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摊经济发展现状

地摊经济发展现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地摊经济发展现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地摊经济发展现状范文第1篇

一、濮阳市城区商贸物流业发展现状

濮阳市城区商贸物流业主要集中在华龙区。近年来,华龙区作为濮阳市的唯一行政区,正着力调整生产力布局,坚持“工业强区、商贸富区”等六大发展战略,重中之重抓工业,经济社会发展逐步迈入快车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增强以现代化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理念整合行业资源、提高行业竞争力,是华龙区更好地融入冀、鲁、豫城市圈及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为濮阳市经济发展拓展更广阔空间的重要手段。截止2010年年底,该区社会消费零售额为27.2亿元,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40%,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1.商业网点体系初步形成。全区各类零售网点1.5万个,其中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场21个,1000-5000平方米的中型商场54个,综合、专业交易市场23个,总营业面积20万平方米,具有一定经营定位的特色商贸服务街(区)9条,2000平方米以上的餐饮、宾馆等服务网点73个,形成了商贸流通基本服务体系。

2.商贸中心已成雏形。在新城区和中原油田服务区交界处,分布有金桥家具城、联华广场、金地商厦、胜利商厦、百姓生活广场、昆濮广场等大型商业网点,基本形成市级商贸服务中心;以中原路、大庆路、任丘路、扶余路为主,分布有华龙商厦、油田商贸中心、联华生活广场等商贸服务业和零售业,形成了区域商贸中心;还在社区配套建成了一定数量的便利店和超市,发展态势良好。

二、濮阳市城区商贸物流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濮阳市商贸物流业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总体水平偏低,规模小、基础弱、底子薄、抗风险能力差。

1.商业网点缺乏统一规划。由于缺少总体规划,在城市建设与改造过程中,沿街的商住档底层店面房大小不一,被分割出售,形成大量的小店小铺格局,造成商业网点布局凌乱,随意性较大,结构布局不合理,缺乏特色。

2.商贸市场基础设施较差。专业市场、综合市场不集中,存在档次低、规模小、设施差、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卫河、金宇等市场因其购物环境、商品质量、卫生条件、管理服务等问题,已不符合中心城区商贸产业发展导向,导致空置率高,形成空壳市场。中原市场地摊式经营,形成了脏乱差的局面,影响了市场的持续发展。

3.协调管理不够规范。协调管理缺位,行业发展无序。一是准入门槛低。一些根本不具备物流条件的个体运输户也介入物流,与物流公司争市场,导致形成“小的做不了,大的做不强”的恶性竞争局面。二是多头管理。缺乏协作机制,物流企业各自为阵,信息不能互通,资源不能互动,力量不能整合,价格不能统一,服务得不到提升。三是没有总体发展规划。物流政策和法规体系不完备,难以对物流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控和引导。

4.信息化建设滞后。电子商务平台尚未建立,区域性、综合性货运信息网尚未形成,缺乏有效有物流信息平台和健全的物流经营网络,导致社会物流资源浪费。

5.物流人才缺乏。专业的物流人才我区还是一片空白,目前我区物流企业从事的员工文化水平基本上为初中、高中毕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对现代物流技术与装备了解较少。

三、发展市城区商贸物流业的建议

1.提高认识,完善商贸物流业管理体制。商贸物流业是连结生产、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先导性产业。我们要不断深化认识,理顺管理体制,强化政府管理职能。要明确各部门在推进商贸物流业发展中的相关职责,制定台账,使各部门都有目标、有责任、有压力、有动力,促使濮阳市商贸物流业快速有序发展。

2.科学规划,确保商贸物流业健康发展。按照城市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充分考虑中原经济区、环勃海经济圈及濮范台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建设及交通快速发展对商贸物流业带来的长远影响,加快修编濮阳市商业网点规划,做好三大物流园区、新城区、市级商贸中心建设等特色商业区块发展规划,使之与城市扩容、行业发展,项目建设相适应。

3.积极探索,推动商务信息广泛应用。完善电子交易、信用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法规规章;以支柱产业为依托,培育一批集信息、价格指导、网上交易、资源配置等功能于一体的行业门户网站,发挥无形市场的优势;鼓励建设网上商城,增强配送功能,扩大网上消费。发展网络业务,拓宽电子商务覆盖面;培育第四方物流,建立全市物流行业的公共信息平台,促进商贸物流业实现质的提升。

4.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要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吸引处资和外地资金,动员社会力量,集聚社会资金,鼓励社会各方面投资商贸物流业。重点从完善商贸基础设施出发,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扩大经营规模,积极发展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大力发展品牌经营、特约经销、信用消费、大型连锁超市等现代营销方式,确保市场持续繁荣,推动商贸物流业健康发展。

地摊经济发展现状范文第2篇

[摘 要]本文以合肥市经开区大学城为例,分析目前合肥市大学城区域内高校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配送中存在的高校快递营业点设置不合理,校门口自提服务安全性低、满意度差,配送服务水平低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以期为高校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配送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配送方案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0.055

[中图分类号]F2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0-00-02

1 背景分析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电子商务持续多年保持高速发展。“十二五”期间,电子商务年均增长率超过30%。同时,随着我国各类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日趋成熟,网购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CNNIC第37次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20~29岁人群在中国网民年龄结构中占比达29.90%,为各年龄段中最高占比人群;在中国网民职业结构中,学生占比达25.20%。可见,大学生是网购群体的重要M成部分,所以,网购服务学生的校园快递末端配送即“最后一公里”问题需要加以重视。“最后一公里”是指运输货物到达终点站,将货物从快递员配送给收件人的最后一段路程。据2014年《中国采购发展报告》显示,中国物流成本所占GDP比重虽然从2007年的18.4%降至17.8%,但这一比重仍然高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造成上述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最后一公里”配送的成本占比在整个配送成本中达30%以上。高校校园快递末端配送特点主要是配送节点整体密集但个体分散,且收件时间相对不固定。此外,由于各高校对进出入其区域内的车辆进行严格管理,使各大快递无法准确、高效、安全地将包裹送达客户手中,这直接导致末端物流成本高居不下。本文以合肥市经开区大学城为例,对目前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校园快递末端配送模式提出一体化综合解决的优化方案,降低快递企业物流成本,同时提升高校广大师生的满意度。

2 高校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配送现状分析

本文主要针对合肥市经开区大学城内高校师生对校园快递的需求度、满意度和便捷性等方面进行调研。经过调研发现,各快递公司针对校园末端“最后一公里”配送进行了多种配送方案的尝试。目前,各大快递公司对大学城区域内高校“最后一公里”配送模式主要有四种模式,如图1所示。

虽然各大快递公司针对末端配送模式进行了尝试,但不论是校内快递营业厅还是校门口快递员电话通知取件,这种临时配送方式仍然存在诸多弊端。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大学城内高校320名学生进行“快递最后一公里综合满意度”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02份,数据分析如表1所示。

通过分析数据可知,高校学生使用快递的频率很高,具有较大的市场规模,但多数学生对目前校园快递的满意度不高。这主要是因为末配送仍存在较多问题。

2.1 高校快递营业点设置不合理

由于高校校园占地面积较大,且住宿区与商业区一般相隔较远。而各大快递公司各自为政,互不配合,选址随意性较大,一般离学生住宿生活区较远,未考虑快递包裹收派件的距离合理性。此外,高校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考虑,明文规定,不允许私有车辆随便进出校园,这也间接导致学校的快递点分布不合理。

2.2 校门口自提服务安全性低,满意度差

当前,快递员一般在校门口通过电话或短信的方式通知客户自提快递,且快递员在校门口等待取件的时间具有较大限制(一般不超过30分钟)。而高校学生上课时间弹性较大,经常出现没有合适的时间去领取快递的问题,这不仅增加了二次配送的成本,而且降低了客户对快递服务的满意度。此外,当前,各快递普遍采用“地摊式”的快递派件模式,即把快递散开摊放在地上由学生自提,这种派件方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节约时间,快递员一般只通过报手机号码和姓名来确定收件人,而不询问快件单号,签收机制缺乏规范,容易出现错领、冒领等现象。

2.3 配送服务水平低

无论是校门口自提,还是校内快递营业厅实行门到门服务,都没有真正做到快递“最后一公里”门到门配送。通过调研发现,无校内点的快递不会上门配送,而具有校内营业点的,若客户需要快递进行上门服务,营业点一般会等到大多数快件都自提完之后,才会处理需要上门配送的快件。而这大大降低了末端配送的质量,同时会降低客户对快递服务的满意度。

2.4 快递点的服务单一化

通过调查大学城区域内高校快递营业点可知,这些营业点只提供单纯的寄存与收件服务,而其他多样化的快递服务,如上门揽收,快递废弃包裹的回收等服务较少涉及。可见,快递点的服务存在单一化问题。

3 高校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配送对策研究

3.1 高校校园快递末端配送一体化综合性解决方案

通过调研与数据分析可知,合肥市经开区大学城高校快递服务总市场需求量大且存在改进空间。为彻底解决高校校园末端快递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必须充分整合现有快递公司高校末端配送资源与模式,建立第三方高校校园快递收发中心,如表2所示结构体系。通过整合高校现有分散的快递营业点,集中快递公司的优质资源,在大学城各高校建立一个中心化、高效化、面向客户化的综合性快递服务中心,以提升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服务质量,减少快递公司末端配送成本。

3.2 采取共同配送的策略

根据目前各大高校对学生宿舍实行封闭化管理的特点及快递公司实现配送成本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要求,在快递配送模式上采取参与性收货模式,即以快递综合服务大厅为中心,配送人员在规定配送时间段内在公共约定的配送地点与客户交接,让客户与配送人员共同参与配送,实现配送成本最小化。同时,可以第三方的名义与高校合作,使用高校物流实训实验室,或者参与高校的物流实训实验室建设。这种方式不仅能合理使用学校设备对快递进行分配管理,也可以为高校物流专业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实训机会,实现校企双方的共赢。

3.4 拓展业务的服务范围

为满足高校学生的个性化快递服务现实需求,各快递公司要进行自我服务升级。在做好自身基础业务即收发件的同时,拓展服务范围,如承接代寄、代存、上门取件等业务,合理承包个性化服务。此外,还要以各高校的快递综合服务大厅为依托,切实做到服务的精确化、个性化。

4 结 语

高校学生作为当代网购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前行。而“最后一公里”配送是联系电商与终端消费者并保证其体验满意度的最后一环,配送运作的合理性直接影响我国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但目前,高校校园快递配送需求与快递公司“最后一公里”配送模式存在较大冲突。当前,高校校园快递配送仍处在发展初期,进行校园快递配送的优化升级将有效改变终端快递配送现状。本文通过将校园外的快递公司配送整合到封闭的校园中以丰富末端配送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化、个性化服务,并通过快递公司与学校和第三方末端配送的合作,达到“1+1+1=N”的效果。由于该模式具有可复制性,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整个快递行业的服务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地摊经济发展现状范文第3篇

Abstract: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logistics, and is one of effective link to promote the overall effectiveness of agriculture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of agricultural logistics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agricultural logistics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development of China's agricultural logistics.

[关键词]:农产品 物流 现状对策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curr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

1.前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努力改善“三农”状况,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十分重要。我国农产品存在流量大、技术设备落后、专业化仓储数量少等问题,因此要正确认识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才能更好的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从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1】。

2.中国农产品物流现状

2.1中国农产品生产主体多样,物流量大、面广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20多年来,农产品产量全面提高。

2004年,中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品 种 产量(万吨) 品 种 产量(万吨)

粮食 46947 水果 15243

棉花 632 蔬菜 54927

油料 3057 肉类 7260

糖料 9528 水产品 4855

千家万户的农民是中国农产品生产的主体。一季生产,全年消费;一地生产,全国消费。北方生产的粮食要运到南方,南方的蔬菜、水果要销往北方;西面需要东面海边的水产,东面的纺织业需要西面的棉花。随着农产品产量、商品量和消费量的增加,中国的农产品物流量日益扩大,而且复杂程度较高。

2.2农产品流通组织形式较为复杂,多种流通方式并存

目前,中国农产品生产、流通组织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1)公司+农户。农户按公司要求生产,公司与农户签订合作协议。(2)农户+农户。农民生产,农民销售。具体表现为,一部分农民在市场上做销售,一部分农民在家搞生产。(3)市场+农户。农民生产,农民交易。通过农产品产地交易市场来实现农民与市场的对接。(4)公司+基地。农业公司自主承包农民土地,实行规模化经营,企业化运作。

中国的农产品流通主要经过农户¬―中间―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这一供应链进行实体流动。农户主体主要是分散经营的小农户为主,在经济发达地区也有一些规模经营的农户联合体;中间环节,既有各种类型的合作组织(包括政府主导和自发组织的各种专业协会),也有各种不同规模的私营收购公司;产地批发商和销地批发商的主体主要是各种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的购销商群体;零售商的情况最为复杂,包括各种农贸市场、规模大小的超市及综合性的零售店和地摊销售等。除了传统的交易方式外,近年来相继出现了期货、拍卖、订单等新型交易方式,连锁经营、配送和网上销售等方式也有所发展。

2.3农产品物流体系逐步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初具规模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中国涌现出了多种农产品物流主体。除原有的国有商业企业、供销社外,农产品物流业中的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等各类企业也得到发展。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发展农产品物流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农村生产经营大户、专业协会、专业场(站)、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都有较快发展。逐步形成了从生产、收购、流通加工、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到销售一整套组织环节。但是,众多的参与个体规模小、联合性差,组织化程度不高。

2004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7.4万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87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3.43万公里,沿海港口万吨级深水泊位830个,内河航道里程12.33万多公里。一批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场站和货运枢纽等设施有了较大改善。以现代物流理念建设的各类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得到较快发展。农产品的流通手段有所更新,不少地方开通了农产品运输的“绿色通道”,有的鲜活农产品有了专用运输工具,农产品批发市场不断改造提升。2004年,全国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合计门店数为5.49万个;年成交额1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达3365个。

2.4物流技术手段相对落后,发展潜力大

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流通中心发展较快,但市场交易标准化、信息化、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农产品的仓储、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等环节较为薄弱,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尚未形成。在整个物流链条上,未经加工的鲜销农产品占了绝大部分,而这些农产品大多数因运价、运力、交通基础状况和产品保鲜技术等限制,造成腐烂、变质,损失巨大。有数据表明,中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左右。

总之,中国是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大国,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人民生活的逐步改善,正在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市场。但中国的农产品物流又处于起步发展的初级阶段,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需要学习借鉴美国同行的经验,需要加强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2】。

3.我国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产品物流量大面广,其自然分布的区域性与消费需求的全国性以及国际形势是现阶段农产品物流的一个重要前提。农产品物流组织有多种形式,共同组织着我国大规模的农产品物流,但农产品物流技术明显落后。

3.1交通与通讯基础设施方面。

农村道路等级低、路况差,导致农产品在途时间长,运输损耗大,鲜活度低,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物流信息网络设施不健全,农产品流通信息不畅,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大。

3.2农产品生产物流方面。

除少量企业化生产物流量较大外,大多由个体农户生产或从事,每户承包土地不多,耕种或养殖物流量小。

3.3农业供应物流和农产品销售物流的主体方面。

主体繁多,包括供销系统、粮食系统、农业系统农产品市场及其它农业物流主体,市场秩序较乱,整体上缺乏市场竞争力,农产品市场主体的培育状况不容乐观。

3.4农产品运输、仓储及装卸方面。

运输设备和技术滞后,高效专用运输车辆少。特种仓库比如低温库、冷藏库、立体库等严重短缺,农民散藏、混藏甚至露天堆放的现象相当突出。装卸搬运机械化水平低,叉车、托盘、货梯、升降平台、巷道堆垛起重机等装卸设备数量极其有限。

3.5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方面。

物流资源丰富,但农产品物流相关的部门行业条块分割严重,致使资源难以整合,其结果是农产品物流企业数量供过于求,但服务质量又满足不了市场需要。

3.6农产品市场的发展和布局方面。

农产品市场培育滞后,远不能适应当今供求质量提高的新阶段需要。具体说来,结构不合理,城乡农贸市场多,无效物流比例惊人,给城镇的垃圾处理、环境保护和市容管理造成了巨大压力;批发市场不足,生鲜连锁经营超市太少;缺乏综合服务功能,拥有储藏、加工和信息开发利用能力的市场为数不多,交易方式落后,网上成交、电子结算卡的运用仍处于试用阶段;农产品市场的规划和布局存在着不尊重商品流通客观规律的现象,市场应有的功能难以释放。

3.7农产品物流需求市场方面。

农产品物流市场潜力巨大,但专业化物流服务理念滞后,对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表示怀疑,担心产品安全,自营物流比例过高,物流非合理化状况突出,物流发展面临市场需求约束。

3.8农业科技含量不高。

产品质量低、加工及保鲜技术落后、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和缺乏品质检验手段及食品安全保证等诸多因素制约着农产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3.9农产品物流系统的危机管理意识薄弱。

对“禽流感”型的公共卫生事件给农产品物流造成的影响和由此引致的“物流中止”或“逆向物流”认识不够,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

4.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对策

4.1要提高对农产品物流重要性的认识

农产品物流涉及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与运行质量,涉及农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必须高度重视。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农产品物流处于比较落后的状况,由于农产品不能做到货畅其流,不能做到加工增值,使农民利益受到损害;由于农产品物流技术落后,物流过程损耗大,加大了成本 ,同样使农民利益受到损害。这一问题已经迫在眉睫【3】。

4.2加大对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农产品仓储、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等设施的建设。要做好这方面工作 ,须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和农产品运载工具的开发生产,加强各种农用仓库的建设,发展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以及产地、销地农产品批发市场[4]。

4.3加快农产品物流标准化进程

在包装、运输和装卸等环节,推行和国际接轨的关于物流设施、物流工具的标准,以实现物流活动的合理化。随着国际贸易增长和物流业对外开放,我国在农产品物流设施、物流工具及运输、装卸和包装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已经暴露出来。只有通过物流企业、物流行业协会、政府管理部门及研究机构的共同努力,建立我国农产品流通标准,才能使农产品物流得到规范化发展[5]。

4.4加强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导向和信息服务

目前,农产品物流的基本经济组织是各级生产、加工、销售企业,有许多农产品经营单位是设在产区的农村,客观上造成这些单位对铁路、交通及农产品需求的信息了解掌握得不及时、不准确,所以必须加大信息宣传沟通的力度。相关主管部门、农产品经营单位和铁路、交通部门等可通过计算机网络、通讯等手段了解掌握农产品运输、经营等方面的信息,有效地组织农产品物流[6]。

4.5培育、发展和壮大农产品物流主体

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主体规模较小,服务能力差、市场竞争力差。如何壮大物流主体实力,以应对国外物流企业冲击,是农产品物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因为我国农产品同国外农产品相比生产成本高,如果流通成本也高,那么我国的农产品就根本不具备竞争力了。所以在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的同时,也应着力降低物流成本来提高本土农产品竞争力。因此鼓励“生产基地 +农户”、“加工企业 +农户”、“运销企业+农户”、“配送中心+农户”等模式发展,通过成立一体化贸工农企业进行农产品集中采购、 规模化物流 ,以服务优良、成本低廉的物流配送提高市场竞争力[7]。

4.6组建现代物流配送中心

现代物流配送中心是农产品流通产业的发展方向,是农产品流通企业发展的最佳选择。要加强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的规范化与现代化建设。政府要加强建网工程的投入,为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及社会商品流通构建网络信息系统,并及时提供农产品信息服务。企业要对员工加强网络人才及物流配送技术的职业培训,提升员工业务素质、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政府还要健全物流配送方面的政策法规,加强市场监督,从而确保配送中心能够充分体现优质、规范、高效以及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大流通的特征。

4.7推进农产品流通国际化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内市场将受到国际物流集团的分割和冲击。由于国内农产品物流企业的竞争力较弱,应利用世贸组织协议,积极促进一些有条件的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外贸企业密切协作,借助于外资从事现代物流配送,用好国内外“两种资源、两大市场”,进一步延伸物流链 ,增强核心能力,从而尽快推进农产品流通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4.8打造现代农产品SCM模式。

农产品供应链包括从育苗到大田管理、农畜产品加工、保鲜直至流通、市场销售、废弃物回收等所有流程,农业科技、农业信息和标准化等因素影响着农产品供应链的始终。“市场信息指导+种业公司+农业科技推广+农资连锁经营+整合型生产物流机制+食品安全认证与标准化”模式是一个较好的选择。该环节一般可分为产前物流、产中物流和产后收获物流三个阶段。“信息指导+种业公司+农业科技推广+农资连锁经营”是打造农产品供应链的前提,应鼓励农民成立生产协作小组,尝试实施整合型生产物流机制,将区域内的农作物耕作、田间管理及农产品的收获、加工、存储等作业形成的物流统筹由共同机制运作,引入HACCP和ISO14000系列标准等认证,确保食品安全,着力打造绿色农产品生产链。

5.结语

我国是一个拥有9亿农民的农业大国,更是一个农产品大国。农产品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涉及到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关系到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的增收。如何有效地为农产品开拓市场、降低流通成本、实现农产品的价值已成为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问题。因此,要加快改善和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8]。

参考文献

[1]丁俊发.中国农产品物流业发展情况[N].中国商报,2002-02-26(8).

[2]兰丕武.吉小琴.现代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探析[J].中国合作经济,2005,(6):46~47

[3]赵春江.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5,(5):41~44

[4]丁俊发.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J].中国供销合作经济,2002,(02).

[5]万寿桥等.农产品物流的改善[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08).

[6]贾卫丽等.关于农产品物流的供求状况分析及对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

[7]余平.请重视农产品物流[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2,(10).

地摊经济发展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铁棍山药;销售问题;解决对策

铁棍山药是温县最具代表的一种农产品,尽管其在现代市场中已经获得了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但实际销售环节还面临了众多的问题,如产品质量方面的问题、销售方式方面的问题等。本文主要从铁棍山药当前面临的销售问题角度出发,探讨了拓展铁棍山药销售范围的对策。

一、F棍山药的功效与作用

当前,山药已经成为了我们熟知的滋补极品,其内含蛋白质、维生素、胆碱、赖氨酸等成分,并且也有我们人体必不可少的碘、钙、铁等无机盐与微量元素。

相较于普通山药,铁棍山药中的微量元素众多,如山药碱、淀粉、自由氨基酸、维生素C、铁、铜、锌、钙等。实践分析后得出,铁棍山药中的黏蛋白极为丰富,也就是说其属于一种多糖蛋白质的混合物,对人体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功能,防止心血管中堆积大量的脂肪,确保血管本有的弹性,大大降低了动脉粥样硬化现象;能够防止结缔组织的萎缩,减少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等疾病的发生率。

铁棍山药的茎含有大量的果胶、植酸、DHEA、糖蛋白、交酚氧化酶等各种营养素。其中,果胶可以使T淋巴细胞更具活性,发挥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作用,人们食用后可提高自身的免疫力,预防肿瘤面积的扩大,所以铁棍山药是肿瘤与放化疗后增强体力的理想辅助药物。铁棍山药中富含的DHEA在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物质中占据重要地位,是环戊烷多氢菲的一种衍生物。环戊烷多氢菲属于人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与性激素的基础性结构。DHEA有助于防衰老、提高人力免疫力等功效。

二、当前时期下铁棍山药面临的销售问题

1.管理力度不够,质量有待提高

现阶段,铁棍山药已被当作一种产业根植于温县,山药的生产量逐年攀升,而由于山药质量管理部门的质量管理不力,导致市场中铁棍山药的质量高低不等,山药的市场销售价格不断下滑。与此同时,一些不法商贩将别的地区生产的普通山药拿到本地区和正宗的铁棍山药混在一起销售,相关政府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严重削弱了当地种植户种植铁棍山药的热情。

2.销售方式繁复,销售模式不合理

首先是销售方式的繁复性,虽然当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对铁棍山药进行了直接销售和包装销售,但一般都是独立的销售,无法达到统一规模,整体销售量不高,销售速率也十分缓慢。合作社与药店在收购铁棍山药时非常注重其品质,并且合作社和药店每年都有自己固定的收购量,只要收购量达到预期的要求就不再进货。其次是现行的“种植户+合作社+当地企业”的销售模式缺乏合理性,合作社在中间的桥梁作用不但阻碍了种植户将铁棍山药直接销售给当地企业,而且还导致在市场中占据主要地位的铁棍山药无法实现较高的收购价,对广大种植户的山药销售数量造成了极大地影响。

3.产品等级不高,缺乏先进高效的销售技术

纵观铁棍山药的市场现状,具体体现在:一,将铁棍山药放在一些等级低的商品中进行销售,也就是说种植户在随便包装后就投入到市场中销售,这样一来山药在市场中的价格将很难有大的突破。二,广大种植户缺乏现代化的销售思维,未紧跟时展步伐,通过先进的多媒体手段来拓宽自己的销售范围,依旧以摆地摊的形式叫卖。三,铁棍山药目前的市场现状直接挫伤了种植户的种植信心,致使当地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三、拓展铁棍山药销售量范围的对策

1.切实保证质量

第一,严把生产观;当前,温县的铁棍山药已经被市场和法律公认为本地区最有代表性的农产品,然而由于实际中的一些原因导致广大种植户的种植热情不增反降,进而影响了当地最具特色的铁棍山药本有的市场和法律方面的价值难以得到全面发挥。针对这一情况,有关政府部门必须做好种植引导工作,按照种植户的具体种植规模提供相应的补助,不断强化种植户的种植积极性。

第二,严把质量关;严格根据现行的规范标准,加大机构的管理力度,及时掌握了解当地的铁棍山药实际种植面积,配备专业的人员按比例抽查铁棍山药的质量情况,对于质量过关的产品应颁发质量合格证。同时在一些特定的区域内贯彻落实“一个品牌,一条标准,一种包装和统一管理”的销售监管模式,为质量好的铁棍山药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吸引大量的消费者前来购买。

第三,全面清除假冒伪劣产品;政府和社会应共同配合努力全面清除假冒伪劣产品,并加大对市场的监督力度,制定统一规范的销售标准。现行的防伪方式有统一销售包装箱、为每箱铁棍山药设立相对应的二维码,消费者只要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知道自己所购买的一箱铁棍山药生产地、经纬度等完善信息。大量网店中充斥着各种真假难辨的产品,对于这种情况,应采取山药原产地授权认证的手段,对网店的销售量加以控制,并严厉打击贩卖假冒铁棍山药的网店。向广大消费者传授辨别真假铁棍山药的方法,全方位提高消费者的自我辨别能力,进而购买到正宗的产品。

2.对经营模式的优化调整

第一,优化调整原有经营模式;当地合作社应规避原有经营模式的不足,逐步朝着“合伙企业”的方向发展。企业主要为本地区的农产品服务,广大种植户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自由地加入或退出,由合作社每年安排社员一定的种植规模,或者经过全社社员的共同商讨后,将铁棍山药的销售任务全权交由合作社完成。然后合作组织通过自身的工作经验以及高效管理,实现本地区农产品质量的稳固性。

第二,在现行的经营模式上加以创新,落实“种植户+超市”的经营模式;顾名思义就是种植户与超市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双方之间签订意向性协议书,种植户直接将自己生产的铁棍山药运送至超市、菜市场。不仅避免了流通环节的繁复性,大大节约了流通成本,而且还实现了对铁棍山药从农田到餐桌的全方位质量管控,进一步加快了新型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建设进程,种植户的年均收入有了大幅提升。

3.树立先进的销售观念

第一,实现产品用途的多样化;从铁棍山药的药用价值方面入手,带动本地区合作社和药物企业之间的合作积极性,将铁棍山药销售给药物企业,由药物企业通过相匹配的工业技术把F棍山药制作成保健用品投入到市场中大批量售卖。同时针对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本地区支柱性产业应深入掌握铁棍山药所隐含的工业衍生价值,不要过于在意购买山药的美观性,极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还应开展关于农产品方面的文化节及新产品会,提高这些产品在市场中的影响力,从而吸引更多客户的眼球。

第二,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体手段;通过现代化媒体能进一步拓宽铁棍山药的销售渠道,山药的销售范围不再局限于周边区域,逐步朝着国内外庞大的消费群体方向发展。种植户应牢牢抓住网络销售这一大好平台,通过当下流行的微店等渠道经营自己的农产品。或者设置专门的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等为消费者的浏览查询提供帮助,使铁棍山药的名气享誉海外,充分突出铁棍山药的实际价值。

4.及时更新山药品种

政府部门应注重新产品的推广与更新力度,重点突出良种的高产量潜力与优良种性,确保农田的用种纯度。此外,政府应给予必要的财政资金支持,进一步加大山药新品种的研发力度,培育出能够适应本地区气候与土壤条件的优良品种,保证山药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四、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虽然我国有不少地区都有独具特色的农产品代表,但这些地区对农产品的开发力度不够,忽视了农产品价值的发挥。而温县的铁棍山药很早就在农业部门与国家质检总局中登记备案,是温县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农产品,现已被命名为温县铁棍山药。当前,温县铁棍山药还面临一些销售问题,但只要我们采取正确的解决对策就能够避免。

参考文献:

[1]刘玉华.黑龙江省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2014.

[2]范帆.河南温县铁棍山药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4.

[3]朱海波.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

[4]白慧颖.河南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化发展研究---以焦作温县铁棍山药为例[J].河南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化发展研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