方面,而后者则注重在工程上。

环境科学专业的学习内容比较宏观,比如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的营造、环保的规划。学的是理学,对环境化学、环境毒理、环境微生物等方面的研究,偏重于理论上的学习。

相比之下,环境工程属于工程类专业,它的应用性要强得多,很多课程都是实打实地去学如何控制污染,比如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全过程管理,以及环境的评测。

有人开玩笑地说,这两个专业的区别在于,环境科学是指认垃圾的,而环境工程则是处理垃圾了。这种说法或许不完全正确,但可以给我们参考。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vs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vs 电子科学与技术 vs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首先,让我们镇定一下,千万别被这一连串的“科学与技术”给绕晕了。这四个专业,都和物理、计算机密不可分,但是细究起来,差别却不小。

从学习内容上来看,计算机主要学习计算机软件、硬件和应用系统的学习,学的是计算机。电子信息学的是如何获取、传输、处理和设计电子信息系统,偏重在电路和电子上,它的口径比较宽,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都有所涉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到的电信、广播、雷达、声呐和导航都是它的应用领域。电子科学与技术是信息科学和材料科学的交叉学科,学习的是各种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等的设计、制造和相关的知识。最后一个光信息则是现代光学和信息科学紧密结合的专业,研究的是如何用光取代电信号对声音、图像和数据等信息进行处理,比如光纤通信。

生物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区别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生物教育 初中生物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1.072

0引言

初中生物是对初中生进行基本的生命科学知识的教学,初中阶段的生物知识教学进入了微观化的阶段,生命科学知识的基本原理成为主要的教学内容。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受教学条件和教学方法的限制,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微观原理与宏观表现之间的联系理解并不深刻;另外,生物教学对学生个人素质教育表现在环境意识、探索精神等方面,而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学习状态,这些教育结果展现的也并不完全。因此,立足于生物教育理念,从学科理念建构的角度入手探讨细节性的教学策略应用,成为目前初中生物教学发展的方向之一。

1 生物教育理念概述

1.1 尊重生物科学发展的基本原理

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体产生和发展的学科,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教育理念建立于对生物科学发展的基本原理上,即对自然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产生疑问,通过科学的、客观的方式去研究、探索并解答疑问,得到生命产生和发展的因果关系,寻找自然界的基本原理并形成科学的事物认知能力。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以生物教育理念为基础,就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和科学的认知方法培养。

1.2 尊重自然和生命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份子,人类的生命与其他物种的生命对自然界来说并无根本区别,人类成为世界的主宰,必须立足于自然,尊重自然,尊重生命。这不仅是正确的生命理念,也是自然的客观规律。因此,在生物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初中生物教学,必须对学生的生命观念、个人修养以及公德心进行培养教育。

2 生物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2.1 指导自学培养形成基本的生命意识

自学能力的产生和发展是现代教育对学生培养的重点,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的自学能够直接实现学生对自然的主动认识和探索,对生命形成理解并构成基本的生命意识。因此,在生物教育理念指导下,初中生物教师应对学生的自学进行指导和引导。例如,进行“蚯蚓”相关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寻找蚯蚓,然后将蚯蚓抓回家。抓蚯蚓的过程一定要亲自动手,抓回家之后进行饲养,然后将寻找、饲养以及抓蚯蚓的整个过程感受体验都记录下来。课堂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将自己饲养的蚯蚓带来,边观察边进行学习。这样一来不用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就很轻松的将实验中的问题一一解决掉。因为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寻找、抓回、饲养便很轻松的了解到蚯蚓的生活习性,通过亲自动手抓蚯蚓,学生能够感受到蚯蚓身上的粘滑,以及蚯蚓蠕动的情况。这样比以往观察蚯蚓试验中,将蚯蚓装在解剖盘内,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教学效果更好。在寻找蚯蚓的过程中,学生挖掘土壤,发现其他动物和植物;在饲养的过程中,学生观察蚯蚓的食物和活动规律,他们自然而然对蚯蚓与人类生活不同,但生命状态保持一致这个观点形成认同,生命平等并值得尊重的意识也逐渐形成。

2.2 使用翻转课堂实现探究学习

生物科学的整体发展来源于对生物界的探索、质疑和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也是生物科学的基本研究理念。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这种研究理念要体现在教学过程里,要使学生勇于、乐于、善于对生物现象进行探究学习。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翻转课堂能够帮助教师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例如讲解“传染病和免疫”这一章时,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请学生先搜集一些关于天花的资料,并引导学生朝着中国古代帝王的方向去搜集,请学生就收集到的材料提出问题,自主寻找问题的答案,将不能理解的问题带回到课堂上。在课堂上,让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分享给其他同学。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分享和解决问题,并整理成研究报告作为学习作业。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使学生通过搜索,建立基本的关于传染病和人体免疫的认识,课堂的讨论能够使这一认知得到全方位的深化,探讨问题的过程以及形成学习报告的过程,实际上模拟了生物科学研究的产生过程。这一教学策略的使用,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生命的热爱,还能够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识探究方法。

2.3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物课程的精神教育价值

生物理念指导下的初中生物教学应该体现出对学生的精神教育价值,不仅在于通过生物教学使学生产生对生命的敬畏之心,理解生命平等、自然平衡的意义,还包括通过了解生命的本质,了解生物的属性,去体会自然赋予这些生物的精神,通过了解和研究生物现象,生物的精神也会被学生感悟到。但是日常教学并不能够使学生全面地了解生物,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奇妙的大自然,揭示不同生物的生命精神。例如,在学习“生物圈中其他生物”这一章时,教师可以到网络上下载三文鱼洄游的视频或纪录片为学生进行播放。三文鱼洄游属于正常的生物现象,但洄游过程却非常励志。通过对视频纪录片的观看,使学生意识到生命的宝贵,启发学生珍爱生命,在有限的生命时间里努力学习,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不懈奋斗。

2.4 以任务教学法的应用提升学生的环境意识

生物教育理念体现在实际生活中,就是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自然发展和生物平衡的任,在城市生活中,能够突出体现这种责任性的活动是环境保护工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环境意识进行培养。环境意识的形成是通过社会生活实践点滴积累起来的,课堂说教效果不大,教师可以使用任务教学法达成这一目标。例如,在周末或者期末作业的布置方面,设定这样一个任务活动:了解自己家乡的生态环境有没有什么污染情况发生,污染对于人们的生存和生活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之后做一个可靠的家乡环境情况调查表,并且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通过这一形式的实践性作业,使学生真正走入了大自然,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了解到了保护环境的实际意义,使他们明白,保护环境并不只是一个口号,而是一个切切实实能够影响到很多人的活动,所有的人都应该停止对环境的伤害,每一个人都应该担负起建设家乡、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责任。

3 生物教育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3.1 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良好的学习方法及习惯是高效学习效率的前提和保障,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的习惯,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发现、认识和构建新的知识。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认识,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评价及审视,应做到心中有数,自我激励;应积极的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的方法,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学习过程中应积极的投入情感,注重内驱力的作用,从而在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保持长期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在课堂上构建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积极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在学习任务达成之后应积极的给予学生鼓励赞扬;在学生遇到困惑时教师应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其看到成功的希望;在学生感X所学知识枯燥乏味时,教师应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感到学习的挑战性;教师应积极的将书本上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连系,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可用性及深刻体会学习知识的意义;使学生富有成效感,同时也富有成就感。

3.2 提供充足的生物教学资源

生物理念教学策略的实施需要有充足的教学资源为基础,而教学资源缺乏也正是目前初中生物教学中最明显的问题。学校能够为学生和教师提供的资源多属于微观方面,例如显微镜、细胞实验器皿等,但是,站在宏观的角度,学生需要更广阔的空间进行生物观察和实践,这意味着,生物教师和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资源。学校可以利用现有的教学空间为学生提供一部分生物教学资源,例如,在学校中开辟一小块地作为生物实验园,允许学生进行各种养殖和种植性的生物实验,这既满足学生探究学习应用的需要,又能够为生物教学提供方便;另外,中学也可以寻求当地博物馆、动物园的帮助,为学生开辟专门的参观游园观察日,这样可以使学生实地了解生物科学知识,接触自然,进行直观的观察学习。

4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教学应该立足于生物教育理念,从教学策略方面进行改进,以突出生物教学对学生的生命意识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培养、人文精神发展培养和社会公德培养价值。在应用这些教学策略的同时,应该重视从教学技巧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以使生物教学的学科价值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 宋玲丽.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完善思考[J].科学中国人,2016(10):125-126.

[2] 严孝芳.浅析初中生物有效教学实施策略[J].中华少年,2016(10):113-114.

[3] 张晨.初中生物教学中递进式生命教育实践研究[J].读书文摘,2016(10):123-124.

[4] 徐靖.关于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10):120-121.

[5] 李文送.基于教育常识的中学生物教学观念[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10):147-148.

[6] 吴晓燕.初中生物的探究式活动教学[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10):114-115.

[7] 杨晓春.浅谈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J].好家长,2016(9):128-129.

[8] 夏娅萍.生命教育视角下的初中生物教学实践研究[J].新课程(中),2016(8):118-119.

生物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区别范文第3篇

我所任教的学校是江西省高安二中,作为一名教师,以什么样的知识内容来吸引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些问题我在教学过程中都有了比较深刻地体会,我总结:在学习生物课程的内容时,特别是在学习生物科学前沿的时候,学生听得比以前更认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些问题是我都没有想到的,这也给了我一个学习的机会。这些课程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渡过。所以我认为在教育中适当的增加科学前沿知识是有一定必要的。

生物科学前沿知识要尽可能的和学生所学的知识有联系,这样既可以巩固他们所学的知识,又可以扩展他们的知识面。比如他们的课本在讲解遗传物质在细胞核中,就是从克隆羊多利引入,其中讲到了将融合的细胞在另外的母羊代孕,不是很明白,如讲解动物胚胎工程技术,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知道代孕的含义。在讲解基因是DNA上的有效遗传片段,讲解转基因技术就可以让学生明白基因就是控制生物的性状,如人的高矮,头发的卷直。生态系统由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生物因素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分解者是微生物,这时候就可以讲解微生物发酵,让学生明白大多数物质的分解是通过微生物发酵进行分解的。

下面我以《基因工程》为案例,阐述怎么利用生物科学前沿知识吸引学生积极学习。

资料准备:基因工程(DNA重组及转基因技术)——外源DNA与载体分子的连接就是DNA重组,这样重新组合的DNA叫作重组体或重组子。DNA重组技术(也称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技术或克隆)纯化、处理和使用遗传材料的技术总和。这些技术主要基于对从细菌和动物细胞里纯化出的酶的使用,使得DNA复制、转化为RNA、转译为蛋白质都可以在实验室完成。这些步骤包括在DNA特异位点切割,连接和切断DN段和很多其它修饰直至对单个碱基对的处理。这些技术使得DNA的处理、在细菌和酵母体内将这些基因通过表达转化成蛋白质、病毒生物工程等生物工程产物、基于DNA的法庭诊断测试的发展成为可能。 转基因技术是生命科学前沿的重要领域之一。它是指用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使生物体的遗传性状发生改变的技术,可分为转基因动物与转基因植物两大分支。主要介绍转基因植物:抗除草剂转基因植物、抗病毒转基因植物、抗虫转基因植物、抗逆境转基因植物等。

导入:大家都看过鲤鱼和鲫鱼吗?它们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后总结,我们都知道鲤鱼比鲫鱼大,但是鲫鱼味道鲜美,如果有一种鱼既有鲤鱼的大个头,又有鲫鱼的美味这样就很完美了。有这种可能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转基因技术。

基因:DNA上的有效遗传片段,代表生物的性状,如人的高矮,胖瘦。

根据基因的概念我们可以知道鲤鱼的大个头由基因控制,鲫鱼的美味也有基因控制,当我们把鲤鱼和鲫鱼的基因整合到一起,这时的鱼就表现出鲤鱼大个头和鲫鱼的美味,我们可以把它叫做转基因鲤鱼,像这样的技术就是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指用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使生物体的遗传性状发生改变的技术。

既然我们现在知道这种技术,那么它有什么作用,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转基因动物与转基因植物。我们开始讲的转基因鲤鱼就是转基因动物,还有植物方面的应用,有以下两个方面:

1.抗虫性 将具有杀虫活性产物的基因导入植物后, 其表达产物可以影响取食害虫的消化功能, 抑制害虫的生长发育甚至杀死害虫, 从而使植物获得对取食害虫的耐性, 减少或替代农药的使用,如棉花的棉铃虫,当棉花导入此基因就可以减少棉铃虫的危害,提高产量。

2.抗逆性 通过利用转基因技术, 研究具有抗旱、抗盐碱、抗重金属污染的或自身有生物固氮等特性的以及高光合效率的植物品种。在干旱地区的水稻导入抗旱基因就可以减少因干旱使水稻减产。

生物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区别范文第4篇

1.生物教学的生命性

生命性是中学生物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最根本的特点,它是由生物科学研究对象的独特性决定的。自然界中生物与非生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生物能够进行新陈代谢,在此基础上表现出生长发育、生殖、遗传变异、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生命现象。对于中学生物科学教育目标的研究和确定、课程教材的建设、教学的实施、教学的评价,都不能游离于生命科学的特征以外。所以应从生命性的视角审视生物学课程,通过教学实践提升学生对生命世界的理解,建构学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2.高三复习过程的有效性

在课堂中,学生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总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需求、兴趣等参与课堂,并成为课堂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以学生为主体。高三生物复习时间就相当紧迫,任务又重。如何突出重点,上出新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高效率地完成复习工作,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既巩固基础知识,又能提升解题能力呢?根据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以下五方面:(1)内容的组织要有一定的高度。可以从生物的本质特征理解生命性的统一以及生物所进行的生命活动。(2)知识的建构要有新的方法。要善于借助信息处理的方法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如图表、图解、曲线图、思维导图及概念图等,提高复习的吸引力。(3)提问的方式要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对于概念的辨析最好不要让学生简单地重复概念,可以设计判断或选择,直击学生错误的要点,让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4)立足课本,选好例题。典型例题的选择、解剖要有新的高度,要能紧扣知识点,并在分析时要求学生说出考查的知识点,这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训练,类似于经常做“记忆体操”,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体现精讲精练的教学要求。(5)复习课中一定离不开当堂训练(即变式训练),一定要让学生有新的收获,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学设计

1.生命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生命这么复杂、这么美丽,而生命与生命的连接点竟这么简洁,这个连接点就是DNA和基因。生命代代相传,就是通过基因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的。正是基因表达原理的严谨美、简约美,保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准确无误,从而造就了基因表达过程的有序美、和谐美,乃至创造出生命的绚丽与多姿。

【问题1】DNA通过控制什么来控制生物的多样性?

【问题2】DNA控制不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是相同的还是不同呢?你能通过实例来说明吗?引出DNA控制蛋白质都要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并让学生能够结合转基因技术(如乳腺生物反应器及利用大肠杆菌生产人的胰岛素、干扰素等)来感受生命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2.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和易错点

(1)列表比较DNA复制、转录和翻译。借助于图表的形式处理信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对于“特点”提示学生从生命活动的高效性去归纳:DNA是边转录边复制,转录是边解旋边转录,翻译是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每一个核糖体合成一条肽链),同时合成多条肽链,所以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从而可以促使生命活动的高效进行。

(2)化解教学中关于“密码子”的难点和易错点

【例1】(多选题)下列关于密码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CD )

A.密码子位于DNA上 B.1个密码子由mRNA上3个连续的碱基组成

C.每个密码子都有与之对应的氨基酸 D.密码子与相应的氨基酸发生碱基配对

通过此题学生可以理解密码子存在于mRNA上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密码子,并引出对起始码、终止码,反密码子等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学生通过回归课本,相互讨论来解决问题。

【变式训练】(多选题)下列有关RNA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BD )

A.有些生物体中的RNA具有催化作用 B.转运RNA的碱基组成不仅仅有三个

C.信使RNA上有多少个密码子就多少个转运RNA与之对应

D.在翻译过程中既需要mRNA,还需要tRNA和rRNA

通过此题,既能帮助学生联系必修1的酶的本质除了蛋白质外还有RNA,还能学生复习tRNA的三叶草结构,以及RNA的三种类型。

【例2】(2008年 江苏高考)下图为原核细胞中转录、翻译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图中表示4条多肽链正在合成

B.转录尚未结束,翻译即已开始

C.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翻译

D.一个基因在短时间内可表达出多条多肽链

通过此题指导学生①如何从图中有效地获取信息②注意与课本P67图的区别③回应开始提高的特点―― 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每一个核糖体合成一条肽链),同时合成多条肽链,所以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④对于原核生物,转录尚未结束,翻译即已经开始,体现了生命活动的高效性。

【探究】在基因工程中常用细菌等作为工程菌,请就基因表达的特点说明理由?(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细菌是原核生物无细胞核,转录尚未结束,翻译就已经开始,从而使代谢活动有序而高效,由于其代谢速度快,产生的转基因产物多,所以常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

请同学们联系基因工程中作为受体细胞还有什么特点?(对于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的碱基数目,及氨基酸数目等之间关系的计算可在评讲练习时讲解)

3.中心法则

中心法则是遗传信息传递一般规律的表示方法,了解了中心法则就大致理解了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所以我要求学生上黑板写出人体内的中心法则,两位同学上黑板写出了两种,我请学生评价。其实好多学生都写了第二种,当我要求他们评价时学生重新审题,找到了关键词“人体内”,通过学生的解释,大家恍然大悟!

【变式判断】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在宿主细胞提供的逆转录酶作用下合成DNA。(×)

此判断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回归课本P69对资料分析的再认识,从而让学生理解RNA复制酶和逆转录酶都是病毒自带的。

4.基因对性状的途径

通过此知识的复习,既是对前面所讲内容的高度概括,又是进一步把微观和宏观的生物性状联系起来,使知识升华、理解升华。结合课本实例让学生总结基因对性状控制的两种方式。

【例5】(多选题)下图为脉胞霉体内精氨酸的合成途径示意图,从图中可得出(ABD)

A.精氨酸的合成是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的

B.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

C.若基因②不表达,则基因③和④也不表达

D.若产生鸟氨酸依赖突变型脉胞霉,则可能是基因①发生突变

此题检测学生对间接控制的理解,并让学生开阔视野,某项生命活动的进行往往需要多次基因的表达。

5.归纳总结

生物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区别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习的兴趣 教学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进入初中后,学生在身体和心理等方面都已经具备了接受初中教育的条件。随着知识、经验、技能的不断丰富,他们已不同程度地产生了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感的要求,这正是对初中学生进行培养教育,促进他们身心发展的良好时机。兴趣是获得知识的内驱力,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效果。学生对所学学科兴趣浓厚,其学业成绩一般都比较理想。因此,在教学中努力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初中学生喜欢表扬,喜欢出风头,喜欢令名在榜,我针对学生这个特点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策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趣。本文仅就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以实物观察、实验演示或生物事实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要集中注意力,不放弃偶然目标,不轻易放过那些你甚至觉得毫无关系的现象。长期训练,使之形成一种一丝不苟的科学习惯。反复观察,找出实验中产生某种现象的原因,透过现象看本质。

例如,在讲“鱼的形态”时,先让学生观察活鲫鱼的外形、体色、体表结构及其运动状态,然后分别剪掉它们的胸鳍、背鳍和尾鳍,再让学生观察其运动状态的变化。学生们看到剪掉背鳍的鱼会失去平衡而侧翻,剪掉胸鳍的鱼只能向前游动而不会转弯,剪掉尾鳍的鱼游动速度明显减慢、身体摇摆不定。这些现象使学生们异常兴奋,自然激发了他们对理论学习的浓厚兴趣。

模拟试验优点是花费少,简单,易于操作,容易使不能用感观了解的现象直观化。再例如模拟保护色的形成,利用约3厘米长度的红、蓝、绿、黄、褐等多种颜色,相同数目(每种约20条)在众目睽睽下撒到一小块草坪上(一米见方即可。范围小更能说明问题),自己或他人马上去拣回,结果不同颜色的拣回的数量不同,在同样的草坪上结果会相同。重复多次,就可以让学生认识保护色的作用。再加以说明,难以拣回的就难被敌害发现,活下来才有机会繁衍后代,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积累,与环境颜色相似的就在自然选择中生存了下来。这个过程就是保护色形成的过程,此实验活动就可模拟生物保护色的形成。

二、适当介绍生物科学研究的新成就及其发展前景,给学生以启迪

生物科学是当代科学的前沿,生物技术是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正以空前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科学家为之献身,生物领域中众多的未知数正期待着年轻一代去探索,去寻求答案。因此,在课堂上适当介绍生物科学研究的新成就,可以有效地给学生以启迪。

生物学基础研究方面,最新的科研成果也有很多很多。最显著的有:1、干细胞研究,尤其是其中的iPS和胚胎干细胞研究;2、测序的最新成果,能够将物种的全基因组测序缩短到几天,几万美金就能完成。3、艾滋病毒疫苗研究最近也有所突破。4、纳米生物学(尤其是研究单分子的生命科学)进展迅等等

如果人生了不可逆转的病变,生命受到威胁时,挽救生命的唯一办法就是器官移植。为了解决器官的来源问题,也为了预防移植后出现的排异现象,科学家们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出带有人类某些基因的动物。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猪心”、“猪肾”等,可望在不久的将来进入人体执行正常的生理功能。

比如在农业中转基因作物,植物抗病研究,在医学上的诊断包括肿瘤诊断,遗传病诊断。在食品上的微生物测定。然后到法医学上的鉴定DNA等等都用到。

事实证明,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在学生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非常关注生物科学发展的动向,科学成就成了学生们谈论的话题。我的学生中有许多人进入高等学府的生物专业、医学专业学习,准备为21世纪生物科学的腾飞贡献毕生的精力。

加强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研究它的主要方法是科学实验。通过验证性实验可以巩固课堂知识,通过探索性实验可以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加强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物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区别范文第6篇

自己经过三年的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1.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做实验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初一、二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克服组织教学难的问题。

2.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的方法,规范操作

下面我本人以显微镜使用为例谈几点看法;

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步骤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三个一”:一、安放距桌边一掌。二、对光要目(目镜)物。通光一直线,光强用平面镜,光弱用凹面镜;三、观察时标本对孔正中距离物镜一厘米,视野中出现标本颜色或杂质时观察目标即将到位,微调粗旋镜升降,细旋校象清晰,找不到目标时缓缓移动玻片标本即可找到。教师规范操作一步,边讲该步的注意事项,边让学生模仿操作一步,教师巡视,及时表扬规范操作快而且准确的学生。纠正错误操作,如用左眼观察时,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转动转换器时,纠正扳物镜的错误操作。这样学生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象。用完显微镜擦干净外表。转动转换器,把物镜偏两旁,放回镜箱原处。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先将擦滴取展盖染的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看书了解每一步的涵义,圈上关键的词语,教师再讲每一步的涵义及注意的问题,边操作边叫学生模仿操作。然后强调注意事项。滴一滴清水,太多易外溢,太少易出现气泡。取材薄而透明透光易观察,展平防重叠,轻盖防气泡。气泡与细胞的区别,气泡圆边厚黑,中间亮白,轻压变形。这样学生很快掌握步骤、要领,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自己制作临时装片中的细胞,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在光镜下看不见),然后绘出细胞结构图。这样学生就达到了实验的目的要求,兴奋不已,终生难忘。

3.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解剖鲫鱼的实验过程中,学生认为解剖完了,实验就做完了。针对这一问题,我在实验前编好实验指导,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时准备好硬纸板,在一定的位置写上鲫鱼各器官、系统的名称。做解剖鲫鱼实验时,先让学生观察鱼的各种鳍在游泳中所起的作用。然后,按步骤规范操作解剖,将观察后的器官,系统解剖放在硬纸板写好的相应位置上,并在实验指导的空白处填上相应的结构及功能,教师检查评分。这样通过学生动手、动眼、动脑、观察、分析思维,培养了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4、抓住实验课教学的契机,强化生命教育的功能

实验教学是生命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渗透生命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在实验课上,教师都曾遇到过这样的情景:在“观察蝗虫”实验中,有的学生有畏惧心理或怜悯之心,不愿动手实验;而有的学生却大开杀戒,把实验动物残忍地肢解而面无惧色。这些现象不但影响实验教学的效果,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教师特别要注意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上找到一个平衡点,帮助学生在学习科学方法的同时,建立热爱生命、爱护生命的良好道德品质,把实验课中体验到的对生命的热爱转化为对人类生命的热爱,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如:在“观察鲫鱼的形态、结构”和“观察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的实验中,教育学生应尽可能地创造出其正常的生活环境,以减轻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对它的伤害,实验完成后绝不能草草处死了事,而是要及时放归大自然;在“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这个实验中,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吸烟,不饮酒,懂得善待生命,珍惜生命结合“艾滋病”、“非典”和“禽流感”等传染病,让学生了解传染病的危害及预防传染病的三大基本措施,教育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传染病,使学生领悟人类的存在历史也是不断地与疾病作斗争的历史,了解生命存在的不易,同时也增强学生战胜传染病的信心,懂得关注健康,关爱生命的重要性

5、切实做好安全保证安全问题很重要,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做好安全保证。特别是在室外进行活动的时候,要教育学生注意路上的安全、要选择安全地带进行活动,不要在没有安全保证的地方进行,同学之间要互相照应。在实验室内进行实验时,教师上课前要强调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做好安全保证。如在进行“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前,要先向学生强调该注意的事项:(1)酒精易燃,不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用酒精灯加热时要小心,以免被沸水、蒸汽烫伤。(2)碘液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使用时要小心。这样,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候就会特别注意,也就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实验顺利有序的进行。总之,有效组织实验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不断的实践,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总结,总会找到符合教学实际,符合学生实际的实验教学方法。

6、对教材要求掌握、难度大的实验进行考查。

生物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区别范文第7篇

《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生物学课程的目标、内容和评价都旨在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此处的生物科学素养应当包括基本的“生物学科思想”,“生物学基本观点”即生物学学科思想。思想指导行为,生物学学科思想是“生物知识”背后的“灵魂”。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稳态、层次观、系统整体观等学科思想是贯穿生物学学习的核心知识。

一、通过观察生物学事实发现生物学科思想

生命科学的建立与发展离不开对大量的生物学事实、现象的观察,可以说生命科学始于观察。达尔文进化论的诞生源于达尔文细致的观察与记录,细胞的发现源于显微镜的发明,可以帮助人们看到微观的生命世界。所以说学会观察是学习生物学的首要前提,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让学生在观察前对将要观察的对象有意识有目标,而不是漫无目的的随意观察;其次要引导学生有方法的观察,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有序的观察方法;最后要引到学生有思想的观察,即能够将观察到的事实、现象等与生物学概念相联系。例如在教学“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时,要引导学生首先直观观察根尖结构,形成整体认识,然后进一步通过显微镜进行微观观察,观察过程中不仅要观察根尖不同部位的细胞结构,而且要联系根尖的功能进行分析。如分生区细胞很小且排列紧密,是因其功能是通过分裂不断产生新细胞;紧邻分生区的细胞停止分裂,只进行生长,越向上越大,因此称为伸长区;成熟区细胞停止生长,开始分化形成根毛、导管等,而细密的根毛增大了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更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所以成熟区是植物的根吸收水分无机盐的主要部位。通过这样的联想观察,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学科思想,意识到任何结构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是因为结构的功能性。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思想在生物学科中普遍存在,如鸟类适行的结构特点,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细胞膜适于物质交换的结构特点等。

二、通过建构核心概念提炼生物学学科思想

自然科学的学科核心概念是指课程中能够展示当代学科图景的概念和原理,是学科结构的主干部分,是位于学科中心的概念性知识。学科核心概念包括了重要概念、原理、理论等的基本理解和解释,生物学核心概念处于学科中心位置,包括了对生命现象、规律、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及相关学科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概念是客观事实在人脑中的主观反应,因此概念的形成需要有丰富的事实支撑,更重要的是需要经过大脑的分析、总结、抽象的过程。例如“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功能的基本单位”这一核心概念是高度抽象概括的,需要通过一些生物学事实和次位概念来帮助学生进行抽象,如通过“显微镜的使用”、“临时装片的制作”等活动,学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一些生物由单细胞构成,一些生物由多细胞构成”;再通过“观察各种组织永久装片”、分析归纳生物体结构层次等活动,可以建立“多细胞的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的概念;再通过学习细胞各结构的功能,观察、分析单细胞生物等活动,理解“细胞能进行分裂、分化,以生成更多的不同种类的细胞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这一次位概念。基于此,学生就会建构起“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一核心概念。再如,学习生态系统这个概念时,学生需要建构个体、种群、群落的概念,并通过分析综合这些次位概念抽象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以上概念的建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到生物学科的层次观思想,生命物质只有组成一定的结构,才能完成生命活动,生物结构从微观到宏观的层次是:组成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细胞是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单位,生物个体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单位,生态系统是生物结构的最高单位,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三、通过解释生命现象运用生物学学科思想

“生物学科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生物学科的性质决定了生物学科与生命世界的密切关系,因此,在学习生物学过程中有很多生命现象和规律都会蕴含着生物学科思想,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从观察、总结生命现象和规律中感悟生物学科思想,更需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生物学科思想去解释生命现象。如学习人类的起源和动物的主要类群时,向学生渗透生物发展进化的观点。现存的生物是经历了千百万年与环境相互作用不断发展进化的产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生物的形态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生理功能由低级到高级、生活环境由水生到陆生,形成了对环境的适应性,也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到学习生物的进化时,学生就会自觉运用生物发展进化的观点来解释生物进化的历程及原因。再如对于让人望而生畏的癌症,为什么那么可怕,学习了生物学后学生可以运用稳态的思想解释,癌细胞由于遗传特性的改变发生非常快速的无法停止的分裂,并形成肿瘤或是进行转移,导致人体失衡。还有学习保护生物多样性时,让学生解释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让学生联系食物链、食物网、能量物质流动等相关知识,运用稳态的学科思想解释,某一个物种的灭绝会引起与其相关的食物链失衡,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四、通过生活体验感悟迁移生物学学科思想

生物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区别范文第8篇

1作用温和缓慢

中药作用强度总体上是温和缓慢的,中药多矢量作用合力的微量累计是中药治病的优势,也是其副作用较轻较少的原因。由于一首复方中各有效物质的浓度相对于单一的化学药物来说较低,进入人体后就更低了。而中药这种多种微量单体对众多环节的微调,使机体归复于平衡是中药治病的重要基础。但新药药效标准评价对此是否定的,至少是不完整的。由于中药的这些特点,我们唯一可做的就是尽可能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得出令人信服的科研结果,进而有权重新制定或完善新药评价体系。

2现代生物技术与中药作用机制的发现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分子生物学在各学科的渗入,中医药实验研究深入到了分子、基因、蛋白质组水平。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中药作用原理与其生物活性成分调控基因表达有关[5]。研究发现:对即刻早期基因(IEGs)的表达产物是细胞核内的第三信使,在细胞间信号传导过程中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共有c-fos、c-jun、c-myc、c-egr4个家族。c-jun基因表达基因转录生成mRNA,核糖体以mRNA为模板翻译成c-jun蛋白,c-jun蛋白与同时表达的c-fos蛋白通过亮氨酸拉链区结合构成异构二聚体AP-1。AP-1通过与靶基因promoter区TGAC/GTCA序列结合,刺激靶基因表达[6]。任永欣等在国内首次复制了硝酸甘油型试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并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IEGs,c-fos,c-jun的表达,结果显示:硝酸甘油型试验性偏头痛大鼠脑干、下丘脑c-fos、c-jun基因表达明显增强,复方中药头风饮能显著抑制偏头痛大鼠脑干、下丘脑c-fos、c-jun基因的增强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7]。还有对神经肽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对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等等。人类基因组计划(HGP)为某一疾病多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带来了机会,通过HGP筛选和分离出每种疾病相关的致病基因,再以其作为药物作用靶标研究中药作用的分子机制,这可能是未来中药药理研究发展的趋势之一。另外,基因芯片技术以其检测迅速、分辨率高、检出基因多而成为研究的先进方法之一。生物芯片主要包括基因芯片和多肽芯片。生物芯片技术是指将大量(每平方厘米点阵密度高于400)探针分子(DNA、RNA、多肽等)固定于支持物(膜、玻片、硅片等)上后与标记的样品分子杂交,通过检测每个探针分子的杂交信号强度,对样品分子进行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其原理是利用生物大分子具有特异性互相识别能力,具快速、准确、自动化的优点。利用基因芯片及mRNA差异显示技术从分子水平探讨中药对疾病多基因治疗作用机理,应成为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3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新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所谓蛋白质组是指一个细胞或一个组织基因组作表达的全部蛋白质,它具有整体性、动态性、系统性的特点。一方面,强调蛋白质组是对应于一个基因组的全部蛋白质所构成的整体;另一方面,明确提出蛋白质组还是一个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动态变化的整体。蛋白质组的研究流程大体上分为分离、鉴定、分析3个步骤[8]。即先从组织或细胞中提取蛋白质,进行双向电泳实现蛋白质的分离,含多种蛋白质的样品展开成为有近千个蛋白质点的繁星图;然后进行蛋白质样品的显色,对不同疾病、不同证候的蛋白质与对照样品进行比较,寻找具有统计学意义和丰度差异的蛋白点;切下待分析的蛋白点,使用胰蛋白酶消化;接着对消化后得到的多肽片断进行生物质谱分析测定,得到肽指纹图谱;最后,通过在数据库中检索对蛋白质进行鉴定及功能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进行比较研究。蛋白质组学是从整体的角度,分析细胞内动态变化着的蛋白质组成成分、表达水平和修饰状态,了解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揭示蛋白质功能与细胞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不仅研究蛋白质的构象,更重要的是进一步阐明不同蛋白质、不同构象功能的表现。它不是单纯对蛋白质的个体进行研究,而是对人体的整个蛋白质,即在蛋白质组的基础上进行研究。蛋白质是机体生物功能最终的执行分子,单个蛋白质的研究方式亦无法满足后基因时代的要求。这是因为:生命现象的发生往往是多因素的,必然涉及多个蛋白质;多个蛋白质的参与是交织成网络或平行发生,或呈级联因果;执行生理功能时的蛋白质表现是多样的、动态的。因此要对生命的复杂活动有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必然要在整体、动态、网络的水平上对蛋白质进行研究。

4蛋白质组学技术与中医药发展

中医药研究一直在谋求现代化发展,谋求为现代医学有所阐释而走向世界。但在此之前对单个分子的研究,很难反映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中药作用“整体调节”的最基本特征。蛋白质组学研究时代的到来,为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蛋白质组学的“整体、动态、网络”的特点,与中医理论“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和中药作用“整体调节”,“多层次、多靶点”调节等思想不谋而合。利用功能蛋白质组学技术和策略,分析中医证候及经中药处理过的组织、细胞或体液表达的蛋白质组,并比较处理前后蛋白质表达差异、蛋白质功能结构及相互作用的变化,系统地对证候本质及中药的多环节、多靶点调整作用机理进行研究,最终揭示证候的物质基础及中药作用和配伍规律。目前中医药蛋白质组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中药药理研究,单味中药或复方的药效和药理研究是中药作用研究的核心。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治疗前后的蛋白质谱变化,在整体水平上评价中药药效,揭示中药作用的靶点、作用环节和作用过程,力求阐明中药多靶点、多层次作用的分子机理。文献检索结果显示,目前蛋白质组学研究主要涉及少量中药复方和少量中药单体的研究。如苗兰等研究血府逐瘀汤对气滞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清蛋白质组表达的影响,经双向电泳分离血清总蛋白,并行图像分析比较,发现血府逐瘀汤可影响7个蛋白点差异表达,分析可能与其作用机理相关[9]。申定珠等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健胃愈疡颗粒处理组和未处理组大鼠胃组织的总蛋白,结合图像分析、质谱鉴定和数据库搜查,发现处理组有12个蛋白质表达变化,且大多数蛋白质与溃疡复发的形成、生长、凋亡及免疫相关[10]。运用蛋白质组学的思路和方法研究中医药理论,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就实验研究方面来看,依然存在明显的不足。具体表现在:(1)相当部分研究仅停留在蛋白质成分分离和差异蛋白点显示,未进一步采用质谱等鉴定分析,未对差异靶点之间进行生物学分析,或未对差异靶点的确切意义进行研究,使实验结果的应用价值受到影响。(2)研究结果大多为平行发生或晚期事件,几乎所有试验报道均未证实蛋白质差异表达是必要的早期事件。(3)大多数研究缺乏必要的对照组。(4)对表达丰度较低的重要蛋白质组的研究不足,对亚细胞蛋白质组的研究未见报道。针对上述问题,我国药学工作者应关注生物医学研究进展,了解更多的生物技术;利用各种生物学数据库,对差异蛋白质进行信息学分析,初步预测差异蛋白质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可能参与的信号通路网络;在研究中加设对照组,尽可能排除药物或方法造成的干扰;对重要的差异蛋白质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适时引入基因过表达或RNA干扰,或反义核酸技术,以明确差异蛋白质在中药调节中的必要作用;以蛋白质组学筛选研究为基础,利用系统生物学的思路和技术,对具有确切作用的重要靶蛋白进行更深入的中药相关研究;对于蛋白质检测,可根据需要灵活采用不同分辨率的染色技术;由于中药作用多靶点、多层次的特点,在中医药蛋白质组学研究中,极可能筛选出某些未能确知生物学功能的差异蛋白质,再根据研究结果提示,进行生物学作用鉴定,有可能成为中医药学对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贡献。所以中医药蛋白质组学研究不仅在于发现种种现象,更应努力揭示现象的本质,重视持续的深入研究,由点到面,由面及点,交叉整合蛋白质组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推动中医药研究的现代化。

5结论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