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语文教学常规

小学语文教学常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小学语文教学常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语文教学常规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新课改”;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语言文字是思维的表现形式,而思维又制约着能力的发展。因此,我国应把母语教育—语文教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并寻找一些创新性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语文教学实践中去。小学语文不仅是重要的基础学科,还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尤其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价值,而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能够将这种价值发挥的淋漓尽致。

一、小学语文创新性教学方法都有哪些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需要小学生去发现和探求语文的奥秘,有心理调查显示,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需要基本的语文知识和素养,还需要积极的心态,特别是创造力。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小学生对某位语文老师很要好,那么对这位语文老师讲的课就会很感兴趣。所以,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参与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会真诚、平等的与学生相处,交流彼此的思想,给学生营造一个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勇于创新的开放式教学氛围。比如在阅读课上,语文教师可以使用激励性言语,比如“哪位同学最棒?”、“谁给出的答案最好?”、“相信大家都是最棒的。”等等,这些激励性言语可以给小学生创设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语文的氛围,使小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坚持自己独到的见解,敢于和教师、同学们一起探讨问题,从而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采取多样化手段突显学生个性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以读懂书本上的课文为目的,而“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把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面:基础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弹性目标。基础性目标要求语文教学达到教材“双基”的要求,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发展性目标要求每个学生全面发展,注重个人综合素质;而弹性目标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潜力。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小学语文教学更加灵活多变,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体现。

(二)教学内容应符合学生多样化需要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育,单靠教材和传统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达不到学生学习语文的需求。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教材并结合小学生的学习能力、生活阅历,使语文教学活动丰富多彩。小学语文教学要打破常规,向实际生活走进,引导小学生将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这要比教师言传身教的效果好得多。比如在语文阅读方面,语文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走进社会,去感受生活的美好,使阅读课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同时实践活动要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结合所学过的语文知识,增强自身的语文素养和水平。

(三)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发散性思维

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对新鲜的事物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就是小学

生心里的创新意识。有时候这些意识是幼稚、错误的,但是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这种意识给予鼓励和支持,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小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培养思考问题的方法,从而让学生获取有用的语文知识。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里学到尽可能多的知识,以开阔他们的思维,增长见识。

二、小学语文创新性教学方法的意义及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小学语文创新性教学可以让小学生在语文教学训练中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获取有用的知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创新性教学可以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轻松抓住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胸有成竹的做出阅读理解习题答案;在小学生作文方面,创新性教学方法可以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的文采和写作技巧,让学生写出好的文章。

(二)有利于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创新性教学方式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和条件,其中课外阅读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阅读量,让学生知道更多的信息,还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创新意识使学生愿意和别人交流合作,做起任何事情都会觉得轻松愉快。

(三)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小学生会在愉快的课堂中产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小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创新性教学能调动师生的积极性,让教师更好的“教”,学生更好的“学”,使学生融入到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当中,越学越爱学,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三、总结

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创新性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一定程度上讲,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能力。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改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模式,树立全新教学思想,同时把它们付诸于实践,真正做到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使自己成为新型小学语文教师,为国家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娜娜.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J].学周刊,2011(24).

[2]白彩英.建设学习型社会需重视小学生阅读工作[N].太原日报,2011.

小学语文教学常规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改 实践 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76-01

面对国家课程标准的颁布和《标准》本实验教材的试行,中小学教师将迎来改革考验,必须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的课改实验活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语文改革特别是小学语文改革要重视教学过程,特别是教学实践环节。如果改革偏离了教学的最终要求,那么改革就是没有意义的。同时,明确改革和尝试都必须得到社会的认可。一般来说,无论是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还是其他所有学科的改革都应该最终通过考试评价体系的检验。

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是一个基础性教育环节。课程内容虽然相对浅显,但是在学生成长阶段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内容的设定既要重知识覆盖的全面性,更要重视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因此,小学语文课改和其他学科相比,改革需要攻破的难题更多。改革过程中不能仅仅要重视表面上的工作,更要重视深层次的调整。在改革过程中开展必要的反思、尝试和总结。同时要不断的遵循课改精神,就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明确概念、理清思路,从根本上把握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让学生自觉自主发展的教育理念,已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普遍认可,并成为教师的追求。教师们努力钻研教材,不断地总结与反思,力求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呈现新风貌。

实践性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特性之一。小学语文改革要围绕实践性这个原则,不能偏离。同时加大对教师课堂教学实践性的培养。而培养这种能力的基本途径恰恰又是实践,因此,单纯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是片面的。语文本身就是交际工具,学习语文目的就在于运用。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就是教授学生学会运用语文来进行交际、沟通。而不是要让学生去研究语文,进行学理探讨。语文教育活动具体而言应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地灌输刻板的语言知识,语文课程必须突出工具性、实践性。我们必须清楚,语文是母语教学,语言环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有充分的条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通畅语感和整体认知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重视情感内涵的培养,对学生的精神世界帮助很大。在课改过程中,对内容的设定要加大重视,既要使内容丰富,又要使内容所涵盖的价值取向适应社会的需求。小学语文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情感体验过程,它影响着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语文学科应当注重人文价值的感染力,而不必奢求理性化、科学化。比如文科讲“山”,看到的是山的挺拔俊美,而不必去追究山的物理属性和化学成分。

小学语文教学应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素养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关乎学生的全面发展及终身发展。小学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交际实践能力,这是学科价值取向走向以人为本的根本性转变。学生通过小学阶段语文的学习,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知识,同时也塑造了其健全的人格,学生的社会意识逐渐增强,为进入初中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

语言是一个系统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各要素相互连接、相互影响,因而孤立进行教学实践和能力训练是不切实际的。语文实践能力强调对汉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也就是在社会生活中运用汉语进行社会交流、沟通。这是一种整合听、说、读、写能力的动态体现,而不是语文课堂上单调孤立的听、说、读、写能力的静态练习。教师采取常规性质的灌输性教学配合机械的课堂练习,使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无法培养学生真正的语文学习能力。新课改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的实用,课外作业内容安排更加丰富,更加多样,课堂师生互动环节多,学生逐渐发挥了课堂主体地位,有效的促进了小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离不开实践,因为实践既是其发展的根基所在,也是教学过程中的必然路径。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使原有单纯的灌输变成了现有的实践和体验。小学语文教学因此有了革命性的变化。新课改将小学语文课程进行整体设计,把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并将具体的语言能力分别设定阶段目标。其目的主要在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全面体现小学语文课程的系统性和层次性。学生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使用语言,交流、沟通需求无处不在,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佳动力,学生正是在丰富的语境中运用语言来学习语言的。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灵活多样化,而恰当、合理地处理好学生、教师和素材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目的在于通过要素融洽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是评价语文课程教学是否达标的核心标志。

小学语文学习的外延非常宽泛,而小学语文本身具有不确定性,使学生在看法上分歧很大。因此如果教师不做完整系统的归纳、概括和提升,学生将无所适从,难以建构起自己科学完整的知识结构。因此,在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基础上,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提炼和概括,使之上升为完整科学的知识,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思考,从而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高层次思考,使学生的思维能够有序化、条理化,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蒋蓉.小学语文教学论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5).

小学语文教学常规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文教学 想象力 创造思维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想象能力比他所拥有的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正是想象力推动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也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以说,人类如果没有想象,就不可能创造出璀璨的文学。当前语文教学中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人类想象力的产物,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也就是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创造思维培养的同时,要努力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存在着诸多弊端:

一是教学方法僵化。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多采用“讲解――分析”的模式,把血肉丰满的课文肢解成七零八碎的知识拼盘,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很多的困难和障碍,阻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是本末倒置,不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大量时间耗费在无意义、无必要甚至是错误荒唐的练习之中;再加上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限制,造成学生阅读面窄,学生的国内外名著阅读量少,缺乏文学素养。

三是忽视了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考试中习惯采用所谓的标准答案,使得广大小学生的思维趋于僵化,扼杀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下面一个很形象的案例,可以反观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扼杀。在一堂语文课上,老师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雪化了以后是什么?”一位同学站起来富有诗意地回答:“雪化了以后是春天!”没想到老师一本正经地说:“错了。正确的答案应该是――雪化了以后是水了。”这位语文老师用了物理学的答案来解释文学上的问题,恰恰说明了部分语文老师语文教育目的的无知。“雪化了以后是什么?”答案应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学生的体验、学生的理解。对乡村学生来说,雪化以后可能是松软的土地、泥泞的道路,可能是绿油油的麦田、忙碌的春播;对城市学生来说,雪化了以后可能是油亮的柏油马路、穿梭的车辆,可能是公园里青翠的草坪。只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才能挥洒出富有灵性的语言、富有个性的想像,才能拓展与丰富自己的见识。

二、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意义

加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条重要途径。语文是一门想象时空极大的学科,在教学中更应抓住各种契机,采取各种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具备了较好的想象能力,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所学文章的内容及其表现方法,而且能够有效地培养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较强的创造能力。正是有了想象,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想象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学生只有拥有了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思维纵横驰骋,不断探索人类的未知世界。

三、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教学方法

一是运用教材,启发想象力。

想象主要来源于现实,但语文教材是生活的反映,是作者想象能力的一种展示。语文教材中精选了许多语言生动、感情充沛、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文质兼美的课文,教学时,可借助于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唤起学生内心的想象,把课文中的人、事、景、物变成可以看到、听到、闻到、触到的客观世界中的种种事物,从而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二是引导质疑,展开想象力。

语文教学中可通过提出问题,为学生质疑创设条件,激发他们激越亢奋的创造情绪。教师要设计好有意义的课堂提问来引导学生解开束缚、打开思路、不断创新。提问是语文教学的常规武器,精心设计的提问应该是富有启发性的。学生的想象能力,就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发的,提出问题不是单向的,不仅教师要有目的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而且教师提问如果能够让学生产生思维上的矛盾,往往会使学生得到超常发挥。

三是延伸课外,丰富想象力。

要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能只限于课堂和课本。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深入生活、观察生活;要经常带领他们到大千世界去接触、去思考、去学习、去受影响,并有的放矢、随时点拨。此外,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多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常规范文第4篇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要成为教育研究,教育实践,教育创新和需要不断发展的专业工作者。本文初步探讨了面向新课程,优秀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素质及其培养。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师 教学能力

随着新课程的启动和新教材的相继使用,许多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新理念会应运而生,与之伴随的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生活将焕发新的生命。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担负着为整个九年义务教育夯实基础的重任,更要为学生一生的发展,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夯实基础。

一、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素质

1.独立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

理解教材的能力要求是小学语文教师最重要的一项教学能力。首先,就是要讲求科学性,字词句章,听说读写,知人论世,均不发生差错。其次,就是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不只浅层次地弄清文章写了什么,还要深层次地弄清楚文章是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应该引导学生学什么等问题。在正确深入地理解单篇课文的基础上,还要正确深入地理解单元课文的量、序、度。即单元教材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思想教育结构,全册教材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思想教育结构。

处理教材的能力要求:首先,教学目标的科学合理,课时切割的合理,一节课的密度容量的合理。其次,教学突破口选择得巧妙,小设计得巧妙,启发引导得巧妙。再次是有新意,课堂教学结构的新意,听说读写能力组合训练方式的新意等。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是备课的两项基本任务,作为一个有追求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培养和提高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的能力上下功夫,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学风格。

2.选择和运用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长期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和优选出来的,并经过一定的理论概括,加工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的结构、阶段和程序的施教形式或样式。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一项基本的内功,含有声语、文字和态势语三种。声语的结构,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语体和口气,采用儿化语言来表情达意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能借助语言的情感力量,富有鼓动性与感染力地激起小学生真善美的共鸣,从交际方式上看,主要有无声的和有声的两种,无声的又有动态与静态之分,有声的则是一种并无固定的语义。作为一种教学语言,态势语主要是通过眼神、手势和神态的变化等来表情达意。小学教师应该自觉地加强教态的修养,以落落大方、优美高雅的体态语言,来陶冶并影响学生,使之共鸣和感化。文学语的写作能力结构,应具有写作实用文体的能力,具有写作计划、总结和教育教学研究论文的能力。还应具有观察和分析生活的能力、谋篇立意的能力、遣词造句的能力、文章的修改能力等。

3.设计教学与管理教学的能力

组织与管理教学是保证课堂教学正常进行的手段。要优化语文教学过程,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师自身的素质条件,精心设计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强化设计意识,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千方百计带着学生走向教材,使学生越学越聪明。组织与管理教学就是把安排课堂教学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使教师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地驾驭调节课堂和驾驭调节学生的能力。一个好的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常规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学习、遵守纪律的自觉性。

4.全面创新的能力

创造没有固定的模式,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充满着创造的机会。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发掘孩子身上蕴藏着的无限创造、无比潜能,这要求教师本身就要具有全面创新的能力。重视教师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能力所特别强调的。小学语文教师向学生传递语文知识,实际上就是向学生传递语文信息,教师必须具有非常灵活地适应教学技术和时代迅速变化的综合性的能力,主要指语文信息处理能力和语文创新能力。

5.教学监控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是指小学语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它是教师的反省思维或思维的批判性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二、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素质的培养

1.培养教师超前的教育理念

小学语文教育的社会效益具有很强的“后效对比”,这就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确立超前的教育观念。面向新世纪的语文教育,需要有适应新世纪课程改革要求的新型教师。教师要在新课程环境下塑造自己的新角色,重视审视自己的教学理念。全新的语文课程将提升语文教师职业工作的技术含量,重建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也将重建教师的教学理念。我们要从那种以传授知识为本、以教师为中心、以被动接受性学习为主的陈旧不当的教学理念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崭新的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教学常规范文第5篇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由于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与不断创新,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已经有非常大的提高。在教改浪潮的有力冲击下,小学语文教师大部分已经感觉到自身知识很难与求知欲愈来愈强及思维愈来愈活跃的学生同步,因而教师便主动进行学习与补充,实现了教与学相长的目标;二是学生学习成果进步很大,新课标中有些内容已实现了学生们由单一且被动式的学习到自主、探究及合作式的学习的转变,于亲身的学习经历之中感悟到学习所获得的乐趣,继而在乐趣中使自身在语文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得到提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小学语文教学获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缺陷与不足。

1.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来设计教学,教师的教学方式代替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学生基本上都不能够从自身对知识理解的角度上去认识文章的内容与理解文章里的内涵,因而导致学生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较弱。

2.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过于落后。因教师在教育理念上的缺失,大多数教师没能从教学方法与理念上进行改善,以至于教师们虽认真备课讲课但其教学的效果却不明显。

3.学生作文的水平和阅读的能力较低。目前,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造成影响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对作文的教学,小学作文的教学其效果不好的因素主要有来自教师的指导不到位以及学生的学习生活范围过于窄小;之二便是教师就教材教教材的现象较为严重,缺乏对课外阅读的引导,学生课外阅读量小,这种状况造成了学生的作文水平与阅读能力过于低下。

4.对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的利用不当。在教学实践中,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利用不当,有些教师甚至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导致了许多学生的思维表达、思考及读写能力等得不到锻炼,这种教学现状将严重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措施

对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上所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其改善措施如下:

1.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课堂上的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想让学生能够保持对学习持久且稳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首先应鼓励学生对文章的内容予以质疑,向教师提问,提高问题意识,且创造出问题的情境;其次要遵守常规的思维规律,把握好感悟、理解与实践的联系,精心创造出攻克难点、培养思维、激活学生心理素质的学习情境;再者要重视设置其问题的情境,把教材当中的知识内容巧妙灵活地转变为表现有潜在意义及内涵的问题。

2.计划性地实施相关教学活动。教师应制订其语文教学的工作计划,继而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活动,实施教学。在教学中须因班制宜来采取合适班级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是一些比较薄弱的环节,应当加以有意识的培养。利用语文组教研活动,认真对待公开课以及教研课,虚心听取教师们对自己提出的意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技能。

3.鼓励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对语文的学习不仅是对一本语文书的学习,更须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应鼓励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为学生创造好课外阅读条件,加强推荐与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督促学生的课外阅读。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及写作水平才能得到改善,学生的语文能力才会获得提高。

4.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在教学中,教师应合理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来凸显多媒体教学的作用与优势,让学生在形象且生动的教学中探究过程,获得知识及情感体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小学语文教学常规范文第6篇

1.独立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

理解教材的能力要求是小学语文教师最重要的一项教学能力。首先,就是要讲求科学性,字词句章,听说读写,知人论世,均不发生差错。其次,就是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不只浅层次地弄清文章写了什么,还要深层次地弄清楚文章是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应该引导学生学什么等问题。在正确深入地理解单篇课文的基础上,还要正确深入地理解单元课文的量、序、度。即单元教材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思想教育结构,全册教材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思想教育结构。

处理教材的能力要求:首先,教学目标的科学合理,课时切割的合理,一节课的密度容量的合理。其次,教学突破口选择得巧妙,小设计得巧妙,启发引导得巧妙。再次是有新意,课堂教学结构的新意,听说读写能力组合训练方式的新意等。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是备课的两项基本任务,作为一个有追求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培养和提高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的能力上下功夫,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学风格。

2.选择和运用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长期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和优选出来的,并经过一定的理论概括,加工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的结构、阶段和程序的施教形式或样式。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一项基本的内功,含有声语、文字和态势语三种。声语的结构,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语体和口气,采用儿化语言来表情达意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能借助语言的情感力量,富有鼓动性与感染力地激起小学生真善美的共鸣,从交际方式上看,主要有无声的和有声的两种,无声的又有动态与静态之分,有声的则是一种并无固定的语义。作为一种教学语言,态势语主要是通过眼神、手势和神态的变化等来表情达意。小学教师应该自觉地加强教态的修养,以落落大方、优美高雅的体态语言,来陶冶并影响学生,使之共鸣和感化。文学语的写作能力结构,应具有写作实用文体的能力,具有写作计划、总结和教育教学研究论文的能力。还应具有观察和分析生活的能力、谋篇立意的能力、遣词造句的能力、文章的修改能力等

3.设计教学与管理教学的能力

组织与管理教学是保证课堂教学正常进行的手段。要优化语文教学过程,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师自身的素质条件,精心设计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强化设计意识,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千方百计带着学生走向教材,使学生越学越聪明。组织与管理教学就是把安排课堂教学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使教师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地驾驭调节课堂和驾驭调节学生的能力。一个好的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常规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学习、遵守纪律的自觉性。

4.全面创新的能力

创造没有固定的模式,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充满着创造的机会。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发掘孩子身上蕴藏着的无限创造、无比潜能,这要求教师本身就要具有全面创新的能力。重视教师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能力所特别强调的。小学语文教师向学生传递语文知识,实际上就是向学生传递语文信息,教师必须具有非常灵活地适应教学技术和时代迅速变化的综合性的能力,主要指语文信息处理能力和语文创新能力。

5.教学监控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是指小学语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它是教师的反省思维或思维的批判性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二、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素质的培养

1.培养教师超前的教育理念

小学语文教育的社会效益具有很强的“后效对比”,这就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确立超前的教育观念。面向新世纪的语文教育,需要有适应新世纪课程改革要求的新型教师。教师要在新课程环境下塑造自己的新角色,重视审视自己的教学理念。全新的语文课程将提升语文教师职业工作的技术含量,重建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也将重建教师的教学理念。我们要从那种以传授知识为本、以教师为中心、以被动接受性学习为主的陈旧不当的教学理念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崭新的教学理念。

2.培养教师教学监控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素质提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种能力主动脉可分为二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二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其实质在于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自觉意识,培养他们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估的习惯和能力,培养他们对自己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培养他们对学生反应的敏感对比。有了这些能力和习惯,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面对变化的环境而应付自如地处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就可以应付来自不同方面的挑战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由此才有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而不是“陶知行”。陶老认为:“人生两个宝,双手与人脑。有动手的尝试,才有真知的收获;有动手的实践,才有创造的发明。”小学语文教师参加科研,可以更进一步认识小学语文教学规律,从而更好地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小学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可以在“做中学”。

小学语文教学常规范文第7篇

当代小学语文教学,将培养健全及完整的人格放在首位,强调人的自由、人的尊严和个性的彻底解放,要求所培养的人不仅有健全的人格,同时还应有健全的人生。当今社会已进入高度文明的时代,是以往任何时代无法比拟的。当代语文教学的追求与禅宗思想都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构建人的健全审美人生是世界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禅宗修行的方式对小学语文教学有启示之处。

一、禅宗修行方式中“教学方法”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禅宗的修行方式与小学语文教学一样,既靠自身的勤“悟”,又要有禅师适时、耐心的点拨。下面就借几则参禅故事,从“教”的方面,看一看禅师是如何教授其弟子的,小学语文教学对此又何借鉴之处。

启示1:禅宗修行中“问答不定,答非所问”法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发散性思维的启示

发散思维是指以一个问题作为思维的出发点或中心,向多方位进行思考,以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发散思维要求空间上的拓展与时间上的延伸。空间上的拓展是指思考问题要突破点线面的限制,从立体角度对思维对象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时间上的延伸是指对思维对象进行时间上的“三维”思考。发散思维能使人们的思维趋于广阔、灵活,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积极运用各种创新的思维方法在在思维中构成新的思维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发散思维可以使学生对课文理解得更深入透彻,有助于重、难点问题的解决。

启示2:禅宗修行中“呵佛骂祖,焚烧典籍”法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启示

语文教学也应破除对权威和经典的迷信,打破常规和惯例,培养学生一种新的思维和精神。近年来,随着社会和教改的快速发展,许多旧时的骨干教师教学质量日益下降,这种结果产生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们知识储备量少或不尽职尽责,而是由于他们跟不上教改的步伐,还在用过去的经典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教育新时期的学生们,他们“背叛”不了自己的过去,所以教学效果每况愈下。所以要改变这种状况,一定要突破旧的思维和习惯,培养一种创新思维。

二、禅宗修行方式中“学习方法”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参禅讲究“迷时师度,醒时自度”,讲求“事无大小,事必躬亲”,也就是说,参禅主要是靠自身,禅师只是一个指明前进方向的向导,而在此过程中无论是跋山还是涉水,都得靠自己。禅宗这种“事事躬亲”的理念更适用于语文教学的学生主体,学习本是学生的职责,只有他们自身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参禅者讲求一个“悟”字,按禅宗语言哲学的说法,“悟”只能身会而不可言传,“迷人向文字求,悟人向心而觉”。[7]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应借鉴禅宗修行中的“悟”,在这里,我们不去区分顿悟、渐悟之别,而只把禅宗中“悟”的本质拿过来,扩大丰富“悟”的内容,让学生从自然、社会、人生的大环境中参悟语文、感悟语文。具体的来说,可以略分为五类:

(一)从自身经历中渐悟。自身经历是直接的、感性的知识形式。每一个人的自身经历都是一本感性的书卷,或平凡或伟大,其中都蕴含着一些人生的真谛,自身经历的潜移默化和学习积累,可以使人在某一瞬间悟出真理,这就是一种“渐悟”的过程,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孔子所谓“士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实际上就是他对人生经历之“道”渐悟的描述。

感觉经验是一切知识和思想的基础,具有生动、活泼、具体、丰富的特点。一个人从其孩提时代开始,社会的本质、人生的真谛就会随着其社会内容的丰富、范围的扩大而逐渐显现出来,正如黑格尔所说“一句话从老人口中说出的与从一个儿童口中说出的,以为是不一样的。”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学生要充分运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觉经验来感受和理解课文。

(二)从直觉联想中顿悟。从直觉联想中顿悟,是当下的、迅速获得知识和真理的捷径。直觉体验是每个人都有的潜在力量和“第六感觉”,由此形成所谓“顿悟”。它们有时看似荒唐离奇,形同虚无缥缈,但确实往往以飞跃式、爆发式迸发出本质的思想。古今中外举凡大的思想和战略,都具有基于科学推论之上的、对不同思想进行重组整合的非凡想象力,很多边缘科学的意想不到的创见,常常正是由奇妙的联想引申而来。

“顿悟”并非人生而有之,也并不只是天才独有独能的,它不过是无数次“渐悟”的积累形成质变的思想突破,但没有高度的锤炼和修养,也不可能出现“顿悟”那种神奇的效果。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结构有感受区、储存区、判断区和联想区。如果一个人能够从繁重的记忆性脑力劳动解放出来,去从事更多的创造性脑力劳动,就可能有所创新。所以,天才的秘密,就在于其在开动左脑进行逻辑分析、区分的同时,还启动右脑直觉地抓住问题的全部,形成联想和进行选择。

我们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天才,但天才们这种高效的直觉联想方式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举一例便可知其效果,如对《生命桥》一文的学习,文中虽然很详细地描写了度过危险的方式,可是,只是一遍一遍的阅读文章,还是很难理解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过程,有的同学便通过想象和联想在大脑中勾画出了这一图景,并用图示的方式演示给大家,至此,所有的同学才恍然大悟。

人与自然是如此的相似相仿,可以说自然是人类的第二个课堂,所以,对于语文的学习不应只限于课堂和学校,要走进自然,从自然现象中寻找与语文教学中所述情感和理论的相似相仿之处,进而加深对语文的理解和感悟。

语文的学习本身就是一项大工程,古人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对于历史的经验教训、古今贤哲的成败及我们自己的过往得失等要牢记于心,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勿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如此,才能进步,才能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常规范文第8篇

小学阶段作为个体成长的黄金时期,是学生成长道路的开端,对于实现其自身的长远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语文学科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对于学生的智力发展、人格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均具有指导意义,从而对于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今时代,秉承新课标改革的核心理念,如何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个性化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双赢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共同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个性化;意义;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个性化的意义所在

个性作为心理学层面的评价指标,其作用在于衡量一个人与他人的区别程度,其中的主要参照因素为个体的心理特征。而学生个性则是指学生对于客观事物的反映与周围群体的相比较之下的独特之处。教学个性化作为由来已久的话题,经过专家学者的研究,其定义通常表现为“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以自身的教学素质为依托,创造性地处理教学内容,营造良好教学环境,发挥教师功能的最大化,从而充分挖掘学生潜质。”对于小学阶段的教育而言,实现教学个性化对于促进学生心理与认知的长远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从而,以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的语文教学个性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语文教学个性化是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途径

语文作为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时期的语文教学多借助简单课文的朗读传播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与正能量,从而为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初步形成指明方向。语文课堂的个性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自主调控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通过不同的角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提升个人综合素养,包括学生达观性格的塑造、文本领悟能力的养成以及对真理的执着追求。

(二)小学语文教学个性化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语文教学个性化的施行,需依托与教师的专业教学技巧与雄厚基础知识。对于小学学生而言,其尚且未形成独立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因此对于文本的理解更多依托于教师的解读,则个性化教学对于教师的文本解读与传授能力的提高提出要求。文本解读作为语文课堂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对于文章价值的把握以及通过对课文的了解,最初以模仿的形式塑造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教师的教学手段对于知识的传授效果具有极高影响力,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其自主学习的性格,为今后漫长人生道路奠定基础。最后,倡导个性化教学有利于每一个教师在长期的摸索过程中应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该风格应与学科特点相结合,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小学语文教学个性化的指导性策略

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阅读个性化是教学个性化的必经步骤,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阅读个性化是指学生通过阅读在文本中获得信息,与自身的认知相结合,从而得出不同的理解与感悟。阅读的过程也是学生与文本的作者进行交流的过程,因此阅读教学个性化是语文教学个性化的具体策略所在。

(一)以疑问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兴趣

在素质教育盛行的今天,学生自身的文本理解能力受到更多的重视与关注,而思考的最初来源正是对于其中不解之处的疑问。根据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的观点:“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则疑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以及相关理论研究,落实“疑问”在教学中的实质性作用应可通过以下点:

1.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可以自由发问而不必拘束、胆怯

2.教学过程以教授阅读方法为重点,倡导学生按照正确方法进行阅读得出自身独到见解,而不必重视思考题的“标准答案”

3.对于学生疑问不急于解答,而通过小组探讨等方式进行相互交流,自主得出答案,从而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真正获得学习的乐趣。

(二)精读精析,使学生感悟语言文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