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 班级文化 特色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8-0154-01

初中学校德育教育的重点之一就是将班级建设得团结有序、积极上进、充满凝聚力。所谓班级文化,指的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在交往与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相似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价值取向。一个具有丰富文化生活的班级,更容易形成独有的品牌特色,促进学习氛围的提升。

一 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

1.对建立和谐班级具有引导作用

班级是学生在学校的基本活动单位,是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最佳场所。班级文化具有广泛性与易接受性的特点,对学生的生活行为举止与思维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文化建设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规范学生的行为,还应延伸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将班级氛围趋向和谐。建立和谐班级,有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和谐的氛围中轻松学习,最终实现心智与学业的双重洗礼。

2.对和谐校园有着推动意义

班级是校园的基本组成部分,建设好班级文化,让班级具有品牌特色也是建立和谐校园的保障。丰富的班级文化生活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生活,改善学习氛围。通过建设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能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为建立和谐校园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班级文化建设的方向

1.优秀的精神文化

第一,新课改环境下,初中生的班级文化需要根据初中生的特点来建设。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找准切入点,利用文化建设让学生产生班级认同感与归宿感,对班级产生文化与情感的向心力。

第二,在课程或是考试结束之后的评价方面,师生应做到平等民主,保持良好的评价氛围,以积极的评价去引导学生。

第三,好的榜样具有良好的带头作用,班级建设亦是如此。教师在学生精神、心理方面要仔细洞察,好的思想要发扬光大,带动全班学生提高思想素质;负面的思想应及时纠正,避免影响其他同学。

2.优质的物质文化

第一,外因是促进事务发展的重要因素,班级内文化建设同样离不开班级环境布置。师生应有效利用班级的每一面墙壁与黑板板报,将班级文化切实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

第二,班级主题活动的展开是必不可少的,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中,明确要求要开展班队活动,加强班级凝聚力。一次精心安排设计的班级活动所带来的文化效应远远高于反复的空洞说教。在班级活动的开展方向上,尽可能地以身边资源为基础,贴近初中学生生活,彰显特色亮点。

3.合理的制度文化

规章制度的确立是班级文明规范的保障。初中生的规章制度就是班规,班规的设立应由师生共同决定。在选拔班干部时,要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由学生民主评定。在班级制度的实施上,教师应把握好惩戒力度,切勿伤害学生自尊心,要做到适可而止。

三 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1.文明的学习环境

板报、墙报是丰富班级文化最简易、最直接的方式。通过在墙上张贴名人名言、励志故事,可以对学生的言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丰富的教室布置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且由于每个班级设计上的不同,能有效形成班级的品牌特色,让学生对所在班级更有归属感。

2.优良的班级风貌

班级的班规建设是班级文化顺利开展实施的保障。通过班干部与教师的共同作用,良好的班规能带来良好的班级风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在共同努力的作用下为班级塑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融洽氛围,让学生富有班级自豪感与集体荣誉感。

3.丰富的班级活动

初中生还处于好动状态,班级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对于学生的特殊才艺,教师可以积极引导,让其成为建设班级文化生活的助推剂。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放松身心,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其他班级学生关注,让班级文化更具特色。

班级活动的开展并不仅仅局限于特长展示,也可以组织学生周末打扫社区、慰问孤寡老人等活动。班级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丰富班级的文化生活,鼓励学生自主参与、相互协作,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受到良好熏陶,增强班级的感召力与凝聚力,让班级文化形成鲜明特色。

四 结束语

如果将学校看做一个社会,那么班级对于学生来说就像是家庭一样。好的班级文化能在潜移默化中规范学生思想行为,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教学更强调“以人为本”,班级文化生活的打造就是进行以人为本教育的一种手段。如何增强学生的集体归属感,让班级文化生活更具特色是师生共同努力研究的方向。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 班级文化 实践策略

1 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班级文化有广义文化和狭义之分。广义班级文化是指全体班级成员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班级文化则指班级所表现出来的被所有成员认同并执行的目标、规范、信念、价值观等。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存在和取得进步的灵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根据亲身参与西南交通大学众多班级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并结合自身长期担任班长的切身感受,主要对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相应对策做了尝试性阐述。

2 班级文化建设的现有主要问题

2.1 班级制度简单化

高等教育班级管理采取辅导员制度和导师制并行的方式。但现行的辅导员一般而言均带班200人以上,按30人为一个班级来算,一个辅导员老师基本上带班数量为8个,很难顾及到每个班级的发展,在没有明确的班级规章制度设立和规范的时候,班级在进行制度建立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规范,最终导致班级制度建立的简单化以及可实施性差。

2.2 班级目标缺失化

班级文化重要的导向功能和教育功能都是以班级目标为重要建设内容,但是现在高等教育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班级建设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导向。高等学校虽然有先进、优秀班集体的评选,但依然是按照成绩为主导、活动为载体来判断一个班级的好坏。在21世纪,各类思潮如网络化、创业背景等影响下,一味的再强调班级的学习成绩或者文明寝室比率显然是行不通的。

2.3 班委分工模糊化

普遍意义上来看,现在高等教育班级中的班委设立一般为:班长、团支书、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学习委员、生活委员、文体委员等几类。但各类班委没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划分,一旦学校、学院有任何工作分配到班级时,基本都是由班长接收信息再往下分配,如果分配不得当或者时间紧急则导致班长将班级工作大包大揽的做完。这样的结果往往导致负责任的班长耽误了自己的时间和学习,而其它班委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班长与其它班委之间没有沟通协作,班级凝聚力不强,久而久之,班长则只做分内的事不再关心班级同学和建设。

3 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研究

3.1 班级精神文化

3.1.1 班级精神文化的基石——目标建设

班级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建设的整体发展规划,根据规划的时间可分为长期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季度目标等。确定班级奋斗目标的方法有许多种,但最重要的方法有两点。第一,发挥全班所有成员的积极性,召开研讨会共同商议根据学校及学院的本学年的工作重点和以往的经验将班级的学年目标制定出来,并与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协商后作出决议。这样做的好处是集思广益,由实施主体商议出的决策更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共商的过程可以增进个体之间的情谊,增进师生友谊和联系,提高个体的综合素养达到教育的目的。第二,由班主任或者辅导员根据班级情况直接制定出目标和决议。但是第二种方法具有较强的局限性,现有情况下,辅导员或者班主任所管辖的班级数目众多,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很难摸清每一个班级的情况因此制定出的目标可操作性较差。

3.1.2 班级精神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作为班级隐性文化之一的班级精神文化最重要的是班级核心价值观、信念的建立。班级核心价值观的建立目的是形成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遵从的统一价值观,这也是班级文化建设得以实施和发挥作用的原动力。统一的价值观得到认可程度越大,它所形成的班级文化氛围才能更好的化作无形的教育力量和精神力量,成为班级所有成员认可并主动维护的行为准则和思想原则。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在生存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归属和自我尊重成了最主要的需求。班集体只有建立起符合大多数成员需求的价值观才能达到获得尊崇和育人的目的,这些核心价值观包括如下一些方面:集体荣誉感的建立、毕业后去向的需求、有价值的大学生活范本、考试作弊的看法等。

3.1.3 班级精神文化的载体——班刊的建立

大学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青春年少,风华正茂。许多理想之花在这里开放,成功之路在这里开启。每一个人成年后都渴望能不断回顾自己从前的时光,当作怀念也当作审视自己。大学四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难以忘怀并且不可磨灭的美好时光,通过班刊这样一种形式在记载每一位同学的大学生活可谓班级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班刊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载体,对于班级文化建设有诸多好处:第一,能够记载班级成员每一个阶段的变化,增进同学之间的联系和友谊。第二,记载班级在这四年中的变化和成就,增强集体荣誉感,加强班级与个体之间的联系。第三,在创办班刊的过程中发挥个体的特长,如写作、摄影等,锻炼了个人能力,增强了个体的综合素养。第四,加强班级对外宣传效果,增加班级与外界的联系,可以将班刊广泛传播于学院内部甚至其它院系。第五,为班级个体成员留下珍贵的记忆,在毕业以后甚至很多年后成为加强彼此联系的纽带,让集体的光辉闪耀的更加长远。

3.2 班级制度文化

班级组织构架及成员分工如下:

(1)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弊端。传统班级管理下,班级分为两个委员会,一个为班长带领的班委会,一个为团支书带领的团委会,每个委员会下最多设置四名班委共10名班级管理者(见图1)。班委会负责班级总体事务,团委会则负责团支部相关事务,两个委员会相互协作。以笔者所在高等学校班级人数为例,大多数院系班级基本人数为30人,此类模式最多能发挥10个人的管理和创造能力,如果加上该班级有寝室长8名,则剩余12人完全没有参与班级事务的决策和执行的权利,只能听从指挥任人摆布。这部分同学的自我创造能力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则相对于其他同学来说落后许多,更别提被他人尊重和自尊了。然而大多数班级由于班委分工不明确,许多班级的班长将班级除了有明确管理者以外的事务大包大揽,或者权责不分明导致的赏罚不分明让其他班委对于分配的任务拖拖拉拉,无法保质保量的完成。班长则成了这个班的“保姆”,长期按照这种模式管理,班级管理建设形同虚设,除了班长以外的大多数同学没有感受到班级存在,没有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更没有机会挖掘自身潜在的能力。

(2)人本主义理论下的新模式。以人为本的理论倡导班级每一个成员都是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因此必须尽可能的发挥班级每一个成员的作用,将班级成员设立在一定职位上,让每一位同学得到尊重发挥自己的潜能,并且将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理想状态是班级成员每一个人都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班级文化建设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作用。还是以一个30人的班级为例,笔者试着将班级划分为5个部门,每个部门下设事务小组,5个部门依照班级的各项事务共设12个小组(见图2),试图将班级建设成为一个组织健全,机构完善的集体,并将全班30名同学都安排在一个岗位上发挥其作用。

图2人本主义思想下的班级管理新模式

3.3 班级物质文化

高等教育中,大学生的大部分学习生活都是在寝室度过。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成功的教育应该使学生在没有意识到受教育的情况下却受到毕生难忘的教育,而这种潜移默化过程中收到的教育往往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还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数目,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由此可见,班级成员生活的环境对于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是多么的重要。

(1)寝室文化建设。各类高等教育学生管理中关于寝室卫生的管理层出不穷,大多数学校采取四人一间寝室为一个基本单位,出台了繁多的寝室规章制度,如晚归制度、不得使用违章电器等等。各类文明寝室的评选工作也进行的轰轰烈烈,但一个班级如果没能很好的理解寝室卫生、寝室文化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则很难对班级起到一个良性循环的促进作用。这就特别需要班级管理者针对寝室卫生、寝室文化出台一系列相关制度管理,加强寝室管理,营造多种多样的寝室文化氛围,使得大多数同学从寝室文化中受到关于个人的卫生和文化教育。

(2)走廊文化。走廊是班级建设最容易忽略的地方,走廊包括楼道的墙壁、寝室的门框、门头贴画和寝室命名等等。一个良好的班级管理者会运用多种手段来建立走廊文化,例如带领宣传委员对班级宣传栏进行设计和更新,带领生活委员为每个寝室门框上题上关于班级名称的特色对联等等。这些都是凸显走廊文化的意义所在,班级成员每一次路过这样的走廊自然有了一种回“家”的感觉,对于班级的认识和凝聚力自然增强不少。

参考文献

[1]张云杰.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研究[学位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12.

[2]吴亮.浅谈高职院校班级团支部与班委会的建设.高教视窗,2010.3.

[3]冯磊,卢莎.以人为本的大学班级管理模式探索.科技信息.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范文第3篇

[关键词]积极心态 班级文化 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4-0148-02

笔者曾担任过一次五年制高职的班主任,在学校的带领下、系部的指导下,班级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和班级同学共同建设了温馨和谐的班级体,并连续两个学年获得“优秀班主任”称号。我自信地以为再次接手班主任工作一定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可是现实却不是这样的,再次接手班主任工作,面对的是一群零零后的学生,迟到、早退、旷课、喝酒、吸烟,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刚处理完一位同学的违纪情况,另一位同学相同的违纪现象再次发生。学生每天消极地玩弄着手机,目光呆滞,没有目标,学习情绪低落,班级、宿舍的正常值日工作被动进行,缺乏主动意识,更没有主人翁精神。面对着一件件层出不穷的违纪情况我有点应接不暇,于是我不得不重新审视,重新思考,迫切地需要开展基于积极心态下的班级文化的建设,形成积极向上的学风、班风。

一、班级文化的基本内涵

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在班主任老师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形成的被班级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业规范。班级文化是班级全体成员或者绝大部分成员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并自发自觉地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班主任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导者,学生是班级文化的主要参与者。班级文化的建设需要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共同营造,共同遵循。

二、积极心态下班级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社会发展的需求

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反映在学校上不仅体现在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的竞争,还包括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的竞争。新媒体发展迅猛,我们在享受新媒体带来便利和的同时,新媒体带来的各种腐朽文化也侵蚀着校园,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而且一定程度损害了学生的素质,进而污染了学校这块净土,因此需要加强积极心态下的班级文化建设。

(二)学校发展的需求

近些年来,我校始终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本着“让每一个学生合格,让更多的学生优秀”,坚持加强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和文明行榈难成,坚持加强学生文明礼仪规范,全面而深入地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师生的精神面貌有较大改善。2015年是我校自2006年以来招生规模最大的一年,“问题学生”也高于往年,“问题学生”表现出来的是我行我素、不懂规矩、无视学校管理,与学校的发展要求极不协调。通过加强基于积极心态下的班级文化建设,营造“守纪律、懂规矩、争先进”的校园氛围,坚持学习弟子规,培养学生儒雅温良、团结友爱、顽强意志等精神气质。

(三)班级发展的需求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班级学生自我约束力差,迟到、旷操现象严重,班级同学整体学习积极性不高,期中、期末考试不及格率很高,学习无目标,玩手机现象严重,班级整体凝聚力不强,迫切需要基于积极心态下的班级文化的建设,提高班级体的内涵。

(四)学生人格塑造的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要求培养爱祖国、有梦想,爱学习、有专长,爱劳动、图自强,讲文明、重修养,遵法纪、守规章,辨美丑、立形象,强体魄,保健康,树自信、勇担当的人,培养这些良好的人格是当今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班级文化是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场所,它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合理有效地运用班级文化这一教育资源,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人格。在不同的班级文化熏陶下会塑造不一样的人格。在专制型的班级体中,学生会有厌恶、烦闷、恐惧的心理,同学之间互相不信任,学生的上进心不强,学生的个性无法健康发展;在民主型的班级体中,同学的自信心不断增强,同学间、师生间会彼此信任、关系融洽,班级体会呈现出团结协作的气氛,在这样的氛围中落后的学生会不断努力,奋起直追,优秀的学生会感到自豪,并继续努力,每个人的努力和成绩会得到赞扬,会不断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体,学生积极的人格会得以塑造。

三、积极心态下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一)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任课老师的引导作用

班主任既是班级文化的设计者,又是班级文化的主导者,对班级文化建设起着重要作用。班主任的主导作用,既要体现在思想上引领人,又要体现在行动上感召人。以班主任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人,熏陶人,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班主任要有计划的开展有特色的、主题鲜明的班会,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可根据社会和社会热点、焦点,确定目的性和针对性强的主题班会,切实抓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时时向学生传递正能量,进而有效带动班级其他方面工作。

任课老师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引导者。任课老师能够通过课堂与学生面对面接触,不仅传授学生本门课的文化知识,而且也应该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做到言传身教。任课老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教育人,而且要有高尚的品德感染人,不断给学生填充正能量,从而促进积极的班级文化的形成。

(二)选拔一支优秀且稳定的班干部

学生干部是班级体凝聚力的核心,是班级文化的建设者和维护者,也是联系老师和学生的纽带。选拔班干部需要政治素质高,有为班集体服务的思想,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具备某方面的特长和一定的工作能力。对于综合素质不高、违法乱纪、不能起到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的班干部在批评教育后无转变的,要坚决踢出班干部的队伍。在班干部的选拔上,班主任一定要选拔出德才兼备、符合各岗位的同学担任。班干部一旦确立,不要轻易更换,要形成一支稳定、优秀的班干部队伍来带动班级的文化建设。

(三)加强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

针对学校对班级百分考核评比的综合纪律、教室卫生、体育、宿舍卫生、迟到这几方面制定适合本班健全的班级各项制度。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重点要围绕竞争机制,通过各种优秀、先进的评比,奖励,培养学生的思想品格和行为习惯,激发他们的成长意识,增强了他们自我素质提高的自X性。

(四)加强教室环境文化建设

在教室的墙壁上开辟一块园地,利用这个阵地不定期地展示各种专题、各种形式的园地专栏,如学生的优秀硬笔书法作品、学生的优秀手抄报作品、班级活动剪影等展示,给学生营造班级文化氛围。再张贴一张展板,上面贴着班级前5名,单科前5名,进步超过5名(含5名)的同学名单,起到激励的作用。

(五)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的班级活动

组织学生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的班级活动,能有效地促进班级文化的建设。组织的班级活动应力求多样化,如调查研究我喜欢的老师,老师我想对您说,我喜欢的异性特征等;参观访问市纪念馆、市博物馆等;班级环境布置,日常布置、不同主题班会前的班级环境布置;主题班会如百善孝为先、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优点大家说等主题班会;互动和各种竞赛活动,如作文比赛、电子小报比赛、硬笔书法比赛、演讲比赛等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提升学生精神追求的品位;做好学生参加学校各项活动的赛前、赛中、赛后工作,如学校运动会、广播操比赛、冬三项、篮球比赛等,积极做好班级赛前宣传、训练工作,并做好赛中鼓励、加油,以及赛后的口头奖励和物质奖励,对成长、成才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结语

职业学校学生自我表现欲强,思想活跃,敢作敢想,但是非观念淡薄,辨别失误能力不强。在学校,班级是学生教育教学活动的最基本单位,因此基于积极心态下班级文化的建设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通过基于积极心态下的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学生在学习上能够勤奋好学、积极进取,成绩有了不断提高;同时,学生能够正确评价他人和自己,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谐,班级凝聚力不断增强,学生心灵得以升华,也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学风、班风。

时代在进步,基于积极心态下的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这就决定了积极心态下的班级文化建设没有固定统一的模式,这也要求我们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新的途径,努力建立起独特的班级文化,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卢洁虹.浅析中等职业卫生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J].学术研究,2016(01):252-254.

[2]李文萍.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及其特征[J].教学与管理,2014(12):23-24.

[3]张伟.浅谈职校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M].现代交际,2013.

[4]吴少伟.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09):50-51.

Class culture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positive mental attitude

Xin Cuiping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职业院校 班级建设 班主任

职业院校的学生在中考中成绩并不理想,他们进入职业院校学多不是出自本意,对于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具有抵触心理。班主任的素质如何,他们开展工作的效果如何,关系到整个职业教育的质量,关系到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

一、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效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1.学生因素

家长因素是职业院校学生进入学校的重要驱动力,因此学生进入职业院校进行学习并不是出于本意,对于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具有抵触心理。同时因为中考成绩不理想,他们变得不够自信,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该年龄段的学生大多处于个性发展与叛逆心理极度膨胀的年龄段,为了彰显自己的个性,对于管理习惯性地进行反抗,对于班级的建设自然不会关心。学生的这些行为和心理为班主任的班级建设工作造成很大的困扰,对于班主任的工作效能产生重要的影响。

2.学校情境因素

(1)学校物质环境的影响。学校的物质环境主要包括学校的自然空间、教学设施、生活设施等,这些设施是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服务的,影响学生对于学校和教师的认可程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物质环境可以帮助他们快速融入学校的生活与学习,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物质环境提升工作效能,因此,学校物质环境对于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的工作效能具有一定的影响。

(2)学校制度环境的影响。学校可以看做是一个社会组织,因此其管理必须依靠相应的制度规范。学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要有相应的制度和规范作为指导和约束。因此,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自然会受到学校制度的影响,如何运用学校制度促进班级工作的有效开展是班主任应该考虑的问题。

3.班主任个人因素

(1)班主任的学生观。班级建设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工作,在此过程中必须有学生的配合,因此班主任对待学生的态度即班主任的学生观决定了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将会采用何种工作方式,利用这种方式获得学生的认可和配合,对于班主任的工作效能自然具有重要的影响。

(2)班主任人格魅力的影响。班主任有高尚人格作背景,不但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尊重和欢迎,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思维活力,使学生积极向学。同时能在看似平淡的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人格、志趣,甚至价值取向、人生选择。

二、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的效能提升策略

1.创造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

班级文化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包括学生的价值观、情感倾向、审美情趣、心理氛围等。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班主任的主要职责是通过向学生传达积极向上的理念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价值观、培养健康的情感倾向、培养多元的审美情趣、营造健康的心理氛围、建立班级文化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学生带动班级文化发展的良性循环。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丰富班主任的文化积累。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他的文化修养对于班级文化建设具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首先要做的是增长见识,融入学生,用真情换真情,把心献给学生,对于学生给予包容并充满爱心,在管理中公平公正,树立独特的思想,努力打造极具魅力的班主任形象。

(2)提升学生的文化水平。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爱好、理想、追求等文化元素进行形象化展现。一方面要通过让学生进行自我定位以增强学生的信心,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审美,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

(3)鼓励学生参加各项校园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学生在活动中不但可以感受到爱心的力量,而且可以体验到帮助他人带来的快乐,更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很优越,因此更需要珍惜现在的学习和生活。

(4)通过班级量化考核建设优良的班风学风。量化管理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载体,对学生性格的培养有积极的影响,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重要手段,从而形成优良的班风学风。

2.创建高效的工作环境

高效的工作环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环境,二是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1)制度环境的建立。进行班级管理制度环境构建的具体措施有:①建立学生自主管理制度。班主任要做的工作是对学生的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评价。可以考虑建立班级管理工作交流会制度,通过交流会引导管理人员进行工作总结,寻找其中的不足并提出解决措施,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②充分发挥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在班级管理体系中,班干部是一个班级的核心和骨干,班级的很多管理活动都是由他们实施的,因此发挥班干部的作用直接影响到班级管理质量。班主任不但要选择适合的人担任班干部,更重要的是要调动班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对班级的管理工作进行反思,及时发现管理过程中的不足并给予纠正,同时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运用学生的思维进行班级管理会获得更多学生的认可,对于提升班干部管理能力及班级管理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2)人际关系的建立。①以学生为交往主体,对学生的交往实际需求、交往能力及学生差异性特点进行研究分析,指导学生如何才能处理人际关系,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积累形成自己的交往风格。②班主任要和学生建立信任关系。班主任要深入到学生群体中,聆听学生心灵深处的声音,尊重每一位学生,不能因为一些学生学习成绩差等原因而不和他们交流和沟通,而是要结合各学生的差异,如性格差异、学习能力差异等,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接近他们,使他们有话敢于讲给自己听和愿意讲给自己听,从而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3.提升自我工作能力

(1)树立专业形象。在学生的眼中,教师就是知识的化身,教师应该拥有渊博的知识。所以班主任要获得学生的认可,就一定要树立专业的形象,丰富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其班级工作的有效开展。

(2)学生的楷模是班主任第二角色。处于正在成长和发展的高职学生,虽然他们有独立的思想,但是他们对于教师还是会不经意地进行模仿。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领导者,因此班主任的行为、思想等都有可能被学生模仿。所以班主任在工作和生活中应该提高自己的思想、端正自己的态度、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班级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班级建设活动的开展涉及学校、教师、学生、班主任等,因此在开展过程中班主任的工作效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何提升班级建设的工作效能是班主任应该考虑的问题,只有了解班级建设中有哪些因素会对工作效能造成影响才能制定有效的对策。本研究表明,职业院校班主任可以通过创造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班主任自身能力等方法提升在班级建设中的工作效能。

参考文献:

[1]许鹏.论高校辅导员与和谐班级建设[J].出国与就业,2010(19).

[2]吕金洲.论高校辅导员在构建和谐班集体中的策略[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3).

[3]苗苏红.浅谈班主任在班集体管理中的作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02).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范文第5篇

艺术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学生也有其特殊性。而学生公寓作为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之一,也引起了辅导员的重视。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出发,根据当下艺术学生特点,结合实践,分析当下艺术院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艺术院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所承担的作用,并就如何在思政教育视角下进行艺术类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提出一些策略。

关键词:艺术院校;思政教育;学生公寓文化建设

在当下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公寓文化建设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高校中,学生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在课堂和公寓中,因此,公寓也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之一,需要引起辅导员的高度重视。在艺术院校中,因为艺术生鲜明的个性特点,学生公寓更需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更规范、有效的建设和管理。公寓文化建设在公寓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优良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着显著的作用。

1. 艺术院校学生特点

1.1 个性鲜明,思维发散。乐于接受新事物,常常自我感觉良好,自律能力较弱,自我管理以及参与管理意识薄弱,容易感情用事。

1.2 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低。艺术类专业学生常常沉浸于专业中,对文化课程及文化活动没有提升和参与意识,不在其专业所擅长的领域所开展的活动,通常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3 不良生活习惯占据多数课余时间。艺术类专业学生在完全投入专业课学习之余,对文化学习失去兴趣,缺乏文化素养的提升意识。且生活习惯并不严谨和良好。在宿舍内过度上网游戏、抽烟、喝酒、甚至聚众麻将等事情也常有发生。

2. 艺术院校公寓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的重要性

2.1 公寓文化建设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

艺术院校学生普遍以专业学习为主,文化内涵提升意识薄弱。公寓作为学生生活、休息的区域,是体现大学生精神风貌、人文气息的重要场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重要阵地。在具有日常生活性的宿舍、公寓楼营造积极、健康、有内涵的文化氛围,有助于在行为习惯、生活素养方面进行文化渗透,贯彻“润物细无声”的思想理念,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

2.2 公寓文化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和自我管理能力

公寓文化建设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和教育对象,在艺术院校特有的公寓文化建设中,结合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干部也参与到公寓文化建设的筹备和实施中,一方面有利于培养艺术院校学生干部的综合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在公寓文化建设中融入了专业院校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想法,更利于学生接受,提高参与度,从而也提升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 艺术院校公寓文化建设实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3.1 “移形换影,舞动乾坤”寝室设计活动在艺术院校的实践及成果

“移形换影,舞动乾坤”寝室设计活动灵感是源自于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一档倡导自主动手、节俭装修为理念的“交换空间”节目。结合艺术专业特色,秉承“消灭差寝室,争创优寝室”的初衷,在艺术院校舞蹈系内开展了两届“移形换影,武动乾坤”公寓文化活动。

第一届活动为同班级男女生寝室交换进行设计,男生为差寝,女生为优寝,各自拥有300元改造基金,双方根据对方提出的梦想风格进行主题设计,将现场评分、文明寝室检查结果和大众投票分数按照比例排名,评选出各级奖项。在学期末再次对寝室装扮成果进行评比,结合日常检查结果,评选出“持之以恒”寝室。在第一学期末学院文明寝室评比结果中,舞蹈系以“0”差寝实现“消灭差寝室,争创优寝室”初衷。第二届活动延续第一届环节,并在活动对象、设计主题上有所创新。以“舞”为题,让新生寝室交换设计寝室。一是为了促进新生班级内部交流,增强凝聚力,二是为了使新生寝室形成良好的学舞氛围,加强新生对舞蹈的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也做到与舞相融。十间参赛寝室,期末文明寝室评比结果中有六间获得“学院文明寝室”称号,但仍有2间男生寝室被评为“差”寝,在上一学期中已经改变成“非差寝”的寝室,也成为了差寝。两届对比的原因值得深究及探讨。

3.2 公寓文化建设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实践经历中可以看出,在思政教育视角下进行公寓文化建设,在艺术院校中仍然存在一些显著的问题。

其一,活动过程中覆盖面不够广,宣传力度、参与程度不够大。每次选择活动对象的参与者有针对性固然很好,但在此情况下很容易忽略对其他寝室的跟踪检查和思想教育。

其二,公寓文化建设机制设计与规范制定不够完善,学生干部队伍管理能力缺乏。为了活动而活动,但在活动结束后未对活动进行总结经验和教训,就如何保持进行研究和探讨,形成规范的管理机制和跟踪机制,管理力度未跟上,会使得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出现懈怠心理,逐渐违背了在思政教育视角下进行公寓文化建设的本意。

其三,公寓文化活动过于单一,文化内涵提升不够显著。“移形换影,舞动乾坤”作为公寓文化建设的主要活动,缺少其他辅助活动的配合,让活动顾此失彼。活动中未结合对学生提升人文素养的培养方法,因此文化内涵的提升不够显著。

4. 在思政教育视角下进行公寓文化建设的实施途径思考

4.1 建立健全公寓文化建设队伍,完善管理规范,实现公寓文化建设的系统化、规范化

公寓文化建设以辅导员为主,建立学生干部队伍,既能设计活动、开展活动,更要对设计的活动进行过定期的跟踪调查,形成反馈。在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环节也尤为重要,将活动成果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整理,使得公寓文化建设能在日常生活中贯穿融入,真正深入实现有文化、有内涵的寝室生活氛围,做有内涵、有文化的学生。

4.2 加强党员先锋作用的渗透力度,发挥学生主体性效用,提升艺术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

将党建力量注入公寓文化建设中,发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先锋带头作用,参与到公寓文化建设活动设计、制度制定、追踪服务等环节中去,提升自我管理和服务意识,时刻遵从全方位育人理念,把思想教育和学风建设加入文化建设的元素中。

4.3 探寻接受度高的创新型公寓文化建设方案,结合专业特色,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活动

活动需要在良好的基础上不断实践创新,才能做到与学生同步发展。并要结合专业特色设计和开展活动,更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活动形式多样化,覆盖面广,才能实现全面育人。在不断的创新中让方案日趋成熟,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活动。

现代高校教育的核心理念,人文精神的培养不仅存在于课堂中,还存在于点点滴滴的日常生活中。钱穆先生认为,人文精神应该体现在三个“自觉上”:即道德自觉、理想自觉、文化自觉。公寓文化结合人文精神的培养,才能逐步营造和谐、文明、有内涵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刘东娇.浅谈艺术院校大学生公寓文化的基本特征与建设[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15):11

[2]王丽蓉.浅谈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作用[J].重c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23):3

[3]贺治成 李辉. 从公寓文化到文化公寓: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视角[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2(8):429

[4]杨金金.浅议艺术类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教育论坛, 2014(8)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范文第6篇

文章从大学生宿舍文化的角度,就新形势下如何推动高校学风建设进行了探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转变传统观念,试行宿舍辅导员工作模式;加强宿舍软硬件设施建设,利用新媒体丰富宿舍文化内涵;开展各类宿舍评选活动,深挖宿舍文化资源。

关键词:

大学生;宿舍文化;学风建设

“十二五”规划期间,全国许多高校都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教育改革,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完善教学制度、提高教学质量、制定相关规定等途径大力推进学风建设。学风建设作为高校实现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归根结底是要构建优秀的校园文化,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从文化范畴上看,宿舍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从构建的角度看宿舍文化也属于学风建设的内容,可见,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对充实校园文化,推进学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宿舍文化与学风建设的内涵及意义

随着高校“学分制”以及后勤社会化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高校院系下的班级管理制度受到不小的冲击。高校有时候也被比喻成“学分超市”,学生则是这所超市的“购物员”。有时候为了获取不同的学分,同一宿舍甚至同一班级的学生常常是分散各地,这给学生管理工作者带来了不小的工作难度。因此,部分高校也在尝试另一种管理模式,其中就包括了宿舍管理模式。由此可见,在未来的时间里,宿舍管理将可能作为学风建设的重头戏之一,宿舍文化建设也将随之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宿舍文化是以宿舍为载体,在日常的学习生活过程中,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与学习、生活、工作和人际交往相关的特定的文化。它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思想信念等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学风建设包括学生日常的学习状态、学习氛围以及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等内容,从宏观和微观进行组织建设。这和宿舍文化建设的内容既有重合,也有区别。从这一点看,宿舍文化应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跟学风建设也具有同一性。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教育。因此,从学生管理的角度而言,培育宿舍文化和加强学风建设应同步进行,这有利于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对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宿舍文化对学风建设的作用

第一,导向作用。宿舍文化对大学生的个人素质会产生一定的导向作用。正如老子所说:“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大学是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成型的重要阶段。在高校中构建宿舍文化,是基于同一宿舍的同学共同认可并实践的情况下得以形成的。如果宿舍文化具备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坚定而远大的人生目标、踏实勤奋的学习氛围以及和谐共处的沟通环境等因素,就能对同一宿舍、同一场所和同一环境的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趋向产生积极的、良性的引导作用。在已经得到自我认可的文化氛围的影响下,学生日常的上下课、学术研究等思想和行为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融入这一氛围,或者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作用于自己。第二,凝聚功能。随着’90后大学生逐渐成为高校生源的主力军,个性、自我的意识也逐渐在高校当中蔓延。宿舍文化进入文化范畴,本身就具备一种文化认同的作用。在日常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可以增加与宿舍文化相关的活动,尤其是积极组织开展受众广泛、竞争性较强的宿舍集体活动。开展竞争性的活动能大大凝聚全宿舍成员的共识,增加成员之间的文化认同,点燃大家为个人、为宿舍争光的热情。同时,构建优秀的宿舍文化势必会让学生置身充满着浓浓爱意和团结向上的温馨的“家庭”环境之中,而学生们也会为自己能处在这样的集体里而感到自豪,他们会积极努力地去维护这个集体的声誉。第三,陶冶功能。宿舍是学生活动最活跃的场所,也是最独特的场所之一。在这个场所内会形成一个小范围的环境,而且不论哪种环境都能对同宿舍的学生带来较大的影响。置身干净、整洁的宿舍,身处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宿舍环境,加上团结拼搏的宿舍氛围,都能给学生以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对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宿舍文化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其精神境界,引导学生确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和正确的“三观”,进一步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目标的实现。

三、利用宿舍文化推进学风建设的策略

(一)转变传统观念,试行宿舍辅导员工作模式

在高校基本完全施行“学分制”以及后勤社会化的时代背景下,在越来越多极具个性的’90后、’95后学生进入高校学习的环境中,高校院系的班级、年级管理制度已很难适应当前的学生管理工作。同时,随着同宿舍成员中存在跨年级、跨专业甚至跨院系的情况越来越多,学生工作也越来越复杂。因此,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顺应高校“学分制”以及后勤社会化潮流的发展,主动探究宿舍文化与学风建设内部的变化,创新宿舍文化建设的工作模式,即宿舍辅导员管理模式。辅导员处在学生工作的最前线,是对学生的生活情况、思想动态、行为趋向具有较为全面的了解的管理者,试行宿舍辅导员管理模式,将辅导员很好地与宿舍文化建设相结合,有利于加强宿舍文化建设。这样,辅导员既可以根据不同宿舍的情况进行宿舍文化建设,又可以进一步为学风建设做出相应的调整,两者相互协调、统一。

(二)加强宿舍软硬件设施建设,利用新媒体丰富宿舍文化内涵

学生的学习生活跟宿舍的基础设施息息相关。加强宿舍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为宿舍文化建设提供物质保障。随着高校互联网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强,学生使用手机、电脑的频率越来越高,在高校校园文化的大背景下,高校应该有效结合新媒体手段,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吸引力较强的“早起打卡”“签到”等活动,加强主流宿舍文化的推广宣传,营造良好的宿舍文化氛围,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品味。如此一来,在学风建设上也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学习观念,提高学生自动自觉学习的积极性,遵循学术道德行为规范,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从而远离低俗的网络游戏和对学习生活不利的社交软件等。

(三)开展各类宿舍评选活动,深挖宿舍文化资源

学生宿舍是学生在校四年里最温馨的港湾。排除其他因素影响,学生宿舍基本四年一轮回,积淀了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因此,每一间宿舍都拥有不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宿舍文化。目前,大部分普通高校都能开展诸如文明宿舍、党团员先进宿舍评比等活动,但基本流于表面形式,在评比过程中由于宿舍多、宣传不到位、评比标准不完善的原因,缺乏趣味性、参与性。而通过建立和完善宿舍评选制度和管理办法,组织开展不同层次、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宿舍评选活动,比如,“文明宿舍”“星级宿舍”,结合学风建设评选“优秀学风宿舍”,既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宿舍文化建设,还可以深入挖掘不同宿舍的文化资源,树立宿舍文化标杆,弘扬优秀宿舍文化,共同推动宿舍文化建设和学风建设的发展。

四、结语

宿舍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事关学风建设的发展,两者相互融合、相互统一。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加快适应高校的发展潮流,转变工作理念。尤其是受高校“学分制”的影响,学生分散上课学习给学生管理工作者带来挑战的情况下,更应紧紧把握学生工作的发展规律,不断开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领地,多从文化的角度探寻符合宿舍文化建设和学风建设的新思想、新办法、新路子,转变传统观念,调整传统的工作模式,为推动高校学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唐于亮 陈石研 单位: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参考文献:

[1]赵治.浅谈宿舍文化建设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0(13):206-207.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中;班级管理;问题;对策

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学校各项管理工作趋于完善,班级管理作为学校管理中关键的环节,对学生整体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高中班级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制约了学生健康成长,对我国推行素质教育造成一定的影响。基于此,加强对新背景下高中班级管理对策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高中班级管理现状分析

第一,班主任是高中班级管理的实施者与核心,班主任管理能力与素质对班级管理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而现阶段,一些高中班主任由于经验缺乏,或者主观意识太强,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导致班级管理的效果不容乐观。

第二,高中生生处于身体、心理等发育的关键时期,同时高中阶段也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最后阶段。现阶段,高中班级管理中对学生的智育过渡关注,对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及学习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忽视了对学生品德以及各项素质教育内容,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造成极大的制约。

第三,一个高中班级往往有五六十个学生,每个学生个性、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不尽相同。但是在目前一些高中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并没有对学生个体化差异加以重视,采用统一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衡量。这种管理与培养方式,对高中生开拓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一种束缚,扼杀了很大学生的创造力。

2、新背景下加强高中班级管理的有效对策

2.1、不断的完善班主任的业务能力

班主任业务能力对高中班级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而班主任业务能力也是其是否能够担任这个岗位的基本要求。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该考虑到高中生的年龄特点,不能仅仅以权威者的身份出现,还应该更多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避免学生对班级管理工作产生抵触情绪。

同时,班主任需要随时的关注学生,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动态,及时的发现问题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在学习方面,班主任需要经常性的与各科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各种情况,包括作业完成情况、课堂纪律等表现,对于表现较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同时引导那些在课堂学习中不够积极的学生;在生活方面,班主任应该利用业余的实践,关心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班主任还需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身作则,不断的规范自己的行为,用自己的精神与态度感染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2.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一方面,班级文化建设需要建立在对学生的尊重基础上。第一,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后面的黑板上创建学习园地、学生专栏等,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班级气氛,让学生能够在积极自由的环境下学习。第二,班主任需要强化纪律管理,对学生的发型、着装方面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其养成积极向上的理念。

另一方面,班主任还需要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在班干部选举过程中采用民主选举的方式,并且采用轮换的方式,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每当班级中举行文艺表演、集体活动过程中,班主任还应该与学生一起,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增强学生的班级荣誉感以及集体归属感,强化班级的凝聚力,这对班级文化的形成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同时,班干部以及团干部是班级管理中的重要力量,班主任必须加强对这股力量的使用,在班干部选举方面,要求班干部具有组织能力、引导能力,同时应该能够承担起模范带头作用,与班主任一道完成班级管理的大任。

2.3、建立完善的高中班级管理体系

高中班级管理过程中,还应该有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为依据,为班级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班主任在接手岗位之初,就应该根据本学期的教育目标,拟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同时加强对各科教师的沟通,在班级中与学生进行良性的交流,在获得班级学生的认可后,将班级管理细则打印出来,张贴到班级显眼的位置。同时,在每学期期末是对学生的班级表现进行总结与考察,给予相应的奖罚措施,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让学生了解自身的不足,也能检验班级管理制度是否可行,有利于对相关制度的完善。

在严格按照班级管理制度执行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应该给予及时的处罚,同时给予良性的引导。在具体的方式方法中,需要加强引导性,注意对学生情绪的观察,以理服人,避免学生对班级管理产生抵触情绪。当学生做出值得表扬的行为时,班主任应给予鼓励或合理的奖励,为其他学生树立行为楷模,号召其他学生向其学习,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3、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高中班级管理是中学学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健康成长以及素质教育的推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现阶段我国高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不断的探索,注重高中班主任业务能力培养,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体系,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为学生学习、生活创建一个良好的氛围,促进高中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玉琴.浅谈高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策略[J].新课程学习,2014,15(1):125-126.

[2]高永生,高健.探析创新班级管理内容,完善高中班级管理的对策[J].吉林教育,2014,23(2):99-100.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范文第8篇

北京市怀柔区渤海中学

感受中医魅力提升人文素养北京市第一四二中学(宏志中学)

追求卓越铸造辉煌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第一中心小学

湖北省武穴市第二实验小学快乐体验飞扬生命激情

江苏省扬州市竹西中学

一份富有个性的调查报告

除学习负担以外,还应关注什么?——2011小学生学习状况调查报告

倾听观屏一代的声音

俄罗斯实施学前教育机构卫生新标准

葡萄牙出台新的学生章程遏制学校违反纪律的行为

日本拟实施学前教育体制改革

浅谈多元化、开放型校外教育体系的建构

在新课程实验中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班主任有效学习必须解决好“三个问题”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之思考

浅淡循环大课堂中的班级管理

“懒”教师三部曲

看别人的课,找自己的缺点

学习策略与学生素质主动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

勿以成人好恶评判孩子

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抓统筹促均衡扫难点深入推进教育公平——访辽宁省本溪市教育局局长官进伟

如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访山东省邹城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屈广喜

当代校长如何走上教育家之路

狠抓“两基”成果巩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借力帮扶机制发展化隆教育

加强农村学校管理的对策思考

校园文化应特色鲜明底蕴丰厚

做一个“六勤”校长

让数学之树根深叶茂(一)——传授知识

优化语文作业还给学生快乐

高中语文过程性评价的运用

应慎重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动手操作:儿童智慧的源泉

美术教学“五步法”

情感教育下课例诊断与行动改进的研究

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科学》课教学质量

诗歌教学要重视“主问题”设计

养成良好教育习惯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反思教育习惯促进教育和谐发展——“反思教育习惯”专题研讨会综述

反思教育习惯之基础教育信息化中的育人因素

教育反思之“我和你”

教育习惯:从“无意识”走向“自觉”——浅谈教师专业成长背景下的教育习惯养成

对语文教学习惯的反思

何谓“好的教学”?——运用教学框架反思和提升教学

教育行业伦理守则

从数字看美国教育

英国中小学电脑“过滤不力”

关于小学男教师的争议

让学校世界一流的10项建议

英国银行向中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性教育,听家长的还是听学校的?

日本的职业高中教育简介

美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若干动向

非洲基于教育公平的社区学校运动述评

英国中小学入学政策改革——以家长权利保障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