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基本情况自述

大学生基本情况自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大学生基本情况自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学生基本情况自述范文第1篇

1中职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

1.1自身因素

中职学生和普通高中生一样,同属一个年龄段,同处在青春成长时期,同样是由于知识和经验不足,因而存在看问题不全面,综合调节能力明显欠缺,个性心理倾向不够稳定,情绪化情感用事。而就读中职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在初中阶段因学习成绩跟不上,影响升学率而被过早地被划成“另类”的学生,因而得不到包括心理学意义在内的应有的教育。因此与普通高中生相比较,他们的起点较低、差异较大、厌学现象较为严重。存在学习动机不强、兴趣不浓、信心不足、畏惧心理严重。这是中职学生在心理上同普通高中生的一种区别。

1.2家庭因素

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仅以自己的主观愿望去要求孩子,且期望值过高,而对孩子的兴趣、爱好与实际能力几乎不予考虑。要求过高往往会使许多学生产生自卑和压抑的心理,严重的自暴自弃,甚至离家出走。

1.3社会因素

当前正是市场社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求职困难已成为整个社会的普遍性问题,而求职的艰难性就不言而喻了。因此,中职生自入校到毕业,危机感等心理压力一直重压在其心理。社会上激烈的职业竞争,致使中职学生产生很大的压力。

1.4学校因素

当前许多中职学校仍然是以理论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向,而对学生心理教育,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这就使得学生的心理很难得到健全的发展。

1.5学科因素

中职学校与普通中学相比在课程设置上有很大差别,专业课程较多,且专业性较强,教学方法和时间的支配也有异于普通中学,造成许多中职学生难以适应这一环境,所以学习、生活均感到压力很大。

2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是当前解决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必要手段。通过心理学教育,可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抗挫折的调节能力,减少中职学生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可以引导每个学生都能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方向发展,即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完好的发展。进而为他们将来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能做到抗拒诱惑、承受挫折、自我调节。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动力,也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必要条件。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2.2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增强中职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学校德育不仅是外在地向学生施以占社会主导地位的思想、政治、道德规范等认识性的教育,同时也包括对学生进行心理学意义的教育,促使学生由道德认知到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道德人格的形成。在这过程中,可以说更多的是体现为德育心理学原理、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也可以说,这几乎已经成了学校德育过程取得实效的一种工作规律。

2.3心理学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帮助

心理学认为,在学生的学科性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贯穿着学生的认识心理和意向心理,如果教育者能使学生这二者达到辩证的统一,学生就能有着好的学习心态和好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学习的需要、动机、目标和行动就能在教学过程中达到自觉一致。如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再能根据学生个性的心理实际,能在适合的时间和空间,使用适当的方法,那就能使教育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的程度。这便是心理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意义。

3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操作

3.1加强学校领导,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各中学校应根据需要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具体负责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和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制度建设,要在课题研究、教育管理、人员培训、资金使用、工作奖惩、成果推广、科普宣传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制度。有条件的学校应成立心理学教研室,设立专职教学与研究教师。各职业学校要建立起在校长的领导下,以思想品德课教师、班主任和团干部为主体,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要使学校每一位教师树立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3.2建立中职学生心理学教育档案

通过档案的建立,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点及现状,使教师对每个中职学生的能力差异、个性特点、心理欲求、学习心理等有全面了解,为教师科学地管理和教育学生提供直接的方法,从而使中职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能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提高针对性,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心理学教育档案的建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确定心理学教育档案的内容。主要是有关中职学生的心理状况、心理特点等材料。中职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应尽可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为中职学校教育提供可靠准确的信息。中职学生心理档案一般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资料,亦即学生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家庭生活情况、学校学习生活情况及对个人生活有影响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等。二是反映学生心理状况和心理特点的资料,主要包括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学习心理特征、职业能力倾向类型等。其次是中职学生资料的搜集。搜集反映上述档案内容的资料和信息,这是建立心理档案的关键。学生资料的搜集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自述法、谈话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和心理测验法等。最后是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解释和建立心理档案。在搜集了学生资料后,就要对每一种资料,尤其是心理测验的结果进行解释,并结合学生基本情况提出教育培养上的建议,然后再建立更为系统的心理学教育档案。

大学生基本情况自述范文第2篇

(辽宁师范大学)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一例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临床心理干预与诊断过程。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通过在来访者的大脑中输入一组与人交往时不焦虑的程序性知识,并结合临床放松训练使其达到自动化运行,重新建立人际交往时的、新的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彻底地解决了来访者人际交往障碍问题。

关键词 :人际交往障碍 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 元认知干预技术

大学是学生步入社会前的一个重要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大学生们逐渐将生活重心由学习,转移到社交活动上。但很多同学由于从小一直埋头于学习,缺乏人际交往经验,或者头脑中存在关于人际交往的错误信念,导致人际关系建立或维护时产生问题,长时间内无法进行自我调节,于是对自己、对他人产生消极评价,一旦对人际交往产生焦虑、恐惧情绪,便很易形成了人际交往障碍。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表现为焦虑、紧张、交往恐惧、孤独感、冷漠、依赖心重、信任感缺乏、傲慢等方面的特点。其中尤以焦虑、紧张、孤独感、信任感缺乏等表现为多。下文是笔者运用元认知心理干预过程对一名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案例进行干预的过程。

1.来访者基本情况与症状表现

1.1基本情况

小杰(化名),大连某高校国际商业学院大一学生,93年出生,河南农村人。父母在大连金州区务工,自小便跟随父母在外读书。小杰为家中长女,有一个弟弟有个妹妹,感情较好。

来访者性格独立,努力上进,甚至有些争强好胜。小学、初中在金州读书,学习成绩优异,班级名列前茅。一直担任班级班干部,培养了较强的管理能力,但与人交往时说话直白,有时甚至咄咄逼人。高中后,返回河南老家就读高中,与父母分开,同奶奶一起生活。由于转学等原因,成绩迅速下降,自己感到难以接受,对自己很不满意,却一直无法调整,浑浑噩噩的度过了高中三年。高考后被调剂到目前所学专业,该专业学费较高,来访者便开始自责给家里增添了经济负担,愧疚不已。学校规定,大一年级达到一定分数可以转专业,因此,大学期间一直努力学习,想要转到学费较低的同类型专业去,被同学戏称为“学霸”。

由于来访者所在专业学费高昂,多数学生家里条件较好,来访者感到和她们没有共同语言,价值观不同。开学二周后就与同寝室一位同学发生争执,室友批评她不讲个人卫生,身上有异味,不注意保护寝室卫生环境、自私自利、闹钟铃声等影响同寝室室友休息等。来访者辩解到,自己已经很注意卫生了,是室友强词夺理,并且自己早起,是不想军训迟到,自己睡的比较“死”,根本听不见闹铃震动,所以才设置了闹钟铃声,这样做也可以叫室友一起起床,自己每天催室友快一点,室友不但不领情,还埋怨她,告诉她如果怕迟到就自己先走,在这催催催,很烦人。对此,来访者感到很气愤,与室友大吵一架。自此感觉到很难与室友相处,回到寝室感到气氛冰冷,不愿意、也不敢跟室友说话。感觉到室友孤立自己,自己也看不惯室友,感到心烦,室友经常联络其他寝室的同学到自己寝室来打扑克,每次看到有外人在自己寝室都感到烦躁,觉得没有归属感。

1.2症状表现

第一、寝室恐惧:不愿意回寝室,每次都是早上出门,下了课便去自习室或图书馆,直到图书馆闭馆,不得回去时才返回到寝室,在寝室楼下徘徊很久后才敢进入寝室,随后便感到烦躁、心慌。

第二、不敢同室友说话:看到与自己吵架的室友,感到心烦、担心、焦虑。不敢与室友说话,怕自己说话太冲,又引起不必要的争端,但又觉得自己这样“忍着”,对自己很委屈,而且不公平。

第三、人际障碍:长期不敢同室友说话,逐渐不敢和班级同学说话,在路上遇到同学与自己打招呼,也匆忙躲开。无法融入到正常的人际交往当中,每天早上为了避免与同学打招呼,甚至提前一个小时去班级。

2.症状的成因

2.1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的形成

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是指一种在条件反射形成和发生过程中,本人未曾意识到或意识到却控制不了的情绪反应[1]。其中的“条件性”是指通过后天建立起来的反射[3],它以情绪为核心,以S-E-R为表征式,其中S为问题情境或刺激事件,E为自动实现的条件性情绪,R为条件性情绪推动下的思维及外显行为反应,人们通过自己的认知、经验、观念等对条件性情绪反射所引起的反应R进行评价、思考,又产生了新的评价性情绪E′,这种情绪增强了原来的条件性情绪反应,由此开始不断地积累,从而产生了循环。如果S所引起的是消极情绪,那么人们就容易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和障碍。

据此原理,小杰的人际交往障碍,其本质就是一种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最初形成过程,即与室友吵架(s),产生烦躁、气愤、焦虑的情绪反应(E),最终形成的行为反应(R),即为不愿意回寝室,不愿意与室友说话。行为产生后,小杰会对自己产生一个消极的评价性情绪(E′),即我不会和同学、室友说话,我的语言沟通能力是有问题的,我的人际交往是存在问题的。这样的评价增强了小杰的焦虑情绪,于是形成了SER的增强循环。

随着上述刺激循环的形成,久而久之,回寝室、同室友讲话、和同学说话成为了小杰的刺激情景、刺激事件(S)。其对应的条件性情绪(E),即为焦虑,担心自己说错话,会令事情更糟糕,会让自己变得更加被动、成为被孤立的对象。这样产生的反应(R),即为不回寝室,不跟室友说话,逐渐的也不愿意、不敢和同学说话,甚至见到同学后立即躲开,绕路走。这样的行为持续一段时间,来访者会对自己产生一种消极的评价,即我是有问题的,我是不正常的,这使得情绪(E’)更加焦虑,增强了不良行为的产生。这也就形成了复杂系统的增强循环模型。

2.2程序性知识自动运行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办”的操作性知识,它能够在面临实际问题时自动实现并且表现为能力[1]。这种“怎么办”的反应在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中用C-A产生式来表示,即我一遇到这样的情景,就要去这么做的程序。程序性知识是自动运行的,对于小杰来讲,形成的是关于如何避免回到寝室,避免与室友说话、与同学说话的程序,然而这种程序在运行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焦虑情绪的产生,久而就是便形成了障碍。

3.临床干预

3.1认知调整

首先,对小杰讲解条件性情绪反射原理,小杰之所以会愈加严重,一方面,小杰自身将对于人际交往的焦虑感、恐惧感不断放大,想要控制却无能为力,使得焦虑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小杰对于人际交往知识的缺乏。那么,首先就需要向其解释症状产生的整个心理机制。使她明白问题的关键因素在于焦虑、恐惧情绪下推动的潜意识行为。并且告诉她,这种条件性情绪是后天形成的,是易建立的,同时也是易消除的。同时,给小杰补充关于人际交往的知识,比如黄金法则、白金法则等交往规则,也就是要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学会宽容、大度、不斤斤计较。

3.2放松训练

临床放松训练是一种高效的暗示学习技术,保加利亚罗扎诺夫博士研究发现,暗示作用下的学习效率是平时的5至50倍[2]。利用这种高效学习的状态,临床上为患者建立新的、积极的条件反射,以替代过去消极的条件反射。首先通过肌肉的渐进式绷紧放松,配合以舒缓的音乐,使来访者慢慢达到一个轻松平静的状态;接下来为患者输入风景想象,对美好愿望想象,促进来访者形成积极的情绪。最后利用冥想模拟刺激情境,输入合适的程序,建立积极的条件反射。例如,针对本来访者,可以带领来访者进行冥想:九点钟后,想象着自己就要回到寝室了,进行一个深呼吸,告诉自己我没有问题,轻轻的推开门,笑着对室友说:“我回来了!”无论室友的反应如何,你都在心里对自己说,看,你成功了,你战胜了自己的恐惧,就这样做下去,你的人际交往已经迈进了一大步!

此放松训练共做了四次,来访者能够很平静的回到寝室,不感到焦虑、紧张。第三次后,来访者很兴奋的跟我说,之前与自己吵架的同学,主动与自己说话了,来访者感到很开心。随后对放松进行了状态调整,让来访者能够主动的融入到寝室话题当中。第二阶段的放松共做了四次。

3.3防复发策略指导

来访者在咨询的过程中,由于连续做放松训练,其人际交往障碍得到了明显的改变。但是在放松结束以后,来访者独立进行人际交往的过程当中,一旦不可测因素产生,便会再次陷入障碍当中。为使来访者能够克服困难,坚持运行正确的新程序,我们需要教会来访者一套行之有效的愈后防复发策略。即用元认知指导和监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变化。

教给来访者深呼吸和小程序放松的方法,在交往过程当中,如果遇到令自己紧张、焦虑的状态,深呼吸10~20次,或者做简单的小程序放松,降低焦虑情绪。增强自身信念:我已经做到很好了。我是一个能够克服困难的人,这一点小小的困难,怎么能够难的到我!

3.4布置作业

要求来访者每天至少要做30个以上的深呼吸,每当焦虑情绪上来的时候立刻做深呼吸,告诉自己停止非理性的思维,给自己积极地暗示,暗示自己要做一个宽容的人,大度的人,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到。

要求来访者做运动,每天保持半小时以上的运动量,运动过程中想些积极的画面,比如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未来的憧憬等,并且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会实现。

经常记录进步笔记,每当自己取得进步时就记录下来,经常翻看自己进步的点点滴滴,哪怕是很小的进步也要记录下来,例如“同学说了不爱听的话,但是我没计较”。或者当自己取得进步的时候,让自己手舞足蹈一下,将这种情绪放大,体验到进步的快乐,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更加自信。

4.干预效果

经过十次的干预,来访者自述,能够心情平静的回到寝室,不再感到寝室气氛压抑。有时,遇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能够融入到寝室聊天当中。逐渐对自己的人际交往有了信心。

5.结论

在运用元认知技术进行临床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师通过对来访者讲明技术原理,使来访者明确问题产生的心理机制。这样来访者就可以靠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咨询师的帮助形成正确的程序性知识,并自动运行。主动积极的调整自己的心理活动,建立起元认知系统,关注心理健康,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人格特征。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真正的做到了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

参考文献:

[1]金洪源,王云峰,魏晓旭.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大学生基本情况自述范文第3篇

一、 来访者基本情况

1、一般资料

小向(化名),女,21岁,某本科学校大二英语专业学生,身材高挑偏瘦,曾有胃病史,家族无精神疾病史。出生农村家庭,自幼内向敏感,自尊心强,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从小和爷爷奶奶生活,家庭经济情况较差。

自幼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优异,曾因家中经济拮据在初中辍学一年,后在叔叔的资助下继续学业,直到去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大学。她性格坚强独立,自我要求严格,进入大学后依旧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优异,还利用课余时间找了多分兼职赚取生活费,每天时间安排紧凑,很少参加同学聚会和集体活动,与班上同学和寝室室友相处时间少,关系一般。大二开学后小向所在的宿舍要从六人间调整为四人间,室友通过自由组合后把小向调配到了另一个寝室,这件事让她觉得很受打击。开学一个月以来每天闷闷不乐,不愿意去教室上课也很少回宿舍,兼职也辞了,大部分待在图书馆看书,在宿舍基本不说话,很少和新宿舍成员交流,人变得敏感多疑。并向辅导员申请转专业,情绪十分激动,在辅导员建议下前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咨询。

2、主诉

我觉得很失败,竟然被室友赶出来了,我们毕竟在一起住了一年,她们真狠心,我从到大都没这么被人嫌弃过。我也没做什么对不起他们的事,我们连架都没吵过,他们对我有什么意见?想来想去她们肯定是觉得我家庭条件不好,看不起我,所以都不愿意和我做朋友。大学的友谊果然都是功利的,真没意思。我觉得现在班上同学都在看我笑话,所以我很想转专业,离开这个班级和这些同学,但是张老师(辅导员)不同意。我每天都不想去上课,不想看见班上同学,现在这个宿舍我也不愿意回,不想和任何人说话,什么事也不愿意做,兼职辞了,在图书馆也看不下去书,晚上睡不好白天头晕晕沉沉的,心情也不好,我都快得抑郁症了。

二、评估与分析

1、初步评估

(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来访者主客观世界相统一,知、情、意心理过程统一,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人格相对稳定。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妄想、幻觉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来访者心理问题的时间与表现形式与心理因素联系紧密,有具体明确的对象和固定内容,学习生活效率虽有下降,但没有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故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3)来访者心理问题是因人际关系引发的情绪反应,反映内容有所泛化,且自身无法调节内心非常痛苦;持续时间近三个月。可以判定为严重心理问题。

(4)心理测试:SDS标准分55分,SAS标准分60分,结果显示来访者达到中度抑郁和焦虑水平。

综合以上情况对该来访者的诊断是:因人际关系问题引发的严重心理问题。

三、咨询方案和目标

1、咨询方案

综合考虑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学习生活环境和目前症状的发生情况,来访者心理问题的根源主要是由不合理信念导致的,主要通过合理情绪疗法和人际交往技巧训练来帮助来访者。

合理情绪疗法强调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而非事件本身,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件不正确的解释和评价,旨在通过纯理论性的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来访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心理和行为上的问题。本案例中小向的心理问题的根源是由许多不合理信念所导致的,所以通过不合理信念辩论和合理自我分析报告(RSA)等方法,改造她的不合理观念,建立起合理的、正确的理性观念,并辅助以人际交往技巧训练,才能帮助她解决心理问题,改善当前现状。

2、咨询目标

改变来访者的认知模式,指出其思维方式和信念的不合理性,进而放弃这些不合理的信念;通过人际交往技巧训练转变人际交往模式,建立主动自信的沟通方式,逐步改变自卑敏感的性格缺陷,逐步树立自信心;并通过学会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合理自我分析报告(RSA)等心理调适方法促进来访者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达到人格和个性的完善。

四、咨询过程

1、咨询关系建立及诊断评估阶段:

(1)填写咨询登记表,全面了解来访者的相关资料,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做出评估和诊断,确定咨询方案和目标;

(2)运用真诚、积极关注等态度,鼓励来访者合理发泄情绪,解除来访者的防御心理,妥善处理沉默等阻抗行为,建立共融的咨访关系;

2、心理咨询阶段:

(1)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向来访者指出其思维方式和信念的不合理性,分析不合理的信念与她现状和情绪困扰之间的关系。例如:“寝室调整是不合理的”、“大学里没有真正的友情”、“我被全班同学耻笑”等,学会与这些不合理信念辩驳,建立起合理的、正确的理性观念;

(2)将合理情绪疗法灵活运用于现实,监控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不合理认知,进行合理自我分析报告(RSA),建立合理、积极的认知观念;

(3)用人际交往技巧训练,掌握日常人际交往技巧,比如如何委婉的拒绝、注意交谈时的表情语气和身体动作、建立亲密关系等。

3、结束与巩固阶段:

(1)通过心理测验和访谈进一步对来访者的心理和压力状态进行评估;

(2)巩固咨询效果,对所运用到的咨询方法进行回顾,为今后遇到类似问题提供解决途径,提高来访者心理健康水平。

五、效果评估

1、来访者主观感受:自述焦虑状态已经缓解,焦虑、烦躁、入睡困难等生理症状已消失,与现在的室友关系逐渐融洽,学习效率不断提高,心情有所好转。

2、咨询师评估:通过回访与跟踪发现来访者的心理与躯体症状均消失,能够正常生活与学习,人际交往现状有所改善,咨询达到预期目标。

3、据老师和同学反映小向较从前开朗、活泼,乐于助人,不再要求转专业,和宿舍同学相处融洽。

大学生基本情况自述范文第4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学风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699(2016)01-0115-05

学风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每个学生的成长,关系到独立学院的健康平衡发展。通过分析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学风建设的实际情况以及现状的形成原因,对建立和加强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学风建设相应制度进行研究探讨,以期促进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帮助专业学生减轻压力、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学风氛围和学习环境,为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照依据。

一、调查方式与调查内容的设计

本次调查的调查工具为自编的城南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学风现状调查问卷。调查形式采用发放纸质问卷的方式。调查对象为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艺术设计专业11-14级在校学生,学生总人数为462人,问卷调查共发出450份,收回有效问卷427份,有效率为94.89%。本次问卷设计前,通过对相关学生的开放式访谈、文献查阅、上网调查,结合我系开展学风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本着聚类分析原则,将问卷内容分为基本情况、生源质量、学习现状、教与学的现状、教学秩序的管理、学生毕业意向等几项。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基本情况

独立学院学生学费相比一本、二本每年每生要贵一万多元,并且学习艺术设计专业要求高价格(如配置高的电脑等)或者易耗(如水彩颜料等)的设计工具。我系参与调查的学生,67.68%来自城镇,32.32%来自农村。在“家庭经济能否负担本专业学费及其他学习开支”问题中,来自城镇的学生中30.45%认为勉强能,2.08%的认为很难能;来自农村的学生中29.71%认为勉强能,5.07%的认为很难能。而所有学生因为要补贴学费及其他学习开支而长期会兼职的比例达到11.27%,经常会兼职的达到16.90%。不难看出,不管是来自城镇家庭还是农村家庭的学生群体,有30%左右的学生存在家庭经济困难的情况,这必定会使这些学生产生一定的压力影响学习状态。另外,这些学生中因为又有接近30%的利用课余时间长期或经常兼职,一定程度上占用自学时间,影响学习效果。

(二)生源质量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在回答“开始学习美术的时间”问题中,高达72.83%的学生是高中期间,在回答“选择艺术专业的原因”问题中,高达79.62%的学生选择了“家人期望”、“升学需要”等非兴趣、爱好的原因。这些学生对专业概念认识模糊,对专业学习既没有兴趣又没有天赋(这在学生回答“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和效果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问题中选择“自己没有兴趣学”或者“自己学不会”的比例达25.98%中也可以体现)。可见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学风建设困难较大。

(三)学习现状

在“对待大学学习的态度”一题中,只有7.74%的学生选择了“随便混混,都无所谓”,不难看出,大部分同学的学习态度是比较端正的。但是43.32%的学生选择了“只求及格,不挂就好”又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我要求不高,读书只是为了获取一个文凭的现实。因国家招生评价体系的倾斜,艺术类考生在报考大学时,文化成绩要低于普通专业学生,加上社会上繁荣发展的艺术科考前辅导班,流水线的辅导方法,让一些文化课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通过应试辅导在短期速成“艺术生”。这类学生不可避免地专业基础薄弱,文化课学习有畏难心理和抵触情绪。所以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高达35.37%的学生选择“专业课、文化课都不满意”;对艺术感兴趣而选择本专业的学生,又因为长期偏重专业学习,轻视文化课的学习,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较差,个体文化修养不够,知识面窄,综合素质较低。所以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专业课满意,文化课不满意”;以11、12级为例,11级(大四)截至到目前(大四二学期)的英语过级率(主要是英语三级)达到36.57%,12级(大三)截至到目前(大三二学期)的英语过级率(主要是英语三级)达到35.25%。这与大三、大四学生中有27.85%觉得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有必要英语过级和8.86%觉得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看个人情况要英语过级的数据基本相符。同时,经过查阅08、09、10级截止到毕业时的英语过级率(08级仅为5.88%,09级为19.59%,10级为27.63%)对比发现,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英语过级率逐年级增高,一定角度地反映了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越来越重视文化课尤其是英语学习的趋势。问题“是否会主动参加各类专业竞赛”,结果见图1;问题“是否会主动参加各类专业讲座”,结果见图2;问题“是否愿意参加专业相关的协会、社团”,结果见图3;问题“是否愿意参加专业相关的活动”,结果见图4。以上四个问题学生的选择可以启发我们,其实大部分学生观察力、创作力与动手实践能力较强,愿意参与专业竞赛、讲座、专业相关的协会、社团、活动等。这些内容又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风的发展。但是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保持学生的兴趣,保证学生高效的获得高质量的知识内容,是我们运用这些载体促进学风建设时应该重视的。问题“是否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自学”,结果见图5;问题“认为有无必要在外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结果见图6;问题“是否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专业相关的实习、实践”,结果见图7;问题“是否会主动地去了解和积累其他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结果见图8。调查结果反映,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大部分学生有一些想法和积极性、主动性,但是欠缺有效的方法或实践途径,没有完善的学习计划,大部分时间还是用在打游戏、网聊、看电影、睡觉上。因此我们开展学风建设,对学生在这些方面提供有效的指导是学生最需要的。

(四)教与学的现状

学风不仅是学生的学风,还包括学校的校风,教师的教风。从专业方向设置上看(见表1),我校城南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近几年总是在改动,不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11、12级是根据专业课和文化课的综合成绩排名选专业方向。有些综合成绩不高但专业课成绩较突出的同学往往被迫调剂到第二、第三志愿自己不太感兴趣或者不太擅长的专业方向中学习。学校的艺术学院在云塘校区,而城南学院的设计艺术系在金盆岭校区。两个校区的分化,凸显的问题是金盆岭校区教学资源严重不足。从08级大三开始各班才有自己的专业教室,学生才不再抱着一堆的材料东奔西跑地到不同楼栋、不同教室上课。但目前仍旧普遍存在着专业教室过小、教学硬件设备滞后、诸多教学材料空白得不到解决等问题,非常影响学风建设开展的效果。一直以来,学校统一订购的教材,大量的过时或者不实用,更有任课老师讲此教材没有用处,或者学生可以7.5折自己到书市买到。目前每个年级的学生对教材问题意见非常大,对学校开展学风建设不解决学生切身问题非常不满。根据调查结果,高达59.72%的学生认为在学校的专业课堂上只有少数课能或者不能学到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44.03%的学生在“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和效果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问题中选择了“老师教得不够好”、“老师水平有限”和“老师责任心不强”。根据平时学生的反馈,有的老师上课照本宣科,无任何意义;部分教师虽然学历较高,但职称偏低,普遍缺少教学经验和社会实践经验;专业强的有些教师由于种种原因把主要的精力投放在学术研究和个人发展上,开公司、开工作室等,本职的教学工作却放在非常次要的位置;还有的老师责任心不强,迟到、早退,学校的上课安排让学生在课堂自习或者要学生不用来上课(美其名曰让学生在寝室学习,但是老师不会到寝室去辅导)已经是家常便饭。这些师德、师风不高的老师严重影响教学质量,跟学校大力开展学风建设的主流背道而驰。

(五)教学秩序的管理

问题“我系开展的学风督察上课签到有无必要”中,46.37%的学生认为“能起到一定促进作用”,28.10%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从这一组数据结合“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和效果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问题有53.40%的学生选择“学习氛围不够好”或“课堂纪律不够好”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希望在大学的学习中有一个有力的督促和管理,有一个积极上进的学习氛围。这是符合“‘90’后大学生成为当今大学学生的主流群体后,强调个性,但自我管理能力下降,自我控制能力差,责任感不强”的总体特征的。而针对我系学生的课堂管理,42.39%的学生认为最有效的课堂管理者是任课老师,44.96%的学生认为最有效的课堂管理者是辅导员。这个答案可以启发我们,在课堂管理促学风方面,任课老师与辅导员能有效配合工作的话,效果会非常地好。

(六)学生毕业意向

在问题“毕业以后是否想从事所学专业的工作”中,仅37%的学生选择了“是的”,达到23.43%的学生选择了“不是的”;在问题“你毕业以后是否会选择考研、出国等继续深造”,10.54%的学生选择了“是的”,48.25%的学生选择了“不是的”。根据了解,一部分学生入校后对专业不感兴趣,在校期间只要能够毕业,以后将选择其他岗位,从而失去了学习专业的主动性,这种思想会影响到班级的其他迷茫同学;根据对往届毕业生情况的追踪,毕业后转岗的学生达到60%以上,这些状况会一定程度地传递给在校学生,对学风产生冲击;今年开始学校开设艺术专业的专硕,这个利好的形势激励了我系相当一部分学生确立考研究生继续深造的目标,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学生认真学习,促进优良学风。

三、对策思考

学风建设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长期重点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风建设,我们不仅要有学风建设的常规措施,更要根据其特殊性和调查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一)尽最大“作为”,减轻家困生压力

一方面,通过“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自述”等材料、班级同学对家困生在校勤俭情况投票、与家长电话沟通等形式,尽可能准确地把握每一名家困生的家庭经济困难实际情况和在校衣食住行的生活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开展工作;一方面,大力宣传国家、校院等的助学政策,帮助家困生通过有效途径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压力。并且在新生入学时就开展好学生兼职教育,请高年级学生指导低年级学生协调好学习和兼职的关系,帮助低年级学生找到合适的兼职;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实习、实践,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缓解经济压力,及早熟悉社会,参与到社会建设当中。总之,尽可能地让家困生同学在学习专业时不会因为家庭经济问题产生太大压力,进而影响学习,影响开展学风建设的步伐。

(二)分年级加强学生专业学习,促进优良学风

一方面,新生军训结束后,就安排一系列高年级学生评价高的专业知识讲座,从新生入校开始就培养学生对艺术专业学习的兴趣;一方面,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加强引导,鼓励学生通过联系校友、外校学生交流、举办画展、参加设计竞赛等方式,加强专业的学习;鼓励学生到工作室实习,从中得到锻炼和培养。要以这些为切入点,发掘自身教育资源与邀请高水平专家双管齐下,请进来与走出去结合,分年级加强学生的专业学习,促进优良学风。

(三)“多管齐下”,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有组织地、有老师指导地带领学生参加国内外、省市级的设计比赛,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在竞争中发现与弥补自身缺陷,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自信心;由专业老师和学工办老师带队,成立专业协会、社团辅助学生的专业学习,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为学风建设服务;利用学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强化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解决学生很难自己顺利找到合适的专业实习、实践的问题;由任课老师带队或系学工办组织我系学生去施工现场进行实践学习,做出好的有深度的设计作品,帮助他们对市场情况、客户需求、实际空间深入了解;积极为他们搭建各类特色活动平台,营造良好的学习、学术氛围,以此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深化教学改革,优化管理制度

通过培养方案更新与制度改革,和谐促学风。科学设置专业方向,根据专业方向做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方案,并保持一定年限的稳定性,做到“为改而变”、“变中求稳”;在学生选择专业方向的条件上,根据实际情况更加“合理合情”的设置;客观实在地对金盆岭校区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资源情况开展调研,责任明确、力所能及地解决目前教学资源严重不足的实际问题;从学校的层面统筹教材科购置教材与老师、学生实际需求教材的关系,做好老师、学生的服务工作,避免因为这些因素“因小失大”影响学风建设的效果;从学校的层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使学风建设全面化。教师队伍是学风建设的关键因素,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具有示范功效;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大教学创新力度,建设学生乐于接受的精品课程,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和知识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促进学风转变;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科内容前沿化等标准,在传授知识过程中促进学风建设。

(五)任课老师、辅导员形成合力,发挥教学管理促进学风功效

课堂质量(氛围、纪律等)直接影响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而任课教师和辅导员在教学管理中对学生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两者要增加沟通,形成合力,共同把通过教学管理促进学风的功效发挥到最大。

(六)以就业教育为抓手,减少学习迷茫

通过学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帮助学生制定目标,增强学习自主性,减少盲目性;适当开展考研经验交流会、就业形势报告会等,帮助学生将学习动力建立在毕业后的就业发展深造需求上,减少迷茫;考虑到学生毕业就业方向有所改变,从事非专业工作的学生比例较大,鼓励、指导学生在校考取研究生、公务员、选调生、会计资格证等,帮助学生增强在大环境中的竞争力;组织督促文化课较好的学生加强对外语的学习,提高三级、四级、六级的通过率。

参考文献:

[1]武莹.高校艺术生学风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大红鹰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为例[J].音乐大观,2014,(1):96.

[2]刘敏.新时期影响高校艺术类专业学风的主要因素及对策[J].中改革与开放,2014,(2):67-68.

[3]谭娇艳.如何加强高校艺术专业学生学风建设[J].华章,2014,(27):137.

[4]杨江龙.艺术类院校学风建设的瓶颈与对策:以华侨大学美术学院为例[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6):202-203.

[5]高姝佳.关于新建民办高校中艺术生学风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宁波大红鹰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为例[J].才智,2013,(27):136,147.

[6]蔡相国.高校艺术专业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临沂师范学院音乐学院为例[J].林区教学,2012,(11):105-107.

[7]周于莞.浅析新时代背景下的艺术类专业学院学风建设工作[J].中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2,(11):289-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