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

小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小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范文第1篇

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材应用研究一、前言

语文学科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情感也是相当细腻的。小学语文教育阶段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阶段,而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息息相关。儿童文学作品联系着小学生的想象空间,刺激着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儿童文学与一般的语文教材的教学目标不一样,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将小学语文课堂与儿童文学进行有效的整合和沟通,从而提升小学生的文学素养。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儿童文学的整合、提生小学生的语文水平相当关键。

二、通过增强学生和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应用儿童文学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老师最大的危险就是没有精神食粮的储备和思维上的空。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载体,自身的儿童文学素养缺乏,会影响对儿童文学作品的美学品格和艺术体征的误解,直接影响小学生对文学的感知程度。所以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的儿童文学修养。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应该培养儿童文学素养,了解什么是儿童文学,改变不利的形势,能够独立去鉴赏儿童文学作品,让自己拥有一颗童心,不断增加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量,只有提升自身的儿童文学素,才能有能力教导学生和激发小学生文学素养的本能。

小学生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儿童文学素养,时刻保持自己的一颗童心,不拘泥于课文中的字词句,多花相应的时间来阅读各种儿童文学作品,如曹文轩的儿童小说、任溶溶的儿歌或儿诗、《格林童话故事》等,这些作品中都渗透着浓浓的童心,小学生可以认真阅读,从中培养自己的儿童文学素养。

三、通过抓住儿童文学特有的艺术品格进行儿童文学教学

儿童文学特有的艺术品格就是儿童的童真和情趣。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这个阶段的小学生思想细腻,感情纯真。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童真和情趣,对他们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擅于挖掘课文中的儿童童真和情趣。例如,在小学一年级上册的《小松鼠找花生》这一课教学中,最纯真童趣的画面就是小松鼠活泼调皮的动作和可爱的表情,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试着模仿小松鼠的动作和表情等,将小学生最真诚的童心和稚嫩的表情展示出来,其他小学生也可以从模仿中看到小松鼠活泼的动作,进而将自己纯真美好的感情激发出来。

教师应擅于挖掘小学生的童真情趣,将课堂与儿童文学进行有效的整合,进而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引导小学生体味儿童文学作品中儿童纯真的情趣,激发小学生内心的童心,提升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小学一年级下册的《小蝌蚪找妈妈》一文中,将有趣活泼而又感人的画面展示在小学生面前,积极引导小学生寻找文中好玩的事情,如大眼睛的金鱼、白肚皮的螃蟹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感受到好玩和快乐,通过好玩快乐的事情让小学生们时刻保持着一颗童心。再如,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中,教师应站在小学生儿童的角度上,用小学生特有的思维去考虑问题,让小学生通过这篇文章感受到苗苗的礼貌稚嫩和和季老先生的平易近人,并从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四、根据不同的儿童文学作品体裁进行儿童文学教学

儿童文学作品中有很多体裁如小说、诗歌、寓言故事、散文、戏剧等,教师应掌握各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分类的标准、划分的原则等,从中掌握儿童文学作品鲜明的艺术特性。例如,在小学三年级上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儿诗侧重的是抒情和情感表达,强调的是陶冶儿童的心灵,因此在这首诗中,教师应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生活,重阳佳节想念亲人的情感表达给小学生,让学生在诗中感受到诗词造句的简练和优雅,体会诗词自由、押韵的美感。在教学中采用诵读的方式,引导小学生感受诗词的音乐美,也可以采用念唱的游戏方式,让小学生充分感受到诵读诗词的乐趣。再如,小学五年级上册《长相思》一诗,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小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

五、结束语

儿童文学作品是小学语文教材最宝贵的教材资源,让小学生时刻保持着一颗纯真的童心,可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儿童文学素养。在日常小文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该加强自身的儿童文学素养,通过抓住儿童文学特有的艺术品格和结合不同的儿童文学作品体裁等方式进行儿童文学教学,积极挖掘小学生的童真情趣,将教材内容和儿童文学进行有效的整合,引导小学生体味儿童文学作品中儿童纯真的情趣,激发小学生内心的童趣,提升学习语文的兴趣。

参考文献:

小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语文素养;小学生认知特点;游戏作用;游戏设计

2015版语文新课标开首有一段文字:“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这是语文课程必须达到的的目标。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要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顺应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既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又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呢?尤其是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我以为,能引导小学生逐步培养良好语文素养的有效方式是将游戏设计进学习过程。

科学研究证明,小学生的注意特点有以下几点:(1)从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渐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2)注意的范围较小。(3)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差。(4)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差。(5)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而游戏,这一小学生最爱的活动完全能在培养他们语文素养的学习过程中使其注意能力的不足降至最低。

有效的语文学习游戏在学习过程中具体表现出以下几点作用:

一、消除疲劳

对于小学低段学生来说,一年级的识字写字过程是一道不小的坎,因为认识的心理特点以及自控能力弱的生理特点,使得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如果教师忽视这一点,一味的持续学习会导致学生疲惫不堪学习效率低下;但是如果老师在适当的时间设计短暂的游戏活动给学生一个动的机会,则能立刻将学生的疲劳一扫而空,后续学习活动顺利进行。这是一年级教学过程中设计律动的合理解释。

二、吸引注意力

小学生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差,为了保持其学习状态的有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须不时提醒学生收回奔跑的思绪,这使老师不仅要额外的耗费精力体力,还令本就紧张的教学时间无形之中缩短。如果硬要坚持完成教学任务就会拖堂,又挤占学生课间休息时间,影响下一节课的学习,造成恶性循环,更不利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语文学习心态。而寓教于乐的游戏式学习则将学习任务隐身于游戏之中,使学生始终将注意力关注在其中,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学生学的轻松有效,老师教的轻松扎实。

三、培养好习惯

语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其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小学阶段则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认真的倾听,积极地思考,勇敢的表达,有效的合作,及时的反省等行为习惯,学习过程中的群体游戏正是包含了以上所有要求,不需要教师枯燥无味的反复要求,游戏的结果于无形之中引导学生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以期得到他们想要的结果,间接起到养成作用。

四、提高能力

就像婴儿啼哭是一种体力锻炼一样,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游戏活动其实也在要求他们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诸如人际交往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这些正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内容,除了有利于语文本学科的学习外,还给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基础能力。

游戏活动在语文学习中有这么重要的作用,设计的时候应该遵循哪些原则才能让它达到助学的目标,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呢?

首先,设计时要注意它的时效性。语文教学中的游戏活动应该紧紧围绕着语文学习目标中的知识点来设计,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选择对应有效的游戏形式,根据具体的课时教学任务决定游戏的时间长短,根据游戏活动的效果决定参加游戏人数的多少,以此借游戏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其次,设计时要注重游戏的趣味性。语文学习中的游戏活动是为着语文学习服务的,在这一基础要求上,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把学生喜欢的游戏形式与具体的学习任务相结合,极大程度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空间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小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范文第3篇

我多年来一直辛勤耕耘在小学语文教学一线,而且一直积极地将文学名著引入语文课堂。经过20年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我觉得带领学生走进经典文学名著,将文学名著引入语文课堂,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大有裨益。因此,将文学名著引入语文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势在必行。

一、阅读数量和质量需齐头并进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阅读量的累积。《语文课程标准》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文规定:“在接受9年义务教育时,学生的课外读物阅读总量应保持在260万字以上,其中1~6年级的小学生每学年需要阅读2~3部经典文学名著。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总量不少于10部。”教育纲要中列出的经典文学名著分别是《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安娜・卡列尼娜》《鲁滨孙漂流记》《格列佛游记》《唐诗・宋词・元曲》《名人传》等。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所收录的文章,仍保留着很多经典而精彩的传统文学名篇,比如《三顾茅庐》《公仪休拒收礼物》《李时珍夜宿古寺》《》《伊索寓言》《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等文学、审美、教育价值俱佳的经典作品。语文教师需要结合不同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实际,将文学名著引进小学语文课堂。

同时,语文教师也要注重小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阅读质量,使其齐头并进,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引导小学生有选择地阅读中外经典文学名著,积极开展“多读书,读好书”的活动,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的作用是很大的,这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小课堂和大课堂需完美融合

将文学名著引入语文课堂,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迫切需求。不可否认,阅读是学生汲取知识养料不可缺少的途径。我通过多年的语文学科教学实践,深刻地体会到:要让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稳定、持续的提高,单纯依靠语文教材内数量有限的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十分有必要树立起有现代教育特色的语文课堂教育观,也就是说,语文教师需要把“阅读小课堂”和“阅读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教师可以通过晨读、自由阅读、分角色朗读、课外阅读指导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增加文学名著的阅读量,从而达到量变跃升为质变的最佳语文教学效果。

阅读名著是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迫切需求。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有选择地指导小学生阅读中外经典文学名著,引导小学生遵守博爱宽容、团结互助的社会公德,形成诚信务实、勤劳简朴、谦逊礼让、宽人律己的优良品格。同时,教师在指导小学生阅读时,还要让学生放眼世界,吸取世界文学大师所创作的著作精华,中西合璧,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人格得到完善。

将文学名著引入语文课堂,小课堂和大课堂完美融合,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作用十分重大。无论是小学生的知识面、思维灵活度,还是思考力、理解力、观察力、语感都可以通过阅读文学名著得到培养。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学生的阅读只有达到了足够的量的积累,才会达到质的飞跃。小学生只有博览经典文学名著,才能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三、科学方法和阅读质量需紧密结合

将文学名著引入语文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付出努力。语文教师肩负着指引、导向的重任,要带领班级内的小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阅读,将文学名著阅读和语文课堂教学任务指引到良性循环的道路上。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自习课、课外活动甚至周末,组织班级里的学生走进学校图书室、社会图书馆,指导学生办理读书卡,借阅图书。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对文学名著进行筛选,对书中的生僻字及时指导学生查工具书,及时制作阅读卡片和书签,细心地读书、摘录。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实用的阅读文学名著的方法,让学生迅速通读整本书,科学阅读某个章节,学会精读的方法、速读的方法,处理好精读、熟读、略读、速读文学名著的关系。

小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范文第4篇

一、做一个有童趣的教师。一个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有童心童趣,有良好的自身修养和业务能力。在学生的眼中,他们的教师不仅知识渊博,还应富有童趣,是学生的朋友,是故事大王,是长不大的孩子王。一个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必定要善于和儿童沟通,用儿童的语言和孩子交流并分享他们的快乐与忧伤。

二、做一个儿童心理家。学生是个体的人,不同的个体就会因人而异,一个优秀的小学教师应该掌握儿童心理,随时明白他们在想什么,想要做些什么。因为儿童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是有情感、有思维的。且一定年龄阶段的儿童其心理特征表现也不一样。这一点,鲁迅先生早年研究儿童文学时便有深刻的见解:“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们的发达。”

三、做一个有形象魅力的老师。每一位教师在学生面前都有其自身形象。我们通常认为,教师的形象分为外在的和内在的两个方面,外在的形象通过教师的相貌、平常的举止、衣饰表现出来,内在的形象就是气质,由教师的师德、性格、学识等组成。一个人的形象,无论外在的还是内在的都是自然的流露,过于做作反而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所谓东施效颦便是如此。

四、做一个教法多样的语文教师。教无定法,作为教师,我们可以探寻教育规律,感受语文教育方法的多样性,但没有那一种方法可以一招致胜,百用百灵,关键是要善于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他人形成良性互动。比如吃饭,传统的要求是少说为佳,但我们也可以让孩子们边吃边交流,分别讲述个人一天中有趣的事,这种轻松的氛围可以使小学生们无所不谈,自然就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有和学生们开展讲故事比赛呀,背唐诗比赛呀,玩成语接龙呀等活动,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知识的快乐,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明白做人的道理。

㈠从兴趣入手。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入门的先导,在基础教育阶段尤显重要,儿童对故事永远有一种不满足的需求。童话故事、科幻小说,幽默、惊险、探奇故事等都对他们具有超强的吸引力,作为教师,如何引导、吸引他们、激起他们对文学的兴趣是很关键的。学生对语文没兴趣,往往在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单一、枯燥,教师教学手段的呆板、教条化,教师知识面的狭窄,讲话的无趣味。小学生天性就是活泼好动,他们缺乏一定的自制力和明确的学习目的,多是凭兴趣学习,因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应该是教好语文的关键,而儿童文学无疑是最好的文学教材。

㈡发展人文素养。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育应该作用于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即培养有现代科学知识的、有文化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学本身是美的,它以优美的语言讴歌人类社会的真善美和大自然的奇情美景。审美具有情感的特质,情感是人文素养的重要指标。儿童文学与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有着密切关系,儿童从小接受这种美的熏陶,会对其自身良好品德的形成及审美能力产生积极的作用。当今的青少年不少患有心理疾病,缺乏爱心,情感淡漠,人文教育就更为迫切。

㈢注重培养想象力。想象力是一个人能否具有创造力的重要标志,想象力的开发需从早期教育开始。如何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将儿童文学纳入语文教育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古诗文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语感能力,而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儿童文学的作用更佳。因为古诗文在学生头脑中生成的是一种相应的再造想象,而儿童文学的故事性、幻想性刺激的是儿童的创造想象。儿童文学中,童话是以幻想为特征;科幻是以传播科学知识、探索科学奥秘的幻想为特征;动画片、漫画都是幻想的视觉形式。他们都具有故事性,对儿童有强烈的吸引力,又有突出的幻想色彩,能够引起儿童丰富的想象和幻想,在儿童的头脑中勾勒出一副奇妙的幻境。这对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很有积极意义的。教师应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上下功夫。要想办法把书面语言的文字符号变成形象,使小学生获得一种切实的审美体验。

㈣重视作文实践。怕写作文是小学生的普遍心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缺乏课外阅读。因为学生阅读多了,自然有一种要表达的冲动,喜欢课外阅读的学生往往擅长讲故事,这样的学生也往往擅长写作文。由此可见儿童文学对作文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巨大的。

小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语文素养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以学生作为整个教学的重心,这样能够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我们开展教学的根本目标。通过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让学生的语文水平有一定的提高,可以让学生释放出他们自己的潜能。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文化品位,让学生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思想观念,成为一个富有内涵的人。

一、小学生素养的现状

老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总是过多地重视成绩,忽略了对学生进行人文教学,导致了他们的人文素养不是很高。在语文知识学习的时候,学生只是按照老师的教学来进行背诵,没有自己的想法,缺少对文学知识的理解。中华文化可以说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但是现在的很多小学生都缺乏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这是因为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生活环境和生活节奏都发生了变化,很多学生都会受到这些社会风气的影响,忽视了语文素养的重要性,这样就会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因此,我们在对小学生进行培养的时候,要提高他们对文学潜在内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具有审美情趣、个性品格、高尚的思维品质的优秀人才。

二、小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策略

1.加强经典文化教育

经济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物质财富和享受空间,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问题,精彩的物质文明淹没了我们的精神文明。尤其是在经济发展大潮中的这一代人,他们喜欢的食物是肯德基,他们已经失去了对中国饮食文化的欣赏,他们喜欢的是搞笑的漫画和日本卡通片,失去了对中国水墨画的深入了解,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最好加入一些经典的故事内容,这样可以让学生对中国的古典文化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古典的文化里面有很丰富的语文素养,我们可以给学生讲授孔融让梨的故事、孟母三迁的故事……通过这些简短的古典故事,让孩子了解到中国文化中的仁孝,让孩子从小就养成尊老爱幼的好习惯,明白父母要他们苦学的苦心,懂得父母对他们的爱。我们最好在课下多给学生传授一些相关的古典文学知识,可以组织进行弟子规的背诵,通过背诵来让学生记忆,并且给学生讲解其中的含义,整个讲解的过程中最好有故事的融入,这样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并且更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我们通过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在今后的写作中可以对里面的故事进行运用,通过背诵来加强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2.开设人文类的选修课程

学生在一种比较宽松的环境里面学习,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所以,我们可以运用选修课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现在孩子主动阅读时会有很多发散性的思维,他们比较喜欢自己思考,所以我们可以让孩子在选修课上进行名著的阅读,而很多男孩子对《三国演义》非常感兴趣,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学生以阅读讨论的方式来学习。在阅读草船借箭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学生被诸葛亮的聪明睿智深深地折服了,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用语言表达出对里面人物的看法,描绘出人物的特点,说一说为什么喜爱他们,为什么崇拜他们,这样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文学理解能力,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知识和提高道德品质。

语文素质可以贯穿学生的一生,我们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培养就是为了让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断地对自己进行完善。语文是一门文科类比较强的学科,我们在教学的时候通过语文中的文学著作来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个人素质修养,让他们不仅仅学到知识,还要学习做人,这样可以让学生受用一生。

小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语文素养;优化环境;创新课程;联系生活;加强實践;拓展渠道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11-0032-02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长期以来,由于受所处环境的影响,农村小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条件与城镇学生有很大的差异,他们对外界事物接触了解的比较少,语文知识面狭窄,思维不够活跃,接受能力也较差;再加上广大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学活动单一,导致农村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偏低。作为农村学校的语文教师,应采取相应措施,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优化语文教学环境,创设浓厚的语文学习氛围

努力创建良好的语文教学环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加大阅读,以读促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图书是学生在校内外获取课外知识最直接的来源之一。通过观察发现,多数小学生都对阅读课外书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为了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给学生阅读提供便利,我特意在教室里设立了图书角。除从学校图书室借来一部分书籍外,鼓励学生从家里带来自己的课外书与大家分享,大力倡导学生课余多读书,读好书。通过阅读,丰富孩子们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才干,对提高写作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创设良好氛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就要努力创设一种浓厚的语文学习氛围,让学生时刻沐浴在语文知识的阳光之下,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语文知识去温暖他们的心灵,让学生充分感受语文知识的无穷魅力。为此我将语文学习融入、渗透到班级文化建设之中。如在班级设立“知识窗”,将一些学生常用常见的语文知识或名人名言张贴在那里,鼓励学生多读多记,并及时更新;在教室设立“习作园地”,张贴一些优秀作文或文章,方便学生交流学习。通过班级文化和语文学习的结合,使学生处在一种浓厚语文学习氛围的熏陶之下,耳濡目染,对学生语文学习产生良好的影响,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会得到提升。

(三)成立兴趣小组,培养特长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新课标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此,我带的班级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分别进入童话组、成语小组、小小文学社、小诗社等小组,鼓励各个小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并举行评比展示,各小组定期向大家展示学习成果,由此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乐,乐在其中,从而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二、大力實施新课程改革,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一)拓展课程类型,不同形式有机结合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应在继承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在教学中,可穿插實施阅读课、表演课、演讲课、写字课、写作课等,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多方面技能。还注意将不同类型的课程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如冀教版小语教材中有童话单元,课下我和学生一起编写童话剧本,實现了表达和写作、阅读和写作相结合,培养了学生语文多项技能,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使语文课充满趣味,由一坛“死水”变成了源源不绝的“活水”,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激活语文课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语文课堂应充满生机和活力,不应该总是老师唱“独角戏”,应让学生在这个舞台上扮演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让学生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得到展现。针对农村孩子普遍羞怯、不善言辞、口头表达能力弱的现状,我特意在每节课的前5分钟让学生轮流上台说一说、讲一讲,内容不限。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发现孩子们的胆量比以前大了许多,上课发言积极了,性格也变开朗了,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都有了提高。

(三)开展语文学科相关活动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语文学习运用的形式应该多样化,不拘一格,为此,可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会”、“故事会”、“演讲比赛”、“小小辩论会”等,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定有帮助。和学生一起办“班级周报”,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策划能力。通过这些活动,为学生语文的学习和运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實践性得到充分发挥,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加强与生活的联系,积极开展语文课外實践活动

(一)密切联系生活

生活处处皆学问,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教师不能把语文学习仅仅局限于课堂,应树立“生活即语文”的“大语文观”,让语文学习密切联系生活。对农村学生来说,书本以外的生活是他们学习语文的广阔天地,应把语文学习同农村生活密切结合起来,注意开发利用农村的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多观察生活,亲近生活,利用生活学习语文。如在讲授《柳笛和榆钱》一课时,我就带领学生去校外捋了几把榆钱,折了几根柳枝做笛子,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他们乐此不疲,这样语文学习就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

(二)积极开展语文课外實践活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實践是检验所学知识的唯一标准。所以语文学习也要和课外實践密切结合起来。我们必要时要让学生走出课堂,到校外参加實践活动。如有一单元的写作要求是采访手记,就让学生去当一次小记者,去采访种地的农民。在学习《蜜蜂》一课时,针对农村很多学生的家长在养蜂,建议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做一下课文中的實验,看是否和课文相符。这些课外實践活动学生都兴致盎然地参加,并且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

.

四、利用家庭教育,开辟语文学习的新渠道

小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范文第7篇

关键词: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学要素;教学活动

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是密不可分的。让少年儿童领会文学的魅力,感受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从而陶冶性情,增长知识,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教材、教师、学生是教学活动中三个主要要素,笔者试着从这三个方面来论述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一、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

(一)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资源

小学语文教材是为实现小学阶段语文教育的整体目标、按一定的结构系统把语文知识组织起来的科学体系。儿童文学本身就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教育儿童的需要创作的文学作品,它最适合儿童阅读,为儿童所喜好。它是对儿童进行素质教育的有力工具,当然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理想教材。

(二)儿童文学是小学生课外读物的主体

语文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新课标中提出的阅读目标,仅靠课堂上的阅读是达不到要求的,必须要依靠课外阅读来共同完成。通过课外阅读还可以增长学生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读写能力。实践证明,凡是阅读、写作能力强、知识面广的学生,大多是从课外阅读中受益的。小学生的课外读物中,2/3以上是儿童文学作品。这是因为非文学读物不如文学读物形象、生动,而作品在内容上远离儿童生活,思想、情感、语言等方面都较深刻,不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所以儿童文学自然而然地成了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内容。

(三)儿童文学是小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丰富材料

通过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可以使小学生发挥特长,培养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爱好和能力。儿童文学作品内容、体裁丰富,为开展课外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如:儿歌、儿童诗、儿童散文等作品,可用于开展朗诵会;童话、儿童故事、寓言、儿童小说等作品可用于开展故事会;儿童戏剧可用于开展戏剧表演等。此外,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还是小学生进行课外习作的范本。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满足了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培养了孩子多方面的能力。

二、儿童文学是小学教师的得力助手

(一)儿童文学是教师了解学生的窗口

儿童文学作品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儿童,接近儿童。因为儿童文学是专为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服务的特殊文学。它的特殊服务对象决定了其在内容上必须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和心理特点,必须要反映儿童典型的思维、行为方式、语言等。因此,教师在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就能进一步了解儿童的性格、心理、兴趣、志向等。可以说,儿童文学是教师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儿童文学可以帮助教师永葆童心

儿童文学可以唤回教师消逝已久的童心。童心是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心理素质。要真正深入儿童生活、具有童心素质并非易事。正如周作人所说:#世上太多的大人虽然都亲自做过小孩子,却早失了赤子之心,,好象毛毛虫,变成了蝴蝶,前后完全是两种情状:这是很不幸的。所以要想真的走进儿童的生活,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教师必须具有一颗童心。儿童文学作品中充满了对童心的塑造与展示,充满了对童真童趣的描写与颂扬,阅读儿童文学,可以使教师走进纯洁美好的童心世界,可以唤起泯灭的童心,从而更加热爱儿童,热爱教育事业。

(三)较高的儿童文学素养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小学生课外阅读和小学生课外活动都和儿童文学紧密相连,那么作为教师,要认真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效地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课外活动,必须具有较高的儿童文学素养。只有大量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对儿童文学作品有较高的阅读分析和鉴赏水平,才能够在课堂上准确地驾驭教材,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不是将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停留在字、词、句、意的理解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上。同时,教师多阅读儿童文学作品,还可以从中学习和掌握儿童语言,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更贴近儿童,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

三、儿童文学是小学生的良师益友

儿童文学是小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形象的“生活教科书”。它引领小学生认识生活、认识世界、接受真理。

(一)儿童文学有助于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打好基础,其核心任务是使受教育者能够主动地将人类文化成就内化为自身较为全面的素质。在小学教育中,这个内化过程的核心是小学生人格的养成和发展。

(二)儿童文学能发展小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核心。要发展儿童的智力就必须重视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儿童文学内容丰富,题材广阔。它所描绘的各种现象、各种事物、各种人与事物之间的关系、矛盾冲突等,都能引导儿童去思考,从而对其思维能力的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再加上儿童文学作品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要求,能够引导儿童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推动他们的思维发展。

(三)儿童文学能扩大小学生视野、增长知识

小学生好奇心极强,求知欲旺盛,但由于他们生活的圈子较狭窄,能接触到的事物并不多。于是阅读文学作品,特别是儿童文学作品,就成了他们扩大视野、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因此,儿童文学作品在扩大小学生视野、增长其知识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而且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新课标的实施以及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提高,相信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小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培养学生 语文素养

语文科目是一门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科目,学好语文科目对于学生的终生发展都有极大的帮助。《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而什么是语文素养呢?即一个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包括基础文化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能力、学习习惯、语文情意、语文学习方式等。以下便是分析的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

一、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众所周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鉴于此可知,拥有正确的学习技能比单纯的学到知识更重要,只有拥有了正确的学习方式,才可以拥有获取信息的最佳渠道,而学习习惯的养成便是最正确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学生初期刚接触语文之时,老师便要给学生指明学习的正确方向:养成预习、朗读、倾听、勇于发言、乐于讨论、乐于合作、按时完成作业等良好的习惯。有意识的传输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只有课前预习、课中认真听讲、课后进行巩固、敢于发表自己观点和大家分享,多读书、爱读书、广读书才可以成为知识渊博的人才。

陈鹤琴先生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

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1、识字写字的能力

识字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基础,老师要在学生入学第一天便要给他们树立强烈的识字欲望。比如,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们看一看班级中的名言警句;看一看校园中的宣传栏、板报;看一看体育场的关爱语句、游戏规则;看一看食堂的菜名等,使学生意识到文字的价值,使学生感受到语文与自己的生活是融为一体的。然后在语文课堂之中,老师要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引导学生识字,使学生体会到识字的快乐。这样学生便会产生写字的欲望,这时老师要耐心的引导学生们进行写字,使学生养成爱写字、写好字的习惯,这样才可以为每个学生的语文发展奠定基础。

2、阅读能力

学生想要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便必须要有较强的自主阅读意识,这样学生才可以自主的体会文章的内涵、主旨、思想等,才可以使学生体会到阅读的快乐,进而在阅读之中和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使心灵得到陶冶,精神受到鼓舞,当然,老师还要重视学生间的差异,要引导每个学生具有自主阅读的意识、习惯和能力,这样便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之时,积极的思考和分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新学习和创造学习。

3、写作能力

目前很多小学生的写作都存在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便是写作之时没有题材,没有写作表达的能力,究其原因便是因为学生没有真实的感受。因此,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熟知的事物着手培养学生的写作短文兴趣,如:春天到了可以让学生描写一下花儿的魅力;夏天到了可以让学生描写一下对夏天的感受;秋天到了可以让学生描写一下树叶变黄的场景;冬天到了,可以让学生描写一下自己见到的雪,用脸碰一下,脚踩一踩有何感受。这样学生有了写作兴趣之后再引导他们有短文发展成整片的锻炼方式,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用词量的不足,进而努力读书,借鉴优美的句子,积累优美的句子。当然,老师还要多给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给学生的习作水平提供平台。

4、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老师要重视此环节的培养。不仅要课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训练口语能力,老师还可以依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一些有趣、好玩的口语练习活动,诱导学生的口语表达欲望。比如:古诗接龙、讲故事、人物评析等活动。组织的活动必须适合每个学生,要使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其中,同时,当别的小学生在口语表达之时,老师要引导其他小学生对他进行评价,这样采用互评的方式,学生更易于接受自己的不足,进而不断反思,老师还要进行适当的点拨,这样学生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才可以共同提高。

三、引导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并非是朝夕便可以养成,老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爱读书的习惯,使学生们乐于在书的海洋中遨游。老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文学读物,如《长生塔》、《苦儿流浪记》、《大林和小林》等,让学生们进行阅读,然后一个星期或者两个星期开展阅读讨论,使学生们各抒己见,进而从书中和讨论中潜移默化的养成健全的人格,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结】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非常必要,老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字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这样学生便会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便会主动阅读各种读物,便会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