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语文教学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小学语文教学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语文教学思考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

一、创新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新境界和理想追求

素质教育大力推行的今天,要求学生在各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形成丰富且独特的综合素质,而要达到这一要求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教育是指培养受教育者创新能力的教育思想、观念、方法和手段的总和,它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创造型人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关键在于教师教育理念的创新、教材应用的创新、教学策略的创新和教学模式的创新。

二、创设宽松和谐的语文教学氛围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大都以“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模式,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是传授、灌输知识,教师全盘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课堂教学必须突破传统的人际关系,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使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变成学生容易理解的形式,丰富学生头脑中的表象,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学生往往乐此不疲,并且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这是小学语文学习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

三、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发展

1.搭建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平台

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情境教学,可让学生个别朗读、小组朗读、男女生分别朗读,在比较阅读中体会意境、加深理解,培养阅读技能。这样的设计,学生的智能同时也得到了培养,更有效地发展了语言言语智能,提高了语文素养。我们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终极目标,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创设促进多种智能发展的有效的教学策略。

2.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智能的教学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知识基础、智能结构特点将多种方法优化配置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智能,“真正做到为多元智能而教”。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体现了语文综合性的特点,又使学生的言语语言、视觉空间、音乐韵律、肢体运动、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等智能都得到较好的培养。

3.创设各种活动情境,促进多元智能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为每个学生提供自我表现、自我塑造的均等机会,让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能崭露头角,体验成功。为此,教师可以创设各种活动情境,激发或支持学生进入学习的思维状态。当然,活动的设计一定要考虑学生现有智能水平的差异,要尽可能涉及一些不同的智能领域,尤其是那些学习挫折多于成功、沮丧多于快乐的学生,教师更要为他们提供机会和创设条件来体验成功。

四、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1.立足课堂,联系生活

现实生活中的青少年学生感情丰富、思维活跃,面对多姿多彩的生活,最容易感触顿生,情思激荡,但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及时捕捉、回味和积累这些“感受”的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抓住文中能激发感情的诱导物,辐射开去。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发掘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捕捉现场的生活感受,并加以放大,诉诸笔端。

2.走出课堂,感受生活

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是作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形式。但事实上,许多学生怕写作文,其主要原因是写作内容与学生生活脱节,严重挫伤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积极主动地贴近学生,引导他们灵活多样地从教材中汲取写作知识,鼓励学生走出课堂,积极投入到生活实践中去,多观察,多思考,积累新鲜材料,并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进行一个个专项写作训练。

3.艺术诱导,提高赏析能力

在教学中,适当运用优美的乐曲与文章相配合,能够烘托出浓厚的艺术氛围,给学生创设一个联想的空间,让他们脑海里浮现出更丰富、更生动的画面,得到更完美的艺术形象。影视剧的直观美感会激发学生反过来对文字描述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先看影片,再进行授课,以达到少讲乃至以看代讲的效果。由于学生看电视精神专注,感情到位,思想活跃,加之教师的点拨启发,一般问题很容易就得到了解决。

五、关注不同层次学生潜能的开发

教师面对几十个有差异的学生,怎样把创新能力的开发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呢?教师要树立民主作风。教师应允许学生的差异性显现出来,把学生的差异视为一种隐性的学习资源,从习惯上“补差”转变为习惯上“扬长”,在集体教学中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允许学生有选择的自由、议论的自由、提问的自由、评价的自由。

语文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创造潜能,通过我们的教育引领、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我们更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这片广阔的天地中,不断开创崭新的未来,用我们的创新教育为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做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延湘.将多元智能运用于语文教学中的尝试[J].职业,2011.

小学语文教学思考范文第2篇

不少小学语文教师为了开展所谓的衔接式教学,对小学生一开始就实施了中考化的语文教学模式,并以中考的要求来要求小学生。事实上,中小学语文的差距仍然是较大的,其中,小学语文侧重学生的多元化且完整化的阅读理解,而中学语文则看重学生完整理解的基础之上要尽可能的做到理解准确。为了适应初中语文教学要求,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就开始放弃感性的语文文本阅读教学方式,反而采取了所谓的理性文本阅读分析教学方法。这种认识误区就使得中小学教学衔接陷入到另外一种困境当中去了,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心理需求,从而让小学生误以为语文学习就应该是理性分析,从而导致他们对情感内涵的轻视或者忽略。

2.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有效路径

(1)从教学理念方面进行教学衔接

这就是说,中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衔接,应该让语文教学从感性走向理性。这就需要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实现互通,从而真正让中小学语文教学走上素质教育的正确轨道。首先,中学语文教师就应该把那种粗略的讲解转变成对课文的详细讲解。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较为繁重,他们不仅需要教好几个自然班,同时还要批改大量的语文作业。因此,他们的工作量是非常庞大的。他们根本无法挤出大量的时间来进行认真且细致的备课。他们所做的只能是程序化的教学安排。他们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仔细考虑在语文课堂上如何引导来更为深入的感悟课文中的语言文字魅力,如何更好的把握住课文写作者的内在情感。这种语文教学从本质上来说只能是一种蜻蜓点水式的教学,即对语文课本内容只是进行简单的解读与粗略分析,无法引导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语文学习。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就应该学习小学语文教师的某种教学技巧,也要重视一些感性方面的语文教学,尽量让中小学语文教学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顺利过渡。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有意识在高年级阶段加入一些理性分析的成分,而中学语文教师则可以在低年级阶段加入一些感性成分,这样,小学生进入到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就不会如此措手不及。

(2)从教学内容方面进行教学衔接

我国中小学语文教材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内容之间的有效整合,往往表现的较为分散与重复。这是因为教材编写者们在编写教材的时候,并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从而造成了教材内容无法实现有效融通。因此,我们应该对其进行重新整合,让中小学语文教学真正实现有效的教学衔接。首先,根据我们对中小学语文教材的调查,我们可以把一些教材中的语文课文篇目进行整合,并把更多类似的课文进行统一安排,避免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复教学。这就需要中小学语文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让教学内容更为符合中小学生的学习规律与认知特点,切不可再让教学资源被盲目的浪费。

(3)从教学方法方面进行教学衔接

小学语文教学更多的是对小学生的引导与教授,而中学语文更多体现的是让学生进行自学。那么,中小学语文教学要实现有效衔接,就应该让中学语文课堂也像小学语文课堂那样充满激情与引导。首先,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增加引导与帮扶的教学成分,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的良性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真正做到自主学习。其次,中学语文教学还可以适当的增加朗读的成分,通过朗读教学来让学生更好的感悟到课文中的内容。最后,小学语文教学也可以适当的增加自学成分,从而让小学生到中学学习时可以更好的实现语文学习过渡。

(4)从学习评价方面进行教学衔接

小学语文教学思考范文第3篇

[关键词]浅议 小学语文 教学 渗透 德育 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a)-0177-01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新课标的实施以及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在渗透德育方面具有许多无可比拟的优越条件一一教师凭借小学语文教材,发挥自身优良品德的影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1.1是解决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作用发挥不够的需要

小学语文教学对小学生的德育具有重要作用,一些小学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就整体状况来说,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发挥仍然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受应试教育影响,一些小学不重视对小学生的德育,不注重发挥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二是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对教材的德育内涵挖掘不深、不透、不够,不能有效发挥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三是有的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功底不够扎实,在思想认识上不注重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加强对小学生的德育。这些都影响到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作用的发挥。面对这些问题,只有不断地使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注重发挥其德育功能,才能切实加以解决。

1.2是完善小学德育内容、充实小学德育手段的需要

教育部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中指出,小学阶段的德育内容是:开展热爱学习、立志成才教育,开展孝亲

敬长、爱集体、爱家乡教育,开展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开展热爱劳动和爱护环境教育,开展尊重国旗、国徽,热爱祖国文化的爱祖国教育,开展社会生活基本

常识和安全教育。从小学阶段德育的内容来看,教育部确定的六个方面的教育内容,是从宏观上对小学阶段德育内容的规定,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需要加以细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而这些内容,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或多或少有所体现,并且更为具体化、直观化。

1.3是更好地实现小学德育目标、促进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需要

教育部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中指出,小学阶段的德育目标是:帮助小学生初步培养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初步养成孝敬父母、团结同学,讲究卫生、勤俭节约、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格和乐观向上的性格。从小学阶段德育的目标来看,无论是对“五爱”“情感、“三种”意识、“五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还是对良好的意志品格以及乐观向上的性格的塑造,有许多方面与语文教学的要求和目标相一致、相符合,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有着或直接或间接的体现。所以,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德育的目标要求,有针对性地对语文教学的一些内容进行强化,将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水平,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小学德育目标,促进小学德育工作开展。

2.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特点

2.1层次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随年级段的不同表现出层次性。就英雄人物题材的课文来说,大多表现英雄人物为人民的利益勇于牺牲自己的崇高品质,如低年级的《刘胡兰》、中年级的《》、高年级的《舍身炸碉堡》。讲授这些课文时,教育重点是要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有所侧重,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只要教育他们学习刘胡兰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的性格就行了;到了中年级,就要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爱人民、恨敌人的思想;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强调学习为人民利益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树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这样,道德教育既易于接受,又能收到实效。

2.2审美性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多是文质兼美的。因此,阅读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审美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及其中所闪耀的思想之美的感知与欣赏过程。作文教学则是指导学生对审美意识的表达。这一特性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在语文教学中通过美感教育,使学生受到思想美的熏陶;另一方面,学生在感知美、欣赏美的过程中,自己辨别美丑的能力也将得到不断提高。

2.3共鸣性

好的文章从来都是“有情物”,教师教学时不但要吃透词理,也要深挖其“情”;只有使文章之“情”与学生的感情产生共鸣,才能达到德育的目的。因此,“共鸣性”不失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一个重要特征。

3.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途径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等。所以,应该把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

3.1讲析理解法

在课堂教学中应实施德育与智育相统一的教学方法,不能离开语文训练去进行德育,更不能让语文训练从属于德育。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来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且在领会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以收到语文教学应有的效果。学习课文时,应使学生学好语言文字,了解字、词、句的含义,把德育渗透到语言文字的讲析中,以达到智育与德育的自然融合。

小学语文教学思考范文第4篇

一、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做好学习习惯的衔接

小学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养成熟练使用常用字词典的习惯,养成书写规范工整和课外阅读的习惯,养成独立思考和看书做笔记积累知识的习惯,养成订正修改文章的习惯。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学生如果能在小学阶段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那么升上中学后就能更快地适应任务繁重而节奏快速的学习。总之,尽量消除学生的依赖,培养其自学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老师要在课堂上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在活学、乐学中提高语文思维能力。比如课前三分钟的古诗背诵、散文介绍、组织学生来当小老师、编排课本剧、辩论、家事小法庭等等形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乐学,又能联系我们的生活,让课堂在轻松的氛围中达到人文教育的作用。如:我上的《春》就是采用了由学生当小老师的形式来教学,课堂气氛和学生的参与力都很强;上《皇帝的新装》和《羚羊木雕》的时候就编排了小短剧,学生也非常喜欢,同时还借入了辩论和法庭的环节,把内容进一步掘深,使学生听说读写中说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思辨能力得到了锻炼,上完之后学生一直惦记。最关键的是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使集体的力量得到了升华。或许小学的有些课目也可以作这方面的尝试。引导学生养成写日记的良好习惯,把写日记当成提高语文能力的一根拐杖。有人说:“日记很小,只容得下我一个人;日记很大,又可包罗万象。”由于日记特殊的魅力,决定了日记提高一个人的语文能力乃至本领的特殊作用。记日记应是学生小学时形成的良好习惯,也需要在中学巩固、发扬好,使它成为学习语文的助推器和个人的小天地。

二、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做好学习方法的衔接

中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和难度增加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学能力。因此,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应有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学生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如:怎样抓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单元小结五个环节;怎样掌握好基础知识;怎样进行文段阅读;怎样做好知识整理与归纳;怎样运用科学记忆法提高学习效率,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学,充分动脑、动口、动手,鼓励学生勇于质疑问难;教师则抓住契机,巧为点拨,为学生释疑解难。适当引导学生研究“单元学习要求”及“预习提示”,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讲授新课,重点不在于分析解答,而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逐渐改变依赖老师的习惯,养成自己动手、动脑、动口的好习惯。强调预习、复习,指导学习的方法。有的老师指导预习方法很有成效,如“朗读课文三五遍,解决疑难生字词,不懂的地方画问号,通过练习找重点”,同时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由机械记忆到理解记忆的过渡,调动口、心、手、眼的四到位。多说、多读、多思、多写是学好语文的四个法宝。

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做好转变学生学习观念的衔接

在给初一新生上课之前,教师就要使学生明确转变学习语文的观念很重要。要向学生讲明小学字词等基础知识多,阅读理解得少,时间充足,重机械记忆、形象思维。初中由于课目增多,相应地学习语文的时间少,重理解记忆、抽象思维;老师讲得少,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多,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应大大加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讲精练,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教师要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进行精细阅读;要有选择地把某些问题留给学生自己思考,不要因害怕学生掌握不好知识而跟小学一样把全部问题讲透讲尽,要相信学生有能力自己去找寻答案。

四、适当复习小学语文重点内容,做好记忆、思维的衔接

初一学生面对增多的课程和加难的课文,难易有诸多不适应,适当复习一下旧知识十分必要。一是把握住记忆特点——机械记忆,让学生大量背诵古典诗歌、名言警句。这是记忆诗歌的黄金时期。二是根据思维特点,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适当重视形象思维。如充分利用电教设备的视听效果进行直观教学,使抽象语言形象化,用游戏、表演、比赛等方法向学生展示语文丰富多彩的广阔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思考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关键在于教师教育理念的创新、教材应用的创新、教学策略的创新和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说明,富有创造力的人对于客观事物中存在的明显失常、矛盾和不平衡现象容易产生强烈的兴趣,他们对事物的感受性特别强,能抓住被常人漠视的问题,能认识和评价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和观点。这种心理特征反映在学生身上,往往表现为“打破沙锅问到底”的钻研精神,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的独立意识,敢于质问甚至唱反调的否定精神。如在学习《草船借箭》一课时,同学们认为从“诸葛亮下令让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一字儿摆开”这句话能体会到诸葛亮智高一筹,考虑周全,我肯定了他们的看法。可有一位学生并不赞同这种意见,他认为诸葛亮这样安排有点冒险,考虑问题欠妥,理由是:“在下令掉船时难度很大,一是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船阵太长;二是一边插满箭船只容易失去平衡,这样的话不怕翻船或调船失败吗?”对他的“出格”想法我大加赞赏。如果老师没有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面对学生的突出表现横加指责或简单否定,就会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应该有博大的胸怀、求实的态度,鼓励学生不从众、不唯书、不唯师,成为保护、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支持者。

二、创设宽松和谐的语文教学氛围

我们都知道,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求得最佳创新状态,使学生淋漓尽致地发挥创新精神。如在教学《荷花》一文时,为使学生准确理解“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我先用多媒体切换以下幻灯片:①色彩各异、千姿百态的一组荷花图片;②微风拂来一池荷花的样子。与此同时播放第四自然段的课文录音。在仔细看、认真听后,学生已沉浸在美妙的想象中:我们都变成荷花,正在池中翩翩起舞呢!接着,我让学生在轻柔欢快的音乐中尽情地读、动情地演,使他们真切体验到:“难怪课文中说一池荷花是一幅活的画!”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展开想象:“小荷花们,你听到蜻蜓和小鱼在说什么悄悄话?”学生的发言迸发出许多创新的火花,如蜻蜓准备“增肥”后去和荷花比美哩;小鱼悄悄地向荷花求婚呢;西施看到美若天仙的荷花后茶饭不思,一心钻研美容技巧去了……学生这些富有创新性的想法,无疑是得益于教师营造的良好教学氛围。

三、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发展

1.搭建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平台

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情境教学,可让学生个别朗读、小组朗读、男女生分别朗读,在比较阅读中体会意境、加深理解,培养阅读技能。这样的设计,学生的智能同时也得到了培养,更有效地发展了语言言语智能,提高了语文素养。我们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终极目标,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创设促进多种智能发展的有效的教学策略。

2.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智能的教学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知识基础、智能结构特点将多种方法优化配置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智能,“真正做到为多元智能而教”。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体现了语文综合性的特点,又使学生的言语语言、视觉空间、音乐韵律、肢体运动、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等智能都得到较好的培养。

3.创设各种活动情境,促进多元智能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为每个学生提供自我表现、自我塑造的均等机会,让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能崭露头角,体验成功。为此,教师可以创设各种活动情境,激发或支持学生进入学习的思维状态。当然,活动的设计一定要考虑学生现有智能水平的差异,要尽可能涉及一些不同的智能领域,尤其是那些学习挫折多于成功、沮丧多于快乐的学生,教师更要为他们提供机会和创设条件来体验成功。

四、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1.立足课堂,联系生活

现实生活中的青少年学生感情丰富、思维活跃,面对多姿多彩的生活,最容易感触顿生,情思激荡,但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及时捕捉、回味和积累这些“感受”的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抓住文中能激发感情的诱导物,辐射开去。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发掘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捕捉现场的生活感受,并加以放大,诉诸笔端。

2.走出课堂,感受生活

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是作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形式。但事实上,许多学生怕写作文,其主要原因是写作内容与学生生活脱节,严重挫伤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积极主动地贴近学生,引导他们灵活多样地从教材中汲取写作知识,鼓励学生走出课堂,积极投入到生活实践中去,多观察,多思考,积累新鲜材料,并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进行一个个专项写作训练。

五、关注不同层次学生潜能的开发

教师面对几十个有差异的学生,怎样把创新能力的开发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呢?教师要树立民主作风。教师应允许学生的差异性显现出来,把学生的差异视为一种隐性的学习资源,从习惯上“补差”转变为习惯上“扬长”,在集体教学中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允许学生有选择的自由、议论的自由、提问的自由、评价的自由。

小学语文教学思考范文第6篇

关键字:审美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审美意识;措施

G623.6

引言:对于小学语文而言,审美教育既是指教师利用自然美、社会美以及生活美为媒介,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小学生的审美素养,并以此为基础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质量的效果。但是由于教学方式、教学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小学语文的审美教育仍然存在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审美教育面临 的困境,随后分析了审美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优化建议。

一、小学语文审美教育面临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后,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更加趋于科学化和合理化,对于提升小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有极大帮助。改革后的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但是由于魍辰萄模式的制约,小学语文审美教学受到了诸多制约,教学效果受到了一定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主次位置颠倒,忽视学生个体差异

现代教育要求将学生摆在教学的中心位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课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但是由于受长期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教师没有从根本上转变教学主次位置,语文课堂仍然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多数情况下只能被动接受理论灌输。语文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味追求课堂进度,忽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学生无法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也就无法在语文课堂中进行审美教育。

2.教学工具单一落后,课堂内容枯燥乏味

小学生审美教育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仅仅依靠语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将教材中的静态事物动态化,才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在此过程中逐步的进行审美教育。现如今,多媒体教学已经在中高等学校得到了普及,但是在一些较为偏远的乡村小学来说,教学工具仍然是“一书、一笔、一板”,学生的审美教育多数情况下只能从教材中的插画获得,审美教育的效率和质量受到制约。

二、审美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

1.小学语文教学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工具

通过小学语文教学,能够帮助小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类知识,阅读、理解和学习其他学科的内容,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审美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小学生尚处在身心发育的初级阶段,对于审美教育和其他外界事物的感知都停留在认知层面上,教师如果不以语文教学为载体,盲目的引进审美教学,往往会使得小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因此,加强小学语文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生动有趣的审美教育,是实现两者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根本途径。

2.审美教育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是对于感兴趣的内容有较强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则表现平淡。语文教材中不乏一些科普性和说理性较强的文章,在学习这类课文时,学生的课堂表现往往不佳。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时,进行适当的审美教育,让小学生主动的进行知识学习,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

1.充分发掘教材中的美

时代在进步,小学语文的教材内容也随之进行了优化和改进,以往教材中篇幅较长、说理性较强的文章被删减或更改,添加了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短篇文章,更加符合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同时,语文教材中的插画数量较之以往明显增加,而且更加具有教育意义,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时,可以以此为出发点,引领学生对教材中的图画进行欣赏。除此之外,教材中一些优秀的文章也是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素材,例如在学习唐代诗人李白的《赠汪伦》时,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与古诗内容相契合的图片、动画,学生一边欣赏多媒体播放的画面,一遍朗读古诗内容,从而能够更加直观的体悟到诗人与友人之间诚挚的友情,并在此过程中提升个人审美能力。

2.丰富教学手段

多数经济条件较好的小学都引入了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在语文课堂教学之前播放一小段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动画、视频,营造活泼、积极的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是抽象化的,教师通过口述很难表达出来,只有借助于多媒体设备,才能将抽象失误具体化,让学生充分调动眼、口、手等多个感官,体会教学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文章的意境和美感。对于一些教学条件相对落后的小学,教师也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融入到周边的自然环境中,感受自然美,在这种自然环境下开展课堂教育,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结语:在小学语文中融入审美教学,帮助小学生从小树立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习惯,对于学生今后的个人成长有积极帮助。反过来说,语文学科本身就含有一定的审美色彩,审美教学恰恰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也有促进作用。因此,审美教学与语文教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实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在语文课堂中自然而然的融入审美教学,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琳.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0):19-22.

小学语文教学思考范文第7篇

关键词:生命教育理念;小学语文;教学思考

生命教育理念的兴起源于上个世界六十年代的美国,此理念的核心就是关注生命本真,在学生中强调生命的高于一切和不可亵渎,使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的领悟生命的真谛。基于生命教育理念的核心价值观,我国近几年也将生命教育理念也引入了国内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本文就生命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为出发点,对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的教学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

1生命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

1.1过于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有机整体,一切教学活动是在教与学的情境下展开的,两部分缺一不可,但又所占的比重不同。现代的教学模式相比于之前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在教学环境中的参与度,避免教师主宰教学课堂、成为课堂绝对统治者的局面,现今的教育模式呼吁使学生的话语权得到充分保障,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只是教学活动中的指导人和帮助者。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并不是任由学生在课堂上天马行空,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学习的研究工作,教师不时为学生的错误而纠偏。

1.2注重权威理解,忽视学生的独特体验:

我国教育体制目前存在的一个巨大问题就是太过于重视标准答案,忽视学生的独特创造,这个问题存在于任何设定的科目中。教师在教授课程内容的时候总是试图把学生给出的自我见解向标准答案靠拢,用统一的标准来束缚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体验,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天性和创造力,试图用绝对的真理来掩盖一切创造性的思维,来用权威淘汰掉一切不符合教师标准答案的想法和观点,这是及其错误的做法。

1.3过于强调整齐划一,忽视生命的独特性:

在如今的教育环境下,还存在一种不容忽视的教育误区,就是用批量生产的方式来营造教学情境。实际的教学情况就是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针对同一年级的学生,教师使用同样的教材和开展统一的教学进度,包括一模一样的课程表、一模一样的作业甚至得出一模一样的课程实施计划。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用统一的标准去度量每一个学生的方法显然是有待商榷的。教师不应该是教学大纲绝对的拥护者和践行者,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每一个生命的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都应该得到尊重和重视。完全整齐划一的课堂,会把个体生命的独特棱角打磨,留下一样的平整的印记,这将是教育的悲哀。

2生命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开展的方法

2.1尊重学生的个体,以学定教:

正如前文所提及的一样,尊重每个个体的不同和独特,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才是教育事业的真谛。在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中,要充分保障学生的发言权,不要用教学大纲的条条框框来限制每个孩子的创造力和创新性。小学语文教师在学与教的情境中,要注意把握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个孩子充分释放天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和满足,尊重他们的思维,教师不用企图用标准答案去质疑学生的学习思路,而是引导他们多角度多思路的去开展发散思维。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不喜欢单调的词语学习,而对中国传统文化深深着迷。因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欣赏书法,用书法的一张一弛来感受中国传统语言文字的精深和奥秘。

2.2尊重学生的观点,培养个性:

正如我们一直强调的一样,当教育体制沦落为复制和统一的工具的时候那将是教育的悲哀。没错,每个学生都是鲜明的个体,拥有自己独立而不与他人一样的个性特征,正是由于这种个体的差异性,生命世界才如此美好多姿。因而,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每一个人的独特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教师重点要做是不是复制一样的优等生,而是引导学生拥有简单的思辨精神。例如教师在教授《司马光》一课的时候,应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来评价司马光砸缸的行为,而不仅仅看到司马光机制勇敢的一面。

2.3尊重学生的成果,鼓励学生之间交流:

正如名人有云,伟大的思想火花都是在交流中产生的。所以沟通和交流是学习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沟通交流,让思想的火花在交流中得到迸发,让创新性的思维在头脑风暴中得到张扬。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互相之间的交流,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增进学习能力和看法。交流的方式有很多,既可以跟老师交流感想,也可以和同学之间沟通感情。在生命教育理念下,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更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提升他们的情感体验。

3总结

将生命教育理念引入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是现今教学的一大趋势,但是应该注意在引入的同时避免出现的种种问题,避开困境,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以当前实施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为出发点,深刻剖析了在生命理念引入小学语文教学时容易出现的种种问题,并且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只为了使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更加赋予感染力,让每一个生命个体都能自由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高峰.论学校生命教育课程的设计[J].现代教育论丛,2013,(6):37-40,45.

[2]刘慧.推进学校生命教育的实践理路[J].当代教育科学,2015,(8):3-6.

小学语文教学思考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师生关系 教学手段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课外活动

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发挥了聪明才智,锐意改革创新,有效地促进了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成了教学改革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手段的改进及教学情感的渗透、教学空间的拓展,为语文教学成效的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笔者针对当前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进行了分析。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语文教学得以有效开展的情感基础

小学生感性思想较丰富,对于教师的评价及师生关系等方面比较敏感,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果态度粗暴,则极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与帮助,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快乐情感指数,对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具有积极影响。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在心理上将学生当做平等的个体,尊重每一位学生,从不以师道尊严的思想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了尊重,有助于保护学生的学习自尊心,尤其是对于语文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而言,这样的尊重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其次,笔者在语文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以正面的积极评价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这样的鼓励对于学生而言是精神上的引擎与动力,能够使学生更喜爱语文学习。另外,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关心每一位学生,无论是学习方面的困难还是生活上的困难,都伸出援助之手及动员学生一起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一点对于广大语文教师都具有借鉴意义。

二、先进的教学手段是课堂教学增强效果的得力助手

无论哪一门学科,空洞的口头说教效果必定受到影响,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表现形式更灵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厚,多媒体手段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有效地提升了语文教学的生动性与形象性。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将多媒体手段作为重要的工具融入教学设计中,并在课堂教学环节有效运用,让教学活动更形象生动,学生学习兴趣更浓厚,掌握的效果更好。例如在教学《埃及的金字塔》时,班级学生对于这一著名景观缺乏深入了解,学习理解方面具有一定障碍。针对这样的状况,笔者在教学设计时从网络上下载了与此有关的视频资料,配以文字图解,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教学中配合教学的进度进行演示,让学生图文并茂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这样的生动演示形式也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方面有很大帮助,成为语文教学效率提高的重要帮手。除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信息补充、活跃氛围的作用之外,多媒体手段还能创造适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用心感悟,分析理解,增强了教学的渗透力。

三、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有效载体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是近年来最为人所称道的教改模式,这一教学模式走出了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直接灌输”的困境,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体现出来,同时变“直接给予”为“授人以渔”,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将教学活动转变为以学生思考探究为主、教师启发引导和点评完善为辅的模式,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同步发展的综合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莫泊桑拜师》时,笔者没有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直接的灌输教学,而是借助合作学习小组这样的载体进行教学,向学生出示探究题:“1.快速阅读课文,几至几自然段是写莫泊桑拜师的?共几次拜师?每次拜师,福楼拜是怎样给予教导的?2.找出描写莫泊桑和福楼拜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好好读读,品味一下,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和感受。3.福楼拜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莫泊桑是一位怎样的学生?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启发?”在这样一组探究题的引导下,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逐层深入的分析,感悟到了感悟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的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懂得了仔细观察、勤奋练习、不断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学习成效较显著。

四、丰富的课外活动是巩固语文课堂教学成果的重要延伸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的时间与空间较为宽裕,这就为教师开展课外拓展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础。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使课外活动有效服务于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首先,笔者结合语文教学要求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可以作为课外兴趣小组巩固和提升的内容,如学生的朗读能力低下,尤其是普通话发音受方言影响较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普通话发音训练和朗读技巧训练,在兴趣小组这样的载体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在课外活动中组织各种竞赛活动,以赛促学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活动深入开展,如作文竞赛、写字竞赛、朗读竞赛等。在这样的竞赛活动中,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能够得到提高,对于教学效果的增强具有积极意义。另外,教师可以结合学校组织的各种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观察和搜集素材,为作文写作活动做好铺垫。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整合资源和优化模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促进教学活动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汪凯明.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J].教育革新,2010(12).

[2]吴延香.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