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旅游韩语 翻转课程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序言

随着中韩经贸合作的日益密切,尤其是韩湘间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促进了我省对韩旅游业的空前繁荣,也迅速增加了对韩语旅游服务人员的社会需求。旅游韩语是旅游行业必备的职业技能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通过旅游韩语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韩语听、说、读、写、译语言能力及旅游相关专业词汇;掌握旅游业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成为合格的旅游韩语专门人才。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好地提高学生岗位适应性,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本专业在旅游韩语教学设计上,引进了翻转课堂教学理念。

1 翻转课堂

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翻转课堂把原本在课堂上实现的知识传授过程挪到了课后,在课后写作业、完成任务中实现的知识内化过程搬到课上来,使得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习指导者,学生也从一种被动学习状态转移到可自定学习进程的主动学习状态中。学生可以把疑问带到课堂上,在与同学讨论过程中,得到教师的及时的评价和反馈中提高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2 教学设计

“旅游韩语”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具备韩语听、说、读、写、译语言能力并能熟悉和运用旅游韩语专业词汇;熟悉旅游韩语的常用表达方式,提高在旅游行业运用韩语的综合能力,并能了解旅游行业基本知识,具备基本技能,成为合格的旅游韩语专门人才。下面笔者以《娱乐、购物、饭店服务》一课为例,简述翻转课堂理念下的旅游韩语教学模式。

2.1 课前活动

(1)教师制作教学视频,强调章节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讲解主要内容包括重点词汇、句型及语法(如图1、图2)。(2)教师提供其他教学资源,包括一些跟本课堂教学内容相符的网络教学视频资源和能够提供多样化表达方式的相关话题电视节目,并提出相应的问题。(3)教师以学生小组(3~4人一组)为单位布置针对性任务,以加强对学习内容的巩固。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可利用网络交流工具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沟通,进行互动。教师可直接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或仅提示解决方法(如图3、图4)。

2.2 课上活动

(1)教师要求学生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展示发表自己的作业,学生互评。教师针对每一个小组的表现进行总结和及时反馈。学生在讨论和互评过程中巩固相关知识,解决疑难问题。(2)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指出经常出现的错误表达形式,纠正错误,再次强调知识点,并共同完成习题加以巩固。(3)教师要求学生课后完善自己的作业,并把整改后的展示内容录制成视频,作为考核依据。 3 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围绕课程内容,依据学生的认知行为规律,在整套教学中,贯穿着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和动机;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促使其语言技能更好地形成;能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其知识和语言经验,增强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能增强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使其与社会的联系更加密切。让学生置身于仿真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这种方法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其特色是言、行、情三者融为一体,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发展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4 结语

在语言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一旦有知识的遗漏,就很有可能造成连锁反应,慢慢失去对学习的积极性。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选择时间和地点,自己掌握观看视频的节奏和步骤,还可以通过网上交流工具在线和教师和同学互动,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有助于教师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监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得到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范文第2篇

关键词:网络课程 课程设计 脚本编写

基金项目:云南开放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开放教育课程资源应用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项目编号2013-06

网络课程建设中,课程建设团队的组建是完成建设的必要前提,丰富有效的教学设计与课程设计是建设高质量网络课程的必要条件,而课程设计如何在技术制作过程中完整实现是制约课程建设的关键。

1 网络课程的概念

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指出:“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网络课程是对一门课程教学内容、作业解析、考试辅导、在线测试、教学互动等信息的集中封装,学习者可获得较为全面的导学、助学、辅导和互动。

2 网络课程的建设流程与团队组建

根据网络课程建设的“瀑布模型”思想,网络课程建设包含课程开发总体规划、学习活动与课程设计、媒体开发与课程制作、课程试用与测试、课程与维护五个阶段。一个完整的网络课程建设团队应包含项目负责人、课程内容专家、课程设计人员、美工和技术开发人员、媒体制作人员、课程校审和测试人员等角色,这些角色分工配合来完成开发流程中的各项业务工作。

3 课程设计的重要性

课程设计是网络课程建设中最核心、最关键的环节。加强课程设计,有助于提升网络课程的建设质量和教学效果。要综合考虑课程内容特点、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融合混合型教学模式理念,结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发展,对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及学习评价、教学评价、使用反馈等课程元素进行合理设计。课程设计要根据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特性,结合课程内容特点、教学目标、交互方式来进行,并针对这些特点选择合适的媒体表现形式、教学活动形式和交互活动形式,并将这些设计形成详细脚本,作为与技术人员沟通交流的工具。

4 网络课程设计脚本的作用和内容

4.1 网络课程设计脚本的作用

设计脚本编写需要对课程内容的安排、结构布局、视听形象表现、人机界面形式、动画方案、交互界面、解说词的撰写、配音配乐等进行周密考虑和细致安排。设计脚本不能仅仅是课本或教案的简单复制,还应该包含课程中所有媒体素材的安排布局、内容和呈现特征的设计、链接地址和交互行的设计,详尽描述课程使用者将要在计算机终端上看到的各种细节。

在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中,各建设环节之间有效沟通是课程完整准确实现的保证。调查表明,沟通的瓶颈环节往往存在于课程专家、课程设计人员和技术开发人员之间。在建设前期,课程总体设计、教学大纲确定、学习活动与过程设计、课程设计脚本编写、制作素材准备等环节由课程内容专家和课程设计人员完成,而网络课程的最终实现必须由网页制作和美工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完成。所以,网络课程的内容专家、设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之间需要课程设计脚本作为准确表达和沟通的工具。网络课程设计脚本有助于开发团队理清思路、直观形象地展示设计意图、无误差地实现建设的意图和思想,利于团队分工协作、提高开发效率。

4.2 网络课程设计脚本的基本内容

网络课程设计脚本内容要以课程设计方案为纲要性文件,为课程设计服务。课程设计人员编写课程设计脚本,以课程设计方案为根本,描述和表现课程实现的内容结构、页面形式、媒体展现形式、媒体特征、细节描述等。网络课程设计脚本的基本内容包括课程结构关系图、页面组织结构图和分镜头脚本,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网络课程设计脚本的具体内容

4.3 设计脚本编写的基本原则

(1)明确课程目标和各个单元应实现的教学目标,使教学内容准确无误地服务于教学目标。

(2)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

(3)应用学习理论,提高网络课程的教学效果。

(4)充分考虑终端设备的输出和显示特点。

(5)教学设计人员在进行教学设计和编写脚本时,充分考虑制课工具的选择。

(6)使用规范的设计脚本格式。网络课程设计脚本可使用不同的格式,但须遵循一定的书写规范,而且要明确详细地表达脚本的各项内容。

5 一个简单的网络课程脚本设计工具――PowerPoint

5.1 使用PowerPoint编写脚本的原因

PowerPoint是Office办公软件中的一个组件,用于演示文稿制作。选择PowerPoint编写课程设计脚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入门门槛较低,软件使用较为广泛、操作简单。

(2)PowerPoint有丰富的形状、图表、艺术字、剪贴画等功能,可实现各类艺术效果。

(3)使用PowerPoint的编辑母版功能和复制粘贴功能省掉不必要的重复工作,用母版编辑功能结合各种图形编辑功能可轻松实现分镜头脚本的编写。

5.2 编写步骤和样例

本文以《云南省计算机等级考试强化训练》网络课程设计脚本为例,讲述课程设计脚本的PowerPoint实现。

步骤1:用幻灯片母版设计网络课程的页面公共元素。在幻灯片母版视图中,用绘图工具中的直线工具,将幻灯片页面根据网络课程的设计需要划分为四至五个区域,分别描述不同模块和元素的设计思想。在模板中用PowerPoint软件的绘图工具、Smart Art工具、图文混排等功能制作课程页面中一些固化的公共元素,如网络课程的Logo、导航栏等。

步骤2:使用图形工具设计网络课程的总体结构和页面结构。用Smart Art对象中的循环、关系、嵌套、列表、流程、层次结构等组件,结合图片编辑与绘图功能,编写课程整体结构关系图和页面组织结构图。

步骤3:应用设计好的母版编写分镜头设计脚本。在步骤1里已经定义完成的主要内容区域中,以“所见即所得”的方式给出页面效果和内容;在步骤1里已经定义完成的侧边栏和底部区域处,输入对应页面在声音、图像、视频和交互效果等方面的设计细节和注意事项。分镜头设计脚本要对课程中所有的页面或同一类型页面的呈现方式和细节做出详细描述,为技术人员制作页面提供精确参考。

在上述步骤完成的课程结构关系、页面组织结构和各页面的分镜头设计脚本的基础上,团队中的媒体制作人员和技术开发人员方能清晰地读懂课程设计人员的意图,准确地实现该网络课程的页面设计、内容安排和媒体制作。

6 总结

综上所述,一个完备的网络课程建设团队的组建、科学有效的课程设计、设计脚本编写对于精准高效地建设网络课程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网络课程设计脚本要对教学设计详细展示和精准表达,是课程设计人员与技术人员之间实现良好沟通的桥梁。本文用PowerPoint这一简单通用的软件工具实现设计脚本编写的方法,不仅适用于网络课程建设,也适用于普遍的多媒体课件开发、移动学习课件开发和数字教材制作。

参考文献:

[1]网络课程教学设计脚本编写规范[M].北京:电大在线远程教育技术有限公司,2008.

[2]张进宝,李松,马江舰.基于“瀑布模型”思想的网络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模型[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0,(1).

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范文第3篇

根据所指部位,能说出人体主要内分泌腺的名称及所分泌的激素,了解各种激素的作用;能举例说出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分泌异常引起的症状;能简述下丘脑、垂体及其他内分泌腺关系;能描述血糖调节过程,并能通过资料分析,理解激素的作用特点。

1.1过程与方法

能描述内分泌反馈调节过程,提高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理解神经和激素对机体的双重调节;通过浏览医院甲状腺病人的甲状腺激素化验报告单,能分析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内分泌腺的反馈调节过程,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浏览教材上人体体温调节机制示意图,加深理解神经和激素对机体的双重调节。

1.2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班廷发现胰岛素的过程,知道我国科学家发现结晶牛胰岛素事实,体验科学探究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感悟人体内平衡和调节的辩证关系,初步形成生命的整体观。目标的设置中注意:①行为主体是学生。即教学目标描述的应该是学生的学习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所以,教学目标中应采用如上述目标的“能说出……”、“能描述……”、“初步理解……”等行为主体是学生的描述。②行为动词要准确。要用准确、恰当的行为动词描述。比如,上述目标中的“说出”、“简述”、“浏览”、“分析”等。③行为条件要说明。要说明为达到相应的要求,所采用的是什么条件。如上述目标中的“根据所指部位……”、“观察和分析教材图”、“浏览医院甲状腺病人的……”等。④行为标准能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要能用相关标准来评价,可操作性和可测性要比较强。如上述目标中的“能举例说出……”、“能描述……”等。

2策略选择要恰当

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学策略的选择是否恰当,关系到一节课能否达成设定的目标。由于学情是在变化的(如普通中学、实验性示范性学校的学情是不同的,同一所学校的创新实验班和平行班的学情也是不同的),所以,设定的教学目标不尽相同,教学策略的选择也是多样化的。例如,在本案例中,针对不同的学情,可以选择以下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1:针对初中时激素这部分内容学得不扎实、学习能力较弱的班级,将本节内容安排为两课时。第1课时主要是了解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各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及其调节功能,了解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症状。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上;第2课时通过资料分析理解激素的作用特点,通过观察和分析图示,以胰岛对血糖调节为例介绍内分泌腺对生理活动的调节过程,以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之间的调节和反馈例子,说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内分泌腺活动的调节和平衡。教学策略2: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班级,将本节内容安排为一课时。因人体主要激素及其调节功能初中已学过,且属于知道级别,通过课前预习,课上化10min左右时间帮助学生回顾梳理相关知识即可。介绍胰岛时,链接激素调节的机理,通过问题“马拉松比赛中运动员的血糖是如何保持平衡的?”创设情境,引入教学重点:以血糖浓度的稳定为例分析激素的调节机理。通过资料总结激素调节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结合讨论“糖尿病的形成原因及治疗方法”,使学生能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出示垂体机能研究的科学史,请学生讨论:垂体分泌的激素有什么作用?读图5-18,请学生简述下丘脑、垂体及其他内分泌腺关系。以教材图5-21为例,与学生一起分析内分泌反馈调节,理解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的调节过程,理解激素调节的方式———反馈调节,理解人体生命活动受神经和激素共同调节。师生共同构建人体体温调节机制示意图,了解体温调节的方式,感受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再出示甲状腺病人的甲状腺激素化验报告单,请学生分析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之间的关系。最后,结合板书,师生共同总结内分泌系统是如何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将本节内容安排为一课时,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较高。学生首先要在课前作一定的预习。在学习胰岛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时,以血糖浓度的稳定为例分析激素的调节机理,使前后知识能有机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建构整体知识框架,加深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有利于难点的突破。同时,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师生共同构建人体体温调节机制和分析甲状腺病人的化验单,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3教学过程要清晰

教学过程的设计,是指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反映以实现预定教学目标为目的,直观地描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学习者、学习内容、教学媒体等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给教师提供一个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过程设计的呈现方式主要有文字型、表格型、流程图。以“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一节为例,教学过程主要为四个环节①导入:由汶川地震中母亲用身体护卫孩子的感人故事导入。通过创设情境,歌颂母爱,初步建立生命活动调节的的整体性和统一性。②了解人体的内分泌腺:通过回忆初中内容,课前完成导学案有关的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名称、激素的生理作用、分泌失调引发的疾病等内容的填写。课堂上通过分析人体应激反应时身体分泌激素的变化,认识生命,能积极面对压力。介绍胰岛时,链接激素调节的机理,介绍垂体的功能时,链接激素的反馈调节,将前后知识适当调整,避免割裂知识,有利于学生建构整体知识框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③理解激素的调节作用:学习教材插图,描述血糖调节过程,理解激素的作用特点。以人体体温调节机制示意图和教材插图为例,与学生一起分析内分泌反馈调节,培养分析能力和归纳描述能力,感受生命活动的整体性。④总结和作业:结合板书,师生共同总结本节主要内容,起到及时总结、巩固,提高归纳总结能力的作用。课后作业能使课堂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延伸。

4教学反思要及时

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范文第4篇

一、什么是说课

说课,就是授课教师运用比较系统的观点与方法,根据教学大纲、教学理论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授课程序等方面的思路、设计及依据,层次清晰地说明某节课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做全面讲述的一项教研活动。这种活动的对象不是学生,而是同行业内的教师或领导。授课教师说过之后,再由同行们提出改进意见,以完善教学设计的教研形式。所以,说课可以提高教师本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二、说课的步骤和方法

在教学工作中,说课的方法可简单总结为“四说、二写、一展示”。“四说”是指说教材分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二写”是指写本课课题与板书设计。“一展示”是指展示自己设计的教学课件和教具制作。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教材分析

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本环节说清本节课在本单元或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即编排的意图,知识的结构体系等。

2.说明如何依据教材和学生确定目标(新课标要求从三个方面加以说明,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说明如何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并说明确立依据。

4.说明教材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和探讨的问题。

第二步:说教学方法

说明本节课中将运用什么样的教法,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以及所依据的教学原理或原则。还要说明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具体措施,重点、难点的突破方法,教法与学法之间的联系等。新课标背景下教师的教法要灵活多变、百花齐放、不拘一格。但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点,不要为了翻花样,图形式花哨。这也是许多教师常犯的错误。

第三步:说学法指导

现代的教育对学生的要求不仅要学会知识,更主要的是会学,即:学会学习。教师是课堂教学法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说课必须说明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学习,要教给他们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说课时要说清学习方法、学法特点,课堂上如何操作,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从学会到会学的过程。

第四步: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通过这一环节,可反映教师的教学思想、独特的个性与教学风格。所以说课者在本环节要做到:

1.说出教学过程的总体设计结构,即从开始到结束的内容安排,所设计的基本环节要说清,具体内容简要概括介绍,只要听讲的人听清“教的是什么,怎样教的”即可。

2.按照教学法的先后顺序说明每一环节所用的大体时间,及各环节之间的过渡、衔接,主要环节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3.说明针对课型与学生特点,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与教学方法,师生之间的教与学、讲与练是怎样协调统一的,重点、难点是怎样突破的,并说明这样设计的理由。

第五步:教学效果的评估及作业安排、板书设计展示

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范文第5篇

我有幸做了几次地理片段教学比赛的评委,发现参赛者主要存在问题有:课堂无活力,严肃有余,轻松不足;语调平淡,没有激情;层次不清,缺乏逻辑联系和递进提升;个性缺乏,无地理学科个性,无独特教学风格,无创意;导入方式没有新意;教学情境创设不恰当;教学过程比较沉闷;新课改理念比较淡薄;个别选手业务素质有待提高;无法虚拟课堂的师生双边活动;没有掌握好片段教学时间;探究活动应该贯穿整节课堂,而不是放在最后;地理板书板图板画设计不好,等等。

根据上述地理片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我认为要出色地进行地理片段教学,培养地理教师片段教学能力,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用自己最熟悉的最有说服力的地理情景、事例、话题开场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找“发挥点”导入:相关历史地理故事、漫画、与地理有关诗句等,效果会很好。

例如:《日本》片段教学时,教师先设“疑”:“同学们,一个经常发生火山、地震的地方,它的矿产资源十分贫乏,而这样的国家却是经济强国,你相信吗?”然后揭题:世界上就有这样的国家,那就是日本。这样巧设疑问,能把学生带入一个有障碍但又并非不可逾越的境界,使学生思而不解,欲罢不能,顿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世界气候》片段教学中,我引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典故,简述了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提出诸葛亮为什么有先见之明,知道火烧连营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呢?……这样,设计悬念,吊足学生的求知“胃口”,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二、根据自己的意图灵活设计地理教学

片段教学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精心做好片段教学设计,即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片段教学课题“农业地域的形成”,关键是设计农业区位因素怎样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形成农业生产地区。

地理教学设计具体要求是:①能够准确、科学地制定地理课堂教学目标,掌握导入、提问、板书、作业等的设计方法与技巧;②能够根据地理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学的顺序与课堂教学结构;③能够创设积极的地理课堂气氛,控制地理教学过程的节奏,采用恰当的课堂管理手段,使地理教学富于效率与秩序,不一定要完全按教材的顺序处理。

三、善于虚拟地理教学情景

虚境型片段教学没有真正的学生,教师必须虚拟教学情景,让教学逼真地进行到底。

虚拟地理教学情景主要凭借言语来实现,课堂师生互动中学生言语的存在就象征着或相当程度上代表着学生的存在。

(一)使用好教师的体态语。

1.恰到好处地走动。进行片段教学时,教师可在讲台附近自然地走动,尤其是虚拟学生回答、提出问题、讨论等环节,教师更应在讲台下面走动。

2.合理分配目光。在片段教学中,导入、过渡、小结时目光应分配给评委或同行,与虚拟的学生个别交流时则应投给那位实无似有的学生。

3.强化手势的运用。尤其是指定虚拟的学生个别发言时,手势应指向“心中学生”的所在,若配以投去的目光,则更有助于营造恍若现场的感觉。比如: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手势指向空的屏幕“大家请看视频”“请看大屏幕”;指定学生回答时应多用处所词,如“坐在后面的那位男生”、“边上的那位女同学”、“穿红衣服的女生”。处所词彰显了空间感,言之凿凿地指出学生的所在,也让人仿佛置身真实课堂。

4.借助停顿来实现。比如,提问的时候,可停顿片刻后,通过评析学生的回答来完成虚拟的答题情景;比如课堂练习时,可停顿片刻后,通过评析学生的答题情况来完成虚拟练习的情景。(注意:这里停顿只需三、四秒)

(二)通过教师的“评价语”来完成。

新课程理念强调师生平等对话,片断教学没有学生,如何体现?如何既当学生又当老师?这就要通过教师的评价语来完成。但片断教学的评价语不能太简单。我们平时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很好”、“你真棒”会给评委太简单随意的印象。我们应该根据备课时的预设,考虑到学生也会说出一些重点的内容,把这一些假设学生对重点的回答重复一遍,再进行评价,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要把自己对课文重点的理解,通过学生的回答由我们之口说出来。

四、有灵活机智的表演能力

虚境型片段教学没有真正的学生,教师必须创设虚拟的教学情境,让教学活动逼真地进行,必须具备一定的表演功能。这要求老师敢于并善于表演。

可以有意假设一位学生提了一个偏难的问题,说:哦,你提的问题老师还没想到呢,请同学们就这位同学的问题进行探究。而当内容设计得太多,讲不完时,你要镇定自若地进行小结,及时地结束教学;当你内容太少,一下子就讲完而时间还有很多时,你应巧妙地增加补充一些延伸的内容等。

五、努力展示自身良好素质

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范文第6篇

一、PLC教学现状

PLC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为一体的新型自动控制装置,现今它与CAD/CAM和工业机器人一起被誉为现代工业生产自动化的三大支柱之一,鉴于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在工业控制领域的重要性,许多职业院校将其作为机电、电气自动化、数控等专业的专业课程。

虽然本课程具有编程语言简单易于掌握等特点,但是,由于中职院校学生底子薄,学习动力不强,本课程的学习对学生来说还是具有相当难度的,传统的PLC教学,教师一般会集中进行理论教学,从介绍指令入手,进而再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这样知识就不能得到及时的理解和巩固,达不到课程预期的教学效果。另外,传统的教学只能培养出具有熟练专业操作技能的学生,而对学生职业关键能力即综合职业素养方面的培养尚有欠缺,不能实现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因此,我们要在PLC教学中,引进新的教学设计理念,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走出教学困境。

二、行动导向教学在PLC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行动导向教学是80年代以来,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思潮,它不是一种方法,而是一种新的教学设计理念。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来看,知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实践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回到实践中去,此教学理念强调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或行动来培养和提高职业能力,教学中教师由统治地位后退为顾问和伙伴,教学中学生自我控制学习,决定行动目标、途径和手段,所以行动导向教学是学生在认知、情感和精神多层面的完整的学习。

在PLC传统的教学中,课前准备阶段,教师进行情境设计、资源搜集;课程讲解阶段,教师进行问题创设、学生讨论、分析评价,教学中教师利用教学媒体,结合教材内容,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这种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的接受教师的传授,这种授课方式只能让学生掌握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不能形成完整的工作行为习惯;学生只能被动的听老师讲课,而不能进行自主的设计和选择;所以只能形成外在的学习动力,而不能真正产生内在的学习兴趣。

在行为导向教学中,课堂通常围绕指定课题或项目展开,让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检查成果、评估工作。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为目标而展开教学活动,因此对学生而言学习目标明确,即现在所学知识是日后就业所能用上的。以“PLC在十字路通灯控制中的应用”为例,教师课前准备阶段:1、设计制作教学任务书(任务书包括:主题、时间、注意事项等)2、设计学生分组及组内分工3、准备教学设备(包含学生完成任务所必须的实验仪器、网络媒体资源、学习资料等);课程实施阶段:1、由教师简述任务,并下达任务书2、任务进行中,引导学生查找、学习与课题相关的信息资料,组织学生心手脑共用,制定任务的实施计划和方案,并由小组人员分工协作完成任务,最后通过各小组的实施结果和效果进行反馈和评估。在此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积极负责与创造性的学习行为,提升了学生的组织活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心智能力等。

通过行动导向教学在PLC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着重培养了学生熟练完成专业工作的专业能力;独立制定计划,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的方法能力;独立地继续学习,自己获取信息的学习能力;负责地从事工作,考虑安全和生态因素,与他人合作的社会能力。实现了学生认知、情感和技能的提高,弥补了中职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的缺陷,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行动导向教学在PLC课程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传统教材制约了行动导向教学的实施

目前中职院校普遍使用的PLC教材,结构一般是基础知识、仿真软件、程序设计基础、基本功能指令等按照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进行编撰的,而行动导向教学是模块化、综合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传统教材本身不具备知识点的跳跃,也无力承担跳跃的教学思想,所以教师采用行动导向教学必须面临没有教材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加强了教材的建设,按照行动导向教学的组织过程与步骤进行教材的重组与筛选,取其所需,跳跃性的重新排列和组合知识点,最大程度的优化教学内容,在教材中要突出对行动导向教学法整个实施过程的引导和相应的学法介绍。在内容组织上打破传统教材学科本位的编写原则,形式上,要体现创新原则。另外,课后学生们也还需要一本详尽、系统的指导性书目,来帮助自己温习和熟悉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这无疑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学生课堂管理模式阻碍行动导向教学的应用

中职院校受生源质量的影响和制约,课堂学生管理工作的目标只能停留在维持正常教学秩序的水平上。即教师在传授知识点的过程中,学生只要保持安静有序的课堂秩序就可以了。而行动导向教学需要学生积极的给予配合和回应,要调动学生积极性、热情和活力,并且行动导向教学在设计上更加繁琐,实施过程也更加复杂,需要任课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关注教学,传统的课堂管理模式将使教师疲于对课堂秩序的维持和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而不能保证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

基于上述问题,我们建立了新型的课堂管理模式,既不能对课堂进行严格控制压抑气氛,也不能一味的活跃气氛而使课堂陷入热闹无序的局面。

首先,要营造民主、平等的管理氛围:1、建立“平等中的首席”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在和学生的交往中赢得尊重,树立教师的威信,使学生自觉服从管理。2、发扬民主建立合理的课堂规范。3、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管理中来,真正实现师生互动。

其次,充分调动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本身就是通过实际项目的实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愉悦感和满足感。另外项目的实施过程正是要允许学生犯错,通过错误增强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错误。

最后,要明确任务,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正常授课中学生的注意力通常只能维持10-15分钟,但是对于感兴趣的事情却能全程关注和投入。所以在课堂设计环节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形成互动型的课堂氛围。

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范文第7篇

一、以知识为目标的课程忽视了学生能力培养

课堂设计理念决定课堂操作方式,在当前以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为课堂设计顺序的指导下设计出来的课堂,为了落实知识目标,完成知识传授的教学任务,很难做到把学生的认知感受作为重点,学生在课堂上就很难成为课堂的主人,潜能也就无法被激发出来。

1.教师过多在知识上做加法

课堂的三维目标把知识目标放在了首位,所以在课堂设计中无形强化了知识目标的主体地位,用这样的思维去设计自然是以灌输知识为设计核心,这样设计出来的课堂自然就会在知识上用加法,唯恐哪个点没有讲细致,就会感觉到课时不够,也会越教越多。目前,解决这种矛盾的方法就是各学校在压缩学生活动时间去给相关高考学科增加课时,结果是学生越学越累,教师越教越感觉学生学不会,社会上催生了大量补课机构。面对这种现象,很少有人去思考怎么通过研究去解决这一矛盾,而是主观认为不可调和。

2.学生难以建构自己的能力网络

当前课堂设计的三维目标是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老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总是专注于与知识目标相关的各种知识传授的设计。在设计中就不可能给学生在课堂上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通过活动建构能力,为完成设计的教学任务,教师就得尽可能地占领教学时间。这样的课堂,学生只能疲于记录,很难形成学科能力。例如,高中生物必修二第3章第3节DNA的复制,课程标准要求为:概述DNA分子的复制;分析DNA分子复制的过程、特点、意义。按照原三维目标定位,知识目标为记住DNA复制的概念;简述DNA复制的过程,并分析、归纳出DNA复制过程的特点;知道DNA复制在遗传上的意义。能力目标为通过课本知识或补充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培养科学的思维;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拉链和DNA复制的比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猜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为通过分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科学态度。不难看出,这样设计出来的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都不能落地,可能就成了为课堂设计而设计的内容了,所以,知识目标就成了课堂真正落实的目标内容了。

二、以能力目标为核心代替知识目标为核心

纵观近年的中考和高考试题,无论是简单试题还是较难的试题,需要学生准确呈现的知识都是基本知识,所谓的难题都是思维问题和信息获取问题。这就说明高考这个指挥棒迈入以能力为核心的评价方面,如果课堂设计不做出重要调整,要想适应高考的要求是不可

能的。

一节课的三维目标,应该是指导教师操作课堂的基本要求,不是为了摆设,所以,表述一节课的三维目标时,一定要给出能体现出学生落实的动词表述。

调整后的课堂是以立足学生情感和能力形成为目标进行设计,自然就建立起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授课方式,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三维目标应用课堂落实目标进行表述。例如,高中生物必修二第3章第3节DNA的复制这节课课堂落实目标如下:情感目标: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小组合作完成DNA分子的复制过程认知,认同生命延续的精确性的观点,形成尊重生命和科学探究生命问题的态度。能力目标:通过资料分析是半保留复制而不是全保留方式,归纳出半保留复制的增殖方式;通过DNA半保留复制过程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出相关计算公式。知识目标:识记DNA分子复制的条件、原理、步骤、方向、意义。这种调整后的知识目标应放到课前预习课中完成,课堂成为学生利用已识记的知识建构能力的过程,在建构能力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体验自然就实现了情感目标。

1.调整三维目标顺序后能力目标的定位成为设计的核心

经过调整,在实践过程中能力目标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定位好一节课能力目标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能力目标的内涵是指学生要通过体验和交流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建构出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形成规范的结论呈现或方法总结,并达到灵活运用结论和方法以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经过这样的过程,学生获得了思维能力提升之后,他们的课后作业就能快速完成,可以为学生留下自由时间去完成学生喜欢的学科内容,本学科的学生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这不仅实现了能力目标,而且也实现了情感目标。学生在具备了基本能力后,面对应试时,只要在考试前进行短暂的复习,就会快速提升考试能力。

2.调整的知识目标的定位和落实

调整顺序后对知识目标有明确的界定,即某些概念、公式定理、操作流程、历史史实等的记忆,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学生可以通过自主识记的内容,也是形成能力目标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部分。在课堂研究中,笔者认为具体的知识目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了解性知识目标,即为了相关能力的形成必须拓展的相关内容,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完成的任务;另一部分是学生必须准确识记的部分,不论是哪种知识目标,都是要通过学生自己去认识的。所以,知识目标的内容一般是要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去完成的,完成得是否到位关系到学生课堂能力目标的实现。

3.前一节课的能力目标与后一节知识目标的关系

知识目标是能力目标形成的前提,但前一节课的能力目标一旦达成,下一节课就可以直接拿来使用,这时,上一节课的能力目标形成的结论或方法在下一节课上就构成了知识目标。在下一课可以作为知识强化,也可以在探究问题时进行回顾,为下一节课探究形成新的方法或结论起到支撑作用,这种过程也是学科内综合能力的建构过程。

调整后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情感目标是前提,能力目标是核心,知识目标是载体,实现了能力目标,也就达成了情感目标,也同时强化了知识目标。

三、调整三维目标后应注意相关目标动词的使用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原有的目标动词大多是方向性的界定,这种方向的界定很难让教师在课堂设计中准确地定位,即原目标动词多定向,少有定量,没有为每一节课堂设计确定能力要求提供定量的指导。在研究中笔者提出,对一节课而言,根据课标要求完成课堂落实目标动词的量化研究来实现准确的课堂三维目标定位,即对每一节课的设计而言,需要用相关的课堂目标(定量目标)动词来表述,让授课教师准确地知道达到哪一种量化标准后本课时的基本能力目标就视为达成,当完成了这节课的基本目标,再根据自己的经验、学生的情况去灵活地拓展或提升,这一部分就是课堂的选择性学习内容。通过实践证明,量化课堂目标后设计出的课堂可以顺利实现课堂能力目标,也实现了课堂从知识为核心到能力为核心的转变。例如,课标中多用“了解”“知道”等动词,这些动词缺少基本的量化指标,让课堂的设计者无法确定达到什么水平就算完成了课标的基本要求。在课标动词的量化研究中,根据不同的课时,把“了解”可以具体量化为“阅读”“观看”或“举例”等不同的目标层次,不难看出,“阅读”“观看”是知识目标,“举例”应归为能力目标。类似很多课标上的目标动词在落实目标的研究中都要进行必要的量化,只有通过相关的量化表述,课堂设计才有相关最低量化标准。

有些目标动词的定位本身还需要斟酌,例如,课程标准把“举例”列为知识目标,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认为学生如果能针对某个问题能准确举例,就已经达到理解层次了,应属于能力目标。

有些目标动词在课堂设计的操作层面上应有可操作性的界定,例如,调整后的情情感目标量化动词通常可以表述为“调动”“感受”“激发”“形成”“认同”等,这样的量化表述提醒教师在上每一节课前都应把注意力往能力目标上转移,只有完成了能力形成的过程,才会产生相关的情感体验,把情感态度这一常常被认为是务虚的目标落到实处。

在研究中我们可以把知识目标用“识记”“阅读”“观看”等相关动词表述。能力目标通常用“举例”“类比”“得出”“总结”等层面的相关表述。例如,“举例”就是课程标准“理解”的最低层次的量化动词。

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职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向前推进,会计专业的技能型人才越来越被企业单位所需求。由于涉及的需求层次的不同,会计人才的培养方向也就有所不同。中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初、中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而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应如何培养,才能应对新形势下的经济领域变革的人才需求,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

1 传统中职会计的教学缺点[1] [2]

当前,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教育的目标却很不明确,没有针对性,校与校之间互相模仿,没有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设置课程体系。而且专业建设的发展没有与企业的发展步伐相匹配,教学方法单一,与实际联系不紧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因此,首先需要清楚传统教学中出现的系列问题和缺点。

1)课程建设不与时俱进。传统中职会计课程建设主要以学科知识为主体,知识只存在于课本里头。而且课程建设没有进行阶段性审核,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必要的更改,与社会需求出现严重脱节,造成所培养的人才非用人单位所需要的。

2)教学方法单一。传统教学主要以教为中心,基本跟着教案开展课程,教师教授知识的时候,按部就班,一个章节接着一个章节的讲解课本知识。虽然学生也能够从中收获到知识,但是这样的只是不够系统化,缺乏实践的环节。

3)课程间串联不够。传统的会计各个科目之间基本各自为政,之间的关系没有串联起来,让学生学完一门课程继续学另一门,就会导致开展一门新的会计课程时,就会忘记前面的课程内容。如果能够把这些课程之间相关的知识串联起来,不仅能让学生全面吸收知识,也能够提升教学效率。

2 行动导向教学的理论分析

2.1 行动导向教学的理论知识[3] [4]

行动导向教学(Handlungsorientierter Unterricht)是德国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给德国职业教育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1996年德国开展“要以学习领域为基本原则组织与职业相关的教学内容”的研讨,提出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要按照企业的生产任务进行组织教学,改变传统的专业学科体系,采用新的职业行为体系,教育目标要求全面发展职业技能,包含“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从而确定了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基本学习课程方案。此种教学法注重实践,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2 行动导向教学的特征

行动导向是教学上的一种新模式,通过教学活动中的基本规律进行理性分析,是一种新的课程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是积极、主动的活动者,而教师的作用是咨询和辅助。在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的身份并不比传统的教学轻松,教师要做好足够的准备工作,尤其在行动的教学设计上,教师不仅要注重吸取传统的教学长处,要了解多学科间的关系,还要与企业的专业人士进行合作交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行动导向教学是全面的,学习的核心是完成一个可以用的或者是可以进一步加工或学习的行动结果。学习要以学生的兴趣作为组织教学的起点,不断挖掘新的问题,发展学习兴趣,学生从开始就得参与到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中。

3 中职会计行动导向教学的实施

行动导向教学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是将实际会计工作过程中的问题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并非简单的学习理论知识,而是通过了解实际中的会计工作行为,将知识与技能结合到任务中,学生面对特定的情境进行思考与学习,通过各个情境的问题,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行动导向模式的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5] [6]

图1 中职会计行动导向教学体系

3.1 简述会计专业学习工作任务

会计专业一直是中职学校的一个重点建设专业,会计教学的水平直接影响着从业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中职会计专业的课程建设要与企业人员共同研讨开发,学习任务要来源于企业生产应用中,把学习和工作直接联系在一起,不能局限于书本,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企业的相关业务的法规、政策和日常成本的计算与统计分析等,学生通过学习工作任务,掌握这些会计业务的基本技能和操作能力。

3.2 确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包含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中职会计培养的人才要了解会计信息生成的规则与职业规范,具有良好的文化基础素质和专业知识能力,掌握系统化的财会理论知识,熟练企业的会计事务管理,能够独立完成会计账户的设置和会计账簿的设计,运用会计知识对小型企业进行对账、结账。

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还要具备一定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在掌握技能知识外,还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会计的新知识、新技术,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阅会计方面的信息。掌握这些学习方法后,能独立完成会计项目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在学生步入社会前,学校有义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要敢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有团队协作精神,善于与合作伙伴的沟通,做事要能踏实肯干。

当然,会计专业又划分很多不同的学科,各学科的学习目标又各有不同,因此在课程设计时,一定要分清楚该学科的轻重点,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3.3 学习情境的设计

学习情境的设计是根据特定的工作任务来展开的,是行动导向教学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在创设时,要考虑学校的教学资源状况、学生的水平状况以及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度等,然后设计出学习的各个情境,会计专业中每门课程都可以划分成多个学习情境,又可以把学习情境细化为各个小的工作任务,比如:会计职业的人知、认识生产企业成本核算程序、会计账簿等,并对情境进行详细描述。这些任务要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从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中演化出来,符合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理念,并在学校会计实训基地进行真实工作过程的教学实践模拟。

教学情境要由简单到复杂,综合度渐渐递增。学生通过情境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团队合作与交流的沟通能力,不仅能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实现教学、学习、实际工作的有机结合。

3.4 采用行动导向法组织教学

会计业务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工作步骤以及工作内容,教学时就是师生基于一个工作项目而实施的教学活动。教师按照工作过程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操作,讲解与练习相结合,学生按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实践操作,在教学中每个小组成员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会计主管、制表员、出纳员、记账员等,并开始各自的工作,教师给每个角色制定一定的工作要求以及操作手法,学生通过这样的岗位设置,可以明确自己的职责,并了解整个会计核算的流程,通过合作交流,学生能够体验到职业角色的真正内涵。

教学中,角色之间可以互相对换,不仅可以学习到不同岗位的技能和职责,也可以确定自身最适合哪一个岗位,进行更深入的专项研究。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把学生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教学与时俱进,知识与技能转到学生的整个学习体系中。

3.5 考核评价

不同于以往的教学评价,行动导向评价体系既要有教师评价,也要有学生间的互评和自评。教师可以通过平时对学生的观察和学生对专业的评论可以掌握学生会计职业道德,这方面也是评价体系里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还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报告的描述情况和价值进行评价。行动导向教学是按照小组开展的,因此小组之间要互相讨论,进行研讨,掌握小组的学习情况,互相借鉴和交流学习经验。每位学生在小组中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也占总评价的一部分。通过不同层次的评价,不局限在课堂上的学习成绩,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结束语

行动导向教学把学生作为主体,教师起教学的辅助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贡献自己的智慧,都是学习的参与者。真正做到学有所用,追求知识无限,学生对知识更加感兴趣,不是逼迫学习,而是主动自主的投入学习的探究中。学生在学校期间就意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懂得尊重他人,能够有团队协作精神。作为教师,要不断吸收先进的会计知识,并传输给学生,让学生的学习与时俱进,对未知问题展开探讨。不仅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也提高了整体的教学质量。因此,在中职教育中开展行动导向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靳微.论中专会计教学的改进.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140-141.

[2] 潘念中.中职会计教育的目标定位.科教导刊,2011(16):48-49.

[3] 韩茂源.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论释义及实践解读.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 (6):146-148.

[4] 刘松林,谢利民.行动导向理论的教学论解读.职业技术教育,2009(13):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