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医疗市场前景

社区医疗市场前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社区医疗市场前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社区医疗市场前景范文第1篇

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1]2011年以后的30年里,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将更加严峻,据预测,202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2.48亿,占总人口的17.17%;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占总人口的30%以上,社会进入深度老龄。由于老年人的各器官机能退化的生理特点和慢性病长年缠身,经常会辗转于不同的医疗机构寻求医疗护理服务。

二、延续护理及其模式

延续护理正是设计一系列护理活动,以确保患者由一地转往另一地,或在同一地点接受不同层次的服务时,健康服务具有协调性及延续性,通过提高患者及其照顾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达到降低卫生服务利用和改善健康预后和提高患者满意度的目的。[2]

国外发展了许多延续护理模式,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从医院到家庭的模式有护理转移干预模式(the Care Transitions Intervention,CTI)、延续护理模式(Transitional Care Model,TCM)、老年人安全转移优化效果模式(Better Outcomes for Olderadultsthrough Safe Transitions,BOOST)、重新设计的出院模式(Re-Engineered Discharge,RED)。[3]CTI模式由经过培训的高级实践护士、注册护士、社区人员、社会工作者等组成转移辅导员,通过出院前的医院内访视和出院后的家庭访视和家访后随访,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药物自我管理和书写健康记录,让患者尽早识别和有效应对危险因素,重视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作用。TCM模式用于协调解决老年慢性病患者出院后的健康问题。由高级实践护士领导的多学科专业团队对患者进行个案管理。BOOST模式通过提供资源、优化出院过程,减少老年人非计划性再住院。模式的参与者有药师、护士、老年学家与患者的支持者。RED模式,护士与临床药师协作对出院患者进行教育及调整药物,以减少成年患者的再住院率、急诊就诊率和医疗费用。该模式中,Bickmore等发明了“虚拟护士”智能对话系统,能模拟护士与患者面对面交流,用于医院内患者的用药教育。

日本通过成立医疗机构中的社区医疗链接部门、访问护理科以及社区访问护理站,采取出院协调和家庭访视,实现为老年人的延续护理服务。社区医疗链接部门负责为往来于医院、诊所、养老设施和家庭的老年患者进行必要的联络和协调。设立于社区的访问护理站一般由护士来管理和运营,主要职责是与社区诊所或医疗机构中的社区医疗链接部门的医务人员配合协作,依据医嘱为出院后的居家老年患者提供持续的护理介入。[4]

三、延续护理的产业需求

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态势,将使延续护理需求与日俱增,其产业需求首先会带来护理人力资源的变革,延续护理服务的提供者是以延续护理护士为核心建立的多学科团队。随着我国医改不断深入,具备资格的护士将可以开办护理机构,在老龄化背景下,开办延续护理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从医院到社区、家庭的延续护理服务或转介时的协作护理将可能成为未来延续护理产业化标志之一。延续护理将成为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中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相关医疗设备也将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社区医疗市场前景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临床医学检验 第三方检验机构 独立实验室 检验机构服务模式【摘 要】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进入国内数十年,随着医改的深入及市场竞争体制的不断完善,已经成为检验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者从国内外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的产生背景出发,结合特有国情,探讨其现有的服务模式及市场作用,并对未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作出了相应分析。

The role and market prospects of the independent medical laboratories / ZHANG Wan, CAO Yongtong,WANG Yunting// Chinese Hospitals. -2015,19(8):27-28

【Key words】clinical medical examination, the third party laboratories, independent medical laboratories, the service mode of medical laboratories

【Abstract】The independent medical laboratories has been entered in China for decades. With the deepening of healthcare reform and the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market competition system,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laboratory medicine. With the start point of the

background of the 3rd party laboratorie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China, the service mode and market effectare discussed and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future are also analyzed.Author’s address:China 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 No.2, Yinghua East Stree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100029,PRC

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又称独立实验室,是运用现代物理、化学技术和方法,针对人体标本进行医学检测,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的非政府专业性检验机构,它具有检测效率高、费用低及专一性强等特点;独立实验室利用现有的服务模式进行资源共享,以实现医院、患者和社会多方面共同获益的目标[1]。

1 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的产生、服务模式及市场作用

1.1 第三方医学机构产生背景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当时政府为了减轻不断攀升的医疗费用给社会带来的负担,提出“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医疗开支”的想法,医疗体制的一系列改革把市场内竞争机制引入到医疗行业的发展中,为第三方检验提供了机遇,一些小的独立专业性实验室不断出现[2]。20世纪90年代中期,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及计算机水平的逐步提高,带动了检验医学的发展。实验室越来越自动化,检测水平高质量及低耗材,医学独立实验室真正开始发展起来。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兼并和重组,跨地区、跨国界的独立实验室应运而生。总体而言,独立实验室的专业减少了中小医院机构的经营成本,标准化规范化的服务有助于优化公立医院的资源配置,这已成为发达国家临床医学检验的主要方向。国外独立实验室的发展相对比较成熟,在医学检验市场所占比重相对较多,美国约占30%-40%,欧洲和日韩占50%-70%[1,3-4]。

为了更合理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临床检验效率,2009年原卫生部出台了《医学检验所标准(试行)》,独立实验室正式进入医疗机构,为独立实验室在全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2013年10月,国务院继续出台《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第三方服务,引导发展专业的诊断中心和影像中心,肯定了第三方医学检验商业模式的可行性,为其快速发展扫清了障碍[5]。

1.2 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服务模式及市场作用

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所医学独立实验室——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成立于1994年,是我国最早获得《医疗执业许可证》并进入市场的独立医学检验机构。目前中国从事第三方医学诊断的实验室约有110家,但大部分规模较小。金域、迪安、杭州艾迪康和高新达安(达安基因投资)是中国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的龙头企业,市场份额合计占比70%左右,并且这4家企业均为连锁化经营综合型诊断服务模式。而北京永瀚星港、北京迪诺、杭州致远、国立柏林等企业虽然市场份额占比较少,但凭借特色专项诊断服务也占据着一定的市场地位,医学独立实验室呈现蓬勃发展趋势[6]。

独立实验室服务模式主要有以下3种:面向三甲医院互助协同服务模式;面向社区主动快速服务模式;面向县市乡服务一体化检验模式。其服务对象不同,但工作流程大体相似(图1)。与三甲医院互助可以提高第三方医疗检测机构的关注及认可度,弥补自身不足;面向社区的主动快速模式可以对社区医疗提供资源及技术支持,及时解决常规医疗中需要完成的检测项目,节省医疗费用开支,提升社区医疗水平,为社区医疗服务提供保障;面向县(市)乡的一体化服务模式,可以带动县(市)乡医疗机构在检验资源方面的相互支持和调配,提高区域整体检测水平,降低国家投入,将医改政策深入基层。这三种服务模式能够有效优化现有的医疗资源,弥补医院检测机构的不足,可促进检验行业健康发展[7]。

2 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发展前景分析

2.1 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的特点及存在意义

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市场化的竞争体制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特点[6-7]:(1)实现标本快速中转服务。独立实验室作为标本接受的中转站,不仅可以直接接收大型医疗机构的标本,利用自身实验室设备、技术及工作人员出具相应报告,还可以将标本转运至其它医疗机构检测,这种第三方的中转检测任务已成为其日常业务之一。中转的目的往往是将同类检测集中到最有能力的检测机构,降低检测费用,提高利用率。(2)大样本集中处理,检测项目,种类试剂采购及成本方面有明显优势。独立实验室的出现是对大型医院检验科室的有益补充。通过样本中转实现集中检测,在节省费用的同时便于提高检测效率和质量,降低错误率,有利于主管部门对检测结果统一质量控制和管理。(3)检测设备高端先进,质量控制精准。独立实验室虽然在我国形成较晚,但发展之初就与国际接轨,且多数集中在沿海及一线城市,致力于提供高品质、规范化服务,前期投入大量资金参与建设规划,引用设备先进,严格培训工作人员,高新聘请经验丰富的医学检验专家,确保了独立实验室检测质量的准确及有效性。(4)医学互联网技术跟进,实时跟踪标本传输,数据录入,结果查询及保存。目前加入医联体的各单位已利用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建立HIS、LIS等信息系统[8-9],使得医院与第三方检验机构之间实现对接,减少因手工录入产生的错误,方便临床医生和患者及时查询关于检测方面的信息,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

2.2 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的发展机遇及挑战

第三方检验医学机构随着社会前进及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而出现。独立实验室提供的检验服务可以使患者就近享受高质量的检验诊断服务,减少重复检查费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经济压力;同时,众多的检测项目弥补了中小型医院检测项目的不足,也是对大型医院的有益补充。随着医改不断深入及社会逐步发展,控制医疗费用无序增长仍然是首要目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引入市场竞争已经成为重要的政策手段。政府积极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医疗服务市场,为独立实验室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长此以往,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所占市场份额越来越大,势必会获得更广阔的融资渠道及更充足的资金支持[10-11]。

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为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巨大帮助,但同时也不能忽略目前存在的问题。首先,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社会认可度低。独立实验室在我国存在及发展仅有数十年时间,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患者普遍更愿意相信大型公立医院检验结果,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是独立实验室与医院合作、为患者服务的基础,加入全国质量控制体系并取得认可是建立信任的前提条件。2014年3-4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委派协和医院检验科对分布于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共38所医学独立实验室进行抽样调查,6家通过了IOS15189认证,4家通过了CAP认可,2家通过了ISO17025认可,1家通过了ISO9000认可,1家通过了ISO13485认可,尚有23家实验室未进行认可,1家未填写[8,12]。诚信度是发展根基,独立实验室应该积极参加国家或省级的能力验证。除此之外,加强内部质量控制,参加实验室比对,组织检验人员参加培训及学习,使用各种方法确保检验过程及结果的准确及稳定性,不断提高社会认可度。其次,独立实验室目前处于发展初步阶段,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没有建立有序的市场管理体制,已有的独立实验室服务未能纳入医疗保险体系,地域性差异及地域性保护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业务推广。再次,检验人员的结构和素质差别明显。受中国医生多点执业机制的限制,有资质医生往往更倾向于在大型医疗机构工作,导致可调配到第三方检查机构的医生更加稀少[13-16]。独立实验室不仅仅是一个提供数据的部门,还需要检验师与医师的对话,对疾病做出相应分析。独立实验室的发展必然要求医学检验人员进行结构和素质的调整,分出不同层次的岗位责任,适应集中检验的需求[17]。

参考文献

[1] 程敬伟,傅谭娉,孟群,等.中国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发展现状及服务模式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4,29(1):1-4.

[2] 秦勇,于洁,高毅华.我国医学独立实验室发展前景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2(12):20-22.[3] 陈吉力.基层医院检验科与第三方医学实验室[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4,32(1):43-46.

[4] 张译,王菁.美国现代医学实验室发展趋势及启示[J].医院院长论坛,2009(2):58-62.

[ 5 ] 宫芳芳,王承馨,李颖丽,等.大型公立医院创建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可行性研究[J].中国医院,2014,18(6):28-29.

[ 6 ] 黄梦桃,沈振芳. 浅析新医改给我国医学独立实验室带来发展机遇[ J ] .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3,20(1):62-64.

[7] 傅谭娉,孟群,胡建平,等.医学检验所基本标准(试行)符合性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4,11(5):7-9.[ 8 ] 马毅, 闫碧如. 医学实验室在I S O 1 5 1 8 9 认可过程中的几点启示[ J ] .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0,17(4):270-272.

[ 9 ] 陈平, 何剑虎, 杨大干. 医院和委托实验室间的检验数据共享方案研究[ J ] . 临床检验杂志,2012,30(1):66-67.

[ 1 0 ] 熊怀民, 蒋廷旺, 周金保, 等. 区域性临床检验服务集约化的实践[ J ] .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3,36(1):92.

[11] 陈建波,梁耀铭,胡朝晖,等.医学独立实验室的发展及其在医疗市场的作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11):679-680.

[12] 宋超,张伟民.我国医学独立实验室现存问题与监管模式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1,3l(1):58-59.

[13] 吴鹏,李艳,陈进,等.重视医学独立实验室给医院检验科带来的挑战和机遇[J].现代检验医学.2007,22(5):71-72.

[14] 罗育春.谈医学独立实验室的发展现状[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1):114-115.

社区医疗市场前景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养老社区;创新;保险产品

一、引言

保险业的发展离不开保险创新,保险创新能力是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社会的需求一直在改变,这就要求保险从业者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不断提出创新性的产品加以应对。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差异化竞争,更好的发展自己,也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对于目前我国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同样需要保险企业使用创新性的策略加以应对。对于保险公司而言,需要设计更多创新型的养老保险产品。养老社区便是一种新型的养老商业模式,在这一模式下,保险产品与养老社区有机结合在一起、养老财务规划与养老生活安排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保险的终极保障功能和终极人文关怀属性得以不断延伸。

自2009年泰康人寿养老社区投资计划首先获得保监会批准以来,已有多家大型保险公司公布其养生养老社区投资计划。面对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的现实,建设与保险产品相结合的新生活田园—现代养老社区,可以照顾人们的生老病死,为老人提供一种新的有价值的生活方式,让老人安全,子女放心,是当今最能体现人文关怀的一个商业创新。在如今众多保险公司参与养老社区建设的情形下,如何在新的模式下获得竞争优势,使社区养老走上专业化的道路,是每一个发展养老社区的保险公司需考虑的问题。

二、养老社区实现发展创新的机遇分析

(一)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是养老社区发展的市场条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凡60岁以上人口大于人口总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大于人口总数7%,满足上述任何一个条件,则证明该国进入老年化。截至2011年11月1日,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1.78亿,65岁以上老年人为1.19亿,分别占总人口的13.26%和8.87%。这意味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在快速增长的同时,程度也在持续加深。我国老龄人口每年增加的数量明显,说明市场开发潜力大,养老产业蕴涵的数万亿元的商机亟待开发。

(二)新《保险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是投资养老社区的法律保障

2010年6月份国内保险公司资金规模达到4.52万亿元之巨。新《保险法》拓宽了保险资金投资渠道,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形式包括银行存款、买卖有价证券、投资不动产等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随后颁布的一系列法规如《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和《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进一步明晰了保险公司投资不动产的若干条件和要求,使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有法可循,有法可依。

(三)养老市场供不应求,为投资养老社区域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

人口老龄化加剧为养老产业带来巨大市场空间,在巨大的养老需求面前,当前养老供给却严重不足。作为中国未来养老模式发展主要趋势的养老社区,则成为主要的资金流入方向。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这是一个良好的契机。当前资金供给匮乏的养老社区市场前景广阔,为保险资金投资该领域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

(四)保险公司发展养老社区具有天然优势

首先,保险公司本身所经营的业务主要是以长期性为特征的人寿保险,从而决定了保险公司与客户之间是一个持续性的交往过程,这正是养老社区所要求的,不间断地为入住社区的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其次,保险公司所销售的产品就是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以及长期护理保险为主的,而老年人正是这些产品,尤其是医疗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的主要消费人群。保险资金投资养老社区,无疑为这些保险产品的销售寻找到了一个庞大的、稳定的、源源不断的客户群,为公司节省了大量寻找客户的时间与成本,而且也拓展了上游的保险产业链。

三、保险创新的体现——保险与养老社区的“完美嫁接”

将保险产品与养老社区建设衔接是一个创新,即使在养老社区十分发达的美国,养老市场也主要是由房地产开发商和慈善机构主导。因此,保险公司将寿险资金投资养老业,是对保险商业模式的一个重要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了投资的延伸

我国保险资金除2007年投资收益率超过12%以外,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一直维持在4%左右,与美国平均12%的投资收益率相比,我国保险公司投资收益明显偏低,说明缺乏行之有效的投资模式。据统计,在保险业内,股票等权益类投资的年均回报率在10%以上,债券等固定收益类投资年均回报率在4%以下,而养老实体等不动产投资回报率介于两者之间,高于保险资金3.44%的平均投资收益率。由此看来,保险资金投资房地产的收益也较为可观。寿险资金具有稳定的现金流和稳健的收益回报率,不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投资养老社区相当于发行了一份长期稳定的债券。所以,在养老社区领域进行投资拓宽了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为提升投资收益提供了可能性。

(二)促进了寿险产业链的延伸

养老社区将使寿险产业链拉长20年,是对保险商业模式的一大创新和发展。通过养老社区向上衔接医疗保险、护理保险和养老保险,同时带动下游的老年医学、护理服务、老年科技产品及老年建筑等产业。从而,打造我国养老产业独有的寿险产业链,对解决目前养老供需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三)带动了服务的延伸

养老社区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提供的不仅是一种传统养老保险,更是一种现代化的服务,让可以独立生活、需要协助生活、需要专业护理和产生记忆障碍等各个阶段的老年人都得到特殊服务。这种创新的养老保险回报模式,无疑将成为养老市场强有力的补充,带动老年健康、医疗和膳食服务的兴起。

四、养老社区实现创新发展的策略建议

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缺乏经验,面临着许多困难。保险公司要实现创新型发展需要打破传统模式,建设集健身健康、文化娱乐、康复医疗、膳食美食和精神信仰于一体的新式养老社区。

目前养老社区发展的主要是一些中高档客户群,要满足这些中高端客户的养老要求,实现创新发展,保险公司首先应做到“三好”:

(一)位置好

综合型养老社区的选址应当考虑三个影响因素:环境、交通和配套。

养老社区通常应靠近城市周边的城乡交界处,或者毗邻景观资源,其位置要有相对宜人的居住环境,还应注意社区环境的建设,让老人们愿意走出小屋、拥抱自然、回归自我。

社区周围应有城市快速路或轨道交通能够方便地到达。为了方便老人出行和亲友探望,养老社区还应专门设置班车往返于社区与轨道交通站点或公交车站之间。在养老社区的周边配套中,医院对于老人来说最为重要。社区附近10分钟车程内应有医院或急救站,以解决老人的就近医疗和突发疾病等问题。

(二)设计好

养老社区的设计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活动特点,所有的服务设施的建设都应依据与居民生活的密切程度及使用距离要求。这一点可以借鉴国外发展养老社区经验丰富的国家,例如美国的太阳城,在养老社区中设置三级配套服务系统,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状况选择合适的活动范围,保证无论哪种身体状况的居民都可享受舒适的社区生活。

养老社区在设计上还应关注人性化的细节,从养老社区的居住功能、文化休闲功能、医疗护理功能、商业功能上实现创新设计,体现人文关怀。

(三)服务好

养老社区的经营涉及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医疗卫生设施建设与管理、健身休闲场所健身与管理等多种经营方面。养老要想在服务上实现突破创新,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规划和物业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员建设

保险公司可以将管理外包,通过第三方提供专业的管理团队,提高整个养老社区的经营效率。

2.注重服务细节

寿险公司要考虑到不同身体状况的老人的不同服务需求,应采取区别对待、分级服务的方式,满足各类人群的需要。例如,泰康人寿对于入住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的不同分为6个等级,包括活跃老者、独立老者、协助生活、专业护理、记忆障碍、临终关怀。对刚退休的身体健康、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采取一级服务,按照常规标准服务,收取费用相对较低;对于生活半自理的老人,采取二级服务,实行入户医疗保健;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则采取三级服务,配备专门的护理人员,实行24小时陪护。

3.加强专业护理人员建设

目前,我国持有养老护理资格证书的人员数量仅有2万多人,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要努力加强专业人员队伍的建设。

寿险公司在培育专业养老护理人才时,首先,应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地位和福利待遇,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吸引优秀的人才前来工作;其次,可投入专项资金在高职院校增设养老护理专业,培养年轻、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再次,组织专职人员对愿意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失业人员、外来打工人员进行短期培训。

护理人员的培训还要注重持续性,不可太过功利性,要重在培养人才,为养老社区后续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咸月,何光辉.我国保险创新实践及其未来发展潜力[J].财经论丛,2002(1):55-60.

[2]夏梅风.论保险创新能力是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J].保险研究·专论,2003(7):2-5.

[3]张晶华.我国养老地产现状简介[J].经营管理者,2010(4).

[4]谢柳,杨超.保险机构应投资养老社区[N].中国保险报,2009-03-04.

[5]卢晓平.保险资金“热身”养老产业[N].上海证券报,2011-3-12(003).

[6]董关岭.保险资金投资养老产业的探讨[N].中国保险报,2010-4-16(002).

[7]胡晓平.社区养老:我国养老服务的新模式[J].铜陵学院学报,2010(3).

[8]孟平扬.中国寿险资金投资浅析[J].技术与市场,2009(05).

[9]祝向军,董琳.论保险公司和养老服务业的合作与发展[J].深圳大学学报,2011,28(2).

[10]沈雁英,杨青,张莉.关于建设养老社区的构想[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6,9(3).

[11]杨卓舒.市场化社区是养老新思路[J].中国经济周刊,2007(8).

作者简介:

社区医疗市场前景范文第4篇

患者对口腔医疗服务的需求必然带来市场对口腔医务人员的需求。但是,目前我国的口腔医务人员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市场对其在数量以及质量上的需求。据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赵丽颖等[1]发表的2000-2008年中国卫生人力报告显示,我国口腔医师人口比约1:10000,这与WHO制定的世界合理口腔医师人口比1:5000具有很大差距,一些小城市的口腔医师人口比尚达不到全国的平均水平。另外,城乡口腔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差异显著也是我国口腔医疗服务行业存在的一个现状。学历高的口腔医师多集中于省会或经济相对发达的大中型城市;学历低的口腔医师多集中于经济较不发达的地区,而农村基层的部分口腔医师甚至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口腔医学专业教育,口腔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亟待提高。同时,基于口腔医学不断发展的特点,新技术新方法的产生应用也要求口腔医务人员接受专业化的培训。根据我国目前口腔医疗服务的特点,满足市场需求也需要多种不同的服务形式。目前,可以为患者提供口腔医疗服务的机构主要有三种类型:大型口腔专科医院、基层(综合)医院口腔科及个体开业诊所。大型口腔专科医院承担着教学、科研及疑难病的诊治任务,患者就诊多需要等候较长时间。基层(综合)医院口腔科虽能开展多项口腔医疗服务项目,但缺乏专业性、权威性。此外,人们追求口腔医疗服务体系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直接催生了口腔诊所的发展。口腔诊所一般直接面对着具有一定人口数量的社区,为居民提供口腔医疗保健服务,负责社区口腔疾病的预防和诊疗工作,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是将来口腔医疗服务体系的基本力量[2]。由此可见,对口腔进修医师的培养应该建立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要改变传统单一的培养模式,根据口腔医师所在岗位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使其在进修之后能够适应所在岗位的需要,从而更好地开展口腔医疗服务。

二、面向市场需求的口腔进修医师培养模式探索

以往统一带教的培养模式最大的弊端在于,不能做到因人施教。这主要是因为进修医师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取得的学习效果也不尽一致,个体化进步较小。因此为达到进修医师个体学习收益最大化,根据其业务水平、医疗服务项目和进修需求的不同,将进修医师划分为同水平医师、基层医师和开业医师三类,具体在内容安排、进度安排和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差异化设计。与此同时,在面向市场需求分层式培养口腔进修医师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培养目标要明确,以提高进修医师的临床诊疗能力为最终目标;第二,培养模式要有所区别,对不同层次的医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培养模式;第三,满足进修医师的学习需求,使其在进修结束后自身的口腔专业技能有较大提高。我院自2011年度以来对进修医师实施分层式培养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以口腔正畸科进修医师的分层式培养为例加以说明。

(一)分层式口腔进修医师的培训内容

1.同水平医师注重医、教、研能力的培养

在同水平医师方面,我院在其进修过程中积极开展病例讨论活动,促使进修学员共同探讨诊疗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寻求最好的解决方法;同时,组织学员定期参加国内外专家讲座,了解行业内最新发展动向,学习新的口腔诊疗技术;第三,鼓励学员参加研究生开题报告以及毕业论文答辩,实行进修医师“导师”负责制,使每位同水平进修医师都在“导师”的具体指导下,从书写临床个案报告开始,逐渐发展到撰写临床病例总结、论著摘要、综述等;此外,对于能力较为突出的进修医师可以邀请其参加科室内的科研学术活动,以达到医教研能力的全面提高。

2.基层医师注重技术指导

针对基层医师,要发现并纠正他们操作中的不规范行为,使其正确并熟练地掌握各项技术。在定期组织召开病例讨论会,即选择典型的、较复杂或疑难的、有教学价值的病例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基层医师要积极查阅相关文献,对讨论的病例提出自己的见解。病例讨论会可以锻炼基层医师的思维,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提高其解决临床诊疗问题的能力,从而可以提高基层医师的医疗技术水平[3]。

3.开业医师注重标准化培训

针对开业医师由于教育及工作背景不同带来的,临床医疗技术水平及操作的规范化程度不同,以及缺乏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指导的情况,对其应注重规范化及标准化的诊疗培训,这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基础理论知识培训:常见病及多发病的病因及治疗方法的理论授课。(2)规范化的临床操作指导:专用器械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标准化治疗步骤的建立。(3)标准化常规病例分析:选取各类典型病例进行病因分析、治疗方案设计及结果的预测。(4)突发状况的处理:教育开业医师在出现不能掌控的突发状况时应及时终止治疗并请上级医院会诊。

4.加强进修医师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针对进修医师的各自特点进行培养的同时,一些医疗工作者都应该具备的素质也是不应该忽视的,这主要包括:对进修医师医德医风与心理素质的培养。(1)医德医风的培养。带教老师要以身作则,真诚对待患者和同事,要言语得体,换位思考,切实为患者着想,为患者做实事,并以此教育和影响进修医师。(2)心理素质的培养。由于患者经济文化水平不同,其对治疗方案及结果的反应也会有所不同,会出现对医生的不理解甚至过激行为。因此,应教育进修医师要有高于患者的思想境界,理解患者的行为,冷静对待,逐渐提高进修医师的职业心理承受能力。

(二)分层式口腔进修医师的培训进度安排

各级医师的进修培养均按照理论培训、临床观摩和实践操作3个阶段进行。医师进修时间一般为一年,而正畸患者实际疗程一般为两年到两年半左右,那么如何在短时间内最大程度提高进修医师的业务水平至关重要。基于此,我院针对不同进修医师制定了培养进度表。

(三)分层式口腔进修医师的考核体系及后续指导

进修医师的结业考核包括医德医风、理论知识、临床技能三方面。医德医风的考核通过其接诊的患者来进行评比,考察医师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及是否全心全意为患者考虑;其理论考试内容与临床技能紧密相关,考察医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临床技能的考核由带教老师根据进修医师对患者的操作熟练程度等情况综合评定。针对不同医师,其评比标准有所差异:同水平医师注重医教研能力的考核,基层医师注重医疗业务能力的考核,开业医师注重医疗业务能力和标准化操作的考核。在医师进修结束后邀请其参加至少每年一次的口腔正畸矫治技术培训班,邀请全国各大学著名教授讲解口腔矫治新技术,并在会后对进修医师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并加以指导。此外,对于回到原单位继续开展科研工作的进修医师进行长期跟踪指导,并且与他们合作开展科学研究以提高他们的医教研水平。

三、结语

社区医疗市场前景范文第5篇

截至2012年底,浙江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857.7万人,占总人口的17.9%,老龄化、高龄化程度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到4个百分点。预计到2020年,户籍老年人口将达到1186万人,占总人口的24.2%。积极应对老年人养老需求现实而迫切,养老的有效载体和实现形式很大程度上在于住宅,因此,如何依托老年住宅更有效地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政府与全社会极为关注的焦点。

二、老年住宅定义及分类

(一)老年住宅的定义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中将老年住宅定义为:老年人居住建筑是指老年人长期生活的包括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个基本内容的居住场所。

(二)老年住宅的分类及特点

根据用地性质、开发运营主体不同,可将老年住宅分为以下四类:养老机构、老年公寓、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养老地产。其中养老机构指由政府部门开发运营的养老院、托老所等,不适宜商业化运营,老年公寓、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及养老地产比较适宜于社会资本进入。因此,本文将老年公寓、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与养老地产作为研究重点。

1.老年公寓。通过划拨方式取得福利或医卫慈用地,集中建造适老建筑为老年人提供饮食起居、医疗护理、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服务机构。销售对象限定为60岁以上老年群体,针对中低收入人群。

2.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在社区内嵌入的养老服务机构,白天为社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膳食供应、日常生活照料、保健康复、文体娱乐等服务。

3.养老地产。在公开招拍挂获取土地的前提下,由房地产开发企业、保险企业或其他相关企业推出的,整合了房地产开发、商业地产运营、养老服务和金融创新等属性的老年居住建筑,是养老服务结合地产开发的一种复合地产形式。销售对象包含将老人群与已老人群,产品客户群定位为中高端老年群体。

三、浙江省老年住宅需求分析

2013年5月至8月,浙江省老龄办、浙江省统计局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浙江省老龄产业发展研究调查,调查以全省为总体,按照多阶段、分层、整群、概率比例的方法,分县、乡、村三级进行抽样,在25个县(市、区)中,抽取50个村(社区、居委会),共计对6051个60岁以上具有抽中村户籍的老年常住人口进行入户调查。抽样调查显示,81.3%选择家庭养老,8.2%选择老年公寓,5.7%选择养老地产,2%选择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8%选择其他。

浙江是国内较早步入老龄化的省份之一。截至2012年底,浙江省老龄人口数量已达857.69万人。其中,65岁以上老龄人口达572.69万人。据预测,在现行生育政策下,到2040年,浙江省老龄人口比重将达到40%。根据2012年浙江省未来人口发展态势研究数据显示,到2014年浙江省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947.23万人,结合抽样调查数据进行静态预测,2014年770万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77.67万人选择老年公寓,53.99万人选择养老地产,18.94万人选择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因此,老年住宅商业化运营的市场前景较为明朗。

四、“多主体”参与老年住宅商业化运营体系构建

(一)房地产企业

当前住宅市场受到国家宏观政策的严厉调控,房地产企业的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我国房价经历了连续几年的连续暴涨之后,中央采取限购、限贷等措施,投资投机需求得到有效抑制,成交量大量萎缩,房地产业正在经历一次大的调整。毫无疑问,房地产企业在传统住宅地产市场上的暴利时代已经结束。这种背景下,开发新的竞争业态,开辟新的市场空间,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是房地产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房地产企业转型的必由之路。

(二)保险企业

与房地产企业境况类似的还有保险企业。《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保险公司投资不动产的账面余额,不高于本公司上季度末总资产的10%,且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仅限于商业不动产、办公不动产,与保险业务相关的养老、医疗、汽车服务等不动产及自用性不动产 。截至2011年1月底,保险行业资产总额达到50811亿元,可推断,至少有5000亿元保险资金有机会进入房地产市场。从绿城、万科、远洋、保利等本土开发商,到Columbia Pacific、Related Cos.和Fortress Investment Group等海外地产公司,乃至平安、泰康等保险公司,借鉴美国或欧洲模式,或单独或联手在全国各地建造老年公寓这一现状就可见养老地产被当作一个特殊业态门类,已成为诸多房地产企业与险资企业的新型利润增长点。

(三)民营医疗机构

相对于房地产企业、保险企业,民营医疗机构投资养老机构具有更多方位的优势。首先,人力资源优势。民营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都是取得专业资格证的专业医生及护士,这就使得失能、半失能老人能够得到更及时、专业的照料。其次,医疗资源丰厚。民营医疗机构投资养老机构的突出特点是医养结合,在配备全面的医疗设备与系统的康复护理计划方面都有较强的优势。

(四)国外养老机构

吸引国外养老机构进驻我国养老产业不仅能够弥补资金缺口,更重要的是带来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与运作模式,同时,国外完善的养老服务技术和从业标准更是我国养老产业亟需规范与学习的。尽管目前国内的外资养老机构较少,服务价位较高,但其的存在有助于国内养老从业企业学习其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服务理念,更为老年人提供了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住宅服务产品。

五、“多层次”构建老年住宅商业化运营体系构建

(一)完善家庭养老社区服务

调研发现,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提供膳食、家电维修、洗衣服与日常清洁几个方面。所以,可以采取社会力量依托社区的模式,为家庭养老的老年人配置老年食堂与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可包含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内容。

(二)老年公寓实行“公建民营”

老年公寓的用地由政府无偿划拨,基础设施由政府建设,运营权到期后归政府所有。运营机构由政府公开招标选择,社会力量、社会团体、社会服务组织都有资格投标,政府对运营机构资质、服务标准、服务团队水平、定价标准等因素进行综合打分,选定运营机构。运营机构以场地租赁的方式取得经营权,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主经营、市场化运作。但是政府应依据合同约定对经营机构拥有监督、检查与质询权。由于此类老年公寓具有一定的福利性质,因此,针对人群应为中低收入群体,且政府应对入住人群进行资格审核。

(三)民营医疗康复机构引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

由于到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老人大多为失能、半失能老人,在需要基本生活照料的同时更需要医疗康复护理。目前,多民营医疗康复机构在老年人康复护理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具备完善的医疗设备、专业化的医护人员以及系统化的康复护理方案等优势。在具体实施上,可以依托政府政策引导、无偿提供用房用地、民营医疗机构出资共建的方式。受众群体应为中低端收入老年群体,对部分特困老人可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的优惠政策。

(四)养老地产纯市场化运作

随着经济发展,城乡居民收支稳定增长。目前,我国城市42.8%的老年人有存款,预计到2030年退休金将达到7.3万亿元。收入的增长及养老观念的变化,使得很多有支付能力的老年人期待有较优越的养老产品和服务,有更多元、更丰富的养老选择。养老地产定位于高端客户群体,主要由房地产企业、保险企业以及外资养老机构投资建设运营,全部建设销售过程采用纯市场化运作,政府主要负责对从业人员资格、服务用房功能等内容进行监督。养老地产有助于满足人们日益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可被看作我国老年住宅的有益补充。

六、结语

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解决养老问题越来越依托社会资本的引入,同时社会资本进入老龄产业也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养老选择。多社会主体投资老年住宅,对老年住宅分层次进行商业化运营的模式完善了我国老龄产业,但同时该模式的顺利实施也需要有良好的制度保障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更需要资质良好,经验丰富的各类主体积极参与,共同推动老年住宅商业化的健康发展。

社区医疗市场前景范文第6篇

正本清源,才能使相关政策资源和社会资源集中投入到真正解决中国老年人问题的关键方面,“好钢用在刀刃上”。

如何看待今天中国老年人的需求?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接受了《望东方周刊》专访。

2014年初,全国老龄办了《十城市万名老年人居家养老状况调查》。吴玉韶强调,居家养老,是立足于当前老年人现状的基本判断。市场建设和政策引导,也将以此为核心。

市场对老年群体的真实有效需求了解不够

《望东方周刊》:现在从市场到社会舆论皆出现“养老热”,养老被称为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你如何评价这个市场的情况?

吴玉韶:2013年底,中国老人数量已达到2.02亿,目前还在以每年增加900万的速度增长。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蕴含的消费潜力,无疑是巨大的。

从已有的几种预测来看,2015至2050年间,对中国老年人消费潜力的预测最低是在2050年达到19.67万亿元,最高则是5093.56万亿元。预测结果差距很大。

关于老年人的消费潜力,目前的预测普遍采用标准消费人的方法,即把处于劳动年龄的人作为标准消费人,然后按一定的比例把儿童和老人折算成标准消费人,通过计算标准消费人的平均消费水平,来预测老年群体的消费潜力。

我认为,对这个市场进行预测应综合考虑,细分群体。

以对失能老人的养老服务床位预测为例,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我国老人中的失能比例为5.6%。假设失能比例不变,则可推算出未来的失能老人将由2015年的590万增加到2050年的1893万。

但如果以此推算未来我国城市失能老人所需的床位数是1893万,就是高估了。因为这些老人中,有意愿入住养老机构的仅占11.3%。

其实,2010年的这个调查数据显示,10年间,城乡老年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比例一直在下降。居家养老的意愿始终占主流。

对比2000年的首次调查数据,2010年城镇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10年间从18.6%降到11.3%。这个比例下降是正常的---应该还会再下降。

目前来看,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大约占97%,在养老院的不到4%。这样的结构比例,我认为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如果再考虑收入水平、市场价格、地理位置等因素,未来对床位的需求量显然没有那么大。

应该说,解决居家养老问题,是一段时期内解决中国老年人问题的主要方面。

老龄产业是为满足老年人的特殊消费需求而提品和服务的生产部门和企业的集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个独立产业部门,而是涵盖了多个产业领域的综合性产业体系,是一个具有经济和福利双重属性的特殊产业集群。

总的来说,这个市场前景很好。一是老年群体庞大,并且人们更趋长寿化;二是老人的自有财产越来越多,这块刚需蛋糕必定越来越大。

但现在养老产业有个怪现象,一方面很多产品和服务无人问津,一方面又有相当部分的老人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这在市场经济发展30年的其他领域是很少见的。我认为,归根到底是市场对老年群体的真实有效需求了解不够。

对老年人需求存在三大认识误区

《望东方周刊》:按照你的说法,现在大家对于老年人产业和市场,还存在很多不准确的判断?

吴玉韶:对老年人需求有三大认识误区。

一是整体高估了老年群体消费水平。目前我们老人的整体收入水平还不高,2012年我国企业退休职工的月人均养老金为1721元,并且中国老人大部分在农村,他们的收入和消费能力更低。而且,大部分老人的消费观念也偏于保守。

以养老机构为例,中国到底需要多少养老机构?2010年曾经有一项调查显示,入住养老机构意愿:城镇11.3%愿意入住,可承担费用1016元;农村为12.5%,可承担费用172元。这个调查是没有前提的,如果加上前提,一个月5000元、一个月3000元、一个月2000元,再加上区域,比如在城里、在北京是五环以内、还是在五环以外,再加上子女的看法,我觉得这个数字会大幅度降低。

应该摸清真实有效的需求,包括现在我们国家提出的养老机构占4%。我认为应该实事求是地发展和对待。东西部、城镇和农村、不同民族,都是不一样的。全国各地都用一个标准建养老机构,未来可能出问题。

真正养老机构紧张的还是大中型城市、公办养老机构,而不是所有养老机构都紧张。

二是过度关注高收入老年群体,普遍低估了中等收入老年人的消费需求。目前老龄产业尤其是老龄服务业,一个明显的现象就是普遍走“高端”路线,市场开发和服务定位以高收入老年群体为主。但从市场发展前景来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未来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将在2020年达到6亿,他们才是未来老年产业发展的主要消费力量。

三是重普需轻刚需。根据全国老龄办“全国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基本状况调查”数据,我国民办养老机构中87.1%以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服务为主,仅11.4%以提供护理康复为主,入住的老人中完全自理和半自理的比例达到69.7%,不能自理和临终关怀的老人只占30.3%。

这说明很多刚需没有得到市场足够重视。还有精神障碍、心理服务、法律支持、房产处置、金融理财等,这些专业性比较强的需求也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

老年人的刚需是什么

《望东方周刊》:通过这次调查,老年人的主要需求都是哪些方面的?

吴玉韶:应该说,我们这次调查的样本,整体文化程度高、经济和健康状况良好。不识字的比例只有7.1%,小学文化程度20%,初中文化程度30%,中专文化26%,大专及以上的有16.3%。空巢老人的比例占51.1%,近九成被访者以退(离)休金为主要经济来源,月均2532.8元。超八成患有慢性疾病,88.5%生活完全自理。

中国老年人口达到2亿,世界最多,但对他们的有效需求要作具体分析---有效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商品的需求量,包括两个条件,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支付能力。

老人的需求是多样的。比如老年餐桌,就是刚需,尤其是独居的男性。

市场上餐饮供应一直很成熟,需求和供给的价格差也很微小---老年餐桌自报价格8.47元,期望价格8.51元---但缺乏针对老年人的特需供应,老人需要低盐、清淡、易消化。

餐饮追求高利润,但老人需要的是价格低廉又品质优良,所以老年餐桌一定是具有公益性的。我们鼓励社区成立老年餐桌,也鼓励大的餐饮公司配餐,这样质量和成本都可以兼顾。

比如上海有助医、助浴、助行、助急、助洁、助餐的“六助”服务,其中“助餐”最突出。在普陀区的真如镇社区老年食堂,番茄炒蛋、清炒西兰花、烧大排,再加一碗蛋花汤,二两饭,定价10元。为了照顾糖尿病人,食堂还有少糖无糖类膳食。

现在面向老人的健康讲座也是以公益为主。老人是慢性病的主要群体,需要管理控制的健康常识。现在许多社区和社团、包括一些公司都有在做。

老人对健康的需求是很大的,比如照护和康复服务,在受访者中的需求都超过20%。护理是刚需,尤其对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我们2012年统计,我国失能半失能的老人3600万,占老人总量的19%。

北京从2010年开始实施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九养”政策。按规定,80周岁及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可领取100元服务券,可在指定服务商那里购买生活照料、家政、医护、心理慰籍等110多项服务。目前有1.1万家服务商进行为老服务,包括北京青松居家康复机构。以这家机构为例,有了养老服务券,去那里康复的老人从几千人增加到了十几万。

应重视老年人需求的差异性

《望东方周刊》:如何看老年人需求和可支付能力之间的差异?

吴玉韶:调查显示,在被访者的自报价格与期望价格中,请保姆和维权服务的差价最高。前者是每月2220.80元和1381.48元,后者是每次219.39元和52.82元。这一方面需要提高老年人收入,一方面需要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要让老人有支付能力,消费无后顾之忧。

贫困、疾病、失能是老人面临的三大风险,需要国家制度来保障。长期护理保险是养老里的专门险种,是国家的社会化保险。

当前最主要的是进行养老保险的实际全覆盖,新修订的《老年法》第30条规定已经指出“国家逐步开展长期护理保障工作。”上海和青岛都在试点。

比如青岛,需要长期依靠呼吸机等医疗设备维持生命体征的,患各种严重慢性病且全身瘫痪、偏瘫、截瘫并且生活不能自理的参保患者,在定点医院接受医疗专护发生的医疗护理费可报销90%。目前青岛承担这项服务的医疗专护机构达到13个。

调查显示,被访者购买服务的消费理念还没普遍形成,市场在居家养老中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比如北京、上海,被访者对由市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意愿都超过45%,但成都仅24.2%。这个差异出自哪里?不同城市,对市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接受度会有差异。普遍来说,经济越发达、人口流动性越强的地区越能够接受。

老年人是一个差异性很强的群体,不仅是地域差异,文化水平、经济状况、健康状况、风俗习惯的不同,都会导致老人对产品和服务的消费偏好不同。所以,老年人的需求具有特殊性、差异性、多样性的特点。

提高老年人支付能力是治本之举。

《望东方周刊》:政府在老龄产业的发展中应如何定位?发挥哪些作用?

吴玉韶: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在老龄产业中,如何提高老年群体收入,引导老人消费,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从政府的角度来讲,提高老年人的支付能力是发展老龄产业的治本之举。

最主要的是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在广覆盖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给付水平,完善低保、高龄津贴等各种养老福利补贴制度,并逐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让老人们不要为了顾虑未来的风险而不敢花钱。

同时,还要通过扩大宣传、引导消费、体验式服务来逐步提高老人的认识,转变他们的消费观念。

第二个方面,是加大对产业的扶持。目前,我们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老龄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与优惠措施文件,但这些文件都存在一个限制条件,就是把扶持政策和优惠措施的落实与强制企业为非营利性捆绑,这个问题就导致政府扶持老龄产业发展的初衷和民间资本的盈利发生本质冲突。

第三个方面,政府要减少直接参与市场活动。比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政府不可以直接提供服务,但可以购买公共服务。

社区医疗市场前景范文第7篇

2016年1月1日,这家已运营近6年、国内知名创投机构险峰华兴(K2VC)宣布中文名正式变更为“险峰长青”,同时上线了一个包含各项投后服务在内的同名微信服务号。至此,这家低调基金公司在投后领域的相关布局,也正式浮出水面。“长青”展示了险峰对于创业者“基业长青”的期望,同时也将通过全面的服务体系以及投资策略带来对企业更加长期和持续性的伴随。

据悉,作为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投资机构之一,险峰长青已先后服务了聚美优品、美乐乐、找钢网、分期乐、美柚、团车网、有缘网、辣妈帮、蜜芽宝贝、墨迹天气等过百家优质的创业企业。将投后服务沉淀下的方法论、价值观在险峰系公司中进行传承,险峰长青将陪伴更多创业者登顶更多山峰。

投资看重人和市场前景

创业路上的挑战包括招人、找钱、拓展市场,保证创业项目生存的同时,还要找融资、扩大规模……“作为天使投资机构,要能从各方面系统性的为创业者提供服务,扶持其稳健成长。”这个理念,是险峰长青创始合伙人陈科屹的坚定信条,也成了公司完善创业服务体系的主要动因。

基于此,经过6年的积淀,险峰长青摸索出了一整套创业服务方法论。生于1977年的陈科屹毕业于北大经济学院,曾是北大山鹰社成员和前登山队长,陈科屹的投资风格以低调严谨著称。在创办险峰华兴之前,陈科屹曾任联创策源副总裁,早期曾领投PPStream、好大夫在线、豆瓣网等知名互联网公司的首轮投资。

2010年与华兴资本的包凡联合创办险峰华兴(现更名“险峰长青”)后,陈科屹投过最经典的案例就是聚美优品。这个项目在2014年5月登陆纽交所上市,让天使轮的投资人徐小平和陈科屹均获得了数百倍的投资回报。

在他投资的逻辑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人和市场前景的判断。例如,聚美优品的陈欧,80后,斯坦福留学归来,即时策略游戏星际争霸新加坡的第4名。当时B2C电商和化妆品市场风头正劲。而正处于千团大战焦灼中的团美网(聚美优品前身)随着体量增加,物流管理曾出现一些问题。险峰花了1年时间帮聚美挖到一位曾在亚马逊任职的物流高手加盟,帮聚美解决了物流问题。险峰天使资金的注入,也助力了团美从团购网站向B2C电商平台的转型。

陈科屹还举出B2B领域独角兽级的项目找钢网的例子。陈科屹称,2011年他与找钢网3位创始人只谈了一次就决定投资了。他一方面是看好钢铁万亿级市场及互联网对传统供应链整合的巨大空间,“在当时B2C如火如荼的阶段,找钢打开了我们对B2B领域项目的投资视野”;另一方面,陈科屹也看好王东这个电竞高手对钢铁电商模式的创新打法――从交易环节切入产业链。“电竞高手的优势在于,他要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做出一个非常高质量的判断,这与创业有相通之处,要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面临激烈的竞争的同时做出正确的决策。”陈科屹称。

找钢网联合创始人王常辉说,当时他们3位创始人下午已见过了徐小平,基本锁定了真格,尽管当时险峰的投资经理也有约见,但阴差阳错的“放了险峰好几次鸽子”,但陈科屹和险峰的投资经理一直坚持联系约见,“我觉得陈科屹当时也算是三顾茅庐,这也能说明陈科屹不仅有对商业的敏锐,还很有毅力。”

在陈科屹看来,天使投资人与创业者之间不仅是投资关系,还应该像大学里“睡在上铺的兄弟”那样互相信任、畅快的沟通合作。陈科屹以玩笑的口吻笑称,“险峰与找钢网之间就像初恋一样,我们是他们的天使投资人,双方一起交流成长。”他强调,投资关键就在于开始的时候看人要看准,“要是人没看准,还是挺伤的。”

未来互联网核心是交易

2016年的资本寒冬,许多互联网创业项目的估值缩水,风险投资机构出手也更为谨慎。陈科屹透露,险峰长青今年投资的项目数量比去年同期要少了30%―40%。除了资本市场方面的因素外,他认为,整个互联网系统化的机会和趋势发生了一些深刻的变化。

陈科屹解释称,过去一二十年,新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和互联网应用的发展,大多是靠人口红利驱动的。而到现在这个阶段,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纯粹商业模式的创新变得更有挑战性。但他也强调,B2B领域的创业机会在近两三年中逐渐爆发。总体上,B2B会成为未来险峰一个重要的投资方向。

对于互联网的发展趋势,陈科屹看得十分透彻:“Web1.0的核心是信息,2.0是社区交互,3.0的核心是交易。”他举例,2000年大家讨论互联网的关键词是日均PV和UV量,现在用户积累到一定基础,关系链都在平台上的时候,接下来自然会走向交易,“以交易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它的变现是比较容易的,也是当前互联网的时代脉搏。”

对于商业化成功,陈科屹的心态也比较从容,“界定投资是否成功的标准很简单,赚钱就成功,赚得越多越成功。但我认为,成功应该还有其他指标。”

陈科屹以找钢网为例,“这种新的商业模式正在带动整个5万亿―10万亿的钢铁行业随之变化,包括提高交易效率、缩短周期、促进产业结构改善等。同时找钢也带来了更多在传统产业中创业的风口机会。我认为这都是成功的地方,”他稍微D了顿,“最终这个项目哪一天上市哪天能赚钱,都是时间的问题,创业板排队的时间长一点就长一点。我们真正最享受的是跟企业家一起改变行业,创造一个系统化的社会价值,这是我们更感兴趣的事情。”

2016年8月17日,险峰长青宣布完成设立首只B轮基金――险峰旗云,基金募集规模超过10亿元人民币。这是一支专注于互联网和医疗健康两大方向的成长期人民币基金。B轮基金命名为险峰旗云,“旗云”为珠穆朗玛峰上的奇观,云沿山顶飘向一边,仿若迎风招展的旗帜,故称“旗云”,是险峰上的壮丽风光。

社区医疗市场前景范文第8篇

由此可见,接下来东软将向新业务、新技术发力,帮助自身和客户推动传统模式向互联网化全面转型。商业环境等客观因素是东软改变的一方面,而来自其内部的变革原动力正在将东软推向新的台阶。

企业互联网转型

谈到未来东软整体战略目标时刘积仁表示,东软将全面推进BBC战略。在传统业务方面,东软将通过创新、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变革,为客户提供由传统模式向互联网化转型的全面解决方案,帮助客户互联网化转型。在新业务、新技术方面,东软将全面发力,在大健康、车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等领域,与客户和合作伙伴共同形成合力,以新的商业模式和融合创新推动变革。

从B2B到B2B2C的转变,是东软互联网思维模式转变的第一步,也是企业竞争力重构的重要部分。过去企业为客户提供的方案只要满足客户的需求即可,而今,新的环境让东软懂客户的同时,还要懂客户的“客户”。“互联网在改变我们传统客户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刘积仁说:“过去我们按照客户的需求构成一种解决方案,现在我们在思考创建一个新的商业模式,能够把软件以外的资源通过互联网整合起来提供给客户,为客户创造在互联网时代的价值。”

确实,如今企业运营更强调直接面向客户,帮助企业获得第一手的客户反馈,加速产品创新,从而提供更好的客户体验,贯通业务过程、上下游协作。基于此,近日东软了升级版SaCa和UniEAP产品――SaCa v2和UniEAP v4,推出全新企业互联网应用支撑平台产品。为了更好地帮助客户采用SaCa和UniEAP构建企业互联网应用,东软还开发了面向不同应用场景的产品组合应用参考架构,能够快速构建智慧民生服务、互动媒体服务、物联网服务、电子商务服务以及开发与动态管理云应用服务。据介绍,该平台已经在政府、医疗、制造、电信、能源、教育、金融、交通等领域拥有近2500家客户,服务于近10亿用户。

除了从B2B公司向BBC公司的转变,以及新技术的升级以外,面对互联网转型,东软还进行了新业务布局和商业模式的设计。盈利模式从人力资源驱动转为IP与知识资产驱动,形成了全球一体化市场和文化的融合;以客户为中心,加快组织与运营的变革,以提升综合竞争力。这其中,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是所有业务的元素。

“我们会调整我们的组织,使我们的服务看似是企业的一个IT部门,也是让其客户满意的一个贡献者。”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首席知识官张霞说:“人们对于更简单、更便捷、更便宜地获得服务的需求,正在推动企业的经营模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商业模式不断被重新想象,由企业驱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

创新机遇

“当我们想用互联网的思维颠覆我们很多传统东西的时候,我们也认识到互联网并不可能颠覆所有的事情,所以我们就选择融合创新,与客户和合作伙伴共同形成合力。”刘积仁说。

在新经济环境下,东软依然有很多新的发展机会,其中包括:医疗、教育等新需求中的机会;客户在创新运行效率,新商业模式的机会;政府对未来基础设施投资的机会;在互联网环境下新商业模式的机会;传统业务向云与大数据应用方面的机会。

以医疗行业举例。数据显示,未来6年,中国健康市场规模将达到8万亿元,老年人市场消费规模至少有1万亿元。可见市场前景之大。而东软在公共卫生医疗管理平台领域也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其中社保服务占据中国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现在在其“大健康”策略的推动下,正在逐步构建一个完整的医疗体系管理云生态。

目前在智慧海南建设中,熙康健康一体机覆盖到全省的2400个村,为800万居民提供健康管理服务。而在无锡、佛山、南京、沈阳和郑州等地,东软提供的产业模式已经开始走进社区和居家健康管理形态之中。东软接下来的目标就是通过云生态,把服务从医院扩展到社区,把服务送到家,就像逛淘宝一样,提供24小时持续服务,使资源充分利用。

此外,中国的工业发展一直在持续创新。就汽车制造而言,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虽然这个领域中国不是绝对的领导者,但是未来绝对是全球最大的市场。让车与车、车与人能够互通互联这只是车联网的基本使命,而东软正在做的就是让汽车能够更加智能。据了解,东软现在有2000多名软件工程师专门面向这个领域开发研究。刘积仁认为,制造业的发展更需要信息化技术、数字化技术,而东软正是积累了十多年的经验正在努力去实践。这也是东软全球化的重要部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