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音乐多元化教学

小学音乐多元化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小学音乐多元化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音乐多元化教学范文第1篇

一、多元化评价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多元化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音乐知识本身就属于比较抽象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很难看到效果。另外,很多音乐理论知识都是比较枯燥的,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通过多元化评价的实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多元评价,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赞扬,对一些努力学习却没有进步的学生,也可以给予鼓励和支持,培养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自信心,促使学生积极对音乐知识进行学习,促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高效发展。

(二)多元化评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知识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以学生的音乐学习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让学生不断地对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和背诵,对学生其他方面的特点却不是非常在意。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通过多元化评价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教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知识,并根据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学生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更容易获得知识和进步,从而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

二、多元化评价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一)根据音乐教学要求,重视多元化的评价指导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教育,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考察,采用有效的评价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可见,多元化评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1]因此,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教材的分析,改变过去的评价观念,适应课程改革的评价要求,并根据音乐教学的要求,认识到多元化评价方式的重要作用。同时,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指导,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积极对学生进行多元化教育和评价,帮助和鼓励学生对音乐知识进行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受到各种音乐的熏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开展多元交互评价,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开展评价教学就是要通过对学生的评价影响学生,促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努力和提高,查漏补缺,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以此来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音乐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和爱好不同,对各种音乐知识的感知和学习能力都不相同,因此,教师不能对学生采用同样的评价标准,需要根据学生各自的情况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教师可以利用评价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探究各种音乐知识,感受音乐的魅力。[2]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问声好”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演唱《早上好》这首歌。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表演对其进行鼓励,如“你唱得非常好听”“你对音调的把握非常好”“你的表演天赋很不错”等。这样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进行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重视,从而提高学生的信心,促进音乐教学活动的不断发展。

(三)重视对学生的动态评价,引导学生进行深入体验

在小学音乐课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动态评价,鼓励学生主动加入到音乐活动中,引导学生对音乐知识进行深入体验,进而真正理解各种音乐技能。另外,教师还要根据音乐的情感风格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3]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人音版小学音乐“彝家娃娃真幸福”这一节时,教师可以根据音乐的风格和律动进行引导,鼓励学生在听歌时大胆想象,让学生感受到歌曲中的欢乐氛围,并向学生提问,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肯定,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多元化评价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提高,从而促进小学音乐课堂的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郭庆谊.浅谈数学课堂中评价观念的改变[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06).

小学音乐多元化教学范文第2篇

目前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能够让不同区域的文化快速交流、传播,而音乐文化作为一种活跃性较强的文化,会对人们形成最直观的影响。多元文化的运用,可以让音乐教师把不同的音乐重新组合,运用多种音乐知识教学,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

一、多元文化运用的注意事项

小学音乐教学中加入多元文化,能够培养学生的节奏意识,了解音乐的整体结构,此外,学生还可以了解到各地区不同的音乐背景,以及音乐所要表达的意义。但教师在运用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首先,教学目标的多样化。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目标,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不同角度欣赏音乐。如果教学目标过于单一,学生必然会失去学习兴趣,缺少对音乐的感知[1]。其次,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搜集课外的教学资源,增加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最后,教学方法多元化,教师要根据学生对音乐理解的差异,运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多元文化运用的现状及对策

(一)现状

1.教师仍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对多元化认识不足

虽然新课改已经明确提出了改革的要求,但很多小学依然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即教师教唱的模式,这种方法只能让学生模仿教师的唱法,没有真正理解音乐的本质,很难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内涵和意义,对音乐的欣赏停留于作品的表面。并且,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虽然运用了多元文化教学,但只是一种形式,各个教学板块的时间分配不均,其教学板块包括歌词教学、创作背景的介绍等,教师会把教学重点放在歌词的教学上,对于创作背景等知识的介绍较少。这种教学方法会限制学生思维模式的拓展,没有向外延伸,缺少想象力和创造力。

2.教学内容和方法单一

多样性是多元文化的基本要求,但大部分小学音乐教师并未注意到这一点,像是教师教授一些具有地域文化特点的音乐作品时,教师如果依然采用教唱的模式教学,是无法唱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歌曲腔调,而学生也只是单纯的从歌词的大意理解音乐[2]。除此之外,教师除了基本的教学与讲解外,不会使用任何教学用具,导致教学氛围僵化,没有良好的音乐氛围,像是《茉莉花》这首音乐作品,如果加入教学用具的使用,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3.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

音乐教师进入小学教学以前,会在各高校接受正规的教学,了解不同地区的音乐特点,但因为学习的差异性,对音乐的了解程度各不相同,某些教师专业水平较高,而有些教师专业水平较低,特别是在民族音乐的理解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对策

1.加强教师对多元文化的理念理解

为了改善多元文化运用形式化的问题,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音乐教师是学生学习音乐、理解音乐的引导者,会通过教师的引导,形成自己对音乐独到的理解,并且,文化没有区域和国界之分,音乐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样如此,而优秀的音乐作品也会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3]。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充分理解多元文化,正确认识其内涵,保持良好的教学态度,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

2.加大对音乐教师的培训力度

运用多元文化教学,要求教师必须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在课堂上运用。但教师了解不同地域文化的同时,要先了解所在地区的文化特点,并根据这一特点,展开教学。另外,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补充自己,通过补充,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而学校也要定期组织教师接受培训,根据教师教学上的不足,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加以弥补。

3.多元文化在课上导入环节的运用

学生在小学阶段,无法长时间保持自己的注意力,如果教学内容对学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其注意力就会被其他事物吸引过去,降低了教学质量。因此,音乐教师要在导入环节运用多元文化,利用不同的文化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教授《七个小兄弟》时,为了让学生熟悉音乐包含的音阶――d、r、m、f、s、l、t,可以设置导入环节。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随着音乐的播放,和音乐一起打出节拍,然后引出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把音乐的音阶比喻成七个小矮人,最后,利用多媒体播放音频,完善后续的教学活动。

通过故事和音乐内容的结合,可以让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了解与音乐相关的知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4]。

4.多元文化在课上教学环节的运用

小学音乐的教学除了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音乐文化,还要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事物,提高学生的审美。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教学用具完成教学,调整课堂僵化的学习氛围,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教授《两只小象》这首歌时,可以把其他音乐作为主要导入的歌曲,然后用教学用具多媒体制作短视频,同时,还可以把歌曲的节奏做成卡片,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探索欲望。

结语

多元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改变课堂氛围,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客观分析教学中的不足,加深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巧妙运用,把不同的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完成教学。

参考文献:

[1]马小硖.多元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与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10:116-117.

[2]陈乐平.多元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与研究[J].音乐大观,2014,02:382.

[3]邓晓桢.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元文化的运用[J].黑河教育,2012,06:29-30.

小学音乐多元化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音乐教学 音乐欣赏课 多元化 效果

笔者认为,应当是多元化的音乐教育,既把相关教学内容引进中职的音乐课堂,形成一种多元化的欣赏教学,它应当不单单是简单的学科融合,而是包括辅助教学、优化教学、延伸教学,并使其相互参透,相互促进。

一、多元化音乐欣赏教学的背景

(一)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为多元化音乐欣赏提供了可能。

作为跨文化交流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也已经开始在世界大、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中成为当今世界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从世界多元化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浩瀚的人类音乐必然导致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的多元化。由此可见,世界多元文化音乐的观念和知识,已越来越成为“地球村村民”具备的一种基本的文化素质。

(二)音乐欣赏教学现状呼唤多元化音乐欣赏教学。现在的中职课程,欣赏型的课型教学不能单一。

第一,中职的学生不都是音乐专业的学生。

第二,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当多的家庭越来越重视艺术教育,很多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他们在欣赏音乐时常常有自己的感受,并更多地寻求能结合自己已经掌握的各种知识来欣赏音乐。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到教学对象的审美心理、审美态度、审趣味和审美能力,并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条件;

第三,中职这个阶段的学生有较强的参与艺术实践的欲望。

教师在欣赏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多元化欣赏教学中,走近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二、多元化音乐欣赏教学的内涵

古今中外的音乐珍品浩如烟海,绚丽多彩。学生可较为全面地了解并学习人类音乐宝库中的珍品。尤其在当今音乐教学改革中,在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基础上,还应更多的探索音乐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广泛研究中外音乐文化的纵横关系,把音乐欣赏教学放在多元化音乐文化的纵横关系,把音乐欣赏教学放在多元化音乐文化的比较之中展开,使学生对中外音乐文化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了解各种音乐的表达形式,对各种音乐文化进行审美体验,了解各种音乐在其文化生活中的价值,还要指导学生在不同的音乐文化之间进行比较。也就是说在进行多元化音乐欣赏教学的同时,还必须注意保留自己的传统音乐。传统民族和外族文化的音乐之间,应当达到一种健康的平衡。包容其他民族文化的音乐,也反映了我们现在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多元化。

音乐欣赏体验是多元化的。当一个人欣赏同一部作品,其心情不同、年龄变化、经历的不同都能直接影响欣赏者对作品的体验,很多时候体验的反差还比较大。因此审美体验的多元化是人的认识规律在欣赏教学领域的特殊体现,其特殊性在于由于感知主体的生活体验、思维定势、认识水平、认识角度、认识方法等个性差别,导致其对欣赏客体(即音乐作品)的切入点、共鸣点、感悟度把握的差别,从而导致不同审美主体的音乐欣赏中,所获得的审美体验层次的不同,这就是审美体验多元化的必然性。

三、多元化音乐欣赏教学的模式

在多元化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音乐欣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构建多种多元化欣赏教学活动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一)“自主性学习”的欣赏教学模式。这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和激励学生主体的自觉意识,并对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乐学、会学,学会如何进行音乐欣赏,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

例如在欣赏歌曲《青藏高原》时,我利用一些描绘风光的图片或录像,藏族的原生态歌曲等先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感受的辽阔,结合画面来了解风情,体会应当如何表现出音乐风格。还让学生自己联系地理课上学过的知识,加深学生对青藏高原的印象。在欣赏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主动地找出歌曲的旋律与其地理风貌所共有的特征,展开想象,再运用自己掌握的简单音乐知识分析作品的节奏、节拍、情绪等内容。音乐常识使学生在音乐的感性认识基础上逐步提高到理性认识,并让学生学会自主欣赏,最后做到没有教师指导,也能独立欣赏分析一些简单的作品,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培养学生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总成为讲授、演示的一方,而学生则成为接受、模仿的一方,两者存在很大的区别。

(二)“合作性学习”的欣赏教学模式。

在音乐教育新理念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构建师生合作教学、生生合作学习的集体性教学模式。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创造合作学习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活动中,学会交际、学会参与、学会关心,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果。

(三)“创造性学习”的欣赏教学模式。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造生动活泼、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多实践,开发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例如,在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中,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发展他们创造性思维。同时,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音乐欣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使欣赏过程提高到另一高度,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如在欣赏《采茶扑蝶》等具有鲜明节奏特点的乐曲时,可指导学生运用身体的肢体语言,感受音乐。

小学音乐多元化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音乐表演多元化教学

音乐表演的种类有很多,其中包括声乐、器乐、舞蹈、钢琴等专业的人才培养。多元化教学是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教学,在音乐表演中,如舞台演出、教学实践、举办音乐会、参加录音录像,包括欣赏、观看录音录像等,都属于多元化教学范畴。当然舞台的演出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仅以器乐演奏形式为例,就有很多种,如独奏、重奏、合奏、伴奏等,这些都属于多元化教学中的一部分,都可以称之为多元化教学。实践证明,在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在以传统教学为主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对学生有计划地、弹性地采用多元化教学,具有良好的效果。这一教学方式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和欢迎,学生普遍感到受益匪浅。笔者认为科学地采用多元化教学,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多元化教学的几种形式

1.舞台演出

这是音乐表演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最终要达到的目的。舞台的演出形式繁多,这里重点例举器乐演奏的舞台形式。器乐演奏的舞台形式包括独奏、重奏、合奏、伴奏。

(1)独奏

只要具备演奏基础,有一定的基本功训练,具备一定数量的演奏曲目,老师就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上舞台进行表演,让学生多参加独奏的演出。独奏也需要经验的积累和心理素质的调试、培养。首先要把上台前的准备工作做好,例如,检查一下乐器的状态如何,音准调试得是否准确等。调整放松自己的心情,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在舞台上才能充分发挥并展示自己的技术水平。一般音乐表演的考试大都以此种形式出现。笔者抓住考试前的机会,给学生上公开点评课,也就是每个学生上舞台演奏准备要参加的考试曲目,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同时寻找不足,当场改进。能解决的问题马上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下去反复练习,下次必须解决。通过公开点评课的训练,学生进步很快,而且在考试过程中,每个学生的进步幅度都非常明显,收效极佳。

(2)重奏

重奏不同于独奏。它讲究相互配合。因此双方的互相配合十分关键,二者是一体,在演奏自己声部的同时,也能倾听到或感受到对方的演奏声部的进行,要使两个声部有条不紊地结合,这样才能够配合好。要倾听和声的整体效果,积极主动、和谐合作、默契配合。在短学期教学期间,笔者采用多元化教学,给学生布置两首器乐重奏作品,要他们亲自演奏,体会音乐感觉。虽然刚开始对于没有过合奏经历的学生来讲,挺有难度,但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而且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学生热情很高,都主动找老师给他们安排重奏训练。

(3)合奏

合奏是器乐演奏最常见的一种演奏形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平时要多积累这方面的经验,会对将来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和影响,很多人就缺少合奏意识及合奏经验,最终无法胜任合奏。除了依靠学院的合奏课,还要寻找各种机会多参加合奏训练,及时总结,不断积累经验。

(4)伴奏

伴奏是音乐表演中的另一种形式,如独奏伴奏、独唱伴奏、舞蹈伴奏等,是大家非常熟悉多见的一种形式。伴奏所处的地位不同,它处于辅助地位,起配合和烘托、衬托的作用。伴奏时要突出主旋律,要做好陪衬和铺垫工作。学生要多参加社会实践,克服困难,多参加伴奏,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服务意识。

2.录音

录音和平时演奏不同,一说到录音学生就都会有一种紧张感,不过这样他们会更加认真对待,必要的紧张还是要有的,但不能失控。在没有录像的条件下,笔者就组织学生录音,每次的考试都要录下来,反复听,帮助学生查找不足之处。这对学生的提高非常有帮助。录音时演奏者本身所用的力度和平时也有所区别,因为麦克风的灵敏度极高,它所处的位置、角度的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包括演奏者的松弛度和紧张度等,都会对录音产生影响。所以在录音时,要多讲究音色和音质。这样对录音的效果有益。在录音时,往往不用平时舞台演出时的力度,则会有更好的音响效果。否则,麦克风的灵敏度大,用平时的力度来演奏带来的噪音大,效果极差。录音时,应该多在演奏技巧上下工夫,例如,在进行琵琶演奏时左手要多加些“吟”弦的技巧,这会使声音更加有润性,音色柔美好听,获得很好的效果。

有时笔者把学生带进录音棚,进行多元化教学,表面上看给人比较松散的感觉,其实更接近于现实。实际上更接近实际,这就是实践,是学生在一对一的课堂上所学不到的知识,也是超前实现目标的良好途径。如果没有实际操作,就没有以上经验的积累。

就像学生在学校学习,只有理论基础,没有社会实践是不完美的。年轻时应抓住大好时光,勇于创造,拼搏进取,我们就会有收获,就会有成绩。如果在学校时就积累经验,等到走上社会后就能够很快地适应社会,满足社会需求。采用多元化教学,能解决这一难题。

3.录像

录制音乐要讲究声情并茂,这是表演的进一步升华,必须自然松弛,美观大方。这是听觉艺术和视觉艺术的完美结合,不可紧张或松懈。有的演奏员,一录制作品就很假,很做作,或录制不好反复地接录,这些都会对录制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学校学习期间就要定时安排录像,可以在学期的期末考试时给学生录制。先讲录制的要求,然后再由有经验的老师进行点评,找出每个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总结,不断积累提高录制效率。这也是多元化教学的体现。

4.举办演奏会

定期组织学生举办演奏会,对积累舞台经验大有好处。有的学生基础不好,弹奏几首曲子就没劲了,弹不动了,基本功匮乏。这样的同学就要求多练习基本功,练习力度、速度、耐力等,这些提高后,方可上台演奏。有的学生怯场,无法控制自己紧张的情绪,导致不能正常发挥和演奏。所以要多为他们创造演出机会,多锻炼从而缓解紧张度。对于特别爱紧张的同学,刚开始可以安排和其他同学一起演奏,经过锻炼逐渐适应后,再让他自己进行表演。这样就逐渐缓解了学生的紧张心理,让他们更加松弛,从而达到自由发挥的境地。5.参加教学实践

要有计划地让学生亲自参加教学实践。在短学期教学工作期间,笔者安排了两名大一年级的学生,来给两名小学生授课。课的内容是一首短小的琵琶复调二重奏作品,这些内容笔者事先并没有教过他们。对他们来说都是刚刚接触的新作品,笔者在旁边现场指导,学生们换位了,现在他们不是学生,是老师。老师在教学时,就要有迅速试奏的能力,科学安排指序、把位,还要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时他们的注意力是绝对的高度集中,这时他们的试谱、安排指序指法等就显得更加积极主动了。当遇到问题,笔者认为这个问题他们解决起来有难度时,就会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解决。这样他们在小学生面前既不失去自尊,又可以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当发现他们的演奏姿势懈怠时,笔者就在旁边提醒他们,注意自己的演奏形态,学生会学你们的。小同学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小同学,积极主动配合老师的思维,主动试奏,很快可以学会。有的小同学试奏本来就不快,也不主动配合老师,就等着老师一句一句地教,这就考验老师的耐力和耐心了。等到笔者送两位同学离开课堂的时候,他们异口同声地说:“老师,其实你当老师也挺不容易啊!”笔者开心地笑了。通过实践,首先,让他们懂得了老师的辛苦和用心。这样回到他们自己的课堂,他们会更加积极地配合老师的教学。其次,他们得到了教学上的训练,也为将来教学积累了经验,为他们逐渐适应社会做准备。这就是多元化教学带来的益处。所以,有计划地采用多元化教学,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多看、多听大师及演奏家的演奏和表演,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声情并茂,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进步。

二、如何采用多元化教学

要做好多元化教学,教与学是相互的。无论是对老师的专业素质还是对学生的本身素质要求都是较高的。

1.多元化教学对学生的要求

(1)学生要具备较好的基础和音乐素质。人人知道,无论做什么,基本功都是最重要的。然而基本功的训练往往是一些学生的弱项。如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苦练基本功,提高学生练功的积极性。对于这个问题,笔者采取了集体练功的形式,互相勉励、互相促进的方法,一起练功,从而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他们听到同学在练功,马上放下手里的工作,主动要求参加到练功的行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基本功训练往往很枯燥,还需要一定的体力、毅力。有的传统乐曲很长,不好背谱。这需要有能吃苦耐劳的精神,任劳任怨,不厌其烦地反复训练才能达到要求。

(3)德艺双馨。学生不但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要有严禁谦虚的学风,品学兼优,德才兼备。要培养人情、人格、人性等全面发展的人才,要以此为积淀培养合格的人才。

2.多元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在多元化教学中主要应实现以下方面的内容。

(1)引导启发。音乐表演本身就是对音乐作品的艺术再创造,要求学生有创新,有自己的构思和想法,教师不要过多干涉其思路,关键在于引导。在不违背音乐规律和原则的前提下,允许学生尽情发挥,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

(2)归纳重点。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计划地学习、复习学过的乐曲,预习不同时代的新作品,分析它们的结构和特点。老师可以归纳重点,鼓励学生改编创作。通过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由浅入深。音乐表演是综合性的艺术,教师要把握难度和进度,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有了老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积极配合,多元化教学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当今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就应采用多元化教学的培养方式,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更有效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合格人才。

三、实行多元化教学带来的社会效益

1.自食其力,信心倍增。笔者在多年的音乐表演的实际教学中,尝试着采用多元化教学的方式。有的学生在校期间就不断地实践,逐渐积累经验,自食其力。通过多种形式的锻炼学习,学生增强了学习热情和自信心。多元化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在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期间,对学生采用多元化教学,可使教学更加灵活、切合实际。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

小学音乐多元化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多元化 师范院校 钢琴课堂

钢琴课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是师范类院校音乐专业的必修课程。但长期以来,师范类院校的音乐专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达不到师范院校的教学要求。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转换,使得师范类院校的钢琴教学出现了新的机遇:就是对传统教学法的更新,更加强调多元化的教学理念,并提倡以多元化来构建师范院校高效的钢琴课堂。

一、对师范院校钢琴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再思考

(一)师范院校传统的钢琴教学强调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

师范院校传统的钢琴教学具有很强的底蕴性以及历史性,建立在传统物质生产方式基础上的传统钢琴教学,在知识以及技能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可以说,师范院校传统的钢琴教学凝聚了当时钢琴教学的精华,并竭力向教学的巅峰涌进。传统的钢琴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夯实了师范专业学生的钢琴知识基础以及钢琴技能。在当时看来较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而在现在却显露出了许多不足。由于传统的钢琴教学过于重视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很难体会到学习的压力,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师范院校与音乐院校在钢琴课程的教学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钢琴课程对于师范院校的学生而言是基础必修课,但对于音乐院校来说只是学生的专业课。由于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就使得钢琴课程在这两类院校中产生了较大的差异。无论是在钢琴课程的设备资源、教学氛围、以及教学手段方面都呈现出了不同的形式,同时传递出的教学内涵也是存在差异的。师范院校的钢琴教学通过必修的形式帮助在校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钢琴知识及技能;而音乐院校的钢琴课程则强调专业性及实用性,重视培养学生的钢琴技能。

(三)师范院校传统钢琴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权威性,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钢琴教学无论是在教学体制上还是在教学理念上,都过于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十分重视对教学主性的发挥,使得学生在学习上过于依赖教师,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很难激发出来。学生在学习上非常被动,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师范院校传统的钢琴教学中教师过多的承担了本应由学生承担的义务以及责任,学生的思维被严重限制,学习潜力也被埋没,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以多元化构建师范院校钢琴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

为了顺应教育改革的趋势,师范院校的教学需要与社会时间紧密结合,将传统的封闭式的钢琴教学转变成为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的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以多元化的理念来构建新型的钢琴教学模式。

二、课程设置的多元化

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首先要对课程进行科学设置。改变传统的每周一节课或者两节课式的课程设置,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综合能力。现代社会对音乐人才的要求较高,必须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以及钢琴演奏能力。而传统的单一性的课程设置严重限制了师范院校钢琴多元化的发展,使得钢琴课变成了一门机械化的技能课程。而优化课程设置,需要对钢琴的学科特点以及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趋势进行重新思考,将单一的课程设置变为多元化。也就是设置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课程,例如设置基础性集体课来传授给学生一些关于钢琴的基础知识,设置小课来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并着重培养学生的钢琴弹奏能力以及伴奏能力,以此不断提高师范院校学生的钢琴综合素质。

(一)小课教学内容的多元化

师范院校传统的钢琴小课教学一般只重视对学生钢琴弹奏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视奏以及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在教育体制改革之后,钢琴的小课教学转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突出了高校教育的新特点,将教学目标放在了培养具备钢琴综合音乐能力的人才上。首先是对原有的教学结构进行调整,增加了对学生的和声练习,并尽量向集体课进行合理的延伸,提高学生对于键盘的运用能力以及伴奏能力。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如电脑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视听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视听能力。

(二)教学模式的多元化

师范院校传统的钢琴教学主要采用“一对一”的授课形式,这种授课形式符合钢琴教学的客观规律,较为有效。而目前,在钢琴教学中逐渐引入集体课的教学机制,这是为了应对高校扩招带来的教学压力,将教师从“一对一”的模式中解放出来。钢琴集体课主要是以几人、十几人或者是几十人为一个教学单位,在教学过程中,统一学习进度,重视对钢琴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是一种效率较高的教学形式。因此,在钢琴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一对一”的个别授课与集体授课结合在一起,在传授给学生钢琴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安排丰富的学习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师范院校钢琴教学即兴伴奏的多元化

要推进师范院校钢琴教学的多元化,需要通过实践来不断增强钢琴教学的实用性,而做法则有以下两点:

第一,对即兴伴奏进行全面认真的了解。即兴伴奏既是一种感性的思维活动,同时又可以认为是一种逻辑的思维过程。对伴奏者而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整首歌曲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设计,并准确的完成作品。

第二,提升演奏者即兴伴奏的创造力以及发散力。即兴伴奏,是演奏者的综合演奏能力的更高程度的发挥。因此,即兴伴奏首先是一种创造力的展示,它是推进师范院校钢琴教学多元化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提升演奏者即兴伴奏的创造力,在创新中巩固所学演奏技巧,并发挥出应有的散发力。

三、结语

在师范院校中以多元化来构建钢琴课堂教学,强调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为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并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为我国中小学校培养出更多合格的音乐教师。

参考文献:

[1]邹杰群.高师钢琴多元化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0,(01).

小学音乐多元化教学范文第6篇

一、关于多元阅读理论

多元阅读理论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阅读教学思想。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专家霍华德.加德纳和他的助手们历经多年观察和实验研究而得出的理论。在加德纳看来,人的智能至少有八种,分别是数理逻辑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自我认知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等。也就是说,人的智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而且各个智能强弱不同,形成特定的智能结构。不同的个体人对应不同的智能结构。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其强势智能和弱势智能。比如有的孩子数理逻辑智能能强于语言智能,数学学习会占优势,而文科学习则显得很难;有的孩子音乐智能强于语言智能,所以很有音乐天赋,却往往在语言表现上令人不如意。一个人的各种智能有强弱之分,但却并非各自为政的,而是相互影响的。在很多事情中,往往需要人们多方面的智能参与。因此,评价一个人的智慧,不能仅仅根据某一项智能,而要多元化地看待。语文虽然是文科,但它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语文的学习不是单纯某个智能的参与,而是人的多个智能的综合运用。也就是说,在语文阅读中,人是以多元智能来参与的主体,所以语文阅读不是单一的阅读,而是多元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以多元阅读理论作为基础,从多个角度切入实现对学生的阅读指导。

二、多元阅读理论的应用

(一)编写多元阅读辅助教材

为使阅读取得切实效果,使多元阅读理论得到充分应用,可考虑编写与教材配大的多元阅读教材。现行教材每个单元都有特定主题,教学重点以及习题的设计都紧紧围绕着情感主线,而在方法指导上却有所欠缺。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要“授人以渔”,而不能仅仅授人以鱼,也即方法学习应该更重要,只有掌握了方法,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得以真正的提升。因此,有必要编排一些辅的多元阅读教材,从侧面配合教材的使用,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立体化。

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实际,多元阅读教材每个单元都应设置识字、阅读、口语交际、看图说话写话、单元练习等板块,要力争使学生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各种智能都得到相应的训练,实现全部智能均衡发展。

(二)多元化地解读阅读文本

阅读终究要体现在对文本的解读上。根据多元理论,阅读文本的解读要注意避免单一,既要设法从多个维度对文本进行分析和解读。比如针对一个文本,可以从情感、自然、科学、艺术等不同的角度,分别调动学生的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等的参与,并通过组织活动,让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等参与到阅读活动之中,再让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心理体会,又可使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和语言智能综合应用于过程中。由于多种智能的参与,学生的阅读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进而对文本实现更加立体化的理解。

当然,多元化阅读也并非总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把每方面都做到,使每个学生的各方面的智能都能参与到实践。一堂课时间有限,短短几十分钟要想让学生的各方面智能都被调动起来,难免还是有些难度的。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曾尝试过的做法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组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文本,每个角度至少调动起一种智能。阅读完成后,各组派代表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各组交流过程中,可有效地相互补充不同角度的阅读思维和成果。如此一来,可实现各个角度、各种智能干预下的阅读的深入,从而使全班学生各方面智能水平都得到一定的发展,也使阅读文本的解读更加透彻。

(三)建构多元化的阅读课堂

多元阅读的实现,还有赖于多元化的阅读课堂。传统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喜欢一言堂,或者喜欢学生规规矩矩地听讲。如果学生发表不同意见,或未按教师引导去思考,就可能引来教师的责骂。这样的课堂没有民主,显得单调乏味,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时日长了,学生都仿佛一个样,是一个模子中出的一样。相应地,学生的智能水平发展就会失衡,而某些学生的某些本来较强的智能却可能得不到发展,反而被压抑至死。这种现象在当今成年人中调查是不难发现的,他们就都是从传统的教学中走过来的,大多都被要求成为听话的学生,按照统一的尺度来培养,结果很多失去了本有的个性特色,有的某些特长天赋被埋没掉。现代教育理念下,我们要避免这样的悲剧再度发生,于是要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多元化的阅读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各方面智能均得到发展,不至受到压抑。如何构建多元化的阅读课堂呢?第一,教师要有民主意识,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第二,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第三,教师要注意根据阅读文本内容特点,引导学生从不同维度进行解读;第四,营造和谐课堂,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勇气表达,有能力思考。一句话,教师在课

小学音乐多元化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多元化音乐;音乐教育;审美;创造力

21世纪所追求的教育是让人们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待理解对方,能感同身受。音乐无国界,它能让人在有限的时间里愉悦的接收到一种文化的表达,以此达到消除民族偏见、提高人们对世界文化的理解力和全球性意识。在这个互联网发达的时代,人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学习到想要的知识、信息、文化和音乐。互联网也是无边界的,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在这个世界毫无界限的飞速传递,作为音乐教育者怎能无视这一切。如果我们仍然沉浸在19世纪的教学概念中不能移步,结果必是终将被这个世界所遗弃。

一、多元化音乐教育的核心思想

第一,要承认音乐是普世的。音乐是不同文化传递的最好媒介,每一种音乐都是值得被尊重和欣赏的,一种文化的声音所蕴含的确有无限的能量,足以影响到一个人对某个民族本质看法的观点迁移。虽然许多教育界前辈坚持认为多元化和跨文化教育是不现实的,是不会起到实质性的作用的,但作为新一代的音乐教育者必须坚信教授多元化音乐是有意义的,要直面多元化的各种问题挑战,努力为学生诠释什么是世界音乐,要相信我们的学生有超强的适应力,他们对新生事物的感触是敏锐的。第二,困难重重,也仍然要积极对待。在多元化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素材真实性的问题,取材量的问题,教师本身素质的问题,学生接受程度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在现实教学中有些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但有些却让我们难以应付,这些问题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我们心目中对跨文化的想象其实是不成立的。不同的音乐从各自世界中生长,并不是共同文化的一种演变,对外来文化我们或多或少会有些不安和抵触,但学习它们,并不是要掩盖我们的本性,而是欣赏和借鉴另一个世界的美好。第三,用心聆听方能突破自我。我们每个人都受自己民族的文化影响颇深,甚至察觉不到自己的思维、行为和处世态度都受其支配,不同文化土壤中成长的人在遇到非本土音乐时,大脑的加工过程也各不相同,这种差异是很难逾越的,作为音乐教育者必须突破自己这种惯性思维路线,越过沟壑,以积极向上和尊重的态度给学生展示不同种类音乐的美妙和精髓,才能给学生完整的构造出另一个音乐世界。学习一种不熟悉的音乐,感性思维是更有效的方式,用心去聆听一种音乐,沉浸于那种音响中更容易让人从内心对其文化世界有所感悟,这种感悟会撩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去寻找音乐背后的人文、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感性的聆听是我们教学过程中强有力的支持。

二、多元化音乐在世界音乐教育中的发展现状

在美国,对音乐教育的课程改革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他们重视拓展音乐课程的范围,明确将流行音乐纳入体系。其中2002年的音乐教育者全国大会了“流行音乐教学指南”,2010年成立了流行音乐教育协会。2011年举行的阳光海岸音乐教育研讨会(SMERS)主题就是多元化音乐教育。而在其基础教育中,从中小学就十分重视跨文化的教学,他们认为音乐可以成为种族教育的最好切入点,许多学生通过学习其他种族的音乐从而对对方的文化产生兴趣,从而帮助他们了解那些民族,消除种族隔阂和间隙。在德国,他们的高等教育课程特别是音乐硕士教育课程旨在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学习分析国际化进程,设置的专业课程也是丰富多彩的,其中有一项课程“音乐教学研讨会”,是让有各种文化背景的学生聚在一起,用跨文化交流的方式帮助学生的思维转为国际化,以促进他们今后去建立音乐教学的国际化。在北欧,由于地理位置处于欧洲文化的边缘地带,受西方古典音乐的影响甚微。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北欧地区推行新的政治战略,让优秀的艺术“全民化”,实行文化民主。他们定义的多元化音乐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大众创造、大众传播的非本民族音乐。学生在青少年时期就可以在社区音乐学校和唱诗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音乐去免费学习,在大部分的高等音乐院校都开设了非西方古典音乐的多元化音乐课程。这些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北欧已有四五十年的时间了。在中国,目前高等音乐教育仍然以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民族音乐为主,一些高校在选修课中增设了其他类音乐的课程,但并未大范围的推广,也未得到广泛的认可和重视。在教师中也有一部分主张发展多元化音乐教育的革新者,但多以理论研究为主,欠缺实践,未能形成气候。世界范围内音乐教育多元化的浓厚氛围已经清晰的告诉我们越来越多的音乐教育者已经认识到多元化带来的价值是非凡的,也必将是未来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中国的高等音乐教育急切需要对现有教学内容和教学法的有力反思和批判,需要将多元化教学理念赋予实践和政策的规引。作为中国21世纪的音乐教育者也应该深刻的认识和分析它的价值,才能给我们的音乐教育事业确立新方向,开启新天地,让我们的音乐教育事业与国际接轨,可持续发展。

三、多元化音乐教育对审美教育的价值

中国古代教育大家孔子曾提出修身的关键是要“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君子修身从“诗”开始,在“礼”的基础上立身,最后要在“乐”的陶冶中完成品德的升华。由此可见音乐教育自古以来便是衡量我们的审美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现如今,国家教育部也一再强调美育仍然是我们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并在推进学校美育教育的改革发展上制定了一系列的强化政策规定,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的指导意见,可见,审美教育已提升到了与民族兴衰发展密切相关的地位。我们也应重新定位和建构落实相应的教学体系。审美教育不是由某种固定的形式或某一特定时期的议程组成的,而是存在于任何时间空间范围内的。长期以来,西方古典音乐占据了我们的大部分教育内容,其思想线路也深入了教师和学生的思维。而固定的思维方式也必然会导致学生价值观、心灵、语汇都陷入不可应付的僵局,何来正确的审美?审美思想应该是灵活多变、有多重意义的,应该尊重文化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即意味着要打破学生认为文化相似的幻想,通过跨文化的交流学习,学会从不同角度去看世界,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欣赏他们的音乐和和文化,才能让其审美能力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音乐是世界的,世界音乐(worldmusic)也是复数的,没有任何一种音乐可以代替所有,一个民族的音乐是其文化、生活习性、价值观和信仰的艺术表现形式。学生通过学习多种音乐,才能拓展他们的音乐品味和偏好。学习一种音乐,也是在学习一种文化,拥有文化平等的思想才能让学生的民主思想得到提升,促进他们审美思想的完善。

四、多元化音乐教育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价值意义

创造力是一个只有满足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才会出现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复杂的。第一,它是在自由的空间中产生、孵化的。自由的空间不是可控制的,而我们的学生年复一年的在意料之中的音乐里学习,他们所接受的乐理知识、音乐史、听力训练和演奏技巧的学习都是以西方古典音乐为基础的,而这只是被拘禁在一个毫无悬念的空间里,进行着对我们教育的二次创作而已。教师是创造力产生的内在动机推动者,我们必须打破西方古典音乐的束缚,借助新材料为学生开辟更大的学习空间。多元化音乐就像一把开启他们灵感空间大门的钥匙,能带领学生走进无限可能的音乐空间,让自由也不再是一句空话。第二,创造力从来都不是来自于人们熟悉的温土,多元化音乐教学对教育者来说也是一种挑战。离开西方古典音乐,我们仿佛对其他音乐的教学都无从入手,而这种逼迫感能激发我们的潜力,为创造力的产生提供强烈的推动力。多元化音乐可以让学生听到新声音,欣赏到新音色,他们会自然的去思考这样的声音从何而来?如何得来?许多有趣的问题萦绕着他们,刺激着他们大脑不断运转,去思考该如何改变才能得到答案,创造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成长。第三,有创造力的人一定是有个性的,而个性从何而来?我们的音乐教育现状在大多数时候学生是没有选择的,被迫压抑自己的个性接受老师照本宣科一样的教学,而教育的本质要求是因材施教,我们所使用的音乐材料应该为所有学生提供相同的机会,让他们能在音乐世界里找到与众不同的特性来发展。通过接触多元化音乐,可以惊喜的发现有的学生能在流行音乐方面自学成才,有的学生在学习爵士乐时才发现自己对爵士乐的节奏和和声如此敏感有天分。丰富的音乐元素让学生找到了自己的个性特点,他们擅长什么必定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和关注,慢慢积累就会出现质的飞跃,即标志着创造力的迸发。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多元化音乐能给予所有学生平等的选择,让他们在无限可能中找到自身的发光点和兴趣所在。也正因为此,学生才愿意去挑战、去冒险和探索,创造力才得以开花结果。

五、多元化音乐教育在我国高师教育中面临的挑战

虽然多元化音乐的融入得到了部分教师和学生的认可,但这一新的教学内容却面临着许多的困境和挑战。首先是对教师的挑战。离开我们熟悉的西方古典音乐,教师会感觉教学毫无头绪,显得慌张。于是,我们难用平等的心态去理智对待其他音乐,会理想化的认为天下所有音乐都可以用西方音乐的思维去分析。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比如非洲土著音乐,与西方音乐是大相径庭的。这类音乐来自于土著人的生活,由自然的人声、雨林声和大自然的各种声音组成,没有西方音乐复杂的意识结构,注重的是人性和自然的精神意识。如果用西方音乐理论去分析它必然会导致我们认为这样的音乐是简单的、原始的,甚至是低智商的。但其实西方音乐复杂有深度的思维方式在这类音乐中是不需要的。任何一种音乐都与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紧密相连,虽然我们努力提醒自己对外族文化要报以更大的尊重,但实践中却难免因为不够了解另一种文化而加入了许多自己的惯性思维及教授方式。深刻解读一种音乐对我们来说也是困难重重的,我们有没有能力去找到一个万能的解决办法呢?音乐必须与人的灵魂产生共鸣,感觉到这个音乐“就是我”才能与人分享。作为教育者要不断鼓励自己去获得这种精神意识,在学习中达到与学生共同分享。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精神层面得以拓展,尽管要他们完全正确的解读外族音乐是不会成功的,但能帮助他们摆脱自恋自大的意识,去承认这些音乐也是一种文化财产,有着不可轻视的价值,能丰富他们的知识体系,提高他们对“他文化”的理解度与接受度。其次是对教学体系的挑战。多元化音乐的融入必定要打破我们传统的教学体系,和声、乐理、听力和音乐史的教学内容必须要兼顾多种音乐的基础知识需要。建立新的课程体系是一场头脑风暴式的挑战,需要各方面教师一起设计、推敲、实施和反复修改,披荆斩棘的改革工作是如此繁复,教师的坚定信念和与政策制定阶层的有效沟通是缺一不可的,沟通才能带来新课程体系成长所需的足够空间,坚定的信念才能让教师用创造性的思维去开拓、超越,规划出一套规范、实用、有创新有意义的课程体系。再次是对学生的挑战。学生不愿意尝试多元化音乐教学模式,怕影响他们今后的就业和工作效果。我们的学生从进入大学开始就意识到了当下严峻的就业形势,他们的学习更多是为今后的就业打算,所以他们努力学习主科知识和高级的演奏技巧,希望今后能找到一个高回报的工作。于是,他们抗拒学习多元化音乐,怕占用其过多的时间。但其实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勇于冒险,走出这一层不变的教学体系,才能理智的看清社会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发展,“不变”已不能应对这万变的形势。作为教师必须让他们看清当今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是跨文化和国际化的,他们今后将要面对的是综合性的挑战。多元化音乐学习是一种融合性的,能让他们的学识丰满有力,能让他们用辩证对话的观点去对待残酷的职业竞争,而不是孤立于一种音乐中,用非此即彼的观点去极端对待。虽然4年的学习要学完所有种类的音乐是不可能的,但这样的学习过程能帮助他们学会灵活应变不可预知的教学环境,这种能力的拥有显然比一种知识的灌输能让我们的教育更加有意义。最后是评价体系的欠缺。在我们现有的音乐教育评价体系中没有多元化音乐教学的评价标准。一个新的教育形态的出现必定引来很多伤脑筋的问题,评价标准的制定就是其中之一。多元化音乐教学注重于社会和公众对艺术教育的需求和理解,而目前音乐教育的评价体系是由单一学科的专家在制定,导致了我们不可能找到参考标准。而我们可以试用以下三点评价标准来替代。第一,让学生自我评价。既然学生是未来的音乐教育者,就应具备一定的品鉴能力,可以让他们根据选择的课程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通过小型讨论会的形式,给本组确立以一个阶段性的目标,完成以后由组别成员界定他是否完成了目标,并给出相应的评价分数。第二,提高在总学分中所占比例。目前,学分是学校和社会对学生能力的唯一测评标准,适当的提高多元化音乐课程的学分比例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动力源。第三,利用社会实践资源,获得社会的反馈评价。指导学生在实习工作中加入多元化音乐的教学课程,通过一年一度的实习工作会让我们得到来自社会最真实的反馈意见,能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多元化音乐的实际应用价值,能让教师从意见中得以深刻的反思,以利于整个课程体系的规范修正。

高师音乐教育面对的是这个社会最具活力,思想最开放包容的青年人,他们对各种知识和信息的接受力和处理能力都常常会让人感到惊喜。多元化音乐融入高等音乐教育并不意味着在反驳传统,传统的西方古典音乐仍然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但必须要与多元化音乐并行不悖的共同发展。我们的学生是未来的音乐教育者,未来的音乐教育必将是国际化和跨文化的融合,他们需要有优秀的鉴赏力和审美能力,才能灵活处理各种风格的音乐,拥有与之相匹配的教学能力。

小学音乐多元化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音乐选修课 教学模式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2-0090-02

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是高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应明确定位在普及的位置上,以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为目的,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接受音乐教育。”

一、目前高校音乐选修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自1998年我国教育部建议高校开设音乐选修课、强调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各重点大学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黑龙江大学等陆续成立了艺术教研室,开设了音乐选修课程。2003年11月11日,辽宁省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研究会正式成立,对全省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大连大学在1998年首次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交响音乐欣赏》课程,此后又陆续开设了《音乐入门》、《中外名曲欣赏》、《古典音乐欣赏》等音乐选修课,据粗略统计,十年来约有三千人次参加了交响音乐欣赏的学习。

实践证明,高校的音乐教育在于通过音乐选修课程的开设,达成对学生音乐之美的陶冶。毋庸讳言,我们的实践与这一理念的统一尚需时日,普通高校音乐教学所面临的许多非常棘手的问题仍然难以索解。

1.课程设置。除一部分高校,如清华、同济、山大等设必修课外,大多数普通高校音乐课程设为选修课。有的高校开设的门类较少,主要受到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设施的制约。

2.教材建设。高校音乐选修课与中小学相比,没有统一规范的教材,自主性比较强,存在专业音乐院校的教材“压缩”使用,内容过于陈旧单一和专业化。

3.教学内容。教师大多从音乐院校毕业,是科班出身,教学内容较多地受到专业教育的影响,“专业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方式和评价标准深深地渗透在普通音乐教育之中”。

4.教学方法。由于大多音乐选修课是按专业教学设置课程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化、单一化、公式化、平面化,已不能引起广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很多学生说:“大学音乐课与中小学音乐课没有差别,识谱、乐理、欣赏……结果从小学到大学我们还是不识谱、不懂乐理、不会欣赏、甚至不会唱歌”。

5.机构与师资队伍。多数高校设立了音乐教研室或音乐教育中心、美育教育中心等,拥有一定数量的师资队伍,但学历、职称层次无法与专业教师队伍相比。

6.教学投入。大多高校处于弱势,经费紧张,教学设备短缺。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和必备的音乐教学设备。有的音乐教师甚至还是提着录音机上音乐课。

7.师生对音乐教育的认识。由于在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在就业压力年甚一年的情势中,大多数学生仍然以实用的态度看待音乐教育,以为音乐虽美奈何其无实际用处,既然无用就可学可不学,或有兴趣则学无兴趣则不学,这一态度问题、认识问题最难讲清也最难解决。

8.学生的音乐素质。大多数学生没有音乐基础,不懂乐理、不会识谱、不会唱歌、不了解中外乐器、许多同学对音乐的理解还存在很大的误区,特别对“高雅音乐”更是“望而却步”,不知如何欣赏。

二、高校音乐选修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从上述情况来看,高校实施音乐教育与国家制订的方针政策尚有一定距离,高校的音乐选修课程必须改革,必须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构建以人为本、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方法、多视角、多媒介的音乐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教材建设立体化、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模式层级化。

1.教材建设立体化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课程资源,教材的内容选取要符合音乐选修课程模块的特点,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音乐基础、学生的兴趣爱好,建设既概括全面、有深度,又方便实用、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既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又体现课堂教学与课后学习相结合的多媒介、多层次、多形态、多用途、多方法的音乐“立体教材”。为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生活背景来参与学习音乐,让学生把音乐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2.教学内容多元化

目前,我国音乐理论界的发展处于多元化的趋势,不断引进新的理论和方法,很多新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不断出现,并逐渐形成理论多元、方法多元、内容多元的发展趋势。这一切反过来对传统音乐理论教学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于是用多元化、多层面、多方法、多角度的多种思维方式取代过去那种简单化、公式化、平面化的单向思维方式已是现在音乐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虽然高校大学生音乐基础差,但对音乐课的要求往往很高,因此,我们开设了偏重于不同内容,体现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多元化内容的音乐选修课程。如,《音乐入门》重点是音乐基础知识穿插趣味识谱教学;《中外名曲欣赏》偏重中国民族器乐欣赏又贯穿中外音乐风格的比较;《日本歌曲赏析》在欣赏日本歌曲的同时介绍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通俗歌曲演唱与欣赏》在介绍通俗歌曲的演唱方法及表演风格的同时要正确引导学生的审美情趣;《古典音乐欣赏》在介绍西方艺术歌曲时请我校人文学院教授为学生讲授歌词的艺术特征;《交响音乐欣赏》介绍交响音乐欣赏知识,欣赏著名的交响音乐,介绍著名的交响乐团及著名指挥家的不同指挥风格,同时引导学生探索音乐背后深远的历史背景和浩瀚的文化内涵。如欣赏贝多芬的交响乐,要引导学生去了解法国大革命对作曲家产生的重大影响,以及作曲家的英雄情怀、人格魅力和伟大的精神境界。

3.教学模式层级化

层级化教学模式主要是根据学生自身专业特点及学生的不同层次、不同能力、不同爱好和兴趣,采用分组形式,对某些问题采用不同角度、不同思维、不同层面地展开学习、讨论、思考、阅读、写作,使学生在原来的起始点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讨论课上,我们把学生分成音乐与科学、音乐与艺术、音乐与医学、音乐与自然四个小组,提前布置有关的阅读书目及相关的思考、写作、分析、讨论课题,学生根据自身专业及兴趣爱好自由组合,自愿参加任何小组的讨论学习,充分挖掘自身多方面的才能,激发自身潜力及创造能力。如,在音乐与医学讨论组中引导学生从音乐与治疗、音乐与睡眠、音乐与镇痛等方面去认识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的关系;在音乐与艺术组中引导学生把感兴趣的音乐旋律配上歌词,在创作的过程中体会音乐与文学诗歌的关系。鼓励懂美术的学生为音乐配幅画,学体操的学生为音乐编一段舞蹈,学理工的学生去研究揣摩音乐与科学、音乐与自然的关系等等。通过各种教学活动,课堂的主角正逐步由教师转向学生,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总之,立体化、多元化、层级化音乐教学模式还是初级的、探索性的音乐教育改革实践,它需要不断添入新的内容,融入新的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不断完善。使音乐教育为高校人才培养发挥其真正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廖家骅著.音乐审美教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10