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对医学影像技术的认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数字化影像 检查方法 成像手段
中图分类号:R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2-325-01
随着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微电子技术及信息科学技术的进步, 医学影像学(技术)在当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使单纯的放射诊断科室发展成为集诊断与治疗于一体的大型临床医学影像科室。CT、MRI、DSA、CR、DR、PET、SPECT以及超声等先进影像设备应用于临床并深刻地改变着原有影像技术实践的内涵,先进的影像设备和技术对专业人员素质也相应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如何促进影像技术人员与高精尖设备的有机结合, 如何发挥医学影像学先进技术在医学实践中的作用, 是当前医学影像技术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我国医学影像技术队伍的现状, 结合多年的医学实践经验, 提出医学影像学技术队伍发展的新方向,新途径。
1 材料和分析
1.1 新设备对技术人员的宽容度越来越大,技师发挥的舞台越来越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X线设备对人的依赖越来越少。现在许多大医院都采用DR,CR,数字化影像系统以及激光自动洗片系统, 数字化影像系统的后处理技术可以改变窗宽、窗位明暗对比度以及边缘勾勒等新技术, 不仅可以提高图象质量而且大大地降低了对操作技能的要求, 而激光自动洗片系统的运用,几乎抛弃了原有的暗室技术。从而使放射科技师在整个医学影像实践中的经验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有限,这是医学影像发展必然。数字化影像已经使放射专业从技能型向知识型转变, 设备的性能对医学影像的影响越来越大, 这就要求影像科的技师不光懂得医学常识,还要了解设备性能,知识更新的速度要跟上数字化变革的步伐[2]。
1.2 影像检查方法的多样性决定技师要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现在的高端数字影像设备,比如说CT,它的成像介质虽然还没离开X线,但与X线投影已经有着本质的区别。已经不是经典意义上的X线投照,而是经过X线扫描断层后的计算机成像,虽然它还保留着千伏,毫安,毫安秒等成像参数的自由设定,但是CARE技术(自动调节系统)的应用,使人为的干预越来越少,但是技师要求掌握的知识却越来越多,比如说选择断层扫描还是螺旋扫描,是否需要动态扫描等,图像后各种处理技术等等。还有磁共振,它的成像原理早已超出了X线的范畴,它是通过磁场激励和磁场能量转换的方法来成像。成像手段很多,比如说T1像,T2像,质子像,弥散像,脑功能成像等等,分别对应不同的成像参数,成像因子,内涵越来越丰富,外延越来越广。因此要当好影像技师,如果对这些成像原理,成像方法,以及成像参数,没有很好的理解和运用,那是很难当好影像科技师的。
1.3 检查方法的正确运用对疾病的诊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技师的医学水平正受到考验。现在医学影像检查的水平在原有解剖显象基础上,已经到了分子成像水平,比如PET-CT等。技师如果对病理病因了解不足,就很难安排好扫描方法和扫描序列。比如说,CT的薄层扫描,它对肺的孤立性结节,肝小囊肿等鉴别诊断是很有意义的。但是技师如果对疾病的认识不足,经常就会漏扫。MR的扫描的序列意义就更多了,MR压 脂,MR弥散,MR波普,MR功能成像等,这些成像原理,方法以及诊断已经是紧密得不可分割。所以现在一些三甲医院MR经常是由医生在操作。我们得承认如果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如果检查方法运用不正确,可能会给疾病诊断带来麻烦。因此笔者认为,技师应该懂得更多的医学知识,从而使检查更加规范化,合理化。
1.4 设备新技术新功能的开发,技师责无旁贷。一台高端设备,少则几百万多则几千万,我们购买的不光是裸机硬件的价值,实际上还包含了软件的费用,在许多医院多存在软件功能闲置,或者功能开发不全的现象,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好多1.5T的MR,不会做MR波普分析,MR脑功能分析等。医院一般对购买设备热情普遍较高,而对设备的功能开发却不那么重视,这一点,技师应该责无旁贷,应该担当起这个责任。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新设备为开展位新技术新业务提供了平台,为我们技师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应该熟练运用手中的武器,积极参与到新课题和科研中去,为课题的设计提出意见和建议。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好技师的作用,体现一名技师的价值,。
2 讨论与结果:
当代的医学影像专业技师已经不是过去一般的摄影师(摄片技师),不管是从内涵还是外延都增加了许多新的元素,不可同日而语,要想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技师,必须兼备理工和医学,并且能熟练运用各种检查方法,否则将会被时代无情的淘汰;作为医学影像技师,做出符合疾病诊断要求的医学影像,这才是一名医学影像技师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 教学方法 思考
现代医学发展迅速,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它是属于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是一门对于实践要求较高的医学学科。在医学领域中,医学影像学应属于知识更新较快的学科之一,它所涵盖的内容从以往传统的、单一的X线技术发展至今天,已经是多种检查、治疗技术的总和,即是集高科技技术为一体的MRI、CT、DSA、超声医学和核医学等的总和。显然既往所使用的传统影像学教学方法,已然不能满足现代临床医学教育的需要,影像学科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较为棘手的,这些问题包括把握医学发展潮流中的热点趋势,拓展医学影像学的教学范畴,开发临床实习生临床思维等等,如此一来,才能够更好地满足临床工作的需求。
本文就我校临床医学院在目前医学影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进行了一些简单分析以及讨论,以期提高医学影像学教学水平,使越来越多的临床毕业生能更快、更好地适应临床工作。
1. 结合现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现代医学的发展非常之快,速度惊人。既往单纯只是对患者进行影像诊断的时代,已然随着医学影像的发展,发生明显的变化。例如它现在已经深入至活体的功能研究,可以反映活体分子生物学改变及生化代谢等领域,分子影像学已经悄然兴起。虽然教材在不断的更新,但依然不能紧跟学科的发展,那么,需要教师们献计献策,利用现有的条件,积极学习新技术、开发新项目,并且及时删除过时内容和补充学术界公认的重要内容。
2. 明确现行教学模式弊端
(1)目前现行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讲授各个学科基本特点的同时,缺乏学科间对比,使得学生不能明确建立整体影像学认识。(2)对学生的传授目前仍多采用“灌输制”。用“桥梁学科”来定义医学影像学,是非常贴切的,它是介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仅仅对于本学科的特点来进行讲述,那么致使学生得到的只是干涩的图像特点,在脑海中没有对疾病产生系统的认识,真正在面对影像图像时,他们就不会根据病例图像特点进行判断、分析、最终诊断,那么这种教学只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形式。(3)目前仍然停留在课堂授课的方式,教师没有能够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及时进行补充和完善教学内容,包括引导学生通过现代网络教学平台去拓宽和加深知识领域。
3. 改进现有教学方法
过去常常是教师带着典型的影像图片,重复讲解理论课的主要内容,长此以往,实际上学生仅仅是回顾了理论课中疾病典型表现,不能够补充理论课无法传授的知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充分调动起来;但是现代影像学的检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影像设备的性能,如果能在见习、实习课时,带领学生在设备机房现场讲授医学影像图像的产生原理、影响因素和质量控制,这样对于影像图像的形成,尤其是对图像中的部分伪影形成,也就是由于人为因素或者机器因素所造成的图像特点,使得学生产生直观印象,容易理解。
4. 有效、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
在现有学制下,如果仅仅强调专业知识的培养,导致学生知识面过窄,思维方式简单,遏制了其发展空间及发展潜力,势必会影响基础理论以及相关临床知识的学习。而现代医学影像学除了必须掌握丰富的专业内容,当然对于扎实的解剖、生理、生化、病理甚至分子生物学基础,以及数学、物理,更甚计算机知识,也是不可或缺的,除此以外,还需要了解和掌握临床相关学科知识与技能。如此看来,有效合理地安排基础理论、影像专业知识、临床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明确教学内容需要了解、熟悉、掌握的内容,有的放矢的进行学习。所以笔者所在教研室尝试面向学生定时开放PACS机房,安排经验丰富的带教老师,巡回指导,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弥补基础理论知识的欠缺,多加关注临床实际病例,更好地将理论联系实际,而不是单纯局限于教科书中所讲述的典型病例。
5. 加强学科建设,深化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医学影像教学改革,离不开学科建设的强化建设,硬件设备的提高容易完成,软件提升离不开师资队伍自身素质的提高,这是强化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所以我校教研室进行了一系列新措施的尝试:(1)首先打破以“检查设备”来进行的医师专业划组的框框,采取各专业组定期轮转,强化教师全面掌握各种影像检查手段下的诊断技能,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2)定期举行科室小讲课。检查每月定期举办3―4次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轮流进行的小讲课,由主持教师自拟题目,可以是介绍某一疾病包括少见疾病,通过进一步查阅文献,详细讲述,结合国内外对该疾病的相关认识,使得全教研室所有教师知识不落伍。(3)疑难病例讨论会。每天利用早交班的时间,进行疑难病例讨论,讨论手术病理证实的疑难病、少见病,通过网络查看医师的诊断报告,了解诊断是否吻合,再次回顾性分析病例,这样可以加强对于疾病的认识,避免出现误诊、漏诊,也能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重点,更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并且同时要求教师定期在国内外相关专业杂志上,如此一来,不仅加强了学科的建设,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素质。
6.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推广PBL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
20世纪60年代美国神经病学Barrows教授创立的一种自主学习模式即PBL教学模式, 目的是让学习者通过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 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 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技能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再寻求解决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见习、实习课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变被动听课为主动探讨,主要由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知识,对病例所有影像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判断,最后得出诊断,带教教师可以对得出的结果进行最终评判,活跃课堂的气氛,起到引导和最终判断的作用。
除去上述内容,我们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进一步多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尽量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各种影像学方法的操作技术规程以及图像特点,真正地对各种影像学图像的特点有深度的了解,如此才能真正解决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帆,张雪林,郭文明等.论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 西北医学教育,2008,16(2):247-249.
[2]刘文亚,赵圆,邢艳等.PACS系统在医学影像教学中的作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31(4):492-493.
【摘要】:目的 探讨人体三维立体结构与医学影像二维图像形成的原理,认识其彼此间存在的相关性,开拓人们三维立体思维,发挥对二维图像与人体三维立体结构的理解和掌握,紧密结合临床破解不同病灶的三维立体结构所呈现的二维图像表现,为明确疾病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依据。
【关键词】三维立体;二维图像;立体思维;影像特征;
德国物理学家伦琴于1895年发现X线,之后不久即应用于医学领域,进行疾病诊断,形成了放射诊断学这一新学科,并奠定了医学影像学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变迁,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数字化图像已逐步取代模拟图像的今天,医学影像所含盖的面之广,在临床疾病诊断方面占比之大,特别是医学影像设备的日新月异,新的医学影像技术不断出现,如:计算机x线摄影(CR)、数字X线摄影(D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电子束CT(EBCT)、多层螺旋CT(MSCT)、磁共振成像(MRI)、图像存储和传输系统(PACS)等,使医学影像的内容极大的丰富。 如何提高各种成像技术图像的阅片能力,正确识别正常人体组织器官和不同疾病的影像表现,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鉴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与X线诊断及其相关技术为参照,对人体三维立体结构与医学影像二维图像的关系作初步探究,求其抛砖引玉之效。
1、 三维立体
三维立体即由点、线、面所构成的各种不同形态的物体。也可理解为由长宽高组成的几何体。从解剖学的角度看人体结构,无论从大体解剖或局部解剖,从运动系统或神经系统,从动态或静止,从宏观到微观(从组织胚胎或细胞结构),从正常生理状态或疾病的异常状态等全方位观察,无不体现出一个特点,那就是三维立体。在此,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一个问题,针对人体的三维立体结构,用视角观察活体体表及不同部位的解剖标本,借助显微镜观察不同组织器官的细微结构时,在不同的角度和方位,所能看到的轮廓和结构是完全不同的,其结果明确告诉我们,人体组织器官不仅是地地道道的立体构架,同时还存在着前后、左右、上下、不同程度的重叠关系。
2 二维图像
二维图像即能显示不同黑白灰阶或者是彩色的平面图。在医学影像摄影技术中,其成像的原理是当X线束穿过人体不同部位的组织器官时,根据其相应部位的不同组织结构对X线的吸收不同,即形成所谓的具有X线“对比度”的剩余射线,这部分射线带有被检组织的信息,当作用于荧光屏就可直接显示出图像,即临床上的透视,当作用于胶片(IP板或者FPD)经过暗室处理(或计算机处理)最终获得X线照片,这里我们必须要明确一个结果,无论是透视或照片包括所有的影像图片,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图像均为二维平面图像,虽然目前的成像新技术在不断发展,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三维立体图像还不到2%。
3 立体思维
立体思维也叫三维思维,针对医学影像的二维图形,如何用立体/三维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二维图形的结构,是一名影像工作者时刻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考量一名影像医生能否通过平面图,正确认识人体正常组织和判断病理组织相应图像表现十分重要的关键环节。下面就分析思路作一简要的探究:
3.1 对人体解剖结构的了解和掌握,是认识影像二维图像的首要任务,具体思路,根据解剖学的形态特点;从各个系统一一分析掌握相应组织器官的位置、形态、大小、数目、组织成分、生理功能及比邻间的关系。重点掌握人体解剖学的方位、基准轴、基准面及体表标志,其中矢状面、冠状面和水平面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不同断面的解剖结构图所对应的组织器官必须准确无误。
从伦琴1895年发现X线,给其夫人拍摄第一张手的X线片的诞生,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超声成像与核素γ闪烁成像(γ-scintigraphy)的问世,以及CT、MRI等影像诊断技术和介入治疗学的成长,越来越说明医学影像设备学处于一个迅猛发展的历史阶段。回顾医学影像学简史,我们不难发现:其发展就是一部影像设备开发应用的历史。为了更好地掌握设备的使用方法,得到更适于诊断的图像,我深感学习医学影像设备学这门课程的重要。
在几年的教学中,针对我校影像技术专业的就业范围和专业特点,我们总结出一个从事影像设备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的条件有:
1.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
2.较强的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技术能力;
3.熟练运用万用表、示波器等测试工具;
4.掌握一定的维修方法和应急措施[1]。
针对以上特点,我们总结出医学影像设备学的教学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医学影像设备学》主要内容是介绍医学影像设备的基本组成和原理。如果学生没有看过这些设备,直接就给学生灌输各个知识点,学生只能机械地记忆,甚至满头雾水,结果是不理解,而且容易忘掉。针对这一要求,我们应用直观性教学,讲课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但避免了在课堂上空讲理论脱离实际的弊端,而且使学生有效地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并通过观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例如:在讲X线球管的结构及X线的产生原理时,把理论课搬到X线机房,请学生一边看书,一边对照X线球管进行研究,自学讨论,最后只需教师稍加总结,学生就能准确地说出X线球管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应具有的功能,一堂课的目标就会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而达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本来枯燥乏味的理论课变得有生动易懂,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地学习热情,使他们对医学影像设备学这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注重各种设备的相关性,由浅入深进行讲解
《医学影像设备学》这门课程从最简单的固定阳极X线球管到MRI、核医学设备等,涵盖了所有的影像设备,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各个设备之间的相关性,内容上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基本理论――设备构造――故障维修――知识扩展);步骤上由表及里(外部构件――内部构件――典型内部构件的功能与电路分析)等,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2]。例如:在学习完所有利用X线进行成像的设备后,包括透视用X线机、摄影用X线机、CR、DR、CT等,归纳总结出它们在原理和设备结构上的异同,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思路清晰,易懂易记。
3.制作多种教学媒体
我校把医学影像设备学这门课程安排在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学生在学习之前只接触过很少的影像设备相关知识,如果单一地使用传统教学方法,理论的讲解和实践的观摩都只能使学生们在理论上对实验室现有的设备有所了解,对于书中的先进设备由于受条件所限,远远达不到我们教学目的的要求。因此在教学活动我们制作多种教学媒体,譬如幻灯片、教学电影、录像、多媒体等进行各种设备的介绍,尽量使抽象的教学内容生动化,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很容易接受这些新知识。例如对心脏超声这一章节教学时,我们将超声心动图、多普勒、M型表现等利用多媒体教学,应用动态画面使学生了解了何为多普勒技术,彩色的真正含义是代表血流的方向,何谓返流、层流,湍流等,同时了解了彩超与黑白超声的相同点与区别,教学效果很好[3]。再比如:在讲解磁共振原理时,把进动和自旋采用动画的形式把氢原子在外加射频场下复杂抽象的运动形象地再现出来,省去了很多时间,同时收效甚好。另外,医学影像设备更新换代比较快,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不断更新和丰富《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的教学资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4.改变考核方式
为了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笔者将考核形式由单一的笔试改为以笔试为主,操作与实验报告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以往的以闭卷笔试为主的考试方式,一方面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范围,另一方面只能促使学生死记硬背,导致高分低能的现象,这会极大地影响其以后的实际工作能力。因此,笔者在考核中加入了实践操作,不但能准确地判定学生的知识自我扩展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5.与当地的其它医院进行合作,充分利用本地区的影像设备资源
随着《医学影像设备学》的发展,影像设备一方面更新过快,另一方面十分昂贵,导致实验设备无法跟上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学生能够接触到一些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相关软件的机会显得微乎其微。一些新的医学影像设备学生根本没有机会使用、安装、维修[4]。为了加深学生对所授内容的了解,提高教学质量,除了在课堂及实验室教学外,我们尽可能地安排学生到附属医院及柳州市的其它各大医院去见习,让他们亲眼见识各种检查设备,观看临床医务人员的工作过程,亲身体会各种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构成,为学生学好医学影像设备学这门课程及确立今后的发展方向都奠定了基础。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要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尤其是适应他们自身特点的自学方法及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用已知的知识获取未知的知识,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我国培养更多高质量的医学影像设备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康少锋,宫亚琳,昝平生.影像设备工程人员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J].医疗设备信息,2006,21(10):50-51.
[2]余晓锷,卢广文,张宁.大型医学影像设备.系列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医学装备,2005,2(8):20.
【关键词】比较影像学;医学影像学;教学
影像诊断学目的在于让医学生了解影像诊断中各项检查方法的基本原理,掌握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及在临床工作中的正确应用。近年来影像诊断技术飞速发展,新技术、新序列不断推出,但每种检查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大多疾病诊断是通过多种影像手段协同完成的,这种多元化的影像诊断模式,形成了一种新的影像学教学方法——比较影像学(comparativeimageology,CI)。比较影像学是将同一疾病不同检查方法的影像特征相比较、将不同疾病间影像图像的异同之处相比较、将形态影像与功能影像相比较、将不同影像诊断方法的时间-经济效价比相比较,同时,将疾病的影像表现与临床、解剖、病理相结合,进而综合比较,它是一种能使学生了解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合理组合与使用的新型教学模式[1]。笔者在临床专业本科生的理论授课及带教实习过程中,运用了比较影像学教学法,现将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1我国医学教育的教学模式
当今世界通用的医学教育体系大致分为“学科型”、“问题型”、“器官系统型”三种模式[2]。以学科为主的课程体系仍是我国主要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分为医学基础课、临床专业课和见习实习三个阶段。此类教学法优势在于兼顾了医学教育的基础性、应用性和系统性,方便教学的实施和管理;劣势在于各学科间缺乏横向对比、纵向联系,教与学易脱节,学生被动接收、被动记忆,虽然培养出来的学生成绩优异,但常常出现临床思维锻炼不足,在实际工作中因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无法胜任工作。在全球医学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也在积极地进行探索及改革,以问题式学习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标准化病人临床教学等国际流行的教学方法在部分院校实施了探索性的开展,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影像诊断学教学中,引入比较思维模式,以期学生的知识储备、整合能力能尽快跟上对临床医生要求日益增高的社会发展需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加深学生思维的深度,以利于提高学生思考推断、综合分析能力,为今后开展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比较影像学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可行性
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s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system,PACS)的临床应用,为比较影像学教学法提供了方便条件。以数字信息对影像学图像进行保存、管理、传送、读取,同时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的联网为每位就诊患者建立了唯一的身份标识号码(ID号),患者的全部资料信息,包括影像学图像及报告、血液学检查结果、临床资料等,影像科医生可以随时调阅参考。PACS系统具有图像质量高、信息完整、传送迅捷、实时共享的优点,辅助实现了影像学各分支间的横向联系。
3比较影像学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作用
3.1学生更全面系统的掌握影像学知识
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影像诊断从早期单一的X线成像发展为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核医学成像等多元化的影像技术手段,放射诊断学也随之演变成为医学影像学[3]。目前医学影像学的教学主要是按照各组织系统介绍成像方法、正常及异常影像学表现,讲授过程中辅以示教典型病例影像图像,但较少涉及其他相关影像学表现,此类教学法不利于学生对不同影像手段进行系统了解。医学生是未来工作在一线的临床医生,对各类检查方法的全面掌握关系到日后是否能够正确选择并应用最有效合理的疾病诊断检查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比较教学法的应用,向学生详细介绍各种诊断方法的利弊。比如在腹部消化系统疾病的授课中,对于肝脏疾病,超声检查安全无创、费用低廉,具有可重复性,是肝脏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特别是对肝脏囊性病变具有较高的价值;而在肝脏实性占位性病变如肝癌的诊断及鉴别中,多排螺旋CT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查手段,其多方位重建模式及CT血管造影(CTA)检查在肝癌的定位定性方面具有重要价值;MRI是通过利用磁共振现象从人体中获得电磁信号,并重建信息的一种成像方式,对肝脏疾病也可很好的显示,特别是在超声、CT对疾病鉴别困难时,MRI可提供更多有价值的病变信息。又如冠状动脉造影(CAG)是目前诊断冠状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金标准,但其不能反映心肌局部的血流灌注与心肌细胞的活性,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心肌灌注显像不仅可以诊断有无心肌缺血,而且还能判定缺血是否可逆以及冠状动脉的贮备功能,部分冠心病患者CAG结果正常,而心肌灌注显像却显示异常[4];冠状动脉CTA检查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手段,可以较准确的判断病变有无及程度,需要进一步确诊或治疗者再进行冠脉造影检查,从而避免过度使用价格昂贵、有创性的冠脉造影检查。因此每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在疾病的诊断中都有各自的优势及不足,在教学中比较一种疾病的不同成像技术及检查方法的优劣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掌握疾病诊断。
3.2学生更准确地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具有多样性,临床诊断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异病同影或同病异影的情况,学生学习困难,往往对这种现象不知所措。应用比较影像学的方法,将影像学表现相似的不同疾病图像进行比较,列出它们的异同点,同时介绍每个疾病的特征性表现,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性思维,系统认识图像所反映的疾病的病理改变,增加学生疾病诊断能力及鉴别能力。因此在医学影像教学中介绍疾病的某种影像学表现时,同时适当介绍该疾病的其他影像学表现,归纳同一疾病在不同影像表现间相同及相异,从解剖、病理等基础医学角度,分析各影像出现的原理,此类教学法即满足了深度又兼顾了广度,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及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3.3学生更合理地选择影像检查方法
影像检查的基本原理相对枯燥、抽象,授课难度较大,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引起学习兴趣。教师讲解过程中如果采用比较教学法可使学生了解不同影像检查方法在行业领域中的地位及价值;相对容易掌握不同影像设备的成像原理、应用范围、优势及局限性;引导他们思考临床工作中对不同疾病首选和配伍的影像检查方法[5]。放射学前辈们从实践中积累经验,总结出了一些针对特定疾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6],如骨关节外伤性病变首选普通X线平片,必要时行CT进一步检查;颅脑外伤,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首选CT检查;脊柱脊髓病变首选MRI检查;胆管、尿路梗阻先考虑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检查;而超声检查无创、价廉,在实质脏器病变、软组织、小器官病变、妇科病变、胎儿健康筛查方面诊断准确率高,是首选检查方式。各种影像检查价格、特点各异,X线、超声、CT价格相对低廉,特别是在进行疾病的初步筛查及急诊患者广泛应用,并被广大患者及临床医生所接受;MRI序列齐全,可兼顾形态学及功能检查,但价格略显昂贵;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可检查全身骨骼、软组织病变,尤其近年来PET/CT、PET/MRI一体化检查的推进,在神经系统病变等方面较传统影像检查手段优势更为明显,但价格昂贵且具有放射药物辐射风险。因此,比较影像学不仅是要学生们了解各类影像检查在诊断疾病中的不同价值,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能为患者选择更准确的影像检查方法打下坚实基础。
4应用比较影像学教学法时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应用性学科,在实际教学中引入比较影像学方法会给从事影像学教学的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作为影像医学授课教师不但要具备全面的影像医学专业知识,包括X线、CT、MRI、超声、核医学,还必须具备较丰富的临床及病理等相关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明确进行比较的目的和意义,有计划地准备相关影像学资料,重点突出。受课时所限,对于在临床上应用价值不大或已被证实不适用于当今诊断要求的技术内容,教师授课时只做简单介绍,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又能突出教学重点[7]。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的比较分析各种影像检查手段的特点、优势与不足,根据疾病特点总结不同疾病首选的影像诊断方法,使学生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培养综合分析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医学影像学科教学质量的目的。综上所述,将比较影像学应用到医学影像学教学工作中,利用其比较性、综合性等特点,将有助于学生更全面系统的掌握影像学知识,更准确地诊断和鉴别诊断疾病,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成为临床医生后,更合理地选择影像检查方法。希望我们的教学经验对各医学院附属医院、教学医院更新教学观念,建立适应时展要求的医学生培养机制做出绵薄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吕富荣,吕发金,肖智博,等.医学影像学教学中比较影像学的重要性[J].医学教育探索,2009,8(2):177-178.
[2]张传标,路学一.当前国内外医学教学改革的现状比较分析[J].医学教育管理,2015,1(3):174-178.
[3]关泓.比较影像学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1,27(3):111-113.
[4]谭天秩.临床核医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24-452.
[5]倪雪君,成建萍,谢阳桂,等.比较影像学在超声诊断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交通医学,2012,26(5):513-514.
[6]高艳,李坤成,杜祥颖,等.医学影像学教学中比较影像学的重要性[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1):79-80.
关键词: 宠物医学 《小动物影像技术》 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宠物医学的不断发展,小动物医学影像技术在宠物临床工作中的地位更加重要,用人单位对影像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我院开设《小动物影像技术》课程已有三年,在三年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中,结合我院学生的特点,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教学措施的不断完善,我院在小动物医学影像技术教学中收到了良好效果,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一、理论教学中突出影像技术课程特点
小动物影像技术具有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包括放射线诊断技术和超声诊断技术,是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综合结果,涉及知识面广。影像技术的核心是为临床提供含有最大信息量的图像,协助宠物医生对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专业技术人员要掌握影像专业知识,保证医疗设备正常运转,全面发挥仪器设备的功能。教师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将放射线技术和超声诊断技术按一定比例分配学时。放射线技术要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论和实践交叉进行,让学生理解理论指导实践,让学生通过反复的实践加深和巩固理论。超声诊断技术在掌握理论原理的前提下,强调实践,通过大量的实验课,让学生首先掌握正常机体声像图表现,之后通过人造病例,让学生掌握具有病变的声像图表现,从而达到对临床常见病例能够进行诊断的水平。同时,影像教学要让学生及时巩固解剖学、病理学、诊断学、疾病学等课程知识,因此,小动物影像技术课程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诊断课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
人医医学影像学包括常规放射学、CT、核磁共振、DSA、超声学、核医学、PETCT与计算机操作技能等,而宠物医学影像技术目前主要包括X线技术和B超技术,滞后于人医,设备也落后于人医,但随着宠物医学的繁荣与发展,在不断向人医看齐。因此,随着宠物医学的发展,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比如,目前宠物医疗中,X线设备已由普通X线机发展到使用数字X线技术,B超设备已从黑白B超发展到彩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及时增加数字X线技术和彩超诊断技术知识,从而适应并满足市场对人才的新要求。
三、教学手段采取多样化
我院影像技术课程在大三上学期开设,为45学时,教学学时少、内容多,一直是困扰教学的大难题。怎样在有效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是我在教学中一直思考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样教出的学生理论成绩可能比较好,但实际操作和图像分析成绩不理想,尤其是接触临床后,学生在较长时间内不能独立操作设备和分析评价照片,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这不符合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在教学中不断摸索,从多方面进行了努力。
一方面,大量收集影像素材,将平时在宠物医院门诊工作中遇到的病例拍摄记录下来,将X线片和超声图片保存下来,融入到平时的教学中。教学时将现代教学手段如电脑、多媒体、挂图等应用到理论讲解,将收集的临床所见病例搬到课堂分析讲解,充分利用图片教学,使学生通过感性认识加强理解和记忆,教学中强调科学性和系统性。课堂讲授把教材内容分为详细讲解、重点讲解和一般介绍部分,实验和见习课要紧跟课堂进度,要重视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其真正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给学生讲解如何分析图像,评价图像的顺序和方法。针对上节课的内容,选择在临床诊疗中遇到的典型病例和照片,利用课堂前几分钟,让学生独立分析病例、阅片,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这样学生会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很快进入角色,求知欲望增强,接下来的课堂效果会非常好,学生收获会更大。这样能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综合判断的能力,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认识到该学科的严肃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培养其认真、踏实、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
另一方面,加强并增加实践基地实践教学,通过人为制造各种需要影像学诊断的常见宠物疾病,供学生实践用,从而解决实践时缺乏真实病例的难题,避免纸上谈兵,并通过不断的见习、阅片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无形中提高能力。此外,为尽快提高学生的诊断能力,缩短从理论到实践的进度,坚持上课时读片,多讲临床医师如何根据临床资料对X线片进行分析的方法心得,使学生吸取经验。
四、加强学生的操作技能训练
小动物影像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影像技术教学的关键。因此,在实验课上和实习阶段,教师要加强学生独立操作训练,让每一位学生都亲自动手操作,从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如上消化道和全消化道的钡餐造影、钡灌肠、膀胱造影、脊髓造影等特殊造影的操作技能。首先要求学生熟悉如何操作机器,预先布置操作内容,预习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操作前老师先复述演示,然后在旁边指导操作过程,让学生多练。操作结束后,再对获得的影像图片进行讲解与分析。如此反复,不断加强加强学生的操作技能。
影像技术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影像诊断水平的高低,也关系到疾病诊疗水平的高低。培养技能人才的职业院校,只有通过不断的探讨,对教学方法和学生学法进行不断改进,才能收到明显教学效果,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能力才会不断提高,才会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根据三年的不断教学改革,实践证明,通过上述方法,我们在短的时间内可培养出具有较强动手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小动物医学影像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陟,林黎娟.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2008,3,(6):50-51.
[2]刘淑冰,许达生,余深平等.浅谈医学影像实习生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1,20,(7):552-553.
器官、系统整合课程体系改革是目前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改革的主流趋势,医学影像学是重要的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之一,也是改革中的一门关键课程。在形成大连医科大学“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背景下对五年制临床专业新的整合课程体系中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实践进行总结和分析,对改革未来进行了客观思考,如医学影像学在整合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实现教学改革的基本保障、教学内容如何重新设置、教学方法的探索及崭新的考核评价体系等。
【关键词】
教育,医学;诊断显像;教学方法;系统整合
21世纪医学教育已呈全球化发展趋势,近年来,国内众多医学院校先后进行了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其中课程之间合理、有效的整合已被国内外学者广泛认同[1]。在此大背景下本校于2012年发起“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以五年制临床专业为对象,将临床阶段所有学科进行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整合,构建全新课程体系,为培养卓越医生及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医学影像学以此为契机,力争上游,也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实践。
1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医学器官、系统整合课程中的作用
1.1医学影像学是重要的桥梁课程
医学影像学是应用医学成像技术对人体疾病进行诊断和在医学成像技术引导下应用介入器材对人体疾病进行微创性诊治的医学学科[2]。其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内科学、外科学、神经内科学等多种学科均有紧密联系,使其成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1.2影像诊断学渗透在整合教学体系各系
统疾病教学中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模式是以人体器官、系统为中心,根据临床需要综合和重组医学基础各学科知识,实现功能与形态、微观与宏观、正常与异常、生理和病理等多种综合,淡化了学科意识[3]。而随着医学影像设备和技术的迅猛发展,影像诊断学已被誉为人类一双能透视的眼睛,在各系统疾病诊断中发挥重大作用;且影像学几乎涵盖全身各个系统,与整合课程体系具有天然亲和力。本校教改提出的器官、系统整合课程分为呼吸、循环、消化、骨肌、神经、泌尿生殖、内分泌、血液及风湿免疫8个系统疾病,而医学影像学渗透在各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临床分型分期、预后及随访中,其作用举足轻重。
2教学改革实施的基本保障
2.1教学对象分析
学情分析是优质教学的先导。处于大学三年级的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学生有如下特点:(1)基础医学知识扎实,对人体各系统的解剖及生理、病理已有了初步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各系统疾病打下了良好基础;(2)求知欲强,学习热情高,思维活跃,但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3)专业英语能力欠缺,查阅文献及自学能力稍差;(4)对教学改革没有准备。故提出相应策略,教学中反复复习所学知识,建立与临床疾病的联系;根据学习兴趣,适时设置问题、布置中英文作业、考评奖励等调动学习积极性;组织教学前动员会,讲解教学改革的意义和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4]。
2.2师资队伍建设
在学校及教学医院的支持下积极利用网络、院报、工作会议、继续教育活动等各种渠道在校内广泛宣传系统整合教学的先进理念和方法,逐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并借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关于教师培养的方法,重视骨干影像医学教师的培养,设立各层次教师培训项目,学科带头人、项目负责人重点培养,提升教学水平,树立名师风范[5]。具体途径如下:(1)适时派遣各层次教师参加国内外影像医学教学培训和交流,本校各影像学教研室至今已有多名教师到国内外学习先进教学理论、方法,并有多名教师在国家级临床技能大赛中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增强了教学荣誉;(2)不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国内教学会议、各类教学公开课程[如“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学习先进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及技巧,不断优化教学方式,为开展新的影像医学教学模式打下坚实基础。
2.3教材选择
以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白人驹、徐克编著的第7版《医学影像学》为教材基础,参考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各器官系统教材,编写适合本校影像学教学改革的教材草案。
2.4系统整合课程的硬件准备
本校创建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十年余,主体包括两部分:(1)校本部建立临床技能实验中心总部;(2)各附属教学医院分别设立独立的临床技能实验中心,具备各项临床操作技能教学的功能,形成了满足多专业临床实践需要的综合性教学训练平台。另外各教学医院医学影像科均应用国内先进的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icturearchiveandcommunicationsystem,PACS)获取、显示、存贮、处理医学影像学资料,PACS是一种高效率、无胶片化的图像综合管理系统。在大幅提高医疗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为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提供了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6-7]。
3教学内容的设置
3.1设置原则
借鉴国外医学院校相对成熟的教学内容设置方式,结合我国具体要求,做到先破后立[8]:(1)教学内容必须涵盖国家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规定所有要求,保持教学目标不变;(2)为达到课程纵向整合,加强学科间融会贯通,打破原有大纲顺序,结合其他临床学科各系统知识教授次序重新安排相应教学内容;(3)删减学科教学中的低效重复,促使内容间的有机融合,增加见习学时。
3.2具体安排
为配合系统整合教学改革将医学影像学理论内容拆分重组为8个系统包括呼吸、循环、消化、骨肌、神经、泌尿生殖、内分泌、血液及风湿免疫系统,并按系统总论和系统各论分步教学,另外创造性设置了PBL课程,占16学时。总论内容包括不同影像学方法的成像原理与临床应用,各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与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熟悉常见的影像学术语;各论教学重点为各系统不同疾病的影像学特征,以呼吸系统为例,与其他学科系统整合课程同步,以疾病为中心,依次按照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癌、纵隔疾病等逐一讲解,利用具体临床病例,结合疾病临床及病理表现,将学生之前所学相关临床学科理论知识与医学影像学真正应用到病例中,重点讨论影像学特征及进展、转归,并学习该疾病的影像学描述,从而提出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其他各系统疾病不做赘述)。将所学重点内容贯穿整合,培养学生医学影像学诊断思维方式,增强学生对影像学理论知识的认识,提高诊断信心,并创造性加入少量涉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部分中医学影像学考试内容,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建设添砖加瓦。
4教学方法探索
在医学影像学系统总论、系统各论及实践课程3个阶段的教学中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lecturebasedlearning,LBL)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完整,条理清晰,框架明确,故选择应用于第一阶段系统总论授课。第二阶段系统各论的教学中借鉴国内多所医学院校改革经验,根据各系统疾病的特征选择PBL与LBL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和教师均成为课堂主体的一部分,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供了平台。实践课程中更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利用先进的医院PACS,应用案例导入式教学法[9],既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与综合分析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习兴趣和信心,同时教师也从中获取了教学效果的初步信息。
5考核评价体系
将以往卷面考试为主转变成综合考评方式,保证了教学质量评估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本课程成绩包括采用课堂案例导入式教学参与度成绩、期末理论笔试成绩及病例实践考试评分三方面。其中教改评分采取量表形式进行,主要考查学生对教学方式改革、教学内容改进、课前准备重要性等方面的认识程度。并创新性应用数学公式的方式计算最终成绩,公式如下:总成绩=18%×课堂表现成绩+80%×期末考试成绩+2%×调查问卷评分。学期结束后将不同教学方式的班级成绩进行对比,归纳总结,结果发现系统整合教学改革班级成绩优于传统教学方式的班级。
6思考与展望
以系统整合课程为中心的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是医学教育不断发展创新的产物。本校医学影像学教研室借此良机,依托原有教学大纲设计改进教学内容,学习并应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在让临床医学生减负之余,增强自学能力,收获了更多的知识和学习乐趣,且提高了影像学诊断能力,值得参考借鉴。但仍有很多不足,如整合临床课程与自身内容逻辑关系之间的冲突,丰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手段匮乏之间的冲突,传统内容与知识更新之间的冲突,考试方式改变与学习兴趣的冲突等[10],在未来的实践中尚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作者:孙博 苗延巍 张维升 刘爱连 易桂兰 许驰 刘静红 刘铁利 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务部 大连医科大学影像系
参考文献
[1]赵振富,王子梅,张健,等.临床医学专业整合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7):570-572.
[2]白人驹,徐克.医学影像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
[3]周新文,曹福元,晏汉姣,等.器官系统课程体系改革中基础与临床桥梁课程的设置和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2):252-253.
[4]李萍,岳凤莲,刘白鹭,等.医学影像学课程整合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5(6):71-72.
[5]黄钢.以提升学生胜任力为导向构建PRICE教学改革模式[J].医学教育管理,2015,1(1):1-5.
[6]徐贵平,金晨望,强永乾.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策略与趋势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4):817-820.
医学人文教育 医学影像学 人文教育
随着医学影像设备及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影像学已是20世纪医学领域中知识更新最快的学科之一。当今医学影像学技术进入了全新的数字化时代,已经由单纯以形态学改变进行诊断转向以组织、器官的功能及代谢的改变进行诊断与治疗方向拓展,由过去单纯的辅助检查发展成为集检查、诊断和治疗为一体的临床学科,极大地推动了医学的发展。临床对医学影像学的依赖程度愈来愈重,因此,对医学生的影像学教学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及意义。
如今,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大部分原因在于部分大夫特别是年轻大夫,缺乏医学人文知识及技能,缺乏沟通,缺少关爱、同情之心,不合理诊治,以利益为中心等一些社会现象无声地渗入校园,对医学生单纯的心灵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在医学生誓言面前,大家是否还能保持一颗虔诚的心?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应该包括人文关怀,生命教育,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是以文、史、哲、艺术、伦理等人文知识为内容的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人性教育,是以提高人的人文素质和培养人的人文精神为目的的教育,具有塑造人格品质、熏陶人文气质,培养德性、完善心智的作用。人文教育与德育具有内在统一性。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需要强化人文教育,并通过人文教育加强和促进大学生德育。
针对医学生,我们应该在医学教学中融入医学人文教育。“医学人文教育”是指在医学教育过程中通过开设医学人文课程,对医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医学职业道德,并在未来的医学职业生涯中能够对患者实现人文关怀。
医学人文教育的本质使命是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关怀,强化医学生的人文技能。医务工作者的人文关怀欠缺表现在:对患者缺少关爱、同情之心,在医疗过程中未能体会患者的痛苦,未能努力做到减少患者的痛苦与损害。人文技能欠缺主要表现在:与患者沟通能力有限;治疗过程中发生医疗纠纷、医疗事故,不能寻求法律途径进行诉讼、维权;等等。沟通交流技巧的欠缺,往往容易导致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在理解上的差异,是催生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
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基础和专业技术知识的医学影像学医师。但是,我们还对非医学影像专业如生殖方向、法医方向、基础医学等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进行教学。在影像教学中,必须针对学生的专业需求,兼顾学生的基础学科如病理、生理、解剖等知识进行讲解,理解医学影像与人体病理、生理之间的联系,而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涉及X射线,如果大夫在临床诊治过程中,不加分析地不合理应用涉及X射线的检查,就有可能导致X射线对人体产生不必要的损害,而产生医患纠纷。
我们既是医学影像学医师,又是医学院校的教师,作为“双师型”的我们在对医学生进行医学影像学教学时,肩负着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医学影像知识,更多的是培养医学生面对生命的责任感,同情心,奉献精神;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人文技能。因此,在教学中,应积极开发医学专业课程中的人文精神,使人文教育贯穿于医学生整个学习生涯至职业生涯中。具体做法如下:
1.教学内容上
精心制作高水平课件,利用VCD、实物图片及PACS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针对不同的疾病,如何应用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技术,以达到有利于患者方便、快捷、经济而不重复检查,特别是对妇女、儿童的医学影像检查,能够避免使用涉及X线的检查,应当尽量避免,而选择无X射线的检查如核磁共振、超声等。
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灌输放射防护意识,重视自己及患者的身体健康。例如,放射检查过程中,加强放射防护意识,影像学工作者应积极采用屏蔽防护及距离防护措施,正确进行放射操作,定期检测所接受的剂量。对患者而言,应对其选择恰当的放射检查,每次检查的照射次数不宜过多,除诊治需要外,也不宜在短期内作多次重复检查。在投照时,应当注意照射范围及照射条件,对照射野相邻的性腺,应用铅橡皮加以遮盖。
2.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自己优良的言行影响学生,起到情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尽量采用生动、风趣、幽默的语言,保持学生的兴趣及课堂气氛活跃;适当板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必要的笔记思维训练过程;适当提问、展开讨论,启发、引导学生,与学生交流。在讲解临床病例的时候,适时地穿插必要的医学人文教育。在实践教学中,用实例进行教育,如有一位临床医生,病人找他看病,病人说全身痛,医生不仔细对病人体检,就开全身的CT及核磁共振等高级检查,既浪费病人的时间、加重病人的经济负担,又浪费卫生资源。以此为例,教导学生一定要认真对待病人,仔细体检,掌握检查原则即方便、经济、简单,一切以病人利益最大化。
保持学生的兴趣。讲述一些影像领域的里程碑事件,让故事启发学生。如放射的历史起源: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发现并命名了X射线,他将夫人别鲁塔的手放到照相底板上用“X线”照了一张照片,这是人类的第一张X线照片。X射线的发现是他为人类奉献的一份最珍贵的礼物,为人类利用X射线诊断与治疗疾病开拓了新途径,1901年他成为诺贝尔奖金第一位物理学奖金获得者。鼓励学生保持一颗不断专研科学的心,努力学习与探索,期待能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引用生活事例。对影像学术语进行讲解时,生僻的术语往往让学生疲惫,联系生活事例的形象比喻,往往让学生牢记于心,如雨天老人滑倒,髋部疼痛,不能站立及行走,多考虑股骨颈骨折。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老人上下楼梯或斜坡,能伸手搀扶一把,举手之劳,但是对老人,却是很温馨的关怀与帮助。
3.开展注重实践、回归社会的课外医学人文教育活动
培养医学生人文关怀和技能。制定医学生课外医学人文教育计划、措施及适当考核办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理解医学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及意义。例如:
(1)学生每学期留一些时间参与义务护工,到社区,基层医院或乡村做义务护工,培养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2)见习期,跟随优秀老师认真了解几位病人的诊疗经过,了解病人因为病痛所受的折磨,感受老师为治病所经历的千辛万苦,树立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的意识;
(3)每学期写一份实践记录并做汇报,将对病人疾苦的感同身受升华为工作的动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医学院教师在工作、生活过程中也要不断积累,不断升华自己,让医学人文精神渗透于自己的言谈举止中,才能真正在专业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理解生活的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对信仰的追求,养成学生的关爱情怀,使他们通过认识生命的起源、发展和终结,进而认识生命、理解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并珍惜有限生命,建立起乐观、积极的人生观,并在职业生涯中真正履行医者仁心的职责。
参考文献:
[1]白山,军斯汗,王红,彭丽.三结合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1,31(3):407-409.
[2]秦自强,李孝华.高校人文教育的德育功能探析[J].,2010,(5):252-254.
[3]叶德明.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1):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