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航空航天的技术领域

航空航天的技术领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航空航天的技术领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航空航天的技术领域范文第1篇

导弹维修专业实习周记(一)

生产实习单位简介: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是国家专业从事空空导弹、发射装置、地面检测设备和机载光电设备及其派生型产品研制开发及批量生产的研究发展基地,是国家重点科研院所之一。

研究领域覆盖导弹总体设计与制导、自动控制、无线电、红外、激光、微波、计算机、通讯、精密机械、火箭发动机、信号处理、机械设计与制造等。

作为中国研制高精尖武器的国家队,研究院拥有国内一流的厂房、实验设施,拥有万余台套专用仪器和设备,拥有先进的制造、批量生产能力和现代化试验等手段,拥有着一流的科研队伍,上千名科技人员孜孜不倦的奋战在各个岗位上,完备的管理体系让产品质量得以保障。

五十年来,研究院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工程,取得各类科研成果3000多项。研究院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使用和培养。在科研生产重点项目、重点岗位大胆启用青年科技人才,同时还提供多渠道的深造机会。近年,研究院向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所重点院校送培博士、硕士生,并设立了清华大学研究生工作站和清华大学远程教育工作站。并与国外有着广泛的联系,经常派员出国进修、培训、考察和学术交流。

研究院致力于为职工创造最优质的生活环境:具有完善的后勤保障和生活配套设施,单身宿舍、职工食堂、子弟学校、幼儿园、职工医院、职工活动中心、电视台、俱乐部、体育场、游泳池等一应俱全,职工住房条件优越。工作区、生活区整洁规范,环境优美,被授予国家级绿色小区。

导弹维修专业实习周记(二)

实习形式主要为参观和讲座两种形式。

为期十天的实习时间岁虽然不长,但我从中锻炼了自己,并且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也通过十天的实践,使我对国防事业基层单位有了更深的了解。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我的感受,那就是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航空航天工程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实施航空航天工程的进程中,中国航天人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满怀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果,也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这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的光荣传承,是我们党、国家、军队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全国人民认真学习和大力弘扬。

导弹维修专业实习周记(三)

在实习过程中,从空导院的每一位成员身上我能深切的体会到航空航天人对工作的严谨认真,对航空航天事业的无私奉献。

作为航空航天的人才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历尽千难成伟业,人间万事出艰辛。我国航空航天工程是在世界航天大国已经发展几十年后起步的。为了缩小差距,迎头赶上,航天工程开始实施就明确提出,要坚持做到起步晚、起点高,投入少、效益高,项目少、水平高,从总体上体现中国特色和技术进步,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中国航天人始终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以苦为荣,以苦为乐,常年超负荷工作,默默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困难和压力。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艰苦奋斗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夺取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只有以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我们的民族才能自立自强,我们的国家才能发展进步,我们的各项事业才能永葆生机活力。

作为航空航天的人才需要勇于攻坚的精神。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领域迄今规模最庞大、系统最复杂、技术难度大、质量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最高和极具风险性的一项重点工程。这项空前复杂的工程在比较短的时间里不断取得历史性突破,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航天人敢于攻坚、勇于创新。从试验室到各生产企业,从大漠深处的航天发射场到浩瀚三大洋上的远望号测量船,到处留下了航天人攻坚的足迹,洒下了航天人登攀的汗水。他们知难而进,顽强拼搏,在重重困难面前百折不挠,在道道难关面前决不退缩,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战胜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用满腔热血谱写了共和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壮丽史诗。

作为航空航天的人才需要开拓创新的精神。我国的航空航天工程,从飞船设计、火箭改进、轨道控制、空间应用到测控通信、航天员训练、发射场和着陆场等方案论证设计,都瞄准世界先进技术,确保工程一起步就有强劲的后发优势,关键技术就能与世界先进水平并驾齐驱,局部还有所超越。面对一系列全新领域和尖端课题,科技人员始终不懈探索、敢于超越,攻克了一项又一项关键技术难题,获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生产性关键技术,展示了新时期中国航天人的卓越创新能力。这些重大突破,使我国在一些重要技术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中国航天人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一定要勇于站在世界科技发展的最前列,敢于在一些重要领域和科技前沿创造自主知识产权,大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努力在世界高新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作为航空航天的人才需要无私奉献的精神。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建设者,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建立了卓越功勋的团队。中国航天人勇敢地肩负起攀登航天科技高峰的神圣使命,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淡泊名利,默默奉献。他们献出了青春年华,献出了聪明才智,献出了热血汗水,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用顽强的意志和杰出的智慧,将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成功写在了浩瀚无垠的太空中。老一代航天人甘当人梯,新一代航天人茁壮成长。一大批能够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实现新的突破积蓄了强大的发展后劲。

导弹维修专业实习周记(四)

在这一周时间里,我根据车间领导的安排到喷漆工段实习,在此期间,我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中接触不到的知识,同时也发现了工段在现场生产管理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这一工段的主要工作是给系列火箭、**系列导弹及各型号产品借用件、弹头部分、地面设备、工装以及航天服等产品喷涂涂层。生产加工的过程要求十分精密细致,对于喷涂厚度、喷涂遍数、涂层选择、烘干时间和温度等工艺都有各自严格的规定,必须按照图纸、施工和工艺规程的相关规定严格执行,否则就会造成产品的质量问题,甚至是生产中的安全问题。

在人员结构上,喷漆工段由22名员工组成,分为大喷漆和小喷漆两组,设一名工段长和两名组长承担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设一名收发员承担工段的文职工作,另有16名技术工人,1名返聘人员和2名临时工。此外,质量处派遣两名工作人员常驻工段负责两个小组的产品检验工作。

这样的人员构成从理论的角度看是比较合理的,二级管理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分权,外部监督机制也能进一步保证产品的质量,再加上工段安排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指导新员工的措施也可以使得人才得以快速的成长,长时间积累下来的宝贵工作经验也能得以传承。

导弹维修专业实习周记(五)

航空航天的技术领域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性能;碳纤维;性能;应用

碳纤维作为一种性能良好的纤维材料,在工业生产中具有一定的优势,碳纤维材料所制成的电极能够有效的提取工业废料中的贵金属,碳纤维材料主要分为普通型和高性能型,其中高性能碳纤维主要被运用在航空航天等尖端技术领域。我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高性能碳纤维材料的研究。

1.高性能碳纤维及其性能概述

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高于90%的无机高分子纤维。碳纤维的划分方式有很多种,从力学性能角度划分,就能够划分为通用型和高性能型。通用型碳纤维强度为1000兆帕(MPa)、模量为100GPa左右。高性能型碳纤维又分为高强型和高模型。在航空航天工业中,还出现了高强高伸型碳纤维,具有更高的延伸率。因此,通用型碳纤维材料与高性能型碳纤维材料有着一定的相似,但是实际上却有很大的不同之处。通用型碳纤维材料能够作为一般性的工业材料,而高性能型碳纤维材料能够运用在更多的高技术领域行业中。

高性能碳纤维的两种类型,高强型和高模型碳纤维都有及其相似的性能,具有高强度、高模量、低密度、耐腐蚀、可编制成型等优良性能,被称为“黑色黄金”,这样的“黑色黄金”是国内外工业材料研究领域的重点。碳纤维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并且模量较高,与此同时,其导热性介于金属与非金属之间,但是其耐冲击性却较差,比较容易受到损伤,并且如果酸性过大的话,还有可能发生氧化现象。因此对于碳纤维的使用是需要充分的运用其优点,摒弃其缺点。尤其是高性能型碳纤维,其在性能方面虽然比通用型碳纤维材料稍好,但是也要避免其本身作为碳纤维方面所存在的缺陷。高性能型碳纤维主要运用在重工业,如军事、航天事业中,是一种高端技术材料,因此,充分的对高性能型碳纤维材料的性能挖掘,能够有效的促进高性能碳纤维的进步,从而能够更好的运用在其它的工业领域之中。

2.高性能碳纤维的应用与发展

高性能碳纤维主要应用在重要的工业生产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运用在军事领域。高性能碳纤维材料是军事飞机以及航空航天器械的重要的工业材料。其本身的无毒、高强度、耐腐蚀等优势使得其成为高尖端技术的重要材料。碳纤维材料一般不会单独使用,而是加入到金属、陶瓷、树脂等材料中,形成一种复合材料使用。碳纤维材料能够运用在各个工业领域,尤其是通用型碳纤维材料,已经是一种工业材料的必需品,而高性能的碳纤维本身的性能优势,作为一种复合材料,成为飞机机体结构材料,火箭材料、机器人材料等,能够看出其性能方面的显著优势成为了高端技术领域的宠儿。

高性能碳纤维本身的优势,使得其被广泛的运用在航空器制造工业中,我国上个世纪80年代才开始真正的研究高性能型碳纤维材料,目前高性能型碳纤维技术已经开始往多元化方向转变,很多碳纤维产品都已经达到的了国际水平,总体上而言,算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国的高性能碳纤维发展进程缓慢,高性能型碳纤维一直以来都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封锁,只对我们销售通用型碳纤维材料,截至2013年我国的碳纤维材料90%左右都是依靠进口,并且所进口来的碳纤维材料还主要为通用型碳纤维材料,有的甚至是国外废弃的碳纤维材料。所以对于高性能型碳纤维材料的发展很多时候还是依靠我们自身的力量。由于碳纤维材料是一种军事与民用材料两用的性质,才使得高性能型的碳纤维材料上个世纪在我国发展缓慢,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自主研发的高性能型碳纤维产品。我国当前的高性能碳纤维虽然发展缓慢,但是总体的市场需求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国家近些年来也加大了对碳纤维业的扶持力度。

对于高性能碳纤维材料的研究,国内还需要不断的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结合国内的高性能碳纤维材料发展的特点,来进行相应的高性能碳纤维的研究。想要改变当前国内主要依靠进口的碳纤维材料,就需要国内不断的加强高性能碳纤维材料的研发水平,国家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积极解决我国高性能碳纤维研究过程中的技术障碍,努力将理论运用到现实中,不断探寻核心技术,尽快实现我国高性能碳纤维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不断的进行技术创新,进一步扩大应用领域。但同时也要避免发展上的盲目状态,要从实际出发,健康而持久的发展才是高性能碳纤维发展的王道。

3.结语

碳纤维材料是一种使用价值较高的工业材料,其中的高性能型碳纤维作为一种高端工业材料,具有耐腐蚀、高强度、高模量、高强度等优势,被广泛的运用在军事以及航空航天等高端科技领域。我国对于高性能碳纤维技术的研究是比较晚的,因此高性能纤维发展进程缓慢,但是总体上而言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性的进展,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姜永恺.高性能纤维的现状及应用[J].棉纺织技术,2000(06).

[2]张新元,何碧霞,李建利.高性能碳纤维的性能及其应用[J].棉纺织技术,2011(04).

航空航天的技术领域范文第3篇

 

1.国内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随着我国飞机保有量和需求量快速增长,以及为实现从“航空航天大国”向“航空航天强国”发展、提升航空航天工业水平而实施的“大飞机”等项目产业政策的推进,我国对飞行器制造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加大。近些年,各类高校依托教学科研优势,不断加强或开设了飞行器制造方面的专业,提高了行业参与度。

 

至今,办此本科专业的有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昌航空大学等十多所高校。各高校依托自身的优势,积极开展专业特色化建设,培育自身的专业特长。如西北工业大学偏向于CAD/CAM集成的数字化制造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突出于板料成型技术专业教学和实验、中北大学以飞行器特种制造为特色等,形成了面向飞机制造、适应航空航天发展要求的课程培养体系,培养出一批具有飞行器制造工艺技术的航空航天类人才。

 

从2002年开始,我国高校开始重视本科专业教育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并以此为依托加强学校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如带领学生深入企业进行现场教学、企业人员为学生讲课(讲座)、征求企业意见制订专业培养计划、订单培养等。我校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主要面向航天航空飞行器产品制造等相关产业培养钣金、铆接、装配技术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由于本专业开办时间短,目前我校在飞行器制造工程人才培养方面仍处在探索阶段。加强实践教学已成为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选择,而其中最有效的途径是校企合作。

 

2.校企“3+1”合作办学的优势

 

3+1校企合作办学指前三学年的培养在校内进行,第四学年除部分课程及实验教学在学校完成之外,其他现场课教学、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均在企业内实施,以强化学生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简称“3+1”合作办学模式。校企合作办学“3+1”模式,这种合作教育能够实现工学结合,为学生提供在真实工作环境下学习的机会,是实现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与就业联系最密切的一种教育模式。

 

由于有很多限制条件,学校无法投入过多资金购置像企业的一些精密加工设备作为教学仪器设备,所以学生在校内学习期间只能在理论上了解基本成形原理和方法,根本看不到实际的设备及生产工艺过程,也就无法掌握一些知识。而合作教育提供的教学手段和设备资源,弥补了学校的教学条件的不足,解决了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甚至落后于生产现状的严重问题,实现了校企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

 

学生在航空航天企业生产实践过程中会认识到,一个不受社会和企业欢迎的人是无法发挥才干的。到企业后,学生清楚地了解了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目标,了解了作为飞行器制造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重点掌握的知识,明确了学习目的和方向,增强了学习主动性。在专业知识对生产过程发生作用的亲身体验中找到了成就感和危机感,提高了学习兴趣,明确了专业思想,树立了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使就业观念和定位更符合社会与航空航天企业的需求,且学生就业之后,表现出的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和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都明显增强。

 

3.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校企“3+1”合作办学模式探析

 

我校长期以来,一直与一些航天企业有着较好的合作关系,并与其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如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柳州长虹机器制造公司、桂林航天电子有限公司等。这些公司每年都会吸收一批本科毕业生,以补充和优化专业技术人员结构。

 

本科生在外语、计算机及基础知识等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但普遍存在本科生专业知识与航空航天生产过程的需求脱节比较严重、独立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非常薄弱,同时表现出对社会及企业的了解甚少,融入工作环境的协作精神比较欠缺等问题。这正是毕业生和企业共同担心的问题。这些公司在航天专业技术领域与我校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在培养学生过程中需要的全部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见校企及学生三方都有合作办学需求的基础。

 

3.1合作办学模式的定位

 

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采取校内培养和企业联合培养的方式,即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部分。学制4年采用“3+1”模式,即3年校内通识类课程、大类学科基础课程、核类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验教学,着重加强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锻炼和培养;累计1年(主要集中在第四年)校外企业核类部分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

 

重点是最后一个“1”的环节,具体而言在这一年的校外企业实践教学环节中实行“部分专业课+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的集成化教学方式,着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3.2“3+1”校企合作办学的主要特征

 

3.2.1规范选拔机制,组建一支优秀学生队伍。第四学年初,学校需要在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组建实验班进行统一编班授课。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前三年在校成绩及获奖等综合素质表现,择优选拔出一定数量的学生,成立“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3+1’校企合作试验班”。规范的选拔机制应公平公正,公开透明,也是对低年级学生的一种激励。再则,一支高素质学生队伍是校企合作有效办学的重要保障。

 

3.2.2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和实施培养计划。试验班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应由我校机械工程学院牵头,与企业共同协商制订,将学校教学过程和企业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在掌握一定飞行器构造、飞行器制造工艺与工艺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基础上,具有钣金、铆接和装配等基本操作技能,能够从事飞行器产品零件的设计、生产及装配、工厂生产管理和服务于第一线的工作的能力。实验班往往会加入部分企业需要的专业课程,学校无法完成的可由在企业中聘请的兼职教师到学校讲授。部分实践教学依据学校实验设备条件和企业生产进度协调安排。

 

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选题应尽量来源于企业的生产实际。3.2.3建立校企双向管理制度。学生实践活动期间,不仅要保障学生安全和日常教学活动,还不能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因此,应严格实行校企双向管理制度。学生的劳动纪律考核应由企业负责,尽量与员工保持同步。校企双方应各派一名专职辅导员,有利于学生日常行为和具体事务协调与管理。由于航天企业有其特殊性,教学管理程序要适应航天企业产品研制与生产中的相关保密规定。

 

3.3“3+1”校企合作办学实施的保障措施

 

许多学校在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的过程中,企业合作积极性不高,教学主体在实施过程中缺乏企业的实际参与和互动等问题。为了实现校企双赢的合作关系,保障校企关系持久稳定,要在以下两方面下工夫。

 

3.3.1寻求学校、学生与企业三方协调。学校有教学任务,学生有就业任务,而企业有其生产任务,校企合作教育应该在学校、学生与企业三者间寻求协调和统一,在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二级学院和专业教师的精心组织与周密安排下,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联系,加强与企业兼职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协调。校企之间要协同制定相应制度,明确各自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职责,成立专门部门,负责协调校企合作各项事宜,真正做到有政策制度的保障。特别要健全学生在企业实践学习阶段的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体系,优化企业对试验班毕业生的择优录用机制。

 

3.3.2培养高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近年来,为了加强师资力量,学校引进不少拥有博士学位的毕业生补充到我校飞行器工程专业教师队伍中,他们虽然有扎实的基础理论,但工程实践背景比较薄弱。因此,师资队伍建设中,除注重学历、年龄和职称结构外,还特别强调教师的航空航天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和工程实践背景。为了加强专业课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要鼓励或创造条件让来自高校或没有一线工作经历的教师到相关企事业单位挂职,增强实践能力,以促进校企合作教育的开展。

 

4.结语

 

合作办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在合作教育所有效益中,适合人才市场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利益的核心。校企合作办学让高校走向企业,也让企业走进高校,将高校的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有机融为一体。这种办学模式对促进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拓宽人才培养思路非常有利。

航空航天的技术领域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材料产业 专利分析 北京 对策建议

新材料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新兴技术为基础是其重要特征,而技术创新能力是产业竞争优势的一个关键要素。专利作为技术创新能力的具体成果,反映了企业在该领域的技术创新实力,使企业在该领域科技竞争实力的具体表现。因此,专利可以作为衡量企业或地区新材料产业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

一、数据来源与获取

以SCI科学引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源,对1992―2009年出版的文献进行检索,以“(Advanced materials)OR(New functional*materials)OR(Advanced composite* materials)OR(Smart* Materials)”作为主题词,并排除与新材料产业无关的学科,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5492篇。利用Bibexcel软件进行关键词分析合并,并根据关键词词频进行排序,从而得到新材料产业领域的关键词,然后根据所获得的关键词构造新材料产业的专利检索表达式。考虑到本文主要分析北京新材料产业专利的相关现状,故采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作为数据源,检索跨度为1992―2009年。

二、基于专利的SWOT分析

检索发现与新材料产业直接相关的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申请有15619项,其中北京地区专利数位1289项。运用PATENREX软件以及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检索平台进行专利分析,这些专利申请呈现出以近十几年来我国申请人的申请以发明专利为主、追求实际应用价值等特点,映射出我国近年来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速度加快,质量提升,产业化逐步形成竞争力等实际情况。

我国新材料产业的专利申请趋势情况如图1所示,1992年至2002年期间专利申请增长势头平稳,近几年申请量则急剧增长。北京地区的专利申请趋势,与我国新材料产业专利申请势头是基本一致的。

(一)优势分析

新材料产业专利申请分布情况为:日本专利2434项,美国专利1519项,我国台湾有689项居于第三位。北京以618项名列第四,与我国(除台湾以外的)其它省市相比,发展新材料产业的最显著优势正是科研技术实力雄厚。北京新材料科研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一直排名全国第一,仅中央在京的材料科研单位约占全国总数的40%,相比上海和深圳,北京园区在企业数、从业人员、总收入、产值等方面比重上处于绝对优势。

我国新材料产业排名前十的IPC专利技术构成分布情况:H01L领域有专利4131项,H01F领域有469项,H01S领域有239项,H02K领域有194项,G11B领域有191项,C23C领域有171项,G02F领域有152项,G01N领域有144项,G02B领域有143项,C04B领域有139项。可见,新材料产业研究热点集中于H01L(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未包含的电固体器件)、H01F(磁体;电感;变压器;磁性材料的选择)、H01S(利用受激发射的器件)以及C04B(建筑材料;陶瓷;耐火材料;天然石的处理)等领域。

而北京的专利技术分类构成情况:H01L的申请数量最多,有177项;其次为H01F为39项;H01S为36项;C22C为23项;G01N为21项;C23C为18项;B01J和H01M均为17项;G02B和C04B为13项。北京地区的研究热点与我国的研究热点基本一致,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北京科技大学等主力科研单位在H01L(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未包含的电固体器件)以及H01F(磁体;电感;变压器;磁性材料的选择)领域的研究成绩显著。随着首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发展对新材料都提出了新的需求,特别是北京的电子信息、生物新医药、环保、节能等产业都是新材料应用的支撑领域,为北京发展新材料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此外,依托北京战略资源,充分利用环渤海地区的生产资源,实现战略资源和生产资源在同一企业的集中配置,拓展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空间,带动了新材料产业不断优化,尤其是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电子电气、建筑建材、医疗器械、国防军工等行业的发展对材料的性能和品种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二)劣势分析

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足。专利检索分析得出北京主要专利申请人的排名情况(见表1):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居于首位,清华大学次之,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居于第三位,北京大学第四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第五位,北京工业大学第六位,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第七位,北京科技大学第八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九位,北京化工大学第十位,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第十一位,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第十二位,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第十三位,中国人民63971部队第十四位。经统计,排在前14名的研发申请人,科研机构有7个,高等院校有6个,只有1家企业单位。说明北京新材料产业现阶段的科研主力为科研机构以及高校,而企业的研发能力十分薄弱。

专利申请起步晚,申请人研发能力弱。根据专利数据得到北京主要申请人的研发能力详情,排名前十的专利申请人研发能力仍不乐观,例如,专利活动年期超过十年的仅占一半,专利平均年龄超过5年的仅有3个,这与国际水准是存在很大差距的。

科技成果转化成效不明显。虽然北京具有科研优势,但是也存在着明显的禀赋缺陷。具体而言,在产业组织和制度层面,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在知识链、技术链和产业链间尚存在脱节,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是限制北京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长期以来以新材料规模化制造为发展方向,却忽略了新材料技术产学研合作、企业自主研发、中试孵化和产业化初期等环节,大量优势科研资源难以转化为北京新材料产业的竞争优势。

(三)机会分析

根据我国新材料产业发明专利申请量排名前十的主IPC分类号的“专利数”、“复合技术专利数”以及“关联技术数”等指标为研究对象,得到技术关联度指数,如表2所示。

由此看出,H01F、H01S等技术领域不但关联专利数多、范围广且关联度较高,表明这些技术对新材料产业其他子技术领域具有较强的知识溢出效应,表现为在新材料产业技术领域中的重要性。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虽然H01L拥有较大的申请量,但是与其他技术领域关联性很小,没有形成良好的知识共享机制,既缺乏对其他相关技术的创新推动,也缺少对其他技术的知识吸取,技术创新专业化倾向明显,创新成果涉及的技术范围较窄,北京可以借此考虑下一步的技术研发方向由此入手。同时,如C23C、C08L、B01J等技术领域虽然目前专利申请量较小,但与其他技术存在高度关联性,发展前景广阔,为此北京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专业化研发,充分利用市场方面以及政策方面的机会,整合自身能力形成特色优势。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对新材料需求的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加,以新材料为支撑的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新材料的种类和数量需求也将进一步扩大。据统计,磁体材料每年以15%的增长率发展,预计到2015年,仅中国市场就需要永磁铁氧体50万吨,软磁铁氧体20万吨,钕铁硼磁体5万吨。由此可见,新材料产业的市场需求是非常可观的。并且“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实施新材料重大工程项目,将打造10个销售收入超过150亿元的新材料综合龙头企业,建成若干年产值超过300亿元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新材料作为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原料,再加上市场和政策的强有力支撑,“十二五”期间必将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

(四)威胁分析

如前所述,北京与国内其他省市相较,在H01L、H01F等热点领域具备一定优势,但是在市场无国界的时代背景下,仍然受到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很大威胁。经专利统计分析显示,北京与主要竞争对手的技术差距还是很大的,仅在H01L领域美国有专利792项、日本有专利1146项,而北京仅有177项;H01F领域,日本有专利178项,而北京仅为39项,由此可见一斑。日本、美国等国外新材料企业无论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商品化、生产制造等各方面都居世界领先地位,并且拥有的专利数量惊人,专利布局很严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北京乃至我国的产业技术研发与进步。

三、对策建议

(一)增强核心技术研发力度

由上述专利分析结果,可以判断出北京地区的研发热点与我国的研究热点是保持高度一致的,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北京科技大学等主力科研单位在H01L以及H01F等领域的研究成绩显著。结合《北京市基础与新材料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10年)》来看,近年来,北京市新材料产业在单晶硅和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及稀土永磁材料方面成绩不俗,加之上面的专利分析,这一态势与国际主要竞争对手的发展趋势一致,可见今后应该加大投入力度予以追赶。

(二)完善专利保护机制,促进共性技术研发

虽然北京地区的研究热点与新材料产业的研究热点基本一致,但是研发广度有待进一步拓展,比如,北京在H01L领域专利项数为177项,而上海在该领域则包含224项专利。并且,对照全国视角下的技术构成情况,北京在G11B及G02F领域与新材料产业的整体研究趋势还是有一些参差的,鉴于外部趋势走向,北京新材料产业接下来可以着手研究存在差距的技术领域,发挥首都科技的人才优势,根据北京新材料产业的布局,选择重点领域与中央在京研究单位成立集前沿研究、技术开发与工业试验,积极引导研究单位利用现有技术、人才优势开展北京新材料产业的共性技术研发。

(三)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北京现阶段的科研主力仍为科研机构以及高校,企业研发能力不足。前文的专利申请人分布情况就可说明这一问题,排在前14名的研发申请人,仅有1家企业单位。因此应着重打造以研发为主导的新材料产业,形成以研发、测试和孵化服务为中心的新材料科研服务产业;建立并完善直接面向科研院所、企业和市场需求提供服务的北京新材料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在重点新材料领域形成成果孵化与转化中心,鼓励与支持有条件的高校、研究院所、企业和其它社会力量,以新的机制,建立面向市场的新材料成果转化与孵化中心,最终形成北京新材料高技术企业孵化平台。

参考文献:

①李强. 迅速崛起的北京新材料产业[J].科技潮,2005(4)

②马春.2005年世界新材料产业研究进展[J].新材料产业,2006(1)

③黄鲁成,蔡爽.基于专利的判断技术机会的方法及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4)

④郭婕婷,肖国华.专利分析方法研究[J].情报杂志,2008(1)

⑤翟卫军,姬翔,刘洋.衡量地区专利实力的新指标――“专利聚集度”初探[J].知识产权,2009(4)

⑥徐瑞阳,徐峰.产业共性技术的界定及选择方法研究――基于科技计划管理的视角[J].中国软科学,2010(4)

⑦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基础和新材料产业调整发展规划.北京: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1

⑧郑世林,何维达,曾辉.北京新材料科研成果转化状况与政策建议[J].中国软科学,2009(11)

航空航天的技术领域范文第5篇

1987年加入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集团,于2005年8月被任命为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集团公务与通用航空总裁。他曾于2010年担任GAMA执行委员会主席

BGA:请简要介绍霍尼韦尔在公务与通用航空领域的产品。

骆维航:霍尼韦尔在公务与通用航空领域的产品跨度极大,从飞机的驾驶舱到APu(辅助动力系统)都有霍尼韦尔的产品出现。

在航电领域,霍尼韦尔研制生产了全球最为先进Primus Apex系统,它广泛地应用于各类的公务和通用飞机上。在客舱管理技术领域,巴航工业的多款公务机型都选用了我们的Ovation seIect客舱管理系统。此外,我可以骄傲地说,霍尼韦尔的HTF7000涡扇发动机已经交付了800多台,湾流最新的G280超中型公务机选用的就是这一产品。在HTF7000发动机基础上研发的HTF7500E发动机用在了莱格赛450/500上。我还不得不提霍尼韦尔的APU系统,不夸张地说,几乎所有的喷气公务机都选用了霍尼韦尔的APU产品。此外,客舱压力管理系统也是霍尼韦尔的传统强项。

在产品的服务领域,霍尼韦尔也拥有健全而庞大的网络体系,位于全球各地的服务和支持中心随时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BGA:请介绍一下霍尼韦尔航电和客舱管理系统的独到之处。

骆维航:霍尼韦尔的驾驶舱系统具有高度的整合性,它将多种功能整合在一套系统上,从而为飞行员提供无缝服务。在驾驶舱系统的众多功能之中,Smart View综合视景系统最值得称道。借助于这一技术,飞行员在驾驶舱内的屏幕上就能看到实时的3D地图,它使黑夜变成了“白天”,进而使飞行员具备全天候飞行能力。此外,霍尼韦尔的气象雷达也令人印象深刻。霍尼韦尔最新的IntuVue三维气象雷达能够提供多种水平与垂直剖面气象分析,能准确探测出湍流、冰雹和闪电等气象情况,帮助飞行员更好地避开冰雹、闪电、湍流和其他危害飞行安全的气象云团,减少航班延误,保证乘客飞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并避免潜在的飞机机体损伤。这一雷达产品搭载在了目前最为先进的公务机G650上。

再说客舱管理系统,我们能为乘客播放高清的多媒体文件。另外,与卫星系统无缝对接的以太网不仅能为乘客提供高速的互联网接入,同时还有非常简单易用的操作界面。

BGA:霍尼韦尔的产品销售模式是什么样的?

骆维航:霍尼韦尔的产品除了与OEM制造商的飞机“捆绑”销售外,我们也向终端用户,即运营商直接销售。

就前者而言,我们在OEM制造商进入产品设计阶段就会参与,霍尼韦尔会同飞机制造商共同探讨产品应当具备的功能和特点,然后共同推动整个项目的发展。另一方面,在飞机需要维修或维护时,我们会面向客户或运营商直接提供相应服务。另外,我们会向客户推荐能够加装在他们飞机上的最新产品,如驾驶舱的软件系统、SATCOM卫星通信系统、安全产品等。目前,这两种销售模式的产品销售比例约为1:1。

BGA:霍尼韦尔是否有针对中国客户的产品和服务?

瑞希杰(霍尼韦尔公务与通用航空亚太区商务总监陪同采访):是的。霍尼韦尔的增强型近地警告系统(EGPWS)拥有普通话的警告模式。此外,霍尼韦尔还在同中航工业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中航工业六三一所)研制最新的航电系统,这也是我们“东方到西方”战略的具体体现。

骆维航:霍尼韦尔正在同中航工业开展低空领域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研究,以便当中国的低空领域完全开放时,能够拥有完备的硬件和软件支持。

BGA:中国在霍尼韦尔的全球战略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骆维航:目前,整个亚太市场都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国的势头尤为明显。在过去的3~4年,中国市场每年的增长率都达到了两位数。我可以很骄傲地说,霍尼韦尔能为中国客户提供最好的本地化服务。

瑞希杰:霍尼韦尔在上海设有技术中心,我们还在北京驻有航电和机械领域的专家,此外,还有9个经销商设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西安、香港等地。不久前,我们一个重要的渠道商香港美捷(MetroJet)同珠海瀚星成立了合资公司美捷瀚星。

BGA:中国人在霍尼韦尔研发团队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骆维航:中国工程师在霍尼韦尔的研发团队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部在中国拥有400多名工程师,他们在诸多产品上都贡献良多。如前文提到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卫星通讯和导航系统,以及航电系统的中文模式等。

我要特别强调的是,运12F飞机上装配的霍尼韦尔最为先进的驾驶舱系统正是由哈尔滨的工程师们负责整合和配套的。对于这套系统,我感到非常骄傲,它将于今年年底获得中、美两国航空管理部门的双重认证。

BGA:霍尼韦尔的产品线非常宽泛,航空产品是否会从其他行业的技术上受益?

骆维航:这个问题很有意思。霍尼韦尔的产品线的确非常宽广,但是霍尼韦尔拥有高度一体化的办公体系,因此,工程师们经常会在各个行业间互通有无。

我可以举一个例子:霍尼韦尔特性材料和技术集团(PMT)有一项技术是把植物油转化为柴油,我们得知这一技术后,便与其合作,将这种柴油转化为航空燃油。目前,这种航空燃油已经开始应用,无论是刚刚结束的ABACE航展还是去年的中国航展,你都可以在湾流的静态展示飞机上看到“本机采用霍尼韦尔生物燃油”的标志。事实上,这一技术便源于霍尼韦尔的非航空部门。

航空航天的技术领域范文第6篇

毫无疑问,3D打印正在越来越广泛地深入着我们的生活。杭州先临三维科技有限公司――一家专业提供三维数字化技术综合解决方案的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在三维数字化领域辛勤耕耘,已经成长为三维数字领域的权威企业,其产品应用已遍及汽车、航空航天、模具、等多个领域。无论是海上舰艇雷达天线的快速精准检测、汽车座椅的二次开发还是波音737-NG飞机尾翼的厚度测量、大型风力发电机轮毂的高精度检测,先临三维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3D产业的先行者

专注于三维数字化与3D打印技术的杭州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是是国内相关技术领域综合实力最强、销售规模最大、技术种类最多、服务保障能力最强的三维成像技术企业,其服务的客户主要来自制造业、医疗、文化创意、教育等领域。

作为3D行业的标杆企业,先临三维的发展历程,也是3D打印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缩影。

先临三维成立于2004年12月,经过两年的刻苦研发后,于2006年开始销售经营,当年的营业额不过几百万,而随着3D技术的成熟和市场的扩大,公司营业额连年翻番。“公司去年的营业额有6000万,今年肯定是要破亿的。”该公司公司营销策划部经理王红梅告诉本刊记者。

目前,先临三维有员工近200人,在华东、华南、北方、西南等区域设有分公司和服务机构,申请和授权专利近30项,软件著作权近20项,在综合实力、销售规模、技术种类、服务保障能力等多方面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该公司的软件企业三维成像系统通过荣获“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是行业中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公司,并被评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承担着国家重点新产品、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以及承担10多项国家、省、市科研计划。先临三维通过了ISO9001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0环境质量管理体系开展生产和管理工作,多数产品获得CE或FCC认证。

先临三维以其强大的实力、领先的技术水平,在业内享有较高声望。先临三维是国家白光三维测量系统(三维扫描仪)行业标准的第一起草单位,浙江省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单位,建有省级“三维数字化”技术研发中心,,是“中国3D打印技术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并与浙江大学建有三维数字化技术联合实验室。

愿意为某些新技术、新产品做长期的储备和投资是先临三维能够一直处于行业前列的根本原因。王红梅介绍说:“比如我们的齿科专用三维扫描仪,在国内还没有任何产品的情况下,我们花了两年时间来研发,一面市就引起了轰动,很多同行竞相开始研发类似产品。”

三维技术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先临三维的主营业务是三维扫描仪、三维激光雕刻机、3D打印机及相关软件与服务。目前,国内从事三维技术的企业,一般只生产三维扫描设备或3D打印设备,而先临三维致力于提供从扫描到数据处理到打印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优势明显。

从高精度三维数字化(三维数据的准确获取)、三维软件建模/检测(三维数据的高效处理)到3D打印/快速制造(三维数据输出)、三维动态展示,先临三维的三维数字技术综合解决方案已经成功运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模具制造、电子电器、消费品、牙科、骨科、文物古建、雕刻、建筑、能源、科研、职业教育等,帮助这些行业的客户降低产品开发制造成本,缩短产品交付周期,并有效提高产品和服务品质。

三维扫描技术水平,是决定3D打印质量的最关键的因素。扫描仪能够在数秒内精确地测得物体的立体数字模型,3D打印之所以精确,就在于使严格按照数字模型来打印的。扫描仪的精度决定了模型的精密度,只有高精密度的扫描仪,才能保证模型的高精密度。

先临三维的三维扫描产品门类齐全,居全国首位。无论是多范围、大范围扫描装置、高端扫描仪以及应用于医学的牙齿扫描仪等,先临三维的技术,均处于领先水平。

“我们的三维扫描仪产品型号有10来种,面向工业制造、医疗和教育多个领域的客户,年销量几百台。在工业制造领域,我们的三维扫描仪在汽车、航空航天、模具、电子电器、雕刻、服饰、玩具、建筑、能源等行业有很广泛的应用。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我们也有很多成功案例,目前着重在齿科、骨科、医疗设备与医疗器械、人造骨骼与器官的3D打印研究等方面。”王红梅说。如今,无论是海上舰艇雷达天线的快速精准检测、汽车座椅的二次开发还是波音737-NG飞机尾翼的厚度测量、大型风力发电机轮毂的高精度检测,先临三维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近年来,先临三维在3D打印与文化创意领域相结合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3D打印及快速成型技术介入文物保护、复制及衍生品开发领域,并延伸到传统的油画、雕塑、陶瓷、紫砂、竹木牙角、玉石翡翠等艺术创作及营销领域,利用该公司技术复原或制作的艺术品均神形俱备,令人叹为观止。如西汉瓦当、东汉辟邪、北魏佛像等文物的复制,均是成功的案例。

据王红梅介绍,先临三维的3D打印客户覆盖各个应用领域,涉及汽车、摩托车、家电、通讯产品、航空航天、轻工业、医疗、国防等行业。在3D打印机的研发方面,先临三维已经有了突破性进展:“我们在今年4月份了第一款自研的FDM技术的桌面式3D打印机,至今已经热销近50台,供不应求。”王红梅透露,近期该公司还将一款专业领域的3D打印机,但出于保密的需要,暂时不能透露具体技术类型。

为客户创造价值

作为三维数字领域的先行者与标杆企业,先临三维对于自己所承担的对产业和社会的责任有着深刻的认识。

先临三维既是国家白光三维测量系统行业标准的第一起草单位,也是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的副理事长单位,无论是在三维扫描领域还是3D打印领域,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技术实力雄厚。对3D打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先临三维有足够的研究与掌握,一直在致力于使客户能够真正体会到3D打印的价值,从而实现产业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企业宗旨,坚持“求精,务实,创新,共赢”理念的先临三维,客户遍布国内外,拥有成都飞机设计院航天材料与工艺研究所、、中材国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西安世园投资集团公司、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东营万迪诺制动系统有限公司、西安茂陵博物馆美克美家(天津)、温州医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众多知名客户。

围绕“三维扫描和3D打印技术创新应用” 的产品开发战略,先临三维国内多家知名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筹建了联合实验室,以保证其在三维数字化技术和3D打印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

航空航天的技术领域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CADC竞赛

航空航天模型对飞行器探索与发展至关重要,更是培养优秀航空航天人才的有效途径、载体。由行器特殊的空域环境,任何的创新改进实践飞行都存有极大风险、挑战与不确定性。充分利用航空航天模型良好的像真缩比特性,在某种程度上对飞行器前沿技术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暨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ChinaAeromodellingDesignChallenge,简称CADC),是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举办的一项重要竞赛,因其竞赛水平高、规模大、影响范围广,与美国世界大学生航空设计大赛(SAE)、欧洲大学生载重飞机设计大赛(ACC),合称为世界高校科研类飞行器设计赛三大赛事。该项赛事以体育竞赛为平台,结合国防、国民经济建设以及国家重点科研任务,通过参赛选手自行制作航空航天模型进行缩比验证飞行,检验创新作品的可行性、可靠性和实用性,有效挖掘、拓展高校学生及科研院所相关人员的科技创新能力,为航空工业和国防建设搭建一个发掘创新后备人才、检验创新作品的平台。此外,通过对该课题研究与实践,有助于促进教学模式改革。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在双高建设、扩招的背景下,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强航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扩大学校在行业里的影响力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状分析

现阶段由于训练队管理与训练标准化、系统化不足,以致队员实际水平层次不齐,在应对突况与学院临时任务时,常出现匹配不足情形;日常的管理模式与一般学生团体组织不多,队员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不够;制作室日常管理以及设备、工具、耗材管理不到位,容易出现杂乱、物品遗失、工具电器非正常损坏等现象,造成资源浪费,甚至带来安全隐患;外场操纵飞行训练时,因人为因素或组织管理机制不完善,时有模型坠毁、公共物品损毁现象;训练队队员所属专业涵盖学校工、理、文、经、管等各个专业,学科基础差别太大,难以组织统一有效的培训教学,更无法制订统一的培养方向;学生分布于不同二级学院,各二级学院日常管理制度存有差异,无法进行有效协调来统一时间开展相关的理论技能、实践培训教学;虽有学校和训练队所属主管院系大力支持,由于大一学生涉及较多的公共基础类与基础实训类课程,而该类课程又分属不同学院负责,在特殊备赛时期或校内外执行临时任务期间,需要与各任课教师协调请假,即使请假成功,也会影响学生课程的日常考勤成绩,降低学生的训练积极性;日常训练过程中,由于航模飞行训练的特殊性,为充分保障人员、设备安全前提下,需要较为开阔的场地、空域保障,与场地主管部门协调困难,训练任务难以实现可持续性衔接;训练与购买航模器材经费审批、报账流程繁琐,常需要项目负责教师前期垫付费用,甚至偶有出现在取得一定成绩后才全部兑现完相关费用的情况,这些都直接影响训练效率、质量。该竞赛结果存在很多影响因素:包括队员训练水平、临场发挥、队员身体与心理素质、装备性能、天气净空环境、无线电干扰等。在相关保障体系上,针对师生付出、取得荣誉方面,均缺乏切合实际的奖罚制度。

二、优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立足学校实际,不断总结训练队多年训练、参赛组织经验;优化完善管理制度体系,深入开发培训教学资源;以CADC竞赛为目标导向,从实质上提升航模队学生的整体水平,普遍达到竞赛要求;充分锻炼学生创新性思维,改进参赛模型,实际验证转化成果,参加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活动;随着队员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将承担更多的校内外航拍、航模表演、航模培训任务,并进一步助力校企合作项目、精准科技扶贫等工作,逐步形成校航模队航空类专业多体系优质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

三、实践与策略研究

通过吸引校内航空类专业学生加入校航模队,以CADC竞赛项目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兴趣,实现各种专业基础理论图1校航模队航空类专业多体系优质人才培养模式知识的系统学习、技能培训,动手制作、操纵飞行训练,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在充分备赛和与各大高校选手同场竞技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内在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拼搏精神等,收获荣誉与友谊;充分发挥出校航模队航空类专业多体系优质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需要对每个分体系进行深入分析讨论,立足学校实际,总结校航模队多年的参赛经验,给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指导策略。(一)制度体系。各类组织、管理保障制度,必须切合学校发展实际,不与学校日常管理、常规教学活动发生冲突,合理利用学生专业课程学习间隙进行航模培训学习;制订训练队阶段性任务、备赛任务等,并做好过程培训质量把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真正发挥出制度体系的积极保障作用。(二)培训教学资源体系。成体系的培训教学资源建设至关重要。随着竞赛项目、规则的变化,以及日常任务的需求,资源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需要不断调整与完善,并逐步涵盖基础航空专业理论知识、常见航空模型种类、航模器材、制作设备与工具、模拟遥控飞行、实际操纵技术、实践任务技术、安全注意事项等方面,做到教学资源全面、成系统,能够适用于不同基础水平的学习者。后期根据需要,设计拓展针对队员体能、心理素质、临场发挥等方面的特殊培训资源。(三)科研创新实践体系。队员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应及时发现参赛作品、任务设备等不足之处,发挥个人聪明才智,不断提出有针对性的创新改进方案,以培养团队创新科研能力为重心,真正提升团队竞赛水平,并获得荣誉。借助经过实践检验的改进方案,积极参加各类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提升个人的科创能力,并进一步参加教师主持的各类校级项目。(四)综合任务应用体系。积极承担校内外航拍、表演任务,在实践中检验、提升队员综合任务应用能力;与各高校航模队、相关无人机企业广泛交流合作,帮助完成企业任务;在国家相关政策引导下,援助地方服务社会,加大对外航模科技扶贫,扩大学校的影响力。

四、建设成效

(一)对标行业标准,整合校企资源,搭建产学研平台。航模竞技平台主要依托航空类专业,融入产业,与部队及行业龙头企业合作,集聚行业资源,推动高质量人才培养和助推区域产业升级发展,搭建各类产学研平台。(二)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不断拓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专业资深教师担任航模队指导老师对训练队日常规范化管理,制订了标准化训练培养方案;借助专业优势、工程实践经验,指导参赛队员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模型制作工艺技术、备赛准备训练等,以赛促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基于航模竞赛指导老师带领学生积极投身教学科研、创新创业,不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以提高学生技术研发和技能操作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立足需求,实施“四个投入”。1.队员投入航模竞赛勇于创先争优。航模训练队成员,积极参加航模竞赛,与各大高校同场竞技,磨练技术,赢得了荣誉,扩大了学校影响力。2.学生投入创新创业实现优质就业。学生在航模科技创新和实践制作过程中,开拓了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在实践运用中积累了大量的素材,积极申报发明杯和双创项目,取得了许多标志性成果;从事航模运动的学生对专业认可度高,投身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明显优于其他同学,同时从事航模运动的经历也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在择业过程中,广受航空类企业的好评,实现了优质就业。3.教师投入专业教学助推科技创新。专业教师在航模指导的过程中,发现了专业课程教学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方法,不断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在备赛阶段,借助各类航模产学研平台,教师带领学生不断改进与提升参赛模型研制水平,在相关技术领域广泛开展科学研究,攻克技术难题,助推科技创新。4.学校投入社会服务实施精准扶贫。学校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积极探索利用专业优势,开展科技扶贫,谋划乡村振兴的新思路。近两年来,为对口扶贫点捐赠航模设备100余套,指导建设航模兴趣班并完成师资培训,开展航模表演及航空夏令营知识讲座;为扶贫点培训飞手,引导与协助当地政府开展无人机防火、防灾及智慧牧场等项目,切实推进科技扶贫工作。(四)“航空报国,追求卓越”课程思政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航空精英人才。在航模运动中,坚持将“航空报国,追求卓越”融入学生思想教育里,推动课程思政,弘扬航空报国精神。从事航模运动的学生都具备吃苦耐劳,持之以恒,不断探索与创新的品格,每一位成员都成长为推动区域航空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专业技术技能精英人才。

五、结语

航空航天的技术领域范文第8篇

关键词:金砖国家;高技术产品;计量模型;技术特征;演化趋势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148X(2017)01-0084-07

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高技术产品的分类标准(将高技术产品分为航空航天产品、计算机及办公设备、电子技术通信设备、医药品、科学仪器、电力机械设备、非电力机械设备、化学品和军事武器九大类),基于金砖五国高技术产品2005-2014年出口的贸易数据,本文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金砖国家高技术产品出口的技术特征,并从金砖国家贸易与实体经济、产业结构、贸易对象的关联性及贸易优势方面,预测金砖各国高技术产品贸易未来的演化趋势,以期为提高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提供参考。

一、金砖国家高技术产品出口的现状

(一)金砖国家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量比较

根据世界银行的官方数据统计,全球的高技术产品出口额(美元)在2005-2008年呈波动上升趋势,在2008-2009年因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而大幅下降至16千亿美元以下,此后至2012年呈现直线上升趋势,高达2千亿美元。目前,金砖国家的高技术产品出口也呈现各自的特征表现。据联合国贸易数据库统计,巴西的高技术产品年出口贸易额在2004-2008年呈现持续性高速增长,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贸易总额急速下降,但之后2009-2012年缓慢稳步上升,尽管2013-2014有小幅下降,但整w保持在60亿美元以上;俄罗斯高技术产品年出口贸易额在2004-2007年大幅下降,2007-2008年有较明显增长,在2008-2010年又逐渐下降至2007年的贸易额水平,但是2010年之后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且年出口贸易总额超过50亿美元;印度自2004-2013年均保持增长趋势,并从30亿攀升至160亿,其中2004-2008年持续递增,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余波影响,2009-2013年呈现波动性增长;作为金砖国家出口贸易总额最高的国家,中国在2004-2013年保持高速增长趋势,尽管受国际金融经济危机影响,在2008-2009年间有小幅下降,但在2009年之后恢复高速增长,且年出口总额达到5 000亿;南非在2004-2008年的高技术产品贸易出口额保持递增,但是受国际金融经济危机影响,在2008-2009年大幅下降,随后2009-2010年有明显增长,2011-2013年有所波动,但是基本稳定在200亿美元。

如图1所示,除中国外的其他金砖国家近10年来的出口贸易额增长曲线基本一致,基本呈现波动式增长,而中国作为一枝独秀,基本保持高速增长,并且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总额遥遥领先。

(二)金砖国家高技术产品出口类型分布情况

通过对联合国贸易统计数据库中金砖国家近10年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各国的高技术产品出口类型分布特征如下:

巴西的航空航天产品占出口高技术产品中的一半以上,而计算机及办公设备、电子技术通信设备、医药品三大类较为平均地占到10%的比例,其他五大类高技术产品所占比例较小,说明巴西在航空航天行业的突出优势对高技术产品出口分布的重要影响;俄罗斯的航空航天产品占到1/4,电子技术通讯设备和科学仪器各占到1/5,化学品占到1/10,其他五大类高技术产品分布也较为平均,占到5%左右。

总体而言,基于俄罗斯在高技术产品领域发展较为全面,其出口分布较为均衡;印度的电子技术通信设备、医药品均占接近30%,航空航天产品占到20%,科学仪器、化学品各占到10%左右的,其他四大类出口所占比例微小,说明印度具有相对优势的高技术产品领域基本决定了其高技术产品出口的种类与数量;中国电子技术通信设备占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一半左右,计算机及办公设备也占有较大比例(35%),科学仪器占10%,而其他六大类高技术产品所占比例极小,表明中国除了电子技术通讯方向高技术产品发展较为迅速且占整个高技术产品出口份额中较大比例,其他领域的发展相对较慢;南非的高技术产品出口分布中,化学品与电子技术通信设备占到30%左右,科学仪器占到16%,军事武器占到10%,航空航天产品、电力机械设备与医药品在5%左右,其他两大类出口所占比例极小,说明南非作为起步中的发展中国家,各个领域发展虽然较慢但较为均衡。由以上不难看出各国的高技术产品分布与本国的优势产业发展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各国经济发展的特征。

二、金砖国家高技术出口产品的技术特征

基于以上对金砖国家近10年来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不难发现高技术产品的出口贸易额受到各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分布受到各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制约。因此,金砖国家之间的高技术产品贸易具有各国不同的经济特征,且互补性较强。据此归纳出金砖国家高技术产品的经济增长联动性、产业结构依附性、贸易互补性三大技术特征,并予以检验,旨在探析金砖各国高技术产品贸易的优势所在。

(一)基于Panel Data变系数模型的金砖国家高技术出口产品经济增长联动性特征检验

1.Panel Data变系数模型的建立及F检验。金砖国家在2004-2013年间的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数据,符合Panel Data数据对于具备三维特征的要求,本文使用标识数字1-5分别代表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指标xi代表金砖五国相应年份的GDP值,指标yi代表金砖五国当年的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额,并选择建立含有5个国家个体成员方程的Panel Data变系数模型:

yi=xiβi+ui(i=1,2,3,4,5)(1)

写成矩阵的回归形式如下所示:

y1y2y3=x10…00x200…0xNβ1β2βN+u1u2uN(2)

其中yi是T×1维被解释变量向量, xi、ui是解释变量。xi是T×k维解释变量矩阵,yi和xi代表i地区的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额变量的经济时间序列[1]。Panel Data变系数模型的设立覆盖了截面、时期、变量三个方向的数据,在本文中体现为金砖五国、2004-2013年的时间段和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额与GDP值。为了确保模型形式设定与所模拟的经济现实相符合,需要检验被解释变量yit的参数βi是否对所有截面即金砖五国保持一致性,本文分别选择各国在2004-2013年间的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额与相应年份的GDP值运用F检验进行回归,检验二者之间相关性的存在,从而确定金砖国家2004-2013年的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数据属于Panel Data的变系数模型,保证参数估计的有效性。

2.回归结果分析与技术特征归纳。

由表1可得知对于印度的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额的回归方程,F检验的P -value值小于005,同时R2值为0870524(大于064,具备高度相关性);对于中国的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额的回归方程,F检验的P -value值小于005,同时R2值为0958278(同上);南非的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额的回归方程,F检验的P -value值小于005,同时R2值为0809351(同上)。巴西、俄罗斯的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额的回归方程未通过F检验。从选取金砖国家整体的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额与相应年份的GDP回归方程来看,解释变量的系数全部为正,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且通过F检验,包括印度、中国、南非三国在内的检验结果均处于置信度之龋说明回归方程模型符合现实经济情况。巴西和俄罗斯较其他三国相比受到国际金融经济危机等经济因素影响较大,导致经济发展不稳定,而在数据采集时没有剔除相关的影响因素,因而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关联性特征,但以上数据基本能够说明金砖国家基本具备高技术产品贸易的经济增长联动性的技术特征。

(二)高技术产品出口的产业结构依附性分析

1.金砖国家的产业结构数据统计。根据金砖国家各国统计局的数据,本文以各国经济基本在国际金融经济危机中复苏后2010年数据统计为依据,选择各国各产业的增加值(反映各个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及三大产业所占比(反映各个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地位)与当年的各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分布进行对比分析。

2.金砖国家的产业结构与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的关系分析。由表2可看出中国的产业结构以二、三产业为主导,但是中国的第一产业增速较快,第二、三产业也保持了较高的增速,中国电子技术通信设备能够占到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绝大比例与此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巴西的产业结构优化程度较高,第三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第二产业为支柱、第一产业所占比例较小;同时,巴西的第一产业增速最快,第二、三产业也保持了稳定的增速,巴西的航空航天产品能够出口高技术产品中的绝大部分,与巴西在第二产业稳定坚实的基础密切相关。

印度的产业结构优化程度较高,第三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为支柱,同时各个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也同所占比例呈正相关。因此,印度的各大类高技术产品出口分配比例较为均衡,与印度的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及高技术产品领域的明显优势十分相关。

俄罗斯明显的以第二产业为核心,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所占比例较小,在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增加值占三大产业的绝大部分,基于俄罗斯在第二、三产业的基础雄厚,其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分布表现较为均衡。

南非的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占一半以上,第二产业也占了较大比例,而第一产业比例极小,三个产业增值速度同产业结构分配呈现相关性。南非的高技术产品出口分布较为均衡,但是所占比例不够协调,与其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速度相对较缓慢有明显联系。

(三)金砖国家间贸易互补性检验

本文运用Finger 和Kreinin 提出的出口相似度指数,测算金砖国家在第三方市场上所出口产品的相似程度,公式如下:

ESI=∑IminXIacXac,XIbcXbc×100 (9)

其中ESI即为出口相似度指数,变动范围介于0 到100 之间。XIac与XIbc代表a、b两国各自向共同市场c国出口某项产品I的总值,Xac与Xbc则表示a、b两国各自向共同市场c国的出口的所有产品总值。ESI数值越大说明a、b两国向c国出口的商品结构越相似,进而说明二者在国家间的贸易互补性越低。通过选择2004-2013年间中国与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等金砖国家各自对世界各国的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额及对世界各国的全部出口总额,可以分析得出中国与其他各国之间的出口相似度指数,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看出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出口相似度基本稳定在某个水平,并且总体呈现出口相似度下降的趋势。其中,中国与巴西的高技术产品贸易出口相似度最高,2004-2010年在60以上,但自2010年之后逐步下降,并保持在30左右。中国与俄罗斯的出口相似度指数最低,基本维持在20以下,自2005年起二者的指数水平持续保持在10左右,表明二者的贸易互补性较强。中国与印度的出口相似度指数在2004-2008年基本维持在40左右的水平,但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而上升至60的水平,之后开始逐步下降,恢复至40,但2013年又有所增加。中国与南非的处于与金砖国家出口相似度指数的中间水平,较为稳定的保持在20-40之间,且2005年开始有小幅下降,基本在30之下。由以上数据可知,中国与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等金砖国家的出口相似度指数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说明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之间的贸易出口产品相似度较低,彼此之间可以开展的贸易种类较多,相互之间的贸易互补性较强,即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高技术产品的贸易具有明显的贸易互补性技术特征。

三、金砖国家高技术产品出口趋势的预测

根据上文对近10年来金砖国家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技术特征的分析,不难发现金砖国家高技术产品贸易的三大技术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现对金砖国家高技术产品贸易的未来演化趋势进行预测,探究其未来可能的变化。

(一)ARMA模型简介及模型建立

作为平稳时间序列建模的一种,ARMA模型可以用来进行时间序列分析,主要应用于分析经济变量的变化规律,其主要表达式为:

ut=c+1ut-1+…+put-p+εt+θtεt-1+…+θqεt-q(t=1,2,…,T)(10)

鉴于本文所研究的金砖国家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演化趋势是基于金砖国家过去的高技术产品贸易数据,在平稳的时间序列对其未来演化趋势进行预测,因此可定性其为向量本身进行回归分析。可将所需预测的指标即各国的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额,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的序列看作随机序列,而其所具有的依存关系则体现了原始数据在时间上的延续性。通过该模型的建立不但可以分析各因素的影响,还可以观察其自身变动规律[2]。因此,本文选取ARMA模型,运用Eviews60软件进行预测。

(二) 数据选取与模型平稳性检验

本文选取联合国贸易数据库中自1988-2013金砖各国的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数据作为分析基础,通过对其平稳性检验及其时序图所体现的特征确定所建模型形式进行预测分析,并仅以中国为代表进行模型的建立与未来演化趋势的预测。

本文选择中国1992-2013年的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额作为数据基础,对其未来几年的对外高技术产品贸易情况进行预测。数据生成的时序图显示其有明显趋势,为非平稳序列,而且其自相关系数在滞后一阶之后没有迅速减小趋于零,显示为非平序列,不是白噪声。从相关图可知自相关系数(ACF)明显拖尾,偏自相关系数(PACF)为一阶截尾,考虑拟合AR模型进行一阶差分再讨论,结果显示一阶差分平稳。建立AR模型之后,结合一阶差分的均值情况,平均值为263E+10。基于平稳序列建模需要满足0均值的条件,对多原序列进行零均值化。

(四)数据处理结果

根据联合国贸易数据库及上文搭建模型所做预测数据进行整理,并运用同样的方法对其他金砖国家的高技术产品贸易数据进行预测分析,可得结果如表3所示。

由上图可做出基本预测:作为金砖国家中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额最大的国家,中国贸易额的增速居高不下,在2015年可突破600亿美元,并且在两年内实现100亿美元贸易额的增长,在未来呈现更加快速的发展。

俄罗斯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蓬勃发展,2015年将突破80亿美元,2019年突破90亿美元,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进步,其对外高技术产品出口呈现出飞速增长的特征。预测巴西在2015年达到80亿美元的贸易成交额,在2020年能达到接近100亿美元的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额,呈现稳定的增长特点。因印度基期的出口贸易额数额较大,加上其较为迅猛的发展趋势,预测印度在2018年可实现200亿美元的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额,实现较大的突破。与其他金砖国家类似,南非的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额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但是鉴于发展基础较为薄弱,没能实现较大的贸易额的突破,在2020年可以增长到30亿美元,总体发展趋势欣欣向荣。

(五)结果分析及贸易趋势预测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发现金砖国家之间高技术产品的贸易呈明显增长趋势,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各国本土高技术产品行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实现金砖国家在国际市场掌握更大的话语权。在未来没有较大经济波动的环境下,金砖国家的高技术产品贸易出口将呈现持续性上涨趋势,并且占各自对外出口贸易总额的较大比例,而且会逐渐成为本国出口贸易的核心部分,但实现的周期较长;同时,得益于高技术产品贸易的优化升级,金砖国家的高技术产品出口分布得以优化,九大类高技术产品出口分布将呈现本国优势产业所占份额较大,其他类别亦能占到较为合理比例,在相对弱势领域的高技术产品贸易额有所增长,可以实现本国高技术领域改革创新、经济模式向技术拉动型的转变。

金砖国家之间的经济互补优势明显,因为各国的核心及高端优势产业有所不同,且彼此之间门槛限制较低,从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金砖国家之间增强高技术产品贸易往来,努力扩展彼此之间高技术产品领域多产品种类的贸易,有利于促进贸易方式、贸易种类呈多样化发展。

四、对策建议

1.结合金砖国家高技术产品的三大贸易技术特征,我国在经济领域采取加快发展经济、优化产业出口分布、加强各国贸易往来等举措。

第一,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应当发挥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经济联动性技术特征优势,努力促进高科技附加值GDP增长,实现无损耗式的良性循环,以科技带动经济,用经济为科技发展提供物质基础[3];在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中国应当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鼓励高技术产品行业的自主研发和创新,支持高科技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先锋示范的带头作用,促进国家经济结构的布局调整和优化,促进高技术产品贸易的开展;只有在足够强大的经济基础支撑和足够高度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前提下,中国才能为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在国际市场中取得有影响力的地位、突破发达国家设置的贸易壁垒、实现贸易顺差提供条件。

第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结构的调整有重大影响,中国应当发挥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产业结构依附性技术特征优势,借鉴金砖国家中产业结构分布较为合理的国家的经验,努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第二产业为支柱、第一产业为基础的产业结构,从而促进第二、三产业中的高技术产品行业的发展,带动相应产业内的高技术产品贸易增长,形成较为均衡的高技术产品出口分布,不但有益于国内的技术进步与创新,同样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长。

第三,在未来金砖国家贸易呈快速发展的趋势下,我国应继续保持贸易互补性的技术特征优势,加强同各国贸易的往来。中国与其他国之间具有明显贸易互补性的技术特征优势,中国应当加强发挥该优势,努力扩大与其他金砖国家在高技术产品贸易领域的经济往来,促进本国优势产品出口,引进其他国家的优势产品,促进本国高技术产品贸易结构多元化、成熟化,努力实现贸易方式的多样性,深化高层次的高技术领域经济对话机制[4]。

2.结合对金砖各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的预测情况,我国应不断优化与各国的互动机制,做好防御与发展双重应对机制,争取更大话语权。

第一,结合高技术产品出口正向增长的演化趋势预测,优化同各国贸易互动机制。基于对金砖国家未来几年的高技术产品贸易额的预测情况,可以推测未来几年金砖国家高技术产品贸易额总体将会获得较大幅度的提升,并保持彼此之间的密切经济联系。因此,中国应当加强与金砖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在政治上深化对话机制,加强各国经济纽带联系,形成良好的贸易背景,为实现更大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可能[5]。尤其应当优化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机制,加强与其他金砖国家在优势高科技产品领域的贸易互动,引进高科技产品,增强本国的研发能力,丰富本国的高科技产品种类,提升高科技产品的层次,形成优势互补,在节约资源的同时加强彼此经济联系,为实现更大的经济利益而深化合作。

第二,基于金砖各国的演化趋势预测未来出现大幅变动,应做好防御与发展的双重应对机制,争取贸易话语权。通过ARMA模型对金砖国家的高技术产品贸易发展情况预测,可以获知其整体的高技术产品贸易领域的发展将有新的突破。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大背景下,中国应通过建立经济动态监测机制做好经济动荡的防御和准备工作;应深化与金砖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巩固新兴经济体的地位,增加话语权和贸易主动权,抓住发展的机遇及时的调整经济政策和方针,促进本国产品贸易、尤其是高技术产品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俞学伟.中国与金砖四国出口竞争力的比较研究――基于RCA指数的实证分析[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8(5).

[2]郑伟,徐紫光.拓展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贸易往来的策略研究――基于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分析[J].流通经济,2013.

[3]Edinaldo Tebaldi.The Determinants of High-Technology Exports: A Panel Data Analysis[J].International Atlantic Economic Society,2011,39:343-353.

[4]Javad Abedini. Heterogeneity of Trade Patterns in High-Tech Goods Across Established and Emerging Exporters: A Panel Data Analysis[J].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 Trade,2013,49(4):4-21.

[5]Matthew M.C. Allen Maria L. Aldred. Varieties of capitalism, governance, and high-tech export performance[J].Employee Relations,2011,33(4):334-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