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声乐课的建议

对声乐课的建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对声乐课的建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声乐课的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戴你唱歌》;声乐慕课;启示;发展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4-0225-01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发生着变化,尤其是慕课的出现,对传统的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方式产生了很大影响。慕课是庞大的开放式网络课程,是一种大规模的在线课程,是近几年来风靡世界的一种全新网络教育模式,它标志着教学技术的改进。它的特点是“任何人、在任何地方、在任何时候,能学到任何知识。”它不受地域限制,只要有一台电脑,连上互联网,就能学到想学的知识。有了慕课,学习才真正有了选择,也真正能做到因材施教。

2014年11月,中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亲自策划并主持了一个课程――《戴你唱歌》, 它是全球首个聚焦声乐技能培训及艺术体验的平台,其目的是为声乐学习者打造“没有围墙的音乐大师课堂”,是“没有门槛的免费音乐茶座”。这种声乐慕课模式是在线教授学员唱歌,戴玉强老师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和精彩的表演,展现了乐艺术学习的全新视域与无限可能。短短一年,《戴你唱歌》就有三亿以上点击量,全国有上千万人每个星期跟着戴玉强老师学唱歌。这种声乐授课模式就是未来声乐教育、教学的雏形。

《戴你唱歌》是戴玉强老师对自己多年来声乐教学心得体会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他在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展声乐普及教育方面的全新探索。《戴你唱歌》声乐慕课是由一系列精心制作的网络视频课程组成,每节课时长约25分钟,由戴玉强全程独家讲解,歌者范唱1首经典声乐作品,戴玉强现场指导、讲解、范唱。在此基础上,学员还可通过网络平台提交个人演唱作品,由专业辅助团队及戴玉强本人定期点评,并有机会参与课程现场录制。总之,采用这种网络公开授课的模式,听众人数大幅度增长。那么,《戴你唱歌》带给我们的影响有哪些呢?

首先,《戴你唱歌》声乐慕课由戴玉强老师讲解作品的演唱技巧,亲自示范演唱,和学员探索完美演绎作品的方法,使大众能够零距离畅享精彩绝伦的声乐“大师课”,也让高雅的声乐歌唱艺术更方便、快捷地走进寻常百姓中。其学习过程拓宽了声乐学习者的眼界,避免了在学校里“闭门唱歌”的弊端,使广大声乐学习者和老师都能感受到科学的声乐演唱方法。

慕课示范讲解有中外艺术歌曲、民族歌剧片段、西洋歌剧咏叹调,等等。无论是声乐爱好者,还是喜爱声乐艺术的歌者,《戴你唱歌》声乐慕课的范唱范围都能满足大家的学习所需。

其次,《戴你唱歌》声乐慕课能促进声乐学习者的交流。《戴你唱歌》的授课模式促进了众多学习者的思考与交流,关于各种演唱技法、作品处理、演唱心理等话题,通过大师的讲解,优秀歌者的示范演唱,能有效提高学习者的演唱水平及声乐学识。

《戴你唱歌》声乐慕课在网络平台中开放,无论是专业歌唱演员、声乐教师,还是专业声乐学习者、业余声乐爱好者等,每天都能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众所周知,声乐是一门抽象复杂的音乐学科,它涉及心理学、生理学等众多学科,必须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才能解决每个声乐学习者存在的不同演唱难题。当然,歌者仅对着视频进行观摩学习,大家置身在不同时空进行交流,是无法达到好的学习效果的,而《戴你唱歌》为广大声乐教师和歌者提供了大量的课例参考,各种教学经验、教学方法、作品艺术处理等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最后,《戴你唱歌》声乐慕课目的在于提高歌者的声乐演唱水平,我们只有巧妙运用,才能发挥其实际作用。《戴你唱歌》声乐慕课的出现填补了慕课领域的空白,创造了大量的教学资源,推动了信息化声乐教育的发展。

《戴你唱歌》声乐慕课作为新鲜事物,仍有待于完善、提高,仍需要不断探索、改革,为声乐领域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活力。

据笔者了解,《戴你唱歌》拥有如今的高人气应该不是偶然,这是一个个人追求和价值取向逐渐放大的过程。早在多年前,戴玉强就开始无报酬教授慕名而来的年轻男高音歌手,如薛浩垠、王泽南、杨光等一大批年轻男高音歌手先后追随他,从他那儿获益。而后,各声部都有学生求教于他,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直至发展成互联网慕课,成就了他更大的名气和良好的口碑。

当然,对于大部分学习者来说,仅仅依靠互联网学习是不够的。要学会明辨声乐理论的真伪、识别嗓音的好坏,并通过大量的舞台实践来修正自己。

参考文献:

[1]“戴你唱歌”声乐慕课网站.http:///special/dncg/fbh/

[2]王健.高校声乐慕课开设的可行性分析[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11).

对声乐课的建议范文第2篇

关键词:视唱练耳;合唱;运用

对于合唱的训练可以使得学生在对声乐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把握声乐的具体意义,且还会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高尚情操的培养,这一演唱方式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的运用是极其广泛的,是社会中很大一部人的娱乐方式,所以,要想对合唱这一演唱方式进行合理的且科学的表达,就要充分的重视视唱练耳在合唱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独有的优势,而且更为准确的讲,对于视唱练耳的掌握水平的好坏可以直接的影响到合唱的综合性水平,所以,对于视唱练耳的分析以及探究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首先对视唱练耳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而后对其在合唱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最后对合唱中视唱练耳的应用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建议以及对策。

一、对于视唱练耳的重要性分析

现阶段我国的音乐发展一直在呈上升趋势,这一现象直接使得合唱的事业也在逐渐的发展,而视唱练耳作为合唱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它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影响到合唱整体质量好坏的作用,所以,人们在进行合唱演练的过程中都会对其实现充分的重视,视唱练耳涵盖着听觉训练以及合唱训练这两大构成部分,由此可见,它是练耳以及视唱的合成,练耳一般情况下负责对于学习者的对于音乐节奏辨别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其音乐辨别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得音乐的学习者能够给对音乐的印象加深,并提升对于音乐的记忆能力;而视唱则一般用来对乐谱所要求的曲调以及节奏亦或是音高等等方面实现良好的掌握。通过分析可知,视唱练耳的学习是合唱的最为基础的构成因素,要想完成一个完整且高质量的合成就要对合唱构成队员的视唱练耳的能力实现切实的培养,这样才能为合唱的成功落实打下良好的基础[1]。

二、当前合唱过程中对于视唱练耳的应用分析

随着合唱这一音乐应用模式被逐渐的推广以及应用,就使得人们逐步的对视唱练耳的应用以及能力的培养有所重视,总现阶段人们对于其的重视一般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就是我国在进行合唱的教学过程中很多高校已经将视唱练耳这一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教学内容的主体,因为它是合唱过程中学生所必备的基础性的知识,甚至还有很多高校还对视唱练耳进行了专门的课程安排,这样就会为视唱练耳的学习更加增添一份切实的保障。另一方面就是教师在对视唱练耳进行教授的过程中,已经意识到了视唱练耳对于合唱的作用,已经对其进行分析并研究,从而总结了适合学生发展的视唱练耳的学习方法以及途径,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并且对于视唱练耳的学习兴趣也有所提升[2]。

三、对于视唱练耳在合唱中的应用建议

(一)重视视唱练耳的作用

现阶段很多音乐人以及社会人士已经认识到了视唱练耳对于合唱的作用以及优势,并在这个逐渐被重视的过程中不断的对其进行学习,但是,仍旧有小部分人对视唱练耳的作用没有良好的认识和重视。那么,要想这一问题实现良好的解决,就要通过切实的手段以及途径来提升这些人对于视唱练耳的认识以及观念,并且帮助其树立一个良好的且科学的声乐学习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合唱的质量得到切实的保障。一方面,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应当对自身的专业素质进行切实的提升,并且还要积极地提升自身的音乐修养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样才能在对视唱练耳部分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充分的将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为学生对于视唱练耳的专业学习提供一份切实的保障,而且在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传授时还要避免急于求成给学生带来的负面的学习情绪,影响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的厌烦情绪,甚至是对于整个声乐知识的抵触心理,所以,一定要积极的发挥新课改的内容以及要求,不断地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并且通过切实的途径提升学生对于视唱练耳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相关的音乐学习者也要对自身的价值观摆正,只有对视唱练耳、对合唱以及对声乐的认识具有正确性,才能提升自身对于音乐理论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提升学习的兴趣,最终才能为以后的音乐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3]。

(二)提升师资力量的专业性

现阶段的很多学校在对合唱的部分进行教学时,都具备专业的视唱练耳的教师,这样的方式可以为视唱练耳的发展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都有所提升,而且也会为音乐理论知识教学的改革以及优化提供切实的动力。虽说如此,依旧存在很多学校对于这部分的教学力量出现不重视的现象,所以要想实现对合唱质量实现良好的保证,并且对视唱练耳这一重要的基础性音乐知识真正的融入到音乐学习者的头脑中,相关的院校就要对这一部分进行充分的重视,并可以通过优化师资力量、建设专业的师资队伍的途径来提升院校内的对于视唱练耳知识以及音乐理论知识层次,在对音乐教师进行选择时就应当对其所具备的专业性、道德素质以及综合性的素质进行分析,通过切实的考核之后令其任职,这样就会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打下了良好的专业基础,而在教授的过程中,也要对教师严格要求,可以通过切实的制度亦或是规章的要求,来使得教师良好的完成对于学生的授课,在授课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并且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总结和归纳,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探索出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途径以及模式[4]。

四、结语

要想使得合唱的质量从整体上提升,那么就要重视其中的重要影响环节,级视唱练耳的重要作用,要通过对视唱练耳的能力的提升来提高合唱组成者的审美能力以及音乐的辨识能力,通过对于视唱练耳这一发挥着基础作用因素的重视,从而不断地提升音乐学习者对于其的理解能力,对于合唱的团队合作能力,这样不仅会很大程度的提升学习者的专业性,还会为日后的音乐学习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曼倚.高师视唱练耳与合唱教学互助式训练的探索[D].湖南师范大学,2011.

[2]张婷婷.视唱练耳多声思维在合唱训练中的运用[D].重庆大学,2012.

对声乐课的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 声乐教育 教育管理

随着高校教育的扩张,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招生数量在不断扩大,特别是声乐教育专业招收的学生量迅速增长。教育界对声乐教育的关注强度不断增大,高等师范声乐教育管理能否适应时展,教育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高等师范声乐专业学生的能力以及就业。

一、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育管理现状

1.生源素质下降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高等师范院校的扩招,降低了录取分数线以及生源质量的标准,因而一部分学习能力较差、自觉性较低、悟性差的学生就会加入高等学府,这必然使得高等师范院校声乐系新生整体素质水平下降,无形中增大了教育管理的难度。

2.教学理念落后

高等师范院校声乐专业扩招,使传统的“一对一”个别技能授课方式不再适用。教师授课方式转变为以课堂讲解为主,学生往往会对这种被动式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学习的主动性亦会降低,尤其不利于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以及个人天赋的发挥。其次授课内容局限于教材,声乐专业知识的难度和深度又会加深学生学习的困难程度。这种教学方式无法落实“新课标”“高等师范院声乐教育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领悟能力和创造能力,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基本文化素养”的理念。

3.师资力量不足

在高等师范院声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人数与教师比例严重失调,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机会变少,交流时间大大降低,个别辅导的可能性很小,老师在教授音乐技能时处于主导位置。一些声乐教师受自身素质所限,对声乐的理解不够深刻充分,缺乏正确的艺术理念,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讲解得很透彻,学生领悟到的必然很少,“大众教育”的质量势必降低。声乐教育专业主要依靠听觉来进行学习领悟,声乐教师的听觉敏锐与否制约着其教学水平,如果不能够准确判断学生发声的音准、气息、节奏、声色等,并及时进行指导强化,那么就无法正确引导学生,甚至会将学生引入歧途。

二、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育管理改革建议

1.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教育管理服务于教育培养目标。在新的素质教育的要求下,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育所肩负的责任是培养一批优秀的全方面发展的具有综合实力的音乐师资人才,而非仅仅是几个专业的声乐表演者。传统的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育培养注重艺术表演,并不符合现代的声乐教育要求。

因此,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育应该正确定位学生基础知识,全方位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注重师范基本功的培养,例如教学方法、声乐观念、讲解能力以及示范演绎能力等。此外,还应兼顾声乐表演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成为一名合格音乐教师的基本能力和职业素养。

2.优化课程设置

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是声乐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现代声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歌唱基本技能、基本理论、教学方法以及分析理解能力。应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声乐基础理论课程,该课程有利于增加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了解声乐的机理,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要综合配置声乐技能课程,开设小组课程,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提高教育质量;增加课程设置,以选修课的形式增加学生接触声乐知识的机会,以利于个性化发展。

3.改变教学手段

以教学媒体完善教育教学的途径,发挥互联网信息资源大的优势,引进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建立自己院校的音乐数据库,优化教学资源,并将这些资源免费分享给学生,增加其接触音乐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强化教师网络化教育的意识,并为其配备网络教学设施。培养学生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的能力,使之适应未来的音乐教育工作。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育管理水平制约着声乐教育质量。

总之,笔者通过分析传统声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育教育管理改善措施: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构建新型高师声乐教学方式并优化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多样化、现代化,转变教学导向,注重实践环节,注重科研能力和加强师资建设等。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育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大工程,需要广大教育者不断探索研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育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对声乐课的建议范文第4篇

关键词:声乐教学;教学模式;课程分类;比较法;教学利弊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9-0219-02

近年来,在高等教育全民普及的推动下,各大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也开始不断扩招,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越来越多,教育资源也越来越紧张。基于这一背景下的“一对一”传统声乐教学模式自是无法与当下教育现状相适应,也难紧跟进高校声乐教育的要求与发展。

一、我国高校声乐实践教学的现状概述

(一)声乐教学对象

受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影响,各大综合性高校、高等师范院校和高等艺术院校等对音乐教育类和音乐表演类的学生招收数量也逐年攀升,其中不乏部分综合文化素质较差,且本身对音乐专业兴趣不大的学生,因分数不够或就业压力而通过考前突击手、强化声乐功底,从而跨越高校艺术院系所设置的门槛,为艺术院系声乐教学有序开展填了更多的“堵”。与此同时,这样的生源与学情,也让原有的声乐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亟待创新。

(二)声乐教学教师

正如上文所述,高校通过校际合作、合并及升格等系列方式来推动生源的扩招规模,带来了资金、人才、教育教学资源等的重组和重构,实现了办学层次的提升与办学规模的扩大,对整体高校发展都带来了积极效应。然而,在一繁荣景象背后,同样也存在着诸多潜在风险因素。如部分原级别较低的学校教师,因其学历、知识结构、教学水平等综合素质难以适应高校升格之后新形势下的高等院校声乐教育及其课程教学的要求标准,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三)声乐教学方式

就普遍现状而论,部分高校声乐教学方式仍未能“与时俱进”,结合生情与教学目标来改良传统教学方法。类如,过度追求音高、音量等声音素质,对声乐生理学、声乐心理学、声乐美学等理论知识不求甚解的教学法,是难以引导学生将所学融会贯通的。缺乏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学生只求音高、音量而不理解声音本质和情感特质,从而与声乐学习中的美感和乐趣“失之交臂“。此外,还有部分教师直接忽视声乐的艺术表现力,一味强调声音,强调学生“唱”的能力,力图将学生训练成为发声的“机器”,只有“声”没有“乐”。

二、我国高校声乐课当前教学模式解析

(一)声乐集体课程教学

通常情况下的声乐集体课教学即指声乐课程教学课堂上有二十名以上的学生参与学习,统一由一名教师进行授课。

(二)声乐小组课程教学

声乐小组课即指在声乐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分成多小组进行教学,一般是将同一专业的学生按每组五至八人、或是每组四至十人的方式划分小组,由教师统一进行授课。

(三)声乐个别课程教学

传统的声乐个别课是沿用历史最久远的声乐教学模式,至今仍然是声乐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的授课形式。简单地说,声乐个别课就是上小课“,是“一对一”的教学。

三、我国高校声乐教学模式的利弊分析

(一)声乐集体课程教学的利与弊

当前很多院校用的大都是声乐集体课模式,因为当前高校扩招,学生越来越多,而声乐集体课的优势是既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教学资源,又能增加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并且教师在声乐集体课上还能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系统性的教学。因此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声乐集体课是有一定优势的。

当然,声乐集体课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即由于参与课程学习的学生较多,教师无暇顾及到每个人的学习程度、声音特点及个性特征,导致教师难以发现学生在发声上的错误,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声乐小组课程教学的利与弊

声乐小组课是培养学生演唱能力、教学组织能力的重要方式,其不仅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教学资源,合理配置师资力量,还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声乐基础理论,灵活应用于更多曲目的练习中。因此我们在高师声乐课教学时,要合理利用这种教学模式,并且适时对其作出调整,以学生的个性化、全面性发展为目的,不断创新与进步。

而声乐小组课缺点之一,即在于内容枯燥,形式单一。传统的声乐小组课教学多为学生演唱,教师观看,形式比较单一;还有的教师为了巩固所学知识,经常安排相同的曲目练习,学生需要反复、重复地进行固定曲目的练习,课堂内容相当枯燥。这类缺乏新鲜感的课堂极易使学生产生疲惫感,失去学习声乐的兴趣,教师也就难与学生形成一种有效的互动。另一缺点,即教学方法墨守成规,脱离现实。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创新。然而在目前声乐小组课教学中,虽然已由“一对一”转变为了“一对多”,节约了教育资源和教学成本,但仍有很多学校“换汤不换药”,在课时安排上没有做到同步革新,缺乏对学生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启发,教学中永远只有两个步骤,要么让学生进行练声,然后进行声乐作品演唱与处理,缺乏目的性与实践性;要么就是简单地将声乐小组课演变为“一对一”教学模式的短化版,将每一节课的教学时间平均划分到每个学生身上,进行“均式”教学,缺乏小组内同学的交流与同质、异质的对比,从而造成每个学生被“均分”到的时间过少,根本难以得到教师全面的指导。由此一来,使得本身“折中”的声乐小组课教学丧失了原本的目的和意义,也无益于声乐课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声乐个别课程教学的利与弊

虽然声乐个别课目前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是利用较少的一种教学模式,但同样有其存在的意义。声乐个别课采用“一对一”模式的教学,优势在于针对性较强。因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的声乐基础、声音特色和个性特点,如果学则会忽略这一点,不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而个别课的开展,则可以针对每一位学生不同的情况来因材施教,有目的地纠正、解决问题,进行具体和有效的指导,使学生对演唱技巧和作品表现力两个层面的学习都能取得实效,同时也有利于师生感情的培养。

而声乐个别课推广困难的主要弊端,就在于其开展成本太高。由于高校扩招导致的学生人数骤增,而教师的数量远远跟不上学生的数量增长。同时,“一对一”式教学又需要大量的教师提供指导,大量的琴房提供练习,所以,要全面普及声乐个别课的实施,其开办成本将是难以估算。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声乐个别课给予了学生个体很大的自由空间,所以其教学很容易使学生缺乏组织性和纪律性,随意性强,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综上,无论是声乐集体课,还是声乐小组课,亦或是声乐个别课,都有其优势与缺点,应该多加比较,发现各种模式之间的优缺点,对其加以合理利用。比如就小组课较个别课而言,其能更为有效地利用了宝贵的教学资源,既节约了成本,也能使得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不仅具有针对性,还有利于在声乐共性的前提下,使学生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所以,当前声乐教学应合理利用小组课模式,或是在符合实际学情与特殊生情的情况下,有条件的开展个别课教学。

四、优化高校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路

(一)明确教学目标更新教学内容

优化声乐教学的改革路径,首要找准声乐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积极引进国外优秀的声乐教案,及时更新教材与教学方法,筛选出符合时代特色、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材。藉此实施各项教学措施的革新,不仅能够开拓学生知识广度,掌握更多的声乐技巧,还能够促进学生在声乐表演能力与专业综合素质上的全面提升。比如,教师可以挑选具有鲜明特色的声乐作品让学生赏析,使其了解声乐作品创作时的背景,从而在欣赏的过程中实现潜移默化的声乐艺术熏陶,慢慢地沉积声乐艺术的综合素养与审美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对于颇具音乐天分的学生,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地引导其进行声乐作品的改编,或是音乐创作,充分挖掘其音乐潜质,培养其创新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更多信息化的教学技术进行声乐教学,让学生站在声乐艺术发展最前沿,明确未来声乐的发展方向。

(二)创新教学方法灵活课堂讲授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与学生个体差异来分别适用教学方法。比如,针对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教师可采用创设开放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亲身参与,主动探究,通过自我想象来摸索歌唱的感觉与歌唱的感情,从而将真正的情感融入歌曲的演唱之中,靠自己的发现来推敲出适合自己的、有效的情感表达方式。比如,针对学生声乐学习信心的建立,教师可以选用舞台表演活动、声乐教学与歌唱活动等系列教学实践,使学生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之间建立平等友好的互动关系,激发声乐学习兴趣,锻炼声乐实践能力。又比如,针对学生声乐表演能力的培养,教师可通过举办声乐表演赛、学生个人演唱会等一系列舞台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有更多的声乐练习机会,再在练习过程中找到准确的演唱“感觉”;或是安排各类灵活多样的小型交流课堂,辅助学生自主创作音乐作品,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身声乐演唱能力、组织能力与策划能力的提高。

(三)注重培养学生审美想象能力

毫不夸张地说,审美想象的存在,声乐演唱才能呈现出意境深幽、形象饱满的意象。音乐艺术形态的本身,即声乐演唱者和欣赏者通过思维活动而想象出的“无形”感染。换言之,没有倾心投入的演唱,根本无法体现出声乐作品的艺术价值。想象作为声乐审美中最活跃,则是在作品表象的基础上利用作品的情感和意境丰富和升华作品的“二次创作”,其贯穿于声乐演唱的整个过程。由此,培养学生形成审美想象能力,先要教会学生如何体悟出作品中蕴藏着的音乐意境和情感,如何深化角色意识,如何将自身幻化为创作者本人、为作品的主角,继而慢慢地将歌词和旋律融入自己的灵魂深处,在思想上形成一种音乐化、诗意化的情感,最终获得对音乐内涵的深层次理解,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

参考文献:

[1]吴.声乐演唱中审美想象的作用分析[J].青春岁月,2013(06).

[2]王蓓.浅谈高师声乐小组课的教学优势[J].中国音乐,2002(02).

对声乐课的建议范文第5篇

关键词:想象;声乐艺术实践;特性

一、想象在声乐艺术实践中的作用

声乐艺术中的想象与声乐心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声乐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隶属于人体科学与思维科学的交叉性学科。想象是人脑对事物进行加工而创作出新形象的过程,内容来源于客观自然,它是人脑反应现实的一种客观形式。想象在声乐艺术活动中都是具有核心地位的心理活动,缺乏想象力的去诠释声乐作品,从艺术总体来看是不健全的。在声乐艺术实践过程中,没有将音乐作品所描绘和表现的内容呈现出来,是很难让观众接受的,声乐艺术的魅力与价值,源于歌者对现实的再现,以及解释生活本源的体验。想象作为不可获取的元素,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声乐艺术实践的效果,不论是平日的联系,还是舞台上的艺术实践,想象力扮演的角色都是不可代替的。想象是人的一种创造潜能,它对声乐艺术产生的效果也是非同凡响的,在声乐艺术实践中想象力不仅能够调节歌者的心理活动,还能让歌者更自由的发挥,演唱的音乐作品也更容易得到观众的认可和得到好评。

二、想象在声乐艺术实践中的特征

(一)声乐艺术实践中想象特征

想象是思维的特殊形式,声乐艺术实践中的想象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就是将歌者大脑中的想象记忆的声音形象进行重新组合和加工的过程,从而产生新的音响。声乐艺术实践中的想象源于生活,但又脱离现实超越现实,它具有四方面的特征:一是声乐艺术想象的独立性,是指歌者善于运用与众不同的观点去设想,并处理音乐现象攒攒的特点,这与歌者自身的个性有很大的关系。二是声乐艺术想象的新颖性,是指歌者在丰富的表象内容的启发下,对其材料进行不同形式的搭配和组合,从而让声乐艺术实践产生不同的结果和原型的特点。三是声乐艺术想象的广阔性,是指歌者的想象范围较为广阔,要对多方面的信息进行掌握,包括政治、经济、艺术、宗教、文学、民俗等内容。四是声乐艺术想象的创造性,优秀的声乐演唱者对声乐作品的处理是全面的,不仅对作品的本身进行分析和理解,还对作品延伸的内容做进一步的挖掘,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进行创新设计,使得自己的演唱风格获得一个崭新的艺术形象。

(二)想象在声乐艺术实践中的调控作用

声乐艺术想象的调控作用主要涉及到四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声乐演唱想象可以增强歌者对声音的认知力。学习声乐演唱不仅要有适合歌唱的嗓音条件,还要具备敏锐的听觉,教师在授课的过程正,常常要求学生要确立一个正确的声音概念,只有在声音正确的基础上才能将声乐艺术转为具体的感知,声乐艺术的想象,能促进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的联系,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发出纯美的歌唱声音。其次是合理科学的运用想象,对声乐法神的生理机能具有调节作用。想象有助于歌者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只有在脑海存在了正确的声音走向和声音位置,才能保证发声的效果,由此可见大脑中的想象是具备调节发声机理的功用。第三是声乐训练中,想象对错觉具有调节作用。对于初学者而言,错觉最容易产生在呼吸的状态,教师授课的要求并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师会告知学生吸着唱,但是这种做法根本不符合逻辑和生理现象,这个时候就需要借用错觉进行呼吸想象的调节。第四是想象可以强化歌者的记忆能力。声乐演唱的过程是一个瞬间存在的印象,歌者通过多次的练习才能捕捉到一点正确的发声感觉。倘若我们在声乐演唱充分运用想象功能,让大脑充分的与各感官的表象结合起来,在进行深层次的加工,从而演唱过程中的声音通过大脑皮层的加工,最后形成强化记忆中的声音。

三、想象在声乐艺术实践中的培养

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由此可见想象在声乐艺术实践中的地位。我们可以从多角度对声乐艺术实践中的想象力进行培养,重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建议。一是要求歌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声乐想象力的培养确定正确的方向。二是要求歌者要善于观察生活,要用储备丰富的生活体验为声乐想象力打好基础。三是要求歌者要激发自身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要养成积极思维的习惯,激发丰富的声乐想象力。四是要求歌者在掌握声乐训练技能技巧的同时,提升综合素养,为充分发挥声乐想象力提供必备条件。对于综合音乐综合素养而言,声乐的想象力并不是单纯的声音、技能、生理机能等方面的想象,而是对每个音高、节奏、和声的细化想象,综合素养还包含歌者良好的生理条件和健康的身心。

四、结语

声乐艺术的想象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生理过程,经过歌者内心逐渐的心里化、情感化、简单化等过程,最终让人们感受声乐艺术美的听觉。声乐艺术的实践依赖于想象力的支撑,内心的听觉也是通过想象过程中记忆的音响来实现的,想象是声乐艺术实践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甚至可以说是艺术行为和创造的动力和源泉,因此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力求从新角度、新走向,为声乐艺术的发展和完善开辟出新的研究方向和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对声乐课的建议范文第6篇

【关键词】公共艺术课程;声乐鉴赏课;教学实践;问题;对策

一、声乐鉴赏概述

对于声乐鉴赏而言,其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听觉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创造性思维等心理活动融为一体的声乐审美实践活动[1]。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其学习和研究声乐作品的体裁、风格、内容、曲式、情绪等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声乐鉴赏课实现。通过开展声乐鉴赏课,不但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对声乐相关知识与技能的了解和把握,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声乐鉴赏能力、审美感受能力以及评价能力等都具有积极作用。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势在必行,特别是在提高学生声乐审美能力方面。在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中开设声乐鉴赏课,有助于陶冶高校学生情操和促进素质教育质量提升,对于传统声乐文化知识的传承与拓展也具有显著意义。

二、声乐鉴赏课的作用

(1)激发大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声乐鉴赏能力的培养需要组织学生开展声乐情境练习,这样的练习方式需要互动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填压式的教学模式,大学生对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他们渴望参与这样的互动式教学,这样一来,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也就被有效激发。同时,这种东西方曲目的差异将给学生带来好奇心,大学生对于这种未知的问题有着更多的兴趣,因此好奇心也是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实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2)优化大学教学氛围。声乐鉴赏能力培养需要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这种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实施更多的措施(例如:多媒体课件可以烘托出声乐鉴赏能力培养的教学氛围;情境式教学可以模拟某一情境使得学生认知更加丰富的乐理知识等),不断优化大学教学的氛围,因此这种能力的培养也就倒逼出大学教学的氛围优化。学生只有在具有良好的大学学习交流氛围中才能实现整体学习氛围的提升。

三、声乐鉴赏课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

目前,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中声乐鉴赏课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第一,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中声乐鉴赏课课程内容设计方面缺乏合理性,特别是东方与西方声乐课程内容比重失衡。多数高校在开始声乐鉴赏课时,多以欧洲声乐为主的西方声乐内容为主,而国内声乐内容整体偏少。这种情况下,高校学生虽然可以对西方各种风格流派声乐进行认识和了解,有助于西方先进、文明文化理念转变,但是其在对国内民族声乐文化学习与传承方面明显不足,不利于国家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第二,多数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中声乐鉴赏课课程设置以选修课形式和课堂教学模式为主,缺乏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单一的声乐鉴赏课程教学形式,极易导致高校学生对声乐鉴赏课缺乏兴趣爱好,主动参与积极性明显降低。同时,部分高校虽然开展了一系列与声乐艺术相关的课外活动,但从整体质量与效果上来看相对较差,不利于声乐鉴赏课教学实践效果的提升。第三,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中声乐鉴赏课教学目标存在缺乏明确性,在配套课程体系设置、教学目标评估以及教学质量与效率的考核等方面相对欠缺;同时,由于声乐学科自身具有一定系统性、复杂性等特点,现有的声乐鉴赏课由于缺乏统一的审美性和科学性,导致高校学生在对声乐理解方面相对较浅,并且无法有效把握不同层次与格调的声乐作品,进而严重制约了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中声乐鉴赏课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第四,声乐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成体系。声乐鉴赏课程在高校公共教学中已经实施的多年,但是由于教师力量单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零散,相关的声乐曲目不够丰富,对声乐知识的细化没有成为一个体系,教学没有整体化的布局,统编教材相对不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涉及更多的系统化的曲目案例,因此课程的教学需要进一步规范化。

四、改善声乐鉴赏课教学实践质量建议对策

(1)高校管理层应针对自身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现状需求,统一规划和管理声乐鉴赏课程的开设。一方面,高校应配套声乐鉴赏课开设所需各方面教学设施与资料;另一方面,提高高校声乐鉴赏课配套的资金投入,切实保障公共艺术课程教育活动计划的有序开展;此外,加强声乐鉴赏课教学管理,制定出相应的教学选课、授课、考勤以及考核等制度。(2)教学理念的转变。一套传统的教学理念是实现体育教学的主线和灵魂,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突出对相关教学内容的教学和指导。因此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都十分重要。传统的声乐鉴赏教学理念中没有涉及更多的实践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思想中不断注入更多的实践教育的思想,让教师们重视其相关实践认识教育的作用。主要通过实践教育注入声乐鉴赏教学之后,实现其更多的教学效果提升,这是声乐教师不断提高对人文精神重视度的内在动力。因此需要不断宣传实践教育在声乐教学的作用,可以实现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性的提升,赋予音乐更多的灵魂,构建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只有教师的教学理念实现有效转变,注入了更多的实践教育思想,声乐鉴赏课的教学就更加具有吸引力。(3)明确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中声乐鉴赏课教学目标,全面提升高校学生艺术素质能力,进而推动高校学生全面、协调发展。针对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中声乐鉴赏课课程中东西方音乐比重失衡问题,应设置科学、合理、有效的课程内容,针对中外音乐的演唱方法、演唱风格、情感表达、文化内涵及鉴赏能力。(4)转变传统单一、陈旧的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中声乐鉴赏课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多种教学形式,以吸引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声乐鉴赏课教学活动之中。例如,可以采取讨论式、声乐作品鉴赏教学与声乐技能训练相结合形式、音乐会实践教学形式等,不断提升和延伸声乐鉴赏课教学质量预先,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和声乐鉴赏能力的提升。实践教学融入高校声乐鉴赏教学之中就需要使用更多的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学生参与这些教学环节的积极性。例如任务教学法,将一些声乐鉴赏内容蕴含的人文精神设置成一些教学任务,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进行自学,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在这些蕴含人文精神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具有主动性,学习的质量可以实现更加全面的提升。在学生将自己查阅的相关资料进行论述之后,教师需要进一步总结性地提升更加全面的相关解释。(5)评价方式全面考量的建设。过程评价方式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表现量化为相关的考核指标,例如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态度,相关的教学任务完成情况,教学参与的积极性,在声乐鉴赏教学过程中的独立思考、动手能力、创新思维等学生实践元素,从评价方式上倒逼学生参与乐理知识、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新的声乐鉴赏课程可以引入更多探究性的教学,这些教学任务都是需要学生实现团队合作,相互配合完成的,在评价过程中也需要进一步考虑学生团队合作意识。(6)声乐教师基本素养的提升。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要想投入更多感情,融入声乐鉴赏教学之中,首先需要提升教师自身基本素养。因为只有教师具备相关的基本素养,才能实现这些教学有效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师需要注重自己的仪表、言语等,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不能体现出自己的一些消极思想和理念,需要不断注入积极向上的思想素养。这就需要教师需要培养自己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这些思想影响学生。教师还需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实现教师基本声乐素养的不断构建和完善,实现更多全面、多元化的教师素养,需要涉及的学习内容有古典名著等方面的基本素养。

五、结语

总而言之,声乐鉴赏课教学实践质量与效率关系到高校学生声乐鉴赏能力、审美感受能力以及评价能力等的培养。因此,应针对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中声乐鉴赏课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不断提升声乐鉴赏课教学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崔中梅,陈丹.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中声乐鉴赏课的教学实践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23):154~155.

对声乐课的建议范文第7篇

【关键词】声乐;高考生;备考;建议

音乐文化教育近年来大规模普及,声乐艺术考生的报考人数也逐年增多,近些年竞争到了白热化的情况,全国艺术类高校学科设置和课程量的安排大幅度增加,因此,学生可选择的范围大大增加。本文就学生择校和报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考生要选择的学校

从全国艺术院校总体来看,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专业性院校,为国家培养优秀专业声乐人才,这类音乐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性强,具有一定的音乐表演功底。这类院校对考生的要求较为严格,在专业功底具备的前提下,还要求形象气质佳等相应的外形条件。其二是音乐师范类院校,这类院校主要培养师范类人才,课程设置是偏师范方向,因此教学时侧重综合测评,相对于专业性院校,对文化课的要求更高。有些艺术类专业院校在录取学生时会之考虑学生的第一志愿,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个人情况,文化课分数高低和专业程度综合考量,将最有把握的学校作为第一志愿。

二、考生应具备的音乐素质

声乐与器乐作为音乐人才培养的两方面,历来就被人们拿来对比。很多人认为,声乐不是器乐,不用像练习器乐一样年复一年才能见效,嗓子是人体器官,只要算时间的培训就可以到达专业水准,不用前期投入太多的成本,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虽然声乐不用乐器,但是嗓子本身就是发声器官,要想使它唱出最动听的音乐,就必须凭借自身来感悟音乐的美。自古以来,没有哪一位歌唱家不是勤学苦练,持之以恒的。每个学生的自身生理条件不同,因此音色也各异。比如,声带的长短薄厚;口腔、喉咙、舌头的状态是否自然;声音是否有弹性;音色是否有光泽等。好的声音条件是天赋,但不是学习声乐的唯一条件。想要学好声乐,还必须通过后天的努力。从每个艺术生学习音乐开始,到参加高考,其中有三四年的时间来学习训练。第一步是由指导老师或者医生来确定学生适合哪个声部,第二步是声乐训练,包括:①唱姿态的培养。②歌唱呼吸的调整。③发声训练。④歌唱训练。⑤舞台表演。正如上文所说,好的玉石也要有正确的方法打磨,所以,一定要选择一位优秀的指导老师进行正确指导。

三、考生要选择的乐曲

考生应在平时的声乐训练中充分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曲目选择上扬长避短,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发挥自己的最高水平。这些选择的曲目类型并没有硬性规定,既可以是原创,也可以是国外名曲或者音乐剧等,唱法选择上有民族和美声,考生要根据所考院校的具体要求和自身的素质条件,结合指导老师的建议选择曲目,最大程度地发挥优势。前几年的声乐考试有这样一种情况,招考难度划分为几个档次,学生如果选择高难度的曲目演唱,那么不论选的是否合适都可以拿高分,如果选择的低档次的曲目来唱,那么即便是完美的唱下来,也最多得到那个档次的分数。这种分档次的方法其实是不正确的,因为学生接受专业的声乐训练最多才3-4年,演唱技巧都处于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演唱高难度的曲目,很容易使监考老师发现自己的短处,甚至更严重的损害自己的嗓音,造成终生不可逆的损失,加重心理负担。

四、想办法克服考试时的紧张等心理问题

每年在专业考试的考场,我们都会看到有些考生由于神经过度紧张,不能自控而影响考试成绩的现象。具体表现在浑身肌肉僵硬、声音颤抖、音准忽高忽低、节奏不稳、气息无法控制,甚至有个别考生唱到一半脑子突然一片空白,连歌词是什么都想不起来了。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发生,是因为学生对自己的声乐演唱技巧不够自信,其二是心理承受能力较低。所有人在第一次登台的时候都会有紧张的情绪,这对于有的学生来说是坏事,但是对有的学生来说却是促进袭击提高的动力,甚至在考场上超常发挥。因此指导老师要深指导学生调节心态。考上自己也应在进入考场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在专业知识过硬的基础上,调节应考心态,熟练准备应考曲目,将歌词、谱曲等都背熟背会,避免紧张忘词的现象。生活上要注意饮食,不要食用辛辣,生冷,刺激性的损害嗓子的食物,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熬夜等。最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声音活动开,考场外等待的时间过长可能会有声音发干发紧的情况,一定要调节好心态,切忌慌乱,然后小声用哼鸣来上下活动声音,调节自己的兴奋度。信心是放松的基础,建立成功的信心是克服紧张心理的先决条件。当自己站到舞台上时,心里要想着“我一定能成功”,要有必胜的信心。

【参考文献】

[1]阮娜.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对于民间音乐的吸收与借鉴[J].音乐生活,2010(04).

[2]高歌.浅谈中国民族声乐及其发展方向[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4(04).

对声乐课的建议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等师范 音乐教育 声乐教学

关于高等师范音乐教育改革的问题是常谈的老话题。声乐教学作为主要专业学科也随着改革进入一个新的台阶。新形势下对高师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在知识储备与应教能力上都有所提高。从高师声乐教育教学内容设置上看,基本沿袭着传统的音乐学院声乐专业教学模式,缺乏声乐技巧、歌唱理论相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师范与非师范教学内容划分不明显,存在重技能轻文化、重单项轻综合、重单一轻多元的弊端。

一、新形势下高等师范音乐教育

(一)我国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的现状

在全国的高等师范院校中,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出现得比较早,有完善的教学大纲和成熟的教学模式,但伴随着基础教育积极改革的步伐,以此自足、不求创新、因果循环造成音乐教育理念陈旧、模式僵化。我们要认真思考研究,不断推进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的新理念、新要求、新目标、新方法。目前有很多高等院校还是按照老的教学观念模式,已经出现与基础教育的要求脱节的现象,直接影响了音乐教育的发展进程。高等音乐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日渐突出,已无法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能力与实践能力并存的良好发展,因此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的发展应该与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有机地成为一体,既有共性也不失特性。

(二)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的特色与培养方式

高等师范音乐教育是面向中专、中小学培养音乐教师队伍,其教学特色在于培养音乐教学师资,具有师范性的功能。从广义上讲,音乐教育的教学,是从感性上感悟体验,从理论上去认识把握音乐的本质。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与非师范性音乐教育不同的是让学生真正意义上做到传承,即学到手、用得好、传下去,是实践与理论并重的一项学习。

(三)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对社会的影响

高等师范音乐教育每年向社会输出大量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是影响国家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血脉,也是从根本上改变本民族的国民音乐教育、学校音乐教育和儿童音乐教育的重要力量。音乐教育改革以来,众多高等师范院校为弘扬民族文化,地方师范院校引入本土音乐资源是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要求,从而突出强调国民音乐教育、业余音乐教育和学校音乐教育。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音乐艺术对城市文化的发展促进作用日渐突出,促进群众文化繁荣,推动文化产业良性发展。现阶段群众声乐文化已成为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文化多元、艺术多样的发展趋势。群众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归根结底要靠音乐文化人的队伍建设,依靠大众喜爱的、有影响力的、有高素质文化艺术修养的文艺工作者来组织建设,这就给高师声乐培养人才的要求带来更大的挑战。就业形势的严峻也给高师声乐人才培养和教学内容的发展带来了考验,高素质的声乐教育工作者既要懂得声乐专业技术,又能进行声乐艺术实践操作,毕业生专业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市场岗位的竞争。

二、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的声乐教学

(一)我国声乐教学的发展

我国声乐艺术在古代就有很高的成就,如韩娥的“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礼记·月记》中关于歌唱气息的运用、行腔、吐字以及情感抒发的记载;《诗经》将民歌汇集;屈原的《楚辞》;中国说唱音乐鼻祖《荀子·成相篇》等。高等师范声乐教育在不断改革,声乐教学不仅停留上个世纪20年代受欧洲文化影响,以美声方法演唱风格占据主要院校优势,洋为中用。声乐教学更好地借鉴了西方融合多元素的民族唱法,更多地融入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成多元共生的状态。声乐教学以独特的个性跟国际接轨,声乐教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使之更科学化、系统化、理论化。

声乐艺术虽不能通过具体的概念言语来形容,但可以结合听觉,是用声音与语言来表现音乐的形式。音乐教育是感性透过理性的认识,有意义且科学地传递给他人,从而得到体会的学习过程。声乐教学也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二)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声乐教学课程设置的思考

音乐教育相关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四部分。其中公共必修课包括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外语、计算机基础及应用、体育、教育学、心理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法规等课程,约占总课时的33%;专业必修课包括14门课程,其中师范必修声乐、师范必修钢琴、师范选修主科、学校音乐教学论与教材教法、合唱与指挥、钢琴即兴伴奏、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外国音乐史名作赏析、和声、曲式等10门课程为核心课程(或称为学位课程),课时约占总课时的44%;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课时约占总课时的17%;公共选修课分为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科学、艺术素养类四个系列。要求学生至少选修10学分的公共选修课,约占总课时的5%,文科学生至少应选修2学分自然科学系列的课程,其他学分可以任选课程修读,如意大利语、歌曲写作、音乐课件制作、教师技能、形体、论文写作等,课时约占总课时的11%;实践环节构成主要包括教育实习、社会实践、军事课(含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实践活动,为必修学分,课时约占总课时的6%。其一,公共课门类多,缺乏弹性、开放性,学生觉得枯燥,很难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修感兴趣的课程。其二,占据了学生自主学习专业技能的时间。专业必修的设置虽然丰富,但是由于课程独立性强,学生很难将学科与学科之间纵向贯通,比如曲式、和声、复调的学习为歌曲分析、声乐演唱打下坚实基础,但是对于学生来讲,很难去将这些学科之间进行横向联系。其三,音乐教育的理论课程更多的是对教育学、心理学和音乐教学法的导论,提出的是教育的共性问题,并没有对声乐艺术的个性问题进行理论教育,如声乐教学法、声乐艺术史、声乐作品分析、声乐心理学、声乐美学的开设,理论基础课程的缺乏,学生毕业后只会弹、唱,却不懂如何教。高师音乐教育应该打破学科分割状态,注重学科之间的纵向、横向联系,相互交叉、相互渗透。

高师声乐教学不单单是教唱,更注重歌唱技巧的理论性指导,声乐教学的任务不仅是培养学生能够范唱中小学音乐教材歌曲的能力,还要有声乐教学的能力以及根据音乐教育的发展能够为社会娱乐实践发挥特性的能力。必须掌握大量的声乐理论知识与教学方法,还要具备一定的舞台表演实力。

(三)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声乐教学课堂上的几点思考

1.课堂发声的重要性

声乐教学课堂大都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发声,二是歌曲演唱。声乐是一门长期积累、不断练习的一个过程,考验培养学习者的耐心与毅力。发声对于初学声乐非常重要,有助于训练巩固发声肌体。由于现在高校低年级都是小组课,学生多,课堂练声时间匆忙,忽略了学生的发声时间,更侧重的是学生歌唱作品的完成,这完全是一个误区,好的歌唱习惯来源于基础,通过练声可以使发声的各个器官不断调节使之协调,更好地为歌唱奠定基础。

2.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的重要性

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是十分必要的,良好的歌唱气息可以调节喉头的稳定,以更好地打开喉咙建立良好的声音位置。初学者更多的是靠教师的听觉感受及经验,巩固自己的声音位置,通过长期的学习可以自我总结科学正确的发声方法。

3.教师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歌唱是对演唱作品的二度创作。声乐艺术的魅力在于有很强的表现力,一种情感的抒发,体现人类精神、文化、情感的丰富世界。这就要求声乐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具备范唱能力,而且要具备对歌曲乐谱的演奏能力。目前很多高校音乐教育声乐专业的钢琴伴奏没有专业的指导教师,考试或参加比赛时大都为学生相互伴奏,有利的是学生可以加强钢琴伴奏能力,但毕竟学生的弹奏能力参差不齐,对歌曲的理解能力、演唱技法程度也不如专业声乐教师,所以课堂上教师的演奏可以带动学生歌唱的情绪,因此音乐教育系声乐教师培养钢琴伴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4.运用高科技手段的重要性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社会对声乐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要适应科技化发展,运用数字化手段辅助声乐教学,数字化就是把电脑、投影、录像机、摄影机投入到教学课堂中,使原本抽象的声乐教学变得更加科学,不仅能够使学生清楚地认识歌唱原理的本质,还能运用软件对歌唱作品分析数据,对完整的歌曲演唱进行数据分析,能够使歌唱完美化,加强学生审美体验,提高声乐教学质量。

5.培养适应实践的重要性

制定一系列的考核检测方式,注重理论技能实践。在原有声乐考核的基础上增设小组唱、二重唱、表演唱、小型四声部合唱歌曲的能力考核标准,完善教育实习的规划体系,增加实习量,有针对性地建立自我实习档案。

(四)高等师范音乐教师所具备的能力

在当今高师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对高校声乐教师有新的要求,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相关学科基础技能、自身专业修养、良好的师风师德并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在勤于参加社会实践跟上国家整体文化发展的同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作用,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高等师范乐声乐教师更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根据声乐艺术的不断发展,不断丰富自身专业知识储备,掌握声乐相关领域的发展变化,以及国际国内前沿问题,加强自身艺术修养,与时俱进,以适应高师声乐艺术教育改革和培养新时期艺术教学人才的需求。

三、对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声乐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声乐教学的发展要突出学科知识、技能技巧、相关文化的整合与融合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都是以器乐、声音为在校主修必修科目之一,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很重视专业课的学习,但是有个师范特色问题,师范类的声乐教学除发声,演唱训练外,还需有一定的声乐教学理论知识,如声乐发声基础原理或者歌曲的音乐分析等,这样才具备科学的教育教学性。

(二)声乐教学的题材要丰富,内容要具有全面性,侧重体现本土音乐文化

学生在接触演唱曲目上,不要像非师范声乐专业那样有严格的声部划分、音色划分,着重演唱某种风格的歌曲。要多听、多唱、多积累声乐作品,增强范唱能力。同时,作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学习素材,接触各种风格的音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三)在声乐课程教学过程中各有侧重、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学生不仅在独唱中唱好,合唱中也要唱好。加强合唱、合奏课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作为合唱中的一员,要如何组织进行训练,如何带动整体,同时学到指挥技巧、排练方法等,开拓思维,有创造力,更好地运用于社会及毕业后工作岗位的自我发挥。

21世纪,高等师范声乐教育培养的目标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单一的培养目标已不再适应社会的需求,多元的声乐文化蕴涵哲学、美学、社会学、艺术史学、人文科学等,使人们对声乐的审美有更深刻的认识。高等师范声乐教育声乐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将以就业为导向迎合社会需求,使学生毕业以后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适应行业领域需求,提高组织能力与创造能力。高师声乐教学研究的发展是要紧跟大方向,特别是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因为这是一个特殊的专业,其掌握着国家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的命脉,是培养音乐教师的源泉。

参考文献:

[1]廖乃雄.论音乐教学法[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2]黄小明.音乐教育理论与学科教学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杨瑞.高师声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李悦平.新形势下我国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发展构想[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4).

[5]王安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起点[J].人民音乐,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