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德育任务

小学德育任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小学德育任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德育任务范文第1篇

一、工作目标

以党的精神,特别是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完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构建符合教育实际、具有县域特色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新格局;将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各学科教学中,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新机制;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网络教育资源,形成完整的德育工作新体系;深入开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核心的理想信念教育、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核心的法治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着力提升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中小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公民素养,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任务

(一)深化完善全员育人工作机制

按照《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精神,重点抓好教书育人“一岗双责”制度,首见负责制、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德育副校长法治副校长制度等工作制度,将全员育人纳入教师工作量和绩效考核,扎实推进全员育人,确保育人成效。深入推进“互联网+家校共育”新机制建设,发挥家长学校功能和作用,全面提升家长素质,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凝聚家校共育合力。依托学校所在地各类教育资源和志愿者队伍对学生开展教育,推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立体化、合作开放的德育工作网络,优化育人环境。

主要工作任务:①全员育人各项工作制度;②家校共育工作资料;③德育工作网络。

(二)积极打造“四位一体”德育课程体系

1.深化德育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德育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统领作用,积极拓展德育课程内涵,因地制宜,整合德育课程资源,促进国家、地方和校本德育课程的有机统一。在学校德育体系建设的基础上,系统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建立学段衔接、内容丰富、系统完善的德育课程体系。积极拓宽德育课程实施途径,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增强德育实效。组织开展德育课程优秀案例和精品课例评选、展示、交流、研讨活动,打造一批德育精品课程,丰富德育课程资源库。

主要工作任务:①组织开展德育课程优秀案例和精品课例评选、展示、交流、研讨活动;②组建校本德育课程和读本。

2.充分发掘学科课程德育价值。积极挖掘学科德育内涵,发挥学科育人功能,探索全科育人的有效途径,真正实现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融合。紧密结合学科教学内容,探索实现在学科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方式和手段,形成学科大德育观。定期举行学科德育研究活动,推动落实学科德育育人目标。在优质课等各类课程资源评选中将德育实施情况纳入评选标准。开展学科德育优秀案例和精品课例评选、展示、交流、研讨活动,打造一批学科德育精品课程。

主要工作任务:①各学科德育优秀案例和精品课例评选、展示、交流、研讨活动;②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案例征集。③学校开展班主任节、班主任论坛等德育交流与提升平台。

3.提高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水平。全面落实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开齐开足开好传统文化课程。在德育、语文、历史、艺术、体育等课程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各中小学要利用本地资源,开发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如,邢瓷文化、老游戏等地方文化,纳入校本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之中,通过校史馆、文化长廊、文化墙、文化雕塑、校刊校报、校园网站、广播站等,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营造“以文化人”校园环境,发掘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资源,增强学校的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层次,形成“一校一品”校园文化特色;开展创建书香校园建设、经典诵读、传统节日主题文化系列教育等活动。

主要工作任务:①挖掘开发以本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的校本课程读本2-3种;②每学期校刊出刊至少一期,校报至少编辑两期;③建好校史馆,馆藏实物增加5件次以上;④落实德育品牌创建工作,健全一校一课题,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三个一”工作机制,所选品牌资料要经局主要领导和分包领导会审同意,开学2周内向教育局报备,学期末要有支撑(发表经验文章、证文等);⑤各种教育活动开展资料在第一时间形成并报备。

4.突出实践活动德育功能。强化和改进活动育人课程建设,促进德育实践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特色化,按照落细、落实、落小原则,积极打造学校德育品牌。丰富完善校内德育实践活动,倡导学校节会活动,创新发展学校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四大节日”活动,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升国旗教育等开展丰富多彩的节会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素养;开展入校、离校、毕业典礼、入队入团、成童礼、成人礼等仪式教育;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和指导,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和社团活动需要。创新校外德育实践活动,制定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意见,加强对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规划建设、课程资源、教育教学、师资配备等方面的管理。推动所有中小学校建立满足学生需求的校外综合实践基地,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依托省市级研学旅行基地引导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拓展视野、锻炼能力;引导学生开展调查、考察、实验等等探究学习活动,培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主要工作任务:①各类节会活动资料;②各种礼仪活动资料;③各学校劳动基地和研学旅行基地资料,每学期开展活动资料。

(三)健全德育引领和考核

1、以文明校园创建引领学校德育。贯彻《省中小学校文明校园测评细则(试行)》,深入打造“双十好”文明校园文明学生评选、新闻进课堂、爱国主义电影进校园等德育品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组织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美育、体育以及劳动教育等。

主要工作任务:①文明校园和文明学生创建及评选活动资料;②积极创建各级文明校园;③新闻进课堂资料;④爱国主义电影进课堂资料。

2、健全考核机制。在教师工作考核中强化育人业绩的考核,强化育人工作内容,调动教师立德树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完善学校德育工作评价机制。建立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绩效评估考核制度,将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纳入德育工作督导评估范畴,促进学校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开展中小学德育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定期评选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优秀班主任。

主要工作任务:①德育列入绩效评估;②开展德育特色学校、德育先进集体申报;③学校层面开展德育先进个人和优秀班主任评选。

三、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县各学校要切实加强对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的领导,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

小学德育任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渗透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60-01

小学生社会经验不丰富,他们正处于探索和认识世界的关键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德育渗透,能够拉近语文和生活实践的联系,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并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文化教育水平。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原则

1.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原则

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要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不是附加任务,这为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就要重视当代小学生自我意识较强,乐于独立思考的特点,加强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内容的融入力度,从而使小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环境中跟随教师的引导,正确的思考问题。只有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德育渗透,构建师生平等的教学氛围,才能让小学生不反感德育渗透,从而从心理上认同教师的观点,实现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

2.品语明道,文道统一原则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是由专家和学者精心选择的,不仅适合小学生语言能力和语文知识的学习,还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生活实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将德育教育融入语言教学中,在语言文字的品读中、在语文知识的讲解中实现德育渗透。为此,教师要灵活的运用德育教育方法,避免语文德育渗透中空洞枯燥的说教教育,将德育教育融入小学语文生动的教学元素中,从而在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实现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3.以小见大,联系生活原则

德育渗透的目的是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使小学生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小学语文作为一种应用知识和能力教学,其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为德育渗透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能够最大化的提高德育渗透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实践中,要善于与生活实际建立联系,通过课堂教学来指引学生的生活实践,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真正能够有收获。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

1.借助教材,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必须扎根于教材,扎根于课堂教学。为了激发教材内容在德育方面的作用,教师一定要学会灵活的运用教材内容,发现课文与德育教育的联系点,并将其影响力扩大。这就要求教师抓住课堂德育渗透的关键点,通过构建德育渗透的教学情境来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能够在情感体验中感悟,在学习实践中获得思想道德的升华。

2.注重课外实践,在课外活动中实现德育渗透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科不仅限于课堂之上,还包含很多课堂下的知识拓展和阅读训练内容。想要更好的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教师在课外活动中也要实现德育渗透。为此,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一些优质的语文课外活动,在巩固课堂学习成果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3.在课堂活动中实现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内容都有着较强的故事性和情境性,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通常会在这些课文的教学中运用分角色朗读或表演情景剧等方式。这些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是实现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这类课堂活动中,可以通过情境创设来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课文的同时,得到思想和心理上的升华,获得正确的感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利用多媒体设备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效果

多媒体设备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辅助设备,灵活的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有助于更好的完成德育渗透的目的。通过在语文教学中播放视频、音频、动画,向学生展示图片、文字,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情感,从而构建符合德育渗透要求的教学情境,提高德育渗透的质量。

综上所述,当代的小学生出生于信息时代,他们从小受到社会上各种文化和思潮的影响,正处于价值观和人生观养成的关键期。在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实践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德育渗透的原则,并灵活的运用德育渗透的方法,在完成基础教学任务的同时,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小学德育任务范文第3篇

【关键词】感恩教育;小学德育

一、分析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必要性和价值

(一)在小学德育中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由于国家政策和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等原因,使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越来越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成长问题尤为重视,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对子女的养育模式存在着过分包揽与溺爱的现象,造成一些孩子不仅缺乏独立意识,对他人的依赖性较强,而且往往也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关爱和感恩他人的意识,由此可见,学校应该认识到在小学德育中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使学校担负起教育学生知恩图报,健康成长的责任,把学生培养成懂得感恩的人。

(二)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加强对小学生的感恩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品格,引导学生对三观有更正确的认识,能够对生命和生活有更深的领悟,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和素质。1.有利于使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和公共意识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把学生培养成懂得感恩的人,是使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和公共意识的重要途径。由于小学生正处于一个形成良好道德的重要年龄阶段,通过感恩教育,使小学生明白家长和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和付出,并在学校感恩教育的引导下听从父母师长的教诲,体会他们对自己的良苦用心,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来回报他们的殷殷期盼,这样才能使小学生逐渐培养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的责任感。2.有利于使小学生更加积极乐观,塑造健全人格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重要价值还在于使小学生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处理事情,塑造更加健全的人格。当前,社会上对一些不懂事,任性妄为的孩子称之为“熊孩子”,殊不知“熊孩子”背后产生的原因却是因为“熊家长”。正是由于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缺乏正面教育,过分呵护和溺爱孩子,成为了温室里的花朵,经受不起一点外面世界的风吹雨淋,欠缺处理负面情境和应对人际交往的能力,难以自立自强。而感恩教育有利于使小学生学会用乐观向上的态度来正视面对的困境,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塑造健全的人格。3.有利于增强小学生对生命的重视,对生活的感恩在当前的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加强感恩教育可以增强小学生对生命、生活的重视,可以更好地教育学生敬畏生命,善待人生。长期以来,小学生对于生命和死亡这一类比较严肃的字眼缺乏基本的认识和思考,因而对生命和生活不够珍视,没有感悟到生命的内涵和宝贵,而感恩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不仅会由心感激父母的生命之恩,也会感激社会的呵护之意,这是对感恩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二、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完善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施

要想进一步完善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实施,需要从识恩到感恩,最终到施恩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要在德育课堂上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以及积极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等等措施,才能将感恩教育工作更好的进行下去,培养小学生成为懂得感恩的人。

(一)营造感恩的情感氛围,树立学生的感恩意识

在小学德育课堂上,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不能再把德育教学工作作为一种形式主义的工作,要真正认识到德育教学对学生身心成长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在德育课堂上转变传统落后的灌输式、填鸭式的古板教学模式,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也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感恩图片,播放感恩教育视频,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感恩情感氛围,同时,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接受教师的感恩教育,使学生对感恩有更好的认识,提高了德育课堂的时效性,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

(二)布置感恩教学任务,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学校应该将感恩的理念渗入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将感恩的名人故事编入教材中,做几期与感恩相关的手板报,开展感恩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可以时时感受到感恩教育氛围,时刻怀有一颗感恩之心面对父母师长。教师要在德育课堂结束后,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等不同,给学生布置一些感恩教育任务,像是帮父亲洗一次脚,给母亲梳一次头,给老师递一杯水等等感恩教育任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间进一步增强了感恩意识。

(三)建立感恩奖励机制,参加施恩活动

施恩是感恩教育的升华,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感恩情感认知后,可以积极参与社会的施恩公益活动,帮助更多处于困境中的人。另外,学校为了鼓励学生更好进行感恩活动,可以建立起相关的感恩奖励机制,使学生可以在完成各种感恩活动后,得到一种实际的肯定和表扬,使学生更有成就感。

结束语

在小学德育中开展感恩教育,对于培养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具备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全的人格修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想更好的将感恩教育工作进行下去,需要家长,学校以及社会的共同配合,需要教师在德育课堂上的正确引导,通过使用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感恩故事短片,开展一系列的感恩活动等途径帮助学生认识感恩,增强感恩意识,并最终能够达到感恩的升华——施恩,使学生可以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参考文献:

[1]王英.更新德育教育观念,转变德育教育方式: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若干尝试[J].小学时代:教师版,2009(7):62-63.

[2]张凤荣,靳喜蜂.怎样做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3):109-110.

[3]岑元媛.浅谈小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12):187-188.

小学德育任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人格养成教育;方法

著名教育家先生曾说过:“国民而无完全人格,欲国家之隆盛,非旦不可,且有衰亡之虑焉。”小学阶段是健康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为人的一生打基础的时期,这个基础也就是“学会做人”。为了打好这个基础,就必须加强小学各阶段的人格养成教育,使之从小就形成健康的人格。特别是农村小学,由于其家长多为文化、技能不高的农民,学生从小就受不到一个良好的人格教育,也就使学校对学生的人格教育更具有挑战性和重要性。因此,针对当前农村小学生的人格养成教育比较欠缺的现状,从我国当前农村实际出发,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重点对农村小学生进行人格养成教育。

一、吸取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人格养成教育的成功经验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多年悠久的文明史,在古代就十分重视对儿童的人格教育,尤其重视教养,即使儿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习惯。其实施的成功经验大多符合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强调儿童养成教育的作用。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少成亦天性,习惯成自然”强调了儿童时期所受教养对人一生的重大影响。

2.形成于习。宋代教育家朱熹主张“教之以事”,即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由近及远、由浅入深,逐渐领悟做人的道理。即道德习惯与道德认识水准同步提高;道德情感的养成与道德心理的形成一起完善,这一思想体现了知、情、意、行相互渗透和相互促成的思想。

3.注重陶冶,礼乐兼求。中国古代倡导“人文化成”,强调以道德教育达成人的性格、气质的变化,使其具有良好的涵养。这些训示如“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读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复,器欲难量”,“尺璧非宝,寸阴是金”等,至今仍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礼乐兼求是古代教育的一大原则,所谓“礼”多指儿童外在的行为习惯训练;所谓“乐”多指儿童内在的情感陶冶。这一原则使我国古代的人格养成教育更为规范,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其中的很多原则同样适合于小学生的人格养成教育。

二、把人格养成教育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

我国现代小学的德育教育继承了古代的传统,十分重视儿童健康人格的养成,当前的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人

格的主要途径。因此,抓好当前小学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是使小学生养成良好品格的关键。针对当前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笔者认为抓好德育教育可以从以下两方面重点抓起。

1.德育内容的选择要科学化。健康人格的形成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德育内容的选择对人格养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一定要坚持科学化的原则,使每一次的德育教育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达到其设定的目的。

德育内容的科学化又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多选一些小学生喜闻乐见又能理解和接受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而又健康的人格;二是要符合社会实际,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社会现象越来越复杂,如何让小学生在复杂的大社会环境下,明辨是非,辨别好坏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这就要求老师要根据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更具有时代性的德育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根据当前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和农村小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进行:

(1)要具体,强调一个“小”字。我们对学生提的要求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小事做起,以小见大,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具体、形象、直观。如,让学生从小养成不乱扔垃圾、爱护公物等好习惯,既要对其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又要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发现和纠正。

(2)安排德育内容要贴近实际,讲究一个“近”字。①德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贴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又要有一定的超前性,适应21世纪的要求。如:对学生从小就进行节约纸张、保护环境的教育,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既是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够做到的,又能以小见大从小受到良好的人格教育;②德育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年龄的实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才能受欢迎,才有效。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又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这样对好的品德和习惯的形成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德育内容的实施要具体化。德育内容的实施过程应根据不同内容的需要分解任务,落实到人,把任务分成阶段,再把各阶段的任务分配到人,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即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年龄段和不同的实施者进行具体而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避免了德育教育的大众化、形式化。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既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又保证了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三、学校要与学生家长形成教育合力

小学德育任务范文第5篇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的定义是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可以看出,对于学生的德育也是体育新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体育课堂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体质,形成高素质的身体,也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就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和心理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教育,让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价值观念。德育不仅仅在所有的学科中渗透,也是一门必修的课程,对学生实施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是体育教学的任务,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渗透德育。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呢?

一、教师要起到示范作用

示范是体育教师把体育技能传授给学生的一个重要环节,示范性也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特点。小学生对老师具有很强烈的崇拜心理,教师就是学生的权威。学生在与老师的交流中,对老师有一种依赖感。所以,他们对老师的动作在有意或者无意中模仿。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在德育的渗透中,教师要运用好示范这一环节,通过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例如,在课堂上,很多学生不习惯穿运动服,或者上体育课的那一天忘记了穿运动服,而老师在体育课上一定不要忘记,要在体育课上时刻提醒学生,进行教育。再比如,在教学跳山羊动作时,有的学生不敢跳,老师一定要示范,而且鼓励学生勇敢大胆,敢于向困难挑战。此时,也要引导其他学生对这位学生进行鼓励,帮助学生练习,做好保护工作,等学生在做动作时不小心摔倒,其他同学和老师要及时把他扶起来,体现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关爱。这种示范中处处渗透着德育。

二、在体育教学内容中挖掘德育素材

体育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四个方面的教学目标中,其中就有对学生的德育功能,既有身体健康的要求,也有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要求。要求在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技能之外的教育之外,还要求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了,德育水平就会不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也会相应提高。在具体的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中,每个项目,都包含着鲜明的德育意义。比如短跑,通过几个人的比赛,能锻炼他们的顽强拼搏精神,形成一种不服输的勇气。比如长跑,他们每完成一次不仅有一种成功感,在耐力提高的同时,还在活动中形成了一种坚韧的意志力,为了完成任务而不懈努力。在篮球运动中,通过团体比赛,培养了学生团体合作精神和努力拼搏的品质。教学中,老师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挖掘其中的德育素材,不仅提高了学生个体的德育水平,也提高了学生整体德育水平。在耐力跑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除了自己不懈努力之外,同伴之间还相互鼓励,相互帮助。为了鼓励学生完成耐力练习,可以给学生讲一些奥运冠军是如何成名的故事。他们也需要刻苦训练,刘翔是跨栏冠军,但他为了这个冠军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甚至是牺牲,他为了夺取冠军,多次受脚伤,仍然不气馁。在长跑训练中,为了鼓励学生完成任务,我们可以采用分段目标法,把整个距离分成小段,在训练中逐个完成,这样才不容易放弃。学生可以把名人的例子与自己进行比较,找出差距,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利用游戏活动渗透德育

小学德育任务范文第6篇

[要害词]青少年德育工作培养

一、当前小学德育基本状况

1.学生思想状况喜忧参半。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知识经济的突飞猛进,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给青少年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左右着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传统的伦理道德、审美情操在青少年头脑中的地位越来越脆弱,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部分青少年动辄离家出走,动辄打架斗殴,动辄跳楼自杀,可见小学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的思想道德的前沿阵地,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2.教师思想认识不容乐观。教师既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指导者和传授者,也是学生思想灵魂的铸造者和传播者,教师应模范地履行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从调查和平时的了解中,有相称一部分老师不能以身示范、严格要求,在对德育工作的认识上存在误区。

3.家庭教导工作亟待提高。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之师。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教导观念与小学保持一致,但仍有一部分家长德育观念亟待加强。

二、对小学德育工作的思索

如何适应新的形势,使德育工作在“加强中改进,在改进中加强”,结合小学德育工作现状,我们感到应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正确处理德育工作与教导教学工作的关系。德育是素质教导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于首要的地位。在素质教导的形势下,德育的外延扩大了,德育与其他各项教导活动的联系更密切了,但假如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把素质教导单纯地理解为搞一些活动,进而用这种所谓的“素质教导”取代小学德育工作,那么,小学德育就有可能被淡化。

首先,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只有认识清晰,才能把做好德育工作作为自觉的要求和行动的指南。在加强德育,努力使“人人成为德育工作者”中,教职工普遍存在两种想法:其一,德育是软任务,难见成效,往往说说重要,忙时不要。其二,认为现实社会的影响,德育的力度和效果以及德育水平不如过去,容易留恋以往的德育。因此,对教职工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是极为重要的。

其次,还必须在实施德育的内容上具有广度。一方面,在德育常规中我们加强领导,加强治理。在德育框架上,我们努力做到责任到岗、岗位到人。明确以遵纪守法、老实关心他人、热爱等为小学基础道德内容。一方面,我们注重抓住契机,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使德育教导寓于活动之中。更为重要的一方面,课堂教导是实施素质教导的主渠道、主阵地,也应成为小学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德育点、连接点、落实点的备课要求,切忌贴标签,使德育有意、有机地落实在教学活动之中,教导教学活动内容落实、要求明确,为人人都能成为教导工作者搭建舞台,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最后,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以促使和保证人人都能努力成为德育工作者。加强小学的德育,要害在于有一支良好的师资队伍。我们一方面努力加强师资队伍的建造,开展学知识、学理论、学技能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规范的,教师首先要规范,以教师良好的形象感染学生。另一方面,要加大检查和考核的力度,开展文明组室、文明班级、文明教师、文明学生的评选,把德育效果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学期考核两次,直接与结构工资挂钩,以发挥考核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使人人成为德育工作者成为现实。

2.小学德育工作的体现途径

首先,搞好小学德育工作的前提和要害是教师自身道德的建造。首先我们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须以加强师德建造为前提,师德建造不是可以一劳永逸的工作,必须长抓不懈。因此,对我们每一个教导工作者来说,都有一个不断加强师德修养的任务。

其次,重视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是人类社会长期积淀下来的思想、文化、精神结晶,是民族文化的基石,是民族精神得以发展的土壤,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产生着巨大的、不可缺少的内容。

再次,与家庭教导、社会教导紧密结合,是小学德育工作能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当小学应对目前学生家长多数在外的现状时,应摸索出与时代相适应的联系形式,如建立学生家长通讯簿、校长热线等方式,多与家庭沟通,摸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不良苗头,与家庭一起纠正其不良风气。与此同时,小学要善于利用社会上思想道德风范的先进典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也要善于运用社会上的反面典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只有家庭、社会、学校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各种形式的联动体系,小学德育工作才可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最后,转变观念,深化教导改革,实施素质教导也是小学德育工作的沃土。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束缚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培养,作为基础教导改革时期的教师应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才观。

3.提高认识,加大家庭、社会和学校德育形成作用的宣传力度

虽然小学生德育状况喜忧参半,但是他们毕竟处于道德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发展水平低,思维片面,加之阅历浅,容易产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模糊甚至错误观点。教导工作者必须义不容辞地以身示范、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的思想品德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但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家庭、社会更是重要的主导者。目前,教导常常陷入尴尬,究其原因,是学生在校学习5天接受的正确观念,结果在家和社会待2天的时间里,就被家长的错误观念和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文化弱化、抵消,甚至使未成型的道德价值观念朝畸形方向发展了,这就要求我们在不断加强家长正确教导观念引导,消除社会不良文化影响的同时,加大小学、家庭、社区、群团的协同性和互动性,提高全社会对教导的关注,对祖国下一代的关心。

小学德育任务范文第7篇

关键词:体育;德育;言传身教;关爱学生;课堂常规;教学内容

高速发展的社会给当代的小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和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通过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最基本的途径。小学体育是一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健康体魄的重要科目。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与德育教育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信念、情感和意志品质,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

一、言传身教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首先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体育教师要以自己语言的优美、行为的文雅、生活的朴实、衣着的整洁、态度的积极、思想的进步和作风的正派,给学生以耳濡目染,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句话同样证明良好的德育形象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做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计策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二、关爱学生中体现德育教育

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更不能侮辱谩骂学生。在教学中应创造机会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同学锻炼的机会。在运动之前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和表扬,使其放下心理包袱,轻松地完成运动,从而调动起学生地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对进步学生鼓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及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

三、课堂常规中贯彻德育教育

课堂常规教育是体育教学的要求,建立和贯彻体育课堂常规教育的过程也是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的教育过程。如:在队列、队形教学中,教师统一指挥时要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对表现不好的同学要进行及时的批评教育,让他们明白这将会造成整个队形不整齐,而影响全局。教育他们练习时要刻苦认真,遵守纪律,使他们养成动作迅速、准确、协调一致的作风,从而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如:课前整理场地,领取器材和课后收拾器材,是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重要契机。

四、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教育

比如田径教学,这是一项既单调枯燥,又累又脏的运动,学生普遍都不愿意参加练习。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并保证教学质量,老师首先要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动机,鼓励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挑战自我。因此,进行田径教学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勇敢顽强、不畏艰苦的思想品德。又如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因为篮球教学以集体练习为主,所以教学中也同时渗透了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再如进行健身、健美操等内容教学时,因这些项目集健身娱乐于一体,教学时一般都配有明快轻松的音乐,所以教学中也渗透了对学生健康、活泼、奋进、向上的思想品德。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的有利作用,结合学生实际确定德育教育的具体任务,制定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措施。

体育教学中深入贯彻德育教育不仅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要求,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要求。在注重体育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体育课上的德育教育,全面的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使学生身体和心理都能健康成长,保证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质量和任务的完成。

小学德育任务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德育教育 结合 意义 策略

一、 前言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整个教育事业改革的进一步拓展,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在全国得到广泛推广。因此,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等一系列的内容也随之发生了重大改变,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的结合便是一个明显的标志。从此,小学数学的培养目标更加的多元化,也更加的具有科学性。它不再仅仅的局限于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塑造。更为鲜明和突出的变化时,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的结合更加的紧密,在课堂中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小学的数学课堂正在用自己独特的知识魅力对广大的小学生进行的德育的教育与熏陶。

二、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一)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是新课改的要求。

古人说“欲立其业,先树其德”,德育对人一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小学数学的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要使我们的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要热爱社会主义,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学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可以向学生充分的展示数学的发展历程,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比较,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学会科学的数学方法,可以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数学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一门充满着智慧与乐趣的基础学科,小学数学在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集体主义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将会是无可替代的。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充分结合将会使我们的学生更加具有数学学科中渗透出来的哲学思想和爱国主义等高尚情操。

(二)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们正处于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历史时期,在此关键阶段我们更加需要用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凝聚力量,更加需要积极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公平与正义,也离不开对于全体公民的德育教育。小学生在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对于事物的认知与其特有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密切相关。而小学数学的独有学科特征正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沃土,可以在对小学生进行知识性教育的同时加强对其社会公德、集体主义的教育,加强对其爱祖国、爱社会主义和爱科学的思想熏陶。这些精神和思想已经成为当今的中国不断发展,不断地增强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因素。

(三)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是科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不断发展的社会对于科学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不管是我们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还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会涉及到科学技术因素给我们带来的深远影响。国家、社会和公众对于科技的需求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小学数学在新课程标准下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即我们要大力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式,大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克服困难的精神。这些精神和素质是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所必不可少的基本因素,科学技术研究领域有所突破的重要基础素质。

另外,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使得我们的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甚至人类已经开始认为强大的科学技术可以解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所面临的一切难题。甚至在生产力第一和科学技术第一的今天,已经出现了科学道德的沦丧与荒芜,人文价值追求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看的不再重要。但是,我们应该明白科学技术的发展最终还是离不开一种健康的思想和强大的道德支撑。而小学数学教学便是加强学生这方面认识的极佳素材。我们可以在教学中渗透的穿插科学家在发展科技的过程中对于人类的热爱,对于自己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科学道德精神。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教学的结合可以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精神,是促进当前我国的科学技术领域发展以及改善当前科学道德的重要途径。

三、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结合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结合的现状也促使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到这种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很多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小学数学的德育教育功能,也没有意识到德育教育的任务和要求是小学的数学课程教学目标中明确规定的内容。因此,小学数学学科与德育教育的结合正处于一个很艰难地时期。为了更好的发挥小学数学的文化传承功能,更好的在教学活动中展现当代社会的基本伦理道德以及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体系,我们必然应该选择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充分结合。

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人的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素质,也是一个民族的竞争力和凝聚力不可缺少的重要推动力量。作为一门充满了德育教育因素的基础学科,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仅关系到小学生自身的发展前景,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发展潜力和国际竞争力。在小学数学中把学科教学与德育教育的进行结合不但可以提高学科知识的讲授,还可以用极富教育意义的教学素材为德育教育提供材料来源,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在提高学习数学积极性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德育素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是长期任务。它不仅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需要,而且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必须不断地摸索规律,总结经验,完善实施过程,全面地完成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四、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结合的有效策略

(一)结合教学环境。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结合教学的环境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的营造一种健康、和谐和人性化的教学环境。

(二)优化教学内容。

虽然我们一致认为小学数学中渗透了大量的德育教育素材,但是这些内容并不是很明显的呈现在课本和教材当中的,这些素材需要教师的充分领悟与挖掘。这项工作便需要广大的教师认真的研究教材,及时地发现其中所蕴藏的德育教育素材与因素。例如,在古老的中国,我们的先人便提出了勾股定理这一重大的理论发现。这一教学内容便可以渗透出学生对于祖国的热爱,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总之,小学的数学教材基于起德育教育的目标与要求设置了大量的德育教育因素,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应该紧抓教材,润物无声的做好德育教育的渗透,要力争做到潜移默化。

(三)联系生活实践。

德育教育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会在空洞的说服和教育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与德育教育的结合中我们应该注意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由于小学生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很多东西对于他们来讲是很抽象的,我们不能在空洞的教学素材和无形的德育教育之间徘徊不前,而是要注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把抽象的教育具体化,让学生在内心深处形成一种更加有形的认识和更加具体化的标准。

五、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结合的发展前景

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对其德育教育是当务之急。尤其是在当今的社会大环境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的结合中我们应该注意实效性和有用性,绝不能够蜻蜓点水,应付了事。

接受德育教育和知识教育的主体都是人,因此在未来的一段时期以内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人的因素,以人为本,做到尊重人和发展人。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的结合必然会回归到实现人的主体价值上来。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的前景是相当广阔的,因为这种结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是在对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所做出的正确选择,这一选择必将会在长期的实践中产生巨大的正面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