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优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21世纪的今天,国家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而如何将孩子培养成适合国家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教育工作者出了一道思考题。正如一位教育学家所言: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正因为这样,所以要培养祖国的精英就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学教育开始。而作为开启国语的智慧钥匙――语文,更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求我们对语文教学模式做出深刻探讨,如何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开拓学习思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情,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为此,笔者就如何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问题进行了以下探讨:

一、改变教学思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如果我们不能将学生的学习建立在兴趣之上,只是“填鸭式”的灌输文学知识,那么我们收获的不可能是文学上的“巨人”,更可能收获的是呆滞的“矮子”。为此,笔者认为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明确教学核心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体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作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教育者传授的不仅仅是课本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为基础去自我探索知识的奥秘,这必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教学中引进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在信息化发达的今天,可以将多媒体设备引入到小学教学中来,由于儿童的好奇心重,更能接受图片、动画、朗读等所传达的信息。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动态优势来优化语文课堂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生动、活泼以及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去接受理解课文内涵,在娱乐中去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例如当讲到《江南》这篇文章时,如果只采取传统的朗读授课,因小学时期孩子的思维逻辑以及想象的能力有限,因此,不利于学生很好地去吸收课文。如果应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搜集很多关于江南的图片,做成幻灯片,结合课文中的内容,让学生图文并茂,更好地吸收理解课文内容。

二、改变教学模式,丰富课堂内容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堂的授课方式多样化,是顺应新课改要求下的语文教学的重要保证。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放到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因此,改变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模拟情景,深化课文内容

如当学到《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讲课之前,为学生准备课文中所用到的道具。让学生自己思考在仅有半瓶水和一些小石子的情况下,如何能喝到水?让学生自由讨论,并给出自己解决的方案。让学生自己操作看看是否能达到预想的结果。最后教师再讲解课文中小乌鸦是如何通过自己的智慧喝到水的故事。并说明,课文中所要传达的深意在于:当遇到困难时,不要灰心丧气,要沉着冷静地面对自己所遇到的境遇,并通过冷静敏锐的头脑想办法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遇到困难积极乐观、勇于面对的人生态度。

(二)启发教学,诱发学生情感

如当学到《探母》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在讲过文章之后,举办一个小型的情感交流会。让每位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学习以及各个方面谈谈母亲对自己的帮助,以及如何用自己的行动去报答母亲。通过每位学生的对母爱的感悟,去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也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布置一次关爱母亲的作业。可以是一杯热茶,一个拥抱,一次给妈妈洗脚的行动……通过这种学习方法,不仅让学生深刻理解对母亲的深切亲情,更能理论联系实际,从生活中体会到母爱的伟大,从而达到教学育人的目的。

三、改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处在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则只能接受教师一味地灌输教材知识。语文这门课本来就灵活性很好,如果不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只会让课堂学习变得枯燥乏味,不利于新课改的任课要求。正如乌申斯基所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因此,提取传统教学中的精华融合新课改要求下的人文精神,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自由的空间,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真正使语文教学由古板的教学模式转变为适应新课改的任课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新课程;语文教学

一、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分析

当下我国大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小学基础教学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严重,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上,仍然是采用传统的传承式教学方法,小学晕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依然按照教师在讲台上说,学生在课堂下听的状况,这样传统的教学方法忽略了知识、技能的来龙去脉,忽略了学生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需要,形成了只重结果,不管过程的弊端。传统的教学方法只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呆板、单一,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学生不能再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语文教学的内容,而是采用生死记硬背来完成学业,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很差,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被动学习状况明显。

再者还有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长期受到传统的教学课程观、质量观和评价观的影响,目光狭窄,他们仅仅是把语文教学的重点放在对语文课本知识的传递上,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训练学生语文知识点和能力培养上,对教学目标的追求满足于学生良好的学习成绩。小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他们活跃的思维有时候是教师打压的对象,有些老师担心活跃的课堂气氛会影响教学进度,而且还有一些学生会提问一些与语文课堂无关的内容,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只是单纯地进行教学,打击学生们活跃的课堂思维,这样的教学方式非常不灵活、死板甚至单一,它禁锢了学生的思考,使学习的环境氛围紧张,也就等于学生背上沉重的包袱走进教室,紧张的气氛给他们造成了压力,导致学生失去了自主思考问题,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学效果也不好。

二、新课程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

1、新课程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注意搜集信息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新概念,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搜集与课堂有关的信息,并在课堂上把这些信息付诸学生,这样才会实现有书本知识到教材的整合与实践。“综合性学习”的理念,不仅拓宽了语文学习的途径,把原先的只是注重教材学习拓宽到实践学习,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合作精神。通过语文实践,让学生之间运用语言进行表达交流,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文笔与口才。但是新课程提出的“综合性学习”放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并不是和传统的结论性的知识掌握没有一点联系。他们都是以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媒介,通过学生的参与体验,让他们自主学习,让他们在自己寻觅答案的过程中形成一个良好的语文的素养。

2、新课程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注意教学过程的创新

有很多的小学语文老师都认为语文教学就是按部就班,一条一条来。不应该创新形式。而且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就是那样,不管懂还是不懂,会还是不会,成绩上不会分出多大的差别,。就是因为老师有这样的观念,导致教学方法也是枯燥无味,几年如一日的教学习惯久而久之让学生产生了厌倦情趣,没有上语文的热情和激情,激不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兴趣,当然会降低他们的学习的效率。

面对这样的情况,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实践的时候,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在原来的基础上形成一套全新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进行游记类的课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带领他们一起置身于美丽的自然风光当中,让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游览欣赏、倾听、大自然的心声,学生如身临其境一般,学习的效率自然会提高。当然根据小学语文课文的不同,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根据不同的文章,选择不同的方法,教出新意,让学生学得灵活。要时时刻刻抓住学生的心。

3、新课程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质疑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才能真正在学习中进步。这是完全有道理的。而且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新型的创新人才,因此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质疑的能力异常重要。在小学教师进行教学实践的时候,应该随时让学生产生疑问,留下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最常见的方式就是语文教师要多问几个问什么。课文上完了,课后习题怎么做?学了课文还有那些不懂的地方?那位同学还有新的见解?等等。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真正随意让学生提问。对于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在提出一些意料之外的问题,老师要适当加以引导,不能一味打压,对有价值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时机解决。

三、小结

新课程标准是新时期我国教育的产物,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我们注意到,新课程标准并非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放宽了对老师课堂教学模式,反而它是是对老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更多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潜心贯彻新课标精神,与时俱进教学模式,为祖国的未来培养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增.浅析小学语文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J].《读与写》.2012.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语文 教学 实施难点

新课程标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首先要求教学观念的转变,长期以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就受到重视,但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常常被忽视,导致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单一、手段单一、对学生的评价单一,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培养,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则需要克服难点。

一、小学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

语文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教学理论的研究中,确认了语文的人文性。过去,人们普遍认为语言文字只是信息的一个载体,但是现在通过研究,人们也开始重视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语文是人文类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语文教育应当充分地尊重语文的人文性。重视语文对人类情感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从而完善学生的人格魅力。传统的语文教学只重视工具性,而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现代教学应当从两个方面出发,既要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又要重视语文的人文性。传统的教学只是将语文作为一种工具,而新课标要求教师透彻的理解课标的内容,重视语言教学,从语言文字入手,通过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当中领悟语文的人文性,才能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更好的陶冶。

二、课堂教学结构的转变

课堂教学的改革是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过程。当前,大多数学校的课堂结构都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开展。当前教学结构的弊端主要集中在教学结构较为繁琐,并且教学重点不够突出。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授,而不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过程,所以说当前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改革。在课程改革之前,教师要认真的摸透教材的内容,把握住教学内容,因材施教,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根据教学的主要内容来加强语文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同时教师可以打破课程内外的限制,把一些语文教学相关的活动引入课堂,通过趣味教学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语文教学要向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文字的叙述,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愿望。还可以通过文字的叙述,来激发学生阅读的激情。及时地发现学生在实践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困难,并且及时地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与困难。主体地位的发挥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融入学习当中来,能够有效地发现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且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到在学习《秋天向我们微笑》一课时,讲到:“夏天走了,秋风抓一把桂子的香气,轻轻地把他们涂掉——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葡萄嚷着冷了,要披紫袍”。这时,让学生自己想象一下这幅美丽的画面,让学生把自己当做是文章中的一个主体,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只重视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应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语文基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在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加强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比重,在平时课堂教学中上渗透情感,引导学生把语文课上学习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使学生认识到语文无处不在,了解到语文知识的丰富性、实用性,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五、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源泉,小学生好奇心强,思维开阔,想象力丰富,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特点,采用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不但需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需要学生运用知识,这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对交际工具的掌握需要运用在实际生活中,例如在学习《狐假虎威》一课时,富有趣味性的故事引人入胜,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故事,自导自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创新思维的源泉,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为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基础。

六、总结

小学是学生的一个起步阶段,对于学生的以后学习打下基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能够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都有帮助,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使课堂教学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家欢.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性[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6).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内容;选择依据;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2

小学语文就其本质来讲,其实就是儿童语文。小学生尚处于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养成的起步时期,缺乏系统的学习方法和理解能力,因此,对于教学素材的选择,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对现行教材中教学内容选用要求进行简要分析,并对教学内容选择与把握的策略艺术做出初步探讨。

一、小学语文教学内容选择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教学内容缺乏深入研究理解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部分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发生了显著变化,多媒体电教设备的运用让原本“沉闷”的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电教设备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代化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部分语文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等电教设备,甚至直接用多媒体电教代替传统教学,PPT课件代替教师黑板板书和口头讲解,殊不知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容易形式大于实质,分散教与学注意力,教学重点模糊,进而导致小学语文教师对教学内容缺乏深入研究理解。

2、对小学生这一特殊年龄段群体缺乏认识

小学语文就其本质来讲,其实就是儿童语文。小学生尚处于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养成的起步时期,缺乏系统的学习方法和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素材选择与把握时,除了注重考虑内容内涵的简单化通俗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选择还应尽量贴近现代儿童心理特征。与不同,受小学生知识基础薄弱、学习理解力差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对作品美学、文学价值探讨不深,因此教师应更多选取贴近现实生活、画面感丰富的素材作为教学内容,便于学生发挥想象力理解文本,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熟读背诵,加深印象。

二、内容选择把握策略

1、紧跟大纲要求

小学语文教师在对教学内容素材进行甄选时,首先应该参照语文教学课程大纲,根据大纲对教学目标的要求来对本学期教学内容进行规划和设计。只有紧跟大纲要求,才能保证教学内容方向的正确性和规范性。新课程标准实验教学不是粗放式教学,它依然是有计划地有目标地展开教学,任何脱离大纲和违背大纲的做法都是不正确的。

如人教版大纲对小学第二学段(3―4年级)阅读教学目标作出如下阐述:“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从这条要求不难看出,大纲对小学第二学段学生语文学习要求重点关注文本中的关键字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容把握时,就应把生字词作为教学重点。

大纲作为引导教学内容的风向标,为教师教学内容选择把握打开了新思路。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9课《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关键生字词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关注课本中的“喝水”、“口渴”“瓶子”、“石头”、“到处”等词。

对学生提出问题:①这五个词分别是什么结构,他们的偏旁部首分别是什么?②以“到处”为例,你想到了什么?你能用这个词造句吗?③这几个词在文中分别是什么意思?你能找到同义词代替它们吗?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高度集中注意力,展开想象,认真体会,在新旧知识交互联系的过程中对生字词印象深刻,教学效果显著。

2、深入解读文本

文本,其本意指的就是语文之本。具体来讲,就是教材、课文。文本是教师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托。教师要准确选择把握教学内容,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是关键。很难想象一位对教材文本不熟悉的教师能够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任何脱离了文本的教学都是盲目的、不成系统的。经多年调查研究发现,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越深入,课堂教学品质就越高,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的知识也越丰富。

还是以人教版《乌鸦喝水》课堂教学为例,如果在备课时教师未能对文本内容深入解读,只停留于文字表面,就很容易肤浅地将这篇课文教学的主题定位为“智慧的力量”,事实上,这篇寓言故事之所以被安排在小学一年级的教材中,其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鼓励学生遇到困难不退缩,独立思考想办法坚持下去,困难就能够迎刃而解。

基于小学生学习理解能力有限,如果教师不能够对文本深入解读,整个教学就是肤浅的,不成功的。

3、价值导向是原则

小学语文教师作为小学生的启蒙导师,对学生日后阅读情趣、人文素养的形成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学承担着引导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历史任务。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对文本所隐含的价值导向是否符合时代背景,是否符合道德要求做出准确判断。尽可能选择健康的、积极的、有思想的文本作为教学内容,摒弃消极的、阴暗的、假大空的文本。

4、正确认识小学生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注意尽量贴合小学生心理智力特点,新课程标准改革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时首先应考虑能够让学生喜欢,注重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弱化逻辑理论性,强调文本人文性、趣味性。

三、结束语

新课程标准改革颁布实施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围绕“什么是语文”、“语文教什么”、“怎么教语文”进行全国性探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在大批小学语文教师实验教学的探索创新中悄然展开,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进程,也是对传统教育体系的改进、完善。从新课标大纲对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规定来看,新形势下的小学语文教师素养需要得到全方位提高,首先就体现在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把握上。我们常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这一语文教学业内共识充分说明了教学内容选择与把握的重要性。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内容上还存在不少问题,除了文中提到的解决策略之外,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还需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总结创新,讲究教学艺术,才能有效提高教学品质,保证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众.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课内扩展阅读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

[2]耿红卫.科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近现代语文教育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3]唐亚娟.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效率;师生互动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对积极开展动态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由于小学阶段教学的特殊性,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与学生进行双向交流,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本文研究了目前我国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交流之间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有效措施。

一、师生互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

1.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的新要求,对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即以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为本。一方面,教师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探究,保证教师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扬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新课程改革有效地推动了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变,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了互相关怀的互动式情感。

2.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引

现在的新课程标准将语文学科性质明确定位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个定位简明、科学地指出了语文教学进步的方向。它强调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注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新课程标准把学生、教师、教材和环境等四个因素结合起来,“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简而言之,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有效推动语文课堂效率。

二、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在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1.互动意识淡薄

目前,许多教师受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已经形成自己的教学习惯,缺乏师生互动的意识,致使教学活动中互动效果不理想。

2.课堂互动形式缺乏灵活性

首先,语文课堂上常见的互动方式是提问法。提问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课堂的活跃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问题过于简单或者过于频繁,都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长此以往,这种互动便无法实现发展的价值。其次,在目前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处于主体地位,缺乏对学生的真正关注。这种单向性的引导限制了学生的思想,没有从根本上增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

3.互动缺乏人文性

新课程标准定义语文学科“工具与人文性的统一”。具体到语文教学中,就要使语文教学和人文培养结合起来。但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情感性和思想性。因此,语文课堂上的互动不仅要提高学生理解语言和表达语言的能力,更要关怀人文,陶冶情操。

三、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开展师生有效互动

1.激发学生兴趣,积极主动参与

新课程标准要求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小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教师不能像对待大孩子那样一味严格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多动脑筋,发挥引导作用。

2.灵活运用教材,多渠道开展互动

教材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但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自身年龄较小,知识结构不完善,教师就要创造性地灵活运用教材和其他资源,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采用多种方式,给学生创造参与互动的机会,以提高教学效率。在实际的课堂实践中,教师可以采用言语互动、时间与空间的互动、情景互动等不同的方式,大胆创新将教材知识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转变教学观念,促进师生地位平等

语文课程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在实际教学中追求师生关系的平等。首先,教师要以学生为核心,自始至终参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为学生排忧解难,服务与学生。其次,在语文教学中,要关注学生,走近学生,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人情感。师生之间只有形成彼此尊重、理解、接纳的关系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开展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实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把握互动原则,运用多种不同的互动原则,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开展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跃.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互动[J].文理导航:下旬,2014(05):72.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范文第6篇

教材建设改革,主要解决目前学科教育类课程教材存在的不足,适应当前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需要,编写贯彻《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理念的新教材当前小学教育专业所使用的学科教育类教材,存在很多不足。从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建设的角度看,目前缺少一套适合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需要的教材;从与小学语文教育关系看,当前使用的教材无论在体系上还是内容上与小学语文教育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对小学语文教育发展改革的趋势的反映缺乏一定的前瞻性;从《语文课程标准》所体现的课程理念看,当前所使用的教材自身没有体现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三维统一,对小学语文教育的研究也没有从这三个维度去解析。

学科教育类课程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主流课程,传授语文学科教育知识、培养语文学科教育技能是它的两大基本目标,这两大基本目标之间的关系常常被表述为语文学科教育知识是基础,语文学科教育技能的培养要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但实际的情况是“语文学科教育知识是基础”这一地位被无形中当作为“重点”,需要在这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语文学科教育技能”往往成了陪衬。

课程结构改革,主要解决课程层次提升和学科结构领域扩充的问题,应本着各有侧重、区分能级、明确阵地的原则,构建语文学科教育类课程的新格局课程层次提升和学科结构领域扩充,指的是要提升课程的内涵,丰富学科教育类课程涵盖的具体学科范围。以往构成学科教育类课程的主干学科往往是小学语文教学法或者是小学语文教材概说和小学语文教学概论,外加教育见实习作为实践教育课程,培养出的小学语文教师能够轻松驾驭静态的语文课程。而《语文课程标准》在理念上将语文课程当作一个不断开发、不断深化的动态过程,对教师的课程资源的研究与开发、教学方案的设计与整合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要求很高。适应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现有的以小学语文教材概说和小学语文教学概论为主干课程的学科教育类课程必须提高研究与训练的规格层次,本着各有侧重、区分能级、明确阵地的原则,建设好着眼于宏观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小学语文课程论、教学设计和创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论和协调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语文课程资源和教育力量的小学语文教育研究的学科体系。“各有侧重”是指适应《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课程开发、教学理念、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学科教育类课程各内部课程设置要具有对应性,并相对独立而又互相形成合力;“区分能级”是指不同学科在传授知识和训练能力、培养情感和价值观、探索过程和发现方法等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力量不同,教育影响的结果也有长效短效之分,学科教育类课程内部课程设置要综合考虑能级,实现学科的互补;“明确阵地”是指适应《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育的综合性、交叉性和自主性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内部课程设置要兼顾课堂教学主阵地、学校课外教育阵地和社会教育阵地,立足于不同的阵地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思想和价值观的培养,促进学生语文教育知识学习和语文教育能力形成。以课程层次提升和学科领域扩充为基础,按照上述原则建构的学科教育类课程新格局,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四个方向和三块阵地”。

“三个层次”是指包含与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原理结合紧密的语文学科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等学科,以中观研究和探索小学语文教育的一般规律为主的课程论、教学论等学科,以及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案的设计与研究的教材分析、教学设计等学科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按照从一般到具体的次序,越来越贴近小学语文教育实践,将课程开发、教育研究、教学技术、实践方法、课程评价等内容整合其中。“四个方向”是指具体课程设置主要围绕课程开发与研究、教育技术(主要指软性技术)、教育研究与设计、教育实践四个方面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而又突出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专业知识能力的传授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影响。“三块阵地”是指课堂教育与训练阵地(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课外活动教育与训练阵地和教育实践阵地(包括到小学进行的见实习和参加社会语文教育活动等)。各个阵地学生和教师承担的角色任务各不相同。这样的课程格局既符合一般课程建设的理论模型,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造等多方兼顾,又体现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

新课程改革己经明确提出,学生一直都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必须要将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行激发,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意识进行培养,进而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自身个体的差异,鼓励小学生选择一个适合自身进行学习的方式方法,学生语言能力、心理以及生理发展都具有自身阶段性特征,不同的内容教育教学也具有各自规律。所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必须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不同特点以及不同教学内容进行结合,采取一个适合教育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下面,笔者就对新课程理念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进行探究。

一、新课程理念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要培养学生积极性

近些年来,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一直都面临着全新的课程改革,为了对更高水平以及更高层次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品质进行追求,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做到解放自身思想,将自身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生就能够真正感受到学习语文所具有的乐趣,使得小学语文能够真正成为小学生学习过程中以及日常生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想要将这一目标实现,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对当今时展的形势进行顺应,伴随着当今社会不断改革以及进步,进而对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来实施严格的创新。

笔者在长期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如果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过程中,只注重使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小学生一定会觉得十分辛苦和痛苦,从本质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如果小学语文教师真正能够在自身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到适当变通,将小学知识很好融入到教学情节之中,使得小学生能够成为语文教育教学故事中主人,这样小学生就会对语文学习十分感兴趣,与此同时,加深小学生对于小学语文教材的理解以及探索,进而实现快乐学习语文这一效果以及目标。

二、新课程理念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要多举例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提升举例子的频率,这样能够使得小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来说至关重要,语文知识不容易被学生理解,所以,如何才能够使小学生能够将语文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进行联系,就必须要举例子,在语文教师举例子过程中,必须要对当前文学热点的问题进行结合,引出其他学科的内容和知识,这样不仅仅能够对校学生思维进行激发,更加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满足小学生自身所特有的好奇心。在小学语文教师进行举例子的过程中,要注重将语文知识和历史知识以及地理知识进行相互结合,使得小学生能够在学习语文知识和开展语文课程的过程中,拓展其自身知识面,再通过自身的知识面来促进学习语文课程,这样不仅仅能够符合当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自身所提出来的要求,更加能够使得小学生对语文课程所具有的有用性进行真正体会。

三、新课程理念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要完善备课

近些年来,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一直都面临着全新基础教育教学课程改革,为了追求更高水平以及更高层次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品质,要求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做到解放自身的思想,将自身教育教学的观念进行转变,想要提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除了要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进行提升以外,还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完善备课,做好实施小学语文课堂开始之前以及小学语文课堂结束以后的工作,小学语文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最为重要的基础就是要实施有效备课的工作,备课必须要按照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课程标准以及教材这样两个基本的环节来进行实施,每一个课程标准都必须要从本质上来帮我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对教材体系、教材知识以及教材深度和广度进行了解。

小学语文教师备教材的目的就是要找到和语文教材各个知识点、各个单元、结构体系、教学内容以及写作意图的关系进行掌握,所以,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在自身实施备课的过程中,多举例子,多选时事,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吸引学生注意力。在小学语文教师备课的同时还要对课后作业进行准备,小学生在学校所学习到的知识必须要和社会实践以及生活实践进行相互结合,这样能够使小学生语文学习变得更加灵活。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本质回归;现状分析;必要;具体途径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1.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定位太过具体

有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为整个教学过程设置太过具体的教学目标,往往将教学目标设定为既让学生能够扎实掌握语文知识,又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实现情感态度的升华;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过于具体会容易使整个教学复杂化。根据新课改的目标要求,将小学语文的课程目标设定为三个维度,而很多语文教师理解为三个目标。就具体的一堂小学语文课程来讲,短短的几十分钟的时间内让学生达到以上过于具体的目标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

2.盲目扩展小学语文的文本视线和领域

很多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往往感觉课本知识太少,用不了太多时间就可以讲完,常常存在对课程进行开发的现象,将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教材内容盲目地扩展了。甚至很多教师认为如果不在教材基础上对课程进行扩展,那么这堂课程就不是好课,会被他人认为是因循守旧的做法。

3.教学过程无序化、繁杂化现象凸显

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为例,一位教师讲解《雨点》这课的时候给整堂课的教学过程设置了多达六个部分的内容:让学生唱歌;安排学生朗读课文、在课堂上画小雨点;还让学生扮演小雨点等等。把一堂语文课堂变成音乐、美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课堂,但是很多教师仍不以为然,认为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原本很简单的一堂课,一些教师将其变得复杂起来,冲淡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爱好和兴趣,往往引起学生诸多反感。

4.盲目地采用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现实中,一些语文教师为了达到所谓的引起学生的学习情趣、提高学生的情感感悟,变着花样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多媒体设施的帮助下,又是准备视频资料,又是准备儿歌舞蹈,认为这样能够与教材知识实现完美的结合,能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殊不知,这些看似热闹、看似内容精彩的课堂,实效甚微。甚至有一些教师将教材丢在一边,借助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将更多的时间浪费掉,忽略了学生的朗诵、感悟以及应用。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

小学语文教学要根据小学教育的规律,在充分理解新课改真谛的基础上,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教学过程。综合分析以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种种不良现象,小学语文教学要回归到简单的本质上来,已经显得非常必要了。

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简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小学语文应该是最扎实的知识教学和基础教学

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字、词、句,背诵、朗读以及作文,而不是将音乐、美术、自然等课程融入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就是语文教学,不是一门综合的学科结合下的课程。

2.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是最有实效的教学

教师通过教,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升情感态度,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对教材的感悟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3.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是师生关系最为和谐的教学

教师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时候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所想、所感,并不是教师一人追求所谓完美的情趣和课堂氛围,要让语文教学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追求教学的自然和朴实。

三、小学语文教学本质回归的具体途径

1.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回归要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小学语文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对话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善于聆听学生,对学生的表现以及理解能做出及时的判断。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为例,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我和祖父的园子》这一课的时候,首先让学生提问与文章有关的疑难问题。当一名学生向教师提问了“为什么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当然,学生问的这个问题看似没有任何价值。那位老师听后想了一会,说道:“你是不是想问为什么花儿活了?”当教师为学生作出这样的回答之后,学生的思维立刻被拓展了,提出了很多具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是对学生思维拓展、智慧生成的尊重。

2.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回归要尽力使课堂教学更加清晰化

简单的语文教学并不是不可以去追求简单,而是一种对平庸的拒绝,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之间、文本之间的一种对话。这种对话是在教师引导下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尊重学生对教材内容独立的理解和感悟。

3.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回归要实现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相处、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

小学语文教学的简单本质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掌握简单的读、简单的讲、简单的写,而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如何避免机械地读;在写的过程中避免单纯为了记忆而枯燥地写;在讲的过程中为了应付老师检查而乏味地背;而是在反复和严格训练的基础上实现语文教学过程的生动性和活泼性,让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情感交融下形成一种简单的情意融融的课堂氛围。

参考文献:

[1]周秀兰.回归小学语文学习本质的“七项高效学习法”[J].学周刊:C,2012(6):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