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随笔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小学语文老师教学随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随笔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命意识

目前,不同的语文能力的培养既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又是语文教育的思维能力,而创新思维能力是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将创新能力作为重点进行培养和教育出有能力进行创新的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最为高效的途径和必经之路。必须将创新作为培养目的,才能最大的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扩充,将知识学深,学精,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一、将生命意思的可能性在小学语文中加以体现

在整个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将生命意识加以到教学当中,使学生对生命产生尊敬,在学生不察觉的状态下将这种教育以最大的方式教育到学生的学习中。

(1)语文教学在学生的德育教学中有着独特的功能。《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语文在培养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并且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依据。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对生命的意识进行体悟,了解生命的价值,所以生命意识加入到语文中就显得更为重要。

(2)小学语文教学可以提升对生命意识的领悟。在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像《地震中的父与子》等大量的文章都对生命的意义进行深刻的探讨。所以教师在针对这一类课文的讲解时,要主要侧重点,对其中的价值观和深刻意义进行挖掘,使学生在对课文学习的同时也认识到生命与生命的意义。

二、怎样在小学语文的授课中将生命的意义加以体现

1.将矛盾法运用在授课当中,将学生主动学习的好奇性激发出来

学而始思,思而源疑,对于大部分小学同学的好奇性,授课时通过运用矛盾法,设立悬念,制造冲突,让学生在学习当中存在疑问,并且产生知道答案的欲望。并且在产生疑问的同时,对文章所表现的意义进行反思,积级调动学生的思维。好奇心是一个人产生探索欲,产生研究发明的智慧源泉。好奇心理是所有的发明家必备的心理,并且只有存在这种好奇的心理,才能使人们勇敢的在事业成功的路上踏出第一步。并且好奇性是人名对于接受新事物和探索新事物的第一心灵体现。人们都说,兴趣对于教育来说是最好的引导武器,那么好奇性则是这种武器最好的导航。是这行好奇性将你的兴趣提升到最大,引入一个又一个的不同的领域。因为有了这种性格,我们才认识到这个世界的广阔,大自然的美丽。郎士曾经说过:好奇心铸造了文学家和诗人。这种观点正好印证了在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中,举世著名的科学大师,艺术家,和发明家都是有着一颗好奇心的人。

2.在课余生活中感受生命之光

在小学教学中,生命意思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在整个学生的生活中,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在课外也要让学生感受到生命之光。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而各种活动更是对于生命形态学习的最好方式。在课堂教育上我们可以站在先贤的肩膀上对思想的殿堂进行眺望,但是在大自然的生活中,更能使我们领悟生命的真谛,并且投入到更深的生命活动中,并能使我们和学生一起感悟这个世界和人生的生命之光。还能更深刻的感悟生命之重和生命之坚。将这种课外的感悟成为一个生动亲近的生命教材。

3.在写作之中将生命教育进行升华

古希腊人将“认识你自己”刻在阿波罗神殿的石柱上警醒自己,在小学的教育中对于写作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使学生对于生命的意义加以思考,并且在文章中对自己进行反思,引导学生对自己,社会,人生的不断认识,不断提升。

在小学教育中,可以引导学生以生命为话题进行创作和训练,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对生命产生积极的兴趣。在一些特殊时期,如地震,泥石流,非典等,教师可以以此让学生对这些事件进行学习,进行思考,从而对生命有一个更好的认识。还可以通过学生对日记,随笔的记录,详细了解自己身边的生命状态,提高生命的质量。

综上所述,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主导意思,使其自己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制定符合学生时期心理特点,内心情况的教育方式。虽然小学时期的语文教育工作是一个重大的,影响深厚的工作。但是对教育进行创新也是新的一个研究方向。在语文教学中要对其加入新的血液,使其焕发出新的光芒,向着科学,健康,文明的发展方向。同时教育创新与语文教学也是相辅相成的。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必须将教育创新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并且在一定情况下为语文教学做指导,才能使语文的教学方式得以改革,水平得以提高。老师尽可能地营造有助于学生全员参加的学习氛围与上课环境,让学生自主学习。带领学生踊跃地进入学习中,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进入学习过程里,学生不但增长知识,又掌握了智慧。很好地感受到了加入之趣、思考之悦、成功之喜。这样,学生才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里学会主动思考。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随笔范文第2篇

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核心,以《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为引领,本学期语文科组的工作将继续紧紧围绕“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和“主题阅读”的研究主题,继续以深化课堂和教学改革为主题,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各年级备课组为依托,树立浓厚的教研风气,将教研活动落到实处。细化、优化各项常规工作,发挥每位教师的能动性,有序、有效、积极的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实现“高效课堂”, 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构建适应我校教育教学发展、具有鲜明特色的语文教研科组。

一、深耕课堂,凸显主题阅读教学,提高教学实效

1. 加强教材学习和使用,特别是四至六年级,都是全新部编版教材,各备课组内认真落实集体备课,熟悉各年级教材,四至六年级全体语文老师参加“如何使用部编版教材”的网络培训活动。

时间安排:8月28日(全天)四年级 

8月29日(全天)五年级 

8月30日(全天)六年级 

7.期末教师个人工作总结、备课组总结、科组总结中,可以写成课例、微论文、教学随笔等,期末上交给主任。

二、自我修炼,助力专业成长

(五)重视练习、试卷的编制

正确把握区里制定的考核方向、集体备课的考点、单元语用目标。力争做到教、学、考一脉相承。试卷及时批改讲评与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便查缺补漏。 

1.作业讲评  

老师批改作业时要注意做好记录。对作业中的共性错误,必须及时进行集体讲评;对个别错误,要及时进行个别面评。

2.试卷的设置

每一个单元应出好2张试卷:一张基础知识卷,一张阅读卷。

两个单元出一份知识检测卷。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随笔范文第3篇

第一、在平时教学中轻于“读”而重于“写”之现象较为突出,学生很少思考。说到学习任务,我们可以把“读写”兼顾起来。让他们诵读几首古诗,读会几篇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并写出读书随感,这总比单纯的、枯燥的死做各种资料题有意义。说实话,习题把孩子做木了——做得很少思维或思维闭塞了。我们决不能轻视学生的“读”,最起码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然后理解消化、感悟提升。倘若一个学生的阅读和习作不好,可以断定她的“读与悟”能力很差——文章读完后悟不出东西来,写文章时腹中空空写不出东西来。是啊!读书学习,思悟是关键。难怪古人早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必须铭记这一规律。教师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思维心态、思维方式和思维潜能,极力激发学生展露和绽放自己的个性思维花絮。故此,教与学才彰显魅力,教与学才精彩十足。

第二、课堂教学侧重于“读”,而偏薄于“悟”,多数学生的“悟”不是自悟,而是借口“传悟”。不管是常态课,还是公开课,听的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老师让学生读得多,悟得少。记得有位六年级语文老师在上“积累运用”中的成语时,他将所有成语的意思查出来写在小黑板,让学生读记其意,真可谓尽职尽责,这样的教学有效果吗?可以说,有的囫囵了吞枣,不知其味,有的暂时知了其意,过一段时间其意“陌生”照旧啊!因为分析、理解、思悟根本没有经过自己的大脑加工而沉淀下来,就像水流过光滑的石板一样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要让学生学而获之、学有印记,必须倡导勤读善思、自读自悟、尝试体验。《小马过河》一文告知小朋友,只有亲自下河才知深浅,只有亲临实践,才能战胜困难,最终抵达胜利的彼岸。学习语文若没有自己独立的、个性的思维和想法,很难幻发出奇思妙想,很难炉出创新人才。这样的教学只能教会学生死读书、读书死、读死书,这样的教匠只能培养出一群高度近视的“书呆子”。研教者,身后肯定跟随着一批研学者,因为良师定能出高徒。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随笔范文第4篇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进行细节描写练习,首要任务是激起学生习作兴趣,而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便是创设情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创设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小学生的这一种需求。小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教师的培养,这一点不容置疑,但小学生的实践能力也需要小学生自身的努力。我们对实践的理解应该更为宽泛些,动手操作是一种实践,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刺激下,小学生的自我思维活动也是一种实践活动,因为小学生会从情境中知道如何有效阅读,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有了情境,小学生便有了自己的思维空间,也会在情境的感触下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去主动阅读,主动思考,主动练习。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细节描写训练时,可以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小学生学习的欲望,这样长期有效的训练,能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习惯性地捕捉细节进行细节描写练习,那么学生细节描写能力的提高就有了保障。

2.立足课本,重视赏析

培养孩子细节描写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而立足课本,品赏课文中的细节描写片段,以阅读带写作,是一种非常值得推广的做法。教材中许多课文都存在精彩的细节描写片段,引导学生赏析这些片段,然后指导写作训练,也是我们要花时间探究的主要方向。

小学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的知识非常宽泛,不仅有丰富的语言材料,还有许多感人的故事情节。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有意识地结合一些优秀范文来为学生创设读写结合的情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化他人的文字为自己的文字,从而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境界。这也为提高学生细节描写能力开辟了一条蹊径。

以《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为例,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特别是对人物的两段外貌、三段语言描写得十分细致。教学中我们尤其要引导学生品读文中外貌、语言描写的句子,从中体会细节描写对扫路人精神风貌的展现起到的独特作用。

作者首先通过对人物外貌的细节描写,让读者初识扫路人。从“精瘦”“瘦削”“黝黑”中可见其工作的艰辛;从“褪色”“棕色的运动鞋”可见其生活的艰苦朴素;从“炯炯有神”的眼睛又见老人精神矍铄。通过对这两段描写的细细品味,学生初识了这位勤劳朴实的老人,也体会到本文中的外貌描写并不是可有可无,凭借它读懂了老人的生活经历、工作情况、身体状况。学生也通过品读、赏析,体会到外貌细节描写对展现人物风貌起到的独特作用。

文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字数不多,却塑造了一位可亲可敬、乐观自信的老人形象。“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却说“不累,不累”。“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老人为何舍不得走?尤其“30年后,我再来看您”更让作者涌起一股崇敬之情。教学中,老师引领着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跟着他被老人一步步感动,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悟,去思、交流,感受描写的神奇。只有让学生与作者心灵相通,感悟美,体验美,学生的阅读才不会仅仅浮于表面,而是情感体验的表现,心灵碰撞的迸发,也才能让学生将文本的描写进行内化与积淀,这对形成和提高学生细节描写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3.寻找“空白”,加工训练

其实,我们教师只要认真研究自己的文本,就会发现:课文中有神态细节、动作细节、对话细节……但字里行间往往留有“空白”,给我们留下无限的细节描写空间。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空白”点,重视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细节加工训练,以想象为翅膀,真实展现当时的情景,做到读写结合。例如在《半截蜡烛》一课的教学中,有这么一处“空白”: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上……”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补白”:此时此刻伯诺德夫人会想些什么呢?她的心中会有什么期盼呢?……通过这样的“补白”,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感悟出习作方法。长此以往,学生在习作时就会有意识地进行细节描写,从而使习作更生动、有趣!

4.比较训练,比中求知

习作课上,教师应该经常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这种强化训练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意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细节描写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我们的做法是,先出示一段缺乏细节描写的句段。例如“这次运动会,我参加长跑。跑得很快,后来累极了。可是,我想到要为班级争光,就鼓起勇气,坚持跑到了终点。”接着引导学生再现比赛场面,对这段话进行细节描写,描写出人物的动作、表情、心理等。然后出示其中一段描写较好的细节描写片段,例如“这次运动会,我参加了长跑。枪声一响,我就像一支离弦的箭般拼命向前冲。可是跑到一半的时候就渐渐感觉上气不接下气了,胸口像要爆炸似的,头晕目眩,腿也像灌了铅,怎么也迈不动了,只想趴下休息。正当我快支撑不住的时候,突然瞥见班上一名女同学正向我挥舞着双手,脸涨得通红,在跑道外面,一边跑,一边喊:“加油!加油!”听到这么有力的喊声,我浑身好像一下子充满了力量,脚步又渐渐轻快起来。”引导学生赏析,感悟。最后,在范文的指引下,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描写片段,选择优秀习作展示。这节作文课,通过“再现――描写――对比赏析――修改――展示”的流程,让学生得到专项强化训练。笔者认为,学生在细节描写方面定有长足的进步,长此以往,学生的细节描写能力定会提高。

5.关注生活,捕捉细节

生活是一个浩瀚的大海,是写作之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悟生活,是语文老师的重要责任。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笔者最大的感受就是通过指导学生写生活随笔,引导他们走进生活,捕捉生活点滴中值得思考的细节,让他们的习作以独特的面貌、与众不同的气质吸引读者。

6.课外拓展,积累素材

有时候孩子们抱怨生活单调乏味,笔者就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掰手腕比赛”“我型我秀”“露一手”等活动,用以积累细节描写的材料。

另外,将作文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与细节描写有关的竞赛,如作文竞赛、手抄报比赛等活动,对于小学生而言更是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些活动创造了良好的课外学习语文的氛围,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也调动了他们的读写兴趣。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随笔范文第5篇

(乐山市峨边县平等中心小学四川峨边614300)

【摘要】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学好语文,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一些想法和措施:注重学生的学习心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注重课堂教学艺术,善于设问,让学生勤思考多练习。总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自身的语文学习和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学习心理;行为习惯;学习兴趣;优化课堂

近几年来,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许多农村地区的教师发现新入校的七年级学生的语文成绩是一年不如一年,究其原因,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爱因斯坦也曾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他的话,强调了兴趣对学好一门功课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成功的催化剂。可见,培养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到底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为此,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此提出一些想法和措施,并将这些想法和措施归结如下:

一、注重学生的学习心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任何一个班级都存在优秀生和后进生,教师尤其应该注意这两种学生的学习心理。

后进生由于学习基础差,有自卑的心理,他们没有自信,存在“破罐子破摔”,反正我也听不懂,学不好,干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很压抑,很恐惧,害怕老师抽自己回答问题,他们外在行为是“心不在焉的、躲避的,依附的、沉默(或者破坏的)。作为教师,我们应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找到适合于他们的学习方法。赏识教育必不可少,不应该讽刺挖苦,伤害学生脆弱的心灵。我们要努力去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敏锐地觉察到学生所取得的一点点进步。要知道,一句小小的、恰当的表扬,可以让学生心情激动,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甚至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在激励学生的时候,不要忘记给他们树立好的榜样,让榜样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教师应该改变对后进生的态度,增加对后进生的情感投入,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心、耐心和诚心。师生心灵的沟通会使学生对课堂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由厌学转变为愿学、爱学、乐学。

在农村地区教育基础比较薄弱,普通中学的优秀生所占的比例不大。优秀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好,容易滋生骄傲自满的心理。他们往往会看不起后进生,甚至会背后议论老师教得好或者不好,一遇到失败就会怨天尤人,缺乏自我反省。他们总认为老师为了照顾后进生提的问题、布置的作业太简单了,不屑去思考、去做。对于他们要正确地引导,即要保护他们学习的热情、学习的积极性,又要让他们明白“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

其实,我们关注学生的心理,应该真爱学生,更应该注意融洽师生关系。试想,如果老师不尊重学生,不爱护学生,学生肯定会产生反感,甚至厌恶的心理。这种反感、厌恶,会直接影响到老师所教的学科上,从而引起他们对该门学科的反感。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应该是思想的传播者,是播撒阳光的人。”我们教师的心理应该是阳光的。我对学生的要求是严格的,但从不乱发脾气。我通过与学生广泛的情感交流,融洽师生关系,来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初中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过渡期,他们不像小学生那样具有盲目的“向师性”,但却具有朦胧的“择师性”。他们学习时不但选择学习内容,而且选择师生感情。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我尽量抽出时间接触学生,交流思想,培植感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选择”、“认可”了我这个老师,对我所教的语文课也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培养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培养和规范学生的语文习惯开始

近几年来,许多老师都大呼学生的行为习惯太差。农村地区的学生学习基础差,行为习惯差,是令很多老师头痛的事情。这两个问题解决得不好,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造成新的学习困难。一些学生中途辍学,也是因为学习太吃力,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学习成绩差是因为学习的行为习惯差,学习习惯差的学生学习成绩也好不到哪里去。规范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要从培养和规范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入手。对于语文老师来说,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哪些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呢?

1、勤查工具书的习惯。许多农村学生最爱问的问题就是一个字该怎样读,一个词语是什么意思,这种情况下语文老师不要轻易地告诉他,而应该让他去查工具书。农村学生小学语文基础不牢实,不会查字典,刚进校时老师就要教会学生查字典;2、工整、规范地书写汉字的习惯。要对孩子的坐姿、执笔方式、工整程度等严格要求,鼓励学生工整、规范地书写汉字。3、养成熟读、背诵课文的习惯。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熟读和背诵是完成语言强化的必经之路。人们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熟读、背诵课文对人的文化积累有着深远的影响。4、坚持写日记的习惯。俗话说: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 ,这充分说明了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现在的学生懒于动笔,我们就要求每个学生坚持写日记,把平时看到、听到的事及名言警句记录下来。开始时,不要要求过严,可以写随笔、可以写流水账、可以写支言片语。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素材就会丰富了,内容就自然而然的运用的文章中去了。只要我们循序渐进、长期坚持,学生一定会写出有血有肉、内容详实、生动感人的佳作。 5、养成倾听的习惯。学生课堂上爱接老师说的话,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没有养成倾听的习惯。面对学生的这种毛病,教师当然不可能容忍,要在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下再去批评。批评要讲究方式、方法。暴风骤雨式的训斥,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甚至还可能造成师生间的情感对立,增加以后教育的难度。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无从谈起。

三、优化课堂教学,注意教学的方法、教学的艺术,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教学是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传统的语文教学非常枯燥,读课文、抄生字、分段、归纳中心……就像每天都肯馒头,味同嚼蜡,学生难免会产生厌烦心理。上课打铃了学生还在教室里打玩、吵闹,在课堂上要么睡觉、玩手机、看与学习内容无关的书或者公然地下座位、说笑打玩,严重地违反和破坏课堂纪律。课堂上出现了这种不愿让人看到的情形,说明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对我们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我们的教学出了问题,这就需要注意导语的设计,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等。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尽量使用生动的语言、动作、表情外,还可以使用一些教具(挂图、幻灯、录像等)。还可以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

注意导语设计的新颖巧妙。常言道:“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可见,一个好的导语会对一节课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平淡无味的导语不仅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反而会起抑制作用,语文教师应格外重视开场白的设计,它既是语文教师基本素质的体现,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例如在教《济南的冬天》时要求学生在课前寻找自己喜欢的有关描写冬天的诗,上课时我请学生起来充满感情的朗读这些优美的诗句,使学生充满遐想,这就极大地提高了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导入中除了诗词导入,我们还可以运用故事、问题、实验等导入,好的导人可以创造各种情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脑海中扩大,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增强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富有启发性、感染力的开场白,定能精神为之一振,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也就随之产生了。

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特别要注意课堂教学的艺术。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在走进课堂之前老师要整理好自己的仪容,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必须是精神饱满,情绪振作地走进教室,使学生望之而精神一振端坐静盼,从而奠定一堂课的成功基础。上课时老师说话的声音要启承转合,抑扬顿挫。教师讲课时语言要流畅,要有启发性,当老师的话像淙淙的小溪一样慢慢淌进学生心田的时候,就会拨动学生的心弦,鼓起他们学习的风帆,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首先,在课堂上,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例如:特级教师程翔在教授《背影》时他的问题的设计既巧妙又精确地把握住了提问的时机。快要上完《背影》这一课时,他这样提问:写人往往是通过语言、行动、肖像、心理的描写来达到目的,但是本文为什么偏重于写人物的“背影”,却还能写得那样感人至深?如果去掉前面的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徐州相遇,奔丧归来等苦痛的描述,仅有描写背影的文字,效果会怎么样?学生一听马上就会被吸引住了,就会产生弄清问题的强烈愿望,学习积极性被巨大地调动起来了。有的老师猛然提出一个问题,叫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没有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结果,这个学生很紧张,其他学生就看笑话。其次,还有的老师整节课都在讲,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学生毕竟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决问题。

我们优化的目的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学有所得,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过去一知半解的东西,接触和感受过去不知道的东西,并进一步引发其探索未知的热情和兴趣。有效教学是让学生经历和享受美好的课堂生活。学生只有在课堂学习中有所收获,有了新的体验和感悟,并且意识到自身的成长和变化,才会对学习语文感兴趣。

总之,虽然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非朝夕之间便可达到的,但只要我们能正视学生的实际,从语文教育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索教学捷径,努力发掘有利因素,就能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我们一旦培养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就会对语文产生出一种热爱之情,就会自主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感悟,反过来会影响语文教学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研究 教师研究》2008年12期《新课改理念下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2]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高万祥主编《名师最具渲染力的口才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