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闸工程运行管理规范

水闸工程运行管理规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水闸工程运行管理规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水闸工程运行管理规范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临淮岗工程管理 国家级创建 考核实践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为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科学评价工程管理水平,保障工程安全,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水利部于2008年6月颁布了修订后的《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及其考核标准。该办法的施行,有力地推进了水管单位的规范建设,全面提高了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

安徽省临淮岗工程管理局以直属单位水闸管理处为试点,积极开展创建工作,在2009年通过省一级水管单位的基础上,于2010年10月通过了水利部国家级水管单位的验收,率先实现了安徽省国家级水管单位“零”的突破。本文通过临淮岗工程管理创建工作实践,就创建过程中的一些做法、经验进行总结,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我省的水利工程考核和创建提供有益的探讨。

1概况

临淮岗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治淮19项骨干工程之一,工程位于淮河干流中游,地处淮河王家坝和正阳关之间,跨霍邱、颍上、阜南三县,集水面积4.22万km2。主要建筑物包括:主坝、南北副坝、城西湖船闸、临淮岗船闸、深孔闸、浅孔闸、姜唐湖进洪闸等五座大型建筑物,是Ⅰ等大(1)型工程。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是淮河中游防洪体系中一项关键性控制工程。

安徽省临淮岗工程管理局直属省水利厅领导,水闸管理处作为临淮岗工程管理局下属单位,财务独立,承担着主坝及其五座大型建筑物管理运行维护任务。管理范围南起城西湖船闸,北至主坝与北副坝接壤处,全长8.54公里。

2 创建工作的主要做法

2.1加强组织广泛宣传

开展国家级水管单位创建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为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加强组织领导是保证。我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以分管工程副局长为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局动员,综合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从资金、人员、技术各方面予以保证。利用各种途径和方式,广泛宣传,营造创建氛围,引导干部职工自觉地把实际工作向考核标准看齐。

2.2领会标准加强培训

针对修订后的考核标准,聘请有关专家从申报验收条件、考核项目、考核内容、赋分原则的调整等方面,以讲座的形式,对干部职工进行培训,使大家理解标准的内涵。为了提高工程技术管理水平,结合临淮岗工程实际,多次安排职工技术培训,内容涉及工程管理、设计、施工、防汛以及机电设备维修保养、安全监测、合同管理等。培训理论联系实际,有很强的针对性,职工业务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学先进,查不足的方式,先后组织主要负责人员到国家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江苏三河闸管理处、太仓河道管理处等单位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找到差距,明确目标。

2.3 任务分细化 责任到人

水闸管理处管辖有两座船闸,三座大型水闸,8.5公里主坝,人员紧张,任务繁重。为能使日常管理和创建工作两不误、两促进,我们按照考核项目及标准将任务分解细化,责任到人。加强日常管理和工作考核,制定激励机制,奖勤罚懒,将考核结果和职工的收入挂钩。

2.4 对照标准逐项整改

针对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照考核标准,逐项疏理,制定整改计划,倒排工作时间,落实责任部门,从实际工作来看,效果明显。

2.5抓住重点 突出亮点

临淮岗工程先后获得多项大奖,自动化程度高,管理设施完善,初步具备了现代化管理的基础条件。我们抓住工程宏伟、质量优良这个重点,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给人“眼前一亮“之感;突出工程管理技术先进,自动化程度高这个亮点,从现场运行的规范操作、内业资料的整理归档着手,坚持规范化、常态化、精细化管理,使管理水平能够达到国家级水管单位标准。

2.6标准细化 制度落实

为使创建成果能持之以恒地保持下去,必须从制度上加以保证。针对考核标准和工作实际,从组织管理、安全管理、运行管理、经济管理等四个方面对以前的规章制度进行了修订、细化、补充和完善。

2.7规范管理保持常态

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工作的推行,为全面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提供了一个参照系,只要以此为标准,规范管理,保持常态,水利工程管理一定会取得显著成效。

3 考核标准的重点

考核的目的是要全面衡量一个管理单位的总体管理水平,主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3.1强调水利工程的安全管理。

要求水库、水闸工程按照《水库大坝注册登记办法》、《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和《水闸安全鉴定规定》的要求进行注册登记、安全鉴定。对河道堤防工程,由于尚无安全鉴定办法,作了如下要求,即达到设计标准或虽未达到设计标准,在标准洪水内连续五年未发生重大险情的,根据考核办法评定等级。

3.2体现水管体制改革的精神

报水利部验收的必备条件,完成水管体制改革,实行“管养分离”, 建立竞争机制,实行竟聘上岗;建立合理、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体制改革的内容在考核办法中有所体现。

3.3体现管理现代化

水利工程的管理设施、管理手段相对比较落后,都是制约管理水平提高的很重要的因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利工程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需要积极引进和开发先进的管理设施,不断改善管理手段,逐步增加管理技术含量,努力进行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建设,实现水利管理的现代化,其内容在考核标准中体现的比较充分。

3.4要进行定期全面考核

考核主要是对工程管理单位管理工作状况的衡量,是对国家、行业制定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办法的贯彻执行情况的检查,是对行业的管理状况、安全状况的监督管理。

3.5考核标准的要求体现在高和严上

考核标准虽然是部颁标准,实际上代表国家标准,因而标准高而严,代表着全国水管单位的形象。因此,国家级水管单位的要求是少而精,能够真正的起到典范、表率作用。

4 经验与体会

4.1领导的重视和职工的支持是创建工作的根本保证。

上级领导对创建工作的重视是根本保证。上级领导多次亲临检查指导,给予了必要的资金支持,激发了全局干群的信心和工作积极性。职工的辛勤劳动为创建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创建过程中,涌现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事迹,工程管理水平全面提高,职工爱岗敬业的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推动了创建工作的全面开展。

4. 2强化对考核标准的理解,是创建工作的前提。

考核标准是推进工程管理规范化、法制化、现代化建设,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一项日常管理制度,每个水管单位都应该认真学习、准确理解、科学实践。

4.3规范化管理是创建工作的核心。

规范化管理是创建工作的核心。完善规章制度,强调遵章守纪,理解规范内涵,执行考核标准,是创建工作的基本要求。一切按章办事,才会创造出高水平的管理体制。

4.4以创建促发展,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应采取措施,建立常效管理机制。完善考核机制,加强专业化管理,定期进行复核。发现管理工作出现问题,按照考核标准和有关技术规范,逐条进行整改。

4.5通过国家级水管单位验收不应该成为工程管理的目标。

水管单位即使“通过验收”,管理工作仍然要精益求精。否则就会本末倒置,流于形式,甚至会弄虚作假。

4.6创建工作应该量力而行。

水管单位开展创建工作应该量力而行,更多的应该立足实际,对照标准,加强管理,逐步完善,渐进达标。

5 结语

水利工程考核是推进工程管理规范化、法制化、现代化建设,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一项日常管理制度。坚持把创建工作贯穿于日常管理之中,从而实现搞好工程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充分发挥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的管理目标。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陈润辉,男,1975年 2 月16 日出生,安徽萧县人,水利水电工程师,安徽省临淮岗工程管理局工作。

第二作者:陈富川,男,1972年11月18日出生,水利水电高级工程师,安徽省临淮岗工程管理局工作。

参考文献:1、顾炜标《从水利工程管理考核谈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路径》江苏水利 2008年第二期

2、 朱亚东《关于水闸工程管理考核新标准的学习与思考》水利建设与管理 2009年第4期

水闸工程运行管理规范范文第2篇

【关键词】旧闸坝 管理 实践

1拦河闸坝概况

1.1闸坝现况

大坳渠首枢纽工程建于1958年,工程由拦河闸坝、左干渠、右总干渠进水闸和荔湖电站组成。拦河闸坝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排涝、供水、发电于一体。工程等别为Ⅱ等,工程标准由原来的二十年一遇提高到五十年一遇,设计过坝流量2010m3/s;按百年一遇洪水校核,校核过坝流量为2265 m3/s。闸坝水工建筑物由原来Ⅳ级提高到Ⅲ级。闸坝设有38孔拦河闸,全长237.5m,属大(2)型水闸。闸门为平板钢闸门,采用油压集中启闭方式启闭。灌区设计引水流量33 m3/s。电站装机容量3×300kw。拦河闸坝上游设15m深防渗墙和铺盖长10m,闸下消能防冲设施总长72m,下游设6m深连续墙锁沙。近20多年,河道挖砂较严重,河床下切近4m,近几年禁挖河沙,河床稳定。

1.2闸坝先天不足、后天失调

拦河闸始建于1958年,是大搞群众运动的成果,仅8个月就建成,受当时历史条件所限,工程建设标准低。拦河闸坝是浆砌石结构,闸门和交通桥为简易的木结构,所有墩台闸墙等重力圬工结构,基本上采用50#水泥砂浆砌石,桥墩闸墙则用30#烧粘土代替水泥砂浆浆砌石,部分用竹筋代替钢筋,石料采用微风化。

近二十多年来,城镇化快速发展,河道挖沙过度,导致河床急剧下切近4m,给本来先天不足的闸坝大大增加安全隐患。

2 管理实践

2.1适时改造和除险加固,提高安全性

由于拦河闸坝先天不足和后天失调,经过50多年运行,发现不少问题,拦河闸坝却仍能长期总体运行良好,原因是期间进行多次维修、加固与改造(拦河坝初建与现况的比较情况见图1、图2),并提高了工程设计标准:

(1)工作桥:原设计的木工作桥,于1962年改为钢筋混凝土桥。

(2)闸门:原设计为自动翻板的木闸门,从70到80年代,经历了液压旋倒和直升闸、自动翻板钢闸门多次改造。2000年,所有闸门全部改为液压直升门,2006年再次改造了闸门液压启闭系统。

(3)消能设施:1992年、2000年、2004年、2005年均进行小范围的加固、改造。2006年,重建消能防冲设施,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建造,同时,在海漫末端设置了6m深的地下连续墙,以防止坝体沙基础被掏空。2009年在闸坝上游加建14m深的防渗墙。

(4)闸室主体:1992年,将原设计的浆砌石闸墩、闸底板外包20cm钢筋混凝土。2006年、2009年对闸室基础进行灌浆处理。

(5)设计标准:2000年,将工程标准从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建筑物由原来的IV级提升至Ⅲ级。

2.2采用科技的手段提高管理水平

(1)1997年,研究开发了灌区渠首枢纽计算机监控系统,同年通过由省科委组织3名工程院院士及其他专家进行技术鉴定,确认该系统总体上达到了同类系统国际先进水平。1998年度被评为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水利厅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在该系统基础上,管理处自行研究开发了渠首枢纽多目标计算机管理系统,获广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2)为进一步推进灌区信息化管理,2013年,管理处向广州市水务局上报了建设方案,将对灌区的水情、水质、气象、墒情、工情及用水配水等全方位监测。估算总投资约1000万元,目前已开始一期招标,计划在2016年之前全部完成。

(3)2014年,管理处联合华南理工大学对大坝渗流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评估,分析排水孔、防渗墙等措施的实际效果,并对消能设施安全性进行评价。

(4)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规定,对于承受水位差较大的水闸,排水孔不宜设在消力池前部。但此闸坝的消力池斜坡连接段长达30m,高差达4m,需要设置排水孔。为保证其排水畅顺,同时又稳固、耐用、容易更换,管理处对排水孔装置进行改造,效果显著。目前,正进行排水孔装置的专利申请。

2.3用制度规范管理

(1)单位管理规章制度化。制度化管理是管理处的一大特色。自1999年开始制定单位规章制度汇编,共7大类69项内容,并不定期修订完善,现有10大类84项制度。管理处特别注重制度的实效性,将2008年起的津贴和2011年后的绩效工资发放均与岗位责任制考核挂钩,进行月度和年度考核,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2)工程管理规范化、细化、量化。管理处从新世纪开始特别注重工程细化、量化、规范化管理,逐步制定和完善工程技术管理规程。2009年在原有工程管理制度基础上,编制了《管理处工程管理技术细则》,并得到了上级部门的批准,内容全面,可操作性强,效果显著。2014年,管理处编制了《三防班工作手册》,集中整理了闸门运行的所有相关操作规程。现工程技术管理的规章达到35项,细化、量化表格12个。

2.4用以人为本理念管理

(1)提高人的素质。2000年开始,管理处制定《在岗学习教育管理办法》等制度,规定凡年龄45岁以下未取得专科以上学历的干部、职工必须参加高一级的学历教育,并采用全部报销学费、聘任等多种政策,鼓励学历教育、评职称等,支持干部职工买电脑等。到2005年时,单位70%的人员提高了学历层次,约70%人员均已达到大专及以上水平。2009年,管理处联合培训机构举办了闸门运行工的培训,几乎全部技工都提高了一个档次。现有闸门运行高级工2名,技师2名,高级技师1名。

(2)按以人为本理念管理,营造和谐、高效的环境,令大家开心、高效地工作。管理处注重环境绿化升级改造和管理工作,2000年达到广东省水利厅颁布的《环境整治高级标准》要求。2011年、2012年对大院绿化进行整体设计,精选树种、花草,使得大院每月繁花似锦,鸟语花香。同时,配备乒乓球室、桌球室、篮球场、羽毛球场、健康园和职工书屋等文体设施,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各项文体活动。自2010年以来,每天组织工间活动,每周组织篮球等体育运动,每个季度组织郊游活动,每年举办职工趣味运动会。环境优美,陶冶了职工们的性情;文体活动的开展,锻炼了职工的身体,也增加了同事间的感情沟通。这一切,都促进了单位的和谐,令大家能开心、高效地工作。

3管理的效果

多年来通过上面所述的全方位管理,管理处管理水平迈进国家水利工程管理先进行列,2004年已成为全国第一个通过国家一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考核的水闸管理单位,2010年和2013年,顺利通过国家一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复核验收。

近二十年,管理处荣获市级及以上的集体荣誉奖项达50多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项有18项。特别是近三年,管理处被评为省市总工会的“职工书屋示范点”,被授予“广东省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被推荐参加“全国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在个人荣誉方面,近三年,有2人次获得全国水利技能大奖,3人次获得广东省技术能手称号,3人次获得广东省水利技术能手称号,1人次获得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管理处与高等院校共建实践教育中心,其中3名工程师被学院聘请为授课老师。

4结语

通过对大型闸坝工程管理的实践,可得出如下结论:

(1)老旧工程,只要从工程硬件和管理软件方面双管齐下,也能达到较高管理水平。

(2)老旧工程,原来的标准都比较低,大部分都先天不足,需要及时加固和改造。

(3)城镇化的推进,不少河流河砂超挖严重,使相应河段的工程原设计边界条件发生较大变化,需要及时除险加固。

(4)在确保工程安全前提下,须提高科学管理手段,才能提高管理水平;同时,以制度化、人性化理念管理,营造和谐的管理环境,更加有效提高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SL265-2001.水闸设计规范[S].

[2]杨远山.水闸安全鉴定报告书[Z].广州:广州市水务局,2010.

[3]余安仁.大坳拦河闸坝整个工程初步设计[Z].广州:广州市水利科学研究所,1993.

[4]张国新.工程管理技术细则[Z].广州:广州市流溪河灌区总管理处,2009.

水闸工程运行管理规范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业灌溉;节水技术;低压管道;应用

管道输水是指用管道替代明渠的一种输水工程措施,它将灌溉水由分水设施通过一定的压力输送到田间。目前我国的灌溉面积大约为5330hm2,比起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8以上的先进国家而言,我国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只有0.4左右,60%的水在输水、配水和田间灌水等环节中被浪费掉。因此,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和科学用水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核心任务。

1 管道输水灌溉的特点

管道输水既可由管道分水口分水进入田间沟、畦,也可在分水口处连接软管输水进入沟、畦。管道输水灌溉具有节水、省地、省工、低能耗等特点,成为节水灌溉技术中的常用措施。

1.1 节水。管道输水通常都采用地埋式,故基本上消除了水的蒸发和渗漏损失。测试显示,在轻壤土中采用管道输水灌溉,水的利用系数为95~97%,比土渠、混凝土渠分别提高30%和10%。此外,用软管灌溉可顺畦埂从远到近分段浇地,常畦短灌,均匀灌水,灌水定额为600立方米/公顷。管道灌溉较土渠灌溉可节约用水40%左右,较混凝土板衬砌渠道节约用水8%,较石砌防渗渠道节约用水16%左右。

1.2 耕地占用少,方便机械耕作。井灌区土渠一般占耕地面积的1~2%左右。管道埋入地下替代土渠后,可使耕地面积增加1~2%。虽然渠灌区输水流量大,但存在渠道占用耕地面积大的问题,故在渠灌区实现管道灌溉后,减少渠道占用耕地的优点十分明显,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此外,管道埋入地下替代土渠后,有利于机械耕作,提高劳动效率。

1.3 适量适时灌溉,灌溉周期缩短。输水快、及时供水、缩短轮灌周期是管道输水灌溉较土渠灌溉的优势,既改善了田间灌水的条件,又利于适量适时灌溉,进而充分有效地满足作物生长期,尤其是作物需水关键期的需水要求。土渠灌溉因轮灌周期长,灌水不及时而影响作物生长,造成减产。管道输水灌溉较好地克服了这一缺点,起到了增产增收的效果。又避免了跑水漏水,节省了管理用工,提高了管理效率。

1.4 应用范围广、经济合理、效益好。管道灌溉技术简单易学,可轻松掌握管道灌溉设备的运用。地面软管可跨沟、越沟、拐弯和爬坡,可塑性好,埋在地下的硬塑料管具有防冻裂、寿命长的特点,水泥管方便就地取材。因此,不同的作物、土壤、水源、及流量均能适应于管道灌溉。

2 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存在的不足

2.1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的标准低。数千万亩管道输水工程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边研究边实践中其发展规模才逐渐壮大起来的。因此,管道输水灌溉工程的标准跟不上管道输水灌溉在实践中的设计、施工、使用的步伐。

2.2 缺少大口径管材、系列配套管件及附属设备。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的发展速度和工程质量仍不能满足管道灌溉的实际需求。影响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是,专门生产农用管道系列管件、管材及附属设备的厂家还未产生,而生产适合大型灌区发展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的大口径管材厂家尤其缺乏,即使井灌区用的管材、管件也没有形成系列化、规格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生产。

2.3 工程规划设计水平尚需提高。在整个管道输水系统投资中,管网系统的投资是最大的。为了提高灌溉效益,降低工程投资成本,可对管网进行整体的优化设计。然而,由于我国当前的管网工程规划设计水平,对官网的优化难以实现。

2.4 田间工程的标准和配套程度有待提高。目前,无法未形成标准化、系列化的定型产品和技术主要是由于给水拴或出水口向田间输水垄沟灌水的配水装置及配水技术还不完善。

2.5 投资少。在国外发达国家中,管道输水已经达到90%以,而在我国管道输水由于其投资较少,其覆盖率远不如国外。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大在管道灌溉上的投资。

2.6 设备利用率低。大口径低压管道输水在很多灌区代替明渠输水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但是,目前许多设备利用率较低。主要原因是运行管理以及推广的不到位,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3 管道灌溉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3.1 微喷灌。微喷灌具有低损耗、节约人工、占地少、地形和土壤适应性强、利于水土保持等特点。新型节水灌溉技术的低压管道系统和安装在过去的专用管道灌溉设备或管道,水和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流动小,均匀,准确传递到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壤,比传统的地表灌溉水。据统计,微灌溉技术为每平方米0.00318吨的水,节水率为45.89%。

3.2 滴灌灌溉。滴灌管是滴灌灌溉系统中的重要灌溉器,是按照作物需水要求,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毛管上的灌水器,将水和作物需要的养分一滴一滴,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土壤中。

3.3 低压管道灌溉系统。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按输配水方式可分为加压输水系统和自压输水系统,加压输水系统分为两种,一种是水泵直送式,即水泵直接将水送入管道系统,然后再通过分水口进入田间,另一种形式是蓄水池调蓄式,即经水泵加压通过管道将水输送到某一高位蓄水池,然后由蓄水池通过管道自压向田间供水。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按管网形式又可分为树状网和环状网。树状网的管网为树枝状,水流在干管、支管、分支管中从上游流向末端,只有分流而我汇流。环状网是管网通过节点将各管道连接成闭合环状,根据出水口位置和控制阀启闭情况,水流可作正向或逆向流动。

4 管道灌溉的管理规范与技术要求

在水利工程中,正确处理协调好建、管、用三者的关系十分重要,低压管道灌溉工程也是如此。为了实现利用低压管道灌溉增产的目标,管道是其中的关键,而建好管道是根本。要想充分发挥其效益,必须保证管道系统建设的质量,并且管好用好。

4.1 管理规范

为了保证低压管道灌溉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建立一套与低压管道灌溉系统相适应的、较完善的管理规范。可以从依法管水、实施承包经营责任制、完善组织管理、建立相应的标准等方面改善管理规范。

4.2 低压管道灌溉系统运行时的技术要求

灌溉前管道的检修工作十分必要,首先打开应浇地块的给水栓,且每条管道上至少打开三个;接着开进水闸。进水闸开启时,要注意压力池水位和堰顶齐平,且水位稳定,能够满足管道用水量;最后,结束灌溉时操作次序相反,即先关闭进水闸,然后再关闭给水栓。在冬天灌溉结束时,还应排进管道内残留的水。否则,易冻坏管道。

总之,由于水资源的短缺,农业节水已成为节水的重点,而渠灌区节水则是重中之重。考虑到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程度,目前我国主要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设施来提高灌水效率与农田自动控制程度从而达到农业节水的目的。据实践表明,灌溉输水管道化的适用性强,能够实现合理控制输配水、减少耕地占用、降低灌溉用时,经济效益高。因此,灌溉输水管道化应是农业灌溉节水的主要措施。为了节约灌溉用水,促进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的发展,急需迫切展开开农业高效用水投入机制、政策、法规及管理服务体系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吴普特,牛文全,郝宏科.现代高效节水灌溉设施[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2]丁雨恒.我国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J].2012(08).

水闸工程运行管理规范范文第4篇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水利工程;工程管理

随着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多,工程管理问题日益突出。管理粗放、效率不高一直是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中被广为诟病的问题,如何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率,成为当前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中的重要课题。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现代管理思想与文化,也是一种已被实践证明的高效管理模式与方法。本文基于当前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就精细化管理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运用进行一些探讨,以期能够为相关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1精细化管理概述

精细化管理的理论思想起源于美国,但却是在日本得到了实践应用、普及,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更进一步的精益管理思想与模式。精细化管理,顾名思义,“精”即指精益求精,“细”则指细微、细致、细节。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思想,一种管理文化,更是一种系统化的管理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将管理工作不断细化,通过对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在细节管理方面精益求精,使管理工作的效率提高、效果提升。精细化管理最初在生产制造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其管理思想、理论与方法的不断完善,应用范围也不断拓展,目前已经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

2水利工程管理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水利工程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作用日益突显,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也随之不断增多。但随着我国水利事业的不断发展,重建设而轻管理的问题使得水利工程项目的效益难以体现,很多水利工程投入巨资建设,但由于管理粗放、运行管理效率不高,使得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率是当前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课题。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思想、理念与方法,已经在实践中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系统化管理模式,对于解决当前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是水利工程管理创新的一种有效途径。

3精细化管理在水利工程管理创新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3.1精细化管理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应用的基本思路与目标

(1)基本思路:坚持水利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及科学发展观,以水利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及效益为工作中心,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管理运行机制,国强水利工程管理标准和管理制度建设,在充分整合现有水利工程信息的基础上,通过水利工程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制度化来实现管理的精细化与现代化,进而形成以精细化管理为核心的现代水利工程管理体系。(2)具体目标:继续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通过精细化思想、理论、方法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系统进行优化、梳理,建立符合水利工程持续、科学发展观的现代化水利管理运行机制。深入开展水利工程基础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逐步实现工程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与标准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信息化。

3.2水利工程管理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1)管理体制方面。进一步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水利工程管理的人事、用工、分配制度等方面大胆创新,积极推动水利工程管理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水平。(2)管理制度方面。根据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结合水利工程管理实际情况,建立健全适应现代化水利工程管理标准的管理制度体系,制定科学、严格的水利工程管理考核标准、流程及办法,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精、准、细、严”,为精细化管理的推行打下坚实的制度基础。(3)管理设施与手段方面。信息化是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只有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才能有效提高工程管理效率,实现管理的现代化。具体来说,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即:监视系统建设、监控系统建设、监测系统建设、维修养护巡检系统建设、安全评估系统建设、运行管理系统建设以及建设管理系统等。(4)队伍建设方面。水程工程精细化管理对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水程工程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挑战。基于此,为确保精细化管理工作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顺利推进实施,必须要将管理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必须要着力优化现有管理队伍的结构,大力引进、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加强人才队伍专业知识、技能的在岗培养,并为人员接受再教育创造必要的条件,尽全力打造一支符合精细化管理实施要求的人才队伍。

3.3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的实现途径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近年来,我国针对水利工程管理问题出台了多项改革措施,并加大了资金投入,使得水利工程各项管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果输出。但是在管理实践中,“重建轻管”问题依然存在,并未能从根本上扭转,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水利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在水利工程中实施精细化管理,应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在领导层面转变“重建轻管”思想,牢固树立建管并重,创新发展的理念,积极接受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勇于实践,针对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坚持理论结合实践,形成由上到下的务实作风、精细作风,将精细化的理念贯穿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逐项强化和落实管理责任,从而实现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进而提高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2)深化水管体制改革。继续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管理运行机制,围绕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核心、重点,在人事、用工、分配制度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充分调动管理积极性,发挥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向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精细化稳步推进。应建立完善的水利工程运营管理体系,实行严格的合同管理,建立考核激励机制,促进维修养护工作规范化、精细化。建立工程维修养护竞争机制,尽快实现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专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并通过研究制定维修养护市场准入机制、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等制度,建立维修养护市场秩序,维护市场良性运行。(3)全面提高管理队伍综合素质。人是一切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只有建立高素质的水利工程管理队伍,才能使精细化管理工作顺利实施推进。因此,全面提高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优化调整水利工程管理队伍的人才结构,是实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创新发展、精细化运作的根本,必须要加强重视。因此,在引进高素质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同时,必须加强对现有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加大管理技术培训力度,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提高水利队伍的政治、文化、技术等综合素质,使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管理水平全面适应工程管理现代化的需要。同时,研究制定激励措施,真正调动人才的积极性。(4)加强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工作。科学、完善的管理考核机制是确保管理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的关键,也就是说,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考核的科学性、有效性是确保精细化管理模式实施推进的重要保障措施。在此方面,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应根据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的要求,加强工程管理考核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围绕水利工程管理考核的目标任务,加强组织、协调、沟通、指导,形成合力,推动水利工程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和现代化的推进步伐。(5)继续狠抓工程日常管理以及调度运用管理。按照工程管理要求对工程进行监督检查,加强水库大坝、水闸及堤防险工等主要工程设施检查检修,特别是汛前的隐患排查,确保设备完好、正常运行;进一步强化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责任制,严格执行经批准的调度运用方案,实施科学调度,确保工程安全良性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