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化地理教学

数字化地理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数字化地理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字化地理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学教学;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传统意义上,中学的地理教学,教师一般更加侧注重对学生记忆能力的训练,而这对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的锻炼与培养并不能起到预期的推动作用,那么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地理学科的学习,逐渐成为地理教学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特征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空间与属性信息的有效结合,可以通过空间或者属性两个分属方面进行相应的检索查询和分析,并且可以对分析的结果进行高效准确的表达,实现地理数据的可视化效果。地理信息系统在管理数据时采取层的概念组织,可以对一张图进行多方面的应用。除此之外,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对层次进行划分和叠加分析,选择特定的区域部分进行缓冲区分析,实现地理空间的分析职能。

二、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到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必要性

1.地理信息系统的优越性

首先,地理信息系统由其自身技术特点决定,具有直观的数据可视化功能与效果,此外能够与互联网或者一些虚拟现实技术进行结合,从而发挥更好的技术作用,形成空间数据的高度表现力。其次,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叠加分析和缓冲分析以及数值统计等,可以让学生对地理空间拥有更为明确的认识,培养学生自主分析的能力。最后,地理信息系统具有较好的制图能力,在进行教学时可以自主地进行地图的绘制,具有多维化和共享性等优势,远非传统的地理挂图可比。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国的《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对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给予了明确的规定与要求,这对地理教学质量的优化与提升具有关键性的意义,使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成为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首要的任务和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此引起高度的重视。地理信息系统可以通过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形成一定的视觉和听觉效果,同时,地理信息系统以其特有的运动图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思维的扩散,自主进行思考和分析,使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进行地理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3.数字化时展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逐渐进入数字化时代,许多新生代词汇也相继产生。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不断地增加数字化系统工程建设的投入,作为最具发展前景的信息技术之一,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网络地图和电子地图等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部分,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到中学地理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更为方便快捷地获取学习资料,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1.实现自主制图和空间查询

相对于传统的地理教学挂图,地理信息系统能够更加清晰地反映教师提出的问题,而且不会像挂图一样轻易损坏,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进行自主制图,更清晰地现实教学的内容和主题融入多媒体教学中。同时,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双向查询,比如,在教学我国的省级规划时可以将每个省份用动态闪烁的方式显示出来,并对各个省份的属性进行相应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提高学习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

2.丰富知识教学

地理信息系统可以使教师和学生改变传统的观念认识,以全新的心态进行探索和学习,培养学生全面的、高层次的思维理念。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使得个性化学习的开展大大增加,教师在确定研究课题之后,学生就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进行相应的研究性学习,从更多的方面了解研究内容,有利于丰富知识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教学质量和水平。

3.教学组织的变化

在传统的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师言传身教为主,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使教学的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相对于传统的地理教学,地理信息系统可以使学生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使学习的环境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即便是在家里也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进行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使教学组织方式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随着科技的进步,地理信息技术也得到不断发展。这也直接导致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课堂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将地理信息系统巧妙地应用到中学地理教学中,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使得教学紧紧跟随时代的步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娟.地理信息系统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研),2011(6).

数字化地理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地理教学 地理 微课 数位板

在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微课”作为教学信息化的一种新形式,得到了教育界的一致关注。地理作为一门融合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特性的学科,需要更多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讲深讲透,与“微课”视频有天生的适配之处。因此,特结合最新的数位板技术,探讨该项新技术与地理教学的融合与应用。

一、地理微课教学

目前,我国中学义务教育采用的是大班制教学,全班采用同样的教学进度,这与学生多样化的个人差异性存在矛盾。针对这个问题,许多地理教育界同仁引入或在实践微课教学。微课具有趣味化和综合化的特点,能够通过多媒体的展现,有的放矢地讲授学习难点,使学生能够“下单点菜”,而不是“水漫金山”,大大降低其学习负荷,且可以反复观看,强化学习效果。该模式在全球范围内都得到了一定的普及,尤其是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设的可汗学院,其视频时长短,一个视频一个知识点,适合学生选择性地学习,吸引了全球各地的学生观看学习[1]。

由于微课录制的复杂性,许多教师同仁倍感备课过程中的压力巨大,限制了微课在日常课堂中的普及。微课本身具有多媒体的属性,要求教师能熟练使用摄影器材、熟悉视频与录音剪辑,并耗费大量时间做后期处理。在工作量大幅上升的同时,日常备课的思维流畅性也被烦琐的操作打乱,难以高效率地完成准备工作。微课往往停留在示范课的范畴内,无法与每天的课程和本班学生个性化的疑问结合起来。

二、数位本技术

数位本技术源于“数位板”硬件的最新发展。数位板是一种计算机输入设备,通常由压感笔与一块内含电路板的塑料板子构成。笔尖在板子上的移动能够触发电路板反射出的横纵交错磁场,从而产生电信号,通知电脑相应的光标坐标,实现手绘输入的直接数字化。与常规输入设备不同的是,数位板可以作图、绘图等,是办公室设计人员常用设备[2],在电影、游戏、软件等行业的美工领域得到了充分的应用。经过多年发展以后,出现了能够同时兼容纸质书写与数字记录的新型设备,即数位本。

数位本的使用类似平时的纸质笔记本,打开本子后直接用笔在纸上书写即可,与普通本子的唯一区别是笔迹会同步数字化录制到数位本中,并且实时录音。数位本的数字化内容可以同步到智能手机或者电脑中,达到“纸质书写、数字备份”的效果。

三、数位本微课

好的地理微课选题多为学生熟悉但专业上又不十分清楚的课题[3],这类知识点在平时课后常会有学生来请教,如晨昏线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打开数位本,在纸上逐一画出相应的图像解析,包括地球、地轴、太阳光线、赤道、南北回归线、晨昏线,昼夜半球,边画边口头解释晨昏线的特点,完毕以后可以撕下这页纸送给学生。这是一个正常的传统答疑环节,没有增加新的工作负担,同时数位本已经记录下教师的笔记轨迹与口头录音,形成了一个数字化的微课视频。

针对知识点录制微课的时候,可以大大降低使用门槛。教师不需要专门准备电脑,可以在日常备课时,用纸质本子书写和录音,事后只需要在有空时蓝牙连接电脑,按一下同步键,就可以把积累的微课统一同步到电脑平台中,形成个人或学校的微课资源。

四、数位本应用对地理微课的影响

数位本应用对微课的影响将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日常教学活动中,难点知识点往往需要反复讲解。数位本技术的应用,能够在讲解过程中直接同步形成数字化的微课,使学生可以在遇到疑惑时重温教师的讲解和相应的图像说明,并可多次播放,解决课堂上无法当场消化的重难点问题。

第二,促进学生提高自学能力。新课标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数位本即可运用于教师对学生的讲解,也可以用于学生小组内的互相解释与说明,整个探究过程不需要额外配备电脑等不宜放在教室的大型终端,普通纸笔即可,解题过程还可以重放,促进组与组之间的互助,也可以由教师事后观摩与点评纠正。

第三,加强教师层面的专业经验交流。现有的录播方式较为复杂,教师的准备不同于日常教学,相应的教学影像沉淀与专业交流频率就不会太高。采用数位本技术,将日常教学的知识点框架化整为零,能够大量沉淀本校教师的微课教学资料,有利于教师间互相观摩学习,取长补短。

五、结语

作为新兴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微课教学优势日益凸显。不过,碍于现有技术手段的限制,其普及与全面铺开还有一定的困难。数位板技术的成熟,使得微课理论与实际教学之间的鸿沟被进一步填平,降低了微课在中学地理教育中普及的难度。围绕数位板的“纸笔模式”,如何在数分钟内更好地说清知识点,如何做好知识点分类体系,以便校内形成制度化的资源沉淀机制,如何将碎片化的微课有机融入学生的整个学习周期中,这些都是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的主题。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化教学经验的逐步成熟,未来的地理教育将是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结合,从而更加适应互联网时代人们微型化、移动化和碎片化的生活学习方式,达到更加高效的学习消化吸收效果。

参考文献:

[1]顾雪林.一个人的网络教学震动了世界――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和他创办的可汗学院[N].中国教育报,2013-02-26(3).

数字化地理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GIS 高中地理 数字化地图

GIS即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地理信息系统的英文缩写。它具有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处理、管理、分析和可视化的功能,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作为地理课程独特的辅助教学技术,它能扩展传统媒体和计算机多媒体的功能,充分发挥地理空间性、综合性和理性知识的特征,给传统地理科学研究方式带来根本性的变化和革命性的发展。有学者指出,GIS是传统地理学向现代地理学过渡的重要标志。

一、GIS的发展现状

1963年加拿大测量学家R.F.Tomlinson首先提出GIS这一术语,并建成世界上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用于自然资源的管理和规划。之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GIS发展迅猛,尤其是在最近的30多年内取得了惊人的进步。最新的GIS技术已经发展到对地理空间信息进行可视化的动态分析,在三维图形中对信息进行交互操作,并结合网络、多媒体和立体视觉给人创造一个虚拟的数字地球和数字城市。来自地理环境的信息大部分与位置和空间分布有关,所以GIs应用非常广泛。目前GIs被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评估、灾害预测、国土管理、城市规划、邮电通讯、交通运输、军事公安、水利电力、公共设施管理、农林牧业、统计、商业金融等几乎所有领域,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美国,20世纪80年代GIS被引进校园。1994年,美国召开了首届GIS在教育上的应用会议,计划利用GIS技术,使学生将地理课教学内容与所在城市的社会,环境等问题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关注当地社会热点问题,借助GIS技术将这些问题可视化并寻找解决方案,最终达到在青少年中普及GIS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双重目的,该计划受到美国科学家基金会的资金支持。

我国GIS起源于1980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1996年以后进入产业化生产阶段,国内不少IT企业都制造出优秀的GIS应用软件。但是GIS这一新的地理信息工具,在我国中学地理教育中的应用才刚刚起步,教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对于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大量的GIS商业软件是为专业应用而开发的,功能多且操作复杂,增加了学习使用的难度,同时价格昂贵。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缺乏符合其特点的GIS软件。目前很多教师使用的是操作比较简单、有汉化功能的Map Info。

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GIS的必要性

首先,GIS的应用能更真实地反映出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究的教学思想。高中阶段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重要阶段,GIS提供了一种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环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自主地利用GIS进行数据分析、表达观点、获得地理知识。显而易见,GIS技术的运用可以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得到充分的体现。第二,尽可能使学生更大范围地接触现实世界中的真实事件。GIS把来自现实世界的数据分析处理,呈现数字化的模拟现实的可视图表,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获得真实的体验。第三,切实有效地培养高中生的地理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GIS在信息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地理学科影响深远,是学生获取、分析、处理地理信息以及主动参与信息活动、传递地理信息的有效工具。第四,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动人的、富有挑战色彩的寻求问题解决方法的学习环境。

因此,在高中阶段应用GIS对学生的个体发展,对地理教育教学改革,对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都有着重大意义。

三、GIS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地图是地理学科最基本的内容和素材。而GIS被简单概括为传统地图的数字化延伸,是数字化的,动态的,多维度的“聪明”的地图。它在地理教学中多个层面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优势。

1.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特征、分布规律和影响关系的教学

教学中,我们可以应用GIS在空间上显示符合某一条件的地理要素的特性,帮助学生认识地理空间概念。如利用GIS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查询、显示功能,辅助讲授自然与人文要素的分布,也可对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地理要素的分布特征、空间分布规律,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研究一般的分布特征和规律所需要的地理数据,包括地图数据和主题数据两部分。地图数据是GIS的基础空间数据,例如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各省市地图;主题数据是与具体教学内容相关的数据,如气温、降水、植被、人口、城市等。利用GIs的图层技术制成不同的地理要素图层。图层叠加可以形成如中国人口分布图,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等。或者加入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加入地形要素可以得到地形对中国人口分布的影响图等。

2.地理事物的环境分析教学

利用GIS技术,可确定某地理要素在一定范围内对于其他地理要素的分布。如确定离某条河流100千米内人口大于20万的城市分布,从而为内河运输、灌溉发电、洪灾预防等各种人类活动提供环境分析与决策,这有助于学生形成理性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另外,也可以借助GIS查询功能,如查询某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的交通线路,GIS可以提供多条线路,也可给出最佳路径,这些功能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分析、空间判断和决策能力都有好处。

3.地理事物形态特征、变化过程、变化趋势的教学

GIS技术可将复杂的自然景观、地理现象甚至抽象的概念用三维的、动态的、直观的方法方式表现出来,将地理教学中不易明察与掌握的内容通过虚拟场景来展现,提高教学效果。利用GIS能显示不同时段的地理事物的空间状态,能展现其各阶段的特征,有助于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的发展过程。

在地貌教学中,褶皱和断裂的形成是比较抽象的内容,传统的平面、静态的教学方法难以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使用GIS技术的真三维显示与动态模拟功能,模拟岩石受力及相关地貌的形成过程与结果,如岩石受到强大压力和张力时会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有错动或位移的现象,相对上升一侧地貌表现为断裂山或高地,相对下沉的岩石地貌表现为裂谷或低地。受内力作用,岩石在水平方向上受挤压导致褶皱;受外力作用,背斜中心岩石易被侵蚀形成谷地,向斜中心岩石坚固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形象地展示了“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过程。GIS技术把漫长的地貌历史演变过程在瞬间完成,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较形象的理解。在讲授城市化或土地利用变化等问题时,利用GIS直观显示不同时段的城市扩展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能帮助学生对城市化过程或土地利用变迁有深刻的了解。使教学过程灵活多变,能培养学生科学、客观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4.数据统计分析教学

为了用GIS进行数据分析,必需对所收集的数据建立数据库,然后利用GIS的数据分析功能研究地理问题。GIS软件提供的分析功能包括查询分析、叠加分析、缓冲分析等。例如GIS能够迅速地告诉我们世界上人最多的国家在哪里,世界上人口数量超过1亿的国家分布等;或者通过叠加得到降水量400毫米以下人口100万以上的大城市:以及分析南昆铁路两侧40km范围内的人口总量等。

GIS的分析结果最终需要通过地图可视化表达并可附以统计图表等。可视化的表达方式使得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地理现象的分布,空间的联系等,从中归纳总结最后形成结论。

GIS能实现统计分析和图表直观显示功能。具体来说,GIS可以进行数据排序显示,如将我国各省按面积从大到小排序,将各种水体类型按比例多少排序等;或绘制专题地图,制作交通图、地形图、行政区划图、旅游规划图等。

四、存在问题与展望

虽然商业用途的GIS前景乐观,但目前GIS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推广却非常缓慢,新课程标准只在地理“必修3”的第三节介绍了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在选修模块7中专门安排了GIS的有关知识。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有:地理学科本身在高中阶段地位较低;GIS软件价格过高个人难以负担;软件的掌握和使用较难;获取GIS数据,尤其是免费数据的途径较少等。

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社会的要求和地理学科的发展需要GIS,将最先进的技术引入校园、使其走进课堂也是必然趋势。只要教师转变观念,积极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主动学习,选择有效的方法和途径,GIS教育就一定能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产生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数字化地理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课程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4012201

作为一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兰炼二中地理教研组全体教师从现有的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出发,认真分析现阶段本校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需求,结合本校现有的各种课程资源,秉承学校“养善厚德,敬事务本”的办学理念,多角度开发学校地理校本课程,近两年来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绩。

一、立足课本资源,让课程更贴近所学内容

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学科课程方案中选修模块的课程资源开发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及《兰炼二中学生选课指导手册》,地理教研组全体教师积极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智慧潜能,在高中地理教学课程资源的选修模块(包括《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开发了“兰州市周边野外考察”“甘肃省主要自然灾害及防治”“兰州市环境问题现状调查及分析”等课程设计,既立足现有的课程资源,又让课程贴近课本内容。

二、联系实际生活,让学习更贴近生活

知识之有用在于生活,而我们的学生往往只专注书本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它的运用,不能联系实际生活。地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关注点就是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因此,对地理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必须要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相互联系,结合动手实验及野外实地考察实践,让学生真正领悟地理学习的价值,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学科素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很多学生不具备野外生存的基本常识,地理教研组充分发挥本校教师资源优势,开发了名为“兰州市周边野外考察”的校本课程,教会学生野外定向的方法,如何发求救信号、寻找水源、选择宿营地等野外生存知识,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校门,参观考察。这样既能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又能锻炼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

三、借助各方教学资源,让课程变得生动有趣

本校有天文台、地理标本室、地理数字化教室等教学资源,并且通过天文望远镜、三球仪、数字地球演示平台等仪器设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高一年级开设“神秘的外太空”“数字化地球”等校本课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月球、月相的变化、太阳黑子、神秘的星座、美丽的星云以及千姿百态的恒星等等,同时更好地了解望远镜的构造和作用,掌握望远镜的原理。这激发了很多学生对探索宇宙的兴趣以及对宇宙的好奇心,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四、结合时事热点,开发校本课程

提倡“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的时代,作为当代中学生,也要时刻关心、关注时事热点。然而目前很多学生对时事热点漠不关心,即使关心也往往只停留在知道的基础上,要让他们进一步解析或者是提出意见、见解就显得困难了。因此,教师要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借助网络拓展学生获取知R的渠道,并通过鼓励学生从多渠道获取信息来提高其对热点问题的分析与解读能力,这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也有一定的帮助。例如,2010年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这一事件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一个值得所有学生思考的问题。围绕这一事件,通过收集资料、开展调查研究,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分析这种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同时再进行延伸拓展,结合我省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现状,共同探讨“甘肃省主要自然灾害及防治”。

总之,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整合,不断创新。如何更好地发挥学校课程资源的作用,使之与地理教学有效整合,还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t.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数字化地理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理专用教室;基本功能;建设原则;注意事项 为了能够使学生积极地学习地理知识,学校需构建合适的教学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安排当中来。地理专用教室是现代地理课程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其所设置的场景和拥有的功能会带给学生一种全新的体验。

一、初中地理专用教室的基本功能

1.进行教学实践

地理教学实践和应用是地理教学的重要部分,教师应当注重这方面的教学。地理专用教室有进行地理观测、地理观察、地理实验、地理演示和地理制作等实践功能。

2.安排兴趣活动

现实中的很多自然现象都可以用地理中的知识来解释。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会对地理知识以及科学自然知识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然而,课上的时间毕竟有限,教师所讲的一些知识并不能够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好奇心理,以至于他们的兴趣会被消磨掉。用好地理专用教室就可以让我们的课堂具有吸引力,利用地理教室中的模型和仪器,开展各种小组间的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在课上学到基础知识,还能把学生的课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提高整体的教学效率。

3.改革教学方式

地理教学涉及各方面的内容,十分宽泛。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安排他们感兴趣的各种类型的课程。利用地理专用教室的各种模型、仪器等教学设施,设置地理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能够进行合作学习、自主探索、发散思维。

二、地理专用教室建设的原则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地理专用教室里学习地理知识的氛围要浓厚。用地理研究的历史图片、植被景观、宇宙图像、地理教具等,把地理知识的景观特性、时间空间的特性以及兴趣内容知识的特性通过各种方式表现出来。让学生从走到地理专用教室的走廊开始,就感受到地理的气息,坐在教室内想到的都是地理故事,摸到一个仪器就能感受到这里是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空间,感受到地理专用教室的强大吸引力。

2.提供有效的教学设施

地理专用教室不可缺少的是各种模拟“教材”――模型、标本、仪器、化石、数字星球、大型的观测仪器等。同时在选择仪器时,要全面考虑到学校的建设资金、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整体的教学特点等方面因素,来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

3.配备现代化的设施仪器

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拥有立体、动态、时间、空间不受限制的优势,但其不够形象、立体感不够强烈,且没有常规设备能触摸的优势。学校需配备传统的教学设备,其能够直观、形象、立体感强地表现出地理的特性,是地理学教材的主要设施。因此,地理专用教室既要配有一定数量的传统设备,又要结合现代化的设施仪器,使它们相辅相成,共同为地理知识的学习作出贡献。

■ ■

三、建设地理专用教室的注意事项

1.建设地理专用教室之前,首先应当进行调研,充分了解地理专用教室的特点和作用,结合其他地区所拥有的地理专用教室,再根据学校自身的经验,充分考虑学校的现状来设计方案。

【方案】将地理专用教室分成几个区:

(1)演示教学区

这个区需要安排计算机、录音机、录像机、投影仪、多层抽拉式黑板等以及其他有关设施,在这些设备的帮助下将挂图、模型、标本、投影片、录像片、课件等地理相关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

(2)活动学习区

这个区是学生活动交流的地方,学生可以在此组织演讲、谈论,进行地理制作、地理游戏、地理实验以及地理竞赛等课外活动。这个区需要安排一些桌椅板凳,摆放秩序,满足上述活动需求。

(3)陈列教具区

该区主要是摆放各种地质、天文、气象等人文地理以及自然地理等教学用具,并且将学生的地理作品展示出来,供学生学习、使用。

2.在充分听取设备部门的建设和意见后,结合各项调研结果,再咨询教研部门的意见,然后召开学校领导和地理教师大会,共同参与讨论,结合学校特色和教师优势之后设计出整体的装备方案。

3.设备方案要考虑到地理的教学内容,在地理专用教室建设项目中把传统的设备与现代化设施相结合进行设备优选,做到选择优势、不重复,并且要能够充分满足地理教学的需要。

4.在建设地理专用教室时,需要引进各种地理设施,对于设备的供应商,需要认真对待。将各类设备的供应厂商集中起来,召开会议,认真筛选,确定主要供应厂商,同时将各供应厂商的前期布线和后期设备的到位及调式协调好

5.学校要有专门的人员跟进供应厂商设备的安装以及施工单位的装修,确保装修的质量、设备的质量等,并且要求施工单位安全正规

四、地理专用教室的使用

1.科普特色

地理专用教室具有科普特色。地理学科教学涉及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宇宙中的天体运行、人类生存的规律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帮助学生了解祖国的河流山川、春夏秋冬四季的变换、风雨阴晴的天气、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火山地震泥石流等各种自然现象;地球上的各个国家、国家的各个民族、不同城市,人类的衣食住行、交通旅游、经济产业等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还有人类从无到有、从古至今的千年文化等,将种种让人眼花缭乱的现象明确地展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地理专用教室为场地,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开展各小组之间的地理知识研究,比如,各种地理实验和制作、地理观察、地理演示等;可以在学校开展社团活动,组织学生宣传防治地质灾害以及“在灾难发生时我们应当怎么做”等主题演讲,让学生将课本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进而展现出地理知识的科普性。

2.科研特色

地理专用教室是传统教学设备与现代化设施相结合的综合教室,为地理教学提供帮助,使地理教学更加方便、直观,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短时间内提高地理教学效率,方便学生开展小组活动、实施科研。地理专用教室的设备包括各种仪器、化石、标本等,让地理教学更加具有吸引力,产生浓烈的地理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投入地理学习当中。

教师在安排地理教学课程的时候可以结合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各种教学设备,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在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中,总结经验,逐渐前行,达到全面提高地理教学水平的目的。

3.创新特色

地理专用教室不仅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方便,教师可以利用地理专用教室进行创新。(1)学生在地理专用教室中开发思维,教师在课下启发学生利用各种材料、工具来制作教学用具。这样既可以开发学生的能力,展现他们的特长,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2)根据教学内容,制作一些图标。将重点的知识内容用表格的形式进行分类、对比,将地图等绘制成笔画简单、带有颜色的图画,使得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我们的一切改进都是以学生为主,建设地理专用教室,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快乐地学习地理,全面提高自己。

参考文献:

[1]陈斌.数字化地理教室与初中地理课堂相结合的优效性探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08).

数字化地理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传统地理教学 教学资源 能力培养

一、多媒体技术与传统地理教学整合的重要意义

⒈何为多媒体技术与传统地理教学整合

“教学整合是指将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教学融合,以促进对某一知识领域或多学科领域的学习。技术使学生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法进行学习。只有当学生能够选择工具帮助自己及时地获取信息、分析与综合信息并娴熟地表达出来时,技术与教学整合才是有效的。技术应该像其他所有可能获得的教学教具一样成为教学的内在组成部分”。

⒉多媒体技术与传统地理教学整合的过程

多媒体技术与传统地理教学整合的过程就是学科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过程。它作为教师的教具和学生学习的学具,与其他媒体不同的是,必须首先将课本等教学资源信息化,即将教学资源数字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这是多媒体技术与传统地理教学整合能够实现的前提。

经过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基本元素材与教学集成元素材两类。基本元素材包括:文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集成元素材有微课件、课件、课案等。基本元素材供地理教师自己组合课件时使用,集成元素材是已经组合好的课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直接使用。

教师应选择适合于具体教学内容的素材,按照学生的学习规律,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和教师教学的逻辑顺序,采取适当的学习策略,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形成一节完整的电子教案,并施行教学方案,加以反馈评价,完成教学的全过程。

二、多媒体技术与传统地理教学整合的基本要求

教学整合将多媒体技术看做是科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在已有课程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多媒体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但整合不等于混合,它强调在利用多媒体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多媒体技术在哪些地方能增强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

它承认事物联系的整体性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具有如下的基本要求。

1.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

多媒体技术与传统地理教学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有意识地开展多媒体技术与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它可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通过一个或几个任务,把相关的科学知识和能力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所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的学习。

2.多媒体技术作为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

在多媒体技术与传统地理教学整合中,强调多媒体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多媒体技术,把多媒体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并且对这种工具的使用要像铅笔、橡皮那样顺手、自然。

3.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多媒体技术与传统地理教学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还转移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通过这种“任务驱动式”的不断训练,学生可以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

4.“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

在多媒体技术与传统地理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做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通过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同时,在多媒体技术与传统地理教学整合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

三、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资源中的应用

1.电子课案的设计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课案设计制作,应当以教学设计理论、现代学习理论为指导。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教学目标,制订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实行方案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和修改的过程,包括课程、章、节及课时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理论的体现,又是一种现代教育技能。区别于传统教案编写的地方是,它把教学看成一个整体,从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出发,按照教学目标提出的要求,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收集、选择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过程,并在设施和评价的过程中检验设计的效果。

2.电子教案的实施

多媒体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对地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因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学变得丰富、复杂,不仅要求地理教师具有地理教学的专业技能,而且应当具备娴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将发生变化,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方式,以适应教育的现代化。

四、结语

随着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整合的深入发展,我国教育必将向着教学内容的多媒体化,教学环境的社会化、网络化,教学方式的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促进学生素质和教师职能的提高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作为认知工具的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

数字化地理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高中地理;教学观念;教学方式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多学科交叉的信息系统,可以以图形化、数字化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所收集和处理后的地理要素信息。相较于传统的地图显示模式而言,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更加直观形象的表达空间分析效能,增强学生对地理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地理要素的识别与记忆能力,激发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地理关联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感知能力的培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开展教学活动对于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升教学灵活性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优势

1.改变学生信息获取方式,增强学生专业素养

地理信息系统中包含的内容丰富而全面,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具有十分显著的应用意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辅助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地理要素之间的关联,帮助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能够推动学生形成正确的、客观的态度和观念开展地理课程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拓展学生知识的获取来源和学习能力。

2.促进教师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的提升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将素质教育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活动。教师在应用过程中会不断的提升自身理论知识储备,探寻适当的实现方式,以更加生动的方式将自己对地理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认识传授给学生。

3.扩散学生的地理学思想

地理具有自身的学科特点和特殊性,即其具有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双重属性。为向学生展示这些属性,促进地理学思想的传承和发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必须结合现有资源,以最佳的方式向学生传达。

二、地理信息系统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引入方式

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对地理事物、现象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时间、空间差异性形成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自主的、系统性的、逻辑性的地理知识体系结构。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学模式有限,课堂教学不可避免的会降低学生兴趣,增大学生的学习难度。而地理信息系统具有丰富的内容和资源、灵活的展现方式,可以有效帮助改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在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时可以从以下三步出发逐渐深入。

1.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教学观念转变

传统教学方式下的地理学科教学处于一种简单的单向流动状态,学生的个体差异、思维差异以及知识积累差异需要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这主要是因为教学活动中的互动性不足所造成的。

将地理信息系统引入到高中地理教学中,为其使用适当的、符合教学需求的教学观念,既能够解决传统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地理学科体系结构内的知识关联性,还能够将更加具体实际的地理问题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的教学观念具体体现为教学与过程整合、师生互动提升、地理人才与地理知识储备有用等。上述观念下,教师可以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提升课堂教学灵活性,鼓励学生从自身情况出发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参照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应用方式和范围,满足学生差异化学习需求。

2.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教学手段转变

地理信息系统具有更强大的数据分析、信息处理以及结果显示等功能,将其作为教辅工具,可以替代传统高中地理教学中所使用的挂图、手册等工具,以更丰富多样的图表的方式集成更多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同时,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还能够依照教学需求开展快速绘图、专题制作、三维显示等操作内容,为地理教学内容的定量分析提供新的、高效的教学途径。

3.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教学内容引入

考虑到地理教学内容具有非常显著的时空特性、定量分析特性、空间分布特性等,在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开展教学时可以事先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与归纳,然后再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入地理信息相关技术开展地理问题解决活动。

三、实施策略

首先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范围,围绕教学材料和相关课题确定软件应用方式,如等高线教学、剖面图教学等;其次制定较为具体的时间和流程方案,并依照教学内容设计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解决方案;再次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中获取关联教学内容;最后教师要及时总结归纳教学活动中的知识点、并开展针对性的、重点性的教师点评和学生自我评价活动。具体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GIS的高中地理教学

参考文献:

[1]牟琳.地理信息系统在高中地理合作学习中的实践与探索[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

[2]段玉山.GIS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及BISPGIS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数字化地理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微课;有效教学;地理教学;应用

一、微课与有效教学

1.有效教学的含义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有效教学的核心主要是看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看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多元、有差异的发展。而随着现代化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一种新兴的教学形式――微课的出现,

将成为对传统地理教学的一种有益的补充,以更好地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地理教学。

2.微课的含义与特点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在时间和内容上――短小精炼,一般时长控制在5~10分钟,主要围绕教学中某个知识点开展教学;在形式上――丰富有趣,主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大量的地理信息通过文字、图片、动画、音视频展示出来;在使用上――机动灵活,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下载点播,可以重复使用,利用率较高。所以使用微课来辅助教学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二、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环节中的应用

1.课前,利用微课引导预习,实现自主学习

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对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所以教师可以在上课前通过网络传输给学生相关的微课资源,学生在预习时可以通过观看这些简短的微视频,激发学习兴趣,再结合导学案,梳理知识点,实现自主学习。

教学案例分析一:必修一“河流地貌的发育”

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学生很难到野外进行直观的观察和实验,在预习时如果只依赖课本文字与图片也很难对各种河流地貌有形象的认识,更难以理解河流地貌的形成机制。教师可以先制作一条虚拟的旅游线路,沿长江顺流而下,通过景观图观察沿途地貌的变化。然后,教师再在室外进行简单的模拟实验:堆成一座小沙山,用不同重量的水去冲刷,并在试验中提出探究性问题:山上与山下地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流水的侵蚀与搬运能力与流量和流速之间有什么关系?最后教师再设计一个导学案:列表对比虎跳峡、中下游平原、河口三角洲各段河流流速的变化、外力作用的差异及其地貌特点。我们可以把这些做成微视屏,在课前预习时传输给学生,指导学生顺利完成自主学习,为课堂的有效性教学做好铺垫。

2.课中,利用微课释难解惑,形象再现复杂的地理现象

高中地理教材中有许多章节的重、难点很抽象,学生听起来觉得很枯燥,不知其所以然,这就需要利用结合动画制作的微课来直观化、视觉化地再现复杂的地理现象,让学生更加容易地去理解和消化所学的重、难点知识。

教学案例分析二:必修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传统教学一般都是让学生通过教材的插画、模型或者照片等形式去认知,这样很单一,学生理解起来也很困难,不能形成完整的概念。而微课就可以利用三维动画的形式,将地球公转做成三维画面,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能清晰地反映出直射点的移动、晨昏线的变化、昼夜长短的纬度以及季节变化状况,从而帮助学生通过建立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来直观地了解昼夜长短这一地理现象的变化规律并清楚其原理,提高了教学效果。

3.课后,利用微课巩固拓展,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的知识程度是不一样的,在一对多的传统课堂里,教师也无法对所有学生进行个性教学。而现在的微课却可以帮助教师照顾到每一个个体差异的学生。教师可以针对同一个知识点录制多个不同层次的微课,如基础知识的系统归纳、重点知识的拓展引申、高考链接等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课后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挑选微课的类型,来决定微课播放的速度与频率,做到各取所需,实现分层教学的目的。

教学案例分析三:必修二“农业区位的选择”的复习课

农业区位因素的考查一直都是高考的重点,而在必修二课本上只是通过案例着重分析了三个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补充,进行知识拓展延伸。教师可以针对该知识点录制适用不同学生需求的微课,如,列表归纳各个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配以典型图片与案例――适用接受能力慢、地理基础薄弱的学生,帮助他们梳理和巩固知识;列举世界与中国典型区域,引导学生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因地制宜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适用于学习潜力大、地理素养较高的学生,帮助他们构建知识体系,提高他们探讨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微课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字化资源,给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无论在课前、课中还是课后,只要有条件,学生都可以通过微课进行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多元、有差异的发展,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现了地理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刘晓明.学习理论与有效教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