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行业现状及趋势

农业行业现状及趋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农业行业现状及趋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业行业现状及趋势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花卉苗木;发展现状;对策;江苏沭阳

中图分类号 S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1-0190-01

沭阳县为全国特大花木之乡,具有优越的环境条件、地理优势和人文文化底蕴,对花木产业的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全县花木总面积2.67万hm2,新河镇2000年被省花木协会评为“花木之乡”,颜集镇2001年被中国花木协会评为“中国花卉之乡”。苗木花卉是加强绿化生态建设、完善生态功能、美化人居环境的重要物质载体,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对推进社会文明、加快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等,都具有重要作用。花卉产业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亮点[1]。分析沭阳县苗木发展现状,总结现阶段花卉苗木发展存在的问题,对未来花卉苗木的发展趋势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1 沭阳县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现状

1.1 园林苗圃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步伐的不断发展,拉动、刺激了园林苗圃的迅速发展。沭阳县花卉苗木总生产面积2.67万hm2左右,但以分散经营为主,品种多但量比较少,未形成规模经营的格局,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水平还比较低。其他非苗木生产行业的资金和人员也大量涌入苗木市场。

1.2 非公有制苗圃成为主力

近几年,由于苗木产业的迅速发展,利润空间巨大,大量游资涌入,非公有制苗圃发展迅速,从事苗木生产的数量空前增长。除了从事苗木生产经营的农户数量增加之外,房地产、建筑及电子等其他行业的非农业人士也投资加入到苗木生产中,导致从事苗木生产的经营者和管理者的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综合素质不高,致使生产出来的苗木质量良莠不齐。

1.3 经营品种增多,新品种受到市场青睐

随着城市绿化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要求不断提高,如今园林绿化苗木品种日益增多,不再是单一的树种,人们从美化、香化、观赏和采摘角度扩大了绿化树种的范围。近年来,随着引进树种的渠道增加以及科研部门的育种、推广力度加大,种苗生产经营的种类与数量越来越多,使广大育苗、经营者在苗木的选择上有了更多的比较和选择机会,种苗的采购及调剂跨地区、省际的日趋增多,带来了苗木产业的繁荣。

1.4 产品结构比例失调

沭阳县的苗木生产以中小规格为主,大规格苗木严重缺乏,这严重阻碍了苗木产业向更高层次过渡。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无论是道路还是小区绿化,人们对一次成景的要求越来越高,大规格苗木自然成了众多经纪人的首选植物。着重培育中小规格的苗木,忽视大规格苗木的培育自然不是明智之举。应利用自身有利的土地资源,在保留有增长价值苗木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市场前景较好的大规格树种。沭阳县苗木生产模式基本上都是一年生或二年生就脱手,很少有多年生的大规格树种。农户可以专门利用部分土地培植树种至多年,抢占大规格树种的市场先机。同时,种植户存在盲目种植当前市场上有较强竞争力的花卉、苗木,而忽略了其他品种的培育,导致农民减收、市场混乱。这种盲目跟风种植的做法必定会严重影响沭阳县当地的生产效益,导致一些中小企业不堪重负,甚至倒闭。

2 发展对策

2.1 规模不宜盲目扩大,应重视种植结构的调整

当前就苗木生产的总面积来说,沭阳县已具有较大的规模,具有庞大的存圃量。特别是生长1~2年的小规模苗木占总面积中的近50%,其短时间内不能出圃,进行移植及扩繁需要的土地面积可增加2倍[2]。大规模的苗木总量上存在空缺,但经过价格、时间及地区之间的调整后供需基本达到了平衡状态[3]。由于增加了苗木种植的新品种及提高了苗木的培育技术,苗木生产的速度加快,3~5年应该可以基本上达到充足供应常规大规模苗木的目标。因此,苗木种植面积的扩大不应再继续。当前应着眼于调整苗木的种植结构,对常规小苗木的生产面积进行压缩,对大规模苗木加大繁殖的速度,特别应对合格苗木的生产给予足够的重视,减小种植的密度,培育的方式应做到科学合理,尽快地培育出各种苗木,以用于城乡郊区的绿化[4]。

2.2 实施标准化、精品化及规模化生产

随着生态环境建设及社会发展对绿化需求的增加,对苗木生产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标准化、精品化、规模化,以促进苗木质量的提高,实现苗木市场的良性发展。目前绿化工程对苗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如长势整齐一致、干高和粗度统一、冠形优美等[5]。但是目前,沭阳县的不少种苗生产仍处在初级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及社会竞争的加剧,一些规模较小的苗圃逐渐向规模化生产过渡。采用容器育苗的方式,不仅可实现苗木生产的高产优质,还能适当延长造林季节,提高造林的成活率。这一育苗方式是标准化、精品化及规模化培育苗木的重要组成部分。

2.3 严格管理种苗市场,提高竞争力

要严格管理种苗市场。以国家颁布的《种子法》为依据,加大种苗的质检和执法力度,严把苗木质量关。对于不合格的苗木,绝不能出圃上市,更不能用于工程造林中。通过苗木协会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规范园林绿化苗木市场,完善行业协会职能,用制度约束生产经营者和管理者;组织苗木生产者在苗木培育管理上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并走出苗圃,走向城市,参观考察园林绿化景观规划。在苗木应用中多观察、多调查、多学习, 随时了解造林绿化用苗情况和掌握好种苗信息,从中找出自己苗圃生产中的差距和问题。完善销售流通体系,加强信息体系建设,实现苗木市场的规范化运行,杜绝苗木市场的无序竞争,以此促进苗农的增收。

3 参考文献

[1] 龙文.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花卉产业:农民增收新亮点[N].农民日报,2010-04-12(7).

[2] 左燕平,龙栋至.浅析我国园林苗圃业发展现状及趋势[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11):133-135.

[3] 曹海波,吴锋华.兴国县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9):375.

农业行业现状及趋势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现代烟草农业;信息化;规律;对策

1前言

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当今时代的行业建设目标,也是信息化时代所要求的,我国的烟草行业也应如此,我国烟草部门很早就提出了“一基四化”的要求,其目的在于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当前从我国的总体来看,行业的信息化水平与其他行业横向比较,相对较低,整个烟草农业的发展比较缓慢,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这些问题亟待解决。从世界大型企业的发展趋势来看,信息化的企业管理系统已经成为了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也是未来管理的趋势。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企业管理手段,服务于烟草农业的经营和管理。探讨信息化的建设问题对于本行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我国烟草农业信息化现状及问题

2.1理论基础的缺乏

从农业生产管理看,目前还没有一套系统的管理理论作为基础,既没有方法论也没有成功案例作为支撑。

2.2数据的复杂性

烟叶属于农作物,其生产多数都是非结构化感性信息,而从非结构化感性信息到结构化的数据采集是非常复杂的,而数据的采集并不是完全自动化的,中间有一道人工操作的程序,在操作过程中很可能造成信息的失真,实践过程中数据粒度与失真率成正比,这些导致了数据原始复杂性增加。

2.3应用基础的特殊性

烟草农业生产一般属于露天生产,这种生产方式决定了人机接口界面比较特殊,而农业生产人员又缺乏必备的信息化操作知识和技能,这就导致对软件系统的可操作性提出了特殊的要求,需要简化。

3烟草农业信息化建设策略

笔者认为,烟草农业的信息化建设要做到高屋建瓴,同时又要从行业发展的大局来考虑,构建烟草农业信息化生产和管理体系,要找准解决困境的突破口,进行技术攻关,满足当前烟叶生产的实际需求,而不是流于形式,通过以点带面的作用,遵循信息化建设的客观规律,摸索出一条具有行业特色的信息化生产之路。

3.1形成烟叶生产全流程的封闭管理

烟草农业的信息化建设要实现全天候的管理和把控,服务要设计到烟叶生产的各个环节。从烟叶生产工作的具体要求出发,应将计划合同、生产管理、收购管理、调运仓储、烟叶调拨和基础管理中业务功能(模块)拆分组装,集成到管理、业务、服务等模块。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协调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以“计划、合同”为管控主线,健全计划合同管理,完善烟叶生产、烟叶收购、烟叶进销存应用功能;利用信息化高效的数据分析能力构建生产经营数据模型,辅助管理决策,促进从经验管理决策向科学管理决策持续转变;以烟叶生产经营业务的关键流程点落实管理措施,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持续监控业务关键指标,实现烟叶管理从事中控制向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相结合的转变,实现现代烟草农业信息化建设全过程管控一体化目标。

3.2加大烟叶物流网的建设力度

加强烟叶产品物联网的建设力度,随着物流业的蓬勃发展,烟叶物流信息化已经成为烟草农业信息化的配套建设,有利于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全覆盖趋势,物联网的建设有利于打造烟叶质量的数据系统和保证烟叶质量的达标。通过物联网的建设,使烟叶生产有关的企业之间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增强了沟通和交流,通过市场合理配置物流资源,提高物流的效率。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烟包在各环节流转的精细化、痕迹化管理,通过分析烟叶质量的相关信息,实现烟叶质量的“正追踪、反追溯”,为烟草卷烟的水平提高提供上好的原材料;通过仔细分析物流的各个环节和方方面面,起到全程跟踪物流信息,全方位的控制物流资源的作用。

3.3引进设施农业新技术

现代农业的发展是以设施农业的进步为基础的,这是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立足于全国农业发展的状况,结合当地的农业条件实际情况,调查当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刚需,解决农业生产的关键性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发展精准农业,引进先进的成本不高的技术,先试点,并结合地区的情况进行改造,最后扩大普及的范围。如建议引入节水灌溉自动化控制系统,这是以色列等国家普遍采用的滴灌技术,可以在我国水资源匮乏的地区推广,提高灌溉的效率和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水资源,减少烟叶生产的综合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结论

总的来说,因为烟草农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不可预测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本文的观点还需在实践中深入扩展和检验。我们需要在烟草农业行业中大力发展高精尖农业,通过信息化和科技的带动,优化烟叶生产经营管理的水平,提高烟草农业的生产效率。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大势所趋,我们要抓住有利的时机,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模式和设施技术,推动烟草农业信息化程度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周丕娟.农业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技术创新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1,(3):112.

[2]郑继来.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8):8-15.

农业行业现状及趋势范文第3篇

【关键词】乡镇;农技推广;体系;现状;改善

0.引言

农业生产作为我国的第一主导产业足以证明农技推广的重要性,并且农业生产要想提高产量,就必须要依靠科学的生产技术做铺垫,才能促进农业生产又好又快的发展。并且近年来,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问题严重威胁到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特别是对于乡镇等基层地区而言。由于乡镇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所以各项科学技术和机械设备的应用都不到位,因此必须要详细的掌握基本的农技知识和生产措施,才能确保农业生产能够可持续的发展。并且科学专业的农技推广可以有效地预防病虫害,并加速优良品种的种植培育,从而有效地提高产量和质量。因此必须要加强农技推广体系的发展,才能为进一步提高乡镇地区的经济效益奠定基础。

1.乡镇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

目前我国乡镇地区的农技推广基本处于相对稳定的发展现状,但是发展的速度比较缓慢,且与其他城市相比处于相对滞后的发展状态。因此,必须要在乡镇地区多成立农技推广机构,并积极做好实践指导工作,才能将农技推广落实到实际应用中。根据数据调查显示,截至2007年底,全国五个系统共有基层农技推广机构 12.6 万个,其中县级 2.4 万个,县以下 10.2 万个,其中区域性推广机构 3817 个,且与2005相比呈现缓慢的增长趋势[1]。因此我们说乡镇农技推广基本处于相对缓慢的发展现状。并且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对农技推广体系的重视,并逐渐采取了相关政策方面的帮助,从而使得乡镇地区农技推广技术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相对稳定。此外农技推广的范围和种类也在不断的扩大,且逐渐将农技推广人员分散到全国各地,从而有效地增加了乡镇地区的农技推广人数。

1.2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1.2.1认识不足

目前我国大多数乡镇地区对农技推广的认识依然有许多不全面地地方,例如:对农技推广的宣传、学习、及法律等方面的认识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从而严重制约了农技推广的长远发展。甚至有的人片面的认为农技推广只是单方面的向农民进行技术指导,从而忽视了农技推广体系的完整性,并且大大降低了农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和农民的接受能力。因此不全面、不系统、不健全的认识严重制约了乡镇农技推广体系的顺利实施。

1.2.2管理体制不健全

我国农技推广相关事项主要由政府管理,并向以下各个省市县级单位下达命令和相关指示。并且农业部门只进行业务指导和技术指导,从而造成政府部门与农业部门的管理内容出现矛盾冲突。目前管理体制总体呈现的趋势大致为农业部门管事不管人,从而导致农技推广人员的整体专业水平达不到标准要求。而乡镇政府部门管人不管事,从而导致许多实践性问题得不到妥善的解决,因此这种管理体制会造成农技推广工作严重脱节[2]。并且无论是管事还是管人,只有将二者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推广力度。

1.2.3经费不足、农业推广队伍建设滞后

经费是支撑乡镇农技推广的重要动力资源,一旦资金出现短缺就会导致推广体系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得不到保障。并且农技推广是面向大众的,所以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设施建设必须齐全,包括办公房和办公电话等配套设施必须齐全,才能保证农技推广能够真正的面向大众。据调查,目前乡镇地区大多数农技推广机构用于采集样本的照相机和课题研究的投影仪等设备少之又少,从而导致工作水平相对落后。此外农业部门并没有按照各个乡镇地区的面积及地理因素配置相应的农技推广人员,从而导致农技推广人员的数量与土地面积不成比例,迫使各个地区的农技推广出现年龄和技术断档甚至是不同步等问题。

2.改善乡镇农技推广体系的对策

2.1强化农技推广公益定位

由于农技推广是国家发起的一项大型的工艺推广政策,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有效地帮助乡镇地区的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上病虫害及种植业、畜牧业的各项农业生产方面的技术性问题,从而起到提高产量和质量的作用。因此我们说农技推广是一项服务于民的惠民项目,所以必须要把农技推广的公益定位深入人心,才能加强广大人民群众正确的认识农技推广的作用。因此必须要严格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并按照“分类指导、分步推进、因地制宜、稳慎推进”的要求,重新对农技推广的结构和计划进行调节,便于提高乡镇农技推广对农民的吸引力[3]。

2.2扩大农技推广领域

目前我国农技推广主要集中在农民的生产上,并没有融入到农民的生活中,从而无法真正的让农民认识和了解农技推广。因此必须要扩大农技推广的范围,并逐渐向农民的生活领域扩展,例如:扩展到经济、法律、管理等层面,从而有效地丰富农民的生活,并提高农技推广更好地为农民提供致富道路。

2.3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

首先农技推广人员必须要具备精湛的专业技术,才能有效地发挥农技推广力度。因此为了有效地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鼓励大学毕业生就加入到农技推广的队伍中,并通过采取相应的鼓励政策吸引大学生加入。此外还要定期组织农技推广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从而有效地提高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成立相关培训机构加大培训力度,从而实现农技人员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

3.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大多数乡镇地区的农技推广在长期坚持下,已经取得了相应的成果。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有新技术应用到农技推广中,从而有效地为农技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基础。并且农业生产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对我国的综合国力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必须要加强农技推广体系的覆盖面和推广力度,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基层地区的农业水平。总的来说,只有提高对农技推广的重视程度并不断地完善和改进推广制度和推广措施,才能为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科]

【参考文献】

[1]杨芳.我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种业导刊,2011(09).

农业行业现状及趋势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现代农产品物流;现状;发展趋势

如今,我国农业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市场化水平偏低但流通成本却非常高,这不但极大地降低了农产品所具有的竞争实力,而且甚至已经成为中国农产品流通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因为农产品最后还是需要靠流通才能能实现自身价值,所以相对比较高的流通成本就导致农民群众未能从流通领域之中享受本应得到的权益。这就需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业,以提升我国农产品所具有的竞争实力。这就需要加快对我国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趋势的探究,从而推动农产品物流实现更好的发展。

一、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基本特点

所谓农产品物流,主要是指农产品从生产地往接收地进行实体流动的整个过程,并要在此过程之中实现相关农产品的保值与增值。农产品物流具有迥然不同于其他物流的鲜明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产品物流具有极强的季节性。因为各个不同地区在气候和水土等各个方面的自然条件均具有较大的差别,分别合适种植不一样的农副产品,所以农产品生产也就具备了非常强的季节性特点,不仅表现为农民群众的生产资料购置要考虑到季节因素,而且各类农产品的产出也具有极强的季节性特点。二是农产品物流具有极高的难度。绝大部分农产品容易腐烂,对鲜活度的要求非常高,这就要求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来实施防潮、防虫以及烘干等相应的处理,进而保障农产品的品质以及质量。这就需要农产品物流企业考虑相应的设施与设备,主要包含了物流仓库、专业运输车、专业装卸设备以及加工设备等。三是农产品物流的种类繁多而且规模较大。因为农产品的品种十分丰富,所以流通量也十分大,而农业生产资料购置量同样也十分大,主要有农药、化肥、农机和农业生产所需相关原材料等。

二、当前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当前,中国农产品物流行业虽然已经得到了极大发展,然而与西方国家比较起来依然显得极为之后,这是由于我国流通领域过于分散之局面造成了农民群众的分散型购销,因为受到经济能力、信息资源等多种要素带来的影响,风险极易转嫁至生产者,从而也就导致了农产品物流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产品物流体系不够完善。因为考虑到各地经济发展不够平衡,农产品物流业的活动主要聚集于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那些地区,在更加广袤的农村地区,农产品物流业发展则相对比较缓慢,这就产生了农产品物流发展体系不够均衡的问题。同时,到目前为止,中国农产品物流业的运行方式还是相当简单的,只是农户们自身开展相对简单的运输活动,未能对农产品物流业实施全面整合,也未能对农产品物流的流动过程实施全面管理。二是农产品物流业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如今,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物流行业取得发展的关键环节,然而目前我国的农产品物流还远远没有建立起相互协调的现代物流运输网络体系。农产品物流业信息化状况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在分散式经营的模式之下,农户对农产品相关信息之获取依然依赖于以往那些传统办法,而且诸多农产品市场尚未购买信息化的设备,以至于物流网络系统依然处在空白阶段,农产品的供应链难以进行合理整合。三是农产品物流业的组织化水平偏低。鉴于当前我国农民群众的户均耕地只达到0.5公顷,生产规模非常小,导致传统的粮食供应业还是处于主导地位上,提供的物流服务水平较低。当前,单一农户近年来逐步成为了我国农产品物流的主力均,然而这类物流主体不仅规模偏小,而且组织化的程度相当低下,而且农产品物流中介组织的发育相当缓慢,缺乏良好的服务能力,以至于大部分农民群众需要自行解决农产品物流运输的问题,农民群众处于无组织的分散化状态之下,自然也就缺少了足够的市场竞争实力,无法构成规模化经济,而且也无法确保农产品的品质具备稳定性,同时还压缩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空间。

三、现代农产品物流的主要发展趋势

(一)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之趋势

要积极加大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的力度,着力培育规模较大的农产品物流集团等规模化、体系化发展之主体。要把农产品物流原来较为分散的物流资源进行全面整合,从而发挥出积极的作用,进而能够实现产销之间的无缝对接,加快我国农产品物流的顺利流通进程,而且同时还能控制农产品物流中的相应成本。在此基础上,还应当积极支持农产品物流业协会的建立与健全,形成农产品物流公司的诚信经营机制以及认证体系,积极支持该行业协会制定出牵涉到农产品物流业的有关行业标准,并严格加以执行。

(二)农产品物流专业化之趋势

如今,我国农产品专业物流一体化服务正在逐步建立之中。鉴于近些年来我国农产品产业化的不断提升,农产品规模化经营局面以及特色农业发展趋势已经逐步建立,对于农产品专业化物流的需求也变得愈来愈高。其所表现出来的发展趋势就是要加快本行业的分工进程,把农产品物流分配从原来的供应企业与销售企业那里予以脱离,交由专业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运作,从而让农产品的供应企业以及销售企业能够一心一意地抓好农产品生产、加工以及销售等环节的工作。

(三)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之趋势

因为农产品具备了数量大、类别多、运输困难、容易腐烂等鲜明特色,所以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一定要建立起从农产品的运输到防腐、加工、配送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一体化冷链物流发展体系。然而,当前我国的冷链设施以及装备数量上有所不足,技术上还不过硬,也就容易产生易腐农产品,尤其是各类初级农产品被大量地消耗,以至于在食品安全上产生了相当大的隐患。有鉴于此,我国应当加紧构建覆盖面更宽、范围更广、技术更高的农产品物流冷链体系,并且较好地实现农产品物流之更新换代。

(四)零售环节规模化之趋势

如今,中国农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之中。随着我国农产品买方市场的逐步确立,竞争也变得日趋激烈化,而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对农产品的消费也从追求数量转向提升内在质量。与此同时,鉴于我国近年来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农产品市场也要面对愈来愈激烈的国际市场的挑战,以上这些均对今后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就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积极发展我国农产品的连锁经营行业,就能进一步地实现其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良好对接,从而切实减少流通环节的损耗,持续提升流通的效率,能够进一步地推进规模化经营,持续扩大市场的主体,提升其所具有的市场竞争实力。同时,推进我国农产品零售的连锁化经营,对于促进中国农产品更趋科学化与规范化也有正面、积极的影响。鉴于当前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城乡之间的差别比较大,农产品零售要想实现连锁化必然有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一开始往往集中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大中型城市,在物流技术以及产业化程度不断提升之后,连锁的范围必然会得到持续扩大。

(五)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之趋势

信息化可以说是我国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要,从农产品的生产起,到存储环节、运输环节和销售环节,农产品物流信息一定要进行快速处理,从而力求做到更加精准的传递。一是要提升农民群众应用信息之能力,全面普及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以提升广大农民群体的受教育程度以及掌握信息化知识的能力。要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意愿,加快农地的流转进程以及规模化经营的程度,提升农民群众对于信息化工作之需求。同时,各地政府部门也应当进行统一协调,运用市场化导向,认真实施好农产品交易信息的采集以及等工作。要逐步完善农产品物流方面的信息交流以及服务机制建设,积极创建现代物流产业信息发展平台,落实农产品的信息化服务工作,形成快速、高效的现代物流业发展体系。

(六)农户组织化提升之趋势

中国的农产品从生产起,一直到加工环节、销售环节,参与其中的农民群众以及组织数量非常多,然而规模缺相当小,层次也比较低,缺乏应有的联合性,进而造成组织化的程度不高。要想解决存在于农民群众身上的组织化程度过低和大市场之间存在的矛盾,较为可行的一项措施是促进家庭经营与规模化经营的紧密联系,积极开发多元化农产品的合作方式,加快农地的合理集中,进一步提升广大农户经营的规模化程度,提升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整体规模化状况,切实解决分散经营的生产成本过高而效益偏低等实际问题。运用农产品产业化经营过程中的农业龙头企业将原本分散化的农户进行合理的组织,从而产生产业化的组织新方式,切实带动广大农户进入到市场中实施统一化管理。要充分发挥出农民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的功能,切实提升农户群体的组织化程度。

(七)强化专业合作社建设之趋势

农业专业合作社是指专业生产方向一致的农民群体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在自愿基础上组建而成的实施自主管理和自负盈亏的一种农业经济组织。在我国农业发展进程中,农业专业合作社与普通农户比较起来,具有团队协作、要素改进、市场竞争力提升、风险降低以及管理能力提升等各个方面。合作社完全可利用自身更为稳定的货源、更为充裕的资金,对农产品实施全面深加工,以求缓和集中上市带来的各种压力,进而提升农产品所具有的附加值,从而有效缓解农产品在产、销过程中产生的危机。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研究了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状况,展望了农产品物流今后的发展趋势。如今,我国的农产品物流业尚处于起步摸索时期,建设现代农产品物流新型模式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工程。政府部门一定要全力发挥自身所具有的宏观调控等积极作用,落实符合我国当前实际的农产品物流业发展规划,健全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切实规范当前物流市场,提升对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力毒,强化农产品物流信息化体系建设,从而为农产品物流的可持续发展创设出更加优质的运行环境。

作者:冯佳 单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洪涛.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呈现新趋势[J].中国合作经济,2012(9).

[2]吴霞.宁夏特色农产品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物流科技,2013(7).

[3]恽绵.从供应链特点看农产品物流的趋势[J].中国农村科技,2013(8).

农业行业现状及趋势范文第5篇

关键词:苗木花卉产业;存在问题;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S68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06.025

1 蓟县苗木花卉产业现状

津蓟苗木花卉带基地总面积2 133.3 hm2,涉及邦均镇、东二营乡、尤古庄镇、桑梓镇、洇溜镇等7个乡镇的110个村,6 980多农户。津蓟苗木基地内建成了天津中园四季苗木花卉专业批发市场,集综合管理、生态观光、苗木花卉栽植于一体,规划占地面积40 hm2。仅2012年上半年,市场苗木交易额就达到了1.5亿元,吸引了浙江、江苏、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常驻客户380户,零散户2 000户,年可为农民增加收入8 000万元。

2 蓟县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的问题

2.1 组织化程度低

蓟县苗木花卉产业已有多年发展历史,但总体规模较小、经营分散、专业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少的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以户为单位的生产经营者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和资金条件等限制,处于小、散、多、杂的状况,专业化程度较低,在资源配置和技术引进等方面与苗木公司仍有很大差距,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同时,种植农户往往缺乏市场预见能力,跟风种植的情况比较普遍,造成了生产的盲目性,导致个别品种市场供需失衡,出售苗木时无序竞争现象时有发生。

2.2 经营效益有待提高

一是种植效益偏低。尽管苗木花卉种植效益远远高于传统玉米、小麦的生产效益,但作为产业链的初始端,苗木花卉种植户仍处于弱势,其经营收益比起贩运、绿化工程等仍有很大差距,增值空间依然很大。二是品牌效应低。目前,核心区虽有400多个苗木花卉品种,但主要以桧柏、黄杨等大陆品种为主,科技含量不高,缺乏上档次、有品位、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品牌效应有待进一步提高。

2.3 科技含量较低

一是生产技术偏低。目前核心区的苗木花卉生产主要采取传统的露地栽培生产方式,生产手段落后,缺乏专业的生产技术。二是专业技术力量薄弱。农户种植技术主要依靠自身的经验和相互间的学习交流,缺乏系统的专业技术培训,对苗木花卉生产的全程难以实施科学有效管理。三是新品种引进、推广相对滞后。新品种引进仍主要依靠农户自发进行,但因受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制约,农户间往往各自为政,大面积的新品种引进和推广很难进行。

2.4 资金短缺问题依然存在

核心区苗木花卉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资金短缺、贷款难是种植户遇到的普遍问题。近年来,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进行,公司和农户的融资渠道得到了改善,但从实际情况看,由于行业担保机制不健全,保险制度缺位,风险补偿能力不足,加之金融部门不断加大对不良贷款的监管力度,使得种植户新增贷款难度加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苗木花卉产业的发展。

2.5 产业扶持政策不到位

在蓟县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对提升产业发展后劲和核心竞争力的科技投入不足,科技型载体建设滞后。同时政府关于花卉苗木产业规范化管理的有关政策不配套,公平竞争的市场氛围尚未形成。

3 促进蓟县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的措施

3.1 健全机制,提高组织化程度

一是切实加强领导。核心区所辖乡镇应成立苗木花卉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的宣传、管理、协调和服务;县级有关职能部门应配套出台促进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如税收政策、贷款贴息政策、用水用电政策,进一步调动公司和农户的积极性,以政策引导产业的发展。二是加快专业合作社组织建设。既可以围绕种植规模,由公司或种植大户牵头举办,又可以围绕产品销售渠道,由营销大户牵头兴办,还可以围绕科技创新,由乡镇林业站或专门技术人员牵头兴办。对专业合作组织销售苗木花卉产品,可实行税收优惠,也可尝试许可专业合作组织以苗木花卉的评估价值抵押或社员联保形式办理贷款手续。三是要加强品牌建设。大力开展种苗培育和改良工作,积极推广先进的育苗技术和栽培方法,结合蓟县气候、土壤等条件,着力引进一批适合推广的名优品种,实现珍品苗木本地化,促进蓟县苗木花卉产业向品牌化方向发展。

3.2 拓宽市场,完善市场营销体系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电视、展销会、网站等多种形式推介蓟县苗木花卉产业,打破各乡镇、村、公司、大户各自为战的营销格局,形成统一合力,通过有关文字资料、展示相关图片等方式积极推介蓟县苗木花卉的产业现状和远景规划,进一步提高蓟县苗木花卉的知名度。二是完善市场经营机制。依托中园四季苗木花卉批发市场,将其打造成县苗木花卉产业对外交流的窗口,通过苗木花卉产品的展示、销售,加强同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蓟县苗木花卉产业的发展。三是加强经纪人队伍建设。可由乡镇林业站和村委会聘请一批具有商业头脑、懂得经营的人长年在外开拓市场,工资实行“底薪+销售提成”,对开拓出新市场的营销人员可实行奖励机制,推动种植农户与营销人员共同富裕,保证苗木花卉源源不断地销往外地市场,确保苗木花卉生产者的经济效益。

3.3 引进生产技术,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

要把 “科技兴苗”放在发展苗木花卉生产的首要位置,进一步确立蓟县苗木花卉产业的竞争优势。一是实行精细化管理。积极推动苗木花卉标准化生产,实行立体种植、集约经营,降低种植密度,注重苗木株型培养,加强对苗木花卉的培育管理,做好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等工作,不断提高苗木花卉产品质量。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县有关部门应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深入到核心区各村进行指导和服务,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同时,应加强与科学院所的联系与合作,邀请专家来蓟县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开展常规及高新育苗技术的培训、各类生产技术的交流活动,推广珍稀苗木花卉育苗、扦插育苗、嫁接育苗等技术,使农户对苗木花卉从栽植、养护到土壤配比、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有一个系统的掌握。三是优化产品结构。一方面,要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在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方面,要走高端路线,发展高品质、高档次的观赏花卉,在不断满足华北等周边城市对观赏花卉高档消费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

3.4 多方筹资,促进苗木花卉产业发展

一是要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对新建和改建道路、水利等基础建设可由财政给予一定资金扶持;对科技、信息、市场流通、实验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及龙头企业,有关部门应给予大力支持。二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尽快制定和落实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采取定向招商方式,引用新的招商观念,探索新的招商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吸引国内外资金投入蓟县苗木花卉产业的发展,引进有经济实力的企业来蓟县投资苗木产业,实行工厂化、标准化生产与管理,加快苗木花卉生产由传统生产模式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变。

3.5 完善配套政策,提高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一是制定花木产业优惠政策,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出台花木产业扶持政策,积极招商引资,吸引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来资本投入花木产业。制定土地流转办法,促进花木板块的扩大;在花木产业规划区内,对投资花木业开发者,在土地流转、承包经营等方面给予优先取得土地使用权;设立花木产业化生产贷款优惠政策和与之配套的保障机制,如可由花木产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合作组织协调联络,帮助花农进行信贷,减少信贷的无序性、盲目性。二是以项目为抓手,增加资金投入。政府以项目为抓手,对行业的先进技术、优良品种等进行示范、推广,成为行业发展的宏观调控者,引导花卉苗木产业的快速发展。着重对产业中制约优势发挥和产业升级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扶持力度,广辟资金来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股份制、合作制、承包制、中外合资、外商独资等多种形式共同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的格局。

参考文献:

[1] 刘晓静,张君玲.我国花卉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05,24(4):37-38.

[2] 张文桂.浅谈呼和浩特市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1):18-19.

[3] 刘爱霞,雷振华.园林苗圃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5(12):126-127.

[4] 张力越,马俊,徐竹青.河南省花卉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对策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1(8):24-28.

[5] 刘东华,狄明.城市绿化中选择净化空气的植物配植[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16(6):161-162.

[6] 王云山.关于推进山西省花卉产业发展的建议[J].山西农业科学,2009(9):97-104,111.

[7] 鲁敏,李英杰.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物吸收净化能力的研究[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2(2):45-49.

[8] 苏俊,郭继生,曹文慧.太谷县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山西农业科学,2010(9):78-80.

[9] 孙俊雄,费永俊.我国花卉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6):102-104.

[10] 张翼飞,杨俊梅,王玉华,等.河北省花卉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天津农业科学,2012(1):151-153.

[11] 李宗艳.解决我国花卉产业发展瓶颈初探[J].世界林业研究,2004(2):24.

[12] 赵习妲,李进才.珍奇花卉——鹭兰[J].天津农业科学,2011(3):130-132.

[13] 陈永贵,林德泓.漳州花卉产业升级的实践与探索[J].台湾农业探索,2007(3):27.

[14] 沈可东,朱富荣,张高训,等.花卉在园林绿化美化建设中的作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1):93-94.

[15] 林晓红,郭福生.福建省花卉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07(2):22

[16] 李甫.浅谈包头市园林绿化与可持续发展[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1):99-113.

[17] 李俊龙.江苏省花卉流通市场及其组织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6.

[18] 郑培延.浅谈城市园林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2):122-124.

[19] 余柏根.上虞市花卉苗木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浙江林业科技,2006(2):26.

[20] 王俊,杨书才,杨录军,等.郑州市蝴蝶兰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J].河南农业科学,2011(12):17-19.

[21] 宋志金.我国农产品品牌塑造策略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1(12):1316-1319.

农业行业现状及趋势范文第6篇

关键词:有机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有机农业基地

中图分类号: F3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2052

1 有机农业产业概念综述

1.1 有机农业基本概念

有机农业是指在种植过程中只添加天然肥料,完全或基本不用化学工业肥料、农药、及其他化学制剂来促进作物生长,只采用有机肥以供作物生长的种植业,或采用天然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

1.1.1 一般定义

有机农业具有其特定的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生物科技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照作物自然生长原理,使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循环系统达到平衡,采用先进农业科学技术以使农业生产体系保持平稳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1.1.2 新增定义

近几年,农民已经认识到有机农业的重要性,但是现在的有机农业的生产模式是使用传统的原生态生产方法,包括做规划、记录、更新设备和技术支持,这都需要大量投资。虽然有机农业目前规模较小,但受到国家政策及各方面的支持,美国有机农业农民的增长率可达到13%,而现在全美国从事有机农业的农民已超过13000人。

1.2 有机农业产业特点

1.2.1 食品安全无污染、口味好,保证身体健康,减少疾病发生

现代农业主要靠化学农药来提高农作物产量,会破坏农产品的原有营养,残留的农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发展。现今人类疾病发生率越来越高,尤其是各种各样的癌症,这都与农药残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有些地方出现“买菜慌”的现象。有机农业基本不使用工业化学添加剂,避免产生化学残留,全部采用原生态有机肥料进行施肥,所产出的农产品食用非常有保证,有利于保障身体健康。

1.2.2 较少环境污染,恢复生态平衡

虽然化肥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但是其作用率却很低,一般氮肥的利用率只有30%,其中一小部分残留在农作物上,被人类食用,剩余大量残留物通过各种途径流入生态循环系统中,对环境及生物造成污染。如果化氮、磷物质流入江湖中还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影响水域原本的生态环境。农药在杀菌除害的过程中,使用次数越多,害虫抗药性越强。有机农业则不采用化肥、农药,从根源上减少污染,有利于生态平衡发展。

1.2.3 增加农产品出口量,提高出口农产品提质,增加竞争力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关税对出口的农产品的作用很小,但却在农产品的生产方面严加把控,无论是生产条件、种植方式和产品质量都严加监管,只有能够保证质量的产品才能通过审核。因此,有机农业的大力发展可以大大提高我国农产品与其他国际有机农产品的竞争力,促进出口贸易。

1.2.4 增加劳动力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和激发生产动力

有机农业产业是一种环保产业,是项利国利民的大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也需要投入大量的知识以及技术支持,着重解决未施加农药所产生的病虫害等问题。有机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普遍较普通食品高,一般会高20%~40%,甚至有些要高出一倍以上的价钱。因此,发展有机农业产业成为增加我国劳动力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激发农民生产士气,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1.3 国内外有机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1.3.1 国外现状

世界各国家都很重视发展有机农业,据调查显示,全球现有约140个国家开始或已经开始发展有机农业,全球共有超过253万hm2的有机农业产业基地,全球最大的农业耕作基地在大洋洲,共约87万hm2,其中99%分布在澳大利亚;在欧盟,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等国约有5万hm2有机耕作面积;拉丁美洲国家有机耕作面积已达到50万hm2,亚洲有机农业产业发展速度快,目前从事有机耕作面积约为47万hm2,北美洲从事有机农业耕作面积约为33万hm2,非洲南部国家有机农业发展较快,从事有机耕作面积约为31万hm2,澳大利亚、阿根廷和美国是全球有机农业种植面积占全球有机农业耕种面积的2/3,是位于全球前3位的国家。

1.3.2 国内现状

关于国内有机农业产业的发展近况有数据显示,总体上,我国有机农业与其他国家相比大面积种植较晚,但扩张势头很快。从市场分布图来看,国外市场占很大一部分,国内市场占比很小。从我国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分布图来看,有80%分布在东北部分,如沿海地区和东三省地区,而近几年西部地区着重发展有机农业,受到国家政策支持,发展十分快速。产业结构方面,有机农产品有几类,约400多个品种,主要为蔬菜类、水果类、豆类、水产和野生采集产品。目前我国有机农产品主要为原生态产品,经过加工而成的产品较少,以植物类果蔬等农产品居多。

1.4 国内有机农业产业发展环境

1.4.1 政策环境

我国有机农业行业归国家农业部管理。国家农业部对有机农业产业的管理进行了以下规定:

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有机产业的生产行为,引导正规企业正规生产和销售;

制定相关有机农业产业的国家级标准;

采取相应措施,鼓励企业创新科技,使行业迅猛发展。

1.4.2 经济环境

有机农业的消费现状是个动态平衡的概念,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消费模式发生变化,人们消费习惯更加健康化、享受化,消费方式不再一味的铺张浪费,消费领域更加多样化,消费结构将会更加均衡,消费水平将呈现一个全新的发展趋势。在当今社会,由于居民消费能力的增加,在食品的消费也在增加。饮食结构更加健康均衡,对有机食品的消费也在随之增加,从而使有机农业产业更加快速发展。

1.4.3 社会环境

近年来国内农产品质量堪忧,调查显示,中国的农药施用量和生产量居世界首位,为了生产方便、产品品相,农药的使用量一直没有下降趋势;中国一般农产品生产基地对化肥的使用也是情有独钟。近年来,国内经常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国民对食品安全保障系统非常堪忧。在这种社会条件下,具有安全、有机、健康概念的有机农产品进入消费者视线,受到有实力的消费群体的重视和青睐。

2 有机农业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有机农业产业存在的问题是:有机农业产业科研技术跟不上,相应服务体系有待提高。有机农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完整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体系。普通农业到有机农业的转换是质变,技术是首要关键;有机农业产业的开发,需要政府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及后备力量支持,但国内相关技术服务组织却非常稀少。

政府在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有待提高。缺乏有机农业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各地对开发有机产品还缺乏明确的政府扶持政策。

成本与价格较高。有机农业生产的生产成本是普通农业的好几倍,高投入高价格,有机产品价格是普通的1倍以上,甚至是4~5倍;有机食品的市场需求较小,价格偏高,一部分企业的投机行为使我国有机产品的消费市场发展缓慢。

有机农业标准欠缺。我国有机农产品标准建设严重滞后,尚未与国际接轨,现阶段达标率不高。对有机农产品的检测标准不能统一,国内目前有20多家从事有机产品生产合格标准的认证机构,彼此的执行标准有很大的差异性,导致在这家认证的产品到另一家并不适用。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的发展对策是:有机农业的发展是非常有益于广大民众的,一定要严加规范有机农业产业的各项标准,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有机农业产业的开发和发展是一个缓慢发展且有利于环境的一个进程,也是一个公益性产业,需要国家各级政府的配合,制定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产业未来规划,并制定相应的政府制度和政策。政府有责任在有机农业知识普及、劳动力培训、认证与科研创新等有利于有机农业产业发展的环节上给予相应的支持,从而提高有机农业产业的生存竞争能力。

加快创建有机农业基地,促进有机农业产业的发展。国外发达国家的有机农业产业,从产生发展有机农业的提议,到进行试验到形成规范到快速发展经过了漫长的时间,是出于环境保护和身体健康的考虑。我国有机农业产业的发展则是出于市场调控和进出口贸易,因此,我国有机农业产业的发展之路应理论结合实际,步步深入进行研究。

处理好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加深彼此的信任程度。有机产品的核心理念是诚信,由于国内有机食品产业尚处于刚开发的状态,需要在建立初期就加强监管机制,以树立我国有机农业产业生产、销售的诚信机制。针对消费者进行针对的宣传活动,建立有机产品消费者协会,不定期邀请个别消费者参观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参与农产品生产过程,让消费者切身实地感受到有机农产品的健康、环保,建立客户忠诚度,提高消费欲望。

3 结语

通过以上对国内外有机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的分析和总结,可以看到有机农业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创新有机农业的核心技术,更新相关设备,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对加快中国有机农业产业进程有着重要作用。有机农业产业现在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随着种植科技水平的提高,很多问题会随之出现,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有机农业产业将得到更加迅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戚建强,李红.有机农业在中国[J].蔬菜,2009(09).

农业行业现状及趋势范文第7篇

利用信息化提升山西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进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对策

经济系统的持续发展研究:以太原农业生态系统为例

浅谈我国的第四方物流发展

浅析人才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

强化科技期刊对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几点建议

浅析当代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困境及其消解

2008年8月10日华北雷暴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寿阳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现状及发展思路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刍议

论高速公路视频图像资源共享

铁路无线接入网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浅析监狱医疗风险产生的原因与对策

论绿色会计的发展

B2C模式下影响消费者网上购物行为因素研究

浅谈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

论二次供水

浅谈造纸行业建设项目在环评中应注意的问题

浅析编码调制技术在微波通信中的应用

高举星火计划大旗创新科技富民模式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更大贡献

对提高科技中介组织金融服务功能的探讨

高速公路建设水土保持问题的研究

以最大诚信提升保险业竞争力

促进山西外贸出口的对策建议

论山西中间商营销战略的转变

山西琉璃制品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考

中小企业实施ERP的问题和对策

我国税收收入超GDP增长的原因分析

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科学技术支撑——古代桥梁和古代铜殿个例鉴赏

高等学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考

论新时期高校文检课的教学改革

创办学习型组织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引黄工程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的分析

网络新闻数据可视化采集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ASP程序网站安全性编程探讨

Web数据库应用的结构

浅谈Java多线程机制

EVA与平衡积分卡业绩评价体系的比较及启示

基于Web的CAI课件开发中若干问题的研究

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科技发展质量评价研究

加快高新技术应用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阳泉市“十五”科技发展计划思路

浅析知识经济时代研究生教育问题

动态信息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信息服务的新生长点——科技信息为企业服务的思考

e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

关于图书馆期刊管理和网络信息技术的思考

试论技术创新、技术转化与技术市场秩序规范化

高校资料室期刊订购原则之探讨

试论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

转变财政职能建立公共财政

开放式基金健全发展的必要条件

浅谈改革开放对女性教育的影响

山西科技百年回眸(上)

把握科技创业的时机

质量认证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央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的补偿因素及模式

农业行业现状及趋势范文第8篇

关键词:冷链物流;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U695.2+91文献标识码:A

1冷链物流的概念

冷链物流是为保证食品安全和品质、减少食品损耗,将易腐、生鲜食品在生产、储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使各个物流环节处于完全低温环境并实施全程温控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冷链物流具有两个特殊性:一是对象的特殊性,冷链物流的对象是容易腐烂变质的生鲜食品;二是作业环境的特殊性,冷链物流的储运和作业环境必须限制在适宜的低温坏境下,必须严格遵循“3T”原则,即产品最终质量取决于冷链的储藏与流通的时间、温度和产品耐藏性。冷链物流把易腐、生鲜食品的生产、运输、销售、经济和技术等各种问题集中起来考虑,协调相互间的关系,以确保易腐食品在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是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一项低温系统工程。

2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起步较晚,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市场前景光明,但总体上来看,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仍不容乐观,与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就是和国内的其它产品的物流相比也处于相对滞后的水平。

2.1硬件基础发展迅速,但仍不能满足冷链物流发展的需要

冷链物流系统的硬件设施情况决定了冷链物流的发展水平,近年来我国的冷链运输设备、各种规模的冷库、冷冻冷藏装置等都有了快速的发展。但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比较落后,在汽车冷藏车辆方面,目前中国保温车辆约有3万辆,只有美国的七分之一,日本的四分之一。在铁路冷藏车辆方面,在全国总运行车辆338万辆中,冷藏车只有6 970辆,占2%,而且大多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皮。冷库方面,我国商用冷库及冷藏库面积约为

1 000多万平方米、冷冻冷藏能力达1 500多万吨(中国冷链年鉴)。截止2009年6月,中国的冷藏能力大约能满足食品总产量的20%至25%,这与能满足食品总产量的70%至80%的发达国家冷藏能力相比,差距很大。而硬件设施的建设及购置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和规模。

2.2软件水平稳步提高,但离发达国家仍有一定距离

近年来,我国在冷藏专业技术、信息技术、组织技术(战略联盟)等冷链物流所涉及的技术方面进行了探索和运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中运用了仓储管理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等。信息系统可以及时了解生鲜食品的生产、加工、储藏信息,掌握供应链中冷冻冷藏产品的数量及位置,进行及时地提货和补货,从而提高冷链物流的作业效率与管理水平。

然而,我国冷链物流中的信息化只处于起步阶段,信息设备的配备不够齐全,没有形成健全的信息网络,往往造成冷链流通的盲目性。部分省市虽然开始建设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但该信息平台中的信息并不全面,造成本应多边共赢的企业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了解,阻碍了冷链物流的发展。

2.3冷链物流未成规模,地区间发展极不平衡

通常,社会物流成本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物流效率的标志,比率越低,表明物流效率越高。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125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约为17.8%,这一指标与2005年的18.5%相比,虽呈缓慢下降趋势,但早在2002年美国这一比例就仅为9%,为我国的一半左右。因此,我国物流费用仍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物流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而在我国物流业总体效率不高的背景下,冷链物流在物流业仍处于未成规模、效率偏下的水平。

此外,因我国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致使各地区冷链物流发展也很不平衡,冷链体系建设较快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及沿海地区。冷链物流发展较快的地区主要是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这些区域已经出现了冷链物流联盟,冷链物流园区的数量和规模呈逐渐增加和扩大的趋势。

2.4市场化程度低,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

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发展程度决定了冷链物流的市场化程度,在我国尚没有一家专业的全国性的第三方低温物流公司,现有冷链物流企业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实力较弱,经营规模较小,没有统一的服务标准。冷链物流仍以自营物流为主,第三方物流发展比较滞后。因此,大多数易腐食品的物流都是由生产商、加工商和零售商自己操作,极大地妨碍了冷链市场的成本效益,也阻碍了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

3国外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冷链物流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为制冷技术,国外的制冷技术发展比较早,也比较迅速。

20世纪30年代,欧洲和美国的食品冷链体系已经初步建立。目前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易腐食品物流过程的冷藏率已达100%,冷藏食品的销售量(以价值量)占食品销售总量的50%,并呈现继续增长的趋势。国外的冷链物流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3.1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意识强

发达国家把产后贮藏加工保鲜放在农业的首要位置,如美国农业总投入30%用于生产,70%用于产后加工保鲜;意大利、荷兰农产品保鲜产业化率为60%,而日本则大于70%。欧、美、日等国食品冷藏运输率均达到80%~90%,日本果蔬在流通过程中有98%通过冷链,果蔬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美国的蔬菜水果低温物流更为典型,产品从田间收获后到消费者的冰箱一直在低温环境中流通,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

3.2制定有国家或行业标准,并有专门机构管理

国外发达国家对冷链物流行业制定了相关规定和技术标准,对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的每一个环节提出明确要求,对有些食品还专门制定了行业标准,对保鲜物流系统中的各阶段做出具体的温控规定,并对各种运输工具也有专门的规定,包括容器和托盘等。与此同时,还成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运作管理,使得冷链物流处于国家和公众的监督之下。实践表明,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制定,专门机构的监督管理,对保证冷链物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3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完善

国外冷冻设备比较先进,各种制冷机和速冻设备齐全。冷藏运输主要有公路冷藏运输、铁路冷藏运输和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等,其中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是冷藏运输的发展方向。冷藏集装箱运输是一种可实现“门到门”的现代化运输方法,即处于流通中间环节的冷库预冷间的“门”到处于流通末段环节零售商冷库的“门”。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的统计数据,2005年全球食品冷藏能力达到10亿立方英尺,其中冷藏集装箱能力超过60%。

3.4冷链物流技术先进

国外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冷链物流技术的研究与运用,为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目前主要应用的技术有气调技术、微生物控制技术、预冷技术和冷库自动化技术等,与此同时,还借助信息化手段,通过信息技术建立电子虚拟的冷链物流管理系统,以促进冷链物流的信息化建设和精益化管理。

3.5冷链物流人才充足

国外对冷链物流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美国建立了多层次的物流专业教育,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和职业教育等多个层次。许多著名的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管理专业,并为工商管理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开设物流课程。在美国物流管理委员会的组织和倡导下,同时还全面开展物流在职教育。所有行业的物流从业人员都必须接受职业教育,经过考试获得上述专业工程师资格后,才能从事有关的物流工作。

4我国冷链物流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冷链物流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尽管目前还和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但随着《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物流国九条》等一系列政府文件的出台,政府对冷链物流的发展有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冷链物流不再仅仅是企业自己的事情,而是已经列入政府工程,这必将预示着我国的冷链物流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笔者认为我国冷链物流将会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4.1向现代冷链物流模式体系方向发展

随着国家系列促进冷链物流发展法规、政策的出台,冷链物流这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将向构建完整、高效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方向发展。在国家政策、法规、制度等方面的弹性激励与刚性约束下,必将出现政府宏观指导、统筹规划,企业热情参与,从而有效降低供应链物流的总成本,实现“从生产到消费”的供应链一体化的现代冷链物流新模式。

4.2冷链物流设施设备的现代化水平将会明显提高

在未来的冷链物流领域里,国内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将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冷库设施建设、冷库技术水平提高和冷藏车辆多元化发展等方面。一批符合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化冷藏库和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逐步建立,适合农户建造使用的微型冷库将快速发展,果品蔬菜恒温气调库迅速发展,低温库比例将进一步增加。铁路冷藏车将定位于深冷、高品质货物的中长途运输以及低附加值冷藏货物的长距离运输,将会使用机冷车、气调保鲜车和适应大批量运输的冷藏集装箱等装备。在公路冷藏车将会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一种是小吨位、针对短途和小批量运输的,主要满足城市配送中心的需要;另一种是大容量、大吨位的,主要满足长途运输的需要。

4.3第三方冷链物流模式将会盛行

第三方冷链物流模式可以使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不仅能够提供冷藏运输、冷藏仓储、冷藏加工等,还能为冷链物流需求方提供高效率和完备的冷链物流解决方案,实现冷链物流的全程监控,具备整合冷链物流供应链的能力。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整合冷链物流资源,形成规模效应,形成独立完整的现代冷链物流链,提升冷链物流核心企业的系统运筹能力和竞争力,实现第三方物流的规模化和网络化,以满足冷链物流市场发展的需要;第三方物流企业还可以通过纵向整合供、销商客户资源,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或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从而实现整合效应,推动冷链物流业的发展。

5结束语

冷链物流已经在我国物流市场中快速发展,尽管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随着政府政策的宏观调控,物流行业企业的积极参与,现代化冷链物流技术和装备的广泛应用,我国冷链物流业必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春天。

参考文献:

[1] 叶海燕.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分析及优化研究[J]. 商品储运与养护,2007(3):38.

[2] 周月超. 冷藏食品物流发展的内在动因与机制探析[J]. 物流技术,2006(12):97-98.

[3] 方昕. 中国食品冷链的现状与思考[J]. 物流技术与应用,2004(11):56.

[4] 丁声俊. 积极发展我国生鲜品“冷链”物流[J]. 中国粮食经济,2007(9):37-39.

[5] 鲍长生. 冷链物流运营管理研究[D]. 上海:同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6] 阎君. 食品冷链物流市场化研究[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7] 张连军. 浅析我国食品冷藏物流的现状及对策[J]. 物流技术,2006(1):103-104.

[8] 张倩. 国外农产品物流业现状[J]. 世界农业,2004(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