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范文第1篇

近年来,以微博、微信、网络社区为代表的自媒体与人们生活深度融合,逐渐成为公众表达利益诉求和社会关切的重要平台,大范围的网络舆情日渐形成新的舆论生态。因此,研究自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的引导,对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自媒体的界定和特点

自媒体是公众基于互联网科技与全球信息体系相连之后形成的一种可以自行提供、分享他们自身事实与新闻的途径。自媒体的核心是UGC(User Generates Contents)即用户制造内容,这种生产内容的方式使得自媒体有别于传统媒体。网络自媒体的数量庞大,其拥有者也大多为“草根”平民,具体呈现以下特征:

一是自主性和平民化。自媒体由用户自主制造内容,因此具有毋庸置疑的自主性。每个民众都可以利用互联网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构建自己的社交网络。自媒体成为了平民大众张扬个性、表现自我的最佳场所。

二是低门槛和业余性。数字技术给予了网民极大的传播自由度。大多只需要用户通过简单的注册申请,根据服务商提供的网络空间和可选的模版,就可以创办一个媒体了。很多自媒体用户还不具有准确描述事件的能力,甚至面对其他媒体上泛滥的信息也没有基本的判断能力。

三是传播效率高和交互性强。自媒体没有了空间和时间限制,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经营自己的“媒体”,信息能够迅速地传播,时效性大大增强。数字媒体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信息单向传播模式,传者与受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每个信息终端的个体既可以是传者也可以是受者,平等控制信息的交流。自媒体的传播路径呈网络化分布,可以一对一,也可以一对多,多对多。

二、自媒体时代网络舆论工作特性

自媒体时代,网络成为重要的民间舆论阵地。通过网络我们可以搜集到基层一线的情况,但往往夹杂着谣言和不实信息。显然,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具有许多传统媒体舆情所不具有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主体的多元化。自媒体网络把所有人都变成了编辑和记者,每个公众都可以拥有自己的传播工具,都可以成为信息的源头,碎片化、全天候的“人人即媒体”出现。这导致各类事件频频通过网络曝光、持续升温和发酵,而不少网络事件背后都存在一些推手谋划参与。

二是影响的广泛性。由于自媒体具有即时、互动、连通等特征,在互联网通达的地方,自媒体的传播是空前的,公众在自媒体网络上的信息和表达的心声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被放大,任何一个小范围的事件,都有可能通过自媒体网络迅速传播,最终成为社会乃至全球关注的公众事件。

三是表达的开放性。在传统的传播模式中,受众只是一个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只能接收固定的信息,不能参与其中,没有对信息内容的反馈和互动。在自媒体时代,用户可以接收四面八方的信息,传播者和受众的界限消除,公众从“旁观者”转变成为“当事人”,公众可以从独立获得的资讯中对事物做出判断,可以采用更加直接、轻松而非委婉的方式参与各种事务的讨论。自媒体网络给公众提供了一个更加自由、开放的平台,便捷的信息获取手段使得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更加可以反映民声,更加可以推动公众参与社会生活。

三、如何做好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工作

首先,打造互动平台提升政府形象。政府官方网站是政府的权威信息门户和动态资料库,是政府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政务公开、便民互动及收集网络问政信息的平台。应进一步完善政府网站的互动功能,通过该平台广泛汇集社情民意、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反映民声、化解矛盾、服务决策、优化环境的目的,并使其成为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的社情民意网上通道。此外,要时刻关注网络突发事件和热点舆情,积极利用网络与公众对话,增强政府网站的权威信息、政策解读功能,引导网民理性探讨问题、表达意见。

其次,主流媒体加强网络舆情引导。作为传统媒体的主流媒体要把握自媒体网络的发展趋势,对网络舆论进行正确引导。一方面,主流媒体要加强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积极走进群众,主动设置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议题,吸引公众参与到公共话语的交流中,让主流、权威、真实的声音占领公众意见市场,使自媒体网络舆情真正代表广大公众的心声,起到过滤作用。另一方面,主流媒体作为引导舆论的风向标,要讲党性、讲政治、讲观点、讲时机、讲技巧,对不良信息进行规制和对网络谣言进行澄清。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复杂网络环境;舆情;危机;新兴媒体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无线设备的迅猛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无线上网设备为代表的新兴媒体,赋予了媒体更加强大的传播功能,即具备了更广的传播范围,更快速的传播速度。新兴媒体屏蔽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的上网更加拓宽了媒体传播的途径。但是,新兴媒体多元化的特征使得网络环境变得异常复杂。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共同作用的复杂网络环境下,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多媒体信息丰富以及交互性极强的特性。现代企业在面对危机事件时,这种复杂网络极其可能成为危机的放大器。因此,本文研究在新兴媒体构成的复杂网络环境下,提高企业危机管理与舆情应对的方法,并为企业如何在舆论引导下化解危机提供了比较全面的对策,能够从具体的方案、理论以及实践方面为企业的危机管理与舆情应对方面进行借鉴与指导。

二、复杂网络环境的企业危机特征及影响

企业危机是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由于宏观大环境的突然变化(如国家标准、行业问题的暴露)以及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没有按照规范进行生产运营,未达到客户的要求都会引发的一系列危害企业的行为。企业危机发生时,要采取特殊的错失加以应对这种紧急的状态。企业危机的发生一般情况下都具备突发性的特征。企业危机经常在人们意想不到的时间、地点发生的。企业危机的发生究其根源,是由一些细小而不为人察觉的事件逐渐积累,并最终爆发的,是从量变到质变过程。企业危机发生后,影响的范围越来越大,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假如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事态将会更加恶化,使得企业遭受更大的损失。在复杂网络环境下针对企业危机具有如下特征:

(一)信息过滤性差,危机发生率高

当前,各种新兴媒体的多元化特征导致了媒体之间激烈的竞争,媒体的一个特征是,热衷于追逐一些具有新颖性、代表性、话题性的公众热点事件。而企业极易成为公众的焦点,成为被媒体挖掘的信息客体。由于无线设备的社交软件的丰富,开启了自媒体时代,使得网络环境更为复杂。企业逐渐遭到个人、社会群体的舆论攻击和指责,使得企业危机爆发的概率更高、传播的速度更快以及范围更大。另外,企业危机可能因为一点失误造成网络上无限的放大,从而对企业造成极大的恶劣影响。

(二)信息的重复性强,危机时间加长

复杂网络环境下,信息的存储能力强、传播性强。网络的信息被重复转载,信息被大众共同保存。自媒体时代的来临,让网络用户有了表达观点以及情绪的场所。由于网络监管的不善,对恶意的观点、谣言的散布控制不严格,网络上针对企业不利的言论容易积累很快。这些不负责任、不顾及他人感受的观点,严重阻碍了企业发展。因此,信息的重复性会造成公众加深人们对企业负面信息的记忆强度以及理解。另一方面,信息的重复性造成了企业网络舆情危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消退。

三、企业舆情危机应对策略

针对复杂环境下的企业危机特征以及影响,本文针对企业危机的潜伏期、征兆期、发生期建立有效的企业危机的舆情应对策略。

(一)企业危机潜伏期的预警机制

近几年来,我国企业的舆情存在着潜在的危机。通过实践证明,在复杂网络环境下,能够影响企业的形象的经常是通过新兴媒体传播的微小消息,但是通过人为的可以放大、篡改,从局部扩散到整体快速成为危害较大的事件,甚至发展成社会公共热点事件。由新兴媒体构成的复杂网络的信息传播充满了不可预测性,直接导致了企业无法预测网络的舆情情况。为了应对企业舆情危机的传播,企业应该组成由专家组成的预警团队,使用专门的系统手机网络信息以及舆情传播特征,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从而能够分析危机爆发的原因,在危机发生之前及时提出应对策略。

(二)企业危机发生期的应对机制

利用新兴媒体的传播性强,覆盖范围广的特性,能够有效减弱危机所造成的不良影响,达到企业预期的目的。另外,在企业危机发生期,企业可以选择民众参与度较高的新兴媒体平台进行非官方的信息交流,来扩大两双向对话的利益相关者群体,进行网络上不受限制的交流。这种方式的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对搜索引擎进行优化检索。检索危机发生时与企业负面信息相关的文字、网页链接、视频以及新闻进行搜索,并对其进行排序,准备的把握危机的发展态势,用引导的方法分步骤化解危机。其次,要发挥企业网站公关的功能。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企业进行危机公关,如危机发生时,企业要在网站上给出相关声明以及应对危机的方案,同时要更新危机处理信息,给公众透明的信息态度,从而为解决危机打下基础。

(三)企业危机处理期的媒体整合机制

企业危机处理期,应对舆情可以采用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新兴媒体的时效性以及便捷性,并且发挥传统媒体对公众心中给的信任性。应该注意的是,在新媒体的运用过程中,企业一定重视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避免因主观的判断因素而导致的信息失实。应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优势,进行高效的资源整合,使其成为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整体,从而建立完善机制。

四、总结

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共同作用的复杂网络环境下企业危机的特征以及对企业的影响。从信息过滤性差、危机发生率高和信息的重复性强、危机时间加长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后,文章从企业危机潜伏期的预警机制、企业危机发生期的应对机制、企业危机处理期的媒体整合机制三个层次详细探讨了复杂网络环境下的企业危机以及舆情应对,为企业如何在舆论引导下化解危机提供了比较全面的对策。企业危机以及舆情应对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企业的管理者充分借鉴、参考国外的成功大型企业的经验,直到最终能灵活运用到企业的生产和日常经营中。除此之外,还要进行企业危机处理方面的人才培养以及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提升企业舆情危机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赖明忠.论新媒体环境下的企业危机公关管理[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34-35.

[2] 傅开强,张战胜.全球化时代舆论危机现象探析[J].军事记者,2007(07):125-126.

[3] 张新民.危机管理的信息视角――评罗贤春博士《企业危机管理的信息机制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10):148-149.

[4] 侯长红.企业危机管理信息沟通策略[J].档案管理,2011(04):334-335.

[5] 赵围,张铁男.面向企业危机管理的情报交流系统的构建[J].情报杂志,2010(05):111-113.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范文第3篇

一、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机遇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网站、论坛日渐没落的今天,高校需要积极创新宣传思想工作方式方法,关注新技术的发展,紧跟新平台的建设,利用新媒体开展宣传思想工作,在重大形势政策宣传、舆论引导、舆情应对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在自媒体急速发展的今天,思想教育工作就要做到学生在哪,学校就在哪。现在,我们的学生都转移到了社会媒体平台上来了,学校就要跟上这个趋势。我们在一些高校的班级中做过这样一个统计,智能手机在学生中的普及率基本达到100%,学生大概百分之九十都在相关的网络媒体上,包括腾讯的QQ空间、微博、微信,新浪微博、人人网等,还包括其他的一些网络媒体。

从学校来讲,能够把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思想、做法,还有一些学生开展活动的事情向社会宣传,新媒体给高校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高校要积极利用这样的新兴媒体,对学生的教育活动进行更多的展示,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现在新媒体出来以后给了我们很多机会,过去常用传统媒体,报纸、杂志、电视等,都要取得媒体的许可,新媒体自媒体的时代,学校就在信息上有很大的主动权。

二、新媒体丰富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手段

面对移动化的趋势,学校要不断尝试对现有网络资源进行移动化改造,使学校官方媒体在移动互联网上占据位置,发出自己的声音。一是可以通过开通学校官方微信平台,及时将学校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校园生活以及青春励志等方面的信息推送到师生员工和校友中,通过新技术在互动性方面提高学生参与度;二是通过技术改造,将学校现有网站进行移动平台适配,从而实现学校网络信息与移动终端的即时同步,以最小的工作量完成了学校资讯从电脑平台向移动全平台的转换;三是可以开发学校的客户端系统,使学生可以方便地进行成绩、考勤、考试、课程、班级通讯录等与学习相关的服务,教师可以获取学生信息、教师信息、邮件信息、迎新查询、干部通讯录等相关常用信息,为用户提供一个随时随地了解校园动态及个人信息的窗口,实现校园生活的移动化。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各级团学组织在校、院、班三个层面搭建起了以QQ群、微信群、飞信群为主要交流工具,以微博为主要信息平台的信息化网络,基本做到了“一个班一个固定QQ群”,确保了由各级团学组织掌握的信息网络覆盖到班级,形成书报、手机短信、QQ群、微信、飞信、校内网、视频、微博、博客等多种传媒全方位互动传播模式。

处在媒体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站、微博、贴吧等平台信息量十分巨大,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获取舆情信息,通过人工检索来发现相关的信息已经是不可能的任务了。为了解决信息获取的问题,可以在百度和google两大搜索引擎上都进行了与学校相关的关键词的新闻订阅。这样,在搜索引擎获取到指定关键词信息时,就会将相应页面内容发送到指定的电子邮件中,再通过手机的邮件实时推送功能,就能实现特定关键词的全自动实时网络监控,为进行网络舆论监督提供了必要的信息保证。针对网络中学生反映的问题及时回复,对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打通现实教育与虚拟网络环节,形成网上问题,现实工作中及时解决,网上热点及时回复,网上网下良性互动,不断营造青春向上的网络生态环境。

这些新媒体的应用,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传统的“单向说教”走向应用型“互动传播”,宣传阵地进一步扩容,覆盖面不断放大,工作实效得到切实增强。

三、新媒体时期开展好网络思政教育的思考

从当前最火热的网络和手机应用上可以看出,自主、互动和交流是新媒体时代网站服务和手机应用的核心思想,这也就对高校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提出更加复杂和紧迫的要求。要么跟上网络时代快速更替的技术和理念的变迁,去学习去发展,去改变自己适应时代和学生的需求,要么就在自说自话中,沉浸在自己的独角戏中被时代被学生所抛弃。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范文第4篇

关键词:舆情 公关 品牌建设 竞争情报 企业宣传

国企(央企)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其收入稳定性以及资源集中性等优势凸显,成为在外企、合资企业沦陷之后,众人目光关注的焦点。但是国企(央企)尤其是国有特大型企业,往往都存在资源或市场的垄断、国家政策明显倾斜等特点,加之当前社会贫富差距不断加大,直接导致央企曝光于社会舆论的聚光灯下,舆情事件的出现,使各大国企(央企)的管理者如坐针毡,给企业品牌建设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互联网发展,新媒体出现,使媒介从信息传播载体向信息制造与共享平台转变,自媒体时代已经到来,传统的品牌行销策略已经被完全颠覆,舆情应对体系的车轮正带动新时期企业品牌建设工作滚滚向前,进入了崭新的时代。

1.舆情公关体系建设

1.1舆情应对与疏导

根据对近5年,数以百计的舆情大事件的研究,结合舆情应对与公关工作经验,总结出了舆情事件的一些共性规律与特点。互联网的出现,使得过去惯用的瞒、堵、删、改的办法顿时显得捉襟见肘,花费大量资金,效果却不甚理想,尤其是近几年微博出现,信息的传播更是呈网状形态迅速扩散。应对互联网舆情,还是要做到疏堵结合,及时分析事态发展的进程,准确定位事件所处的阶段,对症下药,立体推动,全局公关。

网络舆情传播可分为六个阶段,如下图:

潜伏期:事件发生。个别传统媒体发稿,网站、微博或博客发帖。

爆发期:传统主流媒体大量报道,网络媒体转载,论坛介入,微博转发。

喧嚣期:新议题被挖掘,出现更加尖锐的事件。

缓解期:政府或社会力量介入,事件得到初步控制。

反复期(部分舆情事件中,此阶段不明显):媒体或一些社会个体由于各种原因出现“炒剩饭”的情况。

长尾期:事件基本解决,偶尔作为案例再次出现。

在舆情应对过程中,通过舆情发展的时间序列对照舆情传播时间表,和网络舆情的传播数量,精确定位具体阶段,结合管理者的公关目标,舆情出现的位置等因素,迅速制定舆情应对方案。一般来说,以爆发期为界,应对方案会完全不同,爆发期之后,应以疏导为主要手段。

1.2合理规避和利用舆情

国企(央企)不光要在舆情发生后采取应对措施,在日常工作中更要紧密关注行业、社会舆论热点,正确把握舆情风向,合理规避舆情风险。企业相关部门可以不定期对企业管理者和员工进行舆情培训,根据SCIP(美国竞争情报从业协会)的研究表明,80%的企业竞争情报源于企业内部,通过舆情培训,不光可以降低企业负面舆情数量,减少内部商情外泄,还可有效构建行业商情捕获机制。

在规避舆论风险的同时,敏锐的企业可以在某一系列的社会舆论形成之时,研究其中的舆论热点,巧妙地切入相关环节,以塑造企业良好社会形象。在大多数管理者谈舆变之时,走在最前沿的管理者或许可以思考如何借舆论之势,扬企业之名。

2.企业社会责任

2.1回顾与展望

提到企业社会责任,这个词近几年很热,国企(央企)也尤为重视,从前几年的首部《中国慈善捐赠发展蓝皮书》中,国企被批评的体无完肤,截止到2012年4月份公布的中国慈善排行榜,排名第一的是作为国有大型企业领头羊的神华集团,同年社科院的《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央企成绩一马当先,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担当者和排头兵。由此可见近1-2年,央企管理者在企业品牌建设工作中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在当前社会矛盾突显,国进民退舆论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未来将对国企(央企)管理者的舆情应对能力提出了更加艰巨的要求。

2.2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工作新要求

企业社会责任的萌芽是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当今社会进步,全民小康,人民需求层次不断提高。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已经成为了大多数人首要追求目标,这也要求我们企业跟上社会发展节奏,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日常工作和对外宣传重点,建设完善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面对两难境地,做好舆情监测工作必不可少,力争早发现,早处理。另一方面,与媒体建立良好的互动,是迎合当下企业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有力抓手。新体系中,要求企业积极触网、触媒,信息良性循环,在不涉及敏感信息的情况下及时进行信息披露工作,充分发挥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功效。

3.企业信息披露与保密

3.1企业信息披露

在信息披露过程中,首先要在企业内部统一口径,各部门间有机整合并打通沟通壁垒,使信息传递在企业内部快速流动,最终统一对外信息。

其次,企业舆情监测部门在积累了大量舆情应对经验与案例的基础上,可建立一套成熟有效的与社会沟通的机制与渠道,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回答公众疑问,充分把握和娴熟运用话语权。

3.2竞争情报工作的开展

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舆情应对机制后,对企业竞争情报工作也有巨大的支持和帮助,竞争情报工作包括:情报获取,情报保密,情报分析三大部分,一套良好的舆情监测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在第一时间获取大量情报,但是大多数信息工作者忽视了企业反竞争情报工作。

反竞争情报是针对竞争情报活动而发展的一种对企业自身信息保护的方法,在宏观层面主要是依托现行法律对此类行为进行约束。微观层面,针对商业秘密流失,企业需要建设秘密保护系统,对企业内部网关进行信息拦截,审核有敏感词汇出现的文章或邮件,选择性的上传到内网。

网络时代,给企业管理者带来了无限的机遇与挑战,自媒体的产生,无形中使企业中每一个成员都成为了企业信息的者,尤其是当今社会基尼系数持续高位运行,国企(央企)的管理者背负着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担当的多重考验。树一品牌乃百年之计,毁一品牌可能只在朝夕之间,建设一套完备的舆情信息管理体系,在新时期,应当作为国企(央企)的战略工作重点被加以实施。

参考文献:

[1]李彪.《舆情之山雨欲来》.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年

[2]包昌火,谢新洲等.《信息分析和竞争情报案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问政平台 网络媒体 创新路径 传播层级

网络人气的凝聚力和黏合度,是衡量网络媒体传播能力的重要标准。这个标准,同样适合检验眼下炙手可热的问政平台。以丽水日报社旗下丽水网为例,其网络问政品牌自2013年8月开通到2016年5月底,总点击量已达1.62亿人次,平台日点击量达到16.7万人次,带动丽水网页面目访问量提高到97万人次。“问政直通车”因此获得了第四届浙江报业创新项目二等奖、丽水市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还被全国网络媒体联盟授予“全国网络问政杰出贡献奖”。丽水网“问政直通车”品牌的成功打造,其创新性发展路径主要有以下三个传播层级。

一、联通层级:找准新闻信息和社会舆情聚合的切入点

要打造一个令人瞩目的网络媒体品牌,应牢固树立联通意识,找准新闻信息和社会舆情聚合的切入点,搭建问政平台,为网民的民生诉求和党政部门的形象宣传架起一个沟通的桥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媒体发展环境,开创全新的传播模式。

本地化是联通层级的一个重要传播定位。丽水网作为丽水市主流网络媒体,搭建深受网民和政府部门喜爱的“网络问政”平台,的确是汇聚人气的一个立竿见影的创举。通过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事件,让政府部门直面舆情、直面网友吐槽,做到“民有所呼,政有所为”,有效疏导社会舆情,化解矛盾,最大程度凝聚网络人气,提高网络媒体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以前的丽水网,比较偏重新闻宣传功能,对民声汇聚的“论坛”板块的培育、管理和引导重视不够,导致网民大量流向本地非主流的社会商业网站,使其论坛板块人气爆棚,兴盛期每周发帖量高达300-500个。而丽水网的“丽水民生论坛”则一度人气不旺,显得冷冷清清。

2013年8月,丽水网开始强力打造“问政直通车”品牌,在丽水市101万网民和市直75个政府部门之间架起一座无障碍沟通的信息桥梁。“问政直通车”将丽水网原有的“问政面对面”、直播访谈“百姓热线”“网上民意厅”三大平台,和“处州论坛”“丽水民声”等进行贯通、融合,进行网络信息资源的重组、共享、整合、利用。

“问政直通车”平台的成功搭建,联通了网民和政府部门、媒体和网民、媒体和党政部门的信息。网上的“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被打通,并实现充分融合。党政部门和民众在问政平台积极开展面对面的沟通,网民在平台大胆表达自己的诉求,各部门则针对“问政帖”主动回应和发声,进一步压缩社会网站上的非理性、情绪化言论的空间。

连续不断的网络问政互动,促使论坛上民意表达和个人诉求日趋理性,政府部门“勤政为民”的形象不断凸显,网民为党政部门“点赞”日益增多,网络空间明显清朗起来。

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丽水网“问政直通车”平台点击量就高达4745万人次,发帖数达1164件,政府部门100%回复。既解决了大批民生问题,有效疏导了舆情,又树立了党政部门勤政为民的良好形象,同时还高度凝聚了丽水网的网络人气。

通过积极尝试与探索,“问政直通车”及时、有效地抢占了丽水互联网传播的制高点。同时,抓住内容再造、渠道再造、价值再造这三个节点,稳固了在互联网传播乃至全媒体信息传播中的主流媒体地位,彰显出网络媒体应有的核心竞争力,获取了发展和壮大之先机。丽水网的网络人气开始高度聚集,注册用户迅速从16万个增加到3S万个,日均页面访问量达96万人次,网络人气远远超过了本地原先优势明显的社会网站。

二、直通层级:抓住舆情发酵和舆情引导融合的关键点

联通层级是网络问政中,新闻信息与舆情传递的初始阶段。作为一个问政平台,网民和政府部门之间,不能“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理”,各唱各的调,“八竿子打不到”。作为网络媒体,更不能在问政双方之间忙忙碌碌的穿梭,做一个两头难讨好的“二传手”。

只有对问政平台不断进行改造升级,努力探索创新路径,抓住舆情发酵和舆情引导的关键点,将信息联通升级为信息直通,将舆情背靠背间接处置升级为面对面直接处置,才能使问政双方更好地相互信任,让网络问政更具有黏合度和影响力。舆情发酵和舆情引导的充分融合,需要在体制和机制上得到系统性的完善和规范化的共建来保障。网络媒体在有效做好民情掌握和民生问题解决的同时,以体制、机制促使政府部门主动回应和疏导网络舆情来提升务实、亲民的形象,以顺畅的运行吸引各界关注和民众好评。

丽水市本级的75个党政部门,全部加盟和参与“问政直通车”平台,所有部门全部配备网络发言人。问政平台因势利导制订“网络发言人制度”,规定网民发送的“问政贴”在20分钟之内必须送达相关部门。被问政的部门必须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并在3个工作日内做出有效答复,如果涉及问题确实需要延长办理,3个工作日内必须上网说明,后续还要及时上网告知事项办理进展。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范文第6篇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政府;公信力;网络舆情

引言

2011年2月27日在新华网上与网民进行两个多小时的沟通交流,总理提出网络民意对于党与政府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资源具有共享性与交互性的特点,每一个终端都可以作为一个信息的源头或者是终点,对于政府来说,其一举一动都在网民的视线中,一方面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有利于政府的廉政建设,也有利于加强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另一方面也容易激发矛盾,信息传播极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传播对政府形象不利的信息,错误的引导网民,激起社会矛盾。因此,在互联网时代政府如何利用互联网引导网络舆情,增强政府的公信力,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显得尤为重要。

一、互联网时代政府公信力的现状

(一)互联网时代政府公信力的内涵

我国政府公信力首次出现是2006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要求建立行政问责制度,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政府公信力从学术上看是指公众对于政府行为的认可与评价,包括公众对政府行政行为的理解或者支持,也包括公众对政府的信誉、形象、行政行为合法性的评价等。

互联网时代具有信息的共享性,通过互联网技术,人民群众可以借助微博、论坛、微信等渠道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共享,能够针对某一社会事件发表自身的观点,而自身的观点也有可能被其他的互联网用户所知晓。在传统的媒体时代是官方媒体垄断的时代,而互联网时代则打破了政府的媒体垄断,这对政府的公信力提出了挑战。

(二)互联网时代政府公信力建设面临的挑战

1.网民规模发展迅速

根据数据显示,随着4G手机技术的商用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会使用手机上网浏览新闻,关注社会事件,网民的数量逐年增加。根据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的网民数量为3.84亿,而2010年我国的网民数量达到4.57亿,2015年我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超过6.8亿。2013年我国手机网民的数量比例已经高达81%,截止到2015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的数量增加到5.94亿,使用新浪微博社交平台的月活跃人数超过2.12亿人,互联网视频APP软件的应用,使得网民自己都可以成为信息的者,而信息传播的速度与范围远远超过传统媒体时代。

2.公众通过网络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增强

随着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提升,特别是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种疑问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得到一定的解答,公众对于自身权利的维护意识增强。在目前互联网提供的渠道上,如电子投票、网络投票、BBS等都能够参与到社会事务的管理中。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网络舆情的影响越来越大,如2010年5月4日搜狐新闻网“国家统计局称中国居民住房月支出111元”的新闻消息,消息一出立刻受到网民的关注,搜狐网上有超过2.8万的人参与,网友对该消息进行批评与质疑,说明互联网舆情的影响力大。

二、互联网时代政府公信力缺失的表现

(一)网络曝光政府官员腐败的现象增多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国家政府官员中出现腐败行为时,一旦经媒体曝光,则会被广泛的网友知晓。一些官员在网络媒体面前不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导致网民对政府印象下跌,政府公信力受挫。在最近频频被曝光的官员开房、官员艳照门等视频图片,使得政府被网络舆论推到风口浪尖。

(二)政府信息公开不全面

互联网时代为人们参与政府公共事务提供了便利,但是目前我国政府的信息公开程度仍显不足,人们通过互联网渠道可以获得政府的相关信息,对于政府公开行政政务信息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强烈,但是目前我国政府的信息公开程度远远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华南虎事件”“王立军事件”等都显示出政府信息公开不全面,导致社会网络谣言,影响政府的公信力。

三、互联网时代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建议

(一)开展电子政务

互联网时代政府应当与时俱进,要通过引入电子政务系统,提升政府的行政工作效率,实现政务公开,并为公众提供服务。电子政务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向社会公众公开政府的日常职责、办事规则,将政府的行政窗口向社会公众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二)建立政府网络发言人制度

互联网时代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快,而政府的行政不作为或者是政府的信息不公开容易在网络上造成谣言,损害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通过建立政府网络发言人制度,将最新的舆论热点进行解读,防止网民以讹传讹。通过网络发言人解答网友的问题,能够建立政府与网友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才能真正取信于民。

(三)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互联网时代中网络平台传播的信息十分庞杂,一些谣言信息极易在网民中传播,特别是一些损害国家形象、危害社会公众安全的事件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而且网民由于自身的原因,其情绪极易被挑拨,导致政府的公信力受到损害。因此,政府应当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及时的处理不良信息,保障政府的权威性。

[参考文献]

[1]安.互联网时代下政府公信力的提升――以黑龙江庆安枪击事件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5(11):43-46.

[2]柴红蓉.互联网信息时代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对策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04):32-35.

[3]张欣.互联网时代要保护好政府公信力[J].新,2015(05):78-79.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范文第7篇

一、微时代背景下网络社会呈现的新变化与新特征

网络社会是在网络环境中形成的公共领域和大众空间。手机作为网络终端的普及,极大地推动了信息获取和社交行为的便捷,使网络社会的舆论氛围、传播路径以及公众的行为逻辑和思维方式发生重要变化。

1.自媒体特征与自主开放的话语权。在微时代的网络社会,人际交往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平等地成为信息的者和传播者,信息不再由自上而下单一传播,而是在多元互动基础上交汇扩散。这种“人人都是记者”的自媒体特征使人们享有的话语权和获取的信息量大大增加,也使民众对政府活动和公共事务更加关注,话语数量和影响力往往爆发式增长。

2.信息内容的泛娱乐化与碎片化。以微信、微博、QQ等为代表的手机应用程序,在微时代以迅猛之势占据了网络社会的话语主阵地,甚至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手机掌控下的微时代,信息传播被赋予了娱乐化的属性,快餐式的网络娱乐消费成为常态,广场式的全民狂欢在网络空间此起彼伏。与之对应,网络信息传播呈现碎片化,出现垃圾信息泛滥、热点信息频生的现象。

3.交互式的传播方式和隐蔽性的信息源。从传统治理环境下的人与人对话,到微时代的人机对话,政府、网民的互动进入了公开与隐蔽交织的网络环境。这种博弈突破了现实条件下的身份、地域、层级限制,使信息来源呈现高度的隐蔽性,容易导致对网上言论的监督无门,使网络成为滋生虚假信息的温床。如微信的“摇一摇”功能,因其高度隐蔽,一度成为犯罪分子便捷的作案工具。

4.与现实社会的高度融合性和互动性。网络社会是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存在和发展的,由网民以虚拟身份进行社会问题的探讨与交流,但却是立足于社会现实,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微时代的到来和自媒体的兴起,使网民的线上活动与线下生活高度融合,网民可以更轻易地通过社交网络即时信息,召集具有相同意向的网民在线下群聚,演化为实际行动,甚至导致发生。

二、政府治理能力在微时代背景下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微时代的到来正在深刻改变着政府和公众话语权的整体格局,政府在网络社会舆论中的参与更趋复杂、充满变量,传统的社会治理理念和方式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

1.信息传播的管控难度加大。网络社会治理的首要问题,是对信息传播进行有效管控。随着自媒体的广泛应用,信息的传播与扩散异常迅速,真伪辨析难度更大、引导管控风险更高。从近几年影响广泛的网络热点事件的传播处置过程看,政府部门对自媒体的应对与管控难度很大,往往是被动应对,甚至管控失效、负面效应激化。

2.网络非理数量激增。手机的大范围普及,使网民的主体趋向低龄化、低学历化和低收入化。活跃于虚拟社会的“主人翁”,普遍存在公共理性不足的短板,容易将简单问题极端化、个人问题社会化、民生问题政治化。以网络谣言、信息欺骗和网络暴力为代表的网络非理日益增多,成为政府网络社会治理的“三座大山”。

3.舆情危机应对能力不足。近年来,因政府不当决策或公职人员不当言行引发的网络舆情危机事件层出不穷,就应对成效来看,虽有比较成功的案例将负面影响降低甚至正向化,但大都呈“自成自灭”的波浪式发展状态,政府的应对措施实际是失效甚至负面的。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沿用传统的“删字诀”和“拖字法”,治理和应对能力不足,损伤了政府的公信力。

三、提升政府网络社会治理能力的实现路径与转型对策

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和公共利益的代表者,面对日益复杂、敏感的网络社会形势,必须优化治理、加快转型,加强引导和规范,以实现善治。

1.加强网络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网。应尽快出台一整套网络法规体系,保证网络信息在自媒体上的、运行、反馈和转化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要规范政府在网络社会里的管制行为,约束公民在自媒体上的言行秩序,重视保护互联网包括自媒体上的人格权和知识产权,防范和整治网络谣言、人肉搜索、网络暴力等非理。

2.加强网络信息管理,优化自媒体环境。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是最根本的介质。政府治理要重点打击违法信息,澄清虚假信息,引导低俗信息,传播正面信息。要注重从技术手段上加强对不良信息的防范和管控,有效管理搜索引擎、网络媒体和电信运营商等,切断不良信息的传播渠道。

3.加强网络资源整合,加大信息公开力度。要探索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体系和安全体系,创建基于大数据的政府公共服务移动互联平台,推进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官方手机应用程序等对接共享,打造全方位、便民化、常态化的网络问政体系,实现政府服务在自媒体平台的整体拓展,发挥集群化和矩阵效应。

4.加强政府职能转变,提高网络技术水平。政府要及时转变治理思路,基于微时代的网络社会特质,对原有的互联网管理部门和体系进行评估和优化,科学整合职能职权,提高党政干部的网络执政能力,培养网络技术应用人才,建立多部门、跨区域的网络治理协调联动机制。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5年2月)[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

[2]孙静.论新媒体环境下的虚拟社会治理[J].观察与思考,2015,(3).

[3]苏伟刚.自媒体时代政府网络治理新探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5).

[4]李景怡.论大数据微时代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J].赤峰学院学报,2015,31(6)下.

[5]陶鹏.微时代背景下的虚拟社会治理[J].求实,2015,(4).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范文第8篇

    一是发展迅猛。从进入中国到拥有数亿受众,微博只用了不到3年,其内容更是包罗万象,理性与非理性观点交织,正面信息与负面传言混杂。据统计,仅2012年湖南省衡阳市登记注册的微博、微信用户便达170多万。

    二是影响广泛。这种全新的传播方式凸显出前所未有的影响力。正如网友所说:微博粉丝超过100个的博主,是一本内刊;超过1000个,是一个布告栏;超过1万个,是一本杂志;超过10万个,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个,是一家电视台;超过1000万个,就是一家省级卫视。

    三是制传便捷。在微传播中,每个人都是自媒体,是信息的制造者和消费者,一方面通过全民参与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呈现自己;另一方面通过“裂变式”“一对多”“点对面”的方式传播信息,其快、易、广的优势,在突发事件中显示出十分便捷的制作和传播特性。

    二、加强“微时代”的舆情引导

    微博、微信等已经悄然成为建言献策、促进发展的重要载体,汇聚民意、反映民情的重要渠道,关注公共事务、加强社会监督的重要途径,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平台。我们应以建设性的态度、科学化的机制,有效引导微时代的舆情,积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传播正能量。

    一要学“微”,融入“微时代”。现代社会,广大党员干部不学“微”,就无法及时了解发展形势,成为瞎子;不知“微”,就无法听到网民心声,成为聋子;不用“微”,就无法掌握话语权,成为哑巴。党员干部、新闻宣传管理者,均要把学“微”作为一门必修课,坚持每天“上网看看”“在线聊聊”“微博逛逛”“网上蹲点”,切实融入“微时代”,提高“微素养”。一方面要“外树形象”,与“微友”密切沟通,做到主动、坦言、交流、回应;另一方面要“内强素质”,讲求引导艺术,把握引导节奏,做到关键时刻不“失语”,重要关头不“迟语”,对外不“乱语”。衡阳市今年组织了60名新闻发言人赴国家行政学院进行专题培训,重点学习了如何在微时代提高领导掌握资讯、集中民智、化解矛盾、促进发展的相关知识,通过继续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和“走转改”等教育实践活动,切实提升宣传干部引导舆情的“微素养”。

    二要用“微”,放大“微能量”。微博、微信等是把“双刃剑”,引导有方,就能为我所用;引导不当,就会十分被动。近年来,衡阳市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的阵地作用,大力宣传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自2012年起,先后在新浪、腾讯等国内知名网站开通官方微博,在微博宣传、引导舆论、倾听民意、服务民众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衡阳市今年在全省率先成立“网络文化协会”,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7月,在全省率先开通“衡阳市政务微博厅”,12个县市区、34个市直单位在微博厅集体亮相,目前已有粉丝6万多个,运用微博、微信上传正面宣传衡阳的帖文达3万余篇,吸引“微粉”跟帖上百万条,极大地汇聚了“微能量”,传播了“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